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组人Dickkopf1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测定

重组人Dickkopf1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测定

重组人Dickkopf1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测定
重组人Dickkopf1蛋白的克隆、表达、纯化和生物学活性的初步测定

人乳中的生物活性蛋白及其功能特性-最新文档

人乳中的生物活性蛋白及其功能特性 人乳是婴儿最理想的营养来源,人乳中还包含为新生儿提供免疫保护、促进生长、促进营养物质吸收的生物活性成分,特别是包含多种生物活性蛋白[1]。本文着重总结人乳中生物活性蛋白及其功能的研究进展。 1 乳清蛋白 乳清蛋白是人乳中含量最高的一类蛋白,特别是初乳中乳清蛋白/酪蛋白比达到90:10,乳清蛋白中含多种生物活性蛋白。 1.1 α-乳白蛋白 α-乳白蛋白含有较多的色氨酸,色氨酸有利于促进婴儿的神经系统的发育,是调节睡眠、食欲情绪等的重要因子。α-乳白蛋白还是多种重要生物活性肽的前体,α-乳白蛋白在小肠前段先被部分缓慢水解成多种生物活性肽,这些肽在小肠中能发挥抗菌、抗氧化、益生元、促进矿物吸收等多种生物功能,生物活性肽最终在小肠末段被完全水解为各种氨基酸进而发挥其营养 功能[2]。 1.2 乳铁转运蛋白 乳铁转运蛋白(lactoferricin)是一种多功能糖蛋白,其含量在人类初乳中最高,其次是人类的乳汁,牛乳中最低。研究表明LF具有调节铁的吸收、抗菌、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促进细胞增长、抗肿瘤等多种生物活性[3]。IF参与铁元素的跨

膜运输,能够控制体内铁离子的动态平衡。LF具有广谱抗菌性,LF由于具有结合铁的生物活性,使得多种需要铁才能增殖的病源微生物在LF存在的条件下被抑制甚至杀死。 1.3 溶菌酶 溶菌酶广泛存在于生物体的体液,如眼泪、唾液、乳汁、血液以及蛋清中。人乳中含有较高含量的溶菌酶,约为10mg/100mL,其中初乳中含量最高,人乳中溶菌酶含量约为牛乳中含量的3000倍。溶菌酶可以通过破坏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来杀灭革兰氏阳性细菌,溶菌酶作为人乳中抗菌体系的一个重要组分。 1.4 免疫球蛋白 人乳中含有多种免疫球蛋白,其中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sIgA)占人乳免疫球蛋白总量的约90%,初乳中sIgA含量最高。母亲将自身产生的对抗细菌、病毒等的抗体通过肠道-乳房免疫途径传送给新生儿。sIgA能够抵抗婴儿肠道蛋白水解酶的分解,从而构成婴儿粘膜免疫系统的主力军。人乳中的其他免疫球蛋白含量很低,而且很容易被婴儿肠道蛋白酶降解。 1.5 胆碱刺激酯酶 胆盐刺激酯酶(Bile salt-stimulated lipase, BSSL)是一种最初从人乳中发现的重要的消化酶。BSSL虽然只占人乳蛋白总量的1-2%,但作为一种酶,这种含量是非常可观的。在婴儿肠道中,BSSL主要负责将人乳中的乳脂、维生素A酯、胆固醇的水解,它是婴儿消化脂类的主要催化酶[4]。

生物活性物质的论文

海鞘中生物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陈小闻 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湛江,524048 摘要:在海洋生物中,海鞘是种类较为丰富的背囊动物,是以单体或群体生活的海洋动物。海鞘类在系统分类上占有特殊的位置,并因其含有强特异性生理活性物质,海鞘被视为研究生物学、免疫化学和神经生理学等学科的较为理想的生物之一。我国海鞘资源相当丰富,目前已发现有103种,其中渤海有5种、黄海有21种、东海有24种、南海有53种。今年的研究表明,海鞘含有多种生理活性物质,是除海绵以外人类获取具有显著生理活性物质的重要生物资源。 关键词:海鞘;生物碱;环肽;多硫化物 Research Progress of Bioactive subsrances from Ascidians Chen xiao-wen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hool,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48) Abstract:In marine organisms, species ascidian is abundant backpack animal, is single or group living marine animal. Ascidians occupies a special position in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and it contains strong specific phys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ascidians is regarded as one of the ideal biological study biology, immunohistochemistry and neurophysi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Ascidians resources in China is rich, has found 103 species, including 5 species in Bohai, the Yellow Sea 21, China 24, China 53.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ascidian contains many physiologically active substance, is in addition to sponge outside human access to important biological resources has significant phys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s. Keywords: sea squirts, alkaloids, cyclic peptides, polysulfide 海鞘是接近脊索动物门的高等无脊椎动物[ 1],属于脊索动物,尾索动物亚门,海鞘纲,它与尾索动物亚门的另外2个纲一起被称为被囊动物.全世界大约有 2 000 种被囊动物, 其中海鞘占大多数[2]. 我国海鞘资源相当丰富,已纪录中国沿海海鞘类有66种,其中渤海有5 种,黄海有21种,东海有2 种,南海有53种[3]. 海鞘以单体或群体行固着式生活,形态差异很大,单体生活的海鞘体长从1 cm~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附件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 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60 课内实验时数:24 学分:2.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科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等,并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表示“了解”;表示“理解”或“熟悉”;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第一节动物学概论的发展简史 动物学概论的有关概念;研究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动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 重点:学习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及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难点:

分支学科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简述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思考题:如何才能学好动物学概论?第二节动物分类系统 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生物界的划分△;动物分类系统;动物进化路线○;动物学领域主要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重点:动物分类系统 难点: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作业:主要的动物分类系统有哪些?思考题: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功能;动物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凋亡△;细胞修复△;细胞再生○。 重点:动物细胞的结构难点: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演示法作业: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第二节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化 动物细胞的周期;动物细胞的分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G 1期的特点○;S 期的特点○;G 2的特点○;动物细胞分化的特点。 重点:动物细胞的周期难点:动物细胞的分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动物细胞的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第三节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组织;动物的器官;动物的系统;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动物体的结缔组织类型○;动物体的肌肉组织类型○;动物体的神经组织传导方式和传导原理△。 重点: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组成难点: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发育生物学题库

发育生物学题库FCY打印版 1、发育与发育生物学概念? 答:发育——指一个有机体从其生命开始到成熟的变化过程,是生物有机体的自我构建和自我组织的过程。 发育生物学——是以传统的胚胎学为基础,渗透了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个体发育过程及其调节机制,即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的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原肠胚? 答:胚胎由囊胚继续发育,由原始的单胚层细胞发展成具有双层或三层胚层结构的胚胎,称为原肠胚。 3、神经板概念、形成过程及作用?(P77) 答:神经板概念——早期胚胎背侧表面的一条增厚的纵行外胚层条带。可发育成神经系统。 形成过程——主要是脊索动物发生初期原肠形成终了后于外胚层背侧正中产生的,呈球拍形,后部狭窄肥厚,以后其主要部分形成中枢神经系统和眼原基。神经外胚层细胞分布于神经板两侧,位于脊索的背方,该区域较平坦,呈平板状,它将发育成神经管。 作用——随着发生的进展,神经板周围的外胚层隆起变为神经褶,不久因两侧的神经褶在背侧正中闭合而变成神经管。 4、初级性别决定的概念?(P132) 答:指生殖腺发育为睾丸或卵巢的选择。胚胎生殖腺的发育命运决定于其染色体组成,Y染色体的存在使生殖腺的体细胞发育为testis而非ovary。 5、什么是胚孔?什么是原条?在胚胎发育中作用?(P64、68) 答:胚孔——两栖类和海胆囊胚表面产生的圆形内陷小口。在原肠期内胚层和中胚层细胞经此口内卷进入胚胎内部。(是动物早期胚胎原肠的开口。原肠形成时,内胚层细胞迁移到胚体内部形成原肠腔,留有与外界相通的孔。)作用:通过胚孔背唇进入胚内的细胞将形成脊索及头部中胚层,其余大部分中胚层细胞经胚孔侧唇进入胚内。原口动物的口起源于胚孔,如大多数无脊椎动物;而后口动物的胚孔则发育为成体的肛门,与胚孔相对的一端另行开口,发育为成体的口。如脊椎动物及棘皮动物等。 原条——在鸟类、爬行类和哺乳类胚胎原肠作用时,胚胎后区加厚,并向头区延伸所形成的细胞条。作用:其出现确定了胚胎前后轴。功能上相当于两栖类的胚孔,引导上胚层细胞的迁移运动,形成中胚层组织和部分内胚层组织。 6、什么是脊索?在胚胎发育中作用? 答:脊索——脊索动物体内的一种条状结构。也存在于脊椎动物胚胎时期,在脊椎动物成体中部分或全部被脊椎所代替。 作用——脊索的出现构成了支撑躯体的主梁,这个主梁使体重有了更好的受力者,体内内脏器官得到有力的支持和保护,运动肌肉获得坚强的支点,在运动时不致由于肌肉的收缩而使躯体缩短或变形。脊索动物身体更灵活,体形有可能向“大型化”发展。 7、精子发生与卵子发生概念及其异同点?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综述)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综述)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综述)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 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医学论文 有些食物含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当与机体作用后能引起各种生物效应,称为生物活性物质。〔3〕它们种类繁多,有糖类、脂类、蛋白质多肽类、甾醇类、生物硷、甙类、挥发油等等。它们主要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对人有的有利,有的有害。瑞士哲人和医生Paracelsus认为,植物是人类食物和药物的来源,也是毒物的来源,“所有食物都是毒物,没有无毒性的食物,仅仅是量的多少左右了他们毒性的大小”。生物活性物质的危害菌类美味可口,如平菇、香菇等可汤、可菜,很受喜欢,但某些食用伞菌含有多种肼的衍生物,多为潜在的有毒或致癌物质,一般摄入时对健康造成的伤害很小,但大量摄入就很危险。有些人喜食杏仁,而杏仁中含有毒性很强的苦杏仁苷和生氰糖苷,过量食用会有致命的危险。山黧豆种子中含有神经毒素3-N-草酰基-2,3-二氨基丙酸,食入过多会损伤运动神经而引起麻痹。豆类也含有多种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凝集素、生氰糖苷、肌醇六磷酸、甲状腺肿素、皂角苷、植物雌激素等。所幸的是天然存在于豆类中的大多数有毒物质在烹调过程中会被破坏。植物性食物中的许多生物活性物质还会干扰矿物质的吸收,如茶中的丹宁是铁吸收的抑制剂;肌醇六磷酸可导致维生素D和锌的缺乏。植物中还有许多化合物有类似激素的活性,如首先在南美洲的饲料植物中后来又在野燕麦中发现的维生素D糖苷,具有维生素D的活性;甘草中的甘草酸有盐皮质激素的活性,因此过量食用甘草可导致钠潴留和严重高血压;现还发现在植物尤其豆科植物中有的化合物具有雌激素或抗雌激素的活性。引起过敏反应也是生物活性物质常见的危害,如对那些 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的人来说,食用蚕豆可能是致命的;乳糜泻是一种对谷蛋白过敏的反应,这种谷蛋白存在于小麦、黑麦及大麦中,对此物质过敏的人群约占1/2000;饮用葡萄皮中含过量多酚物质的红葡萄酒或含甲基黄嘌呤的饮料引起的偏头痛也 是 )hTTp://wWw.fWJia.cOm } 常见的反应。生物活性物质在疾病

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单项选择题(A型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 1、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接近于: A、6.25% B、16% C、84% D、12.5% E、61% 2、侧链上含有羧基的氨基酸是: A、Arg B、Gln C、Asn D、Glu E、Cys 3、维系蛋白质分子α-螺旋、β-折迭稳定的化学键是: A、肽键 B、二硫键 C、离子键 D、硫水键 E、氢键 4、无D-、L-构型之分的氨基酸是: A、Lys B、Ala C、Gly D、Glu E、Ser 5、哪种条件有利于β-折迭形成? A、Gly或Ala连续出现 B、Pro存在处 C、酸性氨基酸连续排列 D、碱性氨基酸连续排列 E、Asn、Leu存在处 6、编码氨基酸不包括: A、半胱氨酸 B、亮氨酸 C、精氨酸 D、丙氨酸 E、鸟氨酸 7、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不包括: A、高温 B、高压 C、乙醇 D、蛋白酶催化水解 E、强酸 8、蛋白质变性后的改变不包括: A、肽链断裂 B、、水溶性下降 C、活性丧失 D、易沉淀 E、易被消化 9、Glu的pk1=2.6,pk2=4.6,pk3=9.6,其pI为: A、2.6 B、3.6 C、4.6 D、6.1 E、7.1 10、下列关于蛋白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变性大多可逆 B、变性后一定沉淀 C、沉淀后一定变性 D、变性后丧失紫外吸收特性 E、凝固是不可逆的变性 11、下列哪种氨基酸是中性氨基酸? A、Glu B、Asp C、Trp D、His E、Arg 12、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结构单元是: A、氨基酸残基 B、α-螺旋 C、β-折迭 D、肽单元 E、结构域13、蛋白质溶液对下列哪种波长的光有最大的吸收? A、240nm B、260nm C、280nm D、340nm E、415nm 14、用哪种方法沉淀蛋白质,能较好地保存其活性? A、强酸 B、丙酮 C、加热 D、Hg2+ E、(NH4)2SO4 15、肽键是指: A、–CO-NH- B、–CO-OH- C、–CO=NH D、–COH E、–CH=NH 16、关于多肽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N端含自由α-NH2 B、C端含自由α-COOH C、书写方向是N→C D、主链由肽键和Cα构成 E、侧链指的是氨基酸残基 17、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模序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的二级结构 B、二硫键参与各种空间结构的维系 C、天然蛋白质分子均具有一、二、三、四级结构 D、变性时蛋白质分子一、二、三、四级结构解体 E、分子伴侣不影响正确空间结构的形成 18、关于蛋白质分子中次级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键能虽小但数量多 B、二硫键是重要的次级键 C、二级结构主要靠氢键维系 D、次级键参与侧链结构的形成 E、次级键是非其价键 19、关于α-螺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常见的二级结构形式 B、是一种右手螺旋结构 C、富有弹性,机械强度大 D、多以右双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新、选)

《发育生物学》教学大纲 (供生物科学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发育生物学被公认为是当今生命科学的前沿分支学科,是研究生物体发育过程及其调控机制的一门学科。发育生物学不同于传统的胚胎学,它是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学科与胚胎学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的学科,是胚胎学的继承和发扬。发育生物学是生物学各专业的限选课程,是在学习一定的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级专业课程。根据本科教学加强基础、注重素质、整体优化的原则,使学生将所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对各种生物体的胚胎发育过程、发育规律、发育生物学的基本研究技术,以及发育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有一定的了解。 二、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种层次要求。掌握的内容要求理解透彻,能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学习工作中熟练、灵活运用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熟悉的内容要求能熟知其相关内容的概念及有关理论,并能适当应用。了解的内容要求对其中的概念和相关内容有所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过程发展的机制。在学习和掌握发育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求将所学过的其他相关学科,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免疫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的知识融会贯通,串联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并结合当今的研究进展开拓学生的眼界。 考试内容中掌握的内容约占70%,熟悉、了解的内容约占25%,5%左右的大纲外内容。 本大纲的参考教材是面向21世纪教材《发育生物学》第二版(张红卫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三、课程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发育生物学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为54学时,实验为18学时,共22章。本课程共分四篇,第一篇从第一到四章,主要内容为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第二篇从第五章到第十一章,主要内容为动物胚胎的早期发育,第三篇从第十二章到第十八章,主要内容为动物胚胎的晚期发育,第四篇从第十九章到第二十二章,主要内容为发育生物学的新研究领域。 绪论(3学时) 【掌握】 1.发育生物学的概念。 2.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研究范围。 【熟悉】 1.发育生物学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发育生物学的展望与应用。 3.发育生物学的模式生物。 【了解】

单克隆抗体和重组治疗性蛋白质的聚体分析

单克隆抗体和重组治疗性蛋白质的聚体分析 生物制品中的聚体的来源,类型和大小不同,并且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监管机构特别关注的是具有增强免疫应答从而引起不良临床反应的蛋白质聚体,或可能损害抗体或蛋白药物产品安全性和功效的聚体。在动物和临床研究中已经报道了蛋白质聚体可以增强免疫反应。尽管可以预期对人外源蛋白物质的免疫反应,但免疫系统可能会通过耐受性分解机制对具有内源性的聚集蛋白制品产生强烈反应。在耐受性破坏机制中,蛋白质聚体可在蛋白质复合物的形成中充当促进剂,这些蛋白质复合物可触发B细胞针对该蛋白质抗体的产生,而与T辅助细胞无关。这类反应的基础来自免疫原概念,其中抗原具有多于半抗原的聚合结构形式存在,在病毒样颗粒组织中间隔5-10nm,大小超过100kDa,可以克服免疫力。这种情况可能解释了内源性蛋白质的意外中和,并且产生了深远的临床效果。这种类型的机制最受关注的是高分子量(HMW)聚集体,这些聚体保留了其单体对应物的大多数天然构型,并且可以以这种方式使抗原成核。另外,显示非天然蛋白质构象的聚体可能被免疫系统视为新抗原,这可能会触发抗抗体形成。在这里我们提供了有关蛋白质药物中的聚体的表征,检测方法以及药物制造商已实施的各种控制措施的监管观点。 抗体或蛋白聚体的分类 聚体的分类是一项复杂的任务,目前还没有全面的分类方法。分类的困难在于可以对聚合进行多个类别的分组。下表1列出了生物制

药中最常见的聚体类别。为了有助于理解所讨论的聚体类型,常见的聚体类型有:二聚体,可逆聚体,共价聚体和颗粒,这些都是蛋白聚集中常见的形式。聚体的其他分类可以基于聚体的大小,因为这可能与潜在的不良临床反应直接相关。聚体的大小范围从可溶性二聚体和其他多聚体(表观球状直径约5-10nm),包括高分子量(HMW)聚集体到可溶或不溶的有核聚集体,到较大的不溶性物质(被识别为亚可见和可见)颗粒(表观球状直径约20–50μm)。在可溶性聚集体组中,较大的聚集体(例如HMW物)可能更能引发产生不良临床后果的免疫原性应答。就其分子量而言,大小大于10的二次方kDa的聚体潜在的不良免疫原性反应潜力,值得更仔细的评估。 聚体除大小外,聚体随时间的大小变化率是一个有用的参数,可以提供聚体的功能特征,其中时间对应蛋白质产品的有效期。聚体最初可以小二聚体或碎片的形式存在,并朝着更大的聚集结构变化,例如亚可见或可见颗粒(如果这种转变在热力学上温度变得快速)。在任何给定的时刻,蛋白质可能在有利于蛋白质单体或天然构型的热力学状态与有利于展开的天然蛋白质构型状态之间转变。在某些的条件下,未折叠的蛋白质可能与其他天然和非天然形式形成复合物,在获得足够的自由能以转变为可能成为新蛋白质实体而形成稳定状态的聚体。科学家Lumry和Eyring在1960年代研究了这些转变的基础,他们提出了溶液中蛋白质聚体的动力学转变,并在干扰素-γ聚集的情况下进一步转变为一级转变反应动力学。评估药品聚体总增长率的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

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内容 1.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 核酸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核酸的结构及其功能。由于 核酸的主要作用是携带和传 递遗传信息,因此分子遗传 学是其主要组成部分。由于 50年代以来的迅速发展,该 领域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 论体系和研究技术,是目前分子生物学内容最丰富的一个领域。研究内容包括核酸/基因组的结构、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核酸存储的信息修复与突变,基因表达调控和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等。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是其理论体系的核心。 2.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 蛋白质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执行各种生命功能的主要大分子──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尽管人类对蛋白质的研究比对核酸研究的历史要长得多,但由于其研究难度较大,与核酸分子生物学相比发展较慢。近年来虽然在认识蛋白质的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对其基本规律的认识尚缺乏突破性的进展。 3.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 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细胞内、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的分裂与分化及其它各种功能的完成均依赖于外界环境所赋予的各种指示信号。在这些外源信号的刺激下,细胞可以将这些信号转变为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例如蛋白质构象的转变、蛋白质分子的磷酸化以及蛋白与蛋白相互作用的变化等,从而使其增殖、分化及分泌状态等发生改变以适应内外环境的需要。信号转导研究的目标是阐明这些变化的分子机理,明确每一种信号转导与传递的途径及参与该途径的所有分子的作用和调节方式以及认识各种途径间的网络控制系统。信号转导机理的研究在理论和技术方面与上述核酸及蛋白质分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当前分子生物学发展最迅速的领域之一。 4.癌基因与抑癌基因、肽类生长因子、细胞周期及其调控的分子机理等。 从基因调控的角度研究细胞癌变也已经取得不少进展。分子生物学将为人类最终征服癌症做出重要的贡献。

2020年(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生物科技行业)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教学大纲(生科)动物生物学

普通生物学基础实验A2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207313 学时:34 学分:1 开课对象:生物科学系本科生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课程英文译名:BasicalbiologyexperimentA2 一、教学任务和目的 本课程是高校生物类壹年级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从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教学目标出发,建立壹个科学、合理的动物生物学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使学生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不只是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而是更能切实掌握动物生物学基本实验技能,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以动物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为基础,精选重组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实验及知识范围,操作难度适宜的自选实验的比例,引导、指导学生初步设计实验。建立壹个既和理论课有壹定互补作用,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在突出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为先导的基础上,以进化上有重要地位门

类的代表动物(实验动物)为材料,贯穿生物学原理,由简单到综合,由基础性到提高层次的实验,构成包括基本实验—综合性实验—自选性和设计实验3个层次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本课程总共34学时,1学分。 实验壹动物细胞、组织的制片和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基本构造,能够规范和较熟练地使用和维护。 2、学习掌握涂片法制作动物细胞显微玻片标本,动物组织平铺片等临时装片和涂片的制 作方法。 3、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4、掌握动物的4类基本组织结构特点及其结构和机能的关系。 实验内容 1、双筒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和维护方法。 2、制备口腔粘膜细胞标本,观察细胞形态结构。 3、制备和观察蛙的肠系膜平铺片、蝗虫的肌肉组织分离片、血涂片。 4、利用显微镜观察动物4类组织玻片标本。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及材料 双筒光学显微镜,无菌牙签,解剖器材,玻片,注射器,染色缸,蛙,蝗虫 7%生理盐水,0.9%生理盐水,0.1M碘液或0.1%亚甲基蓝,1%硝酸银,甲醇,姬母萨染液。 实验二原生动物系列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习在显微镜下对运动活泼的原生动物的观察和实验方法。

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biology)是生物科学重要的基础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内容是和许多其他学科内容相互渗透、错综联系,特别是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最为紧密。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水平来研究分析生物体从精子和卵的发生、受精、发育、生长直至衰老死亡的过程及其机理。 简介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biology)是一门研究生物体从精子和卵子发生、受精、发育、生长到衰老、死亡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重要的基础分支学科之一,研究内容是和许多其他学科内容相互渗透、错综联系,特别是和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关系最为紧密。其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分子水平、亚显微水平和细胞水平来研究分析生物体的过程及其机理。用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的方法研究个体发育机制的学科。是由实验胚胎学发展起来的。实验胚胎学是研究发育中的胚胎各部分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性质,如何相互影响,发育生物学则是追究这种相互关系的实质是什么,是什么物质(或哪些物质)在起作用,起作用的物质怎样使胚胎细胞向一定方向分化,分化中的细胞如何构成组织或器官,以保证组织和器官的发育,正常发育的胚胎怎样生长、成熟、成为成长的个体,后者在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为什么逐步走向衰老,如何在规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下完成个体的全部发育。 范围 从学科范围讲,发育生物学比实验胚胎学大,后者基本上是研究卵子的受精和受精后的发育,虽然也包括 正在发育的生命 再生及变态等问题,但主要是胚胎期的发育。发育生物学研究的则是有机体的全部生命过程。从雌雄性生殖细胞的发生、形成、直到个体的衰老。它是生物学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学科之一。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迄今,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都与发育生物学有着密切的关系,或者就是发育生物学的进展。发育生物学成为了近年来世界上生命科学最活跃和最激动人心的研究领域。发育生物学又是一门应用前景非常广泛的学科,有关生殖细胞发生、受精等过程的研究是动、植物人工繁殖、遗传育种、动物胚胎与生殖工程等生产应用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有关细胞分化机理、基因表达调控与形态模式形成及生物功能的关系研究,是解决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难题(如癌症的防治)以及器官与组织培养等新兴的医学产业工程发展的基础,也是基因工程发展为成熟的实用技术的基础。 研究对象

DNA RNA 蛋白质等各种生物物质的保存(参考资料)

各种生物活性物质的保存 Experience 2009-08-16 16:34:36 阅读33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DNA、RNA、蛋白质、抗体和探针的保存方法: (网上搜索,仅供参考^_^) 1.DNA 短期保存,两年之内吧,无菌水和TE缓冲液是ok的。如果是长期保存,比如10年20年的话,我推荐你刚提取好的DNA直接保存到乙醇里,放-20°,放10年没问题。需要用的时候,再离心后,弃去乙醇,加水或TE溶解即可。 长期保存用TE,DNA本来就是酸性,所以需要弱碱性环境保存,如果用中性或者酸性环境保存容易降解。保存两年应该会降解的!还是不要超过两年,再一年内都有降解的可能,所以还是要尽快的利用了。做成干粉不太可能,哪里有那么多的量!还是在-80度以下保存吧,也要避免反复冻融。 如果DNA很纯的话,应该影响不是很大啊,有文献报道高纯DNA的最佳保存条件是4度,你也可以应证一下你的DNA有没有降解啊,跑个电泳看看啊,如果出现smear,就不要用了啊! 提纯的DNA放在4度一段时间(数周-数月)都没问题。但是长期保存建议-20度,并且浓度不要稀释的太低,否则容易降解。

2.RNA RNA若要长期保存,需沉淀下来后置于无水乙醇冻在-70度,用的时候再离心下来除去无水乙醇,用DEPC水溶解。 保存RNA应该尽量低温。为了防止痕量RNase的污染,从富含RNase的样品(如胰脏、肝脏)中分离到的RNA需要贮存在甲醛中以保存高质量的RNA,对于长期贮存更是如此。从大鼠肝脏中提取的RNA,在水中贮存一个星期就基本降解了,而从大鼠脾脏中提取的RNA,在水中保存3年仍保持稳定。另外,长度大于4kb的转录本对于痕量RNase的降解比小转录本更敏感。为了增加贮存RNA样品的稳定性,可以将RNA溶解在去离子的甲酰胺中,存于-70℃。用于保存RNA的甲酰胺一定不能含有降解RNA的杂物。来源于胰脏的RNA至少可以在甲酰胺中保存一年。当准备使用RNA 时,可以使用下列方法沉淀RNA:加入NaAc至0.3M,12,000×g 离心5分钟。 RNA即使是放在-80度下也会降解,所以最好的保存方法是将RNA逆转成cDNA后保存。 提取的RNA保存在DEPC处理的水中,加入RNAse抑止剂,在-80度保存2个月,应该是可以保证不降解的。最好是反转录后保存。 一旦生物样品被收集采摘,离体组织的RNA会立刻变得非常不稳定,极易被降解。由于特异及非特异的RNA降解,或者由于样品

实验动物学理论考试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何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2、3R的含义及拼写? 3、何谓动物福利,动物的五大自由? 4、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6、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建设如何? 第二章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亚系、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定义和命名 封闭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杂交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第三章思考题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 2、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第四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4、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5、常用的实验动物饲料消毒灭菌方法 第五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的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 2、以R=(A+B+C)×D+E说明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3、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国标中对实验动物小鼠动物实验屏障设施的温度、湿度、噪声有哪些要求? 第六章复习题 1、屏障设施的概念? 2、屏障设施运行的四要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常用的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有哪些? 4、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你如何应用清洁级小鼠在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进行动物试验? 第七章复习题 各种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复习题 1、免疫缺陷动物 2、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3、克隆动物(cloning animal) 1、何谓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发育生物学 复习资料 重点总结

绪论 1、发育生物学:是应用现代生物学的技术研究生物发育机制的科学。它主要研究多细胞生物体从生殖细胞的发生、受精、胚胎发育、生长到衰老和死亡,即生物个体发育中生命现象发展的机制。 2、(填空)发育生物学模式动物:果蝇、线虫、非洲爪蟾、斑马鱼、鸡和小鼠。 第一篇发育生物学基本原理 第一章细胞命运的决定 1、细胞分化:从单个的全能细胞受精卵开始产生各种分化类型细胞的发育过程称细胞分化。 2、细胞定型可分为“特化”和“决定”两个阶段:当一个细胞或者组织放在中性环境如培养皿中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特化;当一个细胞或组织放在胚胎另一个部位培养可以自主分化时,可以说这个细胞或组织发育命运已经决定。(特化的发育命运是可逆的,决定的发育命运是不可逆的。把已特化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会分化成不同组织,把已决定细胞或组织移植到胚胎不同部位,只会分化成同一种组织。) 3、(简答)胚胎细胞发育命运的定型主要有两种作用方式:第一种通过胞质隔离实现,第二种通过胚胎诱导实现。(1)通过胞质隔离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卵裂时,受精卵内特定的细胞质分离到特定的裂球中,裂球中所含有的特定胞质可以决定它发育成哪一类细胞,而与邻近细胞没有关系。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称为“自主特化”,细胞发育命运完全由内部细胞质组分决定。这种以细胞自主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镶嵌型发育”,因为整体胚胎好像是由能自我分化的各部分组合而成,也称自主型发育。(2)通过胚胎诱导指定细胞发育命运是指胚胎发育过程中,相邻细胞或组织之间通过互相作用,决定其中一方或双方细胞的分化方向。相互作用开始前,细胞可能具有不止一种分化潜能,但是和邻近细胞或组织的相互作用逐渐限制它们的发育命运,使之只能朝一定的方向分化。细胞发育命运的这种定型方式成为“有条件特化”或“渐进特化”或“依赖型特化”,因为细胞发育命运取决于与其邻近的细胞或组织。这种以细胞有条件特化为特点的胚胎发育模式称为“调整型发育”,也称有条件发育或依赖型发育。 4、(名词)形态发生决定因子:也称成形素或胞质决定子,其概念的形成源于对细胞谱系的研究。形态发生决定子广泛存在于各种动物卵细胞质中,能够指定细胞朝一定方向分化,形成特定组织结构。 5、胞质定域:形态发生决定子在卵细胞质中呈一定形式分布,受精时发生运动,被分隔到一定区域,并在卵裂时,分配到特定的裂球中,决定裂球的发育命运,这一现象称为胞质定域。也称为胞质隔离、胞质区域化、胞质重排。 第二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转录和转录前的调控 1、根据细胞表型可将细胞分为3类:全能细胞、多潜能细胞和分化细胞。(1)全能细胞:指它能够产生有机体的全部细胞表型,或者说可以产生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它的全套基因信息都可以表达。(2)多潜能细胞表现出发育潜能的一定局限性,仅能分化成为特定范围内的细胞。(3)分化细胞是由多潜能细胞通过一系列分裂和分化发育成的特殊细胞表型。 2、(简答)差异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水平完成:(1)差异基因转录:调节哪些核基因转录成RNA。(2)核RNA的选择性加工:调节哪些核RNA进入细胞质并加工成为mRNA,构成特殊的转录子组。(3)mRNA的选择性翻译:调节哪些mRNA翻译成蛋白质。(4)差别蛋白质加工:选择哪些蛋白质加工成为功能性蛋白质,即基因功能的实施者。不同基因表达的调控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水平。 3、克隆和嵌合技术的区别画图P59 第三章细胞分化的分子机制——转录后的调控 第四章发育中的信号转导 4、TGFβ信号途径画图P103

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表达蛋白的生物学活性的检测 一、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 (一)原理 活细胞内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能催化无色的MTT形成蓝色的甲肷,其形成的量与活细胞数和功能状态呈正相关。对细胞活力有影响的表达蛋白活性检测可以通过MTT比色法进行。 (二)试剂准备 1、青链霉素溶液(100X):青霉素100万U,链霉素100万U,溶于100mlddH2O中,抽滤除菌。 2、L15基础培养基:1000mlL15培养基,加2g碳酸氢钠,10ml 100X青链霉素,5mlHEPES。 3、MTT液:5mg/ml溶于L15基础培养基。 4、SDS处理液:20gSDS,50μl二甲基甲酰胺,加双蒸水50ml溶解。 5、L-多聚赖氨酸:50μg溶于1ml双蒸水中。 6、L15基础培养基溶解的不同浓度的蛋白液。 (三)操作步骤(以背根神经节细胞培养为例) 1、无菌条件下取新生一天的SD大鼠背根神经节(DRG)。 2、镜下去除神经根和外膜,放入1ml 0.1%胶原酶中37℃消化30min,每5min摇匀一次。 3、洗去胶原酶,吹打分散后,接种于预先涂有L-多聚赖氨酸的96孔培养板中,每孔含100μl无血清L15培养基,细胞约800个。 4、实验组分别加入纯化的表达蛋白(分别以不同的蛋白浓度),阴性对照加入等体积表达蛋白的溶剂。 5、37℃5%CO2培养48hr后,每孔加入10μl MTT,37℃5%CO2孵育4hr。 6、加入100μl 20%的SDS处理液,37℃孵育20hr。 7、用EL×800微孔酶标仪测定OD570值,数据分析。 二、DRG无血清培养检测促神经生长作用 操作步骤: 1、无菌条件下取新生一天的SD大鼠DRG。

单克隆抗体药物

浅谈单克隆抗体药物 摘要:单克隆抗体药物是生物医药领域中最耀眼的明珠。该类药物具有靶向性强、特异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点,代表了药品治疗领域的最新发展方向,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手段不断升级过程中,单抗药物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已经成为全球靶向治疗药物的主流。在刚刚兴起的细胞免疫治疗中,单抗药物同样是位列第一的品类,单抗产业是目前乃至未来医药行业中极具投资价值的细分行业。本文从单克隆抗体简介,常见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国内外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研发现状,及对单抗药物的展望几个方面做一简介。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单抗药物研发现状 1单克隆抗体 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转化而来的浆细胞分泌的,每个B淋巴细胞株只能产生一种它专有的、针对一种特异性抗原决定簇的抗体。这种从一株单一细胞系产生的抗体就叫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这些抗体具有相同的结构和特性。抗体与特异性表达的肿瘤细胞表面蛋白质结合,从而阻碍蛋白质的表达,起到抗肿瘤作用。抗体还可使B淋巴细胞产生免疫反应,诱导癌细胞凋亡。早期单抗为鼠源性单抗,易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应用受到限制。后来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生产人源或人鼠嵌合型单抗,广泛应用于临床。 2常见的单克隆抗体药物 2.1利妥昔单抗(Rituximab)-美罗华-CD20单抗 第一个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单抗,是一种针对CD20抗原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地与CD20结合,导致B淋巴细胞溶解的免疫反应,抑制其增殖,诱导成熟B淋巴细胞凋亡和提高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90%以上的B淋巴细胞淋巴瘤细胞均有CD20表达,不表达于非定向干细胞或浆细胞。本药可使耐药淋巴瘤细胞对VP-16、顺铂重新敏感,用于CD20表达的复发或化疗耐药的惰性B淋巴细胞淋巴瘤,有效率46%。利妥昔单抗+CHOP 方案为治疗弥漫大B淋巴细胞淋巴瘤标准方案,可使全完缓冲(CR)率、生存时间明显延长[2-3]。 2.2曲妥珠单抗-赫赛汀-HER-2单抗 为重组DNA人源化的抗p185蛋白(癌基因)单克隆抗体-IgG抗体。进入人体后能选择性地与由细胞核内表皮生长因子2基因调控的p185糖蛋白结合。本

含有生物技术衍生的蛋白质作为活性物质的类生物制剂产品:非临床和临床问题

30 Churchill Place ● Canary Wharf ● London E14 5EU ● United Kindom 电话:+44(0)20 3660 6000 传真:+44(0)20 3660 5555 若有问题请发送至网址: 欧盟机构 2014年12月18日 EMEA/CHMP/BMWP/42832/2005 Rev1 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 ) 以生物制蛋白为活性成分的生物仿制药非临床和临床问题指导意见 该指导原则替代“以生物制蛋白为活性成分的生物仿制药非临床和临床问题指导意见”。 (EMEA/CHMP/BMWP/42832/2005)

以生物制蛋白为活性成分的生物仿制药非临床和临床问题指导意见 目录 1. 简介 (3) 2. 范围 4 3. 法律依据和相关指南 (4) 4. 非临床研究 5 4.1 步骤1:体外研究 (5) 4.2.步骤2:确定是否需要体内研究 (5) 4.3.步骤3:体内研究 (6) 5. 临床研究 (7) 5.1.药代动力学研究 (7) 5.2药效学研究 (8) 5.3有效性研究 (9) 5.3.1研究设计 (9) 5.3.2有效性终点 (10) 5.4.临床安全性 (10) 6. 从一种治疗适应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外延到另一种适应症 (11) 7. 药物警戒 (12)

纲要 以生物制蛋白为活性成分的生物仿制药非临床和临床问题指导意见(EMEA/CHMP/BMWP/42832/05 Rev.1)对生物仿制药(“生物类似物”)提出了非临床和临床要求。 非临床部分阐述了药理毒理评估。临床部分阐述了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疗效研究。临床安全性和药物警戒部分阐述了临床安全性研究,包括免疫原性及风险管理计划。 当前版本包含以下内容:采用分步法设计非临床研究;药效学标志物的使用;研究设计,适当的患者人群选择和代理商的选择以及有效性研究临床终点的确定;临床安全性(包括免疫原性研究设计)、风险管理计划、药物警戒以及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推断。该指南建议分布进行非临床和临床研究。 1.简介 生物类似物是含有EEA已批准的原研生物药品(参比药品)活性物质的生物医药产品。需要通过全面的可比性研究确立其和参比药品在质量特性、生物学活性、安排性和有效性方面的相似性。。 生物仿制药品的上市许可申请材料应提供完整的质量档案,同时提供通过适当的理化测试、体外生物学检测、非临床及临床研究证明其与参比药品存在可比性的数据。 有关证明生物相似物可比性的质量问题在关于以生物制蛋白为活性成分的生物仿制药质量问题指导意见(EMA/CHMP/BWP/247713/2012)中予以阐述。 本指南制定了生物类似物可比性研究的非临床和临床部分的原则。必要时产品类别专用指南将对本指南进行补充。 参比制剂的性质和复杂度对确认生物相似性的(非)临床研究程度有影响。理化分析和生物学分析中发现的差异将对(非)临床研究的计划起到指导作用。其他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活性成分(例如所涉及的受体)在参比制剂所有获批的适应症中的作用机制、治疗适应症包括的疾病所涉及的发病机制(例如不同适应症共有的机制)以及参比药品的免疫原性。 申请人应审核参比制剂体外分析/动物模型的预测值以及剂量/暴露和药效之间的相关性数据。此外,申请人应查看药效学和临床缓解的相关性。利用适当的生物标记物可缩短(非)临床研究进程。参比制剂的安全性特征主要决定了批准前和批准后对临床安全性的关注度。 如果生物类似物相似性研究表明申请的生物类似物和参比制剂存在相关差异,使得生物相似性最终难以确立,则应考虑进行独开发来支持上市许可申请(见生物仿制药品指南(CHMP/437/04 Rev.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