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微生物复习题

2015微生物复习题

2015微生物复习题
2015微生物复习题

2015年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4:29 PM

一、名词解释(翻译成中文并解释):

1Microorganism微生物:是一类体型微小,结构简单,绝大多数用肉眼不能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放大后才可以观察到的微小生物。(P1)

2.normal flora正常菌群:指正常人体体表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道)的黏膜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有益而无害,该菌群称为正常菌群。(P52)

3.Bacterium细菌:是形体微小、结构简单、无成形细胞核、无核仁和核膜,除核蛋白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型单细胞生物。(广义上泛指各类原核型细胞型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等;狭义上专指数量最大,种类最多,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细菌)(P9)

4.plasmid.质粒:指分子量比染色体小,可携带某些遗传信息的双股闭合环状DNA,是一种染色体外且能进行独立复制的遗传物质。(P14)

5.Mesosome中介体:用电子显微镜的观察细菌,可以看到细胞膜向胞浆凹陷折叠成的囊状物。中介体与细胞的分裂,呼吸,细胞壁合成和芽孢形成有关。(P14).

6、Capsule荚膜:细菌细胞壁外围绕着一层较厚的黏性、胶冻样物质,其厚度在0.2μm以上,普通显微镜可见,与四周有明显界限,称为荚膜。荚膜有助于细菌鉴定,还能保护细菌免遭吞噬细胞的吞噬和消化,因而与细菌毒力有关。(其厚度在0.2μm以下者,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必须在电子显微镜或用免疫学方法才能看到,称为微荚膜。)(书上15页)

7、Pili菌毛:菌毛是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看不见,使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在许多革兰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也称纤毛,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菌毛可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书上16页)

8、Disinfection(消毒):用理化方法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书上33页)

9、Sterilization(灭菌):用理化方法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书上33页)10、Autoclave(高压蒸汽灭菌法):是使用密闭、耐高压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在103.4kPa蒸汽压下,温度达到121.3℃,维持15~20min,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所有微生物的一种最有效、使用最普遍的灭菌方法。(常用于普通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敷料等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而对于污染

有prion的物品应加热至134℃)(书上34页).

11.virulent bacteriophage毒性噬菌体: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并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一种噬菌体。(P42)

12.temperate bacteriophage温和噬菌体:不能在宿主菌内复制增殖,产生子代噬菌体,但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其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的一种噬菌体。(P42)

13.transformation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P47)

14.Conjugation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由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P48) 15.transduction.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性状。(普遍性转导和局限性转导)(P49)

16.lysogenic conversion溶原性转换: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P50)

17.invasion侵袭力:是指致病菌侵入机体,突破机体防御屏障,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主要包括黏附素,荚膜,侵袭性物质和细菌生物被膜。(P54)

侵袭:是指致病菌侵入机体,突破机体防御屏障,在机体内

定植,繁殖和扩散。

18.virulence毒力:致病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细菌的毒力由侵袭力和毒素两方面构成。(P53)

19.toxin细菌毒素:是细菌在黏附,定植过程中合成并释放的多种对宿主细胞结构和功能有损害作用的毒性物质。(P55)

20.septicemia败血症:在机体防御功能大为减弱的情况下,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出现全身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P61)21.toxemia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中繁殖,致病菌不侵入血流,但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并损害特定的靶器官,引起独特的毒性症状。(P61)

22.nasocomia infection医院感染:也称院内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P62)

23.modified enzyme.钝化酶:钝化酶是耐药菌株产生的,具有破坏或灭活抗菌药物活性的某种酶。(P71)

24.artificial active immunization.人工主动免疫:是将疫苗或类毒素接种于人体,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一种防治微生物感染的措施,其免疫力出现较慢,主要用于预防。(P67)

25.SPA:存在于细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是一种单链多肽,与细胞壁肽聚糖呈共价结合。(P74)

26.Coagualse凝固酶:是一类能使含枸橼酸钠或肝素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P75)

27.tuberculin test结核菌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机体内超敏反应的一种实验。(P136)

28.virion病毒体或毒粒:是结构完整并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多数病毒体呈球形或近似球形。(P180)

29.neutralization antibody中和抗体:是特异性高,体内维持时间长的,与入侵人体的病毒表面抗原(衣壳或刺突)发生反应的抗体。(P205)

30.Dane particle丹氏颗粒:又称大球形颗粒,呈球形,直径42nm,具有双层衣壳,是具有感染性的完整的HBV(乙肝病毒)病毒颗粒。(P238)

31.antigenic shift抗原性转换: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即病毒表面抗原结构中的一种或两种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P214)

32.antigenic drift抗原性漂移:变异幅度小,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是流感病毒变异的预兆。(P214)

二、问答题:

1.简述细菌的特殊结构类型与功能:P15-17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菌毛,鞭毛,芽孢。

荚膜功能:(1)抗吞噬作用 (2)黏附作用 (3)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4)抗干燥作用

鞭毛功能:(1)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2)有些细菌鞭毛与致病性有关 (3)细菌的鉴定和分类

菌毛功能:普通菌毛是细菌的黏附结构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性菌毛参与细菌之间传递DNA。

芽孢功能:(1)抵抗理化因素对菌体的侵害 (2)杀死细菌的芽孢是作为判断灭菌效果的指标 (3)细菌芽孢是某些外源性感染的重要来源 (4)有助于鉴别细菌

2.简述细菌生长曲线的四个时相的基本特征P22

1).迟缓期: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短暂适应阶段。该期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的分裂繁殖合成并积累充足的酶,辅酶和中间代谢产物;但分裂迟缓,繁殖极少。

2).对数期:又称指数期,是细菌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等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敏感。

3).稳定期:由于营养物质大量消耗,有害代谢产物积累,该期细菌繁殖速度渐减,死亡数逐渐增加,两者大致平衡,因此该期活菌数大致恒定,细菌形态,染色性和生理活性常有改变。

4).衰亡期:细菌繁殖速度越来越慢,死亡数越来越多,并超过活菌数。该期细菌形态显著改变,细菌变长肿胀或畸形衰变,菌体自溶难以辨认,生理代谢活动也趋于停滞。

3.在机制上比较干热灭菌法与湿热灭菌法的差异。P34

干热灭菌法是通过脱水、干燥和使生物大分子物质变性而达到杀菌的目的,一般细菌繁殖体在干燥状态下,80-100℃经1小时可被杀死,芽孢则需要更高温度才能被杀死。

湿热灭菌法:处于湿热中细菌菌体蛋白凝固变性,其穿透力大同时具有潜热效应从而起到杀菌的作用。

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种类及其生物学特征。P25

答:1)、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都为革兰阴性菌,热原质即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LPS)。热原质耐高热,可通过一般细菌滤器,但没有挥发性,除去热原质最好的方法是蒸馏。

2)毒素及侵袭性酶:①外毒素:多数G+菌和少数G-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菌体外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强、毒性强、作用特异性强的突出特点。

②内毒素:G-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菌体死亡崩解后释放出来的。外毒素毒性强于内毒素。

③侵袭性酶:某些细菌产生的,能损伤机体组织,促使菌体的侵袭和扩散,是细菌重要的致病物质。

3)色素:①水溶性色素,能弥散至培养基或周围组织;

②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仅保持在菌落内使之呈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

4)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抗生素大多由放线菌和真菌产生。

5)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有近缘关系的细菌的抗菌物质。细菌素为蛋白质类物质,抗菌范围很窄。6)维生素:细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除供自身需要外,还能分泌至周围环境中。

5.紫外线灭菌的机制与应用。P34

机制:紫外线主要作用于DNA,使DNA链上相邻的两个胸腺嘧啶共价结合形成二聚体,破坏碱基间的互补配对,干扰DNA的复制与转录,导致细菌的变异或死亡。

应用: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可被普通玻璃、纸张、尘埃、水蒸气等阻挡,只能用于手术室、婴儿室、传染病房、微生物接种室的空气消毒,或用于不耐热物品的表面消毒。

6.细菌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及其机制。P47

细菌基因转移重组的方式与机制如下:(1)转化: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得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2)接合:即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沟通,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由供体菌传向受体菌。(3)转导: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得受菌体获得新的性状。(4)溶原性转换:当温和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内获得了噬菌体的部分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产生新的性状。

(5)原生质体融合:将两种完全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后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

7.正常菌群对人体的生理作用有哪些?P52

(1)生物拮抗:主要机制产生有害代谢物,占位性保护,营养竞争。

(2)营养作用:正常菌群参与和影响体内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合成一些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免疫作用:正常菌群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致敏的T 淋巴细胞,限制和正常菌群的有交叉抗原的致病菌。

(4)抗肿瘤作用:肠道内正常菌群可将机体内某些致癌物质

转化为非致癌物质,还可通过激活巨噬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5)抗衰老作用:肠道中的双歧杆菌产生SOD可以催化自由基歧化,保护细胞免受活性氧的损伤,发挥抗衰老作用。

8.R质粒的结构及其在耐药中的作用。P49

答:R质粒由耐药传递因子(RTF)和耐药(r)决定子两部分组成。RTF的功能与F质粒相似,可编码性菌毛的产生和通过接合转移;耐药决定子能编码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基因,可由几个转座子连接相邻排列。

9.简述外毒素的基本性质。P55

答:外毒素的基本性质:1).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2).大多数是产毒菌进行新陈代谢过程中在细胞内合成后分泌到菌体外的,少数外毒素合成后保存在菌体内,等细菌死亡溶溃后才释放至周围环境;3).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为毒性亚单位,B亚单位为结合亚单位,外毒素分子的完整性是致病的必要条件。4).外毒素毒性强,并对组织器官有高度选择性;5).抗原性强;6).对理化因素不稳定,大多数外毒素不耐热。

10.列表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的差异。(P56)

11、叙述细菌内毒素来源及导致发热的致病机制。(P55,P56) 来源:革兰阴性菌

发热的致病机制:LPS 是外源性致热源,LPS 作用于巨噬细

胞,促其释放(IL)白细胞介素-1,(IL)白细胞介素-6和(TNF)

肿瘤坏死因子-α等具有内源性致热源的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区别要点

外毒素 内毒素 来源

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 革兰阴性菌 存在部位 胞浆内合成分泌至胞外,少数待细胞崩解后释放 菌体的细胞壁成分,细

菌裂解后释放

化学组成

蛋白质 LPS 稳定性 不稳定,易被热、酸及消化酶破坏

较稳定,耐热

毒素作用 强,对机体的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较弱,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可引发热、微循环

障碍、感染性休克、DIC

抗原性 强,可刺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可脱毒素成类毒素 弱,刺激机体产生的中和抗体作用弱;经甲醛

处理后不形成类毒素

因子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促使体温升高发热。

12、叙述细菌全身感染的类型及其特征。(.P61)

1)菌血症:这是致病菌自局部病灶不断地侵入血流中,但由于受到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作用,致病菌不能在血流中大量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流播散至适宜部位致病。

2)败血症:在机体防御功能大为减弱的情况下,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代谢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伤,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3)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通过血流到达全身多个器官引起多发性化脓病灶。

4)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在局部组织中繁殖,致病菌不侵入血流,但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并损害特定的靶器官,引起独特的毒性症状。

5)内毒素血症;革兰阴性菌侵入血液并在其中大量繁殖、崩解后释放大量内毒素;或病灶内大量革兰阴性菌死亡,释放的内毒素入血所致的毒性症状。

13、叙述宿主抗菌免疫的类型及特征。(P57)

抗菌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它是机体在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天然防御功能,受遗

传控制,并有相对稳定性,其作用并非针对某种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由屏障结构,吞噬细胞,正常体液及组织免疫成分构成。

特异性免疫:又称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这种免疫只针对一种致病菌,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具有针对性强、不能遗传给后代、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其免疫强度可增加的特点。

14、叙述医院感染的基本特征。(P62)

按引起感染的微生物来源可将医院感染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通常为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通常是不致病的,但因其定位转移、菌群失调或免疫功能下降的特定条件下,正常菌群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内源性感染。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身体以外的个体、环境等。包括从个体到个体的直接传播和通过物品、环境而引起的间接感染。

15,细菌耐药的生化机制。(P71)

1)钝化酶或灭活酶的产生:细菌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使抗菌药物作用于细菌之前即被酶破坏而失去抗菌作用。这些

灭活酶可由质粒和染色体基因表达。

2)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细菌改变了细胞膜上与抗菌药物结合部位的靶蛋白,降低其与抗菌药物的亲和力,使抗菌药物不能与其结合,导致抗菌药物抗菌活性失效。

3)细胞通透性的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抗菌药物无法进入细胞内到达作用靶位发挥抗菌效果。

4)主动外排机制:在降低药物摄取的同时,促进药物的外排,使之达不到抑菌浓度,因而产生耐药性。

1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及其致病作用。P75-P76

致病物质与致病作用如下: (1)凝固酶:它的生物活性是抗吞噬作用,使病灶局限化。 (2)葡萄球菌溶血素:对多种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具有溶血作用。 (3)杀白细胞素:破坏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 (4)肠毒素:是一种外毒素,它的作用机制是其完整分子被消化道吸收入血后,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刺激呕吐中枢而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急性胃肠炎。 (5)表皮剥脱毒素:主要由噬菌体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蛋白质,具有抗原性,可引起SSSS。 (6)TSST1:是由噬菌体群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一种蛋白质,可引起TSS。

17.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其致病作用。P79-P80

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其致病作用如下:(1)黏附素:包括LTA 和FBP。前者为纤维粘连蛋白的受体,可与上皮细胞表面的黏连蛋白结合。后者与细胞膜具有高度亲和力,以利于细菌在宿主体内的定居和增殖。

(2)M蛋白:抗吞噬性,抗原性,特定条件下可引起肾小球肾炎等变态反应性疾病。

(3)链球菌溶血素:由乙型溶血链球菌产生,根据对氧的稳定性可分为链球菌溶血素O和链球菌溶血素S。

(4)致热外毒素:是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具有致热性,细胞毒性,增加动物对内毒素休克的敏感性以及使皮肤黏膜血管扩张,充血水肿等生物学活性。

(5)透明质酸酶:分解细胞质间的透明质酸,使细菌易在组织间扩散。

(6)链激酶: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化为纤维蛋白酶,溶解血块阻止血浆凝固,利于细菌在组织间扩散。

(7)链道酶:降解脓液中具有高度黏稠性的DNA,促进致病菌扩散。

18.脑膜炎双球菌导致流行性脑膜炎的致病机制。P87

脑膜炎奈瑟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内毒素,致病菌侵入机体繁殖后,因自溶或死亡而释放出内毒素,内毒素作用于小血管

和毛细血管,引起坏死,出血,故出现皮肤瘀斑和微循环障碍。严重败血症时,因大量内毒素释放可造成DIC及中毒性休克。脑膜炎奈瑟菌还能产生一种胞外酶,即IgA1蛋白酶,能特异性地裂解人IgA1,帮助细菌黏附于呼吸道细胞膜上。

19.简叙结核分支杆菌的致病物质及其致病机制。P134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与致病机制为:(1)荚膜:其对机体的侵袭力主要表现在荚膜可与吞噬细胞表面的CD3结合,有助于结核分枝杆菌的粘附侵入;其中有多种酶可以降解宿主组织中的大分子物质,供入侵的菌体进行生长繁殖;荚膜可阻止化学药物混入菌体内。(2)脂质:结核分枝杆菌的毒力与其所含的复杂的脂质有关系。磷脂,脂肪酸引起慢性肉芽肿;蜡质D能辅助菌体发生迟发型超敏反应,并具有佐剂作用。(3)蛋白质:主要为结核菌素,可以同蜡质D结合,引起较强的迟发型超敏反应,导致组织坏死与全身中毒症状。(4)多糖:它可使中性粒细胞增多,引起局部病灶细胞浸润及非特异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5)核酸:结核分枝杆菌的RNA是本菌的免疫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

20.比较霍乱肠毒素和白喉外毒素的结构与致病机制。P129 P106

白喉外毒素的结构:是一种外毒素,由A和B两个亚单位经二硫键连接组成,A亚单位是白喉毒素的毒性功能区,能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B亚单位有一个受体结合区和一个转换区。

白喉外毒素致病机制:B亚单位可与心肌,神经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帮助A亚单位进入易感细胞内。A亚单位进入细胞后,可使细胞内的辅酶I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与EF-2结合,结果EF-2失活,使蛋白质无法合成,引起组织坏死和病变。霍乱肠毒素的结构:是由一个A亚单位和5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

霍乱肠毒素的致病机制:B亚单位可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A亚单位在发挥毒性作用前需经蛋白酶作用裂解为A1和A2两条多肽。A1作为腺苷二磷酸核糖基转移酶可使辅酶I(NAD)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转移到G蛋白上,称Gs,Gs的活化可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21.叙述痢疾杆菌的致病物质与导致菌痢的致病作用P96

致病物质:侵袭力,内毒素,外毒素

导致菌痢的致病作用:痢疾杆菌借助菌毛黏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黏膜的上皮细胞表面,继而在侵袭蛋白的作用下穿入上

皮细胞内生长繁殖,并向毗邻细胞扩散。痢疾杆菌死亡溶解所释放的内毒素作用于肠黏膜,使其通透性增加,促进内毒素吸收。内毒素能破坏黏膜,形成炎症,溃疡,出现典型的脓血黏液便。内毒素还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系统,导致肠功能紊乱,肠蠕动失调和痉挛,尤以直肠括约肌痉挛最为明显,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痢疾杆菌还分泌外毒素,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四肢麻痹死亡,具有细胞毒性,对人肝细胞,猴肾细胞和hela细胞均有毒性,还有肠毒性,使细胞内CAMP水平提高,主动分泌钠离子,钾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22.叙述伤寒杆菌导致肠热症的致病物质及致病机制P99-100 致病物质:侵袭力,内毒素,肠毒素

致病机制:细菌经口进入消化道,若未被胃酸杀死则到达小肠,借助菌毛黏附于小肠黏膜表面,进而穿过肠黏膜上皮细胞侵入肠壁淋巴组织,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吞噬细胞内生长繁殖,部分细菌通过淋巴液到达肠系膜淋巴结大量繁殖后,经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患者出现发热,乏力,全身酸痛等症状。细菌随血流至骨髓,肝,脾,肾,胆囊等器官,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大量生长繁殖后再次释放入血,引起第二次菌血症,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表情淡漠,肝脾肿大及全身中毒症状及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减少,

部分患者出现玫瑰疹。胆囊中的细菌随胆汁进入肠道,一部分随粪便排出,另一部分可再次侵入肠壁淋巴组织,使已致敏的肠壁发生Ⅳ型超敏反应,引起局部坏死和溃疡,严重者发生肠出血和肠穿孔。

23:叙述EHEC的致病物质与所致相关疾病HUS的作用机制P92-93

致病物质:黏附素,志贺祥毒素

作用机制:黏附素使细菌紧密黏附在肠道和泌尿道黏膜上皮细胞上,避免因肠蠕动、肠分泌液和尿液的冲刷作用而被排出体外。志贺祥毒素可破坏核糖体,使蛋白质合成障碍致细胞受损或死亡,可致血性腹泻,可选择性破坏肾小球内皮细胞,受损的内皮细胞启动凝血系统,促进白细胞和血小板黏附在内皮细胞上。

24.衣原体的概念及其复制周期P167.168

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0.45um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并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复制周期:原体进入宿主细胞后,细胞膜围于原体外形成空泡,原体在空泡中发育增大成网状体,网状体以二分裂方式增殖,在空泡内发育成许多子代原体,释放后再感染新的易感细胞,开始新的发育周期。每个周期为48~72小时

25.霍乱弧菌与结核杆菌的培养特征P105.132

霍乱弧菌:兼性厌氧,在氧气充分的情况下生长更好,营养要求不高。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广(18~37℃),故可在外环境中生存,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蛋白胨水或碱性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可在无盐环境中生长

结核杆菌:专性需氧,最适温度37℃,低于30℃不生长,最适pH6.5~6.8;营养要求高,生长缓慢,繁殖一代需18~24h

26.病毒的复制周期。(P183~P186)

答:病毒的复制周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组装、成熟、释放等过程;

(1)吸附:分为两阶段,①病毒与细胞的非特异性静电结合。

②宿主细胞表面受体与病毒表面配体特异性结合。(2)穿入:病毒吸附完成后,穿过细胞膜进入胞浆的过程称为穿入。方式有两种①吞饮方式②融合方式。(3)脱壳:病毒核酸从核衣壳内释放到细胞的过程称为脱壳。(4)生物合成:病毒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和酶类等大量合成病毒的非结构蛋白,核酸和结构蛋白。(5)组装,成熟和释放:装配一般要经过核酸浓聚、壳粒集聚及装灌核酸等步骤;无包膜病毒核衣壳的组装即为成熟,而包膜病毒装配完成后,还需在核衣壳外加一层包膜才能成熟为完整的病毒体;装配

微生物复习资料汇总题库

微生物复习题库 1. 细菌属于(B)。 A.非细胞型微生物 B.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C.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D. 细胞型微生物 2.病原菌是属于(D )。 A.自养菌 B.光能异养菌 C.腐生菌 D. 化能异养菌 3.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B ),青霉素能阻止该物质的合成。 A. 磷壁酸 B. 粘肽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4. 细菌在代谢能的推动下,需要有膜内特异性的载体蛋白参加逆浓度梯度吸收营养物质的过程,称为(D )。 A. 促进扩散 B. 基团转位 C. 被动扩散 D. 主动运输 5. 细菌的基本结构中,能控制遗传性状的是(C) A. 细胞质 B.菌毛 C.核质 D.细胞膜 6. 下列各种物质交换过程中,输送到细胞内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是(D ) A. 简单扩散 B. 协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基团转移 7. 炭疽杆菌为革兰氏(C )大杆菌,在动物的()或含有血清的培养基中形成荚膜。 A. 阳性、体外 B. 阴性、体外 C. 阳性、体内 D. 阴性、体内 8.下列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B )。 A. 细菌 B. 霉菌 C. 放线菌 D. 螺旋体 9. 螺旋体是介于(C)之间的一类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A. 细菌和真菌 B.细菌和病毒 C. 细菌和原虫 10. 寄生于动物内脏的病原性真菌,其最适温度为(C )℃。 A. 22 B. 28 C. 37 D. 55 11. 与细菌的致病作用直接相关的结构和物质有(C ) A. 鞭毛、芽胞、毒性酶和毒素 B.荚膜、菌毛、色素和细菌素 C. 荚膜、菌毛、毒性酶和毒素 D.细胞壁、核质、细胞质、色素 12. 细菌运动性检查常用的培养基为(C ),常用()接种法。 A.固体培养基、平板分区划线 B. 半固体培养基、斜面划线 C.半固体培养基、穿刺 D. 固体培养基、穿刺 13. 病毒与其他微生物最重要的区别是(C ) A.以纳米为测量单位 B.结构简单 C.无细胞结构,只含一种核酸 D.在活细胞内生长 E.对干扰素敏感 14. 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D ) A.核酸+包膜 B.核心+衣壳+包膜 C.核衣壳+包膜 D.核酸+衣壳 E.核酸+蛋白质 15构成病毒核心的化学成分是(E ) A.磷酸 B.蛋白质 C.类脂 D.肽聚糖 E.核酸

微生物考试复习题教学提纲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指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2.放线菌: 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支细胞和无性孢子的革兰氏阳性原核微生物,由 于菌落呈放射状而得名。 3.真菌:真菌是一大类真核微生物,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余为多细胞,大多数呈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为具有真核和细胞壁的异养型微生物。 4.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5.酵母菌:是一群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 5.霉菌:凡生长在培养基中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者絮状菌丝的小型真菌。 6.菌落:经过一定时间在培养基表面或里面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群体。 7.菌苔:由两个以上的菌落连在一起的群体。 9.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集中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10.病毒的复制:病毒增殖只在活细胞内进行,是以病毒基因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其基因及蛋白质,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这种方式称为复制。 11.培养基:是人工合成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质。 12.杀菌:杀死包括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 13.细菌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生长规律的试验曲线。(书)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单细胞微生物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课件) 14.消毒:杀死或灭火病原微生物(营养体细胞)。 15.抑菌:利用一些物化因素使体内外的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但又未死亡状态。 16.巴氏消毒法:用于彻底杀死啤酒、酒、牛奶、血清蛋白等液体中病原体的方法。 17.滤过除菌法:对不耐热液体采用的一种除菌方法。

微生物考试复习题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题、名词解释 1. 微生物: 指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2. 放线菌: 是一类具有丝状分支细胞和无性孢子的革兰氏阳性原核微生物,由于菌落呈放射 状而得名。 3. 真菌:真菌是一大类真核微生物,不含叶绿素,无根、茎、叶,营腐生或寄生生活,仅少数类群为单细胞,其余为多细胞,大多数呈分枝或不分枝的丝状体,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为具有真核和细胞壁的异养型微生物。 4. 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具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5. 酵母菌:是一群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 5. 霉菌:凡生长在培养基中形成绒毛状、蜘蛛网状或者絮状菌丝的小型真菌。 6. 菌落:经过一定时间在培养基表面或里面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群体。 7. 菌苔:由两个以上的菌落连在一起的群体。 9. 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集中成分组成的超显微“非细胞生物” 。 10. 病毒的复制:病毒增殖只在活细胞进行,是以病毒基因为模板,在酶的作用下,分别合成其基因及蛋白质,组装成完整的病毒颗粒,这种方式称为复制。 11. 培养基:是人工合成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产物的混合营养物质。 12. 杀菌:杀死包括芽孢在的所有微生物。 13. 细菌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群生长规律的试验曲线。(书)将少量纯种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到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定时取样测定细胞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座标,以菌数为纵座标作图,得到的一条反映单细胞微生物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课件) 14. 消毒:杀死或灭火病原微生物(营养体细胞)。 15. 抑菌:利用一些物化因素使体外的微生物暂时处于不生长但又未死亡状态。 16. 巴氏消毒法:用于彻底杀死啤酒、酒、牛奶、血清蛋白等液体中病原体的方法。 17. 滤过除菌法:对不耐热液体采用的一种除菌方法 18. 商业灭菌:指食品经过杀菌处理后,按照所规定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在所检食品中无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检验规程

微生物检验规程 1.实验注意事项 1.1无菌操作要求 1.1.1 接种细菌时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 1.1.2专用的工作服、帽及拖鞋,应放在无菌室缓冲间,工作前经紫外线消毒后使用。 1.1.3 接种样品时,应在进无菌室前用肥皂洗手,然后用75%酒精棉球将手擦干净。 1.1.4 进行接种所用的吸管,平皿及培养基等必须经消毒灭菌,打开包装未使用完的器皿,不能放置后再使用,金属用具应高压灭菌或用95%酒精点燃烧灼三次后使用。 1.1.5 从包装中取出吸管时,吸管尖部不能触及外露部位,使用吸管接种于试管或平皿时,吸管尖不得触及试管或平皿边。 1.1.6 接种样品、转种细菌必须在酒精灯旁操作,接种细菌或样品时,吸管从包装中取出后及打开试管塞(即硅氟胶塞)都要通过火焰消毒。 1.1.7 接种环和针在接种细菌前应经火焰烧灼全部金属丝,必要时还要烧到环和针与杆的连接处。 1.1.8 吸管吸取菌液或样品时,应用相应的橡皮头吸取,不得直接用口吸。1.2无菌间使用要求 1.2.1 无菌间内应保持清洁,工作后用消毒溶液消毒,擦拭工作台面,不得存放与实验无关的物品。 1.2.2无菌间使用前后应将门关紧,打开紫外灯,照射时间不少于30min,使用紫外灯,应注意不得直接在紫外线下操作,以免引起损伤,灯管每隔两周需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除去上面灰尘和油垢,以减少紫外线穿透的影响。 1.2.3处理和接种样品时,进入无菌间操作,不得随意出入,如需要传递物品,可通过小窗传递。 1.3消毒灭菌要求 1.3.1灭菌前准备 (1)所有需要灭菌的物品首先应清洗晾干,玻璃器皿用纸包装严密,如用金属筒应将上面通气孔打开。 (2)装培养基的三角瓶,内容物不应超过总体积的2/3(例如500mL的三角瓶最好装300~350mL培养基,以防再次加热融化时爆沸)。 (3)无菌室内使用的毛巾、脱脂棉球用纸包裹,进行湿热灭菌。

微生物学 考试复习题

绪论 1、 什么是微生物?它包括哪些类群?在生物界的分类地位如何? 微生物是所有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类群与分类地位于课本第一页 2、 微生物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1).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 2). 种类多、分布广; 3). 代谢类型多,代谢能力强; 4). 繁殖快、易培养; 5). 变异易、适应能力强 。 3、 举例说明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课本第3页) 4、 什么是微生物学?其主要内容和任务是什么?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和应用的科学。 研究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形态结构、分类鉴定、生理生化、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及其在工业、农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应用。 任务是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规律,研究它们与人类的关系,发掘微生物资源,充分利用微生物的有益作用,消除其有害影响,造福人类。 5、 试根据微生物的特点,谈谈为什么说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 更是人类的朋友。 (与第3题相通) 微生物是人类的朋友: 1)微生物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 2)体内的正常菌群是人及动物健康的基本保证 3) 微生物可以为人类提供很多有用的物质

少数微生物也是人类的敌人: 1、引起各种疾病 2、引起工农业产品及生活用品的霉烂、腐蚀。 因此,微生物既是人类的敌人,更是人类的朋友! 第一章(这一章忘了做)(本章掌握要点即可) 1 细菌细胞有哪些主要结构?它们的功能是什么? 2.试图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并简要说明其特点及成分。 3.试述革兰氏染色机理及其重要意义 4.试就作用物质,作用机制,作用结果和作用对象比较溶菌酶与青霉素对细菌细胞壁的作用 溶菌酶(Lysozyme)是一种糖苷水解酶,可以溶解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对其有较强的杀灭作用。青霉素类的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类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细胞壁的合成发生于细菌的繁殖期,故青霉素类只对繁殖期的细菌起作用,对处在静止期的细菌几乎无作用,所以常称这类药为繁殖期杀菌药。 5.什么是伴孢晶体?它在任何细菌中长生?有何时间意义? 6.试述放线菌的形态结构,繁殖方式与人类的关系 7.比较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的异同 第二章 1、 试述酵母菌的细胞结构及功能P44 2、 酵母菌是如何进行繁殖的?

微生物考试试题附答案

微生物考试试题附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 C、—% D、5% 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 )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us是种名

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 A 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丫啶类染料 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A F+ x F- B Hfr x F+ C Hfr x F- D F+ x F- 二、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2分) positive bacteria crystal 3 ,colony 4, life cycle 5,capsule 6,endospore 三、判断改错题(每个2分,共10分) 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4. 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5.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计 18 分)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项变化的应对策略

2015版中国药典微生物项变化的应对策略—菌种 上一篇使用大篇幅说了培养基,也是真正揭开这次连载的一些实施细节,得到了一些蒲友和同行业友人的正面反馈,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鼓励!其实写这个连载的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对药典微生物项升级那么多内容抓狂,而是真正静下心来想想其背后的意义和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会带来什么。梳理那么多内容的时候我并没有烦躁或是感觉是在应付一周一篇的交稿,反而有种释然的感觉,能总结那么多说明我们实验室实实在在的做了很多,收获很多同时也进步很多,心里很感慨也对实验室小伙伴们的努力很感动。谢谢大家能够支持我前面四篇的连载,我会继续加油!废话太多不说了!原本是想将培养基和菌种一起写的,写到后来发现如果写在一篇,确实有些内容会讲的不够细,所以将培养基和菌种拆开了,这次我们就来谈谈我们顽皮的菌种君吧! 1、检验用菌种的选择 在药典第三次征订意见稿《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的“菌种”项下有这么一句话“药品微生物检验用的试验菌应来自认可的国内或国外菌种保藏机构的标准菌株,或使用与标准菌株所有相关特性等效的可以溯源的商业派生菌株”。这句话写明了中国药典对检验用菌种的挑选原则,感觉上可以使用CMCC(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ATCC(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NCTC(英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等等,最近还有供应商给我推荐CICC(中国工业微生物保藏中心)的菌种。但是我们作为遵循中国药典的企业来说,中国药典微生物限度及无菌检查项下的菌种是明确写明仅可使用CMCC的菌种,所以大家没有必要去挑战权威性,如果你使用ATCC的菌种,检查官到时候问你ATCC和CMCC的区别,我相信我们这种等级的肯定是说不清的,这个项目是中检所在做的研究,所以我们不去做这样的挑战,乖乖的选择符合我国国情的CMCC菌种即可,免去一系列无意义的解释。 当然有些企业的产品需要出口,要符合出口国的药典标准,国外相对来说就放宽很多,但是也有一部分国家不太承认我们的CMCC菌种。在我的工作经历中,发现国内的审计官员对微生物方面了解的甚少,但是有次我们企业请了一名国外资深专家来我们公司全面审计的时候,他一看我们检出的环境菌种就娓娓道来,让我很吃惊,我不知道是不是国外对于微生物这块的重视程度和我国还有一定差距还是什么,他们的药典中对于检验菌种的挑选也不止一种,认可范围更加宽泛。现在迎审过程中,我们微生物实验室更多的是解释而非探讨,我们也希望国内的检查团队中能多一些对微生物了解的老师来给我们帮助和指导。 2、检验用菌种的管理 我们实验室对于菌种的管理也历经了不少波折,现在的管理模式和使用下来的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菌种其实最怕就是其活力消退或变异。有些外企的管理模式真的非常方便,使用定量菌株直接实验,可能现在还不太适用于我们大部分国内企业,因为他们使用的定量菌株是ATCC等授权的国外企业制造并供货的,确实非常精准,特别是M家的首席产品,我就不多说了以免有广告嫌疑,国内应运而生的定量菌株我个人还是保留意见。出去培训时还是会发现有很多国内企业对于菌种的管理方式特别是保藏方法存在一定问题,菌种死亡变异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以下我就介绍下我们企业的菌种管理模式,并介绍2种比较方便的菌种保藏方法。

微生物复习题及历年考试题

微生物复习题 1、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特点:个体微小、构造简单、进化地位低。 2、芽孢: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少,抗逆性强的休眠结构。 芽痕:酵母出芽繁殖时,子细胞与母细胞分离,在母细胞壁上都会留下痕迹称为芽痕。 3、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产生的糖蛋白昆虫毒素。(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4、锁状联合:为两核细胞分裂产生双核菌丝体的一种特有形式。常发生在菌丝顶端,开始时在细胞上产生突起,并向下弯曲,与下部细胞连接,形如锁状。 5、①假菌丝: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出芽,细胞成串排列,各细胞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称为假菌丝。 ②真菌丝:酵母菌在进行芽殖时,子细胞与母细胞相连,且其间的横膈面积与细胞直径一直,呈竹节状的细胞串,称为真菌丝。 6、病毒:是比细菌更微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只含有一种核酸(脱氧核糖核酸或RNA),仅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 7、①烈性噬菌体:感染细胞后,能短时间内在寄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代噬菌体并引起细菌裂解的噬菌体。②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胞后,将其核酸整合(插入)到宿主的核DNA上,并且可以随宿主DNA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8、效价:每毫升试样中所含有的具侵染性的噬菌体粒子数。 9、噬菌斑: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在菌苔上形成的一个具有一定形状、大小、边缘和透明度的小圆斑。 嗜菌斑:喜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高渗、强酸、强碱下生长的噬菌体。 10、支原体: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11、选择性培养基:是指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12、同步生长: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13、①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②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③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 14、同步培养:使某一群体中的所有个体细胞尽可能都处于同样细胞生长和分裂周期中。 15、细菌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液体培养基中细菌群体生长规律的试验曲线。 1.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路易·巴斯德)、(科赫) 。

符合2015年版药典QC微生物培训考题答案

检验员培训考试试题(微生物) 部门职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40分,每空1分) 1. 微生物限度检查应在不低于D级背景下的B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 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需氧菌检查所用培养基为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培 养温度为30-35 ℃;霉菌,酵母菌检查所用培养基为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培养温 度为20-25 ℃。 3. 具抑菌活性的供试品,常用消除抑菌活性的方法有:增加稀释液或培养基体积,加入适宜的中和剂或灭活剂,薄膜过滤法。 4. 采用薄膜过滤法,滤膜孔径应不大0.45μm,直径一般为50mm。 5. 供试液制备若需加温时,温度不应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至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6. 制备的菌液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 2 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 可在24小时内使用。 7.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需氧菌总数计数所用试验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所用试验菌株为白色念珠菌、黑曲霉。 11.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中,采用平皿法或薄膜过滤法时,试验组菌落数减去供试品对照组菌落数的值与菌液对照组菌落数的比值应在0.5-2 。 12. 检查大肠埃希菌时,应做阴性对照试验和阳性对照试验。

13. 配制培养基时,要填写培养基配制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名称、配制量、配方、灭菌条件、配制日期、配制批号、配制者、PH值 14.在收到检定菌后,保管员要在保存菌种容器外加贴标签,内容为名称、编号、购买日期,同时还要填写菌种接收记录。 二、判断题(5分,每题1分) 1.平皿法操作时应先注入培养基,再加入1ml供试液。(×) 2.以稀释液代替供试液进行阴性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如果阴性对照有菌生长,应进行偏差调查(√) 3.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0代,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 代(√) 4.控制菌检查用培养基促生长能力检查、抑制能力检查接种不大于100cfu试验菌于被检培养基和对照培养基中。(×) 5.纯化水的微生物限度质量标准为每lml供试品中需氧菌总数不得过lOOcfu。(√) 三、选择题(5分,每题1分) 1. 进行供试品控制菌检查时,阳性对照试验的加菌量为( C ) A、不大于50cfu B、50~100cfu C、不大于100cfu

微生物试题(附答案)

一、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0分)positive bacteria crystal cycle 二.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 C、—% D、5% 5、以芽殖为主要繁殖方式的微生物是() A、细菌 B、酵母菌 C、霉菌 D、病毒 6、土壤中三大类群微生物以数量多少排序为()。 A、细菌>放线菌>真菌 B、细菌>真菌>放线菌 C、放线菌>真菌>细菌 D、真菌>细菌>放线菌 7、加大接种量可控制少量污染菌的繁殖,是利用微生物之间的()。

A、互生关系 B、共生关系 C、竞争关系 D、寄生关系 8、下列孢子中属于霉菌无性孢子的是() A、子囊孢子 B、孢囊孢子 C、卵孢子 D、接合孢子 9、霉菌适宜生长的PH范围为() A、中性 B、中性偏碱性 C、中性偏酸性 D、酸性 10、放线菌属于() A、病毒界 B、原核原生生物界 C、真菌界 D、真核原生生界 三.是非题(共10分。只需注明“对”或“错”) 1.大多数嗜热菌的G-C含量高于中温菌。 2.大肠杆菌属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其遗传物质只是一条松散的环状双链DNA,不存在DNA高级结构。 3.当菌体生长、氧吸收和糖利用的比速度下降时,青霉素的合成达到最高值。 4.初生F’菌株和次生F’菌株都属于部分二倍体。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6.渗透酶(permease)属于诱导酶,而其它种类的酶往往属于组成酶。 7.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8.将HR病毒的外壳蛋白与TMV病毒的RNA混合,去感染烟草,则会出现TMV型病灶。若在感染前,用TMV抗体处理,则会钝化病毒,不出现TMV型病灶。

(2015年版药典)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

1. 目的:建立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检验操作,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采用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法测定的供试品。 3. 责任者:QC检验员、QC经理。 4. 正文: 4.1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4.1.1 简述 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当本法用于检查非无菌制剂及其原、辅料等是否符合规定的微生物限度标准时,应按下述规定进行检验,包括样品的取样量和结果的判断等。除另有规定外,本法不

适用于活菌制剂的检查。 本检查法可采用替代的微生物检查法,包括自动检测方法,但必须证明替代方法等效于药典规定的检查方法。 微生物计数试验应在受控洁净环境下的局部洁净度不低于B 级的单向流空气区域内进行。检验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再污染,防止污染的措施不得影响供试品中微生物的检出。单向流空气区域、工作台面及环境应定期进行监测。 如供试品有抗菌活性,应尽可能去除或中和。供试品检查时, 若使用了中和剂或灭活剂,应确认其有效性及对微生物无毒性。 供试液制备时如果使用了表面活性剂,应确认其对微生物无毒性以及与所使用中和剂或灭活剂的相容性。 4.1.2 计数方法 计数方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和最可能数法(Most-Probable-NumberMethod,简称MPN 法)。MPN 法用于微生物计数时精确度较差,但对于某些微生物污染量很小的供试品,MPN 法可能是更适合的方法。 供试品检查时, 应根据供试品理化特性和微生物限度标准等因素选择计数方法,所选的方法必须具备检测充足样品量的能力,以保证所获得的试验结果能够判断供试品是否符合规定。所选方法的适用性须经确认。 4.1.3 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 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若检验程序或产品发生变化可能影响检验结果时,计数方法应重新进行适用性试

三基二新考试微生物专业复习题库

三基二新考试微生物专业复习题库 单项选择题 1 有毒株细菌一般形成S型菌落,例外的是: A 痢疾志贺菌 B 伤寒沙门菌 C 鼠疫杆菌 D 金黄色葡萄球菌 E 肺炎链球菌 C 2 鼠疫杆菌在肉汤培养基中生长,能形成具有诊断意义的生长现象是: A 混浊生长 B 絮状沉淀 C 颗粒状沉淀 D 形成菌膜,晃动后呈钟乳石状下沉 E 形成菌膜,菌液澄清 D 3 关于霍乱毒素下述哪项是正确的: A 为耐热内毒素 B 为耐热外毒素 C 有A.B两个亚基组成 D A亚单位与细胞受体结合 B亚单位进入细胞发挥毒性作用C 4 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的肝炎: A 甲型肝炎 B 乙型肝炎 C 丙型肝炎 D 丁型肝炎 E 自身免疫性肝炎 A 5 有关细菌性痢疾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菌痢常见致病菌为福氏痢疾杆菌,宋内氏次之 B “依链”痢疾杆菌活菌可用作人工主动免疫 C 菌痢是属于侵袭性腹泻 D 所有的痢疾杆菌只有内毒素 E 菌痢主要病变部位是直肠、乙状结肠 D 6 " 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 A 福氏痢疾杆菌 B 宋内痢疾杆菌 C 鲍氏痢疾杆菌 D 舒氏痢疾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 A 7 鉴别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经常选用: A 吲哚实验 B 菊糖发酵实验 C 乳糖发酵实验 D 葡萄糖发酵实验 E 甘露醇发酵实验 C 8 肠道杆菌的O抗原存在于: A 包膜 B 荚膜 C 鞭毛 D 脂多糖 E 肽聚糖 D 9 下列无动力的细菌是: A 霍乱弧菌 B 伤寒沙门菌 C 奇异变形杆菌 D 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 E 10 下列可引起菌血症的细菌是: A 霍乱弧菌 B 肠炎沙门菌 C 伤寒沙门菌 D 大肠埃希菌 E 志贺痢疾杆菌 C 11 具有Vi抗原的沙门菌是: A 鼠伤寒沙门菌 B 肠炎沙门菌 C 伤寒沙门菌 D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E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C 12 下列不产生外毒素的细菌是; A 霍乱弧菌 B 伤寒沙门菌 C 鼠伤寒沙门菌 D 肠产毒素性大肠杆菌志贺痢疾杆菌 B 13 "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 " A 甲型病毒性肝炎 B 艾滋病 C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D 霍乱 E 细菌性痢疾 B 14 带有逆转录酶的病毒是:

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2015 版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范围成品、辅料、内包装袋及纯化水的检验。 内容概述:本检验操作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 年版四部《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和《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 一、计数方法 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计数方法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 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 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见表 1。 菌液制备按表 1 规定培养各试验菌株。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无菌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中,用含%(ml/ml )聚山梨酯80的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抱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 C,可在24小时内使用。黑曲霉抱子悬液可保存在2-8 C,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表 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培养基适用 性检查按照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 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规定的条件下培养。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 2 管或 2 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 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5、计数方法适用性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

医学微生物学各章节复习要点和试题 练习第一章微生物基本概念 【考纲要求】 1.微生物的定义。 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 【考点纵览】 1.微生物定义。 2.微生物按其结构组成等,可分3大类:非细胞型微生物、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历年考题点津】 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放线菌C.衣原体D.真菌E.立克次体答案:D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考纲要求】 1.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 2.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 3.肽聚糖的结构。 4.革兰阳性菌和荫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 5.细菌胞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 6.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7.鞭毛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8.菌毛的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9.芽孢及其与医学的关系。 10.革兰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 【考点纵览】 1.细菌以微米为测量单位。 2.细菌按基本形态分三种: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3.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浆和核质。 4.不同细菌细胞壁组成及结构不同主要成分为肽聚糖。革兰阳性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肤侧链和甘氨酸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革兰阳性菌肽聚糖仅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织成。除此之外革兰阳性菌有磷壁酸,革兰荫性菌有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 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荫性菌细胞壁的区别。 6.不同抗生素作用机制。 7.质粒的概念和特点。 8.芽孢、荚膜、鞭毛和菌毛的概念功能和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 9.最常用的革兰染色的方法和医学意义。 【历年考题点津】 1.细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是 A.肽聚糖 B.外膜 C.脂蛋白 D.脂多糖

(完整版)微生物考试试题(附答案)

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20分) 1、组成病毒粒子衣壳的化学物质是() A、糖类 B、蛋白质 C、核酸 D、脂肪 2、属于细菌细胞特殊结构的为() A、荚膜 B、细胞壁 C、细胞膜 D、核质体 3、噬菌体属于病毒类别中的() A、微生物病毒 B、昆虫病毒 C、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 4、半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 A、0 B、0.3—0.5% C、1.5—2.0% D、5% 6.下述那个时期细菌群体倍增时间最快 ( ) A 稳定期 B 衰亡期 C 对数期 D 延滞期 7.下面关于连续培养的说法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A.恒化连续培养的控制对象是菌体密度 B.恒浊连续培养中微生物菌体以最高生长速率生长 C.恒化连续培养的产物是不同生长速率的菌体 D.恒浊连续培养无生长限制因子 8.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产生抗逆性强的芽孢是产芽孢细菌在不良环境条件下的一种生殖方式。 B.厌氧的微生物需要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 C.一种细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其中aureus属名,Staphyloccus是种名 D.类病毒是有侵染性的蛋白颗粒。

9.下述诱变剂中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 A 亚硝酸 B 烷化剂 C 碱基类似物 D 丫啶类染料 10.下述那个最可能产生一个重组细胞:() A F+ x F- B Hfr x F+ C Hfr x F- D F+ x F- 二、写出下列名词解释的中文翻译及作出解释(每个2分,共12分) 1.Gram positive bacteria 2.parasporal crystal 3 ,colony 4, life cycle 5,capsule 6,endospore 三、判断改错题(每个2分,共10分) 1.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唾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多细胞生物() 2.遗传型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有不同的表现型。() 3.低剂量照射紫外线,对微生物几乎没有影响,但以超过某一阈值剂量的紫外线照射,则会导致微生物的基因突变。() 4. 一切好氧微生物都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5.一般认为各种抗性突变是通过适应而发生的,即由其所处的环境诱发出来的。() 四.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计 18 分) 1. 菌落 2. 静息孢子 3. 共生 4.选择性培养基 5.发酵 6. BOD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原核微生物只有 DNA链高度折叠形成的一个核区,没有核膜,核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界限,叫拟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没有细胞器,只有由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体系。不进行有丝分裂。原核微生物包括古细菌、真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粘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旋体。 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答: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藻以外的藻类、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等。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答: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及它们的亲缘关系,由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 4、生物的分界共有几种分法,他们是如何划分的? 答:①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②原生生物界(包括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动物)、③真菌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④动物界、⑤植物界。 5、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举例说明。 答: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称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字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 Escherichiacoli。 6、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桔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答: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 Escherichiacoli,桔草芽孢杆菌的名称是 Bacillussubtilis。 7、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一)个体极小:(二)分布广,种类繁多:(三)繁殖快:(四)易变异: 8、什么是病毒,有什么化学组成?结构是什么样的? 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生活的敏感宿主体内,可通过细菌过滤器,大小在0、2μm以下的超小微生物。 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核酸内芯。 9、什么叫毒性噬菌体?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毒性噬菌体:就是指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是正常表现的噬

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检验操作规程

青岛**有限公司文件 目的建立微生物限度检查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范围成品、辅料、内包装袋及纯化水的检验。 责任品管部微生物限度检验人员 内容 概述:本检验操作规程依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和《通则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进行检查。 微生物计数法 一、计数方法 1、微生物计数法系用于能在有氧条件下生长的嗜温细菌和真菌的计数。 2、计数方法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过滤法。 3、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供试品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微生物计数中所使用的培养基应进行适用性检查。供试品的微生物计数方法应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以确定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产品的微生物计数。 4、菌种及菌液的制备 4.1试验用菌株的传代次数不得超过5代(从菌种保藏中心获得的干燥菌种为第0袋),并采用适宜的菌种保藏技术进行保藏。计数培养基适用性检查和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见表1。 4.2菌液制备按表1规定培养各试验菌株。取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用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菌悬液;取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加入3-5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采用适宜的方法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中,用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或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适宜浓度的黑曲霉孢

子悬液。菌液制备后若在室温下放置,应在2小时内使用;若保存在2-8℃,可在24小时内使用。黑曲霉孢子悬液可保存在2-8℃,在验证过的贮存期内使用。 表1 试验菌液的制备和使用 4.3阴性对照为确认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要求,应进行对照试验,阴性对照试验应无菌生长。 4.4培养基适用性检查按照表1规定,接种不大于100cfu的菌液至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或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平板或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平板,置规定的条件下培养。每一试验菌株平行制备2管或2个平皿。同时用相应的对照培养基替代被检培养基进行上述试验。被检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平均数的比值应在0.5-2范围内,且菌落形态大小应与对照培养基上的菌落一致。被检液体培养基管与对照培养基管比较,试验菌应生长良好。 5、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5.1供试品制备根据供试品的理化特性与生物学特性,采用适宜的方法制备供试液。制备时若需加温应加热均匀且温度不得超过45℃。供试液从制备到加入检验用培养基不得超过1小时。 5.1.1成品、辅料供试液的制备取供试品,加PH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溶液

食品微生物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

。 食品微生物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每小题1分,共10分) 1.微生物形态学期的代表人物是安东*吕文虎克。 2.芽孢是芽孢细菌的休眠器官。 3.半固体琼脂穿刺试验是用来观察细菌是否有运动性。 4.某些酵母在繁殖过程中,芽体不脱落,并相连接成藕节状,形似菌丝称假菌丝。 5.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典型噬菌体(毒性噬菌体)。 6.微生物各营养物质运输的主要方式为被动运输。 7. 瓦克斯曼是最早发现应用的抗生素。 8. 防腐是采用一定方法阻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物品腐坏。 9.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称硝化作用。 10.目前,应用较多的昆虫病原真菌为白僵菌。 1.微生物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称比表面积。 2.鞭毛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 3.细菌的主要繁殖方式裂殖。 4.在常见霉菌中,毛霉分解淀粉能力较强。 5.病毒由于无核糖体和能量代谢酶,故不能独立生活。 6.以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营养类型为化能有机异养。 7.生物能量代谢的实质是ATP 的生成和利用。 8.干热灭菌的温度160 ℃、时间2小时。 9.土壤中不溶性磷酸盐在微生物作用下转变为可溶性磷酸盐的过程叫磷化物溶解作用。 10.酵母菌发酵糖产生大量酒精,抑制其它微生物生长,此种关系称拮抗关系。 1.原核微生物的核糖体大小为70S 。 2.在琼脂培养基表面上,产荚膜菌形成光滑型菌落. 3.在明胶培养基上穿刺接种,经培养可产生溶解区,表明该菌能形成。 4.食用菌菌丝区别于霉菌菌丝的典型形态特征为锁状联合。

5.蛋白质构成病毒粒子结构的衣壳部分。 6.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适合于微生物生长的营养基质。 7.放线菌中产抗生素最多的属为诺卡氏菌属。 8.常用5~30%的盐渍腌鱼、肉,可久贮不变质的原因是盐(NaCl)是抑菌剂(防腐剂)。 9.在通气条件下,无机硫化物经微生物氧化生成硫酸的过程叫 硫化作用。 10.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常相伴而生,此种关系称为互生关系1.细菌细胞从外到内的结构是(细菌壁、细菌膜、细菌质、细菌核),细菌细胞特殊结构是(芽孢、鞭毛、荚膜)。 2.细菌的繁殖方式是(裂殖),酵母主要繁殖方式是(出芽),病毒的繁殖方式是(复制)。 3.培养基按用途分(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三种,按成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半合成培养基)。 4.革兰氏染色法关键是(酒精脱色)、使用的酒精浓度是(95% )。 5、病毒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复制)。 6.保藏菌种的方法有(低温保藏法)、(干燥保藏法)、(隔绝空气保藏法)、(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 7.从自然界中分离筛选菌种方法步骤有(采样)、(增殖培养)、(纯种分离)、(纯培养)、(生产性能测定)。 8.霉菌繁殖方式是(孢子繁殖),细菌的繁殖方式是(二分裂),酵母主要繁殖方式是(出芽)。 9.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形态结构、生理特性)(有益微生物的应用)(食品变质的控制过程)(食品卫生有关的微生物) 10.饮料中常用防腐剂是(苯甲酸钠)、(山梨酸钾)。 11.单细胞生长曲线的四个时期(适应期、对数期、平衡期、衰亡期)。

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版药典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方案 下表用于记录修订/变更主要内容及历史。

目录 1. 概述 2. 验证目的和范围 3. 组织及职责 4. 验证进度计划表 5. 验证所需要的仪器设备及相关文件的确认 6. 验证所需要的菌种、培养基、检验样品的确认 7.验证项目和验证方法 试验菌株 需氧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的菌液制备 需氧菌总数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常规倾注平皿法需氧菌总数检查方法验证—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 控制菌检查方法验证—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 8.偏差与漏项控制 9.验证报告会审

1. 概述 我公司生产品种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项目为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以及大肠埃希菌检查和沙门菌检查。参照《中国药典》2015版四部附录1105:微生物计数法,以及1106:控制菌检查法的规定,本公司对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予以验证。通过验证以确认所采用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适用。 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处方中含有甲硝唑、人工牛黄以及常用辅料成分,文献资料介绍甲硝唑对细菌有抑菌特性,对霉菌和酵母菌无抑菌活性。甲硝唑在水中微溶,可以通过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去除其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本验证方案通过试验菌株的回收率测试,首先确认常规倾注平皿法是否适用于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如常规倾注平皿法不适用,则进一步验证可去除供试品抑菌物质的离心沉淀-薄膜过滤法是否适用于本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本验证方案根据样品特性制定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和检验条件,按制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根据验证结果判断是否符合验证标准。 2. 验证目的和范围 验证该产品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适用性,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保证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本验证方案采用3批按GMP要求组织生产的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验证。 3.组织及职责 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的起草、审核、批准 验证方案由质量部QC组负责起草,由质量部审核,最终由质量负责人批准。验证方案实施完成后,由QC组负责汇总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的结果、撰写报告,由质量部审核,最终由质量负责人批准报告。 验证方案的培训 验证方案在经质量负责人批准后,,由QC组组长对本次验证实施的相关人员组织培训工作,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