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中医护理学

选择题空题

1、先秦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的初步形成。

2、晋代王叔和编撰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

3、黄埔谧编撰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

4、金元时期的:刘完素(河间)、张从正(子和)、李杲(东垣)、朱震亨(丹溪)等人,对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称“金元四大家”。

5、刘河间:倡导火热论,主张“六气皆能化火”说,在治疗中力主寒凉清热,成为“寒凉派”。

6、张子丹:倡导“病由邪生,攻邪已病”,弘扬“汗、吐、下”三法,而成“攻邪派”代表。

7、李东垣:强调“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善用温补脾胃之法,称之“补土派”。

8、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9、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主要体现在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和人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10、五脏:心、肺、脾、

肝、肾。

11、心:主要生理功能

是1、主血脉(主管血

脉和推动血液运行于

脉中)、2、主神志(又

称心藏神,为人体生命

活动的中心)。

12、肺:主要生理功能

是1、主气、(主呼吸之

气,亦主一身之气)、2

主行水、司呼吸,主宣

发肃降,通调水道(起

疏通和调节作用,又有

向上升宣、向外布散和

清肃、下降的功能,为

肺气机升降出入运动

的具体表现形式);3、

合皮毛,开窍于鼻;4、

在志为忧,在液为涕

13、脾:主要生理功能

是1、主运化(使水谷

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

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

组织);2、主升血统血;

3主升清(将水谷精微

物质吸收并上输心肺

头目,通过心肺的作用

化生气血,以营养全

身,并维持人体内脏位

置的相对恒定)。

14、肝:主要生理功能

是1:主疏泄(保证机

体多种生理功能正常

发挥的重要条件。如调

畅气机、调节精神情

志、促进消化吸收、维

持气血运行、调节水液

代谢、调节性与生殖);

2:藏血(具有储存血

液和调节血量的功

能);3:在体合筋,其

华在爪,开窍于目。

15、肾:主要生理功能

是1:藏精(具有储存

和封藏人体精气的作

用;)2:主水(主持和

调节人体水液代谢);

3:主纳气(摄纳吸入

之气而调节呼吸);4:

主人体一身之阴阳。

16、六腑:胆、胃、大

肠、小肠、膀胱、三焦。

17、胆:主要生理功能

是主决断、助消化。

18、胃:主要生理功能

是受纳与腐熟水谷、主

降浊(降浊是其受纳的

前提)。

19、小肠:主要生理功

能是受盛化物、泌别清

浊。

20、大肠:主要生理功

能是转化糟粕。

21、膀胱:主要生理功

能是储存和排泄尿液。

22、三焦:主要生理功

能是通行元气和运行

水液。

23、奇恒之腑:脑、髓、

骨、脉、胆、女子胞。

24、气运动的基本形

式:升、降、出、入。

25、气的分类:元气(又

称原气,是人体中最基

本最重要的气根源于

肾,是机体活动的原动

力)、宗气(又称大气)、

营气(富于营养又称荣

气)、卫气。

26、血的功能:具有营

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

功能、血神的主要物质

基础。

27、在津液输布和排泄

的过程中,肺、脾、肾

三脏起着重要作用。

28、八脉:任、督、冲、

带、阴跷、阳跷、阳维、

阴维。

29、六淫:风、寒、署、

湿、燥、火。也可称之

为六气。六种外感病邪

的统称。

30、风的特点:为阳邪,

其性开泄,易伤阳位。

31、寒的特点:为阴邪,

易伤阳气、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

32、署的特点:为阳邪,

其性炎热、署性升散,

易伤津耗气、署多挟

湿。

33、湿的特点:湿性重

浊、湿性黏滞、湿为阴

邪,易伤阳气,阻碍气

机、湿性趋下。

34、燥的特点:易伤津、

易伤肺。

35、火的特点:火性炎

上,易消灼津液、易生

风动气血。

36、七情:喜、、怒、

忧、思、悲、恐、惊。

37、病机的基本规律:

正邪相争、阴阳失调、

升降失常。

38、疾病的发生主要由

两个因素决定:正气、

邪气。

39、邪气侵袭是发病的

重要机制:强调正气在

发病的主导地位,并不

排除邪气对疾病发生

的重要影响。邪气作为

发病机制,在一定情况

下,也可能气主导作

用。

40、正邪盛衰与虚实变

化:(体内邪正力量对

比的消长盛衰变化,不

仅直接影响着疾病的

发生于发展趋势,而且对于虚实证候的形成及其之间的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1、望舌:正常的舌象可概括为淡红舌,薄白苔。即舌质淡红名润,胖瘦适中,柔软灵活,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不黏不腻,揩之不去。

42、望舌的注意事项:1、姿势;2、光线;3、顺序(尖,中,根,两旁,先苔后质);4、染苔(药物或食物可影响舌象,出现染色假苔)。舌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五台者,多为虚热证。

43、望舌形:老、嫩、胖大(舌胖大肿胀,称胖大舌,多因水湿痰饮阻滞所致、舌淡白胖嫩,为气虚或脾肾阳虚、舌红而胖大,为心脾胃热盛)、瘦薄、裂纹、齿痕、芒刺等变化。

44、望苔色:白苔(主表证、寒证。苔白薄者,多为表证;苔白厚者,多为寒证;苔白腻者,多属湿浊或食积;苔白如积粉,为暑湿内蕴,可见于湿温证)。

45、望苔质:厚薄、润燥、腐腻、剥脱。46、口气:口气臭秽,属胃热,或消化不良、龋齿,口腔不洁、口气酸馊,多是胃有宿食、口气腐臭,多属牙疳或内痈。

47、头痛:1、痛在前额或连及眉棱骨为病

在阳明经;2、痛在两

颞或太阳穴附近,为病

在少阳经;3、痛在巅

顶,牵引头角,为厥阴

经病。

48、腰痛:1、肾虚(见

于肾的病变。腰痛绵

绵,酸软乏力);2、淤

血(腰痛如针刺,固定

不移,难于转侧者)。

49、经行异常的临床表

现:痛经、经闭、崩漏。

50、常见病脉与主证:

1、浮脉:脉象(脉搏

显现部位表浅,轻取即

得,重按稍弱)主病(表

证。浮而有力为表实,

浮而无力为表虚)。2、

数脉:脉象(往来流利,

应指圆滑,如珠走盘。)

主病(痰饮、食滞、实

热。脉滑和缓者,可见

于青壮年的常脉和孕

妇的孕脉)。3、弦脉:

脉象(端直以长,如按

琴弦)主病(肝胆病,

痰饮,痛证)4、紧脉:

脉象(脉来绷紧,应指

有力,如牵绳转素)主

病(寒证,痛证)。

心阳虚与心阳暴脱的

临表:心悸、心胸憋闷

或痛,自汗,畏冷肢凉,

面色淡白,或嘴唇紫

暗,舌淡胖,苔白滑,

脉弱或结代,或见肢体

浮肿,甚至突然冷汗淋

漓,四肢厥冷,呼吸微

弱,面色苍白脉微欲

绝,神志模糊或昏迷。

51、风寒犯肺的临床表

现:咳嗽、痰稀色白、

微恶寒、发热、喉痒、

鼻塞流清涕、无汗、舌

苔薄白、脉浮紧。

52、肝病患者应忌食:

易引起脾胃气滞的食

物,如糯米、红薯等。

53、肾阳虚的临床表

现:面色白光白或黧

黑,形寒肢冷,腰膝以

下尤甚,腰膝酸软而

痛,男子阳痿精冷、女

子宫寒不孕,小便清

长,夜尿多或尿少浮

肿,腰以下钟甚,按之

没指,舌淡胖或舌边有

齿痕,苔白滑,脉沉弱。

54、预防包括:未病先

防、既病防变。

55、治疗与护理原则

有:治病求本、扶正祛

邪、调整阴阳、相因制

宜。

56、正治的治疗原则:

寒者热之、虚则补之、

热者寒之、实则泻之。

57、反治的具体应用: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

塞因塞用、通因痛用。

58、扶正祛邪应该做

到:扶正补留邪,驱邪

而不伤正。

59、调整阴阳的法则:

损其有余、补其不足。

60、治法包括:治疗大

法、具体治法如(汗、

吐、下、和、温、清、

消、补八法)。

61、针刺临床常用体

位:仰卧位,适用于前

身部腧穴。俯卧位,

适用于后身部腧穴。

侧卧位,适用于侧身部

腧穴。仰靠坐位,适

用于前头、面部、颈前

和上胸等部位的腧穴。

俯伏坐位,适用于后

头、项部、和肩背等部

位的腧穴。侧伏坐位,

适用于侧头、面颊及耳

前后部位的腧穴。

62、灸法德作用:温经

散寒、扶阳固脱、消淤

散结、防病保健。

63:灸法的适应范围:

慢性病及阳气不足的

疾病,如久泻,久痢、

痰饮、水肿、寒哮、阳

痿、遗尿、疝气、脱肛、

痿痹、腹痛、胃痛、妇

女气虚血崩、老人阳虚

多尿,以及虚脱急救、

阴疽等。总之,灸法适

应于虚寒病证。颜面

部、浅在血管部、不宜

施针瘢痕灸,妇女妊娠

期下腹、要骶部,不宜

施灸。

64、拔罐作用:通经活

络、行气活血、消肿止

痛、祛风散寒。

名词解释

整体护理:是一种护理

行为的指导思想或称

护理理念,是以人为中

心,以现代护理观念为

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

架,对护理服务对象实

施包括生理、心理、社

会、文化、精神等各方

面的护理。

整体观念:即统一性和

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

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

和完整性,同时也十分

重视人与外界环境的

有机联系。这种内外环

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

身整体性的思想。

辩证施护:就是在整体

观念的指导下,将望、闻、问、切四诊所收集的病情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病性和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证候,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

阴阳:是对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

无行: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相克:指五行中某一行事物对于另一行事物具有制止、约束、削弱等作用。

藏象:又作脏象其谓“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精气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不胀气为实液)而不能满也”。

肾气:精能化气,气能生精,肾精所化之气。津液:津液是指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机:气的升降出入运动。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阴脉之海:任脉行于胸腹部正中,上抵颏部。能总任一身阴经。

阳脉之海:督脉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能总督一身阳经。血海:冲脉并足少阴挟

脐而上,环绕口唇,十

二经脉均来汇聚。

淤血:凡血液运行不

畅;或血行受阻,滞留

于经脉、组织之中;或

体内存留离经之血未

能消散者,都称为淤

血。

假神:系指危重病人暂

时出现的精神突然好

转的假象。提示精神衰

竭已极,阴阳即将离诀

的表现,为临终前的预

兆。

病色:病色是指疾病过

程中出现的异常色泽。

根据病人面部五色变

化进行诊察疾病的方

法,称“五色诊”或“五

色主病”。

斑疹:是指出现于肌肤

表面的红(或紫)色片

状或点状的皮疹。

红舌:舌色较正常浅

淡,主热症。

花剥苔:舌苔剥落不

全,剥落处光滑无苔,

为胃之气阴两伤。

光剥苔(镜面舌):舌

苔骤然全部退去,舌面

光洁如镜,为胃阴枯

竭,胃气大伤的表现。

地图苔:舌苔不规则大

片脱落,边缘舌苔界限

清楚,形似地图,为胃

之气阴两伤。

谵语:是指神志不清,

语无伦次,声高有力

者。

郑声:是指神志不清,

语言重复,时断时续,

声音低弱者。

五更泻:长期黎明前腹

痛腹泻,为脾肾阳虚所

致。

白带:健康妇女阴道内

排除少量五色、质稠、

无臭的分泌物。

带下病:从色、量、质、

气味等观察,若分泌过

多,连绵如带者。

远血:便血,便色鲜红,

称近血,多属实热,便

色黑如柏油。

失眠:经常不易入睡,

或睡而易醒,不能再

睡,甚至彻夜不眠者。

正常脉象:称“平脉”

或“常脉”,其基本脉

象是:寸、关、尺三部

都有脉,不浮不沉,不

快不慢,(一息四~五

至),不大不小,和缓

有力,节律均匀。

浮脉:脉搏显现部位表

浅,轻取即得,重按稍

弱。

数脉:脉来急促,一息

不足4至(每分钟不足

60次)

滑脉:往来流利,应指

圆滑,如珠走盘。

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

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与发展。中医学对疾病

的预防非常重视,早在

《内经》中就提出了

“治未病”,的预防思

想,强调“防患于未

然”。

标本同治:是指在标本

俱重时,标本兼治的方

法。

正治:又称“逆治”指

在疾病临床表现的性

质与疾病本质一致(如

寒证变现寒象)的情况

下,逆其证候性质而治

的一种治则。

反治:又称“从治”,

是指在疾病临床表现

的性质与疾病本质不

同一致的情况下,顺从

疾病的假象而治的一

种原则。

同病异治:就是对同一

种疾病发生过程中,由

于病因、疾病所处阶段

的不同所表现的不同

证候,采用不同的治

法。

异病同治:就是对不同

疾病发生过程中,由于

病机相同所表现的相

同证候,采取同样的方

法进行治疗。

相因制宜:是指治疗和

护理时,针对疾病发生

发展的具体情况,因

时、因地、因人制宜。

汗法:称解表法,是运

用解表法汗的方药开

泄腠理,驱邪外出,解

除表证的一种治疗大

发。

四气:即指中药所具有

的寒、热、温、凉四种

不同的药性。

五味:是指中药所具有

的辛、甘、酸、苦、咸

五种不同的药味。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

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

位。“腧”与“输”义

通有传输、输注的含

义,“穴”是空隙,孔

隙的意思,故又称“穴

位”。

十四经穴:简称经穴,

即分布于十二经脉及

任、督二脉上的腧穴,

有固定的名称、固定的位置和归经,且有主治本经病症证的共同作用,是腧穴的主要部分。

得气:又称针感,是指针刺人腧穴后,针刺部位产生的酸、麻、胀、重等经气感应及操作者针下的沉重感。

留针:是指针留置穴内,加强针刺的作用。一般只要针下得气,施术完毕后即可出针。治疗慢性疾病时,可留针10~30分钟,以加强针感,顽固性疾病可加至一小时或数小时,并间歇予以行针,保持一定刺激量,一增强疗效。出针:在行使针刺手法或留针后,达到施术者的一定治疗要求时,便可出针。

晕针:是指在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的晕厥现象。

滞针: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

瘢痕灸:又称化脓灸,临床上多用小艾柱。灸后局部皮肤灼伤,起泡化脓,3~¥周后灸疮自愈,留下瘢痕。

间接灸:又称隔物灸、间隔灸,即在艾柱与皮肤之间隔上某种物品而施灸的一种方法。简答、论述题

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

容:1、阴阳的相互对

立;2、阴阳的相互依

存:《素问`阴阳应象大

论》所言“阴在内,阳

之守也;阳在外阴之守

也”;3、相互消长:在

人体则呈现“阳盛则阴

病”或“阴盛则阳病”

的病理状态;4、相互

转化:“重阴必阳,重

阳必阴”。

二、藏象学说的特点:

1、阴阳五行说指导下

的五脏中心论;2、以

“象”来考证“脏”的

功能活动;3、解剖、

生理、病理学的统一

体。

三、气的功能:推动、

温煦、防御、固摄、气

化的作用。

四、为什么说气为血之

帅:因为气能生血、能

行血、能摄血、

五、血为起之母:血能

载气、血能养气。

六、经络的生理功能:

1、运行气血,营养脏

腑组织;2、联络脏腑,

沟通上下内外;3、调

节机体阴阳气血平衡。

七、六淫致病的特点:

具有外感性、季节性、

区域性、相兼性、转化

性。

八、七情致病的特点:

1损伤五脏、2影响气

机:怒则气上(过度愤

怒,影响肝的疏泄功

能);喜则气缓(正常

情况下,喜能缓和情

绪,使营卫通利,心情

平静,舒畅);悲则气

消(过度悲忧损伤肺

气,是肺气消耗,意志

消沉抑郁);恐则气下

(恐惧过度,肾气不

固,气泻于下,临床出

现二便失禁,甚至昏

厥);惊则气乱(突然

受惊吓,损伤心气,导

致心气紊乱,惊慌失

措);思则气结(思虑

劳神过度,伤神损脾,

脾运化无力,胃的受纳

腐熟失职,从而出现脘

腹胀满,纳呆,大便溏

泄等症状)。

九、淤血病证得特点:

疼痛(特点痛如针刺,

或锐痛如刀割,疼痛拒

按,痛处固定不移,持

续而顽固。部分患者有

得温则舒,遇寒增剧,

昼轻夜重)、肿块、紫

绀、出血、舌质紫暗、

脉涩或结代。

十、阴阳失调的基本形

式:阴阳偏盛、偏衰、

互损、格拒、亡失。

十一、望诊:望神、望

色、望神态、望头颈五

官、望皮肤、望舌、望

分泌物及排泄物、望小

儿指纹等。

十二、病色变化反应

的:1、白色(主虚证、

寒证、失血证)2、黄

色(主虚证、湿证)3、

赤色(主热证)4、青

色(主寒证、痛证、淤

血、惊风)5、黑色(主

肾虚证、水饮证、淤血

证)

十三、寒热的表现形

式:恶寒发热、但寒不

热、但热不寒、寒热往

来。

十四、疼痛的性质:淤

血(痛如针刺或刀割为

刺痛);气滞(痛而有

胀感为胀痛);精血亏

虚或阳虚有寒(疼痛不

剧,但绵绵不休为隐

痛)寒邪阻络或阳虚

(痛有冷感而喜暖为

冷痛);湿邪阻遏气血

(疼痛并有沉重感为

重痛);阴虚火阳热亢

盛(痛有灼热感而喜凉

为灼痛);实证疼痛(新

病、疼痛剧烈、拒按);

虚证疼痛(久病、疼痛

较轻、喜按)。

十五、虚证的防治和饮

食护理:防治,补虚扶

正,(温阳益气,养血

滋阴);饮食,宜用清

补之类的食物,如百

合,银耳等,忌辛辣、

油炸、煎炒等温燥动火

伤阴之品。

十六、药物配伍关系

《七情》:1、单行,仅

用一味药治疗疾病;2、

相须,两种以上性能和

功效相似的药物合用;

3、相使,以一种药为

主,余药为辅,以提高

主药的功效;4、相畏,

是指一种药物的毒性

或副作用被另一种药

物减轻或消除;5、相

杀,是指一种药物能减

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

的毒性或副作用;6、

相恶,一种药可使另一

种药的功效降低;7、

相反,两种药物同用产

生剧烈的毒副作用。

十七、方剂的组成原则:1、君药,又称主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气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2、臣药,又称辅药,是辅助君药加强疗效,并对兼病或兼症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3、佐药,意义有三:一是协助君、臣药加强治疗作用;二是用以消除或减缓君、臣药的毒性与烈性;三是反佐,即根据病情需要,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4、使药,有两种作用,一是引经,即引导它药直达病所,二是调和药性,有调和诸药的作用。

十八、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平衡阴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慎避外邪、形神共养。

十九、生活起居护理与养生的基本方法:环境适宜、生活规律、顺应四时。

二十、饮食调护的基本原则:饮食有节、饮食有方、谨和五味、荤素搭配。

二十二、针刺异常情况及处理:晕针(突然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冷汗,恶心欲吐,精神疲倦,血压下降,脉细沉,严重者会出现四肢厥冷,神志昏迷,二便失禁,唇甲青紫,脉细微欲绝。)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已刺之针迅速拔

出,平卧,头放低,松

开衣带,注意保暖。轻

者静卧片刻,给予热茶

饮之,即可恢复。未能

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

急救穴(人中、合谷、

内关、足三里、涌泉、

中冲、灸百会、气海、

关元、神厥等)必要时

可配用现代急救措施。

晕针缓解后,仍需适当

休息

二十三、主要补泻手法

捻转补泻:(补)捻转

角度小于一百八十度,

频率慢,用力较轻。

(泻)捻转角度大于三

百六十度,频率快,用

力较重。提插补泻:

(补)先浅后深,重插

轻提,提插幅度小。

(泻)先深后浅,轻插

重提,提插幅度大,频

率快。疾徐补泻:(补)

进针慢,少捻转,出针

块。(泻)进针快,多

捻转,出针慢。开阖

补泻:(补)出针后急

按针孔。(泻)出针时

摇大针孔而不按揉。

迎随补泻:(补)针尖

随着经脉循行方向,顺

经而刺。(泻)针尖迎

着经脉循行方向,逆经

而刺。呼吸补泻:(补)

呼吸时进针,吸气时出

针。(泻)吸气时进针,

呼气时出针。平补补

泻:(补)进针后均匀

地提插、捻转、得气后

出针。

二十四、试述寒邪的性

质和致病特点:1寒为

阴邪,易伤阳气寒为

阴气盛的表现,故性质

属阴。阴寒盛则易伤及

人体阳气,使证侯呈现

寒象。若寒邪伤表,卫

阳郁褐,则出现恶寒发

热,头身疼痛等症;若

寒邪直中脾胃,中阳受

损,则出现腕腹冷痛,

呕吐清水,腹泻等症;

寒伤肾阳,肾阳不足,

则出现四肢逆冷,畏

寒,小便清长等症。2

寒性凝滞凝滞即凝

结,阻滞不通则痛。特

点疼痛剧烈遇冷加痛。

3寒性收引收引即收

缩牵引之意。寒邪侵袭

人体,易使气机收敛,

腠理闭塞,筋脉收缩而

挛急、如寒邪侵袭肌

表,使腠理毛窍闭塞,

则症见恶寒、无汗;寒

邪侵袭经络关节,则经

脉收缩拘急,肢体屈伸

不利。

二十五:气与血的关系

的内容有哪些:气为血

之帅:1气能生血,一

是指气化是血液生成

的动力;二是指气为化

生血液的基本物质,主

要指营气。2气能行血,

一是气直接推动血行;

二是气有促进脏腑功

能的活动的作用,3气

能摄血,气可固摄血液

在脉中运行。血为气之

母:4血能载气,血为

气之载体,血载气运

行。5血能生气,气存

在血中,血不断地为气

的生成提供水谷精微。

二十六、经络的生理功

能:1运行血气,营养

脏腑组织;2联络脏腑,

沟通上下内外;3调节

机体阴阳气血平衡。

二十七、“急则治其

标”的治疗与护理原则

有哪些:是在“标”病

危急的情况下如不及

时治疗其标病,就会危

及患者生命或影响对

“本”病治疗所采取的

一种短时的治疗措施。

急则治标的最终目的,

是为了创造治本的条

件,更好地治本。

二十七、何谓肾主水,

怎样理解:肾主水,指

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

代谢,调节体内水液代

谢平衡的作用。肾主水

的功能,主要是靠肾中

精气对水液的蒸腾气

化作用。被脏腑组织利

用后的水液从三焦下

行而归于肾,经肾的气

化作用分为清浊两部

分。清者,再通过三焦

上升,归于肺而布散于

周身。浊者变成尿液,

下输膀胱排除体外。如

此循环反复,以维持人

体水液代谢的动态平

衡。在水液代谢过程中

还有脾、肺、三焦、膀

胱等脏腑的参与,但这

些脏腑对津液的气化,

均依赖于肾中精气的

蒸腾气气化。只有肾的

气化功能正常,这些脏

腑才能各自发挥其生

理作用,其中以肺为

标,以肾为本。由于肾

的气化作用贯穿于水

液代谢的始终,处于极

其重要地位,古曰:肾主水

二十八、情志护理基本方法:关心体贴;言语开导;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解郁

二十九、述扶正祛邪在治疗与护理中运用的原则:扶正,即扶助正气,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扶正适用于正虚为主的病证,临床上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运用益气、养血、滋阴、壮阳等治法。祛邪,即祛除邪气,使邪去正安。祛邪适用于邪实为主的病证,临床上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分别运用发汗、攻下、清热、散寒、消导等治法。扶正也祛邪,两者相互为用,相辅相成。临床中必须全面分析正邪双方消长盛衰的情况,根据其在疾病中地位,决定扶正与祛邪的主次和先后。或以单纯扶正为主,或以单纯祛邪为主,或以单纯扶正为主,或扶正与祛邪兼用,或扶正后祛邪,或先驱邪后扶正,总之,要机动灵活,辩证施治,作到“扶正不留邪,驱邪而不伤正”。

三十、试述肝病病人的情志护理:肝为钢脏,性喜条达疏畅,忌抑郁恼怒。医护人员体贴安慰病人,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协同家属给予心理疏导。应劝说病人少生气动怒,保持精神

舒畅,心情愉快。主意

解除患者的焦虑·恐

惧·消极悲观等情绪。

2尽量避免外界不良刺

激,以免七情过级,加

重病情。可运用语言开

导,以情制情等精神护

理法,使患者心旷神

怡,气机疏利。对肝阳

上亢患者,更应注意情

志调摄,慎防暴怒而诱

发中风。

三十一、试述肺病病人

的病情观察及生活起

居护理方法:病情观察

1:注意观察咳嗽、气

喘发作的时间、性质、

程度、诱因、缓解方法

等。2:注意观察痰的

颜色、质、量及气味。

3:注意观察咯血的先

兆,咯血的色、质、量

及患者咯血时的神志、

面色、呼吸、脉象、出

汗等情况。生活起居护

理1:慎起居,避风寒。

肺主一身之表,性娇嫩

而不耐寒,易受外邪侵

袭,对肺病患者应重视

气候变化,并随气候变

化增减衣被。风寒犯肺

病,应多保暖,尤其是

胸部保暖,病室温度宜

偏高。邪热乘肺者,病

室温度宜低。阴虚肺燥

者病室内可适量洒水

使空气凉润。自汗、盗

汗或服发汗药后汗出

过多者,宜用干毛巾擦

干汗液后避风更衣,以

免外邪侵袭。2:温湿

度适宜,空气新鲜。肺

主气,司呼吸,开窍于

鼻。病室内应保持空气

新鲜和适宜温湿度,避

免寒冷空气及异味之

气吸入。3:平时宜加

强身体锻炼,以增强肺

卫的御邪能力。

三十二、试述寒邪的性

质及致病特点:1寒为

阴邪,易伤阳气寒为

阴气盛的表现,故性质

属阴。阴寒盛则易伤及

人体阳气,使证侯呈现

寒象。2寒性凝滞凝

滞即凝结,阻滞不通则

痛。特点疼痛剧烈遇冷

加痛。3寒性收引收引

即收缩牵引之意。寒邪

侵袭人体,易使气机收

敛,腠理闭塞,筋脉收

缩而挛急、如寒邪侵袭

肌表,使腠理毛窍闭

塞,则症见恶寒、无汗;

寒邪侵袭经络关节,则

经脉收缩拘急,肢体屈

伸不利。

三十三、试述脾病病人

的饮食调护及生活起

居护理:肾病多虚,病

人应做好饮食调护,以

血肉有情之补养为佳。

由于“咸入肾”,故宜

少食盐。忌发物和酸辣

刺激之品。1:肾阳虚

者宜温补,可食羊

肉·核桃等以壮气阳,

忌苦寒生冷之品:肾阴

虚者可食甲鱼·鸭肉等

以补肾填精,忌辛燥之

品。阴虚火旺者可多食

苦瓜等寒凉性蔬菜及

甲鱼·蛋类等滋阴降火

之品。3:阳虚水泛者

可适当进食大蒜·生

姜·川椒等温化通阳,

忌过食咸腥·生凉食

物。4:肾不纳气者可

食核桃·芝麻·动物肾

脏等以补肾纳气。

生活起居护理:注意起

居有节,动静结合、寒

温适宜、保持环境舒

适,空气新鲜。呕吐者

应及时清除呕吐物及

排泄物,并开窗通风。

中气不足及脾阳虚衰

病人应注意休息,避免

劳累。脾阳虚病人最好

住在朝阳处。寒湿困脾

者需注意保暖,室温略

高而燥,可在脐部用毛

巾被裹紧保暖,或加用

热敷。

三十四、饮食调护的基

本原则:1饮食有节:

饮食要有节制,不可过

饥或过饱,进食要有规

律,三餐定时·定量,

遵循“早吃好,午吃饱,

晚吃少”的原则,切忌

饥饱不调,暴饮暴食,

以免伤及脾胃。2:饮食

有方:饮食要有正确的

方法,进食时宜细嚼慢

咽,不可进食过快或没

嚼烂就下咽;饮食应软

硬恰当,冷热适宜。3

谨和五味:饮食应多样

化,合理搭配,不可挑

食。4荤素搭配:饮食

应以谷物、蔬菜、瓜果

等素食为主,辅以适当

的肉、蛋、鱼类,不可

过食油腻厚味。

三十五、生活起居护理

与养生的基本原则:1

顺应自然:人体与自然

界是息息相关的,自然

界的各种变化,都影响

人的生命活动,人鱼自然界实际是一个整体。在这种“人与天地相应”的整体自然观指导下,顺应自然规律就成为对疾病护理和养生不可违背的基本法则。2平衡阴阳:护理疾病和养生,首要的都是调理阴阳,即确保机体自身和机体与自然界的阴阳保持动态的平衡。3起居有常:指作息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要合乎自然以及人体生理的正常规律,以使机体阴阳两方始终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4劳逸适度:指应合理地安排各种活动,包括体力活动,脑力活动和性活动。任何活动均应坚持适中有度的原则,不宜过快和不及。5慎避外邪。6形神共养

三十六、胃病病人的病情观察:1、观察胃痛的性质、时间、程度、部位、以及诱发因素、观察进食,呕吐,二便的情况。2、对出血者注意出血性质、量、色、的观察及患者神色、脉象等变化,并注意出血先兆。

论述题

五行的生克乘侮

一、单项选择题: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是以:五脏

为中心

2.以下属肾的生理功

能是:主纳气

3.下面哪项不是六腑

之一:脑

4.风性善行而数变的

善行,是指风邪致病:病

位游移行无定处

5.语音低微或断续不

相接的多属:虚证

6.不属正常脉象的是

轻按即得:重按稍弱

7.腰痛绵绵,酸软乏

力,多为:肾虚

8.一患者风热证感冒,

服药后汗多湿衣,如要

防止受凉复感,护理应

注意:随时擦汗更衣

9.脾之志为:思

10.胃以降为和说明

了:腐熟水谷

11.心的主要生理功能

的是主血脉

12.肾所藏之精包括先

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13.肝主藏血的是指:

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

的功能

14.中医护理的基本特

点有:整体观念

15.风为百病之长是

指:风善行而数变

16.数脉主病:热证

17.具有温肾壮阳作用

的间接灸是

A.隔蒜灸

B.隔盐灸

C.隔姜灸

D.隔附子

饼灸

18.消导药宜何时服用:

饭后

19.在方剂组成中,能

消除或减缓主要药物

的毒性与烈性的药物

称为佐药

20.久病衰竭,突然精

神兴奋。欲饮食的表现

是假神

21.根据五行的生克乘

侮规律,若土气不足,则

A. 木乘土,水侮土

B.

木乘土,金侮土

C.木侮土,水乘土

D.土

乘木,水侮土

22.肺的生理功能是

肺主气、司呼吸

23.肾主藏精,是指

肾对精有闭藏和贮存

作用

24.六淫”是指风、

寒、暑、湿、燥、火

25.怒则气逆,伤及于

肝,可出现头痛、面

红目赤

26.浮脉主病表

27.五味是指药物的

全部味道

28.莱菔子能消弱人参

的补气作用,其配伍关

系是

A.相须

B.相使

C.相畏

D.相恶

29.病证的虚实变化主

要取决于邪正盛衰

30.元气的运行通道是

三焦

31.血液流行不畅应:

先考虑脾不统血

32.按五行生克规律,

五味入五脏,多食咸则

伤肾

33.能化生血液又是血

液组成部分的是原气

34.赤色主病多为

湿证

35.阴虚证病人饮食调

护时应选用下列哪些

食物银耳、甲鱼等

36.扶正法邪同时并用

的原则是在扶正不

留邪,祛邪不伤

37.在方剂组成中,能

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

治疗作用的药物为

A.君药

B.臣药

C.佐药

D.使药

38.老年人的食养方

法,不正确的是宜食肥

甘、营养丰富食物

39.寒邪的致病特点是

其性收引

40.肾阳不足所致的腰

痛特点为冷痛绵绵不

多项

肝的疏泄功能表现在

以下几方面

A.协调气血运行

B.促进消化吸收

C.调节精神情志

D.调理冲任二脉

2.望舌的的方法及应

注意的事项有:姿势、

光线、顺序、.染苔

3.七情致病主要损伤:

五脏、影响气机

4.气的主要功能是:

推动作用、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5.五行用来说明事物之

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

协调关系的是:相生、

相克、相乘、相侮

1.藏象学说的特点是:

五脏中心论、脏以化生

和贮藏精气、以象考证

脏的功能活动、解剖、

生理、病理学的统一

体。

2.六淫中属于阳邪的有:风邪、暑邪、火邪。

3.失眠有如下哪些表现形式

A. 肝郁化火、

B.不易入睡、

C.睡而易醒,不能再睡

D.痰热扰心、

E.彻夜不眠

4.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1..黑色主病是肾虚证、

水饮证、淤血症。

2.问疼痛时应问疼痛

的性质,如刺痛多属淤

血、胀痛多属气滞,

隐痛为精血亏虚或阳

虚有寒,冷痛为寒邪阻

络或阳虚。

3.治标与治本的治疗

与护理原则包括急则

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

标本同治三个方面。

4.中药五味是指辛、

甘、酸、苦、咸五种不

同的药味

1.里证是指病变部位

在内、由脏腑、气血、

骨髓等受病所反映的

证候

2.肺在体合皮,其华

在毛,开窍于鼻。

3.火性炎上,易消灼

津液,易生风动血

4.小肠的主要生理功

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

清浊。

5.风为阳邪,其性主

动,易伤阳位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中医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篇一:简述你对中医护理的学习体会 中医药学这一宝库中不但有精湛的医术,而且还有丰富的护理精华,作为中医医学教育网学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护理同样具有中医学的两个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五脏一体观反映人体内部器管相互关联而不是孤立的。另方面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我们在护理病员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

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辩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所谓导病同护,就时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篇二:中医护理骨干培训学心得 参加20XX年浙江昝中医中医院全国护理骨干人才培训班学习心得体会

《实用中医护理学》单选(复习题库)

第一章中医学基础 1.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D)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钢和辨证论治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 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A) 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 4.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D)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 5.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D) A木B火C 土 D水 6. 五行中,火的特性是(B) A曲直B 炎上C润下D从革 7. 五行中,木的特性是(D) A润下B稼穡C炎上D曲直 8. 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C)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D传化物而不能藏,满而不能实 9. 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A)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能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11藏神的是(A) A心B肝 C脾 D肺 12. 主统血的是(C) A心B肝C脾 D肺 14. “在窍为目”的是(A) A肝B心C脾D肺 15?“受盛之官”指(C) A胆B胃C小肠D大肠 19. “先天之本”是指(D) A心B肝C脾D肾 20. “后天之本”是指(C) A心B肝C脾 D肾 26.具有主疏泄、条畅气机功能主要脏腑是(D) A心B肺C脾D肝 27?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被称之为“中精之腑”(B) A肝B M C脑D髓 29.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A心其华在舌B肺其华在毛C肝其华在爪D脾其华在唇 3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心在窍为舌B肺在窍为喉C脾在窍为口 D肝在窍为目 40. 最易导致“着痹”的邪气是(C) A风邪B寒邪C湿邪D燥邪 41. 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易伤阳气的致病因素是(B) A风邪B寒邪C湿邪D痰饮

中医护理学选择题及答案

. 绪论 (一).A型选择题:为最佳选择题,从选项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首创麻沸散的医家是: ( B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孙思邈 E.李时珍 2.《侍疾要语》的作者是:( C ) A.李杲 B.钱乙 C.钱襄 D.叶天士 E.吴鞠通 3.首创猪胆汁灌肠法的医家是:( D ) A.孙思邈 B.王清任 C.李时珍 D.张仲景 E.吴鞠通

4.哪位医家首创了自缢急救法: ( A ) A.张仲景 B.孙思邈 . . C.朱丹溪 D.吴鞠通 E.李时珍 5.我国最早记载中医护理内容的医学巨著是( B ) A.《伤寒论》 B.《黄帝内经》 C.《渚病源侯论》 D.《五十二病方》 E.《千金方》 6.哪位医家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D ) A.孙思邈 B.扁鹊 C.华佗 D.张仲景 E.刘完素 7.《饮膳正要》的著者是( A ) A.忽思慧

B.成无己 C.蔺道人 D.吴师机 E.王清任 8.对“天行瘟疫”提出:“取初病人的衣物,于甑上蒸过,则一家不染”做法的医家是( C ) . . .孙思邈 A .王清任 B .李时珍 C .叶天士 D .吴鞠通 E( D ) 9.提出“食物自适者即胃喜为补”观点的医家是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张从正D.叶天士.吴有性 E( A ) .哪部医著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10 《黄帝内经》 A.《金匮要略》 B.《千金要方》 C..《神农本草经》 D .《侍疾要语》 E( B ) 中不包括下列哪种动物:.“五禽戏11 A.熊 B.鹰.猿 C D.鹿 E.虎. . 12.强调“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把食疗放在药疗之上的医家是: ( C ) A.伊尹 B.扁鹊

中医护理学重点

中医护理学 考试题型: 单选:30*1 多选:10*1 判断:10*1 填空:11*1 名词:5*3 简答:3*5 论述:(三个穴位所属的经络、定位、主治作用及意义)3*3 重点章节——涉及名词解释、简答、穴位及整个卷面的分值最多。 阴阳——概念、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应用 五行——基本特性、相生相克规律、五行的归类推演P20 脏腑——各自的别称,生理功能、与体窍神、液的关系 病因——六淫的概念,每一种邪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经络腧穴——生理功能,分类、概念、十四正经 穴位——归属经络、定位、主治功能及意义“一源三歧” 太渊、列缺、曲池、合谷、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血海、神门、后溪、少泽、委中、至阴、涌泉、劳宫、内关、外关、翳风、环跳、风池、太冲 四诊——正常人的面色,舌象,脉象望闻问切的注意事项 辩证——理解和应用,八钢,气血津液,脏腑 针灸操作注意事项及出现意外的处理。(操作的内容选择、判断及小部分答题) 重要方剂——性能,作用趋势、分类、剂型,煎煮服用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①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②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③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2、辨证施护:从整体观出发,通过四诊(望、闻、问、切),收集患者的有关资料病发生、 发展),进行整理、分析、综合,辨明病因、病机和病位,判断为何种性质的 证,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与护理措施的过程。 3、防护结合:采取一定措施,防治疾病发生与发展。(较重要) 包括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①养生以固护正气②防止病邪毒气侵入 既病防变:是指疾病既然发生,应力求早诊断,早治疗,以防疾病的发展 和传变。①早期诊治②控制传变 中医基本理论 阴阳(概念、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应用)P15 1、概念:阴阳,是相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它既可代表两个相互对立的事物,也可代表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2、特性: ①普遍性:如:天与地、热和冷、男与女、动与静 ②相关性:如:上为阳,下为阴;男为阳,女为阴。 ③相对性:如我国中原十月份的气候较七月份的炎夏,属阴;但较之十二月份的严冬,又属 阳。 ④可分性:如:昼为阳,夜为阴;白天的上午与下午相对而言,上午为阳中之阳,下午为阳 中之阴;黑夜的上半夜为阴中之阴,下半夜为阴中之阳。

中医护理学(高起专)

平顶山学院 补考 课程:中医护理学(高起专)总时长:120分钟 1. (单选题) 科学护理专业的诞生是在( )(本题 2.0分) A. 17世纪中叶 B. 18世纪中叶 C. 19世纪中叶 D. 20世纪初期 E. 20世纪中叶 答案: C 解析: 无 2. (单选题) 护理发展到今天护理的对象是( )(本题2.0分) A. 健康的人 B. 患病的人 C. 有残疾的人 D. 有心理障碍的人 E. 人类 答案: E 解析: 无

3. (单选题) 在医院特定环境里,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 )(本题2.0分) A. 医护关系 B. 护患关系 C. 护技关系 D. 医患关系 E. 医技关系 答案: B 解析: 无 4. (单选题) 护士与昏迷患者的护患关系模式是( )(本题2.0分) A. 主动-被动型 B. 共同参与型 C. 指导-合作型 D. 患者室友互助型 E. 患者家属照顾型 答案: A 解析: 无 5. (单选题) 沟通的最高层次是( )(本题2.0分) A. 一般性沟通 B. 事务性沟通 C. 分享性沟通

D. 情感性沟通 E. 共鸣性沟通 答案: E 解析: 无 6. (单选题)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由于南丁格尔和护士们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伤员死亡率从42%降到( )(本题2.0分) A. 2.0% B. 2.2% C. 5.0% D. 5.5% E. 10.0% 答案: B 解析: 无 7. (单选题) 医生请患者参加一项新药的科研实验,但若不将此药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全部告诉患者主要违背的原则是( )(本题2.0分) A. 无害原则 B. 自主原则 C. 尊重原则 D. 公正原则 E. 知情同意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成

中医护理学基础:中医护理发展简史——形 成 中医护理学的初步形成阶段(战国──东汉时期)任何一门学科都要有理论作基础的,虽然我们认为护可能早于医,因为,原始人生了病,开始并没有医药,只有他的亲人照料他、看护他。后来有了医疗活动,但有关护理方面的知识均散在于各医家的著作中,没有护理专著。 《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护理学的基础 《皇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实为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和汇编。全书分《素问》、《灵枢》两部分。 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基本学说有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法治则学说等。同时也论述了中医护理学的理论知识。 《神农本草经》与用药护理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重要典籍,和《内经》一样,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秦汉以来

许多医药学家不断搜集,直至东汉时期,才最后加工整理成书的。全书共分三卷,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药物性能、功效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 本书概括地讲述了君、臣、佐、使的药物学理论,另外还有药物的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理论,对药物的配伍、组成方剂有具体的指导意义,对临床护理观察药效和毒性反应也有指导价值。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 《伤寒杂病论》是汉代医家张仲景所著。 张仲景继承了《黄帝内经》等古典医籍的基本理论,以六经论伤寒,以脏腑论杂病,提出了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辨证论治原则,使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与临床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不仅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也为临床辨证施护开了先河。本书强调服药护理、饮食护理对疾病的作用,并创建一些护理技术。 华佗-医疗体育的奠基人 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的名医,精通内、外、妇、儿、针灸等,以外科著称。首创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其在古代气功导引的基础上,模仿虎、鹿、猿、熊、鸟等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了一套保健体操,名叫“五禽戏”,使头、身、腰、四肢等各个关节都得到活动。认为“人体欲

中医护理学 阴阳学说试题及答案

精品文档 第一节阴阳学说 (一)A1型题 1.阴阳的最初涵义是指() A.日月 B.动静 C.天地 D.昼夜 E.寒热 2.“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体现了阴阳的什么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3.《内经》认为“阴中有阴,阳中有阳”,体现阴阳下列的哪一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4.“阴阳互藏”关系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5.中医学将人体具有温煦、推动、兴奋作用的物质及其功能确定为阳,这一认识体现了阴阳的哪一特性() A.相关性 B.普遍性 C.可分性 D.转化性 E.规定性 6.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7.属于阳中之阴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 8.属于阳中之阳的 A.下午 B.后半夜 C.前半夜 D.上午 E.以上都不是 9.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段是() A.上午 B.前半夜 C.下午 D.后半夜 E.以上都不是10.“寒者热之”的治病方法是阴阳哪一关系的具体应用()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11.“阳不胜其阴,阴不胜其阳”的病机体现了阴阳的什么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相互交感 12.“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此语主要说明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交感 E.相互转化 13.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阴阳互根的关系()A.阳在外,阴之使也 B.独阴不胜,孤阳不长 C.阴在内,阳之守也 D.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14.阳损及阴,阴损及阳,是阴阳哪一关系在病理方面的体现() A.对立制约 B.互根互用 C.互相转化 D.消长平衡 E.阴阳自和 15.“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所说明的阴阳关系是() A.对立制约 B.相互转化 C.互根互用 D.消长平衡 E.阴阳交感 16.“寒极生热,热极生寒”,体现了阴阳的哪一关系() A.相互交感 B.对立制约 C.消长平衡 D.相互转化 E.消长平衡 17.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肾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阴 E.阴中之至阴 18.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肝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阴中之至阴 E.阴中之阴 19.言人身脏腑之阴阳,则肺为()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中医护理学发展史及基本特点 时间:2015年5月6日地点:六楼会议室主讲人:姜艳华 主讲内容:中医护理学发展史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得形成与发展 1、早在远古时代期,原始人类为了生存,以植物和野兽为食,用兽皮或树叶遮体,是过着“巢穴而居”的生活。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偶然受伤便设法涂裹包,身体疼痛不适便揉捏按压,天气变化则趋避寒温,并通过对动物、植物的长期观察和尝试,逐渐熟悉和认识了动、植物的营养、毒性和药用价值。原始人类这些本能的保护自身、减轻痛苦的自疗和互动活动,即是医护的开始。当人们发现一些本能的方法具有预防疾病和康复的作用,从而有目的地去实施时,即形成了护理学的萌芽。 2、战国至东汉时期,随着科学文化的迅速发展,为中医护理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形成奠定了基础。初步建立了中医学的理论体系。 《皇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也为中医护理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3、杰出医家华佗是我国后汉时期外科和医疗体育的奠基人,他不仅创造性地使用酒服麻沸散作为外科手术的麻醉剂,还吸取前人“引导”的精华,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姿态,创造了五禽戏,使头、身、腰等各个关节都得到运动,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把体育和医疗护理结合起来。 这是最早的康复护理的方法,也对体育保健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4、晋隋唐时期是中医护理理论和专科护理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医学理论和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众多名医著作,促进了中医药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发展 5、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救卒方》集中医急救、传染病、内、外、妇、五官、精神、骨伤各科之大成,书中对各科护理均有详细的阐述 6、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千金翼方》和《备急千金要方》是两本以记载处方和其他各种治病手段为主的方书 《备急千金要方》一书载方5300首,较系统地总结和反应了自《皇帝内经》以后至唐代初期的医学成就,并详细论述了临床各科的临证护理、投药、食疗及养生、婴幼儿保健、护理等内容,对妇女怀孕、养胎、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作了详细的叙述,同时还记载了许多小儿喂养和护理方法 7、宋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期医学发展迅速,流派纷呈 8、元代宫廷饮膳太医忽思慧编撰的《饮膳正要》是这一时期饮食营养学得代表作 9、明清时期是中国医药学深化发展时期 这一时期的诸多医家在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哲学研究成果,经过反复探讨,提出了许多创见,

护理专业《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护理专业 《中医护理学》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1.1 课程定位 《中医护理学》是护理学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课程,同时也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程。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为主的一门学科通过本门课的学习使学生在理解中医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运用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进行中医护理奠定基础;同时为培养有中医护理理论和基本技能的高端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表1.1 -1 课程定位表 本课程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课课程,考试课课程。 2. 课程教学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高职办学特色;使学生全面掌握或理解藏象、辨证、诊法、经络、腧穴等内容,能适应县级以上、城镇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预防保健及康复护理的高素质、实用性技能型人才。本课程贯穿着职业素质教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操作技能训练;以期达到课程教学目标。 2.1知识目标 1.能正确解释中医的名词术语。 2.能解释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3.能区分中西医脏器的异同,熟悉理解中医各脏腑的功能,正常与异常的表现。 4.能解释理解人体的必需物质气血津液的概念、生成、运行、功能、关系。 5.能解释经络的概念、组成、十二经的分布规律;腧穴的含义、分类、作用。 6.能解释中药的四气五味概念和作用。 7.能用八纲进行辨证 2.2 能力目标 1.能正确的使用舌诊、脉诊诊病的方法。按照中医的问诊内容进行问诊。 2.学会中药的煎服方法 3.能熟练的用针灸、推拿、刮痧、火罐等中医方法护理疾病。 4.能正确运用各种取穴方法。在身上准确地找出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5.能在身上找准40个以上的常用穴位,并能对常见病组方治疗。 2.3素质目标 1.培养自学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能用互联网、参考书收集信息。 3.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4.注重实践能力的锻炼。 3.参考学时及学分 3.1参考学时 总学时36学时,其中理论课24学时,实训课12学时。 3.2课程学分 课程修完,考试合格给予课程学分分。 4.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

中医护理学基础100题

五禽戏的创立者华佗 被称为刚脏的是肝 下列具有表里关系的经脉是足阙阴与足少阳经 五化中,属于火的是长 治疗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调整阴阳, 恢复其相对平衡 失眠兼见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者,多为心肾不交 “阳胜则阴病”,用下列那种理论解释为宜阴阳消长平衡 下列不属于津液范畴的是痰饮 脾的生理功能有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 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产生各种变化 属于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泻南补北法是指泻心补肾法 七情致病的特点有直接伤及内脏/影响脏腑气 机/情志变化与病势相关 经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十二经脉 目睛斜视多为肝风内动 与血液正常运行有关的因素有脉管的完整性/气的推动/气 的固摄/心肝脾等脏的功能/ 血液自身清浊 诊寸口脉,右寸候肺 与血液生成无关的是自然界清气 期的生理功能有推动作用/温煦作用/防御 作用/固摄作用/气化作用 五脏中以升为健的脏是脾 在液为唾的脏是肾 属于六腑的有胆/胃/三焦/膀胱 数脉的主病是热证 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

滞,主用/其性收引 湿证患者面色多表现为黄色 格阴的本质是真热假寒 过度安逸易导致的病理变化是气血运行不畅 均属于肝系统的是胆/筋/目/爪 脾在体合肉 下列哪项症状属于假神面赤如妆 神识不清,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称为谵语 行气利水并用治水肿的依据是气能行津 与肺相表里的六腑是大肠 被称为百病之长的六淫邪气是风邪 呕吐清水痰涎,多属痰饮 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血 具有主决断的脏腑是胆 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苔白腻,主病是痰饮证 五行制化关系中,异常的是相乘/相侮 宗气的盛衰可诊察虚里穴 潮热多见于阳明实证/湿温病/阴虚 证 卫气的生理功能是防御、温煦、调控 人体组织结构中,属于阳的是六腑 大实有羸状是指真实假虚 望络脉通用的年龄是3岁内 灰黑苔主病是热极或寒极 瘀血疼痛的性质多是刺痛 肝主流泄的功能体現在调畅气机/促进血液运 行/调解情志/促进肠胃 运化 性质精纯, 灌注于脉中之气是营气 水火既济概括的是哪两个脏腑的关系心与肾

《中医护理学基础》习题集、考试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试题集 第一章绪论 二、填空题 1、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1华佗)。 2、《伤寒杂病论》开创了(1辨证施护)先河。 3、头有疮则(1沐),身有疡则(2浴)。 4、首创“麻沸散”的是(1华佗)。 5、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是(1《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基本观点有整体观、(阴阳平衡观)、(邪正斗争观)、重视预防观。 6、张仲景开创了(辨证施护)的先河,首创(药物灌肠)法。 7、中医护理是以(调养)为特色,它包涵(调理)和(护理)两种医护手段。 8、元代忽思慧所著(饮膳正要)是一部营养学专著。 三、选择题 1.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个中医护理系创建(1983年天津中医学院)。 2、开创了辨证施护先河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3.最早记载了细葱管导尿术的医学巨著为(《千金方》)。 4、医疗体育的奠基人是(华佗)。 5、首创猪胆汗灌肠法的医家是(张仲景)。 6、在对自溢提出急救护理与现代人工呼吸法相似的医学巨著为(《伤寒杂病论》)。 7、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巨著是(《神农本草经》)。 8、首创汤剂的是(伊尹 9、首创中药灌肠法解决便秘的著作是(《伤寒论》)。 10、首创细葱管导尿术的著名医家是(孙思邈)。

11、(张仲景)创建辨证施护的理论。 A、孙思邈 B、张仲景 C、华佗 D、叶天士 四、简答题 1、简述孙思邈对中医护理的贡献。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四、简答题 1、①妇、幼儿护理:孙思邈从妇人怀孕养胎,到分娩乃至产褥期的护理,都做了详细的叙述;②重视食疗③生活起居④饮食护理⑤精神调养⑥老年人的护理⑦投药护理⑧护理操作技术:首创细葱管进行导尿。 2、《黄帝内经》这本医著主要从哪几方面描述了护理观点? (1)对饮食宜忌做了详细的说明,对中医临床饮食调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2)做好生活起居护理,顺应四时气候,避免疾病的发生。 (3)重视情志护理,认为情志过极可导致人体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诱发或加重疾病。同时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交谈时要注意方式和方法。 第二章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和原则 第三章整体护理 一、名词解释 1、通因通用:用通利的药物,通利的护法,治护通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通泄症的病因本质是实证,如因积滞伤食所致腹泻,因瘀血内滞所致崩漏,但取攻下治护法,就是“通因通用”法。 2、寒因寒用:用补塞药,补塞护法,治护闭塞不通的症状的方法。但其实质塞证为其假象,又称假塞,故治疗护宜取补塞。 3、辨证施护:就是运用中医的理论,对四诊所收集的有关病史、症状、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从而找出病人存在的护理问题或护理诊断。并在辨证的基础上,即从疾病的证候定性中确立相应的施护原则和方法,并按其实施,从而达到护理目的。

中医护理学基础 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基础 试卷名称:2014年1月中医护理学基础正考满分:100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是内伤七情的致病特点 (分值:1分) A.直接伤及内脏 B.影响脏腑气机 C.容易损伤脾胃 D.影响病情 2.“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 (分值:1分) A.虚寒证用寒药 B.实寒证用寒药 C.假热证用寒药 D.假寒证用寒药 3.哪项不是寒凉药所具有的作用 (分值:1分) A.清热 B.泻火 C.助阳 D.凉血 4.脾与肺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分值:1分) A.血液生成与运行方面 B.调节全身气机方面

C.气的生成和津液代谢方面 D.调畅情志活动方面 5.施灸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分值:1分) A.先灸头面部后灸四肢部 B.先灸胸腹部后灸腰背部 C.壮数先多后少 D.艾柱先大后小 6.下面哪一种手法不属于推拿手法(分值:1分) A.摆动类手法 B.振动类手法 C.挤压类手法 D.端提接骨 7.具有清热、泄火、燥湿作用的是 (分值:1分) A.辛味食物 B.甘味食物 C.酸味食物 D.苦味食物 8.直接治疗次要兼证的药物属于 (分值:1分) A.佐助药 B.佐制药 C.反佐药 D.使药

9.中脘穴位于 (分值:1分) A.脐中直上1寸 B.脐中直上2寸 C.脐中直上3寸 D.脐中直上4寸 10.推动血液运行的基本动力是 (分值:1分) A.心的功能 B.脾的功能 C.肝的功能 D.肺的功能 11.下列各项,属于相克关系的是 (分值:1分) A.木和土 B.木和火 C.火和土 D.土和金 12.肝开窍于 (分值:1分) A.目 B.耳 C.舌 D.爪 13.大便夹有不消化食物,酸腐臭秽者,多属 (分值:1分) A.大肠湿热

什么是中医护理学

什么是中医护理学 一)以中医整体观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1.人体是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以脏腑经络为核心的有机整体,人和自然界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疾病的发生、发展是阴阳失调、邪正斗争的过程,其中内因是起主要作用的。因此,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主意局部病变,同时要主意相关脏腑的变化。体表的变化可影响有关脏腑的功能,而相关脏腑的疾病也可在体表反映出来。因此,可从机体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病变。根据疾病发生的原因、脏腑经络的病理变化、病人的体质情况及外界环境对病人的影响等,进行全面观察了解,正确认识疾病,施以妥善护理。在疾病的护理上,中医十分重视良好的生活环境、稳定而舒畅的情志、合理的饮食调养和必要的功能锻炼。关于这些方面的论述,历代医书均有记载。2.人和自然界也是相互制约、统一的整体:中医将自然界正常气候变化称为"六气",当气候急剧变化或六气侵犯人体成为致病因素时称为“六淫”。六淫致病多与季节气候、居住环境有关,故要求护理上主动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做好防范工作,并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动静结合”的养生方法。护理工作要求做到"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针对病人不同年龄、不同体质和发病的不同季节以及所处的不同环境,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因此,中医关于整体观护理论特点与现代护理所提倡的对病人作系统、整体、全身心的护理是完全一致的。(二)“辨证”是护理的主要依据:中医辨证是用望、闻、问、切的方法,采集病人的自觉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中医护理的原则是以中医辨证治则指导护理工作的,针对不同病情,应用“扶正祛邪”、“标本缓急”、“同病异护”、“异病同护”、“正护反护”、“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及“预防为主”等护理原则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1.扶正祛邪:是指通过各种护理手段达到扶助正气、祛除病邪的目的,根据不同病情采用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等护理措施。2:“标”与“本”是相对而言,根据病情的主次轻重,护理上遵循“急则护其标,缓则护其本”的原则,在标本并重的情况下,可采用“标本同护”的方法。3.同病异护、异病同护:同一种病,在病程发展的不同阶段,出现不同证候时所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为同病异护;而不同疾病在病程某一阶段出现相同证候时,采取相同的护理措施为异病同护。 4.正护与反护:正护与反护是根据临床治则(正治与反治)为依据所采取的护理措施。5.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根据不同时令、气候、地理环境及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6.预防为主:护理中以“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为原则,掌握疾病传变途径,防止并发症,在疾病康复期防止病情反复。突出了中医在病因、观察病情、诊断、治疗、护理、预防中的整体观和现代、社会、生物、心理的医学模式特点。(三)中医传统技术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针灸、拨罐、按摩、刮痧、耳针、梅花针、中药熏洗等二十余种常用中医传统技术,简便易行,行之有效,丰富了中医护理内容。

中医护理学基础

中医护理学基础 第一章 *1中医护理学的概念: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护理,结合预防,保健,康复等措施,并运用独特的传统护理技术,对患者及人群施以健康照顾与服务,以保护人民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 *2中医护理学的研究领域和服务对象:研究领域:(1)在研究对象对方面,既涉及患者的疾病护理,病后调摄与康复,又涉及人群的养身保健与防未病;(2)在临床实践方面,既涉及医院的专科护理,又涉及社区护理,(3)在学科任务方面及包括临床护理,还包括护理管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服务对象:既包括患者,又包括健康人群。 3中医护理学的两个基本点:(1)整体观念—即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及人和自然界的统一。中医护理学强调以人为本,重视人体五脏六腑的完整统一以及人与自然环境、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和谐,运用整体观念,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2)辩证施护—辩证施运用中医学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四诊的方法收集患者有关疾病的病史、症状、体征等发生、发展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概括、判断,对疾病进行证候定性。施护施在辩证的基础上,从疾病的证候定性确立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制定出护理计划和具体的护理措施,对患者实施护理。辩证施决定护理的前提与依据,施护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4中医整体护理:施指在观察判断病情和护理疾病时应注意把人体的局部病变与机体整体病理变化统一起来,重视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根据四时气候、地理环境、居住条件及一天昼夜晨昏变化等各方面因素,制定出适宜的护理计划。 5证、症、病三者的关系与区别:“病”是疾病的总称,概括疾病的全部病理过程,因此,“病”可以概括“证”,“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症”施指症状,而“证”施证候,是辩证所得到的结果,概括了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出现的各种症状。“证”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准确的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6八纲辩证的概念: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纲辩证将疾病的病位深浅、病位性质、邪正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加以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类证候,称为八纲辩证。 7扶正祛邪的概念:疾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从邪正关系来说是正气与邪气矛盾双方互相斗争的过程。 8护病求本的概念:护病求本就是在护理患者时必须先抓住疾病的本质,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护理,这是辩证施护的根本原则。 9三因制宜的概念:三因制宜护理施指在护理工作中,要注意因时,因地,因人的差异性,区别对待,采取适宜的护理措施。 10治未病的概念: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维持机体阴阳平衡的健康状态即被称为“治未病”。 11阴阳:(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 寒证、里证、虚证属于因证热证、表证、实证属于阳证 (1)阴证:多因体内阳气虚衰或寒邪凝滞所致。临床可见面色暗淡,精神萎靡,形寒肢冷,倦怠无力,语声低怯,纳差,便溏,尿清,舌淡胖嫩,苔润滑,脉沉迟等。 (2)阳证:多因体内热邪炽盛或阳气亢盛所致。临床可见面赤身热,神烦,烦躁不安,声高气粗,口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降,苔黄黑起芒刺,脉象浮数、洪大等。 (3)阴虚证:病理机制是阴液亏损,阴部制阳表现:阴液亏损,阳气相对偏盛而生虚热(4)阳虚证:病理机制施阳气亏损,阳不制阴表现:机体功能减退的气虚证候,阴气相对偏盛而生虚寒 (5)亡阳证:指由于体内阴液大量消耗所表现出阴液衰竭的证候。阴虚而阳亢,表现出一

中医护理学试卷

中医护理学试卷 (一)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整体观念 2、五脏六腑 3、六气、六淫 4、五行 5、舌苔 二、填空题(每题0.5分,共10分) 1、中医学有两个基本特点和。 2、心主,主,开窍于,其华在,心与相表里。 3、津液是指的总称,清而稀薄者称为。浊而稠厚者称为。 4、安神药宜在睡前服用。 5、问诊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个人生活史、。 6、面色分为和两种。 7、风为阳邪,其性,易袭位。 8、舌诊主要观察、。三、选择题 【A1型题】(每题1分,共35分) 1、中医全身望诊中,不包括() A.望神 B.望色 C.望形态 D.望姿态 E.望皮肤2、在观察面色中,哪一种不属于病色()

A.赤 B.白 C.黄 D.青 E.绿 3、心在志为() A.怒 B.喜 C..思 D.悲 E.恐 4、肾开窍于() A.耳 B.耳和二阴 C.鼻 D.舌 E.喉 5、肝的主要功能是() A.主运化,统血 B.通调水道,藏血 C.主神志,主统血 D.主疏泄,主藏血 E.主神志,主血脉 6、与脾相表里的脏腑为() A.小肠 B.胃 C.膀胱 D.胆 E.卵巢 7、脾的主要功能() A.主运化,升清,统血 B.主运化,宣发肃降 C.津液输布,通调水道 D.水液代谢 E.主血脉,主神明 8、心属() A.木 B.金 C.土 D.火 E.水 9、脾属() A.木 B.土 C.水 D.金 E.火 10、风、寒、暑、湿、燥、火在正常情况下称为() A.六淫 B.六邪 C.六气 D.六疫疠 E.以上都不是 11、“先天之本”是指() A.心 B.肝 C.脾 D.肾 E.肺

第一章中医学基础实用中医护理学习题

第一章中医学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在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1.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阴阳五行B.四诊八纲和辨证论治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D.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2.中医学“证”的概念是() A.疾病的症状与体征 B.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调查过程 C.对疾病症状与体征的分析过程 D.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3.属于“阳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B.中午C.下午D.前半夜 4.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A.寒与热B.上与下C.动与静D.邪与正 5.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A.木B.火C.土D.水 6.五行中,火的特性是() A.曲直B.炎上C.润下D.从革 7.五行中,木的特性是() A.润下B.稼穑C.炎上D.曲直 8.五脏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D.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9.六腑生理功能的特点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10.具有运化水液功能的脏腑是() A.脾B.三焦C.肝D.肾 11.藏神的是() A.心B.肝C.脾D.肺 12.主统血的是() A.心B.肝C.脾D.肺 13.与脾关系密切的是() A.喜B.怒C.思D.忧 14.“在窍为目”的是() A.肝B.心C.脾D.肺 15.“受盛之官”指()

A.胆B.胃C.小肠D.大肠 16.“血府”指() A.脑B.髓C.骨D.脉 17.朝百脉的是() A.心B.肝C.脾D.肺 18.“精血同源”指的是() A.心肺关系B.肺肝关系 C.肝脾关系D.肝肾关系 19.“先天之本”是指() A.心B.肝C.脾D.肾 20.“后天之本”是指() A.心B.肝C.脾D.肾 21.心在志为() A.怒B.喜C.思D.忧 22.五脏有五华,则肺之华是() A.毛B.发C.爪D.唇 23.肺主一身之气体现在() A.吸入清气B.宣发卫气 C.生成宗气和调节气机D.助心行血 24.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肺主气,司呼吸B.肺主升清 C.肺主通调水道D.肺主治节 25.脾统血的含义是() A.脾有推动血液在经脉中流行的作用 B.脾有调节经脉中血流量的作用, C.脾有统摄血液在经脉中运行的作用 D.脾有贮藏血液的作用 26.具有主疏泄、调畅气机功能的主要脏腑是() A.心B.肺C.脾D.肝 27.既属六腑,又属奇恒之腑,被称之为“中精之腑”的是()A.肝B.胆C.脑D.髓 28.下列不属于奇恒之腑的是 A.脉B.筋C.髓D.骨 2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心其华在舌B.肺其华在毛 C.肝其华在D.脾其华在唇 30.“天癸”是指() A.来自父母的形成胚胎的原始物质 B.促进生殖机能的基本物质,由肾精产生 C.促进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 D.决定人体生长壮老已的基本物质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护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由冬至春到夏气候由寒逐渐变热是阴阳的( ) A.阴消阳长过程 B.阳消阴长过程 C.寒极生热过程 D.相互对立斗争 2.肾精以养肝属五行的( ) A.相侮关系 B.相乘关系 C.相生关系 D.相克关系 3.以下不属肺生理功能的是( ) A.肺主气、司呼吸 B.肺主升清 C.通调水道 D.主宣发,肃降 4.与爪甲荣枯变化有关的是( ) 来源: A.心血的盛衰 B.脾气的运化 C.肝血盛衰 D.肾精的盛衰 5.老人骨脆易折,小儿囟门迟闭,骨软无力多因( ) A.肾阴不足 B.肾阳不足 C.髓海空虚 D.肾精不足 6.两目干涩多因( ) A.肝血不足 B.肝火上炎 C.肝阴不足 D.肝经风热 7.血液的组成包括( ) A.原气 B.营气 C.宗气 D.卫气 8.元气根源于肾,通达全身须通过( ) A.经络 B.血脉 C.肺 D.三焦 9.寒邪的性质和特点之一是( ) A.其性开泄 B.其性重浊 C.其性收引 D.易伤肺 10.崩漏小腹疼痛拒按者,可给予腹部热敷的是( ) A.血热妄行证 B.气不摄血证 C.瘀血阻滞证 D.肾虚证 11.久病衰竭,突然精神兴奋,欲饮欲食是( )的表现。 A.有神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2.望诊患者形体消瘦、手足心发热者一般多( ) A.痰湿 B.虚火 C.气滞 D.气虚 13.舌体肿胀满口,色深红多属( ) A.脾肾阳虚 B.气血两虚 C.阴虚火旺 D.心脾热盛 14.苔灰黑、舌质谈白润泽的主( )证 A.大热 B.大寒 C.食积 D.气滞 15.患者口气酸馊多见于( ) A.胃热 B.龋齿 C.胃有宿食 D.口腔不洁 16.瘀血引起的疼痛以( )为主。 A.刺痛 B.胀痛 C.隐痛 D.重痛 17.黎明时腹泻多属( )证。 A.湿热证 B.虚寒证 C.肾阳虚 D.伤食证 18.脉形细小如线属( )脉。 A.浮脉 B.数脉 C.弦脉 D.细脉 19.患者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午后潮热,颧红,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按脏腑辨证属( )证。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 健康饮食养生问题母婴保健养生小常识 A.肺气虚 B.肺阴虚 C.风热犯肺 D.风燥犯肺20.急性阑

第一章 护理学的发展史

第一章护理学的发展史 一、A1型题(第1~62题): 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世界上第一所正式护士学校创建于 A.1860年,英国 B.1888年,伦敦 C.1809年,英国 D.1860年,德国 E.1890年,圣多马 2.我国的第一所护士学校创建于 A.1907年,广州 B.1865年,湖南 C.1921年,上海 D.1922年,北京 E.1888年,福州3.中国护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最早名为 A.中华护士会 B.中国护士会 C.中华护士学会 D.中华护理学会 E.中国护理学会 4.南丁格尔就读的护士学校是 A.圣托马斯医院护士学校 B.凯撒斯威斯护士学校 C.克里米亚护士学校 D.沙弗诺城护士学校 E.佛罗伦萨护士学校 5.南丁格尔著有 A. 《医院札记》 B. 《护理》杂志 C. 《护士进修》杂志 D. 《护理研究》杂志 E. 《中华护理》杂志 6.护理专业化开始形成于 A. 医院护理 B. 自我护理 C. 近代护理 D. 家庭护理 E. 现代护理 7.中华护士会成立于 A.1835年广东 B.1888年福州 C.1909年江西 D.1921年北京 E.1922年上海 8.自1964年起,中国护理界的群体性学术团体改名为 A.中华护理学会 B.中华护士学会 C.中华护士会 D.中国护士学会 E.中国护士会 9.1948年,WHO对健康的定义不包括下列哪项 A.躯体没有疾病 B.有完整的生理状态 C.有完整的心理状态 D.有一定的劳动能力 E.有社会适应能力 10.“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者是 A. 罗伊 B. 恩格尔 C. 奥瑞姆 D. 马斯洛 E. 莉迪亚 11.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由于南丁格尔的努力,使伤兵的死亡率从50%下降到 A. 4% B. 2.2% C. 4.4% D. 5% E. 2% 12.国际红十会首次颁发南丁格尔奖是在 A. 1907年 B. 1910年 C. 1920年 D. 1953年 E. 1912年 13.国际护士节定于 A. 南丁格尔诞生日 B. 南丁格尔获奖时间 C. 南丁格尔去世时间 D. 南丁格尔创办第一所护士学校时间 E. 以上都不是 14.中医理论“三分治、七分养”中的七分养实质是 A. 护士 B. 护理 C. 护理患者 D. 护理教育 E. 护理改革 15.明代巨著《本草纲目》的作者是 A. 扁鹊 B. 李时珍 C. 孙思邈 D. 陈子明 E. 华佗 16.我国护理事业的兴起是在 A. 抗日战争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鸦片战争时期 D. “五四”运动前后 E. 解放战争时期 17.唐代孙思邈所著的《备急千金药方》,宣传和首创了 A. 消毒技术 B. 饮食技术 C. 导尿术 D. 观察病情 E. 以上都是 18.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特点是 A. 医护双方是合作的伙伴 B. 重视整体、忽视局部 C. 重视高等护理教育 D. 护理从属于医疗 E. 实施整体护理 19.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特点是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