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柏拉图《美诺》篇(根据Jowett英译本校注)

柏拉图《美诺》篇(根据Jowett英译本校注)

柏拉图《美诺》篇(根据Jowett英译本校注)
柏拉图《美诺》篇(根据Jowett英译本校注)

美诺

MENO

Plato

王太庆译1·黄睿校注2

美诺:你能不能告诉我,苏格拉底呀,美德是可以传授的呢,还是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锻炼来获得?如果以上两种方式都不行,那是人天生就有的?还是用什么别的办法取得的?

苏格拉底:美诺啊,你们帖撒利人在希腊人曾以骑术和财富著称,现在,要是我没搞错的话,你们在智慧方面也闻名于世,尤其是你的朋友阿里斯蒂波的家乡拉里萨。这都得归功于高尔吉亚3。他来到这个城邦,以智慧吸引了阿娄阿家族的精英人物,包括你崇拜的阿里斯蒂波,以及帖撒利地区的其他杰出人士。他使你们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有人向自己提问题,总是大大方方地马上作答,就像一个真正懂得的人一样。任何一个希腊人,只要提问题,你们从来不闭口不答。

可是在我们雅典这里,亲爱的美诺啊,情况正好相反,70A 70B 70C

1据王太庆译《柏拉图对话集》之《枚农篇》,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参照黄向阳未刊译本校改。

2这份译文是从百度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5d15003816.html,/view/d184b626ba1aa8114431d979.html下载的。我根据Benjamin Jowett英译本《柏拉图著作集》第一卷(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进行校对,对大量译文进行了改译,并增加了注释(脚注除第一条外都是我加的),在右侧标注了标准页码和分栏,重绘了所有插图并撰写说明。页面右侧有标准页码,可帮助你进行定位。——黄睿

3Gorgias,古希腊智者。

智慧这种商品非常稀缺,似乎所有智慧都已经移居到你们那里了。我敢保证如果你问雅典人美德是否可教这样的问题,

他们一定会哈哈大笑,然后对你说:“外乡人啊,你把我想得太厉害了吧?你以为我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实话告诉你吧,我连美德本身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说美德能不能传授了。”美诺啊,我自己也是这样呢。生活在这乏智之城,我也和他们一样犯了智慧短缺。很惭愧,我对美德是什么一无所知。我既然不知道美德是什么,怎么知道美德有哪些性质呢?就好像说,如果一个人完全不了解美诺,又怎么能了解他长得帅不帅,是不是富有,是不是高尚?你想这可能吗?

美诺:当然不可能。不过苏格拉底啊,你确定你不知道美德是什么吗?我可以回去告诉小伙伴们说你不懂美德是什么吗?

苏格拉底:亲爱的,我不但不懂得美德是什么,而且也没有遇到任何一个懂得的。

美诺:诶,高尔吉亚来雅典的时候,你根本没有遇到过他吗?

苏格拉底:我遇到过。

美诺:那你觉得他也不知道什么是美德吗?

苏格拉底:我记性不大好呵,美诺,所以我不大记得我当时的鉴定结论了。我猜他肯定是懂得的!美诺,你熟悉他71A 71B

71C

的学说4,能不能提醒我一下,他对美德是怎样说的;或者如果你愿意的话,你也可以说一说你自己的观点,因为我估计你俩的意见差不多。

美诺:确实差不多。

苏格拉底:那我们就不管他了,反正他不在这里。可是你,美诺啊,不要吝啬你的智慧,快告诉我美德是什么吧!我刚刚说过,我从没见过有谁懂得美德是什么。如果你和高尔吉亚真有这样的知识,就证明我的判断是错的,那我会很高兴的。

美诺:苏格拉底,要回答你的问题并不困难。先拿男人的美德来说吧,那就是能够管理城邦的事务,在治邦时做有利于朋友而不利于敌人的事,注意自己不受损害。如果你要说女人的美德,那也不难,那就是必须管好仆人和孩子,把家里的一切事情做好,并且听男人的话。对于每个年龄段、每种生活状态,都有各自的美德,比如儿童的美德、老人的美德、公民5的美德、奴隶的美德。此外还有无数种别的美德,所以你要我定义美德,这毫无困难:因为每一类人和每一种行为,都有美德与其对应。如果我们讨论“邪恶”是什么,答案也像这样有很多种。

苏格拉底:我真是走了大运啊美诺!我问你要一个美德,71D 71E 72A

4美诺曾向智者高尔吉亚学习,而苏格拉底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这么说。5只有不是奴隶或外邦人的成年男性雅典人才算是公民。

美诺啊,你却端出来一窝蜂的美德给我。那咱还拿蜂窝来作比喻吧,美诺,这就像我问你蜜蜂的本质是什么,而你回答我说蜜蜂有很多很多种。我再问你:蜜蜂虽多种多样、各不相同,但不同点在哪呢?它们在它们同为蜜蜂这一点上难道也各不相同吗?它们就它们同为蜜蜂这一点,彼此是相同的,只是在其它方面,比如美不美、大不大,或者诸如此类的方面彼此有别,难道不是这样吗6?请问你如何回答我的问题?

美诺:我只能说,就蜜蜂之为蜜蜂这一点来说,它们并非彼此不同。

苏格拉底:美诺啊,我一直想问的就是这个东西。在各种各样的蜜蜂之间,有什么共同点?你愿意回答像这样的问题吧?

美诺:我愿意。

苏格拉底:好,各种美德也是如此。美德虽然多种多样,但所有的美德却都具有某些性质,我们称为共相7/8,正是这个共相才使它们成为美德。想回答美德是什么的人,就得紧紧盯着这个共相来考虑问题。你了解我的意思吗?72B 72C 72D

6本段中使用了一些中国文化中较为费解的语法。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如果有某些属性使一种动物被称为蜜蜂,而不是别的什么动物,我们就说这些属性是蜜蜂的本质属性(下文中苏格拉底会用“共相”这个词来指这个意思)。所有蜜蜂一定都拥有这些本质属性,而非蜜蜂的事物则一定不拥有。这些属性把蜜蜂和别的事物区别开来。那么,如果各种蜜蜂之间各不相同,它们的不同一定是在一些非本质的属性上有所区别,例如个头大小等等;在本质属性上,各种蜜蜂一定是相同的。同理,各种各样的美德也是如此。当苏格拉底问美诺美德是什么时,他想要问的正是美德的本质属性,这种属性是适用于所有各种美德的。而美诺回答的却是各种美德有什么不同。这些各不相同的地方,一定不是美德的本质属性。所以苏格拉底对美诺的回答并不满意。

7英文译为form(有时也用idea)。这是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不同的语境和译者那里,有共相、相、型、理念、形式、理型、理式等n种译法。王太庆先生原文译为“型”,我根据个人的理解,在这里译为“共相”。至于这个概念是什么意思,读者可结合具体对话去体会,不解释。

8文中凡遇第一次出现的哲学术语,或需要重点关注的词句,都像这样用“”标出。

美诺:我开始有点理解了,不过我想我还是不完全明白你的问题的实质是什么。

苏格拉底:美诺啊,当你说男人有男人的美德,女人有女人的美德,其他人有其他人的美德,这种情况只适用于美德呢?还是说这种情况同样适用于健康、身材、力气呢?你是不是认为使一个男人被称为健康人的东西,和使一个女人被称为健康人的东西有所不同?还是你认为不管对于男人还

是女人来说,所谓健康指的是同一回事?

美诺:不管男人还是女人,所谓的健康指的是同一回事。

苏格拉底:身材和强壮也是这样吗?如果一个女人是强壮的,不就是由于同一个共相9、同一种强壮才使她才强壮吗?我的意思是说,所有强壮者的强壮之间是没有区别的,不管是男人的强壮还是在女人的强壮。你说有区别吗?

美诺:我想没有。

苏格拉底:那各种有美德者的美德之间难道就有区别?对儿童和老人、男人和女人而言难道不一样吗?

美诺:苏格拉底,我总觉得美德和其它的例子不完全一样。

苏格拉底:为什么呢?你刚才不是说,男人的美德是善于治邦,女人的美德是善于治家吗?

美诺:是的。72E 73A

9即,“强壮”的共相。

苏格拉底:一个人如果不审慎(节制)、不公道(正义)10,能把城邦、家庭或者别的事情管理好吗?

美诺:当然不能。

苏格拉底:如果治理得审慎、公道,那就是用审慎和公道来治理咯?

美诺:必定是。

苏格拉底:这样看来,所有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如果要做好人,就都需要有公道和审慎这两样美德。

美诺:显然如此。

苏格拉底:小孩和老人如果要是放肆而且不公道,能做好人吗?

美诺:当然不能。

苏格拉底:这样看来,所有的人都是以同样的方式成为好人的。他们有了同样的美德,才成了好人。

美诺:确实可以这么推论。

苏格拉底:如果不具有那同样的美德,他们就不能以同样的方式成为好人。

美诺:不能。

苏格拉底:好,现在我们证明了美德在所有人身上是同样的,那就请你回忆一下,说说你和高尔吉亚到底认为美德73B 73C

10审慎和节制,公道和正义,在古希腊文中是同一个词,故王太庆先生在此用加括号的方式翻译。下面再出现这两个词时,则不再加括号了,读者当明白文中的审慎始终是涵盖了节制的意思,公道涵盖了正义的意思。

是什么;你和他的想法是一致的。

美诺:你是要给所有的美德下一个定义吗?

苏格拉底:这正是我所寻求的。

美诺:如果要给所有的美德下一个定义的话,除了说美德就是有权力支配人,我就不知道说些什么了。

苏格拉底:可是,美诺啊,你对美德的这种定义能适用于小孩和奴隶吗?难道小孩可以支配他父亲吗?奴隶可以支配主人吗?那支配主人的奴隶还能算是奴隶吗?

美诺:我想不能,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当然不能,不然就毫无道理了。我漂亮的朋友,你再仔细想想:你说美德就是能够支配他人,我们不应该在“支配”前面再加上“正义地”,而非“不正义地”吗?

美诺:我认为应该。因为正义就是美德,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美诺啊,正义就是美德,还是“正义是一种美德”?

美诺:你这话什么意思?

苏格拉底:我还是那个意思。例如说到圆,我会说圆是一种形11,而不干脆说圆就是形。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此外还有许多别的形。

美诺:你说得很对。我也不是单单把正义称为美德,还有许多别的东西称为美德。73D 73E

11本文中出现的“形”,指的就是几何图形,如圆、三角形、正方形等。

苏格拉底:哪一些呢?请你说说。如果你要问我的话,我可以给你说出除了圆之外有哪些别的形,;所以你也给我说说在正义之外有哪些别的美德吧。

美诺:我觉得勇敢就是美德,此外还有审慎、智慧、高尚,以及许多别的。

苏格拉底:很好。但是我们又遇到前面那种情况了,美诺。我们寻求那统一的美德,却找到了许多美德。而那个能概括一切的、统一的美德,我们还是没能找到。

美诺:我还是没法像你寻求的那样,苏格拉底,在这一切里面把那个统一的美德找出来,就像我能在别的东西里找到统一的东西一样。

苏格拉底:那很自然。不过我会尽我能力试着把我们的讨论向前推进一步。你已经看到,世界上各种需要定义的概念都存在这个问题。所以我们拿形举例子。如果有人像我刚才那样问你:美诺啊,形是什么?你跟他说是圆,然后他又像我刚才那样说:圆是形,还是一种形?你会说是一种形吗?

美诺:那当然。

苏格拉底:是因为还有一些别的形吗?

美诺:是的。

苏格拉底:如果他再问你,那些形是什么?你会把它们说出来吗?

美诺:当然会。74A 74B 74C

苏格拉底:如果有人以类似的方式问你颜色是什么,而你答道白是颜色,然后他又问你白是颜色还是一种颜色,你会说是一种颜色,因为还有其它的颜色吗?

美诺:当然会。

苏格拉底:如果他要你说出其他的颜色,你会给他说出另外一些颜色,其为颜色不下于白吗12?

美诺:会的。

苏格拉底:如果他讨论问题的目的像我一样(都是为了寻求能概括一类事物的统一的定义),那他会说:你怎么总是说到多上,说不到一上,那你怎么办?你既然用一个同样的名字称呼那林林总总的多,那就是说你认为其中的每一个都一样地属于形,尽管它们是彼此迥异的13;你不是把那个既包括圆也同样包括直的东西称为形,认为圆之为形不下于直吗?你不是那样说的吗?

美诺:是的。

苏格拉底:你那样说的时候,是不是认为圆并不比直线更圆,直线也并不比圆更直?

美诺:不是,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你只是说圆并不比直更是一种形,或者说,直并不比圆更是一种形。74D 74E

12例如:白是颜色,黑也是颜色。黑色比白色要黑,白色也比黑色要白。但是黑色并不比白色更是一种颜色,白色也不比黑色更是一种颜色,它们在它们同为颜色这一点上是完全一样的。故曰“其为颜色不下于白”。

13例如,圆和直线是彼此迥异的。

美诺:你说得对。

苏格拉底:那么,我们用“形”这个词称呼的是什么东

西呢?请你给讲一讲。如果有人问你形是什么,或者颜色是什么,而你说:“我一点都不了解你要我讲什么,也不明白你是什么意思”,那个人也许会吃惊地说:“你难道不了解我在寻求一类具体事物中共同的东西吗?”要是你还不知道怎么讲,人家就问你:“在所有你称之为形的东西里,有什么东西是共通的?”你试着讲讲这个东西吧,这样可以练习一番,有助于回答美德的问题。

美诺:不,苏格拉底,你自己讲吧。

苏格拉底:我该满足你吗?

美诺:那当然。

苏格拉底:那我讲完之后,你答应我你会告诉我什么是美德?

美诺:我答应。

苏格拉底:嘿嘿,既然有奖品,那我肯定努力做这件事情。

美诺:必须的。

苏格拉底:那我就试着给你说说形是什么。这个定义你看怎么样:形就是一切事物中唯一与颜色相伴随的。怎么样?满意吗?你要是能像这样给我个美德的定义,我就非常满意了。75A 75B 75C

美诺:可是这个回答太没技术含量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怎么没技术含量了?

美诺:照你说,形是永远伴随颜色的。好,如果有人说他不知道颜色是什么,就如同他不知道形是什么一样,那你又怎么回答他呢?

苏格拉底:我想我会……如实回答。如果问的人属于那

种聪明好辩、好胜心强的人士,我会跟他说:“我已经说过了,如果我说的不对,你可以抓住我的说法加以驳斥。”如果那人和我是朋友,就像我和你一样,愿意互相启发,那我就用比较温和的、有利于讨论的方式来回答。比较有利于讨论的方式就是不仅如实回答,而且我只用问者能接受的前提来回答。所以对于你嘛,我当然要试着用第二种方式来给你讲。请你告诉我,是不是有某种东西你称为边界,或者说界限,或者说极限的?我这三个词都指的是同一个意思。也许普罗迪科14会说这三者有所区别,不过我觉得你应该是同意我的。反正我们平时都说某某东西是有边界的,就是这个意思,没什么复杂的。

美诺:是,我也是这样用这个词的,我想我理解你的意思。

苏格拉底:好。你是不是也清楚“面”和“体”这两个词的意思?就是几何学里的面和体。75D 75E 76A

14Prodicus,古希腊智者。

美诺:清楚的。

苏格拉底:好,那你肯定能理解我给形下的这个定义。我说形就是给体定下边界的东西,更准确地说,形就是体的边界。

美诺:苏格拉底,那你再跟我说说,颜色是什么?

苏格拉底:你这人真可恶,美诺。你把一道难题放在一

个老人家面前要他回答,却不肯自己回忆一下,把高尔吉亚对美德的定义告诉我。

美诺:你再给我讲讲颜色是什么,我就马上给你说。

苏格拉底:美诺啊,别人不用看你的长相,哪怕光听你说话,都能听出你一定是个美少年,而且一定有不少男人追求你。

美诺:为什么?

苏格拉底:因为你说话时永远是命令式,就像备受宠爱的美人,趁着青春年少、风华正茂,便让追求者俯首帖耳、言听计从。也许你已经发现,我就属于对美貌没有抵抗力的人。为了讨你欢心,我只能回答问题了。

美诺:那还不快照我说的去办。

苏格拉底:你乐意我照着高尔吉亚的样子给你回答吗?这可能是你最熟悉的方式。

美诺:我当然乐意,为什么不呢?

苏格拉底:你和高尔吉亚不都同意恩培多可勒的学说76B 76C

吗?他认为从物体里会流射出某种粒子?

美诺:是的。

苏格拉底:还认为有一些通道,粒子就是从这些通道里流射出来的,是吗?

美诺:对的。

苏格拉底:你们还认为这些粒子里有一些是适合从某些

通道通过的,另外一些则不适合,因为它们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是吗?

美诺:是这样。

苏格拉底:你还认为有所谓视觉这回事?

美诺:当然。

苏格拉底:那就像品达15说的那样,抓住我说的意思吧。颜色就是从形体中流射出的粒子,可以为视觉所兼容,从而被人所感知16。

美诺:你讲得太好了,苏格拉底,完全对我的胃口。

苏格拉底:也许是因为你听惯了这种说法吧。既然如此,我相信你现在也能自己给声音、气味之类的概念下定义了。

美诺:正是。

苏格拉底:这个答案一本正经,美诺,所以对你来说,它比我刚才给形下的那种定义更令人可以接受。76D 76E

15Pindar,古希腊诗人。

16以恩培多克勒为代表的一些自然哲学家持有此种朴素的物理理论,称为流射说。他们认为物体之所以能被看见,是因为粒子流从物体中射出,进入人眼的感觉孔道,而产生视觉。不同种粒子,对应于人眼的不同种通道,从而刺激人产生不同颜色的视觉。

美诺:我承认。

苏格拉底:可是阿勒克锡徳谟的儿子17啊,我还是相信那个答案要好些18。如果你能留在这听我说下去,而不像你昨天说的那样,一遇到真理之奥秘就吓得跑掉的话,我相信你也会同意我的看法。

美诺:哎呀,我会留下来的,苏格拉底。如果你多用这种方式回答问题的话。

苏格拉底:那好,为了你,也为了我,我愿意多用这种方式回答问题;只可惜关于别的事,我恐怕懂得就不那么多了。所以还得请你兑现诺言,从普遍的角度讲讲美德是什么,不再把一化为多,像人们开玩笑说的那样,“打破砂锅成碎片”,而是把美德的定义完完整整地交给我。我已经给你一些例子作为参考了。

美诺:在我看来,苏格拉底啊,美德就是一个人能够欣赏美的东西19而且能够获得它。诗人们就是这么说的。所以我认为美德乃是对美好之物的向往及获得美好之物的能力。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人追求美好的东西,那他也是在追求善?

美诺:当然是这样。77A 77B

17指美诺。希腊人常以“XXX的儿子XXX”的方式称呼别人。

18英译文为“The answer, Meno, was in the solemn language of tragedy, and therfore was more acceptable to you than the other answer about figure.”前面苏格拉底给“形”下过两次定义,一次是“形就是一切事物中唯一与颜色相伴随的”,第二次是“形就是体的边界”。这里,苏格拉底指的是第一个定义?抑或是第二个定义?或者是两者?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和判断。

19Things that are lovely.

苏格拉底:是不是世界上有些人追求恶,另一些人追求

善?我的好人儿啊,你应该不认为所有的人都追求善的吧?

美诺:我不认为。

苏格拉底:你认为有些人追求恶的吗?

美诺:是的。

苏格拉底:你说,他们是因为把坏的误认为是好的,所以才追求它;还是心里明知其为坏的,却仍然追求它?

美诺:我以为两种情形都有。

苏格拉底:这么说,你相信有人明知道某物是坏的,却仍然追求它?美诺?

美诺:正是这样。

苏格拉底:你说的追求,指的是想要占有一样东西对吧?

美诺:是的,还能是指别的意思吗?

苏格拉底:那么那个追求者会怎么想?他认为坏东西会对占有它的人带来好处,还是认为坏东西会对占有它的人带来害处?

美诺:我想有的人会认为坏东西有益,也有人会认为坏东西是有害的。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人觉得坏东西有益,那其实他也就不认为自己追求的是坏东西,不是吗?

美诺:确实。

苏格拉底:那就很明显,那些误认为坏东西有益的人,77C 77D 77E

其实不是在追求坏东西,而是在追求自己以为好实际上却坏的东西。所以他们是在追求自己心里误认为是好的东西,他们内心还是想要追求好东西的,不是吗?

美诺:这么说来,毫无疑问是如此。

苏格拉底:再说另一类人。那些明知坏东西有害,还追求它们的人,在追求的时候是不是知道它会危害自己?

美诺:必定知道。

苏格拉底:他们难道没想到,如果受了坏东西的害,自己就会成为痛苦、可怜的人?

美诺:必定想到了。

苏格拉底:他们难道没想到,痛苦的人是不幸的?

美诺:肯定想到了。

苏格拉底:世界上有任何人会向往痛苦和不幸吗?

美诺:我想没有,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可是,如果没人会向往痛苦和不幸,那就没人会向往恶(坏的东西),美诺。因为除了追求和占有恶之外,还有什么会导致不幸的呢?

美诺:看来你说得对,苏格拉底,没有人会向往恶(坏的东西)。

苏格拉底:可你刚才不是说,美德就是对善的向往和获得善的能力?

美诺:我说过。78A 78B

苏格拉底:可是咱们刚才的研究又得出了:对善的向往是人人所共有的,没有谁比谁向往得更多些,不是吗?

美诺:没错。

苏格拉底:那看来我们如果说一个人比另一个人更有美德,这只能是因为他获得善的能力比别人强咯20?

美诺:当然。

苏格拉底:这样看来,按照你的说法,美德就是获得善的能力了。

美诺:依我看来,苏格拉底啊,事情正像你设想的那样。

苏格拉底:你的观点看起来很可能是对的,不过我们还是从另一个角度来验证一下——你确定美德就是获得善(好东西)的能力吗?

美诺:是的。

苏格拉底:你说的好东西,指的是像健康和财富这样的东西吗?

美诺:嗯,还包括拥有金子和银子,在城邦里拥有声望和官职。

苏格拉底:你把这些东西当作好东西?

美诺:对,这些都叫做好东西。

苏格拉底:哎哟,这么说美德就是获取金子和银子的能78C 78D

20根据刚才美诺给的定义,美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对善的向往,二是获得善的能力。我们都承认,有的人比他人更有美德。但是在对善的向往方面,人人都一样向往善。所以如果人和人在美德方面有差别,这个差别只可能存在于美德的第二部分,即获得善的能力有所不同。

力咯?这可是美诺这位王上殿下21的世交所说的话!美诺啊,你不在“获取”前面加上“以公道的、虔敬的方式”,这样真的好么?还是说你觉得方式完全不重要,哪怕有人以不正义的方式取得金银,你还是不折不扣地称之为美德?

美诺:绝不,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你会称之为邪恶吧?

美诺:肯定是这样。

苏格拉底:看来,一定要在“获取”前面加上正义、审慎、虔诚,或者美德其它部分;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即使获得了好东西,也不能算美德。

美诺:没有那些东西,肯定不算是美德。

苏格拉底: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因为不愿意以不公正的方式获取金银,而没能获得财富,他也是有美德的。换句话说,缺乏金银的人,也同样可以有美德?

美诺:是没错。

苏格拉底:那么,获得了好东西的人,并不比没有获得好东西的人,有更多的美德;而凡是行事正义和诚实的都是美德,凡是缺乏这些性质的都是邪恶。

美诺:我想必定是这样,像你说的样子。

苏格拉底:刚才我们不是说过,这些性质的每一个,比如正义、审慎等等,都只是美德的部分吗?78E 79A

21雅典城邦是共和政体,并没有君主,但是当时希腊的许多其它城邦是有国王的。

美诺:是的。

苏格拉底:你是在玩我吧,美诺?

美诺:你怎么这样说,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因为就在刚刚,我请求你给我说说美德是什么,既不把它打碎,也不把它弄成粉末,而且为你回答问题提供了样板,而你对这些置若罔闻,跟我说:美德是以正义

的方式获取善(好东西)的能力,而正义,据你说,是美德的一部分。是不是?

美诺:我是这样说的。

苏格拉底:按照你的说法,美德是以美德的一部分定义的,因为你说美德就是以正义的方式获得善,而正义是美德的一种。

美诺:这就怎么了?

苏格拉底:还怎么了!我请你给我讲讲作为整体的美德,而你答非所问,只是说,凡是与美德的一部分(正义)相关的行动就是美德。美诺啊,你看我是不是有必要重新再提一开始的问题呢?你说“凡是含有正义的行动就是美德”,这不就是说“凡是含有美德一部分的行动就是美德”,那么美德又是什么呢?难道一个人不知道美德本身是什么,却能知道美德的一部分是什么吗?

美诺:他不可能知道。79B 79C

苏格拉底:是啊。你回忆一下,我们刚刚给形下定义22的时候,我们都认为不能用一个本身就有待解释的词,或者用一个听众并不认可的前提,来下定义。对吧?

美诺:我们有理由指责这种定义方式,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那么,我的好人儿啊,在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整体是什么的时候,你别以为偷偷把美德的部分塞到定义里就能给大家解释什么是美德。要是允许用这种方法的话,我可以立马给天下所有的概念写出定义来。要知道这样永远会回到老问题上,即美德是什么,因为你的定义里用到了你希望定义的那个概念23。你以为我说的没道理吗?

美诺:不,我认为你说的很有道理。

苏格拉底:那就请你重新回答一次:你和你的朋友高尔吉亚认为美德是什么?

美诺:苏格拉底啊,我在遇到你之前就听说,你总是自我质疑,同时也要求别人学会质疑。现在总算亲眼领教了,你以你的魅力和法术施在我身上,使我既无助、又着迷24,我觉得我的智力已经用到了尽头。说句笑话啊,无论是你的外形还是人格魅力,你都像极了那种扁平的海鱼,就是电鳗。无论是谁接近电鳗,它都能把他电麻。我觉得我现在就是这样,因为我的灵魂和嘴巴都发麻了,不知道怎样回答你。我79D 79E

80A 80B

22回忆一下,刚才苏格拉底给形下的第一个定义是什么?美诺提出了什么反驳意见?

23试考虑这样的定义:“什么是历史?历史就是人类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的总和。”或“人就是男人和女人的统称。”你认为这样的定义有什么问题吗?

24读到这里,你的感受是什么?和美诺一样吗?

至美无形美之相柏拉图会饮篇之美

第22卷 第2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2 No.2 2013年2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Feb. 2013 21 文章编号:1008-8717(2013)02-0021-03 至美无形——美之“相”论 ——论柏拉图《会饮篇》之“美” 冯 丽 (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106) 摘 要:柏拉图在《会饮篇》这篇对话中从对“爱”的赞美,到对具体美的分析,最后提出的关于“美本身”的观点。这种美的相论对西方的美学文艺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对柏拉图《会饮篇》中的关于“美”的观点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层面进行了相应的梳理。 关键词:相;理念;美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会饮篇》被学界普遍认为是柏拉图最伟大的两篇对话之一,“要么比《国家篇》更伟大,要么稍次之。”它也是柏拉图所有对话中,最为活泼生动的,对其老师苏格拉底形象的描写和刻画也是最具魅力和最为细致动人的。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表达了自己的崇高信念,隐而不见的事物高于可见的,至美无形,它是永恒而最为重要的。 对话,是由第一个发言人斐德罗对爱神的赞颂开始的,爱是这次对话的主题,也是达致 “美本身”的向导。由谈论凡人之爱,转到神之爱。人们最初爱的是可见的肉身之美,然后爱的才是不可见的美,也就是美的灵魂。但是并没有就此罢休,而是继续爱下去,接着爱美的思想和观念,并且因为在这种“真爱”的作用下,不断升华。这样在美的汪洋大海中,就越来越接近美本身。最后,发现或“看到”那不存在于任何具体事物之中的“美本身”是绝对、简洁、无形而永恒的。 柏拉图在这篇对话中提出的关于“美”的观点,毫无疑问是他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西方的美学文艺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柏拉图《会饮篇》中的关于“美”的看法从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层面进行了梳理。 一、序幕之喻 会饮,在古希腊时代人们为了庆祝一些事情,往往会举行私人性的聚会,宴饮前有一些祭祀神的仪式。仪式过后饮酒作乐,常有艺妓助兴。但对话 中的这次宴饮是以哲学讨论代替通常的娱乐节目。“在古典希腊时代,这种以谈论轻松话题为主旨的聚会司空见惯,大家通常会在竞技或者节日之后聚在一起谈论一些看似比较轻松的话题。这种聚会没有中心人物,参加者只是在随意的谈论中逐渐将话题聚在某一个或两个人身上。不过,苏格拉底在当时声名卓著,因对人家一般认定的说法提出质疑而 每每成为这种聚会的中心人物。” [1] 在这席谈话中知识渊博而又善辩的苏格拉底自然成为中心人物。会饮还成为了古希腊的文学题材,“在古希腊文学中以“会饮”为题材的作品不少,可惜传下来的不 多。” [2] 如苏格拉底另一个非常优秀的弟子色诺芬也写过一部《会饮》,而且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苏格拉底文学”作品。柏拉图的这篇《会饮》的主要人物有苏格拉底、阿尔基比亚德、阿里斯托得姆、厄律克西马、阿伽松、鲍萨尼亚和斐德罗。起因于阿伽松的第一部悲剧获奖,第二天他和他的歌队举行谢神的庆典。接下来的一天在他家里举行了这场宴饮。其叙述事方式采用的倒叙和间接叙述,作者本人当时并没有在场,而是以阿波罗多洛作为整篇对话的转述人,但是他当时也不是在场者。只是从当时对话在场人之一——阿里斯托得姆那里听来的。他向格劳孔讲述这次会饮之事。于是,这篇精彩的对话在多次转述中向我们徐徐敞开。另外还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就是一向喜欢光着脚板的苏格拉底,这次竟然刚洗过澡,穿戴整齐,而且还 收稿日期:2012-11-15 作者简介:冯丽(1978—),女,湖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学,心理学,哲学。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对话

柏拉图与苏格拉底关于爱情与婚姻的对话 一天,柏拉图向老师请教什么是爱情?苏格拉底就叫柏拉图去麦田里捡一棵最大最好的麦穗回来,只能捡一棵,而且要不回头地走。结果柏拉图两手空空就回来了,苏格拉底问他为什么。柏拉图解释说:自己在麦田看到很多又大又好麦穗,而他以为后面还会遇到更大更好的麦穗,所以直到走出麦田也没捡一棵麦穗。 苏格拉底于是告诉柏拉图这就是爱情。 柏拉图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苏格拉底叫他到彬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取一棵最好、最适合用来当圣诞树用的树材,但只可以取一次。柏拉图有了上回的教训,充满信心地出去。半天之后,他一身疲惫地拖了一棵看起来直挺、翠绿,却有点稀疏的杉树,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树材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因为只可以取一棵,好不容易看见一棵看似不错的又发现时间、体力已经快不够用了,也不管是不是最好的,所以就拿回来了。”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婚姻”。 柏拉图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外遇?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又充满信心地出去。两个小时之后,他精神抖擞地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稍蔫掉的花。 苏格拉底问他:“这就是最好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老师:“我找了两小时,发觉这是最盛开最美丽的花,但我采下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那就是外遇。” 又有一天又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还是叫他到树林走一次,可以来回走,在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有了以前的教训,又充满信心地出去。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苏格拉底只好走进树林里去找他,最后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苏格拉底问他:“你找着最好看的花吗?” 柏拉图指着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我如果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萎。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就在它还盛开的时候,住在它边上。等它凋谢的时候,再找下一朵。这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这时,苏格拉底告诉他:“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会饮篇

会 饮篇 提要 学者们普遍认为《会饮篇》是柏拉图最伟大的两篇对话之一,要么比《国家篇》更伟大,要么稍次于《国家篇》。在所有对话中,这篇对话讲述的故事最为生动,描述的苏格拉底形象最为细致和最具吸引力。对话中也最为崇高地表达了柏拉图的内心信念,不可见的事物是永久的,最重要的。 章中对爱的无与伦比的 对话需要介绍和解释的地方不多,读起来也没有什么困难。它不是一个要读者追随的论证,而是一系列私人聚会中的发言。这些发言有相同的主题,但相互之间并不连在一起。它们共同的主题就是爱,从低到高各种等级的爱。当然,苏格拉底的发言是一个高潮,紧随宴饮的主人、诗人阿伽松的发言。他的话使人联想起四百年后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 赞美。 阿伽松谈论的是凡人的爱,而苏格拉底的发言从凡人之爱转到神的爱,很接近使徒约翰的说法(只要我们彼此相爱,神就与我们同在)。苏格拉底说,我们起先爱的是可见的肉身之美,然后爱的是不可见之美,即美的灵魂。由此我们继续爱美的思想和观念,在这种真爱的影响下,我们不断地升华。这样,我们在美的海洋中越来越接近美本身,最后察觉到那不存在于任何具体事物,但却又 是绝对、简洁、永恒的美本身。通过这种观照,我们也就成为神的

苏格拉底、阿尔基比亚德,还有其他一些阿波罗多洛么事,前不久我还有机会强化我的记忆。就在前天,我从我在法勒伦喊起来,喂,阿波罗多洛,等我一下! 于是我停了下来,等着他。 他走到我跟前对我说,找你算是找对了,我要问的是在阿伽松家里举行的那场宴饮,人,都参加了那里的晚宴。他们谈论的全都是爱情,你知道他们的发言吗?我听说了一些内容,是一个与福尼克斯谈过话的人告诉我的,但他说得很简单,还说要想知道详情最好来找你。所以,阿①阿波罗多洛()在文中是整篇对话的转述者,但对话发生 )位于雅典西南,离城约三公里。时,他本人并不在场。他是从阿里司托得姆那里听来的。②法勒伦( ③为了庆祝一些事情,希腊人举行的私人性质的聚会,宴饮前有一些祭神仪式。仪式过后饮酒作乐,常有艺妓助兴。但对话中的这次宴饮以哲学讨论代替通常的娱乐节目。 朋友。在爱的引导下,我们抵达这个顶峰。 从这个高度,柏拉图又带着我们迅速地沿着阿尔基比亚德的道路下降,而阿尔基比亚德本人没有攀升,他在参加宴饮时声称已经喝醉了。然而,他对苏格拉底的赞扬无人能比。他说,只有苏格拉底使他对自己贫乏、微不足道的生活感到可耻,也对自己有时候感到难以忍受生活而感到羞耻。他的结论是,在伟大和善良方面,苏格拉底是在场的所有人中最杰出的。而读者们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听到这样的话报之以温和的微笑,似乎也被他逗乐了。 正 文噢,如果这就是你想要知道的,那倒不费什 的家去城里,有位朋友远远地从后面看见我,就扯着嗓门大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

浅谈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正义观1 摘要:柏拉图关于正义的讨论在哲学史乃至人类思想史上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绝非是与后人开的一本正经而严肃的玩笑! 关键词:正义《理想国》柏拉图 正义,一直是人类苦心追求的美好价值。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生活在一个大变动的时代,这个时代人们普遍渴求一种正义的生活,渴望生活的美好,而那些渴望正义的人们却饱受了不正义的折磨,他们一直试图向正义探源,对正义作出了深刻的思考。 而在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很少对正义进行思考,或者当人们对正义进行着思考时,对自己、别人乃至整个社会是否存在正义进行思考时,甚至连正义是什么都说不清楚。正如我的老师廖峰博士所说,社会的发展是伴随着人类智慧的发展的,但两千多年以前的哲人们所思考的问题,到今天甚至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对这些问题始终保持着无知。难道两千多年以来人类的智商没有提升过,这着实可怕! 一、柏拉图的生平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 347年)2古希腊的大哲学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古希腊民族文化中心的雅典。民主制复辟后处死了苏格拉底,使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怀着这一政治抱负,他三下西西里岛,企图通过教育独裁者的途径建立新政体。但终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计划,叙拉古的统治者狄翁被谋杀后,格拉图的政治理想遂彻底破灭。在政治事业屡遭失败的时候,柏拉图的哲学事业却获得成功。他于壮年时期成就了经典作品《理想国》。全书一个重要的层面就是政治思想,是关于人类的一个理想的共同体生活的构想。 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理想国是一个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1交稿日期:2013.12.16 2据《韦氏新世界美国英语词典·大学版》第二版,柏拉图生卒年不准确

品质管理——柏拉图法

品质管理工具之柏拉图(排列图) 概述 什么是柏拉图(排列图)? 根据所搜集之数据,按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位置等不同区分标准,以寻求占最大比率之原因, 状况或位置的一种图形。柏拉图又叫排列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顺序排列而采用的一 种图表。柏拉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高低顺序(“其他”项例外)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 计百分比折线组成。 柏拉图(排列图)格式 柏拉图的主要用途 (1)按重要顺序显示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个质量问题的作用; (2)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即识别对质量问题最有影响的因素,并加以确认) 作图步骤 1) 选择要进行质量分析的项目; 2) 选择用来进行质量分析的度量单位,如出现的次数(频数、件数)、成本、金额或其他; 3) 选择进行质量分析的数据的时间间隔; 4) 画横坐标; 5) 画纵坐标; 6) 在每个项目上画长方形,它的高度表示该项目度量单位的量值,显示出每个项目的影响大小;

7) 由左到右累加每个项目的量值(以%表示),并画出累计频率曲线(帕累托曲线),用来表示各个项目的累计影响; 8) 利用柏拉图确定对质量改进最为重要的项目(关键的少数项目)。 注意事项 1) 一般来说,关键的少数项目应是本QC小组有能力解决的最突出的一个,否则就失去找主要矛盾的意义,要考虑重新进行项目的分类; 2) 纵坐标可以用“件数”或“金额”等来表示,原则是以更好地找到“主要项目”为准; 3) 不太重要的项目很多时,横轴会变得很长,通常都把这些列入“其他”栏内,因此“其他”栏总在最后; 4) 确定了主要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后,为了检查“措施效果”,还要重新画出排列图。 应用实例 某公司QC小组在2001年对其电子产品的用户反馈单进行了统计,整理后的资料,如下: 从图中可看出,该公司产品的“插头焊接缺陷”应作为“质量改进”的主要对象,应对它作进一步的调查

柏拉图会饮篇资料

会饮开始,鄂吕克锡马柯提议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地做一篇颂扬爱神的讲话。颂辞由斐卓开始。他先讲述了爱神的出身,并认为之所以值得尊敬,不仅在于他最古老、最荣耀,跟在于他能激发英雄胸中的神勇,能导致品德和幸福。 很明显,斐卓的颂辞充满溢美之词,但也因此过分的夸大了爱神的威力而陷入庸俗了。但其颂辞中提到:“如果我们能够想出一种办法,让一个城邦回落一支军队完全由情人和爱人组成,酒会治理的再好不过了。人人都会争着避免做丑恶的事,努力做光荣的事。”这段话的描述,引出了早期古希腊的一个文化传统——同性恋。所谓爱人,即被爱者;情人,即爱人者。早期古希腊,由于军事需要,男人们都像军人一样生活在军营中,在这样的条件下,没有足够的女性,加之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极为低下,社会上基本没有神圣的两性家庭生活。在阿克琉斯的英雄式爱情的鼓励下,男人们战友之情随着提升为爱情。所以,在当时的军队中,的确存在许多爱人和情人,但他们也并没像斐卓所说的,由于爱神的激发而神勇无比。 不满斐卓的颂辞的包萨尼亚说道,人们要歌颂的爱神阿莆罗狄德只有处在天上才能激起人们真正的美德。而凡间的阿莆罗狄德激发的爱情都是凡俗的。他相信崇高的爱是不受外因(如肉体)支配。只是纯粹与灵魂的相结合。 鄂克锡马柯听出了巴萨尼亚的偏颇偏颇,于是马上纠正道:爱情有二重性,爱情激动人心不仅在于追求美少年,也追求其他一切美好的存在物。他认为,爱神威力无穷,支配着全部的神和人的事情,把情欲导向一切事物的对立与和谐的运动。 但无论是包萨尼亚还是鄂克西马柯,都是试图从理性的角度来称颂爱神的威力无穷。而接下来的阿里斯多潘着以神话故事来说明爱神的力量:从前有三种人,男人、女人和阴阳人。由于阴阳人的强大力量给诸神带来了威胁,于是宙斯将原本圆形的阴阳人切成均等的两半。所以,这一类人,一出生便总在希冀着寻找自己的另一半而结合成整体。 阿里斯多潘的描述,给予相爱的人的爱欲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它恰到好处的描述了相爱的人狂热爱欲的根源,也仿佛是在暗示人与人的结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需求,就如同吃饭休息一般。人所具有的强烈的爱欲,也是根源于要回归自然的状态。它说明了爱具有排他性、永恒性、相互性。“你是我的唯一”这句现代的歌词在阿里斯多潘的神话中的到很好的证明。他也是在告诫人们,应当严肃的对待自己的爱情。 随后的阿伽通着仅一味的从正面将完美的特征赋予爱神,颂辞中充满堆砌之辞。他认为,爱神拥有正义、明智、勇敢、智慧等品质。人间所有有生命的东西都是爱神孕生和滋爱的。爱神是最高最美好的善。 显然,阿伽通的颂辞没有改变他演说家的风格。虽然华丽的辞藻给他自己带来了光彩,也给爱神带来了荣光,但并未能帮助人们了解爱神是什么。 睿智的苏格拉底不满足这样的颂辞,便反问阿伽通而迫使其赞同:爱神是缺少、没有美并且没有好东西。苏格拉底的雄辩能力在此处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接下来,他引出他与迪欧玛的谈话内容: 第一、爱神是介于人与神之间的精灵。他处在贫与富之间、智慧于无知之间、爱与被爱之间。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简介和主要哲学思想

苏格拉底(469—399BC.)是开创希腊哲学研究新方向的划时代的思想家,他把研究对象从自然转向了社会和人类的内心世界,专门探讨人类的心灵智慧与活动能力,注意政治、道德、社会、人生的基本问题,在西方人的生活领域竖立起一座真善美的理想宫殿,虽然这是唯心主义的追求,却显示了人类在精神上的勇敢探索。从此人自身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希腊哲学开始迈向一个新的高峰。 苏格拉底是雅典一个雕刻匠的儿子,出身贫寒,但崇尚知识,多方求学,逐渐成为具有全面文化休养的哲学家。他述而不作,没留下任何著作,其思想主要是由他的两个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作品中得知的。他认为放弃对人自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的,是不守本分。所以他的哲学追求便集中在认识人自己上。他提出的命题围绕人的精神修养,比如什么是幸福、美德、真理、正义等等,其中所贯穿的一个最严肃的主题就是说服人们不要专注于对身外之物的追求,而应去改造自己的灵魂,追求真理和智慧,成为道德完善的、真正的人。他在雅典法庭受审时曾对同胞大声疾呼:“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你们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无论你们怎样处罚我,我决不改变自己的信仰” 因此他的哲学是道德哲学。他的讨论虽以唯心主义为出发点,但包含着许多合理的内核,如辩证的认识,认为真理总是具体的,具有相对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反面转化。再如讨论中的问答方法,即辩证法最初的涵义,通过反复问答,揭示对话者的自相矛盾之处来达到正确认识。他强调知识的作用,强调理性,要求人们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内心世界去了解外界事物,发现真理,并提出概念在认识中的作用,确立了一系列概念范畴。他的思想对后世西方哲学有深远影响。 苏格拉底的学生、也是其思想的忠实继承人柏拉图(427—437BC.)出自雅典贵族家庭,生逢希腊城邦危机初现的时代,曾力求用自己的哲学拯救国家和社会。后致力于教书育人,留下大量著作,主要作品以对话体写就,著名的有《申辩篇》、《会饮篇》、《理想国》等,内容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问题。他的哲学思想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核心为“理念论”,其它理论均以此为基础。在他看来,世界分为感觉中的自然世界和理念中的超自然世界两部分。由于感知的世界总在不停地变化,人们对它的认识因时、因地、因人、因情而异,因而感觉世界是不真实的。唯一真实的是永恒存在的理念世界,而感受到的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比如说少女和鲜花美时,必先有一个美的概念在判断者心中,这一概念又一定和美的总体概念相一致,因而在判断者的身外必定有个绝对美的理念。美如此,真与善亦然,一切具体和抽象事物都有理念。理念是世间万物的原型,万物是理念的摹本。他倡导对永恒的真善美亦即理念世界的追求,后来人们往往把追求纯精神的唯理主义行为称作柏拉图式的行为。柏拉图否认现时世界的真实性和感觉经验的可靠性,认为理念是人心之外的一种实体,真理认识只能靠对它的直接感悟,所以他的哲学是客观唯心论。他的理念论用于现实社会的改造,便产生了他的理想国的设计。他的哲学认识论却成为西方唯心主义的主要思想来源。柏拉图像 亚里斯多德(384—322BC.)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渊博学者,哲学是他最擅长的领域。他师从柏拉图20年,一度任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的教师,后回雅典办学,著作传说达千卷之多,大多散佚,现存162卷,包括《形而上学》、《物理学》、《气象学》、《政治学》、《伦理学》、《修辞学》、《范畴篇》等47部,其中有些作品,可能是赝品。他是现代许多科学门类的奠基人,哲学到他的手里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他的著作中,希腊哲学的爱智与深思精神被发展到顶峰。他的哲学与他的导师柏拉图的关系是批判与继承的关系,其中的批判要多于继承。他有句科学认识史上的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反映他的真

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的正义

从《理想国》中解读柏拉图论正义 摘要:柏拉图的正义论是一套体系,要详细论述他所谈到的正义,需涉及许多方面和问题。但也不妨尝试单从柏拉图“如何”论正义入手,并以《理想国》一书中的相关内容为主线进行展开。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正义 一、柏拉图、《理想国》与正义论 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法律思想家和政治家。生于雅典城邦衰落时期,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20岁时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其后有过12年的游历和三次西西里之行;我们今天所知的Academy即为柏拉图在雅典创办的“阿卡德米”学园。柏拉图继承苏格拉底,前后共著对话二十五篇,《理想国》成于壮年,此书可谓震古铄今,讨论的问题非常丰富。该书的副标题即“正义论”,围绕探讨什么是“正义”而展开。 二、关于“正义”问题的考虑 柏拉图探讨正义问题深受两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一为伯罗奔尼撒战争,二为苏格拉底之死。 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于公元前431年,历时27载,交战双方为雅典和斯巴达,但最终以雅典失败告终。此次战争是希腊历时的转折点,使雅典走出了全盛时期。“希腊奴隶社会所固有的矛盾,奴隶与奴隶主间,自由民各阶层间,两个同盟集团间,盟主国与同盟国间的一切矛盾都暴露出来了”。[1]传统的道德、正义观念在严峻的战争形势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战争对于雅典或斯巴达任何一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结束后,雅典“三十僭主”推翻了民主政制,因实施暴政,8个月后又被民众推翻。其后民主派当政,苏格拉底被控不尊敬城邦所尊敬的诸神,还引进了新的神及败坏青年的罪

名,并在民主派的极端民主中被处死。因此,“柏拉图深深体会到现实政治的善和正义十分不易”。 [2] 柏拉图老年回顾他青年时代的雅典和伯罗奔尼撒战争,他谈到“在那些日子里,城邦不再遵从先人的习俗和制度”,他看到“法律和习俗的大厦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倒塌”。[3]所以说正是这些事件构成的时代背景使得柏拉图重新思考正义等一切问题。 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社会对各种行为或制度的评价是不同的,称这些是“正义”的,那些是“不正义”的,我们不能通过考察这些行为或制度来总结出正义的涵义;没有一种行为或制度是正义的完美体现;也没有一种行为或制度能为大众普遍认可。[4]故而在众多关于正义问题的争议中,柏拉图试图从批驳“正义”观出发,探寻、追求真正的正义。 三、柏拉图驳“正义” (一)质疑克法洛斯 克法罗斯是住在比雷埃夫斯港的叙拉古商人,在柏拉图的书中已经是一位“经过了漫长的人生道路的老旅客”,他认为“对于通情达理的人来说,有了钱财就用不着存心做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当他要到另一世界去的时候,他也就用不着为亏欠了神的祭品和人的债务而心惊胆战了”。由此,柏拉图总结克法洛斯的正义观为“有话实说,有债照还”。但是,柏拉图又反诘,“譬如说,你有个朋友在头脑清楚的时候,曾经把武器交给你,假如后来他疯了,再跟你要回去……如果竟还给了他,那倒是不正义的。把整个真实状况告诉疯子也是不正义的”。[5]因此说,柏拉图认为这并不是正义。 (二)与玻勒马霍斯的辩论

柏拉图的正义理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部正义论。柏拉图认为国家正义就是各个等级各守其职,各安其份。个人正义就是合理的安排自己灵魂中的理性,欲望和激情,并且使三部分相互协作,相互配合,使整个心灵处于和谐状态。可以说柏拉图的正义理论的本质就是一种和谐。柏拉图正义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一、柏拉图正义理论提出的背景分析柏拉图提出的正义观是“理想国”中的核心部分,他所提出的理想的社会模式是与希腊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柏拉图的个人经历密不可分的。1、时代背景。柏拉图生于雅典城邦的衰落时期,公元前431年爆发的古希腊奴隶制强国的争霸战争。由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对抗以雅典为首的海上同盟,战争持续了20余年,最终雅典于公元前404年战败求和。此次战争使希腊经济和社会生活遭受到了严重的创伤,奴隶制城邦走向衰落。同时,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有着广泛的差异,从君主制、僭主政治、寡头政治到民主制,这样就导致了许多地方一般都是通过战争从一种制度到另一种制度。而这是与民主派的垮台和寡头政治党内的斯巴达分子的统治伴随而行的,也就是此消彼长的。 2、现实需要。在柏拉图所处的那个时代, 雅典的思想领域到处都充斥着正义、勇敢、节制、友谊、慎思等观念。但这些观念仅仅是局限在少数奴隶主贵族思想的讨论范围内,并没有深入到普通的民众中,而在当时由于奴隶制度在一定程度内有所发展,城邦中的人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利己主义和名利情节,在这一现实情景下仅仅去讨论心灵的浅层或者表面上的东西是不够的,需要挖掘更深层的东西,就要讨论个人灵魂的和谐和个人与社会或者国家之间的关系,柏拉图是出于现实需要而提出的。也就说他的正义理论是现实呼唤出来的。1 3 、柏拉图个人的意愿。柏拉图本人把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的失败归因于雅典的民主政体。同时由于柏拉图出身奴隶主贵族的家庭,他的思想感情明显是倾向于维护奴隶制社会。民主制复辟后处死苏格拉底,是他对现存的一切政体完全失望,决心通过哲学改变统治者,以此改造国家。2在苏格拉底死后,柏拉图在哲学领域找到自己位置,深感哲学走进政治与走进国家的重要性,为此,大力宣传哲学家统治国家的思想,也就是他的著名哲学王的理论,并且试图把他的理论注入到理想国之中。尤其是在他的正义理论中表现相当明显。 三柏拉图正义理论的内容通过与班勒马霍斯,克法罗斯,色拉叙马赫斯,格拉孔等人的导论,柏拉图通过苏格拉底之口对正义下了定义。那么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正义呢?柏拉图提出了两种正义的观点,一是城邦的正义,二是个人的正义 1、城邦的正义。 就一个城邦而言,每个人都有粮食、住房和衣服,这就需要有农夫、瓦匠和纺织工人,以及鞋匠或照料身体需要的人。接下来,是让一个人从事四项事业合适,还是一个人专门从事一项事业合适?答案是一个人专门从事业更有效,因为人与人不同,因其性格不同而适合于不同的工作,比如说,一个农夫为四个人准备粮食与其他人分享,一个瓦匠建造四所房屋供所有人居住。 城邦的人们需要足够大的耕地和牧场,势必会从邻邦那里抢夺。这就是战争的起源,有战争就需要有军队,就需要国家的护卫者。护国者是统治者的一部分,统治者应该是年纪大一点的人,是人群中最好的人,是最善于护卫国家的人,是真正关心国家利益的人。最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他所谓的“哲学王”。这里,柏拉图提出了著名的等级制理论。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公民被分为三个等级:监护者、辅助者、农工商人,他认为:“这三个等级都是按血统传下来的,其种族等级的本性是不变的。他用神话来规定了这个等级的森严的界限和天生的本性,说什么监护者和武士是神用金、银做成的,第三等级是神用铜、铁做成的。3柏

读柏拉图《会饮篇》有感

读柏拉图《会饮篇》有感 1090200074 吕潇前些日子,由于老师留的作业,有幸拜读古希腊哲人柏拉图的著作《会饮篇》。全篇以一位名叫阿波罗多洛对一场宴会的叙述来阐述了对爱的理解。 《会饮篇》从各个方面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首先是古代雅典人的生活方式,在一场宴会中最吸引人最具魅力的并不如同现在人的生活一样,是丰富的节目表演,而是极具智慧与思想的辩论。这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古代雅典人将智慧与美德视为至高无上的财富,他们渴望思想的交流以此来接近心中追求的真理。这就非常值得现在的人们的敬佩和学习。 然后是古代雅典人对爱与美的理解。我们现在普遍的想法就是:爱是高尚的、是无私的,不论是什么样的爱,爱情也好、友爱也好、亲人之爱也好,都会促使人们去为所爱之人奉献。或许是空间时间上的隔阂,古代雅典的哲人们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 《会饮篇》中,在对爱进行理性探讨之前,苏格拉底通过向阿迦松提出一系列问题提出了探讨之能继续进行的两个必要的前提: 1、爱总是对某事物的爱。这是把“爱”作为一种关系来加以讨论的基本思路,即“爱”是由爱者,和被爱者两者组成的一个相对的关系。对爱的研究也应该从这两方面着手。苏格拉底则着重于对爱者所发出的“爱”的本质进行研究。 2、某人所爱的对象是他所缺乏的。因为所谓的爱既然是对某事的爱,这是因为爱者对爱的对象有所欲求,即渴望的到爱的对象(在这里,爱的对象既可以是具体存在物,也可以是某种性质或品质)。那么,肯定的地说,一个人不管他渴望的对象是什么,都只是在还没得到他时才渴望去得到它,或者说一切事物渴求的东西都是它缺乏的东西,没有任何事物会去谋求它不缺乏的东西。 在提出这两个前提之后,苏格拉底继而肯定了在他前一位发言的阿伽松的论点:爱是对美丽的爱,不是对丑陋的爱。 紧接着,他引用了一位名叫狄奥提玛的妇女的话。 狄奥提玛说,爱是一个非常强大的精灵,它介于神与人之间,是众多精灵之中的一种。而精灵作为介于神与人之间的角色,它起到什么作用呢?苏格拉底复述狄奥提玛的话说,“他们(精灵)来往于天地之间,传递和解释消息,把我们的崇拜和祈祷送上天,把天上的应答和诫命传下地。由于居于两界之间,因此他们沟通天地,把整个乾坤联成一体。他们成了预言、祭仪、入会、咒语、占卜、算命的媒介,因为神祇不会直接与凡人相混杂,只有通过精灵的传递,凡人才能与诸神沟通,无论他们是醒是睡。”也就是说,精灵是凡人和诸神之间的信使,爱就是信使中的一员。 接着,狄奥提玛把我们带进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解释了爱这个精灵的来历: “当初,阿佛洛狄忒诞生时,诸神设宴庆祝,他们中间有技艺神之子资源神。晚宴刚毕,贫乏神来到门口行乞,因为他听到里头有欢声笑语。资源神多饮了几杯琼浆——当时还没有酒——喝醉了,信步走到宙斯的花园里,倒头昏沉沉地睡去。贫乏神所缺的就是资源,心里想着要和资源神生一个孩子,就跑过去睡在他的旁边,于是就怀了孕,她怀上的就是爱。因

柏 拉 图 心 中 的 美

柏拉图心中的美 ———读《文艺对话集》 英国大诗人本·琼生这样评价莎士比亚:“他不但属于一个时代, 而且属于所有的时代。”其实, 这也适用于柏拉图。作为古希腊的思想家, 柏拉图的影子涉及西方的一切精神领域。公元前428 年( 或427 年) , 他出生在雅典一个门第显赫的富贵之家, 父母均为贵族后裔, 父名阿里斯同, 母名裴里克提娥奈。据说柏拉图原名阿里斯托克勒斯, 后因胸肩宽阔, 被谐音词pla-ton 取而代之。他天资聪颖, 幼年受过良好的教育。二十岁师从苏格拉底。随后, 又结交了一些名人, 如赫拉克利特学派的克拉提罗, 巴门尼德学说的追随者赫谟根尼。公元前387 年, 他创建学园, 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他潜心研究, 认真授课, 亚里斯多德等都是他的学生。他的绝大部分著作都是在这儿完成的, 涉及诗、哲学、艺术、语言学、雄辩术等多个领域。他对美学和文艺学问题的研究, 成为西方文论的重要源头; 他关于灵感问题的探索, 对文艺复兴乃至浪漫主义文艺思潮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为西方人文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与亚里斯多德双峰并峙, 真可谓“说不尽的柏拉图”。 《文艺对话集》由朱光潜选编, 集中了柏拉图对美学和文艺学的看法, 共收录八篇对话体文章, 约22 万字。其中《大希庇阿斯篇》主要论述美的本质问题;《会饮篇》主要论述爱美和哲学修养问题;《斐利布斯篇》主要论述美感问题。这本书让笔者集中地认识了一个知识渊博、理性与诗意完美结合的柏拉图。 一、美———柏拉图心中的至爱 柏拉图了解美, 欣赏美, 热爱美, 这是人所共知的。在《斐德若篇》中, 他用尊敬的称谓“她”来指代美。他这样说:“我回到美。我已经说过, 她在诸天境界和她的伴侣们同放着灿烂的光芒。自从我们来到人世, 我们用最明朗的感官来看她, 发现她仍旧比一切更明朗, 因为视官在肉体感官之中是最尖锐的; 至于理智却见不着她, 假如理智对她自己和其他可爱的真实体也一样能产生明朗的如其本然的影像, 让眼睛看得见, 她就会引起不可思议的爱了。但是并不如此, 只有美才赋有一种能力, 使她显得最出色而且最可爱。”在柏拉图眼里, 美本身和美的事物是诸天境界中最有光泽的。我们一生下来, 就在感受美。美令人目眩, 令人神往, 令人无限遐想, 令人身心舒畅。所以说她“比一切更明朗”。视觉是先行官, 最先发现了美, 诉诸我们的心灵和大脑, 难怪柏拉图在诸多感官之中单单说它“最尖锐”; 理性的美无法用感觉( 诸如视觉、味觉、触觉等) 来观照。她深蕴在事物内部, 不是肉眼一下子能看出来的。但柏拉图假想用镜子将理性映照, 所产生的影像也会惹人喜爱。因为我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是抽象与概括的综合, 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例如黄金分割点, 大家一致认为主持人站在舞台的这个位置是最美的。这时,难道我们不为掌握了这个真理而喜悦吗? 理性认识令人神志清醒, 可以冲刷人心中愚昧的斑痕, 改造人的灵魂。所以柏拉图认为, 它“会引起不可思议的爱”。理性具有的美感不是光彩夺目,而是沁人肺腑, 是一种知性美。因此“可爱”并非理性惟一的特征, 美是它更重要的特点。人们珍爱理性美。从古至今, 无数先行者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发现了闪闪发光的“金子”。在生活中, 美的功能不可抹杀。柏拉图对美的顶礼膜拜恰恰表明古希腊是一个爱美的民族。确实, 对“美”无动于衷的民族怎么会产生如此美好的艺术? 怎么会产生如此伟大的哲学家? 柏拉图是伟大的, 伟大到我们无法避开。他第一个自觉地从哲学高度提出和思考美学问题, 并较完整地创立了美学思想。在具有世界意义的古希腊文化中, 这是一棵闪闪发光的“金苹果”树。 二、形体美、形式美———柏拉图对美的最初触摸 善于思辨的柏拉图心灵是敏感的, 这使他在自然界中到处看到“美”的存在。大至宏观的天体, 小至微观的一草一木: 山林间奔跑的小熊, 天空中闪耀的星星, 成群结队忙着搬家的蚂蚁……万物在柏拉图眼中千姿百态、各具色彩。美存在于自然之中, 更存在于人体之内。人是众灵之长, 是惟一有思想的动物,不仅是感悟美的主体, 而且是组成自然美的部分。讴歌

我的柏拉图会饮篇读书报告

我的柏拉图会饮篇读书报告 2010年01月03日星期日 1:37 柏拉图的《会饮篇》,从内容来看,它主要记录了一系列私人聚会里的关于“爱神”的发言,即对爱神的赞颂。整个聚会的参与者轮流对爱神进行赞颂,而苏格拉底因排序最后而成了最后的发言者,并且他把聚会推向了高潮,揭示了令一些人人信服的爱和美的真理。 斐德罗认为,一个人要想过上一种良好的生活,出身、地位、财富都靠不住,只有爱情像一座灯塔,指明人生的航程。斐德罗认为爱就是“对邪恶的轻视”,爱就是“对善的尽力仿效”。他还提出“在爱情的激励下爱者总是比被爱者更加接近诸神”。 接下来是鲍萨尼亚发言,他说值得敬重的或高尚的并不是爱这个行为本身,而只有在爱神的推动下,我们高尚的去爱,这个时候爱才是值得敬重的或者是高尚的。他提出了“两个爱神”的概念,一位是来自苍天本身的阿佛洛狄忒,另一位是宙斯和狄俄涅生的阿佛洛狄忒。后者统治着下等人的情欲,是世俗的爱,关注的是肉体而非灵魂;前者出身于女性无关,性质也完全是男性的,没有沾染任何荒淫和放荡,他激励人们喜欢强壮和聪明的人。鲍萨尼亚认为爱情是最能引发高尚的思想、缔结坚实的友谊和发展亲密的交往的。他鼓励明爱而不是暗爱。反对“只有有爱情的人违反誓言才会得到诸神的赦免,因为爱情的誓言实际上是一种伪誓”这种论调。他同意“爱本身无所谓好与坏”,仅当爱情导致善或恶的行为时才可以说爱有好坏之分。那些追求道德之美的爱人会终身不渝的爱他的情人,因为他“所爱的东西绝不会褪色”。他说“作为动机的这些东西都不是确定的或持久的,肯定不能产生高尚的友谊”,“这些”指的是出于金钱或政治上的考虑,或者害怕受到威胁而委身于人。在各种好处的诱惑下接受爱情不能产生高尚的友谊,开始笔者是反对的,因为也许开始动机不纯后来也可能产生真正的情感,后来仔细推敲觉得也说得过去,当动机不纯者产生真正情感时动机也就相应的改变了吧。可以这么说:以不高尚的目的去爱,则为不高尚的行为,但若在中途转变,则可为高尚的行为。他还有一个小的结论“当有爱情的人与被爱者来到一起的时候,他们各自受到某条具体法律的支配,前者合法的做他所爱的青年的奴隶,以此回报青年对他的依从,后者合法地献身于他的朋友,因为这个朋友正在帮助他成为聪明人和好人。当且仅当这两种条件成立时,他们爱的行为才走上了正道”,笔者彻底的不同意这个观点,笔者不认为为了美德而拥有爱情,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并认为这可以归为目的不纯的一类。 厄律克西马库说:“爱的力量是伟大的,神奇的,无所不包的。”爱对那些对立的元素——冷与热、甜与酸、湿与干,等等——的调和,他认为顺从那些有节制的欲望是正确的,在顺从中节制会使人们保持清醒的头脑。他的结论是:“仅当爱,无论是天上的爱还是人间的爱,它的运作是公正的、节制的、以善为目的的时候,爱才能成为最伟大的力量。” 阿里斯托芬认为爱情就是期盼和追随原初的完整性。他说宙斯将原来的人劈开成两半,男人作为切开的阴阳人的一半当然就会收到女人的吸引;作为切开的阴阳人的一半的女人也一样,也会追求男人。凡是由原始女人切开而来的女人对男人则没有多大兴趣,只眷恋和自己同性的女人,这就是所谓女同性恋者;凡是由原是男人切开面来的男人是男人的追随者,这就是

柏拉图《会饮篇》读书笔记

1.最奇怪的是流行的舆论认为,只有有爱情的人违反誓言才 会得到诸神的赦免,他们说,这是因为爱情的誓言实际是一种伪誓。 2.爱本身无所谓好与坏,而仅当爱情导致善与恶的行为时才 可以说爱有好坏之分。一个坏人邪恶地放纵情欲,那么这种爱是卑鄙的,而一个有道德的人高尚地追求爱情,那么这种爱是高尚的。 3.这就是我们的法律为什么要规定,过分迅速地接受情人是 不道德的,在此之前应当有一段时间间隔,人们一般认为这是最有效的考验 4.如果有人准备献身于对另一个人的侍奉,相信通过他能够 增进自己的智慧或者其他任何美德,那么我们就认为这种自愿既不卑鄙,也不下流。 5.抱着这种希望(追求智慧和其他美德),爱情纵然失败也不 足为耻,而其他任何企图,无论有无实现,其本身就是可耻的。 6.医学可以说成是一门研究身体爱什么的学问,或者说医学 研究的是欲望,研究欲望的补充和排除,而能够区分什么欲望有害和什么欲望有益的人可以称作医生,这是在医生这个词的完全意义上来说的。如果他能用一种欲望取代另一种欲望,而在缺乏必要的欲望时又能使之产生,或者说如果必要的话,在它产生时能够加以消除,那么我们会把

他看作一名医术高明的医生 7.音乐受爱神的指引就更加明显了.音乐被说成是一门爱的 学问。音乐的技艺就是通过解决高音和低音的不和来创造和谐。当高音和低音还处在冲突状态时,肯定不会有和谐,因为和谐就是协和,协和是一种同情,事物之间只要还有冲突就不会有协和。 8.医生的一项重要职责是约束餐桌上的快乐,使我们能够享 受美味佳肴而又不至于生病。 9.有判断能力的人会去注意少数有理智的头脑而不会去注 意一大群傻瓜。 10.爱神首先是最年轻的,其次,他是世上最娇嫩的,第三, 我们发现他还是最柔韧的。如果他没有一点柔韧性,怎么能够使我们卷入无限的爱情风波,又怎么能够不知不觉地随意进入人心? 11.爱神所能承受的任何东西都不需要借助暴力,暴力根本无 法触及爱神,爱神也不需要用暴力去激发爱情,因为世人无法强求爱神,只能自愿侍奉爱神。我们知道,双方的情投意合才能激起爱情的冲击. 12.对一名成功的赞颂者来说,最重要是关注真理,而现在看 来正好相反,赞颂者所做的只不过是把所有力量和美德都一古脑儿地堆到被赞颂的对象身上,无论对这些东西有没有什么关联,这样一来,赞颂也就成了一堆似是而非的谎

柏拉图的正义观

柏拉图的正义观 柏拉图(前427—前347年),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柏拉图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据说他的名字源于他的宽额头,他的真实姓名却渐渐被人淡忘了。柏拉图生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青年时期和其他贵族子弟一样受过良好的教育,并接触到当时的各种思潮。 柏拉图是第一个对正义问题做出系统思考的思想家,在《理想国》一书中,正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其中。理想国是一种正义的国家,正义是柏拉图建立理想国的精神支柱,也是他构建理想城邦的出发点与归宿。 柏拉图将正义分为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就个人而言,正义意味着理性、激情、欲望的各尽其责,而对于城邦,正义则意味着赋有智慧、勇敢、节制的人们各司其职。另外,他还进一步阐述了国家正义与个人正义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柏拉图的正义观对个人发展与国家建设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拉图看来,每个人的天性不同,适合从事不同的工作。他认为,理想国中存在三个等级,即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神明在制造统治者时加入了黄金,在辅助者身上加入了白银,在生产者身上加入了铜和铁。虽然每个人的天性不同,但是由于“每一个人不能单靠自己达到自足”,而每一个人又有多种需要,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三个等级就结合起来,组成了城邦。这三个等级必须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城

邦统治者,应是哲学家,是具有知识、有能力对国家事务进行谋划安排的人;统治者的辅助者,也就是城邦护卫者,他们是被选拔出来专门从事战争、保卫城邦的军人;生产者,如工匠、农夫、商人等。当城邦里的这三种人各司其职,各当其分之时,城邦就被认为是正义的。如果一个生产者企图爬升至护卫者等级,而护卫者想进入统治者的等级,或者这几种人相互交换位置,或者一个人同时执行所有的任务,这样必然就会给城邦带来巨大的危害,因此这些都是非正义之举。当然,柏拉图考虑的不是城邦某一个等级的利益,而是城邦整体的利益,每个等级都是为了城邦利益而履行职责,是城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如果城邦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和谐相处,团结友爱,“整个国家将得到非常和谐的发展,各个阶级将得到自然赋予他们的那一份幸福”。对城邦来说,这无疑也是最大的善。 柏拉图在考察完城邦正义后,又考察了个人正义。他认为,一个人的灵魂包含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要素。一个有德行的人应该使理性居于主导地位,统率激情,控制欲望,这也是个人灵魂的最佳状态。在他看来,灵魂包含有理性、激情和欲望三个部分,它们又分别与智慧、勇敢、节制三种德性相对应。他还进一步认为,理性造就出智慧,属于为城邦整体利益谋划的统治者,所以它在个人灵魂中起主导作用。激情是唤起勇气的部分,属于城邦中的辅助者,能够使之勇敢地辅佐、协助统治者。欲望是人们感受爱、恨、饥、渴等本能的情感,属于生产者。其中,理性与激情是人性中善的部分,而欲望则是人类灵魂中恶的部分。欲望的满足会使人快乐,但强烈的欲望会使人变得邪恶,因此,人们必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

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哲理故事(爱情、婚姻、幸福、艳遇、生活)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稻田,摘一株最大最金黄的麦穗回来。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摘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却空著手回来。 苏格拉底问:怎么空手回来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走在田间,曾看到过几株特别大特别灿烂的麦穗,可是,我总想着前面也许会有更大更好的,於是就没有摘。但是,我继续走的时候,看到的麦穗,又总觉得还不如先前看到的好,所以……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爱情。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婚姻?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树林,去砍一棵最粗最结实的树回来。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砍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带了一棵并不算最高大粗壮却也还不赖的树回来。 苏格拉底问:怎么只砍了这样一棵树? 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树林,看到过几棵非常好的树,这次,我吸取了上次摘麦穗的教训,看到这棵树还不错,就选它了。我怕我不选它,就又会错过了砍树的机会而空手而归,尽管它并不是我碰见的最棒的一棵。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婚姻。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幸福? 苏格拉底说:我请你穿越田野,去采一朵最美丽的花,有个规则,你不能走回头路,只能采一次。 柏拉图去做了。许久之后,他捧著一朵还算比较美的花回来。 苏格拉底问:这就是最美丽的花了? 柏拉图说道:当我穿越田野,我看到了这朵美丽的花,我就摘下了它。我告诉自己,要坚信手中的这朵花就是最美的。当然,我后来又看见好多很美丽的花,但我依然坚持,认定我这朵最美,不再动摇。所以,现在我把最美丽的花带来了。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幸福。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艳遇? 苏格拉底说:你再到树林走一次吧,去摘一支最好看的花,这次没有规则,只要最后带一支回来就可以了。 柏拉图去做了几小时后,他带回了一支颜色艳丽但稍显枯萎的花。 苏格拉底问:这就是你反复挑选之后,带回的最好的花吗? 柏拉图回答:我找了很久,发觉这是盛开得最大最好的花,但我采下来带回来的路上,它就逐渐枯萎下来了,就像您看到的这样。我想,大概是我采下它的时候,它已经盛开到了极限,所以…… 苏格拉底说:这就是艳遇。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生活? 苏格拉底说:不如你再到树林走一次吧,去摘一支最好看的花,仍然没有规则,带一支回来就可以。柏拉图去做了。过了三天三夜,他也没有回来。 苏格拉底走进树林去找他,发现他竟在树林里扎起帐篷。苏格拉底问:你还没有找到最好看的花么?柏拉图指着帐篷边上的一朵花说:这就是最好看的花。 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 柏拉图回答:老师,如果我把它摘下来,它马上就枯蒌了。 苏格拉底问:你以为你不摘,它就不会枯萎了? 柏拉图回答:我知道,即使我不摘它,它也迟早会枯。所以,我要在它还盛开的时候,守在它边上,欣赏它最美的样子。苏格拉底问:那它凋谢了呢? 柏拉图回答:等它凋谢的时候,我会欣然离开,去找下一朵。 这时,苏格拉底满足地笑了:你已经懂得生活的真谛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