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幼儿教育心理学章节简答习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章节简答习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章节简答习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章节简答习题

第一章绪论

1、邵瑞珍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P2

第一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景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第二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与学的心理学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2

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有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3

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

即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科学。

4、教与学的关系:P3

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而学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5、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P3

林格伦认为:教育心理学应当关心三个焦点区域:学习者在学习情景中发生的学习过程三者相互重叠,相互关联。

杜威认为:学习“过程”指的是人们学习时所做的事情。

李伯黍的《教育心理学》:

题眼一:把学习分成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

题眼二:第一次将“教育心理”纳入教育心理的范畴。

邵瑞珍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了“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

6、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5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实验教育学派,由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比纳和西蒙制定第一套智力测量表。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和体系由此确立。

7、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P5

(1)初创期:桑代克和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2)发展期:(1920-1950)学科心理学发展较快,弗洛伊德、杜威(“作中学”的实用主义代表)、维果茨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是社会建构学者、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的观点。

(3)成熟期:布鲁纳和赞科夫(进行了长达15年的“教学与发展”实验研究)

(4)完善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相互融纳)

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P8

(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

(2)关注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

(3)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

(4)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的研究

9、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P10

受到两种力量推动: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和现代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可能是最全面阐述幼儿教育心理学问题的专著。

10、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11

在一定意义上,幼儿教育心理学经历了从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到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领域再发展到一门独立学科三个基本阶段。

(1)思想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近代启蒙思想家卢梭(《爱弥儿》——遵循自然教育)裴斯泰洛齐创(把“遵从儿童天性的教育方法”付诸实践,创造了“直观教学法”)(2)实践研究:教育史上第一次幼儿教育实验由欧文(近代幼儿教育的先驱,并设立了“幼儿学校”)创造,被马克思称为未来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教育萌芽。

福禄贝尔创立第一所幼儿园(受到进化论思想,创造了裴氏直观教学法,提出活动教育思想)

蒙台梭利对“幼儿的敏感期”非常敏感(发明蒙台梭利教具,创建了“幼儿之家”,提出“科学的教育法”)

(3)建构: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创立“维列鲁学派”)

提出了两个基本假说:符号中介论和活动内化论。

11、幼儿教育心理学体系结构:P18

(1)学习与幼儿学习:为什么以学习为主线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指导与评价

(3)教师心理与家庭心理:互动及其教育价值。

12、幼儿教育心理学任务和作用P20

任务:理论建构和实践指导

作用:测量与描述、预测与控制、理解与说明

13、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P23

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名词)

14、幼儿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P25

(1)观察法:

(2)实验法:四种基本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干扰变量和中间变量(名词)

开展的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与评价阶段。

坎贝尔等按照实验控制的严密程度,可将实验设计模式划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和真实验设计。

(3)调查法:1910年美国的N*肯德尔最早将调查法运用于教育研究,自20世纪30年代后,调查法逐渐成为一种主要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课题的性质不同分为:现状调查、相关调查、原因调查和追踪调查。

(4)测量法:测量要具备四个基本要素,即测量对象、测量内容、测量规则和测量工具。

按行为目标和测量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测验分为智力测验、能力测验、成就测验(运用最广泛)和人格测验等四种类型。

1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变化:P35

(1)研究课题的多元化

(2)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3)研究程序的规范化

(4)研究内容的本土化

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型:认为学习是加工(短时记忆对信息的贮存时间很短,一般只有30秒左右,而且容量极为有限,只有7加2个信息单元)、预期、执行控制(对信息加工过程的内在调节控制能力,加涅称之为“认知策略”)三个系统协调活动的过程。

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型:S-O-R(“O”假设为注意、短时记忆、长时记忆的加工活动),强调新旧知识的联系。

(2)学习过程的“环状结构理论”:(对中国影响大)

列昂节夫认为一切活动的结构都是环状的,由内到作用、同对象环节实际接触的效应过程、借助于返回联系修正和充实起初传入的印象三个基本环节构成。

人的学习过程其基本环节:定向环节、行动环节、反馈环节。

(3)学生学习的生成模式:

维特罗克的生成模式依据两个观点提出:(1)人是主动的加工者;(2)人们在生成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时,总是与其以前的经验相结合。

包括四个主要成分:生成、动机、注意、先前经验。

(4)我国古代学习过程结构模式:

(“知行统一”如:知、学<博学、审问>、思<慎思、明辨>、情、意、行)

5、学习的类型:P53(重要)

(1)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低到高复杂程度分: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问题解决学习

学习结果分: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认知领域>、动作技能<动作技能领域>、态度<情感领域>

(2)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由低到高分:认知、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最高级的是评价)

(3)奥苏伯尔的知识学习分类:

根据进行方式分:接收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根据学生学习内容及其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把意义学习分:符号学习、概念学习(核心)和命题学习。

概念形成——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事物的关键本质特征,从而获得概念的过程,它是一个发现学习的过程。

概念同化——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同类事物的本质特征,学习者利用原有的

知识经验来理解和掌握这新概念的过程,它是一个接收学习的过程。

在新命题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的原有适当观念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即新命题与原有观念之间存在三种关系: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4)彼得罗夫斯基的层次学习分类:

根据内容与水平不同分:反射学习(感觉学习和运动学习)和认知学习(感性学习和理性学习<概念学习、思维学习、技能学习>)

(5)我国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分类:根据学习的不同内容和结果分: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道德品质、行为规范的学习。

6、学习与发展的辩证关系:P59(论述)

(1)发展制约学习

发展包括个体的生理发展和心理发展。首先,学习需要以个体的生理发展为自然前提,个体的生理发展,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为有效的学习提供物质的可能。其次,学习必须依赖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已有水平。(格塞尔的双生子实验)

(2)学习促进发展

(华特和海尔特的研究,以典型的托儿所的始终一贯和比较平淡乏味的环境作为基准,发现适度的学习和训练可以明显地促进人类个体的生理发展;美国前总统倡导的“优先开始计划”)

总之,学习与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个体身体发展的已有水平为学习提供必要的生理与心理基础和可能;而学习又使个体身心发展的可能变成现实,从而促进个体身心的发展。

7、学习准备、学习关键期与学习敏感期:P62

生态学家劳伦兹做的小鸟小鸡的实验说明了存在“学习关键期”。

2-4岁是语音学习方面的敏感期;5-5岁半是掌握数概念方面的敏感期。

8、发展性教学:P64

三种观点:(都不能正确估计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1)教学与发展完全对立、互不依赖的过程——皮亚杰

(2)教学与发展是等同的、同一的过程——詹姆斯和桑代克

(3)结合以上两种教学与发展,走中间路线——考夫卡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名、简、论)

第一个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如儿童能独立自如地解决任务),第二个是经过他人帮助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如儿童还不能独立完成的任务,需在成人的帮助和集体的活动中通过模

仿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任务),两者之间的差距就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其实就是教学的最佳区。

第三章学习理论

1、条件作用理论:P74

早期的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联结说”、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华生的“行为习惯说”。

后期的条件作用学习理论:格思里的“接近条件作用理论”、赫尔的“系统性行为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1)桑代克学习“联结说”:P75

认为学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反映的获得,即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另一种是刺激与反应间力量的变化。

学习的三大定律:准备律、练习律(分使用律和失用律)和效果律(最主要的)。

(2)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理论”:P76

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通过田间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配对引起条件反射的过程。条件反射形成(学习)的高级神经活动机制是,条件刺激在中枢神经引起的兴奋与无条件刺激在中枢神经引起的兴奋之间形成“暂时神经联系”。

提出的几个学习律:习得律、消退律、辨别率和高级条件作用率。

(3)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论:P78

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肌肉动作与各组刺激要素之间形成的联结。

由于格思里把他的学习定律建立在刺激-反应联结的邻近上,也就是说,在学习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机制是暂时联系,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被称为“邻近性条件条件作用学习论”。

(4)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P79

经典条件反射是由条件刺激引起反射的过程(S-R),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首先做某种操作反应,然后得到强化的过程(R-S)

斯金纳提出,人和动物有两种习得性行为:应答性行为与经典条件反射有关,操作性行为与操作式条件反射有关。

应答性条件作用学习——指个体行为中本来就具有某种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现经过刺激代替的方式,从而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这种刺激的替代式学习就是巴甫洛夫的经

典条件作用。

操作条件作用学习——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结。

斯金纳认为学习过程就是分别形成两种条件反射的过程。

强化原理是斯金纳提出学习理论的核心。

20世纪50年代,斯金纳发展了斯金纳的效果律,提出学习原理的核心部分——强化原理,并依据他的强化原理,提出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对当时教学改革产生了极大影响。

2、认知学习理论:P81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和勒温的“认知-场学习理论”

后期的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1)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P82

20世纪20年代提出。

苛勒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一个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主体借助于问题情境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突然领悟过程。

格式塔心理学从两方面分析了顿悟产生原因:一方面强调刺激情境的整体性和结构性;另一方面假定脑本身有一种组织的功能,能填补缺口或缺陷。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为后来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布鲁纳的“认识结构学习理论”:P83

该理论以学生的知识学习为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了学生知识学习的过程和条件,提倡发现学习。

布鲁纳认为,人们通过认知过程把获得的信息和以前构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积极地构成他的知识框架,这种框架是一种“表象系统”,或者称为“内在模式”。

人类具有三种表象模式:动作性模式、映像性模式、象征性模式。

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主动地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知识的学习包括:新知习得、旧知转换、知识评价。

学习者是一个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布鲁纳认为人和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强调内在动机和认知需求在学习中的重要。

认知发现说——由布鲁纳提出,既强调知识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认知过程,也倡导知识的发现学习,因此,他的认知结构学习是一个理论又被称为“认知发现说”。

对于学习者来说,更重要的是具备善于发现学习和训练有素的认知能力。

根据学校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发现学习的作用,布鲁纳把课堂教学方式分为:讲解式教学和假设式教学(假设式教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进行发现学习)

(3)奥苏伯尔德“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每次必考)P85

20世纪50年代

根据学习材料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意义学习——指语言文字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能够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应以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为主,其学习实质就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构成三种关系,即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并列结合关系。

奥苏伯尔发展了阿特金森等人关于成就动机的概念,提出了学习动机的内驱力说。把人的内驱力分为:认知内驱力(属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外部动机)。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的核心思想是:有意义学习必须以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

奥苏伯尔围绕认知同化学习原理,从教学角度研究了认知结构,发现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获得和保持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即原有知识对新知识的可利用性、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和原有知识本身的稳定性。

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由奥苏伯尔提出,是指先于新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种在概括和包容水平上都高于新学习材料的引导性材料。其功能是为了在学习者能够有意义地学习新知识之前,在他们“已经知道的”和“需要知道的”知识之间架设起桥梁。

3、折中主义学习理论:P87

(1)托尔曼的“认知-期待说”:P88

托尔曼强调行为的整体性,认为行为作为一种整体现象,应是能够真正表征的可观察或可识别的一系列动作的集合,即克分子行为,而不是华生所说的分子行为。

主要的内在决定因素就是行为的目的性和认知性,它们是行为的最直接的原因,因此称之为“内在决定因素”。托尔曼称之为“中介变量”,于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联结公式“S-R”变成了“S-O-R”的形式。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是“期待”,它有“预先认知”的含义。

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期待水平有感知性期待、记忆性期待和推理性期待三种。在托尔曼看来,学习就是对行动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

托尔曼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采用的是“假设-演绎-试验验证”的研究方法。支持其学习

理论的最具说服力的动物学习实验有:位置学习实验、迂回试验和潜伏学习试验。

(2)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P90

班图拉认为,学习理论的中心问题是主要研究人类行为形成的起因。

在班图拉看来,个体、行为和环境之间一定不是一种简单的关系,所以班杜拉的理论又叫交互作用理论。

为什么人类的学习具有更多的认知性:(1)人的知识内容一旦得到了发展,就会成为决定个体知觉、解决问题和动机的重要因素。(2)一个人是否观察、理会和知觉外部事件,以及是否会对这些外部事件保持持久的印象,这都受到个体认知内容的影响。(3)认知内容还影响个体解决问题的行为和建构新的学习方法。

观察学习——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及其行为结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征性表征,并引起学习者作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过程。

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事件涉及四种成份:注意、保持、动作再现和动机。观察学习的失败是由于缺失一种或多种成分造成的。

班杜拉认为引起观察者外显其所学行为的诱因:外部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在班杜拉看来,观察学习不仅是社会行为获得的主要来源,而且是规则和创造性行为获得的主要来源。

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己在特定行为活动能否导致特定结果的预期,而不是对行为将产生的结果的直接预期。简而言之,自我效能感就是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进行预期主观判断时所产生的体验。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P93

心理学被称为“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独特之处:(1)它们不像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学习理论那样,是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原则后作出的推论,而多半是根据经验原则提出的观点和建议。(2)它们不是限于对片面行为的解释或语言行为的解释,而是扩大范围对学习者整个人成长历程的解释。

(1)马斯洛的学习理论:P94

马斯洛认为,人有两股潜在的力量,一股是防卫的力量,一股是进取的力量。

马斯洛还将人的各种需求分成缺失需求和成长需求两大类。

(2)康布斯的学习理论:

在康布斯看来,学生学习的活动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学习活动能使学生获得一种新的知识,一是学习活动会使学生对获得的新知识产生新的意义。

康布斯从人本主义思想出发,主张教育的目的绝不只限于教学生知识或谋生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情意需求使他们能在知、情、意三方面的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

(3)罗杰斯的学习理论:

学习本身不是机械的刺激与反应联结的总和,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心理过程。人的学习的主要因素是心理过程,是个人对知觉的解释。

在学习的起因和动机上,认为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或学习的内在潜能。

在学习内容上,强调学生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习者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知识或经验。

罗杰斯特别强调学习方法的学习和掌握,认为最有用的学习是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9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不同倾向:

(1)认知倾向(激进的和信息加工的)

(2)社会文化倾向(维果茨基为代表;其理论与社会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其理论提倡“师徒式教学”,认为教学应像工厂中师傅带徒弟那样,认为知识根本不存在于个体内部,而是属于社会的;它以文本形式存在,所有的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解释文本的意义。)

(3)行为倾向(以循环控制论为基础,所以又称“控制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不仅关注人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和反馈,而且强调个体的自我反省。)

第四章幼儿学习概述

1、婴儿学习的发展:P108

婴儿的学习可以分成三个不同层次:(1)习惯化(2)经典或工具性条件反射(3)语言的掌握、概念的学习等各种复杂的学习。

3、幼儿学习的发展:P109

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由单纯联合学习或机械学习向中介性的联合学习发展。

分为换位、辨别换位学习、概念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偶发学习。

偶然学习——幼儿有时也会得到一些和所给课题并无直接关系的其他反映和信息。

幼儿学习的主要特点是:邱纳认为儿童的学习过程,是由刺激联想向刺激——中介——反映这样的中介性学习发展的过程(即S-R到S-O-R)。这个发展阶段也正是皮亚杰所说由前运算阶段向具体运算阶段发展。这种由单纯联合学习或机械学习向中介性的认识的学习发

展,是由什么来起作用的呢?主要就是语言。

4、幼儿学习的种类:P114

(1)按学习内容分:技能学习、概念学习、社会性学习、创造性学习。

(2)按学习方式分: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言语学习和操作学习;关系中的学习。

5、幼儿学习的基本模式:操作学习P117(深入掌握i)

操作学习的特点:(1)操作与学习的关系:

(2)操作学习的运行机制:

操作学习的类型:

操作学习的指导:(1)操作学习与言语学习的统一

(2)教育主体与学习主体的统一

(3)操作的灵活性与规范性的统一

(4)操作材料的量与质的统一

6、幼儿学习的特点:P122

(1)游戏是幼儿学习基本的形式和方法。

(2)幼儿在生活中学习会学习。

(3)幼儿学习强调真实的经验和主动参与。

(4)幼儿学习需要幼儿园教学的适应与促进。

7、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P124

前运算期的特征:(1)自我中心(2)只能片面地看事物(3)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4)无逻辑性的8、布鲁纳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P126

有三种表征系统:动作表征、肖像表征和符号表征。(名词)

9、认知发展是幼儿学习的基础:P127

10、学习动机的种类:P129(出题倾向)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学生对学习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学习动机

外部动机——是在学习活动以外的、由外部的诱因而激发出来的动机

(2)辅助性动机与主导性动机

辅助动机——其他动机处于从属地位,只起辅助作用,这类动机称为辅助动机。

主导动机——在一段时间内或一种活动中,总有一些或一种动机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动机称之为主导性动机。

11、幼儿学习动机的发展:P131

(1)外部动机起主导作用,内部动机逐渐发展

(2)动机主从关系开始形成。

12、幼儿学习动机的培养:P132

(1)奖励和恰如其分的评价以强化内部学习动机。

(2)及时反馈以加强幼儿的成功感。

(3)适时地揭露事物的本质,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4)让幼儿体验到创造的快乐,诱发幼儿学习的需要。

13、迁移与幼儿学习:P135

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分类:(1)正迁移、负迁移与零迁移(按性质分)

(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3)顺迁移与逆向迁移(按时间分)

(4)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按内容分)

影响因素:(1)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名词)

14、知识系统化与幼儿学习迁移:P137

冯中良教授认为:若从迁移实质来看,它是新旧经验的整合。

整合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同化、顺应与重组。

对于幼儿而言,要使其对所学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产生迁移,关键是让幼儿尽量做到知识的系统化。

知识的系统化——向学前儿童传授关于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知识时,引导幼儿理解知识的简单联系和规律性,这种知识体系应是最基础的,是在感性的实物活动过程中认识某种现象的各种联系,它不同于学校儿童的知识体系。

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境所引起的,按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识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心理活动阶段,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活动过程。其思维过程包括四个互相联系的阶段: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15、为迁移而教:P140

(1)交给幼儿基本的原理、概念,鼓励幼儿概括活动经验。

(2)使幼儿在问题清净中找到学习情景和真实生活问题中的共同要素。转换推理(5)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6)能做出延迟模仿(7)能进行象征游戏

第五章幼儿游戏心理与教育

1、游戏的心理结构:P145

成分:认知和情感。

表达方式:语言和动作。

纽曼:游戏描述为具有各种方式和各种行动的过程。

游戏方式:感觉运动、表达情感、口头和认知的方式;

游戏运动:探索、重复、复制和变换。

游戏行为的心理特征:

(1)游戏的认知特性——心理主动性维度

a、自我导向

b、心理主动性

c、灵活性

(2)游戏的情感特性——活动强度维度

a、内在动机

b、内部控制能力

c、假装

游戏的心理过程中主要有想象、动机(需要)、情感体验及自我调控。

2、游戏的心理特征:P149

(1)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

(2)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

(3)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

3、游戏动机论:P156

(1)能量过剩还是能量缺失:剩余精力说——席勒

松弛说——拉扎鲁斯、帕特里克

(2)生活准备还是欲望满足:生活预备说——格罗斯

生长说——博伊千介克

(3)情感涨力的自我疏导还是认知发展中机能平衡:补偿说——弗洛伊德同化说——皮亚杰

(4)寻求刺激还是支配环境:觉醒论——伯莱恩

权能-效果论——怀特

4、游戏动机系统:P168

儿童的需要与游戏动机:

美国学者普林格尔在1975年在《儿童的需要》一书中,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着重考察了儿童的心理——社会需要,即四种基本的情感需要:(1)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2)对新体验的需要(3)对赞扬和认可的需要(4)对责任感的需要

5、学习的“游戏性动机效应问题”:P175

游戏性动机效应——起到强化和推动学习的作用,它可以使儿童对学习活动产生好感,激发认知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对活动目标的注意和坚持的持久性。

6、儿童游戏的发展过程:P176

(1)探索性活动

(2)感觉运动/练习性游戏

(3)假装/象征性游戏(1岁时出现,于幼儿期达到高峰;“小型化”“抽象化”“社会化”)

(4)规则游戏

(5)结构游戏

(6)象征性游戏

7、儿童游戏发展的特点:P178

(1)游戏的发展往往是以游戏类型的变化表现出来

(2)游戏类型的数量在不同年龄阶段各有不同,基本上呈倒U型关系

(3)游戏所用的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减少

(4)用于特定游戏的时间,相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5)儿童游戏没有一定的模式

(6)儿童游戏的发展与非游戏活动有着系统的联系

8、儿童游戏发展的年龄特征:P179

(1)婴儿游戏(0-3):在婴儿晚期2岁以后,出现了象征性游戏的萌芽

(2)幼儿游戏(3-6、7):幼儿游戏中,象征性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其中以角色游戏最为典型。

(3)童年游戏(6、7-12、13)

9、幼儿园游戏类型:P186

(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

(2)规则性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

10、幼儿游戏的指导策略:P187

(1)游戏准备:游戏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经验准备。

(2)游戏观察:

(3)指导策略:平行游戏法、合作游戏游戏法、指导游戏法、“真实发言人”

真实发言人——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

第六章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

1、技能的种类:P199

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

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按其性质分为感知技能和思维技能。

2、技能学习:P201

技能学习?——通过练习去逐步掌握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过程。

特点:(1)技能的学习是一个“内化——外化”双向建构的过程。

(2)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促进技能的掌握。

3、动作技能学习的理论:P204

(1)亚当斯的闭合回路理论

(2)施米特的图式理论

4、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P205

冯忠良认为动作技能一般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

(1)动作的定向

(2)动作的模仿

(3)动作的整合

(4)动作的熟练

5、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P210

(1)知识经验

(2)讲解与示范(示范分为相向示范、围观示范、顺向示范<较好>)

(3)练习(练习时注意明确练习的目标和及时反馈)

6、运动教育:P212

运动教育——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

7、动作技能的训练:P215

冯忠良提出了各阶段采取的培训方法:

(1)动作定向的训练(2)动作模仿的训练(3)动作整合的训练(4)动作技巧的训练

8、蒙台梭利动作教育的方法:P218

动作教育——又称日常生活教育或肌肉教育,主要训练幼儿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和小肌肉动作。

蒙台梭利为感官教育设计的有关感官的基本训练和练习分:视觉、触觉、听觉、味觉、嗅觉。

9、智力技能: P220

加里培林认为智力的形成要经过以下阶段:

(1)活动的定向阶段

(2)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

(3)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

(5)内部言语阶段

冯忠良在加里培林研究基础上的简化模式:(1)原型定向(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10、智力技能的培养:P223

冯忠良关于智力培养的有效途径:(1)原型模拟(2)分阶段练习

11、皮亚杰智慧发展阶段论:P225

发展阶段:(1 )感知运动期(0-2);(2)前运算期时(2-7);

(3)具体运算阶段(7、8-11、2);(4)形成运算阶段(12-)

幼儿(3-7岁)正处于前运算时期,表征性思维的出现标志着幼儿智力技能的形成。

表征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可以归纳为两点:(1)内化作用(2)过渡作用

儿童最初的智力是依靠直接感知和实际行动进行的。皮亚杰称之为感知运动智力。成熟的智力称为概念性智力。

12、智力技能的培养P227

表征能力的发展:(1)程序性表征:自然而然地获得的表征。

(2)陈述性表征:是自己能够理解的表征。

第七章幼儿概念学习与教育

1、概念的结构:P233

特征说——认为概念是由定义特征和概念规则有机结合而成的

原型说——认为概念主要以原型即它的最佳实例来表示,人们主要从最能说明概念的一个典型实例来理解概念。

2、概念的种类:P235

(1)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2)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3)前科学概念和科学概念

3、概念与语言的关系:P237

(1)都是社会产物,都是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形成的。

(2)语言水平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儿童概念内容的日益丰富、深刻和系统化,抽象概括水平越来越高。

4、概念学习:P238

概念学习——将已存在的概念纳入自己的经验系统中,进而按照自己的方式改造这个概念。

莱文的实验证明,概念的学习过程经历了知觉识别、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概括四个阶段。

5、概念形成和概念同化:P243(奥苏伯尔)

概念的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通过已有的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关键特性,将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概念同化的过程必须具备三个前提:(1)新学习的概念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儿童原有认知结构中已具备同化新概念的适当观念

(3)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学习模式:派生下位学习和相关下位学习。

6、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P247

(1)概念学习的操作化

(2)概念学习的个性化

(3)概念学习的情绪化

7、幼儿错误概念的原因及纠正: P250(非常重要)

原因:(1)儿童可能接受错误的信息

(2)迷信会赋予错误的概念

(3)受经验局限

(4)缺乏识辨能力,易受骗

(5)错误的推理产生错误的概念

(6)活跃的想象

(7)语言理解错误

纠正:幼儿概念学习中,常见的两种错误:一是不合理的缩小了概念,方法是多提供包括非本质特征的变式;另一种是不合理的夸大了概念,方法是多提供具有本质特征的变式。

8、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P252

(1 )幼儿概念学习水平检测绘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2)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导方法:例证法、变式法

第八章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

1、社会性与社会化:社会性学习P259

社会化——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幼儿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心理机制:

(1)社会教化:个体社会化的外部动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

(2)个体内化:个体社会化的内部动因(观察学习、认知加工、角色扮演、自我强化、社会合作)

2、艾里克森的社会性学习理论:P265

(1)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2)自我对羞愧、疑虑(3)主动性对内疚(4)勤奋对自卑(5)统一性对角色混乱(6)亲密对孤独(7)生殖对停滞(8)自我整合对绝望

3、幼儿社会学习的特点:P267

(1)随即性和无性(2)长期性和反复性(3)实践性

4、幼儿社会学习的指导:P269

(1)观察学习法:

观察学习法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其指导核心就是替代性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树立榜样时注意:a、高大的榜样形象与身边具体的实际结合,为幼儿童塑一幅具体的活生生的榜样形象,激发儿童效仿榜样的需要,使他们感受到值得效法。b、以情景故事的形式呈现榜样事迹,有助于儿童把握榜样助人的情境,助人方式,透过具体的行为表现把握榜样的助人动机。通过对榜样具体行为的分析,把榜样所代表的原则从具体的行动中分离出来,概括出一般共性和特征。c、使儿童把榜样在具体情境中体现的助人原则、规范与自己的行为选择相对照,从而减少榜样学习的难度,增强学习者与榜样的相似性。

(2)强化评价法

运用时需注意:a适度b尽量引导幼儿从自身的体验中得到奖惩c考虑幼儿的个别差异(3)体验思考法

(4)语言传递法

(5)角色扮演法

(6)移情训练

5、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导的原则P275

(1 )综合渗透性原则

(2)生活随即性原则

(3)实践参与性原则

(4)适宜发展性原则

(5)时代性原则

6、道德认识的发展和教育:P278

杜威认为儿童道德发展有三个水平:前道德或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自律水平。

皮亚杰:将道德判断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无律阶段、他律阶段、自律阶段。

儿童道德认识发展的三个阶段: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对偶故事法)

柯尔伯:编制“道德两难故事”作为引发幼儿道德判断的工具。

柯尔伯的3水平6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惩罚和服从的取向、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

第二水平:习俗水平(好男孩、法律和秩序取向)

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取向)

幼儿道德认识的特点与教育:

特点:(1)发展水平低,对道德认识也很肤浅,概括力差。

2019年教资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简答试题及答案一_0

---------------------------------------------------------------最新资料推荐------------------------------------------------------ 2019年教资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简答试题及答案 一 2019 年教资考试幼儿教育心理学简答试题及答案一 1. 简述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答案要点】 (1) 识记的目的与任务。 (2) 识记的内容与性质。 (3) 识记方法。 (4) 材料的数量和性质。 2. 简述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答案要点】儿童的动作发展是在大脑和神经系统、骨骼肌肉控制下进行的,因此儿童的动作发展和儿童的身体发展密切相关。 儿童的动作发展有以下规律: (1) 从上至下。 儿童最早发展的动作是头部动作,其次是躯干动作,最后是脚的动作。 任何一个儿童的动作发展总是沿着抬头一翻身一坐一爬一站一行走的方向进行。 (2) 由近而远。 发展从身体的中部开始,越接近躯干的部位,动作发展越早,而远离身体躯干的肢端动作发展较迟。 (3) 由粗到细。 1 / 6

大肌肉、大幅度的粗动作先发展,小肌肉的精细动作随后发展。 (4) 由头至尾。 对头部的控制早于手臂和躯干,对手臂和躯干的控制早于大腿。 (5) 由整体到局部。 儿童最初的动作是全身性的、笼统的,以后儿童的动作才逐步分化成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 3. 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 【答案要点】 (1) 口唇期(0~1 岁) : 婴儿的欲望主要是通过口唇的吮吸、咀嚼和吞咽等活动来得以满足的,口唇是这一时期快感最为集中的区域。 (2) 肛门期(1~3 岁) : 这一阶段,排泄成为婴儿性快感的主要目标,婴儿从排泄活动中得到极大的快乐。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按时大小便的训练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3) 前生殖期(3~6 岁) : 在这一阶段,儿童开始产生性别意识,关注性别差异。 表现在男孩出现了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即男孩对自己的母亲感兴趣;女孩出现了埃勒克特拉情结,也称恋父情结,即女孩对自己的父亲感兴趣。 (4) 潜伏期(6~12 岁) : 此阶段的时间很长,期间没有明显的性发展表现。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卷

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幼儿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计50分 1.在口语表达方面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2.幼儿语言学习过程:、、、 。 3.幼儿语言学习的原则:、、、 、、。 4.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 、。 5.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 6.幼儿教育活动评价的类型根据评价的功能和运行时间分类可分为:、和。 7.幼儿学习中的个别差异包括:、、。8.幼儿动作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9.真实性评价的主要形式:、、、 。

10. 检验某项教育措施是否正确的最终标准是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2分 1.创造性: 2.真实性评价: 3.量: 7.求同: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计16分 1、目前幼儿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幼儿感知集合的四个阶段 四、论述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共计22分 1、案例分析:小明是个3岁零3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2、案例分析:3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是不听,还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 说:“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

2017年4月学前教育心理学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2017年4月 课程代码: 00882 -、单项选择題(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蒙台梭利认为,幼儿精神的某种能力在某个时期里对某种环境能敏感地反应和发展,并 称之为42 A.关键期 B.准备期 c.发展期 D.敏感期 2.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学习模式,一种是派生下位学习,另一种是162 A.相关下位学习 B.变式下位学习 C.同化下位学习 D.推理下位学习 3.我们如果口渴了就找水喝,出汗了就需要毛巾,这类决策的知识表征方式是149 A.概念 B.表象 c.图式 D.产生式 4.幼儿可以说出笔是用来写字的,这是145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信息类知识 D.数据类知识 5 .在知识系统化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一个155 A.具体目标 B.网络系统 C.变式 D.核心经验 6.感觉与统合障碍称为 A.感觉统合下降 B.感觉统合误差 c.感觉统合失调 D.感觉统合失误 7.按照内部和外部动作将技能分为动作技能与173 A.知觉技能 B.运动技能 c.操作技能 D.智力技能 8 .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就是 A.幼儿社会性 B.幼儿社会性学习 c.幼儿社会化 D.幼儿社会学习 9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幼儿学习心理和幼儿 A.教学心理 B.游戏心理 C.认知心理 D.发展心理 1 o. 幼儿园情结智力教育模式包括赏识教育模式和222 A.情境教学模式 B.活动教学模式 c.暗示教学模式 D.角色扮演教学模式 1 1 .儿童的发展是一种服从自然规律按照成熟类型进行的过程,它并不依赖于教学。这是下列哪位心理学家的观点? A.皮亚杰 C.桑代克 B.维果茨基 D.考夫卡 12.学前教育研究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研究方法是 A.实验法C.观察法 B.调査法D.测量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与儿童最初的情绪反应相联系的需要是()。 A.社会性需要 B.爱的需要 C.尊重的需要 D.生理需要 2.幼儿记忆的特点之一是()。 A.形象记忆占优势 B.语词记忆占优势 C.意义记忆用的多 D.机械记忆效果好 3.幼儿在听老师讲《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头脑中会浮现出小女孩的生动形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创造想象 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幻想 4.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 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思维 5.幼儿园老师上课时,一边弹琴,一边组织孩子们按音乐节奏做各种动作,老师的这种注意品质是()。 A.注意的稳定性 B.注意的广度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分配 6.儿童学习语言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句型是()。 A.电报句 B.单词句 c.联合复合句 D.判断句 7.新生儿的心理,可以说一周一个样,满月之后,是一月一个样,可是周岁以后发展速度就缓慢下来,两三岁以后的儿童,相隔一周,前后变化就不那么明显了,这表明了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A.发展的连续性 B.发展的整体性 c.发展的不平衡性 D.发展的高速度 8.通过分析儿童的绘画、日记等了解儿童心理的方法是()。 A.实验法 B.测验法 C.观察法 D.作品分析法 9.学前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一般是指()。 A.O~6、7岁 B.O~12岁 C.O~15岁 D.0~18岁 10?儿童某种知识和形成某种能力比较容易,儿童心理某个方面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称为()。A.转折期 B.敏感期 C.危机期 D.最佳发展期 11.大约6~10周后,人脸可以引发婴儿微笑,这种微笑被称为()。 A.社会性微笑 B.愉快 C.交往 D.高兴 12?现在的幼儿与几十年前的幼儿的某些心理特点,如: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活泼、好动等特点基本相同,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具有()。 A.可变性 B.整体性 C.阶段性 D.稳定性 13.到3岁时,儿童脑的重量大约是()9。 A.390 B.900 C.125 D.1000 14.出生()个月以内是视觉发展的敏感期。 A.1 B.3 C.6 D.9 15.问一个3岁的儿童“你有姐姐吗?”,他说“有”,再问“你姐姐有弟弟吗?”,他却说“没有”,这说明学前儿童的思维具有()特点。 A.片面性 B.经验性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经典)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A.问卷法 B.谈话法 C.观察法 D.实验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 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 A.O~4周 B.4~8周 C.O~3个月 D.O~6个月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 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 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 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内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8.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 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真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 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10.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 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内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1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 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 13.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 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 D.防止任性、粗暴 14.()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 A.亲子关系的发展 B.性别角色的发展 C.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自考学前教育心理学试 题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自学考试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目前对创造力和智力的关系较为一致的看法是( C ) A.智力高者必定有高创造性 B.高创造性者智力未必高 C.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D.高智力是高创造性的充分必要条件 2.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分为( C ) A.实践归纳、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 B.提出问题、查阅文献、思维求索与得出结论 C.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与验证假设 D.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文献查阅与得出结论 3.维特罗克提出了学生学习的( B ) A.同化模式 B.生成模式 C.顺应模式 D.启发模式 4.下列说法符合奥苏伯尔观点的是( D ) A.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B.接受学习必然导致意义学习,发现学习必然导致机械学习 C.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必然导致意义学习 D.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都可能是有意义的,也可能是机械的 5.智力技能按其性质可分为( A ) A.感知技能与思维技能 B.决策技能与推理技能 C.元认知技能与决策技能 D.监控技能与反思技能 6.蒙台梭利认为,动作教育主要训练幼儿的( C ) A.跳的动作、跑的动作与抓握动作 B.坐的动作、走的动作与跑的动作 C.基本动作、大肌肉动作与小肌肉动作 D.走的动作、抓握动作与书写动作 7.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 D ) A.自然科学 B.偏重自然科学的边缘科学 C.社会科学 D.偏重社会科学的边缘科学 8.“经典条件作用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D ) A.华生 B.弗洛伊德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9.“中介变量”的概念首先是由谁提出来的( C )

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2019西南大学(9059)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以下哪一项不是幼儿多动症产生的原因。 .与遗传有关 .与大脑发育有关 .与人格特征有关?? .与脑损伤有关 2、 婴儿将养育者作为工具使用是其使用工具发展的哪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3、发生在两个或多个环境之间的作用过程与联系,属于布朗芬布伦纳环境生态模式的。 .大环境 .外环境?? .中环境 .小环境 4、 将学习迁移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的标准是。 .迁移的效果 .迁移的对象 .迁移的向度 .迁移的发生方式??

5、 对课堂节奏的掌握、教学机制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属于。 .教学知识?? .理论知识 .技能知识 .交流传递 6、对于被拒绝者,幼儿教师需要 .多赞美其优点,加强其信心?? .多给他发言的机会 .加强行为管束 .引导较活泼的同伴带他一起活动 7、 ?提出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方式”的是。 .认知主义 .行为主义 .人本主义 .建构主义?? 8、 将学习评价分为诊断性、形成性和总结性评价的分类标准是。.评价目的?? .评价过程 .评价参照物 .评价指标 9、 提出"替代强化”观点的是。 .斯金纳 .班杜拉?? .华生 .罗杰斯 10、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能力属于创造性思维的。 .流畅性 .独特性??

.灵活性 .丰富性 11、 ?“早期开端计划”属于适宜性教学方式中的 .资源利用模式 .以强补弱模式 .个别开发模式 .治疗教学模式?? 12、韦纳归因理论三维度不包括。 .内外部来源 .稳定性 .操作性?? .可控性 13、“价值澄清”教学法属于。 .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4、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中,"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满足以判断行为好坏”属于。 .避免惩罚、服从取向 .相对功利取向?? .寻求认可取向 .遵守法规取向 15、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幼儿的养护者 .幼儿的榜样 .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幼儿的观察者?? 16、“直接教学方案”的提出是在幼儿教育心理学发展的。 .萌芽期 .初创期?? .发展期 .新时期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卷

2011--2012 学年度第二学期 幼儿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 班级 ----- 姓名-------- 成绩 ------- 一、填空题(每空 1.5 分,共计50 分 1. 在口语表达方面岁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2. 幼儿语言学习过程:、、、 。 3. 幼儿语言学习的原则:、、、 、、。 4. 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 、。 5. 幼儿数概念形成的过程、、 。 6. 幼儿教育活动评价的类型根据评价的功能和运行时间分类可分为:、和 7. 幼儿学习中的个别差异包括:、、。8.幼儿动作形成和发展的过 程、、、9.真实性评价的主要形式:、、、 。10.检验某项教育措施是否正确的最终标准是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计12 分

1. 创造性: 2. 真实性评价: 3. 量: 7.求同: 三、简答题(每题8 分,共计16分 1、目前幼儿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幼儿感知集合的四个阶段 四、论述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共计22分 1、案例分析:小明是个 3 岁零 3 个月的孩子,十分活泼可爱,父母很喜欢他。可令其父母不解的是:小明无论做什么事情之前从不爱多思考。比如,玩插塑时,让他想好了再去插,而他却是拿起插塑就开始随便地插,插出什么样,就说插的是什么。在绘画或要解决别的问题时也是这样。夫妇俩认为这样不好,便总是要求孩子想好了再去行动,可小明却常常做不到。小明父母时常为此而烦恼。试问小明父母的态度和行动对吗?请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角度分析小明的这一类行为,并为小明的父母提出科学的教育建议。 2、案例分析:3 岁的小明上床睡觉前非要吃糖不可。妈妈一个劲儿地向他解释睡觉前不能吃糖的道理,小明就是不听,还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妈妈生气地说: “再哭,我打你。”小明不但没有停止哭叫,反而情绪更加激动,干脆在床上打起滚来。请你分析一下引导儿童控制情绪的方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汇编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0套)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所得材料自然、真实的一种研究方法是()。A.问卷法B.谈话法C.观察法D.实验法 C【解析】观察法是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的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3岁幼儿一般能集中注意约()。A.5分钟 B.10分钟 C.15分钟 D.20分钟 B【解析】2~3岁婴儿能集中注意10分钟左右。 3.视觉发展的敏感期为()。A.O~4周 B.4~8周 C.O~3个月 D.O~6个月 D【解析】0~6个月是婴儿视觉发育的敏感期。 4.眼手协调动作发生于()。A.2~3个月 B.3~4个月 C.4~5个月 D.5~6个月 D【解析】6个月左右的新生儿会出现眼手协调。 5.下列说确的是()。A.婴儿主要依靠与具体事物和事件联系进行时间定向 B.4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学习对持续时间进行估计 C.儿童时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时间知觉与时间概念结合起来 D.5岁以后儿童能够以行动作为估计时间的参照物C【解析】幼J1It寸间知觉发展的方向是思维参与时间的知觉,即把时间知觉和时间概念结合起来。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认为,婴儿对喂奶姿势的再认是第一个条件反射出现的标志 B.人工条件反射是在实验中经过专门提供的刺激反复作用而建立的条件反射 C.最初人工条件反射的建立晚于自然条件反射D.新生儿的习惯化是不学而能的D【解析】新生儿的习惯化也是学习得到的。 7.下列哪种活动体现了幼儿的再造想象?()A.有些孩子经常会生造一些词语 B.在绘画时,有的幼儿把太阳画成绿色 C.有的幼儿在看图说话时,能说出许多图上没有但与主题相关的容 D.幼儿把音阶想象成“走楼梯”,从而来理解音阶 C【解析】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图样、图解、模型、符号记录等)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就是再造想象。 8.标志着儿童思维真正发生的是()。A.语词概括的出现 B.真观概括的出现 C.动作概括的出现 D.感知概括的出现 A【解析】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是儿童思维的标志。 9.某幼儿给“鱼”下定义时说:“鱼是一种会游的动物”。该幼儿的概括水平为()。A.初步概念水平 B.依据具体特征下定义 C.不会下定义 D.同义反复 B【解析】题干中体现出儿童的概括水平还处于根据具体特征下定义的水平。 10.情境言语和连贯言语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完整连贯 B.是否反映了完整的思想容 C.是否为双方所共同了解 D.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D【解析】情境语言和连贯语言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直接依靠具体事物作支柱。 11.不但关心自己在行动中是否符合道德标准,而且开始关心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由此产生相应的情绪,这是()幼儿道德感发展的表现。A.小班 B.中班 C.大班 D.小学低年级 B【解析】小班儿童还不了解和熟悉行为规则,到中班开始对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进行评价和体验。 12.下列哪一条符合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A.从局部动作发展到整体动作 B.从边缘部分到中央部分 C.从粗大动作发展到精细动作 D.从下部动作发展到上部动作C【解析】每个儿童动作发展的顺序大致相同,时间也大致相近。其规律是:(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粗大动作到精细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 13.对黏液质的孩子,应着重()。A.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 B.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C.培养积极探索精神及踏实、认真的特点 D.防止任性、粗暴B【解析】黏液质的心理特点:稳重,考虑问题全面;安静,沉默,善于克制自己;善于忍耐;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而不容易转移,外部动作少而缓慢。因此,应着重培养他们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 答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九)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A.O~3岁 B.3~6岁 C.6~12岁 D.o~18岁 2.生活在当前信息社会时代的儿童,与生活在过去科技发展水平低下社会的儿童,在心理特点方面会有所差异,这说明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具有()。 A.稳定性 B.可变性 C.阶段性 D.顺序性 3.我国心理学家林传鼎的研究指出,新生儿已有两种完全可以分辨清楚的情绪反应,即()。

A.愉快与惊奇 B.愉快与悲伤 C。愉快与厌恶 D.愉快与不愉快 4.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5.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 A.O~1岁 B.1~3岁 C.3~6岁 D.6~12岁 6.在语言活动中,某小朋友认真地、完整地听完了老师讲的故事。这说明该小朋友具有()。

A.注意的选择性 B.注意的范围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 7.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 A.5±2个信息单位 B.7±2个信息单位 C.6±2个信息单位 D.8±2个信息单位 8.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前读写”阶段主要完成的任务是()。A.培养读写兴趣 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 9.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A.感知觉的发展

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简答习题(优选)

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简答习题 2011年幼儿教育心理学简答习题 第一章绪论 1、邵瑞珍对《教育心理学》的定义:P2?第一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与学情景中人(教师与学生)的心理现象。 第二层: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教与学的心理学规律。 2、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P2 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础性),有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导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 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3 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即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它是一门偏向社会科学,偏重应用性的科学。 4、教与学的关系:P3 教与学的矛盾是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矛盾,而学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5、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P3?林格伦认为:教育心理学应当关心三个焦点区域:学习者在学习情景中发生的学习过程三者相 互重叠,相互关联. 杜威认为:学习“过程”指的是人们学习时所做的事情。? 李伯黍的《教育心理学》: 题眼一:把学习分成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异心理。?题眼二:第一次将“教育心理”纳入教育心理的范畴。?邵

瑞珍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 素为主线,构建了“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6、教育 心理学的创建:P5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实验教育学派,由梅伊曼提出实验教育学的名称。比纳和西蒙制定第一套智力测量表。 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 一门独立学科,西方教育心理学和体系由此确立. 7、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P5 (1)初创期:桑代克和乌申斯基(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 奠基人")?(2)发展期:(1920—1950)学科心理学发展较快, 弗洛伊德、杜威(“作中学"的实用主义代表)、维果茨基(提出了最 近发展区、是社会建构学者、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 (3)成熟期:布鲁纳和赞科夫(进行了长达15年的“教的观点。? 学与发展”实验研究) (4)完善期:(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和东西方心理学相互吸收、 相互融纳) 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P8?(1)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 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关注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 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 (3)关注实际教学策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关注年龄 特点、个别差异与个别化的研究? 9、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P10?受到两种力量推动:教育心理学体系的结构性分化和现代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了以幼儿教育科学体系的结构性整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学前教育心理学主编李小融 第一章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名词术语 1、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 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蒙台梭利:玛丽亚·蒙台梭利(187-1952),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以所从事的医学心理学 背景研究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3、直接教学方案:1960S,贝雷特和英格曼依据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原则,创建了贝- 英学前 教育学校,在此基础上又发展成了直接教学模式。 4、观察法:是学前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从而对他进行了解。 5、调查法:调查法与观察法不同,她不是直接观察被试者进行某种心理活动时的表现,而是通 过其他有关资料,间接地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 6、实验法:学前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学前教育教学理论假说,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的, 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探索教育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7、个案法:临床个案法是对教与学的个案做详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法。 问答 1、谈谈学前教育心理学究竟是一门怎样的学科?答:学前教育心理学是在学前教育学和学前 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研究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的心理现象和揭示学前教育教师教学和儿童学习与活动心理规律的一门学科。 2、你是如何理解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的?答:萌芽阶段:18 世纪至20 世纪40、50 年代,该时期学前教育心理学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代表人物法国的卢梭、德国的福禄贝尔、意大利的蒙台梭利。(二)20 世纪60 年代至80 年代: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普遍重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各种学前教育方案层出不穷。(三)发展阶段:20 世纪80 年代至今:学前教育心理学由一个研究领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科。 3、请结合实际谈谈学习学前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1)增加对学前教育过程和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理解; 2)学前教育心理学知识是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基础; 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学前教育教育教学与活动经验; 4)为学前教育教学与活动改革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基础。 4、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1)研究学前儿童学习与活动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2)科学指导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实践; 3)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理论。 5、学前教育心理学有哪些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访谈、测查),实验法,临床 个案法,其他研究法 第二章学前儿童学习的脑科学基础与方式、特点 名词术语 1.学习潜力:是指一个人能够达到的学业水平与现在已有的学业水平之间的空间能够达到的

幼儿教育心理学

1.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1)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条件下,应用感官或借助科学的观察仪器(如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等),有计划有目的的对研究对象的言行表现进行考察,然后分析处理,从而了解,判断被观察者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方法。 (2)作品分析法:幼儿通过自己的亲身活动可以产生多种不同形式的结果,即作品。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儿童的活动作品,如绘画、日记、积木造型、玩具拼装或其他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以了解、评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的一种方法。 2.幼儿教师的角色 (1)国民素质教育的奠基人 (2)幼儿人格的塑造者 (3)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者 (4)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者 3.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 (1)广泛而浓厚的求职兴趣 (2)积极而稳定的情绪 (3)坚强的意志 (4)健全的性格 4.踢猫效应:当一个人的消极情绪未能得到及时控制或合理宣泄时,就很容易波及或迁怒他人,引发一系列不良后果,形成恶性循环。 5.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简答或填空) (1)观察能力 (2)与幼儿沟通的能力 (3)创设教育活动的能力 (4)教育科研能力 6.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 7.心理发展的性质:连续性与阶段性 8.对于幼儿来说辨别左右是相当困难的 9.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和教育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10.幼儿掌握概念的最佳年龄是5---5.5岁。 11.气质的类型(名词解释) (1)胆汁质其特点是“情感发生迅速、强烈、持久,动作的发生也是迅速、强烈、有力。属于这一类型的人都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 (2)多血质:容易形成有朝气、热情、活泼、爱交际、有同情心、思想灵活等品质;也容易出现变化无常、粗枝大叶、浮躁、缺乏一贯性等特点。这种人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和情感易变换等等。 (3)粘液质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慢且不灵活 (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他们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很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而且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 12.按学习方式来划分学习的种类,可分为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 (1)发现学习:是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独立探索,去发现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2)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九)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儿童心理学中的“儿童”是广义的,其年龄阶段一般是指()。 A.O~3岁 B.3~6岁 C.6~ D.o~ 2. A B C D 3 A B C D.愉快与不愉快 4.根据我国现时通行的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3~4岁儿童属于()。 A.先学前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初期

D.幼儿晚期 5.儿童个性形成的开始时期是()。A.O~1岁 B.1~3岁 C.3~6岁 D.6~ 6 A B C D 7 A.5±2 B.7±2 C.6±2 D.8±2 8 A.培养读写兴趣 B.严格要求 C.主要指出缺点和不足 D.尽可能多识字 9.婴幼儿的情绪发展形成主要依靠()。

A.感知觉的发展 B.语言的发展 C.自我意识的发展 D.情绪气氛的熏陶 10.幼儿最初社会性发生的标志是()。 A B C D 11 A B C D 12 A B C.文化环境 D.生理成熟 13.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主要表现在()。A.儿童个性发展上 B.儿童智力发展上

C.儿童语言发展和感知觉方面 D.儿童动作发展上 14.根据皮亚杰关于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理论,2~7岁儿童的思维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具体运算阶段 C D 15.“ A B C D 1 2. 3两种。 4 5.当要求幼儿记住某样东西时,他往往记住的是和这件东西一道出现的其他东西,这种现象叫做 6.幼儿的想象是以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一开始发展;以__________为主,__________开始发展。 7.幼儿的动作最初是从无意动作向有意动作发展,以后则是从以无意动作为主向以有意动作为主的方向发展,即服从__________规律。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2)

幼儿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认为遗传对心理发展作用的大小依赖于环境的变化;而环境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遗传限度的制约,这种理论是()。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二因素论 D.相互作用论 1.D【解析】相互作用论认为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发展。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心理的发展规律。 A.0~3岁 B.O~6岁 C.O~12岁 D.0~18岁 2.B【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3.儿童最初对世界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 )的集中。 A.触摸觉和视觉 B.知觉发生和视觉、听觉 C.口腔触觉和视觉 D.动觉和机体觉 3.B【解析】儿童出生后就开始认识世界,最初的认知活动突出表现在知觉发生和视、听觉的集中。 4.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是()。 A.手眼协调动作 B.独立性的出现 C.坚持性的出现 D.分离焦虑的出现 4.B【解析】独立性的出现是儿童心理发展非常重要的一步,是人生头两三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也标志着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出现。

5.关于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正确的说法是()。A.定向性注意随年龄的增长而占据越来越大的地位B.有意注意的发展先于无意注意的发展 C.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D.选择性注意的范围扩大,定向性注意的范围缩小 5.C【解析】学前儿童的注意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①定向性注意的发生先于选择性注意的发生; ②无意注意的发展早于有意注意的发展。 6.儿童注意开始受到表象影响的年龄是()。 A.1岁以前 B.1~3岁 C.3~4岁半 D.4岁半~6岁

幼儿教育心理学重点(全)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学与幼儿心理学的交叉学科。(重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幼儿教育学和幼儿心理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 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是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选择) 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也必然涉及一下三大变量? 1.幼儿学习者 2.幼儿教育者 3.环境与教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可以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①科学地研究与阐释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②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的效果;③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元有效控制干预幼儿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一、萌芽期二、初创期三、发展期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划时代著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利宣言”。(选择填空) 福禄培尔是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1840年,福禄培尔创立了第一所幼儿园,形成了第一个相对独立的幼儿教育体系。福禄培尔认为儿童发展是阶段性与连续性的统一,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逐渐上升的过程。为此,他强调幼儿期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独立地位,并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他称为“恩物”。 蒙台梭利以所从事的医学心理学北京研究幼儿发展与教育,并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 儿童发展:吸收率敏感率 幼儿教育初创期有哪些教育方案? 1.直接教学方案 2.认知主义教育方案 3.建构主义教育方案 建构主义有多种流派,如个人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批判建构主义、激进建构主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延伸出来的三条主要原则? ①能动性原则②充实性远侧③结构化原则 对幼儿学习特点有哪些新发现? ⑴什么样的学习者(Who)⑵学习的方式(Way)⑶学习的条件(Condition) ⑷学习的环境(Where) 第二章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1913年作了题为《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的演讲,并发表了以该讲稿为基础的一系列违章,这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正事诞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将学习过程看做是个体在外部刺激下的反应过程,研究刺激一反应之间联结的学习过程成为行为主义的最主要特征。 斯金纳的最大贡献是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他在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

自考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心理学-历年试题

学前教育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0882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据了解,开始出现以“幼儿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如日本学者若井邦夫等著的《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在20世纪的(年代) 年代年代 年代年代 2.一般我们认为可以把幼儿教育心理学思想追溯到( D.卢梭) A.福禄贝尔 B.裴斯泰洛齐 C.蒙台梭利 D.卢梭 3.维特罗克学习过程的生成模式包括四个方面,它们是(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P50 A.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 B.动机、注意、感知和记忆 C.生成、动机、注意和先前经验 D.先前经验、动机、注意和思维 4.下列选项在布卢姆认知领域六个层次的分类中没有 ..提到的是(D.综合运用)知识, 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 A.分析 B.领会 C.评价 D.综合运用 5.下列选项中,在潘菽教授主编的《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分类中没有 ..提及的是(C.创造性学习)P58 A.知识的学习(1) B.动作技能的学习(2)(3)智慧技能的学习 C.创造性学习 D.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学习(4) 6.学生的学习准备包括哪两个方面(C )P61 1、个体生理因素的发展,特别是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与成熟,这是学习准备的物质基础; 2、个体智力因素的发展,包括智力与技能两方面。这是接受教育的重要条件; 3、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如学习动机,学习态度以及兴趣等,这些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成绩,而且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意志品质。 A.动机状态和智力水平 B.原有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 C.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 D.遗传素质与心理发展水平 7.提出“发现学习”的是( A.布鲁纳) A.布鲁纳 B.加涅 C.奥苏伯尔 D.布卢姆 8.下列选项中,班杜拉没有 ..提及的强化类型是( A )P92 A.内部强化 B.外部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9.在学习理论中提出“中介变量”概念的心理学家是(C.托尔曼) A.魏特海墨 B.加涅 C.托尔曼 D.苛勒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 ...前运算阶段幼儿认知特征的是(B )P125 1.自我中心;2、只能片面地看事物;3、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5、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6、能作出延迟模仿 A.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 B.不能通过语言认识事物 C.自我中心 D.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 11.冯忠良先生认为迁移的实质是新旧经验的整合,而整合是通过(B )P138 A.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而实现的 B.同化、顺应和重组而实现的 C.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而实现的 D.认识和实践的不断循环而实现的 12.下列选项中,对游戏的基本特征描述错误的是(C) A.游戏是一种意向性活动 B.游戏是一种情境性活动 C.游戏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D.游戏是可观察的行为 13.下列选项中,在冯忠良先生提出的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理论中未提及 ...的是( B )P216

2020年春《学前教育心理学》作业及答案

以下哪一项不是幼儿多动症产生的原因。 1.与遗传有关 2.与大脑发育有关 3.与人格特征有关 4.与脑损伤有关 2、 ?婴儿将养育者作为工具使用是其使用工具发展的哪一个阶段。 1.第一阶段 2.第二阶段 3.第三阶段 4.第四阶段 3、 将学习迁移分为特殊迁移和非特殊迁移的标准是。 1.迁移的效果 2.迁移的对象 3.迁移的向度 4.迁移的发生方式 4、对于被拒绝者,幼儿教师需要 1.多赞美其优点,加强其信心 2.多给他发言的机会 3.加强行为管束 4.引导较活泼的同伴带他一起活动 5、 提出采用"随机通达教学方式”的是。 1.认知主义 2.行为主义 3.人本主义 4.建构主义 6、 提出"替代强化”观点的是。 1.斯金纳 2.班杜拉 3.华生 4.罗杰斯

认为语言(心智活动)是幼儿在环境中经由探索、解决问题而建构出来的是。 1.行为主义的观点 2.乔姆斯基的观点 3.皮亚杰的观点 4.维果茨基的观点 8、产生不寻常的反应和打破常规的能力属于创造性思维的。 1.流畅性 2.独特性 3.灵活性 4.丰富性 9、韦纳归因理论三维度不包括。 1.外部来源 2.稳定性 3.操作性 4.可控性 10、“价值澄清”教学法属于。 1.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4.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11、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中,"只按行为后果是否带来需求满足以判断行为好坏”属于。 1.避免惩罚、服从取向 2.相对功利取向 3.寻求认可取向 4.遵守法规取向 12、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1.幼儿的养护者 2.幼儿的榜样 3.幼儿与社会的中介 4.幼儿的观察者 13、婴儿通过自身动作活动,反映出他们所看到的和听到的,这种学习方式属于。 1.操作条件作用 2.模仿学习 3.经典条件作用 4.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14、研究证明,大脑左右半球具有功能分区,属于左半球信息加工的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