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答人民日报记者问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答人民日报记者问

迎难而上稳中求进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破浪前行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人就《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出版答人民日报记者问

《人民日报》(2013年06月07日09 版)

编者按:《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正式出版了。这部文献集反映了我们党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稳中求进,扎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历史进程。这部文献集的出版,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重要意义。为帮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基本情况,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人。

记者:首先请您谈谈这本书的编辑过程和选收文稿的基本情况。

答:根据中共中央批准的编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系列的计划,继2009年8月、2011年4月编辑出版《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和《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之后,现在编辑出版了《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册。这本书收入自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这段时间的重要文献共95篇,约82万字。其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的决议、决定等32篇,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讲话和文稿等63篇。有17篇文献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稿都经本人审定。

这些重要文献,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奋进,在有效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着力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创造的新鲜经验。

记者:您刚才提到,这本书中有17篇文献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读者对这些首次公开发表的文献比较关注,是否请您具体介绍一下这些文献的情况?

答:首次公开发表的文献,包括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文件4篇,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稿13篇。其中,胡锦涛同志的文稿有10篇,分别是:2010年12月10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部分内容,题为《认真总结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新特点》;2011年1月10日在十七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题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2011年3月28日在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讲话的一部分,题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2011年7月8日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题为《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2011年11月29日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题为《坚决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2011年12月12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题为《当前经济工作必须把握好的四个重大问题》;2012年1月9日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题为《保持党的纯洁性》;2012年7月6日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题为《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2012年11月4日在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题为《把党的十八大开成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习近平同志的文稿1篇,即2011年2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

研讨班结业式上总结讲话的主要部分,题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李克强同志的文稿1篇,即2010年在“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几次座谈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题为《牢牢把握主题主线精神实质,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李长春同志的文稿1篇,即2012年1月4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题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谱写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这些重要文献的发表,有助于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时期我们党对国内外形势的新判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新探索和取得的新成果,更好地把握这一时期党和国家奋斗历程的全貌。

记者:您特别提到这一阶段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是在十分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取得的。请结合本书所收文献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本书所涉及的时间范围,是从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以后,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前。这段时间虽然不长,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十分重要、也十分特殊的一个时期。

这一时期,虽然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已逐渐缓解,但其深层次影响仍在发酵,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贸易增速回落,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各类风险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艰难曲折。我国发展面临着十分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

研判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的深刻复杂变化及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成为这一时期党中央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党中央和胡锦涛同志对此投入很大精力,努力在错综复杂的变化中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势和特点,为制定正确的应对举措提供科学依据。在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将世界经济发展中长期趋势概括为“四个期”。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使上一轮上升周期形成的全球经济发展格局难以持续,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世界经济治理机制改革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议题,国际金融监管改革逐步推进,国际金融组织体系改革出现有利于新兴市场国家的积极变化,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呼声有所增

大,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全球气候变化双重压力下,世界主要国家纷纷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绿色经济等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正在快速上升,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加速变化,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

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的这四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反映了世界经济正处在深度调整中,要求我们重新把握我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以便在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争取更多的主动。党中央审时度势,明确提出要从四个方面来积极应对。这就是,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以国内市场为支撑,努力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准确把握世界经济治理机制进入变革期的特点,积极参与和推动形成国际经济新秩序,努力增强我国参与引导能力;准确把握创新和产业转型处于孕育期的特点,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努力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准确把握新兴市场国家力量步入上升期的特点,加强同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战略合作和务实合作,努力发展壮大自己。这“四个努力”,紧扣世界经济“四个期”的发展大势,是根据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对我国发展作出的重要部署。

随着2011年欧债危机爆发,世界经济形势又起波澜,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进一步上升。在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又进一步概括了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的五种趋势。认为国际市场将陷入低迷并可能成为常态,将严重制约世界经济复苏;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新兴产业发展不确定性将长期并存,国际产业竞争态势更加复杂;能源资源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国围绕能源资源问题,在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地缘政治乃至军事安全方面的较量将更加突出;随着各国经济发展困难上升和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保护主义倾向将更加突出;由于各方利益特别是主要大国利益牵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这五种趋势归结起来,就是全球总供求关系、资源条件、经济治理机制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资源环境问题将更加突出。这些变化使我国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多变,需要我们高度关注和妥善应对,需要我们更加注重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增强应对能力,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努力在应对世界经济领域重大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

记者:请您进一步谈谈面对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党中央是如何科学应对,迎难而上,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的。

答: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发酵,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自2011年一季度开始,我国经济增长逐季回落,但物价特别是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持续明显上涨,出现了经济增速缓慢回落与物价较快上涨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况。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党中央明确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果断将原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调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并强调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

在有效抑制价格过快上涨趋势后,党中央进一步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中央统筹当前和长远,既注意着眼解决当前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更注意通过改革和转变发展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难题,为经济长远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在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新情况新变化,必须继续抓住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中把握好四个重大问题。即,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牢牢把握加快改革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这四个“牢牢把握”,是党中央根据当前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深刻

变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方针作出的重大调整。当前,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内需潜力巨大,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优势,也是我们应对外需减弱的最可靠保障。明确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坚实基础,这是国际金融危机给我们提供的一个深刻警示。实践证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炒作资产不仅会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而且会增加经济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扩大内需,发展实体经济,都必须依靠深化改革,推动科技创新。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内需的必然要求。对此,温家宝同志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李克强同志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都有很多论述。总之,党中央提出的这四个“牢牢把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为应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新变化,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工作着力点。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我们党对于中国农业和农村发展道路也有了新的认识。2011年12月27日,温家宝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我国最大的发展差距仍然是城乡差距,最大的结构性问题仍然是城乡二元结构。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记者: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这一时期我国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我们注意到,书中收入了多篇这方面的文献。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在现代社会中,社会管理地位日益重要。特别是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大国,社会管理任务更加艰巨繁重。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深刻变动,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还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比如,人民内部矛盾多样多发,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问题突出,公共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信息网络建设管理面临严峻挑战,等等。而我们在社会管理的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许

多不适应的地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2011年2月,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作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决策。

这次研讨班着重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胡锦涛、习近平、周永康同志在研讨班上分别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其原因,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基本任务、重点工作。稍后,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讨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并将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成为这一时期党中央集中力量抓的一件大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向、思路也更加明确。

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为指导,确保改革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向进行。在这当中,既要学习借鉴世界上先进的社会管理理念和方法,但更要立足基本国情,不能照搬西方模式;既要适应社会管理环境变化,积极创新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管理方法,但又要注意把过去一些好的传统、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而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注意把握好与群众工作的关系。社会管理,是对人的管理与服务,归根到底都是服务人民群众的活动,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在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各项工作的同时,还要切实做好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核心的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直接做群众工作的重要作用。

记者:十七届六中全会专题讨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并作出相关决定。请您谈谈党中央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问题的主要考虑。

答: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战略部署。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部署,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和重点任务。围绕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的战略部署,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成为这一阶段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一项重要内容。

高度的文化自觉,是这次全会的一个突出亮点。在我们党长期奋斗历程中,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推动事业发展的作用,是一条宝贵经验和一大政治优势。适应当前形势任务的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进一步从战略上研究部署文化改革发展,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高度文化自觉。

本书所收入的胡锦涛同志在全会的讲话、李长春同志所作的关于《决定》的说明,以及全会通过的《决定》等重要文献,对文化自觉问题都作了集中阐述。从中可以看到,这种文化自觉,主要是基于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的准确把握,对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的准确把握,对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的准确把握,对我国文化建设现状及存在突出问题的准确把握。有了这种文化自觉,文化改革发展就有了主动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文化自强就有了根本保证。《决定》明确提出,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这些基本要求,是对文化自觉的深刻诠释。它既体现了我们党对文化地

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和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也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全会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和突出亮点,也是我们党深入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建设实践探索、深刻把握文化发展特点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它鲜明回答了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走什么路、朝着什么样的目标迈进这个带有方向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识的丰富和深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内涵丰富,具体体现在《决定》提出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之中。胡锦涛同志在全会讲话中强调的“四个必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和把握这条道路的内涵。这“四个必须”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须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四个必须”,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涵盖了这条道路的方向、目标和思路,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遵循。

记者:对于我国政治建设,国内外高度关注,各种议论很多。我们注意到,本书收入了多篇这方面的文献,请您也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按照党的十七大的总体要求和作出的战略部署,这一阶段在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也扎实推进。

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党的十七大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2011年3月28日,胡锦涛同志在主持十七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对此又作了进一步全面系统的阐述。强调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依法行政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更加注重行政执法,更加注重行政监督和问责,更加注重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这些重要论述,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决心和信心,为进一步推进依法行政指明了方向。

这一阶段,围绕如期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同志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宣布,一个立足中国国情和实际、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集中体现党和人民意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是这一阶段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继农村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党中央不断完善改革总体布局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2011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对事业单位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强调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的要求,以促进公益事业发展为目的,以科学分类为基础,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核心,进一步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与此同时,政务公开在这一阶段也继续推进,成为政府改革的一个重头戏。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明确提出,坚持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把公开透明的要求贯穿于政务服务各个环节,创造条件保障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和监督政府工作。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表决通过关于批准2010年、2011年中央

决算的决议,在决算中首次披露中央本级年度“三公”经费支出,90多个中央部门和部分省市区也先后公开了年度预决算“三公”经费使用情况,在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本书还收入了贾庆林、贺国强同志有关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和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文章。贾庆林同志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坚持好、完善好,把这一道路的优势和作用运用好、发挥好。贺国强同志强调要总结历史经验,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记者: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一阶段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党的建设有哪些新的进展?

答: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抓住这一契机,党中央精心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结合实际,深刻总结了党的历史经验,对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取得了不少成果,带动了党的建设的全面展开。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我们党90年紧紧依靠人民完成和推进“三件大事”的奋斗历程和宝贵经验,强调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继续前进,最根本的就是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告诫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

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求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中央把新形势下保持党的纯洁性问题进一步提到了全党面前。2012年1月9日,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上对此作了深刻阐述。要求大力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保持党员、干部队伍纯洁,保持党员、干部作风纯洁,保持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把党建设成为坚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突出强调党的纯洁性问题,这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的重要创新和发展,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把握和深化。

在这一阶段,为期两年多时间的创先争优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如期完成。这次活动,是新形势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次有益探索,为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提供了新的经验和重要启示。2012年6月28日,中央召开全国创先争优表彰大会,习近平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党的独特优势问题。他指出,中国共产党在91年的奋斗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种独特优势,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力量,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法宝。一定要十分珍惜这些优势,一定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和充分发挥这些优势。

记者:这一阶段在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还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这就是全面做好党的十八大筹备工作。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

答: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决定党的十八大于2012年下半年召开,强调这次大会是我们党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

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围绕大会报告和党章修正案稿的起草,党的十八大代表选举和“两委”人选考察等,党中央深入研究、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认真做好党的十八大各项筹备工作。

2012年7月23日,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若干重大问题,对进一步统一党的高级干部思想认识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为党的十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同年11月1日至4日举行的十七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决定将这两份文件提请党的十八大审议。胡锦涛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开好党的十八大,是我们共同的政治责任,要依靠广大代表,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把党的十八大开成一次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学习十七大以来的这些重要文献,对于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什么重要意义。

答: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这当中,凝聚着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本书记录的这一时期我们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中所取得的新的重大成就、积累的经验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在全党全国人民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之际,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以来的这些重要文献,对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