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轼个人及赏析

苏轼个人及赏析

苏轼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魅力的文学大家之一。在艺术领域里,他以旷世的才情为后人留下了大量不朽的文学作品;在官场中,他宦海沉浮,却始终不改乐观旷达的个性。无论身处何境,他始终能够以真性情对待一切,他的一生,就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在王安石变法中,苏轼以“求治太急,听言太宽,进人太锐”这样的犀利言辞,毫不留情地指出了“青苗法”等新法存在严重的损民弊端,得罪了雄心勃勃、急于求 成的王安石,被逐出京城。尽管诗人在一开始就预料到这样的后果,但他却终因“不忍欺天负心”而一吐心中块垒。王安石变法失败,旧党司马光于元丰八年执掌朝 政,尽管苏轼与司马光私交甚厚,但当司马光要尽数废除新法时,苏轼却据理力争,极言新法亦有可取之处,不可尽废之,又开罪了十分器重他的司马光而无法在朝 廷立足,只好自请外放。
他一生屡遭贬斥,坎多艰。但他并未因此消沉,而是走向了旷达清放。人们对苏轼的诗歌及其人格所表现出来的清旷豪 放赞美不已。但苏轼何以能有此等超人之清旷?学问所致?修养所致?皆非也。以吾言之:天性如此,乃苏轼真率性情之表现也。苏轼的性格核心,乃是他的真率。 他的屡遭贬斥,从外部原因来说,是北宋党争的产物;从他自身的原因来看,则毋宁说是一场性格悲剧。苏轼的“真”,使他心中无所牵挂,胸怀坦荡,虽累遭打击 而乐观情怀不变,故有此旷达。
回首自己颠沛流离的一生,苏轼自嘲:“问吾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其实这自嘲之语恰恰道出了成就苏轼完美人格与旷世诗文的真正原因,人生的磨难, 将一块璞石打磨成一块价值连城的美玉,苏轼这种看淡一切成败福祸,不向厄运屈服,不改变自己真性情的大气度、大胸怀堪称中国古代文人的典范,对后世知识分 子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他在黄州是所写的《定风波》中一句“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成为这位伟大文学家一生的最好诠释。
王水照先生指出:“千百年来,他的性格魅力倾倒过无数的中国文人,人们不仅歆羡他在事业世界中的刚直不屈的风节,民胞物与的灼热同情心,更景仰其心灵世界中洒脱飘逸的气度、睿智的理性风范,笑对人间厄运的超旷。
做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现在的我们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我们应该有积极向上 的态度,敢为人先,学习苏轼一样的豁达人生态度,学习他没有因人生的坎坷而消极悲观,在逆境中随缘自适,旷达豪放,仍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我们也 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像苏轼一样,用海洋一样阔大得胸怀去包容一切,用真心去对

每一个人。
赏析
苏轼《定风波》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释】:
原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
苏 轼的好友王巩(字定国)因受使苏几遭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牵连,被贬谪到地处岭南荒僻之地的宾州 。王定国受贬时 ,其歌妓柔奴毅然随行到岭南 。元丰六年(1083)王巩北归 ,出柔奴(别名寓娘)为苏轼劝酒。苏问及广南风土,柔奴答以“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作此词以赞。词中以明洁流畅的语言,简练而又传神地刻画了柔奴外表与内心相统一的美好品性,通过歌颂柔奴身处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 贵品格,抒发了作者在政治逆境中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襟怀。
上片总写柔奴的外在美,开篇“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描绘柔奴的天生丽质、晶莹俊秀,使读者对她的外貌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真切而又寓于质感的印象。
第 三句“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这句的意思是: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传出 ,令人感到如同风起雪飞,使炎暑之地一变而为清凉之乡,使政治上失意的主人变忧郁苦闷、浮躁不宁而为超然旷放、恬静安详。苏词横放杰出,往往驰骋想象,构 成奇美的境界,这里对“清歌”的夸张描写,表现了柔奴歌声独特的艺术效果 。“诗言志,歌咏言”,“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 ”(班固《汉书?艺文志》),美好超旷的歌声发自于美好超旷的心灵。这是赞其高超的歌技,更是颂其广博的胸襟,笔调空灵蕴藉,给人一种旷远清丽的美感。
下 片通过写柔奴的北归,刻画其内在美。换头承上启下,先勾勒她的神态容貌:“万里归来年愈少。”岭南艰苦的生活她甘之如饴,心情舒畅,归来后容光焕发 ,更显年轻 。“年愈少”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

洋溢着词人赞美历险若夷的女性的热情 。“微笑”二字,写出了柔奴在归来后的欢欣中透露出的度过艰难岁月的自豪感 。“岭梅”,指大庾岭上的梅花;“笑时犹带岭梅香 ”,表现出浓郁的诗情,既写出了她北归时经过大庾岭这一沟通岭南岭北咽喉要道的情况,又以斗霜傲雪的岭梅喻人,赞美柔奴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为下边她的答 话作了铺垫。最后写到词人和她的问答。先以否定语气提问:“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陡转 ,使答语“ 此心安处是吾乡”更显铿锵有力,警策隽永。白居易《初出城留别》中有“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种桃杏》中有“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等 语,苏轼的这句词,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它歌颂柔奴随缘自适的旷达与乐观,同时 也寄寓着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
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