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生物复习资料

高一生物复习资料

高一生物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2.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细胞)是生命活动的最微小的层次。

4.(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由(细胞)至(组织),由(组织)到(器官),由(器官或系统)至(个体),由(个体)组成(种群),不同(种群)组成(群落),由群落及其无机环境构成(生态系统),(生态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真核生物),如(植物,动物,真菌)等。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做(原核生物),如(细菌,蓝藻)等。

3.在蓝藻和细菌的细胞中,都(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一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做(拟核)。

5.细胞学说: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C、O、H、N)的含量较多;C、H、O、N、P、S、K、Ca、Mg等,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很少,如Fe、Mn、Zn、Cu、

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的元素。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2.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4.氨基酸分子相互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

5.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6.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

7.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式极其多样的。

8.蛋白质的功能: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②催化③运输④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⑤免疫功能。

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1.(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

3.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 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4.(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即组成氨基酸分子的(单体)。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根据五碳糖的不同,可以将核苷酸分为(脱氧核糖核苷酸简称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

5.在绝大多数生物体的细胞中,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构成。RNA由(一条核糖核苷酸链)构成。

6.DNA和RNA各含有(四种)碱基,其中DNA含有的碱基为(T、A、G、C),RNA含有的碱基为(A、G、C、U)。DNA和RNA共有(五种)碱基,分别为A、T、G、C、U。

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2.(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3.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4.(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主要能源)物质。

5.二糖必须水解成(单糖)才能被细胞吸收。

6.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作为植物体内的(储能)物质存在于植物细胞中。7.(糖原)主要分布在人和动物的(肝脏)和(肌肉)中,是人和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8.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构成纤维素的基本单位都是(葡萄糖)分子。

9.(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10.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11.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

12.(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组成多聚体。

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

1.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2.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细胞内的许多(生物化学反应)也都需要有水的参与,它还能帮助细胞内的(物质运输)。

3.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2.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

4.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化学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和(果胶)。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1.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3.(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4.动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植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主要是与(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形成有关。5.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6.溶酶体内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7.(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第三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1.(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2.(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3.细胞核中有DNA,(DNA和蛋白质)紧密结合成(染色质)。

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样的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1.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2.(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

3.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了(质壁分离的复原)。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1,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具有流动性。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1.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2.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酶2 3.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

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4.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主要分为两类:(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包括(自由

扩散)和(协助扩散),它们都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不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

但是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5.(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过程,需要消耗细胞的(能量),还需要(载体蛋

白)的协助。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4.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5.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比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6.酶的特性:①酶具有(高效性)②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

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 7.在最适宜温度和PH 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 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

(降低)。

第二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 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ATP ),ATP 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

它与ADP 的相互转化实现(贮能)和(放能),从而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

3.ATP 是指(三磷酸腺苷)。ATP 分子的结构式可以简写成(A —P ~P ~P ),其中A 代表(腺

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4.在ADP 转化成ATP 的过程中,对于动物、人、真菌和大多数细菌来说所需要的能量均来

自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时有机物分解所释放的能量;对于绿色植物来说,除了依赖呼

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外,在叶绿体内进行(光合作用)时还利用了光能。

A —P ~P ~P A —P ~P +Pi +30.5 kJ/mol

(物质可逆,能量和酶不可逆)

酶1

第三节 ATP 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

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 )的过程。

2.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

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 )的

过程。

3.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这两种类型的共同点是:在(酶)

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但(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

这一过程必须有(氧)和(线粒体)的参与,有机物(彻底)氧化释放的能量比无氧呼

吸(多)。

4.有氧呼吸的总化学反应式及图解

反应式:C 6H 12O 6 + 6H 2O + 6O

6CO 2 + 12H 2O + 能量

图解:

4. 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式:

C 6H 12O 6 2C 3H 6O 3(乳酸)+少量能量

或 C 6H 12O 6 2H 5OH(酒精)+2CO 2+少量能量

第四节 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

1.(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

收(蓝紫光)。

2.叶绿体中的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这些囊状结构称为(类囊

体)。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3.(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它内部的巨大膜表面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

的色素分子,还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必须的(酶)。

4.光合作用时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

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5.光合作用第一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这个阶段叫做(光反应阶

段)。光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类囊体)的薄膜上进行的。

6.光合作用第二个阶段中的化学反应,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这个阶段叫做(暗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是在(叶绿体内的基质)中进行的。

7.叶绿体中的色素有4种:叶绿素(a和b),类胡萝卜素(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8.化学反应式:

光能

CO2 + H2O (CH2O)+ O2

叶绿体

9.光合作用最终使(光能)转换为(化学能),贮存在生成的糖类等(有机物)中。10.绿色植物属于(自养生物),硝化细菌也属于(自养生物)。人、动物、真菌属于(异养生物)。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一节细胞的增值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2.细胞在分裂之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物质准备。细胞增值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3.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4.细胞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两个阶段:(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5.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6.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前期:(核仁消失现两体):染色质成为染色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形成纺锤体。

中期:(形定数晰赤道齐):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

后期:(点裂数加均两极):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两条子染色体。细胞核中的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了细胞的两极。

末期:(两消两现重开始):染色体变成染色质丝,纺锤丝逐渐消失,出现了新的核膜核仁。

5.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地(均匀)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由于染色体上有(遗传物质DNA),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3.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4.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1.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第四节细胞的癌变

1.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癌细胞的特征:①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②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③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

3.致癌因子分为:(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

实验部分

★实验一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P91

1 原理: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

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

A瓶前的试剂是NaOH,其目的是: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A瓶和B瓶后的试剂都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2的产生。根据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的多少。

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澄清的石灰水,其原因是: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3、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 P110

1.原理: 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当与琼脂相遇时,其中酚酞变成紫红色,因此,从琼脂块的颜色变化就知道NaOH扩散得有多远。在相同时间内,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深度基本相同,说明NaOH在每一琼脂块内扩散的速率是相同的。

2.步骤: 将含酚酞琼脂块切成三块边长分别为3cm、2cm、1cm的正方体, 放入烧杯内,加入NaOH溶液,10min后取出,用纸巾吸干,用塑料刀将琼脂块切成两半.观察切面,测量每一块上NaOH扩散的深度。

3.分析: 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相对表面积)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也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4.结论: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细胞表面积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P7

(1)显微镜成像特点:放大倒立的虚像。

(2)放大倍数计算: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放大倍数指的是物体的长或宽)

(3)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相反。

(4)低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小、细胞数目多、视野亮。

高倍镜下成像特点:物像大、细胞数目少、视野暗。

(5)物镜和目镜的判断方法:物镜有螺纹,目镜无螺纹。

(6)放大倍数的判断方法:

目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小。物镜:镜头长放大倍数大。

物镜与装片之间的距离:距离近放大倍数大。

(7) 低倍镜找到物像后,换上高倍镜时,观察过程中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

实验四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P26

1.实验原理:甲基绿使DNA染上绿色,吡罗红使RNA染上红色。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2.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五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P40

1.选择材料:人或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

2,选材原因: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因此选择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更容易。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3.实验原理:渗透作用

实验六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P78

1.实验过程:本实验是对照实验,对照组是1号试管,实验组是2、3、4号试管。

2.实验结论:酶可以在常温常压下高效地完成对化学反应的催化。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效率高很多。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 班级:姓名: 一、人的由来 1、19提出了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 2、黑猩猩、 睾丸:产生和分泌雄性激素(男性的主要性器官) 3、男性生殖系统附睾:贮存和输送精子 输精管:输送精子 4、女性生殖系统 5 7、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2 (3 二、人体的营养 1供能物质非供能物质) 2、儿童、青少年应该多吃奶、蛋、鱼、肉。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 3 4 5、常见的几种无机盐、缺乏症。 (1(2)铁:贫血 (3(4)磷:厌食、贫血

6、常见的几种维生素缺乏症 (1)维生素A:夜盲症(2)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 (3)维生素C:坏血病,牙龈出血(4)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消化道: 7、消化系统位于消化道外 消化腺: 位于消化道内 8 9、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其中像水、无机盐、维生素这样的小分子物质不经消化 可以被直接吸收,淀粉、蛋白质、脂肪这些大分子物质必须经消化后才能被吸收。 10 11 12 增大了小肠的内表面积,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 13、食物消化:蛋白质:消化始于胃,最终被消化成氨基酸 糖类:消化始于口腔,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 脂肪:消化始于小肠,最终被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 14 15 ①号试管(馒头屑+唾液)不变蓝色; 三、人体的呼吸 1、呼吸系统的组成: (1 (2 (3 2、呼出的气体在组成成分上发生了变化: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组织细胞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3、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功能的特点:(1)肺泡数量多;(2)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3)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组织。

(完整版)高中生物基础知识填空题归纳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基础知识检查清单 必修一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________, 其基本组成元素是________。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_________ 肽键:__________ 3、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多肽分子量=氨基酸分子量 x_________— ________x18 5 、核酸种类:______和______;基本组成元素:_________。 6、DNA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______; RNA的基本组成单位:_______________。 核苷酸的组成包括:1分子_________、1分子__________、1分子_________。D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中,含有的碱基为__________; RNA主要存在于_________中,含有的碱基为__________; 9、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_______,直接能源物质是_______。 10、葡萄糖、果糖、核糖属于_____糖; 蔗糖、麦芽糖、乳糖属于_____糖; 淀粉、纤维素、糖原属于_____糖。 11、脂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2、大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种) 微量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种) 基本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 最基本元素:_________ (1种) 主要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种) 13、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________、__________。 14、细胞中含有最多的化合物:____________。 15、血红蛋白中的无机盐是:____,叶绿素中的无机盐是:____ 16、被多数学者接受的细胞膜模型叫__________模型。 17、细胞膜的成分: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_______。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 18、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梳理

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蛋白质、脂肪 ①实验原理: 糖类中的还原糖(所有的单糖、绝大多数二糖(除蔗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化学选修五已讲原理可自行了解}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 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②材料用具: 还原糖的检测:还原糖含量高、细胞颜色较浅或近于白色的材料。 脂肪的检测:富含脂肪的材料。 蛋白质的检测:富含蛋白质的材料。 ③试剂: 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 的硫酸铜溶液。 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氢氧化钠溶液,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 的硫酸铜溶液。 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 碘液、苏丹Ⅲ/Ⅳ染液 ④检测方法步骤: 还原糖的检测:甲乙液等量混合均匀、现配现用;50-56℃水浴加热。 脂肪的检测:从花生子叶的横断面上切下薄片,先染色(Ⅲ 3min / Ⅳ 1min),再用酒精洗去浮色,用低倍镜找到物像、用高倍镜观察。 蛋白质的检测: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⑤现象: 还原糖:溶液先变蓝(斐林试剂颜色),再变棕(红蓝混合),最后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溶液呈紫色。 脂肪:Ⅲ: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Ⅳ:红色的脂肪颗粒 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①实验原理: {教材原话感觉都比较重点——}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R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质中。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材料用具: 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虽然书上说了一大堆成分以及配制方法,但凭我多年的做题经验来看没考过} ③方法步骤: 制片:1、在纯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维持细胞形

高中生物选修三综合试题(原创带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三综合试题(原创) 1.下列有关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从反应类型来看,限制性内切酶催化的是一种水解反应 B .限制性内切酶的活性受温度、pH 的影响 C .一种限制性内切酶只能识别双链DNA 中某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D .限制性内切酶识别序列越短,则该序列在DNA 中出现的几率就越小 2.下图表示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对图中物质a 、b 、c 、d 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a 的基本骨架是磷酸和核糖交替连接而成的结构 B .要获得相同的黏性末端,可以用不同种b 切割a 和d C .c 连接双链间的A 和T ,使黏性末端处碱基互补配对 D .若要获得未知序列d ,可到基因文库中寻找 3.科学家将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多能干细胞——“iPS 细胞”,人类“iPS 细胞”可以形成神经元等人体多种组织细胞。以下有关“iPS 细胞”说法正确的是 ( ) A .“iPS 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B .“iPS 细胞”有细胞周期,它分化形成的神经细胞一般不具细胞周期 C .“iPS 细胞”可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说明“iPS 细胞”在分裂时很容易发生突变 D .“iPS 细胞”分化成人体多种组织细胞,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其他细胞的特定基因 4.下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有 ( ) 花粉――→①植株A ――→②植株B A .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B .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 基因型为aaBB 的可能性为1/4 C .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必须使用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D .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5.下列关于生物工程及其安全性评价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从输卵管冲取的卵子都需经过人工培养成熟后才能与获能的精子在体外受精 B .“三北防护林”松毛虫肆虐主要是由于违背了物种多样性的原理 C .中国政府对于克隆技术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的进行生殖性克隆研究 D .由于存在生殖隔离,大田种植转基因抗旱、抗除草剂农作物不存在生物安全性问题 6.下列关于湿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该工程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 B .要建立缓冲带,以尽量减少人类的干扰 C .对湿地的恢复,只注意退耕还湿地或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可以 D .湿地的恢复除利用生物工程手段外,还要依靠自然演替机制恢复其生态功能 7.下列措施中不符合城市生态工程建设基本原理的是 ( ) A .城市规划,分区建设工业区、居民区、生态绿地等 B .大力推广“环境友好技术”和低污染清洁生产工艺 C .采用浮床工艺等手段治理水污染 D .用法律手段严禁汽车上路,禁止造纸厂、酒厂生产,以断绝污染源头 二非选择题 8.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为了能把该抗病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中,常用的运载体是__________。 (2)要使运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__________进行切割。假如运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则能与该运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 ) (3)切割完成后,采用__________将运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 分子称为__________。 (4)再将连接得到的DNA 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__________棉花细胞,利用植物细胞具有的__________性进行组织培养,从培养出的植株中__________出抗病的棉花。 (5)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 ) A .淀粉 B .脂类 C .蛋白质 D .核酸 (6)转基因棉花获得的__________是由该表达产物来体现的。

八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提纲北师大版

八年级下册总复习提纲 第21章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一、生命的起源 1.有关生命起源的几种观点 (1)神创论(2)自然发生论(3)生生论(雷迪实验3,和巴斯德”鹅颈烧瓶”实验4),生生论推翻了自然发生论.(3)宇宙生命论(地球上的生命来源于其他星球)(4)化学进化论(米勒实验参见课本6)地球上生命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原始的大气中没有氧气。 无机小分子------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原始生命 二、生物的进化 1.②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我国的银杏、水杉和大熊猫是“活化石”。③在越古老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简单、低等;在越晚的地层,出现的生物越复杂、高等。在地层中最初出现的是水生无脊椎动物,以后依次出现鱼类,开始登陆的两栖类,陆生的爬行类和由爬行类分化出的鸟类和哺乳类,最后才出现人类。④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⑤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⑥生物进化在趋势:一般说来,生物进化在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从单细胞到多细胞. 2.地球上的生命史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每代又可以分为若干个纪。中生代主要生物为: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 3.自然选择:①动物的保护色是自然选择的结果。②自然选择学说是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创立的。自然选择指的是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 三、人类的起源与进化:1、森林古猿是人类的最早祖先和现代类人猿的祖先;2、现代类人猿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3.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人类的进化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4、现代人种:蒙古利亚人(黄色人种);高加索人;尼格罗人;澳大利亚人。5.南方猿人是目前位置发现的最早两足直立行走的人类。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属于直立人,“山顶洞人”属于智人。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的分类 一、尝试对生物分类(检索表) 二、科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 1、分类的原则:以生物性状差异的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为依据。 2、生物分类单位:(界、门、纲、目、科、属、种) 3、(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 4、分类依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 5、分类目的: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6、△生物的命名:林奈双名法(属名+种名) 第二节植物的主要类群 生物圈中已知的植物约有30万种,分成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①藻类植物有单细胞(如衣藻等),也有多细胞的。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阴湿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基础知识点

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兴奋,并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效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后2者合称为神经纤维神经元的种类: 2、反射: 定义: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指在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环境变化作出的应答。 非条件反射:先天性就有的,低级的神经中枢(脑干、脊髓)参与完成, 是一种低级的神经活动,如: 反射种类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学习和训练形成的,高级神经中枢 (大脑皮层)参与完成,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如:3、: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 组成():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运动神经末稍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反射弧的组成和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功能等归纳为下表: 树突 细胞体 轴突 神经末梢

兴奋传导反射弧结构 结构特点功能结构破坏对功能 的影响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 殊结构 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化 为神经的兴奋 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将兴奋有感受器传至神 经中枢 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 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 与综合 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 效应器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 所支配的肌肉或腺 体等 对内外刺激做出相应的 反应 相互联系: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均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完成反射的条件:、。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 (2)兴奋是以的形式沿着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所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的。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实现的 突触:包括、、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的 内,所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 (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是的,只能是:→ → (上个神经元的→下个神经元的或) (3)兴奋传递过程的信号转化:→ → (4)神经递质的种类:、 (5)神经递质的作用: (6)神经递质的去向:、、 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高中生物实验重点知识点

高中生物实验重点知识点 必修一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即和,而不是面积。 2.显微镜的使用步骤:置镜(装镜头)→→置片→调焦→观察。 3.高倍镜的转换:找到物像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到,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和把视野调整清晰,直到物像清楚为止。(顺序:移装片→转动转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 答案: 1.直径倍数、长度、宽度 2.对光 3.视野中央、细准焦螺旋、反光镜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2.实验原理: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沉淀。淀粉遇碘变蓝色,若检验有色组织或器官,如绿叶,则需酒精处理。(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

(3)蛋白质与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3.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易于观察。 4.实验试剂: (1)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CuSO4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__ _____CuSO4溶液)的比较:①CuSO4溶液的浓度不同。②原理不同。斐林试剂的实质是新配制的溶液;双缩脲试剂实质是Cu2+,能和肽键在碱性条件下反应生成络合物。③使用方法不同。斐林试剂是先将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后再使用;双缩脲试剂是先加入溶液,再滴加溶液。 (2)脂肪鉴定中用体积分数为洗去浮色。 5.实验说明: (1)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 到棕色到。 (2)花生种子切片要,这样才能透光,有利于显微镜的观察。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切片的。 答案: 2.脱色、橘黄色、红色、双缩脲试剂、肽键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某同学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时,发现所观察到的数百 个细胞无一处在分裂期。这是因为( ) A.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一般很难观察到其分裂期 B.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分裂 C.洋葱表皮细胞原本就是死细胞,不会分裂 D.洋葱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一般不会分裂 2.最能说明细胞膜结构特点的实例是 A.人类甲状腺细胞内碘离子的浓度比血液高20~30倍 B.人鼠细胞融合 C.氧气进入人体肌细胞 D.二氧化碳进入叶肉细胞 3.下图甲表示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图乙是将一定量的淀粉酶和足量的淀粉混合后,麦芽糖积累量随温度(时间)变化的情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0表示淀粉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 B.图甲中,T a、T b时淀粉酶催化效率都很低,但对酶活性的影响有本质的区别C.图乙中T b到T c的曲线表明随温度的升高,麦芽糖不再上升,酶的活性已达到最大D.图乙中A点对应的温度为T0 4.下列有关细胞内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磷脂是所有细胞都具有的脂质 B. 豌豆细胞中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有8种 C. 生物大分子彻底水解后的产物即是它的基本组成单位 D. 含量越多的物质具有的生理功能越多 5.某同学用光学显微镜在“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 ) A.绝大多数细胞中能观察到染色体 B.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清晰地看到中心体和染色体 D.某一细胞由中期逐渐过渡到后期 6.(2015秋?南昌校级月考)根据下列概念图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丙图可表示糖类(a)和糖原(b)的关系 B. 乙图能体现酶(c)、蛋白质(a)和固醇物质(b)的关系 C. 丁图可体现出细胞(c)、内质网(a)和线粒体(b)的关系 D. 若甲图中a和b分别代表酵母菌和蓝藻,d可以代表原核生物

八年级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7.1.1 植物的生殖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 2.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3.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4.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zh ēn]木。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经嫁接产生的新植物体保持原接穗植物的性状。例如,将甜桃嫁接到毛桃树上,接穗长成的新枝上会结出甜桃。苹果、梨、桃等果树常进行嫁接繁殖。 扦插就是指从植物体上剪取一部分茎、叶或根插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的方法。甘薯、葡萄、菊、月季等进行扦插繁殖。 5.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组织培养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组织培养可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可在短期内大量繁殖植物,还可培养脱毒植株。 §7.1.2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要蜕皮4次。 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填写下表。 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 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蝗虫的发育:受精卵→若虫(又叫跳蝻)→成虫。若虫蜕皮5次后才能发育成成虫。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 2.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受精卵→蝌蚪→先长后腿→后长前腿→尾逐渐消失→成蛙 (求偶) 雄蛙鸣叫的器官:鸣囊。 3.蛙生殖发育特点: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变态发育。 5.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花丝 胚珠成熟植株花萼、花冠等 柱头 花柱 精 新一代植株 (排卵排精,提高受精率) 繁殖行为 个体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四章基础知识点整理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1)渗透作用:指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 二、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渗透作用) 1、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2、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的是液泡里面的细胞液。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3、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 (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3) 活细胞 4、质壁分离产生的原因: 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5、植物吸水方式有两种: (1)吸胀作用(未形成液泡)如:干种子、根尖分生区(了解) (2)渗透作用(形成液泡的) 二、比较几组概念 扩散:物质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的运动叫做扩散(扩散与过膜与否无关)(如:O2从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运动) 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又称为渗透 (如: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

半透膜:物质的透过与否取决于半透膜孔隙直径的大小 (如:动物膀胱、玻璃纸、肠衣、鸡蛋的卵壳膜等) 选择透过性膜:细胞膜上具有载体,且不同生物的细胞膜上载体种类和数量不 同,构成了对不同物质吸收与否和吸收多少的选择性。 (如:细胞膜等各种生物膜) 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探索历程(略,见P65-67)、细胞融合实验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三、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一、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二、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四、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胞吞、胞吐。(如分泌蛋白的形成) 利用原理:膜的流动性 两种方式都需要能量,但不需要跨膜,通过囊泡的形式运输。 五、影响几种跨膜运输方式的条件 1、自由扩散:内外浓度差 2、协助扩散:内外浓度差、载体数量 3、主动运势:载体数量、A TP量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

第二部分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19个实验可分为: (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 (2)探究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 (3)验证性实验:二、八; (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 (5)调查类实验:十四、十八。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1、原理、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止颜色的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 ①0.9%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③甲基绿吡罗红染液:混合使用且需现配现用。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1、实验原理及步骤

2、实验注意事项 (1)还原糖鉴定实验材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材料,防止颜色的干扰;不能用马铃薯(含淀粉)、甘蔗、甜菜(含蔗糖)。】 (2)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鉴定,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沉淀出现。 (3)非还原糖(如蔗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2的颜色]。 (4)唯一需要显微镜——脂肪鉴定,实验用50%酒精的作用——洗掉浮色。 (5)斐林试剂:需混合加入,且现配现用;双缩脲试剂:需分别加入(先加A液,后加B液)。 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必修一P7) 1、显微镜的使用 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项: 先低后高:先低倍镜后高倍镜。 放大倍数:指的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物镜距离玻片越近,放大倍数越大。 3 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需用健那绿(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材料:①观察叶绿体用藓类或菠菜叶片;②观察线粒体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选鲜类、黑藻类叶:因为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小叶直接制片; 实验五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性(必修一P60) 1.渗透系统的组成(如图)及条件 (1)半透膜:可以是具选择透过性膜的生物膜,也可以是物理性的过滤膜。 (2)膜两侧的溶液具浓度差:是指物质的量浓度,而非质量浓度。 2、注意事项 ①水分子的移动方向:可双向移动,但整体上水分子是从低浓度→高浓度。

[实用参考]高中生物必修二综合测试题.doc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综合测试题 泌阳二高张松录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细菌体内的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1P和32S,噬菌体 中DNA和蛋白质分别含有32P和35S,噬菌体DNA在细菌体内复制了三次,子代噬菌体中含有32P和35S的噬菌体分别占子代噬菌体总数的 A.1/4和1B.3/4和0 C.1/4和0 D.3/4和1 2.据报道,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最近研制了一项化学干扰技术,有望使人 们的致病基因“沉默下来”。这项干扰技术很可能是干扰了细胞内的 A.ATP水解过程B.某些信使RNA的合成 C.许多DNA分子的复制过程D.蛋白质代谢过程中转氨基作用 3.对双链DNA分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相等,则另一条链上A和T的数目也相等 B.若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2倍,则另一条链G的数目为C的0.5倍 C.若一条链的A:T:C:G=1:2:3:4,则另一条链上相应碱基比为4:3:2:1 D.若一条链的G:T=1:2,则另条链的C:A=2:1 4.下列对转运RNA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每种RNA能识别并转运多种氨基酸B.每种氨基酸只对应一种转运RNA C.转运RNA能识别信使RNA上的密码子D.转运RNA把氨基酸转运到细胞核内5.豌豆子叶的黄色(P),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豌豆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 图。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A.9:3:3:1 B.3:1:3:1 C.1:1:1:1 D.2:2:1:1 6.将番茄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个体(红果)和纯合隐性 个体(黄色)间行种植,另将玉米一对相对性状纯合显性个体和纯合隐性个体间行种植,问隐性纯合一行植株上所产生的F1是 A.44% B.24% C.14% D.28% 7.玉米为雌雄同株,若两株玉米相互授粉,其中一株玉米所结种子的胚乳基因型为 AAaBbb,则该玉米所结种子种皮的基因型和另一株玉米所结种子胚乳基因型分别为 A.AAbb、AaaBBbB.AAbb、AAaBbbC.AaBb、AaaBBbD.aaBB、AAaBbb 8.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性状分别受两对非同源染

初二下册生物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Dd 3.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方案专题 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专题 一、高考生物实验考试大纲 (1)能独立完成所列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备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二、生物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分析 实验能力是“教案大纲”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就是能使用恰当的方法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并对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此能力要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验证简单的生物学事实;二是能对实验现象、实验结果作出正确的解释和分析。 实验能力也是高考“考试说明”要求学生掌握的一项基本能力(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此能力要求也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独立实验的能力(大纲规定学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即理解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掌握实验的步骤、控制实验条件、使用有关仪器、安全问题处理;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常规实验非常规做法。二是能根据要求灵活运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用理、化、生三科实验中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所占比分为30%(基本不变,也可能在25%左右)。 实验设计是较高的能力要求,除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外,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所设计的实验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还应具有一定的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必须改变过去“背实验”的方法,亲自动手做实验,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弄清实验的原理,能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以此来验证或探究某一结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实验能力的提高,促进科学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才能真正对实验的知识、内容进行举一反三。 1.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1.1 实验名称是关于一个什么内容的实验。 1.2 实验目的要探究或者验证的某一事实。 1.3 实验原理进行实验依据的科学道理。 1.4 实验对象进行实验的主要对象。 1.5 实验条件根据实验原理确定仪器和设备;要细心思考实验的全过程。 1.6 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采用的方法及必需(最佳)操作程序。每一步骤都必须是科学的;能急时对仪器、步骤进行有效矫正。 1.7 实验测量与记录对实验过程及结果应有科学的测量手段与准确客观的记录。 1.8 实验结果预测及分析能够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并分析导致的原因。 1.9 实验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给出一个科学的结论。 2.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1 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材料和实验手段的选择要恰当,整个设计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生物学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以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

高中生物选修一综合试题

选修一精选综合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应先去除葡萄的枝梗,再进行冲洗,这样洗的彻底 B.使发酵装置的温度维持在20 ℃左右最好 C.在发酵过程中,需从充气口不断通入空气 D.由于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不需对所用的装置进行消毒处理 2.醋酸菌和乳酸菌都属细菌,拟核中都含一个DNA,但与呼吸有关的酶却差异很大,原因是 A.生活环境不同 B.DNA分子中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 C.DNA分子中碱基配对方式不同 D.着丝点数目不同 3、以下四种微生物都参与的豆腐的发酵,从代谢类型上考虑哪一项与其它三项有明显区别 A.青霉 B.酵母 C.曲霉 D.毛霉 4.测定泡菜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时,氢氧化铝乳液的作用是()A.与亚硝酸盐发生颜色反应 B.提取泡菜样品中的亚硝酸盐C.吸附泡菜汁中的杂质,使泡菜汁透明澄清D.用于制备标准显色液5、某人利用乳酸菌制作泡菜因操作不当泡菜腐烂。下列原因中正确的是 ①罐口密闭缺氧,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②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乳酸菌的生长繁殖③罐口封闭不严,氧气抑制了其他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④罐口封闭不严促进了需氧腐生菌的生长和繁殖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6.能排除培养基是否有杂菌污染的方法是() A.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实验桌上培养 B.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窗台上培养 C.将未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D.将已接种的培养基放在恒温箱中培养 7.下列有关平板划线接种法的操作错误的是() A.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 B.将已冷却的接种环伸入菌液中蘸取一环液 C.蘸取菌液和划线要在火焰旁进行D.划线时要将最后一区的划线与第一区的划线相连 8.关于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叙述错误的是()A.操作顺序为计算、称量、熔化、倒平板、灭菌 B.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 C.待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进行倒平板 D.待平板冷却凝固约5~10min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9.伊红—美蓝培养基常用来鉴别大肠杆菌,其原理是() A.大肠杆菌在该培养基中形成特定的菌落 B.大肠杆菌能使培养基改变颜色 C.大肠杆菌菌的代谢产物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深紫色,并有金属光泽 D.大肠杆菌能在该培养基中很好生活,其余微生物不能很好生活 10.有关平板划线操作正确的是() A.使用已灭菌的接种环、培养皿,操作过程中不再灭菌 B.打开含菌种的试管需要通过火焰灭菌,取出菌种后需要马上塞上棉塞 C.将沾有菌种的接种环迅速伸入平板内,划三至五条平行线即可 D.最后将平板倒置,放入培养箱中培养 11.刚果红染色时,加入刚果红应在() (1)制备培养基时(2)梯度稀释时(3)倒平板时 (4)涂布时(5)长出菌落时 A、(1)(3) B、(2)(5) C、(3)(5) D、(4)(5)12.(03,江苏高考)用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愈伤组织,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该愈伤组织是细胞经过脱分化和分裂形成的 B.该愈伤组织的细胞没有全能性 C.该愈伤组织是由排列疏松的薄壁细胞组成 D.该愈伤组织可以形成具有生根发芽能力的胚状结构 13.植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必要条件是()§1 A.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部条件 B.导入其它细胞的基因 C.脱离母体后,给予适宜的营养和外部条件 D.将成熟筛管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内 14.下列有关花药离体培养,说法错误的是( ) A.对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方法是焙花青—铬矾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知识点学习资料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人的由来 一、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森林古猿生活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广泛分布于亚、非、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现代类人猿与森林古猿都适于树栖生活,古人类与人类在地面上生活。 2、四种现代类人猿:长臂猿、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其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黑猩猩。 3、从猿到人进化的原因:自然环境的变化。 4、研究人类起源的直接证据是古人类化石。 二、人的生殖 1、男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主要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子宫:胚胎发育的场所; 3、生殖过程:(1)受精部位:输卵管;胚胎发育的场所:子宫;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器官:胎盘。 (2)为胚泡和早期胚胎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是卵黄;为胎儿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的是母体。 (2)胎儿在8周左右出现人形,40周发育成熟,共266天。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阴道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三、青春期 1、一般来说,男孩进入青春期比女孩晚两年。 2、青春期的身体变化:(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肺功能明显增强; (3)性器官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4)青春期禁止吸烟、喝酒。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一、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六类营养物质。 1、糖类、蛋白质、脂肪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其中,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2019年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是打基础的时候,那么相关的高一生物知识点具体有 哪一些呢?下面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是想跟大家分享的,欢迎大家浏览。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 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10以细胞代谢为基础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细胞增殖、分化为基础的生长与发育;以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为基础的遗传与变异。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完整)高中生物必修一综合试题

必修1《分子与细胞》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关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元素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生物界中有的元素,非生物界中一定有 B.非生物界中有的元素,生物界中一定含有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D.C、H、O三种元素在组成岩石圈的化学成分的含量远比生物体中的少 2、下列物质的组成元素中,有可能含有铁元素的是(C) A.氨基酸B.脂肪C.蛋白质D.糖类 3、已知Mn2+是许多酶的活化剂,例如它能激活硝酸还原酶,当缺Mn2+时,植物就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B) A.它们在生物体内是以分子形式存在的B.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C.无法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对其进行研究D.是植物某些复杂化合物重要组成成分 4、糖元经过酶的催化作用,最后水解成(C) A.麦芽糖B.果糖C.葡萄糖D.蔗糖 5、有人分析一种小而可溶于水的有机分子样品,发现它只含有C、H、O三种元素,则这一物质很可能是(D) A.脂肪B.氨基酸C.淀粉D.蔗糖 6、下列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D ) A.都是细胞内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B.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C.都共同存在与动植物细胞中D.组成它们的基本结构单元都是葡萄糖 7、某广告宣称某种品牌的八宝粥(含桂圆、红豆、糯米等)不加糖,最适合糖尿病人食用,你认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A.糖尿病人应少吃含糖的食品,该八宝粥未加糖,可以放心食用 B.这个广告有误导消费者的嫌疑,不加糖不等于没有糖 C.红豆和糯米等食物中有较多的淀粉,糖尿病人食用该八宝粥需慎重 D.不能盲目听信厂商或广告商的宣传,应询问医生 8、鉴定脱脂奶粉是否为伪劣产品,不需用的化学试剂是(D) A.本尼迪特试剂B.苏丹Ⅲ染液 C.双缩脲试剂D.派洛宁、甲基绿染色剂 9、蛋白质和肽链的主要差别在于蛋白质(D) A.包含的氨基酸数目B.能否分解成氨基酸 C.相对分子质量大D.有复杂的空间结构 10、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D) A.各种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氨基酸B.生物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 C.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D.组成每种蛋白质的氨基酸都有20种 11、科学家将一个细胞的细胞膜中的磷脂成分抽取出来,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分子层,发现这个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这说明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状况是(C ) A.单层排列B.均匀稀疏排列C.双层排列D.均匀紧密排列 12、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指(C) A.整个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