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选择题精选及精解

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选择题精选及精解

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选择题精选及精解
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选择题精选及精解

第二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部分选择题精选及精解

一、单选题

1.以下燃烧定义正确的是物质的()。

A.氧化反应 B.放热的氧化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D.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 2.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称为()。

A.着火 B.闪燃 C.火灾 D.自燃

3.着火源是指具备一定()的能源。

A.温度 B.热量 C.温度和热量 D.能量

4.下列关于自燃特征的正确说法是()。

A.无需着火源作用 B.无需明火作用 C.无需加热 D.无需氧化剂作用

5.油脂滴落于高温暖气片上发生燃烧现象是属于()。

A.着火 B.闪燃 C.自热自燃 D.受热自燃

6.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7.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是()。

A.分子碰撞理论 B.燃烧素学说 C.过氧化物理论 D.链式反应理论

8.油脂接触纯氧发生燃烧属矛()。

A.着火 B.闪燃 C.受热自燃 D.自热自燃

9.可燃液体发生闪燃时,其持续燃烧时间不足()。

A.5秒 B.10秒 C.15秒 D.30秒

10.空气中的氧气浓度低于()时,木材燃烧则停止。

A.5%~6% B.8V%~10% C.14%~16% D.20%~24%

11.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火灾。

A.B类 B.D类 C.A类 D.C类

12.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13.轰燃使得火灾的发展过程由()。

A.初起期进入发展期 B.发展期进入最盛期 C.发展期进入减弱期 D.最盛期进入减弱期

14.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燃烧的是()。

A.可燃蒸气 B.可燃液体 C.以可燃蒸气为主和部分可燃液体 D.以可燃液体为主和部分可燃蒸气

15.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2.5%时不会发生燃烧,是说明燃烧的()。

A.必要条件 B.充分条件 C.一般条件 D.综合条件

16.在建筑火灾的发展过程中,轰燃发生于()。

A.初起期 B.发展期 C.最盛期 D.减弱期

17.在火灾中,由于中毒造成人员死亡的罪魁祸首是(),火灾中约有一半的人员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A.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 C.硫化氢 D.烟

18.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消除()。

A.氧化剂 B.可燃物 C.着火源 D.降温

19.甲级生产的车间建筑耐火等级应()。

A.1~2级 B.3~4级 C.4~5级 D.不限

20.规定电石库距离锻工、铸工等产生火花的车间需30m以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为了()。

A.消除着火源 B.消除可燃物 C.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D.消除氧化剂

21.储存闪点低于一18度的可燃液体的库房属于()。

A.甲级储存 B.乙级储存 C.丙级储存 D.丁级储存

22.气焊施工现场的乙炔瓶与火源的距离不得少于()。

A.5m B.10m C.15m D.20m

23.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分类。

A.自燃点 B.着火点 C.闪点 D.挥发性

24.煤堆在空气中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属于()。

A.受热自燃 B.自热自燃 C.着火 D.闪燃

25.下列火灾探测器中属于接触式探测器的是()。

A.感烟式探测器 B.感光式探测器 C.图像式探测器 D.光电式探测器

26.()灭火剂已被发现对大气的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

A.二氧化碳 B.四氯化碳 C.泡沫 D.卤代烷

27.化工原料电石或乙炔着火时,严禁用()灭火器扑救。

A.干粉 B.干沙 C.四氯化碳 D.二氧化碳

28.非接触式火灾报警器是根据()进行探测的。

A.烟气浓度 B.烟气成分 C.光学效果 D.烟气流速

29.遇水燃烧物质的火灾不得采用()进行扑救。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二氧化碳灭火器 D.干沙

30.下列不属于清洁阻燃剂的是()。

A.磷系阻燃剂 B.成炭型阻燃剂 C.含卤阻燃剂 D.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

31.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32.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则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33.可燃性混合物燃爆最剧烈的浓度是()。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极限 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34.化工厂火炬的燃烧是属于()。

A.动力燃烧 B.扩散燃烧 C.喷流式燃烧 D.紊流式燃烧

35.可燃物质的爆炸下限越小,其爆炸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A.爆炸极限越宽 B.爆炸上限越高 C.可燃物稍有泄漏就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就有爆炸危险

36.混合物的标准自燃点是指在()浓度时的自燃点。

A.爆炸下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反应当量 D.爆炸极限

37.化学性爆炸可称为()。

A.燃烧 B.自燃 C.瞬间燃烧 D.着火

38.焊补空汽油桶发生爆炸属于()。

A.物理性爆炸 B.爆轰 C.殉爆 D.化学性爆炸

39.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40.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的作用是()。

A.防止可燃气体泄漏 B.防止空气进入燃气系统 C.保持压力稳定 D.起保温作用 41.可燃固体按()进行分类。

A.自燃点 B.着火点 C.闪点 D.是否受热有熔化过程

4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实施日期是()。

A.1998年1月19日 B.1998年5月1日 C.1998年9月1日 D.1998年10月1日

43.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含氧量,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是()。

A.爆炸上限提高 B.爆炸下限降低 C.爆炸上限降低 D.无显著变化

44.下列应建立专职消防队的单位是()。

A.运动场所 B.医院 C.商场 D.大型港口

45.化工厂的防爆车间采取通风良好的防爆措施,其目的是()。

A.消除氧化剂 B.控制可燃物 C.降低车间温度 D.冷却加热设备

46.化工厂的燃气系统着火时,应立即关闭截门,其目的是()。

A.消除可燃物 B.消除氧化剂 C.消除着火源 D.降低系统压力

47.可燃液体的闪点越高,则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

A.越大 B.越小 C.无关 D.无规律

48.可燃气体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的生产车间,属于()。

A.甲类生产 B.乙类生产 C.丙类生产 D.丁类生产

49.灭火技术措施采取隔离法的作用是()。

A.消除氧化剂 B.消除可燃物 C.消除着火源 D.降低温度

50.燃料容器、管道直径越大,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51.可燃粉尘的粒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52.下列属于可燃固体燃烧方式是()。

A.扩散燃烧 B.动力燃烧 C.表面燃烧 D.混合燃烧

53.可燃气体的危险等级按()分类。

A.爆炸极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下限 D.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54.降低可燃气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其爆炸极限范围()。

A.变窄 B.变宽 C.无关 D.无规律

55.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表示。

A.爆炸上限 B.爆炸下限 C.爆炸反应当量浓度 D.爆炸极限范围

56.提高着火源的能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

A.变宽 B.变窄 C.无关 D.无规律

57.下列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正确的是()。

A.25.5% B.29.5% C.32.5% D.46.5%

58.乙烷与空气混合的爆炸下限,下列浓度正确的是()。

A.1.38% B.2.38% C.3.38% D.5.38%

59.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压力(初始温度为27℃,初始压力为0.1MPa,爆炸温度为2411K应为()。

A.0.59MPa B.0.69MPa C.0.89MPa D.12.69MPa

60.火炸药爆炸事故发生爆轰时的传播速度可高达()。

A.每秒数米 B.每秒数十米 C.每秒数百米 D.每秒数千米

61.电灯泡同时放热发光,但不属于燃烧,因为它是()。

A.氧化反应 B.物理反应 C.分解反应 D.物理化学反应

62.可燃气体的火灾属于()火灾。

A.B类 B.D类 C.A类 D.C类

63.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着火的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64.下列与空气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有()。

A.活泼金属 B.黄磷 C.金属碳化物 D.金属粉末

65.锅炉爆炸属于()。

A.化学性爆炸 B.物理性爆炸 C.爆轰 D.殉爆

66.高压燃气系统泄漏发生的燃烧称为()。

A.喷流式燃烧 B.动力燃烧 C.紊流式燃烧 D.混合燃烧

67.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则燃爆危险性越大,是因为()。

A.爆炸极限范围越宽 B.爆炸下限越小 C.少量可燃物泄漏则有爆炸危险 D.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则有爆炸危险。

68.可燃性混合物的惰性介质含量越高其爆炸危险性()。

A.越小 B.越大 C.无关 D.无规律

69.燃气系统筹兼顾发生爆炸是可燃气体()的方式。

A.扩散燃烧 B.动力燃烧 C.喷流式燃烧 D.紊流式燃烧

70.爆炸性物质发生爆轰时,引起另一处爆炸性物质的爆炸现象称为()。

A.燃爆 B.爆燃 C.爆炸 D.殉爆

1.答案:D。

燃烧的定义是物质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是一种剧烈的氧化反应。它与生产和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其他氧化反应有区别。如铁在空气中氧化生锈,食用油在空气中氧化变质等,都不是燃烧,电灯虽然放热发光,但不是氧化反应,而是物理反应,所以也不是燃烧。

2.答案:C。

火灾也是燃烧,但它是超出有效范围的燃烧,亦即失去控制的燃烧。火在人类手上,一直是具有巨大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力量,一方面它是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一座里程碑;另一方面,一旦对它失去控制,超出了燃烧的有效范围,就会酿成灾害。

3.答案:C。

温度和热量是构成着火源必须同时具备的两个参数,例如从煤炉子飞出的火星,落在油棉丝上,能把油棉丝点燃,但如果落在大块木板上,虽然其温度已大大超过木材的着火点(295℃),但由于热量不够,火星很快就熄灭了。所以着火源是指具有一定温度和热量的能源。

4.答案:B。

自燃是可燃物质受热升温,而无需明火作用就能自行燃烧的现象,亦即没有明火作用的燃烧现象。

5.答案:D。

自燃的热量来源不同,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油脂受高温暖气片的加热,是属于外界加热,使油的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发生燃烧现象,这种外界加热引起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

6.答案:A。

自燃点是可燃物质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如黄磷的自燃点为30℃,煤为320℃。当气温达到30 ℃时黄磷就会发生自燃,显然比煤的危险大。所以可燃物质的自燃点越高,发生着火爆炸的危险性越小。

7.答案:D。

人类用火已有几十万年的历史,200多年来,为揭示燃烧的实质,科学界先后创建过不少有关的学说和理论,但都欠科学性。1920年左右由苏联科学家H.H.谢苗诺夫创建的链式反应理论,被国际学术界公认,是具有科学性的解释燃烧实质的现代燃烧理论。

8.答案:D。

纯氧是强烈的氧化剂,油脂接触纯氧时,会迅速氧化反应,并产生热量,因为氧化反应剧烈迅速,释

放的热量来不及传导散失,容易积热升温达到油脂的自燃点而发生燃烧。这种由于可燃物质自身的氧化反应而引起的自燃,属于自热自燃。

9.答案:A。

可燃液体达到闪点的温度时,其液面上少量可燃蒸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源能发生燃烧,但由于在闪点温度下,液体蒸发的速度仍较慢,来不及提供足够的蒸气补充燃烧的损失,火焰很快在5s之内熄灭,呈现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易燃液体的温度比闪点温度高出1~5℃时,即会出现持续燃烧的着火现象。

10.答案:C。

氧气是木材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一,但是事实上当空气中的含氧量由21%降低到14%~16%时,木材的燃烧则停止,这正说明燃烧必须具备必要条件的同时,还需要达到充分条件。

11.答案:D。

根据火灾按照物质燃烧特征进行分类的GB 4968—1985《火灾分类》,将火灾分成 A、B、C、D四类,其中可燃气体火灾属于C类。

12.答案:B。

闪点是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闪点为一39℃,煤油为28~35℃,在一39℃的天寒地冻条件下,不少可燃液体已不能被点燃,而汽油仍可发生燃烧,说明汽油有低温火灾的危险性。所以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13.答案:B。

火灾发展过程中,轰燃现象发生于室内火灾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转变,在氧化剂充分的条件下,使燃烧由局部火转变为大火,因而使火灾由发展期进入最盛期。

14.答案:A。

可燃液体发生着火时,从表面现象来看,液体会在着火过程中不断被烧掉,因而容易被人们误解以为燃烧的是液体本身,但实际上从闪燃现象的研究可以说明,同样一桶汽油在闪点以下,用明火点不着,到闪点的温度时才会点燃,而且由于蒸气“供不应求”,火焰很快又熄灭。说明液体燃烧时,是蒸气在燃烧而不是液体本身。总之,可燃液体的燃烧方式是先受热蒸发为可燃蒸气,然后按气体的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

15.答案:B。

一氧化碳属于可燃物是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之一,但实验结果表明,当一氧化碳浓度低于12.5%时,是不会燃烧,也不会发生爆炸的,这就从可燃物这个条件来说明,燃烧除必须具备必要条件外,还需具备充分条件。

16.答案:B。

火灾的发展过程由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到熄灭期,由于轰燃使火灾由局部火转变为大火,出现熊熊烈火,火势迅猛,容易被误解为轰燃是发生于最盛期。应当说,轰燃是在火灾由燃料控制向通风控制的条件下,才使火灾进入最盛期,所以说,轰燃是发生于发展期。

17.答案:B。

烟气是火灾现场的燃烧产物,它是由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烟尘等多种有毒、有害或腐蚀性气体、微粒组成的混合物,能造成火灾现场人员窒息、中毒甚至死亡的危害,在诸多有害有毒烟气组成中,罪魁祸首是一氧化碳,经分析统计表明火灾中约有一半人员的死亡是由它造成的。

18.答案:B。

在厂矿企业生产过程中,由于设备管道系统的密闭性差或加料、放空等,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粉尘)的跑、冒、滴、漏时有发生,防火技术采取通风良好的措施是为了有效控制可燃物,消除燃烧三个基本条件中的一个条件,即消除可燃物。

19.答案:A。

根据《厂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占地面积》的规定,甲级生产的厂房建筑耐火等级应为一、二级。

20.答案:C。

根据防火技术基本理论即防止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同时存在或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规定电石库距离产生火花的车间须30m以上,即规定安全间距,是为了避免燃烧条件的相互作用。

21.答案:A。

可燃液体的危险等级按闪点分类,闪点低于-18℃的可燃液体为低闪点可燃液体,属于一级危险品,按照《贮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贮存闪点低于-18℃的可燃液体的库房为甲级贮存。

22.答案:B。

气焊施工现场的燃烧三个基本条件(可燃物乙炔、助燃物氧气和火源,即焊割的火焰)作业中是无法消除的,因此,避免燃烧三个基本条件的相互作用是防火必须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施工现场的实验表明,气焊过程中的火星、熔渣四处飞溅,大约能将周围5m内的可燃物点燃,所以规定乙炔与火源的距离必须在10m以上。

23.答案:C。

根据是GB 6944--1986《危险货物分类与品名编号》,将可燃液体按闪点分为低闪点液体(闪点低于-18℃),中闪点液体(闪点为-18~23℃),高闪点液体(闪点为23~61℃)。

24.答案:B。

煤的自燃点虽然比较高(320℃),但煤堆在气温高(如夏季)、风力小等闷热条件下,煤块表面微孔在吸附空气中的潮气和气体过程中,由于浓缩会产生热量,使煤块温度略有升高,同时煤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也会产生热量,聚热升温可以达到自燃点而发生自燃,这种由于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产生热量引起的自燃,属于自热自燃。

25.答案:A。

感烟式探测器是利用火灾初起期由于可燃物阴燃冒烟的信息,通过烟雾进入探头时,与离子接触并吸附离子,使内外电离室的等量离子改变,即等数电阻值改变,从而改变内外电离室的电压分配,利用这种电信号进行火灾报警,所以是属于接触式火灾探测器。

26.答案:D。

卤代烷灭火剂因具有绝缘性能好,灭火效率高,灭火后不留痕迹等诸多优点,曾被广泛应用,但近期不少国家的研究表明,卤代烷灭火剂对大气的臭氧层具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应禁止使用。

27.答案:C。

电石(乙炔)着火时,严禁用四氧化碳灭火器扑救,是因为在高温时,氯与乙炔化合会发生爆炸,此外还会产生剧毒气体光气。

28.答案:C。

非接触式火灾报警是利用光学效果进行探测的,如感光火灾报警器,利用火灾初起期物质燃烧时,火焰辐射的红外线和紫外线,制成红外线检测器和紫外线检测器,前者利用硫化铝(后者利用紫外光敏二极管)作为敏感元件,遇到红外辐射时即可产生电信号来进行探测和报警。

29.答案:A。

泡沫灭火剂由于含有较多水分,如化学泡沫是利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用,产生C02泡沫,因此,不宜扑灭遇水燃烧物质(如碳化钙等)的火灾。

30.答案:C。

阻燃是防火的重要技术措施,但同时要求阻燃剂应无毒(低毒)环保性好,即清洁阻燃,如磷系阻燃剂、成炭型阻燃剂和金属氢氧化物阻燃剂等均能较符合清洁阻燃的要求,而含卤阻燃剂有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作用,不属于清洁阻燃剂。

31.答案:A。

氧气瓶直接受热会导致瓶内气体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压力增大,当气体压力超过钢瓶的极限强度时,氧气瓶即发生爆炸。温度、体积和压力都是物理因素,则氧气瓶直接受热发生的爆炸是由于物理因素的变化,即物理变化引起的,所以属于物理性爆炸。

32.答案:B。

爆炸极限越宽,可燃物(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发生爆炸的概率就越高,爆炸的危险性越大,如乙炔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2.2%~81%,氨和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为15%~28%,显然乙炔的爆炸危险性比氨的爆炸危险性大。

33.答案:D。

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是根据可燃物完全燃烧的反应方程式计算出来的浓度,在此浓度时,可燃物和氧化剂之间的比例恰好能实现完全的化合反应,释放热量最多,反应速度最快,产生的压力最大,则可燃性混合物的燃爆最强烈。

34.答案:B。

化工厂的火炬燃烧过程是含可燃气体的尾气(废气)在火炬端头先形成燃料堆,然后逐渐扩散到燃烧区,而火炬周围的空气也逐渐扩散进入燃烧区。可燃气体与空气在燃烧区逐渐混合和燃烧,形成一种稳定式燃烧,即扩散燃烧。

35.答案:C。

可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越小(如乙炔为2.2%,车用汽油为0.89%等)。只要有少量可燃物从容器或管道里泄漏(跑、冒、滴、漏)出来,就很容易与车间或库房的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使建筑物处于发生爆炸(一触即发)的危险之中。

36.答案:C。

可燃性混合物的自燃点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为最低,例如硫化氢在爆炸下限时的自燃点为373℃,在爆炸上限时的自燃点为304℃,而在爆炸反应当量浓度时的自燃点为216℃。自燃点越低,则爆炸危险性越大,所以取216℃为硫化氢的标准自燃点,亦即爆炸反应当量浓度的自燃点为可燃性混合的标准自燃点。

37.答案:C。

比较燃烧和化学性爆炸的条件可以看出来,两者都需要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因此它们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反应,其主要区别是氧化反应的速度不同,化学性爆炸是在瞬间完成氧化反应。

38.答案:D。

焊补汽油桶发生爆炸时,由碳氢化合物构成的汽油蒸气,在瞬间完成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并释放热量。这种由于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同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而引起的爆炸,称化学性爆炸。

39.答案:B。

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只要少量空气进入容器或管道里,就容易在容器管道内形成浓度达到爆炸极限的爆炸性混合物。如乙炔的爆炸上限为81%,而氨为28%,只要有19%的空气进入乙炔罐或管道内,就有爆炸危险,而氨的容器管道需进入72%空气才有爆炸危险,这也是移动式乙炔发生器在许多地方被禁止使用的一个主要原因,因它在加料时,空气容易进入罐内,所以说,可燃物质的爆炸上限越高,其爆炸危险性越大。

40.答案:B。

燃气系统在生产中保持正压,其作用是防止空气进入系统,与可燃气体均匀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如果没有压力或出现负压就会吸人空气,这是燃气系统着火爆炸事故的一种危险因素。所以,燃气系统保持正压生产是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的重要技术措施。

41.答案:B。

可燃固体按着火点分成可燃固体(着火点小于300℃)和易燃固体(着火点大于300℃)。

42.答案:C。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于1998年4月20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通过,1998年9月1日起实施。

43.答案:A。

提高氧含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上限显著提高,而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如氢与空气(含氧

21%)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75%,而氢与氧(一级纯氧为99.2%,二级为98.5%)混合时,爆炸极限为4%~95%。这是因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超过爆炸上限的浓度时,因氧气(氧化剂)不足,而不会发生爆炸,随着氧含量的提高,爆炸上限也随着提高,而在爆炸下限的浓度时,氧已经过剩,所以,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氧含量,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

44.答案:D。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18条第1款的规定,大型港口应建立专职消防队。

45.答案:B。

燃烧和化学性爆炸两者的实质是相同的,都是可燃物质的氧化反应。因此,防火和防爆采取通风良好的技术措施都是为了控制可燃物,只不过对防爆技术来说,通风良好的作用是将可燃物(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控制在大大小于(1/5~1/4)爆炸下限,从而不会在车间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46.答案:A。

燃气系统着火时,燃烧剧烈尤其是高压燃气系统一旦着火,火势迅猛,消防器材往往无济于事。此时,立即关闭截门是属于灭火措施的隔离法,其作用是阻止系统内的可燃气体继续进入火场,从而有利于灭火。

47.答案:B。

闪点是可燃液体发生火灾的警告。挥发性强的可燃液体(乙醚等),其闪点与着火点(即持续燃烧的温度),仅相差1~5℃。车用汽油的闪点为-39℃,而煤油为28~35℃,相比较说明,车用汽油具有低温火灾危险性。所以,可燃液体的闪点越高,其发生火灾的危险性越小。

48.答案:B。

《生产按火灾危险性分类》将产生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可燃气体(二级危险品)列为生产类别的乙类生产。

49.答案:B。

灭火措施隔离法是使可燃物与着火源区域尽快隔离,例如在建筑物内的火场上打出一道水墙,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着火区域隔开,并尽快将可燃物撤离到安全地带,从而有利于尽快将火灾扑灭。

50.答案:B。

根据燃烧的链式反应理论,当游离基通过直径小的容器管道时,容易与器壁碰撞而销毁,使链的中断速度增加,当超过链的增长速度时,燃烧则停止。由4~6层细孔铜网组成的阻火器正是利用其微小的孔径来阻止火焰在管里蔓延的,化学性爆炸是瞬间燃烧,实验表明,随着管径的减少,可燃物的爆炸极限变窄,直到不炸,不炸的管径称为临界直径。限制管径是防爆技术措施之一。以上说明容器、管道直径越大,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51.答案:B。

可燃粉尘堆积起来或在地面积成厚厚一层,是不会发生爆炸的,只会着火。如果飞扬悬浮于空中,与空气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粉尘的粒径越小,越容易飞扬起来,并且在空中停留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发生爆炸的危险性亦越大。

52.答案:C。

表面燃烧是可燃固体的一种燃烧方式,如焦炭的燃烧。煤在炼焦过程中已将其中的可燃气体析出,所以焦炭的燃烧没有出现火焰,只是呈现炽热状态,称为表面燃烧。铝、镁等金属的燃烧亦是表面燃烧。

53.答案:C。

可燃气体的危险等级按爆炸下限分类,爆炸下限小于10%为一级危险品,如氢气(4%)、乙炔(2.2%),爆炸下限大于或等于10%为二级危险品,如一氧化碳(12.5%)、氨(15%)等。

54.答案:A。

通过实践表明,降低可燃性混合的初始压力,爆炸极限范围变窄,直至不炸,不炸的压力称为外界压力。按照链式反应理论认为,降低初始压力,游离基容易扩散到器壁而销毁,使链的中断速度加快,另一方面,游离基与其他物质的距离加大,使连锁反应速度减慢,降低了链的增长速度,当链的中断速度大于链的增长速度时,燃烧即停止,则不会发生爆炸,因此,减压生产是防爆技术措施之一。

55.答案:B。

可燃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在爆炸下限时,其浓度已很高,如铝粉的爆炸下限为409/m3,肉眼看去像“雾”或“尘云”,而爆炸上限更高,如糖粉的爆炸上限为135009/m3,已失去实用意义。所以可燃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只用爆炸下限表示,如麻尘为16.89/m3。面粉为9.79/m3等,都是表示它们魄爆炸下限。

56.答案:A。

实验表明,着火源的能量强度越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如甲烷与空气混合物的爆炸实验结果为1OOV?A的电火花不引起爆炸,200V?A的电火花可引起爆炸,爆炸极限为5.9%~13.6%,300V?A的电火花,则爆炸极限扩大为5.58%~14.8%。

57.答案:B。

58.答案:C。

60.答案:D。

按爆炸的瞬时燃烧速度不同,爆炸的传播速度可达每秒数百米,而爆轰可达每秒数千米。

61.答案:B。

燃烧的定义是物质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电灯泡虽然同时放热发光,但它是物理反应,所以不属于燃烧。

62.答案:D。

根据火灾按照物质燃烧特征进行分类的GB 4968—1985《火灾分类》,将火灾分成 A、B、C、D四类,其中可燃气体火灾属于C类。

63.答案:B。

闪点是可燃液体发生闪燃的最低温度,如车用汽油闪点为一39℃,煤油为28~35℃,在一39℃的天寒地冻条件下,不少可燃液体已不能被点燃,而汽油仍可发生燃烧,说明汽油有低温火灾的危险性。所以可燃液体的闪点越低,则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64.答案:B。

煤的自燃点虽然比较高(320℃),但煤堆在气温高(如夏季),风力小等闷热条件下,煤块表面微孔在吸附空气中的潮气和气体过程中,由于浓缩会产生热量,使煤块温度略有升高,同时煤在空气中的氧化反应也会产生热量,聚热升温可以达到自燃点而发生自燃,这种由于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产生热量引起的自然,属于自热自燃。

65.答案:B。

锅炉爆炸是典型的物理性爆炸。锅炉的水与水蒸气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锅炉的爆炸及爆炸威力取决于蒸汽压力,爆炸前后其介质的性质不发生化学变化。

66.答案:A。

高压燃气系统泄漏发生的燃烧是可燃气体在燃烧过程中与空气混合的燃烧,但由于燃气系统压力高,燃烧强度大,火势迅猛,其有效灭火措施,是尽快关闭截门。这种燃烧称为喷流式燃烧,属于可燃气体的扩散燃烧方式。

67.答案:D。

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上限越高,当有少量空气进入容器管道内时,就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范围,而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68.答案:A。

可燃性混合物随着惰性介质含量的提高,则爆炸极限范围变窄,其爆炸危险性越小。

69.答案:B。

可燃气体的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两种方式,前者表现为稳定式燃烧,后者表现为爆炸,亦称强力燃烧。

70.答案:D。

物质发生爆轰时,其燃烧速度达1000~7000m/s,产生超音速的冲击波,并由它本身的能量所支持。能迅速传播,可引起另一处物质的爆炸,从而产生一种“殉爆”现象。

二、多选题

1.燃烧三角形包括下列的()。

A.可燃物 B.浓度 C.热量 D.氧化剂 E.着火源

2.燃烧类型包括()。

A.自燃 B.着火 C.闪燃 D.阴燃 E.轰燃

3.下列有哪些是不属于明火作用下的燃烧()。

A.着火 B.自热自燃 C.受热自燃 D.阴燃 E.回燃

4.下列哪些火灾属于A类火灾()。

A.木材 B.棉麻 C.汽油 D.纸张 E.天然气

5.下列()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着火源。

A.自燃 B.绝热压缩 C.喷灯 D.化学反应热 E.日光照射

6.古斯塔夫提出的火灾危险度分析方法包括()。

A.建筑物危险度分析 B.环境危险度分析 C.财产危险度分析 D.建筑物内危险度分析E.人员伤亡危险度分析

7.可燃物质发生自热自燃是由于()聚热升温引起的。

A.氧化反应 B.Et光照射 C.物理作用 D.生物作用 E.炉子加热

8.烟气的流动(驱动力)是()造成的。

A.建筑的烟囱效应 B.燃烧气体的浮力 C.烟气的化学成分 D.通风系统的风机E.电梯的活塞作用

9.为加速可燃气体的扩散,厂房建筑物的长轴与主导风向应()。

A.平行 B.不小于45 C.垂直 D.不小于60 E.小于30。

10.泡沫灭火剂不宜扑救()的火灾。

A.石油产品 B.木材、纤维 C.橡胶 D.带电设备 E.电石(乙炔)

11.以下()是能发生闪燃的物质,准确的说法是。

A.可燃液体 B.可燃固体 C.可燃气体 D.能挥发可燃蒸气的可熔化固体 E.所有可燃物

12.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可以用()表示。

A.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 B.可燃蒸气的温度极限 C.可燃液体的温度极限 D.可燃液体的密度极限

E.可燃液体的浓度极限

13.下列()是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措施。

A.设备密闭 B.正压操作 C。安装爆破片 D.惰性介质保护 E.通风换气 14.下列影响可燃气体混合物爆炸极限的因素有()。

A.初始温度 B.初始压力 C.通风条件 D.惰性介质含量 E.容器管道直径 15.可燃液体的燃烧方式有()。

A.扩散燃烧 B.喷流式燃烧 C.动力燃烧 D.喷雾燃烧 E.乳化燃烧

16.按爆炸性质分类,爆炸可分为()。

A.物理性爆炸 B.化学性爆炸 C.爆轰 D.核爆炸 E.殉爆

17.下列()是卤代烷灭火剂的缺点。

A.毒性较高 B.绝缘性能差 C.会破坏臭氧层D.能与轻金属起化学反应,且会引起爆炸 E.灭火后留有痕迹

18.于粉灭火剂适宜于扑救()的火灾。

A.易燃液体 B.遇水燃烧物质 C.精密仪器 D.油类 E.旋转电机

19.焦炭的燃烧可称为()。

A.表面燃烧 B.扩散燃烧 C.无焰燃烧 D.传导燃烧 E.炽热燃烧

20.下列()因素会增加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A.提高温度 B.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 C.提高湿度 D.增加灰分 E.提高可燃气体含量

21.下列属于遇水燃烧物质的是()。

A.碳化钙 B.碳酸钙 C.锌 D.硝化棉 E.钠

22.按爆炸反应速度分类,爆炸可分为()。

A.轻爆 B.爆炸 C.殉爆 D.爆轰 E.爆裂

23.油罐火灾可分为()。

A.沸溢火灾 B.紊流火灾 C.喷溅火灾 D.喷流火灾 E.对流火灾

24.可燃物质发生化学性爆炸的要素是()。

A.产生气体 B.产生热量 C.物质化学成分 D.高化学反应速度 E.可逆反应 25.化工设备动火检修时,用于置换可燃气体的介质有()。

A.氮气 B.二氧化碳 C.空气 D.水蒸气 E.水

26.可燃气体的燃烧方式有()。

A.扩散燃烧 B.喷流式燃烧 C.动力燃烧 D.混合燃烧 E.紊流燃烧

27.下列属于防爆泄压装置的有()。

A.安全阀 B.抑爆装置 C.爆破片 D.递止阀 E.压力表

28.爆炸的直接破坏作用是因为产生()。

A.冲击波 B.声音巨响 C.火光冲天 D.碎片冲击 E.震荡作用

29.下列()是划分遇水燃烧物质危险等级的因素。

A.化学反应速度 B.产生可燃气体 C.产生热量 D.反应产物的毒性 E.物质化学成分

30.化工设备管道检修动火停车操作包括()。

A.试压 B.降温 C.卸压 D.排净 E.试漏

31.下列属于火炸药爆炸要素的为()。

A.产生热量 B.产生气体 C.高化学反应速度 D.临界体积 E.周围介质的数量

32.下列属于与水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然的物质有()。

A.碳化钙 B.钠 C.钾 D.黄磷 E.磷化钙

33.下列相互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然的物质是()。

A.乙炔与氧气混合 B.甘油遇高锰酸钾 C.松节油遇浓硫酸 D.氢气遇油脂 E.甲醇遇氧化钠

34.影响轰燃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

A.辐射 B.对流 C.传导 D.房间尺寸 E.可燃物在房间的位置

3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2001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

A.单层、多层和高层工业建筑 B.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 C.地下民用建筑 D.地下铁道 E.无窗厂房

36.炸药爆炸三要素包括()。

A.反应过程的安定性 B.反应过程的放热性 C.反应过程的力学特性 D.反应过程的高速度

E.反应过程的生成物必定含有大量的气态物质

37.民用爆破器材的起爆器材有()。

A.导爆管 B.火雷管 C.电雷管 D.继爆弹 E.硝化甘油炸药

38.民用爆器材的传爆器材有()。

A.导爆管 B.导爆管雷管 C.导爆索 D.导火索 E.磁电雷管

39.烟火药制造过程中,为保证领药时的安全应按照()的原则限量领药。

A.少量 B.定员 C.多次 D.勤运走 E.定时

40.火药燃烧特性而能量释放的能力主要取决于()。

A.火药燃烧速率 B.火药的相应强度 C.火药的燃烧面积 D.能否稳定燃烧

E.火药的物化性质相对稳定

41.粉碎和筛选烟花爆竹原料时,应坚持做到“三固定”,是指()。

A.固定设备 B.固定厂房 C.固定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 D.固定最大粉碎药量 E.固定混用工房

多选题答案

1.答案:ADE。

燃烧三角形比较形象地表达了燃烧必须是可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三个基本条件同时存在,并且相互作用(构成燃烧系统)才会发生。

2.答案:ABC。

燃烧的定义是同时放热发光的氧化反应。但燃烧有不同的类型,可分为闪燃、着火和自燃三类。每类燃烧都有各自的特征。由于化学性爆炸亦可称为瞬间燃烧,所以为采取有效的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必须深入研究各类燃烧的基本特征,而且也才能更好地理解防火与防爆技术措施的理论依据。

3.答案:BC。

自热自燃是可燃物质由于自身的化学反应,物理作用或生物作用发生热量,并聚热升温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的现象;受热自燃是可燃物质受外界加热(如火焰隔锅加热锅里的油,或可燃物距离炉子等热源太近等),使温度升高达到自燃点而自行燃烧,它们都不属于明火作用下的燃烧。

4.答案:ABD。

根据GB 4968--1985《火灾分类》,A类火灾为固体火灾,因此,木材、棉麻和纸张,属于A类火灾。

5.答案:ACD。

绝热压缩是机械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日光照射属于光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而自燃、喷灯和化学反应热是由化学能可能转化的着火源。

6.答案:AD。

古斯塔夫提出的火灾危险度分析方法包括:首先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耐火等级以及可燃物的堆放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建筑物危险度分析;其次是对人员生命危险,财产损失和烟气危害性等危险性进行分析即建筑内危险度分析。

7.答案:ACD。

炉子加热和日光照射属于外界加热的热源,由此引起的自燃称为受热自燃;而热源来自可燃物自身的氧化反应、物理作用和生物作用产生的热量,并由此引起的自燃称自热自燃。

8.答案:ABDE。

研究烟气流动的驱动力,对有效地控制烟气有重要意义。如由于建筑物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对研究高层建筑设置防烟和排烟设施有重要作用;还有燃烧气体的热膨胀力、浮力;通风系统的风机;电梯的活塞效应等,有利于根据烟气流动的规律采取有效的控制烟气措施。

9.答案:BC。

建筑物长轴与主导风向呈垂直或大于45。,可以有效利用人为的穿堂风,以加速可燃气体向车间外扩散,减少由于跑、冒、滴、漏的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在车间内积聚而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危险。

10.答案:DE。

泡沫灭火剂因含较多水分,不仅不宜扑救遇水燃烧一级危险品电石(乙炔)的火灾,而且也不宜扑救带电设备的火灾,否则有触电危险。

11.答案:AD。

除可燃液体能发生闪燃的现象外,有些可燃固体受热能熔化成熔融状态,并挥发出可燃蒸气,如沥青、石蜡、硫等可熔化固体,也能发生内燃现象。

12.答案:AC。

可燃液体的着火爆炸是蒸气而不是液体本身,所以爆炸极限应当以可燃蒸气的浓度极限(%)来表示。但由于可燃蒸气的浓度与可燃液体的温度直接有关,即液体温度越高,挥发速度就越快,相应的蒸气浓度也就越高,所以在密闭容器里,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还可以用液体的温度极限来表示,如车用汽油的蒸气浓度极限为0.89%~5.16%,其液体温度极限为一39~一8℃。由于此特点,可以用温度计来显示可燃液体的爆炸极限范围。

13.答案:ABDE。

爆炸虽然是在瞬间发生,但分析爆炸过程可以了解,首先是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相互扩散,均匀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这是发生爆炸的第一阶段,因此采取下列措施:设备密闭,防止可燃物的跑、冒、滴、漏;正压操作,防止空气进入容器管道系统内;惰性介质保护,消除氧化剂;通风换气,及时将可燃物排出室外。都是为了防止可燃物和空气的相互扩散与均匀混合,亦即预防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14.答案:ABDE。

可燃气体的爆炸极限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提高初始温度,气体内能增大,爆炸极限变宽;降低初始压力,游离基容易与器壁碰撞销毁,链的中断速度加快,而链的增长速度因反应困难而减慢,使爆炸极限变窄;惰性介质含量提高,爆炸极限变窄是因为链的中断速度加快;容器管道直径减小,是链的中断速度加快使爆炸极限变窄等。

15.答案:AC。

可燃液体的燃烧是先受热蒸发为可燃蒸气,再按气体燃烧方式,有扩散燃烧和动力燃烧。如汽油桶可以缓慢燃烧,也可以爆炸。

16.答案:ABD。

爆炸按性质分类可分为:由物质的物理变化如温度、体积、压力等物理因素的变化引起的爆炸,称物理性爆炸;由物质在瞬间完成化学反应,并释放大量气体和热量引起的爆炸称化学性爆炸;核爆炸是由于物理化学变化引起的。

17.答案:ACD。

卤代烷灭火剂被禁止使用的原因主要是释放后的卤代烷灭火剂与大气层的臭气会发生反应,致使臭氧层出现空洞,使生存环境恶化的严重缺点,另外它还具有毒性较高,能与轻金属起化学反应,且会引起爆炸等缺点。

18.答案:ABE。

干粉灭火剂对火灾有窒息、冷却、隔离和抑制等作用,具有不导电、不腐蚀、救火效率高等优点,因此,适宜扑救易燃液体火灾,遇水燃烧物质火灾以及油类火灾。但灭火后留有残渣。不宜扑救精密仪器和旋转电机的火灾。

19.答案:AC。

焦炭的燃烧是呈现炽热状态,属于可燃固体的表面燃烧方式,同时,焦炭燃烧时没有火焰发生(因煤在炼焦时,其可燃气体已析出,即煤气)所以亦称为无焰燃烧。

20.答案:ABE。

可燃粉尘飞扬悬浮于空中与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火源才会发生爆炸。但可燃粉尘的爆炸实际上是尘粒受热析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爆炸。因此,与影响可燃气体燃爆危险性的因素相同,即提

高温度,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和提高可燃气体含量,会增加可燃粉尘的燃爆危险性。

21.答案:ACE。

遇水燃烧物质是指具有与水或酸接触会产生可燃气体,同时放出高热,该热量即能引起可燃气体着火爆炸这类性质的物质,碳化钙、锌和钠遇水或酸会产生乙炔或氢气,并放出热量,它们都具有上述性质,所以属于遇水燃烧危险品。

22.答案:ABD。

化学性爆炸亦可称为瞬问燃烧,因此,根据燃烧速度可分为轻爆的燃烧速度每秒数米,爆炸的燃烧速度每秒十几至数百米;爆轰的燃烧速度达每秒1000~7000m。

23.答案:AC。

油罐发生火灾时,如果火焰的热量以传导方式加热下面油层,则发生滞溢火灾,如果以对流方式加热下面油层,并且罐底有水垫等情况下则会发生喷溅火灾。

24.答案:ABD。

化学性爆炸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爆炸压力,是因为爆炸反应产生气体又产生热量,把气体加热到高温,体积要膨胀几千上万倍而这种反应又是在瞬间完成,即化学反应的高速度,使得气体体积来不及膨胀,还占着与爆炸前相近的很小体积,于是会对周围物质产生巨大的压力,这种突然产生的巨大冲击力,即使是坚强的钢板,坚硬的岩石,也要被炸得粉碎!

25.答案:ABDE。

用于置换化工设备管道里的可燃气体应是惰性介质,常用的介质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或水。氮气和二氧化碳并不是惰性气体,但它们在常温时能阻止物质的燃烧,属于阻燃性气体,常用以灭火或置换可燃气体的介质。

26.答案:AC。

可燃气体在燃烧过程中逐渐与空气混合,逐渐烧掉,则发生稳定式燃烧,称扩散燃烧;如果可燃气体在燃烧之前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则发生爆炸式燃烧,称动力燃烧或强力燃烧。

27.答案:AC。

爆破片作为防爆安全装置,其作用是在刚发生爆炸时立即破裂,把气体和热量泄人大气。使爆炸压力不会急骤升高,削弱了爆炸威力的升级,可保护容器或建筑物不被炸坏,亦称泄压膜或防爆膜;安全阀的作用是当容器的压力超过规定的允许压力时,及时自动地把容器里的部分介质泄出,使压力降低至安全压力时,自动关闭。它们都是属于泄压安全装置。

28.答案:ADE。

爆炸事故发生时,往往会出现声音巨响,火光冲天,设备炸毁,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情景。然而爆炸的基本特征是压力的急剧升高,因此,爆炸对人和物的直接伤害是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碎片冲击和震荡作用。

29.答案:ABC。

遇水燃烧物质的危险等级是根据这类物质与水或酸接触时,发生化学反应速度的快慢、单位时间产生可燃气体的多少,以及产生热量的多少,划分为一级和二级危险品。

30.答案:BCD。

停车操作首先是系统由高压缓慢降至低压的卸压操作;其次是按规定的降温速率进行降温操作;再是排净容器管道系统内贮存的气、液固体物料。

31.答案:ABC。

火炸药爆炸时之所以产生巨大威力,是因为它会产生大量气体,同时放出大量热量,把气体加热至高温,使容积大大膨胀,而瞬间完成的反应高速度使气体容积来不及扩散,因而使压力骤增,可高达几十到数百大气压。

32.答案:ABCE。

碳化钙与水作用产生乙炔并放出热量,钠、钾与水作用产生氢气并放出热量,磷化钙与水作用产生磷

化氢并放出热量,所以它们属于与水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

33.答案:ABCD。

相互接触能发生化学自燃的物质,通常是一种强氧化剂,而另一种是强还原剂,两者混合后由于强烈的氧化反应而自燃着火。

34.答案:AB。

影响轰燃发生最重要的有两个因素,即辐射和对流,也就是上层烟气的热量得失关系,如果接收的热大于损失的热量,则轰燃可以发生。

35.答案:AC。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2001明确规定,该规范不适用于石油化工厂的生产区、地下铁道和无窗厂房。

36.答案:BDE。

反应过程的放热性、高速度和释放大量气体是炸药爆炸的三要素,是炸药爆炸时之所以能产生巨大压力(威力)的原因。炸药爆炸属于化学性爆炸,因此,亦是化学性爆炸的三要素。

37.答案:BCD。

题中A属于传爆器材,E属于工业炸药。

38.答案:ACD。

题中B和E属于民用爆破器材的起爆器材。

39.答案:ACD。

为避免超量领药造成零散堆积等事故隐患,应按照“少量、多次和勤运走”的原则限量领药。

40.答案:ACD。

火药的相应强度属于力学特征,满足在高温下保持不变形,低温下不变脆;火药的物化性质相对稳定属于火药的安定性。

41.答案:ABD。

题中C、E属于“四不准”,则不准在工房内存放粉碎好的药物和不准混用工房。

防火防爆技术(一)教案资料

第三节防火防爆技术 一、火灾爆炸预防基本原则 1.防火基本原则 根据火灾发展过程的特点,应采取如下基本技术措施: (1)以不燃溶剂代替可燃溶剂。 (2)密闭和负压操作。 (3)通风除尘。 (4)惰性气体保护。 (5)采用耐火建筑材料。 (6)严格控制火源。 (7)阻止火焰的蔓延。 (8)抑制火灾可能发展的规模。 (9)组织训练消防队伍和配备相应消防器材。 2.防爆基本原则 防爆的基本原则是根据对爆炸过程特点的分析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第一过程的出现,控制第二过程的发展,削弱第三过程的危害。主要应采取以下措施: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2)严格控制火源。 (3)及时泄出燃爆开始时的压力。 (4)切断爆炸传播途径。 (5)减弱爆炸压力和冲击波对人员、设备和建筑的损坏。 (6)检测报警。 二、点火源及其控制 工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引起火灾和爆炸的着火源,例如化工企业中常见的着火源有明火、化学反应热、化工原料的分解自燃、热辐射、高温表面、摩擦和撞击、绝热压缩、电气设备及线路的过热和火花、静电放电、雷击和日光照射等。消除着火源是防火和防爆的最基本措施,控制着火源对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发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明火 明火是指敞开的火焰、火星和火花等,如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焊接用火及其他火源是导致火灾爆炸最常见的原因。 (1)加热用火的控制。加热易燃物料时,要尽量避免采用明火设备,而宜采用热水或其他介质间接加热,如蒸汽或密闭电气加热等加热设备,不得采用电炉、火炉、煤炉等直接加热。明火加热设备的布

置,应远离可能泄漏易燃气体或蒸气的工艺设备和储罐区,并应布置在其上风向或侧风向。对于有飞溅火花的加热装置,应布置在上述设备的侧风向。 如果存在一个以上的明火设备,应将其集中于装置的边缘。如必须采用明火,设备应密闭且附近不得存放可燃物质。熬炼物料时,不得装盛过满,应留出一定的空间。工作结束时,应及时清理不得留下火种。 (2)维修焊割用火的控制。焊接切割时,飞散的火花及金属熔融碎粒低的温度高达1500—2000℃,高空作业时飞散距离可达20m远。此类用火除用于正常停工、检修外,还往往被用来处理生产过程中临时堵漏,或在生产现场增加必要的设施,所以这类作业多为临时性的,容易成为起火原因。因此,在焊割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输送、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上,或在可燃可爆区域内动火时,应将系统和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洗或清理。如该系统与其他设备连通时,应将相连的管道拆下断开或加堵金属盲板隔绝,再进行清洗。然后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置换,气体分析合格后方可动焊。同时可燃气体应符合爆炸下限大于4%(体积百分数)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应小于0.5%;爆炸下限小于4%的可燃气体或蒸气,浓度应小于0.2%的标准。 2)动火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并将可燃物品清理干净。在可能积存可燃气体的管沟、电缆沟、深坑、下水道内及其附近,应用惰性气体吹扫干净,再用非燃体,如石棉板进行遮盖。 3)气焊作业时,应将乙炔发生器放置在安全地点,以防回火爆炸伤人或将易燃物引燃。 4)电焊线破残应及时更换或修理,不得利用与易燃易爆生产设备有联系的金属构件作为电焊地线,以防止在电路接触不良的地方产生高温或电火花。 (3)其他明火。存在火灾和爆炸危险的场所,如厂房、仓库、油库等地,不得使用蜡烛、火柴或普通灯具照明;汽车、拖拉机一般不允许进入,如确需进入,其排气管上应安装火花熄灭器。在有爆炸危险的车间和仓库内,禁止吸烟和携带火柴、打火机等,为此,应在醒目的地方张贴警示标记以引起注意。明火与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和仓库相邻时,应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例如化工厂内的火炬与甲、乙、丙生产装置、油罐和隔油池应保持100m的防火间距。 2.摩擦和撞击 摩擦和撞击往往是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爆炸物品等着火爆炸的根源之一。例如机器轴承的摩擦发热、铁器和机件的撞击、钢铁工具的相互撞击、砂轮的摩擦等都能引起火灾;甚至铁桶容器裂开时,亦能产生火花,引起逸出的可燃气体或蒸气着火。 在易燃易爆场合应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如工人应禁止穿钉鞋,不得使用铁器制品。 搬运储存可燃物体和易燃液体的金属容器时,应当用专门的运输工具,禁止在地面上滚动、拖拉或抛掷,并防止容器的互相撞击,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燃烧或容器爆裂造成事故。吊装可燃易爆物料用的起重设备和工具,应经常检查,防止吊绳等断裂下坠发生危险。如果机器设备不能用不发生火花的各种金属制造,应当使其在真空中或惰性气体中操作。 在有爆炸危险的生产中,机件的运转部分应该用两种材料制作,其中之一是不发生火花的有色金属

防火防爆试题A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30小空,每空1分,共30分) 1.能够产生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最高浓 度为。 2.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火 灾;火灾;火灾;;和金属火灾。 3.电气灭火用“1211”或灭火器、灭火 器效果好,因为这三种灭火器的灭火药剂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事故。 4.雷击时有几十到安培强大电流通过雷通道,并迅速转 化成,温度可达摄氏度,一般的可燃物碰到它就会迅速着火。 5.爆炸温度极限与爆炸浓度极限一样。也有上限和下限。其下限 即温度,等于爆炸浓度的 蒸气浓度;爆炸温度上限,即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爆炸浓度的蒸气浓度。 6.某些爆炸事故抢救过程中可能发生二次、再次的连锁爆炸,进 入爆炸事故现场要抢救,要弄清爆炸物的,选择有利地形,并配备应有的进行,就可以减少引起的扩大性伤亡。 7.在企业生产环境中,做好防火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建 立;加强;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不安全因素;认真落实;配备好。 8.电话报火警时要讲清楚起火单 位、、、 、、是否有人被困及报警用的电话号码和报警人的姓名等。 9.防止火灾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是:有效地管理好, 控制火源,避免、、 三者间的相互作用。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 间? ( ) A.5—7分钟B.8——10分钟C.15分钟2.l211灭火器的重量如下降一——,就要灌装充气。 ( ) A.五分之一B.500克C.十分之一3.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哪个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 灭?( ) A.火源底部B.火源中间C.火源顶部 4.下列哪种灭火器最适合扑灭由钠或镁金属造成的火 灾?( ) A.二氧化碳B.泡剂C.特别成份粉剂灭火器 5.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你必须首 先? ( ) A.找寻适合的灭火器扑救B.将有开关的电源关掉C.大声呼叫 6.我国《消防法》在何时实行?,全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 A.1999年9月1日11月9日 B.1999年9月1口 9月9日 C.1998年9月1日11月9日 7.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是什么?( ) A.温度升高B.压力急剧升高C.周围介质振动 8.下列哪一种气体是属于易燃气体?( ) A.二氧化碳B.乙炔C.氧气 9.下列哪种措施是处理气瓶受热或着火时应首先采用的?( ) A.设法把气瓶拉出扔掉B.用水喷洒该气瓶 C.接近气瓶,试图把瓶上的气门关掉 10.下列哪种容器适合盛装易燃液体?( ) A.玻璃容器B.瓷器C.具有防腐功能的金属容器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l、火灾通常指违背人们的意志,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 ) 2、粉尘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但不会发生火灾和爆炸。 ( )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题库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题库 第一节? 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属于燃烧的三要素。? A.温度? B.氧气? C.氧化剂? D.可燃物? E.点火源? 正确答案是BCD。?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获得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在火灾防治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以下对液态可燃物燃烧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分解——燃烧——气化? B.燃烧——气化——氧化分解? C.气化——燃烧——氧化分解? D.气化——氧化分解——燃烧? 正确答案是D。? 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 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可以看出,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后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在固体燃烧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形式。? A.扩散燃烧?

B.混合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解燃烧? E.氧化燃烧? 正确答案是ABCD。?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 (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氢、甲烷、乙炔以及苯、酒精、汽油蒸气等)从管道、容器的裂缝流向空气时,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的可燃气体遇到火源即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称为扩散燃烧。? (2)混合燃烧。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混合燃烧是在混合气体分布的空间快速进行的,为混合燃烧。煤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明火发生的燃烧爆炸即是混合燃烧,失去控的混合燃烧往往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蒸发燃烧。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出的蒸气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4)分解燃烧。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再与氧进行的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属于()火灾。?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正确答案是B。? 1.《火灾分类》(GB/T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 D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钦、错、锉、铝镁合金火灾等;? E类火灾:指带电火灾,是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发电机、电缆、家用电器等;?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

编号:SM-ZD-80421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防火防爆的安全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一、灭火措施 1. 常用灭火剂及其适用性 灭火剂是能够有效地破坏燃烧条件,中止燃烧的物质。选择灭火剂的基本要求是灭火效率高,使用方便,资源丰富,成本低廉,对人和环境基本无害。常用灭火剂有以下几种。 (1) 水(或水蒸气)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主要作用是冷却降温,也有隔离窒息的作用。它可以单独用于灭火,也可以与其他不同的化学添加剂组成混合物使用。除了带电物质、遇水燃烧物质和非水溶性燃烧液体的火灾外,一般都可以用水(或水蒸气)进行灭火。 (2) 泡沫灭火剂泡沫灭火剂分为化学泡沫灭火剂和空气灭火剂两大类。化学泡沫灭火剂主要由化学药剂混合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般是二氧化碳,它可以覆盖易燃液面,起隔离和窒息的作用。空气泡沫灭火剂是由一定比例的泡沫液、

4防火防爆管理制度(范本)

防火防爆管理制度 版本号:A/0 1.目的 为了进一步加强生产作业场所的安全管理、防止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根据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58《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 置设计规范》、劳部发[1995]56号《爆炸危险场所作业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要 求,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防火防爆管理制度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和报告与记录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全公司所属各部门。 3.职责 3.1.安全技术科是防火防爆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 3.2.公司行政科负责对外来人员、外来单位、外来机动车辆的防火防爆监督检查。 3.3.安全技术科负责避雷静电设施的外委测试、防护。 3.4.各部门负责对相关机动车辆的防火防爆管理。 3.5.各级领导对所管的易燃、易爆物料及有火灾隐患和爆炸危险的过程及设备全 面负责。 4.管理内容与方法 4.1.防火、防爆的一般规定 4.1.1.从全局出发, 统筹兼顾, 综合采取预防、局限、防火和疏散的对策, 达到严 格控制各种火源, 使火灾爆炸不扩展, 迅速扑救和人员迅速撤离及疏散。 4.1.2. 应根据车间、部门的原材料、成品的特点, 确定相应的危险类别以及分类 划定禁火区和不同的仓库并严格管理。 4.1.3生产区禁止吸烟, 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4.1.4. 明火必须申请, 经安全技术科消防审查、批准后才能使用。 4.1. 5. 禁止在禁火区内焚烧杂草和垃圾。 4.1.6. 不带阻火器的机动车辆及电瓶车禁止进入禁火区。 4.1.7. 禁止用易散发可燃性气体的液体擦洗设备、用具和衣服。 4.1.8. 不得任意倾倒废品油、油棉纱、油纸等易燃物品,应放入放置在安全地点 铁制容器内并及时处理。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doc14)(1)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4.6水上交通防火安全技术 (一)、消防与救生 (1)船舶消防和应急反应: ① 消防规则的基本原理,防火控制图; ② 火灾的原因和防火灭火要领; ③ 消防演习的内容和组织。 (2)船舶救生与应急反应: ① 国际公约对救生设备的要求; ② 弃船演习的内容和组织; ③ 弃船决策。 (二)、水上与港口防火技术 1、运输船舶消防安全与消防检查 (1)船舶结构防火及舱室防火分割的内容和要求,船舶消防安全设备(中央控制站、固定灭火系统、自动探测和火灾报警系统、防火设施、灭火器、消防员个人装备、应急设备等)的种类和检查标准及技术要求; 1)船舶结构防火及舱室防火分割的内容和要求 船舶结构防火,即在船舶结构上设置一些耐火分隔,将船舶划分若干主竖区(区域),限制使用各种可燃物质,主要为了针对热的传播方式,使金属结构的导热减弱,并大大增强对热辐射的抵御。所设计的各级耐火分隔,由于数有敷有不燃的隔热层,在标准火灾温升情况下,于规定受热时间内不会被火焰穿透,又能使背火面的温升不超过一定的数值,以防止火焰蔓延而扩大灾情。 ①甲级分隔用钢或其他等效材料制的舱壁与甲板所组成的分隔。并用防挠材加强。经60分钟的标准耐火试验,结束时,仍能防止烟及火焰通过它们应用不燃材料隔热,在60分钟、30分钟、15分钟、0分钟时间内,其背火一面的平均温度较原来温度增高值不超过139℃,且任何一点最大温升不超过180℃。 ②乙级分隔用不燃材料组成的分隔。经30分钟的标准耐火试验,结束时,能防止火焰通过并应满足在15分钟或0分钟的时间内,其背火一面平均温度较原温度升高值不超过139℃,且在任何一点的温度均不超过225℃。 ③丙级分隔是一种不燃材料组成。 目前各国在造船中普遍引用了结构防火要求,不仅对客船及油船,而且对一般货船都采用结构防火措施,一般的起居处所内部分隔,走廊,梯道以及起居处所与机舱的分隔,均按规定采用了各级耐火

不锈钢配电箱柜防火防爆技术措施(2020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不锈钢配电箱柜防火防爆技术 措施(2020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不锈钢配电箱柜防火防爆技术措施(2020 版) 根据物质燃烧原理,在生产过程中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基本原则是针对物质燃烧的两个必要条件而提出的。一方面是使燃烧系统不能形成,防止和限制火灾爆炸危险物、助燃物和着火源三者之间的直接相互作用;另一方面是消除一切足以导致着火的火源以及防止火焰及爆炸的扩展。 控制和消除火源 燃烧炉火、反应热、电源、维修用火、机械摩擦热、撞击火星,以及吸烟用火等着火源是引起易燃易爆物质着火爆炸的常见原因。控制这类火源的使用范围,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对于防火防爆是十分重要的。 明火:明火是指生产过程中的加热用火、维修用火及其他火源。

(1)加热用火 加热易燃体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明火而采用蒸气或其他载热长。如果必须采用明火,设备应严格密闭,燃烧室应与设备分开建筑或隔离。为防止易燃烧物质漏入燃烧室,设备应定期作水压试验及空气压试验。装置中明火加热设备的布置,应远离可能漏易燃液体和蒸气的工艺设备的贮藏区,并应布置在散发易燃物料设备的侧风向或上风向。 (2)维修用火 维修用火主要是指焊接、喷灯以及熬制用火等。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车间内,应尽量避免焊割作业,最好将需要检修的设备或管段卸至安全地点修理。进行焊接作业的地方要与易燃易爆的生产设备管道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 对运输、盛装易燃物料的设备、管道进行焊接时,应将系统进行彻底的清洗,用惰性气体进行吹扫置换,并经气体分析合格才可以动焊。 可燃气体浓度应符合以下标准:

《防火防爆》习题及参考答案

《防火防爆》习题及参考答案 《防火防爆》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BCD )公众聚集的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应当向当地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或者开业。A. 国家机关 B. 影剧院 C. 歌舞厅 D. 饭店2. 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必须向( C ) 申报。A.当地政府 B.公安治安机构 C.公安消防机构3.《消防法》规定,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等群众性活动,具有火灾危险的,主办单位应当制定( C ),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并向公安消防机构申报,经公安消防机构对活动现场进行消防安全检查合格后,方可举办。A 应急疏散计划 B. 安全保卫计划 C. 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4. 公众聚集场所在营业期间的防火巡查应当至少多长时间一次:(C )A. 每4小时 B. 每5小时 C. 每2小时 D. 每3小时5. 按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施工的项目竣工时,( C )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A. 必须 B. 可以 C. 应该6. 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消防工作,实行( A )监督管理。A. 分级 B. 分类 C.统一7. 军事设施、(C )、核电厂的消防工作,由其主管单位监督管理。 A. 矿井地上部分 B. 矿井 C. 矿井地下部分 D. 整个

矿井8. 依据公安部第61号令,企业应当至少( A )进行一次防火检查。A. 每月 B. 每星期 C. 每季度9.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消防安全由(B )负责。A.建筑单位 B.施工单位 C.设计单位二、简答题1.《消防法》是何时通过审议,何时正式实施的?又是在那一年进行了修订并颁布实施?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于2008年10月28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进行了修订并于2009年5月1日起施行2. 新修订的《消防法》有什么特点?(1)消防设计审核交由专业中介机构———建设工程图纸的设计与审核是专门性技术工作,应当由技术部门和技术人员承担责任。(2)建立消防产品公告管理制度———消防产品实行公告管理、出厂批次检验和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由产品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公安机关消防机构按照各自的职责”依法管理。 (3)推行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危险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企业应当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 (4)单设执法监督一章加强监管———集中和增强了关于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特别是公安消防机构监督管理责任的规定。(5)限期整改不再是处罚前置条件———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工厂防火防爆安全技术在工厂里,防火防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安全工作,一旦发生火、爆炸事故,会给职工、工厂带来严重后果。因此不仅要求工厂各级领导和从事具有火灾、爆炸危险工艺的职工做好防火防爆工作,也要求每个职工都应做好这项工作。每个职工都必须掌握防火防爆的安全基础知识。 1、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 由于行业的性质、引起事故的条件等因素不同,工厂火灾、爆炸事故的类型也不相同,但常见的火灾、爆炸事故,从直接原因来看,主要有如下几种: (1)吸烟引起的事故。 (2)使用、运输、存储易燃易爆气体、液体、粉尘时引起的事故。 (3)使用明火引起的事故。有些工作需要在生产现场云动用明火,因管理不当引起事故。 (4)静电引起的事故。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工艺会产生静电。例如,用汽油洗涤、皮带在皮带轮上旋转磨擦、油槽在行走时油类在容槽

内晃动等,都能产生静电。人们穿的化纤服装,在与人体摩擦时也能产生静电。 (5)电气设施使用、安装、管理不当引起的事故。例如,超负荷使用电气设施,引起电流过大;电气设施的绝缘破损、老化;电气设施安装不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等。 (6)物质自燃引起的事故。例如煤堆的自燃,废油布等堆积起来引来引起的自燃等。 (7)雷击引起的事故。雷击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它能产生高温和高热,引起火灾爆炸。 (8)压力容器、锅炉等设备及其附件,带故障运行或管理不善,引起事故。 2、防止火灾的基本措施 燃烧必须同时具有下列三个条件: ①有可燃物质。不论固体、液体或气体,凡能与空气中的氧化剂起剧烈反应的物质,均称为可燃物质。有些可燃物质是由单一的元素组成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

编号:AQ-JS-00651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Fire and explos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防火防爆技术及管理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一、预防火灾爆炸的有关法规 仅80年代国务院和有关主管部门就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爆炸物品管理条例》(1984年1月6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1984年5月13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安全管理国消防法取代);《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1987年2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劳人护[1987]36号)(原劳动部和公安部等8个部委1987年12月份联合颁布); 1988年7月原劳动部、国家计委、轻工业部、农业部共同发布了《烟花爆炸安全生产管理暂行办法》; 公安部1990年4月发布了《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 原劳动部1995年1月颁发了《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

此外,一些生产和管理的行业部门也制定了有关安全规程、标准,如GBJ16-7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YHS01-78《炼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定》、《石油库设计规范》等。 《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对爆炸危险场所的定义、危险等级划分、技术安全、安全管理及罚则,对有爆炸危险的生产过程、厂房、设施、仓库等的控制,对通风要求、防静电措施等提出了明确技术规定,对危险场所设备校验、维护保养和检修、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安全管理操作规程、通风管理、特种作业等作出了规定; 《爆炸危险场所电气安全规程(试行)》则从爆炸性物质和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划分、电气防爆安全技术及管理方面对有关安全要求作出了详细规定。 二、技术措施 要防止火灾爆炸事故,就应根据物质燃烧和爆炸原理,采取各种有效安全技术措施,比如可燃性粉尘处于堆积状态或处于在容器中密集收存的状态时,是不会爆炸的。 1.防火技术措施

防火防爆知识试题附答案

防火防爆安全知识考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l 5分) 1、在库房重地如见到以下的标记,表示什么? ( )A.小心着火B.禁止带火种C.当心火灾 2、火灾使人致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被人践踏B.窒息C.烧伤 3、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时,人应站在?( ) A.上风位B.下风位C.无一定位置 4、可燃气体、蒸气和粉尘与空气(或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必须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遇到足以起爆的火源才能发生爆炸。这个可爆炸的浓度范围,叫做该爆炸物的( )。A.爆炸极限B.爆炸浓度极限C.爆炸上限 5、建筑物起火后几分钟内是灭火的最好时间? ( ) A.5-7分钟B.8--10分钟C.15分钟 6、l211灭火器的重量如下降一——,就要灌装充气。( ) A.五分之一B.500克C.十分之一 7、使用水剂灭火器时,应射向火源哪个位置才能有效将火扑灭?( ) A.火源底部B.火源中间C.火源顶部 8、下列哪种灭火器最适合扑灭由钠或镁金属造成的火灾?( ) A.二氧化碳B.泡剂C.特别成份粉剂灭火器 9、下列哪种灭火器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 ( ) A.二氧化碳灭火器B.干粉剂灭火剂C.泡沫灭火器 10、如果因电器引起火灾,在许可的情况下,你必须首先? ( ) A.找寻适合的灭火器扑救B.将有开关的电源关掉C.大声呼叫 11、我国《消防法》在何时实行?,全国消防宣传日是哪一天?( ) A.1999年9月1日11月9日 B.1999年9月1口9月9日 C.1998年9月1日11月9日 12、爆炸现象的最主要特征足什么?( ) A.温度升高B.压力急剧升高C.周围介质振动 13、下列哪一种气体是属于易燃气体?( ) A.二氧化碳B.乙炔C.氧气 14、下列哪种措施是处理气瓶受热或着火时应首先采用的?( ) A.设法把气瓶拉出扔掉B.用水喷洒该气瓶C.接近气瓶,试图把瓶上的气门关掉l 5、下列哪种容器适合盛装易燃液体?( ) A.玻璃容器B.瓷器C.具有防腐功能的金属容器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 l、能够产牛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 ) ,最高浓度为( ) 2、在灭火器型号中灭火剂的代号:( ) 代表泡沫灭火剂;F代表( ) 灭火剂;T代表( ) 灭火剂;Y代表( ) 灭火剂。 3、火灾按着火可燃物类别,一般分为五类:( )火灾;( )火灾;( )火灾;( );和金属火灾。 4、扑救火灾一般有三种方法:( );将可燃物与火隔离;( );将可燃物与空气隔离;( );降低燃烧物的温度。 5、电气灭火用“1211"或( )灭火器、( )灭火器效果好,因为这三种灭火器的灭火药剂性能好,不会发生触电伤人事故。 6、雷击时有几十到( )安培强大电流通过雷通道,并迅速转化成( ),温度可达( )摄氏度,一般的可燃物碰到它就会迅速着火。 7、爆炸温度极限与爆炸浓度极限一样。也有上限和下限。其下限即( ) 温度,等于爆炸浓度( ) 的蒸气浓度;爆炸温度上限,即液体在该温度下蒸发出爆炸浓度的蒸气浓度。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编号:AQ-JS-02494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Fire and explosion proof safety technical measures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1.防火防爆基本要求 (1)严格遵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不得擅自搭建易燃违章建筑,不得随意改变建筑物的用途,不得在防火间距内堆放可燃物品,不得损坏建筑物内已有的消防设施。消防通道、安全门,疏散楼梯必须保持畅通。 (2)严格明火管理制度。在禁火区域内动火,必须采取周密的防范措施,并经车间和厂级消防、安全部门审核批准后,方可动火,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生产区域及仓库区域严禁吸烟;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厂房、贮罐、管道及阴沟中,不得用明火、蜡烛、火柴照明,应采用防爆灯照明;在加热易燃液体时,避免使用明火,应采用热水、蒸气或防爆电具加热。 (3)避免摩擦撞击。装运易燃易爆物品时,要轻装轻卸,严防震动、撞击,不得使用电磁起重机吊运危险物品;在易燃易爆场所,

禁止使用铁器敲击,以防产生火花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4)消除电器火花。输电线路不得超负荷运行;保险丝要按规定容量安装;裸体导线不得安装在防爆场所;在易燃易爆场所安装的电气开关和照明灯必须采用防爆型。 (5)消除静电。对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都必须设有导除静电装置,如接地。油库设施中的油罐、管道、卸油台,加油柱,其接地电阻不大于30欧。乙炔管道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汽油可加入抗静电剂。 (6)提高设备的密闭性。以杜绝可燃气体、蒸汽和粉尘的生产设备、容器、管道的跑、冒、滴、漏。 (7)加强通风。可使易燃易爆气体或粉尘的浓度不致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 (8)充装惰性气体。在具有爆炸性的生产设备和容器贮罐内充装惰性气体或其他介绍,如二氧化碳、蒸气、氮气等,以降低设备中的氧量,防止燃烧和爆炸。 (9)装设阻火器,控制火焰的蔓延。

《安全技术》之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是一门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事故的综合性技术,涉及多种工程技术学科,范围广泛,技术复杂。火灾和爆炸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一旦发生,极易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所以,必须贯彻“以防为主,以消为辅”的消防工作方针,严格控制和管理各种危险物及发火源,消除危险因素,将火灾和爆炸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发生火灾事故后,作业人员能迅速撤离险区,安全疏散,同时要及时有效地将火灾扑灭,防止蔓延和发生灾害。一、燃点、自燃点和闪点火灾和爆炸的形成,与可燃物的燃点、自然点和闪点密切有关。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有助于防止发生火灾和爆炸。(一)燃点。燃点是可燃物质受热发生自燃的最低温度。达到这一温度,可燃物质与空气接触,不需要明火的作用,就能自行燃烧。(二)自燃点。物质的自燃点越低,发生起火的危险性越大。但是,物质的自燃点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压力、温度和散热等条件的不同有相应的改变。例如,汽油的自燃点在0.1兆帕(1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480,在1兆帕(25公斤力/平方厘米)下为250。一般压力愈高,自燃点愈低。可燃气体在压缩机中之所以较容易爆炸,原因之一就是因压力升高后自燃点降低了。(三)闪点。闪点是易燃与可燃液体挥发出的蒸气与空气形成混合物后,遇火源发生内燃的最低温度。闪燃通常发生蓝色的火花,而且一闪即灭。这是因为,易燃和可燃液体在闪点时蒸发速度缓慢,蒸发出来的蒸气仅能维持一刹那的燃烧,来不及补充新的蒸气,不能继续燃烧。从消防观点来说,闪燃就是火灾的先兆,在防火规范中有关物质的危险等级划分,就是以闪点为准的。二、燃烧和爆炸要有效防止火灾和爆炸的发生,正确掌握防火防爆技术,需要了解形成燃烧和爆炸的基本原理。(一)燃烧。燃烧是可燃物质与空气或氧化剂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放热、发光的现象。在生产和生活中,凡是产生超出有效范围的违背人们意志的燃烧,即为火灾。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1.凡是与空气中氧或其他氧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

编号:AQ-JS-0308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Electrical fire and explosion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电气防火防爆要求及技术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 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发生电气火灾和爆炸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要有易燃易爆物质和环境,其次有引燃条件。在生产场所的动力、照明、控制、保护、测量等系统和生活场所中的各种电气设备和线路,在正常工作或事故中常常会产生电弧、火花和危险的高温,这就具备了引燃或引爆条件。 一、防火防爆的检查内容 防火防爆措施是综合性的措施,包括选用合理的电气设备,保持必要的防火间距,电气设备正常运行并有良好的通风,采用耐火设施,有完善的继电保护装置等技术措施。 (一)平面布置 变、配电站(室)是工业企业的动力枢纽,电气设备较多,而且有些设备工作时会产生火花和高温,因此变、配电站(室)的设置是电气设备合理布置的重要环节之一。

室外变、配电装置距堆场、可燃液体储罐和甲、乙类厂房库房不应小于25m;距其它建筑物不应小于10m;距液化石油气罐不应小于35m;石油化工装置的变、配电室还应布置在装置的一侧,并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变压器油量越大,建筑物耐火等级越低及危险物品储量越大者,所要求的间距也越大,必要时可加防火墙。 户内电压为10kV以上、总油量为60kg以下的充油设备,可安装在两侧有隔板的间隔内;总油量为60~600kg者,应安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总油量为600kg以上者,应安装在单独的防爆间隔内。10kV及其以下的变、配电室不应设在爆炸危险环境的正上方或正下方。变电室与各级爆炸危险环境毗连,最多只能有两面相连的墙与危险环境共用。 为了防止电火花或危险温度引起火灾,开关、插销、熔断器、电热器具、照明器具、电焊设备和电动机等均应根据需要,适当避开易燃物或易燃建筑构件。 (二)环境 1.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2017.9)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 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一、燃烧与火灾 (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条件 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 2、火灾的定义。在时间和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不包括:地下矿井部分发生爆炸;飞机因飞行事故而导致本身燃烧; 3、燃烧与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即火的三要素: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 (二)燃烧与火灾的过程和形式 2、燃烧的4种形式: 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与氧气边混合边燃烧; 2)混合燃烧。可燃气体和阻燃气体,先混合,遇点火源即发生燃烧。往往能造成重大损失。 3)蒸发燃烧。可燃液体遇热蒸发,蒸气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 4)分解燃烧。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气体,与氧气进行的燃烧。 (三)、火灾的分类 1、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6类: A类:固体物质火灾;B类: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C类:气体火灾;D类:金属火灾; E类: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F:烹饪器具内烹饪物火灾。 2、按损失规模分: 1)特大火灾:死亡≥10人;死亡+重伤≥20人;受灾户数≥50户;财物损失≥100万元。 2)重大火灾:死亡≥3人;死亡+重伤≥10人;受灾户数≥30户;财物损失≥30万元; 3)一般火灾:除上述外。 (四)、火灾的基本概念及参数 1、闪燃:可燃物表面或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闪燃往往是持续燃烧的先兆。 2、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3、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4、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 5、闪点:在规定条件下,物质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6、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燃点对可燃物质和闪点较高的液体有重要意义。 7、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一般情况下,密度越大,闪点越高,而自燃点越低。如:汽、煤、(轻、重)柴、蜡、渣油的密度依次增大,闪点升高,自燃点降低。 8、引燃能(最小点火能):是指能够触发初始燃烧化学反应的能量。影响因素:温度、释放的能量、热量和加热时间。 9、着火延滞期时间:是指可燃物质和助燃气体的混合物在高温下,从开始暴露到起火的时间。混合气体着火前自动加热的时间称为诱导期。

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题库

第四章防火防爆安全技术题库 第一节火灾爆炸事故机理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属于燃烧的三要素。? A.温度? B.氧气? C.氧化剂? D.可燃物? E.点火源? 正确答案是BCD。? 燃烧和火灾发生的必要条件:同时具备氧化剂、可燃物、点火源,即火的三要素。这三个要素中缺少任何一个,燃烧都不能发生或持续。获得三要素是燃烧的必要条件。在火灾防治中,阻断三要素的任何一个要素就可以扑灭火灾。 以下对液态可燃物燃烧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A.氧化分解——燃烧——气化? B.燃烧——气化——氧化分解? C.气化——燃烧——氧化分解? D.气化——氧化分解——燃烧? 正确答案是D。? 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其受热后所发生的燃烧过程也不同。除结构简单的可燃气体(如氢气)外,大多数可燃物质的燃烧并非是物质本身在燃烧,而是物质受热分解出的气体或液体蒸气在气相中的燃烧。? 由可燃物质燃烧过程可以看出,可燃气体最容易燃烧,其燃烧所需要的热量只用于本身的氧化分解,并使其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可燃液体首先蒸发成蒸气,其蒸气进行氧化分后达到自燃点而燃烧。在固体燃烧中,如果是简单物质硫、磷等,受热后首先熔化,蒸发成蒸气进行燃烧,没有分解过程;如果是复杂物质,在受热时首先分解为气态或液态产物,其气态和液态产物的蒸气进行氧化分解着火燃烧。有的可燃固体如焦炭等,不能分解为气态物质,在燃烧时则呈炽热状态,没有火焰产生。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形式。? A.扩散燃烧? B.混合燃烧? C.蒸发燃烧? D.分解燃烧? E.氧化燃烧? 正确答案是ABCD。? 根据可燃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燃烧可分为以下4种形式:? (1)扩散燃烧。可燃气体(氢、甲烷、乙炔以及苯、酒精、汽油蒸气等)从管道、容器的裂缝流向空气时,可燃气体分子与空气分子互相扩散、混合,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内的可燃气体遇到火源即着火并能形成稳定火焰的燃烧,称为扩散燃烧。? (2)混合燃烧。可燃气体和助燃气体在管道、容器和空间扩散混合,混合气体的浓度在爆炸范围内,遇到火源即发生燃烧,混合燃烧是在混合气体分布的空间快速进行的,为混合燃烧。煤气、液化石油气泄漏后遇到明火发生的燃烧爆炸即是混合燃烧,失去控的混合燃烧往往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3)蒸发燃烧。可燃液体在火源和热源的作用下,蒸发出的蒸气发生氧化分解而进行的燃烧,称为蒸发燃烧。? (4)分解燃烧。可燃物质在燃烧过程中首先遇热分解出可燃性气体,分解出的可燃性气体再与氧进行的燃烧,称为分解燃烧。

防火防爆措施

第三章防火防爆措施 防火防爆技术是工业安全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 3.1 防止可燃可爆系统的形成 各种化工生产过程,根据其使用的原料、过程条件和产品特性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火灾和爆炸的危险,为了使这种可能性不致转化成现实,故必须把事故消灭在发生之前。从工作开始前就采取各种措施来控制引起火灾和化学爆炸的各种因素,从而使生产安全运行。 防火防爆的基本原理和思路就是消除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因素。只要满足下列两个条件之一,就可防止燃烧和爆炸事故发生:①使可燃物质不处于危险状态;②消除一切火源。 3.1.1 控制可燃可爆物质 1、取代可燃可爆物质 如果能够在生产中不使用可燃可爆物质,自然可避免燃烧和爆炸事故的发生。 2、控制可燃可爆物质的用量 在生产中尽量减少可燃可爆物质的用量,可以减轻甚至避免燃烧爆炸事故的危险。 3、加强密闭 对易燃气体、液体和可燃性粉尘等应尽可能密闭操作; 对具有压力的设备,应防止气体、液体或粉尘逸出与空气形成爆炸浓度; 对真空设备,应防止空气漏入设备内部达到爆炸极限; 对开口的容器、破损的铁桶、容积较大且没有保护措施的玻璃瓶是不允许贮存易燃液体的; 不耐压的容器是不能贮存压缩气体和加压液体的。 还要防止发生人的误操作造成可燃物泄漏,等等。 4、注意通风排气 对于不能完全密闭的生产场所,为防止可燃可爆气体和粉尘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或防止有毒物质超过最高容许浓度,需要采取通风排气措施。 生产场所从爆炸极限考虑,其浓度应是爆炸下限的1/4以下;但在存在毒性的车间,则应首先考虑毒物的最高容许浓度。 5、惰性化 在可燃气体(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中充入惰性气体,可降低氧气和可燃物的浓度,从而消除燃烧或爆炸危险。这就是惰性化。 (1)最小氧气浓度(MOC) 燃烧的传播要有一个最小氧气浓度,低于此最小氧气浓度就无法使燃烧进行。 最小氧气浓度是指在空气和燃料的体积之中氧气所占的体积百分比。 对于碳氢化合物,最小氧气浓度(MOC)的计算式为:

施工防火防爆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施工防火防爆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施工防火防爆措施 1、经常检查灭火器材的状况,灭火器压力是否足够等。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并做好记录; 2、经常检查,及时发现火险隐患并作出正确处理。随时清理施工现场,可燃物不随意堆积,如有堆积必须配备相应的灭火器材; 3、施工现场不得吸烟; 4、禁止携带易燃物品、火种进入施工现场; 5、电动机具不允许超负荷运行,如外壳过热,电流超过额定电流值时,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能进行作业; 6、随时对电气线路进行检查,防止因短路、过载和接触电阻过大等原因产生电火花或引起电线电缆温度过高而引发火灾。同时电动机机壳必须装有良好的接地保护; 7、经常清除附着在机具上的可燃污垢,经常对机电设备进行检查,防止产生火花; 8、做好防雷措施,防止雷电产生的火灾; 9、相邻氨区30米以内严禁动火,使用电焊机进行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审批手续。施焊时先检查电源线、焊钳线、地线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操作时戴好防护罩、手套,以避免烧焊强光对眼伤害及烧焊火花对身体灼伤,做好保护措施。施焊场地周围在清除易燃易爆物品并配备灭火器材才能施焊;焊件下方设接斗接住火花,保证安全施工,作业结束,切断焊机电源,并检查作业点,确认无起火危险后才离开; 10、易燃易爆物品仓库设在远离其他临时建筑的地方由专人看管。仓库周围不堆放其它可燃物体,进入仓库不准携带火种。仓库周围如须动火,必须严格执行动火审批制度; 第 2 页共 4 页

11、木工作业时随时注意防火,长时间木材切割作业或切割时有冒烟现象及时对切割机淋水降温处理; 12、不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地方进行金属切割,切割时要接住火星,不让火星乱溅; 13、装饰工程时,对可燃的装饰材料用多少运多少,做到不乱放、不堆积。油漆作业和焊接作业不同时进行,且油漆作业时要尽量通风,严格执行防火规定,确保安全。 第 3 页共 4 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