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7_甲氧基_7_羟基_苯并呋喃_省略_对大鼠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_覃斐章

17_甲氧基_7_羟基_苯并呋喃_省略_对大鼠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_覃斐章

17_甲氧基_7_羟基_苯并呋喃_省略_对大鼠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_覃斐章
17_甲氧基_7_羟基_苯并呋喃_省略_对大鼠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_覃斐章

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檶

[4]吴湘,黄政德.心痛舒片治疗气滞血瘀型不稳定性心

绞痛30例疗效观察[J ].湖南中医杂志,2009,25(5):3.

[5]李鑫辉,黄政德,喻嵘,等.加味丹参饮对血瘀证家兔

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29(4):21.[6]李鑫辉,黄政德,葛金文.加味丹参饮对血瘀证兔心

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1,18(6):37.[7]李鑫辉,黄政德,葛金文.加味丹参饮对血瘀证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内皮细胞保护作用研究[J ].中国药师,

2011,14(1):3.[8]王庆高,黄政德,肖健,等.加味丹参饮预处理对乳鼠

缺氧/复氧心肌细胞的延迟保护作用及对蛋白激酶C 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5(10):953.

[9]黄政德,胡华,田雪飞,等.心痛舒含药血清对乳鼠缺

氧/复氧心肌细胞凋亡Bcl-2、Bax 基因表达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0(9):56.

[10]谭琦.加味丹参饮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心

肌样细胞的研究[

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1.[11]段雪涛,晋红宾,易亚乔,等.栝楼薤白半夏汤预处理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JAK-STAT 细胞信号传导调节的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24):147.

[12]刁玉晶,赵明,蒋鹏,等.参麦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

注损伤大鼠PECAM-1表达的影响[J ].重庆医学,2010,39(15):1973.

[13]郭道华,韦颖梅,王小静,等.白芍总苷对大鼠心肌缺

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及对GRP78表达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8(5):556.[14]姜铁超,邹颖刚,于晓艳,等.bFGF 在大鼠心肌纤维

化中的表达[

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33.[15]姜铁超,邹颖刚,于晓艳,等.bFGF 在大鼠心肌纤维

化中的表达[

J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1):33.[责任编辑聂淑琴]

[收稿日期]20130208(002)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攻0630002-2A );广西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GZKZ10-122);2010年广西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2010105981007D35)

[第一作者]覃斐章,博士,从事心血管药理研究,Tel :137********,E-mail :feizhangqin@yahoo.com.cn [通讯作者]

*

黄仁彬,

E-mail :huangrenbin518@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6331490.html, ;*简洁,E-mail :jian-jielucky@yahoo.com.cn 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

对大鼠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覃斐章1,简洁2*,林兴1,梁杏梅1,黄仁彬

1*

(1.广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南宁530021;2.桂林医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目的:研究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YLSC )对体内外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0只SD 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含0.5%DMSO 的生理盐水),YLSC 低、中、高剂量组(2.5,5,10mg ·kg -1),阳性药阿司匹林组(10mg ·kg -1)。尾静脉注射相应药物1周后,腹主动脉采血,分别加入二磷酸腺苷(ADP )、胶原和花生四烯酸(AA )诱导血小板聚集,测定大鼠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同时观察YLSC 对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 )、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 )及凝血酶时间(TT )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YLSC 能显著抑制ADP 和胶原诱导的大鼠体内、外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 <0.05或P <0.01),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8.4%,42.5%,对AA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无明显抑制作用;YLSC 能显著延长大鼠血浆TT ,APTT (与对照组比较,P <0.05或P <0.01),对PT 无显著影响。结论:YLSC 具有对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

[关键词]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YLSC ;血小板聚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9903(2013)13-0242-04[

doi ]10.11653/syfj2013130242[网络出版地址]http ://www.cnki.net /kcms /detail /11.3495.R.20130425.1456.001.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3-04-2514:56

2013年7月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Jul.,2013

Effect of17-methoxyl-7-hydroxyl-benzofuran Chalcone

on Blood Coagulation and Platelet Aggregation

QIN Fei-zhang1,JIAN Jie2*,LIN Xing1,LIANG Xing-mei1,HUANGRen-bin1*

(1.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530021,China;

2.Guilin Medical College,Guilin,541004,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17-methoxyl-7-hydroxyl-benzofuran chalcone(YLSC)on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in rats.Method:Fifty SD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control group,aspirin group(10mg·kg-1)and YLSC groups(2.5,5,10mg·kg-1).YLSC and aspirin were administrated through sublingual vein for one week.Inhibition rates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by YLSC in vivo and vitro were determined in the model of platelet aggregation induced by adenosine diphosphate (ADP),collagen and arachidonic acid(AA).The anticoagulant effect of YLSC was evaluated by using thrombin time(TT),prothrombin time(PT),and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assays.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YLSC could significantly inhibit platelet aggregation induced by ADP and collagen(P<0.05or P<0.01),but did not inhibit platelet aggregation induced by AA.YLSC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the TT and APTT in a dose-dependent manner(P<0.05or P<0.01).Wereas,YLSC did not show significant prolonging effect in PT assays.Conclusion:YLSC can exert remarkable effects against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coagulation.

[Key words]17-methoxyl-7-hydroxyl-benzofuran chalcone;platelet aggregation;prothrombin time;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thrombin time

玉郎伞[Millettia pulchra(Benth.)Kurzvar.Laxior(Dunn)Z.Wei]系蝶形花科植物疏叶崖豆的块根,是广西壮族的特色药材,具有补气、补血、提高免疫力和抗应激等功能[1]。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YLSC)是从玉郎伞中提取的黄酮类新化合物,已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200710034771.2,200810073949)。笔者前期研究表明,YLSC有良好的心血管活性,能耐缺氧、清除自由基、对心肌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同时能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2]。为进一步明确它在血液系统中的作用,评价它在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本实验观察了YLSC 对大鼠体内和体外血小板聚集功能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1材料

1.1动物SD大鼠,体重180 220g,雌雄各半,试验动物生产许可证SCXK桂2009-0002,试验动物使用许可证SYXK(桂)2009-0004,由广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仪器LBY-NJ2型血液凝聚仪(北京普利生仪器中心);Model450型自动酶标仪(美国Bio-Rad公司);MK4/HC血小板计数仪(美国Baker Instruments公司)。

1.3药物与试剂YLSC由广西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提供(HPLC检测纯度98%,0.5%DMSO溶解,生理盐水稀释备用);注射用精氨酸阿司匹林(海南灵康制药有限公司,规格1g,批号20110904);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20618);胶原(Sigma公司,批号H0721);花生四烯酸(AA,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批号120916);凝血酶原时间试剂盒(PT,批号120765)、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试剂盒(APTT,批号112087)及凝血酶时间试剂盒(TT,批号120819)购自北京市帝科学仪器公司;其他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2方法

2.1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取大鼠8只,腹主动脉采血,以

3.8%的枸橼酸钠1?9抗凝,500r·min-1离心5min,取上清得富血小板血浆(PRP),剩余部分3000r·min-1离心15min,取上清得贫血小板血浆(PPP)。用PPP调PRP中血小板计为3.5?108/mL 左右。取300μL PRP,分别加入低、中、高浓度

YLSC(终质量浓度为2.5,5,10mg·L-1),阿司匹林(终质量浓度为10mg·L-1)和溶媒,37?温育10 min后,用PRP调0,PPP调100%,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加入致聚剂(ADP终浓度为10μmol·L-1,胶原终质量浓度为50mg·L-1,AA终浓度为0.3mmol·L-1)引起血小板聚集,按比浊法[3]测定10min血小板聚集率,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

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对照管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给药管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对照管血小板最大聚

集率?100%

2.2体内血小板聚集实验将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含0.5%DMSO的生理盐水),YLSC 低、中、高剂量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5,5,10mg·kg-1),阳性药阿司匹林组(10mg·kg-1)。尾静脉注射给药,每日1次,连续7d。末次给药后30min 腹主动脉采血,制备PRP和PPP,按2.1的方法测定血小板聚集率。

2.3对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4]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对照组(含0.5% DMSO的生理盐水)、阳性药阿司匹林组(5mg·kg-1)、YLSC低剂量组(2.5mg·kg-1)、中剂量组(5.0mg·kg-1)、高剂量组(10.0mg·kg-1),连续尾静脉iv给药1周,末次给药30min后,腹主动脉取血,以

3.8%的枸橼酸钠1?9抗凝,3000r·min-1离心10min,取上清用于测定PT,APTT,TT。

2.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数据均以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体外血小板聚集实验YLSC中、高剂量组均能有效的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体外血小板聚集(与对照组相比,P<0.05或P<0.01),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20.4%和30.9%。对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见表1。

3.2体内血小板聚集实验YLSC低、中、高剂量组均能有效的抑制ADP和胶原诱导的体内血小板聚集(与对照组相比,P<0.05或P<0.01),其最大抑制率分别为38.4%和42.5%。对AA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则无明显的抑制作用。见表2。

表1YLSC体外对ADP,胶原,AA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珋x?s,n=10)%

组别

剂量

/mg·L-1

ADP10μmol·L-1胶原50mg·L-1AA0.3mmol·L-1最大聚集率抑制率最大聚集率抑制率最大聚集率抑制率

对照-50.9?4.6-53.8?6.6-48.4?3.9-

YLSC 2.545.3?4.911.042.6?7.52)20.847.6?5.8-542.7?6.31)16.140.3?4.52)25.147.3?4.3-

1040.5?3.42)20.437.2?3.62)30.950.7?6.2-

阿司匹林1039.7?3.82)22.030.5?4.82)43.314.6?3.52)69.8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表2 3同)。

表2YLSC对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珋x?s,n=10)%

组别

剂量

/mg·kg-1

ADP10μmol·L-1胶原50mg·L-1AA0.3mmol·L-1最大聚集率抑制率最大聚集率抑制率最大聚集率抑制率

对照-65.4?7.2-57.8?6.6-70.3?8.6-YLSC 2.551.3?4.91)21.646.2?5.32)20.169.7?7.5-545.6?5.82)30.243.7?6.52)24.468.4?8.2-

1040.3?3.82)38.433.2?4.32)42.569.4?5.7-阿司匹林1039.6?2.72)39.532.7?5.92)43.413.9?2.82)80.2

3.3对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5]结果表明,YLSC 可延长大鼠TT和APTT,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对PT则无明显影响。见表3。

4讨论

血栓形成与血液凝固、血管内皮损伤、纤维蛋白交联、红细胞沉着和血小板激活、血流阻滞等因素有关,多发生于外伤和手术后期,与某些病理过程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合并症也密切相关[5]。每年全世界约有0.2% 0.4%的人因深静脉血栓或肺动脉栓塞需要接受抗凝或抗血栓治疗[6]。因此,寻找安全有效的抗栓抗凝药物有重要

2013年7月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Traditional Medical Formulae Jul.,2013

表3YLSC对大鼠凝血功能的影响(珋x?s,n=10)s

组别

剂量

/mg·kg-1

PT APTT TT

对照-10.6?1.935.4?4.322.3?3.5 YLSC 2.511.3?2.938.6?5.225.3?2.41)

510.0?3.540.9?4.51)28.3?3.62)

1011.3?2.445.6?5.82)34.9?4.72)阿司匹林1025.6?3.02)55.8?6.92)39.7?4.92)

的临床意义。

止血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与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固有关。凝固过程可分为起始阶段和放大阶段,都会激活凝血酶,使纤维蛋白交联成网。血小板是形成血栓的关键因子,血小板能被机制不同的致聚剂(如胶原、凝血酶、肾上腺素、AA、ADP等)激活,放大血液凝固的过程。ADP通过作用于膜受体糖蛋白Ⅱb-Ⅲa,AA通过与环加氧酶作为中介物形成TXA2引起血小板聚集[7]。胶原主要是通过TXA

2

的形成,使细胞内游离钙离子([Ca2+]i)增多,促使Ca2+/钙调蛋白的轻链肌球蛋白磷酸化和胞质内diacylgly-cerol(DG)依赖的血小板磷酸化来诱导血小板聚集[8]。本实验观察到YLSC对体内外ADP和胶原诱导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对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则无明显影响。提示YLSC对环加氧酶引起血小板激活途径影响不大,它的作用可能与抑制ADP释放有关。笔者前期的研究还发现,YLSC能抑制乳鼠心肌细胞L型钙通道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9]。YLSC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否与减少血小板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有关,有待实验进一步验证。

血液凝固可由内源性和/或外源性凝血途径及它们的共同通路所启动。在临床的血液凝固检测试验中,PT用于评价外源性凝血途径,它的延长与凝血酶Ⅴ,Ⅶ,Ⅹ抑制有关;APTT和TT是评价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APTT反映了血浆Ⅶ,Ⅸ,Ⅻ和von willebrand’s factor(vWF)的水平;TT用来检测凝血的最后阶段,直接加入凝血酶,使纤维蛋白交联,反映是否存在凝血酶抑制或纤维蛋白原异常[10]。笔者选择APTT,TT和PT作为检测指标,发现YLSC 能剂量依赖性的延长APTT和TT,对PT无明显影响,提示YLSC主要影响内源性凝血途径和纤维蛋白的形成。

本实验结果显示YLSC对体内外的血小板聚集均有抑制作用,能延长TT,APTT,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广西中药材标准[S].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1.

[2]简洁.玉郎伞黄酮成分的单体分离与药效研究[D].广西医科大学,2009.

[3]Born GRV.The aggregation of blood platelets by adenosine diphosphate and its reversal[J].Nature,

1962,194:927.

[4]周玖瑶,陈蔚文,黄桂英,等.三叶人字草止血作用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3):66.

[5]谢笑龙,龚其海,陆远富,等.钩藤碱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及胞浆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与

毒理学杂志,2011,25(1):70.

[6]Guoqiang Chen,Xianming Fei,Jie Ling.The effects of aminoglycoside antibiotics on platelet aggregation and

blood coagulation[J].Clin Appl Thromb-Hem,2012,

18:538.

[7]费鲜明,周永列,祁金文,等.木瓜蛋白酶体外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2009,14(8):911.

[8]J Eileen Bird,Xinkang Wang,Patricia L,et al.A platelet target for venous thrombosis?P2Y1deletion or

antagonism protects mice from vena cava thrombosis

[J].J Thromb Thrombolysis,2012,34:206.

[9]覃斐章.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对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D].南宁:广西医科大

学,2012.

[10]陈灵骏,罗顺德.异莲心碱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血作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15):1259.

[责任编辑聂淑琴]

苯并呋喃合成

1、苯并呋喃的基本性质: 苯并呋喃的中文名称:2,3-苯并呋喃,别名:苯并呋喃,β-苯并呋喃,氧茚,香豆酮,古马隆,氧杂茚,苯并[B]呋喃,英文名称:2,3-benzofuran,Coumarone,Benzofuran . 苯并呋喃是一种杂环芳香有机化合物。常温下为油状液体,具有芳香味。能随水蒸气挥发,能被高锰酸钾和其他氧化剂分解。 【英文名】Coumarone; 2,3-Benzofuran; Benzo[b]furan 【分子式】C8H6O 【分子量】118.14 【密度】1.078(15/15℃) 【熔点】-18以下 【沸点】173-174 【闪点】56 【粘度】【蒸气压】【折射率】1.5689(16.5℃) 【毒性LD50】【性状】无色液体,有芳香气 2、实验目的: ⑴了解香豆酮的合成方法及其性质; ⑵掌握苯酚合成香豆酮的方法。 3.实验合成路线:

4.实验内容: 1、实验试剂的基本性质 (1)苯酚:为无色针状结晶或白色结晶熔块,可燃,腐蚀力强,有毒。不纯品在光和空气作用下变为淡红或红色,遇碱变色更快。与大约8水混合可液化。可吸收空气中水分并液化。有特殊臭味和燃烧味,极稀的溶液具有甜味。相对密度1.0576,凝固点41℃,熔点43℃,沸点181.7℃(182℃),折射率1.54178,闪点79.44℃(闭杯),85℃(开杯),自燃点715℃,蒸气密度3.24,蒸气压0.13kPa(40.1℃),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燃烧极限1.7-8.6。1g苯酚溶于约15ml水(0.67,25℃加热后可以任何比例溶解)、12ml苯。易溶于乙醇、乙醚、氯仿、甘油、二硫化碳、凡士林、挥发油、固定油、强碱水溶液。几乎不溶于石油醚。水溶液pH 值约为6.0。 (2)氯仿:无色透明、高折射率、易挥发的液体,有特殊香甜气味。凝固点-63.5℃,沸点61.3℃,熔点-63.2℃,相对密度1.4984(15/4℃),1.4840(20/20℃),折光率1.4476,折射率1.4422,黏度(20℃)0.563mPa·s。不易燃,与火焰接触会燃烧,并放出光气。一般加入0.6-1的乙醇作稳定剂。微溶于水(25℃时1ml能溶于200ml水),能与醇、苯、醚、石油醚、四氯化碳、二硫化碳和油类混溶。临界温度263.4℃,临界压力5.45kPa,在氯甲烷中最易水解成甲酸和HCl,稳定性差,450℃以上发生热分解,能进一步氯化为CCl4。 (3)水杨醛:淡黄色到淡红色,澄清油状液体,有苦杏仁气味,工业品为淡黄色到淡红色。熔点-7℃,沸点196-197℃,闪点76℃。相对密度1.167(20/4℃),折光率1.5735。溶于乙醇、乙醚和苯,微溶于水。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新进展

· 266 ·
广 东 化 工 https://www.wendangku.net/doc/766331490.html,
2010 年 第 6 期 第 37 卷 总第 206 期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合成研究新进展
(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0)
[摘 要]文章介绍了苯并呋喃的生物活性研究及最新应用,并综述了近几年来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结构骨架的构建与合成方法。 [关键词]苯并呋喃;生物活性;合成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0)06-0266-02
亓金萍
Advances in the Synthesis of Benzo[b]furans
Qi Jinping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 510640, China)
Abstract: The paper gave a review on the recent advances of the synthesis of benzo[b]furan compounds, and introduced the bioactivities and some recent applications of benzo[b]furan. Keywords: benzo[b]furan;iological activity;synthesis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因其广泛的药理活性以及它们在自然 界的广泛存在而引起人们的注意[1]。比如,从丹参、百部、野 茉莉等植物中提取出来的 2-芳基取代的苯并呋喃类化合物具 有良好的生理活性,如抗病毒、抗肿瘤、抗菌、抗自由基、抗 氧化作用等,常用于选择性腺苷 A1 受体拮抗剂、免疫抑制剂 等[2-7]。 最近又发现官能化的单或二苯并呋喃类衍生物还可以作 为蓝光发光材料[8]应用于 OLED 中,而 Jung 等[9]也对含有苯 并呋喃单体的有机染料聚合物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进行了 研究;Romagnoli 等[10]合成了一系列 2-(3’,4’,5’-三甲氧基苯甲 酰基)-苯并呋喃衍生物,发现这类化合物在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方面具有潜在的活性。 前人对苯并呋喃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以及从天然产 物中提取筛选并进行化学合成的研究已较深入,庞冀燕[11]等 人对此进行了总结, 但是基于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 文章基础 上对近几年来文献报道的苯并呋喃的合成新方法进行概述。
R OHC Cl Fe 1 O HO K2CO3/CH3CN 6-12h R Fe O 2a-2n O (1)
Carril 等[16]以水做溶剂,使烷基(或芳基)苄基酮衍生物在 CuI- TMEDA 的催化下生成相应的苯并呋喃化合物(Eq. 2)。
O R1 Br R2 CuI, TMEDA H2O, 120℃ R1 O R2 (74-99%)
(2)
1 苯并呋喃衍生物的合成新进展
Yue 等[12]在 2005 年从邻碘代茴香醚出发,先与端基炔发 生 Sonogashira 偶联,后在 I2, PhSeCl, 或者 p-O2NC6H4SCl 的 存在下发生亲电子环化作用, 以较高的收率生成 2,3-二取代苯 并呋喃环(Scheme 1)。Cho 等[13]在此基础上采用并行合成法对 苯并呋喃类化合物进行了库合成, 成功得到了 121 种多取代的 苯并呋喃化合物。
OCH3 I OCH3 E R O E CH2Cl2, r.t.,
Sanz 等[17]从苄基-2-卤代苯醚出发,用 3 当量的 t-BuLi 处 理形成有机锂中间体, 然后再与羧酸酯反应, 再经酸化或者脱 水就得到相应的 2-芳基-3-取代苯并呋喃衍生物(Scheme 2)。
X G O Ar X=Br, I G=Me, Cl,… A=Ph, 1-Np,… G O Li HO Li Ar G O R Ar G O R=Alk, Ar, HetAr R Ar
Scheme 2 Sanz 等[18]从间卤代氨基甲酰酯出发,用 NaH 或 n-BuLi 处理后接着与相应的亲电试剂反应,得到 o-2(F, Cl)-3-卤代苯 氨基甲酰酯,经水解、Sonogashira 偶联及关环反应得到 4-卤 代苯并呋喃衍生物(Scheme 3),4-位的卤素很容易转化为其他 的官能团,而 4-位官能化基团取代的苯并呋喃化合物用其他 的方法是不易得到的。
OCONEt2 OCONEt2 Li X X=Hal X O R=Ar, Alk, X R G , O G=Alk, Ar, SnBu3,… R
R E =ICl, I2, PhSeCl, p-NO2C6H4SCl
Scheme 1 高文涛等[14]氯乙酰基二茂铁与水杨醛或取代水杨醛在聚 乙二醇-400 作相转移催化剂条件下,使 Williamson 反应与 Knoevenagel 反应在一锅内完成,以 40.2 %~70.0 %的总收率 得到了由羰基相连的二茂铁与苯并呋喃组成的结构新颖的闭 环产物(苯并[b]呋喃-2-酰基)二茂铁衍生物 2a-2n,以期取得多 种生物活性的优化叠加(Eq. 1)。 2005 年 Tamariz,J.等[15]报道了路易斯酸催化分子内环化 的方法合成苯并呋喃。 该方法从苯酚出发, 经历醚化、 酯化后, 用 DMA 进行甲叉化,然后路易斯酸催化得到苯并呋喃产物, 后两步反应可用一锅法处理得到苯并呋喃产物。 此外, 该合成 策略也成功的应用于天然产物的合成。
Scheme 3 Chen 等[19]以 2-卤代芳基取代酮为底物,在 CuI 催化下发
[收稿日期] 2010-05-27 [作者简介] 亓金萍(1983-),女,山东莱芜人,在读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合成。

血小板功能,血液凝固及其调节

血小板功能、血液凝固及其调节 重点: 一、三个止血阶段,各阶段分别由什么组成 1期止血:当小血管损伤时,血管收缩使伤口缩小;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局部黏附和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白色血栓)堵塞伤口; 2期止血:血液与损伤管壁接触,在组织因子和凝血因子Ⅶ复合物(TF\FⅦ)作用下启动凝血系统活化,形成凝血酶并导致纤维蛋白形成,后者包绕血小板和其他血细胞形成坚固的止血栓。凝血为主的纤维蛋白栓子。红色血栓\混合型血栓。 3期止血: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活性的体现。血栓的转归。 从而防止血液从破损处过度流失。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体现在1 2期止血过程中对凝血系统激活所起的促进作用。 一、血小板的初期止血功能: 1)血小板的黏附反应:血管内表面覆盖有一层完整的、具有强大的抑制血小板活化和抗凝功能的单层内皮细胞。正常VEC的功能是血管内血流能以溶胶状态顺利流动,即使邻近损伤的内皮处出现血小板黏附、聚集与凝血反应时也使之局限化而不扩大的最重要的保证。 当血管内皮损伤时,VEC受刺激或完整性被破坏,局部正常的抗血小板活化与抗凝功能降低或丧失,一方面血小板与暴露的内皮下组织成分发生接触黏附与伸展黏附,另一方面由于局部表达组织因子TF而启动了由血小板参与的凝血过程。血小板的接触黏附是在膜上GPⅠb-Ⅸ与vWF及内皮下组分胶原、微纤维间识别并相互连接引起;接触黏附导致血小板活化、发生变性并暴露膜GPⅡb-Ⅲa的受体部位,后者可与vWF FN等黏附蛋白作用使血小板伸展黏附。另外,GPⅠa-Ⅱa(胶原的受体)、GPⅠc-Ⅱa(FN的受体)、TSP及其受体也可能参与血小板的黏附过程。 vWF分子上存在与凝血因子Ⅷ、胶原、肝素血小板GPⅠb、GPⅡb-Ⅲa结合,参与血小板聚集。遗传性vWF的合成障碍与vWF亚基的聚合障碍,血浆中vWF含量降低或多聚化程度降低,可影响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和凝血因子Ⅷ的活性,患者易发生出血,称为血管性假血友病。 血管壁外层存在ⅠⅢ型两种纤维,都能引起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反应。 血流切变应力高:vWF与胶原的结合能使vWF构型改变,暴露出于GPⅠb-Ⅸ结合位点,并完成血小板的黏附反应; 低切变应力:血小板依靠GPⅠa-Ⅱa在无需vWF参与的情况下胶原结合,引起血小板黏附。 微纤维是非溶性的、非交联的条纹状纤维结构的结构性蛋白质。在富含弹性蛋白的血管壁含有微纤维。微纤维引起的血小板黏附额聚集都依赖于vWF的存在。GPⅠb在血小板黏附过程中起着vWF受体的作用。另外,活化血小板的GPⅡb-Ⅲa也能识别vWF的RGD序列而与vWF结合。 2)血小板的聚集反应:在一定刺激物作用下引起血小板激活,由Ca2+参与,经血小板膜表面受体(GPⅡb-Ⅲa、GPⅣ)与相应黏附分子(Fg TSP vWF FN)识别、结合架桥所发生的复杂反应过程。第一相聚集依赖于GPⅡb-Ⅲa与Fg的相互作用,第二相聚集的机制复杂,除GPⅡb-Ⅲa外,还有血小板其他成分的参与,如血小板活化时释放的TSP 在Ca2+参与下与GPⅣ结合,可加固血小板间的聚集。 3)血小板的释放反应:血小板发生释放反应时,血小板致密颗粒和α颗粒趋中心化,再与细胞膜(通常与深入血小板内部的OCS膜融合,然后释放出颗粒内容物)。致密颗粒主要释放ADP A TP 5-HT和焦磷酸等,α颗粒含有多种蛋白成分,有Fg FⅤvWF抗原FN

萘甲醚的合成

β-萘甲醚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制取烷基芳基醚的合成原理和合成方法。 2.掌握物质升华的原理和提纯技术。 二、实验原理 1、主要性质和用途 β-萘甲醚(β-naphthol methyl ether )别名:甲基-β-萘基醚、2-甲氧基萘、2-萘甲醚、橙花醚。本品是一种白色片状晶体,具有浓郁的橙花香气。熔点72-73℃,沸点274℃,易升华。它广泛用于花香型精中,尤其在皂用香精和花露水中常使用。 2、合成原理 醚可以看做是两分子醇之间失去一分子水生成的化合物。因而也可以说羟基化合物(醇、酚、萘酚等)中羟基的氢被烃基取代的衍生物。若醚中的两个基团相同,则该醚称为单醚或对称醚;若两个基团不同,则称为混醚或不对称醚。 醚的制备方法有三种: ○ 1威廉森(A.W.Willamson )合成法,此法是指醇盐和卤代烷的反应,其反应式为 ROM+RX →R —O —R+MX ○ 2在酸催化下醇分子间失水,即指在浓硫酸作用下,由醇制备对称醚的方法。 ③烷氧汞化——去汞法。 本实采用方法②,即在硫酸存在下,由β-萘酚和甲醇相互作用而得。 三、仪器和药品 OH OCH 3+CH 3OH H 2SO 4+H 2O

三口烧瓶、温度计(0-200℃)、冷凝管、布氏漏斗、吸滤瓶、真空蒸镏装置、空气冷凝管、电热套、水泵或真空泵、烧杯、滴液漏斗β-萘酚、甲醇、浓H2SO4、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分数10%)。 四、实验步骤 在装有温度计、冷凝管、滴液漏斗的烧瓶中加入30ml无水甲醇和24.2gβ-萘酚,微热。待β-萘酚溶解后,用滴液漏斗滴人5.4 ml 的浓硫酸,从滴加开始注意三口烧瓶内温度的变化。当浓硫酸加完后,加热回流,从回流开始每5min记录一次温度(注意回流的气液面高度要一致),当时流到3-4h,回流温度变化较小时,即可认为反应结束。此时,将反应液倒入已经预热到50℃左右的盛90ml质量分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在热的碱水中物料呈油状物,在冷却过程中,要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尤其是当一出现凝固的砂粒状时,要快速搅拌,否则固体的颗粒过大。将凝固成均匀砂粒状的反应混合物冷至室温,用抽滤瓶抽滤。然后用90ml质量分数10%氢氧化钠溶液冲洗砂粒状固体,并用去离子水冲洗,抽滤至滤液呈中性,然后将固体放在小烧杯中在40-50℃下干燥(温度较高时,固体液化)。 将粗产品放入蒸发皿中,盖上钻有小孔的滤纸,再放一倒置的玻璃漏斗,进行升华操作,得到白色针状产品。 五、注意事项 1、甲醇毒性大,操作要注意。 2、易燃药品要注意安全。 3、浓硫酸加入要缓慢,并使之均匀。 4、无论用乙醇还是甲醇,加热的温度都要在沸点以下。 5、未反应的β-萘酚可以部分回收。将分出粗产品后的碱性滤液用硫酸小心酸化至刚果红试纸变紫色(此时呈酸性),析出β-萘酚的沉淀,过滤、干燥、称重,并从原料减去。 六、思考题

苯并呋喃酮

苯并呋喃酮 1.产品介绍: 1.1产品名称:苯并呋喃酮;苯并呋喃-2(3H)-酮;3H-苯并呋喃-2-酮; 2(3H)-苯并呋喃酮; 2-香豆冉酮;苯丙呋喃-2(3H)-酮。 1.2英文名:2-Coumaranone 1.3CAS号:553-86-6 1.4分子式及分子量:C8H6O2=134.13; 1.5用途:农药及医药中间体; 1.6结构式: 1.7理化性质: 2.工艺技术路线介绍 2.1工艺路线A:以邻硝基甲苯为原料在乙醇钠催化下与草酸二乙酯缩合后,经水解、双氧 水氧化、酸化后制得邻硝基苯乙酸;再经还原、重氮化、水解反应得到苯并呋喃酮。 2.1.1原料:邻硝基甲苯、金属钠、草酸二乙酯、乙醇、氢氧化钠、30%双氧水、8%硫化 铵溶液、亚硝酸钠、浓硫酸等九种 2.1.2反应原理: 2.2工艺路线B:以邻氯苯乙腈为原料,经过皂化、水解、酯化、环化合成苯并呋

喃酮。 2.2.1原料:邻氯苯乙腈、氢氧化钠、催化剂A、盐酸、催化剂B、甲苯等六种。 2.2.2反应原理: 2.2.3选用B工艺路线,只有六种原材料,两步合成步聚,具有原料少,反应 工艺步聚少的优点,也具有更加节能降排的优点。所以我们选择是B路线。具体大生产的数据如下: 3. 投料: 3.1在5000L反应釜1#内抽入自来水1200kg,30%液碱2065kg,投料毕,升温 到95~104℃,滴加邻氯苯乙腈600kg,正常保持回流滴加,时间4小时;滴毕104~105℃保温5小时,保温结束抽氨气3.5小时,降温取样。 3.2在不锈钢压力釜2#中,投入8-羟基喹啉铜100kg,把1#釜中的料液转入压力 釜中,升温到95℃,放空6~7秒,自然升温3小时后压力上升到2.8~3公斤,釜温142~147℃,保温6小时,降温到90℃以下,取样分析。 3.32#压力釜内的物料转入到3#釜中,降温到24℃开始滴加30%的盐酸,温度 严格控制在24~27℃,大约滴加到450kg左右,时间6小时左右,最终PH 值为6.5~6.8之间,滴毕,保温1小时,放料、抽滤、离心,母液抽入4#釜,滤饼为8-羟基喹啉铜,回收套用。 3.4母液抽入4#釜内后,温度降低到18~22℃,开始滴加30%的盐酸,大约滴加 680kg左右;滴加结束降温到18℃,加水300kg,再降温到5~8℃,保温1小时,放料离心,得中间体邻羟基苯乙酸。 3.5在3000L反应釜内投入邻羟基苯乙酸,催化剂6~8kg,抽入甲苯1000kg,搅 拌、升温,冷凝器回流分水。直至无水分出,大约要脱水10~13小时,降温到90℃以下,取样分析;降温至24~28℃,加水200kg,搅拌20分钟,静置30分钟,分去水层和乳化层,再加入3.5%盐酸水100kg,搅拌10分钟,静置20分钟,分去水层后,转入脱溶釜;脱溶、负压脱溶,真空度

萘及其的衍生物制备及应用(DOC)

江西理工大学冶金与化学工程学院2013级化学工程与工艺 萘及其衍生物的制备与应用 化学工程与工艺132班 23号程理想 摘要:萘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10H8,白 色,易挥发并有特殊气味的多环烃晶体。从炼焦的副产品煤焦油和石油蒸馏中大量生产,主要用于合成邻苯二甲酸酐等。萘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增塑剂、橡胶防老剂、染料中间体、医学卫生材料。 (1)萘的制备与应用 萘主要来源于煤焦油,可从石油化工中经过裂化等过程获得萘,中国是全球萘的最大消费国,主要用于用于生产苯酐,还有苯系减水剂与精萘的生产。 精萘的的下游应用是染料及有机染料中间体,工业萘中的杂质主要是与萘沸点较接近的四氢萘、硫杂茚、二甲酚等。如萘的沸点(218℃)和硫茚的沸点(219.9℃)相差不到2℃,因此为了制造纯度更高的精萘,就要利用萘与这些杂质熔点不同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离,或者利用化学方法来改变它们的化学组成。当前精萘的生产方法,有结晶法、加氢精制法酸洗蒸馏法、升华法等。染料和有机颜料精萘的主要应用领域是染料及有机颜料中间体,产量最大的是2-萘酚和H酸。 提纯的精萘在除染料等其他多种工业方面都有其用途。其他萘在农用化学品和医药领域也有重要应用,这也是萘消费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主要产品包括植物生长调节剂和除草剂、熏蒸剂、鞣革剂、饲料添加剂、计生药品等。 精萘的制备:

(2)萘制苯酐 苯酐目前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电子、农 业、涂料、精细化工等工业部门。中国的苯酐主要用于生产邻二甲酸脂类增塑剂,耗用的苯酐约占苯酐总消费量的60%,染料和油漆占25%,不饱和树脂和其他产品占15%左右。苯酐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塑料增塑剂、醇酸树脂、染料、不饱和树酯以及某些医药和农药。 工业萘与邻苯都可以作为苯酐原料,我国苯酐工艺开始于50年代,最初引进的是萘法工艺。在1990年之前,奈法工艺占国内苯酐产能90%。反应用萘氧化法,副反应生成萘醌、顺丁烯二酸酐等。所用催化剂也是钒系催化剂。工艺过程与邻二甲苯氧化相似。萘氧化的反应器有列管式固定床和流化床两种。流化床反应器的反应热由反应器内的冷却管移走。流化床催化剂的粒度要求有一适宜的范围,

双恶唑啉配体的制备及应用

双噁唑啉配体的制备及应用 近年来,双嗯唑啉作为配体在不对称催化中吸引了广泛的关注。在许多反应中,这类配体的使用均能提高反应的对映选择性。 然而,这类配体往往价格昂贵,回收利用比较困难。为了克服这些缺点,近年来,化学家们采用共价键或非共价键连接方式将双噁唑啉配体负载到无机载体表面,从而实现配体的回收。 但这类方法大多存在配体用量大且流失严重、对环境造成污染等问题,且由于反应在非均相条件下进行,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配体的回收使用,但反应的对映选择性却明显降低。因此,通过氟技术设计和制备新型可回收双噁唑啉配体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且已经成为了不对称催化领域中的研究热点。 以价格低廉的L-苯甘氨醇为原料,通过成环反应,成功合成了六个双噁唑啉配体,并将其应用到不对称反应中。研究表明,制得的C2-双嗯唑啉配体在β-胺化反应、铜催化的氢膦酰化反应中均能得到较好的应用,获得很好的产率(91%、85%)和对映选择性(98%ee、94%2,2’-联双嗯唑啉配体也可以应用到铜催化的不对称氧化交叉偶联反应中,以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以52-89%的产率和55-87%的对映选择性得到一系列取代的萘并呋喃酮.以丙二腈和L-苯甘氨醇为原料,合成了含氟C2-双嗯唑啉。 该含氟C2-双噁唑啉配体可应用于乙酸铜催化的不对称Henry反应,以高达99%的对映体过量得到相应的β-硝基醇;在铜催化靛红参与的不对称加成反应中,通过C-H键的活化以40-66%的产率和64-92%的e8值得到相应的3-羟基-2-吲哚酮类物质,该配体也表现出了良好的活性。且反应结束后,含氟C2-双噁唑啉可以

通过F-SPE实现配体的回收再利用。 以5-氨基间苯二甲酸为原料经过含氟修饰合成出含氟苯环相连双嗯唑啉配体。初步研究显示在催化当量的铜盐存在情况下,该配体能应用于靛红的不对称α-氢膦酰化反应中,以较高的产率(91%)和ee值(92%)得到相应的a1-吲哚酮-a-羟基膦酸酯;同时发现该配体与Sc(OTf)3络合能更加有效的催化的分子间插入胺化反应,以高达94%的产率和98%的对映体过量(重结晶前)得到相应的二氢喹唑啉酮。 且含氟配体能简便回收,具有很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循环使用3次后,其反应效果并无明显降低。

血小板功能

实用标准文案 血小板功能、血液凝固及其调节 重点: 一、三个止血阶段,各阶段分别由什么组成 1期止血:当小血管损伤时,血管收缩使伤口缩小;血小板在受损血管局部黏附和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白色血栓)堵塞伤口; 2期止血:血液与损伤管壁接触,在组织因子和凝血因子Ⅶ复合物(TF\FⅦ)作用下启动凝血系统活化,形成凝血酶并导致纤维蛋白形成,后者包绕血小板和其他血细胞形成坚固的止血栓。凝血为主的纤维蛋白栓子。红色血栓\混合型血栓。 3期止血:纤维蛋白溶解,纤溶系统活性的体现。血栓的转归。 从而防止血液从破损处过度流失。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体现在1 2期止血过程中对凝血系统激活所起的促进作用。 一、血小板的初期止血功能: 1)血小板的黏附反应:血管内表面覆盖有一层完整的、具有强大的抑制血小板活化和抗凝功能的单层内皮细胞。正常VEC的功能是血管内血流能以溶胶状态顺利流动,即使邻近损伤的内皮处出现血小板黏附、聚集与凝血反应时也使之局限化而不扩大的最重要的保证。 当血管内皮损伤时,VEC受刺激或完整性被破坏,局部正常的抗血小板活化与抗凝功能降低或丧失,一方面血小板与暴露的内皮下组织成分发生接触黏附与伸展黏附,另一方面由于局部表达组织因子TF而启动了由血小板参与的凝血过程。血小板的接触黏附是在膜上GPⅠb-Ⅸ与vWF 及内皮下组分胶原、微纤维间识别并相互连接引起;接触黏附导致血小板活化、发生变性并暴露膜GPⅡb-Ⅲa的受体部位,后者可与vWF FN等黏附蛋白作用使血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及其受体也、TSP的受体Ⅰc-Ⅱa(FN)小板伸展黏附。另外,GPⅠa-Ⅱa(胶原的受体)、GP 可能参与血小板的黏附过程。结合,参与血Ⅲab、GPⅡb-vWF分子上存在与凝血因子Ⅷ、胶原、肝素血小板GPⅠ含量降低或多聚亚基的聚合障碍,血浆中vWF小板聚集。遗传性vWF 的合成障碍与vWF称为血管聚集和凝血因子Ⅷ的活性,患者易发生出血,化程度降低,可影响血小板的粘附、性假血友病。 血管壁外层存在ⅠⅢ型两种纤维,都能引起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反应。 血流切变应力高:vWF与胶原的结合能使vWF构型改变,暴露出于GPⅠb-Ⅸ结合位点,并完成血小板的黏附反应; 低切变应力:血小板依靠GPⅠa-Ⅱa在无需vWF参与的情况下胶原结合,引起血小板黏附。 微纤维是非溶性的、非交联的条纹状纤维结构的结构性蛋白质。在富含弹性蛋白的血管壁含有微纤维。微纤维引起的血小板黏附额聚集都依赖于vWF的存在。GPⅠb在血小板黏附过程中起着vWF受体的作用。另外,活化血小板的GPⅡb-Ⅲa也能识别vWF的RGD序列而与vWF 结合。 2)血小板的聚集反应:在一定刺激物作用下引起血小板激活,由Ca2+参与,经血小板膜表面受体(GPⅡb-Ⅲa、GPⅣ)与相应黏附分子(Fg TSP vWF FN)识别、结合架桥所发生的复杂反应过程。第一相聚集依赖于GPⅡb-Ⅲa与Fg的相互作用,第二相聚集的机制复杂,除GPⅡb-Ⅲa外,还有血小板其他成分的参与,如血小板活化时释放的TSP在Ca2+参与下与GPⅣ结合,可加固血小板间的聚集。 3)血小板的释放反应:血小板发生释放反应时,血小板致密颗粒和α颗粒趋中心化,再与细胞膜(通常与深入血小板内部的OCS膜融合,然后释放出颗粒内容物)。致密颗粒主要释放ADP ATP 5-HT和焦磷酸等,α颗粒含有多种蛋白成分,有Fg FⅤvWF抗原FN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β-萘酚衍生的萘并呋喃合成研究进展

- 5 - 第3期 2018年6月No.3 June,2018 近年来,含有萘并呋喃骨架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已被广泛研究,如可以作为干细胞因子抑制剂,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抑制κB 激酶抑制剂和核转录因子κB 抑制剂等[1]。同时,萘并呋喃化合物在杀菌、抗菌、抗增殖、细胞毒性和抗 氧化性等很多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生物活性[2] 。因此,含萘并呋喃骨架化合物的合成研究也成了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本研究对近年来由β-萘酚衍生的萘并呋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进行简单总结和评价。 1 β-萘酚衍生的萘并呋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1.1 以芳基硫化物为底物 2002年,Seo 等[3]利用Friedel-Crafts 反应,以苯为最初底物,通过两步反应合成芳基硫醚化合物,进而以四氯化锡为催化剂催化合成萘并呋喃化合物。此方法以廉价易得的苯为原料合成萘并呋喃,并且可以推广到苯并呋喃的合成,但是,实验程序较为繁杂,催化剂为重金属后处理困难,总合成产率偏低,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1.2 以硼酸衍生物为底物 2008年,Liu 等[4]利用β-萘酚衍生的芳基醚化合物进行硼酸化,进而关环得到萘并呋喃化合物。该反应可以合成很多种萘并呋喃化合物,并且合成效率较高,大部分底物可以给出中等到优秀产率产物,但是对于萘并呋喃化合物的合成而言,催化剂[Pd(dppp)(H 2O)2]2+ (OTf-)2价格昂贵不易获得,是该反应难以实际应用的主要问题,不利于规模化和工业化 生产。另外,合成芳基醚是合成目标产物的关键因素,也具有 一定的局限性。具体的合成路线如下: 1.3 以苯甲酰基溴为底物 Mashraqui 课题组[5]以苯甲酰基溴为底物,通过两步反应合成萘并呋喃衍生物。此反应经过β-萘酚与合适溴代酮的O-烷基化反应,然后在甲磺酸作用下发生环化反应生成萘并呋喃化合物,本实验方法很好地利用了有机合成的特点,能得到理想结构的目标产物。通过本实验方法可以实现一些结构特别含萘并呋喃化合物的合成,但是也存在明显的缺点,即O-烷基化反应实验条件不易控制,后处理不够简单,第二步反应产率太低,最高产率只有55%。 1.4 以β-萘酚衍生的炔化物为底物 2011年,Hu 等[6]利用β-萘酚衍生的炔化物为底物,进行分子内的环化反应一步合成二取代萘并呋喃化合物。此反应避免了重金属催化剂的使用,以PTC 作为催化剂,实现了萘并呋喃化合物的廉价、快速、简单的绿色合成方法,并且此种程序可以实现多种取代基萘并呋喃化合物的合成,是一种很好的实验方法。具体合成路线如下: 但是,此种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底物价格昂贵获得 比较困难,具有某些特别取代基化合物的获得也比较麻烦, 基金项目:2017年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暨新苗人才计划“基于硝基烯参与的含氮杂环骨架的构筑”(2017R428016)作者简介:罗娟(1994— ),女,汉族,四川内江人,本科生。 通信作者:张富仁(1981— ),男,汉族,山东泰安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有机合成。 罗 娟,赵锦瑶,杨久明,于 欢,张富仁 (绍兴文理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浙江 绍兴 312000) 摘 要:萘并呋喃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杂环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很多种天然产物中,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物活性,已被广泛用作 药物合成中。因此,萘并呋喃化合物的合成研究备受关注,很多种有效的合成方法被相继报道。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几年来由β-萘酚衍生的萘并呋喃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关键词:β-萘酚;萘并呋喃;合成β-萘酚衍生的萘并呋喃合成研究进展 现代盐化工 Modern Salt and Chemical Industry

血小板功能

血小板功能 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第一杀手,占到患者死亡的30%左右。研究者现在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的。但是,当斑块破裂时相关成分会出现在动脉细胞外基质中,从而开启血小板凝集功能或动脉血栓。与此同时,巨噬细胞来源泡沫细胞产生的组织因素也会启动血液系统的凝集作用。这些过程均可引起血块的增加,且能引起从中风到心肌梗死(M I)的临床疾病。 现在,血小板抑制剂已成为急性心血管事件预防和治疗原则的主要用药。其中,三种主要的血小板抑制剂是:阿司匹林,包括氯吡格雷在内的噻吩吡啶类派生物和GP IIb/IIIa受体拮抗剂。因为GP IIb/IIIa拮抗剂仅能以静脉形式获得,无法用于医院外患者的长期治疗。另一方面,患者经常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来降低心脏疾病的长期风险。 近来,关于临床实验室是否应该测量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血小板功能作用的问题存在着越来越大的争论。本文讨论了测量这些抗血小板药物作用的药理学和可获得的实验室检测。 血小板和血块形成 血小板在正常止血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他们没有细胞核,但含有纤维蛋白原、血小板派生生长因子、凝血因子(vWF)、P-选择素构成的α-颗粒及二磷酸腺苷(ADP)、血清素和钙组成的密集颗粒。 当发生血管损伤时,暴露的vEF和胶原蛋白结合到循环血小板上并激活他们。激活过程中,释放α和致集颗粒(脱粒过程)从而聚集更多血小板到达血管损伤位置并增强血小板活性。血小板也能合成和释放凝血烷(另一种活性调节物质)。 血小板活性过程中,细胞表面的GP IIb/IIIa受体变形,从而使纤维蛋白原(因子I)结合到血小板上。同时,作为血凝固的一部分,凝血酶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因子X III在血凝固过程最后一步交叉连接纤维蛋白。这种复杂的相互作用结果是引起稳定血小板形成或构成基本的止血(图1)。

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的原理及应用

Sonoclot 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的原理及应用 The Mechanism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onoclot Coagulation & Platelet Function Analyzer 梁辉硕士研究生王保国教授 Hui Liang and Baoguo Wang 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 北京市100050 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Beijing Tiantan Hospital,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0 摘要 Sonoclot 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是一种通过检测血凝块粘弹性,来测定体外凝血及血小板功能的仪器。在心血管外科、肝移植手术和其它出血量大的手术中,以及儿科、重症监护及止血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准确、快捷的临床止血和凝血功能的检验工具。本文对该仪器的原理及应用作一简介。 ABSTRACT Sonoclot coagulation & platelet function analyzer can test the viscoelasticity of clot and reflect the functions of coagulation and platelet in vitro. Currently, it has been used in cardiovascular surgery, liver transplantation and other surgeries with massive hemorrhage. It can also be used in pediatric ward, intensive care unit and homeostasis research.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accurate and convenient tool for clinical homeostasis examination.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briefly the mechanism and applications of this instrument. Sonoclot 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Sonoclot coagulation & platelet function analyzer,SCA,SIENCO,Inc,USA)由V on Kaulla等人于1975年发明,主要用于对凝血和血小板功能进行体外检测。目前,该仪器在心血管外科、肝移植手术和其他出血量大的手术中,以及儿科、重症监护及止血研究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准确、快捷的临床止血检验工具。本文对该仪器的原理及应用作一简介。 一、正常止血过程 血管受损后,组织因子进入血液、血液与血管内皮下胶原相接触可以分别启动外源性及内源性凝血系统,并通过共同途径最终生成凝血酶,在凝血酶的作用下纤维蛋白原变为纤维蛋白单体,纤维蛋白单体再聚合为纤维蛋白多聚体,最终使血液成为凝胶状。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凝血级联反应。 在凝血过程中,血小板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首先,血管壁破损后,血小板在VW因子的介导下,粘附于内皮下胶原,并被内皮下组织及局部形成的凝血酶激活,发生释放反应,释放ADP及TXA2, 从而进一步吸引血小板发生

浅谈血小板的止血凝血过程及临床意义

浅谈血小板的止血凝血过程及临床意义 发表时间:2013-09-18T09:29:11.14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5期供稿作者:张丽军[导读] 血小板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其直径为2~4μm(微米),厚0.5-1.5μm,是有折光的扁圆形小体。张丽军(青海省红十字医院检验科 810000) 【关键词】血小板止血凝血过程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5-0326-01 血小板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其直径为2~4μm(微米),厚0.5-1.5μm,是有折光的扁圆形小体。正常时呈圆盘状,有时可伸出伪足。在瑞氏染色的血涂片上,血小板常三五成群、大小不均,呈圆形、椭圆或不规则的形状,无核,淡蓝色的胞浆,含有紫红色的颗粒。它是由最大的血细胞——骨髓成熟巨核细胞胞浆发育而来,每个巨核细胞可产生3000~4000个血小板。血小板寿命约7~14天,每天约更新总量的1/10,衰老的血小板大多在脾脏中被清除。在机体内,无论血小板数量异常、还是质量异常,均可引起出血性疾病。如数量减少见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症。数量增多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病症。质量异常可见于血小板无力症。 机体内,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同时还有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血小板的表面糖衣能吸附血浆蛋白和凝血因子Ⅲ。当血管受损害或破裂时,血小板受刺激,由静止相变为机能相,迅即发生变形,表面粘度增大,凝聚成团;同时在表面第Ⅲ因子的作用下,使血浆内的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后者又催化纤维蛋白原变成丝状的纤维蛋白,与血细胞共同形成凝血块止血。同时,血小板还能释放肾上腺素,引起血管收缩,促进止血。 当血液受损伤流血时,发生止血和凝血效应的机制有多种,但大都与血小板的作用有关系。现在,我们先来浅谈一下血小板止血凝血过程。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缩血管,有助于暂时止血:血小板通过其释放的血管收缩物质、使其粘聚成团堵塞损伤的血管和促进凝血。 (2)形成止血栓,堵塞血管破裂口:血小板容易粘附和沉积在受损血管所暴露出来的胶原纤维上,聚集成团,形成止血栓;血栓直接堵塞在血管裂口处,除了起栓堵作用外,还可维护血管壁的完整性。[1] (3)凝血作用:释放促使血液凝固的物质,在血管破裂处加速形成凝血块。血小板Ⅲ因子提供磷脂表面吸附大部分凝血因子,增加凝血反应速度。 (4)释放抗纤溶因子,抑制纤溶系统的活动: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的作用下,容易降解。由于血小板含有抗纤溶因子、抑制了纤溶系统的活动,使形成的血凝块不至于崩溃。 目前在临床上,血小板的检测对于评价血小板功能,以及对出血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外周血细胞计数是确定血小板减少症及其严重性的关键性检查,同时血涂片检查能为其病因检查提供线索。当血小板计数>4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当血小板计数<100×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2] 近年来,血小板在动、静脉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血小板在凝血功能中的作用,尤其是对其聚集机制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从而导致了检测技术的发展。总体上讲,血小板具有黏附、聚集、释放、促凝、血块收缩和维护血管内皮完整性等六大功能。血小板功能检测可分为血小板一般功能测定、血小板黏附、血小板聚集及释放功能的测定和流式细胞术(FCM)分析等。一般性PLT功能测定包括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CRT)、全血凝固分析法(WBCA)(检测仪器:全血凝固分析仪)、活化凝血时间测定法(ACT)(检测仪器:凝血分析仪)、血小板计数比值(PCR)(血小板计数仪)、快速血小板功能分析法(RPFA)等,这些方法是目前临床评价血小板功能的较为常用的辅助手段。[3]随着生物和医学的发展,血小板的功能检测可望取得新进展。参考文献 [1]凝血功能及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进展.检验世界网[引用日期2012-10-22]. [2]了解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方式.北京蓝海中医医院[引用日期2012-11-19]. [3]凝血功能及血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进展.检验世界网[引用日期2012-10-22].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