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恶性肿瘤仍居江苏十大死因之首

恶性肿瘤仍居江苏十大死因之首

恶性肿瘤仍居江苏十大死因之首
恶性肿瘤仍居江苏十大死因之首

恶性肿瘤仍居江苏十大死因之首

恶性肿瘤仍居江苏十大死因之首

据6月1日发布的《2015年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恶性肿瘤仍居江苏居民十大死因之首,3个死亡居民中就有1人死于肿瘤。生病后去大医院看病仍是江苏居民的首选,2015年基层诊疗人次占比仅为总诊疗量的30%。受药品15%加成取消及医院提高管理等影响,江苏省各大医疗机构的药占比进一步下降,不过仍高于医改目标要求,居民支出的医疗费用中,4成为药费。统计还显示,全省有7.6万人申请生二孩。

恶性肿瘤仍为江苏人第一大死因

前不久,南京市疾控发布的《2015年南京市居民死亡统计简析》显示,南京市居民十大死亡原因中,循环系统疾病排在首位,其次为肿瘤。而全省统计的结果显示,2015年江苏省近九成居民死亡是由慢性病引起,前十位死因中恶性肿瘤排在第一位,死亡率为202.10/10万,占死亡总人数的30.14%,即每3个死亡居民中,就有1个死于恶性肿瘤。目前江苏居民前5位致死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其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及中毒、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前十位死因合计占死亡总数的95.41%;第十大死因——精神和行为障碍所导致的死亡率,2015年达4.94/10万。截至2015年末,全省累计登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超过30万人。

基层就诊人次占比诊疗总量30%

将常见病、多发病“拦截”在基层,改变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局面,是我国医改推进的重要工程。截至2015年末,江苏全省有公立医院525家,病床23.6

1

万张:民营医院规模多数较小,共有1056家,病床9.2万张。全省每千人口床位数由2014年的493张增加到2015年的519张,每千人拥有2.37个医生。

人均住院和门诊费用小幅增长

看病难,看病贵,是关注的焦点,也是我国医改正着力破解的难题。根据我国医改试点指导意见,100个试点城市公立医院的药占比必须下降到30%以下,其目的是降低目前虚高的药品价格,降低老百姓的医疗费用。江苏人一年的看病费用究竟有多少?

据统计,2015年,江苏省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248元,比上年增加15.1元,增长6.48%;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用11830.8元,比上年增加595.2元,增长5.30%。其中,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中,药费为114.6元,占46.21%;较2014年降低0.93%;住院病人人均医疔费中,药费为4750元,占40.15%;较上年降低1.03%。2015年,出院者平均住院日为9.5天,较2014年少了0.2天。

艾滋病居传染病死亡之首

2015年,江苏省甲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98899例,死亡339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梅毒、病毒性肝炎、淋病、麻疹;报告死亡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艾滋病、肺结核、狂犬病。另外,近年来持续被关注的禽流感,2015年共报告16例,死亡11例。

2015年,江苏省丙类传染病共报告发病12.13万例,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报告的发病数中,仅1人死于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发病数共9.5万,较2014年少了7.2万例,无1人死亡,而在2014年,江苏省有5人死于这一疾

病。

受山东疫苗事件曝光影响,江苏省疫苗接种量出现大幅下降,很多人担心若接种到问题疫苗反而对自己不利。事实上,江苏省对接种疫苗的把控一直有严格程序,2015年并未发现一例疫苗质量问题。本年度,江苏省共报告接种疫苗2450万剂次,共报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242例,报告发生率5.07/10万剂次,以过敏性皮疹为主,其中属于严重异常反应的仅17例;偶合症34例;接种事故0例。

(编辑/潘毅)

3

辟谣10大最流行生活谣言榜

辟谣10大最流行生活谣言榜 1.宿便是健康杀手,排宿便保健康 谣言:宿便有多种危害,会压迫小肠绒毛的活力和弹性,发酵、胀气导致酸毒症,还会改变腹部和脊柱形状,让身材变形。 真相:“宿便”并非一个医学概念,它是被商家创造出来的概念。 宿便不会压迫小肠绒毛。食物在运行到结肠被吸收水分之前,都是粥样的物质,和小肠绒毛充分接触,吸收养分,不会压迫小肠绒毛。粪便不会导致酸毒症。事实上小肠中的肠液是碱性的,即使食物发酵产酸,也会被肠液迅速中和,不可能堆积酸性物质,更不可能进入血液。 2.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 谣言:人体体液的pH值处于7.35~7.45的弱碱状态是最健康的,但大多数人体液pH 值都在7.35以下,这些人就是酸性体质者。 真相:“酸性体质”只是一个“伪概念”。人体的不同体液pH值也有所不同,比如胃液就是强酸性的。正常情况下血液的pH值在7.35~7.45之间,一旦人体血液pH值低于7.35,会发生酸中毒,而pH值高于7.45则是碱中毒。 3.食物相克:果汁与海鲜不能同吃 谣言:一些常见的食物,比如柿子和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混在一起吃会相克,轻则导致身体不适,重则使人中毒。 真相:这些传说要么来自于人们对日常生活的不恰当总结,要么来自于对科学研究的夸大和误读。有科学家验证了坊间流传的数百种食物相克传说,无一成立。 4.水知道答案:人的态度会影响食物 谣言:日本人江本胜的畅销书《水知道答案》称,同样的一杯水,分为两份,赞美其中的一份,咒骂另外一份,之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水分子的形状,发现前面的特别规整漂亮,后面的杂乱无章。 真相:江本胜宣传自己的“研究结果”有着明确的商业目的。他的公司正在出售一种“高能水”,这种水号称有着最完美的晶体结构,还可以延缓衰老、治愈疾病,一瓶227克(8盎司)的“高能水”的价格是35美元。 5、孕妇需要穿防辐射服保护胎儿 谣言:日常生活中手机、微波炉、电脑等各种电器产生大量有害的辐射,孕妇最好穿戴

关于大脑,这五个“常识”其实是谣言

关于大脑,这五个“常识”其实是谣言 翻译|逸孜茅审校|紫苏本文由微信公众号“科研圈”(ID:keyanquan)授权转载。“科研圈”关注科研生态、推荐重要前沿论文与中文摘要、发布科研照片、推送学术讲座与会议预告。 导读 大脑是人身上最惊人的器官。上百万的细胞以某种方式聚集到一起,就产生了思维、感觉和行动——而人之为人,也源于此。所以,人们对于这个3磅(大约2.4kg)的“大肉块”的工作方式有如此多误解实在不足为奇。以下是关于大脑的五个最大的谣言。谣言一听莫扎特能让你更聪明 古典音乐——尤其是莫扎特——能够让人更聪明的谣言在过去的20年甚嚣尘上。1998年,佐治亚州州长甚至想要设立基金,给该州每一名新生儿一份免费的古典音乐磁带或CD。但事实是,只有非常罕见的数据显示听莫扎特能够让你变聪明。“莫扎特效应”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是在1993 年,著名杂志《自然》刊发了一篇论文。该研究由Frances Rauscher(现在任职于威斯康辛大学)主持,研究发现听10分钟莫扎特奏鸣曲(编号448)的大学生比听放松指令,或什么都不听的学生在空间智力测试中得到了更高的分数(8分)。但即使在该研究中,效果也非常短暂——10到

15分钟后就逐渐消失。而且听莫扎特也仅对折纸或用铅笔解决迷宫问题之类的空间智力测试中有效。(随后的研究发现给子宫中的小鼠听莫扎特也有类似的、让空间智力提高的效果。)但是整体来说,某一方面的智力提高并不意味着其他方面也能如此。所以,没有理由认为这能提高人的数学或文字推理能力。从那时起,人们开展了数十个研究验证古典音乐的效果。一些能够重复最初《自然》杂志所刊登研究的微小效应,但也有些失败了。一些科学家认为相比于莫扎特的空间结构天赋,实验的结果与乐趣和情绪更相关。并且实验显示其他音乐也有类似的效应。在2006年一项对10岁和11岁的儿童进行的实验中,Blur 的摇滚音乐比莫扎特的效果更好。即便如此,对特定莫扎特奏鸣曲的研究现在依然在继续,持续至今。最近有些研究提示莫扎特对癫痫病人脑电波模式能产生一些积极影响。谣言二右脑负责创造思维,左脑负责逻辑思维右脑半球和左脑半球(Shutterstock) 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由称为胼胝体的结构连接。这种结构导致很多人推测两个半球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但是其中很多猜测并不正确。 一个健康的大脑总是通过胼胝体连接左右半球、共同工作。现代脑成像技术例如fMRI 明确证实大脑协同合作。即使是只涉及到语言、数学和创造的简单任务也跨越了半球,由整

流言:塑料中的食品会引发癌症

流言:塑料中的食品会引发癌症 美国医师协会发现了引发癌症的原因 1.不喝塑料杯子中的茶、咖啡或任何热的饮品。 2.不要吃任何包在纸里的或塑料袋子中的热食(如炸薯条) 3. 不要吃塑料盒中的食品或微波食品。 当塑料暴露在高温下时,产生的化学物质能引起52种癌症。因此,必须避免饮用各种软饮料,如可乐、百事可乐、AV、芬达等所有浓缩果汁。 真相解读: 食品包装是现代企业加工食品的最后一道工序,塑料包装因其优良的加工性能和成本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市面上食品包装中。一方面,可有效延长食物保质期减少浪费、保障食品的安全卫生;另一方面,透明的塑料包装使食品信息更加清晰,进一步提高了商品形象与价值。而网传塑料包装产生的化学物质会影响包装内的食品,食用后引发癌症,这一说法是否科学呢? 随着人们食品消费需求的提升,食物选择逐渐丰富化,种类逐渐多元化。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提高食品质量安全和增加食品附加值,选择合适的

材料和技术对食品进行包装成为现代食品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塑料由于化学结构稳定,良好的成膜加工特性,具有隔绝空气,防止微生物污染,有效延长食品的货架期等功能成为使用最多、发展最快的食品包装材料,其市场应用量超过食品包装材料总量的50%,居各种包装材料之首。 网传塑料包装会产生52种化学物质污染食品,食用后会引发癌症,所以千万不能食用各种塑料包装的食品,这一说法是非常不科学的。常用的食品塑料包装材料包括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偏二氯乙烯(PVDC)等,是一种高分子材料,由单体通过化学方法聚合而成,分子量很大,不会向食物轻易迁移。食品包装属于《食品安全法》的监管范畴,其中GB 4806.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规定包装塑料在和食品接触时迁移量不得超过0.01 mg/kg,这种剂量不会对食品产生污染。正规的食品包装和食品生产企业都必须经过相关政府部门严格的评审程序和产品质量检验才会被授予生产许可证,保证了包装材料都是满足食品安全要求的,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而且,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实塑料包装会引发癌症,癌症的病因非常复杂,不能将其简单的归因于塑料。 总而言之,市面上正规厂商生产使用的食品塑料包装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食品安全性有保障,不存在食用塑料包装的食品会致癌的可能。

九大食品谣言真相

九大食品谣言真相 果壳网最著名的一个主题站叫作“谣言粉碎机”,两年来粉碎了大大小小近400个谣言,从世界末日预言到“微波炉损害人体健康”,内容涵盖方方面面。小编整理发现,这些被揭穿的谣言中,许多都和食品消费生活密切相关。 食品谣言一:45天速成鸡不能吃 真相解读:在网络和一些媒体对商品肉鸡市场的描述和报道中,出现了肉鸡从孵出到端上餐桌只需45天的文字,从而引发消费者一片质疑。事实上现代养殖业通过严格的品种选育、饲料调配和饲养管理,一些商品肉鸡出栏时间就是42~48日龄,45日左右最常见,长得快与违规的药物添加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食品谣言二:人造鸡蛋能当乒乓球打 真相解读:橡皮蛋其实只是“不合格”的鸡蛋,并非人工制造的假鸡蛋。正常的鸡蛋如果在低温下保存时间过长,蛋黄也可能变硬而成为“橡皮蛋”。 食品谣言三:微波炉热食物有害健康 真相解读:关于微波炉那些骇人听闻的说法都没有科学依据。微波不致癌,也不会让食物产生致癌物

质。至于“德国人不用微波炉”的说法,也早就被德国的果壳网友粉碎了。 食品谣言四:食用浸出油不安全 真相解读:浸出法在我国和欧美国家已成主流制油工艺。无论是压榨工艺还是浸出工艺生产出来的油,符合食用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就是安全的油。 食品谣言五:城市自来水中 有避孕药 真相解读:最早的传言来自专家一条有关论文的微博,为此果壳网专访了专家。专家认为造谣者完全是曲解,其论文研究的是环境雌激素,不能作为“城市自来水中有避孕药”“水产养殖中使用避孕药”的证据。 食品谣言六:含维C蔬果 可治疗感冒 真相解读:科学研究证实,大剂量的维生素C和含有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并不能降低普通感冒的发病率。 食品谣言七:经期吃冷饮易患癌 真相解读:关于经期洗头、吃冷饮、喝凉水等话题,目前没有任何证据表明这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可导致妇科疾病,更不会因此而患上癌症。

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 官方已辟谣

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官方已辟谣 有不少人喜欢看微信朋友圈里传播的一些健康养生知识,然而这些健康知识并不是所有的都是正确的,以下朋友圈流传的8大健康谣言,已经被官方辟谣!上半年朋友圈八大健康谣言日前,微信辟谣中心等发布的上半年朋友圈八大谣言,包含“蒸锅水易致癌”、“大蒜鉴定地沟油”、“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各种食物相克”、“自制水果酵素瘦身美容”、“‘肉丸’全是添加剂有害”、“果核煮水根治糖尿病”和“转基因有毒”。微信方面表示,用户可能也常常在朋友圈看到亲朋好友分享的各种生活健康小常识。但这些“常识”可不都是 那么靠谱。以上谣言已经列入微信辟谣中心。谣言1 蒸锅水易致癌【流言】反复用来蒸馒头等的剩锅水,重金属和硝酸盐的浓度会增加,而硝酸盐受热分解成亚硝酸盐,对人体危害严重。【真相】亚硝酸盐本身并无致癌性,转化为亚硝胺类物质才致癌,而转化需要很多前提条件,不是沸水就能生成。另外,水只要符合国家标准,其中硝酸盐含量很低,反复加热也不会凭空生成硝酸盐,对人体无害。谣言2 大蒜鉴定地沟油【流言】检测是否是地沟油的最简单方法:在炒菜时放一颗剥皮的蒜,如果蒜变红色,就是用了地沟油。另外冷冻也可方便检出地沟油。【真相】这都是非常不可靠的方法,没有黄曲霉毒素遇大蒜会变

色的科学依据,另外即使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合格,也不代表安全,而冷冻的检测方法既可能“冤枉”好油,也可能“放过”坏油。谣言3 牙膏底部有黑条不能用【流言】牙膏底部的彩条标识了牙膏成分:绿色表示纯天然;红色表示一半是天然成分,一半是化学成分;黑色表示全部是化学成分,使用黑色条纹的牙膏就是在吸毒。【真相】牙膏并不是按天然或者化学成分分类的。牙膏底部的颜色只是生产线上的一个标记,是为了帮助牙膏皮裁切、图案印刷、电眼质检校对。谣言4各种食物相克【流言】一些常见的食物,比如柿子和蟹、虾和水果、豆浆和鸡蛋,混在一起吃会相克,轻则导致身体不适,重则使人中毒。【真相】营养界主流意见否定“食物相克”的说法。科学家曾对常见的“食物相克”配伍进行验证,结果无一成立。所谓“相克”,多是因为不洁饮食以及极少数的特殊过敏反应所致,一般公众在生活中无需顾忌。谣言5自制酵素瘦身美容【流言】想瘦身美容,自己在家自制水果酵素就能做到。【真相】要想发挥水果对健康的积极作用,把水果吃掉就是最直接、简单、有效的做法。谣言6肉丸全是添加剂有害【流言】现在很多肉丸价格明显低于原料肉的价格,根本没有肉,都是淀粉加一些胶类物质和香精调制而成的。【真相】商家及企业,必须诚实地标识配料成分,绝不可没有肉却假称有肉。不过,肉丸有没有肉与是否安全没关系,没有

那些你曾深信不疑的十大谣言

那些你曾深信不疑的十大谣言 那些你曾深信不疑的十大谣言 2012年世界末日,城市自来水中有避孕药,蹲着上厕所比坐马桶更健康,经期洗头易患癌……这些你曾深信不疑或模棱两可的谣言,已被果壳网戳穿。果壳网2013年度十大科技谣言揭幕在即,小编会跟进,先来回顾那些年果壳网的经典战役。 在此公布果壳网2012年发布的年度十大科技谣言与2013年10月发布的十大生活谣言,仔细看哦,别再被谣言忽悠了。 ■果壳网发布2012年度十大科技谣言 谣言:“2012年世界末日”系列谣言 据说,玛雅历法将在2012年终结,同时终结人类文明;据说,体积足有地球4倍的行星会在这一年飞临地球;据说,太阳风暴会席卷地球,中微子将把地核烤化;据说,银河系中心超大黑洞将与太阳和地球连成一线;据说,地球将从环绕昴星团的光子带中穿过;据说,地球磁场在这一年里将会翻

转……传说中的这一天触手可及,你恐慌了吗? 真相: 2012年12月21日是玛雅“长计历”历法的第 13.0.0.0.0天,是象征着一个所谓“大循环”结束的整数日,与“末日”完全无关。 谣言:“45天速成鸡”不能吃 在媒体对商品肉鸡市场的报道中,出现了这样的描述:“(肉鸡)从孵出到端上餐桌只需45天。”这个时间描述在网上引发一片质疑,成为网络争议的焦点:“45天也太快了吧!速成鸡真能安心吃吗?”媒体报道中还引用饲料厂工人的话,称“饲料配了药,对人体肯定有害”,据说连周边的苍蝇都能毒死。肉鸡长得这么快,真的是靠“毒饲料”喂出来的吗? 真相:养鸡场的鸡45天出笼是正常现象 现代养殖业中,通过可靠的品种选育、严格的饲料调配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一些商品肉鸡出栏时间就是42-48日龄,45日左右最常见。长得快与违规的药物添加并不存在必然联系。 谣言:用微波炉加热食物有害健康

10大最常见“癌症传言” 最后一个让人无语

10大最常见“癌症传言” 最后一个让人无语 致癌、防癌、抗癌……凡是跟“癌症”相关的说法,总能刺激到大众敏感的神经。如果不加辨别,很可能会因一些错误行为而损害健康。 牛奶致癌、酸性体质易患癌、微波炉辐射致癌,类似的说法相信你听过不止一次。联合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发起“你经常听到的癌症说法”调查也显示,上述传播最广的致癌传言位列前十。 特邀权威专家逐一还原真相,以下十大谣言最容易让人中招,下次看见请毫不犹豫地举报。 受访专家 胸外二科主任杨跃 1 牛奶致癌 谣言理由 奶牛是靠打高剂量的激素产奶,雌激素和雄激素是牛奶内的主要致癌物,牛奶中的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也易致癌。 专家观点

奶牛使用的激素是生长激素,而不是雌激素、雄激素等性激素。美国FDA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批准可以给奶牛使用人造的牛生长激素,不会损害消费者健康,更不会致癌。IGF-1致癌的说法,至今没有证据。 专家们一致认为,牛奶中IGF-1的含量很低,经过加热、消化、吸收后,到达人体内已不再具有生物学活性,风险很低。 相反,人们应当多喝牛奶,牛奶是优质钙的主要来源,还含有维生素D、乳糖等促进钙吸收的因子。 2 草莓致癌 谣言理由 草莓表面凹凸不平,容易有农残。有媒体抽检北京市草莓,结果检测出农药“乙草胺”超标,乙草胺属于b-2类致癌物。 专家观点 农残主要指残留在水果里没被代谢掉的化学物质,与水果表面是否平整、水果是否需要削皮没有直接关系。 乙草胺一般在作物出芽前使用,从草莓的生长周期看,此时的使用不可能会残留那么久。

另外,草莓属于草本植物,对除草剂非常敏感,过多使用乙草胺会对草莓苗造成伤害,甚至杀死幼苗。乙草胺的b-2类分级是美国环境保护局在1996年前使用的标准,国际上目前都没有将其列入可疑致癌物清单。 3 微波炉辐射致癌 谣言理由 微波炉加热会让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毒性,破坏食物营养,还可能致癌。 专家观点 任何食品加工都会对营养有所改变,微波炉加热产生的改变并不比常规的加热更大。 微波的本质是电磁波,跟电波、红外线、可见光一样,并不会致癌,而且红外线还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手段,不仅不会致癌,甚至有助于避免致癌物的产生。 需要注意的是,用于微波加热的容器如果不合格,受热时可能会释放一些有害成分,因此一定要选择“可微波加热”的容器。 4 植物油做饭致癌

美国癌症研究院发布最新版常见的癌症谣言

健康广 角 1.得癌症=判死刑?答案:不是。在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死于癌症的可能性一直稳步下降。一些癌症(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90%或更高。目前,所有癌症的5年生存率约为67%。男性中18种最常见癌症中的11种显示死亡率降低,包括白血病、黑色素瘤、骨髓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以 及结肠/直肠癌、食道癌、肾癌、喉癌、肺癌和支气管癌、前列腺癌、胃癌。其中肺癌和支气管癌的死亡率降幅最大。女性中20种最常见癌症中的14种表现出死亡率降低,包括白血病、黑色素瘤、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膀胱癌、乳腺癌、子宫颈癌、结肠/直肠癌、食道癌、胆囊癌、肾癌、肺癌和支气管癌、口腔癌和咽癌、卵巢癌、胃癌。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死亡率降幅最大。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数据是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结果。个体癌症患者究竟能活多久,以及其是否会死于这种疾病,取决于诸多因素。个体化差异很大,包括癌症发展速度、扩 散程度、是否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个体的综合健康状况等。2.癌症会传染吗?答案:一般不会。 癌症并非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传染病。唯一的例外是器官或 组织移植。接受癌症患者捐赠的器官或组织的人,将来发生移植相关癌症的风险会增加。然而,这种风险极低,每1万例器官移植中约有2例。 有一些癌症可能由某些传染性病毒(如某些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和细菌(如幽门螺杆菌)引起。虽然这些病毒或细菌能够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但它们引起的癌症并不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另外,某些传染因子包括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可能会导致癌症或增加癌症形成的风险。如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V )、乙肝病毒(HBV )和丙肝病毒(HC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人乳头瘤病毒(HPVs )、人类T 细胞白血病/1型淋巴瘤病毒(HTLV-1)、卡波西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 )、默克尔细胞多瘤病毒(MCV )、幽门螺杆菌、后睾吸虫、血吸虫。3.心态是否能决定患癌的风险及预后?答案:没有科学依据,但心态积极者有利于治疗。有人说癌症性格的人更易患癌,但实际上,迄今为止,并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表明,一个人的心态与其患癌的风险有关。癌症患者有时感到悲伤、生气或气馁,都是正常现象。心态积极的人或更可能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运动和情感支持也有助其应对癌症。而背负心理重压的人,更可能出现吸烟、暴饮暴食或饮酒等,这些不良行为会增加患癌风险。一些数据确实表明,当癌症患者压力过大时,会产生无助感或绝望感等消极情绪。这种反应与较高的死亡率相关,可能的原因是,这些消极情绪会使其不治疗,过早放弃或不进行可能有效的治疗,以及出现涉毒等危险行为。美国癌症研究院发布最新版常见的癌症谣言 虽然,经过数十年的医学进步,癌症的死亡 率已大大降低,癌症正成为一种慢性病。但直至今日, “谈癌色变”的人仍占大多数。而正是因为有这种恐惧,关于癌症不管是预防还是治疗的各种观点,总能以让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传播。有些乍一听很有道理,但其实缺乏科学依据,特别是一些有基础理论的观点,很容易误导患者。比如,得了癌症就等于得了绝症、多吃抗癌食物能防癌、某些中草药可治愈癌症等等。美国癌症研究院不断发布关于癌症最常见误解的最新科学信息。我们从中选了 10条国内较普遍的观点进行解读。 54

谣言

【简化】八卦中省略了大量有助于了解事实真相的细节——这些省略并非因为由于人们记忆的不可靠,相反,它们一概是一种有系统的省略,而这种省略的最终原因在于,假使讲出了它,它就趋向于否定所期望听到的意思。再这种八卦、绯闻、谣言三者区别几近于零的信息中,在对某一信息的传递过程中,被有意混杂了想像、评价、效果预期等多种复杂的元素。掐指一算,教授在文革中不过是个毛头文青,所有表现一句话足以说清,但到目前为止,教授他至少选择越晚说清楚越好那样一种叙事策略。他选择以一个辩解者的身份出场,并毅然决然地以辩解替代了对简单事实的陈述。如此顾此失彼的简化和省略并非因为教授不知道应该解开一则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而是因为教授深知,一旦正确答案妇孺皆知,他本人就会离开经年间始终不离不弃的追光灯,并从此坐到观众席上去……而这多半让教授无法忍耐。 【强化】当一些细节被删去后,那些被保留下来的细节就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正如在铺天盖地王菲李亚鹏即将完婚的八卦中我们看见的那样。“强化”是“简化”的一个对等过程:对于二人购买豪宅、重新装修、挖地三尺修造私人游泳池等细节的强化,有效地制造出这则绯闻夸张的戏剧性而外,也让王李二人即将完婚的绯闻被高度关注,并引发大面积传播。而这对婚恋前的男女近年来事实上并无令人称道称奇的全新的才艺表现。这样看,其实八卦也是一种作品,它除了同样需要导演、策划、编剧乃至台词脚本外,还需要漂亮的语文——在那样的语文中,详略得当至为关键。 【同化】八卦或绯闻的传播过程既是携带一定意图的记忆,也是一个在复述、传播过程中不断投射自我焦虑与愿望的一种记忆。从这个角度说,八卦或绯闻对各类文青而言,应该是基本功,是家常便饭。八卦信息当然是一种不断被夸张、被虚构、被凝缩的制作过程,但事实上,它更是一个与八卦传播者过去经验与现实态度不断产生共鸣的一个同化过程。在所有有关“82-28”婚恋床第部分的集体想像中,其实折射出的,是自身对婚姻的迷惑与焦灼。在所有杨翁之恋的八卦信息中,那些铿锵有力的关于幸福的质疑刚好完美地展现出了传播者们自己关于幸福的悲凉与失意。在一则八卦或绯闻或谣言的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固有的文化经验会自动促成他们对原是状态的八卦信息既予以简化,又加以润色。以此而论,绯闻传播者个体的感觉、记忆、虚构技巧乃至焦虑程度、希望粘稠度之类的文化经验已成为八卦制造模式中最为活跃也最难复原和拷贝的重要元素。这说明,无论从何种角度看,八卦其实不应仅仅被看成是一种纯粹的怪物,因为毕竟它对很多人来说,确乎是一种有价值的偏离。而其价值的要害即在于,它在充填了那种普遍存在的生命空虚的同时,也在一种窜改的语境中完成了自己对有悖于现存逻辑的那样一种世俗生活的无羁想像。 转播到腾讯微博 印度东北冲突,在南部有数万东北人逃回,让人见识了谣言的威力。 “班加罗尔开始报复,大规模屠杀东北人。”短短的短信谣言,也许几个电话就可以弄清真相,为什么有数十万人惊惶奔逃?

秘专家集体辟谣最常见的34条“癌症谣言”!别再相信了!!!(必转)

秘专家集体辟谣最常见的34条“癌症谣言”!别再相信了!!! (必转) 问题:怎么才能每天都收到这种文章呢??答案:只需要点击图片上边的《政商阅读》即可!广受推崇的微信公众号。微信号:zsyd86小编私人微信号:lin328823677你是不是总在网络上看到许多关于癌症的信息,你是否怀疑过这些信息的真假呢?其实这中间许多都是谣言! 谣言1:喝麦苗汁能治癌 麦苗汁风靡欧美,喝麦苗汁三个月可以有效降低三高,还可以治愈癌症。欺骗指数:★★★★★危害指数:★★★★★真相:心理暗示作用而已这条谣言被举报了将近8万次。杭州市肿瘤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钱新宇介绍,小麦苗也算是绿色蔬果,榨成麦苗汁或许对患者能起到积极的心理暗示作用。但千万不能盲目沉迷其中,更不能因此放弃正确的治疗。谣言2:剩菜剩饭、隔夜菜致癌 部分绿叶类蔬菜中含有较多的硝酸盐类,煮熟后如果放置的时间过久,硝酸盐便会被分解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致癌作用,加热也不能去除。欺骗指数:★★★★★危害指数:★★★★★真相:不会致癌但少吃为好亚硝酸盐不致癌,分解成亚硝胺才致癌,但亚硝胺一般很容易被分解,所以“隔夜饭菜致癌说”不成立。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院长

罗荣城教授建议:隔夜菜尤其是隔夜的青菜,不仅营养价值低,还易变质,最好少吃或别吃,尽量多吃新鲜蔬菜。 谣言3:海绵、钢圈文胸会致癌 海绵文胸本来吸附性就很强,而且是用石油的废料做成的,以此得出结果:穿海绵文胸易患乳癌。而钢圈文胸致癌,主要是因为压迫乳房中的淋巴腺,使得毒素不易排出,日积月累就会癌变了。欺骗指数:★★★★★危害指数:★★★★★真相:不致癌但要记得白天戴晚上摘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乳腺外科主任马宏民教授指出,尽管海绵生产的原料是有毒的,但只要经过正规厂家出厂的合格产品,均安全无毒,也不会致癌。而文胸中的钢圈本是起支撑、承托乳房的作用,如果正确佩戴,不会压到腋窝,更谈不上压迫淋巴排毒系统。女性朋友选购钢圈松紧度适中的文胸,按照“白天佩戴晚上取出”这种常规做法,不会对乳房健康造成影响。 谣言4:微波食物可能致癌 曾有一篇名为《请立即停止使用微波炉》的文章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文章指出,微波炉加热会让食物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人体不能识别的新分子,这些奇怪的新分子具有毒性,甚至可能致癌。欺骗指数:★★★★★危害指数:★★★★★真相:安心用,不致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微波只是加热食物中的水分子,食物本身并未发生化学变化,不会产生致癌物。质量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