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火灾爆炸造成的废气对环境影响分析

火灾爆炸造成的废气对环境影响分析

火灾爆炸造成的废气对环境影响分析
火灾爆炸造成的废气对环境影响分析

1.1.1 火灾爆炸造成的废气对环境影响分析 ⑴事故源强确定

根据统计资料,油罐区发生的重大事故中最严重的是火灾燃烧事故,油罐火灾燃烧产生的大量烟尘、SO 2和NO 2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的污染影响是巨大的,不容忽视。本项目燃料油最大单罐容积为10万m 3,为该项目最大的火灾扑救对象和大气环境污染事故风险源。本评价采用非正常工况下的大气扩散模式,对项目单个油罐发生火灾燃烧事故后对环境的污染影响进行预测,并给出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由于缺乏燃料油油罐发生火灾时相应的污染源参数,假设,原油和柴油燃烧的差别仅为质量燃烧速度的不同,因此本环评选择1983年8月30日在英国威尔士Milford Haven 发生的一次10万m 3沙特原油储罐火灾为参照,推算项目单个柴油油罐燃烧烟雾的污染源强,详见表9.6-6。

表9.6-6 柴油罐火灾“二次效应”源强估算

火灾燃烧持续时间假设为2小时。 ⑵预测计算模式

采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需采用新导则)中推荐的无组织体源排放模式,计算燃烧烟雾中各种非正常排放的污染物在下风向轴线上的地面污染浓度,公式如下:

F Y U Q

C y z

y ????

? ?

?-=

222exp 2σσσπ 式中:Q ——污染物排放量,mg/s ; Y ——下风向垂直距离,m ; y σ——水平横向扩散参数,m ; z σ——铅直扩散参数,m ;

U ——排放源处的平均风速,m/s 。 其中:

()()∑+-=??

?

?????????????+-+??????--=k

k n z z He nh He nh F 2

222

22exp 22exp σσ 式中:h ——混合层高,m ; H ——排气筒有效高度,m ;

当排放源为体源时,需对扩散参数y σ和z σ进行修正,修正后的y σ、z σ分别为:

3

.41

1y

y X

αγσα+

= 3

.42

2z

z X

αγσα+

=

式中:y α、z α分别为体源在Y 和Z 方向上的边长。

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推荐的烟团模式计算:

]2)

(exp[]2)(exp[]2exp[)2('

2),,,(2

,2

2,22,2

,,,2/3eff

z i w eff y i w eff x e eff

z eff y eff x w i

w

y y x x H Q t o y x C σσσσσσπ-----=

式中:

),,,(tw o y x C i w ——第i 个烟团在t w

时刻在点(x,y,o)坐标处产生的地面浓度(mg.m -3);

x o ,y o ,z o ——烟团中心坐标; Q ′ ——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mg ;Q ′=Q △t ;

Q 为释放率,mg/s ;△t 为时间长度,s ;

σx,eff 、σy,eff 、σz,eff ——为X 、Y 、Z 方向的等效扩散参数(m),由下式估算:

),y ,(1

.22,z x j w

j k j eff

j ==∑=σσ

)()(12

.2.2,--=k k j k k j k j t t σσσ

i

w

i w y x 和为第w 时段结束时第三烟团质心,x ,y 坐标 )()(111

,1.--=--+-=∑k k w k k x w w x i

w

t t t t x μμ

)()(1

1

1,1.∑-=---+-=w k k k k y w w y i w

t t t t y μμ

⑶预测计算时的气象条件

取项目所在地区的常规气象条件:风速2.99m/s,中性大气稳定度D类。

⑷预测计算结果与分析

考虑到保护目标,本评价主要针对环境敏感点进行预测。由于事故状态下污染物地面浓度远远大于环境现状浓度,因此预测浓度不叠加背景值。

地面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

①事故发生后SO

2

模拟火灾燃烧事故发生后至结束前(即时刻0~120分钟),在下风向950米地面轴线上出现最大污染浓度,为15.42mg/m3,超标(0.5mg/m3)30倍;事故结束后15分钟(即时刻135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3500米处,为6.42mg/m3,超标倍数降至12倍;事故结束后30分钟(即时刻150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6800米处,为2.73mg/m3,超标倍数降至4.5倍;事故结束后45分钟(即时刻165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1000米处,为1.55mg/m3,超标倍数降至2倍;事故结束后60分钟处(即时刻180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13300米处,为1.0mg/m3,超标倍数降至1倍;事故结束后90分钟(即时刻210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20000米处,为0.53mg/m3,略超标准限值;事故结束后120分钟(即时刻240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26500米处,为0.33mg/m3,已经低于标准限值,可以认为此时火灾燃烧事故对环境的风险影响已基本消除。

表9.6-7列出模拟火灾燃烧事故对环境影响最严重时段(即事故发生后至结

的地面污染浓度。

束前)本项目周围环境敏感点SO

2

预测浓度

表9.6-7 火灾燃烧事故结束前环境敏感点SO

2

地面污染浓度变化情况

②事故发生后NO

2

模拟火灾燃烧事故发生后至结束前(即时刻0~120分钟),在下风向950米地面轴线上出现最大污染浓度,为5.02mg/m3,超标(0.24mg/m3)20倍;事故结束后15分钟(即时刻135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3500米处,为

2.09mg/m3,超标倍数降至7.7倍;事故结束后30分钟(即时刻150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6800米处,为0.89mg/m3,超标倍数降至2.7倍;事故结束后45分钟(即时刻165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1000米处,为1.55mg/m3,超标倍数降至2倍;事故结束后60分钟处(即时刻180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13300米处,为0.33mg/m3,超标36%;事故结束后90分钟(即时刻210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20000米处,为0.17mg/m3,已经低于标准限值,可以认为此时火灾燃烧事故对环境的风险影响已基本消除。

表9.6-8列出了模拟火灾燃烧事故对环境影响最严重时段(即事故发生后至结束前)岙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NO

的地面污染浓度。

2

预测浓度

表9.6-8 火灾燃烧事故结束前环境敏感点NO

2

③事故发生后TSP地面污染浓度变化情况

模拟火灾燃烧事故发生后至结束前(即时刻0~120分钟),在下风向950米地面轴线上出现最大污染浓度,为1.45mg/m3,超标(0.3mg/m3)40倍;事故结束后15分钟(即时刻135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3500米处,为0.60mg/m3,超标倍数降至1倍;事故结束后30分钟(即时刻150分钟),地面污染最大浓度移至下风向6800米处,为0.26mg/m3,已低于标准限值,可以认为此时火灾燃烧事故对环境的风险影响已基本消除。

表9.6-9列出了模拟火灾燃烧事故对环境影响最严重时段(即事故发生后至结束前)岙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周围环境敏感点TSP的地面污染浓度。

表9.6-9 火灾燃烧事故结束前环境敏感点TSP预测浓度

⑸火灾燃烧“二次效应”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岙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单个油罐发生火灾燃烧事故后,对厂址下风向的大气环境产生危害,事故发生后到结束前这一时段内污染程度最大,最大地面浓度

SO

2超标30倍,为15.42mg/m3,但远小于266mg/m

3

的LDLH值(立即至死浓度,

NIOSH数据);NO

2

超标30倍(参与形成光化学烟雾,非有毒物质);TSP超标4

倍(非有毒物质)。周围环境敏感点SO

2超标23~29倍,NO

2

超标15~19倍,TSP

超标2~4倍。

模拟火灾燃烧事故结束后分别为30分钟、90分钟、120分钟,TSP、SO

2

NO

2

的地最大地面污染浓度降至环境标准限值以下,可以认为此时火灾燃烧事故的环境风险影响已基本消除。

爆炸和火灾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分区 -------GB50058-92部分内容解读 在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的第二章中,对建筑物的防雷分类做出了规定,其中涉及到的一个重要概念就是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分区。 在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中,对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和火灾危险区域划分做出了规定。 爆炸危险环境包括爆炸性气体环境和爆炸性粉尘环境。 爆炸性气体环境指含有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是大气条件下气体、蒸气、薄雾状的易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在全范围内传播。 爆炸性粉尘环境指含有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 爆炸性粉尘混合物是大气条件下粉尘或纤维状易燃物质与空气的混合物,点燃后燃烧将在全范围内传播。 火灾危险环境:存在火灾危险物质以致有火灾危险的区域。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 2.1条: 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一、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二、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三、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注1: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 范围内工作的状态。) 在对具体建筑物进行判断、划分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采取排除法,首先根据非爆炸危险区域的各项条件,判断现场是否属于非爆炸危险区域。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 2.2.2条规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 一、没有释放源并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入的区域; 二、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 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 度超过区域内易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 四、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易燃物质的架空 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定。 步骤二:对释放源级别进行判断。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 2.2.3条: 释放源应按易燃物质的释放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长短分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 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527—96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6年12月1日 关于发布《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四项国家标准的通知 建标[1996]337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630号文和建设部(91)建标技字第6号文的要求,由电力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电气装 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等四项标准,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力变流设备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5—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起重机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96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7—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一 日起施行。原《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82中第七篇“低压电器篇”、第六篇“硅整流装置篇”、第八篇“起重机电气装置篇”、第十六篇”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气装置篇”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电力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电力部电力建设研究所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六年六月五日 1 总则 1.0.1为保证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的施工安装质量,促进施工安装技术的进步,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以及国家和人民生 命财产的安全,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气体、蒸汽、粉尘、纤维爆炸性混合物和火灾危险物 质环境 的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环境: 1.0. 2.1矿井井下。 1.0. 2.2制造、使用、贮存火药、炸药、起爆药等爆炸物质的环境。 1.0. 2.3利用电能进行生产并与生产工艺过程直接关联的电解、电镀等电气装置区域。 1.0. 2.4使用强氧化剂以及不用外来点火源就能自行起火的物质的环境。

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刘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根据刘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所处位置和实际情况,为应付可能发生的火灾,及时做好防火应急工作,确保师生、财产安全及社会稳定,根据上级要求和学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防火应急预案。 一、任务 根据安管办的布置,所属保安除了担负正常警卫工作外,还应随时做好防火应急工作。 二、人员编成 所属执勤单位保安队成立十人防火应急分队,编成四组。 第一组为疏散组:二人组成 第二组为灭火组:四人组成 第三组为联络组:一人 第四组为现场保护组:三人组成 三、组织领导 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所属执勤单位保安队成立以王少奎为队长,校随勇为副队长的指挥小组,具体负责防火应急行动的组织指挥工作。 四、情况处置 1.当发生火灾时 所属执勤单位首先按应急方案组织自救,防火分队尽最大可能减少学校的损失,保安队在接到通知后,最高负责人应带领防火队赶赴现场。第一组开始疏散人员;第二组切断电源、煤气开关、派人隔离易燃易爆品等,利用现有灭火器材、设备等,进行扑救;第三组分别通知所属领导,拨打“119”报警;第四组协助第一组疏散人员同时保

护现场、做好挽留目击证人工作,协助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五、要求 1.加强对防火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专职保卫干部负责,保安负责人要对防火工作高度重视,指定专人巡逻、巡查,及时做好汇报、记录工作。防火分队人员要高度重视随时准备执行任务。 2.深入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加强对防火知识的培训学习,克服各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要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汇报、早处理”,力争把灾害降低到最小。 3.积极做好防火准备和防火的训练、演练。安保部门要结合季节情况,适时做好研究和演练工作。认真熟悉方案,适时进行情况模拟演练,做到一声令下“拉得出、援得上”。 4.加强请示报告。经常和主管领导沟通、联系,及时汇报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遇有情况时要沉着冷静,果断处理。 5.协助学校做好每天的消防巡逻工作,发现烟、明火、乱拉乱接电源或带有易燃易爆物品行为人员,应主动上前制止。视情况轻重报送有关部门处理。 6.熟悉学校内外各个消防器材的位置以及使用方法,每天要对消防器材全方位检查,发现情况立即上报主管部门,以便妥善解决。 7.熟记防火应急方案,如出现火情,按应急行动方案实施。

火灾应急处理方案与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火灾应急处理方案与突发事件处理流程 (一)火灾应急处理方案 1.发生火灾时,立即通知管理处和公司防火责任人,并组织义务消防队员、 保安队员紧急进入着火区域灭火、抢险,争取在火灾发生初期,利用大楼内自有的消防器材灭火自救。 2.若火势无法控制,立即向“119报”警并组织人员疏散。消防中心根据着火 区域的地点和火情的变化,作出相应的灭火、救助、疏散和保障决定。 (1)切断火场电源,关闭空调机组,启动相应消防栓系统、喷淋系统,引导 消防车和消防队员并组织突击队员进入火场。 (2)消防中心迅速启动水泵,保证消防水压正常,有足够水量灭火,同时启 动送风排烟设备,对疏散楼梯间保持正压送风。客用电梯全部降至底层锁好,禁止使用。工程部人员进入配电室随时做好备用电源的转送工作。 (3)开启消防广播,准确通知引导人群迅速撤离火区。首先通知着火层人员 立即通过紧急通道、疏散楼梯等迅速撤离到安全区,接着通知着火层以上人员, 然后通知火灾有可能蔓延到的着火层以下人员有序疏散,要逐室检查、核实人员是否全部撤离火灾现场火场。消防队员做好警戒,侦查火情,随时向消防中心报告。指挥员应保持与消防中心联系,视火灾现场情况决定人员、物资撤离方案。 (4)在消防队到场之前,组织公司专职和兼职消防人员灭火,以一小部分力 量在火灾可能蔓延的地方控制,防止火势乘隙扩大。电气火灾发生时,首先切断着火层及相邻上、下层电源,然后灭火。燃气着火时,首先关闭液化气阀门,然 后灭火,同时应尽快将气源搬离火区,以防发生爆炸。在消防队到达现场后,服 从其统一领导,按照统一部署执行。 (5)按演习分工组织维持公共秩序,做好火灾现场维护警戒,保障灭火通道 畅通,同时引导协助消防机关的工作,做好后勤增援准备,保证必须的水电供应不间断和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及运输车辆。对抢救出来的贵重物品要严加保存,并做好记录。如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应立即联系医疗机构协助抢救伤员。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范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电力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环境: 一、矿井井下; 二、制造、使用或贮存火药、炸药和起爆药等的环境; 三、利用电能进行生产并与生产工艺过程直接关联的电解、电镀等电气装置区域; 四、蓄电池室; 五、使用强氧化剂以及不用外来点火源就能自行起火的物质的环境; 六、水、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及海上油井平台。 第1.0.3条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 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三、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有可能泄漏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第2.1.2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 一、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 二、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第2.1.3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取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 一、首先应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 二、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 1.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内; 2.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内; 3.在设备内可采用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覆盖的措施; 4.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故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 三、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形成,或缩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滞留时间,宜采取下列措施: 1.工艺装置宜采取露天或开敞式布置; 2.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3.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置正压室; 4.对区域内易形成和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点设置自动测量仪器装置,当气体或蒸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的50%时,应能可靠地发出信号或切断电源。

火灾突发事件应急

火灾突发事件应急作业指导书 中粮(龙江)项目工程 电站主厂房工程项目部

一、概况: 1、工程概况: 中粮生化能源(龙江)有限公司60万吨/年玉米加工工程—电站主厂房工程位于黑龙江省龙江县白山工业园区内。建筑物主体高度六层部分为34米檐高,局部汽机间二层,21米檐高。基础占地面积6300平米。框架结构,现场给定±0.000米,相当于绝对标高206.500米。 总建筑面积为11744平方米。结构设计抗震等级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2、施工中潜在的火灾因素: (1)木方、木模板垛、木脚手杆产生的火灾。 (2)施工机械的油料、装饰使用的油漆、稀料、立士得胶、乙炔、氧气等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火灾。 (3)施工中的电、气焊、喷灯引燃易燃物引起的火灾。 (4)违章使用电器、碘钨灯照明等引燃易燃物引起的火灾。 (5)木工作用区内的刨花、锯末、碎木头等产生的火灾。 (6)生活火源(炉灶、煤气罐)等产生的火灾。 二、潜在火灾因素控制措施: 1、工程中所用的木材防火控制措施: (1)进入现场的木方、木模板、木脚手杆应集中堆放整齐,堆放地点应远离火源,距离不小于20m。 (2)木材垛周围应设有明显的禁火标志。 (3)木材垛周围设一个装满水的大水桶和两只防火桶。

(4)木材垛周围20m内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以防出现火险,怏及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四周道路应畅通。 (5)组织措施: A、项目部设置安全防火领导小组,安全小组成员每周轮流负责安 全防火工作值日。 B、值日人员应佩带值日标志。 C、值日人员应对现场范围内的明火作业、安全预防设施、防火工 具、易燃易爆物(仓库等)重点监督、巡视,发现可能引起火灾的情况有权制止。 D、项目部人员及值日人员要随时检查消防设施的完好情况并做好 值日记录。 2、施工机械油料、油漆、稀料、乙炔、氧气等易燃易爆物品防火控制措施: (1)现场要设置独立的易燃易爆物品仓库,仓库应远离火源及其他设施。库内照明设防爆灯。 (2)油料、油漆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场后,应立即入库存放。 (3)仓库外设明显标志,写明“易燃物品库严禁烟火”等字样。(4)材料员、防火值日人员对易燃易爆物品的仓库的安全防火工作应重点监督,遇有危及仓库安全防火行为者应立即制止。 (5)库内的物品堆放分格摆放,避免挤压使堆放物产生高温自燃。(6)物品入、出库时,应设专人搬运,并做到轻拿轻放,防止容器之间产生碰撞产生火花和引起火灾。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装置电力设计规范GB50058-2014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2014) Code for design of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in explosive atmospheres 主编部门: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施行日期:2014年10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 第319号 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058-2014,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2.2(1)、5.5.1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同时废止。 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4年1月29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原建设部《关于印发<2004年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4]67号)的要求,由中国寰球工程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修订而成。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内容有:总则、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划分,设备的选择等。主要修订下列内容: 1.规范名称的修订,即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改为《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2.将“名词解释”改为“术语”,作了部分修订并放入正文; 3.将原第四章“火灾危险环境”删除; 4.将例图从原规范正文中删除,改为附录并增加了部分内容; 5.增加了增安型设备在1区中使用的规定; 6.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的划分由原来的两种区域“10区、11区”改为三种区域“20区、21区、22区”; 7.增加了爆炸性粉尘的分组:ⅢA、ⅢB和ⅢC组; 8.将原规范正文中“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装置”和“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力装置”合并为第5章“爆炸性环境的电力装置设计”; 9.增加了设备保护级别(EPL)的概念; 10.增加了光辐射式设备和传输系统防爆结构类型。 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了规范执行以来的经验,吸取了部分科研成果,借鉴了相关的国际标准及发达工业国家的相关标准,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其中主要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协调,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删除了原规范中关于火灾危险环境的内容,对于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设计,执行国家其他专门的设计规范。本规范共分5章和5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爆炸性气体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爆炸性环境的电力装置设计等。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化工分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国寰球工程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建议和有关资料寄送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樱花园东街7号,邮政编码:100029),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食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食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指面对突发事件如自然灾害、重特大事故、环境公害及人为破坏的应急管理、指挥、救援计划等。有关食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食堂火灾事故应急预案1 一、目的和依据 为了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时候能够及时、有效的组织救援,把损失减少到最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公司要求,结合餐厅实际情况,拟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职工餐厅厨房、食品库房。 三、基本情况 职工餐厅分为餐厅、厨房、小卖部和包间及里面所有房间。 四、火灾的发现 火灾的发生一般会出现:烟、味、光等现象,任何人在餐厅区域内发现火情后,都应迅速做到以下事项: (1)迅速判明起火位置,起火性质(电器、油火、物品)火势情况,报告餐厅管理员; (2)迅速利用附近的灭火器材灭火,阻止火势蔓延; (3)当部分起火发展到整体着火后,根据现场最高指挥员的指令,拨消防火警专用电话119通知消防队支援灭火;

(4)报告火情时应报明火警具体位置,火势情况和自己的身份,报告词应迅速、准确、清楚。 五、消防灭火方法和注意事项: (1)、先救人,后灭火的原则。 (2)“火警就是命令”,食堂员工无论在任何场所发现火情,都应勇敢迅速地使用附近的消防器材或灭火物品扑灭火灾,决不能临阵脱逃; (3)指挥小组的成员既是灭火责任人,又是现场指挥员,应迅速组织员工扑灭火灾,将火灾控制在起火阶段; (4)消防灭火时,首先应关闭排风机、鼓风机、餐厅空调开关,切断火源,根据火势情况切断电源,关闭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 (5)正确使用消防器材,迅速有效地扑灭火灾,一般火灾采用灭火器喷射灭火,较大火灾应用高压水龙喷射灭火,但要切记,厨房油锅着火或电器着火,严禁用水灭火,以免油锅溢出散布火苗扩大火灾面积或损坏电器; (6)职工必须懂得“三懂三会”。三懂(懂得哪些是生产操作中的不安全火险隐患、懂得火灾预防措施、懂得扑救初起之火的方法)。三会(会报警,会使用各种消防器材、会扑救初起之火)。 六、疏散方法和注意事项 (1)疏散时机:现场火势较大,无法控制,可能危及到人员安全,应组织人员疏散。

火灾突发事件应急作业指导书(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火灾突发事件应急作业指 导书(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451-29 火灾突发事件应急作业指导书(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概况: 1、工程概况: 中粮生化能源(龙江)有限公司60万吨/年玉米加工工程-电站主厂房工程位于黑龙江省龙江县白山工业园区内。建筑物主体高度六层部分为34米檐高,局部汽机间二层,21米檐高。基础占地面积6300平米。框架结构,现场给定±0.000米,相当于绝对标高206.500米。总建筑面积为11744平方米。结构设计抗震等级三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2、施工中潜在的火灾因素: (1)木方、木模板垛、木脚手杆产生的火灾。 (2)施工机械的油料、装饰使用的油漆、稀料、立士得胶、乙炔、氧气等易燃易爆物品发生火灾。

(3)施工中的电、气焊、喷灯引燃易燃物引起的火灾。 (4)违章使用电器、碘钨灯照明等引燃易燃物引起的火灾。 (5)木工作用区内的刨花、锯末、碎木头等产生的火灾。 (6)生活火源(炉灶、煤气罐)等产生的火灾。 二、潜在火灾因素控制措施: 1、工程中所用的木材防火控制措施: (1)进入现场的木方、木模板、木脚手杆应集中堆放整齐,堆放地点应远离火源,距离不小于20m。 (2)木材垛周围应设有明显的禁火标志。 (3)木材垛周围设一个装满水的大水桶和两只防火桶。 (4)木材垛周围20m内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以防出现火险,怏及附近易燃易爆物品,四周道路应畅通。 (5)组织措施: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114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 划分(正式版)

爆炸和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爆炸危险场所,是指生产、使用、储存易燃易爆物质,并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且有爆炸危险的场所。火灾危险场所,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使用、加工、储存或转运闪点高于场所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或者有可燃粉尘、可燃纤维,或者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并在可燃物质的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场所。 一、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一)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和分级 1.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类 爆炸危险场所按爆炸性物质的物态,分为气体爆

炸危险场所和粉尘爆炸危险场所。 2.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 爆炸危险场所的分级原则是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度、持续时间和危险程度而划分为不同危险等级的区域。 (1)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区域等级 爆炸性气体、易燃或可燃液体的蒸汽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场所,按其危险程度的大小分为三个区域等级。 ① 0级区域(简称0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连续地、短时间频繁地出现或长时间存在的场所。 ② 1级区域(简称1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有可能出现的场所。 ③ 2级区域(简称2区),是指在正常情况下,

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的区域划分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第三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 第四节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分级、分组 第五节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气装置 第三章爆炸性粉尘环境 第一节一般规范 第二节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第三节爆炸性粉尘环境危险区域的范围

第四节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气装置 第四章火灾危险环境 第一节一般要求 第二节火灾危险区域划分 第三节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 附录一名词解释 附录二爆炸危险区域划分示例图及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条件表附录三气体或蒸气爆炸性混合物分级分组举例 附录四爆炸性粉尘特性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使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 电力装置设计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 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因地制宜地采取防范 措施,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 用,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在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的电力设计。 本规范不适用于下列环境: 一、矿井井下; 二、制造、使用或贮存火药、炸药和起爆药等的环境; 三、利用电能进行生产并与生产工艺过程直接关联的电解、电镀等电气装置区域; 四、蓄电池室; 五、使用强氧化剂以及不用外来点火源就能自行起火的物质的环境; 六、水、陆、空交通运输工具及海上油井平台。

第1.0.3条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力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关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 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环境空气和废气 甲醇

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的测定作业指导书版本/修订第1版第0次修订 1.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采样体积为18L 时,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mg/L。 2.方法原理 本方法采用直接进样方法,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气相色谱法测定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含量。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3.试剂 本方法所用试剂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专业标准的分析纯化学试剂;实验用水为新制备的去离子水。 3.1 蒸馏水。 3.2甲醇标准储备液。 4.仪器 4.1气相色谱仪:配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和数据处理系统。 色谱柱:Hp-INNOWax,30×320×0.50mm。 4.2 10mL气泡吸收管。 4.3 5mL容量瓶。 4.4 10 L微量注射器。 5.采样 5.1采样前,所用气泡吸收管用洗涤剂洗净,使用前再用纯水冲洗干净。 5.2串联两只各装5.0mL重蒸水的气泡吸收管,以150mL/min的流量,采样2~3h,气泡吸收管的重蒸水若有挥发,采样后应补充至5.0mL。 5.3甲醇是挥发性有机物,天热时吸收管应浸在冰盐水浴中。如需长时间保存,可调节pH 为4~5,在4℃下可保存14d。 6.测试步骤 6.1色谱条件 进样口温度:150℃;检测器温度:150℃;氢气流量:36mL/min;空气流量320mL/min;氮气流量:45mL/min;柱温:90℃,保持6min;不分流进样。

环境空气和废气中甲醇的测定作业指导书版本/修订第1版第0次修订 6.2校准曲线的绘制 配置浓度为50mg/L的使用液,分别量取0.00、0.20、0.40、0.60、0.80、1.00ml使用液于5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标准曲线的浓度分别为0.0、10.00、20.00、30.00、40.00、50.00μg,仪器调节至最佳工作状态,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测定标准系列的吸光度,以甲醇的峰面积积分,绘制校准曲线。 6.3水样的测试 取适量样品于2mL进样小瓶中,抽取2μL直接注入色谱仪进行分析。如果超过标准曲线,则稀释进样。 6.4空白试验 在测定样品的同时,测定空白。重蒸水代替样品,按6.1分析。 6.5质量控制 对每批进行分析的样品必须分析试剂空白。进行样品分析前进行一次校准标样的分析以验证标准曲线和保留时间。 每批样品必须分析一个平行样,平行样相对误差控制在20%内。 7.结果表示 样品中甲醇的浓度C(mg/L)按下式计算: C=(H×A+b)×D 式中:C——样品浓度,mg/L; A——校正曲线斜率; H——样品峰面积; b——校准曲线截距; D——样品的稀释倍数。 8.注意事项 8.1在运输及储存期间,挥发性有机物通过样品容器衬垫的扩散可以使样品收到污染。用蒸馏水制备现场空白,经过采样及以后的贮存和处理步骤,可以用以检查这种污染。 8.2剩余的污染可能发生在异常浓度样品的分析中,为了减少潜在的剩余物,样品的注射针必须在每个样品之间用合适的溶剂冲洗。无论何时遇到这种异常浓度的样品,都应随之用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方案

火灾事故专项应急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 1、为了检验《火灾事故专项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全体职 工在突发性火灾事故来临之际的自救能力和防火意识,最大限度降低火灾造成的损失,提高项目部的整体应急反应能力与应急技能。 2、通过演习暴露应急预案的缺陷,从中发现应急资源(包括人力和设备 等)的不足。 二、演练内容: 1、发生火灾,准确报火警; 2、启动应急预案,灭火组扑灭初期火灾; 3、抢险救援组进行疏散救援; 4、医疗救护组进行伤员急救; 5、安全警戒组进行现场警戒。 三、组织机构 l、总指挥:(***) 协助总指挥做好应急救援的具体指挥工作,若总指挥不在时,由副总指挥全权负责应急救援预案演习的指挥工作。 2、灭火组 组长:(***) 组员:(******************)6人,负责现场灭火,火情控制,扑灭初期火灾,并预防火灾复燃。 3、抢险救援组: 组长:(***)

组员:(************************)7人,负责现场疏散救援人员并清点人数,确保无遗漏。 4、医疗救护组: 组长:(***)穿白大褂 组员:(************)6人抬担架 负责组织现场抢救伤员,如对事故现场昏迷人员实施急救,直到医院救护车辆到达为止等。 5、安全警戒组: 组长:(***) 组员:(************)4人 负责现场警戒,杜绝无关人员进入,防止灾情扩大。 6、通讯联络组: 组长:(***) 组员:(***************)4人 负责救援车辆联系,等待车辆疏散交通。 四、应急演练用设备及物资 1、烟雾弹5-10枚 2、逃生工具毛巾50条 3、干粉灭火器15—20只 4、防毒面具10具 5、担架2副 6、模拟消防车、医院120急救车各l辆 7、急救箱一个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1

《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授课内容 本规范修定的挔据: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已实施二十多年,当时编制该规范主要依据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79-10、美国石油学会API RP500A及美国国家防火协会NFPA497标准,并参考了日本防爆指南。近年来,国际标准IEC60079 和IEC61241,美国标准API RP505及NFPA497都已修订,并已发布施实,而且与国际标准IEC60079 和IEC61241等同的国家标准GB3836、GB12476已完成修订正在报批。 为了适应市场的迫切需要并同国际技术接轨,必须将本标准进行修订。根据最新版的国际标准IEC60079 和IEC61241,以及最新的国家标准《爆炸性环境第一部分设备通用要求》GB3836.1-2010 及《可燃性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GB12476的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对原规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进行了增补和修订. 本规范与GB50058-92 相比,有以下改变: 1.规范名称的修订,即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改为《爆 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2.将《名词解释》改为《术语》,做了部分修订并放入正文; 3.将原第四章《火灾危险环境》删除; 4.将例图从原规范正文中删除,改为附录并增加了部分内容; 5.增加了增安型设备在1 区中使用的规定; 6.爆炸性粉尘危险场所的划分有由原来的两种区域“10 区、11 区”改为三 种区域“20 区、21 区、22 区”; 7.增加了爆炸性粉尘的分组:IIIA、IIIB 和IIIC 组; 8.将原规范正文中“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装置”和“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 力装置”合并为第5 章“爆炸性环境的电力装置”; 9.增加了设备保护级别(EPL)的概念; 10.增加了光辐射式设备和传输系统防爆结构类型; 11.将原规范正文中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改为可燃气体、可燃液体;

GB 50058-92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10、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92 第二章爆炸性气体环境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2.1.1条对于生产、加工、处理、转运或贮存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下列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环境之一时,应进行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 一、在大气条件下、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等易燃物质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二、闪点低于或等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三、在物料操作温度高于可燃液体闪点的情况下,可燃液体有可能泄漏时,其蒸气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 第2.1.2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 一、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 二、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 第2.1.3条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取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 一、首先应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最小程度。 二、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 1.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的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内; 2.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内; 3.在设备内可采用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覆盖的措施; 4.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故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 三、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形成,或缩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滞留时间,宜采取下列措施: 1.工艺装置宜采取露天或开敞式布置; 2.设置机械通风装置; 3.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置正压室; 4.对区域内易形成和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点设置自动测量仪器装置,当气体或蒸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的50%时,应能可靠地发出信号或切断电源。 四、在区域内应采取消除或控制电气设备线路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措施。 第二节爆炸性气体环境危险区域划分 第2.2.1条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 一、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二、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

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火灾突发事件应急 预案

火灾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1.0 目的 发生火灾事故时,采取得当措施控制现场,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0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位于物业管理范围灭火应急处理。 3.0 机构与职责 3.1 管理处责任人是本管理处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人,对本小区的消防安全负责。 3.2 现场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如下: 3.2.1 总指挥1名(由护卫部长担任),负责火灾应急响应的总体决策及指挥。 3.2.2 副指挥1名(由护卫主管担任)负责应急现场的指挥与协调,总指挥不在由副指挥负责决策和指挥。 3.2.3 消防组:负责组织力量投入自救灭火,并负责对火灾消防力量的联系与接应。 3.2.4 工程组:负责组织力量及时排除险情,保证火灾消防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3.2.5 急救组:负责及时抢救伤员,并与外援急救力量联络。 3.2.6 客户组:负责及时疏散人员,并与邻近相关方通报联络。 3.3 各部门负责人必须听从指挥,按消防应急预案落实预防措施,做好相应抢险和疏散的准备工作。

4.0小区消防基本概况 4.1地面情况: 4.1.1沿小区内部道路为消防通道,小区内停车场为消防操作场; 4.1.2 小区内在3栋后及6栋后设有消防接合器,由环网管供水; 4.2地下室 4.2.1 地下室消防系统由烟感、温感、送风、排烟、喷淋、消火栓等系统组成,现场配备手提式干粉灭火器; 4.2.1地下室每层分5个防火分区,区与区之间由防火墙及防火卷帘分隔;每个区均防火卷帘可由消防中心自动或手动控制,配有独立烟感探头及喷淋系统; 4.2.3 配电房配有独立的排烟系统,发电机房配备CO2自动灭火系统; 4.2.4 地下负三层水泵房水池为消防、生活两用,其中消防水容量为748M3。 4.3 塔楼 4.3.1会所:两侧均设有走火安全疏散楼梯、消火栓及独立的喷淋系统。 4.3.2塔楼:相邻两栋天面相通,共用一个18M3的天面消防水池,每栋配备一部消防电梯;核心筒内设有两道疏散走火楼梯,每个分隔空间均安装了烟感,每层有两个消火栓;大堂配备两个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因楼层较高,给逃生和自救带来困难,必要时能够沿下水管道下滑进行自救和逃生。 4.4消防中心有关消防的设备有:

GB-50257-9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条文说明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 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7—96 条文说明 1总则 1.0.2本规范不适用的环境,是指不是由于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而引起,而是由于其它原因构成危险的环境。对于这些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的施工及验收,应按其各专用规程执行。 1.0.3按设计进行施工是现场施工的基本要求。 1.0.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采用的电气设备和器材,设计时根据其环境危险程度选用适合环境防爆要求的型号规格。所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包括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有接线板的防爆接线盒出厂时,根据产品标准的规定,也应有铭牌标志,故也应视为设备对待。 1.0.6设备和器材到达现场后,应及时验收,通过验收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为施工安装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1.0.7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进行电气装置的施工安装,尤其是扩建和改建工程中,安全技术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必须事先制定并严格遵守。 1.0.8国家现行的有关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的一些规定不完

全适合电气设备安装的要求,如建筑工程的允许误差以厘米计,而电气设备安装允许误差以毫米计。这些电气设备的特殊要求应在电气设计图中标出,但建筑工程中的其它质量标准,在电气设计图中不可能全部标出,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建筑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为了尽量减少现场施工时电气设备安装和建筑工程之间的交叉作业,做到文明施工,确保设备安装工作的顺利进行和设备的安全运行,规定了设备安装前及设备安装后投入运行前,建筑工程应具备的一些具体条件和应达到的要求。 1.0.11本规范主要是针对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的电气设备的施工及验收,用于这类环境的电气设备有防爆电气设备,也还有大量的普通电气设备,而且防爆电气设备除了在外部结构、温升控制等方面有些特殊要求外,在许多地方跟普通电气设备是近似的,故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的安装,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系列中的“高压电器”、“电力变压器、油浸电抗器、互感器”、“母线装置”、“旋转电机”、“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电缆线路”、“接地装置”、“电气照明”、“配线工程”等施工及验收规范和《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以及其它各专业标准规程的有关规定。 2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 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根据防爆电气设备的发展,产品国家标准中出现了新的防爆类型,已增加了无火花型和粉尘防爆型电气设备,所以

(推荐)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火灾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一、发生火灾时,应该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防止火灾的扩大和蔓延。应采取措施如下: 1:当发现糊味、烟味、不正常热度时,应马上寻找产生上述异常情况的具体部位,同时将发生的情况逐级上报。 2:初起之火比较容易扑灭,即使火势较猛,也要组织人力集中进行扑救,这样有时尽管不能完全扑灭,也能控制火势漫延。扑救初起火灾,要分秒必争,在报警的同时,采用各种可行的方法扑灭,万不可坐等消防队的到来而失去灭火良机。在扑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护现场,以便事后查找失火原因。 3:当火灾情况紧急时,应马上拨打公安消防机关报警电话。报警时要讲清火灾的具体地点、燃烧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的姓名、身份和所在部门及联系电话,打完电话后,还要派人到临近本店的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以引导消防闪员迅速赶赴火场。与此同时,要迅速组织保安员疏通灭火通道,清除障物,使救火车辆到达火场后能进入最佳位置进行扑救。 4:在无人身危险或火势较小,能够及时扑灭时,尽量不要惊扰过多的客人。但如果火情比较严重,应组织客人疏散。在疏散客人的同时,应派专人进入房间进行检查,以防疏漏而造成损失。 5:着火的抢救原则应是:先抢救客人,后抢救财物;先抢救客人财物;后抢救本店的财产设备。 二、防火的基本概念 1:火灾的形成必须是要在可燃物,空气与一定的温度之下才会形成。这三项缺一火灾则无法形成。 2:火灾扑灭的方法通常采用窒息,冷却和拆除三种方法。 (A)窒息就是将火源与空气隔绝,让空气中得不到火源所需要的氧气而熄灭。 (B)冷却就是将火源的温度降下来,使火熄灭。 (C)拆除就是将火源四周的可燃物移开的意思。 三、火灾的种类 1:普通火灾:凡是由木材、纸张、棉、布、塑胶等固体所引起的火灾。 2:油类火灾:凡是由引起火性液体及固体油脂及液化石油器,乙炔等易燃气体所引起的火灾。

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处理流程图

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处理流程图 1.0突发性事件处理流程 1.1迅速报告:发生事件后立即向主管部门汇报,经请示后报110处置(紧急情况下可先报110),同时按程序向当地相关部门和主管部门逐级报告。 1.2现场处置:总指挥(或副总指挥)应迅速赶到现场,判明情况,做出紧急部署。各组迅速到位,按责任分工,迅速开展工作。 1.3现场维护:组织人员维护现场秩序,劝阻围观群,设置警戒线,保护现场,控制局面。 1.4按警并引导进入现场:敏于观察,注意发现问题,配合公安机关和相关部门开展事件的调查取证工作,控制违法犯罪嫌疑人。 1.5做好接待、安抚工作:按规定与来访者对话,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稳定情绪,正面引导,积极化解矛盾,将影响和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1.6加强信息收集: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 1.7处理善后:成立善后工作小组妥善处理善后事宜,积极消防机关工作。 2.0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处理。 2.1立即报告主管部门。 2.2如火势较大,迅速拨打“119”报警,报警时讲清楚起火方位、名称、地点、火警情况及由何种物质引起的火灾等。 2.3派人在通往发生火灾地点的主要路口等候,引导消防车从最快的路线进入火场,并提供水源地点,同时立即组织力量抢救伤者和贵重

物品,以最快的速度救出被围困人员,做好疏散人群的工作,并及时切断电源及煤气总开关等,避免火灾的蔓延、扩大; 2.4利用灭火器或消防器材进行灭火,尽可能把火灾扑灭在初级阶段,以减少损失; 2.5维护好火场秩序,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火场; 2.6救火原则:先救人,后救火,先隔离火源后灭火。 3.0火灾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