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放纵与回归——韩国长子教育的文化心理折射

放纵与回归——韩国长子教育的文化心理折射

放纵与回归——韩国长子教育的文化心理折射
放纵与回归——韩国长子教育的文化心理折射

放纵与回归——韩国长子教育的文化心理折射

【摘要】一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影响其心理,而出生顺序是影响其在家庭中地位的重要因素,长子在教育和情感方面往往得到父母更多投入和关注。韩国家族重视血统,重视男系,重视长子,长子教育在韩国受到极大的重视,而受其民族深层“恨”文化的影响,韩国的长子教育存在传统与放纵的教育方式的矛盾。

【关键词】出生顺序家族传统“恨”文化教育方式

一、出生顺序理论对长子性格及教育倾向的解释

弗洛伊德说过:“一个孩子在兄弟姐妹顺序中的位置,对他后来的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虽然出生顺序影响个人心理的理论受到很多专家学者的批评,认为过分强调出生顺序对个体心理的影响过于绝对化。但不可否认,一个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影响其心理,而出生顺序是影响其在家庭中地位的重要因素。

阿德勒是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作用的心理学家。他指出,在家庭中,父母对子女教养的方式或给予的关注会根据子女的出生顺序而变化,根据阿德勒的观点,头生儿童一出生就会受到父母的过度注意。因为是第一个孩子,父母没有经验,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向家人和朋友介绍家庭新成员的机会。然而,这种溺爱的时间不会持续很长,随着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头生儿童被废黜了。他必须和新的家庭成员分享父母的关爱。头生儿童的自卑感大多比较强烈。

老大在教育和情感方面往往也能得到父母更多投入和关注,父母对老大的爱不是溺爱,而是更严格的爱,注重毅力的培养,尤其在并不宽裕的家庭。所以最先出生的孩子一般尊重权威,不敢犯错误,因为怕让父母或其他权威的人失望。相对弟妹而言,他们通常服从性高,观念保守,防御心强。

二、韩国传统中长子继承制对长子教育的影响

韩国作为儒学文化圈的重要一员,儒家文化对韩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对韩国人影响最大的是儒学的三纲五伦。“三纲五伦”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而韩国儒学思想的最大特征在于以孝为基础的忠孝合一。许多研究表明,在韩国人的传统社会价值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家族中心主义。父家长制是传统韩国家

南开 18秋学期(1703)《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100分答案

18秋学期(1703)《社会心理学(尔雅)》在线作业 要研究噪音与助人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自变量是: A.噪音水平 B.助人行为 C.助人环境 D.人的抉择 正确答案:A 下列不属于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的是: A.认知者的因素 B.认知对象的因素 C.家庭环境 D.认知条件的影响 正确答案:C 自我意识增强的表现有: A.神话对手 B.矮化自己 C.排斥异己 D.疑神疑鬼 正确答案:C 见义勇为属于: A.习俗行行为 B.包容性行为 C.公正性行为 D.控制性行为 正确答案:C 哪一项不是自我意识的成分: A.自我认知 B.自我情感 C.自我行为 D.自我意象 正确答案:C 关于工作满意度的因素,说法错误的是: A.生理反应 B.行为反应 C.心理反应 D.环境因素 正确答案:B 米勒和多拉德认为各种学习包括四种基本框架,其中不包括: A.内驱力 B.线索 C.反馈 D.奖赏 正确答案:C 社会心理学确立时期,处于:

A.“社会哲学”阶段 B.社会经验论阶段 C.社会分析学阶段 D.社会理性论阶段 正确答案:C 根据角色之间的权利和地位关系,可以把角色分为: A.支配角色和受支配角色 B.功利性角色和表现性角色 C.先赋角色和自致角色 D.开放性角色和规定性角色 正确答案:A 他人影响最大的群体规模是: A.1-2人 B.6-8人 C.几十人 D.成百上千人 正确答案:D 在演出的时候,有人人观众越多,表演得越好,有的人观众越多,越紧张,这是: A.结伴效应 B.观众效应 C.社会促进 D.社会抑制 正确答案:B 哪一项不是雷维奇对人际关系的划分类型: A.主从型 B.合作型 C.竞争型 D.平等型 正确答案:D ()创立了平衡结构理论,将其用于社会心理学的人际认知研究。 A.班杜拉 B.海德 C.荣格 D.勒温 正确答案:B “客我”完全形成是在米德的自我意识的三个阶段中的: A.准备阶段 B.博弈阶段 C.游戏阶段 D.完成阶段 正确答案:B 自我概念的功能不包括: A.引导个体行为 B.解释个体经验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这次我参加了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受益匪浅,感想颇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学校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在现今的学校里,如何看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问题谈谈自己从这次培训中获得的体会. 一、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时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师更新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学生心理障碍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维护.因此说,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心理健康的内涵 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状态.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既代表心理健康,当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问题.围绕着心理健康开展的教育,我们称之为为心理健康教育.从班主任的职责来看,班主任要当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促使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是因为心理健康是班级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全面素质.心理健康内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谓自尊是指学生中间,或者指某个个体中间,对自己或者对自我一种积极的肯定的评价,体验或态度.老师们都很重视对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因为学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为自强、自立、自信的年轻一代,因此自尊的问题最重要. 三、正确区分学生不同的心理状态 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正常状态、不平衡状态与亚健康状态,与这三种心态相应,其社会行为方向也表现出十分重要的特点. 在没有较大困扰的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处于正常状态之中.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行为基本上预期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是一种健康或者优秀的状态. 第二种状态是不平衡状态.一旦发生了扰乱正常生活、引起人们消极情绪的事件,如受到挫折、需求得不到满足等,就会进入一种不平衡状态,这里指学生处于挫折、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状态.一般来说,学生在生活过程中会不断地经历各种不平衡状态,这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要的.积极主动而不是消极被动的面对不平衡状态才会带来发展或者成长的契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要不断打破

2015尔雅心理、行为与文化作业答案(第二部分)

2015尔雅心理、行为与文化作业答案(第二部分)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五) 1动态均衡指的是“生命包”与人际关系、和谐心灵的关系。正确答案:√ 2《阶序人:卡斯特体系及其衍生生现象》的作者: A、泰勒 B、路易·杜蒙 C、霍曼斯 D、韦伯 正确答案:B 3伦人是哪个国家的基本人际状态: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美国 正确答案:A 4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二大基本人际状态是以强调人的另一属性“相互性”为特点 B、第二大基本人际状态是人之常态、但是不与其他领域进行相互关联的人际系统 C、第一种基本人际状态可称为“个人” D、第二种基本人际状态可称为“间人” 正确答案:B 5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基本人际状态的四个维度里的内容:() A、思想控制 B、集团 C、交换 D、自我认知 正确答案:A 6下面关于PSH理论与基本人际状态——新范式的特点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动态均衡的概念 B、超意识 C、“场”的概念 D、潜意识 正确答案:D 7下面哪一个例子不属于基本人际状态中的“间人”:() A、中国型 B、日本型 C、现代美欧型 D、印度型 正确答案:C 8“间人”这个概念是中国学者首创的,在日本得到广泛应用。正确答案:× 9“心理社会均衡”和“基本人际状态”是心理文化学的两个核心概念,也是新的研究范式。正确答案:√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六)

1“差序格局”是谁提出的: A、泰勒 B、费孝通 C、韦伯 D、麦克利兰 正确答案:B 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基本人际状态是人存在的社会文化属性的最大单位 B、概括伦人社会的价值观体系,我们称为伦人主义 C、人伦关系指以几组亲属关系为核心的向外辐射的一种人际关系 D、“伦”的基本含义有同类或同辈,条理、秩序的意思 正确答案:A 3PSH均衡模式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正确答案:× 4关于伦人“生命包”构成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近亲、熟人、朋友是“生命包”的永久居民 B、亲属关系至高无上 C、人的系统是“个人” D、人的系统是一种“关系体 正确答案:C 5“五伦”即古人所谓君臣、朋友、父子、兄弟、夫妇五种人伦关系。正确答案:√ 6中国人的基本人际状态是下面哪一项:() A、极致个人 B、阶序人 C、伦人 D、缘人 正确答案:C 7PSH均衡模式具有下面哪两个特点:() A、动态、平衡 B、静态、平衡 C、动态、稳定 D、静态、稳定 正确答案:D 8下面关于伦人的“伦”的基本含义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同辈 B、道德,修养 C、同类 D、条理,秩序 正确答案:B 9基本人际状态可以比作描述人存在状态的分子式,是人存在的社会文化属性的最小单位。正确答案:√ 10基本人际状态和国民性是一致的,重点是对人的性格和状态的研究。正确答案:× 作业标题:PSH原理与基本人际状态(七) 1关于PSH均衡模式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2或1层:将情感关系的层面提升并扩大,并缩小角色运作的空间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分析复习进程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 分析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尔雅通识课社会心理学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 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 会规范。这属于()C ?A、民族社会化 ?B、个体社会化 ?C、性别角色社会化 ?D、角色扮演 2.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 会态度三个方面D ?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B、群体的社会化 ?C、个体的成长 ?D、个体的社会化 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D ?A、社会组织结构 ?B、社会政治制度 ?C、社会教育理念 ?D、社会文化环境 4.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 包括个体也包括()C ?A、组织 ?B、社会 ?C、群体 ?D、他人 5.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 和()A ?A、应用社会心理学 ?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 ?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 ?D、社会心理认知 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 ?A、吴江霖 ?B、乔治米德 ?C、潘菽 ?D、迪尔凯姆

7.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 过程A ?A、生理 ?B、角色 ?C、心理 ?D、身体 8.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 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 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 纶,这是()D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光环效应 2.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 是社会认知C ?A、怎样去认识自然 ?B、怎样去认识社会 ?C、怎样去认识自己 ?D、怎样去认识动物 3.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 ?A、人际关系 ?B、人际沟通 ?C、利他与侵犯行为 ?D、角色扮演 4.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 ?A、消费社会心理学 ?B、学习社会心理学 ?C、政治社会心理学 ?D、群体社会心理学 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在国家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不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还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如何实施?政府部门以及专家学者是如何看待心理健康教育的?在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为了适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的需要,2002年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纲要》强调,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针对高等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明确提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为重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在推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要坚持重在建设、立足教育的方针。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应努力贯彻教育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首先,各级社区、行政和学校教育管理部门的领导以及教师和家长,都应充分认识到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工作。由于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由于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竞争压力、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改变,都会使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一代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

最新版2016年秋福师人格心理学作业满分答案

人格心理学作业 1.(20.0分)试比较弗洛伊德与荣格的“潜意识”概念的异同。 答: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的内涵是指潜意识是我们未觉知的想法、经验和感情。其内容包括:意识层次论、结构理论、驱力论、防御机制、心理发展理论。荣格关于集体潜意识的内涵是指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世代积累的人类祖先经验,是人类对某些事件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的倾向。表现为原始意向,也就是指当我们不能在意识表现时,会在梦、幻想、幻觉和神经症中以原型和象征的形式表现出来。其内容包括:一些重要的原始意向、心理类型学说、心理类型的测量等。 2.(20.0分)强化的安排方式(程式)有几种?如何合理应用这些强化方式?192-197 答:按间隔时间和频率特征分为两大类:一是连续强化,即每一次正确反应后都给予一次强化;二是间歇强化。间歇强化又可以两种安排方式,根据反应次数决定的比例强化和根据反应时间间隔决定的时间间隔强化。 比例强化中,可以按固定比例进行强化,比如,每10次正确反应给一次强化;也可以按变化的比例进行强化,比如每100次正确反应中随机安排10次强化,个体不是每10次正确反应都会有一次强化,而是平均每10次反应能够得到1次强化。

按时间间隔进行强化时,可以按固定时间间隔进行强化,比如每10分钟给一次强化;也可以是按变化的时间间隔进行强化,比如每60分钟内随机安排6次强化。 3.(20.0分)卡特尔用于因素分析的材料有哪些?选用这些材料的理由是什么? 答:因素分析的条件是需要大量有关个人人格的数据。卡特尔认为可以用于因素分析的数据材料有三种类型: 1)生活记录材料(L-data):来源于人们实际生活中对个人行为的记录。其关键作用在于,由于被试没有直接提供信息,因此较少欺骗和吹捧的成份。 2)问卷材料(Q-data):来源于人格的问卷调查。易收集,常使用。但报告中有关个人自己的能力和倾向会影响到这类材料的精确性。 3)客观测试材料(OT-data):是诸多方式中最有价值的一种,主要考察被试进行行为测验时的反应。卡特尔认为这类材料比较客观,因为被试往往并不知道测试的真正目的 4.(20.0分)用罗特的行为预测理论分析差生课堂不良行为,并提出解决方案。 答:(1)人的行为取决于四个因素。即心理情境:即反应着的个体所体验到的环境。行为潜能:指的是任何一种特定的行为潜力。期待:它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指的是个体由于在某一具体环境中做出了某种具体行为,而希望得到某种特殊的强化。强化值:是在每一种强化都有可能发生的条件下,个体对任一强化发生的偏爱程度。 (2)公式:BP = f (E & RV) (行为潜能等于预期和强化价值的函数)

人格心理学自我性格分析

一、结合佛洛依德人格结构理论的自我分析 (一)佛洛依德人格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 1、本我(id) 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从出生日起算即已存在。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本我中之需求产生时,个体要求立即满足,故而从支配人性的原则言,支配本我的是唯乐原则。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决不考虑母亲有无困难。 2、自我(ego) 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他就必须迁就现实的限制,并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 3、超我(superego) 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超我有两个重要部分:一为自我理想,是要求自己行为符合自己理想的标准;二为良心,是规定自己行为免于犯错的限制。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 (二)自我分析

在人格结构里,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人格的整体。它们各自代表了人格的某一方面,本我是生物本能我,自我是心理社会我,超我是道德理想我。它们各自追求不同的目标,本我追求快乐,自我追求现实,超我追求完美。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状况;当三者互不相让,产生敌对关系时,就会产生心理疾病。 而就我本人而言,在本我上,我与其他任何人一样,具有最基本的人类需求,饿了要吃饭,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然而这些本能的欲望满足,也需要通过自我的帮助来实现。自我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努力实现自我,不断学习,不能一味的放任本我的“唯乐原则”,现在并不是无忧无虑的吃了睡,睡了吃,而需要通过学习知识,做作业,来达成自我的实现。超我是按至善原则指导自我以道德良心自居,去限制、压抑本我的本能冲动,使其符合社会规范的要求。就目前而言,在道德理想我的超我这一方面,我在很多具体的方面还是做的不够好的,这需要在未来不断改进。 二、结合艾克森人格测试的自我分析 (一)艾克森人格测试介绍 艾森克人格问卷是由英国心理学教授艾森克及其夫人根据其人格三 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编制,分别为: 1.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不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

第一章心理健康的概念与标准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 1、标志一个民族的良好素质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个体乃至大众的(C ) A.心理状况 B.智力状况 ] C.健康状况 D.工作状况 2、维护和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的最终目的,心理卫生是达到心理健康的( B ) A.目标 B.手段 C.方法 D.依据 3、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 B ) A.生理条件 B.心理条件 C.家庭条件 D. 社会条件 4、自我意识正确是个体心理健康的( D ) A.唯一标准 B.客观标准 C.先决条件 D. 核心标准 5、心理健康的人能享受学习、工作和休闲给自己带来的不同的满足,他们能过一种(C ) A.紧张的生活 B.平淡的生活 C.平衡的生活 D.快乐的生活 6、世界卫生组织的简称是(A.)。 A. WHO B. WHS C. WHY D. WHJ 7、心理健康是相对的,制定绝对的心理健康标准( A ) A.很难 B.很容易 C.比较困难 D.比较容易 8、下列表述哪一项不符合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 C ) A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B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能彼此谦让 C有痛苦感,心理常常感到难受 D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9、下列表述哪一项不属于健康的人际关系应具备的特点( D ) A.了解他人,理解他人 B.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 C.在别人中间总是受欢迎的 D.与家人的关系时好时坏 10、下列四项哪一项不属于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 B ) A.统计常模 B.道德规范 C.生活适应 D.临床诊断 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 1、对心理健康理解有误的是() A.心理健康就是没有精神疾病 B.心理健康就是心情愉快 C.心理健康是指一种良好的生理功能状态 D.心理健康 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 2、心理健康标准是下列哪些学科共同关心和研究的重要课 题( ABCD ) A. 心理学 B.医学 C.精神病学 D.法学 3、以生活适应作为判断人们心理正常与否的标准的具体依 据是() A.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情感 B.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言语 C.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思维 D.个体是否表现出与生活环境及需要相一致的行为 4、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要素的的关系协调可以具体细分为 ( ABCD ) A.人—己关系 B.人—人关系 C.人—事关系 D. 人—物关系 5、情绪乐观向上是指情绪的产生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 情绪的持续时间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 动的主流是( ABD ) A. 愉悦的 B. 欢快的 C.激动的 D.稳定的 6、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是相对于生理卫生而言的。它 的基本含义是(ABD ) A.指一门学科或理论体系 B.指一项专业服务工作 C.指人的身心健康状态 D.专指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7、保持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必须符合的基本原则是 ( BCD ) A.精神与物质的统一原则 B.心理活动与客观 环境的同一性原则 C.心理过程之间协调一致性原则 D.个性特征的相对 稳定性原则 8、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有 ( ABCD ) A.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B.适应环境,人际关 系中能彼此谦让 C.有幸福感 D.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 生活 9、下列四项哪些属于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 ( ACD ) A.统计常模 B.道德规范 C.生活适应 D. 临床诊断 10、健康的人际关系的特点是( ABCD ) A.了解他人 B.理解他人 C.乐于接受他人,也愿意被他人接受 D.在别人中间 总是受欢迎的 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质与目标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在4个备选答案中只能选择1个) 1、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理解有误的是 ( C ) A.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 展的教育活动 B.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 D.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 节 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对其工作对象的称呼不恰当的是 ( D ) A.来访者 B.求助者 C.求询者 D.病人 3、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的人被称为 ( D ) A.心理咨询师 B.心理治疗师 C.心理医生 D.辅导员或心理教师 4、心理治疗的基础首先在于建立良好的( A ) A.治疗关系 B.辅导关系 C.咨询关系 D. 朋友关系 5、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四者之 间既具有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和渗透性,又具有( D ) A.相同性 B.协调性 C.对立性 D.差异性 6、就工作对象而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是以哪 部分学生为主( A ) A.正常学生 B.优秀学生 C.问题学生 D. 异常学生 7、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来访者或求助者、 求询者,主要是指在适应和发展方面有某些心理困扰或轻、 中度心理障碍的( C ) A.异常人 B.病人 C.正常人 D.好人 8、由于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之间的联系尤为密切,因 此人们有时也将心理健康教育直接称为( C ) A.学校心理咨询 B.学校心理学 C. 学校心理辅 导 D.学校健康辅导 9、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具有( B ) A.因果效应 B. 乘数效应 C.加数效应 D.特殊效应 10、心理健康状态对个体身体健康状态的影响是() A.必然的 B.可能的 C.不大的 D. 偶然的 11、保密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应从 道义上维护、法律上保护学生的() A.人格和尊严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 名誉和隐私权 D.政治权利和经济地位 12、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最大不同在于()。 A.工作内容不同 B.学生观不同 C.目标侧重不 同 D.理论基础不同 13、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作用理 解有误的是( D ) A.基础与中介作用 B.操作与动力作用 C.激励与增效作用 D.定向与领导作用 14、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促进功能理解有误的 是( D ) A.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B.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C.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D.消除民族差异,促进世界统一 15、就服务范围广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心 理咨询、心理治疗依次存在(A ) A包含关系B递进关系C肯定关系 D否定关系 16、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 A ) 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B.优化心理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C. 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D.治疗精神疾病, 提高全民素质 17、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 B ) 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B.优化心理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C. 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D.治疗精神疾病,提 高全民素质 18、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 C ) A.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B.优化心理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C. 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D.治疗精神疾病, 提高全民素质 三、多项选择题(选错一项不给分,漏选酌情给分) 1、下列表述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ABD ) A.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 展的教育活动 B.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C.是治疗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 D.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 节 2、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其工作对象被称为( ABC )

心理,行为与文化(版本一)尔雅满分标准答案

心理、行为与文化(版本一) 1 下面关于《心理、行为与文化》这门课程的特点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A、比较文化的视野 B、比较行为的角度 C、单一文化的视角 D、兼容并包的原则 正确答案:A 2 下面关于学习《心理、行为与文化》这门课程的原因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了解“异文化” B、了解一种把握人的方法 C、满足个人兴趣爱好 D、为研究国际关系提供深层背景 正确答案:C 3 《心理、行为与文化》的课程特点之一是从哪两个方面研究人的行为: A、文化和质疑 B、文化和心理 C、素质与心理 D、素质与发展 正确答案:B 4 “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这句话出自: A、卢梭 B、马克斯韦伯 C、泰勒 D、麦克利兰 正确答案:A 5 《心理、行为与文化》的课程内容不包括: A、社会要求 B、亲属集团 C、交换模式 D、价值观 正确答案:D 6 我们与异文化背景下的人打交道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各美其美 B、张扬个性 C、美人之美 D、自知之明 正确答案:B

7 能够解释群体极化现象的理论除信息影响外,还有? A、法律影响 B、道德影响 C、规范影响 D、策略影响 正确答案:C 8 “自知之明,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和而不同”是了解异文化所追寻的原则。正确答案√ 9 教育的目的是不让人发问。 正确答案× 10 《心理、行为与文化》在学理上的定位属于心理文化学。 正确答案√ 11 苏格拉底认为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正确答案× 12 学习《心理、行为与文化》课程的意义是: 正确答案: 学生答案: 学习与人相处之道,掌握人的心理。 心理文化学:源流、原则与方法(一) 1 关于心理文化学,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研究心理、行为与文化关系的学问 B、是从心理人类学分离出来的 C、用的是许烺光倡导的心理与文化相分离的视角和方法 D、主要从事大规模文明社会比较的学问 正确答案:C 2 心理文化学发展大体经历的第三个阶段是: A、博厄斯的文化与人格学派 B、二战前后的国民性研究 C、哥伦比亚讲座派 D、1961年的心理人类学 正确答案:B 3 鲁思·本尼迪克特的作品不包括:

人格心理学作业

浅谈我对人格心理学的体会和认识 学习人格心理学也已经有一个学期了,在这一个学期里,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对自己、对心理学也都有了更好地认识。下面就浅谈一下我对人格心理学这门学科的一些认识和体会吧。 人格是一个人在各种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内在动力组织和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主要是指人的品格、德行、气质、能力、兴趣、信念等方面的总和,也指人的先天遗传与后天的环境相结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而形成的一种心理行为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个人处事待人的态度,个体的品格、道德修养等。人格心理学,作为一门与我们的现实生活,与个人的精神世界最密切相关的学科,它不仅系统地介绍了有关人格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将其理论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来,指导人们的道德行为,并在认识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人格,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人格心理学》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说填补了心理学领域中对于了解个人的性格、气质、能力、德行、品质等方面的空缺,让人们有了一个更深入地了解自我的机会。同时在众多的人格心理学派中,每个学派理论都有其有价值的、值得我们更进一步去学习、思考的内容。所以通过对人格的定义、人格结构理论、学派等的学习,下面就让我运用这些对自己进行一下自我分析吧。 首先就从特质理论方面分析一下自己的气质吧。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所常用的基本单位。人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具有

同一特质的人,对不同的情境会做出类似的反应。课上讲到,人的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抑郁质、黏液质和胆汁质。我觉得自己是比较倾向于抑郁质类型的,因为在生活中我比较文静、不善交际,偶尔还会有些悲观,喜欢和平宁静的生活,不太喜欢竞争,遇事会有些些紧张。当然,成为这种气质一方面是由于遗传,这方面我就无法更改了,另一方面就是环境对自己的影响了。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所以从小就备受父母、哥哥、姐姐们的疼爱,有很多事他们都帮我解决,这就造成我比较依赖的性格,再就是经历少,能力不是很强,在与人交流的时候不太自信,遇事易退缩,久而久之就形成抑郁质的人格特点,知道自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我会努力学习改变,形成健康的人格特质。 从精神分析方面来看,我认为自己是个“自我”的人。上课老师讲到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人的自私部分,与满足个人欲望有关,采取的行为遵循快乐原则;自我的行为遵循现实原则。自我的主要工作是满足本我的冲动,但以考虑情景现实性的方式进行,我自认为自己是一个“自我”的人,既不会一味地去追求本我的快乐,也没达到道德至上的超我,我是个比较关注实际的人,很多时候都会考虑到实际环境不会一味地冲动做事。 已经从这两个方面分析了自己的人格,从中可以看出我有很多的不足,通过这门学科,让我充分的认识到了自己缺点,也希望可以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努力的改正这些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书

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书 学校: 姓名: 性别: 联系电话: 邮箱: 年月日

目录 前言.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全面实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师生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让学生在“心育”活动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在区总的目标下实现“突然间的自我,证明我的存在”,也为了能将这份职业发展成我们深爱的事业。心理健康教育是一次全新的开始和挑战,一名优秀的教师,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就要把自己从单一的技术人才转化成能够独当一面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多元化的能力,尤其是职业能力的多元化,相信自己能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得到提升,迎来一个质的飞跃。面对我们日新月异的学生和新得教育问题,我们翘首以盼,拭目以待,虽然我们现在还处于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相信我们全体老师通力合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定会拥有一个完备、优良的教育团队。 第一章评估自我 1. 你拿什么证明你的存在——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2.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人生的自我激励 3.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自己才是最大的收益者 4.解决问题的能力决定竞争力 第二章评估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机会 1. 第一时间成为教育最需要的人 2. 完美复命,成就卓越 3. 先升值再升职 4.先知先觉领导者,后知后觉跟随者,不知不觉消费者——马云经验 第三章发展目标 1. 大方针指引,自发自动、不做工作的“机器人” 2. 掌握和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给自己和身边人激发正能量

南大人格心理学第二次作业

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 本题分数:2.08 我们每个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这种能量为心理机能提供着或多或少的动力。这意味着,如果心理能量消耗在这一部分心理机能上,它就不能再用于其他机能。这属于()的观点。 A、艾森克 B、弗洛伊德 C、荣格 D、埃里克森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通过研究,最终确定了16种基本特质,并于1949年发表了第一个得到广泛运用的人格测量版本:16项人格因素调查表。 A、默里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米歇尔 标准答案:b 说明: 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如果一个人在一星期内有好几个下午是与朋友共度的,我们就得到了关于这个人的在艾森克理论中的()水平。 ■A、特定反应水平 ■B、特质 * C、超级特质 D、习惯化反应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向受测者呈现模糊刺激,要求受测者根据呈现的刺激编故事,辨认物体,或画一幅画。这属于() ■A、催眠 ■B、自由联想 ■C、象征行为 D、投射测验 标准答案:d 说明: 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我们选择做什么并不是依据内心的决定,而只是对环境要求的一种反应,这属于()的观点。 * A、弗洛伊德

B、罗杰斯 C、斯金纳 D、奥尔波特 标准答案:c 说明: 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a波在研究人格与情绪时特别有用,a波活动水平越低,大脑相应区域活动水平就() A、越咼 B、越低 C、先咼后低 D、先低后高 标准答案:a 说明: 题号:7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08 有时我们把一种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这种防御机制称为() A、理性化 B、替代 C、投射 D、升华 标准答案:c

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归纳

转载资源: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归纳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目前在心理学理论中,特别是在人格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中,美国心理学家杰哈塔(Jahoda,M.)的"心理健康"定义最为著名,他提倡一种"积极的精神健康"(positve mental health),对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很有教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①自我认知的态度。心理健康的人,能对自我做出客观的分析,对自己的体验、感情、能力和欲求等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认知。 ②自我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的心态绝对不会是消极的、厌世的或万念俱灰的,他会努力去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自强不息,即使遇到挫折,也会成长起来,去追求人生真正的价值。 ③统一、安定的人格。心理健康的人能有效地处理内心的各种能量,使之不产生矛盾和对立,保持均衡心态。他对于人生有一种统一的认知态度,当产生心理压力和欲求不满时,有较高的抗压力及坚韧的忍耐力。

④自我调控能力。对于环境的压力和刺激,能保持自我相对的稳定,并具有自我判断和决定的能力。不依附或盲从于他人,善于调节自我的情绪和能力,果断地决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⑤对现实的感知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迷失方向,他能正确地认知现实世界,判断现实。 ⑥积极地改善环境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不会受环境的支配、控制,而是顺应环境,适应环境,并积极地发问、变革环境,使之更适应人的生存。在这样的环境中,他热爱人类,适当地工作和游戏,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并有效率地处理、解决问题。 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我国学者把"心理健康"的定义,又做了一个概括: ①有幸福感和安定感; ②身心的各种机能健康; ③符合社会生活的规范,自我的行为和情绪适应;

《人格心理学》(免费离线作业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人格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判断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人格的行为主义范型更关注人的动机方面。 2. (√)米歇尔认为,对于个人行为,在情景线索模糊时个体因素起最大作用,情景线索明确时情景因素起最大作用。 3. (×). 荣格将镂刻在人脑中的祖先经验称之为集体潜意识。 4.(×)卡特尔提倡人格研究使用传记法 5.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核心动力是本能。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人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答:人格心理学是探究个体的人格结构.动力.发展及其适应等领域的表现和规律的科学,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人格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学科体系中唯一从整体上探讨人的认知.需求.感情.意志和行为的复杂组织的一门学科,也是唯一系对人性进行探讨的心理学学科。 2. 什么是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有哪些特点? 答:个体所采取的非理性的方法和手段来降低或解除焦虑等消极情绪带来的痛苦体验,以保证人格的统一和完整,弗洛伊德将这些方法称为自我防御机制。自我防御机制的特点包括:压抑.投射.文饰.反向作用.升华.转移.退行等。 3. 简述人格包含的成分及主要功能。 答:弗洛伊德将人格结构分成三部分: 即本我,自我,超我;本我代表欲望,自我代表道,超我代表德。(1)本我是人格最主要的部分,属于潜意识,出生时就存在。(2)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遵循唯实原则,在本我冲动受到控制后,按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指导自己的行为。(3)超我受快乐原则支配,追求最大快乐和最小的痛苦。 4. 心理学家研究人格的三种取向是什么? 答: 一、人格的特质论研究取向。 特质理论是人格理论中影响最大的一种。特质理论的假设是: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每个人都

心理、行为与文化版本四尔雅满分答案

心理、行为与文化版本四尔雅满分答案

心理、行为与文化绪论 1 谁提出了“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人’的知识。”?(A) A、卢梭 B、柏拉图 C、孟德斯鸠 D、亚里士多德 2 哪个学者提出应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D) A、顾颉刚 B、吴泽霖 C、吴文藻 D、费孝通 3 下列选项属于这门课的学习目的的是(ABD)。 A、了解“异文化” B、为研究国际关系提供文化视角 C、具备看穿他人想法的能力 D、探索人类行为的心理逻辑 4

我们与异文化交流的准则之一是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尊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与个性。(√) 5 科学家还没有完全掌握关于人类的行为心理的知识。(√) 心理文化学的发展脉络 1 《菊与刀》对(A)的国民性进行研究。 A、日本 B、中国 C、印度 D、韩国 2 下列关于文化与人格学派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是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结合 B、受精神分析学派影响较大 C、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先天决定的 D、认为青年的反抗性是一种文化现象 3 谁是文化与人格学派的代表人物?(D)

A、马林诺夫斯基 B、布厄迪 C、弗雷泽 D、博厄斯 4 《菊花与刀》不属于社会学倾向的研究著作。(√)5 国民性研究的初始目的具有很强的政治性。(√) 心理文化学视角与文化的定义 1 谁创造了人类学中的功能学派?(D) A、许烺光 B、费孝通 C、鸟居龙藏 D、马林诺夫斯基 2 谁提出了大英百科上关于文化的定义?(D) A、列维斯特劳斯

B、博厄斯 C、摩尔根 D、埃杜阿德比.泰勒 3 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心理人类学的研究范畴?(C) A、知觉和认知的文化差异 B、儿童的社会化问题 C、以上都是 D、人格与文化的关系 4 世界上各种族群之间的差异不属于生物学意义上的差异。(√)5 人类学的研究内容也包括人的身体进化过程。(√) 文化与文明 1 文明造物不包括(C)。 A、社会造物 B、物质造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