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选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规范练新人教版必修1

精选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规范练新人教版必修1

精选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规范练新人教版必修1
精选2019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7个人收入的分配考点规范练新人教版必修1

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选择题

1.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要从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着力构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发展新机制。从分配角度看,下列有助于公平公正的有( )

①改革分配制度,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化②精准扶贫,让贫困人口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降低创业成本,有效激发社会投资活力④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承包土地种植水稻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出租土地承包经营权所获得的收入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和奖金收入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08年起个税起征点调整为3 500元,至今已多年未上调。近两年,“两会”上要求上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呼声再起,多位代表委员建议将个税起征点上调至5 000元或10 000元。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 )

①必然降低国家财政收入②有助于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实现社会公平③能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进一步缩小收入差距④能引导和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为了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下列措施与其效果对应正确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③④

D.③⑤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人才资本和技术要素贡献占比高的高新技术企业等开展员工持股试点。这表明( )

①我国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平等、相互促进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③此做法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④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有利于保持核心人才队伍的稳定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收入分配改革涉及千家万户的“钱袋子”。要让人们普遍有“获得感”而不是“没底感”,首先是要加快收入分配改革的力度。下列改革措施中能体现我国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

A.出台实施《存款保险条例》

B.提高进城农民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C.机关事业单位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并轨

D.通过《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方案》

7.(2017·东北三省三校联考)股票期权是上市公司给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科技骨干的前瞻性的

激励机制,使企业高级人才可以在一定期限内(通常10年),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股票,当股

票价格上涨,激励对象将获得更多收益。对企业而言,利用这种激励方式可以( )

①从根本上弥补传统薪酬分配形式的不足②使经营者和股东利益保持一致,防范投资风险③更

好地吸引高层次人才,发挥其创造力和积极性④通过按生产要素分配,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8.贫困经济学有一个规律:今天的收入差距+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明天的收入差距。(注:人力资本

指劳动者受到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据统计,未来20年我

国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将来自贫困地区。据此,为顺利实现“精准扶贫”,当前需采取的措施有( ) ①坚持并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②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③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

的教育投入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2017·福建莆田一模)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

提出,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七

大重点群体,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这一举措能够带来的政

策红利有( )

①强化分配政策导向,确保收入分配公平②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优化收入分配格局③缩小居民

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④完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2017·河南濮阳一模)近年来,我国贫富差距一直比较大。在过去的十年里,我国虽然改善了基

本健康保险和福利制度,普及了农村地区九年义务教育,取消了延续2 600年的农业税,但这还远远

不够。专家指出,家庭收入差距并不是自然而然地形成的,一定程度上要归因于再分配制度。这启

示我们,缩小收入差距,国家应( )

①降低企业职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③健全税收和转移支付

等调节机制

④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2017·山东青岛模拟)股权激励,是对公司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公司用于激

励并留住核心人才而实行的激励机制。通过有条件地给予被激励对象部分股份、股权等,使其与公

司结成利益共同体,有助于公司长期目标的实现。实施股权激励( )

①有利于降低公司员工的投资风险②有利于调动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③是公司调整经营战

略的客观要求

④是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体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2.美国经济学家奥肯著名的“漏桶实验”发现,从富人那里转移一部分收入给穷人,穷人实际得到的比富人失去的要少。这是因为,政府的转移支付会引起效率的损失,带来社会财富的减少。这启示我们要( )

A.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B.在再分配中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C.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D.在初次分配中要兼顾效率与公平

二、非选择题

13.2016年全国人大通过的“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共享”的理念要求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十三五”规划纲要中确立“共享”理念的依据是什么?

(2)如何实现共享由理念变为现实?

14.《论语·子路篇》中说:“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亚当·斯密说过:“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用效率和公平的知识对这两种观点加以评析。

参考答案

考点规范练7个人收入的分配

1.B 收入分配公平≠均等,①错误;③不属于分配角度,应排除;②④属于从分配角度分析的有助于公平的举措。所以选B项。

2.D 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范围内的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④入选;①③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获得的收入;农村土地为集体所有,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故选②。

3.C 个税起征点上调并不必然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没有必然联系,所以排除①④。

4.D 本题考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举措。提高国家扶贫标准体现的是国民收入的再分配,①错误;对企业进行结构性减税不是为了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也不是为了缩小贫富差距,而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增强经济活力,②④错误;③⑤符合题目要求。故选D 项。

5.C 开展有条件的员工持股试点对应②;深化国企改革对应③;①是错项,因为在国民经济中,公有制为主体;④在题目中未体现。

6.C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养老保险制度并轨属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选C项。出台实施《存款保险条例》是为了建立和规范存款保险制度,依法保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及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都属于初次分配范畴,应排除。

7.B 股票收益取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对企业高管和科技骨干进行股票期权激励,有利于将其收入与企业经营状况挂钩,从而提高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③④符合题意。股票期权并不能从根本上弥补传统薪酬分配形式的不足,作为一种激励方式也不能防范投资风险,排除①②。

8.B 根据贫困经济学规律“今天的收入差距+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明天的收入差距”可知,要实现“精准扶贫”就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即缩小收入差距和减小人力资本差距,所以①③符合题意。

9.B 推出差别化收入分配激励政策,带动城乡居民实现总体增收,有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①观点中“确保”的提法太绝对;提高劳动报酬属于初次分配中实现公平的举措,④观点错误。

10.C 降低企业职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会增加低收入者税负,不利于缩小收入差距,①观点错误;

完善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会扩大收入差距,④观点不符合题意。②③属于国家完善再

分配制度的举措,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11.C 材料中的“股权激励”,实际是公司通过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激发劳动者

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手段,②④符合题意;投资风险是由市场决定的,①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

公司经营战略的调整,③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项。

12.B 据“政府的转移支付会引起效率的损失,带来社会财富的减少”可以得出结论:转移支付是

再分配的手段;转移支付可以缩小差距,利于公平,但会带来一定的效率损失。这启示我们在再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13.答案 (1)①社会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②有利于缩小

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拉动经济增长。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公平的收入分

配可以维护劳动者利益,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财富的增加。④落实科学发

展观以人为本的核心立场的要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①根本上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②分配方式是制度保证;③两个比重和两个“同步”;④再分配更加注重社会公平;⑤国家的宏观调控;⑥扩大就业,鼓励创业;⑦发挥财政的作用等。

解析第(1)问,共享即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经济生活中的含义就是缩小收入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所以其依据可以从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公平对效率的意义以及与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等方面来回答。第(2)问,“如何实现共享”即实现社会公平的举措,应联想和对接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

14.答案①《论语·子路篇》中的观点认为所有执政者(在治理国家时),不担心(社会)财富少,而

担心社会财富分配不均衡,因为(财富分配)均衡就没有特别贫困的。这种观点看到了公平的重要性,但把公平理解为平均是不对的,割裂了效率与公平的一致性,没有看到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

②亚当·斯密的观点是有道理的,他看到了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有利

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③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同时二者强调不

同的方面,又存在矛盾。所以我们要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

解析本题要求对观点进行评析,回答时,指出每种观点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并说明原因,然后说明

正确的观点或我们的正确做法即可。

国民经济核算网考期末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服务的特点是B.生产和消费同时进行 非金融资产按其产生的不同可以分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储蓄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B、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D、负债和净值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D.产业部门 国民经济总量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D.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D、分别用上述三种方法核算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的地区核算是指B、各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核算。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B.广义国际收支 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进口货物和服务 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C、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B.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B.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B、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金融资产的增减 金融账户的来源方记录的是B、金融负债的增减 可支配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D、可支配总收入 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D、总储蓄 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A.国民总收入 劳动适龄人口指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某公司的主营业务是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该公司属于C.第三产业 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该交易属于B、资本转移 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D、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 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作为货物进出口的标准是C.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了所有权变更 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D、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期初资产负债账户的左方列示D、资产 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则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 C、470元 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A、储蓄率 人口出生数是一个B、时期指标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增加值 生产账户的初始流量是A、总产出 收入分配核算的起点指标是D、增加值 收入初次分配所核算的收入是C、生产性收入 收入形成账户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起点指标分别是A、增加值和营业盈余 收入分配核算包括:C、包括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 收入形成账户的平衡项是B、营业盈余 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与B.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 实践中评价一国国际收支平衡与否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三单元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72分) 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C.②③④D.①② 解析:此题易误选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做法不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是我们国家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 答案:D 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C.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C项是正确的,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答案:C 3.2010年9月7日至9日,财政部代发201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358亿元。据悉,其中安徽两期地方债共计89亿元,票面年利率均在2%以上。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C.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答案:C 4.60多年来,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重点知识.doc

2019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政治生活》 重点知识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政治的热情,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渠道: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

网上评议政府公民参与民主监督意义: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公民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要负责地行使监督权,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作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要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34 2019-07-30 公民、政府、党、人大、民族宗教、国际政治【一般主要考查“原因”、“措施”】1、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①要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履行……政治义务(掌握2个权利,3个义务)②要坚持……基本原则(掌握2个原则)③要依法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正确处理政治权利与义务关系④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与方式(掌握“民主决策的方式与意义”、“民主监督渠道和意义”)【联系:公民求助或投诉的途径与方式】⊙公民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监督权、6项政治自由⊙公民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与利益⊙公民参与政治的基本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意义:有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人教版】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检测文化与生活含答案

单元检测(九)文化与生活 一、选择题 1.2017年4月23日是第22个世界阅读日,阅读使人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拓展,阅读能净化心灵、修身养性。阅读离不开书籍,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说明()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唯有读书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解析:选A书籍是拓宽人的知识面、修身养性的阶梯,说明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①③当选;②与题意不符,④错在“唯有”“才能”上。 2.“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正气。”把阅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把它与工作方式相结合,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①阅读是人们文化创新的唯一途径②阅读有助于促进我国精神文明的发展 ③人们从阅读中能获取精神的力量④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③ D.②④ 解析:选C①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④错误,文化对人起影响作用,不是决定作用,排除①④,故选C项。 3.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上书店在一定程度上对实体书店形成冲击。近年来,书店已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围绕实体书店打造的多样化业态使书店变得更加时尚。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实体书店逐渐回暖。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③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④人们在生活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解析:选D在实体书店里卖创意、卖服装、卖咖啡、办活动等,吸引了顾客,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收益,说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符合题意;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说明人们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享用文化,④符合题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错误;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③错误。

经济生活 艺术生资料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高考考点】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点一分配制度 【必背】1.生产决定分配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含义: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原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3)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按生产要素分配机制 ①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 【必背】②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有利于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注意】劳动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例: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工资收入不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如:私企、外企中劳动者的工资收入。 劳动收入: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本收入而言的。形式多样,如按劳分配收入、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按劳动要素分配的工资收入等。 非劳动收入:按资本分配的收入,如利息、股息。风险收入,如红利。 考点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经济生活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

2011年江苏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 姓名班级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31-35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现阶段采取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2.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归根结底是由决定的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地位 3.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是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4.小张大学毕业后,在国有企业工作,从分配方式上看,小张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需分配 5.家在农村的姑姑承包土地获得的收益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劳动要素分配 6.李某花钱购买了一辆出租车,从事旅客运输,月收入达到6000元,,李某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需分配 7.某“90”后业余作家发表一部小说,获得稿酬1万元,此作家的稿酬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平均分配 8.小王在某外资企业做中层管理人员,从分配方式上看,小王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资本要素分配 9.下列对我国收入差距认识不正确的是 A.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违背了公平原则,不利于社会稳定 B.收入分配差距的存在违背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是一个长期过程 D.适度的收入分配差距有利于提高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10.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利于 ①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②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③防止两级分化,实现共同富裕④消除收入差距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 11.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为了实现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我们应该 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复习精典)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一.整体结构 1.一条主线:国民收入的分配(解决为谁生产的问题) 2.知识体系:分配的两个方面(个人收入分配和国家收入分配)、两个分配环节(财政、税收) 3.整体把握: 一个制度---分配制度, 一个关系---效率与公平; 两个作用---财政和税收的作用; 三种分配方式----按劳分配、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 四种财政收入,四种违反税法行为; 五种财政支出; 六个基本概念---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效率、公平、财政和税收。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 7.1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一、重点思考 1、识记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2、理解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按劳分配的意义? 3、重点理清各种分配方式的分配范围(重难点,理解,区别) 二、基础知识点理解 (一) 我国的分配制度 1、我国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我国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分配方式 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此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二)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原因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含义: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

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突出强调: 按劳分配的对象:个人消费品。 按劳分配的尺度: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 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①工资、奖金、津贴(国家机关、公有事业单位、公有企业、公有控股企业中);②联产计酬(农业集体经济中)。按劳分配的的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 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判断: 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有: 1 企工人的收入( );②国企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 )。 2、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因(相互区别) ①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体现了效率) ②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公平) 突出强调: 1、公有制经济中劳动者的收入与其劳动成果及企业的经济效益相联系; 2、现阶段,在不同地区和不同企业尚不能实现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 (三)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 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存在于个体经济中)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题附试卷答案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题附试卷答案 XX试题必修1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据此回答1~2题。 1.现阶段,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这两种制度的关系正确理解是()。 ①前者决定后者②后者决定前者③二者互相决定④二者都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 2.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下列属于按劳分配的是()。 ①国有企业职工工资②国有企业职工购买股票

所得 ③外资企业中职工的工资④个体劳动者劳动所得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张某是一位农民,承包村里的土地种果树,年收入1万元;农闲时炒股,收入2万多元。张某的妻子开了一家理发店,月收人2 000元。张某的儿子在一私营企业打工,月收入2 000元。下列对张某一家人收入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承包土地种果树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炒股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②开理发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在私营企业打工的收入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③承包土地种果树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炒股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④开理发店的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分配,在私营企业打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A.①② 13.①④C.③④D.②③ 4.“XX年中小企业发展论坛”于5月17日在深圳举行。深圳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指出,政府抓经济的方式从抓效率转向抓公平。下面说法中,对效率和公平的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效率与公平是对立

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后期综合集训:政治生活(3)(含答案)

2019届高三政治一轮后期综合集训(政治生活)(三)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指出:“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其基本涵义是( ) A.任何阶级政治活动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 B.解决政治问题是解决经济问题的前提 C.经济关系是随着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D.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经济问题而展开的 2、我国政党制度的最显著特征是() ①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②共产党执政,多党参政 ③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执政④一党执政,多党在野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3、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两种民主形式紧密和有机的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协商民主形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能参与党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②民主党派能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决定和执行 ③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 ④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在政治地位上是平等关系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第一次把“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结合起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①坚持科学执政②坚持民主执政 ③坚持依法执政④坚持按规律执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近年来,山东省诸城市按照“组织联体、城乡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城带乡、共同发展”的思路,引导城区党组织与农村党支部跨区域组建联合党组织,基本形成了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长效机制,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诸城市的上述做法() ①有利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②有利于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④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惩治腐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6、新修改的选举法则第一次将农村和城市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规定为1︰1,这表明,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实现城乡“同票同权”有利于( ) A.完善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法定职责 C.保证公民平等地享有国家立法权 D.完善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 7、广东省实行“人大代表无陪同视察制”。在人大代表视察过程中,相关单位的领导和 工作人员,一般不出现在视察现场,以便于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可见, 实行无陪同视察制有利于人大代表 ( ) A.更好地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B.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 C.直接处理国家事务 D.直接行使决定权 8、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2019年10月16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研修班座谈会上强调,要把坚决惩治腐败、遏制蔓延势头作为工作目标。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使领导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就要 ( ) ①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②强化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③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④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

(完整版)个人收入的分配课堂练习题(有答案)

个人收入的分配课堂练习题(有答案) 3.7个人收入的分配基础训练 1.[2012?大连质检]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 ) A.社会总产品 B.个人消费品 C.生活必需品 D.物质总产品 2.[2012?福州质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 ①张某在私营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收入②王某承包工程获得的收入③李某在国有企业中获得的奖金收入 ④孙某在国有企业的工资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2012?合肥质检] 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解决漫画中分配不公现象的是( ) ①提高个人所得税征收标准②取缔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分配方式③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④取缔过高收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2012?郑州质检] “每月800元的涨到1080元,700元的涨到950元,600元的涨到820元。”2011年10月1日起,河南省开始执行上调后的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 ①有利于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②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③是通过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实现的④有利于平衡收入差距,消除社会分配不公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2012?泉州质检] 经济发展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下列措施中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的是( ) 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大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③鼓励人们创业致富,倡导先富帮后富④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打造创业环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能力提升 6.[2012? 银川一中质检] 李某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有企业工作,年薪4万元,岗位津贴1万元;他还利用业余时间搞一些技术发明,一年的技术转让所得为2万元,期间炒股获得收益2万元。其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收入分别为( ) A.5万元、4万元 B.4万元、5万元 C.5万元、2万元 D.4万元、4万元 7.自2011年1月1日起,我国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全国月人均增加140元左右。这一举措有利于( ) ①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②提高劳动

2014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教学设计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课标要求: 阐释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解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二、明确考点: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三、学习目标: 识记: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公平的含义、收入分配 公平的表现及意义、效率的含义、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正确处理二者关系。 理解: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⑵区分按劳分配与其他分配形式 ⑶全面理解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正确认识和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四、重点与难点: 我国的分配制度,社会公平的意义和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五、考情分析 近三年高考本课考查的重点是按生产要素分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命题主要以时政、社会热点或选取、创设具体事例为背景,采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来考查。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这一考点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高频考点,也是2014年高考的命题热点。在复习 时应联系当前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的实际,结合党和政府有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论述,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理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理顺分配关系、实现公平分配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六、复习方法:教材梳理+考点解析+典例分析+练习巩固 七、课时安排:2课时,专题训练2课时 八、体系构建

九、考点梳理 考点一分配制度 (一)知识梳理 1.生产决定分配 ⑴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⑵客观必然性:①根本原因:生产力决定。生产决定分配;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以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⑴地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于主体地位。 ⑵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⑶按劳分配的原因 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⑷意义: 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按生产要素分配。 ①内涵: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分配(含答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课前预习案 [展示考点]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一.填空: (一)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是什么:。(2)为什么: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 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必然实行的分配制度。 ②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3)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是什么(内容和基本要求):按劳分配是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做了各种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如公有制企业中的工资、奖金、津贴等) 注意:按劳分配不等于按劳动要素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适用范围: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存在为前提。而按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要素)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就普遍实行,它存在于我国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中,意味着劳动者只是受雇于企业主,他们只能作为劳动要素的提供者参与生产要素分配。两种收入所体现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不同。 ②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 A: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B: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②激励劳动者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③按劳分配是对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C: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021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单元测试卷-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测试卷-含解析

第三单元测试卷 本单元测试内容:收入与分配 测试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姓名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根据相关政策,我国将针对技能人才、科研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多个群体开展城乡居民増收综合配套政策试点,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这一 试点工作开展的意义在于 ①完善我国的初次分配制度②增加我国城乡居民再分配收入 ③改变我国的基本分配制度④提高相关人群创新创业的热情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要突破“中 等收入陷阱”,需要政府做好收入分配的调整,为此,政府要 ①增加就业岗位,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 ③提高国有垄断行业的工资水平④逐步降低居民储蓄率,增加居民消费信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目前,中国居民新增财产性收入多来自房地产、银行理财、存款、股票、信托、基金和保险等。这种经济现象说明,在我国 ①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②居民投资方式多样化且风险不断降低 ③经济建设资金充足④居民财产配置趋向多元化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贫困经济学有一个规律:今天的收入差距+今天的人力资本差距=明天的收入差距。(注:人力资本指劳动者通过教育、培训、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据统计,未来20年我国新增劳动力的l/3将来自贫困地区。为缩小今后的收入差距,当前需采取的措施有 ①坚持并完善我国现行的分配制度②消除一切影响就业的不利障碍 ③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涌流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公平与效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可偏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举措中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是 ①某省政府给予社会托老机构的老人每月300元的财政补贴 ②某企业建立健全以经营管理绩效、风险和责任确定薪酬的制度 ③某市民政局免费为60岁以上的低保对象购买意外伤害保险 ④某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由每月1260元调整为1400元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6.M村在确认村民的土地经营权等权属后,将1000亩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T公司,用于种植蔬菜和花卉,每户村民按850斤大米(约1400元)/亩×年的标准领取租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2018届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7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学案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 第7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考纲展示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主干解读】 把握1个核心 收入分配公平的维护 理解2种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明确3对关系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生产力与分配制度、所有制与分配制度 整合4项措施 大力发展生产力、完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再次分配 考点一分配制度 考点梳理 1.生产决定分配

【温馨提示】生产决定分配,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为主体 ①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 ②分配尺度: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 ③分配对象:个人消费品。 ④分配原则: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客观必然性: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 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③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3)意义 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温馨提示】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分配方式并不都是按劳分配,只有工资、奖金、津贴等劳动所得属于按劳分配。其他股票、技术入股等所得,都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 3.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多种分配方式:除按劳分配外,我国还实行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 ①体现了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 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③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劳动收入不能等同于按劳分配,劳动收入的分配包括按劳分配和按劳动要素分配两部分,而按劳分配只针对公有制经济中的劳动所得。 重难突破 正确认识各种分配方式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docx

.精品文档 . 个人收入的分配过关测试题(含答案 ) 第三单元第7 课《个人收入的分配》课时训练(人教实验版必修1) 时间:45 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72 分) 1.下列做法符合我国分配制度的有() ①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 ②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 ③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 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 A.①②④B.①④ .②③④ D .①② 解析:此题易误选④,“规范收入分配、消除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的做法不是分配制度的体现,而是我们国家 实现社会公平的体现。 答案: D 2.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A.按劳分配有弊端 B.各种生产要素均创造商品价值 .市场经济需要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 D.生产要素不仅作用于生产,也作用于流通

解析:关于生产要素的重要性的说法只有项是正确的, 而现在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并不是因为按劳分配 有弊端,故其他三项都排除。 答案: 3.2010年9 月7 日至9 日,财政部代发2010年第七期和第八期地方政府债券,共计358 亿元。据悉,其中安徽两期地方债共计89 亿元,票面年利率均在2%以上。居民购买地方债所得属于按资本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下列对这一分 配方式认识正确的是() A.它是提高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径 B.它是个人消费品分配的主要方式 .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方式 D.它是由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分配方式 答案: 4.60 多年,我国的分配制度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 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多种分配方式为补充→按劳 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变迁。促成这一变迁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化 B.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社会主义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D.我国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2019年高考政治试题解析全集

A.经营国家外汇储备 B.制定和实 施货币政策 C.发放政策性外汇贷款 D.办理国家重 点项目贷款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的职能。央行要求金融机构为外贸企业发放政策性外汇贷款,这是督促金融机构执行国家产业政策的体现,与经营外汇无关,A项排除;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与调节货币供给是制定与执行货币政策的体现,B项正确;发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职能,中央银行不对企业开展存贷款业务,C项错误;办理国家重点项目贷款是政策性银行的业务,D项错误。 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引起了广泛讨论。回答26~27题。 26.【B】(··26题)根据图7甲乙两方案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甲方案有利于B家庭,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②乙方案有利于A家庭,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 ③甲方案有利于B家庭,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 ④乙方案有利于A家庭,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 A.①③ B.①④ C.② ③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个人所得税的有关知识。根据图表信息,按照甲方案征税,AB两家共为国家每月交税145元,B家庭虽然总收入高于A家庭,但可以不交税,

故这个方案有利于B家庭,也有利于增加国家税收收入,①正确③错误,但会拉大收入差距;按照乙方案征税,AB两家为国家每月交税105元,A家庭比B家庭少交税45元,故这个方案有利于A家庭,也有利于缩小家庭收入差距,但不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②错误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27.【D】(··27题)从我国国情出发,探讨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方案, 需要 ①具体分析每一个家庭的收入状况②合理的想象和创新思维 ③在分析不同方案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④运用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系统与要素的关系以及辩证的否定观有关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很显然,探讨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方案,具体分析每一个家庭的收入状况,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排除①;但探讨个人所得税制改革方案,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既需要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又需要合理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运用系统综合的思维方法,找出具有共性、普遍性能够反映绝大多数人的收入水平,以此为据制定,故选B项。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备受关注。回答28~29题。 28.【C】(··28题)由图8和图9可知

收入与分配期末测试题

第三单元《收入与分配》期末测 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一、选择题 1.近年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呼声日益高涨, 成为政府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收入分 配制度改革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本原因是( ) A.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 B.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呈现出多层次性 C.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D.劳动者处于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2.小明的爸爸、妈妈在该市某国企上班,爷爷奶奶在农村种责任田,他的叔叔是某民营公司的高管,年薪20 万。材料中小明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取得收入的相应分配方式分别是:() A.按劳动要素分配、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B.按生产要素分配、按劳分配、按资本要素分配 C.按技术要素分配、按劳动要素分配、按劳分配 D.按劳分配、按劳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 3.民营企业职工李某2013年年终获得老板给的1万元年终奖金和9万元承包土地的入股分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10万元都是按生产要素获得的收入②这10万元都是合法的非劳动收入③其中的9万元是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④都属于非按劳分配收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4.公平的含义较宽泛,涉及经济、政治、法律等各个领域。收入分配公平,主要是指()①收入分配的绝对平均②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③克服平均主义,允许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④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逐步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我国之所以要解决收入分配公平,是因为它() ①能缩小收入差距,增加社会财富②有助于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④是提高经济效率的物质前提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6.“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③扩大财产性收入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收入分配中的效率与公平是不可忽视的一对关系,必须处理好两者关系,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下列处理两者关系中比较恰当的是() ①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都不偏废其一②初次分配更加注重效率③再分配只讲公平④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D.①④D.③④ 8.“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以下有利于初次分配中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有()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B.增加财政支出 C.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D.增加低保标准 9.2013年7省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

高一政治寒假作业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第十四天 第七课个人收入与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一、单项选择题: 1. 某市规定,在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职工工资增长要与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同步,职 工工资增幅应高于经营者和管理层工资增幅,技术人员的特殊付出要得到承认。这表明() ①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在我国收入分配相对平等 ③要努力缩小收入分配差距④生产要素要按贡献参与分配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分配率”(劳动者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例)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 指标。市场经济成熟国家的分配率一般为54%—65%,而我国的则为15%—21%。下列有利于提高我国分配率的是 ( ) ①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调节机制 ②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③逐步提高企业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 ④实现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 3. 有人用拆字法解读“幸福”二字:“幸”字是由土和¥(钱)构成,“福”字包含了衣、口、 田。这样看来,“幸福”是指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有房住、有田耕、有钱花。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看,要提升人民的幸福程度,应该 () ①大力增加财政收入②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③满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④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国务院发布的《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要求,从2016年起,绝大多数地区最 低工资标准要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确保低收入者具有基本的保障,让更多人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一要求 ( )

①使初次分配的结果更能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 ②旨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公平 ③有利于引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理顺劳资关系 ④体现了再分配调节机制在维护社会公平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下列做法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 ) ①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②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 ③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发展 ④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必须() ①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收入所占比重 ②通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 ③通过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④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标准,保障初次分配更加公平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7.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6年5月1日起两年内,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 过20%的省份,将缴费比例降至20%,同时也下调了失业保险总费率(个人费率不超0.5%)和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为企业和职工减负。降低企业“两险一金”费率旨在 () ①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分配公平 ②加大财政支持,促进转移支付 ③增加职工现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 ④减轻企业经济负担,增强市场活力 A.①②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下列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措施是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