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私奉献 度己度人

无私奉献 度己度人

无私奉献度己度人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高道大德:

大家好!

后学是武当山道教学院第二届学员王道川。在这硕果累累的金秋季节里,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参加庆祝武当山玄天上帝大兴六百年玄门讲经盛会,我感到无比荣幸,更感谢中国道教协会和武当山大开智慧方便之门举办这样的盛会。后学的演讲主题是:无私奉献,度己度人。

道祖老子《道德经》指出:“道”以“德”显,因此“德”也是道教教理的重要概念。由“道”和“德”引申的“上德不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便是道教的最高教义。“道”具有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等特性,而这些特性从人身上体现出来就是“上德”,也就是蓄德的真正涵义,这也就是“道”体现于人谓之“德”,因此“上德”便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人如果能够达到“上德”的境界,“德”和“道”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所谓“上德”,就是时时刻刻做到无私合于大道的德行。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能领略到无私奉献者的博大胸怀和仙风道骨的风范。譬如后学的师父李美琳道长,凭着她过硬的治病预测禳灾的道术,十一年之间在湖北省南漳县龙门飞凤山山顶上重建聚仙观,从一无所有到修成五座大殿,从以前的羊肠小道到建成宽四五米的水泥大道,还兴建了山门,通了自来水和三相电,现正在兴建四层观音大殿,后学跟随师父四年多,亲眼目睹了师父修建女娲娘娘殿、山门、山路、通水通电的全过程,师父从来不领道观的单费,每月退休的一千多元工资除了必要的应酬外,全部奉献给了聚仙观,聚仙观还先后拿出三万多元用来赈灾和救济孤寡老人和学生。聚仙观日新月异的变化,赢得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聚仙观构建和谐社会、济世度人的先进事迹,二零一二年七月两次上了襄阳电视台的《襄阳新闻》,深深地打动了老百姓的心。《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中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其意是说:“上德”的人不表现为形式的“德”,象师父那样时时刻刻作到无私,因此那才算是真正的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讲“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私心作为——不有意表现出“德”,是谓真正有“德”。总之,凡是能体现“道”的特性,就是有“德”,不然就是无德。所以《自然经》中说:“德言得者,谓得于道果”;宋徽宗《老子西升经序》中亦说:“ 道之在我之谓德” 1。社会上把类似师父这样无私奉献的人称作有道之士,也就是这个意思。道教中人常言“德”为“道”之基,认为要想得道,必须尊道贵德,积德行善。夫“道德一体,而具二义,一而不二,二而不一” 2,就象师父那样时时刻刻作到无私,拥有无比高尚的德行,就能够与道合真,所以“德”与“道”一起共同构成了道教的先天大道之理。

道教自诞生开始,便已强调“重人贵生”的教义。譬如教祖张陵(或张鲁)所撰之《老子想尔注》中,便把道祖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故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的“王”皆改为“生”。《老子想尔注》中

说:“四大之中,所以令生处一者:生,道之别体也。”其意思是说:这个“生”——生命、生存、生长——都是“道”的外化体现。因为道教是一个“尊道”的宗教,而“生”又是“道”的体现,所以必然会“重人贵生”。所谓“重人贵生”,主要是指——尊重人的生命,善待人的生命,保卫人的生命,爱养人的生命,乃至于爱护大自然的一切生命,包括动植物的一切生命,而要做到这一切,没有无私奉献的行为是办不到的。

道教“重人贵生”的思想虽然其渊源久远,但主要源于道祖老子《道德经》。《道德经》第十三章中说:“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者,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即是说:只有重视、珍爱自己生命的人,才可以把天下寄托给他。这其中也体现了生命的价值,换言之即人的生命是有实际意义的。为了重视生命,道祖老子教人淡泊名利。太上爷又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44章)名声与生命相比哪一个更亲近?生命与财货哪一样更贵重?得到名声、财货而失去生命,与保全生命而失去名声、财货,哪一个更有弊害?过分地追求名声,必定会造成极大的耗费(乃至丧失生命);过多地积敛财货,必定会遭到惨重的损失(乃至丧失生命)。在名利与生命之间,道祖老子指出“身重于物”。

师父于二〇〇一年重建道观时,原道观遗址除了原有的基脚之外,到处都是大刺架,一片荒凉,建设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极需大量的资金,师父低价转让了当时自己经营很红火的一家网吧门面,而在当时的宜城市网吧一共只有三家,获得了七万块钱,用于聚仙观建设,而同等规模的网吧转让费,截至现在不低于七八十万,如果师父不走修行的道路,今天很可能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百万富翁,但师父却选择了无私建观,全身心地奉献给了道观,以前久治不愈的疾病奇迹般地痊愈了。师父无私的言行感动了全家人,她的两个儿子在今天兴建四层观音大殿急需资金时,又竭尽所能凑了五万元,帮助师父完成她弘扬道场的心愿。师父正是遵循了太上爷的教诲,虽然失去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但换来的是身体健康,并且得到了亲人的支持,建立了一个慈悲济世、无量度人的正法道场,所以人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在处理个人的得失时,要永远顺从大道的客观规律,完成每个人不同的使命,就不会使自己受到耻辱,人的行为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为了重视生命,太上爷还教人要“善摄生”,不要进入“死地”。道教继承道祖老子的思想,认为能生活在现实世界是一件乐事——人生难得;认为死亡才是最可怕最痛苦最不幸的。所以,道教在理论上强调“仙道贵生,无量度人” 3;在思想上,不信“命由天定”,相信“我命在我,不属天地” 4,那么什么是命呢?后学通过学习历代祖师的经典和亲身实践,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奥妙。《清静经》说:“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道德经》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道德经》第14章)它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大道是一个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超高级能量,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能够体验到它真实的存在。天地、日月、万物、地震、风暴都是它存在的各种形式,“我命在我,不属天地”意思是采取宇宙中的超高级能量为我所用,把握宇宙先天大道客观规律的人,“我命在我”的命是什么呢?大道或

者先天之命。“命由天定”之命是什么呢?后天之命。所以要相信人类的命运永远把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取决于“命由天定”,鼓励人们全身心地做好身边当下的每一件事,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要求人们效法“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第8章)的精神,无私奉献以争取生道合一、长生成仙。

综上所述,道教以求生、乐生、贵生、追求长生成仙为根本教义。这一根本教义便体现了道教最根本的人生观。这一最根本的人生观便反映了道教对生命价值的高度重视。

蓄德与贵生有什么关系呢?蓄德对于人而言就是上德之人,上德可以简单理解为清静无为,贵生可以简单理解为清净寡欲,上德之人必然重视贵生,但贵生的人未必是上德之人,上德之人是把握了先天大道之人,贵生的人不一定都把握了先天大道,贵生最终的目的是生道合一,实质上就是合于大道。

那么如何做到蓄德贵生呢?太上爷教导我们“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7章)后学认为人类要效法天地无私,只有做到无私奉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这个目的。用“无私奉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观点来解释道祖“为而不争”(《道德经》第81章)教义就简单多了,经中的“玄德”“上德”“常德”都是这个意思,“上善若水”(《道德经》第8章),正是“无私奉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佳体现,无私奉献就是《太上感应篇》中的“语善、视善、行善”,就是身囗意相合,实质上就是“皈依自己之身、心、意,为真三宝也”(王常月祖师《龙门心法》),具体表现就是毫不利己,专们利人,全身心地做好身边当下的每一件事,是指点我们行动的总纲领。无私奉献,并不是让你做得多么轰轰烈烈,多么精彩,“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道德经》第8章),而是让你在自己的岗位上全身心地发挥出最大的聪明才智和贡献。

聚仙观只是全国无数道观中无私奉献护佑祖师道场的一员,如果我们全国每一个道观乃止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按照“无私奉献”的教义去做人处事,不就是和谐了身心,和谐了家庭,和谐了乡邻,和谐了社会,和谐了大中华,和谐了全世界,和谐了十方三世的一切宇宙众生吗?“无为而无不为”的理想境界不都是可以实现了吗?回头看看今天社会上报道的有毒奶粉、地沟油坑人事件,真是触目惊心,这些唯利是图,缺乏道德的不法商人,种害人之因,必得害己之果,当以此为鉴。

“无私奉献”是因,“度人”是法,是舟,度人实质上是正人的心,让人去掉自私自利、有求为我之心,返回到无私无我的本来面目,心正则法正,心正万法通,一通百通, 十方通达,“成仙”是果。度人先度己,只有自己做好了“无私奉献”四个字,带头垂范,才会有更多的人走上无私奉献的光明大道。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一时都做到了无私奉献,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一时都生活在现实的“仙境”当中;如果我们每一个人一天都做到了无私奉献,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一天都生活在现实的“仙境”当中;如果我们大中华每一个人生生世世都做到了无私奉献,那么我们大中华每一个人生生世世都生活在现实的“仙境”当中,就是生活在现实的共产主义社会。修行学道的远大理想是什么呢?道家讲蓬莱仙境,佛家讲西方极乐世界,共产党人讲共产主义,三者实质上讲的都是一个理想的和谐世界。因此修行学道的远大理想就是和谐世界、共产主义5,每一个正教修行弟子要带着

伟大庄严的肉身,把伟大可爱的祖国变成人间的天堂,早日为实现人类至善至美的和谐社会——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来讲,不仅要修去自私自利、有求为我之心,更主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要多立功德,广行善事。可以简单地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累积的功德大到一定极限时,可以时时刻刻进入仙道的境界。

愿世上每一个人充满爱心,无私奉献,和睦相处,共同生活在人类无限美好的新时代!

谢谢大家!

———————————————————

5周高德《溯源·论道》p34页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地,既有入世的一面又有出世的一面。正因为如此,所以道教所追求的理想境地既现实又超越。其所入世的理想境地,与我国目前建设的和谐社会及将来人类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不谋而合的、是相一致的;其所出世的理想境地,亦是人类永远所渴望和追求的。

1《老子西升经·序》(御注本),《中华道藏》第8册,第227页。

2《道教义枢·道德义》,《中华道藏》第5册第580页。

3《太上洞玄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敦煌本),《中华道藏》第3册第328页。4《老子西升经》(御注本),《中华道藏》第8册第246页。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