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北太行山_燕山区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北太行山_燕山区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北太行山_燕山区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北太行山_燕山区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第6卷第2期1999年4月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 ty of Geosciences,Beijing)Vol 6No 2Apr.1999 收稿日期:1998-08-13 修改稿收到日期:1999-01-26

作者简介:石准立,男,1930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本项目受原地矿部 八五 重要基础研究项目(编号:8502214)资助。

中国地质大学,西安地质学院 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的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研究,地质矿产部 八五 重要基础研

究项目研究成果报告 1996

北太行山 燕山区中生代金属矿床成矿系统

石准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 刘凤山(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北京,100812)

摘 要 太行山北段 燕山地区位于中朝板块中部及其北部边缘,以铁、铜、钼、金、银、铅、锌、

铀等金属矿产为特色。中生代本区进入陆内造山作用阶段,花岗质岩浆作用及与之有关的成矿

作用是克拉通活化的结果。在已研究了与花岗质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特征和控制因

素等基础上,本文重点探讨了成矿系统的划分、时空结构及其控制因素,指出其作为中生代陆内

造山作用的结果,明显受到两期不同成矿动力机制的控制,主要由古欧亚构造域成矿系统和西

太平洋构造域成矿系统组成。根据构造应力环境,可进一步划分出5个成矿亚系统和 ~ 4

个成矿系列。成矿系列或矿床具有多期性,不同时代矿床空间分布成带或集中区,三叠纪矿床

主要分布于燕辽沉降带北侧,早侏罗世时以辽西为主,中侏罗世时向西扩展到冀东,晚侏罗世时

则以太行 燕山西段为主,早白垩世矿床广泛分布于全区,但 成矿系列集中等间距分布在几

条NW 向带中。矿床这种时空分布规律受控于中生代花岗岩类岩浆活动,而中生代造山作用决

定了岩浆岩的时空分布,岩浆起源演化与成矿有关。

关键词 成矿系统 成矿系列 北太行山 燕山区 时空分布

CLC P612

成矿系统和成矿作用动力学的研究是当今金属矿产研究主要发展态势之一[1,2]。矿床成因的根本问题归根到底是成矿作用的动力学问题,研究成矿作用的机制和过程,使矿床成因研究从静态上升到动态,从定性走向定量,更深入地理解成矿作用机理,从而突破传统的矿床成因理论,开辟新的矿产勘查领域和方法。这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更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

太行山北段 燕山地区位于中朝板块中部及其北部边缘,以铁、铜、钼、金、银、铅、锌、铀等金属矿产为特色,地质研究程度较高,许多著名地质学家都曾涉及过这一地区的构造、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及区域成矿规律等。金属矿产主要形成于中生代,并且和花岗岩类岩石有密切的关系。开展本区成矿系统研究无疑将促进对本区与中生代花岗岩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作用的整体认识,揭示成矿作用的本质,进而指导本区及相似地区的矿产勘查工作。

我们对本区成矿系列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工作[3,4],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论述本区域成矿系统划分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并试图阐明其产生的原因。

297

1 成矿系统的划分

一个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在同一成矿动力机制下,控制成矿物质活化、运移、沉淀的所有地质因素和地质作用的总和,而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系统是构造岩浆热事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既然矿床成因的根本问题归根到底是成矿作用的动力学问题,那么成矿动力学机制的确定是区分不同成矿系统的主要依据。成矿系统的划分可以采用成矿系统、(成矿亚系统)、成矿系列、(成矿亚系列)及矿床类型分类体系。

中生代本区开始进入陆内造山作用阶段,从褶皱、断裂、盆地和花岗岩类分布特征来看,印支期本区仍保持着由北向南的推覆造山作用过程,这和中朝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有关。太平洋板块虽然从中 晚三叠世就开始了活动,但直到中侏罗世本区才真正由E W向古欧亚构造域完全转为NE向展布的西太平洋构造域,并叠加在中 晚三叠纪 早侏罗世

表1 成矿系统内部的相互关系

Table1 Relationships wi thin metallogenic systems

成矿系统成矿亚系统成矿系列

西太平洋构造域成矿系统(J2 K1)

古欧亚构造域成矿系统(T2 3 J1)和拉张构造环境有关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及热泉型银

金多金属铀矿成矿亚系统(100~125Ma)

和挤压向拉张转化构造环境有关的斑岩夕卡岩热液

脉状型铜钼铁铅锌金银矿成矿亚系统(125~165Ma)

1, 2, 3,

强挤压构造环境下碱交代型稀有金属、斑岩型钼矿及热

液金矿成矿亚系统(165~178Ma)

, , 3

与挤压向拉张转化构造环境有关的网脉型钼矿、夕卡岩

型钼矿和热液型金矿成矿亚系统(180~203Ma)

2

与挤压构造环境有关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亚系统

(187~235M a)

注:各成矿系列符号含义见正文。

EW向构造上,动力学机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因此,本区中生代与花岗岩质岩浆活动有关的成矿系统由古欧亚构造域成矿系统(T2 3 J1)和西太平洋构造域成矿系统(J2 K1)组成。

本区中生代构造应力环境可粗略地分为两个挤压期(250~205Ma,190~135Ma)和两个拉张期(205~190Ma,135~60Ma):第一个挤压期和第一个拉张期以SN向挤压或拉张为主,属于古西伯利亚构造域;第二个挤压期和拉张期以NW SE向挤压或拉张为主,属于西太平洋构造域[3]。因此,古欧亚构造域成矿系统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与挤压构造环境有关的韧性剪切带型金矿成矿亚系统和与挤压向拉张转化构造环境有关的斑岩型钼矿成矿亚系统;而西太平洋构造域可以细分为强挤压构造环境下碱交代型稀有金属及金矿成矿亚系统和与挤压向拉张转化构造环境有关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及热泉型金银多金属铀矿成矿亚系统。

太行山 燕山地区与之有关的成矿系列全面划分工作前人尚未进行过,虽有人涉及这

298

前沿 边缘 分支 热点 地 学 前 缘 1999,6(2)

一问题,但主要从岩石系列角度[5]或花岗岩成因类型角度 或侧重于矿种组合[6]。因此我

们根据确定的成矿系列划分原则,把其划分为六个成矿系列,并指出岩浆岩、地层、断裂构造等对成矿系列形成都有控制作用,成矿物质既来源于围岩,也来源于花岗质岩浆,

并且在造

图1 成矿系列的内部结构及时空分布规律示意图

Fig 1 Sketch map about the inner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in time

and space for all metallogenic series

A1-斑岩型Cu 矿床;A2-斑岩型M o 矿床;A3-斑岩型U -Mo 矿床;B1-夕卡岩型Fe 矿床;B2-夕卡岩型Fe -Cu 矿

床;B3-夕卡岩型Fe -Zn 矿床;B4-夕卡岩型Pb -Zn 矿床;B5-夕卡岩型Mo 矿床;C1-热液脉型Pb -Zn 矿床;C2-热

液脉型Cu 矿床;C3-热液脉型Mo 矿床;C4-热液网脉型Mo 矿床;D1-热泉型Ag -Au 矿床;D2-热泉型Ag -Mn

矿床;D3-热泉型Ag(Pb -Zn)矿床;E -蚀变岩型Nb -Ta 矿床;F1-太古宙变质岩中Au 矿床;F2-太古宙变质岩及

古生代碱性岩浆岩中Au 矿床;F3-太古宙变质岩及中生代钙碱性花岗岩中Au 矿床;F4-分布于火山岩及次

火山岩中热液Au 矿床;F5-燕山期钙碱性花岗岩中Au 矿床

山作用过程中,壳幔演化对各成矿系列有不同的贡献,壳幔物质交换作用控制着区域成矿特征及各成矿系列形成[3,7,8]。但太行山北段 燕山地区主要包括四个成矿系列,依次为: -与钙碱性中酸性侵入体有关的Mo -Fe -Cu -Pb -Zn -U 成矿系列(包括 1-与中浅成中酸性岩有关的夕卡岩成矿亚系列, 2-与浅成中酸性岩有关的斑岩型成矿亚系列和 3-岩浆热液脉状网状成矿亚系列); -与铝过饱和酸性侵入体有关的蚀变岩型Nb -Ta 成矿系列; -与中酸 299 1999,6(2) 地 学 前 缘

前沿 边缘 分支 热点 河北省综合地质大队 河北省花岗岩与成矿 1990

性火山及次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及热泉型Ag -Au -Mn 成矿系列及 -太古宙变质岩及中酸性侵入体中热液Au 成矿系列 。表1中清楚地反映出成矿系统内部所含的成矿系列的相互关系,图1则展示了成矿系列内部矿床类型间的相互关系。

2 成矿系统时空结构

2 1 时间分布规律

对本区矿床时间分布规律的研究首先要解决各个矿床的成矿时代。我们确定矿床形成时间除同位素年龄方法以外,主要还是依据宏观的地质事实。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情况:第一类是矿化赋存于某个花岗岩单元中,又被晚期的花岗岩单元或脉岩切穿,这样可通过确定花岗岩单元或脉岩时代来确定。第二类是矿化赋存于某个花岗岩单元中,特别是斑岩型矿化,尽管没有晚期单元或脉岩侵入作为时间的限制,但根据成矿一般稍晚于所赋存的花岗岩

图2 成矿系列时间分布图Fig 2 Distributions of all metallogenic series in time

单元形成时间的特征,该类花岗岩单元形成时间大致可代表成

矿时代。第三类情况是矿化赋存于某个花岗岩单元组成的岩体

与碳酸盐围岩接触带中,并有良好的蚀变分带,能够说明花岗岩

单元至少为蚀变形成提供了热能来源,这样花岗岩单元形成时

间大致可代表矿化的形成时代。第四类情况是矿化赋存于围岩

中,如没有同位素年龄,一般仅能推断成矿时代最大的可能时

间。前三种情况含矿母岩同位素年龄和所含的矿化成矿时代是

有所差别的,但已有的大量事实说明两者差别不大,因此含矿母

岩同位素年龄大致可代表成矿年龄,至少可以标示成矿的下限

时间。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成矿的同位素年龄资料,对本区主要

矿床的成矿时间进行了分析,以此编出各成矿系列矿床时间分布图(图2)。该图除展示出T 到K 1,也即我们划出的成矿亚系统所包含的成矿系列外,还反映出各成矿系列的时间分布特点。其中第

和第 成矿系列分布时间较宽且具多期性,而第 和第 成矿系列分布时间范围较窄。 相对集中于200Ma,176~187Ma,152~156Ma,130~142Ma 及115~125Ma 5个时间区间。 只有一个矿床,成矿时间为171Ma 。 整体上分布较集中,以115~125Ma 区间为主。 较分散,有4个分布区间,230Ma,187~206Ma,165~178Ma 及120Ma 。总的来看 形成较早,以T J 2为主,而 2及 则以J 3 K 为主。

各成矿系列的各矿种也具有多期性。 1中Mo 矿床有三期,均有大中型矿床,183Ma,129Ma,113Ma;Pb -Zn 矿有两期,也为大中型矿床,176~188Ma,139Ma;Fe -C u 矿也有三期以上,为中小型矿床,183Ma,139Ma,129Ma 。 2以Mo 床为主,有的伴有Fe,Zn,U,Au,Ag 等,有四期,156Ma,139~146Ma,135Ma,115~118Ma 。 3明显的有三期成矿,前两期均为Mo 矿,多为大中型,201~203Ma,154Ma,第三期为Pb -Zn 矿及Cu 矿床,小于110Ma 。 ,

300 前沿 边缘 分支 热点 地 学 前 缘 1999,6(2) 中国地质大学,西安地质学院 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的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研究 地质矿产部 八五 重要基础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报告 1996

较为集中,均为1期。 主要是Au 矿,也具多期性。

2 2 空间分布规律

将各成矿系列的矿床按其形成时间归为T,J 1,J 2,J 3,K 15个成矿时间段,并展布于图3上,用以研究成矿系统的空间分布规律,

将对阐明矿床时空分布规律的原因有所启示。

图3 成矿系列时空分布规律图

Fig 3 Distributions of all metallogenic series in time and space

各成矿系列集中分布形成矿化带和矿化集中区。 成矿系列主要分布于三个NNE NE 向矿化带(辽西Mo -Pb -Zn 矿化带、太行山北段及燕山西段Mo -Fe -Cu -Pb -Zn 矿化带、兴隆 平泉矿化带)和丰宁、460等Mo 或Mo -U 二个矿化集中区中。 成矿系列只在冀东出现个别矿床。 成矿系列集中分布于康保 赤城Ag -Pb -Zn 矿化带、双井子 牛圈 三家Ag -Pb -Zn -Au 矿化带、小扣花宫 姑子沟矿化带等几条NW 向矿化带及相广、上井沟等矿化集中区中。 成矿系列主要分布于张家口 丰宁矿化带、康保 赤峰断裂带东段Au 矿化带、冀东Au 矿化带等三个近EW 向矿化带。

不同时代矿床及成矿系列空间分布具有规律性,它反映了不同成矿亚系统空间分布规律。与T 3 J 1有关成矿系列或矿床,也即古欧亚成矿系统的两个成矿亚系统,主要分布于燕辽沉降带两侧的辽西、冀东及张家口丰宁一带。与J 2有关成矿系列或矿床属于西太平洋成矿系统的强挤压环境下的成矿亚系统,它们主要发育于冀东地区。与J 3有关成矿系列或矿床代表了西太平洋成矿系统的由挤压向拉张转化的成矿亚系统,其以 为主,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北段及燕山西段呈NNE 向展布。代表西太平洋成矿系统的拉张构造环境的成矿亚系统为K 1的成矿系列或矿床,它们散布于全区。

各成矿系列或矿床能集中分布形成矿化带,但不同时代成矿系列或矿床,其分布有所不同,也即不同时代矿床或成矿系列,其空间分布具有一定规律。三叠纪的第 成矿系列钼矿

301 1999,6(2) 地 学 前 缘 前沿 边缘 分支 热点

床只发现于丰宁,早侏罗世成矿系列的矿床出现于辽西,中侏罗世则向西扩展到冀东,而晚侏罗世它们主要发育于北太行山到燕山西段,早白垩世则散布全区。第 成矿系列矿床虽然主要集中于三个矿化带,但三叠纪 早侏罗世的矿床分布于张家口 宣化一带,中侏罗世的矿床主要集中于冀东,早白垩世金矿出现于康保 赤峰的金厂沟梁一带。两个成矿系列相同时代矿床其分布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3 控制成矿系统的主要因素浅析

如前所述,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在同一成矿动力体制下,控制成矿物质活化、运移、沉淀的所有地质因素和地质作用的总和,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系统是构造岩浆活动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 1 陆内造山作用决定了岩浆岩的时空分布

以往解释本区造山作用动力来源有两类不同观点,即太平洋板块俯冲于中国东部大陆岩石圈之下[9,10]或陆内裂谷

[11]。通过对本区花岗岩与成矿专题研究 ,邓晋福等(1996)[12]和刘凤山、石准立(1998b)[7]认为,本区中生代花岗岩类岩浆活动以及有关的成矿作用是克

拉通活化的结果。印支期南北向挤压动力来源于中朝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的碰撞,燕山期则属于太平洋构造域。印支运动形成了冀北隆起和山海关隆起的一些花岗岩类(都山、盘山、撒岱沟门等)。燕山运动则由太平洋板块向NW 方向的俯冲,大陆岩石圈拆沉使软流圈物质上涌而导致大规模岩浆活动。侏罗纪时除NW SE 向挤压应力占主导地位之外,伴有多次NW SE 向拉伸,此时总体上地壳隆升,但伴有差异升降,形成燕辽火山盆地及其两侧的冀北隆起和山海关隆起。早中侏罗世的花岗岩岩体多沿盆地和隆起接触带的断裂分布。中侏罗世是挤压造山的顶峰,产生麻地白云母花岗岩,在火山盆地内部新产生的NNE 到NE 向的走滑断裂,控制了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的大规模岩基和岩株分布。早白垩世时期转为拉张环境,陆壳不断隆升,壳内岩浆向浅部扩展,岩基数量减少,浅成岩体增多,且分布广泛。3 2 岩浆岩的时空分布控制了成矿系列和矿床的时空分布

图3中标出了中生代不同时期主要侵入体的分布,相同时间的岩体和矿床常常有相同的分布特征,说明了岩浆岩的时空演化控制了矿床和成矿系列的时空分布,也解释了成矿具多期性和多期分布特征产生的原因。对于第 , 成矿系列,岩体既为成矿热源,成矿流体及成矿物质也与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这种控制作用最为明显。冀北三叠纪撒岱沟门岩体分布着近同期的钼矿,辽西早侏罗世花岗岩产有夕卡岩钼矿(杨家杖子),冀东中侏罗世花岗岩发育,麻地花岗岩产有Nb -Ta(L-i Be)矿,蘑菇峪岩体中发育钼矿,晚侏罗世时涞源 八达岭一带花岗岩基发育,广泛分布着同时期的Mo,Fe -Cu,Pb -Zn 矿床。第 成矿系列的Ag -Pb -Zn -Au 矿床,与白垩纪火山岩、次火山岩关系密切,常在其分布区域附近出现。有时矿床中或附近有斑岩体出现(蔡家营、姑子沟等)。第 成矿系列的一些矿床产在花岗岩中(峪耳崖等),一些则围绕岩体分布(金厂沟梁等)。矿源层及岩体热源对成矿起重要作用,但不排除深部成矿物质与岩浆活动的密切相关性。

302 前沿 边缘 分支 热点 地 学 前 缘 1999,6(2) 中国地质大学,西安地质学院 中国主要成矿区带的成矿系列和成矿模式研究 地质矿产部 八五 重要基础研究项目研究成果报告 1996

1999,6(2) 地 学 前 缘 前沿 边缘 分支 热点

3 3 岩浆起源及演化对成矿的控制也很重要

并非所有的花岗岩类岩体都伴有成矿作用,不同岩体中矿种的差异,也并非都与岩浆起源和演化引起的成矿流体或矿质富集有关。

第 成矿系列有关的岩浆岩多为壳幔混合岩浆来源。华北地台上地幔与世界相比富Mo,Pb,Zn等元素,而亏Cu。我们采自这类岩体中的暗色捕虏体也富含相似的成矿元素[8]。本区Mo-Pb-Zn矿床发育而缺少大型铜矿,这与地幔中成矿元素以及这类壳幔混合岩浆的形成有关。第 成矿系列伴随的岩浆岩以壳源为主(麻地岩体),以Nb-Ta(Li,Be)矿化为主,明显不同于壳幔源岩浆岩,也说明了岩浆起源对成矿的作用。

涞源杂岩体王安镇超单元包含4个岩浆岩单元,主要夕卡岩矿床都分布于第2单元石英二长岩与地层接触带。其它岩浆岩单元(烟煤洞、王安镇、大庄)尽管岩体规模以及与围岩接触带更长,但无矿化出现。该岩浆岩单元中成矿元素含量也明显高于其它一些岩浆岩单元[13],这说明岩浆演化使成矿物质富集对成矿起了一定作用。

参 考 文 献

1 翟裕生 金属成矿学研究的若干进展 地质与勘探,1997,33(1):13~18

2 胡云中,侯增谦 当代主要金属矿产资源勘查与研究的发展态势(上) 地质科技管理,1998,73(1):1~7

3 刘凤山 太行山 燕山地区中生代中酸性岩浆侵入作用与成矿:[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中国地质大学,1995

4 刘凤山,石准立 太行山 燕山造山带与中生代花岗岩有关的金属矿床成矿系列特征 矿床地质,1998a,17

(3):193~214

5 王吉王君 华北地台北部中生代花岗岩及其成矿系列 天津地质学会志 1984,2(2):89~96

6 权恒,韩庆云,艾永富,等 燕辽地区多金属、金、银成矿远景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2

7 刘凤山,石准立 太行山 燕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生成动力学机制与陆内造山作用 地球学报 中国地质

科学院院报,1998b,19(1):12~18

8 刘凤山,石准立 从闪长质岩石包体角度探讨太行山 燕山造山带壳幔成矿作用 矿床地质,1995,14(3):206

~215

9 胡受奚,林潜龙,陈泽铭,等 华北与华南古板块拼合带地质和成矿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8 2~103

10 胡受奚,顾连兴,严正富,等 不同类型花岗岩与板块构造的关系及其形成和分布规律 见:李之彤主编 中国

北方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论文集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33~39

11 许保良,黄福生,王式氵光,等 山海关碱性花岗岩(A型)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类型 见:钱祥麟主

编 岩石圈地质科学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158~170

12 邓晋福,刘厚祥,赵海玲,等 燕辽地区燕山期火成岩与造山模型 现代地质,1996(2):137~148

13 石准立 河北涞源花岗杂岩体演化与成矿 见:冯景兰教授诞辰90周年纪念文集 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9 180~191

303

前沿 边缘 分支 热点 地 学 前 缘 1999,6(2)

METALLOGENIC SYSTEMS ABOUT MESOZOIC

METALLIFERO US DEPOSITS IN NORTH

TAIHANG S HAN-YAN SHAN AREA

Shi Zhunli

(China University o f Geosciences,Beijing,100083)

Liu Fengshan

(Bureau o f Geological Survey,MLR,Beijing,100812)

Abstract Taihang Shan-Yan Shan orogenic belt lies in the middle part and the north margin of Sino-Korea plate,and it is characterized by iron,copper,molybdenum,gold,sliver,lead,zinc,uranium etc ore deposits.Since Mesozoic,the orogenic belt is controlled by an intracontinental orogenic pro-cess,and Mesozoic granitic magmatism,mineralization related to them are the result of craton mob-i lization.Basing on their work about the division for metallogenic series related to Mesozoic granitic magmatism,and on the study for characters and controlling factors etc.about these metallogenic se-ries,authors discuss the division for metallogenic systems,the distributions in time-space and contro-l ling factors as a focal point in this paper.After that,they point out there is an intrac ontinental metallo-genic process in Mesozoic era in this area,it is consisted of two metallogenic syste ms the paleo-Eu-rope-Asia tectonic metallogenic system and the West Pacific tectonic metallogenic syste m.Two metallo-genic systems are further divided into five metallogenic subsyste ms based on tectonic stress.There are four metallogenic series and many ore deposits,which distribute in different belts or areas.These Tr-i assic ore deposits mainly distribute in the north of Yanliao submergence belt,and early Jurassic ores chiefly in the west of Liaoning province.Middle Jurassic ores extend to wards west to the east of Hebei province,however late Jurassic ores mainly distribute in the west of Taihang Shan-Yan Shan area.Ear-ly Cretaceous deposits distribute everywhere,but Cretaceous metallogenic series focus on a few NW trending belts.These distributions in time and space for ore deposits are controlled by Mesozoic granitic magmatism,and Mesozoic orogenic process might limit the distributions in time and space for granites.All ore-for ming are related to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granites.

Key words metallogenic system,metallogenic series,North Taihang Shan-Yan Shan area,distribu-tion in time and space

304

广西融水有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广西融水有富多金属矿成矿规律 有富多金属矿与该区的次级构造、断裂破碎带、硅化带、花岗岩、蚀变带等关系密切,通过土壤分析、物探分析、地表轻型工程等探矿工程控制,矿化体赋存于破碎带中石英脉与花岗岩接触部位,围岩为花岗岩、石英岩、千枚岩。 标签:铜金多金属矿区元宝山复式背斜断裂破碎带与硅化带围岩蚀变广西有富铜金多金属 融水有富多金属矿处于元宝山复式背斜北西部,元宝山花岗岩体归属于华南准地台桂北台隆九万大山穹褶带,侵入于中元古代四堡群。出露地层主要是四堡群鱼西组、丹洲群白竹组、合桐组、拱洞组。四堡群是锡、铜、铅、锌多金属矿床的主要容矿围岩,岩浆岩与该套地层对本区成矿起着双重作用。 1矿区地质 1.1地层 1.2岩浆岩 区内岩浆岩活动极为强烈,产出时代从早元古代到晚古生代,岩性从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均有分布。 分布最广泛的岩浆岩有三大类,其一为酸性黑云母花岗岩,最具代表的两大岩基:元宝山岩体、摩天岭岩体分别占据了两大复式背斜的核部。其二为花岗闪长岩,主要分布于区域南部。其三为基性~~超基性岩,多顺层产出,广泛分布于四堡群地层中,此外,尚有大量的基性~~中酸性火山杂岩呈岩脉、岩墙、岩枝、岩株状散布于区内。(如图1) 分析成果资料表明,雪峰期黑云母花岗岩是本区锡多金属矿床的控矿母岩。区内已知的锡多金属矿床、矿点、矿化点均围绕着此类岩体周边分布。 1.3构造 本区的地壳运动及构造作用表现十分强烈而复杂,元宝山复式背斜是區内最主要的褶皱构造。 矿区位于元宝山复式背斜北西部。由于岩性泥质成分较高,性软,在长期的构造运动中,本区地层已发生了强烈的褶曲形变,矿区内表现为一系列形态复杂的揉皱,小褶皱的轴向以南北为主,构成一总体呈近南北的复式向斜。 矿区内的断裂有北东向、东西向、北西向三种,其中东西向断裂为矿区中早期断裂,闭合性较好。北东向断裂在本区较为发育,并显示出为区内主要导矿构

江西省宁都县王花沅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4, 4, 294-301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4 in Hans.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6496014.html,/journal/a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6496014.html,/10.12677/ag.2014.44036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ules of Wanghuayuan Copper Mine, Ningdu Jiangxi Rensheng Liu1, Dongfeng Zou2, Xi Liu2 1Geological Team of Ganzhou City Jiangxi Province, Ganzhou 2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Center of Jiangxi Province, Nanchang Email: 35341114@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6496014.html, Received: Jun. 25th, 2014; revised: Jul. 22nd, 2014; accepted: Aug. 1st, 2014 Copyright ? 2014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wendangku.net/doc/b71649601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lie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mining area, located in the Eurasian continental plate and the Pacific plate west coast mansion inside the reduction plate, and has experienced Yanshan multi-stage magmatic activity. With combination of the Strati- graphic, structural and magmatic rocks of Wanghuayuan copper polymetallic mining area, it summarizes what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is mainly produced in the Wanghuayuan granite rock and near the contact zone of Sinian metamorphic granite, orebody is controlled by NE trending quartz veins and the near ore greisenized. According to mineral assemblages and ore bed mineral generation sequence analysis. There are three stages of mineral generation in the Wanghuayuan mining area: early stage of high and medium temperature, late stage at low tem- perature and the secondary phase. By comparing with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copper polymetallic deposit in the area, it can be speculated that the scope of prospecting which is about 1.5 square kilometers around the mine lot has good mineralization and discovery pros-pects. Keywords Copper 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Wanghuayuan

正兴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正兴铜多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正兴铜多金属矿按其成因类型分为两种矿体类型:一类为沉积砂岩型铜矿体;另一类种为地下水淋滤再造型铜多金属矿体。其部分保留有原生沉积的层状矿体特征,而裂隙、解理发育地段则出现淋滤再造作用形成的透镜状、不规则柱状、脉状矿体。 标签:正兴铜多金属矿床云南兰坪思茅盆地无量山普洱中轴断裂带沉积铜矿床淋滤再造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正兴铜多金属矿地处横断山脉无量山西南段,以山地高原为主,谷坝镶嵌其中,山地、高原、盆地相间分布,总地势呈北西高南东底,渐向东西两翼扩展,最高海拔2151m,最低海拔1000m,相对高度1151m,属中山深切割区。 1区域地质概况 本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兰坪-思茅陆块思茅中生代坳陷盆地普洱中轴断裂带,位于思茅-勐腊铜铅锌银成矿带,宁洱-白龙厂铜多金属找矿远景区。本区是扬子陆块和印度板块之间的边缘活动带,是一个从古生代末至新生代逐步发展拼合的构造活动区。区域褶皱、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形成一系列开阔-紧闭褶皱,大型逆冲及逆冲-推覆构造。断裂纵横交错,相互拼接,并伴随岩浆侵入活动和火山喷发活动,使本区呈现复杂的构造面貌。区内沉积作用自上古生界至第三系均有发育,沿一些山间断陷盆地或盆地边缘坳陷,沉积了红色河、湖相陆源碎屑建造。 2矿床地质特征 2.1地层 矿区内出露地层较简单主要有:二叠系上统羊八寨组,岩性为紫红色、青灰色板岩夹薄层变质石英砂岩;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岩性为紫红色绢云母板岩、灰绿色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局部夹灰色泥质灰岩;侏罗系上统坝注路组,岩性为灰紫色、紫红色板岩夹变质细砂岩;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一段,岩性为灰白色中厚层变质石英砂岩夹灰绿色、紫红板岩;景星组二段,紫红色板岩夹变质石英砂岩。 2.2构造 矿区为一轴向北西-南东,东翼倒转,以侏罗系中统花开左组为核部的倒转背斜的东翼,地层呈单斜产出。区内褶皱及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一级构造单元为早期近南北向无量山-普洱断裂带,是区内导矿构造;二级构造单元为中期北西向的F1、F2断裂,是区内运矿构造;受其影响一组北东、北西向的羽状断裂是本区的储矿构造;晚期近南北向F3、F4断裂为本区的破矿构造。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摘要】本文结合某铜金属矿床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等方面的介绍,对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地质特征;构造;化学成份;控矿因素;成因分析 随着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社会对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也不断上升,有色金属在现代社会发展与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对资源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将有助于资源矿藏的开发利用。 1.区域地质 某铜矿床区域构造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地层具有层状构造,基底由晚太古-晚元古宙 变质火山岩系组成。区域内断裂构造发育,一般表现为走向断裂,规模大,相对生成时间早,多属韧性剪切滑动或层间走向滑动断裂性质。以糜棱岩带、挤压褶皱带、层间强揉皱带的形式出现。横向断裂除极少数具有区域分布外,一般规模较小,形成较晚。本区岩浆岩活动在元古宙,主要以火山喷(溢)活动方式为主,形成本区巨厚的火山沉积岩系;而侵入活动则主要出现在加里东-印支期,岩石从超基性——酸性皆有出露。 2.矿床地质 2.1 矿体地质特征 本次参加储量计算的矿体有12个,现以Ⅰ-9、Ⅰ-4为例重点描述: Ⅰ-9矿体:赋存于闪长岩体接触带中,为一半盲矿体。分布在1~16线之间,标高400~1 285m,长1 700m,延深近900m,控制深度840m,由五层坑道、29个钻孔及探槽控制。矿体呈脉状产于F13断裂旁侧的闪长岩片理化带内,走向近东西,局部变化为北东向,倾向南,倾角变化于45°~85°之间,从倾斜方向看,1 200m标高以上与900m标高以下倾角较陡,其间倾角较缓,说明矿体产状在延长、延深两个方向上均呈舒缓波状。矿体厚度一般在1~3m间,最薄处0.21m,最厚5.76m,总的规律是倾角变缓部位厚度增大。含铜品位一般变化于3%~9%之间,最低0.315%,最高可达20.9%,单脉富铜矿体与围岩接触界线清楚,局部在富脉的上、下盘有细脉浸染状矿化。 Ⅰ-4矿体:上部产于炭质板岩与闪长岩接触带附近或斜长绿帘岩中,下部产于闪长岩中。矿体走向北东东,倾向南,倾角50°~60°,在5~6线附近,倾角变缓,故在5线附近矿体厚度增大,品位相对较富。全矿体平均厚度2.06m,平

探讨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探讨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区域成矿学作为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被广泛的应用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当中,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找矿事业的发展,本文将对区域成矿学在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一定的分析。 标签:区域成矿学地质矿产找矿过程作用 随着区域成矿学被广泛的应用,其价值性得到了更深一层的提高。当前,伴随区域成矿学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它自身的实用性已经体现的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在地质矿产的勘测当中。我国矿床地质工作者普遍认为成矿规律是成矿预测的理论基础。为此,区域成矿学在矿床地质学与区域地质学之间,有利于地质矿产找矿工作的开展,对找矿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区域成矿学研究分析 早在20世纪20到30年代,就已经有地质学家认识到了矿床在区域上的分布规律,并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中逐渐的形成了区域成矿的概念。在近几年,区域成矿学被广泛的应用到在地质矿产找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1区域成矿学的目标 区域成矿学的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即: (1)区域成矿学的目标是在总结各种地质特征的基础之上,对成矿规律进行一定的探索,对各类的矿床所形成的空间关系,时间以及物质共生的关系等进行一定的研究。 (2)区域成矿学对成矿的背景以及一些主要的控矿因素进行有效的阐明。 (3)区域成矿学目的在于去对已知的矿床类型进行查明,并对其进行组合、失控分布以及矿床地质研究等。 (4)区域成矿学的目的在于逐渐的建立完善的区域成矿系统等。 1.2区域成矿学所研究内容分析 区域成矿学对地质矿产找矿的影响十分重大,区域成矿学所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即: (1)区域成矿学主要对地质构造的一些基本特征以及发展的历史进行一定的研究,明确地质肌理构造,为矿产开采奠定基础。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 通过分析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产出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从矿体产出特征入手,对宝山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矿区的进一步找矿方向。 标签:成矿规律找矿方向铜多金属矿床宝山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行政区划隶属逊克县。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矿床今后的找矿方向,以期对矿床进一步勘查有所帮助。 1区域地质背景 宝山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松嫩地块和佳木斯地块之间的伊春—延寿加里东中期地槽褶皱系,茂林—木兰地槽褶皱带北段乌底河断陷盆地中库尔滨凹陷与宝山隆起衔接地带。区域内出露地层有上元古界额头山组(Pt32e),古生界铅山组(C1q)和红山组(P2h),中生界龙江组(K1l)、宁远村组(K1n)、九峰山组(K1j)及甘河组(K1g),新生界第三系孙吴组及第四系。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其中加里东中期和印支晚期侵入岩多呈岩基状产出,少部分呈岩株状产出,燕山晚期侵入岩规模小,多呈小岩株状或岩墙状产出,与火山作用有成因联系,常与同时代的中—酸性火山岩相伴出现。 区内断陷盆地中隆起和凹陷发育。受岩浆活动影响,前寒武纪及古生代地层多呈残留体分布,褶皱残缺不全,难以恢复。 2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地层较为简单,为寒武系下统铅山组,岩性组合为:砂岩夹角岩、粉砂质板岩夹薄层状灰白色条带状大理岩、灰—灰白色厚层状大理岩,夹薄层状变质砂岩。为区内有色金属矿产的主要成矿、赋矿围岩之一。 2.2 侵入岩 矿区出露的侵入岩主要为中奥陶世黑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是铜矿内铜多金属矿体的主要围岩,与成矿有密切的关系。 2.3 构造

MVT型矿床

MVT型矿床 密西西比型(MVT)铅锌矿床是全球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其铅锌资源量占全球铅锌资源量的20%左右(张长青等,2009)。 1、特征概述 Leach等人1993年指出该类型矿床一般产出于造山带边缘前陆环境或靠近克拉通一侧的沉积盆地环境;容矿围岩以白云岩为主(少数产于灰岩中),具后生特征,其形成与岩浆活动无直接联系;可发育层控的、断层控制的以及受喀斯特地形控制的矿体,矿体形态变化较大,可以为层状、筒状、透镜状、不规则状等;矿石矿物组合主要为闪锌、方铅、黄铁、白铁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仅少数矿床发育重晶石、萤石等,还可以有含银和铜的矿物;矿石由粗粒到细粒,由块状到浸染状;围岩蚀变主要有白云岩化、方解石化和硅化,主要涉及围岩的溶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控矿因素为断层、破碎带和溶解坍塌角砾岩等;成矿流体为低温中高盐度盆地流体,温度一般为50-250℃,盐度一般为10-30%;金属和硫具有壳源特征。 2、矿床时空分布 目前,该类型矿床的形成年代测试数据较少,Leach等人于2001年根据17个矿床成矿年代数据总结了全球该类型矿床的成矿时间,主要形成于泥盆纪——三叠纪早期和白垩纪——新进纪两个阶段。矿床的容矿围岩的时代范围局限于从元古宙到白垩纪,主要形成于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少数形成于志留纪和二叠纪,元古宙地层很少发育该类型矿床。但在中国,晚震旦世地层却是MVT矿床较发育的地层之一。 该类型矿床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美国的东部及东北部各州,加拿大西部及北部各省。除此之外,该类型矿床在欧洲也较发育,波兰、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均有此类矿床的产出。在我国,该类矿床主要产于扬子地台及周边地区,包括西缘的川滇黔交界地区(云南会泽、茂租,四川大梁子山、天宝山、赤普等),北缘的秦岭南部地区(陕西马元,湖北竹溪古城,神农架等矿区),中部的湘鄂地区(湖南李梅、董家河、白云铺等),南缘的桂粤地区(广东凡口,广西泗顶、后江桥、北山等),此外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发育有塔木-卡兰古铅锌矿带等。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分析 摘要:在资源紧缺的形势下寻找矿产资源已成为资源勘查的首要任务,而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模式研究成为矿床勘查的热点问题,并对勘探隐伏矿床有重要指导意义。有色金属工业是以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为主的基础性行业,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探测和开采有色金属,关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基于此,研究分析有色金属成矿的地质特征和找矿的前景,以期为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有色金属;地质环境状况;成矿特征;找矿前景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需求有色金属的量逐渐增大,但是有色金属又属于不可再生资源,所以在勘探开采中必须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利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保证矿产的开产率切实提高,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目前出露地表和地球浅部易识别的矿床已非常少,而地球深部矿床的找矿难度又非常大,如果没有有效的找矿方法和先进的成矿模式理论及成矿预测理论,寻找新矿床将成为一项无法完成的任务。成矿模式是对同一类矿床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其它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是反映对矿床规律的认识。成矿预测则是在成矿模式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成矿地质理论、成矿地质环境、成矿条件、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对潜在的矿床做出推断、解释和评价并提出矿床发现的途径,从而对矿床进行定量评价的过程。在当前找矿难度大的形势下,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理论和科学方法做指导来建立成矿模式指导找矿工作,不仅能克服以前找矿的盲目性还能提高找矿的科学性和精确性,并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成矿模式的研究和预测利于成矿理论、矿床分类、矿床成因规律的研究发展,使矿床研究方法理论化、系统化,并且对寻找地球深部隐伏的矿产资源有非常重要。 鉴于复杂的地质条件,笔者就某地的有色金属成矿,在以往的找矿实践经验和地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分析区域成矿的特征和矿区分布,以期提供科学的信息和依据,从而促进在新的区域勘察发现新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1 有色金属的广义概念 有色金属广义的概念是指除黑色金属矿产以外的所有金属矿产,它包括铜、铅、锌、镍、钴、钨、锡、铋、钼、锑、汞等重金属矿产,铝、镁等轻金属矿产,金、银、铂族等贵金属矿产以及稀有金属矿产、稀土金属矿产、分散金属矿产等金属矿产。 2 成矿模式的内容及发展 成矿模式是在四维空间内对形成矿床的成矿作用的高度概括,最终用不同的

常见矿床类型总结

产于钙质、炭质沉积岩中的,金呈次显微-超显微的浸染状赋存于含金黄铁矿中的一类金矿床,因20 世纪60 年代初最早发现于美国内达华州卡林地区而得名典型矿例:美国:Carlin,Getchell,Gold Quarry 等;中国:东北寨、桥桥上、马脑壳、阳山、板其、牙他等。(小区域中的大资源) 矿床特征:

1.陆缘地壳减薄拉张区。 2.矿床常呈群呈带出现,构成巨大的矿集区。 3.含矿主岩为各种不纯的(泥质、粉砂质、炭质)碳酸盐岩、细碎屑岩(钙质、炭质粉砂岩、页岩)和 硅质岩。 4.成矿受构造控制明显,尤其是高角度正断层与有利岩性层位交切部位是成矿的有利场所。 5.常发育不同的围岩蚀变,蚀变带较宽,但蚀变较弱,矿体与围岩渐变过渡。 6.矿体多呈似层状、透镜状和脉状,形态产状受高角度断层及其旁侧褶皱构造控制。 7.中低温热液矿物组合: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砷黄铁矿、毒砂,次为辉锑矿、雄黄、雌 黄、辰砂、白铁矿、磁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为石英、玉髓、方解石、铁白云石、绢云母、重晶石、钠长石。矿石构造以浸染状、细脉状、网脉状、角砾状构造为主。金以次显微 超显微形式出现 (含砷硫化物中 -不可见次显微金, 中晚期硫化物与石英等脉石矿物中 -显微金和明金)。8.矿石中金品位一般低而分散, 矿石储量一般在 100 万-1亿吨,品位 1-15g/t 金储量一般为几吨至几十吨,个别达 100t 以上。 9.成矿流体具中低温、低盐度特征,含较高的 CO 2 和一定量的 H 2S 。成矿深度一般在 1-3Km 。 成因: 1.含矿流体的来源:水主要来自下渗的大气降水,部分来自沉积物成岩压实过程中释放出的同生水;金属组分和硫主要来自沉积地层。 力(密度差)和构 造应力等驱动下发生对流循环,并沿高角度断层向上运移,到达浅部后沿孔隙度和渗透率高的有利岩性层位渗透交代 式搬运。 3.矿质沉淀机制:成矿流体由于温度降低、流体成分改变以及与近地表含氧酸性溶液的混合而使金络合物分解,导致金沉淀富集。 MVT 型铅锌矿(碳酸盐岩层中的脉状铅锌矿床 / 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 产于碳酸盐岩中的受地层层位控制,并具有显着的后生特征的,已铅锌为主要矿产的一类矿床。早期发现于美国中部密西西比河流域,得名 品位:铅 +锌: 2-6%,很少超过 15%。一般锌多于铅,银很少。 地质特征: 1.大多数矿床产于相对稳定的地台或浅水碳酸盐岩中,尤其产在白云岩中。 2.矿床常位于一些特大型盆地的边缘或其附近,或在盆地之间隆起处。 3. 成矿区域内缺少火 成岩,成矿区域面积大,矿床规模大。 4.矿床显示后生特征,硫化物渗透交代于碳酸盐岩先存的孔隙内。 5.矿石成分简单,金属矿物主要是方铅矿、闪锌矿,其次是黄铁矿、白铁 矿及少量黄铜矿;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白云石、重晶石、萤石、方解石。矿石多具浸染状、细脉状构造。 6.围岩蚀变不明显,只有白云岩化较普遍。 7. 成矿温度较低,含矿流体高盐 度,流体包裹体中常见有石油。成矿流体与盆地卤水有密切联系。 成矿模式: 沉积物压实产生并驱动流体, 卤水淋滤从地层中获得金属, 并以氯化物或有机络合物形式迁移→成矿卤水随地层厚度增加盐度增高→从盆地深处排出, 硫化氢沉淀硫化物成矿。 2.含矿流体的迁移:含矿热液主要在重 -充填成矿;金主要以硫氢化物络合物的形 在碳酸盐岩中遇

成矿规律(摘抄)

1、断裂性质和规模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首先要查明控矿断裂的性质、规模、产状要素等等。 就力学性质而言,可将断裂分为张性、压性和扭性三大类。三类断裂不同的成矿特点如下: 张性:围岩受力处于膨胀状态,孔隙度较高。 其成矿特点是:结构面呈不规则状、延伸较小,矿液易于通过。温度下降快,形成相对开放系统,以充填成矿为主。主要发生在浅部,受控的矿成脉状或向下尖灭的透镜状居多。 压性:围岩受力处于压缩状态,孔隙度渗透率都小。 其成矿特点是:结构面呈舒缓波状,走向、倾向延伸大,有尖灭再现的特点,温压下降慢,形成相对封闭系统,以交代成矿为主,完全压性断裂,对成矿不利。 扭性:兼具张性和扭性的特点(压扭接近压性,张扭接近张性),孔隙度渗透率也介于二者之间。 结构面产状平直,延伸大,有次级断层与主断裂共生,对成矿有利,充填交代作用均可成矿。 在实际工作中,从断层结构面特点和伴生构造岩的性质,可以对断裂主要力学性质作出判断。有时有的断裂构造活动过程中出现力学性质的改变,产生极为复杂的情况,所以要具体分析。 张性、压性断裂活动过程中,常常都伴有扭应力活动,形成压扭性或张扭性断裂。 压扭性断裂结构面常常是不透水面,在成矿过程起着“屏蔽”作用。 一般纯张性断裂中矿化不是最好的,而张扭性断裂中矿化意义较

大。 不同力学性质断裂的派生构造也有不同特点,有助于查明受控矿脉的尖灭再现、侧现、侧伏等规律。断裂构造的规模,包括断距大小,断裂沿走向和倾向的延伸距离,下切深度大小等。有的断裂深切下地幔,且长期活动,常称为深大断裂。它们往往是类生矿化,特别是壳下源矿化的控制构造,值得重视。 2、断裂活动的时间和期次及其与矿化的关系 在一个地区往往存在不同时期的断裂构造,而矿化只与其中某一时期或几期断裂构造有关,至于成矿后的断裂对矿体主要是改造和破坏。同一条断裂的不同活动期,其力学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前期构造与后期构造互相影响。构造的多期活动,可以导致多期矿化的叠加,这些情况在各个矿区极为常见。矿床划分成矿段的主要依据之一,就是矿区构造活动期次。一些层控矿床,断裂构造在成矿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断裂构造的研究、分析,有着重要的意义。 3、断裂构造的有利成矿部位 断裂构造现象极为常见,但是成矿只是在断裂中某些局部地段。从断裂控矿角度出发,广大地质工作者积累了不少实际资料。 下列有利的成矿部位,对预测选区选点极为重要。 (1)不同断裂交叉处,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交汇处; (2)在断裂产状变化处,在平面上断层走向发生扭曲转弯处,在剖面上张性断层倾角由缓变陡处,压性断层由陡变缓处。 (3)断裂中局部圈闭好的部位,如压扭性断层的下盘,断层泥和蚀变构造岩起圈闭作用; (4)断裂构造与有利岩层交汇或其他构造交切处等。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_王登红

第8 8卷 第1  2期2 0 1 4年1 2月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Vo l.88 No.12Dec. 2 0 1  4 注:本文为中国地质大调查“我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编号1212010633903)和“中国矿产地质与区域成矿规律综合研究(中国矿产地质志)”项目(编号1212011220369)、“中国分矿种(组)矿产地质总结研究”项目(编号12120114039601)、“中国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与总结”项目(编号12120114039701)等联合资助的成果。收稿日期:2014-08-30;改回日期:2014-11- 21;责任编辑:周健。作者简介:王登红,男,1967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主要从事成矿规律和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方面的研究工作。通讯地址:100037,北京市百万庄路26号;电话:010-68999048;Email:wangdenghong @sina.com。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王登红1),徐志刚1),盛继福1),朱明玉2),徐珏1),袁忠信1),白鸽1),屈文俊3), 李华芹4),陈郑辉1),王成辉1),黄凡1),张长青1),王永磊1),应立娟1),李厚民1),高兰1), 孙涛1),付勇1),李建康1),武广1),唐菊兴1),丰成友2),赵正1),张大权5) 1)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3)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100037; 4 )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调中心,武汉,430205;5)中国地质调查局,北京,100037 内容提要: 对重要矿产开展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是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又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自2006~2013年的8年间,通过对400多个典型矿床的野外调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全面研究,编制了成矿规律研究的技术要求,组织了全国性的技术培训,指导了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完成了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和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了全国单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同位素定年的方法和成矿规律编图方法,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奠定了扎实了理论基础,有效地指导了潜力评价和地质找矿工作,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显著地提升了我国成矿学的研究水平。 关键词:矿种成矿规律;区域成矿规律,潜力评价;成矿预测;研究进展 作为“ 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计划项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工作项目旨在根据现有资料、系统总结全国重要矿种、成矿区带的成矿规律,并以此指导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和矿产勘查。项目的总体目标任务为:通过开展全国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编制成矿规律研究技术要求,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负责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成矿规律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和完成全国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及其数据库建设;组织开展全国典型矿床野外调查。自2006~2013年, 以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为首的研究集体野外调查矿产地共453处,采集各类样品数千件,新测定同位素年龄数据400多个,编制了16个矿种的1∶500万全国性图件4类64种, 建设分矿种的数据库16个,汇总数据库1个,发表论文16 8篇,已出版专著8部、全国性成矿规律图1套,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 1 研究方法方面的新进展 成矿规律的研究是一项主观能动性很强的工作,由于研究人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千差万别,采取什么样的方法至关重要(王登红,2011)。以往没有一套规范性的技术要求来表达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尤其是如何编制成矿规律图,学者们认识各异,编出的图件也各不相同,影响到对成矿规律的认识和表达。在项目实施之初,项目负责人就认识到编制统一技术规范的重要性,组织相关人员编制了全国统一的技术要求(陈毓川等,2010a),有效地推动和促进了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例如,为编好省级的、大区的和全国的单矿种成矿规律图和综合矿种成矿规律图,项目有关人员研读并吸取了国内外的一些成矿(规律)图和“国标GB958-99”之长处,设计出了一套新的图例(图1、2、3) 。该套图例

青海省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青海省金属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 青海省地处我国西部,位于西藏高原的东北方向,其地质构造属于特提斯和古亚洲超构造的结合体,笔者在文中首先对青海省的矿藏形成的背景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具体分析了青海省的金属矿的成矿规律,并对其成矿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预测,以期为人们对青海省的金属矿的分布以及开发和利用提供一些有建设性意义的建议和意见。 标签:金属矿成矿规律预测 青海省是我国西部的大省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矿藏储备条件,其矿藏的储备主要以西南方向的三江北段、东部的昆仑山以及柴达木北部和祁连山为多,这几个地方蕴含着大量各种丰富的能源资源、盐类资源以及稀有贵金属和普通金属矿。 1青海省成矿背景分析 青海省出露的地层以中新生代的时期的岩石最多,昆仑山南部的断层区域将青海省省内的地层一分为二,南部区域包含西倾山以及兴海一共和盆地在内的区域,并以可可西里、唐古拉山为主体山脉,中一新生界是其主要特点,从对地层的研究中我们可以对中生代之后的地层演变历史有一个比较明晰的了解;北部区域则包括柴达木盆地和阿尔金山脉以南的区域在内,主要由昆仑山东部和祁连山组成,记录的是晚古生代之前的地层的演变进程,表现出了古生界的特点。 青海省内的岩浆的发育过程中,主要出露有各个不同时期的岩浆岩,岩性表现为酸性、碱性、中性、基性以及超基性几种,省内区域中侵入岩的分布相对较广,尤其是在青海北部,分布了大量的中性和酸性的侵入岩,另外,出于青海的火山爆发非常频繁的历史特点,从远古时期到早新生代一直有火山喷发,逐渐的由海相喷发发展为海相和陆相共同喷发,到最后的陆相喷发,每一个时期的火山的喷发都各具特色,不论是规模还是轻度都具有非常显著的特点与差异。 2青海省金属矿成矿规律分析 对于青海省的金属矿的成矿规律的分析可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进行。 2.1从时间角度分析金属矿的成矿规律 青海的黑色金属自古元古代开始就一直有比较广泛的分布和较大的存储量,在古元时代有关于铁矿的存在报告,不过大规模的成矿作用还是在早古生代形成沉积岩铁矿开始,在早古生代,海相火山型的铁矿比较广,相对铁矿,锰矿的分布就不是特别多,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黑色金属的成矿时间主要集中在二叠纪、晚奥陶纪以及寒武纪时期,而且明显的收到了火山的影响。

成矿规律研究

成矿规律研究 成矿规律研究是矿产预测工作的核心内容,采用从点到面,点面结合的方法,解剖典型矿床,划分成矿系列并建立区域的和矿床的成矿模式,编制成矿规律图件。 第一节成矿特征研究 一、典型矿床解剖 典型矿床解剖工作是成矿规律研究工作的基础,要求选择工作区内在矿种、规模、成矿类型、控矿因素等方面具有代表性的矿床或矿点,进行典型矿床解剖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 控矿因素的研究 控矿因素的研究是在成矿地质背景宏观分析的基础上,对控制成矿的直接地质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其前提是首先确定各类地质作用是否和成矿有关。 (1)与成矿有关的地层的研究内容:地层层序、时代、产状、空间分布、岩石组合,岩石结构构造、岩石物理性质、矿物成分,岩石化学、微量元素、不同岩性和成矿的关系。 (2)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研究内容:侵入岩三度空间形态、侵入深度、侵入期次,侵入时代、侵入角砾岩特征、自变质作用,接触带特征,岩石结构构造、剥蚀程度、矿物成分、微量元素、岩石化学、同位素成分、稀土元素分配、气液包裹体、岩石组合、脉岩、隐伏岩体的推测和圈定。 (3)控岩控矿构造研究内容 褶皱构造:划分褶皱变形期,确定各期次褶皱的产状、形态、空间组合形式,确定褶皱构造演化历史及空间特征变化,确定褶皱和断裂构造的关系。 断裂构造:确定控矿和非控矿断裂,确定其形态、产状、规模、形成深度,级别划分、空间展布特征,平面和剖面形态组合特征、控矿构造期次,发生发育历史、控矿构造的性质及各期次各空间产状的性质转化特征,控矿构造和区域构造的关系及其边界条件的确定,成矿物质迁移沉淀和构造活动的关系。 (4)古构造的分析研究内容:韧性剪切带、继承性区域断裂带、火山机构、火山原生构造、火山岩浆构造带、沉积盆地,隆起和坳陷等古构造轮廓、同生构造带、造礁带等。 2. 成矿特征的研究 (1)填制矿产统计卡片,内容包括矿床位置、区域构造背景、控矿因素、矿床特征、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内容,附矿区平面图及典型矿体剖面图。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

有色金属矿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分析 发表时间:2020-04-09T07:35:21.892Z 来源:《建设者》2019年24期作者:曾立斌 [导读] 对有色金属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也有助于科学勘查合理开发和利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成都地质调查所四川成都 610203 摘要:伴随着我们经济的不断发展,全球一经济体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当前时期,对于铜、锌等有色金属矿业的需求也在扩大,所以,需要探究有色金属矿的成矿地质特征,分析找矿特点和发展前景,这对于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来说具有非常大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有色金属;从矿地质特征;找矿特点;成矿规律 有色金属主要指的是除黑色金属以外的有关矿产,其包含了铜、铅、锌等相关的重金属。有色金属矿产作为基础性宏观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以及科学技术进步,有色金属在城市建筑、工业制造以及航天等方面创作了极大的社会价值。长期以来,我国铜矿等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比较欠缺,工业用铜大多数依靠从国外进口,对有色金属矿产的成矿地质条件进行研究分析,也有助于科学勘查合理开发和利用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1、有色金属矿产的成矿条件研究 在我国的四川地区,包含有很多的金属矿,其中九龙县久祝地区位于四川的南西部,横跨整个九龙县内康定沙德 - 九龙子杠坪 Be-Li-Pb-Zn-Cu-W-Sn-Au 矿。在最近的几年以来,在该项区域内也发现了一些稀有金属矿床,例如,南东部的打枪沟锂铍矿,当前阶段,正处于勘探中。 四川的久祝地区呈现出南北向构造带,白台山向斜、久鲁祝向斜等,该区域的西部还受到雅江旋卷构造的相关影响。其中,涵盖的断层有北北东向三岩龙断层以及八窝龙断层,这个区域是二次断裂构造,有南北向褶皱层。另外,在这个区域内的版块构造活动对于侵入岩以及当地的矿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能够为这个地区的成矿提供了一定的条件,而背向斜则为岩体起到了封闭,有助于形成伟晶岩石脉。 2、成矿的规律研究 有色金属的成矿规律分析主要包括了控矿因素、找矿的标志和成矿模式。其中控矿因素涉及到地层与内生矿的关系、岩浆与内生矿的关系以及地质构造与内生矿的关系这几类。 2.1地层与内生矿的关系 上地幔下地壳形成亲硫元素为主的地质圈层,以铜、锌、铅等元素为主,在二级中晚期火山地层构成当中,涵盖了铅、银等。化学块在燕山晚期通过造山运动岩浆上侵,从而造成了有色金属元素,岩浆流动到地壳表层,形成矿区。 2.2岩浆与内生矿产之间的关系 在矿体的演变过程当中,利用岩浆的作用,在侵入岩体的接触带部分形成了铜、锌、银等相关有色金属。内生矿产在侏罗纪时代,岩浆运动当中以绿帘石、硅化、铜矿等等多种矿产与火山运动的运动有着直接的联系。 2.3构造与内生矿产之间的关系 板块运动伴随岩浆与地下活动形成北东,北北东断裂带和长轴展现的火山地质构造。从找矿标志的方面对有色矿产资源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岩浆隆起部位内部或者边缘地带多矿产分布,火山岩浆盆地等岩浆活动地区也具有一定的成矿条件,与此同时,中生代侵入岩体环形构造群以及地层隆起区域也是找矿的标志。就成矿模式来说,分为构造岩浆演化构造、火山活动等等相关的模式,其中构造岩浆演化模式以岩浆侵入作为矿物元素迁移必备能量,同时伴随着结晶挥发等等相关形式,演变出亲硫成矿多金属矿产分布。在中生代构造当中,岩浆演化分异引起易挥发矿浆与岩浆矿产热离析,同时在扩容构造过当中也逐渐的演化成矿床。 3、有色金属的找矿潜力分析 3.1案例说明 通过野外勘探的方式获取一些相应的工作成果以及原始的勘探资料,因此,需要对其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以及整理,经过详细的研究发现:我国四川地区久鲁祝稀有金属矿大以花岗伟晶岩型锂铍矿为主要的金属矿,与此同时,还涵盖其他不同类型的金属元素。

叠加成矿系统与多成因矿床研究.

叠加成矿系统与多成因矿床研究 2010-10-27 漫长复杂成矿地质过程中多次成矿事件的叠加常形成叠加成矿系统,它是产生多成因矿床的主要原因.中国大陆独特的大地构造时-空特征和特殊的结构组成,造成了中国叠加成矿系统的发育,是中国区域成矿的一个特色.文章回顾了叠加成矿研究历史,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等地的叠加成矿作用,探讨了叠加成矿的效应(形成大矿富矿、复杂成分矿石等)、形成机制和控制因素(稳定的`地球化学场、重叠的构造带、同生断层多期活动、早期矿层的地球化学障作用),提出了叠加成矿系统的组合类型,其中以广义沉积型-岩浆热液型二者的叠加最为常见,且多形成大矿.随着矿产勘查和矿山开发的深入将可能发现更多叠加成矿现象.叠加成矿研究对于深入认识区域成矿特征和指导找矿勘查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作者:翟裕生王建平彭润民刘家军 Zhai Yusheng Wang Jianping Peng Runmin Liu Jiajun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岩石圈构造、深部过程及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 刊名:地学前缘 ISTIC PKU英文刊名: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卷(期):2009 16(6) 分类号: P611 关键词:叠加成矿系统成矿事件多成因矿床形成机 制时空分布superimposed metallogenic system ore-forming event polygenetic mineral deposit ore forming mechanism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金原金属颗粒的形态特征与成矿规律

金原金属颗粒的形态特征揭示金矿床的成矿规律 (非地质专业经验者) 一、导言 1992-1997这时期,中国金矿开采业掀起热潮,小型金矿及边角矿开采的政策允许,禁区打开,进入金矿民采时代。从河沟里淘洗砂金到矿脉开采,淘金技师总结出了一整套由长期经验累积而成的找矿方法,能够找到出露金矿体的最富矿脉,达到快捷、有效。找矿技师根据矿体长期风化、淋滤、搬运的成矿后演变历程,抓住金矿颗粒的研究,按颗粒的形态、氧化程度、滚动搬运所留下的划痕来判断金颗粒的搬运路径、矿体特征,循迹在不同流水线上采样、分析、追踪,直到找到矿脉出口,再进行槽探、坑探或寻求专业地质队进行在已知矿体及周边做祥查工作。严重违背了勘查规范,演变成浪费资源的掠夺性开采。随着金矿开采管理的整肃,勘查转向深部,这种方法也就悄然背时。但在找矿方法上还是揭示了地质理论中最根本、最浅显的原理。 二、金金属颗粒形态 1、水系沉积物中的金金属颗粒特征: 超浅成内生金矿经期后构造演变一般都有矿脉出露,长期风化、淋虑、搬运,在相应的流水域里水系都能淘洗到沉积金颗粒,颗粒特征大多有:棱角磨圆、表面划痕、高纯度,颗粒较粗肉眼可见。磨圆程度、划痕多少、纯度高低主要由搬运距离等物理条件决定。 2、风化淋虑富集层的金金属颗粒特征: 矿体风化剥蚀淋虑,在基岩表面形成富集层,因未被搬运至水系,颗粒棱角完好,无划痕,颗粒表面常粘有矿体结构岩屑,并带有铜银铅杂,纯度比较

低。该层常带有油粘性黄泥釉。 3、矿体结构岩中的金金属颗粒特征: 氧化矿中的金金属颗粒明显有纯度高、表面发亮(因氧化不均匀造成)、形状不规则等特征;原生矿中金金属颗粒因为大多是伴生矿,颗粒表现为纯度较低,金属感较弱,常粘附着结构岩屑(大多是硅质岩屑)。 三、金金属颗粒形成的不同环境 1、熔结颗粒: 位于地壳下的金元素富集而结成天然金属融熔,属于高温熔结型,喷发后沉淀于热卤水中,颗粒整体性强,表面带有金属镜面,或成为块状、坨状,常被称为天然金。 2、熔集颗粒: 离开储矿构造,位于上一层沉淀空间,由多个颗粒集结而成的粗颗粒、块状、枝状等,属于熔集型,颗粒常有接缝痕迹,常称狗头金; 3、再生颗粒: 金颗粒在静态液流体中,因电离子作用,吸附周围的金元素或微小颗粒,表面常带有毛刺感,属于再生型。 4、多金属矿中浸染状细颗粒: 金银铅锌多金属矿或矿化蚀变带最常见浸染状金颗粒,一般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大多呈梅花薄片状、针尖状。水系沉积物中只能靠重感分级,肉眼不可见。 四、金金属颗粒与矿床成矿规律的必然联系 1、构造应力关系

西北地区重要金属矿产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潜力

西北地区重要金属矿产成矿特征及其找矿潜力 摘要:西北地区是我国主要金属矿产种类较多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查的重点工作区之一,其总体上处于古亚洲造山区,东接环太平洋造山区,南接特提斯造山区,大约有309处大中型金属矿床。本文通过总结分析了西北地区金属矿产区域成矿特征和背景,重新整理了成矿区域划分,并探索勘查可能存在巨大找矿力的地区,以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关键词:重要金属矿产;成矿特征;找矿潜力 西北地区包括宁、甘、新疆、青、陕五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中西部,面积约占全国陆地的1/3,约有320万平方千米。西北地区金属矿产资源经过半个世纪的找矿勘查和开发利用,在我国已占有一定的地位,如镍金属储量占全国的76.7%,铂金属储量占58.1%,但仍有部分重要金属矿产储量(如铅、铁、锌、铜等)还不足全国的20%,这表明西北地区重要金属矿产资源找矿空间还很大,有待加强勘查工作。根据原有的矿产资源资料和对地质调查工作的最新进展,需基于西北地区辽阔的找矿面积和良好的成矿条件来重新认识成矿地质背景,集中勘查新发现的(超)大型金属矿床潜力,加强综合性研究,以在地质找矿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1、西北地区重要金属矿产成矿特征 西北地区主要分为三大成矿域,即古亚洲成矿域、秦祁昆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其中各自成矿特征均不同,且各区域成矿时空分布因其所有的重要金属成矿类型和时间的不同而有其各自不同的特点。 古亚洲成矿域主要体现作用是华力西期成矿作用,同时还有加里东期和元古代成矿作用。古亚洲成矿域的主要成矿时期是华力西期,主要是造山带受到急剧的壳幔,然后伴随着再次发育逐渐演化形成铜、铅锌、稀有稀土、镍、钼、钨和金等矿床。在古亚洲成矿域整个古生代发育史中,泥盆纪-中石炭世的岩浆作用主要体现在中国新疆北部,但可能被华力西的强烈作用掩盖或与新疆地区的加里东构造作用表现不明显有关,古生代岩浆作用分布有限。然而随着再次发育,逐渐地形成了阿舍勒的铜锌矿床,该矿床是一种块状硫化物,与海相火山作用有关;科克塔勒的铅锌矿床;可可托海的稀有稀土矿床;喀拉通克和黄山的铜镍矿床,与镁铁-超镁铁岩有关;白山堂、喇嘛苏、土屋-延东和公婆泉的斑岩型铜矿,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