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技术创新与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影响

技术创新与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影响

技术创新与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影响
技术创新与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影响

创新经济学课程论文

技术创新与进步对社会经济发展历史的影响

一、文献综述:

20世纪初,熊彼特发表《经济发展理论》,首次引用到创新模式,并创立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致力于论证技术变革对经济非均衡增长以及社会发展非稳定低性能高的影响的研究。自此后,各国科学家运用系统性的方法对技术创新进行了新的研究,尤其是在创新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结构变化方面,取得突破性的成果。

国外经济学家的研究:

5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索罗在他的《经济增长的一种理论中》提到,首次将技术作为外生变量,利用总量生产函数模型建立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突出的强调技术进步对现代经济增长的决定性作用。

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弗里曼的《工业创新经济学》中谈到建立一个全新的系统的创新经济学的体系,从技术创新与劳工就业关系角度研究经济长期波动的理论,他认为大批工厂关闭和失业率升高的动荡局势,这时只有开发新的技术领域才能使经济摆脱萧条,重新获得高速发展。

80年代后期,罗默、赫尔普曼和格罗斯曼等将技术内生化建立了基于R﹠D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认定技术进步是经济长期增长的内生源泉,创新不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而是依靠企业在技术方面作出的改革为前提下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国内经济学家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国际学术界尚未形成发展中国家自主创新理论,但是结合中国企业的制度从各细分方面对技术创新研究已取得较大的成就:

在《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研究》一书中,作者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书记白玲以演化经济学为理论框架,将高新技术产业和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统一起来,对产业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的多个方面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对加速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有很大的影响。

2006年出版的《创新经济学》中赵玉林教授在详细阐述了有关技术创新的要点,以及自主创新战略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著作中从四个方面解释创新对社会带来的影响: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新带来经济的波动增长。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变革,创新将人类带入知识经济时代。

在追求效率的时代,创新作为一个必要的词语已被更多的国家重视,企业更是以技术创新为核心,降低成本提高边际效益。那么技术的进步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本文将会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变化、企业内部选择和环境资源方面阐述技术创新对我们的这个社会进步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

二、论文正文

技术创新作为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是指企业家在抓住新技术的潜在盈利机会,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并首次引入生产系统,从而推出新的产品、新的工艺、开辟新的市

场、获得新的原材料来源,以及由此引发的金融变革、组织变革和制度变革(赵玉林《创新经济学》)。一个被广泛认可的趋势就是:若是一个企业要保持企业在行业中的优势地位,技术的进步作为重要的变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技术创新是科技成果商业化和产业化的过程。成功的技术创新必然会加速和推动社会的经济变革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1、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内部选择的优化

企业的发展具备的条件除了涉及到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要求外,对企业本身所具有的一个科技创新能力的要求也很高。发达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经验表明: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不创新,企业就不能生存,不持续创新,企业就难以发展.不创新就灭亡,对于企业来说是一条难以改变的规律。通过对技术的创新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转的效果,企业应该充分利用技术创新来改善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产品质量,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在这样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企业只有盈利才可以生存。依靠技术的增长不同于规模经济带来的效益,技术创新在开发新技术的前提下提高企业的产出效率使企业在同行业中获得竞争优势,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利益。

例如,中国家电名牌海尔集团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结构不断变化和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在短短十五六年时间内,迅速成为中国家电品牌中的龙头企业.海尔在1984年成立之初的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其所有资产就是一排破旧的厂房,几台落后的机床和147万元的亏空.海尔最初产品只是电冰箱,在八十年代末的电冰箱大战中,海尔依靠技术创新改进电冰箱的功能,外观,提高冰箱质量等方式生存下来,并成为该行业的佼佼者。

进入九十年代,海尔加速了技术创新的步伐和力度,先后开发了空调器,洗衣机,电视机,家庭厨柜,洗碗机,消毒柜以及生物工程制品等产品,成为中国第一家大型的综合性家用电器制造企业。

海尔利用技术创新不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使"海尔"品牌成为中国名牌.这是一个利用技术创新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的典范,告诉人们,技术创新是企业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技术创新对企业来说,可能会牺牲一些眼前暂时性的利益,但技术创新对于企业的未来则是必不可少的,有长久之利的。

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是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而这种高效率能否充分发挥,主要依靠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要结合企业的改革,在企业中加快建立技术开发中心,组织重

点产品的研制开发和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结合,培育和扶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市场前景的高新技术产品。

2、技术创新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生产出的新产品必定会导致新一轮的消费浪潮,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企业生产逐步向科技含量高的产品倾斜,价格同需求存在着负相关的关系,当技术推动成本的降低,我们会发现一些电子产品等开始出现价廉物美的情况,消费者越来越多地追求高科技产品,会使得整个消费量的急剧上升,进一步改变了整个经济的消费结构。

通过技术创新、技术变革等技术进步,直接实现对原有的产业部门的改造和新兴产业部门的建立所导致的产业结构的变化。消费结构的变化也最终会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归结如下:技术进步与创新使生产力提高,促进社会分工的发展,形成新的产业分工;技术进步与创新使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力发生转移,使产业结构产生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劳动力生产率提高,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数减少,收入增加,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技术进步与创新产生新兴产业,改造原有产业,淘汰夕阳产业,改变产业结构;技术进步与创新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能力,促进贸易,带来产业结构的变化。所有这些作用和影响会导致产业结构向知识——技术密集化方向发展集约化趋势,使产业内部的生产要素构成不断高级化,使产业结构不断高级化。

3、技术创新推动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可以这样说,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关键因素。通过对经济增长的分析得出技术创新旨在重视质量型的增长。当一项技术创新,经过大面积推广和扩散,由于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使其获得比平均利润更高的利润,这就必然引起众多的企业效仿,从而又牵动了新一轮至高更多的技术创新,如此不断循环,推动经济增长。

技术的进步促进新的产品的出现带动了一个新的行业的发展必定会增加一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技术的创新同时也改进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就业能力;就业率增加的一个乘数效应反映了导致劳动力水平的提高进而导致社会需求的增长反过来从扩大就业机会。

分析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α*K^β,Q为产量,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

本投入量,当α+β=1, 称为不变报酬型,表明生产效率并不会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提高,只有提高技术水平,才会提高经济效益,因此技术创新会使得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增大。

4、技术创新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技术创新将带领人类从第一、二产业向服务业的转换,在一定的程度上节约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各个国家在追逐经济利益、加速发展经济的时候提高了利用各种能源的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本质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增强资源的可再生能力,引导技术改革从而使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成为可能。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二者是处于技术——经济——社会这个复杂的关联上。没有了技术的进步,人类的进步也无法体现在出来。正如从英国开始第一次产业革命直至现在第三次信息革命的进行,两个多世纪以来,技术的改革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不知不觉中破坏了我们的环境。如何在发展中求的可持续已然成为大家研究的热门话题。技术创新增加了资本的边际产品、达到减少对资源消耗这一目的。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的调整亦可以看出新的结构关系的建立是经济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冲破产业“瓶颈”的制约,合理配置资源从而跳出“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的恶性循环,经济和环境才可以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从上图可以得知技术创新作为起点,对生态和资源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通过对资源的整合利用达到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同时可持续发展有一个系统的反馈功能,对技术创新的制约是间接的。

总结: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分析,通过技术创新达到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增长同环境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尤其是在我国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以来,而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是提高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关键之处,因此将技术创新规划作为重要内容已经是“十二五”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技术的改革在信息化的时代加速传播,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带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可能技术进步的过程中在环境方面曾有过浪费资源的行为,然而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资源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有利于可持续经济的发展。

通过科学改革不断优化技术资源的合理配置,构筑促进技术创新的长效机制,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来提供科技进步的更好的环境,重视共性技术的推广和创新。最重要的是形成一个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究相结合和国家政策支持的良性互动机制,从而发挥出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的有效性,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 赵玉林.创新经济学[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2] 叶金国.技术创新系统自组织理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 华桂宏.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N] .南京师大学报,2006-4-3.

[4]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M]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5.

[5] 白玲.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研究[M]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公司员工科技创新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林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重要思想,遵循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为板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把产品创名牌、服务创一流、岗位创能手、企业创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在目标上,要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工艺、经营、流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创新,注重生产经营中实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在形式上,要以职工欢迎、企业需要、效果明显为标准,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技术活动。 三、参加活动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范围:在全公司员工队伍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主要内容: 引导教育广大员工转变观念,树立经济技术创新意识。充分认识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观念;充分认识竞争的焦点就是高技术、高素

质的人才竞争。培养职工的市场竞争意识,为实现板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提高员工科学技术素质,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职工群众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实施这一工程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教育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劳动者。 各单位要坚持岗位练兵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相结合,技术比赛同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推广先进操作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作用。 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活动,使技术创新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 《加大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了一下发到。 为加快推进我县行政审批 "三集中、三到位"改革,促进县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近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全臣带领县环境创优效能提速工作办公室、监察局、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政府法制办、采购中心、城投公司、电信公司等单位负责人,赴**市、**县和**市考察学习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通过听取情况介绍、现场参观、查阅资料等方式,实地感受了三地高度重视政务服务和优化环境工作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高起点规划、高规格建设政务服务中心的大手笔风格,人员创新服务理念、热情为民服务的精神风貌,其先进经验值得学习借鉴。 一、三县市政务服务基本情况 (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新政务服务中心于xx年8月正式运行,面积6500平方米,全市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45个,其中44个部门275项行政审批服务项目进驻,设70个服务窗口,窗口人员150人,真正实现了"一楼式办公、一站式收费、一条龙服务、一网式运行",是集审批、咨询、服务于一体的"便民服务超市".一是窗口布局科学合理。将中心大厅按功能分成投资建设审批

区、企业注册登记区、房产登记服务区等9个服务区,同时还设有10个中介和配套服务窗口,大厅服务功能清晰明了。二是人员管理规范有效。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制定了责任追究、限时办结等19项管理制度,统一窗口人员工作着装,并经常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营造中心"一家人"的亲情氛围,达到了凝聚人心、整合力量的目的。三是政务服务向镇村延伸。全市10个乡镇123个村、22个社区的便民服务室全部建成,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做到"十有",村便民服务室做到"五有",部分乡镇还利用网络资源,实现了网上通知、网上代办、网上查讯、网上投诉等网上办事目标。 (三)**市政务中心。**市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于xx年,进驻市级审批部门39个、开发区部门4个,水电气热报装和中介服务机构26家,设服务窗口253个,窗口人员390人。该市在政务服务中勇于探索,积极创新,很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中心也被列为全国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主要做法是:深入开展行政___度改革,延伸服务链条,形成 "一个创新、四个延伸、两个网络"的服务模式,打造了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资源交易于一体的"政务超市". 在推行"四个延伸"上:一是中介机构进中心。设立中介机构服务区,招标进驻20余家服务好、收费低、效率高的中介或技术服务机构,包括环评咨询、会计师事务所、建筑图审查等,为项目提供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 摘要: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盲目的科技进步也给人类的发展带来种种弊端。推动社会发展应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合理运用科学技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科学技术、人类社会发展、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是一个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而科学技术一直贯穿于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在人类发展的整个过程中,科技在各个不同的层次、程度上影响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 一、科技的进步标志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 (一)科技进步改变了生产力要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素质。劳动者通过学习和教育的方式掌握科技,转化为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从而能够使其更好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发挥生产职能。我作为一名人力资源工作者,工作内容全部基于hr系统,这使得员工信息更加完善、系统化;办公流程的信息化让工作更加规范,责任到人,有据可查,提高效率。 2.科技进步创新了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状况是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客观尺度,而这也是科学技术的产物。17、18世纪力学和机械技术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工具机和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机械化生产;19世纪电磁学和电气技术的发展,促使了发电机和电机的发明,奠定了电气化基础;20世纪的电子学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直接带动了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机等的发明,推动了生产过程自动化的进程。 3.科技进步扩大了劳动对象的范围。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新能源,创造出自然界本来不存在的东西,突破了传统的劳动对象的束缚。 (二)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了社会革命力量的发展。 纵观社会发展史,科学技术的重大发展使社会经济关系的相应变化,甚至产生新的社会形态。马克思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生产关系的变革创造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科技进步提升了人类的认知能力,推动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 自然科学是人类思想解放和进步的强大精神武器,影响人类的社会生活,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科学使人类思维方式科学化,文化观念革命化、精神文化现代化。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意见 总工发【2012】21号 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加强职工队伍建设,组织动员职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实践,是提高职工创新能力,促进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建设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职工群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力量。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充分发挥职工在科技进步与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具体体现。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的一项十分艰巨任务。科技进步与创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积极组织和引导职工投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伟大实践,是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举措。 3.提高职工素质是实现共同理想和宏伟目标的要求,也是发展工人阶级先进性的需要。通过加强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增强职工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是实现职工利益、提升职工素质、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大力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工作

4.职工技术培训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国发[2010]36号),以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职工为目标,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把理论学习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大力提高职工技术素质,努力培养造就建设创新型企业和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5.要围绕本地区、本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和“十二五”产业发展战略,从企业技术进步和职工岗位工作需要出发,把普遍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与培养高技能人才和优秀技术创新人才结合起来,广泛开展多层次的职工技术等级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帮助职工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文化知识和岗位技能水平,形成高、中、初级技能人才结构合理、梯次发展的良好格局。 6.加强职工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培训资源,发挥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中心的作用,积极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扩大高技能技术工人队伍。 7.精心制定培训规划,合理安排培训内容,扎实做好培训工作。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改善培训条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积极争取有关方面对培训工作的支持,多渠道筹集培训所需费用。 三、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 8.职工技术创新活动要积极推动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促进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引导职工投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践,为建设创新型企业、创新型国家贡献智慧和力量。

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科技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呈现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总趋势。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显著,知识、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将更加密切,科学物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知识、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中第一重要的决定性因素。科技进步提高了生产率,改变着世界经济结构,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同时,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国纷纷重视增加对科技要素的投入,投资大规模流向科技领域,强大的社会需求促进与刺激了科技进步,经济积累中分配给科技的份额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因此,经济发展为科技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科技进步使投资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二者形成一个循环式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发展是社会系统的整体的、综合的发展,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大系统及其内部要素间在有机协调条件下,逐渐进化的发展趋势。党的十六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紧接着,在十六届四中会又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理念,这一系列的重要思想都充分肯定了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二.科技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新经济增长理论揭示了科技与经济的内在联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揭示了知识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是经济长期增长的保证。科技进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不是可有可无、随机出现的外在因素,科技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在知识经济形态中着重表现为促进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 1.科技创新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途径 科技进步可以缓解资源的稀缺性程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最大可能的产量组合尽可能向生产可能性边界靠近。另一方面,科技进步可以使未预见利用价值的自然物成为现实的宝贵资源,使同样的资源投入,就可以使生产可能性从原有的低利用率提高到较高的位置。科技进步使等量资源投入产出更多的产品组合,这为人类突破资源供给的限制带来了希望,从而使生产可能性边界向外扩张。 从世界科技发展史来看,科学技术在推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大。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20世纪50年代,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都超过了生产要素投入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总和。20世纪70年代初期,在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0%,现在已达到80%。我国的资源状况决定了经济发展不可能走高耗、浪费、粗放经营的道路,而必须选择低耗、节约、集约经营的道路。虽然要素投入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但技术进步则是无限的,所以,经济增长不仅要靠要素投入增加,更加需要科技进步推动的来实现。 2.科技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源泉 科技进步主要表现在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艺水平的改善。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提高产出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生产设备的大型化、生产的自动化等可提高企业生产的规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投入产出率。生产工艺水平是技术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它的高低对生产消耗、产品质量、产品成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劳动者素质是影响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科技进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科技进步不仅影响劳动者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改善健康、延长寿命等方面,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劳动者的智力、知识、劳动技能等,使之能与先进的设备、先进的工艺相互配合,并充分发挥作用,从而使经济效益也获得相应提高。此外科技进步也包括宏观和微观决策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这是软科学技术进步的主要内容。与提高设备水平、改善生产工艺等硬技术

论创新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摘要 技术创新划分为生产过程创新和产品创新。前者提高生产率,因而能够推动经济增长速度的提高;后者改变产品的质量和差异性,不一定加速增长。产品创新在后工业经济时期是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因此在这个新的历史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比不上工业经济时期。发达国家的经济现实证明了这一趋势。 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不断深入和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其对一国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成为各国发展经济的战略性政策。本文从技术创新的理论渊源谈起,在承认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有巨大作用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提出了我国利用技术创新来促进经济发展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后工业经济;生产力;经济发展 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divided into production process innovation and product innovation. The former can improve the productivity, so it can improve the speed of economic growth, which changes the quality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 product, and not necessarily accelerate the growth. Product innovation is the main form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post industrial economy period, so in this new historical stage, the economic growth rate is less than that of the industrial economy. The economic realitie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proved this trend.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thir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oda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the first productivity, its impact on a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人类对精神追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满足于对空气温度、湿度的限制,还对其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的关注。因而从舒适空调迈向健康空调将是空调工程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本次课题设计中,该建筑物内空气的温、湿度及清洁程度,有着一定的标准,比如在展览厅中,为妥善保存物品不受霉潮侵害,得以长期保存,必须加以相应的控制;在接待室、办公室、包间等,应及时排除污浊空气,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和卫生要求,提高人类的身体健康,以有利于人们工作、休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所以,空气品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水平。 目前,太阳能空调能显著减低建筑能耗,实现太阳能利用装置与建筑一体化,还具有季节匹配性好及环保的优点。实现太阳能空调制冷具有多种技术方式,将太阳能辐射转化为较高温度的热能再转化为冷量是其中最有前途的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利用方式。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多个科研院所追踪发展太阳能制冷技术,吸收式太阳能空调领域研究比较成功的有广州能源所、北京太阳能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及香港大学等科研单位;企业方面,北京天普、山东皇明、长沙远大和珠海兴业等企业都建立了太阳能空调示范系统,开始产业化尝试。其中长沙远大为槽式聚光系统;目前珠海兴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珠海总部和湖南分公司分别新建了70kW和500kW的智能太阳能空调系统,该系统由真空热管式集热器,热水吸收式制冷机组,蓄能系统,空调终端和控制电路组成,系统调试成功后,已经连续可靠的运行18个月,为目前国内运行最为成功的太阳能空调工程之一,除此之外兴业公司还努力开发光热幕墙等设备及相变蓄能材料,以期更好地与建筑一体化结合及提高太阳能空调的效率。低碳建筑已逐渐成为国际建筑界的主流趋势。我国节能建筑尚处于起步阶段,建筑耗能持续增长并占社会总耗能的30%左右,采暖、热水及电空调耗能又占建筑耗能的50%以上[1]。传统电空调多以氟氯碳化物为冷媒,而氟碳类物质被公认为是破坏臭氧层和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原因;而且电能主要是通过燃烧化石能源达成发电过程,排放的酸性气体严重污染环境,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损害。太阳能空调的优点是:直接且容易使用;利用可再生能源且在附加储能系统时具有连续性;维持相同的舒适性品质;安全;运行成本低,无技术专属性;绿色环保;电网削峰功能;良好的季节适应性,供热供冷一体化。因此,太阳能空调被认为是降低建筑能耗和减少温室效应的最佳方案。综上所述,国外太阳能空调研究已经是低碳建筑技术的重要开发方向其研究内容如下: 1.根据设计地点和设计要求进行设计参数的选择 2. 各层冷负荷、热负荷、湿负荷的计算 冷负荷包括建筑围护结构传热负荷、太阳辐射负荷、工艺设备及照明设备散热负荷、人体散热负荷。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夏季所需的冷负荷 热负荷可采用《空气调节工程》第二版公式(3.24)。逐时相加最大值为冬季所需的热负荷 湿负荷包括人体散湿和工艺设备散湿。人体散湿根据单位人体散湿量,室内人数,群集系数决定;工艺设备散湿根据其功率决定 3.空气处理方案的选择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功能,冷热负荷的要求及新风量的要求,合理的选择设计方案。

公司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

公司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林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实施方案》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重要思想,遵循现代林业经营思想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依靠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推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改革开放,为板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总体要求 以企业为主体,以增强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把产品创名牌、服务创一流、岗位创能手、企业创效益作为主攻方向。在目标上,要以推动技术进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在领域上,要与企业的产品、质量、工艺、经营、流通、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紧密结合;在内容上,要突出创新,注重生产经营中实用技术的开发和转化;在形式上,要以职工欢迎、企业需要、效果明显为标准,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开展富有时代气息的经济技术活动。 三、参加活动的范围和主要内容 范围:在全公司员工队伍中开展“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 主要内容: (一)引导教育广大员工转变观念,树立经济技术创新意识。充分认识知识是资本,人才是财富,科技是生命的观念;充分认识竞争的焦点就是高技术、高素质的人才竞争。培养职工的市

场竞争意识,为实现板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员工科学技术素质,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职工群众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导力量,实施这一工程必须立足于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素质,引导教育职工钻研本职业务,提高岗位技能,改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新知识、新技能,使他们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型劳动者。 (三)各单位要坚持岗位练兵同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相结合,技术比赛同技术攻关相结合,技术培训同推广先进操作方法相结合,充分发挥技术人员、能工巧匠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解决技术难题,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骨干作用。 (四)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在员工中广泛开展“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学一门新技术,创一项新成果,改革一项新工艺,刷新一项新纪录”活动,使技术创新成为职工的自觉行动。 (五)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组织职工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协作、创造发明等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 (六)开展“安康杯”安全生产无事故及安全生产岗位标兵竞赛活动。以“消除隐患、确定安全、保障稳定、促进发展”为目标。切实把“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考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管理体制和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到实处。 四、组织领导 “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加强对这一活动的领导,公司成立了员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活动领导小组。同时要求各单位要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活动的开展。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发展促进定位途径 随着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技术进步、技术创新正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力。市场瞬息万变,技术和市场的激烈竞争,常常影响企业的发展。它即可给企业带来风险和挑战,又可给企业带来商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既要面对国内企业的竞争,又要面对国际跨国公司的竞争,企业能否随着市场的需求和变化,不断研发市场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就需要采取相应的发展策略,这是企业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的关键。企业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规模上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实力的较量。 一、技术创新的内涵 技术创新是具有特定含义的经济发展观,是指将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包括引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供应的新来源,实现工业的新组织。不能把技术创新等同于技术革新、发明创造或单纯的技术活动,而要正确把握技术开发、工程化、商业化应用和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创新活动全过程。正因为如此,技术创新是实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是各类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就工业企业来说,产品的竞争力,包括性能、质量、成本、价格、服务、交货期等,核心是技术创新。因为任何产品都有生命周期,而且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不断的更新换代、适应需求变化以及创造新的市场,都有赖于技术创新。由此可见,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不仅要靠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而且也是目前有些处于困难的传统产业的振兴之路。无论国内国外,都不乏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实现以质取胜的成功事例。从这个意义上说,只有“夕阳产品”,没有“夕阳产业”。 技术创新既可以由企业单独完成,也可以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完成,但是,技术创新过程的完成,是以产品的市场成功为全部标志,因此,技术创新的过程,无论如何是少不了企业参与的。具体从某个企业看,企业取何种方式进行技术创新,要视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企业自身的实力等有关因素而定。从大企业来看,技术创新的要求具体表现为,企业要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中心,提高技术开发的能力和层次,营造技术开发成果有效利用的机制;从中小企业看,主要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承接技术开发成果并有效利用的机制。对政府而言,就是要努力营造技术开发成果有效转移和企业充分运用的社会氛围,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意识,加大技术开发成果面向市场的力度,使企业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有用的技术开发成果。 二、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1)技术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创新是高科技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没有高科技企业的生命力。技术创新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企业拼接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可以迅速占领市场。科技与经济交织在一起的激烈竞争在全球展开,世界各国都在调整自己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都把企业技术创新放在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因为一个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能为企业自身带来客观的利润,而且会涉及到相关的企业,从而形成众多企业相互竞争的创新浪潮,推动整个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企业技术创新不仅是加速企业自身发展的活力源泉,而且也是加速整个现代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2)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在现实的企业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与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或扩散行为相关,决定着企业的产品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水平和技术水平,从而构成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能力的强弱是反映企业技术竞争水平乃至整体竞争实力的高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要素。在成熟的市场竞争背后所蕴含的,是更为成熟的创新竞争,在当今经济全球化

技术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技术创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摘要:本文对技术创新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之间的关联和区分进行了浅显的讲解,同时简单分析了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存在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阐明了技术创新是当下中国发展的瓶颈,并提出了一定的措施以待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技术创新;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中国经济发展 1.技术创新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之间的关联和区分 1.1技术创新 改进现有或创造新的产品、生产过程或服务方式的技术活动。重大的技术创新会导致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性转变。全面认识技术创新就是要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创新“双螺旋结构”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 时下,“技术创新”一词大量充斥于各种媒体,在媒体的鼓动下,举国下几乎无人不谈技术创新,宣传的威力之大令人咋舌。然而。绝大多数文章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些混乱的认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种极端观点。 一种是把技术创新看作纯粹的技术行为,把技术进步作为技术创新的目标。这种观点突出地表现为将技术创新等同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要求,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并不需要考虑或较少考虑。实质上,技术创新在这里被等同于技术的开发,技术的进步。 另一种观点,将技术创新看作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关注技术的应用,即面向价值转化与实现的应用创新。如有的文章认为技术创新的本质只是一种经济行为,技术创新能只能相对于一定的经济利益而存在,如果不能获得预期的经济效益,技术创新就不会发生或很难进行下去。相对于上一种观点而言,这一观点弥补了上一观点之不足,强调了技术开发中市场的导向作用,强调了技术开发成果在市场中的成功,这无疑从理论上抓住了技术创新过程

浅谈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

浅谈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一) 论文关键词:知识社会;现代经济;技术创新 论文摘要:走技术创新之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当夸社会正面临知识社会的时期,知识的生存、扩散与进步日益依赣于技术的创新和进步。现代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的共同体,其迅速发展越来越依靠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技术创新是开启现代经济迅猛发展的金钥匙,是推动知识社会前进的助力器。当前,世界经济正加速向全球化和知识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正经历着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战略转移,发展中国家也在加倍努力迎头赶上。像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究竟如何把握时代脉搏,因势利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富民强国之路,是摆在面前亟待解决的极其重要的课题。笔者认为,走技术创新之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知识社会进步的一条捷径。因而要处理好现代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一、当今社会正面临知识社会的时期,知识的生存、扩散与进步日益依赖于技术的创新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知识作为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潜在因素,逐步从后台走到前台,显示出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是近二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人类社会迅速跨上了通向知识社会时代的列车,看到了一片曙光。“知识社会”所处的社会背景主要反映在以下八个方面: 一是知识社会的明显特征是知识的高速增殖、迅速膨胀和爆炸式增长。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当今世界范围内,每隔5—7年知识量就翻一番;全世界每天发表2万篇文献著作;目前世界上从事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数量相当于过去20130年中科学家数量的总和。知识增长的曲线似乎是绝对上升和无尽无头的,知识同样是没有极限和无穷无尽的。今天人们可以在一瞬间将任意且大量的知识几乎同时传送到世界任何一方。 二是知识的增长是技术感生的,技术的发展是知识社会的基础。近百年来工业社会的发展为知识社会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和技术基础。技术推动知识的增长,而知识的增长又促进技术的发展和技术能力的加强。特别是微电子技术极其数据网络等高新技术兴起,使社会采用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当今世界范围内与因特网联网的计算机数量正以每l5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似乎是知识的增长伴随着网络的增长而增长。 三是知识社会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创造,人是知识社会的主体。知识增长、技术感生的这一事实,绝对不会使知识社会变成一个技术的复制品。当你将信息和知识在眼前展示和比较的话,你就会发现硬件包括作为原材料使用的信息在内永远不会替代人类智慧。当体操纵鼠标进入因特网,引发的信息像雪崩一样从你身边滚过的时候,这并不会使你马上变得聪明。随着知识社会的发展,人不是退却到事物边缘而是进入到事物的中心,不是作为客体而是作为主体、作为具有天赋和使命与具有充沛能力和才华的主人身份出现的。 四是知识社会不再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形态,而有可能是一个具有多样性和趋同性的共同体。知识社会存在着更多的机会是社会结构出现活力和生机。比如:社会知识量的迅速膨胀使得各种知识愈来愈急速微分和细化,朝着知识专业化、职业多样化方向发展。其结果是每一个对各种事物的细节了解愈来愈少,愈来愈依赖于他人和专家的知识,因而不得不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表现在研究和学习领域尤为突出,错综复杂的研究课题单靠一个人是解决不了的,集体协作精神已经替代了崇拜天才。 五是知识社会以知识经济为生产力的主要特征,竞争仍然是其发展动力。在向知识社会转化的过程中,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所占份量越来越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不仅成为决定性的生产要素,而且成为一种多方寻求的产品,一种提高竞争力和创收的无形产品。国民经济的创新能力主要取决于现有知识更新的范围和程度,即体现于知识的质量和现实作用。六是知识社会将改变人们劳动的含义和结构。随着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发展,劳动世界正在经历着结构性变化。企业家越来越依靠知识个性化的人,越来越向所有人都开放机会,使之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 姓名:王青芬班级:11级会计学号:114A1140 科技的发展能加快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同时引起科技改革。两者相辅相成。 从古到今,人类历史进过了石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每一次科技发展也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不论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它们都是科技发展的体现。我们应当深入探讨科学技术的发展逻辑,认真反思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正确认识和预测科技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必要在社会发展中改变传统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达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科技的发展不仅沿着自己的历史轨道在前进,而且也造成了人类历史发生重大的变化。恩格斯指出:“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1]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是历史的有力杠杆,并且他还认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而蒸汽磨产生的却是资本主义,这就很明确地表明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会导致人类社会的整体性变迁。 一、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当今社会的先进文明是以科学为中心的文明,西方国家的物质生活,即物质资料的生产和流通以及人的消费生活和社会对它的服务,都是依靠科学和根据科学原理而形成的技术取得飞速进步的。东亚国家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和解放后,之所以能创造经济奇迹,成为崛起的国家,科学技术是一个重要原因。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

第一,科学技术极大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劳动者的智力水平,并且通过促进生产力的向前发展,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丰足的物质前提。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应用大大地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生产劳动是人类的体力和智力同时消耗的过程,人的体力发展是非常缓慢的,可是人的智力发展却是迅速的。其次,科学技术能够促使劳动工具更新的速度加快,从根本上去改变生产的面貌。 第二,科学技术发展引发新的社会革命。科学技术能够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引起社会生活发生相应的改变,并且迟早能够引起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和变革。人们用什么样的工具进行生产,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而生产力的发展总是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与它相适应。由此说来,一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产生,追根溯源还是由于生产工具发生变革的结果。 第三,科学技术促进了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进程。科技革命可以说是思想解放的先导,它能够促进人的头脑革命化。由于科学技术能够帮助人们养成重视实践,追求实事求是以及真理等好的风尚,所以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和新的习惯就会不断产生,伦理道德观念也必然会发生升华。另外,科学发展还能不断改变教育的内容、手段和方式,决定教育改革的方向。持之以恒、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索中所体现的理性思维方式等,通过增强人们的素质,加快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二、社会发展为科技进步创造条件 科学技术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可是,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向的,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是相互影响的。一定的经济社会制度的范围内,经济制度的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往往决定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规模与效率的主要因素与前提条件。所以,研究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同时又要研究制约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种社会条件。

物业管理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方案

物业管理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方案 物业管理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职代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构建和谐企业,引导职工立足本职,争创一流,确保公司安全生产无事故,为企业发展做贡献,物业管理部工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活动方案。 一、围绕中心开展建功立业劳动竞赛活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有针对性的开展活动“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 1、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安全知识,并考试对末及格者要取消上岗资格。 2、深入开展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广泛发动群众调动职工积极性,让职工自觉为企业献计、献策。 3、开展技术革新活动,在生产工作中遇到的难题,组织攻关小组,改造落后技术,采取新的工作方式,为物业的发展出工出力,解除职工后顾之忧。 二、巩固创新、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1、组织职工开展双增双节合理化建议活动,节省每张纸、每一块砖、每一米电线、每公斤煤,把好的建议提出来,为企业节省每一块铜板 2、压滤机滤布开展无违章班组活动班组之间展开竞赛,从自身做起,保证自己不违章。监督别人不违章,对平时不注意安全的个别人,要严加看管,坚决做到自己无事故,身边无违章,保证全班安全生产。

三、“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 1、建立群监会,成员有张金顺、王利民、崔刚、刘长兴、任四午、马林生。无论班组到哪工作,安全都是首位的群众监督是必可少的,让安全牢记在每个人心中。 2、加大宣传安全生产力度,要召开班组长及安全员会议,将保安全、促生产助力公司发展,深入到每个人心中制作条幅宣传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 3、开展三项活动,每班都选出安全示范岗,当好贤内助、吹好枕边风,个人无违纪、班组无违章,单位无轻伤,确保物业部安全生产指标。 4、广泛发动职工,结合物业特点,提合理化建议,滤布厂对好的建议,一旦被采纳,将给一定的奖励。《物业管理部职工经济技术创新竞赛活动方案》 附送: 物业经理聘任书 物业经理聘任书 为了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 201XidtISO9001:201X),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特任命曹庆秋为我公司管理者代表。管理者代表的职责和权限规定如下: 1、确保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得到建立、实施和保持; 2、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任何改进的需求; 3、确保在整个公司贯标范围内提高满足顾客要求的意识;

扎实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扎实推进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近年来,常州电信分公司在省公司和地方政府的领导下,牢固树立服务和服从于企业中心工作的观念,行政、工会联手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广泛动员和组织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同步发展。2002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在“围绕一个难点、抓好两个基点、突出三个重点”方面,开展一系列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 围绕一个难点。省公司的电话放装任务一下达,分公司上下感到在竞争如此激烈、电话普及率较高的状况下,完成任务难度较大。分公司和工会联合行动,广泛发动群众,大打“人民战争”,开展了四个大活动。一季度在全区开展了“奋战一季度、夺取开门红”竞赛活动,二季度开展了“热月行动、电话大放装”竞赛活动,三季度开展了“大干三季度、诚信促发展”竞赛活动,四季度开展了“金色冲刺”竞赛活动和“面对面、心贴心”零距离服务活动。经过全体员工的努力,全面完成了预定目标任务。 抓好两个基点。一是在全体员工中广泛开展“务实创新、服务大局、促进发展”为主题的“效益杯”立功竞赛活动。通过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学习、贯彻活动和创建学习型企业、合理化建议“金点子”专题征集等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员工服务大局、务实创新的积极性,为企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二是开展了立足岗位赛技能活动。本着干什么、学什么、赛什么的原则,各个部门及基层工会都狠抓竞赛方案的制定,开展业务技术竞赛,为全面提升员工业务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二是开展服务创新活动,三是开展管理创新活动。市场口技术人员在全省电信系统较早推出了全业务储值卡等业务;通过实施“六五真诚服务系列工程”、制定《员工服务基金管理办法》等制度,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整体服务质量。 在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过程中,我们有如下一些体会: 加强学习,创新思维。 新形势下,企业必须提高员工参与全面竞争的素质,努力营造全面、全员、全过程创新的氛围。为此,我们加大了员工教育力度。一是强化员工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员工责任意识;二是通过开展“评先进、树典型”和让标兵、明星“现身说”活动,大力宣传、弘扬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努力培育员工主人翁意识;三是通过常州电信企业精神征集、宣传和员工职业生涯设计等活动,全面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四是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着力推进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五是开展了思维创新教育活动,使广大员工树立起这样的观念: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企业生产、服务、后台支撑、管理等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创新,都应该创新,人人都

管理技术创新与经济生态化

管理技术创新与经济生态化 [摘要] 随着能源供应日趋紧张,生态环境压力的进一步加大,我国必须要走一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集约型发展道路。而要完成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就要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产业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笔者认为,应该乐观的看待现代技术应用的前景,减少现代技术应用带来的负效应,发挥现代技术的优势,尤其是管理技术的优势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经济生态化;管理技术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迅速崛起,在短短二十多年里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制造中心。可以说,中国人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挑战。能源需求量的高速增长,生态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使得我国主要靠能源和原材料等硬资源投入的低技术附加值和低管理附加值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经济的集约化转型已是势在必行。要达成集约化的目标就要促进技术的革新。这里所说的技术革新不仅指的是工艺技术的革新,也包括管理技术的革新。技术革新是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是促进经济产业由低端向高端游移,增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 技术革新可以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所谓经济生态化发展是指通过生态理念的渗透使经济系统具有生态功能从而使经济逐步演进为生态

型经济的一个过程。通过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原材料的依赖程度,降低能源和原料的附加值比重,提升产品的科技附加值和管理附加值,减轻产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促进经济生态化发展。有学者曾计算,如果美国底特律的汽车制造企业也能按照硅谷半导体技术的跳跃性发展(集成电路发展的摩尔定律:每18个月速度和集成度提高1倍,价格降低一半)的话,那么汽车将以超音速的速度行驶,而且每一万里耗油将不到1盎司燃料,购买成本将不到25美分。[1]。摩尔定律表明,技术创新可以使产业显现出相对传统低技术产业的生态化特征。同时,技术创新可以产生较高的投入产出比。比如,生产1000吨玻璃纤维所需能源只有生产1吨铜的5%,但后者却能比前者创造出更大的效益。技术创新节约了资源,加强了产品功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资源有效利用率,使得单位经济的增长对自然环境的依赖和破坏程度日益减小,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技术创新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能源替代和资源开发,已经成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2] 我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处在工业化过程之中的国家。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像某些发达国家那样通过传统产业的弱化来促进经济的生态化发展,而必须走技术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道路。这一点在国内学术界已经形成了共识,但在重视程度上,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却往往对工艺技术创新青睐有加,而忽视了管理技术创新对经济生态化发展的重大作用。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

科学技术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社会的各个角落,改变着社会生态环境。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活的条件、状况和环境,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发展;另一方面,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又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和巨大灾难,危害社会生态的发展。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社会生态的这种二重性影响,并加以调控、限制和消除。这样,我们才可能在21世纪的现代文明时代,建造更加美好的生态环境。1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社会生态既包括自然因素构成的生态环境,也包括人类活动形成的生态环境。而人类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突出体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因此,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毫无疑问是需要引起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 1.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把科学技术纳入生产力范畴,他认为科学技术在知识形态上是一般社会生产力,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一旦科学并入生产过程,这种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就会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总结历史,结合时代的发展,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他认为,实现人类的希望靠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靠科学,维护世界和平靠科学。中国要发展,离开科学也是不行的。科学技术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最主要的驱动力,而且,它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基础之一。人类只有依靠科技能力、科学精神和理性才能确保全球、全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每一个领域都有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中,科学技术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1. 2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态环境的质量变化的关系 当今世界,尤为引人注目的变化是,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大提高,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只有科技的发展和普及,才能使单位生产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不断地开拓新的能源和材料,才能实现既减少投入,又能增加产出的理想发展模式,进而使发展越来越减少对资源、能源的依赖性,并相应减轻对环境的污染。人类通过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开发自然资源,使资源范围从深度和广度两维拓展,低科技水平下的非资源变成高科技时代的资源,诸如核能技术的进步,使原子潜能变为有效的能源。高科技的投入也使环境系统发生变化,太空技术的发展,使外空环境改变;另一方面,科技进步也使环境的有效保护更加先进、合理。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防治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样也需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绿色的森林不断消失,臭氧层出现巨大空洞,全球气候异常,都是人类活动不符合自然界发展规律带来的恶果,已经给人类敲响了警钟。许多国家的经验表明,技术应用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最终还要依靠科学技术进步来解决。例如,解决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无论采用哪一种方法,科学技术都是关键因素。人类对气候变化、资源消耗增长率、人口动态和环境退化等领域的了解,正在通过科学研究不断深入。制定长期发展战略,需要考虑这些领域及其相关领域的变化情况,更好地了解地球生态系统的陆地、海洋、大气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水、养分和生物地球化学循坏和能量流动,以便更精确地了解地球的负荷能力及其如何对人类活动施加的压力进行反应。依靠科学可以健全和完善环境与发展管理政策。只有在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人类才能解决人口激增与资源短缺之间的矛盾,才能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就是依靠先进的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已经消除和控制了其主要的工业污染,同时加强了对自然生态的保护,环境质量显著改善,使当地居民生活在蓝天碧水的环境之中。 总之,科学技术发展是改变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根本因素,而人类社会生态环 境得到改善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 2科技发展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正如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一样,任何科学技术的使用都会导致生态平衡的失调。一方面,科学技术应用过程所取得的任何成果都是因为改变了自然状态下物质循环过程,造成某个点上的失调而取得的;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成果与破坏是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