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教案《小狗包弟》教师版.doc1

高一教案《小狗包弟》教师版.doc1

使用者班级姓名

高一语文教案第三单元第8课《小狗包弟》

使用时间:2014-10-20 编印者:鲁佳审定者:田园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①把握散文的情节结构,掌握通过文眼来了解文章主旨的方法。

②学习拈取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的构思技巧。

二、过程和方法

①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合作探究的能力。

②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于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巴金严于解剖自己的伟大人格,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教学重点】1、领悟作家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反省忏悔意识。 2、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正确评价作家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 2、理解作者自我解剖、深刻反省及对“文革”的批判。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巴金先生在谈到自己的文学见解时说:“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叙事散文《小狗包弟》,感受它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力量。

【自主学习案——知识链接】

一、作家作品

1、关于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

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1928年完成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1929年在《小说月报》发表后引起强烈反响。后来又写了“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又发表中篇小说《寒夜》、《憩园》等。2、写作背景

从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历时十年。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场灾难中,一大批老干部受到打击和迫害,巴金是其中一个。面对这场灾难,很多人都不敢说真话,但巴金说了。他是用文章的形式说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小狗包弟》就是他说真话的具体体现。

二、课前自测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舔舐(tiǎn shì)舐犊(shì dú)情深作揖(yī) 缉(jī)毒编辑(jí) 修葺(qì)

租赁(lìn) 叱(chì)骂解剖(pōu) 堕(du?)入绿草如茵(yīn)创伤(chuang)

三、整体感知:

(一)把握情节

这篇文章是一篇叙事性散文,他有一个完整的故事链,有开端、发展、结局和尾声,请大家再次阅读这篇文章看看文章哪些内容是开端,哪些内容又是发展、结局和尾声。

楔子(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2)——包弟来历

发展(3--6)——七年相处

结局(7--9)——一朝离别

尾声(10--13)——真心忏悔

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写了一个艺术家与狗的故事,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所以称为楔子(戏曲或小说开头的引子,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二)把握情感

该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流泻了一段复杂的心理历程,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让我们紧贴作者的心,仔细品读感受作者的情绪流程。

[明确]:伤感(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欢快(与包弟亲密接触)──忧虑(不知如何安排包弟)──轻松(送走了包弟)──沉重(送走之后心不得安)──歉意(至今心不得安)

【合作探究案——课堂探究(一)】

一、研习课文第一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这一“序幕”部分,写艺术家与狗的故事有什么作用?除了引起下文之外,这一部分内容有没有其它的作用?(在“楔子”这部分内容后面划上问号)

2. 在艺术家与狗的故事里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二、研习课文开端与发展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作家在介绍包弟的来历和描写人与狗之间的相处时,突出了包弟的什么特点?

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

2.我们在描写人物时可以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突出其特点,作家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时哪些是正面描写哪些又是侧面描写呢,请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

正面描写第2自然段“狗来了……不停的作揖”

第3自然段“它不咬人……引客人发笑”

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写由起女士在两年之后仍然对包弟念念不忘

第5自然段“听妹妹们说……等候我们出来”

3.作家为何要突出小狗包弟的这些特点?

小狗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

三、无论小狗包弟怎样的可爱与聪明,它仍然逃脱不了自己的厄运,请大家阅读“结局”这部分。

1.小狗包弟成为包袱的原因是什么?

a、日本种的小狗。

b、瑞典旧主人

在那个年代,养一只宠物狗本身就是一种奢侈,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同时我们再联系前面的艺术家获罪的原因(“里通外国”是个反革命),再联系小狗包弟的这种特殊身份,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小狗包弟会成为包袱了。

2.小狗包弟作为礼物却无法送出,为什么?

除了前面讲过的小狗包弟是一个包袱的原因外,也反映当时那种人人自危,人人力求自保的社会现实,同时也注定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性。

四、文章写到这里,作家与小狗包弟的故事就已经结束了,我们回头来看一下,作家一共写了几个故事? (两个) 对照这两个故事,我们可以将楔子部分的问题解决了,请大家将这两个故事的主人公和情节进行一下对比,看看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主人公都是写人与狗之间的故事

不同点前一个故事写狗的忠诚,后一个故事写人的背弃

通过对比说明了作家自责的必然性和忏悔的必要性。

第二课时

【合作探究案——课堂探究(二)】

一、我们就来看一下在小狗包弟送走后,作家的内心是如何变化的?请同学们阅读一下“尾声”部分,同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轻松——沉重——自责

1.作家为什么会轻松?

包袱解除了,从红卫兵开始上街抄四旧开始,小狗包弟就成了全家人的一个包袱,使他们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当中,害怕小狗包弟会给他们带来灾难,如今包弟送走了,没有包袱了,自然而然的就轻松了。2.他为什么会沉重?

作家想到了解剖台上的小狗包弟的惨象,进而想到为了自保,自己将相处了七年,有着深厚情谊的包弟牺牲调,心中便产生了深深的愧疚,这种内心的煎熬使他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3.这种包袱使作者不断的自我谴责,请大家找一下,那一句话是表明作家的自责的?

“不能保护一条狗……我不能原谅我自己﹗”

(二)我们说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可是时间能抚平心灵上的创伤吗?齐读后三段。

1.作家写了时光的流逝,又写了庭院景况的改变,目的是什么?

作家要说的是虽然整整13年过去了,作家所住的庭院也已面目全非,但那种愧疚和自责仍然没有减少一分,反而与日俱增,而且作者认为“这种煎熬不会终结”除非“给自己过去十年的生活作总结,还清心灵上的债”,所以作家在76岁高龄,仍然带病书写着心中真诚的忏悔,最后辑成了《随想录》一书。

二、课堂探讨

1.对于作家为了自保,而放弃小狗包弟的行为,我们该如何看?

对于同学们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是自私的,另一种认为作家的行为可以理解。这两种意见都有道理,持前一种意见的同学,他们的是非观念和强,能够在大是大非面前摆正自己的心态。而后一种同学,他们则多了一份理解,多了一份同情,我们没有亲历“文革”,对“文革”所知甚少,但是在文章的片断当中,我们仍能够看到社会的动乱,所以我们对于生存在那样的社会当中的身份特殊的作家,也应当给予一定的理解。

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他的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

3.教师总结

巴金老人2003年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让我们一起来大声朗读颁奖词。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

【拓展延伸案】

三、写作特点

巴金的写作风格文字简约,饱含丰富的人文主义色彩。那么《小狗包弟》在写作上有什么启示呢?

1.以小见大:从细小事物中发现和展示社会变迁、大众命运的痕迹。

2.朴素情真:语言朴素,表达真情,不追求夸饰;“事”与“情”相结合,注意文章情感的

波澜起伏

3.巧用对照:

a狗与人的对照:(序幕)

狗:忠诚,可爱,有人情味;人:冷漠、残忍、背弃。

b两条狗的故事的对照

c前后情感的对照

四、作业

在你成长过程中有没有让你难忘的一件小事,使你心存歉疚?以内疚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作文,要求使用细节描写,不少于800字。

●【作文素材】

中国20世纪的良心

巴金伴随中国走过了一百年,他是当代中国最痛苦的老人,不但是因为晚年帕金森氏症造成的病痛,更是因为他沉浸在对“文革”噩梦般的回忆之中,从1978年12月到1986年7月,他耗费了整整七年的时间,以煌煌五卷四十多万字,写出了一个中国知识分子近四十年来心路历程的伟大“忏悔录”,他对整个“文革”进行深刻的反思,对自己的良心进行深深的拷问,他通过自己的作品解剖自己,指责自己,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曾经有过的民族劫难。研究巴金的专家这样说:“在社会开放,人人追求成功、财富、名利的时候,唯独巴金还在一字一句地写着他的忏悔录般的《随想录》。”这个敢讲真话的温顺老人,以自己的真诚和80年的创作生涯,了自己的一句话“把心交给读者”。

【立意角度】善于解剖自己;反思自己是善良的最好证明;顽强的生存;要对得起自己的民族。

板书设计

小狗包弟

巴金

楔子——艺术家与狗的故事

开端——包弟来历

发展——七年相处

结局——一朝痛别

尾声——真心忏悔轻松沉重自责

《荆轲刺秦王》【典型例题】

1. 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有()

A.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 秦王还柱而走。

C.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D.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E. 偏袒扼腕而进。

F.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G. 秦王必说见臣。

1. C、E析:A. 反→返;B. 还→环;D. 振→震;F. 卒→猝;G. 说→悦

2.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荆轲(kē)拜谒(ya)督亢(háng)戮没(lù)谬误(miù)

B. 偏袒(tǎn)扼腕(a)厄运(a)濡染(rú)怯懦(ru?)

C. 淬火(cù)猝然(cù)忤逆(wǔ)铁杵(wǔ)拊心(fǔ)

D. 创伤(chuāng)创办(chuàng)瞋目(chēn)箕踞(jī)目眩(xuàn)

2. D析:A. 亢kàng B. 懦nuò C. 淬cuì,杵chǔ

3.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答案:B

A.人不敢与忤视忤:逆。

B.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表被动关系。

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

D.士皆瞋目瞋目:形容发怒时瞪大眼睛的样子。

4.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 C析:皆为名词做动词

①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②又前而为歌曰③乃朝服,设九宾

④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⑤使使以闻大王⑥箕踞以骂曰

⑦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⑧皆白衣冠以送之

A. ①②③

B. ④⑤⑦

C. ②③⑧

D. ①⑥⑧

5.对下面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答案:B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翻译:假如太子不说,我也要求行动。

B.唯大王命之。翻译:只有大王掌握着命运。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翻译:去了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D.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翻译:秦王用一千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做赏格,悬赏他的头。

6.下列句子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6.答案: D

A.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D.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二、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晏子辞千金

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身死而财迁于他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夫十总之布,一豆之食,足于中,免矣。”

景公谓晏子曰:“昔吾先君桓公以书社五百封管仲,不辞而受,子辞之何也?”晏子曰:“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意者管仲之失而婴之得者耶?故再拜而不敢受命。”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7答案:C

A.晏子方食方:正

B.终再拜而辞曰再拜:拜两次

C.进取于君进:前进

D.以振百姓振:同“赈”,救济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8答案:A

A.①分食食之②食之不以其道

B.①使吏致千金与市租②乃致其父兄昆弟而誓之

C.①寡人不知②孰谓汝多知乎

D.①忠臣不为也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之”'字,全都是代词且指代的对象相同的一项是()9答案:B

①分食食之②言之公③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④一豆之食

⑤夫厚取之君则施之民⑥婴闻之⑦以君之赐⑧寡人之过也

A.①③⑥

B.③⑤

C.②⑧

D.③⑤⑦

10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忠臣不为也。

10答案: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

②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答案: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