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圣地巡礼-竹林精舍-敦珠佛学会

圣地巡礼-竹林精舍-敦珠佛学会

聖地巡禮

佛教的第一座建築物

竹林精舍位於印度恆河以南,摩揭陀國 (Magadha) 的首都王舍城(Raigir)之內。即現今印度東部比哈爾省 (Bihar)境內,距離西南方的菩提迦耶 (BodhGaya) 約90公里,距離西北方的巴特那 (Patna) 約103公里。

竹林精舍又稱為「迦蘭陀竹園」(Kalandaka Venuvana)。興建的緣起是因為「佛陀」成道之後,跟隨者愈來愈多。數百人經常露宿山野,沒有固定休息的地方。「佛陀」白天在山邊、樹下弘法,晚上在頹垣、破屋、山穴、野外住宿。跟據《十誦律》卷二十四的記載,諸「比丘」在夏天雨季時出外化緣乞食,經常踏死草地或濕地的蟲蟻,被「外道」異教徒耻笑。少慾知足的「比丘」,心生慚愧,以此事禀告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規定以後每逢夏天的三個月雨季裏,「比丘」們不可以外出超過七日,要盡量安居靜修,稱為「結夏安居」(Vassa)。

釋迦牟尼佛將「結夏安居」的最後一日定為七月十五日。此日又名「佛歡喜日」、「僧自恣日」(自我覺醒之日)、「解夏日」(三個月之「結夏安居」圓滿的日子)。釋迦牟尼佛開示該日要廣種功德,可種無量之福報,惠及七世之父母。例如供燈、「向人、上師或僧懺悔」、持清淨戒、淨身口意業、設齋供僧,功德非常殊勝。由於功德顯著,後來民間將此日演變成孝親的「盂蘭盆會」。(請參看由「敦珠佛學會」出版之影音光碟「盂蘭盆會與中陰文武百尊之殊勝處」)在印度「苦行林」修行的「比丘」,多數散居於各處。一到雨季,他們就各自尋找安居之地,避開水浸及踏死遍滿濕地的蟲蟻。等到雨季過後,大家又回到樹林去。當“佛陀”的教團越來越龐大,成千上百的「比丘」,都急需尋找安居之所。

跟據《大唐西域記》卷九的記載,在釋迦牟尼佛大約三十五歲的時候,有一名顯貴的大長者迦蘭陀,經常以大竹園作「布施」,讓諸「外道」居住。迦蘭陀在聽聞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之後,深深地生起了信心,於是驅逐「外道」,將大竹園獻供給釋迦牟尼佛。

另一說法是摩竭陀國的國王頻婆沙羅王,虔誠皈依釋迦牟尼佛之後,為了令釋迦牟尼佛及其弟子有安居之所,特別在

竹林精舍

生紀札西

? 佛教的第一座建築物? 竹林精舍的歷史陳跡?「竹林精舍」內度化 「羅剎鬼子母」?「施食」的由來

十三世紀時,竹林精舍變成為荒蕪的廢墟,清雅的竹林被任意採盜及棄置。直至1956 年,印度考古局根據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挖掘出傳說中的「迦蘭陀池」,並且加以復原。日本妙法寺在竹林精舍的園林中,興建一座亭子,裏面供奉一座三公尺高的佛像。

亭子的旁邊種植了無憂樹和菩提樹。日本的信徒從尼泊爾移植竹株,栽培在園林裏,成功地再次顯現竹林的景致。如今竹林精舍的園裏,竹枝綠意盎然,長得十分茂密,並且種了許多奇花異草,引來繽紛的蝴蝶飛舞其中,令人仿佛置身在世外桃源。可惜現時,竹林精舍的其它建築遺址,已變成一個小土丘,只剩下重新種植的清幽竹林。

「竹林精舍」內度化「羅剎鬼子母」

釋迦牟尼佛住在竹林精舍時,在城內的山邊,住著一位夜叉(羅剎鬼子母),名叫歡喜,他的父親娑多是王舍城的「守護夜义」。

註:夜叉—又稱為「勇健鬼」,是「八部鬼眾」之一,一般由「四大天王」所率領。「夜叉」有三種,一種名「地行夜叉」,住在地上;一種名「天夜叉」,住在天上;一種名「虛空夜叉」,住在虛空中。娑多過世之後,她嫁給一個夜叉半遮羅。有一天,她對半遮羅說:「我想到王舍城去,將城內所有人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都要捉來吃掉。」她的丈夫勸阻說:「你應該仿效你的父親,守護這座王城,不應該生起如此惡毒的念頭!」但歡喜夜叉因為受到前世所發邪願的影響,不聽取任何勸阻。後來,歡喜接連地生了五百個小孩,最小的取名為愛兒。愛兒亦跟着歡喜夜叉的邪願殺害城中小孩,把孩子一個一個的吃掉。

夜叉的丈夫雖然頻頻勸諫,但歡喜夜叉並不接受。城內的人民將小孩失蹤的事稟告國王,國王立即下令捉拿兇手。可惜捉不到兇手,但士兵和懷孕的婦人,卻一個一個地不斷失踪。

大臣們將此事稟告國王,國王非常驚訝,覺得這件事太過怪異,因此找來巫師,問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巫師回答說:「這些災難都是由夜叉所引起,最好趕快以最好的飲食來祭祀他們。」

聖地巡禮

竹林精舍之內興建講堂及房舍,獻給佛陀與比丘們,成為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亦是佛陀在古印度南方弘法的根據地。

竹林精舍分為十六大院,每一座院有六十個房間。整座建築物有五百樓閣,七十二講堂,是釋迦牟尼佛宣揚佛法的重要場所之一,亦是佛教史上第一座供佛教徒專用的建築物,成為後來佛教寺院的前身。釋迦牟尼佛在竹林精舍之內,大約度過了六次的「結夏安居」。

竹林精舍的歷史陳跡

竹林精舍位於「王舍城」北門的一里餘之外,由石頭砌成,門向東面開。釋迦牟尼佛在世時,經常在此弘法,教授了多部佛經。例如《大乘理趣六波羅蜜經》、《般舟三昧經》、《持世經》、《大方等修多羅王經》、《發菩提心破說魔經》、《尼拘陀梵志經》、《中阿含分別大業經》、《月光菩薩經》、《光明童子因緣經》、《轉有經》、《持人菩薩經》、《私呵昧經》等。

釋迦牟尼佛在竹林精舍說法,王舍城內的著名異教徒兼領袖,舍利弗 (Sariputta) 和目犍連 (Moggallana),帶同他們的徒眾二百五十人,皈依佛陀及出家。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成為佛陀其中的十大弟子及極具力的弘法助手。不久之後,摩竭陀國大富長者的兒子摩訶迦葉,亦帶同兩名兄弟及數以千計的弟子,來到竹林精舍皈依佛陀,成為「頭陀第一」(「頭陀」指「苦行」)。後來佛陀涅槃,摩訶迦葉就承受了佛陀的遺缽。

釋迦牟尼佛寂滅之後,佛弟子在此塑造了一尊與佛真身一樣大小的佛像。而阿闍世王分得佛的舍利後,亦將之供養在竹林精舍內。阿育王時,特別在竹林精舍的東面興建「舍利塔」作為供養。

竹林精舍

一樣。歡喜夜叉被釋迦牟尼佛的光明攝受,生起尊敬仰慕的心。因此,她瀕臨崩潰的心情得到了

舒解,好像已經

找到兒子一樣。

她頂禮釋迦牟尼佛,求釋迦牟尼佛慈悲,讓她可以見到愛兒。

釋迦牟尼佛問歡喜夜叉:「你有幾個小孩呢?」 歡喜夜叉說:「五百個。」釋迦牟尼佛說:「你有五百個小孩,少了一個,有什麼好痛苦的呢?」 歡喜夜叉說:「世尊,我今天若果無法見到愛兒,一定會吐血而死。」

釋迦牟尼佛說:「你有五百個小孩,才少了一個,就那麼的痛苦,但別人只有一個小孩,卻被你吃掉,你覺得這樣的痛苦,和你比起來又怎樣呢?」歡喜夜叉說:「這樣的苦,比起我的痛苦,還要多很多倍。」

釋迦牟尼佛說:「你既然知道與所愛的人分離,是如此的痛苦,你為什麼要吃人,讓他們的家人受這種痛苦呢?」歡喜夜叉說:「希望釋迦牟尼佛給我開示和教誨。」

釋迦牟尼佛說:「你若果願意從我處“受戒”,讓王舍城內的人,從今以後都不再有隨時失去親人的恐懼,我就馬上讓你見到你的愛兒。」歡喜夜叉說:「世尊,從今以後,我遵照“佛陀”所說,不再讓王舍城內的人有這樣的恐懼。」

話剛說完,釋迦牟尼佛就讓她看到愛兒。歡喜夜叉於是「皈依」釋迦牟尼佛,並且從「佛陀」領受「五戒」。城內的人,從此得到安樂,不再憂惱。

「施食」的由來

歡喜夜叉請問釋迦牟尼佛:「從今以後,我和我的孩子,可以吃什麼呢?」釋迦牟尼佛告訴她說:「妳不需要煩惱,在此世界中,我的所有弟子,會在吃飯前準備一盤食物,呼喚妳和妳的孩子們食用。這樣,就會讓你們得以飽食,不會受饑餓之苦。若果還有其他眾生或鬼神,聽到而一起來受食的,我的弟子,也都會運心“觀想”,讓大家都能飽食滿足。」這就是「施食」的由來。

國王下令城內的人準備最好的飲食、香花祭祀夜叉,但人口卻繼續失蹤。此事令每個人都感到無限苦惱與惶恐,卻又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才好。

守護王舍城的天神,報夢告訴城內的居民:「所有失蹤的人,都是被歡喜夜叉吃掉的。你們應該去找釋迦牟尼佛,他有辦法降伏歡喜夜叉,解決你們的苦惱。」

城內的人民前往參拜釋迦牟尼佛,頂禮請求釋迦牟尼佛憐憫大眾,為大家降伏這個夜叉。釋迦牟尼佛接受請求。

釋迦牟尼佛來到歡喜夜叉的住處。當時歡喜夜叉不在家,她的小兒子愛兒獨留家中。釋迦牟尼佛用他的缽蓋在愛兒的頭上,以神力令別人看不到愛兒。

歡喜夜叉回來時,看不到她的小兒子,驚慌地到處尋找。問來問去都無人知道愛兒的下落。她像發瘋似的到處找,從城內到城外,甚至整個世界,都一樣找不到。

由於找不到愛兒,歡喜夜叉的內心非常焦急和苦惱。她甚至到「地獄」尋找,八熱地獄、八寒地獄等,都找不到。歡喜夜叉還想進入帝釋天的最勝宮殿,被金剛大神和無數的守門夜叉擋在門外,因此更加的悲痛心傷。

她到多聞天見到多聞天王時,忍不住倒地痛哭起來,希望多聞天王幫助她。多聞天王問她,想想她家的附近,有誰經常來回走動呢?歡喜夜叉說是「沙門喬答摩」(即是釋迦牟尼佛)。多聞天王要她趕快回去,就可以見到愛兒。

歡喜夜叉趕回王舍城,遠遠地看到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莊嚴光明的猶如「妙寶山」

聖地巡禮

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

釋迦牟尼佛又告訴歡喜夜叉說:「從今以後,只要正法尚在世間,妳和妳的孩子,就要護持所有“出家人”的住所,讓他們得到安樂。」釋迦牟尼佛說完後,歡喜夜叉和她的孩子們,以及在場的夜叉們,都很高興地頂禮釋迦牟尼佛,並且遵照奉行。

當時大部分的「比丘」聽完之後,都產生了一些疑問,於是請問世尊:「究竟是什麼的因緣業力,令歡喜夜叉生了這麼多小孩,而且要食城內的人呢?」世尊告訴「比丘」們:『歡喜夜叉和城內的人,都是因為過去的“業”,而自作自受。很久之前,在王舍城有一個供養辟支佛的法會。當時有五百個人,每個都穿戴整齊,端著上好的飲食,要去公園參加法會。

這五百個人在路上見到一個懷孕的牧羊女,於是邀請她一起去公園跳舞歡樂。牧羊女非常高興,很快樂地和他們一起到公園跳舞。由於跳得太過疲累,引致當場流產。由於城內的人,全部都來到這個公園,所以都知道這件事。

牧羊女非常憂惱,羞愧得不知如何是好,覺得當中只有五百個邀請她的人是好人,會同情她失掉兒子。其餘城中的人,都是耻笑她失掉兒子的人,因此心裏充滿悲憤。

辟支佛走向牧羊女,牧羊女看到辟支佛身心安詳、威儀有序,心生敬仰,便用她當時以牛奶換取的五百個菴摩羅果,頂禮供養辟支佛。

辟支佛為了要利益牧羊女,增加她的信心,因此展現了「神通」。牧羊女見到之後,信心堅定,隨即發願說:「希望來世我投生到王舍城時,現在城內這些人所生的小孩,都被我吃掉。」

諸位「比丘」!當時那個牧羊女,就是現在的歡喜夜叉女。因為她過去生中供養辟支佛時,生起瞋心,發了惡願,結果「供佛的福報」都用來完成她的惡毒願望,這一世投生在王舍城,成為夜叉女,並且生了五百個小孩,在王舍城裡到處吃食城中人民所生的小孩。所以我常說,「黑業」會招來「黑報」,「雜業」會招來「雜報」,「白業」則招來「白報」。你們應該精勤努力地修行「白業」,遠離「黑業」和「雜業」,因為「果報」終究還是要「自作自受」的。』當時「比丘」們聽完之後,都非常高興,頂禮釋迦牟尼佛的雙足後離去。(節譯自《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雜事》)

註: “黑業”指黑的、不良的行為。“黑報”指黑

的、不良的果報及結果。

“白業”指白的、善良的行為。“白報”指白

的、良好的果報及結果。

“雜業”指黑白混雜的行為。“雜報”指黑白混

雜的、良好與不良的混雜果報及結果。

竹林精舍遺址

前往「王舍城」的途經

航空交通

沒有飛機直接前往王舍城 (Raigir),必需乘飛機前住印度首都德里(Delhi),然後搭乘內陸機往巴特那 (Patna),由巴特那轉乘火車,巴士或出租車前往王舍城,路程大約是103公里 (Kms)。鐵路交通

從巴特那 (Patna) 乘搭德里~加爾各答 (Delhi-C a l c u t t a ) 綫的火車,在 B a k h t i y a r p u r 站下

旅遊小貼士

車,再轉乘另一綫火車到王舍城站,從巴特那往 Bakhtiyarpur 的路程大約是36公里 (Kms),從Bakhtiyarpur往王舍城的路程大約是67公里 (Kms)。

陸路交通

巴特那 (Patna) 機場有定期巴士或出租車直接前往王舍城,路程大約是103公里 (Kms)。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