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周玉徐晓飞齐晶瑶王立欣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摘要:确定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教学“十二五”发展目标,阐述了近年来在教学管理体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教育国际化等方面采取的主要改革举措,介绍了相应的制度与条件保障措施并总结了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arget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 hnology (HIT) in their 12th Five-Year Plan first,and consequently demonstrates HIT’s main reform measures from the aspects of education management institution,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atic co urse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separately, presents relative institution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such a reform, and finally summarize the main achievements.

关键词:本科教学;本科生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通识教育;项目学习

Key word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dergraduate school, Talents cultivation,

General education, Project learning.

作者简介:周玉,哈尔滨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哈尔滨150001;徐晓飞,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助理,教授,哈尔滨150001;齐晶瑶,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生院副院长,教授,哈尔滨150001;王立欣,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学研究与质量管理处副处长,哈尔滨150001。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哈尔滨工业大学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步伐”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升本科教育质量,我校确定了本科教育的发展战略,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计划,取得初步成效。

一、本科教育“十二五”发展目标

学校确定的本科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人为本、发展能力、提高素质;面向国家与社会需求,结合哈工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规律与改革途径,着力提高教育水平与教育质量,建立具有哈工大特色的、创新型、精英式本科教育体系和统一高效的教学管理机制。

本着优先发展,育人为本,精英教育,改革创新,国际接轨,提高质量的总体原则,确定了“十二五”本科教育发展目标:全面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加强本科生院的体制机制建设,通过教育创新与教学改革,建立具有哈工大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创新型本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课堂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从整体上提高我校本科教育质量,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上取得突破。

二、改革举措

1.成立本科生院,推进教学体制改革

为了进一步强化人才培养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基础地位,2010年,我校成立了本科生院。本科生院的成立,是我校加强本科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本科教学管理,整合本科教学资源,建设创新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水平的重要战略举措。本科生院成立以来,我校明确提出了以培养“研究型、个性化、精英式”具有国际竞争力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本科教育新模式,并提出了本科生院机制下一系列本科教育改革新思路和新措施,如面向理工科学生素质教育的通识教育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示范课建设、推行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学生外语与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基于认证制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等。

2.提出并实施两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本科生院成立以来,明确提出培养两类拔尖人才: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科技领军人)、工程应用型拔尖创新人才(工程领军人)。

在原有实验学院学院和英才班的基础上,整合建立了英才学院,加强了英才学院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团队。以英才学院为基地,以实施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学生培养计划”为切入点,进行学术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英才学院组织了全校性的“面向未来领军人才的拔尖学生培养理念、方法与实践”专题研讨会,通过“985”工程立项支持“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从培养模式、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素质拓展与提升、文化氛围、国际化化环境等方面系统规划,建立了我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培养模式。按照“本硕博”贯通培养和“通识教育+大类培养+专业教育”原则,制定统一规范的培养方案,落实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特殊策略和具体措施。

国家从2009年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我校被批准为首批试点学校。我校21个专业作为试点进入该计划,2010年各试点专业提交培养标准和培养方案,学校投入2000

余万元启动并实施该计划。为体现研究型大学的特色,我校以该计划为基础,提出工程领军人培养战略。旨在协调全校各方面的力量,在全面加强学生品德修养、人文素质和数理基础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对具有领导潜质的优秀学生加以培养,提升其管理理论水平的同时为其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促其将潜质升华为能力。计划实施初期,拟在大二期末择优选择100名左右学习成绩优秀,项目学习成果比较突出的学生(有保研资格)进行专门个性化培养:包括学习领导力方面的课程,进行强化的科研训练,进入企业高层管理团队

完成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毕业设计项目。研究生阶段,再进行一年的企业管理和研发项目。经过上述培养过程,可望这些学生毕业后成为既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又有管理才能的工程领军人物。

3.建设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

为实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精英教育模式,积极推进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参加了“中国-加拿大通识教育论坛”,组织了多次通识教育的研讨会。借鉴国内外大学通识教育经验,结合我校的理工科特色与实际情况,梳理了我校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组建了由人文学院、理学院、外语学院、管理学院、媒体系等5个院系的教授构成的通识教育工作组。初步提出了包括文史经典与世界文明、数理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政治经济与法律道德、人文艺术与美学欣赏、跨文化沟通与表达、工程领导力等系列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2011年,用“985”工程经费支持了5门通识教育选修课的建设。正在逐步建立起具有我校特色、面向学生素质提升的通识教育体系。

4.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是学校教学改革的新举措。“基于项目的学习”中,学生以团队形式开展有意义的研究活动,学生围绕一个具体的项目,充分学习、选择和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在项目构思设计、实际体验、探索创新、内化吸收的过程中,自主地获得较为完整而具体的知识,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技能。

2011、2012年我校有14个学院开展此项工作,通过实施一年级年度创新项目、二/三年级专业设计项目课程、四年级毕业设计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科技竞赛项目等环节在各年级开展“基于项目的学习”计划。大一年度项目取得初步成效,在新一轮的培养方案中要求所有工科专业设置一定数量的项目学习学分,使这种学习模式常态化,惠及每一名学生。为此学校已在“985”建设经费中投入近1000万元,进行实验室等相关条件建设。5.深化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改革

为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校多年来一直积极推进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改革,实施启发式教学、累加考试等,要求学生完成大作业、课程论文等研究性内容,做到精讲、多练、重基础、强实践。2011年,在“985”工程中设立了“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专项。组织安排了立项申报和评审工作,从69门课程中评审选拔出30门示范课程立项。在学校第十四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表彰了10门“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专项优秀课程”,为全校树立教学方法改革的典型榜样。结合教学方法与考试方法改革,我们正在建立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办法、累加式考试管理办

法及相应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为实现教学方法考试方法改革的常态化提供政策保障和管理手段。

6.实施“大学生外语与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促进本科教育国际化

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需要大力推进本科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学校立足于高起点与国际接轨,推进教与学的国际化,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学习环境等。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教材力度,把用英文授课的能力作为引进和招聘教师的一个重要考量因素。增大教师短期出国教学进修和学生出国游学的资助力度,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2011年,通过“985”工程立项,启动了我校“大学生外语及国际化能力提升计划”,积极推进外语课程体系建设、外语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国际化校园氛围建设等。与国际合作处、留学生中心、外语学院等密切合作,确定9个学院作为试点学院开展本计划工作。我校派出联合培养本科学生57人,派出交换学习本科学生122人,接收国外交换生132人,接收学位留学生270人。还完成了我校申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的首批43名学生留学奖学金的申报与评审工作。

三、制度与条件保障

1.修订培养方案,把改革措施固化到培养方案中

培养方案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为把各项改革措施落到实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对2008版本科生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修订的基本原则包括: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目标驱动原则,以培养目标为引领,科学构建课程体系;有利于深化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改革的原则,适当减少总学分和课内学时,精讲多练,引导学生通过完成大作页、撰写论文、专题研究等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实施“基于项目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国际化培养力,研究国际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努力建设系列化英语授课课程。

2.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和教学奖励专项津贴,激发教师积极性

为了鼓励我校教师从事本科教学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设立教学为主型教师岗位、教学科研并重型教师岗位,并建立教学相关岗位准入制的相关条件与要求,明晰教师的责、权、利;为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方法改革,制定新的教师工作量核算办法和评价指标体系,充分考虑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后教师的付出;2012年学校拿出1000万元,设立教学奖励津贴,鼓励在教学各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一线教师;另外正在推进为“教学为主型”教师设立专门的职称晋升渠道,并对教师晋升明确提出本科教学工作任务要求。

3.加强实验室建设,为实践教学提供有力支撑

实验室建设是提高本科教育水平的重要基础和条件。“十二五”以来,我校加大了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前三年,仅985经费就已投入3500余万元,实验实践教学条件与环境有效改善。包括2010卓越计划启动经费1650万元,主要用于实验室建设;投入300万元,建设10个学生科技创新基地;2011年投入实验室建设资金1000.76万元,对“力学实验教学中心”、“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材料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等11个教学实验室建设项目进行了立项,购置了设备共计107种,1542台套;2012年又投入专业实验室建设经费400万元。高水平实验室建设为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实践成效

1.国家本科教学工程

(1)视频公开课入选2门,谢礼立院士的“地震灾害与建筑结构防震设计”已上网,梅洪元教授负责的“地域建筑的创新情结”入选。

(2)21个专业进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4个专业(机电、电气、能源、土木)获批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获建设经费600万元。获批

(3)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获得资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个,获得建设经费600万元。助200万元。

2.师资队伍建设

2011年,2人获国家教学名师奖;4人获省教学名师奖,3人获省教学新秀奖;3人在省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中分获一、二、三等奖;7人获校教学名师奖,14人获校教学新秀奖。参加全国第十一届多媒体课件大赛”获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组织开展了学校第四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院(系)初赛,参加青年教师共计240人。62人参加校级决赛第一轮分组比赛,16人参加第二轮统一比赛,最终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18名。

3.创新人才培养

(1)2011年,全校共计参加30类大学生创新竞赛,承办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参加了“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年会”。机电学院08级学生李松信同学主持的《升阻复合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获得“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最优秀论文”称号。

(2)学生参赛获国际级奖项136、国家级奖项209、省级奖项127。地区联赛奖项41。累计获奖学生1042人。

(3)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464项,参加学生数2000人。结题项目504项,其中134个项目获奖,一等奖47项,二等奖87项。

(4)本科生发表论文数:截止2011年11月底投稿66篇,发表38篇;申请专利32项,

已授权2项。

4.教学研究及教学成果奖

2010年度校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一等奖16项,二等奖25项。推荐55个项目申报省教学成果奖,获一等奖17项、二等奖20项。另获省高教学会“优秀高等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4项。获批“黑龙江省综合教育改革试点项目” 5项;“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7项。申请国家及省级“十二五”教育规划项目78项。

浅析高职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浅析高职学生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未来几年,我国高职教育将迈入高水平发展的新阶段。高职高专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高专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标签:高职学生;实践教学 党的十九大明确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启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历史新征程。教育战线要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突出教育中国特色,推动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高职院校“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尚未形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就业市场上同样有所反映,从总体情况看,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规格、水平、质量等方面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情况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当今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是很多的,但一种集学校模式与企业模式之精华的模式——“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最为有效的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德国著名的“双元制”教学模式,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同行业企业紧密结合。双元制职业教育形式下的学生大部分時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受的是企业目前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序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从而减少了费用并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培训结束后随即投入工作。 (2)企业的广泛参与。大企业多数拥有自己的培训基地和人员。没有能力单独按照培训章程提供全面和多样化的职业培训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的培训和学校工厂的补充训练或者委托其他企业代为培训等方法参与职业教育。 (3)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在基础教育结束后的每一个阶段,学生都可以从普通学校转入职业学校。接受了双元制职业培训的学生,也可以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文化课补习后进入高等院校学习。 (4)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这种考核办法,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德国的“双元制”实质上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以及韩国等较为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的共同特点之一也是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育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遵循职业

药学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药学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思考 地方高校的药学专业建设应结合自身优势,旨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本文笔者根据所在学校进行的药学专业教学改革现状,开展创新型教学改革,解决药学实践教学中的问题,归纳总结出以下几项措施:结合学生的就业现状,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验训练;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对接,增强实习基地建设;从低年级学生开始循序渐进导入不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能力,以适应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标签: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笔者通过对各类不同规模药企人才需求的调查发现,目前医药企业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希望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很好地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衔接,尽快进入角色,这就向高等学校的药学教育提出了挑战,使得药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必须要进行相应变革。但国内医药人才培养普遍难适应社会需求,缺乏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环节中要下足功夫,以学生为主体,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变革和实践教学方法探索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药学本科人才[1]。 一、以需求为导向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药学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日常教学工作必须与企业实际生产相融合,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与医药相关的理论知识,更能进行实践操作[2]。盐城师范学院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以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为出发点,在传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一味模仿和追随研究型高校的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要以企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产、学、研结合,校企联合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对口专业人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优化整合校内优质实验资源,加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并适时开展专业实验技能培训和竞赛,充分利用本地的制药企业和药检所等资源,联合他们共同开发实践教学内容[3]。 二、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药学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关键。通过强调药学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可以早接触生产实践的各环节,通过早实践、多实践,做到在校就能胜任企业中的相关工作,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中,大学生入学后的前三学期重点要对学生进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对有能力的学生适当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实验内容选取以基础实验单元为主,以综合性实验训练为辅;第四至第五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目前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适应市场对Java人才的需求,就要加强Java课程改革的研究。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试及实践教学四个环节进行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对计算机人才的更高需求,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需要反思自身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社会性,需要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分析社会需求并相应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现有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只有通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对Java人才的需求。

2教学内容改革 Java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从广义上说它代表了一个技术体系,该体系结构根据应用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Java SE、Java EE和Java ME三个部分,它们分别适用于小型设备和智能卡、桌面系统以及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运行。J2SE 为创建和运行Java程序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是Java技术的核心和基础,J2EE和J2ME都建立在J2SE基础之上。但目前Java教学中主要以J2SE为基础,很少系统讲解J2EE 和J2ME。Java技术尤其是J2EE技术占据着市场很大的份额,但国内J2EE技术的开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许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只学习了一点Java基础知识和JSP,而对于Eclipse、Tomcat、Hibernate、Struts、JSF、Spring、EJB、SQA等很少应用。所以,在Java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J2SE 中的主要技术规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将J2EE 和J2ME作为J2SE的后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后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本章节主要概念、方法、原理等的理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年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 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一、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确教师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探索和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并充分利用 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施改革。校内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合理设置课程,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校外则在当地教学质量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中小学、幼儿园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根据专业特点和教学需要,打破常规,打破教学时间限制,灵活安排见习、实训和实习,让学生在中小学、幼儿园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得到专业技能的全面训练,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学生未来职业岗位的有效衔接。走“校校结合”和“校校交替”的人才培养之路,使学生在“校校交替”中逐步形成从事教育教学和班级管理与服务的实际技能和能力。通过改革与实践,学校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程为基础,以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全程实训为两翼”的教师教育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保证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学科基本知识的基础提高了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教师职业岗 位适应能力。上,加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二、增加教师教育 类课程门类,加强学生教师专业化发展课程设置是教育的核心问题,它事关教育的质量和生命,因此,教师教育专业改革首先必须从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人手。针对长期以来教师教育类专业课程门类少、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我们 从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着眼,调整课程结构,增加教育类课程。 1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在公共基础课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课程模块的基础上增设了教师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附件5: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申报指南 (本科部分) 一、建设目标 通过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以下简称教改项目)建设,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引导和推进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研究解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实践问题,培育教学成果,全面提升我省高等教育整体办学水平。 二、立项范围与项目类别 (一)立项范围 2012年度本科教改项目立项重点围绕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和省质量工程项目建设领域,以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为目标,优先支持学生受益面广的项目以及围绕我省高等教育教学领域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研究与实践的项目。具体立项范围见立项指南。 (二)项目类别 2012年度教改项目分为三类,一是以省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为基础的教改项目,予以资助;二是其他立项资助的改革实践项目;三是立项非资助项目。 三、申报条件

(一)基本条件 1.项目理念先进。项目能把握理论与改革实践前沿,符合改革与发展趋势,体现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要求; 2.基础条件扎实。有校级以上重点项目立项与研究实践的基础,团队结构合理; 3.方案科学合理。项目实施方案具有创新性,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强; 4.预期效益明显。项目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作用,预期效果显著,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5.保障体系健全。学校每年开展校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工作,制定教改项目实施奖励管理办法,采取措施鼓励支持本校教师开展教改实践项目。 (二)选题与成员 对同一单位同一名称及内容相似的项目(包括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不重复立项。一般意义的个人项目或其它与教改无关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项目,或已获同一级别教改立项的、已入选省级教育科学研究和超额申报的项目等,均不予受理。每个项目负责人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加其他项目的申报。 作为负责人承担的省级教改项目仍未结题的,本年度不得作为负责人再次申报教改项目。 (三)申报网站 申报学校须建立工作网站,将申报材料及其相应的支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16446370.html, 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 作者:江玉婷 来源:《新课程研究·中旬》2017年第10期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奔向小康生活,汽车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 工具。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汽车维修成为日益增长的行业。由于目前汽车构造和维修的专业人员不足,所以相应的高校要不断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进行课程的建设和完善,实施与时俱进的教学改革策略,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优质的服务。 【关键词】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9-0089-02 如今,在汽车行业所缺乏的是掌握汽车构造知识同时具有一定的汽车故障诊断和维修的专业技术工人。高职院校作为汽车构造和维修专业人员的主要培养基地,不仅仅是培养出了解汽车构造或熟练汽车维修的专业人员,而是要打造出二者兼得的人员。在专业技术的教学课程上,建设新颖的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课程,推动着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一、高职“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体系建设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作为一门新开设的课程,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教学体系,便于之后教学内容的顺利进行。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从如今社会现状以及高职教育的要求出发,将汽车发动机构造和维修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新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体现出以下几大特点:第一,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注重于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方面能够吸收汽车新科技知识以及维修经验,让学生感觉内容更加的新颖并且能够直接运用到实践中,与学生之后的工作能力拉上关系。第二,在一定的程度上缩短理论教学课程的时间,避免汽车发动机理论知识的重复讲解,删减那些与实际应用中脱节的理论知识讲解,减少理论课程教学的时间,增加课程实践的时间,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整体性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第三,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以及自身能力三个方面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讲解,教师凭借自身完整的理论知识体系,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专业的技能,来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得到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 另外,在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要设立一个完善的能力要求设定,让学生在进行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以及可以根据自身能力的短缺进行相关课程知识的学习。比如,通过对国内外典型的车辆发动机构造以及工作原理知识的了解和学习,要求能够清晰地认识发动机中重要的原件与结构,更了解汽车发动机的整个工作过程,每个汽车零件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新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计划要严格落实,比如通过相关课程的讲解,让学生掌握发动机故障中所需要的相关的检测设备,以及其工作的原理和使用的技巧,提升汽车发动机的识图和绘图的能力,对汽车发动机中的零件能够进行独立的机械加工,并且能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

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究 [摘要]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任务,而实践教学环节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学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呈现不同的特点,文章分析了现有传统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并对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一、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对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践环节的不断丰富,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国内高校的专业培养方案中占有非常大的比例,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组织与构建现代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任务迫在眉睫①。 1.实践教学的内涵。实践是人类在一定社会组织中,有目的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是人类社会的存在方式。人们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的经验知识,这是认识的基础与发端。由于人类在历史的社会实践中已积累了大量的认识成果,而个体直接经验总是有限的,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去传承前人积累的间接经验。 实践教学正是根据认识的本质与规律、实践的特点以及教学的目的与要求而开展的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客体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补充和拓展,主要包括:科学实验、工程训练、工程实习、学年论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设计)、社会实践、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等。 2.实践教学的特点。在高等教育活动过程中,每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都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应,而且每个实践教学环节既具有相对独立特性,又紧密结合,将各个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环节联系到一起,形成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它具有系统性、长期性、综合性、广泛性、多样性、灵活性、社会性等特点。

(光学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 - 哈尔滨工业大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光学工程方向)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思想道德、文化修养、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方面知识和能力的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专业学生应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各研究方向上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熟练的实验技能,并具有综合运用光电科学理论和技术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光电信息技术方向的研究、设计、制造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与开发等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设计、开发、集成及应用光电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光电信息学科的研究和工程技术研发,以及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或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和维护能力。本专业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终生学习和在工程实践中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工程科技创新和创业的意识。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应用和管理工作。本专业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工程技术基础、科学研究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培养过程体现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学科交叉的趋势。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追求卓越的态度、强烈的爱国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具有良好的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服务意识; 4.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或有关方面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 5.具备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行光电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开发以及系统运行和维护的初步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动手能力; 7.具有自主获取知识能力,了解本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鉴别能力; 8.具有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9.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和合作的初步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较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籍和资料。 三、主干学科 光学工程。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年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 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

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践训练? 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方成武 戴银 韩茹 谢冬梅 王键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 (合肥 230038) 摘 要 针对目前中药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有所下降的趋势,安徽中医学院修订中药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增加课程见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毕业实习模式,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管理。通过一系列举措,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技能培养 目前,全国大多数的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中药专业毕业生均为宽口径、适应面广的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药物研发、生产、营销、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工作,从事的岗位大多为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以及药物研究所等部门。根据安徽中医学院已毕业的二十余届中药专业本科毕业生调查反馈信息分析,多数毕业生能胜任本职工作,尤以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届毕业生工作最为出色。但近年来,也有不少单位反映,自1990年代以后毕业的学生,其实践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有所下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近年来考入大学的学生年龄较小,从学校到学校,大多数没有经过社会生产实践的锻炼,同时学习的刻苦精神也不如以前的学生;二是由于近年高校大规模扩招,教育经费和实验条件未能同步增长和发展,致使一些正常的实践教学受到一定的影响;三是因为市场经济以后,原有的生产实习基地(例如制药厂)考虑到市场竞争因素以及G MP生产车间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生产实习大多持不欢迎态度。 为了提高中药专业毕业生在不断发展的医药卫生行业中的竞争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院在加强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修订中药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中药专业学生对传统中药的“认、采、制、用”方面的实践知识匮乏状况,通过调研、论证,对中药专业四年的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将《中药学》与《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时间进行对调[1]。对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以及专业课(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分别安排12周时间进行生产见习;增加毕业实习时间,将毕业实习时间由原来的第八学期开始提前到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开始。 二、实行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11巩固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药用植物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理论课结束之后,每年的5月中旬安排学生到黄山进行野外生产实习(自2003年开始,因教学时数的压缩,又将黄山野外实习的时间安排在每年7月份的暑假期间),以加强学生对药用植物原植物的鉴别能力以及生态意识和采制标本技术的培养。黄山具有东部海洋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山地小气候特点,终年温暖湿润,冬暖夏凉,药用资源极为丰富,仅药用植物就多达1700余种。因此每年《药用植物学》课程的黄山野外实习已成为学院中药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由于学校的大规模扩招,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解决经费紧张和实习时间减少的矛盾,学校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在校内建成了栽培有700多种常用药用植物的药植园以及收藏有7万多份植物蜡叶标本的标本中心。这样学生在学校学习药用植物学理论课时,既可观看蜡叶标本,又可到学校药植园见习,课程结束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大多数常见药用 — 1 3 — 药学教育2005年第21卷第5期 收稿日期:20052062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项目号:2005060。 作者简介:方成武(1961-),男,安徽舒城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从事中药资源与应用以及中药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针对Java课程教学特点及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组织、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课程实训方法的选择与实施,以及考核方案的设定等环节进行了教学改革。实践表明,这些改革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Java;教学改革;实践教学;项目驱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10-64-02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Java curriculum He Yuzhen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Yuncheng University, Yuncheng, Shanxi 044000, China) Abstract:Aiming at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of Java and traditional problems of the process during the teaching,the integration of teaching content, the organization of instruction in classroom and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lab,the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the selection of subject training methods and

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药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 【关键词】中药学;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继续 获得新知识、总结新经验、发展新理论的思维方法,是对当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如何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技能的教学,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现就个人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有益探索总结如下,供同道参考。 1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忽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这种传统的教育思想,只重视传授书本知识,学生被动听讲、做笔记,形式单一,教学效果较差,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记忆型” 或“再现型”人才缺乏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启发式教学,有利于《中药学》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加自学内容,坚持以“学生为主,能力为主”的方针,课前让

学生预习,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结合重点难点内容讲授。由于准备充分,在课堂上学生思考积极,讨论热烈,对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使原本呆板枯燥、难以记忆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易于理解和记忆, 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潜能,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 教材中有些比较浅显、易读易懂的章节,安排学生自学。教师指定阅读参考书内容,指出学习要点,结合基础理论启发式地提出问题,提供学习思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和分析问题,进行启发讨论式教学,如消食药、驱虫药、涌吐药等章节内容,以达到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课堂讨论,激发创造性思维,引导学生按照严密的思维逻辑,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 2精简教学内容 《中药学》教学应遵循“突出重点、避免重复、注意衔接”的原则,以“性能功效-主治”为主线其他相关内容围绕其展开,突出学科特点,这也符合《中药学教学大纲》“讲清楚功效的概念,运用中医药理论分析功效,以功效联系主治、用法,有机地将几方面内容结合起来”的要求。在教学中注意突出重点,解释难点,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不必面面俱到,切忌泛泛而谈。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就要把握教学内容,精简教学内容。 着重讲解每一章节中的代表药,介绍临床常用药。如清热凉血药, 能清热凉血,治疗营血分热证。这一功用涉及本节的所有药物,可在概述中详加交待,并联系《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等课程,讲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选题指南

附件1 2015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选题指南 一、本科教育综合改革 1-1 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的应用技能型本科教育综合改革1-2 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发展定位与结构优化研究 1-3 构建高等学校全方位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1-4 校企、校院(所)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1-5 基于自主学习的本科教育综合改革的研究 1-6 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试验研究 1-7 本科专业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构建与实践研究二、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 2-1 高校管理中的分类指导实践体系建构 2-2 本科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指导的比较研究 2-3 高校分类体系和分类标准设置研究 2-4 应用技术型高校教师分类管理与评价研究 2-5 地方高校教务管理流程化、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研究 2-6 对高年级明确毕业去向的学生按类管理分类指导 2-7 高校分类管理和分类指导实施路径研究 2-8 应用转型背景下高校分类管理实践运行模式的构建 三、高校转型发展 3-1 高校转型发展的理论研究与实践 3-2 中外高校转型发展的比较研究

3-3 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保障与激励机制研究 3-4 多元化办学模式下高校转型机制研究与实践 3-5 高校转型发展评价体系与推进路径研究 3-6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策略研究与实践 3-7 高校转型办学定位和特色研究 3-8 高校转型后教师教学发展策略的研究与实践 3-9 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与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融合研究 3-10 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换和重构3-11 校企合作办学对高校转型发展促进作用的研究 3-12 普通高校转型发展思路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1 以“三农”建设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2 为新型城镇化服务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4-3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 4-4 基于大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4-5 地方高校“教师.辅导员.家长”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研究4-6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4-7 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制机制研究 4-8 校企合作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机制研究 4-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持续发展及效果评价研究 4-10 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与运行机制研究 4-11 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4-12 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研究与实践 4-13 基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4-14 创业教育与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4-15 特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4-16 中外合作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较宽的科技领域(包括控制理论与工程应用、系统分析设计与仿真、运动控制、过程控制、飞行器导航制导与控制以及系统工程技术、电子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等)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工业企业等部门和行业从事与控制系统相关的分析、设计、开发、集成、管理及维护的高素质、复合类、创新型高级科技人才。 本专业注重宽基础、强适应性,注重基础理论及其与工程实际相结合,面向国家现代化建设,并具有紧密结合航天、宇航与国防工业现代化建设需求的人才培养特色。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毕业生应在思想和情感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政治品质。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时事政治,有较强的法制法规观念; 2.思想品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3.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的行为准则,具有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二)毕业生应获得以下主要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1.掌握数理等基础理论的原理和方法; 2.具备较扎实的外语综合能力,能够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 3.掌握计算机、电气等关联学科的相关原理、方法及相应实验仪器的使用技能; 4.身心健康,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以及军事训练方面的基本知识; 5.掌握自动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分析和综合(设计)等专业知识和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 6.掌握科学计算、系统仿真、软硬件开发等实验方法和技术; 7.具有辩证的、逻辑的、形象的和创造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对事物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归纳的技能,并具备基本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毕业生应在意识和意志方面具备以下主要素质: 1.协作意识。具备与同学同事协同工作、协调配合的能力; 2.创新竞争意识。崇尚科学,求真务实,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竞争意识; 3.坚毅意志。具备勇于面对困难并善于克服困难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 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专业主干课程 电路I、模拟电子技术基础II、数字电子技术基础II、自动控制原理I、现代控制理论基础、自动控制元件及线路I、计算机控制、控制系统设计、导航原理、飞行器控制与制导、过程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历模板(应届生)

姓名:XXX 籍贯:XXXXXXXX 出生年月:XXXXXXX 民族: 汉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联系电话:XXXXXXXX 电子信箱:XXXXXXX@https://www.wendangku.net/doc/cd16446370.html, 通信地址:XXXXXXXX 教育背景 ●2010.9至今哈尔滨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位:学士项目研究 ●2011.03至今参与中建总公司住宅新型装配式建筑体系研发与工程示范项目。 ?主要负责研究轻钢龙骨墙与梁柱的节点构造问题。 ●2011.01至今参与基于变截面组合梁和变截面支撑的分离式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项目。 (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008094) ?主要研究变截面支撑与压型钢板墙的抗震性能,并对二者进行比较。 ●2009.12-2010.07 基于光纤光栅传感原理的桥梁斜拉索索力监测研究(工程力学专业学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南岗区某组合结构商用综合楼设计(建筑结构工程专业学士学位论文) ☆初步研究了一种基于光纤光栅原理的索力测量方法,设计制作了一个有一定工 程参考价值的斜拉索索力测量装置,并对其进行了性能测试试验。 ☆独立完成一幢14层组合结构商用综合楼的设计、计算及绘图工作。 社会实践 ●2011.09 参与哈尔滨司法局东风监狱框架结构检测项目,主要负责现场检测及数据处理。 ●2011.02-2011.05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结构工程师助理?参与双城新兴收费站栅门结构工程设计,主要负责刚框架结构的构件初选及计算。 ?参与哈尔滨春江家园二期住宅楼项目设计,主要负责部分住宅楼的楼板、楼梯的设计、计算及绘图。 ●2010.10 参与伊春市浩良河水泥厂钢结构检测项目,主要负责协助导师绘制相关图纸。 ●2010.03-2011.08 北京领航考研辅导学校哈尔滨分校哈工大总负责人。 ?组织过很多场大型宣讲会及讲座,同时在该辅导学校负责考研结构力学专业课的授课。 奖励情况 ●2006.09-2010.07 获得二等人民奖学金一次,优秀团支书称号一次。 ●2010.09-2011.09 获得研究生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各一次。 技能爱好 ●CET-6:465分(2007年06月),CET-4:576分(2006年12月),具有较强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熟悉C语言,Matlab,熟练应用Microsoft Office系列办公软件、AutoCAD系列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生物药学实践教学改革详解

生物药学的实践教学 李蕾徐传瑞李骥项光亚 摘要:笔者就在生物药学教学的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动手能力等意见,希望能在实验课程教学、综合实习、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等项目中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借此希望对我校生物药学人才的培养有所帮助与提高。 关键词:生物制药;人才;实践教学 作为正在崛起的21世纪的主导性产业之一,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全球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新世纪要实现我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生命科学与技术产业化将是最佳切入点之一[1]。其中,生物制药产业以其成效性而备受关注。然而,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形势不容乐观。据统计,我国SFDA在2009年审批的55个一类新药中只有7个是生物药物[2],而美国FDA仅批准的25个新药中就有6个生物制剂,另外还有4种血液制品和3种疫苗获得生物制品评价和研究中心(CBER)批准[3]。由此可见,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究其原因,除了缺乏技术与资金支持以外,生物药学人才的缺乏不可忽视。科技的进步,人才是关键。当然,人才可以从国外引进,但这只是权宜之计,在国内培养出优秀人才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但是国内的培养教育方式和理念跟美国以及欧洲等发达国家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学生注重基础理论知识,往往死记硬背,缺乏活力与创新思维。而发达国家往往更注重引导式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自主创新,自主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因此,我国的生物药学人才培养任重道远。 我院的生物药学专业是教育部批准的第一批“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之一,自2002年以来已经连续办学9年。9年来,我院对基地班的培养方式不断进行探索,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这还远远不够。我们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进行了大量创新型的工作。但是学生往往僵化在固定模式下,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笔者就在教与学的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以下改革意见,供大家探讨。 强化实践教学,加强动手能力 创新型人才对实验技能水平有很高的要求,与传统的理论课教学一样,实验教学存在着不少缺陷与不足。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实验设计、实验前准备等工作当中,同时在所设计的实验中引入前沿性、综合性的知识,逐步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其中有的老师建议将实验课学分独立于理论课的方案值得考虑,此举可以使学生更加重视实验

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学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社会的发展使得对人才的需要越来越严格,这对培养人才的教育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即需要教育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但是目前来说,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开始不再适应这种培养目标的转变。所以需要对教育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改革,以方便进行人才的培养,这也是政府所一直推崇的一个方面。语文不仅仅是一门语言类的学科,同时还是我国的母语,所以学好语文是非常关键的,能够极大的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有利于促进一个人素质全方位的发展。“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实行这种策略能够在课堂上更大的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促进语文教学课堂效率的提高。本文,我们来对这种教学方式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实践;改革原因 1.引言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特别是作为我们国家的母语,学好语文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全面素质发展。所以非常有必要学好语文课堂,特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语文课堂培养所需要掌握的目标更加得多。按照以往的培养模式完全不能够培养足够优秀的人才。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呢?笔者觉得最大的可能就是对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进而发挥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学习语文知识,这不管是对于学生本身而言,还是对于老师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那么该如何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同时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性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觉得“立足课堂,先学致疑,因学施教”这种方式是非常不错的,非常值得广泛推广。在下面,我们首先对这种模式进行推广的原因做一定的解释,接着就如何进行改革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都是自己实践经验的一个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广大的教师从业者。 2.实行教学改革的原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完全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课程上基本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进行讲解。老师将知识讲得很碎,学生完全只需要在课程上进行听讲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