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sumv59xus

Tsumv59xus

Tsumv59xus
Tsumv59xus

TSUMV59XUS

Preliminary Data Sheet Version 0.1

Attention Please: Under the technology license agreement between MStar and Dolby/SRS/BBE/DivX/Microsoft/QSound, MStar is obliged not to provide samples that incorporate Dolby/SRS/BBE/DivX/Microsoft/QSound technology to any third party who is not a qualified licensee of Dolby/SRS/BBE/DivX/Microsoft/QSound respectively.

FEATURES

TSUMV59XUS is a highly integrated single chip solution for analog TV systems supporting TV channel and various multi-media decoding Key features includes,

1.Analog TV Front-End Demodulator

2.Multi-Standard A/V Format Decoder

3.The MStarACE-6 Video Processor

4.Home Theater Sound Processor

5.Embedded Memory for optimized BOM cost

6.Transport-Stream Input for Extended DTV

System

7.Peripherals and Low-Power Standby Mode

n High Performance Micro-processor

?High speed/performance 32-bit RISC CPU

?Two full duplex UARTs

?Supports USB and ISP programming

?DMA Engine

n MPEG-2 Video Decoder

?ISO/IEC 13818-2 MPEG-2 video MP@HL

?Automatic frame rate conversion

?Supports resolution up to HDTV (1080i, 720p) and SDTV

n MPEG-4 Video Decoder

?ISO/IEC 14496-2 MPEG-4 ASP video decoding ?Supports resolutions up to HDTV

(1080p@30fps)

?Supports DivX1Home Theater & HD

profiles Optional

?Supports VC-1, FLV video format decoding

n H.264 Decoder

?ITU-T H.264, ISO/IEC 14496-10 (main and high profile up to level 4.1) video decoding ?Supports resolutions for all DVB, ATSC, HDTV, DVD and VCD

?Supports resolution up to 1080p@30fps

?Supports CABAC and CAVLC stream types

?Processing of ES and PES streams, extraction

1Trademark of DivX, Inc.

Optional Please contact MStar sales for the correct suffix.

and provision of time stamps

?Up to 40 Mbits bitrate (Blu-ray spec.)

n RealMedia Decoder

?Supports maximum resolution up to

1080p@30fps

?Supports RV8, RV9, RV10, and RA8-LBR

decoders

?Supports file formats with RM and RMVB

?Supports Picture Re-sampling

?Supports in-loop de-block for B-frame

n AVS Video Decoder

?Jizhun profile, level 6.0

?Max. resolutions up to 1920x1080@30fps

?Supports bit rate up to 20Mbps

?Supports TSP and file mode input

n Hardware JPEG

?Supports sequential mode, single scan

?Supports both color and grayscale pictures

?Following the file header scan the hardware decoder fully handles the decode process ?Supports programmable Region of Interest (ROI)

?Supports formats: 422/411/420/444/422T

?Supports scaling down ratios: 1/2, 1/4, 1/8

?Supports picture rotation

n NTSC/PAL/SECAM Video Decoder

?Supports NTSC-M, NTSC-J, NTSC-4.43, PAL (B, D, G, H, M, N, I, Nc), and SECAM standards ?Automatic standard detection

?Motion adaptive 3D comb filter

?Three configurable CVBS & Y/C S-video inputs ?Supports Closed Caption (analog CC 608/ analog CC 708/digital CC 608/digital CC 708),

V-chip and SCTE

n Multi-Standard TV Sound Processor

?SIF audio decoding

?Supports BTSC/A2/EIA-J demodulation

?Supports FM/AM demodulation

?Supports MTS Mode Mono/Stereo/SAP in BTSC/ EIA-J mode

https://www.wendangku.net/doc/d010703866.html,

?Supports Mono/Stereo/Dual in A2 mode

?Built-in audio sampling rate conversion (SRC) ?Audio processing for loudspeaker channel, including volume, balance, mute, tone, EQ,

virtual stereo/surround and treble/bass controls ?Advanced sound processing options available, for example: Dolby1, SRS2, BBE3, QSound4?Supports digital audio format decoding:

-MPEG-1, MPEG-2 (Layer I/II), MP3, Dolby Digital (AC-3) Optional, AAC-LC, WMA

-Dolby Digital Plus Optional

n Audio Interface

?Four L/R audio line-inputs

?Two L/R outputs for main speakers and

additional line-outputs

?I2S digital audio input & output

?S/PDIF digital audio output

?HDMI audio channel processing

?Programmable delay for audio/video

synchronization

n Analog RGB Compliant Input Ports

?Two analog ports support up to 1080P

?Supports PC RGB input up to SXGA@75Hz

?Supports HDTV RGB/YPbPr/YCbCr

?Supports Composite Sync and SOG

Sync-on-Green

?Automatic color calibration

?AV-link support

n Analogue RGB Auto-Configuration & Detection ?Auto input signal format and mode detection

?Auto-tuning function including phasing,

positioning, offset, gain, and jitter detection ?Sync Detection for H/V Sync

1Trademark of Dolby Laboratories

2Trademark of SRS Labs, Inc.

3Registered trademark of BBE Sound, Inc.

4Registered trademark of QSound Labs, Inc.

Optional Please see Ordering Guide for details.n DVI/HDCP/HDMI Compliant Input Ports

?Two HDMI/DVI Input ports

?HDMI 1.3/1.4 Compliant

?HDCP 1.2 Compliant

?225MHz @ 1080P 60Hz input with 12-bit Deep-color support

?Supports CEC

?Supports HDMI 3D format input

?Supports HDMI 4Kx2K input

?Supports HDMI ARC

?Single link DVI 1.0 compliant

?Robust receiver with excellent long-cable support

n MStar Advanced Color Engine (MStarACE-6UC) ?10-bit Data Processing Path

?Fully programmable multi-function scaling engine

-Nonlinear video scaling supports various modes including Panorama

-Supports dynamic scaling for RM, VC-1 ?Advanced video processing engine

-Mstar Ultra-Clear video deinterlacer with edge and artifact smoother

-Mstar Ultra-Clear Noise Reduction Engine

-Edge-oriented deinterlacer with edge and artifact smoother

-Automatic 3:2/2:2/M:N pull-down detection and recovery

-3D noise reduction for lousy air/cable input

-Automatic de-blocking

-MStar Cross-Color Compression Technology

-Arbitrary frame rate conversion

?MStar Professional Picture Enhancement: -Dynamic brilliant and fresh color

-Dynamic Blue Stretch

-Intensified contrast and details

-Dynamic Vivid Skin

-Dynamic sharpened Luma/Chroma edges

-Global and local dynamic depth of field

perception

-Accurate and independent color control

-Supports sRGB and xvYCC color processing

-Supports HDMI 1.3 deep color format ?Programmable 12-bit RGB gamma CLUT

n Output Interface

?Single/dual link 10-bit LVDS output

?Supports panel resolution up to Full-HD

(1920x1080) @ 60Hz

?Supports TH/TI format

?Supports dithering options to 6/8-bit output

?Spread spectrum output for EMI suppression ?Supports 60Hz 3D passive panel (Line

alternative mode)

n CVBS Video Outputs

?Supports CVBS bypass output

n3D-like Graphics Engine

?Hardware Graphics Engine for responsive interactive applications

?Supports point draw, line draw, rectangle draw/fill, text draw and trapezoid draw ?BitBlt, stretch BitBlt, trapezoid BitBlt, mirror BitBlt and rotate BitBlt

?Supports alpha and destination alpha compare ?Raster Operation (ROP)

?Support Porter-Duff n VIF Demodulator

?Compliant with NTSC M/N, PAL B, G/H, I, D/K, SECAM L/L' standards

?Digital low IF architecture

?Audio/Video dual-path processor

?Stepped-gain PGA with 25 dB tuning range and

1 dB tuning resolution

?Maximum IF gain of 37 dB

?Programmable TOP to accommodate different tuner gain and SAW filter insertion loss to

optimize noise and linearity performance ?Multi-standard processing with dual SAW or sawless

?Supports silicon tuner low IF output

architecture

n Connectivity

?Two USB 2.0 host ports

?USB architecture designed for efficient support of external storage devices in conjunction with

off air broadcasting

n Miscellaneous

?Bootable SPI interface with serial flash support ?Lower power standby mode

?128-pin EPLQFP package

?Operating Voltages: 1.26V (core), 1.8V and

3.3V (I/O and analog)

GENERAL DESCRIPTION

The TSUMV59XUS is a highly integrated TV SoC solution for advanced analog television platform. Integrating latest advanced technologies from Mstar Semiconductor, the world leading TV SoC provider in TV industry, TSUMV59XUS provides the most cost-efficient solution for multimedia TV application with creative and attractive features exclusively present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lowest BOM cost in a multi-media TV platform, TSUMV59XUS integrates TV/multi-media all-purpose AV decoder, VIF demodulator, and advanced Sound/Video processors into a single device. This not only reduced the overall BOM significantly, but also facilitates the design of originally-complicated TV systems for developers. In addition, the memory-embedded solution by TSUMV59XUS can reduce the excessive work of memory interface routing on board and the risk of memory performance degradation while powering cost-down in the total system.

The powerful multimedia A/V decoder inside TSUMV59XUS is hosted with a dedicated hardware video codec engine to secure fast and stable video streaming playback. Moreover, TSUMV59XUS is equipped with a DSP specifically designated for audio application, including digital audio format decoding and advanced sound effects, and a high performance RISC CPU to manipulate all possible routines and house-keeping activities. With extendable USB 2.0 interface, an TSUMV59XUS based system can turn into a high quality media-center in a simple manner.

For standard users, the TSUMV59XUS provides multi-standard analog TV support with adaptive 3D video decoding and VBI data extraction. The build-in audio decoder is capable of decoding FM, AM, A2, BTSC and EIA-J sound standards. TSUMV59XUS also supplies all the necessary A/V inputs and outputs to complete a receiver design including HDMI receivers and component video ADCs. All input selection multiplexers for video and audio are integrated, including full SCART support with CVBS output. The equipped MStar MStarACE-6 color engine is the latest masterpiece of MStar technologies, providing excellent video and picture quality in Full-HD and large-scale display system.

Lastly, TSUMV59XUS supports an ultra low power standby mode to meet the latest energy legislative requirements without any additional hardware. TSUMV59XUS also supports one serial transport-stream input for the extended application of low-cost digital TV system for DTMB market.

ELECTRICAL SPECIFICATIONS

Analog Interface Characteristics

Parameter Min Typ Max Unit VIDEO ADC Resolution 10 Bits DC ACCURACY

Differential Nonlinearity TBD LSB Integral Nonlinearity TBD LSB VIDEO ANALOG INPUT

Input Voltage Range

Minimum 0.5 V p-p Maximum TBD V p-p Input Bias Current 1 uA SWITCHING PERFORMANCE

Maximum Conversion Rate 170 MSPS Minimum Conversion Rate 12 MSPS HSYNC Input Frequency 15 200 kHz PLL Clock Rate 12 170 MHz PLL Jitter TBD ps p-p Sampling Phase Tempco TBD ps/°C DIGITAL INPUTS

Input Voltage, High (V IH) 2.5 V Input Voltage, Low (V IL) 0.8 V Input Current, High (I IH) -1.0 uA Input Current, Low (I IL) 1.0 uA Input Capacitance 5 pF DIGITAL OUTPUTS

Output Voltage, High (V OH) VDDP-0.1 V Output Voltage, Low (V OL) 0.1 V VIDEO ANALOG OUTPUT

CVBS Buffer Output Output Low Output High 0.2

1.2

V

V

AUDIO

ADC Input 2.8 V p-p DAC Output 2.8 V p-p

SIF Input Range

Minimum

Maximum 1.0 0.1 V p-p

V p-p

SAR ADC Input 0 3.3 V FB ADC Input*0 1.2 V Specifications subject to change without notice.

Note: Input full scale is 1.2V, but input range is 0 ~ 3.3V.

Recommended Operating Conditions

Parameter Symbol Min Typ Max Units 3.3V Supply Voltages V VDD_33 3.14 3.46 V 1.8V Supply Voltages V VDD 18 1.70 1.90 V 1.26V Supply Voltages V VDD_126 1.20 1.32 V Ambient Operating Temperature T A0 70 °C Junction Temperature T J125 °C

Absolute Maximum Ratings

Parameter Symbol Min Max Units 3.3V Supply Voltages V VDD_33 3.6 V 1.8V Supply Voltages V VDD_18 1.99 V 1.26V Supply Voltages V VDD_126 1.32 V Input Voltage (5V tolerant inputs) V IN5Vtol 5.0 V Input Voltage (non 5V tolerant inputs) V IN V VDD_33V Storage Temperature T STG-40 150 °C

stress rating only and does not imply functional operation of the device. Exposure to absolute maximum ratings for extended periods may affect device reliability.

ORDERING GUIDE

Part Number

Temperature Range

Package Description

Package

Option TSUMV59XUS

0°C to +70°C

EPLQFP

128

MARKING INFORMATION

Operation Code B Date Code (YYWW)

Lot Number

Operation Code A Part Number (refer to ORDERING GUIDE)X X X X X X X X X X

The SRS TruSurround XT TM

and SRS

TruSurround

HD TM

technology rights incorporated in the TSUMV59XUS are

owned by SRS Labs, a U.S. Corporation and licensed to MStar. Purchaser of TSUMV59XUS must sign a license for use of the chip and display of the SRS Labs trademarks. Any products incorporating the TSUMV59XUS must be sent to SRS Labs for review. SRS TruSurround XT and SRS TruSurround HD are protected under US and foreign patents issued and/or pending. SRS TruSurround XT, SRS TruSurround HD, SRS and (O) symbol are trademarks of SRS Labs, Inc.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elected foreign countries. Neither the purchase of the TSUMV59XUS, nor the corresponding sale of audio enhancement equipment conveys the right to sell commercialized recordings made with any SRS technology. SRS Labs requires all set makers to comply with all rules and regulations as outlined in the SRS Trademark Usage Manual separately provided.

Supply of this Implementation of Dolby Technology does not convey a license nor imply a right under any patent, or any other Industrial 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of Dolby Laboratories, to use this Implementation in any finished end-user or ready-to-use final product. Companies planning to use this Implementation in products must obtain a license from Dolby Laboratories Licensing Corporation before designing such products.

This product includes technology owned by Microsoft and cannot be used or further distributed without a license from Microsoft.

DISCLAIMER

MSTAR SEMICONDUCTOR RESERVES THE RIGHT TO MAKE CHANGES WITHOUT FURTHER NOTICE TO ANY PRODUCTS HEREIN TO IMPROVE RELIABILITY, FUNCTION OR DESIGN. NO RESPONSIBILITY IS ASSUMED BY MSTAR SEMICONDUCTOR ARISING OUT OF THE APPLICATION OR USER OF ANY PRODUCT OR CIRCUIT DESCRIBED HEREIN; NEITHER DOES IT CONVEY ANY LICENSE UNDER ITS PATENT RIGHTS, NOR THE RIGHTS OF OTHERS.

REVISION HISTORY

Document

Description Date TSUMV59XUS_ds_v01 ? Initial release

Jun 2012

Electrostatic charges accumulate on both test equipment and human body and can discharge without detection. TSUMV59XUS comes with ESD protection circuitry; however, the device may be

permanently damaged when subjected to high energy discharges. The device should be handled with p rop er ESD p recautions to p revent malfunction and p erformance deg radation.

REGISTER TABLE REVISION HISTORY Date Bank Register

06/06/12 Created first version.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摘要:房屋建筑是建筑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保证。本文简单以房屋建筑中的地面起砂、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外墙渗漏霉变以及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渗漏等方面的问题为例,浅谈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通病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质量房屋建筑通病预防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质量上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通病和问题。房屋建筑不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跟人们的基本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质量通病上的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2.1地面起砂 地面起砂是目前房屋建筑质量中最大的问题,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水泥的强度无法达到建筑质量要求,强度过低,致使砂浆的强度不够而产生的地面起砂;2.在搅拌砂浆的时候过量的加水,或者是对砂浆的搅拌不均匀,没有充分的混合;3.对地面的表面压光的次数不够或者是压光的时机把握不准,致使砂浆的表面遭到破坏而起砂;4.砂浆收缩中浇水过多而带来的起砂和脱皮。 2.2 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 内墙抹灰层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内墙的基层没有做好清扫工作,同时也没有按照不同的基层情况浇水;2.由于部分墙面凸凹不平,一次对其的抹平过厚;3.砂浆配比上出现的问题,使砂浆的保水性较差,同时硬化的收缩大,致使砂浆的粘结

强度降低;4.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没有对墙体进行分层抹灰;5.对一些电线、煤气管等基础设施的埋藏较浅而且没有加以固定所导致的内墙抹灰层的开裂。 2.3 外墙渗漏,内部霉变 房屋建筑中外墙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渗漏和内部的霉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1.房屋建筑的外墙表面没有防水的措施,并且很多建筑中使用的防水涂料都不合格,因此没有在墙体表面形成有效的防水薄膜;2.外墙表面的防水涂料脱落或者开裂,致使雨水从开裂处渗漏进来所引起的内部霉变;3.施工时脚手架的洞眼的添堵不严,还有外墙与窗户的连接处开裂老化,致使雨水从这些洞眼或者开裂处渗透进来。 3 如何有效的预防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3.1 房屋起砂的预防措施 必须要按常规控制砂子、水泥的质量,砂子最好用水冲洗过,同时也要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的砌筑、粉刷落地灰及泥砂,并将凸出表面的水泥及混凝土块凿去,平整和冲洗基层。在抹面层时,基层表面要充分湿润,以免吸收砂浆水分;并要擦干凹坑处的积水,使其既潮湿又干净。在砂浆的初次凝固之前对水泥砂浆进行抹平,终凝前进行压光,最后用力压出亮光来,以压三次为宜,同时也要掌握压光的时间。最后一定要做好养护工作,地面经过一段时间硬化后,应定时洒水进行养护,并避免损坏表面状态,保持湿润的时间以十天为宜。 3.2 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预防措施 首先,如果基层太光滑,应用介面处理剂处理或用1∶1水泥砂浆加环保型胶先薄薄地刷一层。在抹灰前对凹凸不平的墙面必须剔凿平整,凹处用1∶3水泥砂浆分层填实找平。基层表面污垢隔离剂等必须清理干净,墙面脚手架孔和其他洞应在抹灰前填堵抹平。在基层抹灰工序前要先将基层浇水湿润,砖基层要浇水两遍以上。如果砂浆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 及预防措施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摘要:房屋建筑是建筑业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们生活的根本保证。本文简单以房屋建筑中的地面起砂、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外墙渗漏霉变以及卫生间和厨房的防渗漏等方面的问题为例,浅谈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中质量通病以及相关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建筑质量房屋建筑通病预防 1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就我国目前的房屋建筑质量上来看,还存在不少的通病和问题。房屋建筑不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跟人们的基本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因此,加强对房屋建筑质量通病上的预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2.1地面起砂 地面起砂是目前房屋建筑质量中最大的问题,原因归结起来主要包含以下四个方面:1.水泥的强度无法达到建筑质量要求,强度过低,致使砂浆的强度不够而产生的地面起砂;2.在搅拌砂浆的时候过量的加水,或者是对砂浆的搅拌不均匀,没有充分的混合;3.对地面的表面压光的次数不够或者是压光的时机把握不准,致使砂浆的表面遭到破坏而起砂;4.砂浆收缩中浇水过多而带来的起砂和脱皮。

2.2 内墙抹灰层空鼓、开裂 内墙抹灰层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对内墙的基层没有做好清扫工作,同时也没有按照不同的基层情况浇水;2.由于部分墙面凸凹不平,一次对其的抹平过厚;3.砂浆配比上出现的问题,使砂浆的保水性较差,同时硬化的收缩大,致使砂浆的粘结强度降低;4.施工人员的操作不当,没有对墙体进行分层抹灰;5.对一些电线、煤气管等基础设施的埋藏较浅而且没有加以固定所导致的内墙抹灰层的开裂。 2.3 外墙渗漏,内部霉变 房屋建筑中外墙出现的问题一般都是渗漏和内部的霉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于:1.房屋建筑的外墙表面没有防水的措施,并且很多建筑中使用的防水涂料都不合格,因此没有在墙体表面形成有效的防水薄膜;2.外墙表面的防水涂料脱落或者开裂,致使雨水从开裂处渗漏进来所引起的内部霉变;3.施工时脚手架的洞眼的添堵不严,还有外墙与窗户的连接处开裂老化,致使雨水从这些洞眼或者开裂处渗透进来。 3 如何有效的预防房屋建筑工程中的质量通病 3.1 房屋起砂的预防措施 必须要按常规控制砂子、水泥的质量,砂子最好用水冲洗过,同时也要彻底清除基层表面的砌筑、粉刷落地灰及泥砂,并将凸出表面的水泥及混凝土块凿去,平整和冲洗基层。在抹面层时,基层表面要充分湿润,以免吸收砂浆水分;并要擦干凹坑处的积水,使其既潮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梧州海骏达花园三期工程 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方案 一、编制说明 为了全面提高本工程质量水平,贯彻落实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有效预防和治理质量常见问题。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深入开展全国工程质量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建质〔2013〕149 号)、《广西壮族自治区深入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桂建管〔2014〕3 号)和《关于开展2014 年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活动的通知》(桂建管〔2014〕27 号)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我项目部实际工程情况编制。 二、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目的 通过在施工过程中对常见质量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对症下药,及时防治和治理。 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水平,减少将来房屋保修期间的维修费用,降低工程保修成本,也为住户提供更高品质的居住空间。 三、施工过程中住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1、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 1.1、质量问题现象: 1.1.1 梁或柱强度不足; 1.1.2 漏振;1.1.3孔洞、露筋; 1.2、防治措施: 1.2.1、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 1.2.2、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随时敲打模板,便于气泡排出;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筑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 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1 . 2. 3、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 1.2.4、预拌混凝土应检查入模塌落度,取样频率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频率,但对塌落度有怀疑时应随时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高层住宅混凝土塌落度不应大于180 mm,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 mm。 1 . 2. 5、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 mm,中间不宜大于800 m,模板支撑完成后,要测量、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若有偏差随时调整,全面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1.2.6、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 m的钢筋保护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移位。 1.2.7、现浇板中的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铁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①6@ 150、宽度不小于450 m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1.2.8、楼板、屋面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1.2.9、现浇楼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1.2.10、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 后再施工;浇筑时,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8、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 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应在现浇楼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住宅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墙体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 1、设计方面 (1)住宅工程地基应按变形控制设计,并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的有关规定进行地基变形计算,采用天然和复合地基的住宅工程平均沉降计算值不大于150mm。 (2)住宅长度大于40m时,应设置变形缝,当有其它可靠措施时,可在规范范围内适当放宽。 (3)砌体工程的顶层和底层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高度不宜小于120mm,纵筋不少于4Ф10,箍筋Ф6@200;其它层在窗台标高处应设置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房屋两端顶层砌体沿高度方向应设置间隔不大于1.3m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板带的混疑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纵向配筋不宜少于3Ф8。 (4)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轻质墙体,应曾设间距不大于3m的构造柱,每层墙高的中部增设厚度为120mm 与墙体同宽的混凝土腰梁,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增设构造柱,预留的门窗洞口应采取钢筋混凝土框加强。 (5)顶层圈梁高度不宜超过240mm。顶层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7.5。 (6)主体与阳台栏板之间的拉结筋必须预埋。当阳台压顶钢筋未预埋时,阳台压顶钢筋必须做植筋处理。

(7)在两种不同基体交接处,应采用钢丝网抹灰或耐碱玻璃网布聚合物砂浆加强带进行处理,加强带与各基体的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50mm。顶层粉刷砂浆中宜掺人抗裂纤维。 (8)灰砂砖、粉煤灰砖、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宜采用专用砌筑砂浆砌筑,砌筑前应做型式检验。 (9)顶层框架填充墙不宜采用灰砂砖、粉煤灰砖、混凝土空心砌块、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材料;当采用上述材料时,墙面应采取满铺钢丝网粉刷等必要的措施。 (10)外墙应采用保温砂浆、复合保温材料等外墙外保温措施。 (11)屋面应进行保温设计,其传热阻不得小于1.26平方米.K/W。 2、施工方面 (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和混合粉。 (2)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的产品龄期宜为 45d(不应小于28d),上墙含水率宜为5%—8%。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龄期不应小于28d,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3)填充墙砌至接近梁底、板底时,应留有一定的空隙,填充墙韧筑完并间隔15d以后,方可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侧竖缝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嵌填密实。 (4)砌体结构坡屋顶卧梁下口的砌体应砌成踏步形。 (5)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30d。 (6)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 (7)框架柱间填充墙拉结筋应满足砖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规范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 1 总则 1.0.1 为提高住宅工程质量水平,防止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依据国家、省有关法规和规范,结合黑龙江省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黑龙江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控,其它工程质量通病的防制可参照本规范规定执行。 1.0.3 本规范规定了住宅工程实体质量通病、管理质量通病、工艺质量通病防控的基本要求。当规范与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相抵触时,应按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1.0.4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防控方法、措施和要求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省相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住宅工程 供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工程。 2.0.2 住宅工程实体质量通病 住宅工程施工中和完工后易发生的、常见的质量缺陷,通常也称为住宅工程实体质量通病。 2.0.3 住宅工程工艺质量通病 住宅工程施工中易发生的、常见的导致产生实体质量通病的工艺问题。 2.0.4 住宅工程管理质量通病 住宅工程施工中易发生的、常见的导致产生实体质量通病的管理问题。 2.0.5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 对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从设计、材料、施工、工艺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有效的防止、控制方法和措施。

3 基本规定 3.0.1 建设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的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实施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工作,并应遵守以下规定: 1、采取严格管理措施,防止所建设住宅工程发生质量通病; 2、委托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时,应要求设计单位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完善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并在设计交底时向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提出明确要求; 3、委托施工图审查机构审查施工图时,应要求施工图审查机构将质量通病防控设计措施列入审查内容; 4、应将质量通病防控技术措施列入工程检查和验收内容,在开工前下达《住宅工程质量通病任务书》(见附录A),工程竣工验收时对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验收,明确验收结论; 5、施工期间定期检查质量通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工程投入使用后进行质量回访,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应及时解决。 3.0.2 设计单位防控住宅工程质量通病应确保设计深度符合《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并遵守以下规定: 1、采取控制质量通病的相应措施,绘制相应节点构造图,并将通病防控的设计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 2、在工程质量检查报告中,应对质量通病防控的设计要求落实情况进行评价。 3.0.3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对质量通病防控设计措施进行审查,审查报告应说明质量通病控制设计措施是否符合本规范要求。 3.0.4 施工单位是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的主要责任人,负责质量通病防控措施的具体落实,并遵守以下规定: 1、工程开工前,总包单位应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和实施方案》,并报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分包单位应制定分包工程的质量通病防控措施,经总包单位审查、监理单位审批后实施; 2、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包括实体质量通病、管理质量通病和工艺通病防控重点,材料、施工等方面防控措施,通病防控验收及落实责任要求等内容; 3、工程施工中,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控措施和实施方案》进行施工;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通过对近几年住户多次投诉的一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发现主要是在施工过程 中未能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要求施工,形成的一些多年未得到解决的“底、老、坏”问题,他 直接影响到房屋的使用功能,成为近年来住户不满和投诉的焦点。此类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如 能引起重视、对症下药,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并不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也不需要投入过多 的精力。现将有关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汇总如下:一、混凝土工程质量问 题 现象: 1、梁或柱强度不足;2、漏振; 3、孔洞、露筋 发生率: 25% 治理难度:中度 危害程度:严重★★★★★ 治理措施: 1、预拌混凝土应检查入模塌落度,取样频率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 频率,但对塌落度有怀疑时应随时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高层 住宅混凝土塌落度不应大于180 ㎜,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 ㎜。 2、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 ㎜,中间不宜大于800 ㎜,模板支撑完成后,要测量、校正模板的标 高和平整度,若有偏差随时调整,全面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合 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 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3、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 雨蓬等悬挑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 ㎜的钢筋保护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移位。 4、现浇板中的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 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铁盒,线管的直径应小 于 1/3 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 6@150、宽度不小于 450㎜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5、楼板、屋面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 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6、现浇楼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 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7、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照 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 于60d 后再施工;浇筑时,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8、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 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 养护;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 1.2Mpa 时,不应进行 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应在现浇楼板上吊运、 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 影响。 9、严禁使用碎石及短钢筋头作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 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支垫钢 筋;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梁、柱、垫块应垫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及预防措施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迎来了建设的高潮,房屋建筑工程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城市中到处是高楼大厦,房屋建筑的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催生了大量的房屋建筑施工企业,但由于建设行业相应制度的缺失,使得企业良莠不齐,鱼目混杂,其通过低价中标的方式不仅扰乱了建筑市场,更是给房屋建筑工程埋下了质量隐患。房屋建筑一旦出现质量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其正常使用功能的发挥,甚至会埋下安全隐患,威胁到使用者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故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下内容将对房屋建筑中的一些常见的质量通病进行论述,并提出预防措施,仅供参考。 2、房屋建筑中质量通病 根据作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认为房屋建筑中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质量通病: 第一,在进行基坑回填压实中,出现橡皮土现象。主要原因是在含水量很大的腐殖土、泥炭土、黏土或粉质粘土等原状土上进行回填,或采用这种土作土料回填,当对其进行夯实或碾压,表面易形成一层硬壳,使土内水份不易渗透和散发,因而使土形成软塑状态的橡皮土。第二,外墙渗漏。主要原因是:①目前的框架结构住宅工程中的填充墙,基本上为小型砌块或非承重的灰砂砖。小型砌块和灰砂砖在运输与施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破损、缺棱掉角等缺陷。若在施工中受破损或由于设备管暗装的需要对已砌好的外墙进行凿打,人为的造成外墙砌体破损,很容易在外墙砌体处形成渗水。②如果外墙选材不当,采用了吸水率大的轻质砌块,会容易导致外墙梁底出现收缩裂缝。③外墙抹灰层一次性打底太厚或为保证全高垂直度而使局部打底偏厚,又未采取适当的加强措施而产生裂缝。墙体层表面太光滑,结合不良产生裂缝。外墙大面积打底而基层未设分格线,会产生不规则收缩裂缝。④饰面砖铺贴空鼓或铺贴的砂浆不饱满,导致面砖与砂浆问空隙部分形成贮水容器。面砖勾缝不密实或勾缝产生龟裂,密缝勾缝遗漏都会使雨水从表而渗入,造成积水,从而引起渗漏。 第三,砌体墙中呈现各种裂缝。在房屋顶层两端出现八字形裂缝,在平屋顶外墙顶部两端屋檐下,或顶层、二层圈梁2-3皮砖的灰缝位置出现水平裂缝;在转角处纵横墙相交处,形成柱横墙包角裂缝;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楼梯休息平台与楼梯邻接部位发生竖向裂缝。主要原因:①在较长的多层房屋楼梯间处,楼梯休息平台与楼板邻接部位,由于温度变化引起变形,在该部位受到约束,而出现较大拉应力将砖墙竖向拉裂。②平屋顶房屋,未设保温层或保温层未施工前,由于混凝土和砖砌体线膨胀系数不同(前者比后者约大一倍),在较大温差作用下,屋面伸长受到砖砌体约束,而产生较大剪切应力将两端拉裂而出现八字形裂缝。 ③檐口及圈梁下水平裂缝、包角裂缝原因分析与上述相同。 第四,孔洞。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露。主要原因:①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②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③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④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第五,露筋。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主要原因:①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②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③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④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⑤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第六,蜂窝,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的空隙。主要原因是:①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筒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②混凝土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事后补救措施三篇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事后补救措施三篇房屋的建筑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设计和施工单位,要把确保工程的质量作为最根本的工作来抓起。本文从房屋建筑施工的理论出发,结合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分析了住宅工程中部分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并就如何加强工程质量管理,减少质量通病的发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质量通病"指的是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较容易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这些住宅建设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小则损害建筑物的美观,大则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甚至会使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 1质量通病中的常见问题 1.1渗漏问题 渗漏问题直接关系着居民的生活舒适度和方便程度,而且一旦产生很难在短期内彻底解决,因此从施工设计阶段,就要特别重视渗漏问题的预防。 1.1.1屋面渗漏 (1)产生的原因。 ①设计因素:有些住宅的设计片面追求建筑外观形式,造成排水坡度不足或排水管线布置的不合理,尤其在北方夏季汛期,会在瞬时大量积水的情况下容易造成渗漏。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未设防水层或防水层设计不合理,屋面板上的预留孔洞防渗措施设计不可靠,施工缝位

置留设不当等,都会为建筑留下渗漏的安全隐患。②施工因素:采用质量不合格的防水卷材,或由于在铺设卷材时接头处存在空隙,都可能导致渗漏。在施工中,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施工坍落度选择不当是产生质量通病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例如:用水量过多时,在凝固水化过程中,由于内部多余的水分蒸发后,会在混凝土中形成微小的空隙,随着混凝土体积减小产生收缩,这些空隙便连在一起形成毛细孔隙,成为渗漏的通道,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另外,雨水口、墙与板、墙与墙等细部构造部位处理不当,也很容易引起屋面渗漏。 (2)防治措施。 在设计中,斜板边界等关系到重要使用功能的部位,应绘出详细的施工大样图。同时仔细选择防水卷材的种类,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测。严格按照构造要求做好预留洞口边的板筋、板负筋、加强筋等钢筋的制作和安装,在防水层施工时,要严格按屋面防水细部构造要求施工,做好基层处理,泛水以及断面变化部位的锐角都要做成圆弧,减少板的连接应力,从而便于卷材铺贴;还要注意做好局部附加层的施工。混凝土施工的技术管理是做好预防屋面渗漏工作的关键。根据施工季节和屋面倾角大小,选择最佳坍落度,并且加强振捣。对已灌注好的混凝土斜板,应在灌注10h~12h后及时进行浇水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的湿润状态,连续养护期不少于15天,以提高混凝土斜板抗拉强度及抗裂性。 1.1.2厨房与卫生间的渗漏 (1)产生的原因。

最新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细则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措施监理细则 编制人: 审批人: 青岛精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的工程质量,把工程质量做细做好,杜绝质量通病, 创建优良工程。我们现对有可能出现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出周密、细致、行之有效的措施。做到超前预防和施工过程、施工结果可控在控,并持续改进我们的建设工程监理水平。在具体措施上:一是要严把技术交底关。二是控制好材料质量,保证重点工序、重点部位施工时间及施工范围。三是加强过程控制与成品保护。因此我们有必要积累预防质量通病的经验和教训,并加以总结。 一、工程项目概况: 本工程为山海苑一期,位于胶南市泰山路以北、广州路以东;建设单位为青岛双月园投资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青岛亿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青岛聚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建筑面积102230.35m2,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屋面防水等级二级,总投资约18912.61475万元,计划工期848天,质量目标合格。 二、监理工作依据 三、 1、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结合《山东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细则》内容,开展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工作。 四、 2、国家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规程、施工技术标准、设计图及设计文件。 五、 3、本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六、 4、本工程设计图纸、设计变更洽商以及有关的设计文件。 七、 5、相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批文、规划红线、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等。 八、 6、本工程建设监理合同和施工合同。 九、 7、《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房屋建筑部分)。 十、三、阶段性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监理措施 十一、1.设计单位 1.1 加强对质量通病易发部位的细部构造设计。 1.2 在住宅工程施工图设计中提出相应的技术措施。 1.3 将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和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1.4 图纸会审各有关单位 1.4.1 在加强住宅工程结构安全性审查的同时,要加强对住宅工程构造措施、细部设计的审查。 1.4.2 加强住宅工程构造作法,引用标准图是否适当的审查。 1.4.3 加强住宅工程构造设计的深度审查。 1.5 施工单位 1.5.1 认真编写《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方案和施工措施》,经监理单位审查、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 1.5.2 做好原材料、构配件和工序质量的报验工作。在采新材料时,除应有产品合格证、有效的新材料鉴定书外,还应进行必要的检测。 1.5.3 收集和整理防治的方案、施工措施、技术交底、施工记录和隐蔽验收等相关资料。

广东省建筑工程质量通病(20条)

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 一、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1995年,原省建委颁发了《关于印发〈广东省消除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若干规定〉的通知》(粤建监字[1995]144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全省各地按照《若干规定》的要求,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经过近10年的实践,《若干规定》所列的质量通病现象在我省房屋建筑工程中逐年减少,其中的部分措施已成为近几年出台的工程建设技术规范、标准的条文。实践证明,抓好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省建筑业蓬勃发展,由于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措施的制订相对滞后,传统的施工工法已不适应工程建设的要求,一些新的质量通病也随之产生,以前一些不太关注的质量通病,现在也日显突出。例如:新型砌体开裂、渗漏,混凝土结构板梁开裂,卫生间、给水管暗敷渗漏,阳台栏杆过低,电器设备无防雷接地等。这些质量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住宅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成为了人民群众质量投诉的热点。 为加大防治我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

家的有关技术规范、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在深圳、珠海、清远等市已实施的地方性技术措施的基础上,编制了《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以下简称《二十条》),其中土建工程11条,建筑设备安装工程9条。 《二十条》可作为指导施工、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等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之用。 由于编制的时间比较仓促,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指正。请各单位在执行本防治措施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广东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通讯地址:广州市先烈东路121号,邮政编码51050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二、基本规定 实施《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的基本规定: 一、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2006年1月1日起新开工的住宅工程,其它工程可参照执行。 二、实施《二十条》所增加的工程费列入工程造价。 三、在住宅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和监理等建设过程中,除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技术标准等规定外,还应执行本《二十条》。 四、建设单位应将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列入工程检查和验收内容,工程竣工验收报告应说明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实施情况。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影响

浅谈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影响 【摘要】长期以来在房屋建筑过程中,一些工程质量通病仍时有发生,严重影响建筑使用年限和房屋安全。本文通过对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展开深入研究,为其今后平稳、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措施 21世纪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业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安全性、科学性、创新性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建筑工程质量是衡量建筑业健康、向上发展的重要标准。优化工艺结构、学习外国先进的设计理念结合我国国情特点、开拓新型材料和技术,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促进我国建筑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一把利剑。然而,近些年我国建筑行业内,原材料质量无法把关导致房屋质量下降,设计工艺偏差造成工程缺陷的工程质量通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笔者凭借对屋面渗漏、管道堵塞、墙面开裂等工程质量通病进行全面、合理、客观的分析,力求从工程质量监管方面、工程设计方面以及新型材料、技术推广运用等方面探索出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建筑安全隐患,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 造成目前房屋建筑质量存在通病的原因 1.1 房屋渗漏问题及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质量房屋渗漏问题主要由四部分构成:1.屋面渗漏;2.卫生间渗漏;3.外墙渗漏;4.门窗渗漏;房屋渗漏不仅严重使房屋墙壁受损,墙面装饰破坏,降低房屋使用年限,而且渗漏导致屋内环境潮湿、易产生有害细菌,严重危害人身体健康。 造成屋面渗漏的主要原因:(1)在房屋建筑过程中,由于相关工作人员自身素质较低,房屋的防水设计不科学合理,不能按照《屋面工程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导致天沟、檐沟、变形缝等部位的渗透。(2)工程质量监督不到位,建筑方在房屋使用的防水

高层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高层住宅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及土地资源的日益紧张,住宅工程逐步向高层住宅发展,高层住宅一般在较大的城市发展比较成熟,目前许多中小城市也逐步向高层住宅发展。但受建筑施工水平等综合因素影响,易出现较多的问题和隐患,造成的影响也比普通多层住宅大,后果也较严重。 高层建筑出现质量问题后,往往维修困难,牵扯面广。所以在施工中就要加强措施,提高管理水平,认真做好通病防治工作,高层住宅质量通病主要表现,钢筋混凝土工程有:1、麻面2、蜂窝3、孔洞4、漏筋5、缺角掉棱6、施工逢夹层7、楼面裂缝8、内墙裂缝等;外墙有:1.门窗与外墙交接部位渗水、2.散水坡渗水、3.外墙预埋件根部渗水、4.变形缝部位渗水、5.外墙镶贴饰面块材渗漏、 6.铝合金门窗的渗漏、 7.外墙框架结构梁柱与砌体围护结构间的渗漏。 一、钢筋混凝土质量通病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一)麻面 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预防措施: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木模板灌注混凝土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钢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混凝土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二)蜂窝 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 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3、预防措施:混凝土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混凝土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混凝土的振捣分层捣固。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捣实混凝土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对细

住宅工程质量通病

第六章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预防控制措施 第一节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内容 主要包括:墙体裂缝、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楼地面渗漏水、外墙渗漏水、门窗渗漏水、屋面渗漏水、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水电安装质量缺陷等质量通病的防治。 第二节影响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及采取措施 产生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来说,和材料选择、施工方法、使用维护等方面有关。为了杜绝工程质量通病的产生,也需从这三方面采取措施。 (1) 以科研为先导。通过科研提高材料的功能和性能,使材料物理性能和使用寿命得到提高;其次通过科研产生先进的设计理念、成熟的施工技术和工艺、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所有这些都是克服质量通病的基本要素,必须大力提倡和扶持。 (2) 把材料质量关。所有进场材料必须按规定进行检查和复验,杜绝不合格材料的流入。必要时可对材料生产过程进行抽查,如幕墙打结构胶、商品砼的原材料及配比质量抽查等。材料生产厂家应加强质量控制,大力进行技术革新,努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3) 施工工艺是关键。施工是产品成型的过程,是质量形成的过程。可以这样说,质量通病是通过施工才显现出来的。因此,为了防冶质量通病,必须对施工过程和施工工艺进行重点控制,并从方案、人员、设备、工艺和环境等多方面采取措施: a、应编制有针对性、科学、先进、可靠的施工技术方案,并及时进行交底。方案应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应明确质量标准和防冶质量通病的措施; b、施工人员应进行岗位培训,特殊工种应具有上岗证,如电焊工、防水工等。班组长应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的人员担任; c、设备质量(包括测量设备)对工程质量也有较大的影响,对设备应及时进行校核和检修。另外应积极采用或发明一些提高工效和质量的小工具。让设备和工具为工程质量服务; d、施工中采用何种方法,如何执行,对工程质量影响很大。严格按操作规程和工法进行施工是保证工程质量、预防质量通病的关键。因此,应组织操作人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房屋建筑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第一节地基基础工程 一、基槽、地面回填土沉陷 1、现象 基槽地面填土沉陷,造成室外散水空鼓下沉,建筑物基础积水,甚至导致建筑物结构下沉。 2、原因分析 (1)基础墙体施工时,槽边土流入基槽,夯填之前未认真处理。该部分回填土受到水的浸湿出现沉陷。 (2)一般墙基基槽宽度较窄,多采用手夯回填,回填质量不易控制。 (3)回填土干土颗粒较大较多,受水浸湿出现沉陷。 (4)采用水夯法回填达不到密度要求。 3、预防措施 (1)回填土前必须将槽中杂物、松土清理干净。 (2)人工回填土要严格分层夯实。每层虚土厚度不得超过30厘米。土壤含湿量应符合规定。回填质量要抽样检查,达到规事实上要求。 (3)填土不得有大于50毫米直径的土块,不应有较多的干土块,外槽宜用2:8或3:7灰土回填。

(4)严禁水夯。 4、治理方法 (1)基槽回填土沉陷造成的散水空鼓,如果面层尚未破坏,可采用高压泵压入水泥砂浆填充;若面层已有沉陷裂缝,则应根据面积大小决定局部或全部返工。局部返工可用小型电动砂轮锯沿空鼓边缘切割开,填灰土夯实,再做面层。 (2)引起结构下沉时应会同设计部门针对情况采用加固措施。 第二节主体结构工程 一、现浇混凝土模板 1、梁模板缺陷 (1)现象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找;梁侧模炸(模板崩坍);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毛糙;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2)原因分析 木模支设未校直撑牢。 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混凝土浇捣过程中,由于荷重增加,泥土地面受潮降低了承载力,支撑随地面下沉变形。 梁底模板未起拱。

木模板采用黄花松或易变形的木材制作模板,混凝土浇灌后变形较大,易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掉角和表面毛糙。 木模在混凝土浇灌后吸水膨胀,事先未留有空隙。 (3)防治措施 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如为泥土地面,应先认真夯实,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模应起拱。 梁侧模应根据梁的高度进行配制,若超过60cm,应加钢管围檩,上口则用圆钢插入楼板上端孔内。 支梁木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摸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梁模板吸湿后长向膨胀的影响,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使混凝土浇筑后不致嵌入往内。 木模板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针紧在支柱上,以保证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炸模。 梁侧模上口模横档应用斜撑双面支撑在支柱顶部。如有楼板,则上口横档应放在板模搁栅下。 梁模用木模时尽量不采用黄花松或其它易变形的木材制作,并应在混凝土浇筑前充分用水浇透。 2、板模板缺陷 (1)现象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梁边模板嵌入梁内不易拆除。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通过对近几年住户多次投诉的一些房屋建筑工程质量问题的分析,发现主要是在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施工工艺标准要求施工,形成的一些多年未得到解决的“底、老、坏”问题,他直接影响到房屋的使用功能,成为近年来住户不满和投诉的焦点。此类问题在施工过程中如能引起重视、对症下药,是能够得到解决的,并不存在很大的技术难度,也不需要投入过多的精力。现将有关房屋建筑工程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汇总如下: 一、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 现象:1、梁或柱强度不足;2、漏振;3、孔洞、露筋 发生率:25% 治理难度:中度 危害程度:严重★★★★★ 治理措施: 1、预拌混凝土应检查入模塌落度,取样频率同混凝土试块的取样频率,但对塌落度有怀疑时应随时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高层住宅混凝土塌落度不应大于180㎜,其它住宅不应大于150㎜。 2、模板和支撑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应大于300㎜,中间不宜大于800㎜,模板支撑完成后,要测量、校正模板的标高和平整度,若有偏差随时调整,全面检查模板的几何尺寸,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拆模时,混凝土强度应满足规范要求。

3、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的钢筋保护支架,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移位。 4、现浇板中的管线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交叉布线处应采用铁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1/3楼板厚度,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Φ6@150、宽度不小于450㎜的钢筋网带。水管严禁水平埋设在现浇板中。 5、楼板、屋面混凝土浇筑前,必须搭设可靠的施工平台、走道,施工中应派专人护理钢筋,确保钢筋位置符合要求。 6、现浇楼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 7、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大于60d后再施工;浇筑时,宜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其混凝土强度应提高一个等级。 8、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的12h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和保湿养护;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时,不应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应在现浇楼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采取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 9、严禁使用碎石及短钢筋头作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块。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塑料垫卡支

广东省住宅建筑工程质量通病防治20条

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 技术措施二十条 一、前言 建筑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建筑工程中经常发生的、普遍存在的一些工程质量问题,由于量大面广,因此对建筑工程质量危害很大,是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的主要障碍。1995年,原省建委颁发了《关于印发〈省消除建筑安装工程质量通病若干规定〉的通知》(粤建监字[1995]144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全省各地按照《若干规定》的要求,采取切合实际的措施,经过近10年的实践,《若干规定》所列的质量通病现象在我省房屋建筑工程中逐年减少,其中的部分措施已成为近几年出台的工程建设技术规、标准的条文。实践证明,抓好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我省建筑业蓬勃发展,由于相应的技术标准和措施的制订相对滞后,传统的施工工法已不适应工程建设的要求,一些新的质量通病也随之产生,以前一些不太关注的质量通病,现在也日显突出。例如:新型砌体开裂、渗漏,混凝土结构板梁开裂,卫生间、给水管暗敷渗漏,阳台栏杆过低,电器设备无防雷接地等。这些质量通病,有的缩短了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有的直接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安全,有

的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在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对住宅工程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住宅工程的质量通病,成为了人民群众质量投诉的热点。 为加大防治我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针对目前我省住宅工程发生的质量通病,根据的有关技术规、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在、、等市已实施的地方性技术措施的基础上,编制了《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以下简称《二十条》),其中土建工程11条,建筑设备安装工程9条。 《二十条》可作为指导施工、设计、施工图审查、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等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之用。 由于编制的时间比较仓促,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指正。请各单位在执行本防治措施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总站(通讯地址:市先烈东路121号,邮政编码51050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二、基本规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