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三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大的实际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

1)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转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与此时期相适应的有一个政治过渡时期,此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此结论的前提是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但实际情况是社会主义革命发生在资本主义社会最薄弱的环节,因而无法操作。

列宁:资本主义越不发达的社会所需要的过渡时期越长,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除剥夺资产阶级的特权外,还必须是发展本该在资本主义时期获得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并设想此过渡期为三十年。此理论成为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的重要来源。

2)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两阶段论

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侧重从分配原则方面提出共产主义存在两个不同分配原则的阶段:

(1)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称低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

(2)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二阶段(或称高级阶段,实行按需分配)

此时没有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区分

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级-----共产主义的第二阶级或高级阶段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概念

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

第二阶段是共产主义社会

将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的提法定名为“社会主义社会”,把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称为“共产主义社会”。评价:其理论贡献在于把马克思仅从分配角度的区分上升为一种生产方式的划分。其局限性在于不能对过渡时的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特征作全面揭示。

2、实践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

1)苏联共产党的认识与经验:

斯大林: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理论——在1936年宣布苏联已进入共产社会的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称之为基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1917-1936只用17年时间);1939年在联共(布)十八大报告中认为苏联正向共产主义前进,理由是当时的苏联已实现国家工业化,完成了集体化,消灭了剥削;

评价:其错误在于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建立等于社会主义社会建成;其可取之处在于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消灭剥削是判断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的标准

赫鲁晓夫:提出了关于共产主义全面建设理论——1959年二十一大,指出社会主义在苏联取得完全彻底的胜利;1962年二十二大,指出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

评价:政治上否认斯大林,理论上则发展了斯大林的“左”倾错误。完全不顾经济和发展的现实,完全是胡说八道。

戈尔巴乔夫——提出社会主义完善论和发展中的社会主义论;提出背景,苏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苏竞争中已走下坡路,感觉要进行改革,强调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强调社会主义还存在很多问题。

评价:其提法的合理之处是新事物受旧体制的束缚,错误之处则抹杀了社会主义质的规定。其改革一为全面实行私有化,二为改变政体形式,效仿美国,把苏维埃改成杜马,并实行总统制,带有强烈的西方文化色彩,开始把苏联式的社会主义向美国靠拢。对造成苏联共产党内思想的混乱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邓小平评价:

“苏联搞社会主义,从1917年十月革命算起,已经63 年了,但是怎么搞社会主义,它也吹不起牛皮。”(1980年1月)

2)中国共产党人的曲折探索(毛泽东)

1956年,毛泽东明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

1958年,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认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

1959年底,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并认为后一阶段比前一阶段肯定需要更长的时间。

60年代初,中苏论战,毛泽东又把整个社会主义阶段都归入“过渡时期”,认为“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以前,都属于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是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同衰亡着的资本主义彼此斗争的时间,混淆了小过渡与社会主义的概念,也混淆了对共产主义的过渡,把共产主义的视线完全建立在阶级斗争问题上,此时全党在理论上处于混乱状态之中,从而导致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灾难出现。

案例:

跑马乡的故事: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在他的回忆录《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讲述了1958年10月中旬发生在湖北省当阳县跑马乡的一件事。这个乡党委书记在大会上宣布;11月7日是社会主义结束之日,11月8 日是共产主义开始之日。会议开完,大家就上街去拿商店的东西。商店的东西拿完后就去拿别人家的:你的鸡,我可以抓来吃;这个队种的菜,别的队可以随便跑来挖。小孩子也不分你的我的了。只保留一条:老婆还是自己的。这位乡党委书记说:不过这一条还得请示上级。这件事足可见当时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所引起的思想混乱和社会后果。(顾海良、秦宣;《新时期的旗帜》)

案例讨论:( 1 )这一件事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 2 )我们从中应该汲取的教训是什么?

案例点评

( 1 )毛泽东曾讲过“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国情,党就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就会犯下各种“左”或右的错误。跑马乡的故事,就是因为当时对我国的国情认识不清,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缺乏充分认识,急于求成而造成的。

(2)认清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是认清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一切基本问题的根据。只有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具体国情和特征,我们才能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明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才能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和艰巨性。

小结:苏联、中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中,留下了共同的经验教训——

第一,对本国经济、文化落后性认识不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搞高指标,急于求成

第二,在所有制上,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纯粹公有制社会,追求“一大二公”,急于求纯第三,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问题上,认为社会主义是一个短暂的时期,急于过渡。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国家及其政党对本国社会主义所处发展阶段的认识正确与否,关系到能否正确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大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及其发展

1)正确认识我国社会的性质及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是认识我国国情的本质和关键所在邓小平指出:“…文化大革命? 十年浩劫,中国吃了苦头。中国吃苦头不止这十年,这以前,从一九五七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就犯了… 左?的错误。总的来说,就是对外封闭,对内以阶级

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制定的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

提出概念---------十一。六

首次论述---------十三大

系统阐述----------十四大

丰富---------------十五大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形成和发展

1981年6月:第一次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这一论断。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物质文明还不发达。”

1986年9月:“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和竞争,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共同富裕的目标下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1987年8月,党的十三大召开前夕,邓小平明确指出:“ 我们党的十三大要阐述中国社会主义是处在一个什么阶段,就是处在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就是不发达的阶段。一切都要从这个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规划。”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

1997年党的十五大: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过程特征。

党的十六大再次重申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较长时期的艰苦奋斗。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机械论:不承认中国人民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充分发展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空想论:认为不经过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就可达到社会主义发达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a?a生产力不发达、生产关系不完善、上层建筑不完善

一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总体概括)

二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产业结构)

三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经济形态)

四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文化教育发展水平)

五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人民生活水平)

六是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地区经济发展)

七是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体制建设)

八是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九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奋斗目标)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主要特征

思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过渡时期的区别

1)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制度还没有建立,是正在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而过渡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马克思所讲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

2)二者的区别在于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主要矛盾不同、根本任务不同

3、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我们反对各种错误倾向的强大思想武器。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的初级阶段

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始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将来条件具备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会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原因)

1)是由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前提及是我国目前各个领域仍未摆脱不发达状态的现实国情决定的(资本主义阶段在我国可以逾越,但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以逾越的)。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现代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国的过渡时期太短,预计用十五年的时间却在三年完成,从某种程度上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补过渡时期的课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

生产力水平落后的表现:

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主要还是用手工工具搞饭吃;

一部分现代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水平的工业同时存在;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

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学技术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状况同时存在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很长的时期。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制定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们必须看到,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人民需要:是各阶层人民群众的需要,是随着经济和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的,包括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全面性

(2)落后的社会生产(矛盾的主要方面):包括生产力的落后,没有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也包括生产力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的落后。既指落后于发达资本主义,也指落后于社会主义制度所需要的物质基础

(3)要彻底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在一定历史时期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而制定的行动纲领)

1、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提出总路线或基本路线共有五次——

第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在这条总路线的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第二次:1953年,概括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简称“一化三改”总路线。这条总路线促进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第三次:1958年,党在八大二次会议上概括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第四次:1969年在党的九大上被正式确定为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基本路线,其核心内容是“以阶级斗争为纲”。

第五次: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明确概括和全面阐述了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这就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简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主要内容——

奋斗目标--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基本途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根本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3、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实现社会现代化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

1)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

2)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上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实践中统一起来,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资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资产阶级自由化,即否定社会主义、主张资本主义制度,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它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的一种违背历史潮流的错误思潮。

“自由化本身就是资产阶级的,没有什么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的自由化,自由化本身就是对我们的现行政策、现行制度的对抗,或者叫反对,或者叫修改。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四项基本原则是根本对立的。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必然会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中国革命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按资本主义方式,解决不了中国贫穷、落后、受欺压的问题。只有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亿万人民走向幸福、富裕,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

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意愿。”——邓小平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斗争是长期的,存在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斗争的重点,主要在政治思想领域,着重解决根本政治原则和政治方向问题,即主要是反对企图摆脱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开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是为了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1987年《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制定

1979年,叶剑英在庆祝建国三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提出了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简要纲领;

此后邓小平反复强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坚持社会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并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思想和方针;

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讲话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内容以及这些方面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基本方针作出了分析和论述。

党的十五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内容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四有” 公民为目标,发展“三个面向”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经济-----富强

政治-------民主

文化-------文明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内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问题进行的全局性的谋划。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1、分两步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构想(20世纪内完成)

2、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提出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党的十二大,确立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

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前两步基础上确立到建国一百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

第三阶段,十三大以来,逐步提出了在21世纪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三步走”图示

2、新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鉴于我国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的新的进展,党的十五大又将第三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了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

“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是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理想的社会状态,表现了普通百姓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小康是一个充满传统文化色彩的概念。据考证,小康一词最早出自《诗经》,其中有“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意思是说,人们有劳有逸,日子就能好过。后来儒家把比大同社会较低级的一种社会称之为小康。

按《礼记》的描述,所谓大同社会就是“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理想社会。而所谓小康社会则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人们能维持中等生活水准的社会。

小康思想在中国民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古至今,“小康”一词常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语言中,因为对历朝历代广大贫苦农民来说,“大同”只是美好而无法实现的梦想,过上小康日子,才是他们现实可行的奋斗目标。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小康社会在现实中却从未实现过。

1、小康概念的提出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接见日本首相大平正方时首次提出了中国现代小康的概念,明确指出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就是“小康之家”。

2.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及其特点

到2000年底,我国人均GDP超过了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特点:低水平、不全面、不平衡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我们要在21 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第一、经济建设与改革的目标。

第二、民主政治建设的目标。

第三、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

第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十七大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二是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三是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五是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