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

自学目标:

1、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方法,描述人口增长趋势。

2、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和目标。

3、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多方面的影响。

4、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自学重点和难点:

1、学会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正确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环境的实例。学习过程

一、构建知网并展示(提示:若就主题写一篇文章,思考从哪些方面入手)(3min)

二、自学自研(20min)

学习任务一:探讨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世界人口增长趋势

时间

19世纪初1930年2005年2011年

人口数

2、我国人口的增长趋势

认真阅读教材P103页资料分析,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什么时候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⑵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候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为什么?

⑶我们生活的地方人口增长的实际情况是怎样的?结合当地人口增长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对环境、社会和个人生活的影响。

3、解读我国计划生育的目的和具体要求

⑴我国计划生育的目的是什么?

⑵我国计划生育的具体内容及意义

具体要求内容意义

对国家,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对

个人,有利于青年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有利于提高我国人口的素质

学习任务二:分析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

1、结合教材P104~105页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几个事例,思考和讨论提出的问题。

2、将下列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的事例的标号填在相应的位置:①乱砍滥伐

②水华③赤潮④放鸟归山⑤排放工业废气⑥建立自然保护区⑦生物入侵⑧植树造林⑨乱捕滥杀有利影响:;有害影响:。

三、展示交流(16min)

1.各小组代表选择任务讲解,并对生成的个别问题进行简要讨论。

2.教师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点拨。

四、诊断评价(6min)

1、一科学家认为某工厂将酸性物质排入当地的一条河流,为检验其观点是否正确,河流中水的哪一项性质应被测量?

A.pHB.密度C.极性D.温度

2、2007年8月《东方早报》报道:人称“长江女神”的白鳍豚数量在近20年的时间里减少得非常严重。你认为造成这一结果的重要原因是

①水运业的高速发展②航空业的高速发展③渔业作业范围的扩大④向长江排放污水⑤成立白鳍豚研究所

A. ①③④

B. ②④⑤

C. ①④⑤

D. ②③⑤3、上世纪50年代,桃花流水母是湘江中常见的一种低等动物,后来一度绝迹。近来,我市环境检测工作者在湘江流域又发现了大量桃花流水母,这标志着湘江水质有了很大改善。根据株洲是一座工业城市的特点分析,湘江水质好转主要是由于市委市政府加强了哪项管理?

A.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B.净化并控制工业污水排放

C.尽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不当使用

D.大量开采河床沙石使河床加深4、对湖泊出现的" 水华" 现象,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生活污水不经处理排入湖泊,容易引发藻类过度繁殖

B .湖水温度升高是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的主要因素

C .藻类植物过度繁殖,会破坏湖泊原有生态系统

D .藻类植物过度繁殖可导致鱼虾死亡

5、森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A. 水土流失

B. 气候改变

C. 生物多样性受损

D. 以上都可能6、1997年11月26日下午,四川省都江堰市聚源镇一村庄,突然从西北方飞来一大群(约500只左右)乌鸦,他们在附近的树林、竹丛、河滩里,飞翔、觅食、栖息。第二天,大群乌鸦突然从天空中雨点般的坠落下来,顿时,山林大地成了乌鸦的坟场。造成乌鸦死亡的原因可能是

A. 干旱少雨、饮水缺乏

B. 遭到大型天敌的捕杀

C. 乌鸦太多,食物不足

D. 当地的生态环境污染

7、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A.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B. 广泛应用科学的耕作技术

C. 大量引进害虫的天敌

D. 发展垃圾处理的新技术

五、学后反思

这节课我的收获:

还存在的疑惑: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举例说明人类的哪些活动能改善生态环境,哪些活动会破坏生态环境。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利用报刊、书籍、互联网等媒体收集有关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和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关注生物信息的兴趣。2.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资料、判断是非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能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并且能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保护生物圈的责任。 教学重点:1.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实例。 2.认同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地球上生活着很多的生物,但是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生物,这是为什么呢而现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远远超过了远古的人类,这又是为什么呢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怎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些都是本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 1、在19世纪初世界人口为,到了2011年世界的人口突破了 。 2、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是。 3、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把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鼓励。 5、湖泊污染导致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6、科学家把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新的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叫做。 三、合作探究 探究一:我国的人口形势 讨论

1、什么时侯我国人口数量增长明显加快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20世纪中期以后,我国的人口增长率,在什么时侯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水平为什么 探究二: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实例 1、森林遭到严重的滥伐后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对生物圈有什么影响 森林生态系统被称为“绿色水库”、“地球之肺”,森林遭到破坏,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 滥伐森林将会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减弱,不能为森林中的消费者提供营养和食物,影响到整个森林生态系统平衡,轻者导致依靠森林的生物的生活环境受到威胁,重者导致生物灭绝、森林消失。 2、工厂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 直接导致空气污染。还会通过大气循环,影响降水,导致江河湖海污染。如果浓烟中含有大量硫酸物质,还会形成酸雨,从而影响建筑物、农作物。也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3、近些年来,我国不少湖泊发生严重污染现象,导致蓝藻大量滋生,形成水华,湖水变臭鱼虾难于生存。请你分析一下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哪些假如你是当地的一名负责人你将采取哪些措施还湖泊以清澈秀美的貌 湖区里滋生了大量的蓝藻,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我们应该保护水资源,污水处理后再排放。 4、有人认为,植树造林就是为了获取大量木材。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近几十年来,我国植树造林取得了哪些重要成果 不赞同这种看法。近几十年来,我国植树造林的重要成果有“三北”防护林等等。 5、对受伤的野鸟进行救治和喂养,待鸟康复后,将它放归大自然。这样做有什么意义

全国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9单元生物与环境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案

第6讲生态环境的保护 【全国卷5年考情导向] (对应学生用书第 225页) [识记一基础梳理] 1我国的人口现状与前景 (1) 现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 (2) 前景 ① 特点: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 ② 目标: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2.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量增大。 (2) 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3) 环境污染加剧。 3. 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1) 控制人口增长。 (2) 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3) 监控和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 (4)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2) 特点:全球性。 (5) 推进生态农业。 4. 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 环境问题(连线) 生态环境问题 ① 全球气候变暖 ② 臭氧层破坏 ③ 海洋污染 ④ 酸雨 ⑤ 土地荒漠化 【提示】 ①—c ②—a 原因 a. 氟利昂使用 b. SQ 等的排放 c. CQ 的排放 d. 植被破坏 e. 石油泄露 ③ 一e ④一b ⑤一d

⑶影响:对生物圈稳态造成严重威胁,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教材边角知识]必修3 P122 “图6—5”,生态农场建立的生态学原理是 O 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使废物资源化,提高了能量的转化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思维辨析] 1. 人口剧增带来的严重后果有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降低、可耕地减少等。(V) 2?人口增长过快,不但消耗大量自然资源,还加剧了对环境的污染,增加了治理的成本和难度。(V) 3. 人口剧增为我国带来了很严重的环境问题,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等政策来减缓人口的增长。 (V) 4. 为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努力推广生态农 业。(V) 5. 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经开始缓慢下降。(X) 【提示】由于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出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增长过多得到有效控制。 6. 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V) 7. 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 增强的直接原因是臭氧层破坏。(V) &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X)【提示】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较少。 9 .植被荒漠化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V) 10.生活和工业污水及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可导致水体富养化。(V)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土壤生态的影响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人类加以开垦、搬运和堆积的速度已经逐渐相等于自然地质作用的速度,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的福祉。 人类活动常可使得环境不断恶化,一方面使环境的脆弱性变得显著,自我调整能力转趋薄弱,一方面使人类自身抗灾的能力亦日益下降,再一方面许多人类破坏环境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在这些多重因素的效应下,自然灾害的层出不穷和快速增长当然成为意料中事。 各地长期开发下,森林饱受破坏,生态逐渐失衡、土层裸露,控水能力变差,一经大雨就可导致山洪暴发、乾季则缺少基流补注,以致无论旱涝均与时俱增。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由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两大部分组成。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植物营养素(无机盐)是物理环境的最主要要素,生物残体(如落叶、秸杆、动物和微生物尸体)及其分解产生的有机质也物理环境的重要要素。物理环境除了给活的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之外,还为生物提供其生命活动需要的媒质,如水、空气和土壤。而活的生物群落是构成生态系统精密有序结构和使其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命舞台上各有角色。 生物多样性是指包括自然世界所有的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同样也包括构造出生命的重要基石――染色体、基因和脱氧核糖核酸。 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使生命在地球这个行星上的生存变得可能。没有生物多样性,你几乎不能在这个行星上生存,就算你可以生存下来,你也不可能喜欢这个灰暗的、无生气的、光秃秃的、无聊的世界。没有生物多样性,你不会感受到树林带给你的绿意、海洋带给你的蓝色,也不会有你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

生态及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10 生态及土壤环境影响分析 根据《环境影响分析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故本次环评将进行生态影响分析。 10.1 生态环境现状 10.1.1 拟建场址 10.1.1.1 生态环境现状 1、土地利用现状 本项目位于济宁市北郊李营镇北尧村北,济宁至宁阳公路以东,日东高速公路北侧,距济宁市城市规划区边界约11km,厂区地理位置详见图2.1-1。厂区地形相对较平坦。 本项目所在厂区土地利用性质为公共设施用地,用地性质符合要求。项目国有土地使用证见附件11。 2、生物分布现状 (1)植物现状 该区域受人类干扰历史长、强度大,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 (2)动物现状 在长期和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下,该区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达到了较高的程度,自然生态环境已遭到破坏,野生动物失去了较适宜的栖息繁衍场所。据调查,境内大型野生动物已经消失。目前该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主要有昆虫类、鼠类、蛇类、蟾蜍、蛙和喜鹊、麻雀等鸟类。家禽家畜、养殖种类有猪、牛、狗、鸡、鸭、鹅等传统种类。区域主要动物资源情况见表10.1-1。 表10.1-1 主要动物资源情况表 鸟类喜鹊、大山雀、大杜鹃、楼燕、家燕、鹌鹑、大嘴乌鸦、黄雀、灰燕、小嘴乌鸦等 兽类黄鼠狼、野兔、刺猬、老鼠、野猫等 两栖动物青蛙、蟾蜍等 爬行动物壁虎、蛇等 节肢动物蜜蜂、蜻蜒、螳螂、蚱蜢、蝉、蚊、蝴蝶、萤火虫、臭虫、三化螟、黄蜂等

(3)珍稀濒危动植物种类分布情况 依据《中国稀有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经逐一对照查询,评价区无珍稀濒危植物分布,现场踏勘亦未见珍稀濒危植物。评价区及周围也无国家保护动物。 3、生态敏感目标分布情况 根据调查可知,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无重点保护的文化遗址、风景区、水源地等生态敏感保护目标。 10.1.1.2 土壤类型及水土流失现状 根据山东省土壤肥料工作站《山东省土壤图》(1990年3月)中的具体划分,厂址范围内土壤类型主要为褐黄色耕土。通透性较好,褐土肥力一般,适种性广。 项目区所在地区土壤侵蚀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影响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主要是降雨、地形、土壤和植被,其中降雨和地形处于非常不利的状态。开发建设过程中的乱挖乱采、乱堆乱放以及陡坡开荒、铲草皮、乱砍滥伐、乱牧等不合理的人为活动,产生或加剧了水土流失。 根据国家关于全国土壤水蚀和风蚀按6级划分的原则和指标范围,具体见表10.1-2。评价区土壤侵蚀为轻度侵蚀,侵蚀模数为680t/km2·a。评价区每年土壤流失背景值为65t。 表10.1-2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程度微度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剧烈 侵蚀模数(t/km2·a)<200 ~2500 ~5000 ~8000 ~15000 >15000 流失厚度<0.15 ~1.9 ~3.7 ~5.9 ~11.1 >11.1 10.1.1.3 景观生态现状 区域内景观生态体系的质量现状因区域内的自然环境、生物及人类社会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决定。评价区为本项目一期工程现有厂址,评价区附近主要为本项目东侧的济宁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填埋区以及济宁市城市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均为明显受到人类干扰痕迹的区域。 评价区内的道路、沟渠作为景观内的人工廊道,起到分割景观、增加景观异质性的作用。总体看来,拟建项目区的景观异质性较低。 综合分析认为:评价区人类干扰比较严重,人工化现象比较突出,生物组分异质化程度较低。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导学案1 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生物下册 4.7.3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导学案 1 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2.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他人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判断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 3.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难点: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组织学生外出调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环保局或污水处理厂、垃圾厂、空气检测站、生态研究所等部门咨询。引导学生到互联网上收集相关的资料。 二、情境引入 三、合作交流 学习任务一:讨论完成调查方案。 1、你们小组选择调查的当地生态环境问题是: 2、你们小组选择调查的具体内容是: 3、你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4、你们小组对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提出的建议是: 学习任务二:汇报调查结果 1.分组上讲台汇报,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其他组的成员提出质疑,并对其汇报进行打分,并派代表作简要的点评(如汇报的成功点在哪里,调查还存在哪些不足等) 汇报注意事项: (1)计划要抓住关键问题,不能主次不分。 (2)计划要切实可行,不要胡编乱造。

(3)要涉及到政府有关部门和公民应尽的责任。 2.各小组以调查报告为基础,拟定一份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3.经过讨论、投票,评出优秀的调查计划,并将写得好的报告和计划交给政府有关部门。 4.拓展反思:阅读<<退耕还林还草>>,进一步感受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任务三:完成课外实践“用废旧纸张制作再生纸”。 四、当堂训练: 1、下列人类活动中,能够有效保护环境的是 A.在田间燃烧农作物秸秆、杂草 B.毁林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C.回收废旧电池、废纸塑料等 D.大量使用农药,消灭入侵害虫 2.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 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 减少固体垃圾污染 D.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 3.下列人类活动,能够有效地保护生物圈的是 ( ) A.在田间燃烧农作物秸秆、杂草 B.毁林造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C.回收废旧电池、废弃纸张和塑料 D.采用一次性塑料袋、纸盒包装产品 五、课后反思:

第八章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第八章生态环境及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8.1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8.1.1生态背景调查 (1)生态系统类型及生态功能区划 依据《甘肃省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在地属于黄土丘陵东部强烈侵蚀农业生态功能区。根据现场调查项目区域生态功能主要为农业生态区。 (2)区域内的主要动物分布 区域内主要的鸟类有:雉(野鸡、山鸡)、石机(嘎拉鸡)、啄木鸟、麻雀、燕子(家燕)、鸽子(白鸽、灰鸽)、小杜鹃、戴胜(臊布谷)、斑鸠(斑斑扑鸽)、鸿雁(咕噜雁)、红嘴山鸦、乌鸦、猫头鹰、凤头百灵(铜铃儿)、大杜鹃(布谷鸟)、云雀(渐渐高)、地雀等。 区域内主要的小型哺乳动物,主要有:花鼠(居里猫)、刺猬、中华鼢鼠(瞎瞎)、达乌尔鼠兔(青台子)、达乌尔黄鼠(黄鼠)、褐家鼠(老鼠)、小家鼠(耗子)、蝙蝠(野别狐)、旱貂(崖獭子)、黄鼬(黄鼠狼)、蒙古兔(野兔)、五趾跳鼠(跳鼠儿)。 区域内主要的昆虫有:马蜂、麻子蜂、蝶、蛾、蝉、螳螂、蜘蛛、蚯蚓、蜈蚣、蚰蜓、蜻蜓、蝎、促织、蜗牛、蚊、蝇、天牛等。爬行动物主要有黑脊蛇、枕纹棉蛇、乌稍蛇、黄脊蛇。两栖类动物:花背蟾蜍(癞蛤蟆)、青蛙(田鸡)。 (3)区域内主要植物分布 乔木:白杨树、核桃、柳树、榆树、椿树(香椿、臭椿)、槐树、柏树、松树、桐树。 灌木:樱树、花椒树、沙棘、山毛桃。 草的品种:苦苣菜、白黎(灰条)、野胡麻、马莲、艾蒿、白茅(倒生)、蒺藜(八楞)、荠菜(荠荠菜)、腺茎独行菜(辣辣)、狼柴草(绵蓬)、骆驼蓬(臭蓬)、鹤虱(羊然然)、宾草、苋麻、苦荬菜(马苦苣)、黄花、狗尾草、大蓟(驴杏儿刺)、桃叶蓼(燕儿草)、地肤(简简扫竹)、细果角茴香(牛延水)、羊胡草、天旋子、野葵(小七花)、小车前、丝叶芽葱(黄鼠草)等,人工种草主要草种是苜蓿。 农作物有:小麦、洋芋、玉米、胡麻、豌豆、扁豆、油麦、谷子等等。 经济树种有:苹果、桃树、李子树、杏树、梨树。 药材主要有:甘草、冬花、地骨皮、艾叶、秦艽、地黄、天仙子、茵成、蒲公英、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教案资料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

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导学案(含答案)

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教师寄语: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对象为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探究此内容前,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与生态平衡有关的知识,在生活中对环境的优劣及对人类的影响有了较深刻的体验,学生学会和体验了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及方法。他们喜欢了解大自然、接触大自然、探究大自然的奥秘,从而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并完成调查报告,再进一步为学生构建才艺展示的舞台,展开交流,拟定切实可行的保护家乡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采用这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符合七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分组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尝试完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和有关的分析讨论; 2.能力目标:通过调查、讨论和交流,发现环保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对他人的方案进行评价,培养判断能力和分析鉴别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难点:调查自己周边的环境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习惯,通过讨论和交流,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我们本地的环境污染非常严重,请你通过走访调查或采集实物等方式了解一下! 二、合作探究: 1、我们对土地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下面是调查分析: 土地资源评价是:1.土地沙化较严重;2.土壤盐碱化;3.耕地面积少;4.土壤肥力低;直接影响是:风沙日益严重,无法实现花园式城市的构想,制约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讨论:应该如何保护土地资源? 2、我们走访了物业垃圾处理站,了解了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情况。 (1)垃圾问题的概况:随着人口的增加及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的数量逐年增加,平均每户居民每天产生垃圾一公斤。市政府为处理些垃圾,投入了大量资金,产生多少清理多少,清扫——收集——运输——转运——掩埋,日复一日,无穷无尽。尽管如此,还有许多露天垃圾末能得到处理。 (2)垃圾成分分析:固体废弃物分为三类:有机物、无机物、废品。有机物包括蔬菜叶、果皮;无机物主要是清扫出的尘土、炉灰、建筑垃圾等;废品包括金属、玻璃、纸张、纺织物等。固体废弃物的危害:占用土地;污染土壤和水体;污染大气;加速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垃圾处理现状:目前对垃圾采用的处理方法有无害化填埋法和焚烧法。 讨论:应如何处理固体垃圾才能减少环境污染? 三、拓展创新: 同学们每天大多数时间是生活在学校中,爱护环境首先应该从找做起。从我们每个人的身边做起。现在就请我们大家每个人说出一条措施,共同拟出校园环境的保护条例,好不好? (可参照课本提示.) 四、归航拾贝: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资料

9 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影响分析 依据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于2016年3月编制完成的《凉山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拉拉铜矿落凼矿区深部矿段采矿工程陆生生态调查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9.1区域概况 9.1.1区域生态功能定位 根据《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2006年5月),落凼矿区所在的绿水乡属于“四川盆地亚热带湿润气候生态区→ 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生态区→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 金沙江下游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按照四川省生态功能区划三级区特征表,项目区为II 3 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稀树- 灌丛- 草地生态亚区,II3 – 1 攀西矿产- 水力资源开发与土壤保持生态功能区”。该区域受山地地形和干热气候影响,植被垂直分布明显,自下而上有干热河谷稀树灌丛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亚热带针叶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亚高山灌丛与草甸等。河谷区生态脆弱,土壤侵蚀敏感性程度高。该区域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存在着一定的土地退化和裸岩化的现象,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频发,外来物种紫茎泽兰的入侵与蔓延十分严重”;生态建设的发展方向是“利用独特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冶金工业、水电业和旅游业,建立优质农产品基地;保护植被,防止有害生物入侵。注意防止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或不利影响,减少入江泥沙量,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严格控制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等”。 根据《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川府发〔2013〕16号),矿区位于所属会理县属于四川省重点开发区→ 点状开发城镇,该区域为省级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同时也是四川省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 安宁河流域;区域矿产,生物、水能资源丰富,优势产业国内外竞争力强,是国家战略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地区。该区域的生态特点是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能源资源消耗、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化升级,增强产业竞争能力,适度推进点状开发优势矿产,水能资源,促进资源加工转化,推进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优势矿产等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该区域生态功能定位:“中国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重要的钒钛和稀土产业基地、全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基地、全省重要的亚热带特色农业基地”。要求该区域在加强资源综合勘探,合理利用的同时,也提出了“以天然林保护等生态工程建设为重点,加强干热河谷和山地生态恢复与保护,加快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恢复治理”。

广东省河源市正德中学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导学案4.7.3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无答案)

课题: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拟定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2、认同每个公民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 *重点难点预测: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 学习方法:自学法 ◆阅读下列资料: 资料一: 目前,中国的城市垃圾以每年9%一10%的速度增长,人均城市垃圾产生最大为500 kg左右,在中国各个城市中,特大城市的人均产生垃圾最较多。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主要以填埋、焚烧和堆肥为主。 1.填埋填埋是消纳城市生活垃圾的最有效也是其他各种生活垃圾处理处置方法最终的处理方式。填埋方法占用大量的土地,可能会造成地下水污染,并目垃圾堆放过程中会产生易燃气体。容易发生火灾。 2.焚烧垃圾焚烧处理可使生活垃圾体积减少、重量减轻,只需将灰渣与其他的不可燃物作填埋处理,可以减少垃圾填埋量、节省土地资源。此外,焚烧设施经过改进,能够供电、供热。 3.堆肥堆肥化就是依靠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的细菌、放线菌、真菌等微生物,将垃圾中的易腐有机物转化为有机营养物质,作为肥料或土壤改良剂。 资料二: 我国传统的垃圾消纳倾倒方式是一种不负责的“服务于当代,遗害于子孙”的“污染物转移”方式。而现有的垃圾处理场的数量和规模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垃圾增长的要求,大部分垃圾仍为露天集中堆放状态,对环境的即时和潜在危害很大,污染事故频出,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为: (1)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 (2)严重污染空气。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蚊蝇孽生,大量的污染物向大气释放。 (3)严重污染水体。垃圾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 (4)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 中国城市垃圾处置利用现状与发展对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与 教案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规律的研究,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前提和理论依据,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有哪些的呢?本文是我整理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的资料,仅供参考。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导图 人类生存在地球上,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认识人类的生存环境,首先要认识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第一,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仅从地球本身来找原因,常常得不到正确、完整的结论,需要从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来分析。第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将眼光投向太空,以拓展生存空间和资源来源。第三,宇宙空间可能还有像地球一样的星球上,生存着高智慧的生命——外星人。当然,适合外星人生存的星球也许有像地球一样的宇宙环境。 科学的自然观和宇宙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阶段,有关宇宙的知识主要是通过地理学科来传授的。所以,地理学科讲有关地球宇宙环境的内容,肩负着知识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双重任务。宇宙是物质的,处在不断的运动和演化之中。地球是宇宙大家庭中的一员,其物质组成、运动规律,以及发生和演化,都与宇宙环境同源。认识宇宙环境,有利于科学认识自然世界和宇宙,破除封建迷信,反对邪 综上所述,"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形成科学的宇宙观"成为学习地球宇宙环境的目标。为实现这一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选取了"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等内容。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并没有宽泛地要求了解宇宙,而是将视点放在与地理环境紧密相关的"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因为宇宙太大,地理课程没有必要关注与地球环境无关的宇宙部分;宇宙环境对地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课程标准以案例学习的思路,要求了解"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因为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中,太阳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一个天体。 2.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运动是地理环境的形成,以及地理环境各要素运动变化的基础,因而也是高中阶段地理学习的基础,"认识地球的运动特点及其地理意义"无疑是高中地理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学习地球的运动,但要求比较低,其学习目标为"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即只要求了解现象。高中阶段则是在此基础上的深化,强调现象本身的规律性及其成因。 3.了解自然环境的组成,形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的观念 本模块内容设计的主题是"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无论从整个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的内容看,还是从本模块的内容看,学生学习首先需要明确地理学上所说的自然环境所包括的空间范围及其组成。自然环境主要指人类活动所涉及的主要空间范围,它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系统,上至大气圈对流层顶,下至岩石软流层。为此,课程标准中安排了地球圈层结构的内容。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报告编写提纲(风景名胜区)

B B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 编写提纲 前言 1 总论 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1.2 编制依据 1.3 论证目的与原则 1.4 生态环境影响论证范围及时段 1.5 生态环境敏感点与保护目标 1.6 论证内容 1.7 生态环境影响论证技术路线 2 建设项目概况 2.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2.2 规划符合性分析 2.3 比选方案及推荐方案的合理性分析 2.4 生态影响源及其强度 3 项目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生态现状调查 3.1 主要生态功能 3.2 生态系统现状调查 3.3 陆生动植物调查 3.4 水生生物调查 3.5 水资源调查 3.6 水土保持调查 3.7 自然遗迹调查 3.8 土地利用调查 3.9 历史沿革与管控要求 3.10 既有项目现状 3.11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调查 3.12 论证区生态环境现状综合论证 4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 4.1 生态系统及主要生态因子影响分析 4.2 植被及植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4.3 动物多样性影响分析 4.4 风景名胜影响分析 4.5 水资源影响分析 4.6 水土保持影响分析 4.7 自然遗迹影响分析 4.8 景观影响分析 4.9 累积生态影响分析

5 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 5.1 施工期生态保护措施 5.2 运营期生态保护措施 5.3 生态监测与监理措施 5.4 生态恢复与补偿措施 5.5 生态保护与修复方案清单 6 涉及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项目建设基本原则符合性分析6.1 生态功能影响分析 6.2 国土空间性质影响分析 6.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4 保护面积影响分析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8 图件 8.1 附件 8.2 附表 8.3 附图 8.4 其他提交材料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

浅谈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研究 (指导教师:卢修元) 【内容摘要】水利是属于国家基础建设的一个重要建设指标,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经济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更是关乎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资源蕴含量十分丰富,理论蕴藏量为6.76亿kw,可能开发利用的达3.78 亿kw,居世界首位。但是我国水资源开发程度只达到19.30%,与发达国家60%的开发程度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国的水力资源开发仍显得任重而道远。但是水利工程的兴建,特别是大型水库的形成,将使周围环境发生明显改变。因此避免或减轻不利影响,充分利用水资源,是水利工作者在进行水利规划建设时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水利工程环境问题对策的探讨科学发展 【正文】近几年由于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农业、工业大力发展,对于电力需求量也相应增加。水利工程的建设投入也在不断增大,过多的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难免会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产生的影响。我国的水利水电建设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在环境影响方面,与其他工程相比,水利水电工程有突出的特点:影响地域范围广阔,影响人口众多,对当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外部环境对工程也同样施以巨大的影响。目前,整个社会对环境问题越来越重视,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环境问题已成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制约性因素之一。 一、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大多数就是在天然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这样做的直接结果就是破坏了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环境,使的河流局部形态均一化和非连续化,从而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天然河流上需、修建水利工程会改变河流的自然形态,引起局部河断水流的水深、含沙量等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上游及下游的水文泥沙发生变化。而水文、泥沙的改变是影响河流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动力。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温、水质、地质环境以及局部地区的气候。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会改变天然河道的水质水温,尤其是水库的建设。因为水库具有水面宽、水体大、水流迟缓等特点,再加上水体受太阳辐射等作用,使的水库具有特殊的水温结构。当水库蓄水以后,由于水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要小于陆面的发射率,从而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大,造成水库蓄水后的坝前水温比天然河道水温高,水温的变高就会对于鱼类的繁殖不利,尤其是对于下游的鱼类繁殖不利,导致推迟鱼类产卵期。其次,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对河流的水质产生一定的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导致该区域的河流水速减小,一方面,降低了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和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导致水质自净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也会使沉降作用加强,导致水体重金属沉降加速,导致水质重金属污染严重。最后,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该区域的气候及地质产生影响。水利工程的建设会影响该区域的气候变化,尤其是水库的建设,会形成广阔的水域,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进入大气的水汽增多,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雾天增多,改变原来的气候。同时水利工程的建设也可能引发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形成。 2 .水利工程建设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显著的,其主要是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及运行过程中。一方面,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破坏大

《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学案[1]

第七章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第一节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知道人口增长趋势及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重点:能够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认同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形成环保意识。 知识点一:探究人口增长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1.人口的增长对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2.我国的计划生育措施包括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既有控制人口增长的措施,也有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 控制人 口数量 的措施可限制人口过快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的措施→优生 知识点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危害及影响 1.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有滥伐森林、工业污染、水华现象、捕杀鸟类等。 2.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导致空气浑浊,是由于人类对植被严重破坏造成的。防治措施:对沙化土地进行治理,退耕还林,大幅度降低草场载畜量,并适当采取人工措施,恢复天然草原植被等等。 3.保护鸟 类的 措施 4.水华:指湖泊、池塘等淡水水体中某些蓝藻过度生长的水污染现象。发生原因主要是由于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过多所致。工业有机废水、生活污水和农田含化肥的废水流入河流、湖泊等,都会引起水华现象。 1.随着世界人口的突增,人类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再加上有人对资源盲目开发和利用,使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分析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1)联合国有关人士预测:2025年全球70%土地成焦土。第九届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UNCCD)会议日前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其执行秘书纳卡加在会议上表示,除非各国实施减缓沙漠化政策,否则,在2025年之前,地球上将会有将近70%的土地焦干。请你解释一下这一预测的根据。 由于人类的过度开垦使得越来越多的土地遭受沙漠化的危机,还有近年来气候异常,各地干旱频传,使得情况更为恶化。根据全球气候报告显示,近年来的旱灾至少影响41%的土地,促使它们沙漠化。而自1990年以来,环境恶化已使受影响土地面积暴增15%至25%。根据现状,有关专家作出了那样的预测,警示人们要注意环境的问题。 (2)西汉时期,我国西部有一个美丽的“楼兰国”。那时,楼兰森林茂密,草原肥美,生态环境优越,处处鸟语花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致使环境变化,现今,“楼兰国”已不复存在,变成了荒无人烟的一片沙漠,沙尘暴天气经常出现。从生态学角度分析,造成“楼兰国”消失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这个事实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人类乱砍滥伐,不保护环境,使植被遭到破坏,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致使气候恶化。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和规律。 (3)针对这些状况,人类应该怎么做 保护现有森林和草原植被,禁止乱砍滥伐;并且要大量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等。 2.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利用,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外来物种的引入,也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几百年前,欧洲航海者最初进入夏威夷的时候,船上的老鼠逃到岛上,由于夏威夷岛上没有老鼠的天敌,老鼠繁殖很快,它们吞吃夏威夷雁的蛋。为了保护这些雁,人们从印度引进了老鼠的天敌——檬,用檬来控制老鼠的数量。可是,来到岛上的檬宁愿吃岛上现存的雁蛋,也不愿意与狡猾敏捷的老鼠周旋。结果事与愿违,夏威夷雁正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你认为人们引进物种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如何面对生物入侵 人们在引进一个物种的时候,不仅应该考虑引进这一物种的主要目的,而且还要考虑这一物种对其他物种的影响,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防止人为造成生物入侵。对于生物入侵,我国科学家指出,第一要谨慎引种,必须加强对外来物种引进工作的管理,这是因为,引种是一把双刃剑,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第二是查清我国现有外来物种的种类和危害情况;第三是加强对已知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和综合治理;第四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我国公民对生物入侵的认识和加强生态安全的意识。 3.森林对生物圈的作用有哪些 (1)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2)吸收有毒气体和检测大气污染;(3)驱菌和杀菌;(4)阻滞粉尘;(5)消减噪音;(6)吸收放射性物质;(7)产生微风驱散大气污染物;(8)美化环境和保护野生动物;(9)调节气候。 见《导学测评》P20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 摘要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其间为追求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向自然的无限索取和掠夺,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够,制度的缺失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恶化。只有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生产力发展生态文明历史制度人与自然全球化 一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业时代,人类改造自然并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可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地关系认识不够,一味的向自然索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工业文明百年来的掠夺,已使大自然千疮百孔。近几十年来,尽管人类已经认识到了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副作用,生态危机依然摆在眼前,只有从本质上了解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才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共赢。 二从历史角度看生态问题 纵观人类文明史,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化自然发展的不同水平,人类文明可划分为四种形态, 原始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生态文明时代。在不同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各有不同特点,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尽管已经具有自觉能动性,并且可以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如石器等来改造自然,但是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显得非常弱小,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抗衡的力量。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自然生物一样,其生存规律基本上遵循着自然界中必然性法则,以渔捞、采集、狩猎等天然的劳动方式,去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他们无法抵御各种盲目自然力的肆虐,经常忍受饥饿、疾病、寒冷和酷热的折磨。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界处于主导地位。人类遵从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将自然视为万物的主宰。马克思在谈到古代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时, 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

2021届新高考选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一章环境与发展第30讲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教学案

★第30讲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Ⅰ-3) 一、碳排放与环境安全 1.自然界的碳循环 (1)定义:碳元素不断地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之间进行转移和交换,构成了自然界的碳循环。 (2)过程 ①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植物吸收,通过光合作用形成有机碳固定在生物体内,有些生物在地壳运动中被掩埋而形成化石燃料。 ②生物的呼吸作用和燃料的燃烧,使有机碳转化为二氧化碳,重新返回大气中。 2.温室效应 近地面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返还给地面。人们把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3.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系统失衡;全球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频发;威胁人类健康。 4.国际减排合作 (1)碳排放导致的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和共同性。 (2)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二、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1.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是指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 2.自然保护区的内部结构 (1)核心区: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区内严禁一切干扰活动。 (2)缓冲区:环绕核心区的周围地带,只准进入从事科学研究观测活动。

(3)外围区:即实验区,位于缓冲区周围,可以进入从事科学试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旅游以及驯化、繁殖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等活动。 3.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保护自然本底;贮备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生态服务。 三、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1.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含义:当污染物从一国的管辖地区转移至另一国或者不属于任何国家管辖的地区,就会造成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2)形式:①通过空气和水的流动,使一国发生的污染扩散到邻国或周边国家。②一些发达国家或地区通过贸易,把一些可利用的污染物作为商品输出到远离所在国或地区的欠发达国家或地区。③发达国家通过投资等方式将落后的重污染设备、技术和行业等转移到本国区域之外。 2.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的跨境转移,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污染,反而使污染向异地蔓延和扩散,并形成新的污染危害,危及其他国家或地区乃至全球的环境安全。 3.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防控 需要世界各国站在全球的角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 四、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 1.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1)基本国策:环境保护。 (2)三大基本政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谁污染,谁治理;强化环境管理。 2.我国的环境保护措施及成效 (1)环保措施: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并举。 (2)2018年国家新组建了生态环境部。 (3)成效:全力推进污染治理,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持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微点1 在人类活动成为一个重要的扰动因素前,自然界的碳循环相当稳定,并维持着动态平衡。 微点2 由于人类对森林,草原等植被的破坏,植物对大气中CO2吸收和贮存减少,同时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向环境中排放大量CO2,破坏了自然界中的碳循环和碳平衡,增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微点3 大气中人为增加的CO2主要是由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仍是世界上人均碳排放最多的,并且发达国家还通过产业转移方式进行碳转移,因此发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