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Yule-Walker方程

Yule-Walker方程

Yule-Walker方程
Yule-Walker方程

大理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生物医学信号处理

实验名称 Yule-Walker方程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2015—2016学年度第3学期

专题07 方程与方程组的解法(解析版)

专题07 方程与方程组的解法 一、知识点精讲 一元一次方程 ⑴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一元一次方程。 ⑵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系数化为1。 ⑶关于方程ax b =解的讨论 ①当0a ≠时,方程有唯一解b x a =; ②当0a =,0b ≠时,方程无解 ③当0a =,0b =时,方程有无数解;此时任一实数都是方程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 在一个方程中,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指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③整体消元法,。 二、典例精析 ①一元高次方程的解法 思想:降次 方法:换元、因式分解等 【典例1】解方程. (1)4213360x x -+= (2)63980x x -+= 【答案】见解析 【解析】 (1)4222 13360(4)(9)02 3.x x x x x x -+=?--=?=±=±或 (2)6333 980(1)(8)1 2.x x x x x x -+=?--?==或 【典例2】解方程.

(1)32+340x x x -= (2)3210x x -+= 【答案】见解析 【解析】 (1)322 +340(34)0(4)(1)04 1.x x x x x x x x x x x -=?+-=?+-?==-=或或 (2 )33221010(1)(1)1x x x x x x x x x x -+=?--+=?-+-?==或 ②方程组的解法 解方程组的思想:消元 解方程组的方法:①代入消元法,②加减消元法,③整体消元法等。 【典例3】解方程组. 347(1)295978x z x y z x y z +=??++=??-+=? 3(2)45x y y z z x +=?? +=??+=? 【答案】见解析 【解析】 5 3471(1)29359782x x z x y z y x y z z =?+=???? ++=?=???? -+=??=-? 3(2)45x y y z z x +=??+=??+=?213x y z =?? ?=??=? 【典例4】解方程组22 210 4310x y x y x y --=??-++-=? 【答案】见解析 【解析】 22 2104310x y x y x y --=??-++-=?8115 1115x x y y ? = ?=?????=??= ?? 或 【典例5】解方程组.

《图解刚体力学——欧拉运动学方程》

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图解刚体力学——欧拉运动学方程 学生姓名:罗加宽 学号: 2008021152 专业名称:物理学 论文提交日期: 2012年05月17日 申请学位级别:理学学士 论文评审等级: 指导教师姓名:陈洛恩 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学位授予单位:玉溪师范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理学院物理系 2012年05月

图解刚体力学—欧拉运动学方程 罗加宽 (玉溪师范学院理学院物理系 08级物理1班云南玉溪 653100) 指导教师:陈洛恩、杨春艳 摘要:本文阐述了描述刚体定点转动的欧拉角及欧拉运动学方程的图解,以期让复杂的问题转 化得简单清晰而易于学习者的理解,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具体而易于学习者的掌握;并能在一 定程度上对提高学习者的空间思维能力、引导和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能力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字:图解;刚体;欧拉角;欧拉运动学方程 1.引言 理论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一般规律的科学;依照牛顿的说法,理论力学“是关于力产生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理论,是精确的论述和证明” [1]。理论力学作为使用数学方法的自然知识的一部分,不仅研究实际物体,而且研究其模型—质点、质点系、刚体和连续介质。从研究次序来看,通常先研究描述机械运动现象的运动学,然后再进一步研究机械运动应当遵循哪些规律的动力学。至于研究平衡问题的静力学,对理科来讲可以作为动力学的一部分来处理,但在工程技术上,静力学却是十分的重要,因此,常把它和动力学分开,自成一个系统[2]。本文图解的内容为刚体力学运动学问题之一的刚体的绕定点的转动。 “图解”的方法,较早见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翻译出版的《图解量子力学》,原书名为The Picture Book of Quantum Mechanics,由Springer-Verlag 出版;类似的书还有Springer-Verlag出版的Visual Quantum Mechanics。其特点是通过将理论物理与数值计算相结合实现可视化来讲解物理知识。国外对物理的可视化教学十分重视,早在1995-1996年间Wiley出版社出版了9本有关物理多媒体教学的丛书,是由大学高等物理软件联盟(The Consortium for Upper-Level Physics Software,CUPS)编写该丛书及其所用的教学软件[3]。如今,图解法已经广泛应用于力学、电磁学、模拟电子技术等方面,理论力学方面同样也有不少人已经采用了图解法。如赵宗杰使用3dsmax建立质点外弹道运动规律的虚拟模型和场景[4];乐山师范学院王峰等利用Matlab分别对质点受力仅为位置、速度或时间的函数进行了图解,并说明了Matlab在理论力学中的应用[5];阜阳师范学院孙美娟、韩修林利用Mathematica进行编程作出了落体的位移—时间图像[6]。通过图解,使很多抽象繁难的物理问题在解析时达到空间立体直观,概念形成清晰,逻辑链路晓畅明朗,数式转换准确易见。 理论力学因理论性较强,与高等数学联系密切,一些概念的形成、公式的推导、逻辑推理等较抽象、繁难、复杂,往往使教授者感到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学

解比例及解方程练习题

人教版六年级解方程及解比例练习题 解比例: x:10=41:31 0.4:x=1.2:2 4.212=x 3 21:51=41:x 0.8:4=x:8 4 3 :x=3:12 1.25:0.25=x:1.6 92=x 8 x 36=3 54 x: 32=6: 2524 x 5.4=2 .26 45:x=18:26 2.8:4.2=x:9.6 101:x=81:4 1 2.8:4.2=x:9.6 x:24= 43:31 8:x=54:43 85:61=x: 12 1 0.6∶4=2.4∶x 6∶x =15∶13 0.612=1.5x 34∶12=x ∶45 1112∶45=2536∶x x ∶114=0.7∶1 2 10∶50=x ∶40 1.3∶x =5.2∶20 x ∶3.6=6∶18 13∶120=169∶ x 4.60.2=8x 38=x 64 解方程 X - 27 X=4 3 2X + 25 = 35 70%X + 20%X = 3.6 X ×53=20×41 25% + 10X = 54 X - 15%X = 68 X +83X =121 5X -3×215=75 32X ÷4 1 =12 6X +5 =13.4 834143=+X 3X=83 X ÷7 2 = 167 X +87X=43 4X -6×3 2 =2 125 ÷X=310 53 X = 7225 98 X = 61×5116 X ÷ 356=4526×2513 4x -3 ×9 = 29 21x + 6 1 x = 4

103X -21×32=4 204 1 =+x x 8)6.2(2=-x 6X +5 =13.4 25 X-13 X=3 10 4χ-6=38 5X= 1915 218X=154 X ÷54=2815 32X ÷41=12 53X=7225 98X=61×51 16 X ÷356=4526÷2513 X-0.25=41 4 X =30% 4+0.7X=102 32X+21X=42 X+4 1 X=105 X-83X=400 X-0.125X=8 X 36 = 4 3 X+37 X=18 X ×( 16 + 38 )=1312 x -0.375x=65 x ×3 2+2 1=4×8 3 X -7 3X =12 5 X -2.4×5=8 0.36×5- 34 x = 35 23 (x- 4.5) = 7 1 2 x- 25%x = 10 x- 0.8x = 16+6 20 x – 8.5= 1.5 x- 4 5 x -4= 21 X +25%X=90 X -37 X= 89 X - 27 X=43 2X + 25 = 35 70%X + 20%X = 3.6 X ×53 =20 ×41 25% + 10X = 54 X - 15%X = 68 X +83 X =121 5X -3×215=75 32X ÷41 =12 6X +5 =13.4 83 4143=+X 3X=83 X ÷72=167 X +87X=43 4X -6×3 2 =2 125 ÷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力学量算符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力学量算符 1.一维运动的粒子处在 的状态,其中,求: (1)粒子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 (2)粒子动量的平均值。 [解]首先将归一化,求归一化系数A。 (1)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是 注意到中的时间只起参数作用,对几率分布无影响,因此可有 令 代入上式得 (2) 动量p的平均值的结果从物理上看是显然的,因为对本题说来,粒子动量是和是的几率是相同的。讨论: ①一维的傅里叶变换的系数是而不是。 ②傅里叶变换式中的t可看成参变量。因此,当原来坐标空间的波函数不含时间变量时, 即相当于的情况,变换式的形式保持不变。

③不难证明,若是归一化的,则经傅里叶变换得到也是归一化的。 2.设在时,粒子的状态为 求粒子动量的平均值和粒子动能的平均值。 [解]方法一:根据态迭加原理和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任意状态总可以分解为单色平面波的线性和,即,展开式的系数表示粒子的动量为p时的几率。知道了几率分布函数后,就可按照 求平均值。 在时,动量有一定值的函数,即单色德布罗意平面波为,与的展开式比较可知,处在状态的粒子动量可以取 ,而,粒子动量的平均值为 A可由归一化条件确定 故 粒子动能的平均值为 。 方法二:直接积分法

根据函数的性质,只有当函数的宗量等于零时,函数方不为零,故的可能值有 而 则有及。 讨论:①由于单色德布罗意平面波当时不趋于零,因此的归一化积分是发散的,故采用动量几率分布的概念来求归一化系数。 ②本题的不是平方可积的函数,因此不能作傅氏积分展开,只能作傅氏级数展开,即 这时对应于波函数的是分立谱而不是连续谱,因此计算积分,得到函数。 ③在连续谱函数还未熟练以前,建议教学时只引导学生按方法一做,在第三章函数讲 授后再用函数做一遍,对比一下,熟悉一下函数的运算。 3.一维谐振子处在 的状态,求: (1)势能的平均值; (2)动量的几率分布函数; (3)动能的平均值 [解]先检验是否归一化。 是归一化的。 (1) . 其中应用及 (2)由于是平方可积的,因此可作傅氏变换求动量几率分布函数

大学物理学第9章作业题

9-7 若简谐运动方程为()()m π25.0π20cos 10.0+=t x ,求:(1) 振幅、频率、角频率、周期和初相;(2)s 2=t 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分析 可采用比较法求解.将已知的简谐运动方程与简谐运动方程的一般形式()?ω+=t A x cos 作比较,即可求得各特征量.运用与上题相同的处理方法,写出位移、速度、加速度的表达式,代入t 值后,即可求得结果. 解 (1) 将()()m π25.0π20cos 10.0+=t x 与()?ω+= t A x cos 比较后可得:振幅A =0.10m ,角频率1s π20-=ω,初相?=0.25π,则周期s 1.0/π2==ωT ,频率Hz /1T =v . (2)s 2=t 时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分别为 ()m 1007.7π25.0π40cos 10.02-?=+=t x ()-1s m 44.4π25.0π40sin π2d /d ?-=+-==t x v ()-22222s m 1079.2π25.0π40cos π40d /d ??-=+-==t x a 9-12 一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弹簧振子,振幅A =2.0 ×10-2 m ,周期T =0.50s.当t =0 时,(1) 物体在正方向端点;(2) 物体在平衡位置、向负方向运动;(3) 物体在x =-1.0×10-2m 处, 向负方向运动; (4) 物体在x =-1.0×10-2 m 处,向正方向运动.求以上各种情况的运动方程. 分析 在振幅A 和周期T 已知的条件下,确定初相φ是求解简谐运动方程的关键.初相的确定通常有两种方法.(1) 解析法:由振动方程出发,根据初始条件,即t =0 时,x =x 0 和v =v 0 来确定φ值.(2) 旋转矢量法:如图(a )所示,将质点P 在Ox 轴上振动的初始位置x 0 和速度v 0 的方向与旋转矢量图相对应来确定φ.旋转矢量法比较直观、方便,在分析中常采用.

列方程与方程的解

第30讲列方程与方程的解 【知识要点】 ?列方程 知识点1: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注意:(1)方程是等式,但是不含未知数的等式不是方程,如:3+5=8,不是方程. (2)虽然含有未知数x(或其他字母表示的未知数)但不是等式,也不是方程,如:2x-7,这是代数式,但非等式,当然不是方程. 知识点2:方程中含有的未知数叫做方程的元,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叫做一元方程. 知识点3:方程是实际问题的简单的数学模型之一,由于数学模型比较抽象,暂不介绍它的定义,应用题的列方程的过程是简单的建模练习. ?方程的解 知识点1: 什么是方程的解? 如果未知数所取的某个值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那么这个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换句话说,凡是满足方程的未知数的值(即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都称为方程的解. 知识点2: 方程解的检验:将解方程所得的解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若相等则所求解是方程的解,若不相等,则不是方程的解; 【典型例题】 ?列方程 例1:在一次社交活动中,参加的先生是女士的两倍,当走了6位先生并来了6为女士后,女士就是先生的两倍了,求原来有几位先生,几位女士? 例2:一艘侦查艇,它的速度为每小时30海里,奉命探察在舰队前进路线上45海里的海面,舰队的速度是每小时15海里,问过了多少小时这艘侦察舰才回到舰队? 例3:某台计算机进货价格为5000元,如果按商店的标价打八折卖出仍可获利800元,问其标价为多少元?

例4:甲班人数比乙班多10%,乙班人数为50人,试求甲班人数. 【巩固练习】 列方程 1、某校3年共购买计算机210台,去年购买的是前年的2倍,今年购买数量比去年增加100%,试求前年这个学校购买了多少台计算机? 2、有一个两位数,它的个位数字比十位数字大3,假使把这个数加上27,那么得出的两位数,和原来的数只有数字排列的不同,这是什么数? 3、三个连续的奇数之和为27,求中间数x的大小? 4、甲数比乙数多20%,如果甲数位120,那么乙数x满足的方程是什么? 5、甲数x比乙数少20%,如果乙数为100,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什么? 6、两种合金,第一种含金90%,含铜10%,第二种含金80%,含铜20%,现要得到含金82.5%的合金100千克,如果第一种合金取x千克,那么x满足的方程是什么?

方程和方程的解

《方程和方程的解》教学设计 昌邑市实验中学孙绍斗 【教学目标】 1 否是某个一元方程的解; 2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方程和方程的解的概念; 难点:方程的解的概念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 (1)什么叫等式?等式的两个性质是什么? (2)下列等式中x取什么数值时,等式能够成立? 1x-7=2. (i)4+x=7;(ii) 3 2 在小学学习方程时,学生们已知有关方程的三个重要概念,即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面地理解这些概念,并同时板书课题:方程和它的解. 二、讲授新课 1 在等式4+x=7中,我们将字母x称为未知数,或者说是待定的数

例1 (投影)判断下列各式是否为方程,如果是,指出已知数和未知数;如果不是,说明为什么. (1)5-2x=1;(2)y=4x-1; (3)x-2y=6; (4)2x 2+5x+8 分析:本题在解答时需注意两点:一是已知数应包括它的符号在内; 二是未知数的系数若是1,这个省写的1也可看作已知数 (本题的解答应由学生口述,教师利用投影片打出来完成) 2 在方程4+x=7里,未知数x 的值是3时,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我们将3叫做方程4+x=7的解解呢? (此问题应先让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并板书) 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值叫方程的解 (此时,教师还应 指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也叫方程的根) 例2 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1)某数比它的5 4大 16 5 ; (2)某数比它的2倍小3 分析:(1)“某数比它的5 4大 165”即是某数与它的54的差是16 5 ;(2) “某数比它的2倍小3”即为某数的2倍与它的差为3 (本题的解答由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完成,应注意书写格式) 在解答完本题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总结出解答本类问题需应注意,此类问题的条件表面上是“谁比谁大(小)”,实际上是给出一个相等关系,因此,在解题时,要特别留心

大学物理习题十答案

10-1 质量为10×10-3 kg 的小球与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按 20.1cos(8)3x t ππ=+ (SI)的规律做谐振动,求: (1)振动的周期、振幅、初位相及速度与加速度的最大值; (2)最大的回复力、振动能量、平均动能和平均势能,在哪些位置上动能与势能相等? (3)t2=5 s 与t1=1 s 两个时刻的位相差. 解:(1)设谐振动的标准方程为)cos(0φω+=t A x ,则知: 3/2,s 412,8,m 1.00πφωπ πω===∴==T A 又 πω8.0==A v m 1s m -? 51.2=1s m -? 2.632==A a m ω2s m -? (2) N 63.0==m m a F J 1016.32122-?== m mv E J 1058.1212-?===E E E k p 当p k E E =时,有p E E 2=, 即 )21(212122kA kx ?= ∴ m 20222±=± =A x (3) ππωφ32)15(8)(12=-=-=?t t 10-2 一个沿x 轴做简谐振动的弹簧振子,振幅为A ,周期为T ,其振动方程用余弦函数表出.如果t =0时质点的状态分别是: (1)x0=-A ; (2)过平衡位置向正向运动; (3)过 2A x = 处向负向运动; (4) 过x =处向正向运动. 试求出相应的初位相,并写出振动方程. 解:因为 ???-==0000sin cos φωφA v A x 将以上初值条件代入上式,使两式同时成立之值即为该条件下的初位相.故有 )2cos( 1πππφ+==t T A x )232cos(232πππ φ+==t T A x )32cos(33πππ φ+==t T A x

波动方程或称波方程

波动方程或称波方程(英语:wave equation)是一种重要的偏微分方程,主要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的波动现象,包括横波和纵波,例如声波、光波、无线电波和水波。波动方程抽象自声学、物理光学、电磁学、电动力学、流体力学等领域。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如达朗贝尔、欧拉、丹尼尔·伯努利和拉格朗日等在研究乐器等物体中的弦振动问题时,都对波动方程理论作出过重要贡献。 波动方程是双曲形偏微分方程的最典型代表,其最简形式可表示为:关于位置x 和时间t的标量函数u(代表各点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满足: 这里c通常是一个固定常数,代表波的传播速率。在常压、20°C的空气中c为343米/秒(参见音速)。在弦振动问题中,c依不同弦的密度大小和轴向张力不同可能相差非常大。而在半环螺旋弹簧(一种玩具,英文商标为 Slinky)上,波速可以慢到1米/秒。 在针对实际问题的波动方程中,一般都将波速表示成可随波的频率变化的量,这种处理对应真实物理世界中的色散现象。此时,c应该用波的相速度代替: 实际问题中对标准波动方程的另一修正是考虑波速随振幅的变化,修正后的方程变成下面的非线性波动方程: 另需注意的是物体中的波可能是叠加在其他运动(譬如介质的平动,以气流中传播的声波为例)上的。这种情况下,标量u的表达式将包含一个马赫因子(对沿流动方向传播的波为正,对反射波为负)。 三维波动方程描述了波在均匀各向同性弹性体中的传播。绝大多数固体都是弹性体,所以波动方程对地球内部的地震波和用于检测固体材料中缺陷的超声波的传播能给出满意的描述。在只考虑线性行为时,三维波动方程的形式比前面更为复杂,它必须同时考虑固体中的纵波和横波: 式中:

五年级的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doc

五年级数学教案: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题目,让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进一步提高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比较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及等式保持不变的规律。学习这些规律有什么用呢?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会逐渐发现到它的重要作用了。 二、新知学习。 1、解决问题。 出示 P57 的题目,从图上可以获取哪些数学信息?天平保持平衡说明什么?杯子与水的质量加起来共重 250 克。

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这一等量关系吗?得到:100+x=250,x 是多少方程左右两边才相等呢?也就是求杯子中水究竟有多重。如何求到 x 等于多少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并把各种方法记录下来。 全班交流。可能有以下四种思路: (1)观察,根据数感直接找出一个 x 的值代入方程看看左边是否等于 250。 (2)利用加减法的关系: 250-100=150。 (3)把250 分成100+50,再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或者利用对应的关系,得到x 的值。 (4)直接利用等式不变的规律从两边减去100。 对于这些不同的方法,分别予以肯定。从而得到x 的值等于150,将 150 代入方程,左右两边相等。 2、认识、区别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得出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 像这样,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刚才, x=150 就是方程 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刚才,我们用这几种方法来求100+x=250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这两个概念说起来差不多,但它们的意义却大不相同,它们之间 的区别是什么呢? 方程的解是一个具体的数值,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是 解方程的目的。 3、练习。(做一做) 齐读题目要求。 怎么判断 X=3 是不是方程的解?将x=5 代入方程之中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写作格式是:方程左边=5x =53 =15 =方程右边 所以, x=3 是方程的解。 用同样的方法检查x=2 是不是方程 5x=15 的解。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一、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叠加原理和双缝干涉实验 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德布罗意假设); 德布罗意关系(将描述粒子和波的物理量联系在一起) k n h p h E ====λ ων 物质波(微观粒子—实物粒子) 引入波函数(概率波幅)—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 对于微观粒子来说,如果不考虑“自旋”一类的“内禀”态,单值波函数是其物理状态的最详尽描述。至少在目前量子力学框架中,我们不能获得比波函数更多的物理信息。 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 ——量子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原理 该原理包含三方面内容: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表示、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和对波函数性质的要求。 要明确“完全”的含义是什么。按着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统计性的描述体系的量子态,若已知单粒子(不考虑自旋)波函数)(r ψ,则不仅可以确定粒子的位置概率分布,而且如动量等粒子的其它力学量的概率分布也均可通过波函数而完全确定。由此可见,只要已知体系的波函数,便可获得该体系的一切物理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关体系的全部信息已包含在波函数中,所以说微观粒子的状态用波函数完全描述。

必须强调指出,波函数给出的有关粒子的“信息”本质上是统计性质的。例如,在适当条件下制备动量为p 的粒子,然后测量其空间位置,我们根本无法预言测量的结果,我们只能知道获得各种可能结果的概率。 很自然,人们会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量子力学只能给出统计结果,那就只需引入一个概率分布函数(象经典统计力学那样),何必假定一个复值波函数呢? 事实上,引入复值波函数的物理基础,乃是量子力学中的又一条基本原理——叠加原理。 这条原理告诉我们,两种状态的叠加,绝不是概率相加, 数学求和)。正因如此,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我们才能看见屏上的干涉花纹。 实物粒子双缝干涉实验分析 我们首先只打开一条狭缝,根据粒子的波动性,可以预言屏上将显示波长p / =λ(p 为粒子动量)的单缝衍射花纹。但是,根据粒子的微粒性,它们将是一个一个打上去的,怎样将这两种性质的描述调和起来呢?为此,我们想象将入射粒子束强度降低,直到只一个粒子通过狭缝,这时屏上会出现很微弱的衍射花纹吗?当然不会!单个粒子只能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打到屏上的一个点,从而出现一个小斑点。如果让这种微弱的粒子束(几乎让粒子一个一个地通过狭缝)长时间照射狭缝(相当于一个粒子的多次行为),结果发现,屏上一个一个斑点逐渐增加,最后形成一种接近连续的分布,它恰恰就是单缝衍射花纹!(单个粒子具有波动性的有力证明)

物理数学中10个最伟大公式

10个最伟大公式 10 Greatest Formulae 英国科学期刊《物理世界》曾让读者投票评选了“最伟大的公式”,最终榜上有名的十个公式既有无人不知的1+1=2,又有著名的E=mc2;既有简单的圆周公式,又有复杂的欧拉公式……这些公式美丽而精妙,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伟大的智慧曾耗尽一生,才最终写下一个等号。每当你解不开方程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想,你正在见证的,是科学的美丽与人类的尊严。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十个公式,你认识几个呢?

No.10 圆的周长公式 The Length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 r 2C π= 这个公式虽然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任何圆——不论大小——用它的周长比上直径,一定得到一个常数π。你别小看圆周率π。众所 周知,. . . 1415926 .3=π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也是数学中最重要的常数之一。许多数学家终其一生, 才能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几十位. 而目前人类制造的超级计算机已经能得到圆周率的30万亿位,却仍然没有找到任何循环的迹象。

No.9 傅立叶变换 The Fourier Transform []dt e t f t f F F t i ωω-∞ ∞-?= = )()()( 傅里叶变换是一种特殊的积分变换。虽然这个公式复杂难懂,但是它在物理学、电子类科学、信号处理、统计学、密码学、声学、光学、海洋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另外,没有这个公式,就没有今天的电子计算机。因此,你今天能够享受网上冲浪带来的乐趣,除了要感谢党和政府, 还要感谢傅里叶。

No.8 德布罗意方程组 The de Broglie Relations p=?k=h/λ E=?w=hv' 这个方程组不仅指出了微观粒子波长和动量的关系,频率和能量的关系,还表明了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彻底颠覆了牛顿的光粒子说,还否定了光的波动说。德布罗意凭借这一发现荣获了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第二章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 ●§2.2 态叠加原理 ●§2.3 薛定谔方程 ●§2.4 粒子流密度和粒子数守恒定律●§2.5 定态薛定谔方程 ●§2.6 一维无限深势阱 ●§2.7 线性谐振子 ●§2.8势垒贯穿

本章主要介绍了波函数的统计解释、薛定谔方程的建立过程、用定态薛定方程处理势阱问题和线性谐振子问题。

§2.1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一)波函数 (二)波函数的解释 (三)波函数的性质

?? ????-?=ψ)(exp Et r p i A ?3个问题? 描写自由粒子的 平面波 ),(t r ψ?如果粒子处于随时间和位置变化的力场中运动,他的动量和能量不再是常量(或不同时为常量)粒子的状态就不能用平面波 描写,而必须用较复杂的波描写,一般记为: 描写粒子状态的 波函数,它通常 是一个复函数。 称为de Broglie 波。此式称为自由粒子的 波函数。 (1) ψ是怎样描述粒子的状态呢? (2) ψ如何体现波粒二象性的? (3) ψ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波呢? (一)波函数

电子源感 光 屏(1)两种错误的看法 1. 波由粒子组成 如水波,声波,由分子密度疏密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分布。 这种看法是与实验矛盾的,它不能解释长时间单个电子衍射实验。 电子一个一个的通过小孔,但只要时间足够长,底片上增 加呈现出衍射花纹。这说明电子的波动性并不是许多电子在空间聚集在一起时才有的现象,单个电子就具有波动性。 波由粒子组成的看法夸大了粒子性的一面,而抹杀 了粒子的波动性的一面,具有片面性。 P P O Q Q O 事实上,正是由于单个电子具有波动性,才能理解氢原子 (只含一个电子!)中电子运动的稳定性以及能量量子化这样一些量子现象。

10方程和方程的解

方程和方程的解 一、情景引入 小丽2月份的零花钱花掉了25.4元,还剩下60元,那么小丽二月份有多少零花钱? 分析一 列式可得25.4+60=85.4. 分析二 设小丽二月份有x 元零花钱. x-25.4=60. 二、学习新课 1.概念辨析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在方程中,所含的未知数又称为元. 练习1 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为什么. 列方程:为了求得未知数,在未知数和已知数之间建立一种等量关系式,就是列方程. 2.例题分析 例题 1 根据下列条件列出方程: (1)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x 厘米,周长为36厘米; (2) 25 减去数x 的一半是56. 22(1)2; (2)0; (3)-1+2=1;3 4(4)32; (5)3507x x x x x x +-=+=--+=

解(1)方程是436x = (3) 方程是 例题2 一个数与它的一半的和是 ,求这个数. 分析 设这个数为x,那么它的一半是 2x ,两数的和为2x x +,根据题意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 324 x x +=. 例题3 某水果店有苹果与香蕉共152千克,其中苹果的重量是香蕉重量的3倍,求该水果店的苹果与香蕉各有多少千克? 三、巩固练习 练习2 1.列方程: (1)x 的 25 与6的和为2; (2)x 的相反数减去5的差为5; 25652 x -=34

(3)y的3次方与x的和为0; (4)x、y的积减去13所的差的一半为2 3 . 2.在下列问题中引入未知数,列出方程: (1)某数的两倍与-9的和等于15,求这个数. (2)长方形的宽是长的1 3 ,长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求长方形的长. (3)小明用10元钱买了15本练习本,找回了1元钱,求每本练习本的价格. 1、新课导入 1)等式:用“=”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如1+2=3,2x+3=37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2x+3=37, y+2=3

方程_同解方程与同解原理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 ①已知数:未知数,已知项未知项。 ②元:方程的未知数。 ③次数:方程中各项未知数指数和的最大值。 ④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⑤方程的解:一般地说,使方程中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简称为使方程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方程的根:只有一个未知数的方程的解。 ⑥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 2、同解方程的概念: 在两个方程中,如果第一个方程的解都是第二个方程的解,并且第二个方程的解也都是第一个方程的解,我们就说这两个方程的解相同,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3、方程的同解原理: ①方程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的方程和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②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的方程求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难点 方程同解原理的应用及方程的变形。 【讲一讲】 例1:判断下列各式是不是方程: ①3x +5 ②x =3 ③5x >-1 ④3+2=5 ⑤3≠4x ⑥210x x - = 分析及解答:方程有②与⑥ ①不是等式 ③是不等式 ④无未知数 ⑤是不等式 例2:判断下列各数是否为方程的解, (1) 23515(6,4)x x x x -=-== (2)211110(2,,1)222 y y y y y --+==-== 分析:判断是否为方程的解,只需用方程的解的定义,把未知数的值代入到方程左,右两边,计算,若使左右相等,则未知数的值就是原方程的解。 解(1)把x =6代入原方程 把x =4代入原方程 左边232639x =-=?-= 左边232435x =-=?-= 右边515561515x =-=?-= 右边51554155x =-=?-= ∵左边≠右边 ∵左边=右边 ∴x =6不是原方程的解 ∴x =4是原方程的解。 (2)把y =-2代入原方程, 左边2211111(2)(2)121102222 y y =--+=-?--?-+=-++= 右边=0 ∵左边=右边 ∴y =-2是原方程的解

物理学界最NB的十大方程

英国科学期刊《物理世界》曾让读者投票评选了“最伟大的公式”,最终榜上有名的十个公式既有无人不知的1+1=2,又有著名的E=mc2;既有简单的-圆周公式,又有复杂的欧拉公式…… 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厌恶数学?这些东西原本如此美丽,如此精妙。这个地球上有多少伟大的智慧曾耗尽一生,才最终写下一个等号。每当你解不开方程的时候,不妨换一个角度想,暂且放下对理科的厌恶和对考试的痛恨。因为你正在见证的,是科学的美丽与人类的尊严。 No.10 圆的周长公式(The Length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 圆的周长公式(The Length of the Circumference of a Circle).png 这公式贼牛逼了,初中学到现在。目前,人类已经能得到圆周率的2061亿位精度。还是挺无聊的。现代科技领域使用的-圆周率值,有十几位已经足够了。如果用35位精度的-圆周率值,来计算一个能把太阳系包起来的一个圆的周长,误差还不到质子直径的百万分之一。现在的人计算圆周率,多数是为了验证计算机的计算能力,还有就是为了兴趣。 No.9 傅立叶变换(The Fourier Transform) 傅立叶变换(The Fourier Transform).png 这个挺专业的,一般人完全不明白。不多作解释。简要地说没有这个式子没有今天的电子计算机(这个说法有待大家证实),所以你能在这里上网除了感谢党感谢政府还要感谢这个完全看不懂的式子。另外傅立叶虽然姓傅,但是法国人。 No.8 德布罗意方程组(The de Broglie Relations) 这个东西也挺牛逼的,高中物理学到光学的话很多概念跟它是远亲。简要地说德布罗意这人觉得电子不仅是一个粒子,也是一种波,它还有“波长”。于是搞啊搞就有了这个物质波方程,表达了波长、能量等等之间的关系。同时他获得了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No.7 1+1=2 这个公式不需要名称,不需要翻译,不需要解释。(有网友指出这个不符合公式的定义,可能有争议吧,不过不必过分苛求吧,这个等式内涵很深的) No.6 薛定谔方程(The Schrödinger Equation)

方程与函数的区别

方程与函数的区别?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 函数:如果对于一个变量(比如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变量(比如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那么,就把y叫做x的函数。 函数式:用解析法(公式法)表示函数的式子叫函数式。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解析式表示因变量与自变量的关系。 联系:函数式和方程式都是由代数式组成的.没有代数式,就没有函数和方程.方程只是函数解析式在某一特定函数值的解。方程表示特定的因变量的自变量解。如5x+6=7这是方程;y=5x+6这是解析式。 区别: 1.概念不一样. 2.代数式不用等号连接. 3.函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因变量(函数)随变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4.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其未知数(变量)的个数不固定.未知数之间不存在自变和因变的关系. 方程重在说明几个未知数之间的在数字间的关 系;方程可以通过求解得到未知数的大小;方 程可以通过初等变换改变等号左右两边的方程。方程的解是固定的,但函数无固定解值解。式;函数只可以化简,但不可以对函数进行初等变换。 5. 函数和方程本质区别就是:方程中未知数x是一个常量(虽然方程可能有多个解),函数中x是变量,因此y也是变量,并且是由于x的变化而变化。 6.函数:重在说明某几个自变量的变化对因变量的影响;特定的自变量的值就可以决定因变量的值;就像平面解析几何里圆就是方程、区别在于函数就看他们的值是否一一对应。就像圆的方程(x-a)^2+(y-b)^2=r^2就是方程,它们的值不是一一对应关系,所以不是函数是方程的一种,函数强调的是一一对应,及1个X值(自变量)只能有一个Y值(应变量)与之对应比如:y=x+1 它是函数,y^2=x 它不是函数,但它是方程。 7.函数和方程是数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在许多情况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在一元函数y = f(x)用一个解析式表示并且不需要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函数)时,这个函数式就可以看作一个二元方程;反之,能够由方程F(x, y) = 0确定的函数关系称为隐函数([4], p.9)。但是函数与方程是有差别的。 8. 首先,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是一一对应的,一个X值只有一个相应的Y值与之对应,而曲线方程则不然,比如一个椭圆方程中,对于一个X值有两个Y值与之对应.像这样的曲线方程就不能成为一个函数的表达式. 其次,函数表达式表示的是两个变量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曲线方程则借用点的集和的方式来将一个曲线以代数的形式表现出来,实质上一个曲线的表达。 二者关系可以通过例子来看:x^2+x-1=0相当于函数y=x^2+x-1函数值y=0,解方程问题就转化为函数的自变量x定义域中取什么值时y=0?有点像求反函数。自然x^2+x-1=1 变成x^2+x-1=y也未尝不可,解方程转化为函数的自变量x定义域中取那个值时y=1?实际上上了大学学了高等数学就知道都可以,数学是工具为人所用,怎么简单就怎么来。但是刚开始学习函数,函数是有自己的规律法则的。所以x^2+x-1=1要把他转换成函数形式就要把1 移到左边即x^2+x-2=y,相当于规定都求y=0时的x,这个规定也是约定俗成的,数学中方程标准都是形式都是右边为零。 方式应该是{(x,y)|曲线方程} 按照定义,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一个映射。方程F(x, y)

微分方程及其解的定义

微分方程 什么是微分方程它是怎样产生的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 300多年前,由牛顿(Newton,1642-1727)和莱布尼兹(Leibniz,1646-1716)所创立的微积分学,是人类科学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发现,而微积分的产生和发展,又与求解微分方程问题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微积分产生的一个重要动因来自于人们探求物质世界运动规律的需求.一般地,运动规律很难全靠实验观测认识清楚,因为人们不太可能观察到运动的全过程.然而,运动物体(变量)与它的瞬时变化率(导数)之间,通常在运动过程中按照某种己知定律存在着联系,我们容易捕捉到这种联系,而这种联系,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其结果往往形成一个微分方程.一旦求出这个方程的解,其运动规律将一目了然.下面的例子,将会使你看到微分方程是表达自然规律的一种最为自然的数学语言. 例1 物体下落问题 设质量为m的物体,在时间t=0时,在距地面高度为H处以初始速度v(0) = v0垂直地面下落,求此物体下落时距离与时间的关系. 解如图1-1建立坐标系,设为t时刻物体的位置坐标.于是物体下落的速度为 加速度为 质量为m的物体,在下落的任一时刻所受到的外力有重力mg和空气阻力,当速度不太大时,空气阻力可取为与速度成正比.于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 = ma (力=质量×加速度) 可以列出方程 (·= ) 其中k >0为阻尼系数,g是重力加速度. 式就是一个微分方程,这里t是自变量,x是未知函数,是未知函数对t导数.现在,我们还不会求解方程,但是,如果考虑k=0的情形,即自由落体运动,此时方程可化为 将上式对t积分两次得 其中和是两个独立的任意常数,它是方程的解. 一般说来,微分方程就是联系自变量、未知函数以及未知函数的某些导数之间的关系式.如果其中的未知函数只与一个自变量有关,则称为常微分方程;如果未知函数是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函数,并且在方程中出现偏导数,则称为偏微分方程.本书所介绍的都是常微分方程,有时就简称微分方程或方程.

物理学简明教程马文蔚第1至7章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1 -1 质点作曲线运动,在时刻t 质点的位矢为r ,速度为v ,速率为v ,t 至(t +Δt )时间内的位移为Δr , 路程为Δs , 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为Δr ( 或称Δ|r |),平均速度为v ,平均速率为v . (1)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Δr |= Δs = Δr (B)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s ≠ d r (C) |Δr |≠ Δr ≠ Δs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D) |Δr |≠ Δs ≠ Δr ,当Δt →0 时有|d r |= d r = d s (2) 根据上述情况,则必有( ) (A) |v |= v ,|v |= v (B) |v |≠v ,|v |≠ v (C) |v |= v ,|v |≠ v (D) |v |≠v ,|v |= v 分析与解 (1) 质点在t 至(t +Δt )时间内沿曲线从P 点运动到P′点,各 量关系如图所示, 其中路程Δs =PP′, 位移大小|Δr |=PP ′,而Δr =|r |-|r |表示质点位矢大小的变化量,三个量的物理含义不同,在曲线运动中大小也不相等(注:在直线运动中有相等的可能).但当Δt →0 时,点P ′无限趋近P 点,则有|d r |=d s ,但却不等于d r .故选(B). (2) 由于|Δr |≠Δs ,故t s t ΔΔΔΔ≠r ,即|v |≠v . 但由于|d r |=d s ,故t s t d d d d =r ,即|v |=v .由此可见,应选(C). 1 -2 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位矢r (x,y )的端点处,对其速度的大小有 四种意见,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