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通报、共享、责任机制

信息通报、共享、责任机制

信息通报、共享、责任机制
信息通报、共享、责任机制

埃博拉出血热跨区域、跨部门的疫区来华(归国)人员信息通报、

共享和责任机制

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仍然呈全球蔓延态势,我县有非洲务工人员春节返乡输入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的风险较大,应进一步加强相关部门跨区域、跨部门的疫区来华(归国)人员信息通报、共享和责任机制,做好各项防控准备工作。

一、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国家或地区(以下简称疫区)的来华人员、来华前21日内有疫区旅行史的其他国家人员和从疫区归国的我国公民。

二、疫区来华(归国)人员的追踪卫生计生部门依托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建立本机制。加强与外事、商务、教育、出入境检验检疫和公安边检等部门的协作。相关部门提前将来华人员信息通报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开展入境卫生检疫,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收集疫区来华(归国)人员信息(旅行目的地居住信息和联系方式等),通报当地卫生计生部门,由卫生计生部门通报至来华(归国)人员旅行目的地卫生计生部门。卫生计生部门配合疫区来华(归国)人员目的地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公安等部门,及时联系到疫区来华(归国)人员,告知其开展体温监测、做好健康监护等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有关要求。

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发现留观病例时,应当采集以下人员信息,并通报当地卫生计生部门:(1)在飞机上照料护理过该病仞的人员;(2)该病例的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3)在机上与该病例同排

左右邻座各一人(含通道另一侧)及前后座位各一人;(4)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接触该病例血液、体液、分泌物和排泄物的其他乘客和空乘人员。当留观病例转为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卫生计生部门应当将病例的上述接触人员信息通报至来华(归国)人员旅行目的地卫生计生部门,由后者对其进行追踪和隔离医学观察。

三、卫生、外事、商务、教育、出入境检验检疫和公安边检等部门分别确认一名责任人员和联络人员,并将名单报各单位备案使用。

四、由各单位联络人员定期互相通报疫区来华(归国)人员的追踪的相关情况。

五、各部门联合定期召开信息通报会,通报相关情况,共同研究和解决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六、各部门对调阅、查询材料等工作应予以配合,做到信息共享,为防控工作提供便利条件。

七、各部门之间初步建立“网上衔接、信息共享”机制,逐步实现信息联网共享,深化各部门衔接工作。

八、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完善各项工作,确保本部门工作及部门衔接工作顺利进行。

九、疫区来华(归国)人员的管理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到通报信息后,对疫区来华(归国)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依据调查结果和《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密切接触者判定与管理方案》,如判定为密切接触者,按要求实施隔离医学观察;如排除密切接触可能,则由县疾病

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乡镇卫生院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疫区来华(归国)人员每日做好体温监测等健康监护,监护截止时间为离开疫区满21天。在此期间,疫区来华(归国)人员如出现发热和其他症状,应主动及时报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并报告疫区旅行史,当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报告按照《关于印发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病例诊断和处置路径的通知》(国卫发明电〔2014〕44号)进行甄别诊断,并做好相应处置。

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和信息共享制度汇编

医院信息化建设管理和信息共享制度 1. 目的: 规范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加强对计算机网络及信息资源的管理,保证信息管理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医院所属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和网络、计算机及附属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电子数据的管理。 3. 职责: 3.1负责医院信息化整体规划和组织实施;负责计算机网络的构建和维护;负责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的选型和升级工作。 3.2负责新建、改建工程中网络接入方案的设计。 3.3其它各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计算机网络设备及信息系统的使用管理工作。 4.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指由计算机、相关配套设施(含网络)及软件构成的,根据规则完成信息的采集、整理、存储、传输、检索等功能的人机系统。 5. 信息化建设规划 5.1规划原则: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局部完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分段完善大网络的建设,避免重复投资。 5.2医院信息化建设规划由计算机负责人编制,院办公会核定,分管副院长或院长批准后实施。

5.3医院所属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方案必须报计算机负责人,纳入总体规划后,方可实施。 5.4总务科负责医院驻地所有新建、改建工程中网络接入和信息点设置的问题,计算机管理部门配合执行。 6. 安全管理 6.1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实行领导负责制,由使用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科室领导负责本科室的计算机系统的安全工作,并指定专人具体承办。 6.2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按相关规定要求执行。 6.3网络系统中的全部数据资源、信息均为秘密级,任何个人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转移和泄露。 6.4医院局域网不提供出口登录Internet,严格内外网物理隔离。 6.5严禁非工作需要访问Internet。 7. 计算机及网络 7.1设备使用管理 7.1.1计算机中心负责建立健全各类信息资源台帐,做到帐卡物相符,对新增、报废以及调配的设备,应及时更新台帐。 7.1.2各部门的计算机及附属设备必须由专人负责进行管理,保持计算机的清洁,并应保证计算机设备上各种标签,特别是封帖的完好。 7.1.3计算机的使用,应按照规范的操作步骤,做到正常的开关机;其它附属设备也必须按照设备使用说明进行操作。

创新体制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创新体制,完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信息资源共享是一个地区实现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在当前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如何解决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现状与问题 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12金工程、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四个国家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作为“十五”期间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并且提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建设要求,以解决政府各部门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数据交换、资源共享的目标。但长期以来,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信息资源部门的现状,导致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进展缓慢。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长久以来形成的信息资源部门所有的惯例。政府部门由于职能赋予的权力所采集的信息资源成为独家垄断,有效的信息共享制度和机制未建立,在权力和利益问题作祟下,很难实现公开和共享; ⑵政府未明确总体协调和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组织机构。现在一般都按政府部门业务条块来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在开发的规划、组织、资金和体制上都是条条块块、各自为政,而且目前突出的问题是纵强横弱;

⑶缺乏对信息共享负责的责任主体。信息共享说的较多,而落到实处的措施较少。到现在为止,并没有责任主体对实现数据共享的协调、运行和维护工作负责; ⑷缺乏政府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法规和制度。如对政府信息资源公开与保密、采集、发布与储存、共享交换机制、监督机制等方面缺少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或者原有的法规已不适应现在的情况,造成信息共享无法可依; ⑸投入与效益比低下。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信息资源多头采集、重复建设、浪费巨大;并且大部分数据库不共享或只在有限范围内共享,使用成本太高; ⑹缺少实现共享的工具。由于客观上信息的存在和分布是多行业、多部门、多地域的,信息资源的采集、加工和储存是分布式的,形成资源分散、搜寻不易的问题,缺少工具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导航、检索和定位,共享困难。 二、信息资源共享的总体框架 信息资源的共享有诸多因素,但最基本的是管理体制和运行二个方面。 ㈠信息资源共享的管理体制 1.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的组织体制 政府信息资源是继材料、能源后的又一重要现代战略资源,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应有专门部门负责管理。(如目前可授权自治区信息办负责自治区信息资源的管理工作,各级地方信息办负责地方对应的信息资

数据资源共享

附件: 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大连理工大学信息化数据资源的统一管理和质量控制,推动学校数据资源科学配置和有效利用,发挥数据资源在学校综合改革和“双一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信息化条件下学校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的通知》(国发〔2015〕5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信息化数据资源,是学校的公共资源,是指我校各职能部处(办)、直属单位、各学部(学院、部)(以下简称各业务部门)以及全校师生员工在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或获取的各类信息化数据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各业务部门直接或通过第三方依法采集的、依法授权管理的和因履行职责需要依托信息化系统形成的信息化数据资源等。 第三条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是指学校办学过程中对数据资源的标准与规范,对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交换、共享与应用等方面的管理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 第四条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筹建设原则。按照《大连理工大学数据标准》及教育部相关标准进行信息化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交换、共享和应用工作,坚持“一数一源”“多元校核”,统筹建设信息化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体系。 (二)全面共享原则。以全面共享为根本,不共享为例外。在保证数据资源安全的前提下,业务部门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提供各类信息化

数据资源共享服务,使数据资源能够满足各种业务的使用需要及决策支持。 (三)依法使用原则。对学校数据资源进行合法、合理使用,不得滥用,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学校秘密和个人隐私,切实维护数据资源主体的合法权益。 (四)安全可控原则。依托学校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完善数据资源共享安全机制,确保数据资源安全。 第五条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要实现以下目标: (一)确保数据资源完整准确。建立学校办学中所需全部数据资源的产生和采集机制,按照业务部门要求和数据资源质量管理规范建立数据资源交换和质量核查机制,保障各个环节数据完整、准确、真实和规范。 (二)确保数据资源安全可靠。建立数据资源的分级管理与备份、容灾和恢复机制;建立数据操作日志记录机制,保证数据资源 更改可追溯;根据国家和学校的要求,做好数据资源保密工作。 (三)确保数据资源充分共享。建立数据资源一次产生、采集机制,避免多头采集,重复采集;建立公共数据平台交换机制,明确数据资源的产生单位和使用单位,确保一次产生、采集的数据可供多方使用。 (四)确保数据资源使用规范。规范数据的使用,建立数据使用的审批、公开等管理机制,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数据辅助管理与决策。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六条学校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理委员会)是我校信息化数据资源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学校信息化数据资源建设有关重大事项的决策。 第七条管理委员会下设的信息化建设工作组(以下简称工

共享机制

成都xx医院 医德医风考评及结果共享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医德医风管理,协调好科室、各职能部门、以及医院医德医风领导小组等各层级在医德医风管理中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各部门齐抓共管,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效能,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信息来源: 1. 上级考核:在上级进行的各种检查中,对上级提出的各种表扬、 批评、评价等。 2. 部门考核:院各相关职能部门,医德医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医务 部、护理部、院感科、门诊部等日常不定期深入科室,进行走访、问卷调查、监督、检查等形成的材料。 3. 科室考核:可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由科主任、护士长定期进 行的日常考核。 4. 年终考核:个人先自评,科室根据自评和科室平时考核情况,写出考核意见,医院进行综合考核,签署医德医风意见和考核成绩。 二、考核信息的传递: 1. 自下而上传递:各科室、医德医风领导小组办公室、医务部、护 理部、院感科等部门以及院医德医风领导小组按照各自分工及各种考核标准(制度),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做好日常医德医风的检查、监督工作,并将相关检查监督结果上报医德医风领导小组,真正发挥好科室、部门、医院三级医德医风齐抓共管机制的

作用。 2.自上而下传递:院医德医风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院医德医风日常 管理部门,定期收集各层次信息来源,整理、分析、归档各种信息。 3.信息发布:院医德医风领导小组办公室本着全面及时、客观真实、 公开透明的原则,将各种检查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上报院领导,并报各职能部门,定期在医院“行风简报”上发布。 三、考核信息的运用: 1.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分享信息的基础上,按照各自分工和职责,履行相关管理职能,对有关科室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批评、惩处以及在晋职晋级、评先评优等工作中,按照相关规定,作为重要参考依据。 2.建立医德医风档案。院医德医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分门别类整理各种医德医风材料,特别是问卷调查、电话回访、意见簿查阅等资料收集时,要注意去伪存真,做好调查、核实工作,真实客观地评价医务人员,按人立卷,为全体医务人员建立医德档案。

如何有效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解决方案

如何有效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解决方案 国家信息化领导办公室,颁布的《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对于国家整体电子政务工程的推进都具有重大意义,文件的出台,为电子政务工程进一步深化实施,指明了方向,文件特别突出强调政务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的重要作用,明确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机制建设是电子 政务整体工程的重要支撑体系。 从大量的信息交换与共享项目建设经验来看,信息交换与共享工程目标的确定非常重要,工程建设各方,首先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关键问题上,达成共识: 共享与交换信息服务对象的问题; 不同的服务对象应采用的服务方式问题; 共享信息的存储与统一管理问题; 对信息的来源进行科学分析; 相应的信息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问题; 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的设计与建设遵循的原则; 这些问题是解决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核心问题,是项目实施存在的现实问题,无论你解决 信息交换与共享的技术方法如何不同,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是项目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1?主题应用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意义,就在于能为政府的各项职能工作起到辅助支持作用,用IT 的技术手段,帮助政府提升工作效率,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化。因此,投资建设一项大型电子 政务工程,首先,要确定他的服务目标,确定系统建设的”主题应用”。 ”十一五”期间,党和国家明确了建立”和谐社会”的总体经济建设总体目标,政府各级政府,各级职能机构根据自身的工作职能特征,确定了本机构的”十一五”规划,在整体工作目 标的前提下,确定了各项工作的目标体系。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主题应用”,就是要确定电 子政务工程的服务目标,将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目标,与建立”和谐社会”的总体规划目标紧密 衔接起来,明确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目标,是政府整体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建设,也必须面对一项”主题应用”,脱离服务主题目标的工程是没有生命力的工程。 国家整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北京市流动人口管理等,都是不同级别政府机构,所直 接面对的重点问题,电子政务工程的主题应用,就要仅仅围绕政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政府战略目标主题,开展数据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建设。 2?建设原则 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建设,是电子政务整体建设的长期任务,它的建设与国民经济发 展,与整体政府职能改革的进程,从整体上保持同步。而具体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工程建设,必须符合实用优先、适应未来发展的原则。首先,需要确定具体工程的建设目标,工程建设目标的确定,必须建立在政府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众服务质量”的业务目标基础上,IT 工程项目立项依据,需要重点考虑对当前政府职能转换工程贡献度;此外,必须充分尊重现 实工作基础和现行的政府行政职能,将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的工程建设驱动,由政府信息化 主管部门转换为具体的实际业务部门,明确信息化主管部门为政府实际业务部门服务的观点,将政府的实际业务工作与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紧密衔接起来;根据不同政府机构和地方政 府的实际情况,明确工程建设的边界范围,确定工程建设原则,将长效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与 单项工程建设目标,很好的结合起来;技术创新优先于政务业务协同创新,数据交换与共享 平台建设,需要考虑未来业务的拓展需要,集约化进行工程建设。 3.多维度认识需求 业务信息需求分析的指导思想是三维体系模型。这是因为只站在信息资源角度考虑,而工作是在业务管理、执行驱动、组织管理形式三个维度共同作用和协调下驱动的。模型如图:三维体系不深入研究政府部门的实际运作情况,是很难将信息交互与共享工程做好。我们认为,政府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方案 一、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政务信息共享数据库是指结合政府各类决策支持系统、相关应用系统的接入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需求而构 建的共享数据库,它是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实现各类电子政务共享交换数据的有机管理,并为应用提供相应服务。 在经过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上网、政务公开、网上行政等发展阶段之后,随着电子政务工程的深化,单一的政府机构业务系统建设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积累的政务信息资源已经具有相当规模。但与实际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数据标准规范不统一,信息共享程度较低;各委办局之间互联互通不足,业务协同困难,难以发挥整体优势;缺乏统一的政务信息管理和服务机制。这些问题的症结之一是缺乏统一规划、规范建设的政务信息共享库。 中办发[2002]17号文件的发布,标志着国家信息化以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为主要建设思路的导向正在逐渐形成。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库,不仅符合电子政务工程整体发展规律,抓住了当前政府最关键的信息化建设需求,为电子政务

工程的深化与开展,做出了大胆的尝试,而且对推动政府改革、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提升领导的科学决策能力,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政务信息共享库建设的需求分析 随着电子政务各个业务系统的建立和使用,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不但对基础地理空间信息、人口信息、法人信息和宏观经济信息等公共信息的需要越来越迫切,而且各个业务部门对其他部门专题数据的需求也非常强烈。因此,要在统一的数据标准下建立起信息资源基础库,建立起对这个基础库的管理、维护、更新和使用的长效管理机制,使数据库能够不断的扩展、完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鲜活性和准确性,为整个信息资源的规划和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共享库基础功能需求 1)对数据访问下载的支持 共享库系统要为政府用户及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提供访问和下载信息资源的支撑服务。政府终端用户和各级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通过用户身份认证和目录系统授权验证,将数据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提交到共享库系统,共享库系统分析查询条件及查询要求,对信息资源进行查找、定位、获取、打包返回给服务调用方。

河长制信息共享制度

河长制信息共享制度 为加强河长制工作信息公开共享的规范管理,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体系,实现河长制全方位工作动态的共享、发布通报机制,促进河长制信息工作安全可靠、互联互通、及时高效,加快推进河长制各项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第一章原则 第一条信息公开共享工作原则 (一)及时。重要信息及时发现、及时收集、及时报送。(二)主动。信息共享是各单位的责任和义务,责任单位要本着规范公开的原则,主动共享信息。 (三)准确。共享的信息要确保实事求是,表述、用词、数据、分析务求准确。 第二章信息公开 第二条信息公开内容。 (一)公告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决策、重要规划、重要制度等重要信息应在当地门户网站或主要媒体上进行公告发布。(二)公告河长名单。河长名单应通过当地主要媒体向社会公告。公告采取下管一级的方式进行,即市河长制办公室负责公告市、区市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河长;各区市河长制办公室负责公告区市及乡镇两级总河长、副总河长、河.

长。河长名单如因工作调整等原因变更的,应及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更新。 (三)设立河长公示牌。各区市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在所辖河流岸边显著位置竖立河长公示牌。公示牌的主要内容包括:河道名称,各级河长姓名、职务,管护起点、终点,联络员单位,河长职责,整治目标,监督电话,河流示意图,公示牌编号等信息。公示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增加,全市河长公示牌的内容、格式、样式应相对统一,以保证公示的规范性、严肃性。 第三条信息公开流程。 市河长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区市河长制办公室每月底前,将重要的政务信息、工作部署、工作举措、工作动态等信息,按照《河长制信息报送制度》要求及时报送市河长制办公室。涉密信息的报送,应遵守保密规定;每年12月10日前,各区市河长办公室将年度工作总结报送市河长制办公室。拟对外公开的信息,须经市河长办公室主任审定签发后,由市河长制办公室通过水利网站、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微信公众号等方式进行公开;市河长制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在向媒体公开涉及河长制工作的重大事项信息前,应与市河长制办公室沟通。 第三章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内容。第四条.

信息资源共享各项制度

联席会议制度 1、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联席会议实有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工作和各相关部门参与的协调会,联席会每季度召开一次,特殊情况随时召开。 2、计生办、中心校、卫生院、派出所和民政所要通过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联席会议加强沟通交流,相互协调,主动配合。 3、每年末对资源共享信息进行一次数据汇总,经认真分析后写出分析报告,提出合理性的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人口信息资源共享运行机制。 4、各成员单位共同对本级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负责,注意数据保密,确保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正常运转,坚持避免造成不应有的负面作用。

信息安全保密工作制度 1、计算机与网络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管理办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及其他各项规定。 2、工作人员通过计算机网络录入或上报涉密信息后,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确须离开的,应关闭所有涉密信息。 3、人口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必须使用VPN连接,并安装网络防火墙和正版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库。 4、涉及秘密的信息要严格遵守国家的保密法律。对设备的重要数据及时做好备份工作,并安全存放,以便于设备出现紧急事故的数据恢复工作。 5、未经主管领导同意,不得向外发布和提供有关信息 6、重要数据的输入及修改应由专人来完成,重要数据的打印输出应存放在安全的地方,打印出的废纸应及时销毁。 7、重要数据应设专人负责管理保管,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挪用。 8、存储涉密信息的计算机在送修前,必须做好保密处理。

信息技术员工作制度 1、负责软件管理工作,及时对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登记、注册、升级、更新。 2、遵守操作规程,提高业务技能,减少差错和故障发生,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3、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填好交接记录,各种涉密物品及设备不得外借。 4、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负责,不向无关人员透露系统运行情况、计算机的硬件配置、软件配置和数据库信息等情况。 5、负责做好信息的收集、录入、提取、更新、上传、下达和存储工作。 6、及时准确提供个案管理所需的各种信息。 7、做好信息核查工作,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8、按照数据备份制度定期进行数据备份。做好备份内容、时间的祥细登记工作,对备份内容应妥善、安全保存。9、按时认真记录工作日志。工作日志内容完整、祥细、字迹工整、清楚。工作日志要记录“遇到问题”和解决问题“情况、数据备份和恢复情况、数据上报情况等内容。

公司内部信息共享管理制度

公司内部综合管理制度参考(范本) 现代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作为一名企业经营者,首先要考虑制定科学的、可操作的企业管理制度,进而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另外,企业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对于一个企业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现将企业内部综合管理制度简易范本归纳、整理如下,仅供参考。 一、管理大纲 1、公司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和各项决定、纪律。 2、公司禁止任何组织、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公司财产,损害公司的形象和声誉。 3、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不断壮大公司实力和提高经济效益。 4、公司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 、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欢迎员工就公司5.事务及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对做出贡献者公司予以奖励、表彰。 6、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端正工作作风和提高工作效率,反对办事拖拉和不负责任的工作态度。 二、员工守则

7、遵纪守法,忠于职守。 8、维护公司声誉,保护公司利益。 9、服从领导,关心下属,团结互助。 10、努力学习,提高水平,精通业务。 11、积极进取,勇于开拓,创新贡献。 三、人事管理制度 (一)总则 12、公司执行国家有关劳动保护法规,在劳动人事部门规定的范围内有权自行招收员工,全权实行劳动工资和人事管理制度。 13、公司对员工实行合同化管理,员工与公司的关系为合同关系,双方都必须遵守合同。 (二)定编 、公司各职能部门用人实行定员、定岗。14. 15、因生产及业务发展原因、各部门需要增加用工的,必须按要求履行手续后方准实施,特殊情况必须提前聘用员工的,一律报总经理审批。 (三)员工的聘用 16、各部门对聘用员工应本着精简原则,可聘可不聘的坚决不聘,无才有德的坚决不聘,有才无德的坚决不聘,真正做到按需录用,择才录用,任人唯贤。 17、各级员工的聘任程序如下: (1)总经理,由董事长提名董事会聘任;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管理制度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室管理制度 本室施行实名制管理~免费向广大群众提供信息浏览、资源查询、上网学习、各种计算机知识培训等服务。 一、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00~晚 上:19:00—21:00。国家法定节假日按活动组织情况开放。 二、成年人需凭本人有效身份证在管理人员处登记并同意遵守本室各项管理规定方可上机~未成年人,十八周岁以下,须在监护人带领下凭监护人身份证和户口登记并陪同上机。 三、未经允许~个人不得随便携带移动存储设备拷贝或拷入文件。需使用 U 盘下载学习资料的读者须向管理人员提出申请~经管理人员同意后方可进行。 四、入室者请衣着整齐~举止文明礼貌~轻声交谈。禁止在室内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不得将食物、口香糖、雨具等物品带入室内。 五、爱护设备~不得随意拆卸。如发现缺少设备~应立即报告管理人员~ 否则视为本人遗失。损坏、遗失设备~按原价赔偿。上机过程中~如发现主机、鼠标等设备有异常情况时~要及时通知工作人员~不能擅自调换或维修。 六、如果需在计算机上安装应用软件的读者~须向管理。 人员提出申请~经批准后由管理人员派专人进行安装。 七、不得随意把本室的各种物品、设备、部件等携带出本室~否则按偷盗依法给予惩处。 八、未成年人当日上网时间累计不得超过两小时。超过时长者~管理员有权终止其上机。 九、本室只提供信息浏览、资源查询、上网学习、益智游戏等服务~严禁从事与学习无关的活动~违者给予警告~情节严重者取消上机资格。十、请爱护阅览室其他设施设备~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十一、严禁登陆、浏览有色情、暴力及反政府倾向的网站,严禁通过网络发送

《如何共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

《如何共建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xx年以来,安徽省电子政务建设在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框架指导下,按照“数字安徽”建设的战略部署,实施了电子政务一期工程。目前,安徽省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基本架构初步搭建,电子政务整体应用水平位居全国中上水平,中西部领先。 建立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组织管理体系 xx年3月,为加强全省政府网建设的协调、指导工作,省政府办公厅决定成立安徽省政府网建设办公室,主要职能是在省政府办公厅统一领导下,按照目标规划,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和协调指导政府网的硬件建设、软件开发和技术服务等工作。同年11月,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安徽省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秘书长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发改委、省信息产业厅、省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参加联席会议。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和电子政务专家组,办公室与省政府网建设办公室一套人马两块牌子。 成立了安徽省电子政务专家组,建立了电子政务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加强对电子政务发展战略研究和科学决策。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全省已有50个省直单位和17个市总计建立了243个信息服务机构,形成约1800多人的从事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骨干队伍。 政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部分系统已发挥效用 (一)政府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取得实质进展。省政府办公厅已开

通运行网上公文传输系统和办公业务系统,公文、简报、信息、值班等已上网运行,优化了办公程序,提高了办公质量和效率;17个市政府办公室和省直厅局全部实现了网上报送,通过电子政务专网与省政府办公厅互联,实现通过专网网络向省政府报送请示件和信息。 (二)部分市政府和省直单位的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在全省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合肥市新建的政务综合办公业务系统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投入运行以来实现了并联审批和一站式服务功能,引起省内外的高度关注,多家单位前往学习。省地税局开通运行网上纳税系统,既方便了纳税户,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使纳税工作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省建设厅的网上项目申报、审批系统,使机关日常工作更加透明地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体现了公开、公正。一些县(市、区)政务系统建设也很有特色,如舒城县几大班子实现网上共用一个平台办公。 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全面完成,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基本架构初步搭建 安徽省电子政务一期工程于xx年开始建设,总投资1860万元,经过三年建设,至xx年初,一期工程全面完成。 建成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专网。在省、市电子政务专网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市、县级主干网。到目前为止,已实现与17个市及62个县(市、区)级节点的连接,形成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网络体系。电子政务专网建设节省了分散建网资金6000多万元,每年约节约信道费、互联网接入费200多万元。 建成13个省直部门专用业务网络。在电子政务专网上建成并开

信息资源共享的体制与机制研究

关于信息资源共享的体制与机制研究 华平澜吴晓敏 2004年1月 信息资源共享是国家实现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在当前电子政务国家基础数据库和12金工程建设中,如何解决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问题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一、现状与问题 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将12金工程、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四个国家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作为“十五”期间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并且提出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建设要求,以解决政府各部门网络的互联互通,实现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数据交换、资源共享的目标。但长期以来,政府部门的条块分割,信息资源部门所有的现状导致信息资源跨部门共享困难,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建设与共享进展缓慢。下面就以正在进行的人口与法人单位国家基础数据库的建设为例,分析制约信息资源共享的体制与机制问题。 人口基础数据库建设由公安部牵头负责。由于人口基础数据与公民的信用、劳动保障、教育、医疗、财务、计生等管理密切相关,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这些领域的应用系统都需要共享人口基础数据库,需要人口基础数据库提供数据交换服务。存在的问题是:历史上各部门有

诸多规定使信息资源不能共享;各部门主观上将信息资源视为部门所有不愿拿出来共享;其次是现实问题:数据交换服务是否是现行建设部门的业务职能?谁承担实现数据共享带来的大量协调、运行和维护工作?现在的建设部门是否有责任提供这样的服务?运行和维护的资金如何保证? 法人单位国家基础数据库由质检总局牵头,工商总局、民政部、中编办、国税总局、统计局等部门参加。法人单位成立的核准注册单位分别是工商、民政和编办三个单位,负责组织机构代码赋码和建设法人基础数据库的单位是质检局下属的一个处级事业单位(代码中心)。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共享存在以下问题:如何协调三个核准注册法人单位与赋码部门的关系?代码中心的体制?资金来源?按什么规则和流程实现共建共享?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信息资源的共享存在体制与机制上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⑴长久以来形成的信息资源部门所有的惯例。政府部门由于职能赋予的权力所采集的信息资源成为独家垄断,有效的信息共享制度和机制未建立,在权力和利益问题作祟下,很难实现公开和共享; ⑵国家未明确总体协调和管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组织机构。现在一般都按政府部门业务条块来进行信息资源开发,在开发的规划、组织、资金和体制上都是条条块块、各自为政,而且目前突出的问题是纵强横弱; ⑶缺乏对信息共享负责的责任主体。信息共享说的较多,而落到实

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长效机制 作者:翟云《光明日报》(2016年10月03日06版) 近日,国务院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的原则要求、主要任务和监督保障作出了明确规定。当前亟须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长效机制,以服务和支撑“四个全面”有效推进。 强化政务信息资源共享顶层设计 据统计,各级政府部门拥有的数据超过社会数据总量的80%。长期以来,由于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不够完善、传统行政观念和部门利益等,严重阻碍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深度和广度。我国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仍处于“条块分割、纵强横弱、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窘境,大量政务信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必须着眼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大局。《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联席会议的职责。要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致力形成工作合力。针对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要通过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完善组织体系和管理架构,规范政务信息资源开放、共享、交换、利用机制。 加快建成国家共享平台及全国共享平台体系 首先,加快建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共享平台体系已成为推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的重要保障。《暂行办法》明确规定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各地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关共享平台建设的职责分工。应按照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原则,尽快形成覆盖全国各级政务部门的共享平台体系。 其次,尽快完成各政府部门专网网络业务应用向政府内网和外网的迁移。普遍存在的业务专网客观上给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架设了难以逾越的屏障。要对各部门依托专网开展的业务应用和政务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厘清业务类型、使用范围和涉密级别,确定向政府内网和外网迁移的任务清单、时间列表和实施路径。原有业务系统和新建业务系统要区别对待,在做好已有业务系统迁移对接的同时,新建业务系统须逐步解决存量和增量的关系。 再次,逐步完善基于国家电子政府网络的业务部署。开展基于各级共享平台的信息资源共享和业务协同,逐步提升电子政府网络的应用成效。基于国家电子政府网络深化国家基础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建成国家人口信息资源库、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信息资源库、文化信息资源库、空间地理信息资源库等五大国家基础信息库,并依法向政府部门和社会开放。在推动政务信息资源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整合过程中,建设国家国情省情信息资源库,逐步建设符合中国国情的辅助领导决策体系。 畅通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体制机制 一是强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机制。鉴于政务部门业务的内在特点,政务信息资源需要横向整合、纵向联动。建立跨地区、跨部门和跨层级的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对政务信息资源的性质、采集、归属、权益、存储、发布、共享、交换、安全等进行统一规范。制定以需求为导向的信息资源规划,完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目录体系。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利用过程中,数据质量是保障信息资源共享效能的前提。因此,要规范数据更新策略,引入多源碰撞验证机制,提高数据的完整性、鲜活性和权威性。 二是健全政府信息共享的绩效评价机制。国外政府开展信息资源共享的实践经验表明,绩效评价是推进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保障。就我国而言,应适时建立绩效评估控制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通过反馈、导向、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以政务信息资源管理和统一定位体系为主的评估脉络,提升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效。同时应适时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第三方评估。

上海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上海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 为规范和促进本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与应用,推动政务数据资源优化配置和增值利用,促进政府部门间业务协同,避免重复建设,进一步提高本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依据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国发〔2015〕50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概念定义) 本办法所称的政务数据资源,是指市级行政机关和依法经授权行使行政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构”)在依法履行职能的过程中采集和获取的各类数据资源。 第三条(适用范围) 行政机构之间的各类政务数据资源共享行为及其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职责分工) 网上政务大厅建设与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全市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工作的领导机构,负责协调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有关的重大事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政府办公厅。 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行政机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统筹规划和本办法的组织实施,会同相关部门制定、发布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交换具体实施制度,承担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基础设施以及资源管理平台的建设、运行和维护,负责政务数据资源维护管理、安全运行管理等工作。 市财政局负责行政机构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资金保障。 行政机构是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的责任主体,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本部门政务数据资源的采集获取、互联互通、目录编制、共享提供和更新维护工作,并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合理使用获得的可共享的政务数据资源(以下简称“共享数据资源”)。 第五条(原则要求) 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与应用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面共享。政务数据资源以共享为原则,不共享为例外。行政机构应当在职能范围内,提供各类政务数据资源共享服务。

建立政府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分析和建议

建立政府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分析和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征信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众的基础信用信息主要分散在各政府部门,尚未很好地公开和共享,这直接束缚了征信行业的发展和信用体系的建设。本文深入分析了信用信息资源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建立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政府部门;信息共享;对策建议 1.信用信息发展现状 目前,非银行信用信息相对于银行信用信息而言,主要是指政府相关部门如工商、税务、司法、海关、质检、安检、财政、环保、劳动保障、房产登记等部门,在履行其日常行政管理事务中积累的信用信息,这些部门占有80%左右的信用信息资源,是最大的信用信息拥有者。由于没有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条块和地区的分割使信用信息资源不能合理、充分地流动,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信用信息资源割裂和浪费,共享利用不充分,信用专业机构难以全面得到涉及企业的信用数据和资料,更无法得到消费者个人的信用信息,也就无法依靠信用信息进行商业化、社会化和公正独立的信用调查、评级、报告以及提供信用管理服务。此外,地方和行业各自为政建立信用信息系统,形成了对信用信息的分割和垄断,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企业注册和年检信息、税务部门的企业纳税信息、法院的诉讼记录等都相互封闭,本应作为公众信息的许多商事信用信息被人为地加以分割,信用信息缺乏透明度。条块和地区的分割使信用信息资源不能遵循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自由地进行流动,不仅影响着信用信息的收集与共享,而且成了制约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最主要瓶颈之一。 2.建立部门间信用信息共享机制的分析 2.1上级政府的间接介入,有助于提升信息共享的意愿 从现实看,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关键并不在于技术上难于实现,而是在于政府部门之间的部门壁垒、权力和利益分配诸因素。上级政府的间接介入,则有助于提升信息共享的意愿,削减信息共享的阻碍因素,这是因为信息资源的整合总是会在全局上提高社会效益,上级部门会通过出台奖惩措施而间接地推进资源共享。上级政府的间接介入对信息共享至少有两大益处:一方面可以使信息资源共享的成本小于不共享的成本,另一方面使得信息资源共享的实际得益大于选择不共享的实际得益。在现实情况下,政府部门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往往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多阶段的重复博弈过程。这需要上级部门作出科学的制度安排,使基层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不仅在短期内,在长期内也是一种合理的选择。 2.2降低交易费用,能够缓解部门合作困境 威廉姆森指出,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单位是交易及其合同,任何能够

信息资源共享规章制度

1.目的根据卫生部<<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与应用管理规章制度>>的统一要求,特制定信息 共享管理制度。 1.适用范围:全院。 2.定义:(无) 3.职责 3.1实现信息共享是医院信息化建设及政务公开的基本任务,是开展电子政务的重要内 容之一。 3.2实施信息共享是各科室的责任和义务,各科室要本着规范公开的原则,主动上报共 享信息。 3.3为了更好地进行信息共享工作,各部门在规定时间内将本部门需要发布的信息汇总 到信息管理科发布并存档。 3.4信息共享工作由院办公室组织,信息管理科负责信息的存档、网上发布及相关技术 工作。 3.5根据信息的具体情况要实施安全分级管理、分内外网管理,设置不同的权限,并落 实安全管理到人,严格执行安全保密制度。 4.标准 4.1 信息标准化管理制度 4.1.1所有数据都必须在指定地点连续输入并供全系统使用。 4.1.2同一个模板准许多人操作,但必须统一按标准执行。 4.1.3对系统的使用、管理、质量评估也需要按照统一标准执行。 4.1.4系统设计必须根据相应的标准,在设计和使用中如发现有新标准应补充完善 标准。 4.1.5一切标准和规范都必须符合法律、法规。 4.1.6实现信息的标准化还应遵守统一格式,因此应遵循一定原则,主要有唯一性 原则(尽管每一个元素在不同的系统中可能有不同的叫法、不同的描述,但 基本元编码、含义只能有一个)、规范性原则(数据标准要规范化,这样才能 提高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和稳定性原则(是指遵循有关标准基础形成的,不 可随意改动)。 4.1.7凡格式化数据都应是规范的标准的,所有名词术语和项目名称都必须规范并 有一个合理的代码;一切分类、统计、查询都必须依据代码进行;数据传输、 交换必须依据标准。 4.1.8数据字典编码标准。数据字典包括国家标准数据 字典、行业标准数据字典、地方标准数据字典和用户数据字典。为确保数据 规范,信息分类编码应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定,对已有的国 家标准、行业标准及部门标准的数据字典,应采用相应的有关标准,不得自 定义。使用允许用户扩充的标准,应严格按照该标准的编码原则扩充。在标 准出台后应立即改用标准编码,如果技术限制导致已经使用的系统不能更换 字典,必须建立自定义字典与标准编码字典的对照表,并开发相应的检索和 数据转换程序。

信息共享建议

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各部门信息共享 和联动机制 在房地产执法领域,信息共享一直处于不理想的境况,因为执法需要对开发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解时,想通过相关部门提取信息往往存在障碍,执法人员只能在其他部门明明掌握相关信息的情况下,重复劳动,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重新调查采集。后期我队意识到建立执法信息数据库的重要性,也尝试建立了执法台账,但是由于人力物力等方面能力的限制,并不能充分实现构想。 城市执法体制改革的推进为信息共享提供了契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将“整合信息平台”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提出,并明确提出“强化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社会诚信等城市管理全要素数据的采集与整合,提升数据标准化程度,促进多部门公共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建立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机制。”这一方面明确了中央对信息共享的态度,另一方面突出了中央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也为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 在此,我通过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和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及联动机制建设两个方面提出我的建议,以期抛砖引玉。 一、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信息化建设方面

(一)建立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信息数据库 以住房城乡建设系统为例,在以往的行政管理过程中,房管、规划、建委等部门各自为政,相关基础信息缺乏沟通和共享,一个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基本信息及前期手续办理情况,其他涉及后期手续的部门并不知情,需要了解相关情况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调查。建立基础信息数据库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第一阶段支队可以将检查等途径获取的相关资料建立台账并信息化,初步建立起综合执法信息数据库,可以根据需要供执法人员随时查询;第二阶段在与相关部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定期提取其掌握的与综合执法相关的基础资料,并与已掌握的资料对比进行补充完善,根据工作需要再将规整好的信息数据与相关部门共享,实现共赢。 (二)通过手持终端实现信息数据的积极运用 信息数据库建立起来后,可以通过以下两个阶段积极运用:第一阶段是建立信息查询系统,将综合执法信息数据导入系统,并将查询系统装入工作电脑,对执法人员依据账号密码开放查询;第二阶段可以考虑参照公安司法等系统的做法,发放手持终端,执法人员到任何一个项目进行检查,可以随时运用手持终端进行查询,及时了解项目的相关信息。 二、各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及联动机制建设方面 (一)建立法律文书抄告制度 法律文书抄告是指市执法局对违反住房城乡建设、园林绿化等法律法规的行为,在做出行政处罚决定后及时抄送相应业务主管部

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共享机制的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意见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国办函[2012]211号)和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公通字[2012]5号)、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认真贯彻落实道路运输车辆动态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交运发[2014]117号)等文件精神以及上级部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信息共享机制能够得到贯彻落实,切实通过信息共享打击违法非法行为,保持我旗道路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加强信息共享的严密性与时效性,特成立经营性客货运输驾驶员信息共享机制工作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二、目标任务 实现部门联合全面深入排查治理道路交通运输安全隐患,加强经营性客货运驾驶人安全管理,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 运管部门和交警部门大队按照各自职责开展驾驶员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实现经营性驾驶员信息共享。经营性驾驶员信息共

享包括:经营性驾驶员市场准入审核、经营性驾驶员经营行为监管、经营性驾驶员市场退出等相关信息的通报抄告。运管部门、交警部门大队分别确定专门机构、专门工作人员按本实施方案开展工作。 三、通报内容 (一)经营性驾驶员市场准入审核 驾驶人在申请参加道路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时,必须到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出具3年内无重大以上交通责任事故和交通违法记满12分记录的证明。否则运管部门不予受理。 取得经营许可证的客货运输企业新聘用驾驶人到运管部门办理注册手续前,应当向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并参加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组织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学习和交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及时处理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交通事故和参加机动车驾驶证审验。并由公安机关出具备案证明,运管部门方予以注册。 (二)经营性驾驶员经营行为监管 运管部门和交警部门部门每月25日前,通过抄告函或专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向对方抄告以下信息。 交警部门部门抄告内容: 境内经营性客货运输车辆发生重大及以上交通责任事故并负同等或次要责任的驾驶员情况。同时附责任认定书、驾驶员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