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耳鼻喉方剂

耳鼻喉方剂

耳鼻喉方剂
耳鼻喉方剂

中医医院耳鼻喉科常用方剂目录

1.麻黄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6g 桂枝4g 杏仁9g 炙甘草3g

【功用】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非寒表实证。

2.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9g 芍药9g 炙甘草9g 生姜9g 大枣4枚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3.苍耳子散(《济生方》)

【组成】辛夷6g 苍耳子5g 白芷9g 薄荷3g

【功用】疏风止痛,通利鼻窍。

【主治】风邪上攻之鼻渊。

4.银翘散(《温病条辨》)

【组成】连翘15g 银花15g 苦桔梗6g 薄荷6g 竹叶4g 甘草5g 荆芥穗4g

淡豆豉5g 牛蒡子6g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5.桑菊饮(《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7.5g 菊花3g 杏仁6g 连翘5g 薄荷2.5g 桔梗6g 甘草2.5g 苇根6g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风温初起。

6.疏风清热汤(《中医喉科学讲义》)

【组成】荆芥6g 防风6g 牛蒡子10g 金银花12g 连翘15g 桑白皮12g 赤芍12g 桔梗10g 天花粉15g 玄参15g 浙贝母12g 甘草6g

【功用】疏风清热排脓。

【主治】肺素蕴热又合外邪入侵之鼻渊。

7.败毒散(《摄生众妙方》)

【组成】柴胡9g 前胡9g 川芎9g 枳壳9g 羌活9g 独活9g 茯苓9g 桔梗9g 人参9g 甘草5g

【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证。

8.大承气汤(《伤寒论》)

【组成】大黄12g 厚朴24g 枳实12g 芒硝6g

【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

9.小柴胡汤(《伤寒论》)

【组成】柴胡24g 黄芩9g 人参9g 甘草6g 半夏9g 生姜9g 大枣4枚

【功用】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热入血室。

10.四逆散(《伤寒论》)

【组成】柴胡6g 芍药6g 枳实6g 炙甘草6g

【功用】透邪解郁,疏肝理气。

【主治】阳郁厥逆证;肝郁脾滞证。

11.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当归9g 芍药9g 柴胡9g 茯苓9g 白术9g 甘草4.5g 生姜3片

薄荷2g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12.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12g 黄连3g 黄芩9g 干姜9g 甘草9g 人参9g 大枣4枚

【功用】寒热平调,散结除痞。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

13.大柴胡汤(《金匮要略》)

【组成】柴胡12g 大黄6g 枳实9g 黄芩9g半夏9g 白芍9g 生姜15g 大枣4枚【功用】和解少阳,内泻热结。

【主治】少阳阳明合病。

14.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50g 知母18g 甘草6g 粳米9g 人参10g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气分热盛证。

15.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

【组成】水牛角30g 地黄24g 赤芍12g 丹皮 9g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主治】热入血分证;热伤血络证。

16.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组成】酒黄芩15g 酒黄连15g 牛蒡子3g 玄参6g 甘草6g 桔梗6g 板蓝根3g 升麻2g 柴胡6g 马勃3g 连翘3g 陈皮6g 薄荷3g 僵蚕2g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

17.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金银花25g 防风6g 白芷6g 当归尾6g 陈皮9g 甘草6g 赤芍6g

浙贝6g 天花粉6g 乳香6g 没药6g 炙穿山甲6g 炒皂角刺6g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痈疡肿毒初起。

18.银花解毒汤(《疡科心得集》)

【组成】金银花10g 地丁10g 犀角15g 茯苓12g 连翘10g 丹皮10g 夏枯草10g 【功用】清热解毒,泻火凉血。

【主治】风火湿热,痈疽疔毒。

19.五味消毒饮(《医宗金鉴》)

【组成】银花30g 蒲公英12g 紫花地丁12g 野菊花12g 紫背天葵12g

【功用】清热解毒,消散疔疮。

【主治】火毒结聚之痈疖疔疮。

20.黄芩汤(《医宗金鉴》)

【组成】黄芩9g 栀子9g 桑白皮12g 麦冬9g 赤芍12g 桔梗6g 薄荷9g

甘草6g 荆芥6g 连翘12g

【功用】疏风清热,凉血止血。

【主治】鼻衄肺经热盛证。

21.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6g 炒栀子9g 炒黄芩9g 柴胡6g 生地6g 车前子6g 泽泻9g 木通6g 甘草6g 酒当归3g

【功用】清肝胆实火,泻下焦湿热。

【主治】肝胆实火上炎,肝胆湿热下注证。

22.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桑白皮15g 地骨皮15g 甘草3g 粳米一撮

【功用】清泻肺热,平喘止咳。

【主治】肺热喘咳证。

23.理中丸(《疡医大全》)

【组成】人参9g 干姜9g 白术9g 甘草9g

【功用】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主治】中焦虚寒证。

24.四逆汤(《伤寒论》)

【组成】附子9g 炙甘草9g 干姜9g

【功用】回阳救逆。

【主治】少阴之阳气衰微,阴寒内盛证。

25.麻黄细辛附子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5g 细辛3g 附子3g

【功用】助阳解表。

【主治】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证。

26.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9g 白术9g 茯苓9g 甘草6g

【功用】益气健脾。

【主治】脾胃气虚证。

27.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18g 白术9g 陈皮6g 升麻6g 柴胡6g 人参6g 炙甘草9g 当归3g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

28.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组成】蜜炙黄芪60g 白术60g 防风30g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肺胃气虚证。

29.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人参9g 麦冬9g 五味子6g

【功用】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温热、暑热,耗气伤阴证;久咳肺虚,气阴两虚证。

30.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

【组成】黄芪15g 人参5g 升麻10g 葛根10g 蔓荆子10g 白芍12g 黄柏10g 炙甘草5g

【功效】聪耳明目。

【主治】治内障目昏、耳鸣耳聋。

31.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熟地12g 白芍9g 当归9g 川芎6g

【功用】补血和血。

【主治】营血虚滞证。

32.归脾汤(《正体类要》)

【组成】白术9g 人参6g 黄芪12g 当归9g 炙甘草3g 茯神9g 远志6g

酸枣仁12g 木香6g 龙眼肉12g 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33.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9g 白术9g 茯苓9g 当归9g 白芍9g 川芎9g 熟地9g 炙甘草5g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

3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山萸肉12g 山药12g 丹皮9g 泽泻9g 熟地24g 茯苓9g

【功用】滋阴补肾。

【主治】肾阴虚证。

35.耳聋左慈丸(《重订广温热论》)

【组成】熟地黄24g 山药12g 山茱萸12g 茯苓6g 泽泻6g 丹皮6g 磁石6g 五味子6g 石菖蒲5g

【功用】补肾聪耳。

【主治】肾阴亏虚所致耳鸣耳聋。

36.肾气丸(《金匮要略》)

【组成】山萸肉12g 山药12g 丹皮9g 泽泻9g 熟地24g 茯苓9g 附子3g

肉桂3g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

37.四神丸(《证治准绳》)

【组成】补骨脂12g 吴茱萸6g 肉豆蔻6g 五味子6g

【功用】温肾暖脾,固肠止泻。

【主治】五更泄泻。

38.朱砂安神丸(《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朱砂15g 当归8g 黄连18g 甘草16g 生地8g

【功用】重镇安神,泄火养阴。

【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39.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组成】柏子仁9g 酸枣仁9g 天冬9g 麦冬9g 生地12g 当归身9g 人参5g

丹参5g 玄参5g 桔梗5g 朱砂1g 五味子5g 远志5g 茯苓5g

【功用】滋阴养血,补心安神。

【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

40.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12g 厚朴9g 茯苓12g 生姜9g 紫苏叶6g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

41.通气散(《医林改错》)

【组成】柴胡30g 川芎15g 香附30g

【功用】行气通窍。

【主治】耳胀、耳闭。

42.苏子降气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紫苏子9g 半夏9g 当归6g 前胡6g 肉桂3g 厚朴6g甘草6g

生姜2片大枣1枚

【功用】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主治】上实下虚之喘咳证。

43.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9g 生地9g 桃仁12g 红花9g 甘草3g 枳壳6g 赤芍6g 柴胡3g 川芎5g 桔梗5g 牛膝9g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证。

44.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5g 川芎3g 当归尾3g 地龙3g 黄芪120g 桃仁3g 红花3g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

45.通窍活血汤(《医林改错》)

【组成】赤芍3g 桃仁6g 红花6g 老葱6g 生姜9g 大枣5枚麝香0.15g

【功用】活血通窍。

【主治】头面瘀阻证。

46.会厌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6g 赤芍6g 生地12g 桃仁15g 红花15g 柴胡3g 玄参3g 甘草9g 桔梗9g 枳壳6g

【功用】活血化瘀,通络利咽。

【主治】气滞血瘀之呃逆,慢喉喑,喉痹。

47.川芎茶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川芎12g 荆芥12g 防风4.5g 细辛3g 白芷6g 薄荷12g 甘草6g

羌活6g

【功用】疏风止痛。

【主治】风邪头痛。

48.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天麻9g 钩藤12g 石决明18g 杜仲9g 牛膝12g 桑寄生9g 栀子9g

黄芩9g 益母草9g 朱茯神9g 夜交藤9g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证。

49.清燥救肺汤(《医门法律》)

【组成】人参2g 甘草3g 枇杷叶3g 石膏8g 阿胶3g 杏仁2g 麦冬4g

胡麻仁3g 霜桑叶9g

【功用】清燥润肺。

【主治】温燥伤肺证。

50.养阴清肺汤(《重楼玉钥》)

【组成】玄参9g 甘草3g 白芍5g 麦冬9g 生地12g 薄荷3g 贝母5g 丹皮5g 【功用】养阴清肺,解毒利咽。

【主治】阴虚肺燥之白喉。

51.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藿香15g 大腹皮5g 紫苏5g 炙甘草12g 苦桔梗10g 陈皮10g 茯苓5g 白术10g 厚朴10g 半夏10g 白芷5g 生姜三片大枣一枚

【功用】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52.三仁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杏仁12g 白蔻仁6g 薏苡仁18g 厚朴6g 半夏10g 通草6g 滑石18g 竹叶6g

【功用】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

53.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

【组成】白蔻仁4g 藿香4g 茵陈11g 滑石15g 木通5g 石菖蒲6g 黄芩10g 连翘4g 川贝5g 射干4g 薄荷4g

【功用】利湿化浊,清热解毒。

【主治】湿温时疫之湿热并重证。

54.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泽泻15g 白术9g 猪苓9g 茯苓9g 桂枝6g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伤寒太阳膀胱蓄水证;水湿内停;痰饮内停。

55.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茯苓9g 白术6g 白芍9g 炮附子9g 生姜9g

【功用】温阳利水。

【主治】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

56.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15g 陈皮15g 茯苓9g 甘草4.5g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痰湿咳嗽。

57.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9g 白术15g 天麻6g 茯苓6g 甘草3g 陈皮6g 大枣二枚

生姜一片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

精品文档 1、三蚣散(《奇效良方》)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 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 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 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 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 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 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 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8、中和汤(《医宗金鉴》) 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 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 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 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疏风利咽。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双砂砂仁与砂糖灵仙草果骨刺康 由砂仁、草果、威灵仙、白砂糖组成。化骨利咽。治鱼刺、骨鲠在咽喉。 11、玄麦甘桔汤(《方药备要》) 玄麦甘桔汤法良养阴清热又化痰 慢性喉痹阴虚证此方常服咽喉康 由玄参、麦冬、生甘草、桔梗组成。清咽化痰。治慢喉痹,咽喉干燥疼痛,小瘰增生,吭喀少痰。12、半夏散及汤(《伤寒论》) 半夏散中桂枝草伤寒咽痛此方好 由半夏、桂枝、炙甘草组成。散寒祛邪,利咽止痛。治少阴病咽痛(阳气不足,外感于寒,邪客咽喉,咽部淡紫微肿,疼痛不利)。 13、加味二陈汤(《外科正宗》) 加味二陈有芩连薄荷六克姜三片 清热化痰疗效著消除痰包少花钱 由法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薄荷、生姜组成。清热化痰。治耳郭痰包、口腔痰包、鼻唇痰包等,局部肿起,肤色或肌膜色泽不变,微胀,按之有囊状感。 14、加味八脉散(《中医诊疗要览》) 加味八脉二苓泽藁杏地栀通知柏 利湿化浊治清窍萎缩鼻炎当清热 由茯苓、猪苓、泽泻、藁本、杏仁、生地、栀子、木通、知母、黄柏组成。清热利湿,化湿通窍。治萎缩性鼻炎,鼻中浊脓量多。 15、加味升麻葛根汤(《潭敬书经验方》) 升麻葛根芍草芩二皮二通地麦寻 清解肺经与阳明鼻渊鼻窒效验灵

中医常用方剂100首

常用方剂100首 1、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身(各9g) 生地黄(18-30g)枸杞子(9-18g)川楝子一钱半 (4.59g)(原书未著用量)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肝气郁滞证。胸脘胁痛,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细弱或虚弦。亦治疝气瘕聚。 一贯煎中用地黄,沙参杞子麦冬襄,当归川楝水煎服,阴虚肝郁是妙方。 2、二至丸《医方集解》 【组成】女贞子(蒸)500g 墨早莲500g 【功能】补益肝肾,滋阴止血。 【主治】用于肝肾阴虚,眩晕耳鸣,咽干鼻燥,腰膝酸痛,月经量多。 3、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15g) 白茯苓三两(9g) 甘草炙,一两半(4.5g) 生姜7片,乌梅1个 【功用】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主治】湿痰证。咳嗽痰多,色白易咯,恶心呕吐,胸膈痞闷,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滑或腻,脉滑。 二陈场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利气和中燥湿痰,煎加生姜与乌梅。 4、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八珍汤基础上加入黄芪18肉桂4,重于补脾益肺,其中肉桂有增强心阳、旺盛命火之功,从而使气血阴阳并补。 5、七味白术散《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人参(6克) 茯苓(12克) 炒白术(12克) 甘草(3克) 藿香叶(12克) 木香(6克) 葛根(15克) 【功用】健脾益气,和胃生津。 【主治】脾胃虚弱,津虚内热证。呕吐泄泻,肌热烦渴。 6、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车前子瞿麦篇蓄滑石山栀子仁甘草炙木通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一斤(各500g)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八正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滑石研,草梢瞿麦兼栀子,煎加灯草痛淋蠲。 7、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10 白术15 云苓12 当归10 川芎10 白芍10 熟地12 炙甘草5 生姜3片大枣5枚 【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病人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乏,气短懒言,心悸,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双补气血八珍汤,四君四物合成方,煎加姜枣调营卫,气血亏虚服之康。 8、人参养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在十全大补汤基础上去川芎,加入五味子12 远志10 陈皮6 组成,多用手治疗气血不足,积劳虚损,呼吸少气,心虚惊悸等证。 人参养荣即十全,除去川芎五味联,陈皮远志加姜枣,脾肺气血补方先。

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喉重点整理

广州中医药大学耳鼻喉重点整理 一、解剖生理 选择 咽鼓管有维持鼓室腔与外界的气压平衡及排除中耳分泌物的作用。(中耳气压保持稳定是通过耳的什么结构——咽鼓管) 婴儿和儿童的咽鼓管较成人短、粗而平直,故小儿的鼻咽部感染易经此管传入鼓室。 鼻中隔前下方黏膜内动脉血管汇聚成丛,称利特尔动脉丛,该区是鼻出血(尤其是青少年鼻出血)的好发部位。 鼻腔主要有呼吸、嗅觉和共鸣等功能,其中呼吸功能包括调节空气的温度和湿度、过滤和自洁作用等。(鼻腔对吸入的空气有何功能——调温、调湿、清洁) 在鼻咽顶后壁有淋巴组织团,称腺样体(或称咽扁桃体、增殖体)。 咽鼓管隆凸之后上方,有一较深之窝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甲状软骨是喉部最大的软骨,环状软骨是喉部唯一完整环形的软骨。 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称声门裂(声门),为喉和上呼吸道最窄处。 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音功能、保护下呼吸道功能和屏气功能。 做口咽部检查使用喉镜时为何要先在酒精灯上加热——防止因口腔内外温度不一致而使喉镜起雾,影响观察。 填空 中耳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 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镫骨等。 骨迷路分为耳蜗、前庭、骨半规管3部分。 前庭感受器由椭圆囊斑、球囊班和壶腹脊所组成。 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3部分构成。 鼻窦共有4对,为上颌窦、额窦、筛窦和蝶窦,其中上颌窦、额窦和前组筛窦为前组鼻窦,均开口于中鼻道;后组筛窦与蝶窦为后组鼻窦,前者开口于上鼻道,后者开口于碟筛隐窝。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喉咽3部分。 喉腔以声带为界,分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二、耳部疾病 选择 可引起耳痛的耳病有哪些?断耳疮、耳带状疱疹、耳疖、耳疮、大疱性鼓膜炎、耳菌等。其次,脓耳急性发作和一些脓耳变证如耳后附骨痈也可导致耳痛;外耳道异物较大堵塞时,也可能引发耳痛。 可引起传导性聋的耳病有哪些?外耳疾病,如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外耳道畸形或闭锁,外耳道异物、耵耳、耳疖、耳疮、大疱性鼓膜炎、肿瘤等;中耳的发育不良,如鼓膜和听骨链缺如或畸形;中耳的炎性疾患,如耳胀耳闭、脓耳等;听骨链固定,如鼓室硬化或耳硬化症;外伤,如中耳、鼓膜外伤、听骨链中断等。 旋耳疮是以耳部瘙痒为主要表现的,不会引起耳痛。 耳疖和耳疮的鉴别:主要以局部症状作区分。耳疖是发生于外耳道的疖肿,以耳痛、外耳道局限性红肿为特征;而耳疮则是指外耳道弥漫性红肿疼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两者红肿疼

五脏常用中草药 几种特效药 中药的命名 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五脏常用中草药+几种特效药+中药的命名+常用于脏腑的药对配伍方剂汇总 2011-05-24 13:53:38|分类: 药.方 |举报 |字号订阅五脏常用中草药一肺脏 (1)肺气不足: 人参、黄芪、太子参、蛤蚧、五味子、胎盘。 (2)肺阴不足: 人参、西洋参、沙参、百合、生地、天门冬、麦冬、玉竹、阿胶、鳖甲。 (3)风寒束肺: 紫苏、荆芥、防风、苍耳、辛夷、细辛、杏仁、麻黄、。 (4)风热犯肺: 连翘、牛蒡子、浙贝、前胡、银花、菊花、桑叶。 (5)肺寒咳喘: 干姜、肉桂、细辛、半夏、紫苑、款冬花、白芥子、苏子、陈皮。(6)肺热咳喘: 贝母、石膏、葶苈子、黄芩、知母、桑白皮、竹茹、鱼腥草。

二心脏 (1)心气不足: 1 / 5 五味子,浮小麦、人参、党参、茯苓、甘草、桂圆。 (2)心xx: 大枣,人参、肉桂、桂枝、薤白、干姜、附子。 (3) 心血不足: 当归,白芍、熟地、阿胶、胎盘、制首乌。 (4)心阴不足: 枣仁,麦冬、生地、玉竹、百合、龟板、白芍、柏子仁、枸杞子。 (5)心神不安: 枣仁,柏子仁、夜交藤、龙齿、磁石、琥珀。 (6)心血淤阻: 丹皮,桃仁、红花、银杏、元胡、毛冬青、郁金、川芎。 (7)痰迷心窍: 郁金,远志、石菖蒲、冰片、麝香、苏合香、竹沥、牛黄。(8)心火亢盛: 黄连,麦冬、莲心、栀子、竹叶、牛黄、木通。三肝脏 (1)肝气郁结: xx,青皮、香附子、白蒺藜。

(2)肝xx: 石决明,珍珠母、龙骨、牡蛎、天麻、白芍、鳖甲、钩藤。 (3)肝火上炎: 2 / 5 xx,夏枯草、xx箱子。 (4)肝风内动: 钩藤,羚羊角、僵蚕、蚯蚓、天麻、全虫、蜈蚣。 (5)肝血虚弱: 白芍,当归、熟地、阿胶、枸杞子、制首乌。四脾脏 (1)脾胃湿热: 大黄、栀子、黄连、茯苓、白术、苦参、滑石、白鲜皮。 (2)脾胃虚寒: 干姜、肉桂、附子、良姜、吴茱萸、薯蓣、黄芪、人参、白术。(3)寒湿困脾: 半夏、陈皮、厚朴、白豆蔻、佩兰、藿香、砂仁、苍术。 (4)脾气下陷: 人参、黄芪、白术、补骨脂、升麻、诃子、柴胡。五肾脏 (1)肾阳虚: 破故纸、肉桂、附子、巴戟天、肉苁蓉、淫羊藿、仙茅、鹿茸。(2)肾阴虚: 山萸肉、玄参、熟地、旱莲草、女贞子、枸杞子、龟板、制首乌。

中医骨伤科常用方剂汇总情况

初期: 活血化瘀: 1肢伤一方: 【组成】:当归、芍药、桃仁、红花、黄柏、防风、川木通、生地、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行气活血,祛痰止痛。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四肢骨折或软组织损伤初起者【歌诀】肢伤一方当芍桃红柏防通生地草加入乳香活气血用于初期跌打好 2桃红四物汤: 【组成】:当归9g 川芎6g 白芍9g 生地黄12g 桃仁10 g、红花6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淤,用于骨折脱位损伤初期之瘀血未消者。 【歌诀】:四物汤中桃红入,活血行血又逐瘀。 3大成汤、 【组成】:木通、枳壳、厚朴、当归、芒硝、大黄、苏木、红花、陈皮、甘草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遂瘀,治跌打损伤后,瘀血内蓄、昏睡、二便秘结,腹胀等症。。 【歌诀】仙授理伤大成汤木通枳朴归硝黄苏木红花陈皮草攻下逐瘀二便畅 4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15g 、瓜蒌根9g 、当归9 g 、红花6 g 、甘草6 g 、穿山甲6 g 、大黄30 g 、桃仁15 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祛瘀,疏肝通络。跌打损伤,瘀血阻滞证。胁肋瘀肿,痛不可忍。 【歌诀】复元活血主桃红花粉柴胡黄草充益以当归炮山甲损伤瘀血酒煎攻 5鸡鸣散: 【组成】:归尾桃仁大黄 【功效及适应症】:攻下逐瘀。治骨折损伤初期淤血停滞,疼痛难忍,并见大便秘结者。 【歌诀】鸡鸣散中用大黄,归尾桃仁酒煎汤,胸腹挫伤痛难忍,攻下逐瘀是良方。 6大承气汤: 【组成】:大黄12g 厚朴15g 枳实12g 芒硝9g 【功效及适应症】:活血化瘀,行气导滞。治疗脊柱骨折后腹胀痛、便秘,陈伤血瘀、创伤腹膜血肿,脑震荡。 【歌诀】: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7柴胡疏肝散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耳鼻喉科21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碰用。 2 耳胀、耳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耳胀、耳闭是因邪犯耳窍,气血失畅所致,以耳内胀闷闭塞感为特征的耳病。相当于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2.1 诊断依据 2.1.1 以耳内胀闷不适,或闭气阻塞感为主要症状。伴有听力下降,或有低音调耳鸣,部分患者有耳痛。 2.1.2 耳胀起病较急,一般病程较短。耳闭多由耳胀迂延不愈而成,亦有缓慢起病者,病程在2个月以上。 2.1.3 耳部检查:鼓膜有内陷,或行混浊、增厚、粘连,或有充血及鼓室积液表现。咽鼓管不通畅。 2.1.4 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有条件做声阻抗检查,有鼓室负压等表现。2.1.5 应与鼻咽肿瘤相鉴别。 2.2 证候分类 2.2.1 风邪犯耳:耳中胀闷,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流涕,或有咳嗽咯痰、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 2.2.2 痰浊积聚:耳胀不适,听力不聪,头晕头重,或有咳嗽咯痰,胸脘痞闷。检查见鼓室积液,量多难消。舌苔白腻,脉溺或滑。 2.2.3 气滞血瘀:耳胀、耳中闭气,或有刺痛感,耳鸣不聪。检查见鼓膜混浊、内陷,或增厚、粘连,或有鼓室积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2.2.4 脾气虚弱:耳闭时轻时重,面色无华,食少腹胀,或有便溏。检查见鼓膜内陷,或有鼓室积液。舌淡,苔白,脉弱。 2.2.5 肝肾阴虚:耳闭、听力下降,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2.3 疗效评定 2.3.1 治愈:耳内胀闷、闭塞感消失,鼓膜及听力检查正常。 2.3.2 好转:耳内胀闷、闭塞感减轻,耳部体征改善。 2.3.3 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 脓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脓耳是因邪热上犯耳窍,血腐化脓所致,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化脓性中耳炎。 3.1 诊断依据 3.1. 1以鼓膜穿孔,耳内流脓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听力下降,急性期可有发热及耳深部痛。 3.1.2 急性脓耳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或治疗不彻底者迁延成漫性脓耳,病程长。慢性脓耳在感冒、疲劳、耳内进水时常有急性发作。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

1、三蚣散(《奇效良方》)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 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 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 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 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 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 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 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8、中与汤(《医宗金鉴》) 中与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 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 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 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疏风利咽。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双砂砂仁与砂糖灵仙草果骨刺康 由砂仁、草果、威灵仙、白砂糖组成。化骨利咽。治鱼刺、骨鲠在咽喉。 11、玄麦甘桔汤(《方药备要》) 玄麦甘桔汤法良养阴清热又化痰 慢性喉痹阴虚证此方常服咽喉康 由玄参、麦冬、生甘草、桔梗组成。清咽化痰。治慢喉痹,咽喉干燥疼痛,小瘰增生,吭喀少痰。 12、半夏散及汤(《伤寒论》) 半夏散中桂枝草伤寒咽痛此方好 由半夏、桂枝、炙甘草组成。散寒祛邪,利咽止痛。治少阴病咽痛(阳气不足,外感于寒,邪客咽喉,咽部 淡紫微肿,疼痛不利)。 13、加味二陈汤(《外科正宗》) 加味二陈有芩连薄荷六克姜三片 清热化痰疗效著消除痰包少花钱 由法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薄荷、生姜组成。清热化痰。治耳郭痰包、口腔痰包、鼻唇痰包等,局部肿起,肤色或肌膜色泽不变,微胀,按 之有囊状感。 14、加味八脉散(《中医诊疗要览》) 加味八脉二苓泽藁杏地栀通知柏 利湿化浊治清窍萎缩鼻炎当清热 由茯苓、猪苓、泽泻、藁本、杏仁、生地、栀子、木通、知母、黄柏组成。清热利湿,化湿通窍。治萎缩性鼻炎,鼻中浊脓量多。 15、加味升麻葛根汤(《潭敬书经验方》) 升麻葛根芍草芩二皮二通地麦寻 清解肺经与阳明鼻渊鼻窒效验灵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之欧阳家百创编

1、三蚣散(《奇效良方》) 欧阳家百(2021.03.07)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 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 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 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 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 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 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 8、中和汤(《医宗金鉴》)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 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中华人民国中医药行业标准 中医耳鼻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主题容与适用围本标准规定了中医耳鼻喉科21个病证的病证名、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本标准适用于中医临床医疗质量评定,中医科研、教学亦可参碰用。 2 耳胀、耳闭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耳胀、耳闭是因邪犯耳窍,气血失畅所致,以耳胀闷闭塞感为特征的耳病。相当于急、慢性卡他性中耳炎。 2.1 诊断依据 2.1.1 以耳胀闷不适,或闭气阻塞感为主要症状。伴有听力下降,或有低音调耳鸣,部分患者有耳痛。 2.1.2 耳胀起病较急,一般病程较短。耳闭多由耳胀迂延不愈而成,亦有缓慢起病者,病程在2个月以上。 2.1.3 耳部检查:鼓膜有陷,或行混浊、增厚、粘连,或有充血及鼓室积液表现。咽鼓管不通畅。 2.1.4 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耳聋。有条件做声阻抗检查,有鼓室负压等表现。2.1.5 应与鼻咽肿瘤相鉴别。 2.2 证候分类 2.2.1 风邪犯耳:耳中胀闷,耳鸣,听力下降,鼻塞流涕,或有咳嗽咯痰、头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 2.2.2 痰浊积聚:耳胀不适,听力不聪,头晕头重,或有咳嗽咯痰,胸脘痞闷。检查见鼓室积液,量多难消。舌苔白腻,脉溺或滑。 2.2.3 气滞血瘀:耳胀、耳中闭气,或有刺痛感,耳鸣不聪。检查见鼓膜混浊、陷,或增厚、粘连,或有鼓室积液。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涩。 2.2.4 脾气虚弱:耳闭时轻时重,面色无华,食少腹胀,或有便溏。检查见鼓膜陷,或有鼓室积液。舌淡,苔白,脉弱。 2.2.5 肝肾阴虚:耳闭、听力下降,头晕眼花,腰膝酸软,手足心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2.3 疗效评定 2.3.1 治愈:耳胀闷、闭塞感消失,鼓膜及听力检查正常。 2.3.2 好转:耳胀闷、闭塞感减轻,耳部体征改善。 2.3.3 未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变化。 3 脓耳的诊断依据、证候分类、疗效评定。 脓耳是因邪热上犯耳窍,血腐化脓所致,以鼓膜穿孔、耳流脓为特征的疾病。相当于化脓性中耳炎。 3.1 诊断依据 3.1. 1以鼓膜穿孔,耳流脓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听力下降,急性期可有发热及耳深部痛。 3.1.2 急性脓耳发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或治疗不彻底者迁延成漫性脓耳,病

耳鼻喉科常用方剂

B 半夏厚朴汤方义: 中医证属痰气互结,治则以行气导滞,散结除痰为法,方药以半夏厚朴汤加减。 半夏10g生姜10g厚朴10g茯苓10g xx10g 方中半夏、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厚朴行气导滞;茯苓健脾利湿除痰;紫苏行气宽中。精神症状明显者加炙甘草、浮小麦、大枣;胸闷痰多者加瓜蒌仁、薤白;纳呆、苔腻者加砂仁、陈皮;脾虚者,合用四君子汤。 百合固xx方义: 中医证属肺肾阴虚,治当滋养肺肾,生津润燥为法,以百合固金汤加减,拟方如下: 熟地10g生地10g百合10g麦冬10g 玄参10g白芍10g当归10g桔梗10g xx10g甘草10g 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方中熟地、生地、百合、麦冬、玄参滋养肺肾之阴,生津润燥;白芍、当归养血益阴;贝母、桔梗清肺耳利咽喉;甘草调和诸药。鼻衄者见白茅根、旱莲草、藕节凉血止血。 补中xx方义: 中医证属脾气虚弱,治当健脾益气,祛湿化浊为法,以补中益气汤加减,拟方如下: 黄芪18g甘草10g人参6g升麻6g xx6g橘皮6g当归6g白术6g

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方中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益气补中;升麻、柴胡以升举下陷之清阳,配以陈皮以调理气机之升降,并使补而不滞。 半夏白术天麻汤方义: 中医证属痰浊中阻,治当燥湿健脾,涤痰止眩为法,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拟方如下: 陈皮10g半夏10g白术10g茯苓10g 天麻10g甘草10g生姜10g大枣10g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方中陈皮、半夏燥湿化痰;茯苓、白术健脾燥湿;天麻熄风止眩;甘草调和诸药。湿重者,倍半夏,加泽泻;痰火互结者,加黄芩、胆南星、黄连;呕恶较甚者,加竹茹。 补阳还五汤方义: 中医证属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为法,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拟方如下: 黄芪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地龙10g 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方中生黄芪补气活血;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地龙活血通络;白附子、僵蚕、全蝎祛风化痰通络。 F 复元活血汤方义: 中医证属血瘀耳窍,治当行气活血,散瘀止痛为法,以复元活血汤加减,拟方如下: 大黄10g桃仁10g红花10g当归10g 穿山甲10gxx10g天花粉10g 四剂一日一剂水煎服

耳鼻喉科常用中药方歌

、三蚣散(《奇效良方》)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 8、中和汤(《医宗金鉴》) 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 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疏风利咽。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中医经典方剂

.' 中医经典方剂 一.实证用方 (一)治风剂 1.疏散风寒剂 人参败毒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代表方】【组成】人参、柴胡、前胡、枳壳、桔梗、羌活、独活、茯苓、川穹、甘草。 常用剂量:原方诸药各等分。现成人常用上药各10克,3岁以上小儿上药各6克。 风寒感冒伤寒时气,头痛项强,壮热恶寒,身体烦痛,及(原方主治:【主治】。寒壅咳嗽,鼻塞声重,呕岁寒热,并皆治之。) 【方解】本方针对外感风寒之邪所设。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解表,辅助正气祛邪外出,为君药。柴胡、前胡,一升一降,一表一里,宣肃气机;柴胡助羌活、独活以解表,前胡助桔梗、枳壳而理肺。风寒邪气侵犯皮肤肌表,皮毛内合于肺,皮毛受邪则肺气不利为咳嗽。方中桔梗宣提,枳壳肃降,令肺气和平,以助解表。此四药合力助君,为臣药。肺主气,现在肺受风寒所困,气机不利,气不行则血不行,气不行则津液不行。故方中又以茯苓除湿,川穹行血,以防气滞之后出现进一步的津血问题。方中另用人参(今常代之以党参),其意在辅助正气,托邪外出,兼可固护人体,防邪深入。正气不足时,参之用尤其重要。此三药或防患于未然,或祛邪于轻微,为佐药。生甘草调和表里上下,为使药。 本方制法完备,考虑周详,备受历代医家推崇。并在此方基础上进行加减,形成了一批败毒散荆防败毒为表邪较重可增加荆芥、正气充实可去人参为防风解表;败毒散类方。如散。本方除可治疗风寒外感外,对于咳嗽、脾胃虚弱也有很好的疗效。被后世称作“咳门第一神方”同类常用中成药 (1)感冒清热颗粒 【组成】荆芥穗200克,防风100克,白芷60克,紫苏叶60克,柴胡100克,薄荷60克,芦根160克,葛根100克,桔梗60克,苦杏仁80克,苦地丁200克。 【方解】此药是北京地区治疗感冒最常用的中成药之一。方中用药较繁,既有辛温解表之荆芥、防风、苏叶、白芷,又有辛凉解表之柴胡、薄荷、芦根、葛根。两类药分量相当,普通感冒,寒热表现不明显,或偏于风寒者,所以对于解表之力独彰。寒热之性不显,皆可服用。(2)午时茶 【组成】紫苏叶75克,防风50克,白芷50克,羌活50克,广藿香50克,连翘50克,柴胡50克,桔梗75克,前胡50克,枳实50克,苍术50克,厚朴75克,陈皮50克,甘草50克,山楂50克,六神曲(炒)50克,麦芽(炒)75克,川穹50克,红茶600克。 【方解】本方是我国南方地区常用的一种感冒中成药。针对南方多湿热的环境特点,本方解表药多选性味温和,兼有和里作用的药物(苏叶、藿香)。同时增加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即平胃散,为燥湿和胃的经典方剂),以健脾和中;加山楂、麦芽等消食药以消食滞,从而更加适合当地的感冒病症。

耳鼻喉科中医诊疗方案

目录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3) 梅核气病(咽异感症)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6)

慢乳蛾病(慢性扁桃体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中医耳鼻咽喉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991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第二版(王士贞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诊断依据: (1)病史:有急性扁桃体炎发作病史。 (2)自觉症状:咽部不适,发痒,干燥,灼热感,异物感,微痛,可有刺激性咳嗽,口臭,易感冒或伴纳差,乏力,头痛,低热等。 (3)咽部检查: ①挤压舌腭弓,自隐窝口有脓液及脓栓排出。 ②扁桃体表面不平,有瘢痕或黄白色点状物。 ③舌腭弓、咽腭弓与扁桃体粘连。 ④扁桃体及舌腭弓慢性充血。 ⑤患侧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凡具备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病史及检查所见中①项或②~⑤中三项以上即可作出诊断。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五年制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第七版(田勇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二)证候诊断 1.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咽部干焮,微痒微痛,哽哽不利,午后症状加重。全身可见午后颧红,手足心热,失眠多梦,或干咳痰少而粘,耳鸣眼花,腰膝酸软,大便干,舌质干红少苔,脉细数。 2.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 咽干痒不适,异物梗阻感,咳嗽痰白,胸脘痞闷,易恶心呕吐,口淡不渴,大便不实,舌质淡,苔白腻,脉缓弱。 3.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 咽干涩不利,或刺痛胀痛,痰黏难咯,迁延不愈。全身症状不明显。舌质暗有瘀点,

苔白腻,脉细涩。 二、治疗方案 (一)外治法 1.烙法:适用于各种证型。根据扁桃体分度程度,挑选特制的烙铁在酒精灯上烧至通红后蘸上麻油(烙铁涂蘸麻油后酌热度约为120℃),然后迅速送入口腔对准扁桃体施行烧烙,当听到局部发出“兹拉”声后(约0.5~1秒)立即将烙铁抽出,此为“一铁”治疗量。每侧扁桃体10~15“铁”为一次治疗量。施烙后扁桃体表面形成一片烙痂,3天后烙痂脱落可行第二次治疗,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烙治过程应注意烙铁须在压舌板的上面进出口腔,以免烧伤其他部位。一旦发生口腔黏膜烫伤,局部可以喷喉风散。 2.啄治法:适用于各种证型。用镰状刀在扁桃体上做雀啄动作,每刀深度约2~4毫米,每侧扁桃体3~5下,啄治后扁桃体表面会少量出血,每次治疗以吐2~3口血为适度。每周1~2次,5次为1疗程。啄治过程应注意进刀不要太深,避免损伤扁桃体血管。一旦出血较多应及时进行局部止血。 3.含漱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可选用滋阴清热利咽等中药煎水含漱。 4.吹药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可选用滋阴清热利咽的中药粉剂吹入患处。 5.含服法:适用于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可用滋阴清热利咽中药含片或丸剂含服。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证 治法:滋养肺肾,清利咽喉。 推荐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生地、熟地、麦冬、玄参、当归、芍药、贝母、桔梗、甘草等。 2.脾胃虚弱,喉核失养证 治法:健脾和胃,祛湿利咽。 推荐方药:六君子汤加减。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等。 3.痰瘀互结,凝聚喉核证 治法:活血化瘀,祛痰利咽。 推荐方药:会厌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玄参、陈皮、半夏、茯苓等。 (三)针灸治疗 1.体针:

耳鼻喉科鼻渊中医诊疗方案

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以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 (2)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3)X线鼻窦摄片有阳性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病程持续超过12周。 (2)症状:①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②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3)检查 ①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②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 (二)证候诊断 1.肺经风热证: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可伴头痛,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2.胆腑郁热证: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可兼有头痛剧烈,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3.脾胃湿热证: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兼头昏闷,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气虚证: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多时少。面色萎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经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芦根、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鼻渊通窍颗粒、香菊胶囊等。 2.胆腑郁热证 治法: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等。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推荐方药:甘露消毒丹合苍耳子散加减。白豆蔻、藿香、茵陈、滑石、川木通、石菖蒲、黄芩、川贝母、射干、薄荷、连翘、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4.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补肺,祛寒开窍。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

1、三蚣散(《奇效良方》) 三蚣散内星芷麝功专搜风又祛痰 口眼歪斜面肌挛此方当可保安康 由蜈蚣、南星、白芷、麝香组成,热酒调服。 搜风祛痰通络。治口眼口呙斜、面肌痉挛、抽搐。 2、三黄凉膈散(《喉科紫珍集》) 三黄凉膈治喉痛芩柏连栀归芍芎 玄草射竹青陈皮花粉银花灯心送 由黄芩、黄柏、黄连、栀子、当归、赤芍、川芎、玄参、生甘草、射干、竹叶、青皮、陈皮、天花粉、银花、灯心组成。清热解毒,利咽止痛。治邪毒由表入里,咽喉红肿疼痛,恶寒发热。便泌加大黄。 3、千金内托散(《喉科紫珍集》) 千金内托治喉痈银翘桔草朴芍芎 青陈蒌灯防花粉五目未溃参归功 由银花、连翘、桔梗、生甘草、赤芍、川芎、厚朴、青皮、陈皮、瓜蒌、灯心、防风、天花粉、人参、当归组成。清热消毒,托里破痈。治喉痈应溃而未溃,红肿疼痛。 4、化脓汤(《朱宗云经验方》) 化脓汤中贝皂甲银翘栀板僵芩花 豆根芦根十二味解毒排脓朱氏法 由银花、连翘、栀子、板蓝根、山豆根、芦根、黄芩、天花粉、僵蚕、贝母、皂角刺、穿山甲组成。清热解毒,排脓消肿。治咽喉痈肿成脓未溃。 5、升麻解毒汤(《谭敬书经验方》) 升麻解毒苍芷芩升葛芍草蒲桔腥 肺热鼻渊流浊涕欲求特效此方寻 由升麻、葛根、赤芍、生甘草、黄芩、蒲公英、苍耳子、白芷、鱼腥草、桔梗组成。清热解毒,排脓通窍。治肺热鼻渊,浊涕量多不止,面颊疼痛。便秘加大黄,尿黄加木通。 6、止衄散(《类编朱氏集验方》) 止衄散中用当归黄芪芍药生地随 再加茯苓与阿胶益气生血衄可退 由当归、黄芪、赤芍、生地、茯苓、阿胶组成。益气生血、凉血止衄。治气虚血少,鼻衄时发。 7、少阴甘桔汤(《外科正宗》) 少阴甘桔升柴陈羌芎黄芩葱玄参 咽痛口糜并腐烂身热脉沉病不轻 由桔梗、甘草、升麻、柴胡、陈皮、羌活、川芎、黄芩、葱白、玄参等十味药组成。疏风解毒,清利咽喉。治少阴咽痛,或口糜烂及咽喉,脉沉细而身犹热者。8、中和汤(《医宗金鉴》) 中和汤里八珍配减去地苓加芪桂 桔芷排脓姜枣冬补虚托毒藿香替 由黄芪、肉桂、人参、白术、炙甘草、白芍、川芎、当归、白芷、桔梗、藿香、麦冬、生姜、大枣组成。补益气血,托毒排脓。治骨槽风,溃烂日久,时流清脓、死骨,正虚邪恋。 9、六味汤(《喉科秘旨》) 六味汤中用荆防桔草薄荷与僵蚕 外感风寒咽喉病赶紧煎服保平安 由荆芥、防风、僵蚕、桔梗、薄荷、甘草组成。疏风利咽。治咽喉病初起,不论风寒风热,皆可随证加减应用。 10、双砂汤(《外科证治全生集》) 双砂砂仁与砂糖灵仙草果骨刺康 由砂仁、草果、威灵仙、白砂糖组成。化骨利咽。治鱼刺、骨鲠在咽喉。 11、玄麦甘桔汤(《方药备要》) 玄麦甘桔汤法良养阴清热又化痰 慢性喉痹阴虚证此方常服咽喉康 由玄参、麦冬、生甘草、桔梗组成。清咽化痰。治慢喉痹,咽喉干燥疼痛,小瘰增生,吭喀少痰。12、半夏散及汤(《伤寒论》) 半夏散中桂枝草伤寒咽痛此方好 由半夏、桂枝、炙甘草组成。散寒祛邪,利咽止痛。治少阴病咽痛(阳气不足,外感于寒,邪客咽喉,咽部淡紫微肿,疼痛不利)。 13、加味二陈汤(《外科正宗》) 加味二陈有芩连薄荷六克姜三片 清热化痰疗效著消除痰包少花钱 由法夏、陈皮、茯苓、甘草、黄芩、黄连、薄荷、生姜组成。清热化痰。治耳郭痰包、口腔痰包、鼻唇痰包等,局部肿起,肤色或肌膜色泽不变,微胀,按之有囊状感。 14、加味八脉散(《中医诊疗要览》) 加味八脉二苓泽藁杏地栀通知柏 利湿化浊治清窍萎缩鼻炎当清热 由茯苓、猪苓、泽泻、藁本、杏仁、生地、栀子、木通、知母、黄柏组成。清热利湿,化湿通窍。治萎缩性鼻炎,鼻中浊脓量多。 15、加味升麻葛根汤(《潭敬书经验方》) 升麻葛根芍草芩二皮二通地麦寻 清解肺经与阳明鼻渊鼻窒效验灵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中医医院儿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100首) 说明: 1、凡加☆☆处表示暂未查到与要求著述来源完全一致的方剂组成,查阅时请留意。 2、部分方剂附上方歌以供参考,主要参照《中医内科学》、《方剂学》等, 1、二陈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生姜乌梅 【方歌】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2、八珍汤《证体类要》 【组成】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方歌】1四君四物加枣姜八珍双补气血方,再加黄芪与肉桂十全大补效增强,更加橘味志去芎养荣补心安神良2八珍四君四物(加)三 3、人参乌梅汤《温病条辨》 【组成】人参莲子(炒) 炙甘草乌梅木瓜山药 【方歌】人参乌梅莲子山,木瓜炙草治舌干,微热微咳还口渴,实为阴伤久痢牵 4、人参五味子汤《幼幼集成》 【组成】人参漂白术白云苓北五味杭麦冬炙甘草生姜大枣 【方歌】人参五味汤法良,苓术甘草姜枣藏 5、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 【组成】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方歌】三子养亲莱芥苏,三子养亲来借书 6、大补阴丸《丹溪心法》 【组成】黄柏(炒褐色)知母(酒浸,炒)熟地黄(酒蒸)龟版(酥炙)猪脊髓蜂蜜 【方歌】大补阴丸知柏黄,龟板脊髓蜜丸方,咳嗽咯血骨蒸热,阴虚火旺制亢阳。 7、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组成】生白芍阿胶生龟版干地黄麻仁五味子生牡蛎麦冬(连心)炙甘草鸡子黄(生)鳖甲(生) 【方歌】大定风珠鸡子黄,再合加减复脉汤,三甲并同五味子,滋阴熄风是妙方。 8、大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石膏生姜大枣 【方歌】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 9、小青龙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炙)桂枝(去皮)五味子半夏 【方歌】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从,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10、己椒苈黄丸《金匮要略》 【组成】防己椒目葶苈子(炒) 大黄 【方歌】己椒苈黄药四味,通便泻水两般配,腹水热结又便秘,蜜丸吞服病自退。 11、王氏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方歌】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 12、五皮饮《中藏经》 【组成】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橘皮 【方歌】1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皮;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腹胀颇相宜 2陈夫妇桑生 13、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泽泻白术茯苓桂枝

中医耳鼻喉常用方剂趣记

耳科 消风散 当归生地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 荆芥苍术牛蒡子石膏木通甘草 趣记:术麻通知老膏当地荆参蝉风牛→ 朱妈通知老高当地竟生产疯牛。 地黄饮 生地黄熟地黄首乌当归丹皮玄参 白蒺藜僵蚕红花甘草 趣记:二地参牡僵红老当首蒺→二弟生母将红老当(四声)手机。牵正散 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趣记:牵正散蚕全附→牵正散惨全覆。 补阳还五汤 黄芪当归尾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趣记:当地穹仁赤红芪→当地穷人持红旗。 通气散 柴胡香附川芎 趣记:通气散穹香柴→通气散穷想财。 通窍活血汤 桃仁红花赤芍川芎老葱麝香红枣 黄酒

趣记:芍黄芎老香找红仁→少皇兄老想找红人。 托里消毒散 黄芪皂角刺金银花甘草桔梗白芷 川芎当归白芍白术茯苓人参 趣记:八珍少地皂桔黄人老白银→八珍少地招集黄人捞白银。半夏白术天麻汤 半夏白术天麻茯苓橘红甘草生姜大枣 趣记:白天二陈枣生姜→白天二陈找生姜。 真武汤 茯苓白芍白术生姜附子 趣记:术姜芍附苓→珠江少妇灵。 耳聋左慈丸 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牡丹皮泽泻茯苓 五味子磁石石菖蒲 趣记:五六味磁石→五六位吃屎。 鼻科 苍耳子散 白芷薄荷辛夷花苍耳子 趣记:苍白荷花→苍白荷花。 温肺止流丹 人参荆芥细辛诃子甘草桔梗鱼脑石趣记:诃人老桔鱼荆细→客人捞鲫鱼精细。

咽喉科 六味汤 荆芥防风桔梗僵蚕薄荷甘草 趣记:老僵桔荷黄金→老将急喝黄金。 清咽利膈汤 连翘栀子黄芩薄荷牛蒡子防风荆芥玄明粉金银花玄参大黄桔梗黄连甘草趣记:老桔芩连荆防荷参芒牛银连黄栀→ 老纪清廉尽防和珅盲留银联房子。 养阴清肺汤 玄参甘草白芍麦冬生地薄荷贝母丹皮趣记:老荷参麦地贝白皮→老和珅卖地被白批。 半夏厚朴汤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趣记:梅核气生夏厚苏茯→梅核气生下后舒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