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素质教育(9255)自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素质教育》是一门研究我国中小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学科,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素质教育》课程的考试内容、考核目标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其基础教育的性质,注意与本专业本科段开设的《中外教育简史》、《中学语文教学法》等课程的联系和区别。《中外教育简史》课程的内容重在史的描述,比《素质教育》课程的内容要广泛;《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的内容,是《素质教育》课程内容的一部分。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要求是:1、明确认识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目标,从根本上有别于应试教育。2、系统了解我国新时期素质教育的经验与理论,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目标及其实施方法。3、正确理解中小学尤其是中学各学科素质教育目标与实施方法。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篇素质教育观念

第一章我国新时期教育观念与素质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我国教育方针演变的过程、教育观念的内涵、科技兴国的内涵,理解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深刻理解我国新时期教育观念的结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新时期教育观念结构

一种教育观念应由教育价值取向、教育目的、教育基本现状和教育手段四个部分构成;一个国家的教育观念,主要反映在宪法的有关条目及教育法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之中。

我国新时期教育观念结构,主要由下列基本观点组成: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教育必须与生产

–1–

劳动相结合;公民依法享有平等地受教育机会;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得到发展;实行多种形式办学;优先发展教育;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教育对外开放;教育民主化。

第二节教育方针的演变与内容

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时期,并在1995年《教育法》中得以确定。

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包括基本社会职能、基本培养途径、总的培养目标等。

(三)考核知识点

1、教育观念构成的要素。

2、我国新时期教育观念的组成。

3、我国教育方针演变的历史过程。

4、我国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内容。

(四)考核要求

1、新时期教育观念结构。

(1)识记: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转变教育观念。

(2)领会:教育观念,科教兴国,终身教育,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

(3)简单应用:教育观念与一般教育理论的区别。

(4)综合应用:我国新时期教育观念结构的组成要素。

2、教育方针的演变与内容。

(1)识记:建国以来我国教育方针的演变过程,即是对我国教育观念结构核心要素的探索过程。1995年《教育法》中确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

(2)领会:新时期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素质教育的形成与确认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素质教育观念的形成与确认,既合乎教育与发展的历史逻辑,又合乎哲学、教育学的思想逻辑。理解高中会考制度的积极作用。深刻理解在促进还是阻碍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方面,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合乎历史逻辑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历程是:前17年,由“片追”、“负担过重”到采取–2–

“克服”、“减负”等措施;文革10年,由“三脱离”到“三结合”;新时期的80年代,再次出现“片追”、“负担过重”现象到重新采取“克服”、“减负”的措施;新时期90年代,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

第二节素质教育合乎思维逻辑

在环境·教育学上,人的素质是可以改变和培养的。素质教育主要区别于应试教育,判断哪一种教育合乎思维逻辑的主要标准,是促进还是阻碍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

素质教育比起应试教育,更加符合以真正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最终目标的教育思维逻辑。

(三)考核知识点

1、建国以来基础教育发展的历程

2、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区别的判断标准。

3、应试教育阻碍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的原因。

4、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高的原因。

(四)考核要求

1、素质教育符合历史发展逻辑。

(1)识记:建国以来基础教育发展四个历史时期各自的特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

(2)领会:国家教委实行毕业会考制度的作用。

2、素质教育符合思维逻辑。

(1)识记:判断一种教育是否合乎思维逻辑的标准;素质与考分的区别。

(2)领会:人的素质是可以改变和培养的,因而素质教育是可以成立的。

(3)简单应用:应试教育阻碍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的原因;素质教育促进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高的原因。

(4)综合应用:素质教育既符合历史逻辑,又符合思维逻辑。

第三章素质教育的进步性和优越性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激励教育的要点、愉快教育实施的方法,理解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刻理解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进步性。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的进步性

素质教育的进步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正确反映了客观的变化与要求,二是指出

–3–

了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三是理论合乎逻辑,大多数命题判断正确。

只有素质教育才能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应试教育的弊端是:智育冲击其他诸育尤其是德育;教育面向部分学生;重知识轻能力;划一化的应试教学;偏重“升学准备教育”。

第二节素质教育的优越性

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开展了多种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如激励教育、愉快教育等。但这些改革项目是针对某一侧面、层面或领域提出的,素质教育的优越性则体现在改革的整体性、主导性。

(三)考核知识点

1、素质教育的进步性。

2、应试教育的弊端。

3、激励教育的理论要点。

4、愉快教育的实施方法。

5、素质教育与其他教育改革的关系。

(四)考核要求

1、素质教育的进步性。

(1)简单应用:应试教育给我国现实教育带来了种种弊端。

(2)综合应用:素质教育的进步性能从根本上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

2、素质教育的优越性。

(1)识记:激励教育区别于强制教育。

(2)领会:激励教育、愉快教育、素质教育与一般教育改革的异同点。

第二篇素质教育经验与理论

第一章教育目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知识与能力的联系与区别,了解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利条件。理解实现素质教育的艰巨性。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标志。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目标与标志

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标志有六项: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着重培养学生能力;教育面–4–

向全体学生;培养劳动职业、社会、生活实践技能;发展个性;基础教育教学要多样化。

第二节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艰巨性及其有利条件

向素质教育转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现阶段我国为青年人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目前还未从根本上解决重学历、重文凭、分配不公等问题;现行的升学制度尚须进一步改革与完善;从整体性上看,教育改革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

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利条件是:有成功的教育模式;有成功的经验;有有利的国际环境;有国内的“大气候”。

(三)考核知识点

1、素质教育目标与标志。

2、向素质教育转向的艰巨性。

3、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有利条件。

(四)考核要求

1、中小学素质教育区别于中小学应试教育的主要标志。

(1)识记:“五育”并举,能力是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

(2)领会:知识与能力的联系与区别,素质教育是大系统教育。

(3)综合应用:素质教育的目标与标志。

2、实现素质教育的艰巨性和有利条件。

(1)识记: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最佳教育模式。

(2)简单应用:向素质教育转向的艰巨性,实现素质教育的有利条件。

第二章教育内容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美国、韩国中小学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内容、特点。理解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深刻理解素质教育内容改革的措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内容、课程改革的着眼点

我国中小学教育内容、课程改革的重点是: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编写一套新教材;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加强各学科基本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增加有利于培养能力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教材要多样化,要兼顾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

第二节素质教育内容、课程、教材改革措施

–5–

这些方面的改革措施是:建立有机的课程结构;拓宽科学教育的内容;加强活动课、实践课程;加强对学生用书的管理;作业的份量和难度要适当;掌握好学生在校活动量。

(三)考核知识点

1、素质教育课程和教材的改革。

2、素质教育内容、课程、教材改革的措施。

(四)考核要求

1、素质教育课程、教材改革。

(1)识记:有机的课程结构要素中的核心要素。

(2)领会:美国、韩国中小学课程设置与教学的内容、特点。

(3)简单应用: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

2、素质教育内容、课程、教材改革措施。

(1)识记:素质教育课程结构,科学教育的内容。

(2)综合应用:素质教育内容、课程、教材改革的措施。

第三章学校办学模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小学的特色化、普通高中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办学模式。理解初中和小学阶段是否可以分快慢班的问题。深刻理解中小学教育办学模式多样化和特色化改革的重点。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办学模式多样化、特性化的着眼点

在我国中小学学校教育的办学模式多样化和特色化改革中,在教育思想上应注意的是:要把教育机会均等原则与能力原则相结合;要把教育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要根据客观必要性和可能性来选择教育模式;要充分考虑现阶段实行的三级分流制度;要把稳定和应变相结合。

第二节办学模式多样化和特色化措施

小学要根据地区、社区以及学校、教师的条件与特点,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办出各自特色;初中阶段可以根据学生升学和就业取向,分为职业班、普通班或兼有两种性质的综合班。高中阶段可开办普通班、职业班、特色班,试办综合性或培养某种特长的学校。

(三)考核知识点

1、办学模式多样化和特性化的重点。

2、办学模式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措施。

–6–

(四)考核要求

1、办学模式多样化和特性化的着眼点。

(1)识记:三级分流制度。

(2)领会:基础教育模式的统一性。

(3)综合应用:办学模式多样化和特色化应注意的重点。

2、办学模式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措施。

(1)识记:小学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标,初中阶段的办学模式。

(2)领会:高中阶段多样化和特色化的办学模式。

(3)简单应用:初中和小学阶段是否可以分快慢班问题。

(4)综合应用:中小学办学模式多样化和特色化的措施。

第四章教学原则与方法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如何实施“导学式”的教学方法,理解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的种类及其特点,深刻理解素质教育的原则。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教学原则

依据现代教学的内在规律,素质教育有以下原则:适应儿童各年龄段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经验中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充分尊重和重视个性差异;教学要多样化。

第二节素质教育教学方法

素质教育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小组学习、分组教学;个别学习、自学;自由讨论、课堂讨论;兴趣学习;在经验中学习;实验学习;问题解决法;发现学习、创造学习;范例学习;暗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纲要信号”图示法;工程技术化教学、电化教学、视听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

(三)考核知识点

1、素质教育教学的原则。

2、素质教育教学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1、素质教育教学的原则。

(1)识记:现代教学方法论的指导理论;现代教学的两个内在规律。

(2)领会:问题解决教学法,目标教学,导学法。

–7–

(3)综合应用:素质教育教学的六个原则。

2、素质教育教学的方法。

(1)领会:发现学习法,情境教学法,“纲要信号”图示法,工程技术化教学法。(2)综合应用:素质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及其特点。

第五章招生与考试制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义务教育阶段实行重点中小学制度的弊端,理解中小学择校和高收费现象的消除方法,深刻理解考试制度、方法的改革措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与招生制度改革

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学校、教师有义务保证学生享受实质上均等的受教育权利。小学阶段,适龄儿童按时就近免试入学;初中阶段,实施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入学。义务教育阶段在实施“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后,应解决随之出现的择校与高收费问题。高中招生制度,实行“机会上的均等原则”。

第二节素质教育与考试制度方法改革

考试制度与方法改革的目标有三个:注重全面发展教育,注重能力培养,注重培养劳动、职业、社会生活技能。依据上述目标,改革的措施是:评价开放化,评价多元化,评价多样化。

(三)考核知识点

1、素质教育与招生制度改革。

2、素质教育与考试制度方法改革。

(四)考核要求

1、招生制度的改革。

(1)识记:受教育权力平等的内涵,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制度,非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制度。

(2)领会:实行重点中小学制度的弊端。

(3)简单应用:消除中小学择校和高收费现象的方法。

2、考试制度和方法的改革。

(1)识记:中小学考试制度与方法改革的三个目标。

(2)综合应用:中小学考试制度、方法改革的主要措施。

–8–

第六章教师素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意义,理解提高教师素质要实现的两个方面的目标,深刻理解教师素质的内涵和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措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着眼点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最关键的因素和最核心的问题。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一是取决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对教师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的改善,一是取决于让教师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节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

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政治思想品德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就业务素质的提高而言,其措施是:组织和推进以在职学习为主的继续学习;要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开展试讲与评课活动;组织参观学习和教学经验交流活动;让教师参加有关的学术讨论会、培训班;开展互教互学和共同备课活动。

(三)考核知识点

1、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着眼点。

2、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

(四)考核要求

1、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着眼点。

(1)识记:教师素质全面提高的意义。

(2)领会:如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水平。

(3)简单应用: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要重点抓的工作。

(4)综合应用:主要从哪些方面提高教师素质。

2、全面提高教师素质的措施。

(1)识记:教师素质构成的要素。

(2)简单应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采取的主要措施。

第七章办学物质条件和环境建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理解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作用,深刻理解办学物质

–9–

条件和环境建设上要达到的目标。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办学物质条件和环境建设的着眼点

办学物质条件与环境,包括校舍、场地、设施、教学仪器、图书资料、校园文化环境等。要加强上述各方面建设应达到的目标是:保证正常教学;保证师生的身心健康;保证教学效果;实现开放教育;实现教育信息化。

第二节办学物质条件和环境建设的措施

在各级政府对办学物质条件与环境建设方面的供应、投资仍有很大局限性的情况下,全国许多学校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自制、争取社区与企事业单位的物质支援、制作购置等渠道,改善了办学条件与环境建设。

(三)考核知识点

1、办学物质条件和环境建设的目标。

2、办学物质条件和环境建设的措施。

(四)考核要求

1、办学物质条件和环境建设的目标。

(1)识记:实现教育开放的两个指标。

(2)简单应用:开放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作用。

(3)综合应用:在加强办学物质条件和环境建设上应达到的目标。

2、办学物质条件和环境建设的措施。

领会:在政府物质供应和投资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应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八章学校管理与督导评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基尔帕特里克关于学校管理的设计过程,理解督导评估工作的改革动向,深刻理解学校管理改革工作的关键。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与学校管理改革

学校管理改革的关键,是要抓好中小学领导班子的建设,要科研先行,以科研兴校。基尔帕特里克将学校管理改革措施设计为四个步骤:目的、计划、实施和评价。

第二节素质教育与督导评估改革

–10–

对基础教育的督导评估应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标准,尽快建立新的督导评估标准。目前,我国督导评估工作的改革动向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改变教育观念,确立科学的教育评估标准,改进督导评估的方式。

(三)考核知识点

1、学校管理的改革。

2、督导评估的改革。

(四)考核要求

1、学校管理的改革。

(1)识记:基尔帕特里克设计过程的四个步骤。

(2)综合应用:学校管理改革工作的关键。

2、督导评估的改革。

(1)识记:督导评估的标准。

(2)简单应用:我国督导评估工作的改革动向。

第九章德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理解德育中素质教育的内容,深刻理解德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德育中素质教育的内容

我国中小学德育中的素质教育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教育、道德与行为规范教育和加强其他素质教育如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

第二节德育中素质教育措施与方法

德育素质教育的方法主要有:要与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实际相结合;加强德育中的实践环节;德育与各学科教育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密切配合;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加强德育工作管理;德育方法手段多样化。

(三)考核知识点

1、德育中素质教育的内容。

2、德育中素质教育措施与方法。

(四)考核要求

1、德育中素质教育的内容。

–11–

(1)简单应用: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

(2)综合应用:中小学德育中素质教育的内容。

2、德育中素质教育的方法。

(1)识记:长期以来中小学德育存在的弊病。

(2)综合应用:德育中素质教育的方法。

第十章劳技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加强劳动、职业、社会实践教育的意义,理解劳技教育改革的措施。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劳技教育改革的着眼点

加强劳动、职业、社会实践教育的意义是:劳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所不可缺少的;教育职业化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应为“三级分流”走上社会就业的学生服务。

第二节劳技教育改革措施

我国劳技教育改革的措施有: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地进行职业技术与社会实践教育;在教学中挖掘劳技教育内容;开展对所有中小学生的职业指导和咨询,提高职业指导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充分开发、利用校内外劳技教育资源。

(三)考核知识点

1、劳技教育改革的着眼点。

2、劳技教育改革的措施。

(四)考核要求

1、劳技教育改革的着眼点。

(1)识记:德国小学劳动课一般叫“常识课”。

(2)简单应用:加强劳动、职业、社会实践教育的意义与作用。

2、劳技教育改革的措施。

(1)领会:武汉市三中的劳技课系列。

(2)简单应用:我国今后劳技教育改革的措施。

–12–

第三篇学科素质教育

第一章《课程计划》与素质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进行无神论教育的紧迫性、环境意识教育的紧迫性;理解历史科学的环境教育、社会学科无神论的方法、各学科实施无神论教育的方法,深刻理解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不得妨碍教育、如何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实施《课程计划》培养爱国主义

要注意根据中小学各学段及各门学科的特点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作用;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循序渐进;方法要灵活多样;以学校为单位统筹安排、持之以恒;教师怀有真挚、深厚的爱国感情。

第二节实施《课程计划》培养无神论世界观进行素质教育就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传播媒介的增加,封建迷信活动、宗教信仰不断扩大,严重影响了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因此,要正确处理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不得妨碍教育的辨证关系,要在各学科实施无神论教育。

第三节实施《课程计划》培养环境意识

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工业、农业和社会经济的急剧发展,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日益严重。使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是开展环境素质教育的关键。根据《课程计划》的要求,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把环境教育知识寓于各科教学之中;把环境教育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

(三)考核知识点

1、实施《课程计划》培养爱国主义。

2、实施《课程计划》培养无神论世界观。

3、实施《课程计划》培养环境意识。

(四)考核要求

1、实施《课程计划》培养爱国主义。

(1)领会:各学段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

–13–

(2)简单应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途径。

(3)综合应用:进行爱国教育中要注意的问题。

2、实施《课程计划》培养无神论世界观。

(1)识记:在我国传播最广泛的三种宗教。

(2)领会:宗教信仰自由。

(3)简单应用: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不得妨碍教育的辩证关系。

(4)综合应用:社会科学无神论教育的方法。

3、实施《课程计划》培养环境意识。

(1)领会:自然环境、社会环境、道德环境、环境意识。

(2)简单应用: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的主要表现;树立现代环境意识对保护环境的重要作用;历史学科的环境教育。

(3)综合应用:如何教育学生树立科学的环境意识;开展环境教育的基本途径。

第二章思想政治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创造性表现,深刻理解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目标,深刻理解思想政治课教学如何解决课堂正面教育与环境负面影响之间的矛盾。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科素质教育目标

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化为素质教育,不是淡化思想政治课,而是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目标,可分为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学科业务素质和个性心理素质三个大的方面。

第二节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在素质教育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出来,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而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育思想的基础,是教师的创造性劳动。针对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现状,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正确解决课堂正面教育与环境负面影响之间的矛盾:开放课堂,切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利用学校优势,发挥隐性教育功能;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三)考核知识点

1、学科素质教育目标。

2、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14–

(四)考核要求

1、学科素质教育目标。

(1)识记: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核心。

(2)综合应用:中学思想政治课素质教育的三大目标。

2、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1)识记:造成中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低下的重要原因。

(2)领会:开放课堂的含义。

(3)简单应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创造性劳动的表现。

(4)综合运用:正确解决课堂正面教育与环境负面影响之间的矛盾。

第三章语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语文学科的特点,深刻理解中学语文学科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四个方面素质的培养、语文学科素质教育主要运用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科的主要特点

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同时还具有美育和德育的功能。这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决定的,其主要特点是: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形式和内容的统一性。

第二节学科素质教育目标

在素质教育目标上,语文学科着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审美鉴赏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第三节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坚持文道统一的原则;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加强语文能力训练,听、说、读、写并重;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挖掘教材美育因素,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

1、学科的主要特点。

2、学科素质教育目标。

–15–

3、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1、学科的主要特点。

(1)简单应用:语文教学是素质教育的基础。

(2)综合应用: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

2、学科素质教育目标。

(1)识记:在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上,重点要进行意志力的培养。

(2)综合应用: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

3、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1)领会:导之入境;披文入情。

(2)简单应用:怎样激发学生的兴趣;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3)综合应用: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第四章数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数学学科的特点,理解数学能力的培养,深刻理解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科特点及素质教育目标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其特点是内容的抽象性、应用的广泛性和推理的严谨性。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品德与审美素质教育,数学素质的教育,心理素质的教育。

第二节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首先是数学素质的培养上,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其次是心理素质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全面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非智力素质。第二是综合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考核知识点

1、学科特点及素质教育目标。

2、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1、学科特点及素质教育目标。

–16–

(1)识记:智力素质的核心。

(2)领会:数学学科的特点。

(3)综合应用:数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2、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1)识记:数学素质包括数学知识、数学能力和数学思想。

(2)简单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方法。

(3)综合应用: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第五章外语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外语教学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深刻理解外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素质教育目标

外语是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获取世界各方面信息与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现阶段外语教学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目的语素质教育、潜在外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等四个方面。

第二节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实施外语教学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有:注意思想品德的教育,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意语言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培养,开展分层教学,以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三)考核知识点

1、素质教育目标。

2、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1、素质教育目标。

(1)识记:目的语,就是学生所学的语种。

(2)领会:潜在的外语能力。

(3)简单应用:外语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2、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1)领会:在同一班级中实行多层次教学。

(2)综合应用:实施外语教学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17–

第六章历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历史、历史学与历史教学的联系和区别、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目标,深刻理解中学历史教学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科特点和素质教育目标

历史是既往一切事物发展的客观过程,具有过去性、综合性和客观性三大基本特征。历史学是研究历史性质特点的一门学科,主要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具体过程,其特点是:历史认识主体意识的渗透,史论结合,具体性与抽象性结合。历史教学则要在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指导下,根据普通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加以改造,使之符合教学的规律。历史学科的素质教育目标有:政治思想素质,道德品质素质,审美素质,心理素质,劳动观点,历史思维能力等。

第二节道德教育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因此,从一定意义上看,历史学科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也就是品德教育。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的道德知识去教育学生,培养其道德情感,训练其道德行为。

(三)考核知识点

1、学科特点和素质教育目标。

2、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四)考核要求

1、学科特点和素质教育目标。

(1)识记:历史的基本特点,历史学科的基本特点。

(2)领会:历史、历史学、历史教学的含义。

(3)简单应用: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

2、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1)领会:道德、品德、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内涵。

(2)简单应用:历史教学中道德行为训练应抓好的几个环节。

(3)综合应用:中学历史教学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18–

第七章地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理解地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深刻理解地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科特点及素质教育目标

地理学科具有广泛性、综合性、区域性的特点,其素质教育目标包括思想品德教育、地理知识教育、地理行为教育等。

第二节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要充分使用电化教学手段;在课外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和健康心理、激发学生兴趣并培养其能力、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情国策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

1、学科特点及素质教育目标。

2、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1、学科特点及素质教育目标。

(1)识记:地理学科的三个特点。

(2)领会:地理行为。

(3)简单应用:地理教学素质教育的目标。

2、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1)简单应用:地理课外活动的作用与形式。

(2)综合应用:地理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第八章物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物理学科的特点,理解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目标,深刻理解中学物理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科特点及素质教育目标

–19–

物理学科具有实践性、物理过程、建立物理模型等特点。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目标是:进行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第二节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中学物理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是:结合物理教学进行思想教育;贯彻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做好物理实验;在传授知识中注意培养能力;要进行严格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考核知识点

1、学科特点及素质教育目标。

2、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四)考核要求

1、学科特点及素质教育目标。

(1)识记:物理教学的基础。

(2)领会:物理学科的特点。

(3)简单应用:中学物理素质教育的目标。

2、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1)简单应用:中学物理实验的作用。

(2)综合应用:中学物理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第九章化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化学学科的主要特点及其教育职能,理解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目标、实施初中化学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方法,深刻理解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

第一节学科特点及素质教育目标

化学学科具有实验科学、理论科学、思想教育性和语言专业性等特点。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目标是:思想品德素质、化学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

第二节实施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

实施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目标的方法有:注意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以实验为载体进行素质教育;加强实践提高整体素质。

–20–

教育观(素质教育观)

教育观(素质教育观) 材料题理论: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口诀:两全两发展,创新和实践 1、面向全体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面向所有人;素质教育要求平等对待学生,平等、尊重每一个学生 必要时可写上(入学机会与教育资源都要求平等,不得设立重点非重点班) 材料中老师对每个同学、对所有人、、、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德智体美劳整体均衡发展 材料中老师没有只重视智育、没有只重视学生的某一方面、而是多方面的促进学生进步,体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要改变只重视传授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素质教育要完成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型人才的特殊使命。 材料中老师组织大家讨论、探究、、、、 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要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 材料中老师看到了同学的个性与差异,并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正确的引导、、、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素质教育要求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材料中体现了老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学生观 材料题理论:“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口诀:两独一发展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因此教师要 尊重、引导、启发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材料中老师让学生进行讨论,对其进行引导启发教导,而不是填鸭式灌输, 体现了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教师不能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 材料中,老师要求必须用他的方法解题,就不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2、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性与差异,并且因此做到因材 施教 材料中老师看到了学生都是不同的,即个性与差异,从而采取了不同的教育方 法,正体现了、、、 3、学生是发展的人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有巨大发展潜能的,因此教师要挖掘学 生的潜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学生会由弱变强 材料中老师帮助学生挖掘潜能,找闪光点有点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因此是不成熟的人,教 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获得进步 材料中老师面对同学的错误,并没有严厉训斥,而是通过帮助引导,使其改 正、、、 教师观 理论依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口诀:1、研发放促(教师角色的转变) 2、尊赞赏、勤帮忙、重反思、合作强(教师行为的转变)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 一) 单选题:每题1分,共30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 1. ()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 提和重要基础。 (A) 深厚积累 (B) 宏约深美 (C) 厚积薄发 (D) 博纳厚积 [分值: 2. ()开发特别要强调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将学生的 学习生活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使学生通过了解社区 接触社会,关注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参与 社会生活的能力。 (A) 国家课程 (B) 地方课程 (C) 教育课程 (D) 学校课程 [分值: 3. ()是辩证统一的。生理健康固然是生存的基础,

但就现代社会而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更加突出。 (A) 心理健康 (B) 身心健康 (C) 生理健康 (D) 心灵健康 [分值: 4. ()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 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A) 小目标牵引 (B) 大目标牵引 (C) 目标牵引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5. 人的潜能具有一定的(),有些潜能在常态下难以 发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某些错误判断。 (A) 显性 (B) 共通性 (C) 差异性

(D) 隐蔽性 [分值: 6. 促使知识内化,使学生形成素质,才是素质教育的 根本()。 (A) 基础 (B) 目的 (C) 追求 (D) 以上都不正确 [分值: 7.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 (A) 经络通畅 (B) 脉络贯通 (C) 全线贯通 (D) 厚积薄发 8. 在每位个体的各种潜能中,往往有一种或多种表现

较为突出、强烈的潜能,通常称为()。 (A) 劣势潜能 (B) 优势潜能 (C) 共性潜能 (D) 个性潜能 [分值: 9.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 部分,是一种()。 (A) 历史底蕴 (B) 文化底蕴 (C) 文化修养 (D) 社会积淀 10.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的差异。 (A) 社会地位 (B) 出身贵贱 (C) 文化高低 (D) 文化底蕴

素质教育定义为

素质教育定义为: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思想性和时代性。 素质教育的内涵: 1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决定》中指出我国教育的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和接班人。 新课改的教学观 教学观:(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鼓励学生参与教学 创设智力操作活动 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加强训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知道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过程 知道学生了解学科特征,掌握学科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结论和过程的关系:教学相长 提倡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的意义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理念的局限: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 关注人的教学理念的表现: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坚持以人为本,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也是以所有学生的发展为本,或者说以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坚持“教育公正”原则,处理好学生发展的共同性和发展性的问题。 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就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或者说教育机会对所有的学生来说是均等的。所谓教育机会均等,应当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入学机会均等,一个是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 教师观: 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改下教师的教学行为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新课改的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高校素质教育课程设置

2012年4月11日学工会议发言稿 素质教育,是指以受教育者为主体,以人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培养人的生理、心理、文化、能力和道德为内容,以激发人的独立性、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手段,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活动。 文件《南开大学素质教育实施纲要》将未来南开大学对于学生的素质教育核心观点定义为“公能”。“公能”一词最早见于晋代袁宏所著《后汉纪·顺帝纪》:“峻(任峻)以公能,召拜选。文武吏各尽其用,发剔奸盗,不得旋踵,民间皆畏之。” 结合目前我院现状,所谓“公能”,即“公正能干”。“公正”是指要培养“明事理,辨是非,懂大体,晓全局”的学生,而“能干”则是指要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实用型学生,这也将是我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 文件中提到了新时期学生素质教育的三个转变: ——在办学观念上,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即真正实现“一切以学生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学科是集教学、科研、队伍、基地等于一体的育人综合平台,学科建设要为“育人”服务。 ——在教育内容上,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即要超越知识教育,实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知识是提升素质的必要内涵和重要载体,既要给学生传授系统的专业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培养模式上,从“以教为主”转变为“以学为主、教学相长”,努力形成学生自觉学习的生动局面。既要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也要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加强教学互动。 在这三个转变的思想指导下,本系同仁经讨论,对于学生素质教育教学体系有一些想法,愿与诸位分享。 大学生的基础素质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素质(即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这四者是相互促进。美国各高校相当重视“通识”教育,创立了一整套明确的通识教育目标。1945年哈佛大学校长科南特领导的委员会发表了《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完整的人”,即能有效地思考、清晰地交流、明确地判断和正确地辨别普遍性价值的人。20世纪50——70年代,哈佛校长德理克·博克指定文理学院院长罗索夫斯基主持改革通识教育,提出通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教养的人。在以后的时间里哥伦比亚、哈佛、迪堡等许多大学都创建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通识课程。他们认为,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具体职业做准备,而是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合格的“人”和“公民”。一个大学生不论将来从事什么样的职业和工作,他们首先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学养、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也应该将视角放在学生的“通识”教育上。并且通识教育目标的实现也不应该仅仅限于通过学生工作,学生活动以及有限的几门思想政治教育课,而应该在课堂授课领域内增加比重,强

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成人教育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成人教育 素质教育可以分为两个层次:成人教育和成文明人教育。这里所说“成人教育”是成为人的教育,而不是成年人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原应在婴儿教育、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完成,成文明人教育应在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中持续进行,而没有止境。但目前中国的现状是:部分已经走上社会的经过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毕业生仍缺少人的基本素质,已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素质;因此,必须立即加强婴儿教育、幼儿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的成人教育,对现阶段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生,必须补充成人教育。 一、成人、文明人和成人教育的定义 成人,有作名词和作动宾结构两种解释。 成人,作名词有四层含意:一是生理成人,即性发育成熟的人,中国女性约在14岁左右,男性约在16岁左右;二是法定成人,中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三是心理成人,思想、感情、道德成熟的人;四是能力成人,能从事某种工作,自食其力,自理生活的人。总而言之,成人就是年满18周岁,生理、心理发育成熟,能独立生活,具备最基本素质的人。成人是一个绝对概念,成人的四层含意缺一不可,否则仍然不能成为真正的人。 成人,作动宾结构,即成为人,成为真正的人,人出生时只是具有人的形态的高等动物,通过自身学习和外界教育,也就是通过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发育、成长,进化到符合当时社会最基本标准、具备最基本素质的人的过程。有的人到死的时候也未能完成这个过程,这个人也就未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 文明人: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在一定历史阶段,生理、智力、心理、行为各方面均处于先进水平的人,能为生产力发展作贡献,代表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方向的高素质的人。 成人教育,就是把具有人的基本形态的高等动物培养成为具有人的基本素质的真正人的教育。 二、人生学习和受教育的历程 “人之初,性本善”,还是“人之初,性本恶”,几千年来,两种观点争论不休。其实,人之初,性非善非恶,就是动物本性;从人类发展历史看是如此,从一个人的成长史看也是如此。一个人从出生、成长到死亡的过程,浓缩了从高等动物到文明人的进化过程;但由于自身学习和接受教育不同,各个人进化的水平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的成为当时社会的文明人,有的成为正直的人,有的到死也只是具有人的形态的高等动物。 (一)成人的历程 1、婴儿教育阶段 刚出生的婴儿与小动物没有区别,不会说话,不会直立行走。由于进化的人类对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全体性 从广义上来讲,“全体性”是指素质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任何一名社会成员,均须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一定时限、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从狭义上来看,素质教育就是要为全体适龄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 “全体性”是素质教育最本质的规定、最根本的要求,做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其主要意义在于: 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 第二,保证使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 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 基础性 所谓“基础性”是相对于专业(职业)性、定向性而言的。素质教育向儿童、青少年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 坚持素质教育“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 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基础教育以发展和完善人的基本素质为宗旨,因而不少人指出基础教育的本质就是素质教育。 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这就是人的可塑性。自由度越高,可塑性越强;反之亦然。教育是塑造、培育人的事业,如果在基础教育中充斥了定向的、专门化的训练,而不是着眼于把普通的基础打扎实,那就等于抑长趋短,将非特化功能倒退为特化功能,缩小了发展的自由度、窒息了人的可塑性。

立足素质教育 加强教学管理

立足素质教育加强教学管理 第二炮兵八一希望小学胡思光 近几年,在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正确指引下,经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气象。尽管与先进单位学校相比下,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我们自我感觉欣慰,这喜人形式为我校的长足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作为教导主任,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学校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根生命线该如何把握?这是摆在我面前的新课题。下面我将我校近几年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具体做法简要地作如下汇报,不到之处,敬请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管理手段的优劣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新办法。我校始终把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校从教学管理机构、课堂教学管理、教研管理这几个方面加大了内部管理的力度,狠抓教学管理这一学校管理的核心,真正体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 一、机构健全,管理有效,突出一个“严”字。 教学工作要正常运转,必须建立有效的教学管理机构,确立机构的职能,充分发挥它们在教学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这是我校以校长为首的校委会一班人的共识。我校为了认真贯彻教育方针,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确立了校长全面抓,分管的教学的副校长负总责,教导主任具体化,教研组带头实施各种教学活动的层层管理,一层替一层负责的管理模式。学校领导围绕教育教学这一中心环节,为教学服务。教导处、各教研组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全方位地、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首先,根据教育行政、教研部门对教学工作的意见,结合学校师资、生源、教学条件等拟定教学工作计划;制定切合可行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教师的知识能力、个性特长合理搭配好各年级及教研组的教学力量,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其次,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提出切实的质量标准,将教学的检查指导、督促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如每学期进行四至五次全面性的常规大检查,并加以量化评分,平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进行随堂听课(每位分管领导全期听课不少于20节)及时了解和掌握教育教学动态。各教研组组织教师根据学生及自身特点制定教改实施方案、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开展教师教学联谊活动,制定具体措施。各种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重点突出一个“严”字,严格组织好每一次活动,严格把好每一道关,最终体现一个“实”字,力争达到各项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事实也如此,近年来,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课堂教学,求实创新,突出一个“活”字。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师生最基本、最主要的实践活动,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所以我校紧抓了课堂教学控制与管理,进行“强化课堂教学改革,高扬学生主体地位”为主题的教改实验,强调课堂教学自主化。 大家都知道,农村学校的现状,教师结构不尽合理,小学教师年龄偏大,接受新鲜事物颇有一定的难度,见如此,我们便分层次确定不同的目标,50岁以上的教师,学校要求他们自主进行课堂改革,教学方法应灵活多样。50岁以下的教师,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参与课堂改革的实验,其总体要求是: 1、抓教学目标 我校每学期都组织教师学习《纲要》,明确教学目标,准确掌握教学要求。要求各学科在课堂中的各个环节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手段体现时代特点。真正让学生学有所得。 2、抓教学结构优化

第一章 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素质教育的严格内涵 一、职业、道德与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以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为基础,以促使知识深刻内化为关键,以激活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个性潜能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所有学生共有和特有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为目标的整个教育活动。 第一、它清晰地揭示了素质教育极其丰富复杂深刻的内涵,囊括了自素质教育提出以来整个教育研究过程形成的主要共识性观点。 第二、在有效汲取传统教育基本精髓的同时,又对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此基础上把素质教育与以往各种教育从本质上区别开来,有助于化解和消除长期出现的各种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困惑与思想迷惘。 第三、它从总体上为所有从事教育的人们今后“该做什么”和“该怎么做”指出了重要的努力目标、方向,也为教育实践的深入发展开辟了广阔了空间。 第四、它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外延——涵盖了一切有利于学生共有和特有精神品质和谐形成与不断提高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既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乃至国际教育,又包括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等所有方面,还包括学生个体的各种修养、锻炼。 第二节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素质教育的基础)

一、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含义 所谓“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是指教育者必须根据时代特点和素质形成的客观规律进行知识传授,既做到知识传授的全面性与丰富性,又保证知识传授的准确性和针对性,真正实现知识传授量与质的辩证统一。 (一)全面传授知识:授知对象全面;授知内容全面;授知途径、方法、手段的全面化。 (二)更有价值的知识 符合特定对象需求;着眼根本培养目标;考虑知识的一般意义 二、为何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 ①(信息化时代)知识泛滥;②(多元化时代)需求不一;③(时效化时代)精力时间有限;④(科学化时代)有益知识内化 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方法 (一)着眼社会需要和学生特点进行知识传授 把社会需要及其变化 结合学生特点 (二)立足系统地知识考察进行知识传授 (三)采取多种途径、方法和手段进行知识传授(再有价值的知识, 如果不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教育活动就会徒劳无功;知识传授过程要力避单向、俗套、固定,应充分运用启发诱导、民主交流、互动研究等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整合教育资源,全方位向学生传授有益于他们的素质形成提高的各种知识;不能局限于老师 固定的口耳传授,要极大地拓宽教育领域,开辟新的教育途径) 四、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的要求: (一)牢固树立整体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概念

编者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加快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根据我市实际情况,为创造性的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特编辑整理有关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资料供大家学习借鉴。 素质教育理论部分 一、素质教育的立论基础 近几年来,围绕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然而,我国素质教育的兴起之初并不是“至上而下”进行的。这既是说,素质教育实践的起因来自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使教育现代化内含着基础教育素质化的本质要求的结果。因此,应该从理论上对素质教育问题作深入探讨,并首先找到其站住脚、深入下去并使之走向科学化,以作为素质教育实践的指导。一般认为素质教育立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素质教育的科学指导思想。首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决定了素质教育的本质。其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研究现代社会与人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系统科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设计与功能的整体优化。 3、心理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施的心理保证。 4、人才学基础:素质教育目标的具体化。首先,人才学中关于合格人才、专门人才、杰出人才三类人才的划分以及人才的成才规

律的揭示,给素质教育的实施以启示。其次,人才学中关于人尽其才的研究表明,所谓人尽其才,并不是仅仅尽其现有之才,还必须不断提高其潜在的才能。 5、未来学基础: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一,素质教育的立足点是面向21世纪,因此应让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应有传统教育相现代教育转化,既有注重经验的传统教育,向注重信息知识的未来化教育转变。第二,素质教育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培养内向型、书斋型人才的局面,转向培养既关心现实,又关心未来,有深谋远虑,为未来铺路,为后人造福的外向型开拓性人才,培养勇于进取、善于创造、具有极强应变能力的人才。第三,素质教育必须开放,面向世界、面向社会、面向一切有关教育的方面发展。 6、教育学基础:素质教育实施的根本依据。 7、社会学基础:素质教育理论的现实要求。首先,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我国的国情是其实施的广阔背景。其次,无论是当代教育还是未来教育都应是一种全面提高人类自身素质的活动。第三,素质教育应是一个网络化的教育体系,它不仅仅指学校教育本身,而应包含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之中。惟其如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才能更快、更好地得以实现 二、素质教育的概念 1、什么是素质?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素质有事物本来的性质,人的先天特点的含义;还有后天的素养,及平日的修养。修养则是一种养成,表明发展的状态、水平。可见,素质概念既可以从生理又可以从心理方面去解释;既可以说是人的“原始的状态”、“本来的性质”,即先天的素质,其中如遗传素质,又可以说是人在后天形成和发展的状态、水平,即通过环境、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而形成和发展起来

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及答案

徐州素质教育概论考试题(422页包过) (一) 单选题:只有唯一一个选项正确 1. ()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C)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2. ()才是提高精神素质的最终目标。(D) 以上都是 3. ()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反复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认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C) 思维素质 4. 素质教育试验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与素质教育过程的()。(C) 同步性 5. 自主健康成长要求学生(),能在现实环境中找到社会需要、自己乐为而又可为的奋斗目标。(A) 健康成长 6. 教育方法历来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深刻地反映了一定社会阶段的()与教育水平,决定着教育效果并直接影响学生乃至社会的发展进步。 (A) 教育思想 7. 就具体教学过程授课而言,更有价值的知识包括()等。(D) 以上都是 8. 在全社会倡导()之风,是提高公民素质、民族素质、弘扬民族精神的大事。(D) 素质教育 9. ()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A) 课堂教育 10. ()是非学科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A) 活动课程 11. ()是提高个人以及整个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对人们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具有重要意义。(B) 精神审美素质 12. 优良的()是师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B) 教学环境 13. 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还处于探索和形成阶段,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C) 教育基本理论 14. 提出教育内容的适度综合,并非主张取消教育内容的分科设置,而是针对()中分科过细且相互割裂的现象而言的。(C) 现实教育 15. 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整个社会对人、对人的()的高度重视的必然产物。(A) 素质 16. 教育要促进少年儿童身心素质的发展,必须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部原因,即()才能实现。(D) 内部矛盾 17. 任何素质的形成都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决定了()必须与困难同行。(A)素质主体 18. 素质教育()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超越,它体现着教育工作者的主观意志,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愿望。(A) 目标 19.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地学习。(D) 创造性 20. ()的重要职能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A) 素质教育 21. 科学思维训练既应统一组织进行,又要体现个别性和个性化,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有效方式莫过于运用()实习教学和科研锻炼。(D) 社会 22. ()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C) 独立人格素质 23. ()要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学校计划向学生传授知识,使其普遍或主干发展得到教育保障。(C) 集体学习

2019教师资格考试《素质教育理论》含答案

2019教师资格考试《素质教育观念试题》与《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 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 1、《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是以()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我国初步实现“两基”目标后,进一步落实()战略的又一大决策。 A、邓小平 B、胡锦涛 C、江泽民 D 、科教兴国E、以法治国 2、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中产生。 A 、研究 B 、实践C、理论 3、在人的基本素质中,()是最重要的素质。 A 、科学文化素质B、身体素质C、思想政治素质 4、()是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A、以人为本 B、发展素质 C、提高能力 5、学校应当特别强调:()是最高的学位。 A、优异的学习成绩 B、高尚的思想品格 6、()将成为未来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方式。 A、丰富的知识 B、适应社会的能力 C、终身学习 7、()要使学生敢于思考,善于思考。 A、教育 B、家长 C、社会 8、“学”贵于(),好课应当越讲问题越多。 A、思 B、说 C、读 D、问 9、()是人的头脑中最敏感的机能,也是最容易受到压抑的机能。 A、创新 B、思考 C、记忆 10、()人的创造性思维火花可能光芒四射,也可能渐渐熄灭。 A、高中阶段 B、基础教育阶段 C、大学时期 11、读书是学习,()是更重要的学习。 A、向人请教 B、搜集资料 C、实践 12、面向全体的基本要求是切实关怀()。 A、学生 B、每一个学生 C、后进生 13、全面发展,就是让每个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素质获得()发展。 A、进一步 B、和谐 C、长足 14、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 A、教师教育艺术的创新 B、促进教师能力的提高 C、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15、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改变()。 A、学习方式 B、学习态度 C、学习兴趣 16、失败是成功之母,()更是成功之母。 A、努力 B、表扬 C、成功 17、()不是为了排队,而是为了促进发展。 A、评价 B、考试 C、检测 18、考试应当充分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力求让学生找回失落的()。 A、知识 B、能力 C、自信

提升社区居民素质教育活动体会发言

提升社区居民素质教育活动体会发言 社区位于经济繁荣、交通便捷的越江路口的东北侧,属港闸区政府所在地,XX年由盛和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建设。社区拥有300㎡的办公用房、300㎡的居民活动室和250㎡的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小区内小型公园、休闲广场和室外健身场所错落有致;在绿化率达到40﹪的绿地上遍布名贵花木、亭台楼阁和小桥流水,是一个环境优美、适宜人居,具有浓郁时代气息的绿色园林社区。 如何把社区管理好维护好是社区党支部和作为支部书记的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认为只有不断加强社区居民教育,不断提升居民的综合素质,才能达到造就文明居民,建设文明和谐示范社区的目的。如何开展居民素质教育,我有三点感想: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通过拉横幅,橱窗板报、宣传手册资料展示,开放图书室、阅览室、走访住户、举办社区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地开展宣传和教育,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氛围。帮助居民认识到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适应现代生活节奏的必备素质。明确学习的目标不仅是为了文凭,为了就业创业,更重要的是提高素质,开发潜能和提升人生价值,拓展生活领域,丰富生活内涵,提高生活质量,建设美好家

园。通过宣传,激发居民自主接受新知识,自觉争做文明人的热情,社区教育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依托载体,齐头推进 一是要以社区党建为龙头,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居民的政治素质为目标,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面向社区全体党员和居民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基本理论、政策方针、形势任务等教育,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利用端午、七一等传统节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端午前夕5月23日,我社区组织党员代表、军属代表23人举行了“大家齐动手、文明过端午”为主题的包粽子比赛,通过活动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激发居民的爱国情感。6月28日我社区党支部与交警三大队部分民警一起登上苏通大桥观景平台,一起参观了苏通大桥展览馆亲身感受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是要依托工青团妇等组织大力开展公民道德教育。以提高居民道德情操为目标,广泛宣传20字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60字规范;积极探索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加强道德修养;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强化全体居民的“诚信”意识,积极培育以“包容会通、敢为人先”为核心理念的南通城市精神;广泛开展“读书明理,革除陋习,走向文明”的读书活动;今年五月份组织群众参加了港闸经济开发区《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

高校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

《高校素质教育重在创新教育》 关键词:高校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摘要: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的重点在创新教育。在此基础上,又探讨了高校如何进一步推进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要达到让人正确面临和处理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目的。马列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2企业管理文件夹3-去白字内容添加页脚/baike.baidu./view/1689.htm思想下的社会主义社会,../2企业管理文件夹 3-去白字内容添加页脚/baike.baidu./view/1833.htm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2企业管理文件夹3-去白字内容添加页脚/baike.baidu./view/1784.htm和谐社 会的社会主义社会,都是高素质的理想社会。没有高素质,“和谐”从何谈起?没有高素质,“社会主义”将是虚幻的理想社会.其目标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人格养成专家叶长强先生,因兴趣使然结识众多海内外文化大家、儒释道等百家要人、社会精英人士及名人骚客。浸淫于浩若烟波的中华文化中,总结出人格之精髓——大成模型,填补了国内外人文教育的空白。大成模型是对往圣先贤人格发展的总结与提升,以人体结构为模型,将全息人格分为道、德、知行、时间、

契约、行为、结果、情感、抉择九个部分,以生命进化为前提,在外和内谐的格局内呈螺旋状平衡向道接近成长模型。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其核心内容是构建国家创新体系,面向知识经济实施创新战略包括一系列重要环节,除了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外,还必须重视它们与观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之间的联系,教育创新也不例外。同志指出:“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这就是说,教育创新应该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育评价创新和教育教学制度创新,它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教育领域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实施素质教育基本原则应该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动性。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密切相关的过程组成的,而学生的学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因而有“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说法。因此,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焕发出课堂的生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保证。 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如何去学习、去获取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为他们提供进行探究的渠道。因为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或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得来的,而更多的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和体验得来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在课堂上适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是一种积极参与教学的过程,也是培养创造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获得大量感性材料尚未得出结论时组织学生讨论,互相启发,分析综合,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教材中出现了难点,学生不易理解时组织讨论,有时讨论会陷入困境,但学生经历了一番研究和思考,思维得到了发展,在探索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有时学生可能产生争论,思维得到从发散到集中的训练。实践证明,小组讨论人人参与,增加了学生动口、动脑的机会,学生参与面广,增强了后进生的自信心、勇气。同时,学生能从各个角度多向思维,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淡化了学生对老师的依赖,逐步培养

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相互协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再如,教学中创设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动力能力的有效途径。使学生通过形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深刻的理性思维。实验课上,有的放矢地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科学实验方法。有时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验,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让他们认真观察,认真记录。事实表明,学生都喜欢自己独立完成实验,他们通过亲自触摸、观察、实验,使感、观协同作用,手脑并用,思维活动程度大大增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教学中将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使学生学习具有探究的性质。古语说得好:“学起于思,思缘于疑”,怀疑常常是创新的开始。授课时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光合作用需要哪些条件?吃大米为什么也会长胖?细胞怎样分裂等等,从中都可引出丰富的猜想。学生总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这正是求知欲、好奇心的流露,它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萌发了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我们要欢迎和鼓励学生的这种探究精神,而不要冷落甚至压制他们的这种热情。 我国传统教学的特点是老师把课讲得非常详细,把现存的知识都传授给学生;而美国及西方发达国家的教学重视启发学生思考,提出疑问,探求答案。中国教学之于国外,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创新能力不足,造成生产出一批只会考高分的“考试机器”这已成为传统课堂教学最大弊端。要彻底纠正这个弊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思维空间,让学生由被动的接收知识转变为主动地吸收知识。教

高校素质教育,美育先行

高校素质教育,美育先行 [摘要]在高校这块素质教育的阵营里,美育一直被放在德育、智育、体育的后面。由此导致当前普通高校在实施艺术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学校置艺术教育于附属地位,美育经费不足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转变观念是前提。此项研究从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上,探讨美育对各项素质教育的承载作用及其对素质教育效果的推动作用,提出美育是成就素质教育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素质教育美育艺术教育 如今,在人们大声疾呼素质教育的时代,高校中重文化教育而轻艺术教育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近年来,高校美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在就业压力的影响下,作为美育主要途径的艺术教育在整个高校教育中依然被忽视,突出表现在:相当一部分高校的领导对艺术教育的作用没给以足够重视,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仍然处于附属地位;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学校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器材与教学资料普遍匮乏;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艺术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高;艺术课程教材建设和教学科研工作相对滞后;艺术教育的管理机构尚不健全等。 在这种现状下,高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难得到全面的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容易流于庸俗,学生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也很难升华到一定的高度。这种结果和高校素质教育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 要解决以上问题,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是前提。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首先必须转变观念,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适应21世纪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认识到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了解艺术修养对于大学生成长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深入探讨美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从低级走向高级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自我完善的教育方式。是对审美对象形象直观的情感体验,是采取完全自由、没有任何强制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之中完成的教育。它不仅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人类自身美化、塑造完美人格的重要途径。高校美育是切实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内容,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美育是实现德育的有效方式

立足素质教育 加强学校管理

立足素质教育加强学校管理 衡南县廖田镇中心学校罗开国 德育管理和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管理手段的优劣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学校管理新办法。我校始终把德育工作和教学管理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我校从管理机构、制度建设、常规管理这几个方面加大了内部管理的力度,狠抓德育管理和教育管理,真正体现学校的中心工作是以德育人,以教学为核心的体制。 一、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进行学校德育管理,需要有一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最基层的班,可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并沟通教导处、总务处之间的横向联系,这就使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系统方面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从组织上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 二、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要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首先应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

极性。学好《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其次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一是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 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高于国家标准的班主任津贴,对班主任工作出色的同志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如评职指标受限时,确有够条件的班主任,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并与工资挂勾,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我校班主任队伍稳定。二是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的主旋律,各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都是同本学科的知识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这就增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能给学生深刻的影响,形成强大的内化力量。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优秀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好坏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第三,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

素质教育与核心素养 虽然素质教育早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但是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这样基础性的问题,仍然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长期以来,对于素质教育的探索,有两个误区,一是没搞清素质教育究竟是一种什么模式,应该说,素质教育是一种全新的育人模式,而非育才模式,以育才取代育人,在现实中必然导致以应试教育取代素质教育,以考试分数取代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将素质教育模式化,而实际上,素质教育没有固定的模式,基层探索应该是个性化、特色化、多样化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整体改革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傅国亮如是说。 贵州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奇勇认为,素质教育就是适度的教育,而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则是一种过度教育,具体表现在: 一是功能过度。基础教育的主要功能是让一个生物人转化和成长为社会人,过早地与成

功、发达等宏伟愿景、远大理想对应起来, 对于一个普通的未成年人而言,在现阶段是 大而无当、虚幻空洞的。 二是内容过度。现在的孩子,在学校学些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合适?目前普遍来说,学 生的书包过重,所学内容过多、过深。 三是责任过度。全社会关心学校,学校却“办”了全社会。校园内,购物、吃饭、安保、医 疗等所有的一切都归学校管。校长充当了炊 事员、采购员、保安员等角色,把所有事情 都管了,唯独没精力管教学。地方官员大多 把重视教育,简单地或者功利地理解成了办 学校、建房子,很少关心教育本身。政府责 任过度,往往就是政绩的过度、基建的过度、浪费的过度。 教育本来应是家庭的事、团体的事、社会的事,现在却全部成了政府的事情。结果该有 学校的地方都由政府投入,把所有的学校都 搞成公办,民办教育没有了发展空间。这种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