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徐亚琴—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早期筛查和家庭干预

徐亚琴—儿童语言发育障碍的早期筛查和家庭干预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是发生在儿童少年期,以焦虑、恐惧、抑郁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心理障碍。它的发生率仅次于儿童行为障碍。有调查资料报道,学前儿童各类情绪问题发生率为17.66%,女孩明显高于男孩。 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的常见类型有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抑郁症和癔症。与成人神经症性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全相同,及时诊治,多数预后良好。如不及时矫治,有可能发展为慢性,甚至迁延到成年。对儿童青少年个性的形成及智力的发育会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什么叫儿童焦虑症? 焦虑症是一组以恐惧与不安为主的情绪体验。这种恐惧无具体的指向性,但总感到有不祥的事要发生,有如大祸临头一般,惶惶不可终日。焦虑是情绪障碍的主要症状之一,常与恐怖、强迫等症状同时出现,其单独的患病率不确切。家庭生活不稳定的儿童更为焦虑,常表现出攻击性和反社会性倾向。有些儿童的焦虑有素质性(即遗传)因素,若加上父母对其焦虑症状又当面表现出恐慌、焦虑的反应,则会使症状更为加重。假若父母本身就是焦虑个性,受父母的长期影响,患儿的焦虑就会迁延不愈,成为慢性焦虑,对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形成非常不利。大约15%的焦虑症患儿的父母和同胞也患焦虑症。有的患儿在焦虑状态之前有急性惊吓的经历,如与父母突然分离,手术,不幸事故,亲人重病或死亡等。由突发精神因素引起的急性焦虑症状往往治疗效果较好,而具有素质因素者,治疗效果则不如前者。 焦虑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主观的焦虑体验,二是外显的不安行为,如多动、不安等,三是生理反应。不同的患儿,三方面的表现程度不一样或以其中的一种为主要的临床形式。焦虑患儿总的临床印象是不安,易烦躁,不愉快的"麻烦的孩子","难照看难抚养的孩子"。由于儿童语言发育尚未完善,常难以很好地表达他们的不安或惶恐。年幼儿童表现为爱哭闹,不易安抚。年龄稍大的儿童不安惶恐的内心体验可以表达,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较多的患儿常同时出现胆小害怕,如不敢走黑路,不敢单独留在室内,不安地来回走动,不放心,反复检查。对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在环境更换时焦虑加重,如幼儿在改变抚养环境后变得更好哭闹,无生气,食欲下降,入睡困难,睡眠不宁,易惊醒,夜惊,大小便习惯紊乱,如尿床、便裤。有的患儿则纠缠父母寸步不离。学龄儿童焦虑可表现为上课不安,坐不住,烦躁,易和同学发生冲突,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下降,有的不敢当众讲话,回答问题不敢正视对方,面红耳赤,手足无措,出汗心跳,手舌震颤,说话不流利。还有的焦虑儿童表现为不愿上学,逃学,离家出走,在外游荡等。焦虑症时的生理反应比较突出,表现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加速、血压升高、多汗、口干、头晕、恶心、腹部不适、四肢发凉,便秘,尿频、睡眠不宁、早醒、多梦等。有的在焦虑发作时会发生昏厥现象。 什么叫儿童恐怖症?

早期干预模拟试卷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模拟试卷(A)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患有疾病或体质差的儿童被称为。 2、盖塞尔认为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数是和。 3、奥地利动物心理学家洛伦兹将小动物印刻现象发生的时期称为。 4、智障儿童运动领域训练包括和。 5、早期干预的模式可分为三种:、 和。 6、定向行走训练要注意、、 。 7、学龄前期多动症儿童主要表现为时间极为短暂,多不足10分钟;在学龄期,主要表现为。 8、在听障儿童语言训练机构中,每天训练时间应不少于,以分钟为训练的基本单位。 9、自闭症儿童流行率表明:男孩显著女孩,女孩一旦患上自闭症往往。 10、失语症表现为儿童虽然言语正常,且可自由运动,但。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听力障碍(残疾) 2、脑瘫 3、地板时光法 4、多动症 5、视力障碍(残疾)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如何理解智力残疾。 2、简述维果斯基的儿童心理发展观点及其对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意义。

3、简述家长在早期发现特殊儿童中的职责。 4、特殊儿童家庭早期干预应注意哪些事项? 5、简述脑瘫儿童训练中的引导式教育。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试分析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意义。 2、试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内容。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儿童的发音时表现出替代、歪曲、省略和添加等现象,这属于障碍。 2、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创建了理论。 3、是指在分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儿童时,没有贯彻完全随机的原则,两组基线水平不同。 4、判断一个儿童是否智力障碍主要有三个标准,即、 和。 5、多动症是指儿童表现出与其实际年龄不相称的,以、和 为主要特点的行为障碍。 6、对多动症儿童训练时运用综合干预主要是采用、 和三种方法的结合。 7、按听力发生时间,可分为和。 8、特殊儿童的诊断应是多方位的,包括、和诊断。 9、脑瘫儿童异常行为表现为和。 10、由于遗传、怀孕、分娩或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具有较大风险产生发育迟缓或缺陷的儿童被称为儿童。 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 1、早期预防 2、自闭症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学前特殊儿童重点整理资料 第一章学前特殊儿童概述 1. 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对象是学前阶段具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即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学前特殊儿童是为了各种不同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2.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加以区分:特殊需要儿童的类别主要包括生理发展障碍儿童、智力落后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超常儿童等。 3. 学前特殊儿童意义:a、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成长的意义。主要表现为帮助具有特殊需要儿童在发展的关键期内建立全面发展的基础,充分促进学前特殊儿童的潜能的发展,以及有效预防学前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b、间接效益:对特殊需要儿童家庭的意义。学前特殊儿童有助于家长正确认识孩子的特殊需要,并且积极参与到教育过程中以帮助短自已的孩子,有助于家长减轻精神和物质方面的负担,为特殊需要儿童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家庭条件。C、社会效益:对社会发展的意义:为社会发展增加建设者的力量,有效地减少社会承担的特殊教育和残疾费用,同时有助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4. 学前特殊儿童发展趋势:a、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的趋向:当代世界范围内对儿童早期教育的提倡和重视,使得SET出现了突出的“早”之倾向。世界各国都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来保证早期干预的实施,注重从法律上保证特殊儿童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的可能性,加强早期发现的研究,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围绕儿童的需要制订早期干预方案,以使他们获得最佳的发展。b、一体化融合教育的趋向:一体化融合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回归主流的一体化融合教育,主张特殊教育正常化-让特殊儿童回归社会主流,比较集中地表现在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方面,要求尽可能地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安排在一起接受教育。二是全纳性的一体化融合教育,要求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内教育所有学生,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并根据儿童自身的特殊需要为其提供特殊服务。C、整合教育的趋向:摒弃陈旧的单纯训练的特殊教育观念方式,在整合观指导特殊儿童教育课程改革下在进行。从传统的分科教育转入整合教育,从封闭式教育到开放式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建构式”教学,从传递知识的课堂教学转向激励儿童参与探索与创造的活动教学。这样充分注重给每个学习者满足的完整经验,以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发展。 5. 学前特殊儿童是指学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换言之是指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个体发展特别需要的0-6岁儿童。 6. 学前特殊儿童是为各种不同特殊需要儿童所提供的促进其发展的特别帮助和支持。 7. 识记发展性不利、补偿性发展、支持性教育环境。 8. 如何防止特殊儿童第二障碍的出现。 9. 综合应用;试述学前特殊儿童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意义。 10. 识记:早期干预、回归主流、全纳性教育。 11. 领会: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对特殊儿童发展的作用。 12. 简单应用:比较回归主流-体化融合与全纳性一体化融合教育。 13. 综合应用:从UET的整合教育趋向看教育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方向。 第二章学前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 1.三类生理发展问题儿童:即视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听觉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身体疾病儿童的教育。 2.视觉障碍根据诊断标准可分为盲与低视力两种,由遗传与先天原因、疾病、意外事故及外伤等因素造成。在学前特殊教育机构中存在主要是低视力的儿童。 心理行为特点:视觉上失或减弱,但是听觉和触觉可起到补偿作用,听觉注意力好,但兴趣较为狭窄,机械记忆能力强,想像受视觉障碍的影响很大,语言与形象经常脱离,思维时概

儿童学习障碍的预防与矫正

儿童学习障碍的预防与矫正 冷凌元 (大桥小学江苏江阴 214400) [摘要]学习障碍是小学儿童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也是目前关于学习障碍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对学习障碍的早期干预是帮助学习障碍儿童今后适应学习乃至适应社会的最佳途径。本文通过文献研究、观察、个案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儿童学习障碍的主要成因。针对成因,本文提出解决儿童学习障碍的问题要依靠科学的综合干预,要在“全纳教育”中重视个别化的指导,要加强学校和家庭教育的配合。 [关键词]学习障碍;儿童;教育 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学习障碍成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最常面临的一个问题,学术界对此问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特征、原因以及干预措施的探讨上。理论上,这些研究丰富了人们对学习障碍问题的理解和认识,有助于消除人们对学习障碍儿童的歧视与误解。实践上,这些研究为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矫治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指导,有效推动了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 一、儿童学习障碍的涵义 儿童学习障碍(Learning Dissability,LD)是指智力正常的儿童,在获得或运用听、说、读、写、推理和计算能力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未能达到其适当的年龄和能力水平,出现明显困难,从而导致学习落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状态。国内外报道,儿童学习障碍的患病率为6.5-17.8%。研究者们把学习障碍划分为神经心理与发展障碍、学科与成就障碍、社会障碍。 二、儿童学习障碍的成因 学习障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生理因素,又包括心理和社会因素。 (一) 生理因素 由于遗传因素在许多心理、行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数学学习障碍的发生与遗传有密切的关系。研究发现,第六染色体区域可能与儿童阅读障碍有关。儿童一旦在阅读上有障碍,就会在解应用题时发生困难,进而导致数学学习障碍的发生。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有数学学习障碍家族史的家族中,数学学习障碍的发病率比没有数学学习障碍的家族高45%。同时,由于人工分娩造成的出生时前额叶的轻微损伤,容易导致儿童出现不安、多动、注意力分散等行为特征,而注意力分散就是导致数学学习障碍的一个主要因素。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试题答案2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1.D 2.A 3.B 4.D 5.A 6.C 7.D 8.A 9.A 10.B 11.D 12.A 13.B 14.A 15.C 16.A 17.A 18.A 19.C 20.A 二、判断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21. ×;公认的心理理论获得的年龄在4岁。 22. ×;尽管听障儿童“十聋九哑”,对他们进行语言训练仍然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23. ×; 代币制就是用象征钱币、奖状、奖品等标记物为奖励手段来强化良好行为的一种行 为治疗方法。 24. √ 25. √ 三、名词解释 (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26.是机体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 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反应的能力。 27.简单地说就是过量服用某种药品。药物成瘾不仅需要达到药物滥用的标准,而且还需要 具有或是耐药性或是戒断反应的附加因素。 28.失语症可分为获得性失语症和发育性失语症,是由器质性脑病变引起的理解和表达语言 符号内容的异常。前者常指年长儿童和成人由于脑损伤或外伤出现的言语或语言丧失,后者常指由于先天原因不能学会说话的儿童。 29.则是对同一个儿童而言,其内在各种特质之间也可能存在差异。 30. 在儿童正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语言功能方面的某些异常表现,多与大脑信息处理 过程的问题有关。 五、简答题 (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 31. 一.是有详细的病史。(1.5分) 二.是要进行系统的临床检查,包括神经系统检查、精神检查、生物化学和实验室检查, 如脑电图、CT等。(2分) 三.是进行心理学诊断,包括发育评估、智力测验和社会能力评定。(2分) 32.第一,个体的智力接近正常、正常或正常以上,其潜能和成就之间有严重的差距形成 低成就现象。(2分) 第二,学习障碍不是由于智力落后、感官障碍、情绪困扰或缺乏学习机会等因素所造成的。(2分) 第三,学习障碍学生无法再正常的教学条件下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必须接受特殊教育服务,才能学习成功。(1.5分) 33.(1)暴露疗法:让儿童面对令他们感到恐惧的情景或事物,并提供除逃离和回避以外 的其它应对方法。(2分) (2)系统脱敏法:在儿童放松得情景下,逐步按照预先评定的恐惧等级对应得刺激,由低到高依次呈现,目的在达到多次暴露后儿童面对曾经感到恐惧的事物逐渐放 松。(2 分) (3)冲击疗法:通过反复、长时间的地实施暴露最终使得儿童能够面对它。(1.5分)34.(1)注意集中困难; (2)活动过度;

儿童学习障碍的干预

儿童学习障碍的干预 (参考资料) 儿童学习障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生理、认知、情绪等多个身心领 域。学习障碍儿童也属一个异质性极为突出的群体。对学习障碍的干预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习障碍儿童解决他们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许多教育工作者对如何改善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过程与效果,改变其相关的失调行为等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摸索。不少临床工作者从对学习障碍病因的假设出来,针对学习障碍患者的症状,提出了许多干预方法和具体方案,并在干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这些方法与措施。 一、行为干预方式 行为干预方式既包括直接针对儿童学习困难本身的代币制、行为契约等方法,也包括针对特定学科的一些特别的教学程序。这些是针对学习障碍问题较早形成的较为完善的一类干预方法。 行为干预方式认为,个体的行为可以通过操纵环境刺激或行为后果而加以改变,操纵环境刺激的意义在于为特定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操纵行为后果则旨在改变某种行为在未来增加或减少的可能性。运用行为干预方式,首先需对行为产生的前提与后果进行仔细分析,而这常常是以直接观察为依据的;其次,要确定那些可能引起或强化我们所要克服的过程中,主试要创造出稳定的、结构化的干预环境;干预的规则要明确一致,尽可能以肯定的形式出现(如“说话前请举手”),而不要以单一的禁止形式出现(如“别说话”);另外,对学习障碍儿童所提的要求在一段时间内应少而明确,并保证随时提醒和反馈。 行为干预方式主要包括及时强化、代币制、行为契约、“冷板凳”。反应代价等直接针对学习障碍儿童本身的行为矫正技术。除此之外,这类干预模式中还包括精确教学法、直接指导法和无误过程法等针对教师的特殊教学技术,这些方法均基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巨大影响这一事实而设计的。以无误过程法为例,这一方法的基本假设是:如果可以恰当地安排教学进程,避免错误的发生,那么学生的学习过程就会迅速而有效。“刺激形成”和“反应形成”是其中的主要技术。刺激形成指教师通过控制刺激的呈现来诱导儿童做出正确反应。例如,用儿童喜欢的颜色写生词,以此引起儿童对生词的兴趣;又如,为了防止儿童混淆生词与以前学过的相似词,可以让生词先出现、离儿童距离近一些,而相似词后出现,离儿童远些,然后再逐步同时同距呈现。“反应形成”则指在教学中使儿童的反应逐步精确化。例如教授“鲸鱼”一词的含义,可以先接受学生类似“在水里游”这样的反应,然后逐步添加要素,渐渐达到对“鲸鱼”完整正确的定义。无误过程法主要适用对学习障碍的识字和阅读训练.该教学法强调教师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以保证学习障碍儿童在每一步骤做出正确反应。一旦儿童出现错误反应,则教师一方面忽略这些错误,避免指责儿童,另一方面返回前一步骤,对任务做进一步的指导。 二、认知—行为干预方式 认知—行为干预方式强调学习障碍儿童自己形成主动的、自我调控型的学习

儿童情绪障碍护理常规

儿童情绪障碍护理常规 一、安全及基础护理 (1)提供安全住院环境,严格执行病区安全管理与检查制度。(2)落实有效身份识别制度,按要求佩戴腕带。 (3)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加强巡视,做好交接班。 (4)做好日常生活护理,保证合理饮食与睡眠。 (5)观察患儿排泄情况并记录。 二、症状及心理护理 (一)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真诚、尊重患者,运用同理心,传达关怀。 (二)针对性护理掌握病情,针对不同类型的情绪障碍给予相应的护理。 1.儿童恐惧症 (1)鼓励参与各种形式的松弛训练。 (2)交给社交技能,增加社交活动量,培养良好的社交行为模式。(3)鼓励患儿谈出自己的感受。 2.焦虑 (1)鼓励患儿表达焦虑的感受。 (2)注意倾听患儿的主诉,鼓励患儿有适度的情绪宣泄,帮助患儿了解疾病、认识疾病的性质,消除疑虑。 (3)在患儿躯体不适时,教会患儿放松技术,与医生合作,进行生物反馈治疗。

3.强迫 (1)注意患儿的仪式性动作与行为,对限制的行为加以控制。(2)采用劝说及转移注意力的方法,让患儿多参与喜爱娱乐活动。(三)安排活动为患儿安排简单、轻松的活动,要有趣味性,并能根据患儿的兴趣、爱好及症状的程度来调整活动内容。 (四)家长的心理干预对个别有焦虑倾向的家长,进行心理干预。 三、药物及健康宣教 (1)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三查八对,放藏药。 (2)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鼓励患儿参加文体活动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精神刺激。 (4)教会患儿和家属有关疾病的相关知识。 (5)向患儿及家属指导有关药物的知识,对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有所了解。 (6)让家长正确认识患儿的康复与家庭支持密切相关。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自闭症练习题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自闭症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美国教育部门认为,自闭症通常在岁前症状已显现,广泛地影响儿童的教育成绩。 2、自闭症儿童的评估工具有、、儿童孤独症筛查表和。 3、广泛性发展障碍主要包括四个亚类型:、艾斯伯格综合征(Asperger)、及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 4、对于自闭症的成因,现在的诸多研究开始越来越多地指向的探讨。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孤独症的特征?( ) A.言语发展迟缓 B.仪式性行为 C.记忆力低下 D.极度退缩 2、“鹦鹉学舌”是哪一类儿童语言的常见现象?( ) A.多动症 B.孤独症 C.弱智 D.恐惧症 3、一个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之后,受到教师的表扬,以后其类似行为的发生率提高。这反映了以下何种理论?( ) 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 B.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C.观察学习理论 D.认知行为矫正理论 4、下列属于孤独症儿童特征的是( ) A.鹦鹉学舌、刻板性行为、缺乏交会性注意 B.缺乏交会性注意、超常的意义记忆能力、不拒绝环境变化 C.鹦鹉学舌、刻板性行为、超常的意义记忆能力 D.缺乏交会性注意、不拒绝环境变化、鹦鹉学舌5、对孤独症儿童的治疗正确的态度是:() A.用药物治疗 B.进行教育训练 C.以药物治疗为主,教育训练为辅;D.以教育训练为主,药物治疗为辅。6、一种操作性行为在某种情境或刺激下出现时即得到一种强化物,如这种强化物满足了行为者需要,则以后在同样的情境或刺激下这一行为出现的几率大大提高的现象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 D、惩罚

7、对榜样的作用十分重视的理论是( )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性条件反射 C.认知行为矫正理论D.观察学习理论 8、有社会交往功能损害、言语及语言功能损害、重复刻板性的行为兴趣三大核心特征即是() A.孤独症 B.多动症 C.语言发展障碍症 D.智力落后 9、“某一行为过去曾得到强化,若此时这一行为之后并不跟随通常的强化,那么当他下一次遇到相似情景时,该行为的发生率就会降低”,这指的是() A.区别强化 B.正强化 C.消退法 D.间歇强化 10、孤独症儿童的最大问题是( ) A.交流障碍 B.社会化障碍 C.心理障碍 D.刻板行为 11.母亲忙于家务,女儿在哭叫,试图得到母亲的注意,几分钟后孩子停止哭叫并开始与布娃娃玩,这时母亲立即坐下来与女儿一起玩一小会,以后孩子就可能与布娃娃玩而不打搅母亲了,这是学前儿童行为矫正的_________方法的具体运用。( ) A.正强化 B.间歇强化 C.区别强化 D.消退 三、简答题 1、简述孤独症儿童的概念和表现。 2、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方式有哪些?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教学大纲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及代码: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12011304 课程学分与学时:2分/32学时(课堂讲授 20学时,实验实践 12 学时,自主学习 0 学时) 先修课程:教育学、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特殊教育导论、特殊儿童诊断与评估 适用专业:教育康复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为教育康复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拓展课程。特殊儿童的干预技术是特殊教育和教育康复学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而特殊儿童的早期干预是特殊儿童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门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类别障碍儿童早期干预的具体方法。学生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更进一步理解和深化智力障碍儿童、视力障碍儿童、听力障碍儿童、自闭症儿童等障碍类别儿童的早期预防、早期鉴别和早期干预,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理论讲授 第一章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概述(4学时) 1、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起源、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方式、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能够灵活运用早期干预的生物学理论基础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提供理论指导。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概念,理解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的指导意义。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概念以及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难点是特殊

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对于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实践的指导意义。 4、教学内容 第一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起源 第二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方式 一、家庭干预 二、学校干预 三、社会干预 第三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 一、美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 二、英国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 三、日本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 四、我国台湾地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 五、我国大陆地区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政策法规 第四节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 一、早期干预的生物学理论基础 二、早期干预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第二章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和早期鉴别(4学时) 1、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理解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早期鉴别、早期治疗与矫治。掌握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各个障碍类别儿童的早期鉴别以及矫治。 2、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概念、理论、原理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准确理解早期预防与早期鉴别的概念,理解如何进行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早期鉴别、早期治疗与矫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特殊儿童早期预防与早期鉴别,难点是特殊儿童早期预防与早期鉴别的方法,尤其是如何鉴别不同障碍类别的幼儿。 4、教学内容 第一节特殊儿童的早期预防 一、个体出生前的早期预防 二、出生过程中不利因素的预防

00874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课程代码:00874 I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是为了让自考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学前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掌握其教育方法,培养和检验考生有关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和运用有关知识教育学前特殊儿童能力的一门课程。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从广义的特殊教育理念出发,主要包括了各类在学前期常见的特殊儿童及其教育,主要有生理发展障碍儿童的教育,智力落后儿童的教育,语言障碍儿童的教育,情绪与行为问题儿童的教育和超常儿童的教育以及有关特殊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教育方法的问题。 本门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适应我国特殊教育“回归主流”的国际化趋势,让考生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教育观念,弄清基本理论、方法,掌握普通学前教育环境中不同类型特殊儿童教育的方法,并能综合应用这些理论与方法,正确、恰当地分析学前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并施以恰当的教育,为提高学前儿童的教育质量,促进全体儿童的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的理论与方法指导。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与《学前教育原理》、《幼儿教育心理学》、《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及《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等课程密切相关,又有所侧重。本门课程侧重于提供学前特殊儿童心理特征与特殊教育需要、教育策略等方面的知识与内容。包括特殊儿童感知——运动、语言、能力、智力、社会认知等方面的特殊性及教育内容与方法,特殊教育方案的制订与实施。当然,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遵循正常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而又表现出差异性,学前特殊儿童的教育必须服从于学前儿童教育的大系统。因此,应以普遍联系的观点去学习和研究本门课程。 《特殊儿童早期干预》的基本要求是: 1.掌握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基本理论,正确看待与认识普通教育机构中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要,树立全体儿童共同发展的新教育观念。 2.学习和掌握正确评估儿童特殊需要的方法,树立个别化教育的观念,掌握不同类型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

试析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与干预

试析不同类型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与干预 〔论文摘要〕学习障碍儿童智力正常,但在听、说、读、写、算等学习能力上明显落后,并导致了智力与学习成绩的不匹配。学习障碍主要包括阅读障碍、书写障碍、写作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等。它们机制不同、表现各异,但都对学习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目前,对于学习障碍儿童的干预主要包括心理干预、行为训练和认知训练三个方面。 〔论文关键词〕学习障碍;类型;干预 往往有这样一些儿童,他们天真可爱,活泼好动,也较为聪明,招人喜欢,可是,他们学习不认真,阅读技能低下,作业拖拉,上课难以集中注意力。他们学习“似乎不努力”,但并非态度不端正;他们不笨,但智力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这些儿童可能患有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学习障碍对学习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且各种类型的学习障碍的发生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阅读障碍的发生率在5~10%之间,儿童注意缺陷发生率在3~5%之间,书写障碍的发生率在9.7%左右,写作障碍、数学学习障碍等发生率也不低。本文将分析各种类型学习障碍儿童的特点,并为针对性的诊断干预提供支持。 一、学习障碍的界定 学习障碍的定义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混淆,在英国,学习障碍儿童是指智力缺陷儿童,国内也有研究者将所有学习困难、成绩落后儿童统称为学习障碍儿童,实际上,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主流的观点认为学习障碍儿童的智力并不存在明显缺陷,但是在一些听、说、读、写、算等基本认知加工过程上存在缺陷。Kirk在1968年美国“个体障碍教育法”(IDEA)中的定义最具代表性:“特殊性的学习障碍这一概念是指在下列一种或多种基本的心理过程出现障碍:语言的理解或应用、表述和书写。这一缺陷也可表现为听、说、读、写、拼和数学计算及思维等方面。这一概念包括知觉障碍、脑伤、轻微脑功能失调、失读症和发展性的失语症。但不包括主要由视、听或运动能力障碍、智力落后及情绪障碍,环境的、文化的或经济不利导致的学习问题。”这一定义区分了学习障碍与一般意义上的成绩落后,规定了学习障碍本质是基本心理过程的缺陷造成的成绩落后,以区别于因为不利的社会环境、家庭和其他身体残疾导致的成绩落后。但如何评估心理过程的落后?心理过程表现为哪些具体的评估指标?心理过程落后到什么程度即可被诊断为学习障碍?这些更为细致的问题,要求对学习障碍下一个精确的和可操作的定义。1976年,全美教育办公室(USOE)给出的定义是:“如果儿童在下列之一或多个领域存在成绩和智力的显著的差异,如口语表达、书写表达、听理解或阅读理解、基本阅读技能、数学计算、数学推理或拼写,就可认为其存在特异性的学习障碍。差异显著是指在一个或几个学习领域的成绩低于参考其智力预期的成绩的50%以下,前提是充分考虑了年龄和先前的教育经验”。这是学习障碍差异诊断模型的基础。1989年,美国国家学习障碍联合会(NJCLD)对学习障碍的界定进一步具体明确:“学习障碍是一项专业术语,障碍者表现出在听、说、读、写、推理和计算的能力的使用和获得上的明显困难,是个体内在性的,与中央神经系统失调有关,并且可能持续一生,学习障碍儿童也可能表现出自我调节、社会知觉及社会交往上的困难,但这些困难并不构成学习障碍。尽管学习障碍可能与其他情况伴随发生,例如感觉缺陷、智力缺陷、严重的情感障碍,但学习障碍并非由此导致。” 可以说,尽管各种定义几经演变,但仍然有一些基本的原则:学习障碍儿童必须表现出智

儿童情绪障碍及其他常见心理行为障碍

?继续教育? [收稿日期]2006-10-24[作者简介]黄 红,女,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上海市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青少年预防AIDS 培训中心主任,上海医学伦理学会副会长,《教育生物学报》副主编,《实用儿科临床杂志》《临床儿科杂志》编委,承担多项科研项目,主编专著3部,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方向为儿童保健。 儿童情绪障碍及其他常见心理行为障碍 黄 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25) [关键词]情绪障碍;行为障碍;儿童 [中图分类号]R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15X (2006)23-1678-03 随着社会发展,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各种应激因素也在增加,给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使儿童情绪障碍等心理卫生问题明显增加,已经成为儿童保健工作中的重点之一。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于2004年4月印发的《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中提出:“加强儿童、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预,减缓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上升趋势,到2005年,在校学生心理保健知识知晓率达到40%;到2010年达到60%。到2005年,遏止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总患病率上升趋势;到2010年,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总患病率降低到 12%”,同年9月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进 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也要求“降低儿童和青少年精神疾病和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重视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预防和干预”。具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儿童,往往首先咨询儿科医师,在儿科、儿童保健门诊就诊患儿的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但儿科医师对此类问题的识别率和正确诊断率较低,因此,有必要加强儿科医师儿童心理卫生知识培训。在此介绍儿科中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症状、诊断和治疗原则。 一、儿童分离性焦虑症 分离焦虑是一种相当常见的焦虑障碍,与依恋对象分离或将要分离时产生的与发育水平不符的过度焦虑,发生在18岁前并持续至少4周。美国的研究报告显示,分离焦虑障碍平均发生年龄为7.5岁,拒绝上学的发生年龄10.3岁。分离焦虑障碍在年幼儿童中常见,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儿童早期分离经历、儿童气质、成长环境、应激易导致分离焦虑,如亲人死亡,家长的过分保护、需求或抑郁等。 分离焦虑在不同年龄有不同的表现。幼小儿童如果主要依恋者不在身边则不愿意入睡,当将要分离时过度沮丧(如发脾气),做与分离有关的噩梦;离开家与依恋者分离时,非常想家。年长儿童和青少年还可出现生理/躯体症状并造成问题,如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头昏眼花,肌肉疼痛或心悸,家长经常因孩子出现以上问题而四处就医。学龄儿童容易表现为对家长和依恋者的过分担心,并拒绝上学,外出参加集体活动时 (如野营、学校活动在外过夜)过度忧伤。 治疗目标是帮助儿童恢复正常的发展功能,心理干预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鼓励儿童和家庭尽量正常学习和生活,预 防功能受损。同时预防继发合并症,但不要对躯体问题过于关注,谨慎对待。药物可用小剂量的抗焦虑药或52HT 再摄取抑制剂(SSRI )。如能得到早期诊断和包括儿童和家庭治疗,则预后良好。 二、儿童恐惧症 儿童恐惧症指儿童不同发育阶段是对一些特定的情景或物体恐惧的特定恐惧情绪。起病常有刺激经历,或从周围的成人或儿童处习得。恐惧的内容多样,因年龄而异。如:恐惧乘飞机、某种动物、鲜血、打针、乘电梯、高处空旷地区、学校等,有时可同时恐惧几种事物。暴露于所恐惧对象时,儿童会出现焦虑不安,过分、不合理恐惧,表现为哭闹、发脾气、发呆或黏人,导致回避或影响正常的活动、学习。如恐惧对象很少接触则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 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预后良好,恐惧往往随年龄增长而减轻或消失。 三、儿童社交性焦虑障碍 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恐惧、焦虑情绪和回避行为。多在青春早期起病,一般在12岁左右被发现有社交恐惧。临床表现如怕自己说话或行为愚蠢,怕当众出丑、怕被同伴拒绝、怕说话脸红、怕当众失败等。同伴关系、学校功能和家庭功能因社交恐惧而受损。儿童往往不能认识到自己在社交场合的过分不安,而是表现为行为问题,如不肯离开父母,他们见不熟悉的人就发脾气,拒绝与朋友玩,以躯体不适为由回避社交场合。在学校和家中的恐惧有不同表现。 认知行为治疗(CB T )和药物治疗(抗焦虑和抑郁剂)结合效果较好。 四、广泛焦虑障碍 指持久、过分和不现实的担心,无特定对象或情景。美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儿童和青少年发生率2.9%~4.6%,在 12~19岁青少年中较5~11岁儿童更多见。儿童期男女比例 无差异,青少年期男女比例为1∶6。父母情感问题、破坏性的依恋、应激生活事件、创伤经历等对本病发生产生影响。表现为比其他儿童更过分担心他们在学校或一些活动中的成绩和能力,担心个人和家庭成员的安全,或担心自然灾害和将来要发生的不良事件。因过分担心,导致在日常生活、学习等各项活动能力受损,因经常要寻求重复保证而干扰他们的个人成长和社会关系。常见有躯体症状,如气急、心动过速、出汗、恶心、呕吐或腹泻、尿频、手脚湿冷、口干等;也可出现肌紧张、战栗、颤抖、抽搐、摇晃感、肌肉酸痛等,患儿经常抱怨腹痛、头痛等。经常同时伴其他焦虑障碍、抑郁或破坏性行为障碍,共病率较高。

学习障碍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学习障碍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1994年,全美学习障碍联合会对学习障碍的解释是:个体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获得上存在显著困难,表现为学习成绩明显落后、学习方法掌握不当、学习策略运用不佳等。我国教育中一直将这类儿童称为“差生”或“后进生”。学习障碍有多种相近的术语,如学习困难、学业不良、特指性学习障碍等。 儿童学习障碍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医学等学科的广泛关注。学习障碍不仅给儿童本身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烦恼和痛苦,也给家庭、学校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不少问题。在重视知识重视教育的今天,世界各国都试图对学习障碍儿童有更全面的认识,并能就其特点、不同种类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预防、诊断和干预措施。 基于不同的分类标准,学习障碍可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儿童学科表现,学习障碍分为阅读障碍、算术/数学学习障碍、拼写障碍和写作障碍等。 针对儿童学习障碍的诊断和评估主要有认知能力评估、学业成就测试以及注意力评估等方面。在我国,针对儿童学习障碍的标准化评估还比较局限,通常是综合儿童的学科考试成绩以及学习过程、学习习惯、学习行为等方面的信息加以评判。 儿童学习障碍的成因比较复杂,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源于感觉统合失调或伴有这方面问题,有些并不存在这方面问题,源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及个体身体健康状况等不良因素。所以,感觉统合训练虽是学习障碍儿童的重要干预措施之一,但往往要与其他干预技术结合使用,或作为其他干预技术的辅助技术。 一、学习障碍儿童特点 学习障碍儿童虽然在学习活动及学习结果上表现出相对一致的特征,但是不同个体在心理行为表现上有较大差异,对感觉统合训练活动的组织实施及其他干预手段的落实有直接的影响。 他们的大运动多不存在问题,但动作精细度不高、协调性差,所以在学习活动中显得笨拙、缓慢、知觉-动作不协调,如他们言语表达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阅读时,会出现跳字跳行、漏字、前后颠倒;书写时,错别字多、易漏标点符号、上下或左右结构混乱;抄写时,经常漏字、漏行、漏段等。

(完整版)特殊教育试题-含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7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4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近年来学前特殊教育发展趋势的是(C.把特殊需要儿童安置到特殊学校)P15 A. 重视早期发现与早期干预 B. 实行一体化融合教育 C. 把特殊需要儿童安置到特殊学校 D. 实行整合教育 2?对特殊儿童做出回归主流的教育安置有三种形式,这三种形式不包括(C.全部课程)的回归主流。P19 A. 物理空间 B.社会交往活动 C.全部课程 D.教学 3. 教师在癫痫症儿童发病( B .过程中应顺其自然,不阻挠其活动) A. 之前无法发现其发作先兆 B. 过程中应顺其自然,不阻挠其活动 C. 过程中不应让其四肢剧烈收缩和颤动 D. 之后应立刻让他们起来活动活动 4.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双眼中优势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在( D.0.05~0.3 )之间为低视力。P26 A. 0.02~0.03 B.0.03~0.05 C.0.05~0.1 D.0.05~0.3 5. ( A.语言)是听力受损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受影响最严重的问题。 A. 语言 B.认知 C.思维 D.社会化发展 6. “身体病弱儿童”是指(C.身患慢性疾病和体质非常虚弱)的儿童。 A. 生病 B.存在感官性生理限制和障碍 C.身患慢性疾病和体质非常虚弱 D.残疾儿童 7. 智力落后儿童的概念为我们测查和鉴定智力落后儿童提供了三项指标,这些指标不包括( A. 情商) A. 情商 B.年龄指标 C.智力指标 D.适应行为指标 8. 智力落后儿童的测查与鉴别,要由(C.专业人员)进行。 A. 教师 B.幼儿园或学校领导 C.专业人员 D.所有这些人员 9. 在智力落后儿童的早期干预中,在教育训练内容上应融认知教育、自理能力培养、沟通能力训练于一体,反映(B.整合性)原则。 A. 反复性 B.整合性 C.量力性 D.个别性 10. ( A. 发声)异常是指发音时有明显的不符合本阶段年龄水平的错误。 A.发声 B.构音 C.流畅度 D.语言发展

普通班学习障碍儿童教育干预的探索

普通班学习障碍儿童教育干预的探索 曾洁珍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广东广州510303) 摘要:我国学习障碍儿童绝大多数在普通学校普通班接受教育,但目前学校对这部分儿童的教育处于缺失状态,不少教师对学习障碍知之甚少,不能及时、正确、科学地进行教育干预。普通班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应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为主体,干预要涉及生理和心理两个层面,干预策略应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基础,以个别化教育为关键。 关键词:普通班;学习障碍;教育缺失;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 441;G 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754(2006)01-0024-04 收稿日期:2005-10-28 作者简介:曾洁珍(1963-),女,广东五华人,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副教授。 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y 简称LD)作为目前影响儿童学习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国外早已受到医学、心理、教育等各界的普遍关注。但在我国,人们对学习障碍的了解却少之又少。即使在教育界,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对这一问题也没有全面正确的认识。教育权威部门至今在学习障碍的评估和干预方面还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系统。学习障碍儿童在我国是一支不小的异质性极其突出的学生群体,忽视对这类儿童的教育,实质上是忽视弱势儿童的教育。教育要以人为本,就必须关注学习障碍儿童。目前,我国大部分学习障碍儿童都在普通学校普通班接受义务教育,而且,全纳性教育理念也强调要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与正常儿童一起学习,因此对普通班学习障碍儿童的教育干预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学习障碍的类型、症状与成因 学习障碍自1963年由美国特殊教育家柯克提出以来,至今人们仍未形成统一定义。在已达90种以上的与学习障碍有关的术语及其定义中,影响较大、运用较广的是美国学习障碍委员会的定义。 美国 全国学习障碍联合会(NJCLD) 在1981年对学习障碍作了这样的界定: 学习障碍指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等方面的获取和运用上表现出明显困难的一群不同性质的学习异常者之通称。这些异常现象是个人内在的,一般认为指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个体在自控行为、社会知觉与交往 中的问题可能与学习无能同时存在,但这些问题不在LD 范畴之中,同时,LD 也可能与其他残障(如精神发育迟滞,情绪紊乱等)或外界不利条件(如文化差异,教育缺失或不良)相伴发生于同一个体,但LD 并非后者的直接后果。 [1] 研究表明,大约5%-10%的在校生属于学习障碍儿童。在各类身心障碍中学习障碍居首位。学习障碍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能力特征常常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特点。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方和西方研究者从各自学科特点出发,采用不同研究方法对学习障碍进行类型划分。柯克和Chalfanf 提出学习障碍有两种类型:发展性学习障碍和学习性学习障碍。发展性学习障碍是指一个学生应该具有的、达到学业目标的基本学习能力产生障碍,这些学业目标是指注意、记忆、知觉、思维和口语等技能;学习性学习障碍是指那些通过学校学习获得的能力出现障碍,这些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算术、书写、拼音和写作。 不同类型的学习障碍具有不同的特征:1 阅读障碍。阅读障碍是学习障碍中人数最多的,男生多于女生。这类儿童认字或阅读理解方面困难,往往记不住字词,听写与拼音困难,或朗读时增字减字,写作文语言干巴巴,阅读速度慢,逐字地阅读。2 书写障碍。写字和写作困难,此类学生写作业往往十分粗心,经常多一撇少一划,把答案抄错。3 数学障碍。运算能力、数学概念、数学问题解决等能力差。4 记忆力障碍。短期记忆或长期记忆有困难,听过或看过 第26卷 第1期广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2月Vol.26 No.1Jo urnal o f Guang dong Education Institute Feb.2006

儿童行为障碍的问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儿童行为障碍的问题 导语:每个孩子都是家长们的心头肉,相信您的孩子也会一直牵动着您。那么,孩子的问题就不会是小问题。近些年来,我们的调查显示,儿童行为障碍成 每个孩子都是家长们的心头肉,相信您的孩子也会一直牵动着您。那么,孩子的问题就不会是小问题。近些年来,我们的调查显示,儿童行为障碍成为给孩子身体健康带来重大问题的一种病症,但是很多家长对儿童行为障碍并没有太多的理解,这会在孩子出现症状的时候出现重大的认知错误。请耐心看完以下的介绍,为您孩子的健康再多加一份保护。 发生于18岁以前的儿童和少年的各种行为和情绪异常。儿童行为障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儿童常见的生理心理行为偏异,如遗尿、厌食、偏食、夜惊、睡行、口吃等;一些是习惯性动作,如吮手指、咬指甲、习惯性抽动(如习惯性眨眼、咂嘴、扭头、耸肩等)。儿童的不良社会行为,属于儿童品行障碍,不属于行为障碍。儿童情绪障碍指的是儿童情绪反常,如过分害羞、恐惧、焦虑、暴怒发作等。行为障碍和情绪障碍在儿童中很常见,随着年龄的增长通常会自行改善,应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现象,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儿童行为障碍发生的原因包括:①多数与暂时性生理或心理发育延迟有关,例如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发育成熟,大多数遗尿会自然消失;②咬指甲、习惯性抽动等行为障碍属于习惯性质,开始是偶然发生的,但由于不断得到强化,便逐渐固定下来,形成习惯;③厌食、偏食、吮手指等行为障碍的发生,与环境影响不良、教养不当有关;④少数行为障碍是器质性疾病的结果,例如不到10%的儿童遗尿常见的器质性病因有隐性脊柱裂、膀胱及尿道发育异常或慢性炎症等。儿童行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