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高山到大海

从高山到大海

从高山到大海
从高山到大海

他出身农家,本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放牛娃,却成为毛泽东货真价实的学生;他军政兼优,先后和胡耀邦、杨得志、杨勇、肖劲光等搭档过;他人到中年才接触海军,却让毛泽东放心:“管海军靠你!”他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上将之一,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军主要创建者之一,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获得者——苏振华。

近日,在苏振华将军诞辰100周年前夕,在本刊创刊100期之际,本刊记者采访了苏振华的大女儿苏承业,倾听她讲述苏振华戎马倥偬的传奇一生。

从贫苦农家的放牛娃到红军团政治委员

1912年6月2日,父亲出生在湖南平江县三墩乡戴家铺一个贫苦的雇农家庭。由于前面已经有六个孩子,所以给他取名苏七生。

由于童年生活异常艰难,使父亲早早走上了革命道路:十四岁即加入儿童团,十五岁加入少年先锋队,十六岁参加平江农民暴动。

1930年6月,父亲带领37名少先队员去参加红军,受到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的接见。得知了父亲的辛酸童年后,幼年多难的彭德怀沉默了半晌。

“已经是红军士兵了,取个新名字吧!”彭德怀略一考虑:“叫苏振华,你看好吗?”

为振兴中华奋斗牺牲,这是彭老总对父亲的勉励。就这样,苏七生改名苏振华。

1931年11月,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十四周年之际,第一届中华苏维埃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劳动人民期盼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诞生了。经历过中央苏区三次反“围剿”战斗考验,已经担任红军排长的父亲,作为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光荣代表之一,亲眼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当时,出身农民的父亲仅仅参加红军一年半,能够当选这次大会的代表,不言而喻,说明他在战斗中是多么的勇猛顽强,并且已经有很高的群众威信! 而且在开国将领中是不多见的。

1932年12月底,以何应钦为总司令的国民党赣闽粤边区“剿匪”总司令部,下达对中央苏区第四次“围剿”的命令。时任红三军团第一师一团三连指导员的父亲,带领队伍浴血奋战,大腿被子弹打穿,颈部也中了弹,但他仍率部死战,直到战斗结束。颈部的子弹,陪伴了他40多年,直到逝世后才从骨灰中剥离出来!

1933年7月9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于这一年八一建军节时颁发红星奖章,表彰有特殊功勋的红军指战员。当年8月1日,由于“经常表现英勇坚决”,父亲荣获红军总司令朱德亲手颁发的三等红星奖章。

1934年4月,第五次反“围剿”已经进行了半年左右,父亲被提升为红三军团第五师第13团政治委员,随即参与指挥了军史上著名的高虎垴战斗。由于在此次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同年8月1日,父亲再次荣获三等红星奖章,这在红军将领中也是很少见的!

“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1936年6月1日,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旧庙堂前红旗招展,“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简称“红大”)第一期在这里举行开学典礼,毛泽东宣布:林彪、罗瑞卿分别担任校长、教育长,由他本人兼任学校教育委员会主席。时年24岁的父亲,是红大一期一科学员。红大第一期分三个科,第一科大都是红军师、团以上干部,包括林彪、罗荣桓、罗瑞卿、苏振华、刘亚楼、张爱萍、彭雪枫、杨成武、谭政、王平、黄永胜等38人,他们平均年龄27岁,平均每人身上有3处伤疤。能够置身这个群体,可见他在红军中的地位!

父亲出身农家,吃苦受累习以为常,他文化程度低,因而对学习抓得很紧。教员授课,他能记的就记下来;因识字不多记不下来,就牢牢记住。课余时间他刻苦自学,窑洞里很暗,他便走到洞外枣树下看书,看书累了就和战友们漫谈讨论。最终,父亲以惊人的毅力克服文化程度低的困难,学完规定的政治理论和军事课程,顺利毕业。在红大的一次集会上,毛泽

东曾公开表扬:“工农分子很多人是没有多少知识的,但是通过努力变得有知识也是可能的。我看,苏振华同志就是工农分子知识化的典型。”

“苏振华的第一团,确实有第一团的样子!”

1939年6月,抗大奉命迁到晋东南敌后办学,更好地为八路军前线部队培养抗日人才。为便于行动,抗大改称八路军第五纵队(不久改称青年纵队),抗大副校长罗瑞卿担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各学员大队相应地改称团,第一大队遂改称第一团,由父亲担任团长。8月上旬,第五纵队兵分3个梯队相继从延川、延长一带出发向晋察冀挺进(取道晋察冀折向晋东南)。这次历时两个半月的“小长征”,第一团等部途经陕西、山西、河北3省25个县,横渡汹涌澎湃的黄河天险,徒涉水流湍急的滹沱河,翻越吕梁山、云中山、太行山,穿过据点林立的敌占区,突破日伪军严密设置的封锁线,行程3000余里,于次年2月下旬抵达山西武乡县洪水镇、蟠龙镇一带。至此,第五纵队终于胜利地完成了挺进晋东南的伟大任务。总结从延安到晋东南的曲折历程,罗瑞卿评价:“苏振华的第一团,确实有第一团的样子!”

“最能打仗的政治委员”

1945年8月,日本刚刚宣布无条件投降,国民党就加紧酝酿内战。为应对可能爆发的大规模内战,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奉命组建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第一纵队,杨得志担任司令员,父亲担任政治委员,这就是著名的“杨苏纵队”。

1945年12月,第一纵队遵照“去东北参加反对蒋顽进攻,以利控制东北,建立百年大计之部署”(出处?),开赴锦州、沈阳。进抵辽宁边境时,国共停战命令颁发,又奉命移驻热河,协助当地武装保卫治安。1946年8月,国共内战全面展开后,开抵晋察冀边区,改番号为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聂荣臻)第一纵队;同年底,开赴河北大名归建,恢复番号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一纵队,父亲担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杨得志留任晋察冀野战军任第二纵队司令员)。1947年1月,苏振华回顾过北上又南下的艰辛征程:“在此一年中,本部转战冀南、冀中、冀东、冀热辽、热河、晋察冀等解放区,往返跋涉七千余里,较大的战斗参加了两次,一次是解放冀东遵化之战,另一次是张家口的保卫战。冀东遵化之战,本部一举将该城攻克,消灭伪治安军三千余人;张家口保卫战中,本部在怀来前线侧翼,先后亦歼灭蒋军十六军及九十二军共达三团之众。”

1947年7月,在鲁西南战场上,第一纵队将郓城之敌包围。守敌为蒋军一个师部和两个旅,该敌善于阵地防守,在郓城四周布满了地堡群及暗堡射击孔。面对这样一个强劲敌人,时任纵队政委的父亲和司令员杨勇一起指挥了这场战斗,根据刘邓首长“攻城部队一定要选择敌防御薄弱、对我有利地段为主攻方向”的指示,命令:第20旅在南关向城内实施主要攻击;第1旅在西关向城内进行主要攻击;第2旅在北关向城内实施助攻;第19旅主力调郓城东关,随时准备歼灭东突之敌;各旅突破后,迅速向纵深穿插、割裂敌人而歼灭之。经过一夜激战,全歼守敌15000余人,创造了一个纵队单独攻坚和全歼国民党军两个旅的先例,受到了刘邓首长的通令嘉奖。邓小平曾说“苏振华是最能打仗的政治委员”。

“了不得的省委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先后任贵州军区政治委员兼中共贵州省委书记、贵阳市军管会主任,贵州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省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贵州要治本,人民要当家做主人。扎好根子,是搞好贵州的百年大计!”上任不久,父亲就开始了他雄心勃勃的治黔计划。土地制度的改革,是父亲治理贵州的突破口。贵州省的封建剥削极其严重,有的地区地租达到相当高的程度,甚至,奴隶制的残余也很普遍。

父亲在领导贵州土地改革的时候,坚持依靠和充分发动雇农,他认为这是土改成功的关键。对参加土改工作队的干部,他一再强调,一定要发动最底层的农民,在贵州掀起天翻地覆的土改运动。父亲还结合互助合作、民主选举、抗美援朝等运动进行土改复查工作,进一步发动群众斗倒漏划的地主,彻底地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贵州省是个多民族的大省,由

于历史的原因,民族问题十分复杂。父亲不仅从贵州这种多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领导土改斗争,而且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工作。不时有穿着各色民族服装的干部群众成为他家里的座上客,他们与父亲一起聊天,讨论问题。抓少数民族工作,父亲特别重视把党的政策带给他们,让他们知道“世道已经变了”,现在已是老百姓自己的天下。

一旦完成土改,就要把农业生产作为中心任务来抓,这是父亲的主张。在农村普遍开展反封建斗争时,他就及时地纠正脱离生产的倾向。父亲还坚持一点,一把手强有力的领导,是搞好任何事的关键。为加强农村和农业战线的领导,父亲直接领导互助合作运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贵州农业生产取得很大的发展。

1954年是贵州历史上值得纪念的年份,在这一年里,贵州吃粮靠外省的历史一去不复返,并且外调余粮达到4。3亿斤。全省半数雇农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中农水平。

贵州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现成工业,只有张之洞在清镇开办过一个小铁厂,抗日战争中建立过一些小修理厂,临解放时已破烂不堪,奄奄一息。面对这种情况,父亲提出“贵州要有自己的工业”的口号,他积极领导在贵州兴办工业。他亲自到贵州发电厂做动员,组织职工恢复生产,并组织在猫跳河上建成贵州第一个水电站,给贵州人民送去更多的光明。他到豫丰纱厂同工人座谈,鼓励他们多纺织,多织布,给人民带来温暖。由他提议兴办的制革厂,使贵州盛产的牛皮有了出路。他组织扩大茅台酒的生产,增加了工厂收入,改善了工人的生活。在他的组织下,生产出贵州有史以来第一次行销全国的锻钎机……对于父亲在贵州所取得的工作成绩,毛主席曾说:“你是一位了不得的省委书记”

“管海军靠你!”

从1954年4月起,父亲历任海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是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的好搭档,直到“文革”狂潮席卷全国。这一时期,父亲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强调思想政治工作要密切结合海军实际,要渗透到作战、训练等各项实际工作中去。曾领导总结舰艇出海三阶段政治工作和海军航空兵飞行四阶段政治工作等经验。他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参与领导组建海军科研机构和新技术装备的研制工作,曾任核潜艇研制领导小组和岸炮试制领导小组组长。1955年9月,立下赫赫战功的父亲,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67年1月15日,时值“文革”狂潮风起云涌,父亲遭林彪团伙非法绑架,被冠以“三反分子”、“彭黄漏网分子”的帽子,连续受到审讯、关押、折磨,之后,被发配到湖南冷水滩劳改。1972年3月5日,这时林彪集团已经折戟沉沙,毛泽东在父亲的申诉信上批示:“此人似可解放了。如果海军不能用他,似可改回陆军(或在地方)让他做一些工作。”在周恩来的亲自过问下,父亲得以从湖南偏僻的关押地回到北京,重新到海军工作,担任海军第一副司令员。

1973年1月起,父亲华升任海军第一政治委员,5月2日晚,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他同到会的政治局委员握手交谈,当握到苏振华的手时,,动情地说:“管海军靠你!海军要搞好,使敌人怕,我们海军只有这样大(注:毛泽东讲这句话时伸出小指) 。”5月8日,父亲立即将毛泽东讲话精神向海军党委常委传达;后来,父亲又给毛主席写报告,斗志昂扬地说:目前,我国已自力更生建成了相当规模的造船工业基础,可年产五万吨左右军用船只,并将逐年提高造船能力。我们一定要遵照主席指示办,努力把海军各项工作搞好,力争在十年左右建成一支较强大的海军。

毛主席批示:“努力奋斗,十年达到目标。”父亲的报告和毛泽东的批示,成为相当长一个时期海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对于父亲长达近20年的海军生涯,邓小平有如此评价:“他坚决执行毛泽东同志‘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伟大方针,把毛泽东同志的建军思想、建军原则,应用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海军建设,……扎扎实实地加强海军的政治思想建设,

军事、技术、科研、装备等全面建设。他为建设强大海军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对人民海军的发展壮大,对海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苏振华同志在海军建设上的功绩,将永远载入我军的光荣史册。”

魂归南海

1979年的2月7日下午6时42分,父亲突发心肌梗塞,猝然逝世。弥留之际,父亲在意识朦胧中,断断续续说:“海军的……通讯工作要搞好……保卫工作……党委要开会……工作要仔细……”。

父亲怀着对海军的深情和眷恋,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航程。

1979年2月15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下半旗,为父亲的离去致哀。在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主持追悼会,邓小平亲自致悼词说:“半个世纪来,他在党中央的领导下,跟随毛泽东同志转战南北,出生入死,历尽艰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和巩固国防,作出了重大贡献,献出了毕生精力,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

父亲生前说过:“我们守住了渤海、黄海和东海,但是南海没守好。如果我死了,就把骨灰撒到南海吧,活着没守好,死了也要去守南海。”。

2月16日,榆林军港。黑底白字的横幅,表达水兵的哀思,在港的军舰,降下了半旗。撒骨灰那天早上,在送骨灰的飞机上,一位海军首长手里拿着上级文件,说今天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打响,苏政委来南海为我们“助战”啦,他当时的表情不是悲切,而是庄重和激动。这个“助战”还真是历史的巧合了,苏振华同志逝去还在进行着他的战斗啊!还在捍卫着祖国的尊严和海疆,这真是不争的历史真实!!!

南海,长波大涌,哀思绵绵。

军港,肃穆无声,哀情切切。

天宇澄彻,大海无垠。碧波滚滚奔来,捧出无穷无尽的白花。海鸥似也知道水兵的心情,低掠盘旋,久久不肯离去。

军舰缓缓启航,将父亲的骨灰撒向祖国南海。最后一把骨灰随着红色缎袋落入碧水,被一个大涌高高托起,久久不沉,终于,向着海天一碧的远方,呼啸奔腾而去。父亲的生命,融入了大海。

描写江河的诗句-描写江河湖海的诗句

描写江河的诗句-描写江河湖海的诗句 描写江河湖海的好词句段描写江河湖海的好词句段 好词 潮汛海涛海啸海浪巨浪恶浪碧绿海峡海湾海滨海岛海滩沙滩海潮 白浪如山白浪滔滔白浪滔天百川归海奔腾不息 奔腾呼啸奔腾咆哮碧波荡漾碧波万顷一望无垠 碧海青天碧江盈盈碧蓝如茵苍茫大海汪洋大海 海天相接海水连天海天一色波浪滔天 好段 海水满盈盈的,照在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子似的跳跃不定,水面上一片金光。 湖是硬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闪烁着美丽的光泽。 湖是静的,宛如明镜一般,清晰地映出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 湖上泛着一片青烟似的薄雾,远望微山,只隐约辨出灰色的山影。海水那么蓝,使人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纵是名师高手,也难以描摹。 阳光照在波光细细的湖面上,像给水面铺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碎银,又像被揉皱了的绿缎。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它以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千回百折中积蓄起来的力量,冲出潼关,勇决三门,劈开中原大地,将九曲黄流人大海,在青蓝绿紫的海面上,几十里范围内,涂上了一片有赤有橙有黄有绿的奇光异彩。 夏日的黄河美丽无比。黄河两岸绿树成阴,枝繁叶茂,垂柳倒映,水鸟飞翔。登上拦河大坝,举目远眺,河水浊浪排空,像母亲的血液输人平原儿女的条条“血管”,滋润着肥沃的河套平原。 在微风的轻拂下,水面泛起了鱼鳞似的波纹,是那样的温柔,那样的恬静。 漓江水真多呀,满满地填充着河床,天上还不时有小雨点跳入水中;漓江水好清呀,虽然没有太阳光的直接照射,却也可以看清河底的小卵石,水中还不时地有几尾调皮的小鱼游来窜去;漓江水好静呀,静得仿佛能听见她在你耳边低语,偶尔微风飘过,清脆的水声就像一个小姑娘在轻歌;漓江水好柔呀,柔得使人忍不住要去抚摸,却又不忍碰皱她。微风掠起的波浪,好像亭亭的舞女拖着的裙幅,她是那样软,那样美。 你那静谧的江水,拍岸的惊涛,像一首深情的母亲摇篮曲,像一部悲怆的命运交响乐,回旋在故乡的红土地上。 清水河,画一般:堤上,小草密密匝匝,在阳光下争绿斗艳;岸边,一棵棵柳树排成行,柔软的枝条垂在明镜似的河面上;水中,小鱼成群,有的轻游,有的蹦跳,有的贴在河底,一动也不动;河面上,燕子飞来飞去,唧唧地叫个不停,还不时地用翅膀拍打着水面。

高山、大海、江河美术教学设计

高山、大海、江河美术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认识欣赏自然界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学会欣赏评价大师的作品。 2、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 教学重点: 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理解欣赏大师作品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画家作品中体现的雄壮美。 作业要求:尝试用几句话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创作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图片、绘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板书课题:《高山、大海、江河》 二、课堂发展: 一、出示图片《黄河激流》

1、听音乐《高山流水》和《黄河》,模拟指挥家们的动作,感受优美和雄壮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区别。 2、你能够用词语形容刚才听到的那两段音乐给你的感觉吗?(板书:优美、雄壮) 3、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感受。 同时出示《蛙声十里出山泉》和《黄河激流》,哪一幅作品给你优美的感觉; 哪一幅给你雄壮、气势磅礴的感觉?尝试看着画面,想象一下如果你身临其境,听到的声音会是怎样的? (请学生模拟,或者播放声效) 4、在《黄河激流》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水、船、人) 5、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加入互动环节。请几位学生上台,模仿作品中船夫的姿势。然后在《黄河船夫曲》的音乐声中,把静止的画面运动起来,再现船夫与激流搏斗的场面。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6、采访演员,深化主题:面对如此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你害怕了吗?(勇气) 7、设问:你觉得要战胜这么恶劣的环境,需要的是怎么?(力量) 8、设问:画家杜健为我们展现了黄河上,船夫与激流搏斗的情景。然而他为什么要画这样一幅画呢?

小学美术四年级《第2课高山、大海、江河》教案设计

第2课高山、大海、江河 一、学习领域:欣赏.平述 二、课时:1课时 三、教具、学具: 1.教具准备:投影仪、多媒体。 2.学具准备:彩色笔、油棒、绘画工具。 四、教学设想: 让学生熟悉的黄河、大海作为欣赏作品,学生感受与评述大世界汹涌澎拜的江河、波浪滔天的大海的“形象庞大”的壮美。以气势磅礴的大山为欣赏作品,是让学生感受大山的“巍峨”,祖国山河的壮丽。从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到处都有壮美的存在。 在课程设计中主要利用多媒体课件中的音乐,并在轻松、快乐的音乐背景中欣赏美术作品。引发其兴趣,运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尝试说出自己的感受,感受中外美术作品表现形式上的异同,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认识体现以“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习 用合适的语汇和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①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画家笔下的大山大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并创作一幅风景画。②在观察比较中、感受优美与壮美。 ③举办与本单元相关的作品展示会和座谈会。

3、情感:对欣赏大自然美感兴趣、能在自主、合作中体验学习乐趣。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感,用合适的语汇和自己的美术作品大胆地表达欣赏的感受。 2.难点:倾听音乐作品,临摹或创作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 3.兴趣点:举办与本单元相关的作品展示会和座谈会。 4.观察点:中外美术作品的特色,优美与壮美作品的不同。 七、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创设喜庆情境:闭上眼睛、请学生倾听有关自然的壮美的声音(海浪声或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有关高山、大海、江河、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对本课中作品初步的审美体验和感受。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问提:你听了这声音,有什么感觉?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高山、大海、讲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崇高美)说一说三幅美术作品感觉些什么?画中那些地方使你产生这种感觉? 3.板书课题: 一边板书一边让学生打开课本,并认真阅读课文内容。 (二)教授新课: 1.观看课件,欣赏课件中的各种图片。 2.问:在欣赏中,这些画给了你什么感觉?画中哪些地方使你产生 这种感觉?你能用合适的词汇或一段话表达你的感受吗?(鼓励

高山大海江河教学设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2、操作:能够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3、情感:热爱大自然,培养爱好环境的良好意识。 理解掌握画家作品中体现的雄壮美。 作业要求:尝试用几句话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创作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绘画工具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二、课堂发展: 一、出示图片《黄河激流》 1、听音乐《高山流水》和《黄河》,模拟指挥家们的动作,感受优美和雄壮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区别。 2、你能够用词语形容刚才听到的那两段音乐给你的感觉吗?(板书:优美、雄壮) 3、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的感受。 同时出示《蛙声十里出山泉》和《黄河激流》,哪一幅作品给你优美的感觉; 哪一幅给你雄壮、气势磅礴的感觉?尝试看着画面,想象一下如果你身临其境,听到的声音会是怎样的? (请学生模拟,或者播放声效) 4、在《黄河激流》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水、船、人) 5、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加入互动环节。请几位学生上台,模仿作品中船夫的姿势。然后在《黄河船夫曲》的音乐声中,把静止的画面运动起来,再现船夫与激流搏斗的场面。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6、采访演员,深化主题:面对如此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你害怕了吗?(勇气) 7、设问:你觉得要战胜这么恶劣的环境,需要的是怎么?(力量) 8、设问:画家杜健为我们展现了黄河上,船夫与激流搏斗的情景。然而他为什么要画这样一幅画呢? (中华民族与外来力量作斗争,体现民族团结合作精神。) 9、这幅作品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船在画面的位置。 10、作为画面的主角,画家把它摆放在中间偏上的位置,很少作品会这样处理。 11、如果请你修改一下,你会选择把船放在那个位置呢?(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构图方法) 二、《神奈川冲浪》 1、跟《黄河激流》一样,《神奈川冲浪》同样表现的是人与大自然搏斗的情景。谁来描述一下画面? 2、作品介绍: 日本重装甲骑兵武士在西历13世纪以少胜多,击败蒙古侵略,也许,正是凭籍于此;作者通过这一手段来表现人与大自然的抗争,并以此再次象征日本民族的搏击风浪的精神和民族气节。 此画的主题,表现了具有日本特点的阳刚之气的风格特征和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民族气节如果每个人都能做要这点那这个民族是多么有希望 西元1853年发生米国人佩里黑船叩关,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 要求日本开放港口、割让租界,朝野震惊。 日本人惮于西人船坚炮利,更多的日本男人则深刻地感受到变革的重要性。米国舰队停泊在下田,一夜,两个年轻日本武士趁黑偷偷登上了米国的旗舰——两个带刀的武士此行不是为了象北清的义和团那样杀西洋人报国仇,而是为了跟随米国舰队周游世界增长见闻。

第二课 高山、大海、江河 llg

第二课高山、大海、江河 【学习目标】 1、认识、欣赏自然界的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学会欣赏评价大师的作品。 2、用合适的词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并用绘画形式表现出来。 3、热爱大自然,并培养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学习重点】感受作品所变现的崇高感,用合适的词语大胆地表达欣赏感受。。【学习难点】用绘画表现大自然的美景。 【学习任务】临摹或创作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 【课时】1课时 第一部分课前准备 1、收集有关于大山、江河的作品。 2、素描纸(16开)、铅笔、油性笔、水彩笔等。 第二部分探究活动 (一)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1、闭上眼睛,倾听有关大自然壮美的声音。听了这声音,你有什么感觉? 2、你看到了什么?(出示高山、大海、江河的美术作品) (二)欣赏作品,谈谈感受 1、《黄河激流》与前一课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两幅作品有什么不同? 2、谈谈这些画有什么特点?(如:粗犷、有力、雄伟、壮丽、激动人心、振奋、强烈、激越、震撼……) 3、《香雪》与《秋山关外月》的表现形式?(选择:写实、抽象)

《黄河激流》杜键 《神奈川冲浪》葛豕饰北斋(日本)《秋山关外月》关山月

《香雪》吴冠中 (三)连连看 1、《深渊》希施金(俄) 2、《松林的早晨》齐白石 3、《秋山关外月》葛豕饰北斋(日) 4、《黄河激流》吴冠中 5、《神奈川冲浪》关山月 6、《蛙声十里出山泉》列维坦(俄) 7、《香雪》杜键 第三部分自主创作 参照大师作品,画一幅气势磅礴的风景画。 第四部分验收落实 评一评: 1、小组自评,选出最佳作品,上台展示。 2、学生说说自己的作品,想表达什么?(被选出的最佳作品) 第五部分学讲反思 1、我们主要是想通过学习《高山、大海、江河》这课后,提高学生学习中国画的兴趣和自信心。让学生对中国画有个大体的认识这个目的还算基本达到。 2、当让学生选择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学生的表达能力也还欠佳,有些词

高山、大海、江河

高山、大海、江河 选用教材:岭南版小学美术第8册第一单元 单元主题:大地与江海的乐章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感受、认识体现以“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习用合适的词汇和美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画家笔下的的大山大水,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3,情感、态度、价值观:对欣赏大自然的美感兴趣,能在自主、合作中体验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感,用合适的词汇和自己的美术作品大胆地表达欣赏的感受。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国画作品 师:罗老师画了一幅关于高山的国画,你看后感觉怎样?请用一词语概括。 2、出示视频 师:老师为什么会画这样一幅作品?出示一段关于高山记录片的视频,看完后说说你的感受 3、师小结:我爱我们的祖国、热爱着我们的江山,所以我把这一切爱用国画的形式抒发我的爱国情感,这就是我的绘画情感。让我们一起感受画家们的高山、大海、江河。 二、新授: 1、感受江河: (1)听音乐说感受 师:听一段《保卫黄河》乐曲,想想怎样的画面才能与乐曲相配?用一些词语来概括。 生:(澎湃、咆哮、壮丽。。。) (2)出示两幅作品

师:你认为那副作品具有澎湃、咆哮、壮丽。。。的效果 生:杜建的《在激流中前进》 (3)细节分析: 师:黄河的谁怎样?表现在哪? 生:急,有漩涡 师:画面中的怎样? 生:艰难 (4)讨论: 通过细节分析讨论:作者为什么绘画了大面积的黄河水,而人物却画得那么小? 填表:从表面上看,人在大自然中显得非常渺小,衬托了江河的汹涌;从创作背景上看,大面积的江水是衬托了当时中国处于艰苦的环境,人在逆流中困难的前行,彰显出人们奋勇向上的精神。 (5)模仿 全班同学边看黄河流水的视频边听《保卫黄河》的乐曲,模仿船夫的动作。(6)小结: 师:通过对黄河的学习我们总结:黄河上的船夫在汹涌澎湃的河水中奋力划船前进,表现了中国人不懈艰险、奋勇向前的大无畏精神。由衷的进发出催人奋进、迎难而上的大气概。 (7)诗句 师:说一说关于描绘黄河的诗句 2、感受大海 (1)出示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以及关于大海的视频 师:请结合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说说你看到大海的感受? (2)学生提出问题 师:关于葛饰北斋的《神奈川冲浪里》提出4个问题 学生提问后自主讨论自主作答 (3)说说关于大海的诗句 (4)小结: 师:作者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描绘出人们与风浪搏斗的情景。给人一种勇于与大自然对抗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3、感受高山 (1)出示关山月的《秋山关外月》与一段描绘高山的记录片 师:用词语概括你看到高山的感受 (2)讨论: 为什么画面以红黄色为主? 作者把长城画小的原因是什么? (3)师小结: 总结: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关外的宗山峻岭,歌颂祖国山河美,赞美中华民族的雄伟精神 (3)说说关于描写高山的诗句 4、总结: 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通过对高山、大海、江河的作品分析,感知了作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2 高山大海江河丨岭南版

《高山、大海、江河》 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感受、认识体现以“崇高”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会用合适词汇和艺术作品表达自己的感受; 过程方法:倾听气势磅礴的音乐、欣赏名家笔下的大山大水,在观赏和对比中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情感态度:感受“崇高”的审美体验;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作品所表现的崇高感,用合适的语汇和自己的美术作品大胆表达欣赏的感受。 教学难点:通过多媒体结合的形式强化学生的欣赏感受;尝试透过作品,探索画面背后隐藏的人文内涵,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具:欣赏资料收集;多媒体课件;对比表格;铅笔、图画本。 作业要求:尝试用几句话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并创作一幅有气势的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黄河激流》 1、听音乐《高山流水》和《黄河》,模拟指挥家们的动作,感受优美和雄壮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区别。 2、同时出示《蛙声十里出山泉》和《黄河激流》,哪一幅作品给你优美的感觉;哪一幅给你雄壮、气势磅礴的感觉?尝试看着画面,想象一下如果你身临其境,听到的声音会是怎样的?(请学生模拟,或者播放声效) 4、在《黄河激流》这幅作品中,哪些地方给你感受最深?(水、船、人) 画家以简练概括的艺术语言,雄健有力的笔触,沉着凝厚的色调,表现了船工们齐心协力搏击于黄河浊浪之中的惊险场景。画家没有从正面表现人与激流搏斗的表情,而是通过飞旋激荡的河水与沉着稳健的人物的对比,那如一叶小舟般

的黄河渡船与大面积的汹涌奔腾的浓浆浊浪对比,通过对水势的夸张表现反衬了人的力量和精神,较完美地体现了作品的主题。 是一幅感染力很强的作品。翻腾着层层巨浪疾驰而下的河水和一只全身十分倾斜的木船,使整个画面产生强烈的运动感。右下角一个大大的漩涡打破了自上而下的直线,活跃了画面,也更加渲染了惊险的气氛。那站在船头的青年水手,随时准备着对付迎面而来的一切险关,他和船后历尽过无数风险的老船公,共同以十分警惕的目光沉着地注视着前面。 5、为了使课堂更加生动,加入互动环节。请几位学生上台,模仿作品中船夫的姿势。模仿:1.时而摇桨。2.时而做指挥状。3.时而大声呐喊与激浪拼搏。然后在《黄河船夫曲》的音乐声中,把静止的画面运动起来,再现船夫与激流搏斗的场面。增强课堂的感染力。 6、采访演员,深化主题:面对如此汹涌澎湃的黄河水,你害怕了吗?(勇气)你觉得要战胜这么恶劣的环境,需要的是怎么?(力量) 作品体现了劳动者的勇敢、无畏、善与美、崇高的精神与恶劣的环境的斗争形象非常鲜明,栩栩如生,与自然做斗争,是需要勇气、需要力量的。 7、画家杜健为我们展现了黄河上,船夫与激流搏斗的情景。然而他为什么要画这样一幅画呢?(中华民族与外来力量作斗争,体现民族团结合作精神。表现了中国人民不避艰险、奋勇向前的大无畏气概,这种气概与咆哮的黄河真实地结合在一起,现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8、这幅作品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船在画面的位置。作为画面的主角,画家把它摆放在中间偏上的位置,很少作品会这样处理。如果请你修改一下,你会选择把船放在那个位置呢?(结合多媒体演示,讲解构图方法) 二、《香雪》与《秋山关外月》的对比 1、播放名山视频欣赏领略山的崇高、巍峨。

诗词鉴赏江河湖海

诗词鉴赏江河湖海诗词鉴赏·江河湖海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注: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97公里。流域总面积一百八十余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5米,居世界第3位。古时简称江,六朝以后才有大江和长江之称。在赞美长江的古典诗词中,苏轼的这首词堪称千古绝唱。而明代诗人高启的《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和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也是二首值得推崇的佳作。 (明)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官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此词是出自杨慎晚年所著历史通俗说唱之作《廿一史弹词》,其原名为《历代史略十段锦词话》,一段相当于一回。此词系第三段说秦汉之开场词,后来清初的毛宗冈父子将此词移置于《三国演义》卷首。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高山、大海、江河岭南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2.高山、大海、江河 岭南 学科美术年级四年级主备人上课时间课题高山、大海、江河(一) 第 1 课时任课教师教学目标 1. 认识欣赏自然界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 2. 能用适合的词汇表达自己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美。 教学难点理解欣赏画家的作品。 教学准备图片、课本基础知识清单与预习内容查找高山、大海、江河风景图片和绘画作品。 预习方法指导网上查询教学过程教学活动任课教师个性修改课堂导入引导学生欣赏高山、大海、江河的美丽景色,感受大自然雄壮的气势。谈一谈这些类型的美景有什么特点,与前课的有什么不同?主题活动欣赏课本四幅作品: 1.油画杜键《黄河激流》 (1)听音乐《黄河》协奏曲,说说感受。 (2)展示作品《在激流中前进》,简单介绍作品的信息,请学生讨论作品传达给自己的感受。 2.国画吴冠中《香雪》

VS国画关山月《秋山关外月》 《秋山关外月》,采用非常写生的手法,描绘了关外的崇山峻岭,秋天的红叶染红了山峰,蜿蜒的长城沿着山峰向远处延伸,在群峰、雪山、云海的烘托下显得格外雄伟、壮丽。 《香雪》,吴冠中继承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精神,以点、线、面为元素,在画面上表现出一种动感的节奏和韵律,正如毛主席在《沁园春雪》里面描绘的意境一样:北国风关、千里冰封; 山舞银蛇,原驰蜡像。壮丽的景色,令人陶醉! 4. 浮世绘葛世北斋《神奈川冲浪》 《神奈川冲浪》是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生活于西历19世纪前期)的作品。在汹涌澎湃的海浪中,有两条奋进的船只,远远望去是富士山,现出动荡不安、紧张激烈的氛围。 展示分享选一幅作品,用适合的词汇表达你的感受,如粗犷、有力、雄伟...... 盘点收获 1.学生梳理。 2.教师小结。 分层作业能用口头语言描述自己心中的高山、大海、江河的画面。 A:语言优美B:语言通顺板书设计高山、大海、江河教后反思学科美术年级四年级主备人上课时间课题高山、大海、江河(二) 第 2 课时任课教师教学目标 5. 学会欣赏画家的作品。 6. 能够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高山、大海、江河的雄壮之美。 7.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良好意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