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入行论》第160-161课学习笔记

《入行论》第160-161课学习笔记

第160-161课学习笔记

科判关系

智慧品分三:戊一、连接文教诫生起智慧;戊二、生智慧之方法;戊三、以智慧所得之事

戊二、生智慧之方法分三:己一、认识智慧之自性;己二、深入对境无我;己三、破除所断实执

己一、认识智慧之自性分二:庚一、抉择对境二谛;庚二、修行有境正道

庚二、修行有境正道分二:辛一、了知世俗如幻而修道;辛二、了知胜义空性而修道

第160课学习笔记

上师开示:

龙猛菩萨和智悲光尊者所讲的“四大轮”:安住顺境、亲近正士、发宏誓愿、积大福德。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依靠四轮马车,则可迅速抵达目的地。同样,若想快速得到圣者果位,也必须依靠这四种窍诀来行持佛法。

1.安住顺境:修行的时候,要安住在对修行有顺缘的地方,远离嘈杂等一切违缘。

2. 亲近正士:亲近具有法相的善知识,也就是依止精通三藏、有三学经验的人。即使你没有缘分亲自依止,那也不能离开上师的教言,否则就会慢慢被世间的各种恶习染污。

3.发宏誓愿:随时随地要发利益一切众生的宏大誓愿。哪怕是听一堂课、放一条生、闻思一个善法,也要为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而发愿。

4. 积大福德:应当广积资粮。我们前世积了资粮,今生才遇到这样深奥的大乘佛法。即生中没有积资的话,来世不一定遇到这么殊胜的正法,也不一定转生到佛法如此兴盛的殊胜之地。

幻师于所知,未断烦恼习,空性习气弱,故见犹生贪。

【颂词分层与解释】2层。1-3第一层:之前一个颂词中,唯识宗说,“虽知法如幻,岂能除烦恼?如彼幻变师,亦贪所变女。”即使了知诸法如幻,也无法断除烦恼。就好比对于幻变的美女,幻师明知是自己所化,但仍然会生贪心。1-3解释了为什么幻师对所变的美女生贪心的原因,一方面是他的实执特别强,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空性习气特别薄弱。4第二层:基于前两个原因,所以幻师对幻化的美女也会生起贪心。

幻师对于一切万法所知,还没有断除烦恼的习气,而且内心当中了知万法空性的习气很弱,所以见到了幻化的美女,也自然而然的产生贪欲。

【重点难点分析】

1. 认为空性对断除烦恼没有任何实义,完全是一种邪见。

(1)幻师由于(1)相续中的烦恼障、所知障、习气障没有断除,(2)空性习气太薄弱,从来没有闻思过、修学过空性法门,不可能通达空性教义,就不可能断除这些障碍,对自己所变出来的美女也会生贪心。(广释:幻师于平时,只知其幻术

所现之物为幻,而没有对自他内外一切境相作抉择,了知一切如幻无实的真相。因而其相续中贪执烦恼习气与常人一样,丝毫无有减薄,在幻化美女当前时,贪欲习气仍会自动生起。当然那时他也知道,这些女人是一种幻相幻觉,但幻师相续中无有与实执相违的空性智慧,他虽知当下对境是幻化,而这种执对境非真的心念,其力量极其微弱,无法摧破贪欲习气,因而仍会生贪。然而因为幻师已了知外相非真实之女,也就不会再进一步生起诸如想得到幻女,与幻女生活等烦恼,这与他遇到真实的女人对境时,有很大不同。幻师仅凭一念了知外相非真,便有如是大的摧伏烦恼作用,那中观师以无垢慧抉择一切法无实,那种降伏烦恼的力量也就更无法估量了,因此怎么能说知法如幻不能除烦恼呢?全知麦彭仁波切说:一切欲望痛苦之根本为分别念,分别念从各种戏论生,而空性能断除一切分别戏论。)

(2)学习过中观的人,知道包括众生在内的万法如梦如幻,就能断除对一切万法的实执,就不会生真实的贪心,从而能趣入殊胜的果位。所以不要说彻悟万法空性的佛陀,即便是对阿罗汉,甚至小乘一果——预流果这方面的空性有所认识,自己的执著也会减少。退一步说,纵然你没断除烦恼障,只是通过闻思知道万法如梦如幻,相似体悟了空性,也会断除一系列与之有关的贪著。《中观四百论》云:“若谁见众生,如机关幻人,彼等极明显,能趣入胜位。”《中观四百论注疏》中木匠制作的木头美女和画家画的自己上吊的画,表明如果没有认识到真相,对机器人也好、幻化人也好,都会生起一些贪心的。

(3)我们学空性、如梦如幻,必须要上升到我们自己的心识真正地安住如梦如幻的境界当中,才可以起作用。因为现在我们的内心当中,虽然了知了万法是空性的,但是我们心的状态,本身还没有上升到如梦如幻的程度,还没有和如梦如幻的法相应。只不过在非常强大的实执上面,有一点点空性的影子,虽然空性会起作用,但还是实执在起作用。如果我们的心就是法,就是空性,一起心动念,都是相合于空性产生的,本来就是空性的心。这时候真正会起作用。

(4)修空性直接断掉了烦恼来源的实有心,所以是从根本上断除烦恼的方法。从这个角度才可以分析,为什么空性是根本断烦恼的,而不净观等是暂时断烦恼的,不净观是改变注意力的方向,让我们断除烦恼,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证悟了空性,断除了相续中的烦恼,就不会有对外境的执著了。

讲记中,莲花色比丘尼通过修行而证得阿罗汉果,已断除了三界的烦恼障,相续中不可能有贪心,未生怨王强迫莲华色比丘尼行不净行时,她没有产生丝毫贪欲之心。释迦牟尼佛得知后,说她尽管身为比丘尼,但因未生真实贪心之故,所以并没有破戒。《律藏》中还记载了一个只断欲界贪欲的出家人,尽管也与人行过邪淫,但佛陀依然没有将他的行为斥为破戒,因他也无有丝毫贪爱之故。密宗中境界比较高的人,不管是喝酒、抽烟还是做不净行,因已超越贪嗔痴等分别念,证达万法如梦幻泡影,所以显现上即便有不如法的行为,实际上对相续一点染污也没有。

但现在是末法时代,真能证到这种境界的人少之又少,所以我们应把自己当作一个普通人,精进修持、取舍因果,这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口头上说“一切都不执著”、“一切都没有贪著”,但最后被自相烦恼染污,造下堕地狱的因,这非常可怕也非常可惜!

若久修空性,必断实有习,由修无所有,后亦断空执。

【颂词分层与解释】2层。1-2第一层:“若久修空性”,因为我们相续当中的实执很严重,所以必须要久修空性,花很长的时间观空性。众生无始以来沉溺轮回,都有一种实有执著,这种串习需要通过空性法门来断除。而且修持空性,一定要恒久修持。“必断实有习”首先,我们必须要知道空性的准确定义。准确认知空性来自于对于中观思想、中观理论的闻思,最后了知了空性的真正意义。然后再对它进行修持,如果我们久修空性的力量越强的时候,实有的习气,就越来越弱。所以久修空性,必断实有习。修了空性,最后我们知道一切万法都是无实有的、空性的。3-4第二层:“由修无所有,后亦断空执”,再修持空性是无所有的,就可以断除对空性的执著。无观待有而存在,有破掉之后,那么观待有而产生的无,不就没有依靠处了吗?没有依靠处,无自然而然就不存在了,就消失了。

(广释:有实宗说:对实有或空性生执着,二者实际上都不离分别戏论,这就如同大象沐浴一样,始终在分别网里上下反复,这样你们如何遮止分别呢?所以汝宗修观诸法无实皆空性,最终也成无法脱离分别,趋入涅槃。中观师回答:众生自无始轮回以来,不断地熏习着执诸法实有的无明习气,这种实执习气异常坚固,所以应先引导他们修习无事空性,以空性执对治其实执,如是以毒攻毒,反其习性而行,实有执着最终会断除。然而这种空性执也是观待实执而建立的法,在诸法实相中并不能成立。)

若恒久修观诸法空性,必定会断除执诸法实有的无明习气,再进一步由观修一切有实无事皆无成实所有,其后亦能断除空性之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