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060665

课程名称:财政与金融

英文名称:Treasury and finance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54

学分:3

适用对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科生

考核方式:考查;平时成绩:30% 期末考试:70%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二、课程简介

中文简介

《财政与金融》课程属于应用经济学范畴,是高等学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同时对于非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也是一门很实用的选修课。该课程是一门关于财政和金融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基础课程,主要研究财政收支、财政管理、财政政策、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政策等宏观经济问题。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财政与金融》课程阐述财政学和金融学两大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系统阐述财政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及其运动规律;客观介绍国际财政理论和金融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实务运作机制的最新发展;立足中国实际,努力反映财政与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进展和理论研究成果,实事求是地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财政与金融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对宏观经济现象的认识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宏观经济方针政策的正确掌握。要求学生弄清有关财政、金融的范畴;系统掌握财政、金融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正确认识财政、金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财政、金融的基本业务,掌握必要的基本技能;能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结合上,理解、把握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财政概述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财政的来历、财政所属范畴及其发展的过程;

2.并能对各种社会形态下的财政收支情况有所比较;

3.重点掌握财政所具有的特征;

4.掌握、理解财政各个职能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政概述

1.主要内容

财政概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的一般概念;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

财政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阐述财政在社会在生产中的地位。

第二节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1.主要内容

财政的产生和发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的产生;财政的发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财政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第三节财政的特征

1.主要内容

财政的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财政分配的形式一般采用货币分配形式;

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财政有哪些特征?

第四节财政的职能和作用

1.主要内容

财政的职能和作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职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举例阐明财政的职能。

(三)课后练习

1.财政具有哪些特征?

2.财政各个职能含义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二章财政收入

(一)目的与要求

1.从动态和静态等方面全面理解财政收入的概念;

2.掌握财政收入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3.深入理解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4.了解财政收入的基本结构,财政收入经济性质的分析;

5.了解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的经验数据法、要素分析法等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政收入概述

1.主要内容

财政收入概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收入的意义;财政收入的来源;财政收入的原则。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财政收入有哪些原则?

第二节财政收入的分类

1.主要内容

财政收入的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按收入形式分类;按国民经济部门分类;

按社会产品的价值构成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试将财政收入进行分类。

第三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1.主要内容

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分析;财政收入规模的计算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试计算财政收入的规模。

(三)课后练习

1.财政收入有哪些分类标准,又有哪些分类方法?

2.运用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三章国债

(一)目的与要求

1.能充分认识国家财政收入组成部分的国债的概念特征、国债的功

能;

2.了解我国国债的发展概况。掌握国债的各种分类、国债的规模;

3.掌握国债的发行价格、国债的发行方法、国债的利率及国债的偿还;

4.了解国债的负担以及我国国债市场。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债的概念

1.主要内容

国债的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债的概念;国债的特征;国债的功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国债有哪些特征和功能?

第二节国债的规模

1.主要内容

国债的规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债的负担;国债的限度。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国债的负担与限度。

第三节国债制度

1.主要内容

国债制度。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债的种类;国债的发行;国债的偿还;国债市场;

我国国债状况。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试简述我国国债状况。

(三)实践环节

搜集我国国债的资料,同时搜集某西方发达国家国债资料,进行比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四章税收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国家税收的概念和特征、税制要素及税收的分类;

2.了解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以及几次较大的税制改革;

3.了解我国税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我国税收政策的立法精神;

4. 理解税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5.掌握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的主要税种及主要

税种的税收要素及征税办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1.主要内容

税收的概念和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税收的概念;税收的形式特征。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税制要素

1.主要内容

税制要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附加、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税收的基本要素。

第三节税收分类

1.主要内容

税收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按课税对象分类;按税收的计税标准分类;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

分类;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按税收的管理权限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将税收进行分类。

第四节现行征收的各税

1.主要内容

现行征收的各税。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流转税:对象和特点,流转税的主要税种;

所得税:性质和特点,所得税的主要税种;

其他课税: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明白现行征收的各税的特点。

第五节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

1.主要内容

我国税收制度的演变。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950-1978年间的税制建立与发展;

1979—1993年间的税制改革;

1994年的税制改革。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了解我国税制的演变。

(三)课后练习

1.简述流转税的对象和特点及流转税的主要税种。

2.简述所得税的性质和特点及所得税的主要税种。

3.试述我国税制的演变历程。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五章财政支出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财政支出的概念及财政支出的各种分类;

2.掌握并理解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3.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安排和组织财政支出过程中应当遵

循的原则,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及政府采购制度;

4.掌握一些财政支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等;

5.掌握各种购买性支出的性质及现行管理办法;

6.掌握对转移性支出改革的重要意义及其改革措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

1.主要内容

财政支出的意义与分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支出的意义;财政支出分类;财政支出的经济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理解财政支出对经济的影响。

第二节财政支出的规模与原则

1.主要内容

财政支出的规模与原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量入为出的原则;统筹兼顾、全面安

排原则;厉行节约、讲求效益的原。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财政支出有哪些原则?能分别理解。

第三节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1.主要内容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意义、特点、方法。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掌握财政支出收益分析的方法。

第四节购买性支出

1.主要内容

购买性支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行政管理支出与国防经费支出,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财政投资性

支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明白各种购买性支出的基本范围。

第四节转移性支出

1.主要内容

转移性支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社会保障支出的概念与内容,资金来源与筹资模式;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保障体制改革;

财政补贴支出的性质与内容;

我国财政补贴制度的实践与改革。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明白各种转移性支出的基本范围。

(三)实践环节

搜集近五年的财政支出资料,对支出总量和支出结构进行分析,并

给出今后的趋势,最后将你的结论整理成一篇研究报告。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六章国家预算和决算(选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国家预算的概念;

2.了解我国国家预算的组成;

3.理解国家预算的原则;

4.掌握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的概念,并能加以比较;

5.理解实行复式预算的必要性和条件;

6.掌握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7.理解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8.了解我国预算外资金的建立和发展;

9.掌握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原则;

10.掌握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类型及分税制方面的问题;

11.了解国家决算的编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家预算

1.主要内容

国家预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家预算的概念、组成、原则;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明白国家预算的原则。

第二节预算外资金

1.主要内容

预算外资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内容和特点;预算外资金的建立和发展;

加强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了解预算外资金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第三节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1.主要内容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概念与实质;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类型;

分税制体制及其完善。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分税制度该如何完善?

第四节国家决算

1.主要内容

国家决算。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家决算的概念;国家决算的编制。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了解国家决算的概念及编制。

(三)课后练习

1. 简述实行复式预算的必要性和条件。

2. 简述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方面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七章财政管理和财政监督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财政管理的概念及其内容,财政监督的概念,财政监督的内容;

2.熟悉财政管理的意义,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3.了解财政管理现代化,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财政管理

1.主要内容

财政管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管理的意义;财政管理的内容;财政管理现代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了解财政管理的内容。

第二节财政监督

1.主要内容

财政监督。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财政监督的概念;财政监督的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了解财政监督的内容。

第三节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1.主要内容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意义;财政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有哪些主要内容?

(三)课后练习

1.简述财政管理的概念及其内容。

2.简述财政监督的概念,财政监督的内容。

3.加强财政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八章金融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金融的含义和金融的构成;

2.掌握货币的概念;熟练掌握货币的职能;

3.掌握货币制度的概念;了解货币制度的演变与发展;掌握格雷欣法

则、掌握金本位制的优缺点;

4.掌握信用的概念、组成要素,特征;能区分信用与金融的含义;

5.了解信用的产生和发展;熟练掌握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

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信

用工具和信用的职能;

6.掌握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主要产品;了解我国的民间信用发展;

7.掌握利息的概念,利率体系,利率计算、分类、影响因素、作用;

8.掌握我国现行利率制度及改革目标。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的构成

1.主要内容

金融的构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金融的概念;货币、信用;金融机构和银行;我国经济中的金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熟悉货币的职能,能熟悉信用的组成要素及特征。

第二节信用形式

1.主要内容

信用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信用形式。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区别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

第三节金融工具

1.主要内容

金融工具。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金融工具的概念和特征;金融工具的种类;

我国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的多样化。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了解金融工具的种类。

第四节信用的职能

1.主要内容

信用的职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资金再分配职能;提供和创造货币的职能。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理解信用的职能。

第五节利息和利息率

1.主要内容

利息和利息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利息、利息率;利率的种类、制定、作用。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了解利率的种类。

(三)课后练习

1.衍生金融工具的概念和主要产品;了解我国的民间信用发展。

2.简述我国现行利率制度及改革目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九章金融机构及其业务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融系统的构成;了解金融系统演化;

2.金融机构的种类和设置的基本原则;熟练掌握金融机构体系;了解

建国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发展和变化;

3.掌握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性质、职能、类型和组织形式;了解

我国的中央银行;熟练掌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4.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类型和组织形式;熟练掌握商业银行

的经营管理原则;了解我国主要的商业银行;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

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了解巴塞尔协议的核心内容;

5.掌握政策性银行的特征和我国的政策性银行;掌握专业银行的概

念;了解国际上典型的专业银行;

6.掌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点,熟练掌握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

7.了解我国银行信贷资金管理体制变革;熟练掌握我国现行信贷资金

管理体制。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机构概述

1.主要内容

金融机构概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演变;我国的主要金融机构;金融体制改革。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了解金融体系的构成及其演变。

第二节中央银行

1.主要内容

中央银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中央银行的形成、性质、职能、类型和组织形式;

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负债业务。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熟悉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负债业务。

第三节商业银行

1.主要内容

商业银行。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商业银行的熟练掌握商业银行的性质、职能、类型和组织形式;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巴塞尔协议的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熟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

务。

第四节政策性银行与非银行机构

1.主要内容

政策性银行与非银行机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政策性银行的特征;我国的政策性银行;专业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特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种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明白我国有哪些政策性银行,各有什么职能?

(三)课后练习

1.阐述中央银行的主要资产负债业务。

2. 商业银行有哪些经营管理原则?

3. 我国有哪些政策性银行?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十章金融市场及其业务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金融市场的主要功能;

2.掌握金融市场的主要分类方法,了解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关系;

3.了解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

4.了解证券发行方式和发行条件;

5.了解证券交易方式、股票上市条件;

6.掌握股票价格和收益率、债券价格和收益率的计算;

7.了解股指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

8.掌握投资基金的概念和种类,了解证券投资基金。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金融市场概述

1.主要内容

金融市场概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要素和主要功能;金融市场分类。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熟悉金融市场的基本概念及构成要素和主要功能。

第二节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1.主要内容

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货币市场的概念与特点、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货币市场的业务;

资本市场的概念与特点、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资本市场的业务;

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证券发行方式、发行条件;

证券交易方式,股票上市条件,股票价格与收益。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分析资本市场中各金融工具的发行方式与发行条件。

第三节外汇与黄金市场

1.主要内容

外汇与黄金市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了解外汇与黄金市场的简单操作。

第四节我国的金融市场

1.主要内容

我国的金融市场。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与发展情况;

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稳步发展的工作。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明白实现我国金融市场稳步发展应该做的工作。

(三)实践环节

参加证券市场的模拟操作。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十一章货币供求与均衡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货币流通的概念及规律,货币层次的划分;

2.掌握货币需求主要理论,货币供给主要理论;

3.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概念、原因、经济效应;

4.熟悉货币流通的范围,货币均衡,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5.了解通货膨胀的治理;

6.了解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及货币政策工具。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货币流通

1.主要内容

货币流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货币流通的概念及流通规律;货币流通的范围;货币层次的划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了解货币流通的概念及规律和货币层次的划分。

第二节货币供求

1.主要内容

货币供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

能理解货币均衡的确定。

第三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1.主要内容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的成因;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

通货膨胀的治理;通货紧缩及其治理。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理解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其治理。

第四节货币政策

1.主要内容

货币政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货币政策概述;货币政策工具;

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及货币政策工具。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什么?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三)课后练习

1.针对不同通货膨胀的成因,该选择如何治理?

2.我国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什么?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第十二章开放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活动(选学)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作用,掌握国际收支

平衡表的内容、国际收支失衡对经济的影响和国际收支逆差的调节;

2.掌握外汇和汇率的概念,掌握汇率的表示方法,了解汇率的种类,

掌握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

3.熟练掌握影响汇率的因素、汇率波动对经济的影响;

4.掌握外汇管制的目的和方式,掌握我国现行外汇管理制度掌握即

期外汇交易、远期外汇交易和外汇调期交易了解外汇风险防范方法。

5.了解利用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掌握利用外资的方式。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国际收支

1.主要内容

国际收支。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国际收支的概念;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影响及其调节。

能熟悉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第二节外汇与汇率

1.主要内容

外汇与汇率。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外汇与汇率的概念,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汇率的种类,汇

率制度: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汇率的影响因素,汇率波动

对经济的影响。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运用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进行计算。

第三节外汇管理

1.主要内容

外汇管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外汇管制;外汇风险及其防范;国际储备。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了解外汇管理的目的和常用方法。

第四节利用外资

1.主要内容

利用外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我国利用外资的意义;利用外资的方式;利用外资应注意的问题。

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能了解利用外资的方式。

(三)课后练习

1.描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内容。

2.当国际收支平衡表失衡时该如何调节?

3.分别运用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进行外汇计算

4.我国在利用外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章教学主要采用的方法是讲授法,辅助手段为课堂讨论。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推荐教材

1.李海波、林松、高寿昌,新编财政与金融,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赵雪恒,财政金融学,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

教学参考资源

1.王维安,现代金融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年。

2.孙文基、魏晓锋,财政与金融概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3.陈共,财政学(第四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贺建风修订日期:2007.4.10

大纲审定人:胡小健审定日期:2007.5.28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 2、外部效应:指的是私人费用与社会费用之间或私人得益与社会得益之间的非一致性。 3、资源配置:是指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 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信用: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运动。 5、汇价:指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 6、货币头寸:是商业银行每日收支相抵后,资金过剩(多头寸)或不足(少头寸)的数量。 二、填空题 1、市场失灵表现在许多方面,主要有:公共产品、外部效应、不完全竞争、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与失衡。 2、我国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类:税收收入、企业收入、债务收入、其他收入。 3、税收的形式特征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4、信用的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 5、财政支出的原则有:量入为出、优化支出结构、公平与效率兼顾。 6、金融创新主要发生在五个方面:金融工具创新、交易技术创新、市场形态创新、组织结构创新、管理方式创新。 7、中央银行一般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再贴现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政策。 三、判断题 1、利息来源于劳动者所创造出的价值的一部分。(√) 2、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3、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那些专门 从事商业性的金融活动。(×)4、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是指发放贷款,而不是吸收存款。(×)5、金融创新,是指来自金融业内部的种种创造性的变革。(√) 6、信托以信任为核心,资财为基础,委托为方式的财产管理制度。(×) 7、证券行市是指在证券流通市场上买卖证券的价格。(√) 8、货币流动性程度,即指货币变为现款的能力。(√) 9、金融工具交易的方式按达成交易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交易和间接交易。(√)10、证券业监管方式有:官方监管、自律、社会公众监督。(√)11、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发行过度,主要表现是个别物价上涨。(×)12、国际收支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的存量。(×)13、外汇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含义。(√)14、外汇交易泛指国际上不同货币之间的各类买卖业务。(√)15、国际储备与国际收支、外汇汇率一起构成了国际金融领域的三大支柱。(√)16、狭义的国际储备即指借入储备。(×)17、货币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四、简答题 1、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学界的三类观点: A、促进论。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具有增加产出的效应。①,提高货币供给,可刺激有效需求,满足财政赤字的弥补需求;②,通货膨胀通过物价上涨中利益的得失,利于高收入阶层的国民收入再分配;③,物价上涨,企业的利润提高,从而刺激了私人投资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 B、促退论。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有害无益,具有减少产出的效应。通货膨胀对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生产过程紊乱、生产性投资减少、破坏了商品的正常流向、改变了原有收入和财富占有的比例、市场混乱、囤积居奇、投机活动猖獗),妨碍着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协调发展,世界各国的经济都证明了这一点。 C、中性。认为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实际上不产生任何影响。由于公众存在合理预期,在一定时间内会对物价上涨作出合理的行为调整,这种调整会抵消通货膨胀产生的各种影响。 2、利用外资的形式有哪些? 答: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中外合作。 3、我国弥补财政赤字,基本上有哪几种方式? 答: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A,筹集财政收入(遵守利益兼顾、增产节约开辟财源、正确处理筹集收入与发挥经济杠杆功能、区别对待合理公平的原则); B,发行国债(国债的管目标:1,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2,满足投资者的需求,3,利息成本最小化,4,减少国债流动性。); C,控制财政支出(遵守量入为出与收支结合、厉行节约与讲求效益、统筹兼顾与全面安排的原则); D,严格执行国家预算。 4、企业投资行为引起债权债务关系的原因是什么? 答:合同是债权产生最主要的原因。 债权是得请求他人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权利。相对於债权者为债务,即必须为一定行为(作为或不作为)的司法上义务。债权和债务都不能单独存在,否则即失去意义。债发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契约、无因管理、不当得利和侵权行为;债的消灭原因则有

财政与金融 习题集 含答案

《财政与金融》课程习题集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财政与金融》(编号为02004)共有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题,判断分析题,论述题,计算题,简答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下列财政支出中属于购买支出的是()。 A. 财政补贴支出 B. 债务利息支出 C. 行政管理费支出 D. 社会保险费支出 2.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 社会福利 B. 社会保险 C. 社会救济 D. 商业保险 3.财政收入的规模,从根本上讲决定于()。 A. 社会消费的规模 B. 生产的规模 C. 商品交换的规模 D. 建设资金需要的规模 4.从社会经济所有制构成看,财政收入主要来自()所有制经济。 A. 国有 B. 集体 C. 个体 D. 中外合资 5.从社会产品价值构成来看,我国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 A. C B. V C. C+V D. M

6.工资、薪金所得适用的税率是()。 A. 9级全额累进税率 B. 5级超额累进税率 C. 9级超额累进税率 D. 20%的比例税率 7.下列税种中,属于所得课税的有()。 A. 农业税 B. 关税 C. 耕地占用税 D. 证券交易税 8.我国企业所得税的基本税率为()。 A. 20% B. 30% C. 33% D. 40% 9.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A. 设立偿债基金 B. 依赖财政盈余 C. 预算列支 D. 举借新债 10.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 A. 处理预算资金上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B. 处理国家与企业的物质利益关系 C. 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D.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1.我国从1994年起实行的预算管理体制是()。 A. 总额分成 B. 划分收支,分级包干 C. 分税制 D. 划分税收,核定收支,分级包干 12.货币流通量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变化。 A. 正比 B. 反比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财政与金融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 的,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2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腑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3.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预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 济政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5.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鉴定合格,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 全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2.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成本分析法、效益最低选择法、费用公共劳务收费法。 4.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5.我国统一货币流通包括现金流通领域和转账结算领域。 6.中央银行是的银行、的银行、的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管理机构。 7.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资财融通、信用服务 8.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B )。 B.经济和政治 2.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是起因于( B ) B.课税对象 3.( C )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C.保值国债 4.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 B )审查和批准。 B.人民代表大会 5.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 C )。 C.赤字财政 6.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A )。 A.商业信用 7.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D )。 D.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8.( B )具有"信用创造"的功能。

《财政与金融》A卷试卷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A卷) 专业:学号:姓名:分数: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财政属于( )范畴。 A生产 B分配 C交换 D消费 2.财政分配的目的是为了满足()。 A个人消费的需要 B.企业生产的需要 C社会的公共需要 D.家庭的生活需要 3.劳动力再生产费用也是决定( )高低的主要因素。 A.剩余产品价值率 B.产品合格率 C.工资增长率 D.物价指数 4.国债是指( )以债务人的身份,采取信用方式,通过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所形成的债务。 A.企业 B.团体 C.政府 D.个人 5.财政补贴的对象是( )。 A.政府机构 B.企业和居民 C.失业者 D.伤残人 6.( )是商业银行经营资金的主要来源。 A.银行资本金 B.存款负债 C.向中央银行借款 D.同业拆借 7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 )。 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国农业银行 8.( )是指保险人将其承担的保险业务,以承保形式,部分转移给其他保险人的保险。 A.原保险 B.再保险 C.单一保险 D.综合保险 9.( )是金融机构之间旨在调剂资金头寸余缺的一种短期资金融通的货币市场业务方式。 A.同业拆借 B.票据承兑 C.票据贴现 D.国债回购业务 l0. ( )是由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A.支票 B.银行券 C.大额存款单 D.股票 11.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 A.社会产品 C+V+M B.折旧基金C C.职工劳动报酬收人V D.剩余产品价值 M 12.财政是以( )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A.国家 B.企业 C.个人 D.法人 13.政府采购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A.控股制 B.财政供给制 C.招标制 D.财政透支 14.综合财政计划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计划。 A.国家预算 B.银行信贷收支 C.现金收支 D.企业部门财务收支 15.(C)是指政府的借贷活动,其主要形式是由政府发行债券以筹措资金。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 D.消费信用 16.狭义的财政管理体制是( )。 A.国家预算管理体制 B.税收管理体制 C.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 D.文教行政事业财务管理体制 17.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 )。 A.国家预算拨款 B.自由资金 C.企业存款 D.居民存款 18.派生存款的策源地是( )。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卷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卷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下列需要中,属于社会公共需要的是() A.普及教育 B.个人购买食品 C.企业购买原料 D.企业技术革新 2.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资金支付属于() A购买支出 B转移支出 C补偿性支出 D积累性支出 3.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 A、C+V+M B、C+V C、V+M D、C+M 4.目前,我国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是() A、税收收入 B、企业收入 C、债务收入 D、事业收入 5.在社会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需求的组成发生结构性变化,导致物价总水平上涨,而引发的通货膨胀,叫做() A.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 C.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 D.“滞胀”型通货膨胀 6.下列税种中,属于财产税的有() A.农业税 B.契税 C.证券交易税 D.土地使用税 7.某企业获得银行一笔期限3年、年利率为5%的1000万元贷款,每年计息一次,若按复利计息,该笔贷款到期的本利和为( )。 A.1 050 元 B.1 102.5万元 C.1 157.625万元 D.1 150.63万元 8.为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对支出效益只有社会效益而且无法以货币计量的项目应采用()进行评价。 A、成本—效益分析法 B、最低费用选择法 C、公共产品收费法 D、因素分析评分法 9.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是()。 A现金 B存款 C贷款 D借款 10.在处理国际税收关系中各国减除或减轻国际重复征税通常采用的方法是() A、低税法 B、税收抵免法 C、扣除法 D、免税法 11.即期外汇交易也称()。 A套汇交易 B期权交易 C现汇交易 D期货交易 12、商业银行在经营外汇业务中,如果卖出多于买进,则称为( ) A.多头 B.空头 C.升水 D.贴水 二、多项选择题 1.货币发展的具体形态有()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 C.兑现的银行券 D.纸币 E.复合货币 2、国债偿还方式有() A、基金偿还法 B、抽签轮次偿还法 C、到期一次偿还法 D、市场购销偿还法 E、以新替旧偿还法 3、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有() A、关税 B、消费税 C、个人所得税 D、房产税 E、车船使用税 4.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能力与( )成反比。 A.原始存款 B.法定存款准备率 C.现金漏损率 D.超额准备率 E.定期存款准备金 5.一般来说,国债的政策功能主要表现为() A、筹集建设资金 B、实现经济增长 C、弥补财政赤字 D、促进社会公平 E、调节社会总供求,实现经济稳定运行 6、流通中货币需要量取决于() A、单位商品价格 B、待销售的商品数量 C、流通中纸总量 D、纸币本身的价值 E、单位货币流通速度7.融资租赁的特征有( )。 A.具有融资和融物的双重职能 B.租赁期限较长 C.融资租赁物件大都是非标准(非通用)设备 D.由出租人选择租赁物件及供货人 E.租期满后,出租人通常以无偿方式或收取象征性价款向承租人转让租赁物的所有权。

财政与金融作业答案1-2

第一章至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财政: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 2、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 3、财政收入: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 4、税收制度: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 5、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6、起征点: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7、免征点: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8、直接税: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 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 10、国债: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 二、填空题 1、财政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会条件。 2、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3、财政分配的对象主要是剩余产品。 4、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5、财政收入按收入形式分类,相应地可将财政预收入分为税收收入和非税收收入两大类。 6、分析与确定财政收入数量界限的方法主要有经验数据法和要素分析法。 7、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8、课税对象是确定税种的主要标志。 9、税源是税收的经济来源或最终出处。 10、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税征,加一成等于加正税税额的10% 11、我国现行属于流转税的税种有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和资源税。

《财政与金融》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个,共25分) (1)单选题(15个,每题1分,共15分) 下面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抹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以下不属于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是()。 A.经济建设支出B.购买性支出 C.社会文教支出D.行政管理支出 2.以下不是行政管理支出的是()。 A.行政支出B.公安支出 C.司法检察支出D.军队正规化建设支出 3.以下不属于我国的现行税率是()。 A.全额累进税率B.比例税率 C.超额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 4.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是()。 A.扣除法B.免税法C.抵免法D.税收饶让 5.以下不是影响国债的负担的因素的是(D) A.认购者即债权人的负担B.政府即债务人负担 C.纳税人的负担D.负税人的负担 6.各国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A.公债收入B.国有资产收益 C.公共收费D.各项税收 7.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课税的税率是()。 A.比例税率B.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D.固定税率 8.将公债分为上市公债和非上市公债的分类标准是()。 A.债权人不同B.发行主体不同 C.流动性不同D.用途不同 9.我国复式预算中,属于建设性的预算收入是()。

A.各项税收B.非生产性企业亏损补贴 C.教育费附加D.经常性预算结余 10.20世纪3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货币制度是()。 A.银本位制B.金银本位制 C.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D.金本位制 11.以金融工具的期限为分类标准,金融市场分为()。 A.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B.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C.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D.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12.下列属于资本市场的是() A.国库券市场B.股票市场 C.商业票据市场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 13.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一项资产业务是()。 A.贷款B.存款 C.投资D.发行金融债券 14.现代经济生活中存款货币创造的主要金融机构是()。 A.专业银行B.中央银行 C.非银行金融机构D.商业银行 15.我国的中央银行是()。 A.中国建设银行B.中国银行 C.中国人民银行D.中国工商银行 (2)多选题(5个,每题2分,共10分) 下面各题A、B、C、D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选项涂抹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土地、资本、劳动等社会资源的经济方式,其特征主要是()。 A.自由性B.竞争性 C.平等性D.计划性 E.法制性 2.按照预算的级次不同,政府财政收入可以划分为()。 A.各项税收收入B.公共收费收入 C.中央收入D.债务收入

财政与金融试卷

财政与金融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固有的功能。它包括政治职能、经济职能和文化职能。 2.社会保险制度包括社会保障、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3.税收的基本要素包括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目和税基、税率。 4.金融是指简单来说,金融就是资金的融通。金融是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联系的经济活动的总称,广义的金融泛指一切与信用货币的发行、保管、兑换、结算,融通有关的经济活动,甚至包括金银的买卖,狭义的金融专指信用货币的融通。 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职能有四个:服务职能、调节职能和管理职能。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财政参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形式不包括 ...( C ) A.增值税 B.营业税 C.财产税 D.消费税 2.财政收入可以分为经常性收入和资本性收入,其划分标准是( ) A.预算收入的性质 B.预算的级次分类 C.收入来源的经济部门 D.财政收入的组织形式

3.纳税人通过提高商品销售价格的方法转移税收负担的税负转嫁方式称为( A ) A.前转 B.后转 C.散转 D.税收资本化 4.预算年度的期限通常为( A) A. 一年 B. 二年 C. 三年 D. 四年 5.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是(B)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政策性银行 C. 非银行金融机构 6.我国一般采用的利息率是(B ) A. 年利率 B. 月利率 C. 日利率 D. 厘利率 7.一国制定和执行政府货币政策的金融机构是(B) A. 商业银行 B. 中央银行 C. 政策性银行 D. 专业银行 8.保险最基本的职能是(B ) A. 经济补偿 B. 分散风险 C. 筹集资金 D. 防灾防雨 9.保险合同的内容是指(A) A. 保险合同的形式和条款 B. 保险利益

【2021年最新整理】电大专科财政与金融(农)期末复习考试答案解析【精编版】

一、名词解释1 2 3 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4 5 6 7 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 8 上公开招标的方式发行国债。 9 10 行为。 11 12 规化建设等方面的费用支出。 13 14 15 段。 16 对信贷资金管理权限划分的规定。17 18 19.起征点: 对象,都要征税。 20 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21 22 两大内容。 23.信托: 24 25 上涨。 是国家财政实现计划管理的工具。 转移的形式、标准等方面的规定。 一是:(经济条件),二是(社、(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三大职 (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定 1950)年公 、(银行利 。 、(自愿性)、(灵活性)。 (统筹兼顾、全面 (拟定采、(选择采购方式)、(进行资格预审)、 、(履行采购合同)、(验收采、(进行效益评估)。 。 (减少补贴项目)、(明确补贴、(提高补贴效率)。 (高度集中)、(分散管 、(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 (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 即具有(强制性)、(无 (最

26.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 27 收。 28 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 29 30.国债的发行价格一般有三种:31.财政信用措施主要有: 32. 33.原始存款的策源地是(中央)银行,业)银行。 34.中央银行具有(政策)职能、 35 36.我国的预算年度采用(历年制) 月对日止。 37.《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自(1995三、单项选择题 1.财政属于(B)范畴。A.生产 B.分配2.财政是以(A)为主体的分配关系。A. 法人 3 B.70% C.80% D.90% 4 最低需要量。A.各项工作 B.各项任务 划 5.征税的依据是(C)。A. 国家政治权 D.剩余价值支配权 6 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加成和减免7.(A 法 B.承受法 C.出卖法 D.支付法行法8.当国债采取(D)发行时, B.间接公募法 C.承受法 D.出售法 9 的。A.绝对量 B.相对量 C.实际指标10.财政支出过程实质上是一个(D 息支出 C.回笼货币 D.资源配置11.下列属于人员经费的是(A)。A. 业务费 D.修缮费 12.现行的预算管理办法于(C)起实行。 C.1997.1.1 D.1998.1.1 13.(A) 出的支援。A.支援农业生产支出 B. 农林部门科技三项费用 D. 出 14.(A 以后年度的保支出作资金储备。A. 部分基金制 D.先收后付制 15 全部或一定比例的补贴,称为(D)。A. 房租补贴 D.财政贴息 16 务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模式是(A)。A. C.统分结合 D.其他 17 A.商业信用 B.银行信用 C.国家信用18 于(D)。A.银行贷款 B.银行存款 C. 的功能。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 C)。A.强制性、相关性、 C.可测性、可控性、相关 称为(B)。A.升水 B.贴水 C. A.私人 B.股份制 C. A.经济管理 B.经济补偿 C.社会保 卖出或买进远期外汇, B.远期外汇交易 C.地点套 C)。A.政府 A.贸易收支 B.劳务收B)。A.政治和文化 B.经济和政治 C. A.固定利率C.保值国债 D.普通国债 B)审查和批准。A.政协 B.人财政部门 C.赤字财政 D.财政结余 C)。A.C 转移性支出 C.可控性支出 D.不可控A)。A.公务费 B.工资 C.职工福 C)。 C.是否具有“创造货币”的性质 C)。A.个人消费的需要 B.企 D.家庭的生活需要 A)高低的主要因素。A.剩余 C.工资增长率 D.物价指数 A.企业 B.团体 C.政府 D.个人B)。A.政府机构 B.企业和居民 C.失 A.银行资本金 B.存 D.同业拆借 A)。A.中国人民银行 B.中国银行 C. A.原保险 B.再保险 C.单一保险 D. A.同业拆借 B.票据承兑 C.票据贴 A.支票 B.银行 ADE)的配置。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1)

财政与金融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征点: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 不征税;但达到起征点时,全部课税对象,都要征税。 2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腑的商品和劳务,也包括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3.复式预算:在预算年度内将全部财政收支按经济性质分别编制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 算,通常分为经费预算和资本预算。 4.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的经济目标而采取的组织和调节货币信用量的经济政 策,包括货币政策目标和货币政策工具两大内容。 5.信托:是财产的所有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通过鉴定合格,将其财产委托信托机构全 权代为经营、管理或处理的行为。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三大职能。 2.税收的形式特征,通常被概括为三性,即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特征。 3.财政支出效益分析的方法有成本分析法、效益最低选择法、费用公共劳务收费法。 4.现代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保险 5.我国统一货币流通包括现金流通领域和转账结算领域。 6.中央银行是的银行、的银行、的银行,是特殊的金融管理机构。 7.信托的职能有财务管理、资财融通、信用服务 8.紧缩财政政策的措施主要有削减财政支出和增加税收。 三、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产生的条件是( B )。 B.经济和政治 2.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主要是起因于( B ) B.课税对象 3.( C )的利率是根据市场物价变动幅度而浮动的。 C.保值国债 4.地方各级政府预算由本级( B )审查和批准。 B.人民代表大会 5.在编制预算时就已经安排了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称为( C )。 C.赤字财政 6.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是( A )。 A.商业信用 7.银行在技术上的创造货币能力能否发挥,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D )。 D.社会再生产等若干内在因素

(金融保险)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金融保险)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

财政与金融试题及答案(902)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一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财政分配的主要对象是() ①、剩余产品 ②、社会产品 ③、必要产品 ④、社会财富 2、对国有企业利润征收的所得税属于() ①、企业收入 ②、债务收入 ③、税收收入 ④、其他收入 3、下列税种中,属于所得课税的有() ①、农业税 ②、关税 ③、耕地占用税 ④、证券交易税 4、跨国公司进行国际避税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是将利润() ①、转移到高税国实现 ②、转移到低税国实现 ③、隐瞒 ④、抽逃 5、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重点是() ①、资源性国有资产 ②、经营性国有资产 ③、非经营性国有资产 ④、有形国有资产 6、我国财政支出中的补偿支出是() ①、基本建设支出 ②、债务支出 ③、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④、挖潜改造支出 7、实现以外延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方式是() ①、基本建设 ②、大修理 ③、更新改造 ④、改建重建 8、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①、社会福利 ②、社会保险 ③、社会救济 ④、商业保险

9、各国政府偿还国债的基本手段是() ①、设立偿债基金 ②、依赖财政盈余 ③、预算列支 ④、举借新债 10、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实质是() ①、处理预算资金上的集权与分权的关系 ②、处理国家与企业的物质利益关系 ③、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 ④、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1、我国最基本的信用形式是() ①、商业信用 ②、银行信用 ③、国家信用 ④、消费信用 12、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的中央银行制度是属于() ①、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②、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③、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 ④、准中央银行制度 13、在商业银行的传统负责业务中处于最重要地位的业务是() ①、资本金 ②、各项存款 ③、发行债卷 ④、借款 14、信托机构接受委托,对其财产进行经营、管理或处理的业务是() ①、信托类业务 ②、委托类业务 ③、代理类业务 ④、融资租赁业务 15、保险职能中,能体现保险经济活动内在功能的是() ①、融能资金 ②、组织经济补偿 ③、分散危险 ④、增加投资收益 16、证券交易所经纪人与外界证券商或客户的中介者,叫做() ①、证券代理人 ②、证券买卖者 ③、掮客 ④、证券咨询机构 17、目前,我国将货币划分为三个层次,Mo通常是指() ①、企业单位的活期存款 ②、流通中现金 ③、居民储蓄存款

财政与金融历年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大学河南省轻工业学校函授站考试题A 课程:财政与金融学考试日期年月日 专业班号: 姓名:学号: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货币的本质性是( A ) A.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B.商品 C.单纯储存的物品 D.信贷资金 2.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率,将导致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B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3.传统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是( B ) A.信用中介和流通中介 B.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C.流动中介和支付中介 D.支付中介和信用创造 4.一般情况下,债券的利率比储蓄利率( B ) A.高 B.低 C.相等 D.不确定 5. 当中央银行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通常在金融市场上(B ) A.卖出债券B.买进债券 C.上调利率D.下调利率 6.欧洲货币市场的中心是( B ) A.纽约 B.伦敦 C.法兰克福 D、东京 7.财政收入中占比重最大的收入是( A )。 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企业收入 D.其他收入 8.在下列支出中,属于国家财政最基本的支出是( B )。 A.价格补贴支出 B.基本建设支出 C.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 D.文化教育支出 9.在税制要素中,决定征税范围的要素是( B )。 A.纳税人 B.课税对象 C.税率 D.附加与加成 10.下列属于国债形式特征之一的是( C )。 A.固定性 B.强制性 C.有偿性 D.年度性. 11.从现行税制来看,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行为应缴纳( D )。 A.增值税 B.消费税 C.关税 D.营业税 12.按照有无担保为标准,贷款可分为担保贷款和( A )。 A.信用贷款 B.委托贷款 C.长期贷款 D.流动资金贷款 13.在通货膨胀时期,货币流通速度通常会( A )。 A.加快 B.减慢 C.不变 D.不一定 14.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基准来计算应收或应付多少外币的汇率表示方法是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

第1页,共4页 第2错误!未指定书签。页,共4页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装 姓名: 学号: 专业: 年级: 学院: 座号: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密 封 线 密 封 试卷编号: 2017级会计专业《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 试卷类型: A 卷 2018~ 2019学年 第一学期 考试时间:90分钟 出题单位 出题老师 印刷份数 教研室主任 院部主任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成绩 题分 20 20 20 20 20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20分) 1、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是( )。 A 、计划财政 B 、家计财政 C 、公共财政 D 、生产建设财政 2、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收支分配活动是( )。 A 、金融 B 、财政 C 、个人分配 D 、公司财务 3、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上,必须考虑区域和城乡间的发展差距,这体现了公共财政( )特征。 A 、弥补市场失效 B 、提供公平服务 C 、非盈利性 D 、法制性 4、各国政府普遍运用的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是( )。 A 、税收 B 、国有资产收益 C 、专项收入 D 、债务收入 5、下列选项中,成为我国财政收入基础的是( )。 A 、工业 B 、农业 C 、交通运输业 D 、商业服务业 6、发行公债的最初目的是为了( )。 A 、筹集建设资金 B 、稳定物价 C 、弥补财政赤字 D 、调节经济 7、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是( )。 A 、税收对象 B 、纳税环节 C 、纳税人 D 、税率 8、被认为最具负担公平的税率制度是( )。 A 、比例税率 B 、实际税率 C 、平均税率 D 、最低税率 9、我国各级政府预算的审批机关是( )。 A 、本级政府 B 、本级财政部门 C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 D 、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0、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 )。 A 、C 部分 B 、V 部分 C 、M 部分 D 、V 和M 部分 11、纸币之所以能够产生,跟货币执行( )职能的特点有关。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12、货币制度基本的内容是规定( )。 A 、货币材料 B 、货币单位 C 、货币名称 D 、价格标准 13、当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时,将导致货币的供应量(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确定 D 、不变 14、银行信用是银行和各类金融机构以( )形式提供的信用。 A 、商品 B 、货币 C 、资本 D 、证券 15、实际利率等于( )。 A 、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之差 B 、名义利率加通货膨胀率之和 C 、市场利率减官定利率之差 D 、市场利率加官定利率之和 16、由国家根据立法采取强制行政手段加以实施的保险是( ) A 、商业保险 B 、社会保险 C 、平安保险 D 、社会福利 17、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范围是( )。 A 、生产领域 B 、流通领域 C 、消费领域 D 、货币领域 18、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首要目标是( )。 A 、稳定币值并以此促进经济形式增长 B 、信贷收支平衡 C 、充分就业 D 、国际收支平衡 19、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业务必须向中央银行交纳的存款为( )。 A 、支付准备金 B 、特别存款 C 、超额准备金 D 、法定存款准备金 20、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中国 D 、意大利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20分) 1、财政支付的形式包括( )。 A 、无偿拨付 B 、货币形式 C 、有偿贷款 D 、实物形式 E 、公用经费 2、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包括( )。 A 、对个人贷款 B 、收购金银、外汇 C 、买卖政府债券 D 、对金融机构贷款 E 、对工商企业贷款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担负( )的职能。 A 、配置资源 B 、收入分配 C 、调控市场 D 、稳定经济 E 、稳定政治 4、财政支出的无偿使用形式具体有( )形式。 A 、财政贴息 B 、财政拨款 C 、政府采购 D 、转移支付 E 、税式支出 8、下列属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是( ) A 、保险公司 B 、投资银行 C 、国有商业银行 D 、股份制商业银行 E 、信用社 6、市场机制存在的被称为“市场失灵”的固有缺陷包括( )。 A 、垄断 B 、外部效应 C 、公共物品 D 、私人产品 E 、收入分配不公 7、财政转移性支出具有的特点包括( )。 A 、无偿性 B 、有偿性 C 、等价性 D 、非等价性 E 、随意性 得分 得分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财政与金融》期末复习**<“两会”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1、财政产生的条件: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进而产生私有制,是财政产生 的经济条件;国家凭借它的权利强制地无偿地占有一部分社会产品来满足国家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便出现了财政分配关系,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 2、公共产品的特征: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3、财政的四个职能:财政分配职能(最基本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宏观调控职 能,监督职能。 4、财政支出的分类:按财政支出是否具有直接的补偿性分,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 性支出。其中,购买性支出具有直接补偿性,转移性支出没有直接补偿性。 5、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社会救济,社会福 利。 6、决定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的确定,主要应考虑以下两个因 素:经济发展水平(最主要因素),政府职能。 **<财政分配的主要来源是剩余产品。>**<国家的职能: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7、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税法的核心要素)。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 8、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9、财产税包括:房产税,契税。 10、税收转嫁的形式:前转,后转,消转,税收资本化。 11、公债的特征: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公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运行。 12、国库集中收付的含义:国库集中收付就是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行开设账户,同时,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这一账户进行拨付。它包括三方面含义:一是集中收入管理,二是集中支付管理,三是集中账户管理。 国库集中收付制的含义:是指公共收入(包括税收收入,公债收入及其他收入等)从取得到划入国库全过程的监控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从对预算分配到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账户全过程的监控制度。 中国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意义:有助于革除原有国库收付制度的种种弊端,有助于提高效率,有助于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框架。 **<测算国家预算收支指标的方法:系数法,基数法,比例法,定额法。> **<中国现行的预算管理体制:中国自1994年1月1日起实行分税制预算管理体制。> 13、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本位币即主币,可自由铸造,无限法偿;辅币是有限法偿,对方可拒绝接受。> **<中国货币制度实行的是人民币制度。中国人民银行是唯一发行人民币的银行。> 14、信用的形式:商业信用,银行信用,政府信用,消费信用,国际信用。 15、中国现阶段的金融机构:中国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督机构(负责宏观调控);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外资或合资金融机构;中国台湾省和香港地区的金融机构。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答案修订稿

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答 案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中专财会《财政与金融》期末试卷(含答案) (90分钟)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25分) 1.财政:是指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为主体,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的集中性分配。(P3) 2.国家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向经济单位和个人强制地、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方式。(P26) 3.纳税人:是纳税义务人的简称,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P27) 4.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过程,是指在通货膨胀得到抑制之后表现出物价与货币供给量连续下降的现象。(P112) 5.财政政策: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的指导原则及其相应的措施。(P187) 二、单选(10分) 1.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发行的国债是( B P32 )。 A.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B.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C.保值公债 D.特种国债 2.长期以来,我国财政支出中居首位的是( A P52 )。 A.建设性支出 B.行政管理支出 C.文教科学卫生支出 D.社会保障支出 3.建立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的基本原则是( A P70 )。

A.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B.权责利结合 C.与政治经济形式的发展相适应 4.政府预算决算的最高审批机构是( C P68 )。 A.中央人民政府 B.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国务院 5.在我国目前的金融机构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D P88 )。 A.财政部 B.中国银行 C.中国工商银行 D.中央银行 6.( B P109 )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应增加导致需求过剩产生的,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的结果。 A.成本推动型 B.需求拉上型 C.结构型 D.供求混合型 7.我国第一张信用卡是( A P131 )。 A.长城卡 B.金穗卡 C.中银卡 D.牡丹卡 8.在社会总需求严重不足,生产能力和生产资源大量闲置的情况下,宜采用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形式是( B P198 )。 A.“双紧”政策 B.“双松”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 D.松的财政政策和紧的货币政策 9.在我国投资基金的单位面值较低,每份基金单位的面值为人民币( C P163 )元。 A.5 B.2 C.1 D.4

财政与金融》作业参考答案

《财政与金融》作业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答:财政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集中分配一部分社会产品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形成的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P2 2、答: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有的职责和功能,它是财政这一经济范畴本质的反映,具有客观必然性。P5 3、答:指国家预算收入,包括中央及地方务级政权的预算内收入及部分预算外收入,是国家集中一部分社会产品的货币价值形态。P11 4、答:是国家规定的税收法令。条例和征收办法的总称。P23 5、答: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P24 6、答: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开始征税时应达到的一定数额,课税对象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P25 7、答:是课税对象中免于征税的数额,对有免征额规定的课税对象,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P25 8、答:税负不易转嫁的税种。P27 9、答: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P27 10、答:即国家公债,是指国家为维持其存在和满足其履行职能的需要,采取有偿方式,筹集财政资金时形成的国家债务。P43 二、填空题 1、经济、社会 P1 2、国家 P4 3、剩余产品 P5

4、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P5 5、税收、非税收 P11 6、经济数据法、要素分析法 P17 7、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P22 8、课税对象P24 9、税源 10、10 P25 11、增值、消费、营业、关税P30 12、生产型、收入型、消费型P31 13、从价、从量 P32 114、一般、级差 P38 15、有偿P43 16、有偿性、自愿性、灵活性 P44 17、平价、折价、溢价值 P48 18、公募法、承受法、出卖法、支付发行、强制摊派 P49 19、分期逐步、 抽签轮次、市场购销、到期一次性 P51 20、金融市场利率、政府的信用状况、银行利率水平、社会资金供给状况。P20 三、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D C B C B A C D 页码 P2 P11 P22 P25 P47 P47 P47 P47 四、多项选择题 题目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ACE ACD ABC ACD BDE ABC ABCD ABCDE ABCDE BCDE 页码P5 P22 P23 P33 P47 P50 P48 P51 P52 五、判断题 1、错 2、错 3、错 4、错 5、错 6、错 7、错 8、对 9、对 10、错11、对P50 12、对P49 13、错14、对P45 15、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