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热起来了》公开课教案(勤)

《热起来了》公开课教案(勤)

《热起来了》公开课教案(勤)
《热起来了》公开课教案(勤)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产生热的多种方法。

2、理解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根据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得出合理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学生对热现象的探究兴趣。

2、形成尊重客观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温度计、毛衣、温水、矿泉水瓶、实验记录单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如何使得手热起来?

二、讨论可以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方法。

1、将同学们的想法进行归类

2、引导总结如何增热及方式

(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晒太阳、泡温泉、烤火···)(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吃东西)

(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运动)

(4)穿衣服、盖被子

三、穿衣服能给身体增加热量吗

1、假设衣服能不断产生热量,衣柜会如何。

2、设计实验

(1)出示实验用具

(2)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3)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4)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记录

4、汇报结论

四、实验小结

热起来了实验记录单

小组成员:

毛衣温度包裹上毛衣后的水温

1分钟2分钟3分钟温度(度)

我的发现

热起来了实验记录单

小组成员:

毛衣温度包裹上毛衣后的水温

1分钟2分钟3分钟温度(度)

我的发现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7.条形统计图第一课时公开课教案

《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4-9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难点:体验条形统计图表的特点,能对数据做简单的分析。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学习单。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播放《熊出没》主题曲。 师:同学们,这音乐熟悉吗? 生:熟悉。 师:是哪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呢? 生:《熊出没》。 师:会唱吗? 生:会。 师:跟着旋律大声唱出来吧!(15秒后课件出示光头强图片)

师:这是谁? 生:光头强。 师:他天天想着什么呀? 生:砍树。 师:对,可天气会影响他砍树啊!所以他就老想着明天是晴天,还是下雨,他特别想知道这个月能砍多少天的树,于是就找出他收集(语气重点) (板书:收集)的狗熊岭去年11月天气情况记录单,(课件出示)可是那些天气符号他看不懂,谁愿意帮他? 生:……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相信光头强能看懂这些天气符号。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这张表记录的是每一天的天气情况,可他想一眼就看出每种天气的天数?行吗?怎么办? 生:数一数。 师:你明白他的意思吗? 生:把每种天气的天数分别数一数。 师:哦,就是对这些天气进行整理整理(语气重点),对吗?(板书:整理)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在学习单上,开始吧!(切换) 二、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引导比较,体会优点。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构成 教案

第1节物质的构成 一、目标导航 1.让学生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让学生确认分子比细胞小得多; 3.确认不同的物质,分子的大小并不相同。 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能列举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的现象。 通过学习,知道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了解扩散现象。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和事实,能用分子的运动解释扩散现象。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二、要点扫描 《物质的构成》这一节课比较抽象,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发现知识,在做中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探究精神。 《物质的构成》是初中科学7年级第4章第1节的内容,讲的是物质构成的微观领域,比如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以及物态变化的微观解释。要讲好这一节课,关键是要化抽象为具体,做好各种演示实验。 在讲“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时,要从观察方型蔗糖、观察碾碎的蔗糖到观察糖水,来引出蔗糖分子,并且强调分子只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要通过比喻的方法告诉学生。 “分子之间有空隙”,要做好主实验和辅助实验。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要用有刻度的小试管,比如50毫升水和50毫升红色酒精混合后的体积会明显小于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黄豆和芝麻的辅助实验很明显,要用黑芝麻。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 第一课时条形统计图(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P9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和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初步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教学难点:能用条形图表示数,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1主题图。 这是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从图上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同学们知道的信息真多呀!能不能把这些天气情况进行归类,把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清楚地表示出来呢?小组内互相议一议,交流自己的方法,小组代表汇报并展示自己的方法,教师将两种主要的方法展示在一起,并提问:同学们有的用统计表表示,有的画○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这两种方法把数据都表示清楚了吗?(统计表把数据都

表示清楚了;画○的有的要数数才知道是多少,但是能看出哪种天数多,哪种天数少) 教师:还有一种方法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同学们想知道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新课 课件出示例1的条形统计图。 1.向学生说明这就是条形统计图,用涂了颜色的竖条来表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 2.提问: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能知道些什么信息? 小组内讨论交流。 3.指名回答,教师将学生所知道的信息进行整理归纳。 4.比较。 (1)刚才画○的方法和条形统计图相比,哪种表示得更清楚?(2)条形图和统计表各有什么特点? 5.归纳小结。 条形统计图左边竖线上标出的数据表示的是天数(1格表示1天),下边横线上标出的是几种天气。每种天气所对的涂色的竖条占了几格就表示几天,也可以看相对的涂色竖条最上面对着左边的数字几就是几天,从条形统计图上不但能看出具体的数据,还能看出谁多谁少。 三、实践应用

最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别伤着自己》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11《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承受的痛苦和烦恼,形成安全意识。 2.能初步掌握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求助大人。 3.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二、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能说出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说出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求助。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走走迷宫棋,找找家里的不安全 1.过渡: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安全避风港”,可是,同学们,在家里也可能发生一些危险的事。 2.打开课本44页、45页。我们一起走一走迷宫棋,他们的做法是否安全? 3.学生小组活动,走一走家里的迷宫棋,完成学习单上的问题。 预设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家里干什么?他(她)是怎么做的?这样的做法安全吗?容易发生什么危险?如果你认为他(她)的做法不够安全,给他(她)提提建议,帮帮他(她)。教材内容提示: (1)我对妈妈的化妆品特别感兴趣。 (2)药瓶里的药好像我吃过的糖豆,会是什么味道呢? (3)我也要做一个漂亮的剪纸,用什么样的剪刀? (4)我的手洗干净了,插座能动吗?

(5)我和弟弟玩捉迷藏,我藏在柜子里,他肯定找不到。 (6)书架上的书太高了,我够不到,怎么办。 (7)我不小心把玻璃杯打碎了,我想把碎玻璃捡起来。 4.你在迷宫棋当中学到了哪些避免危险的好办法?假如你也在家里遇到这些同学的事情,怎么做才安全呢? 5.我们为什么要向大人求助?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寻求大人的帮助? 6.学生讨论,说说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面对大人专用的或自己不了解的物品时,…… 在家里做手工时,…… 使用家用电器时,…… 在家里玩游戏时,…… 使用高处的物品时,…… 不小心打碎东西时,…… 7.家中还有可能发生哪些危险?怎样做才安全呢? 8.在书中的留白处画一画,和同伴说一说,这样是否安全。 活动二说说家里的危险事儿 1.同学们,每天放学回到家里,你们都做些什么事情?是不是因为不小心而受过伤呢?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 2.学生小组交流。 3.教师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小结: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温暖舒适的家里,如果不小心,也会让自己发生危险的状况。 活动三情境表演:那次,我受伤了

部编人教版数学四上条形统计图教材分析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第7单元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二、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 三、具体内容 1. 例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首先呈现的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然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表示出数据,就出现了统计表和象形图。在此基础上,给出条形图。引发学生对“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意在使学生通过整理与比较,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的特点。 2. 例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例2是通过调查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早餐,呈现了两个条形统计图。通过分析、比较,直观地体验到“以一当二”的必要性。接下来,教材以4个问题呈现了数据分析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以一当二”来描述数据的方法,特别是体会“当人数出现单数时,可以用半格来代表一个人”的方法,从而解决认知上的难点。“做一做”处理。 3. 例3: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多个单位)。 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加,“以一当二”的条形图会有局限性,形成认知的矛盾冲突,接着教材提出:“如果用每个格表示2辆汽车,要画很多个格,太麻烦了,怎么办呢?”通过对上面数据的观察和思考,

感受引入“以一当五”条形图的必要性。最后,通过第3个问题,进一步说明“以一当几”应该结合数据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四、教学建议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经历统计过程。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就需要让学生完整地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过程,逐步学会提出用数据表达的问题,通过收集、整理、展示数据以及选择和运用适当的方法分析数据,进而回答问题、做出判断。 2.注意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从两个方面来体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一是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条形图可以直观清楚看出各类数据的多少;二是不同条形图之间的对比。如,采用纵向条形图还是横向条形图需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具体要求来决定,有时是为了版面安排的需要,有时是为了更准确地描述数据。让学生在对比中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特点的认识,学会灵活运用统计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鼓励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 统计的核心是数据分析,教学中应鼓励学生从数据中提取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学生对数据的读取可分为三个层次:①数据本身的读取,包括用能够得到的信息来回答具体的问题,这些问题图表中有明显的答案;②数据之间的读取,包括插入和找到图表中数据的关系例如做比较(例如,比较好、最好、最高、最小等)和对数据进行操作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物质的构成教案

《物质的构成》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所倡导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沃德说过“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因此,本节教学活动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亲历一个全新的探究过程,建构新知:即“情境——探究——交流”过程。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有关细胞学说的知识以后,更深的从微观层次上去认识物质的本质,能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并能解释一定的现象。分子是化学基本概念的组成部分,是化学的基础,因此这节内容在教材的地位非常明显。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重点难点也随之明确。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子性质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关于分子间隙的有关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探究事物的基本方法。知道要借助仪器,探究实验等等。然而七年级的学生理解分子的抽象定义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粒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让学生经过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进行全面观察和总结,让学生建构起对分子的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确认分子比细胞小的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描述和解释现象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信念。 实验准备: 分组: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方糖放大镜筷子玻璃棒试管(加标签)烧杯量筒水酒精(已染色)大米花生 教师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一套针筒研钵

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复式条形统计图》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看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简单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和判断。 3、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能根据提供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所提供的信息提出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教学过教学环 节 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 应用 设计 目标 导入新 课 一、导入 师: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有多少人口吗? 出示例3复式统计表 这里有一张人口统计表,反映某地区1980-2000年城镇和 乡村人口数量的复式统计表。 师:你能从这张统计表中知道哪些信息。 师:还可以用哪种形式来进行数据统计呢? 揭示课题,板书——条形统计图 师:以前我们学过将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那么今 天我们能不能将这个统计表变成统计图呢?一起动手试 学生获取表 中信息

程设计思路 一试。 出示两张统计图 师引导学生说出:标题;纵轴:代表人数,单位:万人每 一格表示10万人;横轴:表示年份,年份上的小格中对 应该年人数的条形图和数据。 复习条形统计图的画法师:你们会画吗?请大家把城镇 人口的条形图补充完整再完成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 学 习 新 知 环 节 二、探究新知 1、师:现在我们完成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它们分别 反映了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两种量。请你们观察比较后 告诉我1980年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相差多少? 师:在比较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师:为什么可以合二为一? 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在相同项目内容下,才可以进行此操 作。 2、师:我们刚才完成的城镇和乡村的人口统计图可以合 二为一吗?怎么合呢? 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绘制统计图,并展示作品学生互相 评价。 师:老师这里也将他们合起来画了一张,你们看看感觉 如何? 为了区分开乡村和城镇,应怎么办?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7条形统计图 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开课优秀教案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7条形统计图比赛获奖教案优质课公 开课优秀教案 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活动 一、情景引入(0) 师:同学们,今天徐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短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看完了这段短片,你知道短片里说的是什么天气吗? 生:雾霾天气。 活动2【讲授】教学活动内容 二引导学生观察(0) (一)北京单表单图 师:是的,雾霾天气曾经一直笼罩着我们美丽的中国,就连首都北京也不例外, 我们看,这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有关雾霾的相关数据,这是用统计表绘制的,这是用统计图绘制的。你知道北京1—4月的雾霾天气各有多少天? 生:1月29天,2月有16天,3月有21天,4月有16天。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统计表上、统计图上) 师:还可以从哪儿看到这些信息?(统计图上、统计表上)是呀,从统计表、统计图上都能让我们获取有关雾霾天数的相关信息。 师:那么,如果让你一眼找到哪个月的雾霾天数最多?我们选择看谁更合适? 生:看统计图更合适。 师:为什么?(因为统计图更直观)对,我们只需要找到最高的直条就可以了。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哪个月的雾霾天数最多,那几个月的雾霾天数同样多?你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师:北京有雾霾,我们信阳有没有雾霾呢?(有)想知道我们信阳的雾霾天气情况吗?(想)请看这里 师:谁愿意说说信阳的雾霾天气情况?(1、每个月的雾霾天数。2、最多最少。) 师:这两个城市,哪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差一些吗? 生:北京。 师:为什么?(因为北京每个月的雾霾天数都比信阳多。) 师:你比较了两个城市每个月的雾霾天数,你是看哪里比较的?(统计表,师比较。让学生感觉到比较麻烦。)北京一月的雾霾天数有29天、信阳一月的雾霾天数有7天,北京的比信阳的多……这样比较有什么感觉?(累、麻烦)

物质的构成教案

物质的构成(第一课时)(校公开课)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第二章中学习了有关细胞学说的知识以后,更深的从微观层次上去认识物质的本质,能初步建立分子的概念,并能解释一定的现象。分子是化学基本概念的组成部分,是化学的基础,因此这节内容在教材的地位非常明显。本节内容对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物质结构方面的知识至关重要,重点难点也随之明确。 教学重点:理解分子性质有关内容。 教学难点:关于分子间隙的有关内容。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初步了解探究事物的基本方法。知道要借助仪器,探究实验等等。然而七年级的学生理解分子的抽象定义还是有一定困难的。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粒子需要一个过程。因此,要让学生经过分组实验、自主探究;教师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并进行全面观察和总结,让学生建构起对分子的正确认识。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内容的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确认分子比细胞小的多。 2、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现象。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描述和解释现象的综合能力,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通过积极参与,培养学生探索微观世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在科学探究中的合作精神及团队精神,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信念。 实验准备: 分组: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方糖放大镜筷子玻璃棒试管(加标签)烧杯量筒水酒精(已染色)大米花生 教师实验器材:学生分组实验器材一套针筒研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故事:山上、庙里,有两个小和尚,一个小和尚每天挑水、念经;而另一个小和尚则每天砍

人教部编版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别伤着自己》教案

第三单元家中的安全与健康 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初步形成居家安全的自我保护的意识。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学会求助成人,能做到远离危险行为。 3.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家庭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知道居家安全的一些做法,初步掌握一些处理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二、学情分析 家庭生活是学生重要的生活部分,一年级学生自我性较强,对家庭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缺乏了解,对家庭中的意外伤害缺乏认识,不太会主动习得关于家庭安全的知识与技能。同时,一年级学生缺乏处理应急伤口的实践经验与能力。一方面,遇到危险后不能很好地与家长沟通、向家长求助;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并未给予行动支持,不重视手把手指导孩子受伤后怎样进行独立有效的处理。因此,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应重点培养学生能做到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的能力,促进学生家庭安全经验的积累和安全技能的形成。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让学生知道居家安全的一些做法,学会求助成人;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处理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能做到远离危险行为。 突破策略:通过小组合作“迷宫棋”游戏,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找出家中隐藏的危险;利用“小明和小黄狗”的故事,让学生懂得有些危险是人为造成的,可以避免;最后通过情景表演,让学生学会受伤后的基本处理办法。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分享:我有一个什么样的家?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有一个什么样的家呢?(或者说到家你们都能想到哪些词语呢?) 生:温馨、幸福、快乐...... 师:是啊,每一个人提起自己的家,都会想起这些充满温暖的词,可是“家”会不会也存在着危险?在家玩耍是不是也会伤着自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板书:别伤着自己

第3章 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组成》教案

第三节物质的组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式的含义;知道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知道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符号及其化合价;认识化合价和离子电荷的关系; 3.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常见的简单物质的化学式; 4.学会对简单物质的命名; 5.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素的质量分数); 6.学会阅读自主学习;初步形成对事物的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2、认识定量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 2、体科学计算的规范和严谨。 学习重点: 1.记忆部分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并能根据化合价写出部分物质的化学式; 2.能根据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元素的质量分数及元素的质量或已知元素的质量求物质的质量。 【教学课型】多媒体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化学式与物质的组成 课堂学习: 一、引入:用实物投影仪投影一张名片,让学生了解名片上的有关信息。[问题情景]自然界千万种物质有没有自己的名片呢?你能帮他们设计他们的名片吗?请大家设计物质水的名片。 [学生交流] 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展示同学的设计成果。 [师生讨论] 名片中的化学式能反映出物质的许多信息,你还知道哪些物质的化

学式? 二、师生互动: [学生比赛]分4—6个小组进行书写知道的物质化学式比赛,然后展示学生的比赛结果。 [问题情景] 以上都是一些物质的化学式,你们能分析出化学式由哪些部分组成? [学生讨论] [师生整理] 化学式是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的组成的式子。 [教师设疑] 为什么以上的物质有着他们所特有的化学式呢?这还需要从物质的微观来认识这个问题。 [实验展示] 化学书图3—24 物质的组成与化学式的关系示意图 [教师设疑] (以写出水的化学式为例) 1.从构成水的微观可知,在水分子存在的原子的种类有哪些? (确定水的元素组成) 2.从构成水的微粒可知,在水分子中,两种原子的个数比多少? (确定水中两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让学生分析金属铁和氧化铜的微观构成得到它们的化学式 [小结] 1.可见化学式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以物质的组成为依据的。[教师讲解]在自然界中,不同地方的水的组成总是相同的,因此都可用“H2O” 表示。事实上,任何纯净物都有固定的组成,也就有了它的固定的 化学式,不同的物质组成不同,它们的化学式也就不同。化学式是 全世界一致认同的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符号。 [练习]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1课《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1课《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第十一课别伤着自己 教材分析: 《别伤着自己》是第三单元的第三课,它包含三个话题,分别是“在家会有危险吗”、“危险是怎么发生的”、“受伤了怎么办”。教材主要是一些图画,画面中反映了孩子在家可能遇到的危险,以及哪些做法会伤着自己,最后告诉我们受伤了怎么办。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孩子知道在家也不一定是安全的。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能力,了解有关安全的知识,爱护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对于什么事物都感到好奇,都想去看看、摸摸。一年级的小朋友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可辨析能力差,又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由于年龄的特点并不能准确判断是否存在危险,而家长又大多忙于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照管孩子,以至于少年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非常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意义。

(2)发展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在成人不在的情况下,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2.情感与态度: 体验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与家人经历的痛苦与烦恼。 3.过程与方法: 在讨论与观察过程中,知道居家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伤害,并学会一些受伤后简单的处理方法。 4.行为与习惯 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方法。 2.学会处理简单的意外伤害事故。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课件 2.学生准备: 自带一些处理常见小伤口的药品(如创可贴、纸巾、紫药水、红花油、碘酒等)。 教学时数:

物质组成的表示 教案

第四节物质组成的表示方法 扬中市长旺中学施正文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式的含义;知道物质中元素的质量比和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含义; 2、知道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符号及其化合价;认识化合价和离子电荷的关系; 3、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常见的简单物质的化学式; 4、学会对简单物质的命名; 5、学会根据化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化合价、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的质量比、元 素的质量分数); 6、学会阅读自主学习;初步形成对事物的进行抽象的能力和定量处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交流、讨论进行自主学习; 2、认识定量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物质基本组成的统一性 2、体科学计算的规范和严谨。 【教学课型】多媒体课 【教学课时】3-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复习提问】 1、化学上用什么来描述物质的组成。 2、写出你所知道物质的化学式 【新授】阅读思考:1、什么叫化学式?(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演示讲解:如课本图示说明化学式能反映物质组成 讨论交流:思考根据物质的化学式你能得到有关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哪些信息? 小结点拨:2、化学式的含义?表示物质和物质的组成元素 ?揭示物质中原子或离子的个数关系 如为“分子式”,则还可表示构成物质的一个分子及其分子的构成。 如:“H2O”“2H2O” 联想与启示: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请试着书写出铝单质、氦单质、金刚石;氧气、氮气等物质的化学式,体会这些物质的化学式的写法有什么差异,把你的想法与同学们交流。 小结:如何书写物质的化学式(一) 一、单质的化学式 (1)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单质: v金属单质单质

一年级安全法制《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别伤着自己》 道口小学朱千小学生道德与法制一年级上册《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主题《小心,别伤着》。本单元以“健康生活每一天”为主题,试图通过“我换牙了”、“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小心,别伤着”、“夏天,我们注意什么”四个活动主题,让孩子通过学习具有基本的自我保健意识与能力,从而尽可能地帮助孩子们健康生活每一天。《小心,别伤着》是第三个活动主题的第一课时,它围绕儿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伤害,让学生体验到遭遇意外伤害时,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从而懂得避免意外伤害的必要性,并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理念 在这课的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创设情境,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通过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生活、思考、感受、情绪、表达。把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生的内心认知联系起来,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我们都知道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当学生们在生活中获得更多体验时,将这些知识带入课堂通过交流、分析、演示、讨论、判断、评价等多种手段,将学生常见的生活范例反思后上升为理论、经验,尊重每一

个儿童个体生活经验和感受,帮助学生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而达到明白如何避免伤害;掌握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进一步发展自我保护的意识与技能;学会救护小常识。 三、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辨别能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家中、学校潜在的不安全因素特别多,比如交通、建筑工地、体育活动、家用电器以及养的宠物等都存在不安全隐患。针对以上情况,我在设计本课时,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类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利用看、听、讲、想、做、动、静等教学活动让学生知道他们生活的各种场景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掌握的预防受伤的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标 1.学习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懂得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明白注意安全的重要性. 2.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经历的痛苦和烦恼.懂得爱护和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生命。 关键项:发现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学习防范意外伤害,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A四、课前准备 将书上P44—P45的迷宫棋空缺部分打印出来,每人共用一套。五、教学过程 一、在家会有危险吗? 1.引入:

《空气物质的构成》教案

2011-2012学年九年级粤教版初中化学 一. 教学内容: 2.1 空气的成分 2.3 保护空气的洁净清新 1、知道空气的组成以及干燥空气中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2、了解氮气和稀有气体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3、能够解释“探究空气成分”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实验现象,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4、能说出我国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有害物质及其来源 5、了解并关注空气质量日报,增强防治大气污染的环保意识。 二. 重点、难点: 1.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 空气的主要污染物及来源 三. 教学程序 2.1 空气的成分 1、引言: 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对我们,可以说如影随形,无处不在。我们本节就是要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探究空气的组成。 2、提问: 空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但你能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或列举实例来说明空气确实存在吗? 3、探究活动一: 把一个空的集气瓶放入盛满水的水槽中,用力向下压。 4、学生讨论:集气瓶内的水为什么不能升到顶端? 5、学生得出结论:说明集气瓶内确实存在空气。 6、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自然课上是怎样研究空气的组成的?空气是由哪些成分组成的? 7、学生答:是用燃烧的方法研究的,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 8、探究活动二: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9、分析归纳实验现象。

10、归纳: 实验现象为①红磷燃烧;②放出大量的热;③生成大量白烟;④到燃烧停止,温度下降以后,瓶内水 上升约51 体积,同时白烟消失。 11、讲解: 在实验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红磷要足量,以确保瓶内的氧气完全消耗;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动作要迅速,即要立即将其伸入瓶内,并把塞子塞紧,不能漏气; ③要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应注满水,以防止实验后引起误差。 12、提问:瓶内约54 体积的空间还有没有气体?若有,它能支持燃烧吗? 13、思考、分析。 14、讲解:还有气体,因为液面没有上升到顶部。但是这部分气体不能支持燃烧,否则燃烧不会停止。 使用过量的红磷。 15、提问:该实验有时测得氧气的体积远小于51(或大于51 ),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在哪里? 16、分析原因 17、解答: 小于五分之一: ①红磷不足,使瓶内的氧气未反应完; ②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即装置漏气,有一部分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使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减少; ④实验开始时,导管中未注满水,产生误差。 大于五分之一: (没有安装止水夹或止水夹夹得不紧,燃着的红磷送入集气瓶内动作过慢) 18、知识点总结: (1)P 红磷+2 O 氧气 ??→?点燃52O P 五氧化二磷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51 ; (3)氮气是不易溶于水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19、空气的组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1课《别伤着自己》优质教案

《11 别伤着自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过对实际生活观察,知道在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活动中会有危险,要有安全意识。 2、初步知道一些有关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放火、防溺水、防摔伤、防动物抓咬等的小常识,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3、初步知道一些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会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家庭生活中存在着安全隐患。 2、有关安全用电,防煤气中毒,放火,防溺水,防摔伤,防动物抓咬等的小常识,掌握一些避免伤害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与人打交道的一些原则,形成社会中自我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钻研好教材,备好课,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做好教具准备,如课件、多媒体设备等。 2、学生准备:做好预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询问学生。 (1)是否曾经因为不小心而受伤? (2)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受的伤? (3)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 (4)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 2、学生小组自由交流经验。 3、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同学们,在生活中,你们遇到过危险的事情吗?要预防不安全的因素发生,该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些安全的知识吧。观看图片,说说图中存在那些安全隐患。 二、开展活动一:安全小检查

1、检查预习:你家中有那些安全隐患,它可能会出现什么结果,想一想一旦危险发生会给家里带来什么影响。 2、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检查情况,并一一列出。 (1)分析这些隐患属于生活中的那些方面。 (2)为什么认为它们是隐患。 (3)怎样才能避免危险发生。 3、小结:安全事故应防范于未然。 三、开展活动二:小组擂台赛 将小组汇集的情况编成问题,各小组以“我出题,你答题”的方式进行擂台赛。 四、开展活动三:大眼睛转转转 提出活动要求:认真检查校园存在不安全的因素。 全体师生按一定的顺序巡视校园,寻找不安全的因素。 教室开展活动,主持人宣布规则:把全班学生分成六组,在黑板上画出六只眼睛,分别表示六个小组:每一组眼睛由以小到大套合的眼睛组成,图中最里边的一圈是实线,往外扩大的是虚线。组内同学发现一种不安全情况,本组的大眼睛向外扩大一圈并变成实线。 给获胜的组员奖励一个安全卫士卡。 五、开展活动四:要不要搭话 提出活动要求: 1、直接告诉他,因为待人要真诚。 2、看着像好人的就告诉他,看着不像好人的就不要告诉他。 3、就说我不认识你,我不能告诉你。 4、告诉他住在哪个小区,但不要告诉他具体的门牌号。 六、小结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我们懂得了生活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学习生活当中要防范于未然,有备无患。 七、实践操作 1、提问,如果我们受伤后怎么办?展示受伤图。 2、了解一些常见的医药常识。 (1)教师介绍药品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教师模拟演示药品使用方法。 (3)介绍其作用并模拟。 3、学生模拟:小伤口的处理方法。 (1)擦伤。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7.条形统计图公开课教案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并制作“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统计能力。 3.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 初步认识并制作“以一当一”的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数据分析及条形图的画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你知道以下这些标志分别代表什么天气吗?(PPT依次出示五种天气标志,请学生回答分别代表什么天气。) 2.这里有一份广州市2018年8月的天气情况表,你能帮老师整理一下表里的数据吗? 二、引导探究,获得新知 1.合作交流,整理数据 课件出示:广州市2018年8月份的天气情况。

请大家仔细观察天气图,思考以下问题: (1)八月有哪几种天气? (2)你能不数就一眼看出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吗? (3)你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些方法来整理这些数据?学生自主整理数据,独立完成。 请学生上黑板呈现自己的成果。 预设1:用象形图表示: 预设2:用统计表表示: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种整理的方法,谁能说说选择象形图有什么好处? 预设:象形图可以从图形的高低一眼看出哪种天气的天数最多,哪种天气的天数最少。(贴:便于比较) 选择统计表又有什么好处? 预设:统计表可以从表上很清楚地得知每种天气的具体天数。(贴:反映数量) 如果你们能够设计一种图把这两者之间的优点都结合起来就好了。 2.交流想法,尝试创新 小组讨论:如何将统计表和象形图在表示数据时各自的优势结合起来?在请学生汇报交流成果时,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呈现条形统计图的创建。 制作条形统计图。 (1)建立小方格表; 引导:我们发现,同学在画小圆圈时,圆圈大小不一,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提问,让学生说出用格子代替圆圈;再追问:什么样的格子?得到:大小一致,横竖对齐的方格子。) (2)根据数据贴格子;(请学生到黑板上贴。之后提问:每一条格子图各代表什么天气的天数,从而引出建立横轴) (3)建立横轴;(提问:看每一种天气的天数时都要数,不方便。你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引出建立数轴) (4)建立纵轴;(要使每种天气的天数能够一眼看出,可以使用统一的标准,用一格代表一天) (5)填写标题。(贴:广州市2018年8月天气情况统计图)

物质的组成 教学设计

第3节物质的组成 第一课时化学式反映物质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纯净物都有固定的元素组成; 2、能说出化学式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逐步形成对事物进行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学习重难点: 化学式的定义及含义。 三、预习导航: 1、用和的组合表示纯净物组成的式子,称为该物质的化学式。 2、试一试:①单质是的纯净物,可用元素符号直接表示单质的化学式的物质有、、,有些非金属气体如氧气、氮气、氢气等的一个分子里含有两个原子,它们的化学式分别是。 ②化合物是纯净物,化合物的种类很多,请写出前面学过的一些化合物的化学式。

1、下列符号只有微观意义,而无宏观意义的是() A、H B、N 2 C、CO 2 D、2H 2 O

2、水的化学式为H 2O,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 2 O 2 。关于它们的组成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氢气 B、都含有1个氢分子 C、组成元素的种类相同 D、都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合物中原子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 B、单质的化合价为零 C、单质分子的化合价为零 D、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同一种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同 B、在所有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一定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C、一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表现不同的化合价 D、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显-2价,氢通常显+1价,原子团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H 2 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B、在H 2 O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C、在HCl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价 D、Fe有可变价+2价和+3价,但在Fe 2O 3 中铁元素显+3价 六、学习记忆卡: 乐亭县新寨镇新寨初级中学李秀凤 2015年10月20日

五年级数学复式条形统计图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五年制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借助具体事例,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用简单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来描述数据。 2、使学生体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表达、描述、分析的过程,体验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比较、描述数据中的作用。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和分析,体验统计知识的作用,初步形成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作出分析和与判断。 【教学难点】 让学生体会出从单式条形统计图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势。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学生作业纸。 【学具准备】直尺、铅笔、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班一些同学是近视患者,我也是近视患

者,近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今天我们这节课的研究内容就和近视有关,请先看一则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报道。(师课件出示)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一生读报道。 师:这则报道显示,根据调查中小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提前了,如果让大家展开这样一个调查,看看学生患近视的年龄是不是提前了,你们可以怎样调查呢? 二、合作探索 (一)学习第一个红点问题,设计调查表。 1.小组讨论,确定调查对象、调查内容。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1:我们觉得应该调查一些患近视的学生,再调查一些患近视的成年人,看看他们都是什么时候患近视的,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来确定中小学生患近视的时间是不是提前了。 生2:我们组也认为,应该调查一些患近视的学生和成年人,看看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近视的。学生我们可以调查我们学校的同学,也可以放学后调查对面中学的学生。成年人我们可以调查患近视的家长。 师: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确定了这次调查的对象,那就是患近视的中小学生以及家长,我们还确定了这次调查的内容,那就是他们开始患近视的年龄。不过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我们调查的学生和家长的年龄最好限定在一个范围内,比如学生

别伤着自己教案设计教案

别伤着自己 一、教学目标 1.体验如果遭遇意外伤害,自己和家人承受的痛苦和烦恼,形成安全意识。 2.能初步掌握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求助大人。 3.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二、教学重点 了解家庭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能说出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 能说出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学会求助。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走走迷宫棋,找找家里的不安全 1.过渡:家是我们每个人的“安全避风港”,可是,同学们,在家里也可能发生一些危险的事。 2.打开课本44页、45页。我们一起走一走迷宫棋,他们的做法是否安全? 3.学生小组活动,走一走家里的迷宫棋,完成学习单上的问题。 预设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家里干什么?他(她)是怎么做的?这样的做法安全吗?容易发生什么危险?如果你认为他(她)的做法不够安全,给他(她)提提建议,帮帮他(她)。教材内容提示: (1)我对妈妈的化妆品特别感兴趣。 (2)药瓶里的药好像我吃过的糖豆,会是什么味道呢? (3)我也要做一个漂亮的剪纸,用什么样的剪刀? (4)我的手洗干净了,插座能动吗? (5)我和弟弟玩捉迷藏,我藏在柜子里,他肯定找不到。 (6)书架上的书太高了,我够不到,怎么办。 (7)我不小心把玻璃杯打碎了,我想把碎玻璃捡起来。 4.你在迷宫棋当中学到了哪些避免危险的好办法?假如你也在家里遇到这些同学的事情,怎么做才安全呢? 5.我们为什么要向大人求助?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寻求大人的帮助? 6.学生讨论,说说防范意外伤害的基本方法。 面对大人专用的或自己不了解的物品时,…… 在家里做手工时,…… 使用家用电器时,……

在家里玩游戏时,…… 使用高处的物品时,…… 不小心打碎东西时,…… 7.家中还有可能发生哪些危险?怎样做才安全呢? 8.在书中的留白处画一画,和同伴说一说,这样是否安全。 活动二说说家里的危险事儿 1.同学们,每天放学回到家里,你们都做些什么事情?是不是因为不小心而受过伤呢?受伤的经过是怎样的?当时自己有什么感觉? 2.学生小组交流。 3.教师请几个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相关经历。 小结:同学们,我们生活在温暖舒适的家里,如果不小心,也会让自己发生危险的状况。 活动三情境表演:那次,我受伤了 1.教师提供情境故事:当自己受到意外伤害时,家人会有什么反应? 2.学生结合自己曾有的不注意安全,发生危险的经历,小组内模拟表演自己在家受到的意外伤害,家人的心情与处理方式。 3.结合同学们的表演和自己的经验,尝试总结自己伤着自己之后,自己和家人的痛苦和烦恼。 小结:意外伤害是指由于我们疏忽大意或缺少安全意识而引起的身体伤害,如磕伤、撞伤、烫伤等等。伤害无论大小,都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痛苦,还会给家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所以,即使我们在家里进行各种活动时,也要多加注意,尽量避免遭遇伤害。 活动四防范意外伤害大讨论 1.讨论:为什么我们在家里也要注意安全? 2.教师出示“家庭安全我知道”的童谣,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大人物品大人用,小孩好奇勿轻动。 手湿不摸电开关,时刻小心电老虎。 剪刀锋利不乱放,使用工具手指忙。 玻璃制品轻拿放,万一碎了防割伤。 不藏柜,易窒息;不登高,不摔伤。 遇到问题会求助,家长帮忙最得当。 总结:我们都爱自己温暖、舒适的家,但是在家里也藏着一些危险,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找到了一些家庭生活安全隐患,知道了一些防范意外伤害的方法。希望同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