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角形的高》(第5课时)教案 拓展版

《三角形的高》(第5课时)教案 拓展版

《三角形的高》(第5课时)教案 拓展版
《三角形的高》(第5课时)教案 拓展版

《三角形的高》(第5课时)教案拓展版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三角形的高线的定义.

2.三角形的高线的画法.

数学思考

经历探索新知识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解决问题

能利用三角形的高进行有关推理和计算.

情感、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用折纸、画图等方法给问题的解决带来的方便,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地画出三角形的高线,并理解高线的含义.

教学难点

钝角三角形高的画法;三角形三条高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多媒体展示以下问题,请学生回忆,思考,举手回答.

1.垂线的定义: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能画几条?怎么画?

前面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中线、内角平分线,在三角形中还有什么特殊的线段呢?今天来探究这一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情境,在回顾与思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三角形的高的概念

如图,三角形房梁中,立柱与横梁有什么特殊位置关系?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如图,AF 是△ABC 的高,AF ⊥BC .

2.做一做

准备一张锐角三角形纸片.

(1)你能画出这个三角形的三条高吗?你能用折纸的方法得到它们吗? (2)这三条高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设计意图:这里要求画出和折出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并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因为前面已经得出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和中线的结论,因此得出结论比较容易,但是要折出三条高还是比较难.

3.议一议

在纸上画出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 (1) 画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它们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 你能折出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吗?它们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吗? 先回顾三角形的高的定义,再讨论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高的画法. 然后交流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位置关系. 归纳总结: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直线交于一点. 强调:①三角形的三条高线都是线段;

斜梁

斜梁

横梁

立柱

②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而直角边互相垂直,所以两直角边是它的两条高;钝角三角形夹钝角的边上的高在其边的延长线上,在三角形的外部,另一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

③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交点所在的位置随三角形的形状的不同而不同;

④高与垂线与直角紧密连在一起;

⑤画钝角三角形夹钝角的两边上的高时,需注意是过哪一点作哪一边延长线的垂线.

4.想一想

分别指出下图中△ABC的三条高.

B

C

设计意图:这里分别画出了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认识这两种三角形中高的位置的特殊性.

三、典例精讲:

例1如图,在△ABC中,AD,AF分别是BC边上中线和高,

(1)AF是图中哪几个三角形的高?

(2)图中哪两个三角形的面积相等?请说明理由.

F

D C

解:(1)AF是△ABC,△ABD,△ABF,△ADF,△ADC,△AFC的高

(2)△ABD与△ACD的面积相等.理由如下:

因为BD=DC,

所以

12BD ﹒ AF =1

2

DC ﹒ AF . 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可知.△ABD 与△ACD 的面积相等.

例2 在Rt ABC △中,?=∠90BAC ,AD 是ABC △的高,找出图中相等的角.(直角除外)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分别是Rt ABC △、Rt ABD △、Rt ADC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可以得出三组互为余角的角,再根据“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找出相等的角.

解:∵在Rt ABC △中,?=∠90BAC ,

∴?=∠+∠90B C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又∵在Rt ABD ?中,?=∠90BDA ,∴?=∠+∠90B BAD . ∴C BAD ∠=∠.(同角的余角相等) 同理可得:B CAD ∠=∠. 四、课堂练习

如图,AC 为BC 边上的垂线,CD 为AB 边上的垂线,DE 为BC 边上的垂线,D ,E 分别在△ABC 的AB 和BC 边上,下列说法:

E D

C

B

A

(1)△ABC 中,AC 是BC 边上的高;(2)△BCD 中,DE 是BC 边上的高; (3)△ABE 中,DE 是BE 边上的高;(4)△ACD 中,AD 是CD 边上的高. 其中正确的个数有(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答案:

由已知结合三角形高线的定义:△ABC中,AC是BC边上的高;△BCD中,DE是BC 边上的高;△ACD中,AD是CD边上的高.因此应选B.

五、拓展提升

例3如图,在△ABC中,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试说明∠DAC与∠EBC 的关系.

分析:因为有三角形中的高就有垂直、直角,所以∠ADC,∠BEC都是直角.根据小学所学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DAC+∠C=90°,∠EBC+∠C=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即可得出∠DAC=∠EBC.

解:∠DAC=∠EBC.

因为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

所以∠ADC=90°,∠BEC=90°.

所以∠DAC+∠C=90°,∠EBC+∠C=90°.

所以∠DAC=∠EBC.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对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认识.

六、拓展练习

△中CB边上的高,AB边上的中线,AC边上的角平分线.

作出ABC

分析:作三角形的高线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作垂线,值得注意的是:是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可以分别用量角器、直角测量作图.另外,任意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锐角三角形的高线均可以用折纸法作出.解:

∴AD是CB边上的高,CE是AB边上的中线,BF是AC边上的角平分线

七、课堂小结

1.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线.

2.三角形的三条高交于一点:锐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内一点,直角三角形的高交于直角的顶点,钝角三角形的高交于三角形外一点.

3.三角形的高是线段.

设计意图:归纳总结三角形高的概念,使学生全面了解三角形的高及性质,同时也培养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的能力.

八、布置作业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中().

A.每一条都是线段B.角平分线是射线,其余是线段

C.高线是直线,其余是线段D.高线是直线,角平分线是射线,中线是线段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平分三角形内角的射线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②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都是线段,而高是直线;

③每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中线和角平分线;

④三角形的中线是经过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直线.

A.③④B.③C.②③D.①④

3.如图,在△ABC中,AD,BE分别是边BC,AC上的高,试说明∠DAC与∠EBC的关系.

答案:

1.A.解:由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的定义可知,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

2.B .

3.解:∠DAC =∠EBC .

因为AD ,BE 分别是边BC ,AC 上的高, 所以∠ADC =90°,∠BEC =90°.

所以∠DAC +∠C =90°,∠EBC +∠C =90°. 所以∠DAC =∠EBC . 九、课堂检测 1.下列命题:

(1)直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2)钝角三角形只有一条高;

(3)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相交于一点,它不在三角形的内部,就在三角形的外部;

(4)三角形的高是一条垂线.其中假命题的个数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2.如图,△ABC 的边BC 上的高为AF ,AC 边上的高为BG ,中线为AD ,已知AF =6,BC =10,BG =5.

(1)求△ABC 的面积; (2)求AC 的长;

(3)说明△ABD 和△ACD 的面积的关系.

G

F D C

B

A

答案:

1.D . 2.解:(1)因为BC =10,AF ⊥BC ,AF =6,所以S △ABC =2

1

BC ·AF =30. (2)因为BG 为△ABC 的高,所以S △ABC =12AC ·BG =12AC ·BG =1

2

BC ·AF ,因为BG =5,BC =10,AF =6,所以AC =12;

(3)因为AF⊥BC,所以S△ABD=1

2

BD·AF,S△ACD=

1

2

CD·AF,因为AD为△ABD

的中线,所以BD=CD.所以S△ABD=S△ACD,即△ABD和△ACD的面积相等.

第5课时 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第5课时解决问题 课题解决问题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1.充分借助画图的方法理解题意。 在教学教材第63页例7时,为了使学生明确例题中的数量关系,我首先让学生通过读题,明确条件和问题,自主尝试解答。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两题中都有4和5,解答方法却不一样呢?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将两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抽象出具体的数学模型。接着让学生说出两图表示的意思,进而突出乘法和加法的意义,将其同运算联系起来,合理地选择计算方法。 2.注重让学生积累检验问题的方法。 在学生明确题意,正确列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加以回顾,检查画图是否正确,所列算式是否正确地表示了图的意思。在整个回顾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画图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通过画图等方式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 3.体验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 重点 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前准备教具准备:PPT课件学具准备:画图用彩笔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 环节 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引入新课。1.对比练习。 5+6= 5×6= 4+5= 4×5= 2.谁能说出上面每组 中的两题计算题有什 1.学生独立计算、点名汇报,集体订 正。 2.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然后在小 组内交流、点名汇报。 3.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1.看图列式计算。 (1) 算式:6×4=24

么异同? 3.这节课我们来解决 有关数字相同,运算方法不同的应用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2) 算式:6+4=10 2.列式解答。 (1)有3排桃树,每排5棵,一共有多少棵? 5×3=15(棵) (2)有两排桃树,一排3棵,另一排5棵,一共有多少棵? 5+3=8(棵) 3. (5元)(6元) (1)买6本故事书要多少元钱? 6×5=30(元) (2)买一本《故事书》和一本《科技书》,一共要多少元钱? 6+5=11(元) 4. (1)买3张成人票需要多少元钱?6×3=18(元) (2)买一张儿童票和一张成人票,一 二、自主探索,体验新知。1.(课件出示例7)引 导学生比较一下,两 道题目有哪些相同 点? 2.引导学生列式计 算。 你能根据两道题目中 的数量关系,选择合 适的方法列出算式进 行计算吗? 3.两道题目中都有4 和5,所求问题也一 样,为什么解答的方 法不同呢?教师引导 学生说明原因。 4.引导学生检查列式 是否正确。 师:用什么方法能知 道自己解答的对不对 呢? 5.师生共同归纳解题 方法。 1.学生认真读题,交流题目的异同后 明确: 两道题目中都有数字4和5;两道题 目所求问题一样,都是求“一共有多 少张?” 2.学生思考后列式计算,汇报: 生1:第(1)题是把4个5加起来,列 式是5×4=20(张)。 生2:第(2)题是把4和5合起来,列 式是5+4=9(张)。 3.学生小组合作,根据题意画图理解 方法不同的原因。 预设: 生1:第一幅图有4排桌子,每排有5 张,求一共有多少张,就是求4个5 相加的和是多少,求相同加数的和是 多少,用乘法计算。 生2:第二幅图有2排桌子,一排有5 张,另一排有4张,求一共有多少张, 就是求2排桌子的总数,要把5和4 合起来,用加法计算。 4.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检验的 方法。 5.学生结合情境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 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 人音版

2019-2020年七年级音乐第五单元第二课时《轻歌曼舞》教案人音 版 教学目标:1、通过深入学习歌曲《难忘今宵》再次体验歌曲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2、通过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感受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3、认识“波尔卡”这种舞曲体裁。 教学重点:欣赏音乐《雷鸣电闪波尔卡》。 教学难点:音乐创编活动的组织实施。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教学录音带、学生自制小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在《蓝色的探戈》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师生礼仪 二、复习歌曲《难忘今宵》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齐唱。 2、欣赏其他歌唱家的演唱。 3、欣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后节目《难忘今宵》(学生进一步体验歌曲抒发的情感)。 三、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 1、导入。(师:刚才进教室时大家听到的是什么音乐啊,生答:《蓝色的探戈》师:是的,这是一种含蓄、洒脱的舞会舞蹈音乐。那么今天我们将再来了解另外一种舞曲体裁的音乐→“波尔卡”) 2、播放三个音乐片段,(师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吗?生答后,师:这是一首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作品《雷鸣电闪波尔卡》。那就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波尔卡吧) 3、“波尔卡”音乐知识介绍: 是一种起源于波希米亚的一种民间舞曲,这种舞曲的特点是:音乐轻快活泼、中速稍快的速度、多用二拍子。也有用三拍子的变体。其舞步有“单足弹跳步”和“脚跟脚尖轮流击地”等两种动作。 4、作者介绍: 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有“圆舞曲之王”的美誉。他一生写了很多的舞曲。其中以圆舞曲为最多,他的代表作品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世界名作。《雷鸣电闪波尔卡》是他作于1868年。作者意在表现一个令人高兴的节日里,人们聚集在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厅里。这时,外面狂风大作、雷鸣电闪、暴雨倾盆,而厅里的人们却舞兴正浓。 5、熟悉各节奏型 引子:5050┃5050┃5050┃50 a 7 6 ┃4 7 ┃4 7┃606 606 ┃6? XX ┃X X ┃X X┃X0X X0X ┃X. A 6 ┃54 32┃45 35┃25 15 ┃75 65 b X ┃XX XX┃XX XX┃XX XX ┃XX XX a 5 ┃1 3┃6 6.5┃4 75┃5 - ┃ B X ┃X X┃X X.X┃X XX┃X - ┃ b 60 50┃2.1 50┃60 50┃1.7 50┃ XX XX┃X.X XX┃XX XX┃X.X XX┃ 6、分段欣赏 ①引子②第一部分③第二部分④尾声 7、全曲欣赏(要求学生眼睛微闭) 8、其它波尔卡音乐MTV欣赏(拓宽音乐视野) 四、意境表演

2014最新PEP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unit1教案

unit1 单元教学计划 一、内容 PEP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1 What’s he like? 能听、说、读、写本单元的四会单词;会使用本单元主要句;初步理解陈述句和问句;有兴趣听英语,说英语,背歌谣,唱歌曲,讲故事,做游戏等。 三、内容分析 本单元重点学习人物体貌特征和个性语言,重点学习的句型是:Who’s your art teacher? What’s he like? Is she …? Yes, she is /No, she isn’t.这单元主要描写的人物体貌特征,所以我们能够让孩子对所理解的老师实行描述。 四、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多,他们聪明活泼、勤奋好学,这些学生英语基础较好,他们对英语感到好奇,而且都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确立的学习目标如下: 五、学习目标 1、水平目标: (1)能够简单描述自己教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如:We have a new English teacher. He’s tall and strong. He’s very funny. (2)能够询问并介绍学校里教师的情况,如:Who’s your English teacher? Mr Ding.He’s from China. What’s he like? He’s tall and strong. (3)能够听懂一些描述人物特征的简单对话,完成学生用书中的Let’s try 部分。 (4)能够听懂、会唱歌曲“My New Teacher”.能够灵活替换歌词中的 科目及表示人物特征的形容词。 2、知识目标 (1)理解A、B部分Read and write 中的会话,并根据提示填充句子或 回答问题。 (2)听、说、读、写A、B部分Let’s learn 和Read and write 中的四 会单词和句子。 (3)了解Pronunciation部分的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并能熟练读 出例词。 3、情感、策略、文化等相关目标: (1)情感态度:根据小学高年级阶段学生的特点,引导他们在英语学习 过程中更大限度发挥自主学习水平,积极主动地实行英语学习,更好地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

公开课第二课时教案

17 少年闰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人物的动作、语言入手了解人物的性格、品质特点。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教师简短谈话后,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的生字词,归纳了文章的写作顺序(课文是按:回忆----相识----相处-----分别的顺序写的),并从闰土的外貌了解到他是一个健康、天真、可爱的少年。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少年闰土,请打开课文77页。板书: 17 少年闰土 写作顺序:回忆----相识----相处-----分别(倒叙的写作顺序)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健康 (外貌描写)头戴小毡帽朴实、天真 (神态描写)颈套银项圈可爱 2、浏览课文第6至16自然段,人物的对话说了哪几件事? 《板书: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3、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二、教师引导学习“看瓜刺猹” 1、课文中从哪个自然段到那个自然段是讲“看瓜刺猹”的?(生第9至13自然段)。 2、从“看瓜刺猹”这件事你看到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生:勇敢机智)《板书:勇敢机智》

你是从课文中哪写词语看出来的?请在文中找出来,划上三角符号(生:听、捏、走、看、刺)这些词是描写人物方法之一,叫做(生:动作描写)(板书:动作描写) 3、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闰土勇敢机智的性格特点。这样细致的具体描写我们把它称为:详写。(板书:详写) 4、你有过这样危险的看瓜经历吗?(没有)闰土有着这么危险的经历,是我们所没有的。 5、你对他的看法是怎样的?(佩服的感情),带着这样的情感,想象当时的情景,有感情地齐读第9至13自然段。 三、还有哪件事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 学习“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 1、课文中从哪个自然段到那个自然段是讲“雪地捕鸟”的?(生第6至7自然段)。 2、从“雪地捕鸟”这件事你看到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少年? (生:聪明能干,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板书:聪明能干、生活丰富多彩) 你是从课文中哪写词语看出来的?请在文中找出来,划上三角符号(生:扫、支、撒、拉)这些词是描写人物方法之一,叫做(生:动作描写)(板书:动作描写) 3、这些动作描写,写出了闰土聪明能干的性格特点。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这样细致的具体描写我们把它称为:详写。(板书:详写) 4、你有过这样捕鸟的经历吗?(没有)你能认识好多鸟吗?闰土有着这么丰富多彩的生活的,是我们所没有的。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简单的计算 第二课时 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简单的计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

怎样解决。 2.方案一:任选其中的两本,把价钱相加。 出示完图片后,引导学生列出正确的算式: 6+8=() 得出结果后,让学生和13进行比较得出:14>13。然后提问,这两书合不合适?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交流思考。 小结:14元比13元多1元,换一本比这两本杂志其中一本少1元的杂志。 动态演示,把《卡通世界》换成《连环画》后,然后让学生列算式进行计算观察所得出的结果最后得出结论:13元正好可以买《画报》和《连环画》。 追问:还可以怎样换呢?14 3种 兴趣,知道数 学在生活中 的价值。 自由选择两 本书然后让 学生根据摘 出的条件进 行比对。 发散思维,让 学生思考,在 自由选择的 两本杂志不 符合要求的 时候,应该怎 样准确快速 的调换。

让学生思考:换成比画报少1元 的杂志。 通过动态演示,然后让学生列算 式进行计算观察所得出的结果最后得 出结论:13元正好可以买《我是小学 生》和《卡通世界》。 过渡:我们随便选择的两本是这 样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有规律的把 可能的选项全部列出来呢?接下来我 们一起探讨一下吧。 2.方案二:先选定一本,然后按 顺序试。 (1)先选定第一本,然后出示动 态演示,让学生分一分看这样有几种 组合方法。 让学生进行分组后然后把它们的 价钱分别进行相加。 5元+6元=11元<13元 5元+8元=13元=13元 5元+7元=12元<13元 2种 1种 通过有规律 的挑选然后 让学生学会 怎样按照规 律给所需要 的物品正确 分类。 选定第一本 书后让学生 分类,发散学 生思维。 通过比较得 出正确结果。 选定第二本 书后,让学生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5课时 解决问题-优质教案

第6单元表内乘法(二) 第5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课本P78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乘法应用题,会用乘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教学重难点】: 会提出乘法计算的问题,能用乘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诀 教师与全班学生进行对口诀的练习。 2.口算: 6×4 5×3 2×7 5×4 3×4 2×8 4×2 7×4 5×7 5×8 2×8 2×1 二、新授 1.教学例3 出示第78页主题图 师: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用简单的话把图上的意思表达出来呢? 生:一个文具盒8元,买3个文具盒,一共多少钱 让学生完成填空:

每个玩具盒()元,买()个,这里有()个() 师:你能列什么算式? 学生口答:8+8+8=24 8×3=24 让学生把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指名板书。 解答正确吗? 请学生思考检查的方法。 2. 能力迁移 如果买7块橡皮,一共多少钱? 师:你是怎么想的?请你和四人小组的伙伴们说一说。 派代表汇报,一起评改。 问:你们还能提出其他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说,教师板书。 A、买5支铅笔多少钱? B、买8本日记本多少钱?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第3题。 学生根据图意找出有几个几,再列式解答。 独立完成,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2.练习十九第4题。 学生完成书上的填空后,集体讲评。 问:你还能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把问题和算式写在草稿本上,教师巡视指导,若有时间则集体

讲评。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第二单元第五课《守株待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守株待兔》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1.知道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 2.能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的道理。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守株待兔》。上课之前,老师提几点要求:1、同学 们要认真去看视频。2、在看视频的同时,也希望你们拿出笔和笔记 本来记本课学习的重点。 接下来,我们开始我们的学习。 (换ppt)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文言文《守株待兔》,这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它,首先,同学们大声朗读一遍课文,回忆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原文: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换ppt)那它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讲了一个种田人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下手里的农具,专门等着兔子来撞死,结果却一无所获,还被大家笑话的故事。 二、内容概括并理解 了解了故事的内容,老师有一个问题,文章最后一句说:“而身为宋国笑”是什么意思还记得吗?对就是说这个人成为了宋国的笑话。 (换ppt)那老师问题又来了:那个农夫为什么会被宋国人笑话呢? 对,从文章中的“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我们可以知道,因为这个农夫把一次偶然事件当成了会经常发生的事,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最后却一事无成,所以被宋国人笑话。 (换ppt)那通过农夫被笑这个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呢? 道理: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想靠碰好运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换ppt)三、课外拓展

学习了《守株待兔》的故事,在我们的课后链接中,还有一个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接下来,同学们自己朗读文章,思考故事当中的坐车人错在了哪里? 解析:这个故事中的坐车人主要犯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错误:一是不清楚自己的目的,既然要到楚国去,就应该掌握正确的出行方向,不能够漫无目的地随便乱跑;二是不听朋友的劝告,固执己见,朋友向他指出方向错了,他却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坚持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换ppt)四、方法总结 学完了《守株待兔》这篇不一样的文章,大家有没有总结经验,梳理一下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呢?回忆我们的学习过程,老师也帮大家总结了一些: 1、初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停顿。 2、细读,借助注释、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再说说全文的意思。 3、品读,思考寓意。 掌握了方法,以后我们的学习也可以更方便。 (换ppt)五、层次梳理 (换ppt)六、主旨归纳 本文讲了一个种田人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从此他就放下手里的农具,专门等着兔子来撞死,结果却一无所获,还被大家笑话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心存侥幸,不要指望不劳而获。 (换ppt)七、课后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解决问题 第 5 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熟练地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2.通过归纳整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认真审题,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整理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折扣、成数、税率、利率等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更多的应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来回忆下之前的内容. 学生交流,汇报,教师随机板书,绘制表格. 知识回顾 二、综合运用 课件出示例5. 1、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及问题,尝试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2、利用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归纳出解题思路. 提问启发;“满100元减50元”是什么意思? 引导回答;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归纳整理解题思路; (1)在A商场买,直接用总价乘以50%就能算出实际花费. (2)在B商场买,先看总价中有几个100, 230里有两个100,然后从总价里减去2个50元. 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汇报,教师板书; A商场;230×50%=115(元) B商场;230-2×50 =230-100 =130(元) 115<130, 答;在A商场买应付115元,在B商场买应付130元;选择A商场更省钱. 4、总结思考;在什么时候这两个商场价格差不多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解. 2、完成练习二第12题,再集体交流订正. 3、完成练习二第13题.“折上折”是什么意思?这么计算呢? 4、完成练习二第14题. 5、完成练习二第15题.提示;增长为“-0.068%”表示什么意思?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将如何运用到生活中呢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Uni5 How much is it? The second class 教学目标: 1、听懂会说:“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this dress/...? It's colourful/...” 2、能在实际的情景中运用进行实际交际。 3、巩固复习第一课时所学单词和句子,引导孩子综合运用语言。 4、培养孩子购物要节约的观念。 【教学重点】句型:“Can I help you? How much is this dress/…? It’s colourful/…” 【教学难点】对新词的读音的指导和规范,如:“ninety-nine yuan.” 【教具准备】 1、单词卡片 2、配套的教学课件 3、学生带来的衣服实物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Teaching organization) T: Class begins. S: Stand up, please . T: Good morning, boys and girls. Ss: Good morning, teacher. T: Sit down, please. (二) 简介自己(Introducing myself) T:My name is Wang Hezhen. You can call me Miss Wang. Today I’m very happy to meet you here.(走下去和几个学生握手问好:Nice to meet you .)(三)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T: Ok. Now Let’s go over what we learnt yesterda y. 1) (出示单词卡colourful) Look at this card. Do you know this word? How to read? Ss: Colourful T: Yes, colourful. What’s the meaning ? Ss: 色彩丰富的 T: Good! 2) (出示单词卡pretty)Now look at this word .How to read? Ss: Pretty T: Good, pretty. What’s the meaning ? Ss: 漂亮的 T: Right. 3) (出示单词卡cheap)Now look at this word. Please read! Ss: Cheap. T: Yes, cheap. You are very good. What’s the meaning ?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组教材以“我爱阅读”为专题进行编排,安排了二篇精读课文,二篇略读课文。《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划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我的“长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2.丛书简介 《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五年级上册之《一缕书香》中40篇文章。包含领略大师智慧、书香滋润人生、含英咀华聆海音、倾听不同的声音、读书伴我成长、经典诵读、名著推荐七部分。 3.单元双线主题 人文性主题——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工具性主题——阅读主题: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达主题:1学习比喻的好处; 2.学习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单元学习目标】 1.学习本组课文的生字,会写23个,会认26个,理解新词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背诵我国古代有关读书的名句。 3.理解课文的内容,继续培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品味读书的乐趣,学习课文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交流读书的收获和体会,培养阅读的兴趣,习得一些读书的方法。

5.学习做采访笔记和写自己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断提高实用写作的能力。 【单元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起阅读的兴趣,培养阅读的爱好与习惯。 教学难点:在阅读中提高学生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单元“课时安排”】 周课时为 7 节,两周共计 14 节。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5课时 练习课

第5单元面积 第5课时练习课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对比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 【教学准备】 准备一张边长是10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块手帕。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 4×90 60×3 300×9 4×50 20×4 6×500 22×13 15×11 15×17 70×4 37×5 8×53 2、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教师板书。 3、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由学生说明每个图形的含义,再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规范书写格式。 4、先估算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 学生先估算黑板的面积,然后派两个代表到前面来测量长和宽。全体同学计算它的面积,再看一看,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相差多少,从而丰富自己估算的经验。 5、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帕先估算面积,再测量它的边长,算

出自己手帕的面积。 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清楚地知道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面积只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 二、探究新知 1、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解题,并口头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李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读题并分析:从长方形中所剪下的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为张方形的边长。 指导学生在教材上画出要剪下的正方形,再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6×10=60(平方厘米) 6×6=36(平方厘米) 60-36=24(平方厘米) 答:剩下的部分是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厘米。 三、对比练习 1、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学生读题,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求正方形面积需知道什么条件?边长与周长又有什么关系? 提问:题中给了正方形荷花池的周长,怎么求边长? 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 64÷4=16(米) 16×16=256(平方米) 答:面积是256平方米。 2、在方格纸上画出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你能画几个?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苏教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重点: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难点: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是什么策略?(从条件想起)运用这一策略要注意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注意点。 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新授 1.教学例2 出示教材第74页例2情境图,再看图说说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提问:你能先在下面的图中填一填,再看图说说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吗?(小组讨论,填图)指名填线段图,集体交流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绿花有12朵,黄花的朵数是绿花的2倍,红花比黄花多7朵,要求红花有多少朵) 提问“根据地题材中的数量关系,你打算怎样解答?在小组内讨论后指名回答。 教师小结:可以根据前两个条件,先求出黄花有多少朵。求出黄花的朵数后,就能求出红花的朵数。 让学生列式,想一想怎样算,指名板演。 (1)黄花有多少朵?12×2=24(朵) (2)红花有多少朵?24+7=31(朵) 订正时提问:你第一步算的是什么? 2.教学“想一想”。 出示问题:如果“红花比黄花少7朵”应当怎样解答? 谈话: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再解答。 学生装小组交流,列式解答。 12×2=24(朵) 24-7=17(朵) 展示学生装的讨论结果,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3.比较,小结。 谈话:刚才的两个问题,都是从条件想直,再解决问题的。这两题的解答过程,有什么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全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在已有知识基础上, 自己探索出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2.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到同一物体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图象会不一样。 3.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 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使学生初步学会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 4.给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原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通 过尝试、实践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较熟练、灵活的运用面积公式计算它们的面积。 5.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知道“可能性”有大小之分,并 能正确的找出可能性的大小。 6.了解什么叫“中位数”,并会找出“中位数”,会区分“平均数”与“中位数”。 7.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知道编码的组成;体会编码的实用性; 并会自己设计简单的编码。

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一、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除法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小 数乘、除法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人法”截取积、商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除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 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二、教学重点: 1、使学生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2、能正确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能正确应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并能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4、会应用所学的运算定律及其性质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三、教学难点: 在理解小数乘、除法的算理和算法的基础上,掌握确定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点位置。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下第二单元第5课《应对自然灾害》第二课时《防御自然灾害》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 课 防御自然灾害 《应对自然灾害》第②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自护的知识,形成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2. 了解我国在防灾减灾方面采取的措施, 3. 了解科技减灾的新成果,树立法治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具备防灾避险的意识,提高应对身边自然灾害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教学难点 生活中增强防灾避险意识,面对灾害沉着、冷静、机智应变。活动准备教师资源包、课件学生课前网上学习,了解地震、暴雨、洪水、泥石流等常见自然灾害自救常识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启发思考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自然灾害” 是人类依赖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当前,全球自然灾害每年使大约25 万人丧生,造成的物质损失不计其数。 自然灾害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很多灾难是人类难以避免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 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 活动一:小小调查员--- 防灾避险自救知识知多少?

1. 出示研究报告 请各小组出示课前完成的调查报告,现在开始组内交流你课下搜 集的有关知识,在交流中分享 2. 全班汇报交流 小结:提高防灾避险的意识,增强自救自护的知识和能力,可以防止和减轻自然灾害带给我们的伤害。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撰写研究报告,在课堂上一起分享有关知识,了解学生防灾避险知识储备,进一步深入了解自然灾害的影响,引导学生初步树立防灾避险的意识、具备自护自救的知识和能力。 活动二: 生命自救场--- “你有避险意识吗” ? 1.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教材39 页活动园内容,独立思考完成:你觉得哪些做法是正确的?哪些做法是错误的?对于那些错误的行为,说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做? 2. 师生交流 (1)雷电交加,在大树下避雨(x)。(2)山区山洪、泥石流高发期,在山区露营时选择在山谷扎营(x)。(3)地震发生时,如果条件允许,应撤离到安全空旷地带,如果不能及时撤离,应暂时躲在小房间的墙角护住头部。(√)(4)泥石流发生时, 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跑。(√)(5)地震时来不及跑要就近“躲” 。(躲在坚固的物体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5课时 练习课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5课时练习课 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 东山小学李媚清 【教学内容】 练习课(教材第98~100页及相关习题)。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出自郑燮的《新竹》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以及计算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2.使学生能形成比较正确、熟练的计算技能。 【重点难点】 认识小数并熟练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的技巧。 【练习讲授】 1.口算练习。 4.6+ 5.4 0.6+0.8 0.3+0.4 0 .9-0.7 0.8-0.4 1-0.6 老师小结口算情况。 2.练习有关小数加减法的文字题,讨论:以下两题应该怎样列式计算。 (1)0.9比0.5多多少? (2)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几? 学生列式计算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第(1)小题是比较两数大小,相差多少?可用减法计算,列式计算0.9-0.5=0.4;第(2)小题已知甲数是7.4,它比乙数多1.3,乙数是多少?(也就是乙数比甲数少1.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是多少?)用减法计算,即:7.4-1.3=6.1。做这类文字题一定要弄清楚谁与谁比,谁大谁小,求大数还是求小数,要分析题中两数关系,然后选择正确的算法进行

解答。 3.解决问题。 (1)食堂有65.4千克大米,后来又买28.2千克,现在一共有多少千克?吃了50.6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2)棉纺厂1月份产棉布21.9万米,比2月份少0.6万米,2月份比3月份多生产0.9万米,1月份和3月份共产棉布多少万米? 这两个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可进行相应的指导,再全班交流,教师指名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分析:第(1)小题一共有65.4+28.2=93.6(千克);还剩93.6-50.6=43(千克)。 第(2)小题3月份有21.9+0.6-0.9=21.6(万米),1月份和3月份共产棉布21.9+21.6=43.5(万米)。 【课堂作业】 1.完成课本第98页第4题和第5题。 (1)组织学生算一算,比一比。 (2)评讲时突出两个小数相减,且将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数不够减,要从整数部分的个位退一的计算方法作为重点讲。另外,比较两个数量的大小时,先要将单位统一,再比较大小。 2.完成课第100页第9题。 (1)组织学生先看图,并在小组中议一议,相互说一说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 (2)此题比较活,答案不唯一,学生可以自由提问,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3.完成课本第100页第11题。 (1)引导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平时只走1.2千米,现在他走了0.3千米后又回家取了一本书,因此0.3千米是多走的,回去时又多走0.3千米,因此一共多走0.3+0.3=0.6(千米)。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pep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1 / 12 pep三年级上册英语第五单元教案 PEP英语三年级unit5Let'seat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能听说、认读本课所学关于食物的单词juice,egg,milk,bread。 2、听懂会说I'mhungry.Havesomebread. 3、能听懂一些简单的有关进食的指令语,并能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教学重点: 能听说、认读本课所学关于食物的单词juice,egg,milk,bread。 听懂会说I'mhungry.Havesomebread. 教学难点: 指示语中指示词的理解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单词的图片和单词卡,录音带。 教学过程: 、热身、复习 (1)日常口语会话展示。 (2)游戏: 学生做传球游戏,当音乐停止时,手中拿球的同学要到老师手中抽取一张图片,并大声说出图案的内容,说对的同学将可以拥有此图片。(图片内容为已学单词)

2、呈现新课 2 / 12 (1)教师播放本课时的教学,同时教师置疑:你们还记得第一课时中都有什么食物吗?学生凭借记忆说单词。 (2)教师不对学生的回答做过多评价,提示学生注意观察。T:ok.what'sonthetable?Let'sseetogether.Lookatitcarefully. (3)再次让学生说说都有哪些单词? (4)此环节学习食品单词egg,milk。 (5)认读词语的学习过程。屏幕上出现各种食物单词的英文拼写,每个单词与其相应的图案只见用线连接。目的是将单词的图、形、意相结合,学习单词。 (6)让学生打开书49页,听录音、指单词、读单词。 (7)教师只出示单词卡,学生认读单词。 3、趣味操练 (1)边听Let'sdo部分的录音边做动作。教师用动作演示并讲解eat,drink,havesome的意思。 (2)分小组比赛说、做Let'sdo部分的指令语。做得准确,说得清楚为胜。采用教师评和小组间互评相结合的方法。优胜组有奖。4,production 拿出单词图片用havesome请别人吃东西。 Homework 认读单词并在回家时实际操练havesome......句型。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教材简介: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积的近似值、有关小数乘法的两步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对其中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 2.使学生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积是小数的近似值。 3.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关于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4.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教学措施: 1.重点引导学生用转化的方法学习小数乘法。 2.指导学生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做出合理的解释,提高简单的推理能力。3.注意引导学生探索因数与积之间的大小关系的规律。 第一课时小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例1、做一做,例2、做一做,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联系,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到时它的1/10是多少?缩小到它的1/100呢?1/1000呢?二、引入尝试: 大家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 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1)例1:燕子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3.5元=35角 35×3=105 105角=10元5角=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3)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扩大10倍 3 5 ×3 × 3 1 0. 5 元缩小到它的1/10 1 0 5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4.8元的风筝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做一做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能不能将它转化为已学过的知识来解答呢?(学生试算,指名板演。) (1)学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然后板书,并指名说是如何算的.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示范: 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6 0 缩小到它的1/100 3 6 0

公开课《水》教案第二课时

27、《水》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和感受的写作方法来体会有水之乐,体会由于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教育学生不忘缺水之艰难,珍惜水资源。 3、体会作者运用反衬,“以乐衬苦”的好处,练习用反衬的手法把句子写具体。教学重点:感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和感受的写作方法来体会有水之乐,体会由于缺水,“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具体的语段,感悟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行动和感受的写作方法来体会有水之乐,体会水的珍贵;用反衬的手法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首先让我们跟着一段视频,来了解持续旱灾,给我国一些地区带来的危 害。 (播放视频) 2、师:从这一段视频,我们看到,由于干旱造成缺水,一些地区人们用水困难。上一节课,我们跟着马朝虎这位朋友走进了他记忆中儿时的村子,那也是一个怎样的村子? 生:缺水的村子。 师:对,所以“水”成了村子里什么样的东西? 生: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多媒体出示)

师:课文围绕这句话,通过哪两个场景来表现水的珍贵的? 生:下雨天洗澡;一勺水冲凉。 (多媒体出示) 师: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看,在这样的缺水的村子,人们平时是如何生活的? 二、精读课文。 (一)、让学生读第二段。 1、师:哪位同学来给我们朗读第2自然段,并请同学们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回答 生:这一段主要写了村子里的人下雨天洗澡的事情。 2、品词析句,体会水的重要性。 (多媒体出示:下雨天是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的日子。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建有水窖,用来在下雨天储水,以备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使用。) (同时出示重点词语) 师:“期盼”是什么意思? 生:盼望。 师:对,那村子里每个人为什么都盼望下雨天呢? 生:因为他们渴望有水。 师:家家户户为何都要建水窖? 生:下雨天储水用的。 师小结:由于村子里没水,所以人们非常渴望下雨天。 (多媒体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里,大家才可以........男人们穿着短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师:对于村子里的人们来说,因为缺水,洗澡是件奢侈的事情,那什么时候人们才能痛痛快快的洗澡呢? 生:下雨天。 师:下雨了,村里的人们是怎样痛痛快快地洗呢?请同学们分别找出孩子和大人

音乐七年级下人教新课标第五单元环球之旅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 (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着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 (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 (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着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