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应试技巧(中医技能操作)

应试技巧(中医技能操作)

应试技巧(中医技能操作)
应试技巧(中医技能操作)

应试技巧

一、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时间及流程

2012年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时间为7月1日至15日,实践技能考试由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统一命题,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医师资格考试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实践技能考试分三站进行:

第一站:辨证论治——笔试

第二站:基本操作——实际操作配以要点说明

第三站:临床答辩——口试

考试流程

二、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介绍

1.考试内容及方式

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分别随机抽取题号后完成各站考试。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在统一的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1)中医临床技术操作

针灸穴位体表定位: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部分考区采用模拟人)

针灸、拔罐、推拿等临床技术操作:叙述并现场实际操作;

中医望、闻、切诊技术的操作:叙述或现场实际操作。

(2)西医内科体格检查:由同性别考生相互操作;(部分考区采用模拟人)

(3)西医基本操作(师承类别不考)

①无菌操作:自身或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操作

②基本心肺复苏术: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模拟操作

③常用西医基本操作技能:对模拟人、模拟器具模拟操作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中医问诊答辩——现场口试(病史采集)

中医答辩——现场口试

双重诊断答辩——现场口试(仅限于中医考生)

西医答辩——现场口试

临床判读(西医)——现场口试(师承类别不考)

2.考试题量

辨证论治:1道试题

基本操作:4道试题(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3道试题)

临床答辩:4道试题

3.考试分数

总计100分。其中:

第一站考试:40分;第二站考试:30分(中西医结合人员25分);第三站考试:30分(中西医结合人员35分)4.考试时间

总计90分钟。其中:

第一站考试:60分钟;第二站考试:15分钟;第三站考试:15分钟

5.合格标准

每考生必须完成1~3站考试;

考试总分为100分,达到60分为考试合格。

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资格实践技能

各站考试项目设置与有关内容一览表

第一站辨证论治分值表

三、2012年实践技能考试与往年相比是否有变化

2012年中医、中西医结合医师实践技能考试与2011年相比没有任何变化,但较往年更为贴近临床,复习时注意收集历年真题,有非常大的参考价值。

四、实践技能三站答题方法

第一站考试:辨证论治

(一)中医辨病辩证依据:主要参考题目中所给的症状体征,把能够体现患者病证特点的内容写在此项中,最后进行病因病机分析。

(二)中医类证鉴别(中西医鉴别诊断):选择临床表现相似的病症从最明显的疾病特征入手,进行鉴别诊断。

(三)西医诊断依据(中西医结合):一般从查体和辅助检查结果以及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判断。

(四)诊断:中西医结合考生须做中医诊断及西医诊断,中医考生只做中医诊断。需注意中医诊断中都要有证候诊断一项内容。

(五)中医治法和方剂:中医治法一般根据所作的疾病诊断和证候诊断来给出;方剂选择上可以在所给出的方剂后面加“加减”二字,以免药物组成上有疏漏。

(六)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法:不要忘记写剂量的单位,以及个别药物的特殊煎法。

第二站考试:基本操作

主要考核考生的临床操作能力,不论中医、西医的内容都应该在复习时结合实际,单纯的看书是没有太大效果的。

(一)中医基本操作:

复习时应在自己身上找准穴位,考试时结合自身回忆会轻松很多。操作内容要多看视频,把自己的固有印象中的错误操作及时更正,反复看正确的操作视频课程,加深正确的操作印象。

(二)体格检查、西医基本操作:

在大纲要求范围内的体格检查及操作内容只有二十几个,主要抓住每项操作中的重点步骤,在自己会描述的前提下,还要会正确的操作手法。

第三站考试:临床答辩

(一)病史采集中最常用到的是“十问歌”,还有常用的口诀“因症辩,治疗鉴,饮食睡眠大小便。”在考试中一般回答分两个部分,采集患者的现病史和相关病史。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辩,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二)中医病证的答辩:主要掌握课程中讲到的常用针灸穴位的主治病症,中医病症的主症、治法、方剂等。

(三)西医病证的答辩:常见疾病的诊断要点、处理要则及临床表现等。

(四)双重诊断:需要给出中医病名、证候名,西医病名。

(五)临床判读:给出一系列临床检查的结果,通过此结果判断患者的疾病。

本站中大部分内容的考核都来源于对中医病证及西医疾病的掌握。在回答问题前要进行思路的整理,进行整理后再

分点描述,能够使考官印象分提升,因考生口述时,考官需集中精力提取答复中的得分点,故有条理性的回答能够增加分数。

中医操作试题

中医基本技能考核评分标准 科室:姓名:得分: 一、简述舌诊的方法。(30分) (1)光线:正对光源,充足的自然光(5分) (2)姿势:常取正坐位或仰卧位,自然伸舌,充分暴露(5分) (3)顺序:先观察舌苔的有无、厚薄、腐腻、色泽、润燥等,再察舌体的色泽、斑点(舌色)、胖瘦、老嫩(舌形)、动态(舌态)等;部位从舌尖看到舌根(15分) (4)饮食或药物:某些食物和药物可以使舌象发生变化,应注意鉴别。(5分) 二、简述合谷的定位、主治病症和操作方法。(50分) 1、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简便取穴法:以一手拇指指间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10分) 2主治病症: ①头痛、目赤肿痛、齿痛、鼻衄、口眼歪斜、耳聋等头面五官诸疾(10分) ②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汗或多汗(10分) ③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10分) 3、操作: 直刺~1寸,针刺时手呈半握拳状。孕妇不宜针。(10分) 三、简述晕厥的选穴和治疗方法。(20分) 1、选穴:水沟、中冲、涌泉、足三里(10分) 2、治法:苏厥醒神(10分) 考核时间:年月日考核者签名:

科室:姓名:得分: 一、.简述脉诊的操作方法。(40分) 1、诊寸口脉时,中指先定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食指关前定寸,无名指关后定尺,指端齐平,用指目诊脉(10分) 2、浮取(轻取、举法)、中取、沉取(重取、按法)(10分) 3、运用中指的指力时,三指沿脉管向左右和轴向上下挪移推寻,辨别脉象形态特征(10分) 4、先总按(三指同时用力),后分别了解寸、关、尺脉的脉象(5分) 5、小儿诊脉可用“一指定三关”(5分) 二、简述水沟的定位、主治病症和操作方法。(30分) 1、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5分) 2、主治: ①昏迷、晕厥、中风、中暑、休克、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为急救要穴之一(5分) ②癔病、癫狂痫证、急慢惊风等神志病证(5分) ③鼻塞、鼻衄、面肿、口歪、齿痛、牙关紧闭等面鼻口部病证(5分) ④闪挫腰痛(5分) 3、操作: 向上斜刺~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5分) 三、简述晕针的处理方法。(30分) 1、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拔出。(7分) 2、让患者仰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饮温开水或糖水,轻者即可恢复(7分) 3、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指掐针刺水沟,素髎,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涌泉等穴,即可恢复。(9分) 4、更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采用西医学急救措施。(7分) 考核时间:年月日考核者签名:

中医基本操作评分标准

(一)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病例:1床,某某,男性,45岁,诊断:腰痛(风寒湿型);医嘱:拔罐(腰背部)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拔火罐法 (一)目的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 (二)禁忌证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三)注意事项 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 2 、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 3、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泡,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

(二)穴位按摩法操作评分标准 病例:1床,某某,女性,20岁,诊断:呕吐(寒邪犯胃);医嘱:穴位按摩,选穴:合谷、内关 注:若损伤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穴位按摩法 (一)目的 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二)禁忌证 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 (三)注意事项 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 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

(三)刮痧法操作评分标准 病例:1床,某某,男性,30岁,诊断:中暑;医嘱:刮痧;刮治部位:背部 注:刮破皮肤,扣20分。 考核者签名:考核时间:年月日

刮痧法 (一)目的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禁忌证 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三)注意事项 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 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 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4 、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精选文档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 考内容汇总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二站基本操作常考内容汇总 在的考试中,第二站中基本操作里,中医操作经常考查的内容无非就是涉及针灸这一部分的内容,那么在考试中常考的是哪些内容呢,在此,根据往年考试常考的内容进行了汇总。 中,针灸操作技术常考查的内容汇总: 1.毫针刺法:此部分内容常考察的的有体位选择,对于此部分内容要知道哪些部位的腧穴适宜何种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2)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 (3)俯卧位:适宜于头、项、脊背、腰骶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 (4)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头、颜面何颈前等部位的腧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行针手法:此部分内容要掌握基本的手法提插法及捻转法的基本操作情况。 提插法:使用提插法时指力药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捻转法:使用捻转法时,指力药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不能单向捻针。 6种辅助手法: 循法、弹法、刮法、摇法、飞法、震颤法。(要知道其具体的内容。) 捻转补泻: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3.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结合拇指向前、食指向后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结合拇指向后、食指向前者为泻法。 提插补泻: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腧穴部位。 2.用2%碘酒棉球消毒,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消毒应针刺的腧穴部位。 3.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先浅后深,重插轻提,提插幅度小,频率慢,操作时间短。以下插用力为主者为补法;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频率快,操作时间长,以上提用力为主者为泻法。 2.灸法操作: 此部分内容常会让演示艾灸中直接灸及间接灸中一些常见灸法的操作。 常见的有: 隔姜灸: 【操作方法及步骤】 1)选取部位。

中医八项基本护理操作技术

目录 技术1 耳针法 (1) 技术2 艾条灸 (5) 技术3 拔罐法 (8) 技术4 穴位按摩法 (11) 技术5 刮痧法 (14) 技术6 湿敷法 (17) 技术7 涂药法 (19) 技术8 熏洗法 (22)

技术1 耳针法 耳针是采用针刺或其他物品(如菜籽等)刺激耳廓上的穴位或反应点,通过经络传导,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1 评估 1.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1.2耳针部位的皮肤情况。 1.3女性患者的生育史,有无流产史,当前是否妊娠。 1.4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1.5心理状况。 2 目标 遵照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3 禁忌证 耳部炎症、冻伤的部位,以及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禁用。 4 告知 耳针局部有热、麻、胀、痛感。 5 物品准备 治疗盘、针盒(短毫针等)或菜籽等;碘酒、酒精、棉球、棉签、镊子、探棒、胶布、弯盘等。 6 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遵照医嘱,选择耳穴部位并探查耳穴。 6.3体位合理舒适,严格消毒,消毒范围视耳廓大小而定。 6.4一手固定耳廓,另一手进针,其深度以刺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留针。 6.5为使局部达到持续刺激,临床多采用菜籽、王不留行籽、磁珠等物,附在耳穴部位,以小方块胶布固定,俗称“埋豆”。留埋期间,嘱患者用手定时按压,进行压迫刺激,以加强疗效。 6.6起针后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涂以碘酒或酒精消毒,预防感染。 6.7操作完毕,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6.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艾条灸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主要适用于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如眩晕、贫血、风湿疼痛、肢体麻木、腹痛、呕吐、泄泻、脱肛、阴挺、阳萎、遗尿、寒厥等。 常灸足三里、气海、关元、大椎等穴。 【禁忌症】 凡实证、热证、阴虚发热以及面部、大血管和粘膜附近孕妇胸腹部和腰骶部,均不宜施灸。 【物品准备】 治疗盘、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 【操作步骤】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核对姓名、诊断、部位及方法,做好解释工作,取得合作。根据应灸腧穴部位,取适当体位,协助病人松开衣裤,暴露应灸腧穴部位,用纱布(或小毛巾)清洁局部皮肤,保暖。 2、核对、确定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3、温和灸:手持艾条,点燃一端后,对准施灸的腧穴部位(距离皮肤2-3公分),进行熏烤,使局部皮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为度。 4、雀啄灸:艾条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如同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不停地移动,一般灸5分钟左右。

5、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离施灸腧穴部位3公分左右,反复地旋回移动或作左右方向移动。一般可灸20-30分钟。 6、施灸时,应密切观察艾条燃烧情况,随时弹去艾灰,防止艾火烧伤皮肤、衣被,注意施灸局部皮肤有否熏烤灼伤趋向等。 7、施灸完毕,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病人衣着。整理床单,合理安置体位,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8、记录施灸腧穴部位、方法、时间、反应及疗效等。并签名。

拔罐法操作规程 【适应范围】 多用于风湿痹证,如肩背痛、腰腿痛;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胃肠疾病,如腕腹胀痛、胃痛、呕吐及腹泻等。刺血拔罐用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疡和丹毒、神经性皮炎及毒蛇咬伤等。 【禁忌症】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病人;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孕妇的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 【物品准备】 治疗盘、95%酒精棉球、直血管钳、火罐艾条、火柴(或香枝)、凡士林、弯盆、小口玻璃瓶、纱布。必要时备浴布、屏风等物。【操作方法】 一、点火 选用下列方法之一,将火罐吸附于所选部位上。 l、闪火法:是用长纸条或酒精棉球点燃后,伸入罐内中段绕一周,切勿将罐口烧热,以免烫伤皮肤),迅速将火退出,立即将罐按扣在所选部位或穴位上。 2、贴棉法:是用大小适宜的95%酒精棉一块,贴在罐内壁中段(木要过湿),点燃后,迅速按扣在应拔的部位。 3、投火法:是用易燃纸片或95%酒精棉球(拧干)一个,点燃后投入罐内,迅速将罐按扣在应拔的部位,此法适用于侧位横拔。二、拔罐

中医操作技能规程及评分标准

中医技能操作告知规程 1、艾灸法: 操作前评估: 护士: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现在我跟您核对一下您的名字与年龄,请问您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少岁了? 病人:马丽,36岁。 护士:马丽,您好,因为您腹胀,现在根据医嘱给您进行足三里(合谷)穴的穴位艾灸,希望您能配合。请问您以前做过这个治疗吗? 病人:做过 护士:艾条燃烧时有异味,这是属于正常的。您这样睡着舒服吗?我能看一下您艾灸部位的皮肤吗?因为操作需要一点时间,请问您需要我协助您上洗手间吗? 病人:这样睡着可以,我已经上了洗手间了。 护士:(艾灸部位的皮肤完好,无破损,环境符合操作要求)我现在去准备用物,请您稍等一下。 操作后评估: 护士:马丽,您好,我现在已经给您做完穴位艾灸的治疗了,请问您这样躺着舒服吗?您艾灸部位的皮肤无水泡,没有烫伤。如果艾灸部位的皮肤出现小水泡这也是属于正常现象,请您不用担心,床头铃我放在床旁,如您有任何不适,请随时按铃,我也会经常过来看你的,谢谢您的配合。(患者经过艾灸后,自觉症状缓解,无特殊不适,艾灸部位的皮肤无水泡,没有烫伤,用后物品处置符合消毒技术规范。) 2、穴位按摩法 操作前评估: 护士:您好,我是当班护士XX,现在我跟您核对一下您的名字与年龄,请问您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少岁了? 病人:马丽,36岁。

护士:马丽,您好,因为您呕吐剧烈,现遵医嘱给您合谷穴的穴位按摩,以减轻您的呕吐症状,希望您能配合。请问您以前做过这个治疗吗? 病人:做过 护士:请问您这样睡着舒服吗?我能看一下您按摩部位的皮肤吗?因为操作需要一点时间,请问您需要我协助您上洗手间吗? 病人:这样睡着可以,我已经上了洗手间了。 护士:(按摩部位的皮肤完好,无破损,环境符合操作要求)我现在去准备用物,请您稍等一下。 操作后评估: 护士:马丽,您好,我现在给您做好穴位按摩了,按摩部位的皮肤完好,无破损,床头铃我放在床旁,如您有任何不适,请随时按铃,我也会随时过来看来的,谢谢您的配合。(患者经过穴位按摩后,症状稍缓解,无特殊不适,穴位按摩部位的皮肤完好,无破损,用后物品处置符合消毒技术规范。) 3、刮痧法 操作前评估: 护士: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XX,现在我跟您核对一下您的名字与年龄,请问您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少岁了? 病人:马丽,36岁。 护士:马丽,您好,因为您腰部酸胀,现遵医嘱给您进行腰部的刮痧治疗,希望您能配合。请问您以前做过这个治疗吗?刮痧时会有疼痛、灼热的感觉,您能耐受吗? 病人:做过,能忍受。 护士:请问您这样睡着舒服吗?我能看一下您刮痧部位的皮肤吗?因为操作需要一点时间,请问您需要我协助您上洗手间吗? 病人:这样睡着可以,我已经上了洗手间了。 护士:(刮痧部位的皮肤完好,无破损,环境符合操作要求)我现在去准备用物,请您稍等一下。 操作后评估:

中医技能操作的穴位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技能操作的穴位 耳穴埋籽: 感冒: 肺在心、气管区周围处。 内鼻在耳屏内侧面下 1/2 处。 下屏尖(肾上腺)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中暑: 心耳甲腔中凹陷处。 脑(皮质下)在对耳屏内侧面。 枕对耳屏外侧面的后部。 咳嗽: 支气管在心区与外耳门之间。 在耳甲腔内,外耳道口与心穴之间。 肺在耳甲腔,心穴的上下方和后方,呈马蹄形区域。 神门在三角窝后上 1/3 的上部。 下屏尖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哮喘: 平喘肺在心、气管区周围处。 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 下屏尖在耳屏游离缘下部尖端。 眩晕: 1 / 7

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神门在三角窝后上 1/3 的上部。 内耳在耳垂正面后中部。 胃痛: 胃在耳轮脚消失处。 神门在三角窝后上 1/3 的上部。 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 脑在对耳屏内侧面。 肝在耳甲艇的后下部。 月经不调: 子宫(内生殖器)三角窝凹陷前缘。 卵巢屏间切迹外缘与对耳屏内侧缘之间。 屏间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 痛经: 子宫(内生殖器)三角窝凹陷前缘。 肾在对耳轮下脚下方后部。 内分泌(屏间)在屏间切迹内,耳甲腔的前下部。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 急惊风: 心耳甲腔中凹陷处。 神门在三角窝后上 1/3 的上部。 交感在对耳轮下脚末端与耳轮内缘相交处。

中医院中医基本技能

诊断技能 1.四诊是什么? 答: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2.望诊的内容有什么? 答:全身望诊:包括望神、望色(面色)、望形态。 局部望诊:包括舌诊、望目、望小儿食指络脉。 3. 简述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 答:(1)三关的划分:风关---食指第一节 气关----食指第二节 命关----食指第三节 (2)手法:抱小儿向光,医生用左手握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推数次,络脉愈推愈明显,便于观察。 (3)辨轻重:风关----气关-----命关,渐重 4.简述舌诊的方法。 答:(1)光线:正对光源,充足的自然光 (2)姿势:常取正坐位或仰卧位,自然伸舌,充分暴露 (3)顺序:先观察舌苔的有无、厚薄、腐腻、色泽、润燥等,再察舌体的色泽、斑点(舌色)、胖瘦、老嫩(舌形)、动态(舌态)等;部位从舌尖看到舌根 (4)饮食或药物:某些食物和药物可以使舌象发生变化,应注意鉴别。 5.闻诊的内容有什么? 答:(1)听声音:是指听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肠鸣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常声响,以判断病变寒热虚实等性质的诊病方法。语声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续者,多属阳证、实证、热证;语声低微细弱,懒言而沉静,声音断续者,多属阴证、虚证、寒证。 (2)嗅气味:病体的气味、病室的气味;气味酸腐腥臭者,多见于热证;无气味或微腥臭者,多属寒证。 6.《十问歌》的内容是什么?临床上怎样灵活运用?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十问歌》的内容言简意赅,目前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临床实际运用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灵活而有主次地进行询问,不能干篇一律地机械套问。 7.简述脉诊的操作方法。 答:1、诊寸口脉时,中指先定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食指关前定寸,无名指关后定尺。指端齐平,用指目诊脉 2、浮取(轻取、举法)、中取、沉取(重取、按法) 3、运用中指的指力时,三指沿脉管向左右和轴向上下挪移推寻,辨别脉象形态特征 4、先总按(三指同时用力),后分别了解寸、关、尺脉的脉象 5、小儿诊脉可用“一指定三关” 8.按诊的操作方法有什么? 答:触摸法 按压法 扣击法----直接扣击法、间接扣击法 9.简述按诊的内容:

中医基本操作

拔罐法 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位,产生温热刺激并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火罐种类有竹罐、陶罐和玻璃罐。现临床常用广口罐头瓶代替。 1.操作方法 (1)投火法:将酒精棉球或纸片点燃后,投入罐内,然后速将火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适于侧面横拔,否则会因燃物下落而烧伤皮肤。 (2)闪火法:用镊子或止血钳挟住燃烧的酒精棉球,在火罐内壁中段绕一圈后,迅速退出,然后将罐罩在施术部位。此法较安全,不受体位限制,节约棉球。 拔罐后,一般留罐10分钟左右,待局部皮肤充血,瘀血呈紫红色时即可取罐。取罐时,一手扶罐身,一手手指按压罐口的皮肤,使空气进入罐内,火罐即可脱落,不可硬拉或拖动。 2.适应范围 拔罐法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行气活血及消肿止痛作用。临床多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风寒湿痹:如肩背痛,腰腿痛。 (2)胃肠疾病:如胃痛、呕吐、腹泻。 (3)肺部疾病:如咳嗽、哮喘。 (4)刺血拔罐适于急性扭伤有瘀血者,疮疠和部分皮肤病如丹毒、神经性皮炎等。 3.注意事项 (1)患者要有舒适的体位,应根据不同部位选择不同口径的火罐。注意选择肌肉丰满,富有弹性,没毛发和骨骼凹凸的部位,以防掉罐。拔罐动作要做到稳、准、快。 (2)皮肤有溃疡、水肿及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拔罐;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拔罐。 (3)常用自发性出血和损伤性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法。 (4)如出现烫伤,小水泡可不必处理,任其自然吸收;如水泡较大或皮肤有破损,应先用消毒针刺破水泡,放出水液,或用注射器抽出水液,然后涂以龙胆紫,并以纱包敷,保护创口。 灸法操作方法 1 艾炷直接灸 将灸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法,称为直接灸。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化脓灸(瘢痕灸)用黄豆大或枣核大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局部组织经烫伤后,产生无菌性化脓现象,能改善体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治疗和保健作用。目前临床上,常用此法对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疾病和体质虚弱者进行施治。操作方法: ①体位的选择和点穴:因灸治要将艾炷安放在穴位表面,并且施治时间较长,故要特别注意体位的选取,要求体位平正、舒适。待体位摆妥后,再在上面正确点穴。 ②艾炷的安放和点火:首先按要求制作好所需的艾炷,除单纯采用细艾绒外,也可在艾绒中加入一些芳香性经末,如丁香、肉桂(丁桂散)等,有利于热力的渗透。然后,在施灸的穴位处涂以少量的葱、蒜汁或凡士林,以增强粘附和刺激作用。艾炷放好后,用线香将之点燃。每灸完一壮,以纱布蘸冷开水抹净所灸穴位,复按前法再灸,一般可灸7~9壮。 ③敷贴药膏: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穴位上敷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医基本操作

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操作考试:中医基本操作 三、中医基本操作 1、指切进针法 ①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在穴位旁; ②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 ③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 ①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 ②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快速刺入腧穴; ③此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3、艾条雀啄灸 ①根据病症选择施灸部位; ②将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 ③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另外也可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④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艾条温和灸 ①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0.5-1寸左右进行熏烤;②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约灸3-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③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

闪火拔罐法①暴露应拔罐的部位; ②准备好相应物品;镊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罐等; ③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一个,将火点燃,使火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相应拔罐的部位(燃烧棉球不可触及罐口)。 揉法的操作。 ①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附着于一定部位; ②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③动作连贯并能持续一定时间。 舌苔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白腻苔主何证?黄腻苔主何证? ①舌苔的望诊包括苔色和苔质; ②白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等证。③黄腻苔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食积热腐等证 舌体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瘀斑主何证? ①舌体的望诊包括舌色、舌的形质、动态及舌下络脉; ②舌瘀班主血瘀证等。 舌体的形质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胖大有齿痕主何证? ①舌体形质望诊主要包括荣枯、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方面特征;②舌胖大有齿痕主气虚、阳虚湿盛等证。 如何望舌体? ①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②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

中医院中医基本技能

中医院中医基本技能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诊断技能 1.四诊是什么 答:四诊是指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疾病的基本方法。 2.望诊的内容有什么 答:全身望诊:包括望神、望色(面色)、望形态。 局部望诊:包括舌诊、望目、望小儿食指络脉。 3. 简述望小儿食指络脉的方法。 答:(1)三关的划分:风关---食指第一节 气关----食指第二节 命关----食指第三节 (2)手法:抱小儿向光,医生用左手握小儿食指,以右手大拇指用力适中从命关向气关、风关直推,推数次,络脉愈推愈明显,便于观察。 (3)辨轻重:风关----气关-----命关,渐重 4.简述舌诊的方法。 答:(1)光线:正对光源,充足的自然光 (2)姿势:常取正坐位或仰卧位,自然伸舌,充分暴露 (3)顺序:先观察舌苔的有无、厚薄、腐腻、色泽、润燥等,再察舌体的色泽、斑点(舌色)、胖瘦、老嫩(舌形)、动态(舌态)等;部位从舌尖看到舌根 (4)饮食或药物:某些食物和药物可以使舌象发生变化,应注意鉴别。5.闻诊的内容有什么

答:(1)听声音:是指听辨病人言语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变化以及咳嗽、呕吐、肠鸣等脏腑病理变化所发出的异常声响,以判断病变寒热虚实等性质的诊病方法。语声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续者,多属阳证、实证、热证;语声低微细弱,懒言而沉静,声音断续者,多属阴证、虚证、寒证。 (2)嗅气味:病体的气味、病室的气味;气味酸腐腥臭者,多见于热证;无气味或微腥臭者,多属寒证。 6.《十问歌》的内容是什么临床上怎样灵活运用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十问歌》的内容言简意赅,目前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是在临床实际运用时,要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灵活而有主次地进行询问,不能干篇一律地机械套问。 7.简述脉诊的操作方法。 答:1、诊寸口脉时,中指先定关(掌后高骨-桡骨茎突),食指关前定寸,无名指关后定尺。指端齐平,用指目诊脉 2、浮取(轻取、举法)、中取、沉取(重取、按法) 3、运用中指的指力时,三指沿脉管向左右和轴向上下挪移推寻,辨别脉象形态特征 4、先总按(三指同时用力),后分别了解寸、关、尺脉的脉象 5、小儿诊脉可用“一指定三关” 8.按诊的操作方法有什么 答:触摸法 按压法

中医技能基本操作

三、中医基本操作 1、指切进针法 ①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在穴位旁; ②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 ③此法适用于短针的进针。 2、夹持进针法 ①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肤表面; ②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快速刺入腧穴; ③此法适用于长针进针。 3、艾条雀啄灸医.学.全.在.线.网.站.提供 ①根据病症选择施灸部位; ②将艾条点燃,对准施灸部位; ③象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施灸;另外也可左右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 ④灸至皮肤潮红为度。 艾条温和灸 ①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部位,约距皮肤0.5-1寸左右进行熏烤; ②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一般每处约灸3-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③对于昏厥、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和小儿,医者可将食、中指,置于施灸部两侧,以感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随时调节施灸距离,防止烫伤。 闪火拔罐法 ①暴露应拔罐的部位; ②准备好相应物品;镊子、酒精棉球、火柴、玻璃罐等; ③用镊子夹住酒精棉球一个,将火点燃,使火球在罐内绕1~3圈后,将火退出,迅速将罐扣在相应拔罐的部位(燃烧棉球不可触及罐口)。 揉法的操作。 ①用中指或拇指指端、手掌大鱼际或掌根附着于一定部位; ②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③动作连贯并能持续一定时间。 舌苔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白腻苔主何证?黄腻苔主何证? ①舌苔的望诊包括苔色和苔质; ②白腻苔主湿浊、痰饮、食积等证。

③黄腻苔主湿热蕴结、痰饮化热、食积热腐等证 舌体的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瘀斑主何证? ①舌体的望诊包括舌色、舌的形质、动态及舌下络脉; ②舌瘀班主血瘀证等。 舌体的形质望诊包括什么内容?舌胖大有齿痕主何证? ①舌体形质望诊主要包括荣枯、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方面特征; ②舌胖大有齿痕主气虚、阳虚湿盛等证。 如何望舌体? ①病人采用坐位或仰卧位; ②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 ③伸舌姿势:自然地伸舌于口外,舌体放松,舌面平展,舌尖略向下,尽量张口。 ④望舌质部位顺序:先舌尖、舌侧、舌根; ⑤望舌形、老嫩、胖大、瘦小、裂纹、齿痕、芒刺。 如何望舌下脉络? ①病人、]用坐位或仰卧位; ②光线充足,必须使舌面光线明亮,便于观察; ③伸舌姿势:病人先张口,舌体向上颚方向翘起,舌尖轻抵上颚,舌体自然松弛,舌下脉络暴露; ④望形状:粗大、细小、弯曲、怒张、珠节等 ⑤望颜色:淡红、紫红、青紫、暗红等。 如何按虚里?: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恻或对面;②暴露胸部;③按部位:左乳下第四、五肋间,乳头下稍内侧,心尖横动处;④感觉动气的强弱;⑤感觉动气的至数和聚散。 按肌肤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寒热:了解人体阴阳的胜衰,表里虚实和邪气轻重; ②润燥滑涩:了解人体汗出,气血津液盈亏情况; ③疼痛:虚实; ④肿胀:水肿及气肿; ⑤疮疡:判断证之阴阳。 如何按手足?其内容有那些?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医生居病人之对面或右侧; ②充分暴露病人的手足; ③触摸冷热,查寒热虚实及表里顺逆; ④比较诊法:手足心与手足背,手心与上额等; ⑤有无水肿与气肿或按小儿手指:指尖、中指。 按手足的意义 ①推测疾病的寒热属性患者手足具冷多为阳虚阴盛,手足俱热多为阳盛或阴虚。②辨别外感或内伤证患者手足背热盛,多为外感发热,手足心热盛,多为内伤发热,若手心热于前额,为里热,额上热于手心为表热。③测知阳气的存亡重症患者若手足温知阳气尚存,积极治疗病可愈。若手足厥冷,预后不佳。 寸口脉诊的操作。 ①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面垫上脉枕; ②用左手按病人右手,用右手按病人左手; ③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定关脉,接着以食指取寸脉,无名指取尺脉; ④三指应取弓形,指头齐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中医疗法基本操作

中医疗法基本操作 第一节针刺疗法 一、毫针刺法 (一)针刺前的准备 1.针具选择毫针针身要挺直光滑,坚韧而富有弹性。针尖正直光滑、尖而不锐、圆而不钝、端直无钩。针柄缠丝牢紧,针根牢固。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稍粗稍长的毫针;女性、体弱、形瘦,而病变部位较浅者,选择较短较细的毫针;皮薄肉少之处和针刺较浅的腧穴,宜选择较短较细的毫针;皮肉肥厚而针刺宜深的腧穴,宜选针身稍长稍粗的毫针。 2.选择体位选取体位的原则是有利于腧穴的正确定位,便于针灸的施术操作,患者感觉舒适,能较长时间留针。对于体弱或精神过度紧张者,应采用卧位施术。常用的体位:①仰卧:取头、面、胸、腹部的腧穴及四肢的部分腧穴;②侧卧:取身体侧面的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③俯卧:取头、颈、背、腰、臀部及下肢后面的腧穴; ④仰靠坐位:取前头、颜面、颈前、胸部及上肢的部分腧穴;⑤俯伏坐位:取后头、颈、肩和背部的腧穴;⑥侧伏坐位:取头部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 3.穴位定位按照腧穴的定位方法,逐穴进行定取。用手指按压,以探求病人的感觉反应,在取穴范围内,酸胀感应较为明显处即是。 4.消毒针具器械消毒:应尽量用高压蒸气灭菌法;医生手指消毒:先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待干后用75%乙醇棉球擦拭;施针部位消毒:用75%乙醇棉球擦拭,或先用2%碘酊涂,后用75%乙醇脱碘。 (二)操作技巧 1.进针手法首先分清“刺手”(持针手),“押手”(按压穴位手)。 (1)双手进针法:①指切进针法(图2—1):左手拇指或示指端切按在穴位的旁边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快速刺入腧穴,适宜于短针进针;②夹持进针法(图2~12):左手拇示两指夹捏消毒棉球,夹住针身下端,露出针尖1~2分,将针尖固定在腧穴皮肤,右手拇示指夹持针柄,双手配合,迅速把针刺入腧穴,适于长针进针;③提捏进针法(图2—3):左手拇示两指将针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上端将针快速刺入,适于面部腧穴进针;④舒张进针法(图2-4):左手拇示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绷紧皮肤,右手持针从左手拇、示两指的中间快速刺入,适于腹部腧穴进针。 图2—1指切进针法图2—3提捏进针法

中医基本技能操作考核表(五项)

艾条灸法操作评分标准 单位姓名得分 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 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服装、鞋帽整齐。 5 操作前准备医师 根据病情特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5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 要时备浴巾,屏风。 6 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 与配合。 6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施灸部位,保暖。 6 操作流程定位再次核对;明确腧穴部位及施灸方法。 5 35施灸 点燃艾条,灸法正确。10 艾条与皮肤距离符合要求。 2 及时除掉艾灰。 5 艾条灸至局部皮肤稍起红晕,施灸时间合理。 5 观察观察局部皮肤及病情,询问患者有无不适。 5 灸毕灸后艾条彻底熄灭,清洁局部皮肤。 3 操作后整理 施灸完毕,合理安排体位 3 1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艾条处理符合要求。 5 评价 施灸部位准确、操作熟练、皮肤情况、患 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 7 技能熟练操作熟练,灵活;运用灸法正确。 5 15 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10 合计100 注:1. 艾条灸方法常用者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三种,本次考核以温和灸为例。2.若有艾灸火脱落烧伤皮肤,烧坏衣被均为不合格。 考核时间:年月日

拔火罐法操作评分标准 单位姓名得分 项目要求应得分扣分得分说明素质要求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服装、鞋帽整齐。 5 操作前准备医师 根据患者病情特点,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5 洗手,戴口罩。 2 物品 治疗盘,95%酒精棉球,血管钳,火罐,火 柴,小口瓶。 6 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介绍并解释,患者理解与 配合。 6 体位舒适合理,暴露施灸部位,保暖。 6 操作流程定位仔细观察施术部位;检查罐口有无损坏。 5 35 拔罐 酒精棉球干湿适当。 5 点燃的明火后在罐内中下段环绕,未烧罐口 5 准确扣在已经选定的部位,罐内形成负压, 吸附力强,安全熄火,点燃的明火稳妥、迅 速的投入小口瓶。 10 观察 随时检查火罐吸附情况,局部皮肤红紫的程 度,皮肤有无烫伤或小水泡;留罐时间l0 分钟,询问患者的感觉。 5 起罐起罐方法正确。 5 操作后整理 拔罐完毕,合理安排体位。 3 1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火罐处理符合要求。 5 评价 拔罐部位准确、操作熟练、皮肤情况、局部 皮肤吸附力、患者感觉、目标达到的程度。 7 技能熟练操作熟练;拔罐部位方法正确,手法稳、准、 快。 5 15 理论提问回答全面、正确。10 合计100 注:若有皮肤烫伤,衣裤等被烧坏均为不合格。 考核时间:年月日

2016中医实践技能实际操作中医实际操作(望闻问切)

2016中医实践技能操作:中医操作(望闻问切) 望诊的内容、方法 (1)内容:全身望诊(神、色、形、态)、局部望诊(头面、五官、躯体、四肢、二阴、皮肤)、望舌、望排泄物、望小儿指纹。 (2)方法: 1 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或日光灯下。 2 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3 熟悉各部位组织和内在脏腑经络的联系。 4 四诊合参,综合判断。 望小儿指纹 (1)方法:家长抱小儿面光,医生左手拇指、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右手拇指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推擦数次,力度适中,使指纹显露(适于三岁以内小儿)。 (2)临床意义:食指第一节为风关,第二节为气关,第三节为命关。 正常 指纹隐显于食指掌侧前缘,掌指横纹附近,其色浅红略紫,粗细适中。 异常 纹位 小儿指纹由风关→命关→气关,为病邪加重。 指纹直达指端为“透关射甲”,属预后不良,病属凶险。 纹色 鲜红→外感表证、寒证。 紫红→里热证。 青色→疼痛、惊风。 紫黑→血络瘀闭、病危。 晃白→脾虚、疳积。 望神的内容 (1)反映在目光、色泽、神情、体态,其重点在观察两目。 (2)分类 得神(有神):精气充盛,体健神旺,属健康或病轻。 少神(神气不足):精气不足,机能减退,属虚证或恢复期病人。 失神(无神) 精亏神衰→精气大伤,机能衰退,属慢性病、久病、重病。 邪盛神乱→急性,属邪实病人。

假神:病属危重。 神乱: (1)焦虑恐惧→虚证、脏躁。(3)狂躁不安→阳证、狂病。 (2)淡漠痴呆→阴证、癫病。(4)猝然昏倒→痫病。 望色内容及临床意义: 常色:正常为红黄隐隐,明润含蓄,常色又分为主色、客色。 主色:人生来就有。 客色:随季节、气候而有的正常变化。 病色:为晦暗、暴露,病色又分为善色、恶色。 善色:为面色光明润泽。 恶色:为面色枯槁晦暗。 五色主病 1 赤色:属热证。 2 白色:属虚证、寒证、失血证。 3 黄色:属脾虚、湿证。 4 青色:属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5 黑色:属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五轮的内容:可以了解脏腑精气的盛衰。 (1)瞳仁:属肾,为水轮。 (2)黑睛:属肝,为风轮。 (3)两眦:属心,为血轮。 (4)白睛:属肺,为气轮。 (5)眼睑:属脾,为肉轮。 望头面的内容: (1)小儿囟门 1 正常:小儿前囟门在12~18个月闭合,后囟门在2~4个月闭合。 2 异常: (1)囟填(隆起)→温病火邪上攻,颅内水液停聚、脑水肿。 (2)囟陷(凹陷)→吐泻伤津,气血不足,或先天肾精亏损、脑髓失充。(3)解颅(迟闭)→肾气不足或发育不良、佝偻病;兼五迟、五软。 ①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常用穴位及适应症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常用穴位及适应症 一、腧穴的定位 肺俞:在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寸处取穴。 定喘:在第七颈椎棘突下缘中点(大椎穴)旁开五分处取穴。 大椎:在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取穴。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 胃俞: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寸处取穴。 中脘:脐上四寸。天枢:脐旁2寸 气海:脐下寸。中极:脐下4寸。 内关: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三阴交: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期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穴(督脉)旁开寸处取穴。 委中:腘横纹中央。承山:腓肠肌两肌腱凹陷的顶端。 啊是穴:压痛点,天应穴,不定穴。 合谷: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指尖压下是穴)。 涌泉:在足底(去趾)前三分之一处。 二、灸法、贴药法、拔罐法的治疗症状

咳嗽:肺俞、定喘。大椎、尺泽、列缺。胃痛:足三里、胃俞、中脘、内关。泄泻: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中脘、气海。腹胀:足三里、中脘、胃俞、期门。月经不调:肾俞、天枢、三阴交、气海、中极腰痛:委中、肾俞、承山、啊是穴。便秘:合谷、天枢、足三里、承山、气海、涌泉。 遗尿:中极、气海、委中、肾俞、三阴交。 三、耳穴的定位及治疗症状 1、耳穴 大肠:在耳轮脚上方外三分之一处。直肠:在与大肠穴同水平的耳轮处。 交感:(下脚端)在对耳轮下脚端与耳轮内侧交界处。小肠:耳轮脚上方中三分之一处。胃:在耳轮脚消失处。耳中:(膈)耳轮脚上。 神门:在三角窝的外三分之一处,对耳轮上下脚交叉之前。 胰(胆):在肝穴下方,耳甲腔的外上方。 心:在耳甲腔中心最凹陷处。皮质下:(脑)在对耳屏的内侧面。 枕:在对耳屏外侧面后上方。口:外耳道口的上缘和后缘 颌:上颌,耳垂3区正中处;下颌,耳垂3区上郭横线之中点。 牙:齿1,耳垂1区的外下角;齿2,耳垂4区的中央。

乡镇卫生院中医技术操作规程

中医技术操作规程 一、中药各工种技术操作规程 1、净制:根据药材具体情况,分别选用挑选、水选、风选、筛选、刮削、剔除、刷、擦等使达质量标准。 2、切制:除鲜切、干切外,须经浸泡使其柔软者,应少泡多润,防止有效成分流失,并按药材大小、粗细、软硬程度等分别处理。注意掌握气候、水量、时间等条件。切开后及时干燥,测定水价含量,使达药品标准。常见的规格如下: 片:极薄片0.5毫米以下,薄片1-2毫米,厚片2-4毫米。 段:长度为10-15毫米。 块:8-12毫米的方块。 条:皮类为宽2-3毫米,叶类为宽5-10毫米。 3、炮制 (1)清炒:取净药材置热锅内,用文火炒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需炒焦者,中火炒至表面焦黄色,断面色加深为度,放凉;需炒碳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或至规定程度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放凉。 (2)麸炒:取麸皮撒至热锅中,加热至冒烟,放入净药材,迅速翻动,至药材表面呈黄色或色变深时,取出,筛去麸皮,放凉。(除另有规定外,药材与麸皮比例为10:1) (3)烫:取沙子(或蛤粉或滑石粉)置锅内,武火炒热后,放入净药材,不断翻动,烫至酥泡或规定程度时,取出,筛去沙子,放凉。 (4)煅:①明煅:取净药材,不要求煅红,但需使结晶水蒸发尽或全部形成蜂窝状的块状时,取出,放凉,碾碎。②煅淬:将净药材

煅至红透时,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淬酥(如不酥,则需反复煅至淬酥)取出,干燥,打碎或碾粉。 (5)蒸:取净药材,照该品炮制的各项规定,加入液体辅料拌匀(清蒸除外),置适当的容器内,加热蒸透或至规定的程度时,取出,干燥。 (6)煮:取净药材加水(或液体辅料)共煮,至液体全部吸尽或切开内无白心时,取出,干燥。(辅料用量照该炮制品规定加注)(7)掸:取净药材投入沸水中,翻动片刻,捞出,冷干(种子类药材,需掸至种皮由皱缩至舒展,能搓去时,捞出,放冷水浸泡,除去种皮,干燥)。 (8)酒制:包括酒蒸、酒炙、除另有规定外,用黄酒。酒炙:取净药材,加酒搅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除另有规定外,药与黄酒比例为10:1) (9)醋制:包括醋蒸、醋煮、醋炙。一般用米醋或酵醋。醋炙:取净药材,醋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40℃,除另有规定外,药与醋比例为10:2,必要时加水适量稀释) (10)盐炙:洗净药材,加盐水拌匀,闷透,个别药材先入锅内,边搅拌边加盐水,以文火加热,炒至规定程度,取出,放凉。(除另有规定外,药与盐比例为100:2,加适量水溶解后拌匀药物)(11)姜汁炙:将生姜洗净,捣烂,加入适量,压榨取汁,姜汁再加水适量重压一次,合并汁液(即为姜汁)。如为干姜,捣碎后加水煎煮二次,合并取汁。取净药材,加姜汁拌匀,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姜汁被尽吸置规定程度时,取出,放凉。(除另有规定外,每100公斤净药材,用生姜10公斤或干姜3公斤)

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总结

2015年骨三科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总结为较好落实《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要求,使本科室护士能够掌握中医基本知识、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为病人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和健康指导,结合我科实际情况,自2015年年初开启了骨三科护理人员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计划,不知不觉,年尾将近,圆满完成计划,现将一年总结如下: 一、中医基础知识学习方面 1、认真学习了《二级中医医院管理年活动检查评估细则》和《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2、组织学习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和规范》,重点学习单病种护理常规。 3、每位护士都积极参加医院及科室组织的各种形式的中医护理理论知识培训,及完成了护理人员西学中的100学时。 4、每月一次中医护理常规知识的学习和每月一次的中医理论知识考核,人人过关,人人掌握。 5、每月的护理查房运用中医辨证施护的方法进行,提高了护理人员辨证施护的能力。 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方面 1、护理人员熟练掌握了科室开展的中医适宜护理操作技能及相

关知识,如:中药封包、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的功效、适应症、禁忌症,并运用于临床。 2、隔月一次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考核,人人过关。 3、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抓落实,每月的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广泛开展。每天开展的中医操作占总人数的75%以上,患者满意度调查显示:良好。 三、专科专病中医特色培训方面 1、强化学习了本科室常见病的中医护理常规及骨科专病护理常规,护理人员熟练的掌握相关知识。 2、护理人员能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及中医专病常规的知识为患者提供中医药特色的康复知识和健康指导。 3、每月按时完成本科室单病种病历份,病历的书写要求体现中医特色优势。 四、存在的不足 1、低年资护士对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落实不到位,辩证施护的能力有待提高。 2、护理文书中中医特色体现不够明显,中医专业术语的运用不够。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