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_黄代旺

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_黄代旺

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_黄代旺
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_黄代旺

·254· Shanghai J Acu-mox, Mar 2014, V ol 33, No 3 文章编号:1005-0957(2014)03-0254-02 ?临床研究? 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黄代旺

(松溪县中医院,福建 353500)

【摘要】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3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5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7%和95.4%,对照组分别为56.4%和86.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针刺疗法;电针;埋线;椎间盘移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 R246.2 【文献标志码】 A

DOI:10.13460/j.issn.1005-0957.2014.03.0254

Therapeutic Observation of Acupoint Thread-embedding plus Acupuncture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HUANG Dai-wang. Songxi Hospital of TCM,Fujian 3535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oint thread-embedding plus acupuncture in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IDH). Method Totally 315 patients with LIDH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of 175 cases and a control group of 140 cases.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intervened by acupoint thread-embedding plus acupuncture,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by conventional acupuncture, and the clinical efficacies were compared. Result The recovery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ere respectively 77.7% and 95.4%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56.4% and 86.4%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cupoint thread-embedding plus acupuncture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LIDH.

[Key words] Acupuncture 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Embedding, Thread; Displacement, Intervertebral disc;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于青壮年,尤以体力劳动或长时间坐、立位工作者多发,是引起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的重要原因,属中医学“腰痛”范畴。本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治疗上较为棘手。笔者自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5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14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1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为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5例和对照组140例。治疗组中男96例,女79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61岁,平均4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3年,平均12.6个月。对照组中男54例,女8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0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5年,平均14.3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

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有腰痛史,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增加腹压(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CT、MRI检查结果支持。

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腰椎肿瘤、结核、骨折者;②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③严重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者;④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刺治疗

主穴取夹脊穴、环跳穴,配穴取腰阳关、大肠俞、委中、阳陵泉、昆仑,均取患侧。常规消毒后,采用0.30 mm×50~75 mm毫针,先针刺患侧夹脊穴(一般与椎间盘突出水平相符合),再针刺环跳,使针感向下肢放射,余穴按常规针刺操作。得气后夹脊穴接G-6805电针仪,采用连续波,留针30 min。每日1次,15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1.2 穴位埋线

取气海俞、大肠俞、夹脊穴、环跳、承山、承筋、阳陵泉、悬钟。用碘伏常规消毒,将75%乙醇浸泡好的长3~4 mm的3-0无菌羊肠线装入8号注射针头内,

上海针灸杂志2014年3月第33卷第3期 ·255·

以0.35 mm×50 mm针灸针作针芯,迅速刺入穴位皮下,再将针缓慢刺入适当深度,提插得气后,边提针边推动针芯,将线留于穴位深部,每次选用5~6穴。每7 d 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取穴、操作、疗程同治疗组针刺治疗。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法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临床治愈: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直腿抬高试验≥80°,可从事正常工作或学习,经1年后随访未复发者。

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较前明显增加,可从事一般工作或学习,劳累后可出现腰及(或)下肢不适,但休息后可缓解,1年后随访未复发者。

有效:症状、体征有所缓解,直腿抬高试验较前增加,可从事较轻工作或学习,1年后随访曾有复发者。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者。

3.2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处理,两组患者疗效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治疗结果

由表1可见,治疗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7.7%和95.4%,对照组分别为56.4%和86.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治疗后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组别 n 临床痊愈 显效 有效无效 痊愈率/% 总有效率/%治疗组 175 136 26 5 8 77.71) 95.41)

对照组 140 79 39 3 19 56.4 86.4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为筋骨劳伤、气滞血瘀,主要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足少阳胆经气血运行失调有关。典型症状是腰痛及腰腿痛。早期主要表现为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增加腹压(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剧等。本病多因急、慢性劳伤致腰部筋脉损伤,气血瘀滞,腰部肌肉失于濡养而发。近年来,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已有大量临床报道,取得了很好的疗效[1-3]。气海俞、大肠俞为膀胱经腧穴,夹脊穴为经外奇穴,均为局部取穴,起到疏通膀胱经及局部气血、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等作用;环跳、承山、承筋、昆仑为远端取穴,能疏通膀胱经气血,治疗腰腿痛;阳陵泉为筋会、悬钟为髓会,能疏经止痛。诸穴配合达到疏通膀胱经、胆经经气,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目的。

穴位埋线疗法以针灸经络理论为依据,在留针和埋针的作用机制基本上发展而成,是一种独特的针灸疗法,穴位埋线初为机械性的刺激穴位,产生针刺效应,后为化学刺激,随羊肠线的分解、液化、吸收,对穴位产生持久而温和的良性刺激作用[4-5]。埋线时由于针头粗,进针深,针感强,放出局部瘀血,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使血瘀症状得到改善,加上羊肠线在穴位内长期刺激使针感直达病所,共同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使椎间盘突出部位周围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血流,组织间隙水肿消除,病变的髓核收缩,使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使突出髓核炎性水肿吸收缩小而解除硬膜囊和神经根症状得以痊愈,达到“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在埋线后的1星期内,局部留有柔和而又舒适的酸胀感,相当于留针时得气感,从另一方面说明穴位埋线比单纯针刺更能持续有效地刺激穴位,因而疗效更巩固,本疗法安全可靠,在治疗过程中除1例有轻微低热外,其余患者均无发生感染或神经损伤等异常反应。发生低热是羊肠线在体内异体蛋白的反应,属正常现象,一般2~3 d可自然缓解。

笔者采用穴位埋线配合针刺治疗,通过这种复杂、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解除患者腰部肌肉痉挛,松解病变组织黏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神经营养功能,促进局部水肿及无菌性炎症的吸收。穴位埋线疗法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实施时间短,无需麻醉,患者痛苦小,经济支出小,治疗次数少,治疗后一般15 d内即能起效,2个月达最佳疗效,疗效常可以维持3~5年,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

参考文献

[1] Zhou XP, Huang CJ.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plus Long’s manu-

al manipulations on functional improvement in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0,8(6):375-379.

[2] Cai XS, Meng WW, Chen X. Electroacupuncture and waist-building

exercise in treating lumbar disk herniation[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10,8(4):256-260.

[3] Chen YG. Observation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eating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 by acupuncture therapy[J]. J Acupunct Tuina Sci, 2008,6(4):232-234.

[4] 孙治东,王娟娟.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

针灸杂志,2009,28(11):652-645.

[5] 刘婧.穴位埋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

志,2011,30(1):22-23. 收稿日期2013-10-09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40例

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40例 【摘要】目的:通过针灸术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方法:将80名失眠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天针灸时间为上午10—12点,并配合以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4个月。对照组针灸时间也为上午10—12点,但是没有穴位贴敷治疗。以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进行结果测定,观察2组实验的临床效果显示与治疗前后PSQI的结果变化。结果: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分数、愈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PSQI分数及睡眠质量分数都高于对照组。治疗后4个月进行跟踪采访,治疗组的睡眠质量分数、愈合率都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失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针灸;穴位贴敷;失眠 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所选病人总共为80例,年龄阶段为45—50岁,平均年龄50岁。其中男性40例,女性40例;发病时间大约为两年左右。入选标准: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局制定的有关“不寐”症状标准,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症状,伴有入睡时间长、睡眠浅、多梦、易醒、乏力、精神不佳等症状,每天睡眠不足6 h。每周至少发生四次以上,症状持续两个月以上。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配合穴位贴敷组 治疗前2周及治疗期间停止服用安眠药。 (1) 取穴:神庭、百会、风府、神道、四神聪。 (2) 针刺手法:用大拇指和食指夹紧银针,与皮肤成90度夹角快速插入。所取穴位的位置与插针深度以及停留时间均参考中国中医药类国家规划教材《腧穴学》。针灸时间为每次25分钟,连续插针5次,每周进行5次治疗,周六周天休息,其余每天都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连续治疗四周,再观察疗效。 (3)穴位贴敷药膏的制备以疏肝、安神、活血、理经为原则,选取酸枣仁、柴胡等多种中药,根据药物的主要成分,分别采用水、乙醇为溶媒剂提取挥发油、生物碱、苷类等多种成份,将提取物置放于透明钵中,加入羊毛脂研磨匀称,再用适量酒精溶解冰片后加入,然后加入白凡士林,研匀,加入适量氮酮,即制备成功。该软膏每克含生药材3.36g。 (4)贴敷方法选取患者的神阙穴(肚脐),用含75%酒精的棉球进行局部消毒后,将自己制备的药膏涂抹在穴位上,贴敷直径3~4cm,厚度3mm,外用医用纱布包裹,然后用胶布固定,4~5天更换一次,与针灸治疗的时间同步,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疗效。方法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和药物穴位注射联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穴位注射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疗法。结论针刺结合药物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单纯用针刺治疗疗效提高许多。 标签:腰椎间盘突出症;针刺;药物穴位注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致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俗称“腰突症”。本病多发于青壮年,好发于30~50岁,男性多于女性[1],常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痛苦,甚至造成残疾,丧失劳动能力。临床上外科椎间盘摘除术创伤较大,术后腰痛长期存在,而且开放性手术容易导致并发症和后遗症[2]。因此,大多数患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更愿意选择中医保守疗法,而针刺、药物穴位注射多为患者所接受,并且疗效显著。2008年6月~2011年12月,笔者采用针灸结合药物穴位注射为主要治疗手段治疗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得到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全部病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20~59岁,病程6个月~6年。对照组22例,其中,男18例,女4 例,年龄21~58岁,病程2个月~6年。所以患者均经X 线、CT检查确诊。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参照1994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疗标准》[3]。(1)符合中医腰腿痛或痹证诊断,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2)所有病例均经腰椎CT扫描,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3)年龄15~65岁,男女均可;(4)不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者,如腰椎椎管狭窄症、马尾肿瘤、强直性脊柱炎、腰椎滑脱等疾病所致的腰腿病均需排除;(5)不忌讳针刺,能坚持连续治疗者;(6)无腰部外伤史。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针刺加穴位注射。(1)针刺:常规取穴,腰3~腰5夹脊穴、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52例、40例、17例、1例,总有效率为99.09%(109例);对照组的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分别为35例、22例、43例、10例,总有效率为90.91%(100例),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针刺;穴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临床表现为腰痛、大小便功能异常及下肢放射痛等。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方式,由于外科椎间盘摘除术等手术治疗方式具有创伤大、术后腰痛长期存在等缺点,大多数患者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而更愿意接受针刺及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分析本院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2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X线及CT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标准》[1]。将2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10例。治疗组中男75例,女35例,年龄24~70岁,平均年龄(46.2± 2.3)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病程( 3.1±2.1)年;对照组中男72例,女38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45.4±1.1)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病程(2.8±1.2)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常规取穴,按病变部位取相应背俞穴,包括L3~5夹脊穴、环跳、阳陵泉、委中、阿是穴等。针刺治疗,患者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均以0.3 mm×50 mm 无菌毫针直刺入穴位1寸,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法3~4 min,留针40 min。药物穴位注射:采用腺苷钴胺注射液1.5 mg、鹿瓜多肽注射液6 ml和0.9%氯化钠4 ml混合液,使用10 ml 针头刺入穴位,常规穴位注射法垂直进入,提插至使局部产生酸胀感后回抽无回血即可注入药物,每穴1 ml,采用夹脊、环跳、秩边和委中、足三里等穴每次选取4~6个穴位,每周1次,交替进行。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取穴同治疗针刺资料,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并配合电针及TDP照射,治疗隔日 1 次,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 3 个疗程[1]。 1. 3 疗效评定标准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相关诊断标准[2]:患者症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姜堰市中医院(225500)2012年2月16日收稿 摘要:探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对30例患者采用针刺天枢、大肠俞、关元、上巨墟、足三里、百会以及配合穴位注射。每日一次,15日为一个疗程。通过观察患者排便速度、排便难度、便意感及伴随症状等情况了解治疗前后病情的变化。结果:经过治疗,患者排便速度、排便难度、便意感及伴随症状有了明显的变化,总有效率达到86.67%。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针刺;穴位注射;慢性功能性便秘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08-0026-02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 刘忠*邵伟立*季顺祥* 慢性便秘是临床常见的病症,因其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疗 棘手,许多患者滥用或长期依赖泻剂,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由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已逐渐受到重视和研究。我院从2008年开始使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60例患者均来自我院肛肠科、消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27~73岁。长期服用刺激性泻药者38例,使用开塞露、灌肠甚至手助排便者2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按照2006年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罗马Ⅲ(Rome Ⅲ)标准:①必须符合以下二项或者二项以上:a.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b.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c.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d.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e.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f.排便次数<3次/周;②在不使用泻药的情况下很少出现稀便;③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IBS 。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1.3排除标准:肠道器质性病变,如炎症性肠病、肠结核、结肠息肉等。有消化道手术病史者。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者。2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治疗处方:天枢、大肠俞、关元、上巨墟、足三里、百会。操作:患者取仰卧位,暴露腹部、四肢;针具:选汉医牌直径0.32mm ,长度50mm 一次性毫针;具体操作:诸穴用碘伏常规消毒后,刺手执针快速将针刺入穴位皮内,再缓慢捻转刺入25~30mm ,施以小幅度高频率提插,以得气为度,留针40分钟。穴位注射操作:药物:黄芪注射液;操作:出针后,每天选择两个穴位注射药水,0.5ml 左右。 对照组:予麻仁丸(南京同仁堂药业)口服,每日两次,每次6克,早晚各一次。3疗效标准3.1观察指标:一个疗程后,通过便秘患者的记录,观察排便频率、排便速度、排便难度、便意感及伴随症状,了解治疗前后的病情变化。粪便性状按Bristol 分型评分:硬快且散在(1分);硬快但成条(2分);成条有裂纹(3分);成条且光软(4分);软胶状便(5分);糊状便(6分);稀或水样便(7分)。伴随症状有所改善:腹胀、肛门坠胀、不尽感。 3.2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大便恢复正常;显效:大便基本正常,便秘明显改善,间隔时间及便质接近正常,大便稍干而排便间 隔时间在72小时以内, 其他症状大部分消失,积分减少>2/3;有效:排便间隔时间缩短1天,便质稍干结,其他症状均有好转,且 积分减少>1/2; 无效:便秘或其他症状无改善或积分值减少不足1/3。 3.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 4.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 资料率的检验采用X 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结果 结果显示,与药物治疗便秘相比较,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显著(P <0.05),对其主要临床症状及伴随症状均有所改善(P <0.05),详见表1、表2。 表1治疗前后有效率比较(P <0.05) 表2治疗前后伴随症状比较 5讨论 便秘是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病症。现代医学认为,便秘的主要原因是由生活规律改变、情绪抑郁或过度紧张,食物过少或过精、粗纤维摄入量过少,食物残渣对肠黏膜刺激减弱,以及某些药物引起神经调节兴奋性降低,肠道平滑肌收缩减弱,肠蠕动减慢,膈肌、腹肌、肛门相关肌群不能协调而致。 在临床,因便秘病情复杂,病程较长,治疗棘手,手术效果远期疗效差,许多患者滥用或长期依赖泻剂,严重影响了其生活质量。而针刺治疗慢性便秘理论已形成两种模式:经络脏腑学说的传统模式和神经电生理学说为理论核心的现代模式[1]。①根据经络脏腑学说,选取特定穴位,使疏泻有常,升降有序,腑气通降,大便得行。②根据神经电生理学说。主要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和肠神经系统对胃肠动力的影响。便秘属肠腑受病,大肠传导功能失调是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理,六腑病多选用腹部的募穴,天枢为大肠之募穴,位于上下腹之间,腑气之所通,为调解上下腹气机运行之枢机,有理气消滞,调整大肠功能的作用,是 治疗便秘的首选穴位[2] 。 大肠募穴天枢,俞穴大肠俞,俞募配合,可振奋、通泻大肠腑气,配大肠下合穴上巨虚,以疏通腑气,腑气通则传导功能自可复常。关元为小肠募穴,为保健要穴,可促进肠蠕动。根据“合治内腑”的经旨,选用合穴足三里,足三里历来被用作强壮穴,现代实验研究针刺足三里可以提机体免疫机能。诸穴合用可调理脾胃大肠之气,使气机升顺畅,恢复运化和传导功能,肠蠕动增加,大便排出顺畅。选百会穴,遵远路取穴,下病取上的原则,百会穴位居头顶,为督脉之会,诸阳经之所会,振奋身阳气。实践证明,百会穴有兴奋提肛肌调节肛门内外肌群协调性的作用,治疗脱肛有效,治疗便秘也有良好效果。 现代临床研究针刺足三里、天枢可调节腰骶部脊髓内低级神 针灸推拿 组别n 痊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01367486.67对照组 30 4 11 6 9 70.00 组别n 腹胀肛门坠胀不尽感有无有无有无治疗前30102011191713治疗后30 327 327 525 P 值 <0.05 <0.05 <0.05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穴位贴敷疗法的临床应用 周炜王丽平张树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院针灸科,北京100035) [摘要]目的:总结近10年穴位贴敷疗法在中医各个领域的临床应用。方法:从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药物选择、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综述。结论:穴位贴敷疗法疗效好、无副作用、安全、经济、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但在临床方法系统性、临床疗效确切性、穴位贴敷的机理、药物提纯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主题词]穴位贴敷法;综述,指导性;选穴 穴位贴敷疗法(以下简称穴贴)是指将膏药或用各种液体调和药末而成的糊状制剂,贴敷于一定的穴位或患部,通过药物、腧穴及经络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穴位贴敷给药也是目前国际上重点开发的给药途径,其与皮肤给药吸收机理一致。皮肤角质层有贮存作用,使血浓曲线平缓,有着超越一般给药的独特优点,无胃及消化道的首过作用,从而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治疗病种涉及呼吸、循环、消化、泌尿、神经、癌症等内科系统和妇儿科及鼻咽口腔五官科疾病。 1穴位选择 1·1神阙穴 神阙穴在近年的研究与临床应用中的地位日渐突出,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现代研究认为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较差,且脐下没有脂肪组织,皮肤筋膜和腹膜直接相连,故渗透性较强,药物分子较易透过皮肤的角质层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弥散入血而通达全身,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连接于门静脉,从而使药物得以经此捷径直达肝脏。因此,神阙穴在中药外治法中应用广泛。 由于穴位贴敷疗法的优势以及小儿体质特点,穴贴在小儿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文献报道详细,如单独应用神阙穴贴敷治疗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疾病。此外在所查资料中有关妇科疾病的治疗报道也较多,如治疗原发性痛经、继发痛经、带下病等。王慧杰等应用升白散外敷神阙穴,并与利血生及重组人体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比较,总有效率为91·26%,优于利血生组(P<0·01),并认为穴贴作用于患者机体有药物外敷治疗和针灸感传效应双重机制。艾双春等[14]通过神阙穴贴治疗骨质疏松,发现该疗法能显著提高骨钙素,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骨钙素调整作用基本与药物一致(P>0·05)。田华等应用晕宁膏脐贴治疗晕动病,总有效率为90·22%,与对照组比较,P<0·01。殷之放等采用单独穴贴与传统针刺进行对比研究发现,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脂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针刺和穴贴治疗高血压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穴位注射)30例和对照组(单纯针刺)30例进行疗效对比。结果:经两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标签:针刺;穴位注射;失眠 中图分类号R256.2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2)29-0116-01 失眠又称“不寐”、“不得眠”,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时间不足,睡眠不深,严重时则以彻夜不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和工作节奏加快,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失眠,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均为门诊患者,男22例,女38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均排除严重器质性病变所导致失眠。所有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30~66岁,病程2个月~9年;对照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0~68岁,病程2个月~1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取百会、四神聪、安眠、神门、三阴交。心脾亏损配心俞、脾俞。心肾不交配心俞、肾俞、太溪;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肝胆上扰配太冲;脾胃不和配足三里;痰热内扰配内关、丰隆。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取0.3 mm×50 mm华佗牌毫针,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1次/d,每次留针40 min,15次为一疗程。治疗组配合穴位注射法,用维生素B1 0.05 g和维生素B12 0.1 mg 混合,用5号注射针头在前神聪以45°斜进针,沿头皮浅筋膜至百会穴,再把针头调整到15°进针向后神聪穴,当针头超过百会穴1.5 cm时边退边注射药物,至百会穴时加强刺激慢慢退出针头。再取双侧安眠穴,针刺向对侧眼球进针后略行提插捻转,待局部出现酸胀感,抽无回血后将药物注入。穴位注射1次/d,15次为一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睡眠率)公式:睡眠率=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时间×100%。疗效标准为,(1)痊愈: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睡眠率达75%以上,停服安眠药;(2)显效:经治疗后,症状缓解,睡眠率达65%以上,停服安眠药;(3)有效:经治疗后,症状改善,睡眠率達55%以上,基本停服安眠药或者量减少3/4;(4)无效:经治疗后,症状如前,或反复加重,睡眠率在40%以下,靠安眠药维持[2]。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改善儿童孤独症异常行为的临床效果

2019年3月 DOI:10.19347/https://www.wendangku.net/doc/0128350.html,ki.2096-1413.201908042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No.2017ZDXM-SF-006)。 作者简介:张宁勃(1982-),男,汉族,陕西凤翔人,主治医师。研究方向:小儿脑病。*通讯作者:焦文涛,E-mail:43384513@https://www.wendangku.net/doc/0128350.html,.中医中药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一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交流障碍及刻板重复的兴趣行为为特征。该类患儿大多伴随有不同程度的行为问题,具体表现为易激惹、脾气暴躁及不易管教的情绪问题;精力旺盛、夜不成寐的睡眠障碍;品种单一、结构局限的饮食问题;迷恋物品、兴趣狭隘的刻板行为问题。近年来,全球该病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4年发布的最新结果示:儿童患病率为1/68(147/104)[1];国内该病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报告显示,该病患病率为2.8~13.4/104,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2]。由于该病病因复杂,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整体以康复教育训练为主。本研究对4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0例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患儿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5~6岁,平均年龄(3.5±1.4)岁。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2.5~6岁,平均年龄(3.8±1.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方案经患儿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且同时符合国家中医儿科临床指南制订的“孤独症谱系障碍中医诊疗方案”诊断标准及证候学诊断标准(心肝火旺证、肾精不足证、痰蒙心窍证、心脾两虚证);家长依从性好,可坚持治疗满3个月。 排除标准:不符合孤独症谱系障碍诊断标准者;年龄<2.5岁或>6岁者;对本试验药物已知成分过敏或过敏体质者;合并有癫痫者;患儿及家属依存性差,不能完整执行遗嘱。 1.3方法 治疗组采取以下措施。①针刺。主穴:人中,大陵,定神针,智三针,四神针。语言1、2、3区,百会,内关,三阴交。辨证选穴:心肝火旺证,加风池、太冲;肾精不足证,加悬钟,太溪;痰蒙心窍证,加丰隆,阴陵泉;心脾两虚证,加心俞、脾俞。针刺方法:局部进行常规消毒,用26~28号、30~45mm长的不锈钢毫针,首针人中,次针大陵,继之内关,三阴交;次针智三针、四神针、语言区;后灵活取配穴组穴位。头部穴位留针1h,期间给予捻针2~3次,以加强针感。面部及背俞穴、四肢部穴位点刺不留针,多用平补平泻法(注:人中、大陵穴隔日一次)。②穴位注射。药物选用奥拉西坦注射液0.5g[厂家:朗天药业(湖北)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74066;规格:20mL∶4.0g]、胞磷胆碱钠注射液0.25g(厂家: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批准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改善儿童孤独症异常行为的临床效果 张宁勃,焦文涛*,赵宁侠,高峰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西安,71003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改善儿童孤独症异常行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确诊孤独症谱系障碍 患儿,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40,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和对照组(n=40,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 有效率为8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儿童孤独症异常行为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关键词:孤独症;异常行为;穴位注射 中图分类号:R74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1413(2019)08-0109-02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in the improvement of abnormal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ZHANG Ning-bo,JIAO Wen-tao*,ZHAO Ning-xia,GAO Feng (Xi'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Encephalopath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an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Xi'an710032,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in the improvement of abnormal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m.Methods A total of80cases of children diagnosed as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n=40,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and control group(n=40,rehabilitation training).The curative effect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82.5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65.00%of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cupoint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bnormal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is effective and 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autism;abnormal behavior;acupoint injection 109 --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临床观察

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呃逆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以针刺为主结合双内关穴位注射法治疗呃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针刺法配合电针,在此基础上加用局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总例数32例,临床治 愈29例,临床治愈率90.6%;有效2例,有效率为6.25%;无效1例,3.12%;总有效率为96.82%。结论:采用针刺法配合双内关穴 位注射法治疗呃逆,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起效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主题词:呃逆针刺法配合局部穴位注射临床观察 abstract:objective:we applied acupuncture and point injection with a double in the relevant method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hiccup clinical efficacy.method: acupuncture treatment group with the ea, in this based on the use of local point injection therapy, acupuncture and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therapy,we try to find the assessment of clinical efficacy.result: the cure group was super. conclusion: with acupuncture and point injection with a double off approach in the treatment of refractory hiccups,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symptoms and shorten the onset time, reduce patient′s suffering. key words:hiccupsacupuncture and point injectionclinic observation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