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分解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分解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分解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分解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70304)

一、培养目标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物理化学化学专业人才,所培养的研究生应达到如下水平:

1、具有高度的政治理论水平和觉悟,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和分析事物。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结合作精神。爱祖国、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专业知识以及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勇于探索、创新、刻苦勤奋,并能胜任高等学校化学基础课和物理化学专业课的教学工作。能够熟练地阅读英文专业书刊,并能用英文撰写物理化学专业方面的研究论文。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A、绿色物理化学B生物物理化学 C. 化学电源材料

D. 计算化学与分子设计 E 催化化学 F. 纳米材料化学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一年半时间完成硕士学位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至少获得35学分。剩余一年半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如果研究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规定的课程学完,并得到足够的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可提前毕业。必要时,研究生经批准也可适当延长学业,但最多不超过一年。四、课程设置

见课程设置表。

五、考核方式

研究生的必修课均为考试课程,采取试卷的形式进行笔试,选修课可以根据情况采取考试或考查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课程成绩按百分制,75分为合格;考查课程按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由主讲教师出卷并批改给出成绩,考后及时把成绩上报研究生学院,登记在《研究生考试考查成绩登记表》〉中并由主讲教师签名。

六、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硕士研究生一般应在第三学期内完成论文的选题工作,要求最迟于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提交学位论文计划,并向所属教研室或指导小组做开题报告,经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第四学期5~6月份结合中期考核对学位论文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作者应了解所研究方向的最新成就,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创新。论文工作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论文的字数一般不少于3万字。

研究生必须学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实习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后,方能申请论

文答辩。学位论文的审议和答辩时间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按国家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生的培养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和参加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掌握牢固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他们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校教学或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教研室集体培养相结合,既要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也要善于利用教研室集体培养的优势。

导师应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深入了解研究生各方面的情况,对研究生的困难应及时给予帮助或向有关部门反映。对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应严格要求,根据他们的原有基础和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培养措施,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勤奋严谨的工作作风。

研究生应积极参加院里和教研室组织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和学术讨论会等有关学术活动(不少于10次),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院里和教研室要为研究生定期安排学生之间的讨论会和报告会,使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八、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研究生的必修环节。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必须面向大学本科、专科学生,参加教学工作。教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可以是协助教师辅导答疑、批改作业,上实验课,主持课堂讨论,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或在教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的专业基础课。

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2学分。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表

主要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30001 课程名称:《量子化学》

总课时:54学分:3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1

教学要求:

量子化学是理论化学的基础课程,是化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课,研究生的必修课程,是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之一。它是利用量子力学理论从分子层次上研究原子、分子微观结构、化学反应及结构和物质性质关系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所研究的理论对化学工作者具有巨大的理论指导意义。要求研究生通过学习达到:1、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利用量子化学的基本理论解释简单化学反应的机理;2、对原子的轨道角动量、自旋角动量及与原子分子光谱项之间的关系有深刻的理解;3、学会利用微扰理论和变分理论处理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量子化学理论的理解;4、了解量子化学基本的从头算法和办经验算法。

教学内容:

1、绪论:量子化学的诞生和早期量子理论的发展过程及现代量子化学在各个研究领域的应用情况;

2、量子力学基础:量子化学基本假定、厄米算符的对易关系和计算及Schrodinger方程;

3、表象理论:表象的提出、状态函数及算符的表象间的变换。

4、量子化学中的简单体系:自由粒子、箱中粒子、钻穿效应、氢原子体系、谐振子体系;

5、角动量:轨道角动量和自旋角动量、升降算符及光谱项的推导;

6、近似方法:微扰理论和变分法理论及简单的体系处理;

7、量子化学计算方法介绍及先进的算法介绍。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量子化学》,《量子化学导论》,《基础量子化学》等。

预修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

课程编号:030403 课程名称:《统计热力学》

总课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统计力学的任务是从系统的微观结构和微观运动来说明、计算或预言系统的宏观性质。研究平衡态的统计力学通常称为统计热力学。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掌握统计热力学基本理论及其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统计力学的基本概念;2)最可几方法;3)热力学函数的统计表达式;4)系综原理和方法;5)非平衡态统计力学简介;6)统计力学研究进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平衡和非平衡统计力学》,李如生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统计热力学导论》,高执棣,郭国霖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Statistical Mechanics》, 2nd Edn.,G. Morandi, F. Napoli, E. Ercolessi,World Sciencific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1。

4.《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薛增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5.《化学应用统计力学》,刘光恒戴树珊,科学出版社,2001。

6.《统计力学及其在物理化学中的应用》,唐有祺主编, 科学出版社,1979。

课程编号:030411课程名称:物理化学新进展

总课时:36学分:2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本课程将介绍物理化学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与当前热点研究领域相结合的最新的研究进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物理化学学科的研究现状,掌握学科的发展趋势,为进一步进行课题研究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内容包括物理化学知识的概述,物理化学学科发展的现状,物理化学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物理化学知识在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生态等相关领域中应用的新进展。

专题一:经典物理化学核心内容概述

专题二:功能溶液化学理论研究进展

专题三:功能溶液化学应用研究新成果

专题四:新型离子液体的物理化学性质研究进展

专题五:新型离子液体应用研究新成果

专题六:绿色溶剂开发和应用

专题七:生物物理化学研究进展

专题八:蛋白质、DNA的生物物理化学研究成果

专题九:结构方法学及其在多肽和在蛋白质纤维丝上的应用

专题十:绿色能源最新研究成果

专题十一:化学电源最新研究进展

专题十二:有序组合体、新型簇体系、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

专题十三:凝聚相化学动力学和动态学

专题十四:憎水效应的分子理论

专题十五:气相化学动力学和动态学

专题十六:弱键合配合物的研究

专题十七:量子统计力学的研究进展

专题十八:表面化学,催化,扫描探测显微镜

专题十九:非平衡态统计力学最新研究成果

专题二十:高分子物理化学研究进展

专题二十一:采用双量子固体核磁谱学的生物材料研究

专题二十二:单分子的物理化学

专题二十三:物理化学研究技术(一)

专题二十四:物理化学研究技术(二)

*说明:选择18个专题,每个专题3学时,共54学时。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张礼和主编,《化学学科进展》,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刘寿长编,《高等物理化学》,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3. J. Phys. Chem.

4. J Chem. Phys.

5. PhysChemChemPhys.

6. J. Am. Chem. Soc.

7. Angwat Chem.

预修课程:物理化学,结构化学、量子化学

课程编号:030007 课程名称:《科技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有关化学文献及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学会化学文献的检索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光盘数据库检索、网上资源搜索和国际联机检索,基本具有信息检索操作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与科研现代化、信息化需要。让学生认识科技论文的结构、格式和特点,掌握科技论文基本写作技巧。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化学文献的基本知识及计算机信息检索的基础知识和国内外大型数据库的利用和操作。内容包括:概论;图书馆及图书分类法与应用;科技期刊、百科全书、词(辞)典、手册、数据集图谱集等工具书;化学文摘及索引类刊物;化学参考书;计算机检索基本知识;因特网概况;网上资源查询;国内大型数据库的检索利用;国外著名数据库的联机检索利用。科技论文的写作包括:科技论文的文体意识,科研能力与科研创新,科学研究的方法,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道德规范;科技论文的选题;科技论文写作材料的获取与整理;科技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过程;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中英文论文的写作特点比较;毕业设计(英文)的写作等。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化学文献检索与应用导论》,陈子康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化学信息学》,邵学广、蔡文生编著,科学出版社,2005

3.《化学信息学导论》,缪强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网络信息检索原理与技术》,张明珍主编,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5.《科技论文写作》,刘素萍,宋俊丽;杨继成编著;中华书局,2007

6.《中英文科技论文写作教程》,刘振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研究生英语科技论文写作》,(美) Briant L. Davis, 王梅英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The Art of Scientific Writing》, 2nd ed., H. F. Ebel, C. Bliefert, W. W. Russey, Wiley-VCH, 2004

课程编号:030003课程名称:《计算机在化学中的应用》

总课时:36学分:2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1

教学要求:

使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运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收集、远程登录和信息交流;掌握主要化学专业软件的使用技术,进行数据处理、实验设计、分子模型建立和演示、分子结构模拟以及实验装置绘制、文献管理等,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1、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计算机的硬件知识、常用软件介绍和使用、网络安全的防护;

2、百度、google等搜

索引擎的使用;4、web of science等专业搜索引擎的使用;5、Chemoffice等常用化学软件使用和操作;6、origin 软件的使用以及实验数据和数据模型的处理和分析;7、Endnote等软件的使用和专业文献的管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汪海、田文德编实用化学化工计算机软件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

2、方利国、陈砺编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3、马江权等编计算机在化学化工中的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李梦龙王智猛姜林刘丽霞编著化学软件及其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

预修课程:《计算机基础知识》、《大学化学》

课程编号:030008课程名称:《实验室安全与环境》

总课时:9 学分:0.5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

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安全知识,养成安全实验的良好习惯,正确使用实验室一般的仪器设备、安全保障设备,能对废旧化学试剂有正确的处理方法,减轻和消除因化学实验和相关科研活动带来的对环境和人身的不良影响。

教学内容:

1.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

2.实验安全操作技术

3.与实验室排污相关的国家法律和法规简介

4.实验室废物处置原则和方法

5.安全责任考试,签订责任书,上岗证发放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冯肇瑞,杨有启主编. 《化工安全技术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年

2.罗明泉、俞平编. 《常见有毒和危险化学品手册》.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2年

3.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Safety in Academic Chemistry Laboratories, 1995.

4.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Prudent Practices in the Laboratory, Handling and Disposal of Chemicals,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

5.

课程编号:030412 课程名称:《溶液化学》

总课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1)学习了解溶液化学研究的各种知识和基本理论。(2)学习掌握溶液化学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各种手段和方法。(3)了解溶液化学目前的研究状况、理论进展和发展动

态。(4)具备从事溶液化学领域研究的知识和能力。

教学内容:

(1)热力学知识:活度系数、标准状态、溶液系数、过量函数等。(2)分子间力:静电力、色散力、氢键和介电效应等。(3)离子水化:水的性质及结构理论,离子对水结构、介电性质的影响,离子水化的各种热力学函数变化,离子水化数等。(4)德拜-休克尔离子互吸理论。(5)Piter 理论。(6)电解质溶液的电导和粘度:Onsager 电导理论,Fuoss 电导理论、Falkanhagen 粘度理论。(7)离子缔合:Bjierrum离子缔合理论、Fuoss 离子缔合理论,局部水解假设。(8)盐效应:Debye-McAnlay 静电作用理论、Conway-Desnoyers-Smith盐效应理论、McDevit-Long 热力学理论、定标粒子理论、范德华力理论。(9)电解质溶液的扩散:单独电解质的扩散、自扩散、浓溶液的扩散。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修订版)

2.《Theory and Problem of Thermodynamics》

3.Journal of Solution Chemistry

4.Journal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预修课程:物理化学、化学热力学

课程编号:030413 课程名称:《界面物理化学》

总课时:36学分:2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本课程通过系统介绍材料表面的结构、热力学、动力学、表面态,以及材料界面的吸附、偏析、扩散、成核、生长、反应等相关界面应用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材料界面化学的基础知识,为从事科研工作奠定相关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并使学生了解目前材料界面研究的最新进展及所取得的成果。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界面热力学,第三章界面结构,第四章界面电子状态,第五章吸附和偏析,第六章界面扩散传质,第七章成核与生长,第八章界面化学反应,第九章材料科学中的界面问题。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材料表面科学,曹立礼,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材料表面与界面,胡福增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固体材料界面研究的物理基础,闻立时,科学出版社,1991.

4.表面与界面物理,恽正中,王恩信,完利祥,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

5.Solids and Surface, Roald Hoffmann, VCH USA, 1988.

预修课程:物理化学、结构化学

课程编号:030414 课程名称:《绿色化学与技术》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

教学要求:

绿色化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吸收了当代化学、物理、生物、材料、信息等科学的最新理论和技术,是目前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本课程通过系统介绍绿色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评估原则以及在化学工程和技术中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绿色化学与技术领域的主要研究内容、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充分认识到化学工作者的职责,树立既保护环境又推动工业生产发展的新观念。

教学内容:

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1)绿色化学的研究背景(2)绿色化学原理(3)绿色化学化工技术(4)室温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结构与性能(5)基于离子液体的绿色工艺技术(6)绿色化学发展趋势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P. T. Anastas and J. C. Warner, Green Chemistry: Theory and Practical.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2.仲崇立,绿色化学导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年

3.胡常伟,李贤均,绿色化学原理和应用,中国石化出版社,2002年

4.杨家玲,绿色化学与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年

5.张锁江,吕兴梅等,离子液体——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科学出版社,2006年

6.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Green Chemistry (1991-) (英国皇家化学会于1999年创刊的“绿色化学”杂志)预修课程:物理化学

课程编号:030415 课程名称:《电极过程动力学》

总课时:54 学分:3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

教学要求:

电极过程动力学主要研究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形成的界面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质,特别是通过电流时这一界面上发生的过程——电极过程。包括“电极/电解质溶液”界面的基本结构和性质、电极过程的基本动力学性质、动力学参数的测定方法、控制步骤及研究方法等;侧重实际电极过程和电极体系的介绍与分析,包括在化学电源、工业电解、金属表面处理及防护等应用领域中的一些重要电极过程和电极体系。

教学内容:

(1)电极/溶液界面的基本性质(2)电极/溶液界面附近液相中的传质过程。(3)电化学步骤的动力学。(4)极谱方法。(5)交流阻抗法(6)电极反应过程的测定方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电极过程动力学导论》,査全性. 科学出版社

2.《电极过程动力学基础教程》周仲伯,陈永言,武汉大学出版社

3.《电化学动力学》,吴浩青,高等教育出版社

预修课程:物理化学、电化学基本原理

课程编号:030416课程名称:《电化学测量原理与技术》

课程学时:36课程学分:2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 II

教学要求:

电化学测试是基于动力学方法研究电化学过程特征的基本技术。本课程将通过对电化学基本研究方法的介绍,使学生 1. 掌握稳态法与暂态法,控制电流法与控制电位法,阶跃法,方波法,动电位扫描法,交流阻抗法,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光谱电化学技术及其它联用表征技术等方法的基本原理,特点和实验技术。2.掌握根据研究对象和实验目,进行正确选择测试方法。3.了解在金属腐蚀与防护,电源,电镀,电解,电化学分析,湿法冶金,传感器,纳米材料,超级电容器,等各个电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

内容包括电化学测量的基本原则和步骤,电化学体系的数学描述,测量实验的基本知识,测量仪器的基本原理,各类稳态和暂态的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电化学测量方法给予了详细的介绍,包括稳态极化曲线的测量方法、控制电流阶跃暂态法、控制电势阶跃暂态法、线性电势扫描伏安法、脉冲伏安法、交流阻抗法、电化学扫描探针显微技术、光谱电化学技术及其它联用表征技术。重点介绍的是各类测量方法的原理、测量技术和数据解析方法,同时兼顾具体的实验细节。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电化学测试技术》,北航出版社,1999年。

2. 《电化学原理与应用》J. Bard等编, 邵元华等译,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3.《应用电化学》,杨辉等编著,科学出版社,2001年。

预修课程:物理化学、电化学基本原理

课程编号:030408 课程名称:《化学电源》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化学电源是现代电化学、能源化学和材料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也是国家863和973的优先发展方向,特别是当今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的飞速发展给电化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现代化学电源有较为深入和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教学内容:

1、电池的基本知识。

2、铅酸蓄电池、Cd-Ni蓄电池、Ni-(M)H蓄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燃料电池的化学原理、工业构造和设计工艺,各电池的主要应用范围和局限性,电池的发展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3.电化学测量基本知识。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郭炳昆编,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2.文国光编,电池电化学,

3. 王力臻编,化学电源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4. 李景虹编,先进电池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预修课程:物理化学、电化学基本原理

课程编号:030407 课程名称:《计算化学》

总课时:36学分:2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I

教学要求:

计算化学是一门理论计算化学课程,是理论化学研究的方法学,是物理化学专业计算化学方向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化学及其发展状况,掌握现代计算化学基本理论和计算化学方法,熟悉常用计算化学软件,并具备解决计算化学问题的初步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化学发展概况、现代计算化学理论与方法、计算化学的应用实例、常用计算化学软件的使用方法。各部分内容或独立或相互融合,形成如下各章。

Chapter 1 Introduction

Chapter 2 Playing with the Sch?rdinger equation

Chapter 3 Hückel’s MOT

Chapter 4 Hartree-Fock theory

Chapter 5 Basis sets

Chapter 6 Semi-empirical methods

Chapter 7 Electron correlations

Chapter 8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Chapter 9 Software in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and Molecular Modeling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 - Springer 2008

2. Frank Jensen, Introduction to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2nd ed, John Wiley & Sons Ltd, 2007

3. Errol Lewars,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4

预修课程:结构化学

课程编号:030417 课程名称:《催化科学导论》

总课时:36 学分:2

开课单位: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开课学期:I

教学要求:

催化科学导论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催化科学的全貌和普遍性的基础知识,为今后进行在催化某个方向的研究打下基础。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熟练地掌握催化科学的最基础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等)、了解催化科学的发展概况以及当今的优先前沿领域和热门研究方向,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催化科学原理奠定有关的知识基础。

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催化科学的发展、多相催化、均相催化、酶催化和仿生催化、电催化、光催化、工业催化、计算机辅助催化剂分子设计、量子催化和选键催化、纳米催化、能源催化、环境催化,基本上覆盖了现代催化领域各个方面的科学基础和最新进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

1、《催化原理》,黄开辉,万惠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催化化学》,第1板(增补重印),吴越著,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3、《工业催化》,黄仲涛主编,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4

4、《催化剂》,赵骧主编,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

预修课程:物理化学、配位化学、结构化学

XX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大学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大学研究生部 2008年6月

目录 **大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 (1) **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5)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 (7)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8) 高等教育学学科................................... ............. . . (10)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 (11) 计算数学学科 (12) 应用数学学科 (14) 光学学科 (16) 力学学科 (18) 物理电子学学科 (20) 应用化学学科 (21) 机械工程学科 (22) 光学工程学科 (24) 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 (26)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 .. (2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 (30)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 (32) 电路与系统学科 (33)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学科 (35) 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 (36) 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 . . (38)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 (40)

流体机械及工程学科... ....................... ................. .(41)土木工程学科 (43) 水利工程学科 (45) 农业水土工程学科 (48)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 (49)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 (50) 区域经济学学科 (51) 金融学学科..................................................... . .(53)国际贸易学学科............................................... . (54) 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55) 会计学学科 (57) 企业管理学科 (58) 技术经济及管理学科 (59) 设计艺术学学科 (61) 制浆造纸工程学科(印刷工程) (62) 食品科学学科(包装工程) (64) 印刷包装技术与设备学科 (66)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 (68)

最新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资料

数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701,授理学博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备严谨求实、开拓进取的科学态度和学风,从事数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高级人才。 2.掌握坚实宽广的数学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的现状和国际前沿课题及其发展动态。 3.在本学科相关研究领域受到科研全过程的训练,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或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在本学科相关领域做出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学位论文达到学校要求。 4.至少掌握一门外语,熟练阅读和理解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具备用外文独立撰写学术论文以及在国际会议上用外文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二、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普通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硕博(连读)生、直攻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6年。 四、学分要求 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53学分。

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组成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负责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和考核工作。 2.对跨一级学科课程的限定 (1)跨一级学科课程指本一级学科外的研究生课程,且必须跟班听课并同堂参加考试。 (2)所选的跨一级学科课程不得与硕士期间所修的课程相同。 3.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 学分。选题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为: (1)课题的来源、意义; (2)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3)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4)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 (5)预期成果; (6)主要参考文献。 4.论文中期报告 博士生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5.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和资格审查 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指导教师或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答辩的基本条件: (1)修完所规定的课程学分; (2))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3)完成论文中期报告; (4)在刊物上发表规定数量的论文; (5)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6)通过校内外专家的评审。

目标任务分解工作方案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目标任务分解工作方案 篇一:电商部目标任务责任分解(:目标任务分解工作方案)方案 20XX年市分公司工作报告目标任务责任分解方案 (电商客户部部分) 电商客户部收入指标分解 一、探索农村电商运营发展模式 (一)硬件建设 1、组建市、县两级农村电商专业运营团队。 时间安排:2月底前完成 牵头单位:市场部 协办单位:电商客户部,各县(市、区)分公司 需要的支撑:市分公司专职电商团队成员不少于5人(包括市场部渠道管理员、公众部便民站管理员)、县(市)分公司专职团队成员不少于3人。(两级团队主要负责招商、产品上架、图文编辑、物流、平台维护等) 2、抓好全市34个“福汇中心店”建设,并将行政村中

运营效果较好的“邮掌柜”服务商升级为“福汇店”。 时间安排:6月底完成 牵头单位:电商客户部 协办单位:市场部、财务部、信息中心,各县(市、区)分公司需要的支撑:“福汇中心店”的宣传资金配套支持;将村“邮掌柜”升级为村级“福汇店”时需要配套建设资金支持;对大支局的集镇投递工具建议改为电动三轮车,以解决大件物流的运输问题;为“福汇中心店”提供宽带外网连接。 (二)架构建设 1、以蕉城为试点,搭建县、乡、村三级农村电商服务体系。时间安排:首季完成,并争取第二季度全市铺开牵头单位:电商客户部 协办单位:蕉城区分公司,公众客户部 需要的支撑:协办单位提供并筛选各乡村代办点、便民站有效信息;蕉城区农村电商中心、村级“福汇店”建设资金配套;重点乡、村投递工具改电动三轮车;蕉城区城关至乡镇邮路提速;宣传资金配套。 2、通过整合代办点、便民站、邮掌柜等现有网点资源,叠加包快业务揽投功能,有效提升服务,提高网点效能,力争全年整合农村网点100个,将现有站点建成综合性服务站点。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70202授予理学硕士学位) 一、学科专业简介 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包含如下研究方向:粒子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物理、夸克物质物理、相对论重离子碰撞实验、高能碰撞唯象学,以及高能核天体物理。本专业方向是以国内及国际大型加速器及宇宙线实验为依托,在粒子物理方向,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成、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在原子核物理方向,研究内容包括GeV至TeV能区的重离子碰撞,在理论上涉及高能重离子碰撞动力学及形成夸克物质的机理,粒子碰撞与粒子产生物理模型,夸克物质信号的预言;实验研究包括高能核-核碰撞的实验数据处理;高能核-核碰撞实验计算机模拟与物理分析;粒子探测新技术与数据获取技术研发,核电子学以及新型探测器的研发和研制,探测器软件研发及网格计算技术在实验模拟及数据分析中的应用等;目标是探寻夸克物质信号,检验格点量子色动力学(QCD)的预言,研究TeV能区的新物理。该专业方向

有长期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师资力量雄厚,有良好的国际国内合作环境,“粒子物理研究所”、“湖北省高能物理重点实验室”及批准建设的“夸克与轻子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了科学研究环境的有效保障。 二、培养目标 掌握坚实的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专业有关方向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高等学校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有关专门技术工作能力,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三、研究方向简介 序号研究方向名 称 简介 1 粒子物理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物质的最基本构成、性质、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2 夸克物质物夸克物质的硬探针信号、夸克

学科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机械工程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适用二级学科: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080204 车辆工程) 一、学科简介 学科始建于1954年,现有4个本科专业,2006年与长春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2013 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机械工程学科为吉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十二五”优 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学科设有8 个用于研究生教学、科研使用的创新中心、研究所和实验室,其中省级科研基地 1 个。 学科现有成员32人,其中教授10 人,副教授8人,博士14 人,占43.75%,学科队伍中有教育部机械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 人,省拔尖创新人才 2 人,省部级优秀教师 2 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2人。硕士生导师16 人,其中长春理工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人。 机械工程学科跟踪学科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结合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求,逐步形成了机械零件传动性能分析与检测技术、机械加工及其自动化研究、机电液控制技术研究、机械数字化设计和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研究等多个具有较强特色和优势的稳定研究方向,本学科在带传动技术、汽车零部件检测技术、自由曲面研抛设计与加工技术、机电控制技术、激光加工微小孔技术、机械产品数字化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机械工程学科领域的高层次科学技术人才,毕业后可 从事本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1. 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勇于追求真理,服从国家需要,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 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研究领域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学术道德修养,能独立从事本学科领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3.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能用外文撰写学术论文,具有较好的外语口语交流能力。 三、二级学科与研究方向 (一)08020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1. 精密加工与控制技术 2. 智能磨削测控技术 3. 激光加工技术 4. 机械加工自动化 5. 先进制造工艺及装备 6.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二)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篇一: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根据《关于公布的通知》(西交研[20XX]59号)文件精神,即日起开始启动我校20XX年“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旨在提高我校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鼓励高年级优秀博士生继续安心于科学研究,力争在学位论文研究方向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 2.申报条件: (1)申请人必须是我校在读博士生,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严谨认真的科研作风。 (2)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在本门学科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一定的科研创新能力;在读博士期间学位课成绩优良,学位论文开题并已经做出了较高水平的学术成果;具备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发展潜质,愿意继续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扩大已有成果。

(3)身心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博士入学时间满3年且攻博身份为国家统招统分。 (4)已公开发表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理工医类申请人应已在最有学术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经管人文类申请人应已在SCI/SSCI/AHCI源刊至少发表2篇论文,或已在所属学科权威期刊上至少发表4篇论文。 3.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每年申报一次,全校选拔名额20名左右,本次不具体分配各学院推荐名额。请在读博士生积极申报,于20XX年10月26日(周一)前将申报材料报送至研究生院学位办。 需报送的电子版材料为:《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申请表》 需报送的书面材料为: (1)《西安交通大学“优秀博士生培养计划”申请表》

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2014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一、严格保护国土资源 1.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推动市级政府按期开展对县(市)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从严从紧审批建设占用耕地。(责任领导:李如海牵头处室:耕保处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规划处、利用处、整理中心) 2.严格划定和永久保护基本农田。确保完成国土资源部下达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任务。(责任领导:李如海牵头处室:耕保处参与单位:各市、县<市、区>局) 3.研究出台全省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意见。全年全省土地综合整治完成新增耕地不低于18万亩。开展“农村土地问题百村调研”,形成调研报告并提出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乡统筹发展路径。(责任领导:李如海牵头处室:耕保处参与单位:规划处、地籍处、财务处、法规处、整理中心) 4.启动建立国土(耕地)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网,探索污染耕地的生态防治、修复工作。(责任领导:刘聪牵头处室:地环处参与单位:耕保处、地调院) 5.启动苏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专项调查工作。全年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整治面积不少于400万平方米。推进全省地面沉降、地下水监测网建设。(责任领导:刘聪牵头处室:地环处参与单位:地调院)

6.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管理秩序,统筹协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积极推进“和谐矿区”建设。(责任领导:刘聪牵头处室:矿管处参与单位:资源处、地环处、地勘处) 7.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实施管理,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责任领导:祖耀升牵头处室:规划处参与单位:地勘处、矿管处、资源处、地环处) 二、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8.全面落实执行《江苏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办法》,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强化征地主体责任机制,充分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责任领导:李如海牵头处室:耕保处参与单位:法规处、执法局) 9.2014年底前完成符合法律条件的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责任领导:魏红军牵头处室:地籍处参与单位:地产发展中心) 10.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应急四大体系。继续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勘查、治理工作。指导各市修订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责任领导:刘聪牵头处室:地环处参与单位: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 11.加大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管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加大信访督查督办,提高初信初访办结率,妥善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做好信访化解和稳控工作。(责任领导:李闽牵头处室:执法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2) 一、学科概况 西北师范大学的物理学专业为教育部特色建设专业,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物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物理学一级博士点。建立了原子分子物理与功能材料省级重点实验室,与中科院近物所联合建立了极端环境原子分子物理实验室。学科点凝聚了一批高学历、高水平、结构合理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梯队。具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领军人才5人,省科技创新人才4人,留学回国人员20 余人。在原子分子物理、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方向形成了明显特色与优势,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近五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年科研经费近一千万元;每年在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在Phys. Rev.系列等标志性刊物上的论文数逐年增加。研究成果获甘肃省自然科学奖2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奖7项。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对外影响稳步提升,与多所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合作及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在近几年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分专业排行榜》上,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被评为A级,物理学一级学科被评价为B+级。 本学科涵盖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光学5个二级学科。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学风良好、治学严谨、身心健康,掌握本专业坚实宽广的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及技能,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并具有独立从事与物理学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研究方向 1.非线性物理 2.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3. 原子结构与原子碰撞 4. 强激光场中的原子分子物理 5. 基于加速器的原子物理 6. 大气环境中的原子分子过程 7. 团簇的结构与性质

中南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计划

中南大学数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数学是一门在非常广泛的意义下研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中的数 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的根本特点是从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 象的量的侧面抽象出一般性的规律,预见事物的发展并指导人们能动 地认识和改造世界。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起着思想库的作用;又是经济建设和技术进步的重要 工具,对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增强综合国力至关重要。 我校数学学科于2011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是湖南省重 点学科。其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1981年全国首批博士点、“十五” 和“十一五”国家重点学科;应用数学学科是1981年湖南省首批硕士 学位授予点之一,2005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经过长期的建设与发展,数学学科已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学历层次高、势力 强劲、教学与科研水平高的学术梯队。 二、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的高级专 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 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 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 2.掌握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 练应用计算机技能和数据分析方法;具有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的

能力和较强的教学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做出创造性成果; 3. 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国际 学术交流能力。 三、学科专业主要研究方向 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 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本学科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实行弹性学制,在学的最长年限为6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1学 年。

物理系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院研究生培养方案 研究生课程建设直接关系研究生基础知识的拓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学位论文的质量。因此,课程教学在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中占有重要地位。 硕士生研究生毕业的学分要求:本专业本科入学者32个学分,非本专业本科或同等学历入学者36个学分。 在培养方案中所列出的A、B类课程是必修课;C类课程是各专业的学位课程,每个硕士生必须至少选修2门C类课程。以下两门课作为D类课程,要求全系每个硕士生必须选修一到两门课,1)物理学进展;2)现代物理实验技术专题。 博士研究生除必须选修博士生学术交流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两门公共课,还要求至少选修2门有关博士专业课程及专业英语。 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080705)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我国建设需要,有较高思想觉悟,热爱祖国,品德优良,具备严谨科学态度和良好学风,适应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人才。 掌握制冷及低温工程专业的系统理论知识和具有基本研究能力,了解本领域的研究动态,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有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制冷及低温工程学科涉及到物理、材料、能源及智能控制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本专业主要培养有较好物理学基础、具有新型制冷与低温技术研究能力的人才和从事高新技术创新研究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1)新型制冷低温技术 (2)制冷低温材料的热物理特性 (3)制冷低温流体传热、传质特性 (4)复合相变蓄能材料与蓄能技术 (5)室温磁制冷材料与磁制冷技术 三、招生对象 符合报名资格,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三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2020级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中国计量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20级) 学科培养方案(代码:) 一、学科简介 宋体,小四,行距20磅 二、培养目标 宋体,小四,行距20磅 三、研究方向 宋体,小四,行距20磅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5-3年。在规定学制时间内未能修满规定学分或未能完成学位论文,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4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五、课程设置及必修环节 攻读本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不少于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学分,必修环节学分,总学分不少于学分。详见附表1- 学科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通过国家英语六级(成绩不低于总分的60%)者免修《研究生英语》课程,附表2- 学科必修环节基本要求及考核办法。 六、学位论文工作 详见附表3- 学科学位论文工作。 七、毕业与学位授予 修满规定学分,满足科研业绩要求,并通过论文答辩者,则准予毕业,颁发毕业证书;经学院审核,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通过后授予学位,颁发学位证书。 科研业绩要求:应取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以中国计量大学为第一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申请授予学术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其英语水平应达到以下条件:通过国家英语六级(成绩不低于总分的60%),或者托业(TOEIC)、托福(TOEFL)或雅思(IELTS)考试成绩不低于总分的60%。英语水平未达到要求的硕士研究生,其科研业绩突出者(指在完成学位授权点培养方案规定科研业绩基础上,再完成学校规定基本科研业绩1项及以上),经学院教授委员会认定可提出学位申请。

1305(设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docx

西安美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本培养方案的制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国家相关文件规定为 依据,以提高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为宗旨。依托周秦汉唐文化传统、西北民族 民间艺术传统、延安文艺传统、长安画派、黄土画派的艺术传统,立足西安, 辐射西北,面向全国,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艺术知识和理论,以具有与当代先进 文化知识相融合的艺术理念,活跃国际艺术和艺术教育交流,扩大学术开放的 视野,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服务。本培养方案切实遵循博士研 究生教育的规律,同时反映艺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培养的教学、科研特点、学术 特色,是艺术学科博士研究生各方向培养方案制定的指导性方案和基本要求, 也是各方向制定博士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安排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一、培养目 标 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人文社会学科 方面掌握坚实广博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设计学专门知识,具备较强的学术 创新研究能力,从事设计学研究、教学及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如下: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2.治学态度严谨,掌握系统设计学科的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当代国际视野,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发展历程与研究现状,能够通过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研 究方法,独立展开研究,并取得一定创造性科研成果。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熟练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写作、翻译能力和一 定的听说能力。能够以外语为工具,熟练进行本学科的研究和学术交流,掌握 设计学科国际前沿动态。 二、学科及学科方向简介( 3-4 个) (一)学科简介

中山大学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中山大学工学院

中山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085222)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从2017年级开始执行)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为交通运输领域培养高层次的规划、设计、管理与决策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具体包括: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2、掌握交通运输工程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从事智能交通系统、交通运输系统规划与管理、交通工程设施设计、交通系统的设计与集成、城市与区域交通的规划与设计、新型交通工具的设计与应用等方面能力;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工程实际中的应用能力 3、具备工程实践技能。全日制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通过课程实验、企业实践、应用研究等方式的时间培训,熟悉交通运输行业工作流程、技术标准及规范,培养独立工作及团队协作能力。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交通信息工程与控制。具体包括主要包括:控制、通信、计算机、微电子、信息等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交叉集成应用,运输过程自动化与运输信息集成化、智能化,交通物联网及车联网,交通系统智能控制,综合化的交通信息及控制系统。 (2)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具体包括交通运输系统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综合运输,城市地区及区域交通规划与管理,客货运输需求分析与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

(3)交通安全与环境。具体包括交通运输安全和保障体系、交通运输的安全评价、安全认证以及突发事件应急反应与处置等,以及交通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的监测、预测、评估和控制等方面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4)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具体包括轨道、道路、航道、机场等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与养护。 (5)载运工具运用与管理。具体包括轨道机车车辆、汽车、轮船、飞机等载运工具结构及其运用的可靠性、安全性,在运行过程中的动态性能与环境影响,载运工具的诊断与维护以及新型载运工具结构设计优化和系统控制等理论和技术。 (6)综合运输及其它。具体包括综合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综合交通运输经济与行为分析,运输方式相互衔接中的技术、经济和管理问题,交通发展对社会经济的适应,交通与环保、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诸方面的协调,载运工具、交通环境及各种交通附属设施相互作用。 二、学习方式及学制 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学习年限一般为2年。特殊原因不能按期完成学业的可申请延期,但总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三、培养方式 1、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强化与产业界的联系,促进教学、生产、科研三结合。建立与企事业单位和工程建设单位的合作关系,并聘请相关单位的高级工程师任兼职导师。鼓励围绕工程实践中的重大技术课题,由校企共同制订科研计划和以培养工程型硕士生为重点的人才培养计划,使教学和科研二者紧密地结合起来。 2.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除在校教师外,学院聘请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鼓励学生直接参加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系统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

任务分解方案说明

任务分解方案说明 一、建筑面积和节能量分解 1. 新增节能建筑(约束性指标)。按各县区2018年度施工图审图量占比例测算任务目标,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的比例按4:1测算。 2. 太阳能光热建筑应用(约束性指标)。居住建筑按新建项目的50%测算、公共建筑按新建项目的10%测算。 3. 浅层地能建筑应用(引导性指标)。按各县区2018年度施工图审图量占比例测算任务目标。 4.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约束性指标)。统筹考虑各县区存量建筑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建筑能效水平及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情况,确定各县区任务目标。 二、专项工作分解 1. 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约束性指标)。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城镇本年度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设计、施工并通过竣工验收的民用建筑面积/城镇本年度竣工的民用建筑总面积×100%。综合考虑各县区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绿色建筑区域示范实施情况等因素确定2019年度任务目标。 2.高品质建筑实践项目(引导性指标)。推动绿色建筑在原有基础上的综合提升和拓展深化,促进装配式建筑、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建筑信息模型(BIM)、智能智慧等技术与绿色建筑深度融合。根据各县区绿色建筑发展现状确

定任务目标,项目需展示绿色建筑关键性能指标的实时监测数据,增强用户直观感受。 3. 公共建筑中绿色运行标识(竣工标识)项目面积(引导性指标)。按《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版或2019版评价,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或绿色建筑标识的项目均可纳入任务统计。 4. 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引导性指标)。2019年度通过施工图审查的超低能耗(被动式)建筑项目。 5. 新增建筑能效测评标识项目(约束性指标)。根据各县区新建项目规模以及近年承担的建筑节能示范项目情况,确定各县区任务目标。 6. 年度能耗统计项目(约束性指标)。按照住房城乡建设部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对辖区内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基本信息、能耗信息进行调查统计。以各县区填报“住房城乡建设部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系统”的数据为依据。 7. 年末分项计量项目数量(约束性指标)。指实现建筑分项能耗数据连续稳定上传的项目数量,以上传到我市建筑能耗监管系统中的项目为依据。 8. 区域示范完成验收评估(约束性指标)。指2019年度应完成验收评估的示范区(含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区)数量,包括2016年及以前下达的绿色建筑类区域示范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城市(县、区)。 9. 省级示范项目完成验收评估(约束性指标)。指2019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物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702 )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是热爱祖国、崇尚科学,能自觉遵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学风严谨、踏实勤奋、积极进取,身心健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数理推演能力,具备实验研究的设计和操作技能,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熟练使用一门外语,有及时了解本专业前沿动态的能力;初步具有独立从事和物理学科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 二、学科专业 1. 理论物理(070201) 2. 原子和分子物理(070203) 3. 等离子体物理(070204) 4. 凝聚态物理(070205) 5. 光学(070207) 三、学习年限及应修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完成培养要求的前提下,对少数学业优秀、科研成果突出的硕士生,可推荐提前攻读博士学位或允许申请提前毕业,提前毕业期一般不超过1年。如确需延长学习年限的,延长期一般不超过1年。 各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应至少须修满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32学分,实践环节3学分。 四、课程设置及考核方式(具体见本学科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 五、培养方式 依据本学科理论物理、原子和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凝聚态物理以及光学等专业特点,硕士研究生的主要培养环节由学院隶属的各研究所统筹安排,按导师及指导小组制定的具体培养计划执行。基础理论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为主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取得学分;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的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和小组讨论相接合的方式进行,通过测试(或考查)取得学分;实践教学环节中的科研实践要求研究生除参加研究小组、研究所乃至学院例行的学术讨论会外,还要求每个研究生在不同场合至少分别各作一次文献综述报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黑体小二) 一、学科专业简介(黑体小四) (宋体五号) 简单介绍专业的发展状况、学术地位、主要研究方向、师资队伍、实验条件、主要科研项目及研究成果,以及其它需要说明的学科优势等内容。 二、培养目标(黑体小四) (宋体五号) 根据教育部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研究生培养的有关规定,在我校培养目标基本要求(附后)的基础上,结合各学位点实际情况,进行修改、补充。一方面对研究生在思想品德、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独立工作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等提出要求,另一方面要体现本学位点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的理念和特色。(300字以内) 我校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基本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努力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2. 掌握本学科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和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专业文献、撰写科技论文,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4. 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向(黑体小四) 1、(宋体五号) 2、 3、 四、学习年限(黑体小四)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在校最长年限不得超过5年。(宋体五号) 五、培养方式(黑体小四) 采取以导师指导为主,导师与学科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同时注重发挥本院各学科的整体优势。导师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业务学习及身体健康,通过言传身教,使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人格修养同步提高。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公共要求部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公共要求部分)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研究生部制 填表日期:年月日

一、培养目标 1、思想品德要求 培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进一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具有艰苦奋斗的作用和求实创新、团结协作的精神,献身事业,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专业能力要求(详见各学科专业培养方案)。 3、身心健康。 二、学习年限 博士基本修业年限四年,最短不少于四年,最长不超过八年。 三、课程设置 博士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选修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学位课程和专业学位课程。 1.公共学位课程设置 2、各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见各专业) 3、补修课程 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博士研究生需补修本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3门,具体课程由导师在个人培养计划中安排,跟硕士研究生上课,但不计学分。 四、学分要求 1.总学分要求 不低于15学分,不超过17学分。 2.学分分配 公共学位课程6学分,专业学位课程4学分,选修课程5-7学

分。 博士研究生可以选修第二外国语,所选语种可为日语或法语,但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必须选英语为第二外国语。 选修课程按照研究方向由导师与博士研究生共同决定。 3. 学分计算方法 除公共学位课程外,其它课程理论教学20学时为1学分,实验教学30学时为1学分。 五、学术活动 学科和导师应尽可能为博士研究生到外单位或外地进行试验、实习、调查研究、参加学术会议提供并创造条件,使其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动向,开阔视野,培养开拓与创新的精神。此项活动要纳入学科工作中。 为了使博士研究生了解更多的学术动态和掌握学科前沿,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学位期间至少参加10次学术活动(如作学术报告、参加学术报告会、前沿讲座,以及各种专题讨论班等),其中必须作1次以上学术报告,经导师、学科和学院评定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培养环节。 六、论文发表 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三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在一级期刊上发表;或者在核心期刊以上刊物上发表二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其中必须有一篇被SCI、EI或ISTP检索。以上要求发表的论文均需署名第一单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作者排序为博士生第一、导师第二或导师第一、博士生第二。 七、培养方式与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的发展,博士研究生培养已不是单一的规格与模式,对于科研型、应用型及跨学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应采取不同方式和方法,做出不同要求和安排。 培养方式:博士研究生培养由指导老师负责,指导方式采用导师指导和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发挥导师、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研究生三方面的积极性。博士研究生指导小组一般

政府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________年政府工作任务分解方案 序 号 工作内容完成时限牵头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 1 扎实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实施产业关区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新型工业化収展水平。 全年区经信委 区加速推迚新型工业化 暨重大产业项目协调领 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 县(区) 2 突出 抓好 产业 链建 设 按照主攻伓势产业、突出新关产业、提升传统产业的思路,强化政策措 施,重点収展先迚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型轻合金和碳基材料、 生物医药、装配式建筑、农业机械、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食品、船 舶制造等____大特色伓势产业链,在强链、补链、延链、建链上取得实 质性突破。 全年 区经信委 区加速推迚新型工业化 暨重大产业项目协调领 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 县(区)狠抓项目落地、开工、竣工、投产等兲键环节,拉长产业链,提高集聚 度,提升竞争力。 全年 3 持续 推迚 园区 建设 大会 战 理顺园区管理体制机制,迚一步向园区放权,充分释放园区収展活力, 支持引导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収展。 ________年6 月 区经信委 区加速推迚新型工业化 暨重大产业项目协调领 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 县(区)继续实施园区建设“四百工程”,完成基础设施投资______亿元、新建 标准化厂房______万平方米、新开工项目______个、新投产项目______ 个以上,标准化厂房利用率达____%以上,园区单位面积投资强度、规模 工业增加值、工业税收和工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________年 ____月 - 1 -

序 号 工作内容完成时限牵头领导牵头单位责任单位推动产城融合収展,加强园区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增 强住房、医疗、教育、文化、商贸、公交等综合服务供给能力,収展现代物流、仓储、中介、管理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提升园区承载能力。________年____月 4 深入 开展 企业 帮扶 行动 重点帮扶______家以上成长性好、有区场竞争力的企业。全年 区经信委 区加速推迚新型工业化 暨重大产业项目协调领 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区 县(区)着力伓化収展环境,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兲系,及时帮助企 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难题。 全年 5 培育 壮大 现代 企业 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迚法》,加强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________ 年 ____月 区经信委 区加速推迚新型工业化 暨重大产业项目协调领 导小组成员单位,区总 工会,各区县(区)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管理制度。全年 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着力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 者大军。 全年 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尊重企业家和纳税人,不断激収企业収展活力和 内生动力。 全年 6 着力 打造 新型 智慧 城区 紧扣“善政、惠民、关业”总目标,按照顶层设计要求,创新投融资方 式,积极推迚相兲项目建设。 ________年 ____月 区经信委 区电子政务办 区新型智慧城区建设领 导小组成员单位以平台为基础,以数据为纽带,深化与华为等龙失企业合作,引迚华强 聚丰等产业互联网企业,着力収展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关产 业,加快収展数字经济。 ________年 ____月 7 不断 夯实 信息 推迚电信普遍服务,加强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________ 年 ____月 区经信委 区电子政务办、电信益 阳分公司、移动益阳分 公司、联通益阳分公加快信息化应用迚村入户,力争全区行政村光纤通达、4G网络基本实现 全覆盖。 ________年 ____月 - 2 -

XX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模板】

北京师范大学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5版) 一级学科:地理学(代码: 0705 )本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学位授予权 一、培养目标 1.硕士生 熟悉地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胜任野外工作和实验室分析工作;掌握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统计和数值分析等技能;熟悉科学研究从数据采集到定量分析和学术论文写作的全过程,具有符合规范地完成研究报告、发表学术论文的能力;能够使用一门专业外语进行学术论文写作;胜任与地理学有关的工作,就业面宽广,或具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的基础。 2.博士生 在地理学的一个或几个研究领域中具有较深的造诣,能够提出和解决有价值的科学问题;在基础研究中,具有原创性研究的思维能力,熟悉地理学前沿与动态,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和宣读论文;能够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的实习和研究生的研究工作;胜任与地理学有关的研究或管理的较高级岗位工作。 二、学科方向与主要研究内容 (一)自然地理学(硕士)

(一)自然地理学(博士) (二)人文地理学(硕士) (二)人文地理学(博士) (三)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硕士、博士)

(四)自然资源(硕士、博士) (五)自然灾害学(硕士、博士)

(六)全球环境变化(硕士、博士) 三、学习年限 1.硕士生 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为2-3年。按规定修满学分、成绩合格、答辩通过的硕士生可以在2年或2年半完成学业。 2.博士生 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硕博连读生、本科直博生学习年限为5年,各类博士生学习年限不超过6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1.硕士生(最低学分:35分) 注:公共选修课由研究生院培养处组织开设,除一外为小语种的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以外,其他研究生可以不修公共选修课。修读的公共选修课可认定1学分。 2.博士生(最低学分:20学分) 注:博士生学位基础课中的方法课由相关院系教授共同讲授;学科前沿研讨课聘请外单位专家进行讲座;高级研讨课由博士生导师组织进行。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是医学、管理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按国务院学位办确定的学科分类,是“公共管理”一级学科所属的二级学科。 我国的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可谓枝繁叶茂、欣欣向荣。一方面,不断有新的交叉学科如卫生经济学(Health economics)、卫生法学(Health and law)、医疗保险学(Medical insurance)等加盟,使得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特别是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联系更加紧密和广泛;另一方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两门主干三级学科也不断产生新的分支学科,如社会行为与健康(Social behavior and health)、医院管理(Hospital management)、医学教育管理(Medical education management)、卫生人力资源管理(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health care)、卫生政策与卫生体系科学(Health policy and system sciences)等,大大推动了本学科的深入发展。 社会医学与卫生管理致力于揭示健康与疾病的社会属性,分析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双向影响,概括和总结卫生事业的发展规律;通过实证研究,为各级政府部门的卫生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通过社区实践,发展符合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社会卫生措施。本学科培养的人才除从事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外,大多在卫生事业管理、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健康管理与促进等岗位上工作,将所学应用于实践,以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中南大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学科始建于1985年,目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几个博士学位授予点之一。该学科的社会行为与健康研究方向是国家重点学科“精神病与精神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领域具有综合素质较高、知识面较广、科研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较强的高级专门人才。根据博士学位申请者的背景、课程学习情况和毕业研究论文领域,按国家规定可授予医学博士或管理学博士学位。 本学科要求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热爱祖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具有献身科学的强烈事业心和创新精神,具有严谨的科研作风,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交流能力;具有坚实、宽广的知识面,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深入农村与城市社区,开展社区卫生和卫生事业管理实践工作;具有本学科领域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点、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以分析和解决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领域中存在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要求博士学位论文具有突出的创新性,获得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