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附目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附目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附目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附目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教材目录

第1课魔幻的颜色

第2课万花筒

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第4课前前后后

第5课登山游戏

第6课黑与白

第7课快乐的回忆

第8课星空的联想

第9课天然的纹理

第10课美丽的花

第11课各式各样的鞋

第12课团包纸工

第13课化平凡为神奇

第14课梦幻的城堡

第15课我设计的自行车

第16课新颖的电脑

第17课会响的玩具

第18课电脑美术-画“花布”

第19课美术小记者

第20课迷人的动画片

第1课魔幻的颜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学会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的技能,

学会运用色彩搭配进行绘画表现。

2、能力目标:通过绘画创作,学会创造性的运用色彩调配,培养学生

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生活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三原色,会用三原色调配三间色,并能进行绘画表现。

难点:能运用三原色很三间色调配变化丰富的色彩,并进行创造性的表现。

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的彩笔,现在流行的马克笔,谁来告诉我,这三种颜色是什么?

学生:红、黄、蓝。

教师:很好,那我现在做个小魔术给大家看,我把先把红色画在纸上,现在,再把蓝色画在红色的上面,颜色变了,好神奇,是不是?

学生:是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魔幻的颜色》

2、板书:2、魔幻的颜色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课件,欣赏三原色和三间色,讲解:三原色是调配不出来的,

他的名字叫:红,黄,蓝。如果我们将三原色当中任意两个混合在一起,都会变成另外一种颜色,哲宗调配出来的颜色叫:间色。

2、实验演示:教师出示装有三原色的杯子,再用三个空杯子放在旁边,

老师将两个颜色分量的颜色分别在另外空杯子里结合,变成三间色,让学生见证,

板书:红+黄色=橙色

黄色+蓝色=绿色

蓝色+红色=紫色

3、学生实践调配颜色,教师指导。

4、出示课件:展示康定斯基的《玛尔努教堂》和霍夫曼的《门》欣赏,

小组讨论:画家是如何运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表现画面?

教师讲解:《玛尔努教堂》的具体形象与景色看上去模糊不清,取而代之的是抽象的点线面和粗犷的笔触以及赋予变化的色彩,画面中红黄蓝色相互交融,在黑色的背景的衬托下和白色的点缀下,如同交响乐的旋律一样,显得和谐而精彩;而《门》用绿色、黑色、和灰色的背景来衬托红黄蓝三原色,方块错而不乱,显得画面突出而有节奏感。

5、提问:欣赏了画家的色彩布局,你能说一下你在生活中印象最深的

色彩吗?他们魔幻吗?小组讨论,写出答案列表。5分钟的时间。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收集学生的答案。

三、课堂反馈

1、欣赏课件书中的图片,想一想: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丰富多彩的颜色,你能用自己的小手进行绘画制作吗?

2、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绘画色彩表达,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一些白描构图让学生试着用简单的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绘图。

3、教师指导,对提前完成的学生进行点评,,提示绘图色彩有冲突的学生或者对色彩不敏感的学生。

四、拓展

1、生活中可不是就这六种色彩,你见过那些更喜欢的色彩呢?画一画,让它更美丽。

2、作业提示要求:可以画季节,彩虹等等。

五、作业展评

1、每一小组挑选一件作品,这个学生说一说自己创作的意图和原因。

2、教师点评。

六、小结

今天,通过大胆的艺术创作,大家学会了用三原色调配进行绘画表现,也画出了美丽的图画,希望大家能多观察,创作出更美丽的画来。

第2课万花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了解万花筒的成像原理,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的图案,并能描述其图案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法表现出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学会留意、观察生活中的美,并用双手改变美、创造美。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欣赏万花筒中的美丽图案,体会其形式美感,并用中心对称的原理和多种表现手法设计出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教学设计

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视频,快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迅速进入课堂状态,并且配上活泼的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打拍子,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视频提出问题:“视频中出现的画面

是由于哪一个科学小知识所产生的?”让学生开动脑筋,结合科学知识进行回答,

将美术与科学学科巧妙地进行整合。

而后根据学生们的答案,用一个小实验来揭示正确答案,卖了个关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小实验的答案,引出课题《万花筒》。并介绍,这件神奇的玩

具是由苏格兰物理学家大卫·布鲁斯特爵士在1816年发明出来的。万花筒的发明还被列入科学重大发明而载入史册。由此进入课题。

(二)、课程新授

环节一:

为学生准备好了教具——万花筒,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同时总结出万花筒中图案的特点。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学会收集和整合资料,在

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运用语文中的整理和归纳,总结出特点,进行分享。

在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利用ppt课件讲解,引出“中心对称图案”的概念,并且借用图形让学生更好的判断中心对称图案的特征。

师生互动,将万花筒的图新特点归纳以下几点:1.图案被分成6份;2.图

形丰富;3.色彩绚丽;4.中心对称。

环节二:

利用多媒体教具——ipad,借助iPad上的APP软件,进行小作业练习。

此环节的设计旨在利用便捷的软件操作,快速的制作出类似于万花筒图案的小作

品,并且体会其中的构成美感,为最后的大作业进行铺垫。

环节三:

在一、二环节的铺垫下,提出了让学生自己进行创作的要求,但是动手之前需要先明确创作步骤,并且了解注意事项,此环节借用微课,利用微课的学习,让学生明白本堂课的作业要求,以及创作方法。微课学习的设计,既节省了课堂示范的时间,也能借助大屏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一目了然,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会收集资料的习惯,让教师示范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板书设计:

变幻无穷的形象

中心对称

1.画图形

2.添色彩

3.加装饰

(三)、作业布置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相互帮忙一起来完成设计。

作业环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互帮互助,相亲相爱的课堂气氛。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收集作品粘贴展示。

(五)、作品展示,自评、互评

本环节需让学生学会欣赏、肯定和表扬,采用相互评定的方式,对于作品可以各抒己见,既能肯定同学的作品,也能根据自己对本课的理解提出建议,让学生不仅学会创造美,还要懂得欣赏美。

(六)、课外拓展

通过欣赏身边常见的例子,由此引出其实生活处处都隐藏着美好,老师希望你们不要停下发现美,寻找美的脚步,大胆的去创造生活,改变生活吧。

第3课大人国与小人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充分利用联想与比较,自由、大胆、快乐地想象与表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创新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简单的创意和绘画,表现到大人国与小人国时的情景和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体验美术学习活动的乐趣,在创作中激发探索欲,培养个性,树立对生活的自信和对远大目标的追求。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对比的方法来突显主体的“大”和“小”。

教学难点:画面的布局与形象的对比。

学生准备:学生作业纸、水彩笔、油画棒。

教师准备:相关童话故事、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5′)。

同学们,今天上课前老师先带领大家去一个奇妙的世界看一看!大家认真观察到底“奇妙”在什么地方?

1、播放动画片《格列佛游记》片断,将学生引入一个奇妙的世界,给学生创设一个富有情趣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看到了什么场景啊?假如你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你与同伴之间,或与其他动植物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

3、小组讨论:让学生将所感所想用语言或肢体动作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大小是通过相互比较才可以显示出来的。

4、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去大人国和小人国里游览一下吧!板书课题《大人国与小人国》

【设计思路】教师利用童话故事片创设情境进行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通过小组之间的讨论,让学生产生了很多奇特的想法,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展。

【信息技术应用点】利用播放器播放动画片,用白板课件出示课题,演示大小的对比。

(二)点拨新授(7′)。

1、游戏演示:请学生到黑板上画一片树叶,请学生说说这片树叶大还是小?再找两名学生画出一个更大的和再小一些的。提问学生,请学生会说出哪一个大、哪一个小?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怎样运用对比来体现事物的大或小。

2、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发现这组图片有趣的地方就是把我们平时见到的大的事物变小,小的东西变得更大,从而展现出了一个很奇妙的内容。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大和小的强烈对比,为下一步的作画奠定基础。

3、欣赏作品:欣赏教材中的范画和课件中同龄人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表现方法,体验在《大人国与小人国》里的快乐。

4、小组讨论:你想表现大人国还是小人国?你想用那几样物体的大小反差来表现主人公来到了大人国或小人国?继续启发学生思考:画面的主体是什么?用什么背景来衬托它的大或者小?找出想象丰富有情趣的同学代表发言。(注意选择大人国和小人国不同地点的故事。)

【设计思路】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直观的体会知识,用讨论和欣赏,拓宽学生的创作思路,帮助学生认识到身边发生的人和事都可以成为创作的题材,重点是要发展学生的想像空间。

【信息技术应用点】利用网络资源库中的作品,在白板上展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应用白板的辅助功能和ppt遥控器。

(三)艺术创作(20′)。

你们一定很想把你的奇遇告诉大家吧,那就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来描绘一个心中神奇而有趣的幻想世界。(利用多媒体播放音乐)

1、提出绘画要求:

①要突显主人公的“大”或“小”;构图饱满。

②内容设计生动、有趣,色彩运用大。

③并且要注意画面的完整性,主题要突出。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创作。

【设计思路】播放音乐让学生们在轻松的环境下创作。利用白板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创作的要求,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把握绘画的主题。

【信息技术应用点】利用白板课件出示作业要求,帮助学生们明确作业要求。利用音乐播放器播放轻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创作。

(四)评价提升(6′)。

1、学生自评:给大家讲述一下自己作品的精彩故事,并说说优点与需要改进的地方。

2、学生们互评:说出你喜欢的其他同学的作品给你的感受并选出自己觉得最奇妙的作品。

3、教师点评:鼓励为主,多发现作品中的闪光点,给予学生肯定。

【设计思路】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让学生针对作品的特点进行评价,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不但能发现其他同学的优缺点,还能使自己从中得到启发与收获。

【信息技术应用点】利用白板的实物展台功能,在白板屏幕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在互相欣赏作品的过程中进行充分的评价。

(五)总结拓展(2′)。

1、小结:这节课每个同学表现的都非常优秀,很积极,都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在大人国与小人国的奇遇,作品都很新颖。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画出更好的、独特的美术作品。

2、拓展:同学们课后可尝试采用泥塑等其它形式,配以一些玩具、模型、背景图表现立体的大人国或小人国。

第4课前前后后

教学目标:1.观察生活中前后遮挡的现象,感知产生遮挡的前后关系,以及物体的尺寸逐渐缩小,会产生视觉上的远近变化。

2.学习运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大胆表现物体的前后关系。

3.感受作品中物体的前后关系所产生的空间美感,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前后关系的空间美感,学习用绘画或拼贴的方法,表现出物体的前后关系。

难点:探究发现生活中的前后现象,运用儿童喜爱的美术语言,表现有前后关系的美术作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播放千手观音)

1大家看看这个画面美不美呀,这个画面上能看到有几个人?

2、我们再接着往下看,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好多个)那为什么刚才看到的就是一个呢?其实这就是生活中的前前后后。(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1、老师手中有两个气球,你能不能通过摆一摆,也能体现出前后的关系?你们都同意这么摆的吗?(同学们他摆的对不对,对,还有不同的摆法吗?)

2、这种方法真好,来,现在就看这种摆法,你能说说哪个在前,

哪个在后吗?前后两个气球的形状有什么不一样?(前面是完整的,后面是不完整的)为什么后面是不完整的(被前面的挡住了),你能不能完整的给大家说一说,你能把这种前后的位置关系起个名字吗?(前面的事物把后面的事物给挡住了,这是一种什么方法)(遮挡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学生答不上来的时:先跟你同桌说一说,两个人交流交流。

2、总结不出来时,老师:前面的气球是个什么形,(圆形)我们把这种形状称为完整的,那后面的气球呢?我们把这种形状称为不完整的。

3、前面是圆形,后面的半圆。为什么后面是半圆?(遮挡)

板书:遮挡法

3、实践:看来我们可以用遮挡法表现出事物的这种前后的关系。老师这有一个美丽的花瓶,还有许多美丽的花瓣。你能用遮挡法把这些美丽的花瓣贴上去吗?请同学打开桌子上的1号信封,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4、展示学生作品,同学们粘的真好看,老师也粘了一个,你们看哪一个更美,为什么?(立体感,层次感)

5、看来用遮挡法不仅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还能给我们带来这种层次的、立体的美感。

(二)课前有一个同学在摆气球位置关系时是这样摆的,你们还记得吗,这也是一种方法,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下面这段视频(播放微课视频)前大后小,其实刚才那个学生运用的就是这种前大后小

的方法。

请学生用前大后小的方法,来妆点、美化一下我们的城市。请同学们打开2号信封,同桌两人合作完成。

1、先找运用前大后小的方法粘贴的树:1你是怎么粘的,你为什么这么粘,你用了什么方法?请你完整的说一下。(我运用的前大后小的方法粘的,我把大的树粘到前面,把小的树粘到后面)这位同学不但粘的很好,还用你的巧手美化、妆点了我们的城市。

2、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这位同学的作品,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粘的?同学们仔细观察观察他除了运用了前大后小的方法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你不仅有一双会观察的眼晴,而且你还善于分析。在你的一幅作品里头即用到了前大后小的方法,还用到了遮挡法,在你的智慧下,我们的城市变得更美。好,请回去。

3、你想表现怎样一幅有前后关系的,远近感觉的画面?

4、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前前后后位置关系的事物?

学生作画:1、利用今天所学到的遮挡法和前大后小的方法画一幅有前后位置关系的画。

课堂小结: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能运用这种遮挡法和前大后小的方法表现事物前后位置关系的例子很多,同学们让我们用美的眼晴去发现,灵巧的双手去创造,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第5课登山游戏

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登山游戏的规则及特点,绘制出有创意的登山线路图。

2.引导学生了解绘制登山游戏线路图的基本方法,运用绘画或剪贴等方法创作有创意的线路图、棋子、转盘。

3.通过登山游戏线路图、棋子和转盘的绘制,在交流与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成功的愉悦感,从而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登山游戏线路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在体验活动中探究登山游戏的创新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你们一定都玩过不少种类的棋吧!你们都玩过什么种类的棋?(运用谈话的方式导入,即自然又容易贴近学生的生活)

棋类都有哪些组成部分?

生:棋盘、棋子和游戏规则

2.师:请你简单的介绍一下你喜欢的棋类,你都玩过什么棋?都有怎样的游戏规则?(学生通过描述不但能了解棋类游戏的规则,还能理解进一步了解棋类的组成部分。)

3.你们玩过这种棋吗?(看课件——登山游戏棋)今天我们就来设计和制作一幅新颖有趣的登山游戏棋。

(二)欣赏学习:

1.师:在设计之前我们要对山有所了解,和老师一同来看一看你们认识这是哪座山吗?让同学们谈谈感受?(教师出示奥运健儿在珠穆朗玛峰上点燃了奥运火炬的图片,从而让学生感受登山所需要的勇气和毅力——也是德育点的一种体现)

2.师: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位于我国境内,海拔8844千米。虽然我们没有登顶过这样的山脉,但是我相信同学们也曾经登过其他的山脉吧!(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请你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山峰的雄伟,和登山时的心情和感受。

生:叙述登过的山脉,及登山时的感受。(登山有助于身体健康)

师:锻炼脚力,锻炼心肺功能

。能磨砺意志,开阔胸怀。

在纸上画出山的外形,定出起点和终点。把起点放在山脚下,把终点放在山顶,我们再画出登山线路图,如果登山的线路图曲折迂回就会更好玩一些(教师示范,这也是难点的突破)

2.你可以试想一下在登山的过程中都能遇到特殊的天气和突发的情况呢?把合适的贴上去(扩大学生的想象空间,迸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把风景贴到不同位置,指导学生将沿途的风景粘贴到合适的位置,可以运用粘贴的形式和绘画的形式进行创作。

3.还有哪位同学说说登山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哪些情况?(本课难点是创新设计,所以要将富有创意的想象添加到适当的位置)

同学们既然是游戏棋,要加上你们的想象让这个棋变得更刺激更丰富。师:还会遇到天气,有可能让你退回起点呢?还有可能遇到小孩和老人,也许能直接到达终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在关卡设计上要有创新)

4.最后我们进行步骤的添加,可以事先将数字步骤剪贴好,然后再进行粘贴。也可以用水彩笔进行添画。

5.还需要棋子,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来做棋子?

学生们集思广益,有的想到瓶盖、橡皮等跟着材料。

(四)创新实践

同学们已经对登上游戏棋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还可以运用同样的绘制原理设计其他主题的棋类游戏。(观看课件——出示行为习惯棋、交通法规、文明礼貌等多种题材的游戏棋类)引导学生结合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进行创作并尝试不同的游戏主题。(引导创新出多种题材的游戏棋类,使游戏题材更加的广泛,并将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拓展和提升)

(五)指导设计制作

学习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明确一个人画棋盘,一个人设计关卡,一个人剪数字片,一个人制作棋子

2.请同学代表介绍棋盘的设计,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取其精华。

四、课堂总结

现在就让我们玩一玩我们设计制作的登山游戏棋,看看我们自己制作的棋盘是不是更有感受?

今天你们玩的棋和你们平时玩的棋有什么不同呢?

不但得到了娱乐还提高了我们的绘画水平。

第6课黑与白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欣赏黑与白的图形,感受黑色与白色独特美

激发学生们的创作灵感。

2、过程与方法:总结黑与白不同形式图形的特点,学生能够掌握黑与白图

形的创作要领。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大胆用黑与白色来表现不同画面效果,增强感受

和运用色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欣赏各种黑白图形,了解黑色与白色在画面中相互转换的效果,感受到黑色与白色的装饰美,掌握设计要领。

难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设计一幅有创意的黑白画。

教学资源准备教师:多媒体资源、经典黑白组合图片,示范作品等。

学生:白纸、黑纸、剪刀、胶水、黑色笔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一、情境魔术激情导入

1、教师变魔术《人像与脸》的拼贴,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黑与白图形关系,

感受黑与白图形颜色之间的相互转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揭示课题,感受黑与白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简单魔术的图形变换,激发学生对黑与白颜色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图片赏析探究新知

1.观察美学上的渐变图片《变换》,一组鱼鸟渐变。学生找出鱼鸟的形与色是如何相互转换的。

2.欣赏有关黑与白的图形,找出其表现方式。学生小组交流,谈谈各组的

看法。

教师小结:我们看黑色与白色画面,完全是看注视的角度在图形上、还是背景上,如果视线集中在黑色上,白色的部分就是“底”,如果视线在白色上,黑色就成为背景。黑白颜色巧妙组合,可以获得对比强烈的效果和意思。表现方式:①二方连续法:由一个基本形可以重复,改变方向。②重复法:每个基本形大小相同,造型简洁。③对称法:黑与白是一个完整的图形或独立图形。④不规则图形:以面的形式表现。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变换》《人脸与杯子》等黑白色图片,分小组讨论其表现方式,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视角变换欣赏图片,找其特征,激发学生对黑白色转换创作的欲望。)

3.黑色与白色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中国汉代装饰纹样、黑白装饰画等,并找出这些画的造型方式和特征。教师小结:点、线、面造型。特征:①二方连续法②重复法③对称法等

(设计意图:通过再次欣赏,让学生加深理解黑白图形的表现方法,进一步认识黑白图形的内容和形式表现出来的美感。)

三、欣赏作品学生创作欣赏以往学生作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作方法,表现不同的黑白图形。

作业要求:

用绘画或剪纸等形式表现黑与白要求:图形简洁,线条流畅,有创意,形式感强。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创新、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作品展示师生评价

作品名称自评互评师评我想说

五、课后拓展

鼓励学生根据这节课的所学的黑与白,用剪纸或者绘画作一幅作品,送给自己的亲戚朋友。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去感受美术作品价值,丰富美术作品的意义,提高自己的审美。)

六、板书设计

黑与白

相互转换巧妙组合特点:二方连续法

重复法

对称法

不规则图形多媒体

第7课快乐的回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运用说、写、表演、绘画等多种方式表现出快乐的生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艺术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快乐的事情的回忆,交流内心感受,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回忆和体验,尝试运用画笔表现生活中快乐的事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回忆、观察、体验多种多样的快乐生活,增强学生幸福、快乐的情感体验,激发珍惜幸福童年、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回忆,以绘画的方式表现出自己最快乐的一件事情。

教学难点:

如何表现出画面中人物的动态及快乐的情绪。

教学准备:

课件、绘画工具、画纸、范画、美术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引导阶段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图片表现的是什么场景?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

教师总结图片中表现的是快乐的情景。

揭示课题:《快乐的回忆》(板书)

(二)发展阶段

教师提问:同学们的快乐回忆是什么?

引导学生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天气等。

通过回忆往事,回忆自己生活中快乐的时刻,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绘画表现欲望。

教师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表现快乐的回忆呢?

学生交流讨论。

教师总结:说、写、演、画。

引导学生用绘画的方式表现快乐的回忆。

(三)深入阶段

1、欣赏图片,看一看画家是怎样表现快乐的场景的?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他们在做什么?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婴戏图》(中国画)宋代佚名

仔细观察画面中的人物,他们在做什么?

宋代的儿童在做什么快乐的事情?

《呼唤》(年画)现代薛嘉惠

画中的儿童在做什么?

画面中哪里能体现出他们的快乐?

你觉得他们在呼唤什么?

《百合与玫瑰花》(油画)美国萨金特

这幅画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你能感受到画中女孩的快乐吗?

师:欣赏了大师作品之后请同学们思考,画家是怎样表现人物的快乐情绪的?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师总结:通过表情、动作、色彩(板书)

2、欣赏课本中的学生作品《冰上恰恰》、《嘻雨》、《我和大鹅一起滑旱冰》、《美丽的中国结》、《过生日》,想一想,小作者是如何体现自己快乐的心情的?

(四)出示范画

1、教师讲一讲自己生活中快乐的回忆,出示范画,和学生一起讨论范画的情节,需要注意的方面。

(五)学生作业

作业要求:

1.回忆自己生活中最快乐的一件事。

2.用已经学过的绘画形式进行创作。

3.注意突出情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