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

《组织学与胚胎学》复习资料

名解&(简答题)&问答题

第一章、上皮组织

名解:

1、内皮:分布在心脏、血管、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2、间皮:分布在胸膜、腹膜、心包膜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3、基膜:上皮细胞的基底面与深部结缔组织间的一层薄膜样结构

4、微绒毛:细胞游离面的细胞膜与质共同向外形成的指状突起

第二章、结缔组织

名解:

1、组织液:由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的部分血浆成分,含有血液中多种营养成分

2、骨单位:骨单位(哈弗氏系统)是长骨干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单位,位于内外骨板间,数量较多,呈筒状,由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构成

问答:

1、结缔组织的基本特征:

1 细胞少,间质多

2 无极性地分散于细胞间质中

3 包括纤维、基质、组织液

4 有连接、支持、防御、保护、营养、运输、修复的作用

2、比较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异同点:

1 抗拉/弹性

2 量多/量少

3 粗细不等/细

3、描述巨噬细胞的光镜结构&功能:

结构:

1 核小(圆形或肾形)

2 有较长的伪足,形态不定

3 胞浆丰富嗜酸

功能:

1 趋化运动

2 吞噬作用

3 免疫应答

4 分泌作用

4、长骨骨干的组织结构:

骨松质、骨膜、关节软骨、骨髓

骨密质:

1 环骨板

2 骨单位(构成骨板)

3 间骨板

4 骨内外膜

5 中央管,穿通管

第三章、血液

名解:

1、血浆:血液离心后的上层淡

黄色液体,约占血液总量的55%,PH 为7.3~7.4,渗透压为313mOsm,包含水、无机物、有机质

问答:

1、光镜下红细胞的结构特点:

1 圆形,两面凹,中央浅红,周围深红

2 无细胞核,无细胞器

3 有一定的可塑性

2、光镜下中性粒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异同点(详见下):

异:

1 数量:多/少

2 胞质:细小/粗大

同:

1 直径相似

2 分叶核数量相近

3、比较光镜下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的异同点(详见下):

异:

1 数量:3~8% / 20~30%

2 体积:14~25μm / 5~8μm

3 胞核:核形态多样 / 核大,核质比=9∶1

同:

含嗜天青颗粒

第四章、肌组织

名解:

1、肌节:相邻两条Z线间的肌原纤维,1/2的I带+A带+1/2的I带

2、横小管:由肌膜向肌浆内凹陷的小管,垂直肌膜表面

3、三联体:有每条横小管与其两侧的终池所组成

4、闰盘:心肌细胞的连接

问答:

1、骨骼肌纤维的光镜结构:

1 细长圆柱状,直径10~100μm,长1~40mm

2 肌膜外有基膜,有几十~几百个细胞核,位于肌膜下方

3 肌浆内有大量肌原纤维,纤维间有大量线粒体

4 纤维具有明(I带——Z线)暗(A带——H线——M线)带

2、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

1 肌原纤维:粗(肌球蛋白)、细(肌动蛋白、钙蛋白、原肌球蛋白)肌丝组成

2 横小管

3 肌浆网

第五章、神经组织

名解:

1、郎飞结:轴突各节段间无髓鞘处的弧形缩窄区

2、结间体:相邻两郎飞结间的一段神经纤维

3、神经纤维:由神经元长突起和包在外的神经胶质细胞,在中枢形成传导束,在周围形成神经,功能是传导冲动

4、神经末梢:神经纤维末梢在组织、器官内形成的有特殊结构与功能的部分

5、运动终板:分布在骨骼肌纤维处的运动末梢

问答:

1、什么是突触,并进行分类:

突触:神经元与神经元或非神经元

之间的特化的细胞连接

分类:化学、电、混合

2、化学突触的超微结构:

1 前成分:突触小泡、突触前膜

2 后成分:突触后膜、化学门控通道

3 间隙:

3、神经纤维的构成和分类:

1 构成:神经元的长突起和包在

其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由少突胶质细胞构成,在

周围神经系统中有神经膜细胞构成

2 分类:根据神经胶质细胞是否形成髓鞘结构,分为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

第六章、循环系统

名解:

1、血窦:也称窦状毛细血管,

管径较宽,大小形状不规则,内皮细胞间间距较大,基膜不连续或完全缺

如的毛细血管

问答:

1、光镜下中动脉的管壁结构:

1 内膜:由内皮、内皮下层、内弹性膜构成

2 中膜:10~40层平滑肌,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构成

3 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

2、简述各种毛细血管管壁特征及分布范围:

管壁特征:

1 连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相互

连续,细胞连接紧密,封闭了细胞间隙。基膜完整。分布于结缔组织、肌组织、中枢神经系统、胸腺和肺。参与了血-脑屏障等屏障性结构的组成。

2 有孔毛细血管:一层紧密连接

的内皮细胞和连续的基膜,内皮细胞不含核的部分较薄。分布于胃肠粘膜、某些内分泌腺和肾血管球

3 血窦:内皮细胞有较大的间隙,基膜不连续或完全缺如。分布于肝脏、脾、骨髓

第七章、免疫系统

名解:

1、单核吞噬细胞:单核细胞和由其分化而来的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的统称

2、淋巴小结:与周围的界限清楚,由B细胞密集而成,也含有一定量的Th 细胞

3、血-胸腺屏障:连续型毛细血管内皮、内皮基膜巨噬细胞血管间隙、胸腺上皮的基膜

4、副皮质区:位于皮质深层,由T 细胞聚成的弥散淋巴组织

问答:

1、淋巴结皮质的结构和功能:

1 浅层皮质:由淋巴小结及小结间的薄层弥散淋巴组织组成,为皮质的B 细胞区

2 副皮质区:位于皮质的深层,为较大片的弥散淋巴组织,主要有T细胞聚集而成

3 皮质淋巴窦:是被摸下方和与其连同的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分别称为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

功能:巨噬细胞清除进入腔内细菌、异物,捕获抗原物质

2、淋巴小结光镜结构:

1 暗区:由许多刚转化的体积较大的B细胞核部分Th细胞组成,细胞嗜碱性强而着色较深

2 明区:主要由中等大小的B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核巨噬细胞

3 小结帽:一层密集的小淋巴细胞,含幼浆细胞、初始B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

第八章、消化系统

名解:

1、肠绒毛:肠上皮+固有层向肠壁

突出的细小突起

2、中央乳糜管:肠绒毛中轴固

有层12条的纵行毛细淋巴管,运送肠胃上皮细胞吸收的乳糜微粒

3、门管区:相邻肝小叶间呈三角形或不规则的结缔组织小区

4、窦周隙:肝细胞与血液之间的物质交换场所,位于内皮细胞与肝细胞间的狭小间隙

问答:

1、肝细胞各邻接面的超微结

构:

1 肝细胞的连接面:紧密连接、桥粒连接

2 肝血窦面:有发达的微绒毛,内皮细胞有间隙,内皮外无基膜

3 胆小管面:有发达的微绒毛,紧密连接、桥粒连接、具有微绒毛,相邻肝细胞角膜局部凹陷形成胆小管

2、肝血窦和窦周隙的结构和

功能意义:

·肝血窦的结构:位于肝板之间,有小叶间动脉、静脉终末支将血液汇入,汇入中央静脉,肝血窦壁由内皮细胞围成

·功能:有利于肝细胞与血流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其内有肝巨噬细胞,为肝内重要的防御装置

·窦周隙的结构:位于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有贮脂细胞

·功能:利于物质交换,贮存维生素A

3、肝小叶的组成、结构、功能:

·组成:肝板、肝血窦、胆小管围绕中央静脉而成的

·结构:中央有长轴中央静脉,周围有放射状排列的肝板,肝板间有

肝血窦,相邻肝细胞局部胞膜内陷形

成胆小管

·功能:

1 接受小叶间静脉、动脉血,加工肠胃吸收的营养物质,由小叶下静脉运

2 肝细胞合成胆汁后汇聚胆小管,由小叶间胆管运出

第九章、呼吸系统

名解:

1、气血屏障:肺泡内气体与肺泡隔毛细血管内气体进行交换所通过的结界

2、肺泡隔:相邻肺泡间的薄层结缔组织,属肺间质

问答:

1、肺气壁的结构特点及其功能的关系:

结构特点:黏膜(纤毛细胞、杯状细胞)、粘膜下层(含混合性气管腺)、外膜(有C型透明环状软骨)·功能:

黏膜:清除异物,构成黏液屏障

外膜:支撑作用,保持气道通畅,有助于免疫作用,有利于清除痰液

2、肺内导气部的组成及结构变化规律:

组成:支气管、小支气管、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

变化规律:

1 管壁:厚——薄

2 杯状细胞:多——少——无

3 气管腺:多——少——无

4 软骨片:多——少——无

5 平滑肌:无或少——多——完整环形

3、气血屏障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肺泡表面液体层、Ⅰ型肺泡细胞和基膜、薄层结缔组织、连续毛细血管基膜和内皮

·功能:有利于气血交换

第十章、泌尿系统

名解:

1、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

组成,是尿液形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滤过屏障:血浆经过的有孔

内皮、毛细血管基膜、足细胞裂孔膜这三层结构的总称

3、致密斑:远端小管曲部在近

血管极一侧的细胞呈高柱状紧密排列,形成的直径40~70μm的椭圆形隆起,约有20~30个细胞组成

问答:

1、近端小管曲部管径粗,官腔

窄而不规则,胞界限不清的原因:

1 表面积大,有利于重吸收

2 完成钠离子、钾离子的主动运输

第十一章、男性生殖系统

名解:

1、血-睾屏障(血-生精屏障):

包括血管内皮和基膜、结缔组织、生

精上皮界膜、支持细胞紧密连接

问答:

1、精子形成的主要变化:

精子形成:单倍体精子细胞经过

复杂的变化,由圆形逐渐转化为蝌蚪形的精子过程

主要变化:

1 胞核染色质极度浓缩,核变长移向胞的一侧,构成精子的头部

2 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顶体泡,成双帽结构覆盖在核的头端,构成顶体

3 中心粒迁移到胞核的尾侧,发出轴丝,精紫细胞变长,形成尾部

4 线粒体从细胞周围汇聚于轴丝近端周围,盘绕形成线粒体鞘

5 仅在胞核、顶体、轴丝表面覆有薄层细胞质,多余胞质渐汇于尾端,后脱落

2、精子的发生:

1 B型精原细胞分化为初级精母细胞

2 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为次级精母细胞

3 次级精母细胞有丝分裂为精子细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