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八、反应热

八、反应热

八、反应热
八、反应热

专题八 反应热

一、山东真题

28.(2007年高考理综山东卷)(11分)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2)用CH 4催化还原NO x 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CH 4(g)+4NO 2(g) = 4NO(g)+CO 2(g)+2H 2O(g);?H =-574 kJ/mol

CH 4(g)+4NO(g) = 2N 2(g)+CO 2(g)+2H 2O(g);?H =-1160 kJ/mol 若用标准状况下4.48 L CH 4还原NO 2至N 2,整个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总数为_____________(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用N A 表示),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kJ 。

2008年29.(12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料是丙烷(C 3H 8),亚特兰大奥运会火炬燃料是丙烯(C 3H 6)。

(l )丙烷脱氢可得丙烯。

已知:C 3H 8(g )=CH 4(g)+HC ≡CH(g)+H 2(g )△H 1=156.6KJ·mol -1

CH 3CH=CH 2(g )=CH 4(g)+HC ≡CH(g) △H 2=32.4KJ·mol -1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 3H 8(g)=CH 3CH=CH 2(g )+H 2(g )的△H= KJ·mol -1 2009年28.(14分)运用化学反应原理研究氮、氧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反应有重要意义。 (1)合成氨反应反应N 2(g)+3H 2(g)

2NH 3(g),若在恒温、恒压条件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

氩气,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使用催化剂 反应的ΔH (填“增大”“减小”或“不改变”)。 (2)O 2 (g)= O +

2(g)+e

-

?H 1= 1175.7 kJ ·mol -1

PtF 6(g)+ e -1

PtF 6-

(g)

?H 2= - 771.1 kJ ·mol

-1

O 2+PtF 6-(s)=O 2+(g)+PtF 6-

?H 3=482.2 kJ ·mol -1 则反应O 2(g )+ PtF 6 (g) = O 2+PtF 6- (s)的?H=_____________ kJ ·mol -1。

10.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成物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

B.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C.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

D.同温同压下,22H ()C l (g)=2H C l(g)g +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 ?不同 二各地高考题

1.(2011浙江高考12)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已知冰的熔化热为6.0 kJ/mol ,冰中氢键键能为20 kJ/mol ,假设1 mol 冰中有2 mol 氢键,且熔化热完全用于破坏冰的氢键,则最多只能破坏冰中15%的氢键

B .已知一定温度下,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电离度为α,2

()

(1)

a c K c αα=-。若加

入少量醋酸钠固体,则CH 3COOH

CH 3COO -+H +向左移动,α减小,K a 变小

C .实验测得环己烷(l)、环己烯(l)和苯(l)的标准燃烧热分别为-3916 kJ/mol 、-3747

kJ/mol和-3265 kJ/mol,可以证明在苯分子中不存在独立的碳碳双键

D.已知:Fe2O3(s)+3C(石墨)2Fe(s)+3CO(g),△H=+489.0 kJ/mol。

O2(g)CO2(g),△H=-283.0 kJ/mol。

CO(g)+1

2

C(石墨)+O2(g)CO2(g),△H=-393.5 kJ/mol。

则4Fe(s)+3O2(g)2Fe2O3(s),△H=-1641.0 kJ/mol

2.(2011北京高考10)25℃、101kPa 下:①2Na(s)+1/2O2(g)=Na2O(s) △H1=-414KJ/mol

②2Na(s)+O2(g)=Na2O2(s) △H2=-511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产物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相等

B.①和②生成等物质的量的产物,转移电子数不同

C.常温下N 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随温度升高生成Na2O的速率逐渐加快

D.25℃、101kPa 下,Na2O2(s)+2 Na(s)= 2Na2O(s)△H=-317kJ/mol

3.(2011重庆)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A. -1780kJ/mol

B. -1220 kJ/mol

C.-450 kJ/mol

D. +430 kJ/mol

4.(2011海南)已知:2Zn(s)+O2(g)=2ZnO(s)△H=-701.0kJ·mol-1

2Hg(l)+O2(g)=2HgO(s)△H=-181.6kJ·mol-1则反应Zn(s)+ HgO(s)=ZnO(s)+ Hg(l)的△H为

A. +519.4kJ·mol-1

B. +259.7 kJ·mol-1

C. -259.7 kJ·mol-1

D. -519.4kJ·mol-1

5.(2011海南)某反应的△H=+100kJ·mol-1,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活化能小于100kJ·mol-1

B.逆反应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1

C.正反应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1

D.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

6.(2011上海)根据碘与氢气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i) I2(g)+ H2(g) 2HI(g)+ 9.48 kJ (ii) I2(S)+ H2(g)2HI(g) - 26.48 kJ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254g I2(g)中通入2gH2(g),反应放热9.48 kJ

B.1 mol固态碘与1 mol气态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 kJ

C.反应(i)的产物比反应(ii)的产物稳定

D.反应(ii)的反应物总能量比反应(i)的反应物总能量低

7.(2011上海)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下列有关

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8.(2011江苏高考20,14分)氢气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制取与储存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已知: CH 4(g)+H 2O(g)=CO(g)+3H 2(g) △H =+206.2kJ ·mol -1 CH 4(g)+CO 2(g)=2CO(g)+2H 2(g) △H =-247.4 kJ ·mol -1 2H 2S(g)=2H 2(g)+S 2(g) △H =+169.8 kJ ·mol

-1

(1)以甲烷为原料制取氢气是工业上常用的制氢方法。CH 4(g)与H 2O(g)反应生成CO 2(g)和H 2(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H 2S 热分解制氢时,常向反应器中通入一定比例空气,使部分H 2S 燃烧,其目的是 。燃烧生成的S O 2与H 2S 进一步反应,生成物在常温下均非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9、(2010重庆卷,12)已知()()()22H g Br l 2HBr g ;72kJ/mol.H +=?=- 蒸发1mol Br 2(l )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则表中a 为

A .404

B .260

C .230

D .200 10、(2010浙江卷,12)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 4(g)+2O 2(g)=CO 2(g)+2H 2O(g) △H=-890.3kJ·mol -1

B. 500℃、30MPa 下,将0.5mol N 2和1.5molH 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

放热19.3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23

50030M Pa

()3()2()N g H g M H g ?????→+←?????催化剂

℃、 △H=-38.6kJ·mol -1

C. 氯化镁溶液与氨水反应:222()M g O H

M g O H +-

+=↓

D .淀粉碘化钾溶液在空气中变蓝2224224I O H O I O H

-

-

++??→+

11、(2010安徽卷,25)

(4)处理含XO 、YO 2烟道气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为单质Y 。

已知: XO(g)+

12

O 2(g)=XO 2(g) ?H =-283.0 kJ ·mol -2

Y(g)+ O 2(g)=YO 2(g) ?H =-296.0 kJ ·mol -1

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12、(2010广东理综卷,9)

在298K 、100kPa 时,已知:2222()(g )2()H O g O H g =+ ⊿1H 22(g )(g )2l(g )C l H H C += ⊿2H 2222(g )2(g )4l(g )(g )Cl H O HC O +=+ ⊿3H 则⊿3H 与⊿1H 和⊿2H 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A .⊿3H =⊿1H +2⊿2H

B ⊿3H =⊿1H +⊿2H C. ⊿3H =⊿1H -2⊿2H D. ⊿3H =⊿

1H - ⊿2H

13、(2010天津卷,10)⑶ 利用水煤气合成二甲醚的三步反应如下:

① 2H 2(g) + CO(g) CH 3O H (g);ΔH = -90.8 kJ·mol -1 ② 2CH3OH(g) CH3OCH3(g) + H 2O (g);ΔH = -23.5 kJ·mol -1

③ CO(g) + H 2O (g)

CO 2(g) + H 2(g);ΔH = -41.3 kJ·mol -1

总反应:3H 2(g) + 3CO(g)

CH 3OCH 3(g) + CO 2 (g)的ΔH = ___________;

14、(08海南卷)白磷与氧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 2=P 4O 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 —P akJ·mol —1、P —O bkJ·mol —1、P=O ckJ·mol —1、O=O dkJ·mol —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 ,其中正确的是 ( ) A .(6a+5d -4c -12b )kJ·mol —1 B (4c+12b -6a -5d )kJ·mol —1

DSC 热分析方法简介

Interpretation of DSC curves Practice: The 15 diagrams on the next pages include the following effects:§melting §crystallization, cold crystallization §evaporation, vaporization, drying §solid-solid transition §polymorphic transitions via the liquid phase §glass transition §oxidation §curing, polymerization, polyaddition §decomposition §initial deflection §artifact, mechanical disturbances Write down the effects on the curves and try to find out what each substance is.

Diagram 1 Clear liquid Diagram 2 White powder Wg^-1-0.030 -0.025°C 299.5 300.0 300.5 mW 5°C 292 294296298300302304306308^exo Interpretation DSC 216.11.2000 17:43:26 MSG MT: G. Widmann System e R TA METTLER TOLEDO S Diagram 3 White powder, heated to 200 °C and shock cooled to ambient mW 10°C 120130140150160170180190 ^exo Interpretation DSC 310.11.2000 17:31:50 MSG MT: G. Widmann System e R TA METTLER TOLEDO S

反应热及其表示方法

反应热及其表示方法 Z 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 1.(2017·天津·7)0.1 mol Cl 2与焦炭、TiO 2完全反应,生成一种还原性气体和一种易水解成TiO 2·x H 2O 的液态化合物,放热4.28 kJ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Cl 2(g)+TiO 2(s)+2C(s)===TiCl 4(l)+2CO(g) ΔH =-85.6 kJ·mol -1 。 [解析] 该还原性气体为CO ,易水解生成TiO 2·x H 2O 的液态化合物为TiCl 4,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2Cl 2(g)+TiO 2(s)+2C(s)===TiCl 4(l)+2CO(g),结合题意知ΔH =-4.28 kJ 0.1 mol ×2=-85.6 kJ·mol -1。 2.(2016·全国卷Ⅱ·26节选)联氨(又称肼,N 2H 4,无色液体)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化工原料,可用作火箭燃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2O 2(g)+N 2(g)===N 2O 4(l) ΔH 1 ②N 2(g)+2H 2(g)===N 2H 4(l) ΔH 2 ③O 2(g)+2H 2(g)===2H 2O(g) ΔH 3 ④2N 2H 4(l)+N 2O 4(l)===3N 2(g)+4H 2O(g) ΔH 4=-1048.9 kJ·mol -1 上述反应热效应之间的关系式为ΔH 4=_2ΔH 3-2ΔH 2-ΔH 1__,联氨和N 2O 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的主要原因为_反应放热量大、产生大量气体__。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由③×2-②×2-①可得④,则ΔH 4=2ΔH 3-2ΔH 2-ΔH 1;联氨和N 2O 4反应释放出大量热、产物无污染、产生大量气体等,故联氨和N 2O 4可作为火箭推进剂。 3.(2017·全国卷Ⅱ·27节选)丁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由丁烷催化脱氢制备。回答下列问题: 正丁烷(C 4H 10)脱氢制1-丁烯(C 4H 8)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 ①C 4H 10(g)===C 4H 8(g)+H 2(g) ΔH 1 已知:②C 4H 10(g)+12 O 2(g)===C 4H 8(g)+H 2O(g) ΔH 2=-119 kJ·mol -1 ③H 2(g)+12 O 2(g)===H 2O(g) ΔH 3=-242 kJ·mol -1 反应①的ΔH 1为_+123__ kJ·mol -1。 [解析] 由已知方程式,得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则ΔH 1=ΔH 2-ΔH 3=-119 kJ·mol -1-(-242 kJ·mol -1)=+123 kJ·mol -1。 4.(2015·全国卷Ⅰ·28节选)已知反应2HI(g)===H 2(g)+I 2(g)的ΔH =+11 kJ·mol -1,1 mol H 2(g)、1 mol I 2(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分别需要吸收436 kJ 、151 kJ 的能量,则1 mol HI(g)分子中化学键断裂时需吸收的能量为_299__kJ 。

2021届高考化学素养提升全突破09 反应热的计算与大小比较(解析版)

专题09 反应热的计算与大小比较 ——建立模型巧解题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是高考的必考点和热点内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运用化学键的键能、热化学方程式、标准燃烧热和盖斯定律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由于这一知识点涉及的计算方法较多,学生在做题时不能正确选择计算方法,导致计算错误。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凝练关键词,理清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化学反应热计算的思维导图模型,解决反应热计算中存在的困惑。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化学反应热计算方法的总结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反应热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培养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的化学核心素养,从而提高化学计算成绩,实现真正的素养教育。 1.【2019新课标Ⅱ节选】环戊二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广泛用于农药、橡胶、塑料等生产。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g)(g)+H2(g) ΔH1=+100.3 kJ·mol?1 ① H 2(g)+ I2(g)2HI(g) ΔH2=?11.0 kJ·mol?1 ② 对于反应:(g)+ I 2(g)(g)+2HI(g) ③ΔH3=___________kJ·mol?1。 【答案】(1)+89.3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反应③的ΔH=+89.3kJ/mol; 【素养解读】确定③为目标方程式,已知方程式①和②与之比较,可知氢气为中间物质,处理的目标为消去氢气,在两个方程式中系数相同,在不同边,直接相加即可。 2.【2019新课标Ⅲ节选】近年来,随着聚酯工业的快速发展,氯气的需求量和氯化氢的产出量也随之迅速增长。因此,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2)Deacon 直接氧化法可按下列催化过程进行: CuCl 2(s)=CuCl(s)+1 2 Cl 2(g) ΔH 1=83 kJ·mol ? 1 CuCl(s)+ 12O 2(g)=CuO(s)+1 2 Cl 2(g) ΔH 2=? 20 kJ·mol ? 1 CuO(s)+2HCl(g)=CuCl 2(s)+H 2O(g) ΔH 3=? 121 kJ·mol ? 1 则4HCl(g)+O 2(g)=2Cl 2(g)+2H 2O(g)的ΔH =_________ kJ·mol ? 1。 【答案】(2)? 116 【解析】(2)根据盖斯定律知,(反应I+反应II+反应III )×2得2224HCl(g)O (g)2Cl (g)2H O(g)+=+ ?H=(?H 1+?H 2+?H 3)× 2=? 116kJ·mol ? 1。 【素养解读】已知方程式中确定CuCl 、CuO 、CuCl 2为中间物质,三个方程式直接相加,然后与目标方程式 相比,是其两倍关系,故乘以2,即可。 3.【2019江苏】氢气与氧气生成水的反应是氢能源应用的重要途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定温度下,反应2H 2(g)+O 2(g) 2H 2O(g)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ΔH <0 B .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为O 2+2H 2O+4e ? 4OH ? C .常温常压下,氢氧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消耗11.2 L H 2,转移电子的数目为6.02×1023 D .反应2H 2(g)+O 2(g) 2H 2O(g)的ΔH 可通过下式估算: ΔH =反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反应中断裂旧共价键的键能之和 【答案】A 【解析】A.体系能量降低和混乱度增大都有促使反应自发进行的倾向,该反应属于混乱度减小的反应,能 自发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即?H<0,故A 正确;B.氢氧燃料电池,氢气作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中性条件的电极反应式为:2H 2 ? 4e ? =4H +,故B 错误;C.常温常压下,V m ≠22.L/mol ,无法根据气体体 积进行微粒数目的计算,故C 错误;D.反应中,应该如下估算:?H=反应中断裂旧化学键的键能之和? 反 应中形成新共价键的键能之和,故D 错误;故选A 。 【素养解读】D 选项为通过键能计算焓变的模型。 1、反应热ΔH 的基本计算公式 (1)熟记反应热ΔH 的基本计算公式

三种热分析方法综合介绍.

三种热分析方法综合介绍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关系的一类技术。该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要承受程序控温的作用,通常指以一定的速率升(降)温。其二,要选定用来测定的一种物理量,它可以是热学的、力学的、声学的、光学的以及电学的和磁学的等。其三,测量物理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物质在受热过程中要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可用各种热分析方法跟踪这种变化。表1中列出根据所测物理性质对热分析方法的分类。其中以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的历史最长,使用也最广泛;微分热重分析(DTG)和差示扫描置热法(DSC)近年来也得到较迅速地发展。下面简单介绍DTA、TG和DSC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表1热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差热分析(DTA)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在DAT试验中,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一般说来,相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图1为差热分析装置示意图,典型的DTA装置由温度程序控制单元、差热放大单元和记录单元组成。将试样S和参比物R一同放在加热电炉中进行程序升温,试样在受热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着焓的改变,从而使它与热惰性的参比物之间形成一定的温度差。差热分析中温差信号很小,一般只有几微伏到几十微伏,因此差热信号经差热放大后在记录单元绘出差热分析曲线。从曲线的位置、形状、大小可得到有关热力学和热动力学方面的信息。

ANSYS稳态热分析的基本过程和实例

ANSYS稳态热分析的基本过程 ANSYS热分析可分为三个步骤: ?前处理:建模、材料和网格 ?分析求解:施加载荷计算 ?后处理:查看结果 1、建模 ①、确定jobname、title、unit; ②、进入PREP7前处理,定义单元类型,设定单元选项; ③、定义单元实常数; ④、定义材料热性能参数,对于稳态传热,一般只需定义导热系数,它可 以是恒定的,也可以随温度变化; ⑤、创建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请参阅《ANSYS Modeling and Meshing Guide》。 2、施加载荷计算 ①、定义分析类型 ●如果进行新的热分析: Command: ANTYPE, STATIC, NEW GUI: 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Steady-state ●如果继续上一次分析,比如增加边界条件等: Command: ANTYPE, STATIC, REST GUI: 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Restart ②、施加载荷 可以直接在实体模型或单元模型上施加五种载荷(边界条件) : a、恒定的温度 通常作为自由度约束施加于温度已知的边界上。 Command Family: D GUI:Main Menu>Solution>-Loads-Apply>-Thermal-Temperature b、热流率 热流率作为节点集中载荷,主要用于线单元模型中(通常线单元模型不能施加对流或热流密度载荷),如果输入的值为正,代表热流流入节点,即单元获取热量。如果温度与热流率同时施加在一节点上则ANSYS读取温度值进行计算。 注意:如果在实体单元的某一节点上施加热流率,则此节点周围的单元要

中和反应中反应热的测定

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 【教学目标】1、理解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实验原理 2、掌握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教学重点】 1.中和热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实验目的】 1.测定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加深理解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实验用品】 大烧杯(500 mL)、小烧杯(100 mL)、温度计、量筒(50 mL)两个、碎纸条、硬纸板(中心有两个小孔)、环形玻璃搅拌棒。 0.50 mol/L 盐酸、0.55 mol/L NaOH溶液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刚刚认识了中和热,本节课我们就来亲自测一下强酸强碱反应的中和热。 [板书]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测定 [设问]我们利用什么原理来测定酸、碱反应的中和热呢? [板书]实验原理 [问]中和热与反应热是否相同?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讨论后回答] 本节课,我们取一定量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哪些数据可以帮助我们测出它们的反应热呢?请大家讨论回答。 [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板书] Q=mcΔt ① Q: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m:反应混合液的质量。 c:反应混合液的比热容。 Δt: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差值。 [问]我们如何得到上述数据呢? [生]m的质量为所用酸、碱的质量和,测出参加反应的酸、碱质量相加即可;c需要查阅,Δt可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前后的温度相减得到。 [问]酸、碱反应时,我们用的是它的稀溶液,它们的质量应怎样得到? [生]量出它们的体积,再乘以它们的密度即可。 [师]如此说来,上述计算Q的式子可表示为 [板书]Q=(V酸ρ酸+V碱ρ碱)·c·(t2-t1) ② [讲解]本实验中,我们所用一元酸、一元碱的体积均为50 mL,它们的浓度分别为0.50 mol/L和0.55 mol/L。由于是稀溶液,且为了计算简便,我们近似地认为,所用酸、碱溶液的密度均为1 g/cm3,且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为 4.18 J/(g·℃) [板书]V酸=V碱=50 mL。

TGDSC热分析

TG-DSC热分析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热重分析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基本原理和同步热分析仪分析仪的基本构造; 2.掌握同步热分析仪的使用方法; 3.测定碳酸钙试样的TG-DSC谱图,并根据所得到的谱图,分析样品在加热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 二、实验原理 1.热重分析 热重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的方法。 进行热重分析的仪器,称为热重仪,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温度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和记录系统。 通过分析热重曲线,我们可以知道样品及其可能产生的中间产物的组成、热稳定性、热分解情况及生成的产物等与质量相联系的信息。 从热重法可以派生出微商热重法,也称导数热重法,它是记录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一阶导数的一种技术。实验得到的结果是微商热重曲线,即DTG曲线,以质量变化率为纵坐标,自上而下表示减少;横坐标为温度或时间,从左往右表示增加。 DTG曲线的特点是,它能精确反映出每个失重阶段的起始反应温度,最大反应速率温度和反应终止温度;DTG曲线上各峰的面积与TG曲线上对应的样品失重量成正比;当TG曲线对某些受热过程出现的台阶不明显时,利用DTG曲线能明显的区分开来。 热重法的主要特点,是定量性强,能准确地测量物质的质量变化及变化的速率。根据这一特点,可以说,只要物质受热时发生质量的变化,都可以用热重法来研究。图中给出可用热重法来检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过程。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都是存在着质量变化的,如升华、汽化、吸附、解吸、吸收和气固反应等。但象熔融、结晶和玻璃化转变之类的热行为,样品没有质量变化,热重分析方法就帮不上忙了。 2.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是在等速升温(降温)的条件下,测量输入到试样与参比物的功率差(如以热的形式)随温度变化,简称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曲线,它以样品吸热或放热的速率,即热流率dH/dt(单位毫焦/

Ansys 第 例瞬态热分析实例一水箱

第33例瞬态热分析实例——水箱 本例介绍了利用ANSYS进行瞬态热分析的方法和步骤、瞬态热分析时材料模型所包含的内容,以及模型边界条件和初始温度的施加方法。 33.1概述 热分析是计算热应力的基础,热分析分为稳态热分析和瞬态热分析,稳态热分析将在后面两个例子中介绍,本例介绍瞬态热分析。 33.1.1 瞬态热分析的定义 瞬态热分析用于计算系统随时间变化的温度场和其他热参数。一般用瞬态热分析计算温度场,并找到温度梯度最大的时间点,将此时间点的温度场作为热载荷来进行应力计算。 33.1.2 嚼态热分析的步骤 瞬态热分析包括建模、施加载荷和求解、查看结果等几个步骤。 1.建模 瞬态热分析的建模过程与其他分析相似,包括定义单元类型、定义单元实常数、定义材料特性、建立几何模型和划分网格等。 注意:瞬态热分析必须定义材料的导热系数、密度和比热。 2.施加载荷和求解 (1)指定分析类型, 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选择 Transient。 (2)获得瞬态热分析的初始条件。 定义均匀的初始温度场: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Settings→Uniform Temp,初始温度仅对第一个子步有效,而用Main Menu →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Thermal→Temperature命令施加的温

度在整个瞬态热分析过程中均不变,应注意二者的区别。 定义非均匀的初始温度场:如果非均匀的初始温度场是已知的,可以用Main Menu→Solution→Define Loads→Apply→Initial Condit'n→Define 即IC命令施加。非均匀的初始温度场一般是未知的,此时必须先进行行稳态分析确定该温度场。该稳态分析与一般的稳态分析相同。 注意:要设定载荷(如已知的温度、热对流等),将时间积分关闭,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Time Integration→Amplitude Decay;设定只有一个子步,时间很短(如(0.01s)的载荷步, 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Time →Time Step。 (3)设置载荷步选项。 普通选项包括每一载荷步结束的时间、每一载荷步的子步数、阶跃选项等,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Time-Time Step. 非线性选项包括:迭代次数(默认25),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Nonlinear→Equilibrium Iter;打开自动时间步长,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Time→Time Step:将时间积分打开,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Time/Frequenc→Time Integration→Amplitude Decay. 输出选项包括:控制打印的输出,选择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s→Output Ctrls→Solu Printout; 结果文件的输出,选择Main Menu →Solution→Load Step Opts→Output Ctrls→DB/Results File.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1-3《化学反应热的计算》课时练 双基练习 1.在一定温度下,CO 和CH 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molCO 和3 mol CH 4组成的混合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时,释放的热量为( ) A .2 912 kJ B .2 953 kJ C .3 236 kJ D .3 867 kJ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2 molCO 燃烧可放出566 kJ 热量,则1 mol CO 完全燃烧释放283 kJ 热量,同理3 mol CH 4释放3×890 kJ =2 670 kJ 热量,所以1 mol CO 和3 mol CH 4完全燃烧共释放热量为2 953 kJ 。 答案:B 2.已知A(g)+B(g)===C(g) ΔH 1,D(g)+B(g)===E(g) ΔH 2,且ΔH 1<ΔH 2,若A 和D 的混合气体1 mol 完全与B 反应,反应热为ΔH 3,则A 和D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ΔH 3-ΔH 2ΔH 3-ΔH 1 B.ΔH 2-ΔH 3ΔH 3-ΔH 1 C.ΔH 2-ΔH 3ΔH 1-ΔH 3 D.ΔH 3-ΔH 1ΔH 2-ΔH 3 解析:设1 mol 混合气体中含A x mol ,D y mol ,

则有??? x +y =1ΔH 1x +ΔH 2y =ΔH 3,解得????? x =ΔH 2-ΔH 3ΔH 2-ΔH 1y =ΔH 3 -ΔH 1ΔH 2-ΔH 1 故x y =ΔH 2-ΔH 3ΔH 3-ΔH 1 。B 选项正确。 答案:B 3.已知25℃、101 kPa 条件下: (1)4Al(s)+3O 2(g)===2Al 2O 3(s) ΔH =-2 834.9 kJ/mol (2)4Al(s)+2O 3(g)===2Al 2O 3(s) ΔH =-3 119.1 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B .等质量的O 2比O 3能量低,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C .O 3比O 2稳定,由O 2变O 3为吸热反应 D .O 2比O 3稳定,由O 2变O 3为放热反应 解析:(2)-(1)得:2O 3(g)===3O 2(g) ΔH =-284.2 kJ/mol ,可知等质量的O 2能量低。 答案:A 4.管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H 2、CO 和少量的甲烷。相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2CO(g)+O 2(g)===2CO 2(g) ΔH =-566 kJ/mol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3 kJ/mol 当使用管道煤气的用户改用天然气后,在相同条件下燃烧等体积

热分析的基础与应用

热分析的基础与分析 SII·Nano technology株式会社 应用技术部大九保信明 目录 1.引言。。。。。。。。。。。。。。。。。。。。。。。。。。。。。。。。。。。。。。。。。。。。。。。。。。。。。。。。。。。。。。。1 2.热分析概要。。。。。。。。。。。。。。。。。。。。。。。。。。。。。。。。。。。。。。。。。。。。。。。。。。。。。。。。。1 2-1热分析的基本定义 2-2热分析技术的介绍 2-3热分析结果的主要 3.热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3 3-1 差热分析DTA原理 3-2 差热量热DSC原理 3-3 热重TG 原理 3-4 热机械分析TMA原理 4.应用篇。。。。。。。。。。。。。。。。。。。。。。。。。。。。。。。。。。。。。。。。。。。。。。。。。。。。。。。。。。。。7 4-1DSC的应用例 4-1-1聚苯乙烯的玻璃化转变分析 4-1-2聚苯乙烯的融解温度分析 4-1-3比热容量分析 4-2TG/DTA的应用例 4-2-1聚合物的热分析测定 4-2-2橡胶样品的热分析测定 4-2-3反应活化能的解析 4-3TMA的应用例 4-3-1聚氯乙烯样品玻璃化温度的测定 4-3-2采用针入型探针对聚合物薄膜的测定 4-3-3热膨胀,热收缩的异向性解析 结束语。。。。。。。。。。。。。。。。。。。。。。。。。。。。。。。。。。。。。。。。。。。。。。。。。。。。。。。。。。。。。。。14 参考文献

1.前言 与其它分析方法相比,热分析方法研究的历史较为久远,1887年,勒夏特利埃(Le Chatelier)就着手研究差热分析,1915年,我国的本多光太郎开创了热重分析(热天平)。之后,随着电气、电子技术、机械技术的发展,热分析仪器迅速地得到了普及,加之,由于最近该仪器的自动化、计算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热分析技术已作为通用的分析技术之一已被广泛的应用。 热分析技术涉及众多领域,以化学领域为首,热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理学、地球科学、生物化学、药学等领域。起初,在这些领域中,热分析主要用于基础性研究。随着研究成果的不断积累、扩大,现已被用于应用开发、材料设计,以及制造工序中的各种条件的研究等生产技术方面。近年来,在日本工业标准/JIS等的试验标准、日本药典等的法定分析法中有些也采用了热分析技术。同时,在产品的出厂检验、产品的验收检查等质量管理、工艺管理领域,热分析也已成为最重要的分析方法之一。 作为热分析技术的最常用的方法,本章主要介绍差热分析(DTA)、差热量热分析(DSC)、热重分析(TG)及热机械分析(TMA)的基本原理以及各种测量技术的典型应用示例。 2.热分析的概要 2-1 热分析的定义 根据国际热分析协会(International Confederation for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ICTA)的定义,热分析为: 热分析技术是在控制程序温度下,测量物质(或其反应生成物)的物理性质与温度(或时间)的关系的一类技术。 图1为根据该定义制作的热分析仪器的示意图。所谓热分析是指,如图1所示将试样放入加热炉中,检测使温度发生变化时所发生的各种性能变化的方法。根据要检测不同的物质性能的变化,热分析技术可以分类为几种不同的热分析技术。 图1热分析仪器的示意图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反应热大小的比较 1.直接比较法 ΔH是一个有正负的数值,比较时应连同+、- 号一起比较。 (1)吸热反应的ΔH肯定比放热反应的大(前者大于0,后者小于0)。 (2)同种物质燃烧时,可燃物物质的量越大,燃烧放出的热量越多,ΔH越小。 (3)等量的可燃物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肯定比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多,对应ΔH越小。 (4)产物相同时,同种气态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等量的固态物质燃烧放出的热量多,放出的热量多对应ΔH越小。 反应物相同时,生成同种液态物质放出的热量比生成等量的气态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放出的热量多对应ΔH越小。 (5)生成等量的水时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反应比弱酸和强碱或弱碱和强酸或弱酸和弱碱的稀溶液反应放出的热量多,放出的热量多对应ΔH越小。 (6)对于可逆反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是完全反应时的反应热,若按方程式反应物对应物质的量投料,因反应不能进行完全,实际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要小于相应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数值,放出的热量少对应ΔH越大。 例如: 2SO2(g)+O2(g)2SO3(g);ΔH=-197 kJ/mol, 则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 mol SO2和1 mol O2,反应达到 平衡后,放出的热量要小于197 kJ。 (7)不同单质燃烧,能态高(不稳定)的放热多,对应ΔH越小。如:金刚石比石墨能态高,两者燃烧金刚石放热多,对应ΔH越小。 2.盖斯定律比较法 (1)同一反应生成物状态不同时: A(g)+B(g)===C(g) ΔH1<0 A(g)+B(g)===C(l) ΔH2<0 因为C(g)===C(l) ΔH3<0,而ΔH3=ΔH2-ΔH1, 所以|ΔH2|>|ΔH1|。 (2)同一反应物状态不同时: S(s)+O2(g)===SO2(g) ΔH1<0 S(g)+O2(g)===SO2(g) ΔH2<0 ΔH3+ΔH2=ΔH1,且ΔH3>0,所以|ΔH1|<|ΔH2|。

差热分析法(DTA)简介 (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差热分析法(DTA)简介(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 1.DTA的基本原理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在DAT试验中,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转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如:相转变,熔化,结晶结构的转变,沸腾,升华,蒸发,脱氢反应,断裂或分解反应,氧化或还原反应,晶格结构的破坏和其它化学反应。一般说来,相转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差热分析的原理如图Ⅱ-3-1所示。将试样和参比物分别放入坩埚,置于炉中以一定速率进行程序升温,以表示各自的温度,设试样和参比物(包括容器、温差电偶等)的热容量Cs、Cr不随温度而变。则它们的升温曲线如图Ⅱ-3-2所示。若以对t作图,所得DTA曲线如图Ⅱ-3-3所示, 在0-a区间,ΔT大体上是一致的,形成DTA曲线的基线。随着温度的增加,试样产生了热效应(例如相转变),则与参比物间的温差变大,在DTA曲线中表现为峰。显然,温差越大,峰也越大,试样发生变化的次数多,峰的数目也多,所以各种吸热和放热峰的个数、形状和位置与相应的温度可用来定性地鉴定所研究的物质,而峰面积与热量的变化有关。 图Ⅱ-3-1差热分析的原理图 II-3-1 差热分析的原 理图图 II-3-2试样和参 比物的升温曲线 1.参比物; 2.试样; 3.炉体; 4.热电偶(包括吸热转变) 图Ⅱ-3-3 DTA吸热转变曲线 TA曲线所包围的面积S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m是反应物的质量,ΔH是反应热,g是仪器的几何形态常数,C是样品的热传导率ΔT是温差,t1是DTA曲线的积分限。这是一种最简单的表达式,它是通过运用比例或近似常数g和C来说明样品反应热与峰面积的关系。这里忽略了微分项和样品的温度梯度,并假设峰面积与样品的比热无关,所以它是一个近似关系式。 2.DTA曲线起止点温度和面积的测量

反应热测定实验讲义(word版本)

r m r m 化学反应热效应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测定化学反应焓变的原理和方法,测定锌和硫酸铜反应的热效应; 2. 练习天平、容量瓶的使用等基本操作,熟悉准确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 3. 掌握利用外推法校正温度改变值的作图方法。 二、实验原理 化学反应通常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此时的反应热叫做等压反应热,常以焓变 Δr Ηθ来表示,在热化学中规定,放热反应的焓变Δr Ηθ为负值,吸热反应的焓变 Δr Ηθ为正值。 例如,锌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是一个自发 进行的反应,在 298.15K 下,每摩尔反应的 CuSO 4 与 Zn 放出 216.8kJ 热量,即 Zn + CuSO 4 = ZnSO 4 + Cu ? H θ = -216,8kJ / mol 放热反应焓变的测定方法很多,本实验是通 过如图 3-l 所示的量热器来测定的。测定焓变的 原理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即反应所放出的热量 促使量热器本身和反应体系温度升高,因此,由 图 3-l 反应热测定装置示意图 l —橡胶塞;2—温度计;3—真空隔热层;4—保温杯外壳;5—CuSO 4 溶液 溶液的比热和反应前后溶液的温度变化,可求得上述反应的焓变。 计算公式如下: ? r H m = -?T ? 1 ? n 1 1000 ? (cVd + c p ) 式中? H θ ——反应的焓变,kJ/mol ; ΔT ——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K ; c ——溶液的比热容,实验时测定; V ——反应时所用 CuSO 4 溶液的体积(mL ); d ——CuSO 4 溶液的密度,近似用水的密度 1.00g/mL 代替; n ——VmL 溶液中 CuSO 4 的物质的量; c p ——量热器等压热容,指量热器每升高一度所需的热量,J/K 。 θ

热分析技术简介——DSC

热分析技术简介——DSC 摘要:差示扫描量热分析仪因其使用方便,精确度高等特点,多年来备受青睐。本文介绍了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工作原理,并且简要地介绍了DSC在天然气水合物、食品高聚物测定和水分含量测定、油脂加工过程及产品、沥青性能研究及改性沥青的性能评定中的应用。 关键词:DSC 技术发展现状应用 一、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 简史 18世纪出现了温度计和温标。 19世纪,热力学原理阐明了温度与热量即热焓之间的区别后,热量可被测量。 1887年,Le Chatelier进行了被认为的首次真正的热分析实验:将一个热电偶放入黏土样品并在炉中升温,用镜式电流计在感光板上记录升温曲线。 1899年,Roberts Austen将两个不同的热电偶相反连接显著提高了这种测量的灵敏度,可测量样品与惰性参比物之间的温差。 1915年,Honda首次提出连续测量试样质量变化的热重分析。 1955年,Boersma设想在坩埚外放置热敏电阻,发明现今的DSC。 1964年,Watson等首次发表了功率补偿DSC的新技术。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六十年代以后研制出的一种热分析方法。它被定义为:在温度程序控制下,测量试量相对于参比物的热流速随温度变化的一种技术,简称DSC(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vimetry)。根据测量方法的不同,又分为两种类型:功率补偿型DSC和热流型DSC。其主要特点是使用的温度范围比较宽、分辨能力高和灵敏度高。由于它们能定量地测定各种热力学参数(如热焓、熵和比热等)和动力学参数,所以在应用科学和理论研究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二、差示扫描量热法的现状 2.1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原理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装置是准确测量转变温度,转变焓的一种精密仪器,它的主要原理是:将试样和参比物置于相同热条件下,在程序升降温过程中,始终保持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度相同。当样品发生热效应时,通过微加热器等热元件给样品补充热量或减少热量以维持样品和参比物的温差为零。加热器所提供的热量通过转换器转换为电信号作为DSC曲线记录下来。它是一种将与物质内部相转变有关的热流作为时间和温度的函数进行测量的热分析技术。 2.2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技术发展 差示扫描量热法是在差热分析(D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热分析技术。

反应热

第一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反应热是对反应热效应的定量表示,能说出焓、焓变、反应热的定义以及焓变与放热、 吸热的关系。 2、能说出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的含义,会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书写。 3、培养动脑、动手及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 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知识回顾】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旧键断裂要能量,新键形成要能量,因此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形成,而且伴随着变化。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是反应中能量转化的主要形式,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取决于二者的相对大小:Q=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释放的能量。 1、反应热:(定义、符号、单位) 【练习】1、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通常情况下,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主要是化学能和热能之间的转化 ②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反应热的数值不同 ③反应热通常用Q表示,反应放热时,Q为负值,反应吸热时,Q为正值 ④反应热是指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A.只有③B.只有①② C.只有①③D.①②③正确 2、列举常见的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练习】2、下列变化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③ 浓硫酸稀释 ④碳酸钙高温分解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②④ 二、化学反应的焓变 1、焓与焓变、△H 与反应热的关系: 【练习】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焓是一个物理量,符号为H ,单位为mol ·L -1,可以测量 B 、焓变是指物质参加反应时的能量变化,焓变就是反应热,二者没有区别 C 、当反应放热时ΔH >0,反应吸热时ΔH <0 D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 为“-” 【注意】 焓是一个物理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物质所聚集的状态不同,所具有的能量也不同, “焓”也不同,一般来说气态>液态>固态。 2、热化学方程式: 【练习】4、⑴H 2(g)+12 O 2(g)=H 2O(l) △H (298K)= -285.8kJ ?mol -1的意义: ⑵298K ,101kPa 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N 2(g)+3H 2(g)=2NH 3(g) △H= -92.38kJ/mol 。 在该温度下,取1 mol N 2(g)和3 mol H 2(g)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进行反应,测 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少于92.38kJ ,其原因是什么。

高中化学 反应热的比较与计算

【反应热(ΔH)的计算】 一:利用键能求反应热(ΔH) 1. (2018·天津高考)CO 2与CH 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CH 4(g)+CO 2(g)催化剂 2CO(g)+2H 2(g) 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 化学键 C—H C===O H—H CO(CO) 键能/kJ·mol - 1 413 745 436 1 075 则该反应的ΔH =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0 kJ·mol -1 2. 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消耗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键能的大小可以衡量化学键的强弱,也可用于估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化学键 Si—O Si—Cl H—H H—Cl Si—Si Si—C 键能 /kJ·mol -1 460 360 436 431 176 347 工业上高纯硅可通过下列反应制取:SiCl 4(g)+2H 2(g)=====高温 Si(s)+4HCl(g),该反应的反应热ΔH 为( ) A.+236 kJ·mol - 1 B.-236 kJ·mol -1 C.+412 kJ·mol -1 D.-412 kJ·mol - 1 3. 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共价键的键能是两种原子间形成1 mol 共价键(或其逆过程)时释放(或吸收)的能量。已知H—H 键的键能为436 kJ·mol - 1,Cl—Cl 键的键能为243 kJ·mol - 1,H—Cl 键的键能为431 kJ·mol - 1,则H 2(g)+Cl 2(g)===2HCl(g)的反应热(ΔH)等于( ) A.-183 kJ·mol - 1 B.183 kJ·mol -1 C.-862 kJ·mol -1 C.862 kJ·mol -1 注意:利用键能计算ΔH 的方法 (1)计算公式:ΔH =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2)计算关键:利用键能计算反应热的关键,就是要算清物质中化学键的数目,清楚中学阶段常见单质、化合物中所含共价键的种类和数目。 物质 (化学键) CO 2 (C===O) CH 4 (C—H) P 4 (P—P) SiO 2 (Si—O) 石墨 (C—C) 金刚石 (C—C) S 8 (S—S) Si (Si—Si) 每个微粒所含 键数 2 4 6 4 1.5 2 8 2 考法二 利用盖斯定律计算ΔH 并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1. (2018·高考组合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N 2O 5(g)===2N 2O 4(g)+O 2(g) ΔH 1=-4.4 kJ·mol - 1 2NO 2(g)===N 2O 4(g) ΔH 2=-55.3 kJ·mol - 1 课题:反应热的计算与比较 总第( )期 命题人:沈立鹏

知识讲解_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计算(提高)

高考总复习热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热的计算 编稿:房鑫责编:张灿丽 【考试目标】 1.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简单计算。 【考点梳理】 要点一、热化学方程式 1.定义:表示参加反应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要点诠释:热化学方程式既体现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同时又体现反应的能量变化,还体现了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与反应热关系。如: H2(g)+1/2O2(g)=H2O(g);ΔH1=-241.8kJ/mol 2H2(g)+ O2(g)=2H2O(g);ΔH2=-483.6kJ/mol H2(g)+1/2O2(g)=H2O(l);ΔH3=-285.8kJ/mol 2H2(g)+ O2(g)=2H2O(l);ΔH4=-571.6kJ/mol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需注明反应的温度和压强;因反应的温度和压强不同时,其△H不同。不注明的指101kPa 和25℃时的数据。 (2) 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不同状态,物质中贮存的能量不同)。 如:H2 (g)+1 2 O2 (g)==H2O (g);ΔH=-241.8 kJ/mol H2 (g)+1 2 O2 (g)==H2O (1) ;ΔH=-285.8 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表示物质的量,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对于相同物质的反应,当化学计量数不同时,其ΔH成比例变化。 如:H2 (g)+Cl2 (g)==2HCl (g) ;ΔH=-184.6 kJ/mol 1 2H 2 (g)+ 1 2 Cl2 (g)==HCl (g);ΔH=-92.3 kJ/mol (4)△H的单位kJ/mol,表示每mol反应所吸放热量,△H和相应的计量数要对应。 (5)比较△H大小时要带着“﹢”、“﹣”进行比较。 (6)表示反应已完成的热量,可逆反应N2(g) +3H2(g) 2NH3 (g);△H=- 92.4kJ/mol,是指当1molN2(g)和3molH2(g)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g)时放出的热量92.4kJ;2 mol NH3(g)分解生成1molN2(g)和3molH2(g)时吸收热量92.4kJ,即逆反应的△H=+92.4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与化学方程式的比较: 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