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案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案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案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学案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案例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例、大学毕业不久,我就担任了初二一班的班主任。一天中午,一个学生急匆匆跑来说:“老师,小杨不知为什么事正和二班老师争吵,还骂老师了。”我赶紧过去问缘由。得知二班的卫生区有几片废纸,被学校的值日生扣了分,据说二班有学生看见他正好走过,就告诉王老师,认为纸是他扔的。于是王老师就找到小杨,并训斥了他。小杨不服气,就骂老师“瞎了眼”,结果惹恼了王老师。我当时也很生气:“小杨,就算你没扔,也要好好和王老师说明,怎么可以骂老师呢?”“他根本不听我说,劈头盖脸训斥我……”见他如此冲动,我知道说什么都没用,要等待时机。

机会终于来了,在学校举办的秋季运动会上,我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引导他为班级参加的体育项目出谋划策,协助体育委员组织训练,鼓励他报了大家都未参加的3000米长跑,对此,我对他提出表扬,并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

运动会那天,小杨的3000米长跑得了冠军,成了班级最亮的一颗星,很多同学和他拥抱,给他送水、送毛巾,为他热烈鼓掌,使他感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会后我找他谈心:“小杨,运动会证明了你的实力,说明你是一个不甘落后的好学生,我相信你也会在其他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取得好成绩。”

“老师你真的相信我吗?”“我当然相信你。”他的眼中闪烁出激动的亮光,突然说:“那么老师,你也相信那天的废纸不是我扔的吗?我敢对天发誓,真不是我扔的。”看到他委屈又可笑的样子,我笑了:

“我相信你,当时我就相信不是你干的!”“真的吗?”他很惊讶也很高兴。“可你也有错,知道错在哪里吗?”他有些不好意思的低下头:“老师,我会跟王老师道歉的,您放心!”

此后,小杨同学各方面有了长足的转变。

问题:案例中的”我”主要贯彻了哪些德育原则?请结合案例加以分析论述。

答案:案例中,我主要贯彻了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疏导、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①疏导原则要求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案例中,小杨一开始拒不承认错误,经过老师的耐心引导之后能够主动找王老师认错,实现了长足转变,体现了疏导原则的要求。

②因材施教原则要求老师在德育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案例中,老师充分发挥了小杨热爱体育的特长,鼓励他报名参加大家都未参加的长跑,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的要求。

③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老师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发展。案例中,小杨在比赛时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同时自己取得长跑冠军也给班级争得了荣誉,体现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④长善救失原则要求老师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

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案例中,老师在小杨取得冠军时谈心,既肯定了小杨的长处,又及时指出了他身上存在的不足,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

⑤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案例中,老师在与小杨的对话中,既表达了对于小杨的信任,又对于小杨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体现了该原则。

综上所述,案例中“我”主要贯彻了因材施教、长善救失、疏导、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德育原则。

例、王凯是一个对上网非常痴迷的孩子,他爸爸由于工作需要买了一台电脑在家中上网,起初他同爸爸一起玩,父母也没有表示反对,到后来,他发展到每天起床后就去上网,到中午、晚上休息时间也不放过,王凯俨然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网虫”,沉迷于互联网上激烈的游戏和无拘无束的网上聊天而无法自拔。

班主任张老师了解这一情况后并没有全盘否定他的上网行为,而是与他聊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充分肯定了他上网学习电脑技术的积极性,并通过交流进一步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针对他的情况,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鼓动他多参加集体活动,加强与同学的交流,例如:让他担任小组长,每天收发、检查作业,在劳动值日中协调合作,建立互帮互助管理;第二,针对他喜欢电脑的特点,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并让他担任组长,定期给其他同学讲解互联网

知识;第三,利用各种机会表扬他,与他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王凯对自己有了信心,在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板思考,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在班班级工作中为老师出谋划策,有活抢着干,任课老师都反映王凯像变了一个人似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请结合案例回答:

班主任张老师在对王凯的教育中体现了哪些德育原则?运用了哪些德育方法?

答案: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长善救失、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和说服教育法、实际锻炼法。

①疏导原则要求老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的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案例中,王凯一开始网络成瘾,经过老师的教育之后能够参与集体活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体现了疏导原则。

②因材施教原则要求老师在德育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的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案例中,张老师针对王凯的情况制定了专门的一套教育措施,反映了因材施教原则。

③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要求老师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一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于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发展。案例中,张老师鼓励王凯多参加集体活动,感受集体氛围,同时又让他担任组长,给同学们讲解互联网知识,体

现了该原则。

④长善救失原则要求老师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案例中,张老师在王凯表现出良好的行为之后抓住各种机会进行表扬,帮助王凯实现了全方位的进步,体现了长善救失原则。

⑤说服教育法是通过语言说理。使学生明晓事理,分辨是非提高品德认识的德育方法。案例中老师发现王凯网络成瘾之后没有批评,而是与他聊了互联网,聊了比尔盖茨体现了说服教育的做法。

⑥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的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实际活动,使其在活动中锻炼思想,增长才干,培养优良思想和行为习惯的德育方法。案例中,老师针对王凯的问题,组织策划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体现了实际锻炼的做法。

综上所述,张老师的做法体现了疏导、长善救失、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因材施教的德育原则和说服教育法、实际锻炼法。

例、在讲解完“颗颗穗粒多饱满”这句话之后,斯霞老师要求小学生用“饱满”这个词语造句。有的学生说:“麦子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胸脯略微挺了挺,头微微扬了扬,两眼炯炯有神。她问学生:“这是不是精神饱满?”学生齐声回答:“是。”斯霞老师接着说:“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样?”同学们也挺了挺胸脯,坐得端端正正,“饱满”这个词,被学生理解和掌握了。

问题:请运用教学原则相关知识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答案:案例中这位老师的做法符合教学原则的要求,是正确的。

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要求老师在实际教学中,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来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他们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以此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老师用自身的实际展示帮助学生明白了饱满的含义,同时,学生在学完之后也能够用饱满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体现了该原则。

②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案例中,老师在讲解饱满的含义时能够采用亲身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知识表现,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③启发性原则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中,老师通过与学生之间的问答,调动了学生探求概念内涵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彻底理解了饱满的含义,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④因材施教原则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案例中,小学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在加工信息时以具体的形象为支撑,老师能够进行示范,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综上所述,材料中教师的行为是正确的。

例、五年级学生在学习热胀冷缩原理时,李老师拿了一个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他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乒乓球鼓起来了”,他问学生:“是什么力量是乒乓球鼓起来的”,学生回答:“是热水”。李老师把鼓起来的乒乓球戳了个洞,往里面灌热水,这时候问学生:“乒乓球鼓起来了吗?”学生回答:“没有”。李老师演示了课本上的三个实验。李老师问:“那到底是什么力量使乒乓球鼓起来了呢?”学生回答是:“热的空气。”

问题:

(1)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位老师运用了那些教学方法?

(2)请结合案例,分析这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了哪些教学原则?

答案:(1)材料中的老师运用了谈话法和演示法。

(2)材料中的老师贯彻了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直观性原则。

①直观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案例中,老师为了教授热胀冷缩的原理,用一系列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的直观材料,体现了直观性原则。

②启发性原则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材料中,老师不断与学生对话,通过问答调动学生学习原理的积极性,体现了启发性原则。

③因材施教原则要求老师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的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案例中,对于五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朝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特点,老师能够进行试验演示,符合了该年龄段学生的认知需求,体现了因材施教原则。

④循序渐进原则指的是老师要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案例中,老师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展示,让学生逐渐从表象认识到了热胀冷缩的本质,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

综上所述,材料中的老师贯彻了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直观性原则。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