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董其昌书《邵康节先生自署无名公传》(无贱无贫,无富无贵)

董其昌书《邵康节先生自署无名公传》(无贱无贫,无富无贵)

董其昌书《邵康节先生自署无名公传》(无贱无贫,无富无贵)
董其昌书《邵康节先生自署无名公传》(无贱无贫,无富无贵)

董其昌书《邵康节先生自署无名公传》(无贱无贫,无富无

贵)

董其昌书《邵康节先生自署无名公传》释文:邵康节先生自署无名公传

无名君生于冀方,长于冀方,老于豫方,终于豫方。

年十岁,求学于里人,遂尽里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一二矣。年二十求学今乡人,遂尽乡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三四矣。年三十求学于国人,遂尽国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五六矣。年四十求学于古人,遂尽古人之情,己之滓十去其七八矣。五十求学于天地,遂尽天地之情,欲求于己之滓无得而去矣。

始则里人疑其僻,问于乡人,曰:斯人善与人群,安得谓之僻?既而乡人疑其泛,问于国人,曰:斯人不妄与人交,安得谓之泛?既而国人疑其陋,问于四方之人,四方之人曰:斯人不器,安得谓之陋?既而四方之人又疑之,质之古今之人,古今之人曰:斯人始终无可与同者。又考之于天地,天地不对。当时也,四方之人迷乱不复得知,因号为无名。

云夫无名者,不可得而名也。凡物有形则可器,可器斯可名。然则斯人无体乎?曰:有体,有体而无迹者也。斯人无用乎?曰:有用,有用而无心者也。夫有迹有心者,斯可得而知也。无迹无心者,虽鬼神亦不可得而知。而况于人乎?

故其诗曰:“思虑未起,鬼神莫知。不由乎我,更由乎谁?”

能造万物者,天地也。能造天地者,太极也。太极者其可得而名乎?可得而知乎?故强名之曰太极,太极者其无名之谓乎?故尝自为之赞曰:“借尔面貌,假尔形骸,弄丸余暇,闲往闲来。”人告之以修福,对曰:“未尝为不善。”人告之以禳灾,对曰:“未尝妄祭。”故诗曰:“祸如许免,人须谄福。若待求,天可量。”又曰:“中孚起信宁须祷,无妄生灾未易禳。”性喜饮酒,尝命之曰“太和汤”。所饮不多,微醺而罢,不喜过醉。故其诗曰:“性喜饮酒,饮喜微酡。饮未微酡,口先吟哦。吟哦不足,遂及浩歌。浩歌不足,无可奈何。”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喜过美,惟求冬燠夏凉。遇有睡思则就枕。故其诗曰:“墙高于肩,室大于斗,被布暖余,黎羹饱后,气吐胸中,充塞宇宙。”其与人交,虽贱必洽,终身无甘壤,未尝作皱眉事。故人皆得其欢心。见贵人未尝曲奉,见不善人未尝急去,见善人未之知也,未尝急合。故其诗曰:“风月情怀,江湖意气。色斯举矣,翔而后至。无贱无贫,无富无贵。无将无迎,无拘无忌。”闻人之谤未尝怒,闻人之誉未尝喜。闻人言人之恶未尝和,闻人言人之善则就而和之,又从而喜之。闻人言人之恶未尝和。且如闻父母之名。故其诗曰:“乐见善人,乐闻善事,乐道善言,乐行善意。闻人之恶,如负芒刺;闻人之善,如佩兰惠。”家贫未尝求于人,人馈之虽寡必受。故其诗曰:“窘未尝忧,饮不至醉。

收天下春,归之肝肺。”朝廷受之官,虽不强免,亦不强起。晚有二子,教之以仁义,授之以六经。举世尚虚谈,未尝挂一言;举世尚奇事,未尝立异行。故其诗曰:“不侫禅伯,不谀方士,不出户庭,直游天地。”家素业儒,口未尝不道儒言,身未尝不行儒行。故其诗曰:“心无妄思,足无妄走,人无妄交,物无妄受。炎炎论之,甘处其陋。绰绰言之,无出其右。羲轩之书,未尝释手。尧舜之谈,未尝离口。当中和天,同乐易友。吟自在诗,饮欢喜酒。百年升平,不为不偶。七十康强,不为不寿。”其斯为无名公之行乎?程子传之曰,邵荛夫先生始学于百源,,勤苦刻厉,冬不炉,夏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卫人贤之。先生叹曰:“昔人尚友千古,而吾未尝及四方,遽可已乎!”于是走吴适楚,过齐鲁客梁晋,久之而归曰:“道在是矣。”盖始有定居之意。先生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有大志。既学,力慕高远,谓先圣之事为必可致。及其学益老,德益劭,既心高明,观天地之运化,阴阳之消长,以达乎万物之变,然后颓然其顺,浩然其归。在洛几三十年,始至,蓬荜环堵,不蔽风雨,躬爨以养其父母,居之裕如。讲学于家,未常强以语人,而就问者日众。乡里化之,远近尊之,士人道之,过洛者,有不之公府而必至先生之庐。先生之德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然不事表襮,不设防畦。正而不谅,通而不汙,清明坦白,洞彻中外。接人无内外贵贱亲疏之间。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异于人,

顾吾所乐何如耳?病畏寒暑,以春秋时行游城中,士大夫家听其车音,倒屣迎致,虽儿童奴隶,皆知欢喜尊奉。其与人言,必依于孝悌。乐道人之善,而未尝及其恶。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所以厚风俗,成人材,先生之功多矣。又曰:先生之学得之于李之挺之,挺之得于穆修伯长。推其源流,远有端绪,今考穆李之言及其行事概可见矣。而先生纯一不杂,汪洋浩大,乃其所自得者多也。朱子曰:“或问康节诗云:施为欲似千钧弩,磨砺当如百炼金。”问如何是千钧弩,曰:“只是不妄发。如子房之在汉。谩说一句,当时承当者便须百碎。”又有诗云:“当年志气欲横秋,今日看来甚可羞。事到强为终屑屑,道非心得意悠悠。鼎中龙虎忘看守,棋上山河废讲求。”俱非等闲语。赞先生像曰:天挺人豪,英迈盖世。驾风鞭霆,历览无际。手探月窟,足蹑天根。闲中今古,静里乾坤。适庵年馆丈,为康节先生二十二世孙。与余乡会同榜读中秘书。每具陈先世家学。先是涑水司马公为之志其墓,东坡书之,世称双绝。至正间,戎马生郊。邵氏不戒于火,墨宝烬无复存。然先生学贯天人,羽翼孔孟,直与天壤为不敝,应不假碑板传也。适庵必欲表扬,令德不欲使先代家乘汨于无稽,因以先生自著《无名公传》及程朱夫子传赞属书于余,余后学何能摄齐堂庑,直以懿嗣孝思,不敢重负,乃以三藏圣教序笔意为竟此册,真可留之云。仍知理学渊源,圣贤为徒,虽有金章紫诰不得出乎其右

矣。万历丁酉暮春既望董其昌书并识

董其昌人物简介

董其昌人物简介 董其昌编辑词条 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祖籍山东莱阳,祖父以军功封苏州卫。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存世作品有《岩居图》《秋兴八景图》《昼锦堂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刻有《戏鸿堂帖》。目录 人物简介 才溢文敏 书画道路 宦海沉浮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董其昌生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四(1555年)年正月十九日(2月10日),董其昌石刻像卒于明毅宗崇祯九(1636

年)年九月二十八日(10月27日)。董其昌出身官宦之家,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与睢阳(今河南睢县)袁可立同科,后来成为挚友,在蓬莱阁上留下了著名的《观海市诗》碑刻。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继而买回官职。 工书法,自谓于率易中得之,对后世书法影响很大。其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不泥古不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体现出文人创作中平淡天真的个性。他当时的政治地位显赫,凭借其政治地位左右画坛、评价画家。 编辑本段才溢文敏 董其昌才溢文敏,思想陈腐、为人霸道、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法、擅绘画。他是海内文霸,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比较杰出、影响比较大的书法家。董其昌的绘画长于山水,注重师法传统技法,闭门造车,不求创新。追求平淡天真的格调,讲究笔致墨韵,墨色层次不分明,拙中带朽,拙隽刻板。美术教育家徐悲鸿评董其昌曰:“董其昌闭门造车,不求创新,凭借官职左右画坛,毁掉中国书画200年”。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

十七帖的翻译(林丽娥教授) (2010-08-28 16:42:08) 今依日本二玄社《十七帖》原色法帖進行翻譯,計28則尺牘。 【本文】(1.郗司馬帖) 十七日先書,郗司馬未去,即日得足下書為慰。先書以(已)具,示復數字。 【翻譯】 十七日這天,信已寫好了,本想請郗司馬(王羲之的妻弟郗曇)帶去,還未啟程,當天就得到您(王羲之的好友周撫)的來信,甚感安慰。要說的的話已都寫在先前的信上了,這裏只簡單寫幾個字作為答覆。 【本文】(2.逸民帖) 吾前東,粗足作佳觀。吾為逸民之懷久矣,足下何以方復及此,似夢中語耶!無緣言面為歎,書何能悉? 【翻譯】 我上次東行,略見當時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隱居當逸民的想法已經很久了,你(王羲之的妻弟郗愔)怎麼現在才又提起,像是夢中的話哩!沒有機緣見面,甚為感歎,書信中何能盡表我的心意? 【本文】(3.龍保帖) 龍保等平安也,謝之。甚遲見卿舅可耳,至為簡隔也。 【翻譯】 龍保(王羲之的幼輩)等人都平安,謝謝您。很想見您舅舅(遲,待也),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好久、好遠呀! 【本文】(4.絲布衣帖) 今往絲布單衣財(才)一端,示致意! 【翻譯】 茲送上絲布做的單衣,只此一件,聊表一點心意! 【本文】(5.積雪凝寒帖) 計與足下別,廿六年於今,雖時書問,不解闊懷。省足下先後二書,但增歎慨。頃積雪凝寒,五十年中所無。想頃如常,冀來夏秋間,或復得足下問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翻譯】 算算日子,和您(王羲之的好友周撫)分別,至今已廿六年了,雖時常有書信往來,卻難以舒解久別思念的情懷。讀您先後寄來的兩封信,只更增加心裏的喟歎和感慨!最近積雪未消,天氣嚴寒,是五十年來所未曾見的景象。想您近況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間,或能再得到您的來信。方今歲月漫長,要從那裏說起呢? 【本文】(6.服食帖) 吾服食久,猶為劣劣。大都比之年時,為復可可。足下保愛為上,臨書但有惆悵。 【翻譯】 我煉丹服藥雖久,功效還是不怎麼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來,大概還是差強人意的。您(王羲之的妻弟郗愔)自己保重珍愛為要。寫這封信時,有無限的惆悵! 【本文】(7.知足下帖) 知足下行至吳,念違離不可居。叔當西耶?遲知問。 【翻譯】

关于华嵒的介绍

关于华嵒的介绍 华岩(1682~1756)一作华嵒,字德嵩,更字秋岳,号新罗山人、东园生、布衣生、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等,老年自喻“飘篷者”,福建上杭白砂里人,后寓杭州。工画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脱去时习,力追古法,写动物尤佳。善书,能诗,时称“三绝”,为清代杰出绘画大家,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人物简介 华岩自幼酷爱绘画,后因家贫失学,备受世俗冷落,康熙四十二年(1703)华氏家族重建祠堂,曾因替正厅画壁画,乡绅看不起他,群起反对,最后偷自进祠堂,画上“高山云鹤”、“水国浮牛”、“青松悬崖”和“倚马题诗”四幅画,愤而离乡飘泊,流寓于杭州,结交了很多文人学士,眼界大开。36岁时曾北上入都,“得交当路巨公,名闻于上”,但并不得意,据戴熙《习苦斋画絮》载:“华秋岳自奇其画,游京师无问者。一日有售赝画者,其裹华笔也,华见而太息出都。”他的中晚年一直频繁往来于杭州、扬州,以卖画为生。在扬州他结识了金农、高翔、李鲜、郑板桥及盐商巨子马曰琯、马曰璐兄弟,彼此交流切磋,诗画酬答,使其绘画修养得到多方面的拓展,成为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一生贫困,金农在《画竹题记》提到:“汀洲华岩秋岳,……尝画兰草纸卷,卷有五丈者,一炊饭顷便能了事,清而不媚,恍闻幽香散空谷之中,……余恨不能踵其后尘也。”乾隆十七年(1752),回到杭州旧居“解弢馆”。乾隆二十一年卒,有《离垢集》5卷。画作成就华岩的花鸟画最负盛名,他吸收明代陈淳、周之冕、清代恽寿平诸,形成兼工带写的小写意手法。他善于捕捉自然生物中天趣和人们真切细腻的体验,将花鸟的动人姿态和感受中丰富而健康的情趣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多姿的形象。在画法上,既有细节描写的精微性,又不失笔墨上的简逸生动,禽鸟毛羽细致蓬松的毫毛毕现。这种清新俊秀,率意疏容的花鸟画风格,对后世产生了积极影响。华岩在人物方面成就也很突出。他的人物画得意于陈洪绶、王树毂、马和之、自成一种减笔画法。形象有所夸张而又不变形,线条似马和之的“兰叶描”,简练柔劲,不失形似而更重精神,不仅个性鲜明,而且富有意境。华岩的山水兼法院体,吴派、董其昌诸家,不拘一格,一般比较简略率脱。 据中研院线上目录作华嵒,岩字盖简化故尔。中研院线上目著录有《新罗山人画集》、《离垢集》等著,其中有其手稿《离垢集》(清代稿本百种汇刊. 集部;66 附注据国立中央图书馆藏手稿本影印)乃台北县文海出版社出版者。代表诗作 【晚景】 晓月淡长空,新岚浮远树。 数峰青不齐,乱插云深处。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我意料您不想住在京都建康,这里地既隐僻,又当时令特佳,所以很高兴 您能前来。这封信的用意是期待您能回信。

晋宁十大历史人物

第一部份晋宁十大历史人物 古滇国第一王——庄蹻 庄蹻春秋战国时期(?~约公元前263年)楚国人,“楚庄王之苗裔”,楚国的将军。 约公元前298年,庄蹻率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从楚国国都郢出发,选择“济湘沅以南征”的路线,由湘西进入贵阳以东的且兰,到达贵阳西部的夜郎,再沿今滇黔路进入滇池地区。当到达滇池地区时,当地的“靡莫之属”已在滇池周围开垦大片肥沃的土地。庄蹻“以兵威”降服了当地的“靡莫之属”各部落,正当他要归报楚国时,公元前280年,秦将司马错攻克了黔中,阻断了归路。庄蹻加入了当地民族社会,“变服,从其俗,以长之”,建立滇国,定都晋宁(晋城镇一带),成为有史记载的第一代“滇王”。庄蹻作为内地第一个开发西南边疆的历史人物,把楚国的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带到了滇池地区,加速了当地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交流、借鉴和融合,为秦、汉时期在云南设置郡县创造了条件,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古滇国历经十代,186年。

伟大航家海——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名和,小字三宝,回族,明代昆阳州宝山乡(今晋宁县昆阳镇)人。其祖父和父亲均为“哈只”,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 明洪武十四年(1381),太祖朱元璋任命傅友德为统帅,领兵30万进军云南,击败了梁王巴匝刺·瓦尔密。战争期间,年仅11岁的马和被明军俘虏,先至南京,后又到了北京。因马和手脚勤快,办事认真,14岁时被阉后选入时为燕王的朱棣当童奴。建文元年(1399),朱棣举兵与建文帝争夺皇位,28岁的马和跟随朱棣多次征战,累建战功。朱棣夺得帝位后,改元“永乐”,论功行赏,赐马和姓郑,并被提拔为四品“内官监”太监,成为受皇帝信赖而较多地参预朝廷大事的大员。从此,马和就被称为郑和。 洪武年间,朱元璋为了巩固刚建立的明王朝政权,曾实行过严厉的海禁政策。朱棣即位后,即从皇位已日益巩固的实际出发,逐渐放

晋王羲之尺牍释文

晋王羲之尺牍释文 任亚文 1《姨母帖》释文:臣十代再从伯祖晋右车将军羲之书十一月十三日,羲之顿首顿首。顷遘姨母哀,哀痛摧剥,情不自胜,奈何奈何!因反惨塞,不次。王羲之顿首顿首。 3《丧乱帖》释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 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首顿首。 6《二谢帖》释文:二谢面未? 比面迟承良不静。羲之女爱再拜,想邰儿悉佳。前患者善。所送议当试,寻省。左边剧 7《得示帖》释文:得示,知足下犹未佳,耿耿。吾亦劣劣。明日出乃行,不欲触雾故也。迟散。王羲之顿首。 8《频有哀祸帖》释文频有哀祸,悲摧切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省慰增感。 10《孔侍中帖》,释文:九月十七日羲之报:且因孔侍中信书,想必至。不知领军疾后问。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12忧悬帖》释文忧悬不能须臾忘心,故旨遣取消息。羲之报 13《寒切帖》十一月廿七日羲之报:得十四、十八日书,知问为慰。寒切,比各佳不?念忧老久悬情。吞食甚少,劣劣!力因谢司马书,不一一。羲之报 15《远宦帖》释文: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 18《平安帖》释文: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日诸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来无由同增慨 20《何如帖》释文:羲之白不审尊体比复何如迟复奉告羲之中冷无赖寻复白羲之白 20《奉橘帖》奉橘三百枚霜未降未不多得 22《初月帖》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停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26《妹至帖》释文:妹至羸情地难遣忧之可言须旦夕营耽之。 26《行穰帖》释文:‘足下行穰久,人还,竟应快不? 大都当任县,量宜,其令□□因便任耳。立俟。王羲之白。 28《游目帖》释文: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 32《旃罽胡桃帖》此帖出自王羲之草书《十七帖》,全文见《右军书记》:‘得足下旃 、胡桃药二种,知足下至,戎盐乃要也,是服食所须。知足下谓须服食,方回近之,未许吾此志。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现存此帖已残,仅存21字。释文……回近之,未许□□□。知我者希,此有成言。无缘见卿,以当一笑。 34《瞻近帖》[瞻近无缘省]告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告[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40《龙保帖》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41《快雪时晴帖》,释文: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君倩。 43《汉时帖》略。。。。。 45《初月二十五帖》释文初月廿五日羲之顿首此年感怀兼哀奈何奈何念足下穷思弥深冈极难居各得足下书为慰力及不次王羲之顿首

明朝书画家董其昌

明朝书画家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别号香光居士,松江府上海县董家汇(今属上海市)人,①贵显后移居松江府华亭县(今松江县城内)。出身于一个穷秀才的家庭,只有“瘠田二十亩”②,生活较清寒。年轻时董其昌究心经史,学作八股文,一心走科举入仕之路,但却屡试不中。迫于生计,他曾在平湖教私塾■口,后来又为逃避差役,改入华亭县籍③,以后就一直自称“华亭人”。 董其昌虽然文运不佳,但在某次会试失利之后,产生了对书法艺术的追求。那是他十七岁时参加松江府会考的事,当时他写了一篇很漂亮的八股文,自思准可夺魁,孰知出榜时成绩反不如他的堂侄董原正,落得个第二名。原来知府衷贞吉嫌董其昌试卷上的字写得太差,故意把他降为第二,而把文章比他差的董原正拔为第一名。这件事给董其昌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发愤学习书法,决心洗去落笔不工的耻辱。①他初以唐人颜真卿《多宝塔帖》为楷模,后来又改学魏、晋,临摹钟繇、王羲之的字体。此外,他还向华亭陆树声、莫如忠等书法家求教,并且一有机会就去南京、嘉兴、杭州等地访问书画收藏家,观赏历代名家作品,结交莫是龙、顾正谊、丁云鹏等擅长丹青之士,对绘画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十三岁时,董其昌开始学画山水,师法元末黄公望。他无钱买纸,有时竟脱下白布袍在上面写字,或在白布床褥及帐子上练字,以致屏帏床帐,淋漓殆遍。为了求得名迹临摹,他还“典衣质产”②。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董其昌的书法有了很大的进步,山水画也渐入门径。 万历十七年(1589),三十五岁的董其昌终于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入北京翰林院深造。北京是明朝文化的中心,翰林院是文人、学士云集的地方,董其昌的同窗陶望龄、朱国桢、焦竑、袁宗道等,都是各地的文章高手和丹青名士。特别是董其昌的老师、翰林院学士韩世能,嗜书画成癖,更是有名的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在研习经史之余,董其昌与同僚诸友切磋书画技艺,纵论古今,品评高下;又从韩学士处借阅晋唐法帖,心摹手追,“至忘寝食”③,因而学问大进,开始在京中有些名气。 不久,翰林院学士田一儁因病去世,身后一贫如洗。董其昌见义勇为,不辞劳苦,护柩回田氏家乡福建大田县,以尽师生之谊。沿途他登临镇江北固山甘露寺,饱览大江空濛、浩荡东去的雄壮景色;又游武夷山,观赏在朝晖夕阴中虚幻缥缈的群峰。大自然的百态千姿,使他感到山川的绮丽和林泉的幽雅,寓诸笔墨,点染山水,往往显得奕奕有神。回京时他路过松江,便竭力搜寻以画山水见长的“元四家”遗墨,从这些水墨淋漓、自然生动的杰作中,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三年庶吉士生活结束后,他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 ①据乾隆《华亭县志》卷二《董文敏祠》:“上海董家汇人。” ②《云间杂识》载:“董思白为诸生时,瘠田仅二十亩。” ③李延昰:《南吴旧话录》卷一八:“后子、丑联捷,遂占籍华亭。” ①据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一《评法书》。 ②陈继儒:《白石樵真稿》卷一《来仲楼随笔序》。 ③《佩文斋书画谱》卷四四《书家传》二三《董其昌传》。 董其昌在任上因公三次离京远游,跋涉数千里之外,综览祖国中原和长江中下游的瑰丽风光。 第一次在万历二十年(1592)夏,作为持节使臣,出使武昌册封楚王朱华奎。一路上兴致勃勃地观看吕梁山的流泉飞瀑;游览惊涛拍岸、乱石穿云的嘉鱼县赤壁沙渚,经黄州(今湖北黄冈)而归。 第二次在万历二十四年(1596)秋,又作为持节使臣,出使长沙封吉藩朱翊銮。他放舟烟波浩瀚的洞庭湖;悠游潇湘道上,欣赏两岸的汀洲丛木、茅庵樵径;畅游黄冈赤壁;乘兴登庐山,观看白莲盛开,远眺含鄱口茫茫江流;避风石钟山,探水石相搏之趣。 第三次在万历二十五年(1597)秋,奉旨主江西考试。此行取道山岭葱茏、水舟生烟的富春江、兰溪;登群峰竞秀、云烟变灭的九华山,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多娇的江山,万千的气象,开拓了董其昌的襟怀,扩大了他的视野,丰富了他对自然风光的美好感受,为他的艺术创作提供了许多生动的素材。董其昌不但注意观察真山真水,同时还努力从古人的绘画优良传统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无论在旅途,还是在北京,他都尽力搜采名人法书宝绘,揣摩历代山水画诸流派的风格和艺术渊源,尤其推崇王维、董源、米芾、高克恭和“元四家”的绘画,以为他们的作品富有诗意,有文人的浪漫色彩,而不拘泥于形似。这时候京中的士大夫受李贽的影响,常常三五成群谈禅为乐,董其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郗司马帖 【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十七日先发的书信,郗司马未去,今日有得到阁下的书信,非常高兴。先发之信已经说的很清楚,今只又副简短几个字 郗xī(古读chīㄔˉ) 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沁阳县。姓。 慰去 马具

足 逸民帖 【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我以前在东山的时候差不多也看过不少好山好景。我要隐逸之民的想法已经好久了,阁下你最近回我信时怎么对我的想法不与关注,尽谈些不着边际,似梦中的话语呢没有机会当面表达的向往只情真是令我叹息。仅凭着封书信怎么说的清楚呢耶? yé? 文言疑问词,相当于“呢”或“吗”:“独不怜公子姊耶”。是耶非耶。? 古同“爷”,父亲。? 矣? yǐ? 文言助词(a.用于句末,与“了”相同,如“由来久矣”,“悔之晚矣”;b.表示感叹,如“大矣哉”)。? 耶?

yē? 〔耶稣〕基督教的创始人。 等 观 悉 粗

梦民 何 叹 龙保帖 【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迟舅

耳 至隔 平 龙 丝布帖 【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兹送上丝布做的单衣一件,聊表一点心意。《丝布衣帖》为《十七帖》丛帖第四通尺牍 积雪凝寒帖 【释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慨? kǎi? 情绪激昂,愤激:愤慨。慷慨。? 叹息,叹气:慨叹。感慨。? 豪爽,不吝啬:慨允。慨诺。慨然。 顷? (顷)? qǐng? 中国市制田地面积单位:一顷(等于一百亩)。碧波万顷。? 短时间:顷刻。有顷。少顷。俄顷(很短的时间)。? 刚才,不久以前:顷闻。顷接来信。 冀? jì?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原文和译文 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 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将

明-董其昌绘画作品欣赏(1)

明-董其昌绘画作品欣赏(1) 明-董其昌绘画作品欣赏(1) 董其昌(1555-1636),明代著名书画家。字玄宰,号思白、思翁,别号香光。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谥叫文敏,因称董文敏。万历七年(公元1589年)举进士,历任编修,湖广副使、太常寺卿,礼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辞官,以太子太保衔养老于家乡。他的字、画以及书画鉴赏,在明末和清代名声极大。善画山水,远师董源、巨然和黄公望。其画风笔意安闲温和、清新秀丽。他提倡用摹古代替创作。又以禅宗的南北派比附绘画,称“南北宗”。他是尚南贬北,抬高文人画的地位,打击压制和他相抗稀奇的“浙派”。其山水作品,用笔柔和,秀媚有余,魄力不足,缺乏气势,且多辗转摹仿,如《峒关蒲雪图》、《溪山平远图》等,皆为摹古之作。其作品留传至今的有:《山水》、《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画眼》等。 董其昌仿北苑笔意立轴 董其昌山居图屏轴

题识:董玄宰画。钤印:董其昌印(朱白相间)鉴藏印:廷济(朱文)、西樵(朱文)、冰壶(朱文)、虹斋心赏(朱文)旧裱附记(一):“董其写印”章请参见上海博物馆编《中国书画家印鑑款识》P1305第47方印章:“先人真迹湖颿嗣守”章请参见上海画出版社(近视代书画家款印综汇》P266第三行第二方印章。附记(二):鉴条由大收藏家陆公培题写,依鉴藏印可知由吴湖帆、张廷济、沈竹宾等先生收藏过,随画附画盒。 董其昌仿董源山水扇面董其昌溪山幽居图卷 钤印:董其昌印款识:开山庄是祖,扫迳仲为群。南郭延天籁,东林出佛云。琴尊无俗韻,图史见奇文。今日苏门啸,何须更岭闻。董玄宰画并题。鉴藏印:艳秋阁物、堂、孙慧翼印董其昌秋山图立轴 钤印:玄宰氏、董其昌印款识:秋山图。董玄宰。鉴藏印:仪周鉴赏、程心柏藏、金城私印、钱氏数青草堂考藏印、庞奈项奎题:华亭爱仿僧繇法,没骨秋山分外佳。楚尾吴头真有此,安排白舫共青。项奎。董其昌的山水画大体有两种面貌,一种是水墨或兼用浅绛法,这种面貌的作品比较常见;另一种则是青绿设色,时有出以没骨,比较少见。此轴《秋山图》上有项奎题:“华亭爱仿僧繇法,没骨秋山分外佳,楚尾吴头真有此,安排白舫共青鞋。”可见这是董其昌比较少的以青绿设色没骨法画成的作品,只是用色较淡而已,由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及译文 1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了,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得到您的来信,甚感安慰。要说的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2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又同样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3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想见您舅舅,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4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译文:算算日子,和您分别至今已廿六年了,虽时常有书信往来,却难以舒解久别思念的情怀。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只更增加心里的喟叹和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您近况一切如常,希

望明年的夏秋之间,或能再得到您的来信。方今岁月漫长,要从那里说起呢。 5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译文:我炼丹服药虽久,功效还是不怎么理想,但是和比起往年来,大概还是差强人意的。您自己保重珍爱为要。写这封信时,有无限的惆怅。 6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译文:知道您行将出任吴郡之守,想其地离家太远,不适合居处。叔是否将有西行?希望您能回信。 7瞻近无缘省苦,但有悲叹。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有期耳。亦度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译文:看来最近尚无机缘会晤,只有付之悲叹。您家中大小都平安吧。听说您将来这里居住,等待您来到,不胜欣喜之至,此言想必可以实现,要告诉我日期喔。我意料您不想住在京都建康,这里地既隐僻,又当时令特佳,所以很高兴您能前来。这封信的用意是期待您能回信。 8天鼠膏治耳聋,有验不?有验者乃是要药。译文:天鼠膏治耳聋,是不是真的灵验?如真的有效,则是我需要之灵药。 9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其书,可令必达。译文:朱处仁现在何处,以前得过他写来的信,信使送往后没有得到答复。现在想借着给你的回信再附寄给他,请你一定转交送达。 10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勤加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译文:足下今年刚好七十岁吧?知道你身体很健康,这是大可庆幸的事。推想你会勤加保养。我即将六十岁了,按照一般的人生规律,能活到这个年纪也不容易,算是我的大幸。但担心往后的身体变坏,可能会窘局难堪。正是这个原因,我想近快到你蜀地,一游汶岭。这不是随便说一说的,足下你尽管多加保养身体,等着我来游的这一天。不要以为是虚言,如果能完成我们这一计划,可以说是当今的一段奇事了。(正字是王羲之祖父讳,故改为政。初月帖中同。) 11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译文:去年夏季您送致的邛竹杖,都收到了。此间士人中许多人年纪已老,我随即将这些邛竹杖分送给他们了,并告知他们是您从遥远的益州送来的。 12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言此,心以驰于彼矣。译文:您信中所说的巴蜀山川的种种奇胜之处,扬雄《蜀都赋》、左思《三都赋》都没有记叙。您那儿山川奇异,更使人感到游览观瞻才能意足。可以成行,当请您迎接,如果迟误这一机会,真当以日为岁了。您镇守巴蜀,朝廷不会有调动之理。真想趁您还在巴蜀任上是与您一起登汶岭峨眉山而还,那才是不朽的盛事。 13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译文:您所在的益州,盐井、火井都有吗?您亲眼见过吗?想广布奇异之说,请来信告知。 14省别具,足下大小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译文:看到你另外来的信,问候起我家里的大大小小,甚为感谢。大家多分散各地,感念你的挂念之情,陶武昌(陶侃)诸子亦多远在各地作官。你同时亦多关怀,都常通信吗?我的老妻最近常病重,为了病危抢救常担忧。其他人都大致平安。非常感念您

美术鉴赏论文——浅谈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浅谈董其昌的“南宗北论” 董其昌,明末的山水画家,对我国的山水绘画史具有深远的影响。特别其绘画理论——“南北宗论”,是明清时期绘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之一,它深刻地影响了画家的创作活动,及其对绘画本身的理解和对中国山水画史的把握;对明清山水画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甚至波及了书法、诗词等相关艺术门类的理论建构。然而,同时他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学术界上自古到今都有许多赞成和反对的意见。本文试从董其昌的个人生平出发,就其社会背景,浅谈“南北宗论”及其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面对古今褒贬不一的评价,讨论现如今我们以何种目光对待。 如果说“南北宗说”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画派理论学说,那么提出“南北宗说”的董其昌则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画派理论家。在我看来,董其昌的“南北宗论”绝非偶然,它的出现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是面对当时的政治、宗教、经济、社会风气,而对山水画发展面临的困境而发出的声音,与当时的绘画界的情况有密切关系。 明初期和中期的浙派和吴派山水画,到了董其昌生活的年代已经到了陈腐或烂熟的时期。在日益动荡纷乱的社会现实和封建文化日趋衰败沉落的大趋势中。文人士大夫逐渐丧失了他们昔日积极进取的精神,山水画的发展逐渐没落。正是在这一文化社会背景下,“南北宗论”随之而生。“南北宗论”在明末出现,符合中国画自身发展的逻辑,是唐、宋、元、明的发展史与明代绘画批评相汇合所结出的果实。 从唐至明,山水画风格几经演变,画家对自然持的态度,审美情趣,表现手法也有种种差异,这么长的历史时期,只用两个流派去归纳,难免有自相矛盾,牵强附会,评价不当之处。历来有人对此进行了反驳、批判。但是,在中国历史上,画山水画毕竟有两种风格与画法,这是事实。董其昌作为对山水画艺术流派进行研究的先行者的作用还是应肯定的。 通过上文对董其昌及其“南北宗论”的分析,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认识到“南北宗论”的创立者想通过对从唐至明近千年的山水画的分析总结,用艺术风格分流派,并加以褒贬,以建立绘画的新风格和绘画批评的新标准。理论来源于实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是无止境的,故任何理论也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予以发展与创新。

《中国书法史》(习题与答案)8

《中国书法史》  (习题与答案)8 明代书法 1、简述台阁体书法产生的历史背景,其代表书家有哪些?答明代的台阁体在洪武年间出现,到永乐年间达到高峰,到成化、弘治年间才逐渐消失。风靡了一个世纪。台阁体的出现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与中书舍人一职有着直接的关系。中书舍人一职在唐代已设,属于中书省的正五品官员,掌管进奏参议表章之大事,洪武九年,朱元璋再设中书舍人一职,一改原来的性质,成为专门书写文书的七官员,并破例从布衣中直接选取能书者为之,代表书家有杜环、宋燧、詹希元、揭枢、朱芾等。永乐时再废旧制,修订《永乐大典》,需要 众多书吏,因而宫廷书家一时云集,如腾用亨,吴勤,程南云,沈度,沈粲。其中以沈度的影响最大,学其书者遍及朝野,台阁体的盛行从沈度起,台阁体以楷书为主流,而衍及各种书体。 台阁体书法的形成不能不说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喜好,台阁体书法的实用功能使它失去了书法艺术应有的丰富的内涵,缺乏艺术个性和情趣,台阁体虽格调近俗,但不同于清代的馆阁体的乌方光的那种死板。尚见清秀之气,但是对于书法艺术的发展显然是消极的。2、吴门书派是在怎样的历

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这一书派具有什么样的特质?他们 书法的审美取向对明初的台阁体有怎样的突破? 答明代初年,朱元璋团他的敌手张士诚曾经据吴,又因苏州地区经济发达,更有许多富可敌国的大户,故对苏州地区的文人和经济实行了钳制,成祖时,首都北迁,政治中心北移,到成化时,这种政治、经济上的钳制政策逐渐放松,文人书画家的创作变得自由起来。明代中期的书法,逐渐从初期的台阁体迷雾中走出来,台阁体书法是为了应试的需要,而吴门书家则不受宫廷的束缚,创作显得自由,于是书法活动有中心,也由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转向商业经济繁荣的苏南地区,尤其集中在苏州一带,并以吴门书派的出现为标志。苏南大都会苏州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经济富庶,商业繁荣,文人雅士聚集在此,书法家群体的地域集中在这个时期显得尤为突出。吴门书派一时汇为巨流,成为明代史上最大的书法流派,打破了明代初期以来表面繁荣而实质虚空的书坛局面,成为明代中期书法的主流。这些书家,能名摆脱台阁体的束缚,摒弃学习时人而直追唐宋,并提倡发扬个性,自立门户。他们的书法思想和书法实践对吴门书派的形成起着直接的先导作用。 3、阐述吴门书派代表书家的书风。 答吴门书派的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征明、陈淳、王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

十七帖原文及释文 《十七帖》第一帖开始因是“十七”两个字而得名, 1 郗司马帖【原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意】此帖致周抚(周抚为王羲之好友,当时周抚为益州刺史,在今四川。而王羲之在南京、会稽,书信一直不断)十七日先写了一封信托郗司马(为郗昙,郗鉴之子,是王羲 之妻舅)带去,但他还没走。今天我又收到您(足下为古代对对方的尊称,大致等于我比 你低的说法)的来信,心里十分快慰。先前那封信已经将我意思写的非常清楚了,这里只 再附上几行字请郗司马一起稍去。 2 逸民帖【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 ,书何能悉。 【释意】此帖致郗愔(亦为王羲之妻舅)。我前日向东去,(为王羲之去官后到会稽,会稽在金陵东。)略见沿途风景很是好。我想隐居的想法已经很久了,您怎么一直在等什么 不肯做决断呢?我回想与您谈隐居事,好像是在梦中一般。现不得与您见面而谈,徒有叹息。书信怎么能说得清呢。 3 龙保帖【原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今往丝 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释意】此帖致家族中人。龙保等身体安好(龙保为王羲之晚辈),承蒙您问及,谢谢了。想见您的舅舅一面,我才能放心。与他相别真是好久了。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才(通财)一件,仅表薄意。 4 积雪凝寒帖【原文】计与足下别二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 此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释意】此致周抚。算算时间我与您相别已经二十六年了,今天我们虽然常常书信往来问候,但是不能放下思念。读您先后来的两封信,只能增加感慨和叹息。这里大雪所积,非 常寒冷,五十年来所没有的气候了。想来您还是老样子,希望来年夏秋之间,还能再次得 到您的书信。岁月悠悠,又从哪里说起呢。 5 服食帖【原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至上,临书,但有惆怅。 【释意】此至周抚。我服食很久了(服食为东晋人炼丹服药的通称,意想做神仙),效果还是不好。大概比去年还算可以。您要保重身体为上,我在写这封信时,心里只有惆怅。 6 知足下帖【原文】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 【释意】此至郗愔。听说您要出行到吴郡了,想那个地方离家太远,也不合乎人的居住。叔(指郗愔弟郗昙)要向西走?等候您的回信。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 译文

王羲之草书十七帖译文 译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等(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 译文: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 也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译文:计与足下别十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 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知足下行至吴念违离不可居叔当西耶迟知问瞻近无缘省苦(告)但有悲叹 译文:足下小大悉平安也云卿当来居此喜迟不可言想必果言苦(告)有期耳亦度 卿当不居京此既避又节气佳是以欣卿来也此信旨还具示问天鼠膏治耳聋有验 译文:不有验者乃是要药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 其书可令必达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常佳此大庆也想复愚加 译文:颐养吾年垂耳顺推之人理得尔以为厚幸但恐前路转欲逼耳以尔要欲一游目汶领非复常言足下但当保护以俟此期勿谓虚言得果此缘一段奇事也 译文:去夏得足下致邛竹杖皆至此士人多有尊老者皆即分布令知足下远惠之至 省足下别疏具彼土山川诸奇杨(扬)雄蜀都左太冲三都殊为不备悉彼故为 译文:多奇益令其游目意足也可得果当告卿求迎少人足耳至时示意迟此 期真以日为岁想足下镇彼土未有动理耳要欲及卿在彼登汶领峨眉而旋实不朽之盛事但 译文:言此心以驰于彼矣彼盐井火井皆有不足下目见不为欲广异闻具示 省别具足下小大问为慰多分张念足下悬情武昌诸子亦多远宦足下兼怀并数问不老妇顷疾笃 译文:救命恒忧虑余粗平安知足下情至旦夕都邑动静清和想足下使还具(一一)时州将桓公告慰情企足下数使命也谢无弈外任(住)数书问无他仁祖日 译文:往言寻悲酸如何可言严君平司马相如杨(扬)子云皆有后不 胡母氏从妹平安故在永兴居去此七十也吾在官诸理极差顷比复匆匆

中国书法史基本知识梳理(元明清书法)

中国书法史基本知识梳理(元明清书法)中国书法史基本知识梳理(元明清书法) 第七章元代书法 1、元代书法由于其社会的特殊性,特别是____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形成书法史上的一次转折。(赵孟睿 2、元代书坛的总体特征是____。(复兴晋唐与全面复古) 3、____书法成为自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篆隶) 4、____的设立为元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奎章阁) 5、____书家的大量涌现是元代书坛的独特现象,特别是____的出现,对元代后期的书坛产生了很大影响。(少数民族,康里巎巎) 6、隐士书家群成为元代书法重要的一脉,其中____、____、____、____等隐于太湖地区的文人书画家群堪称典型。(吴镇、杨维桢、陆居仁、倪瓒) 7、书法与____紧密结合在元代成为一种风尚。中国画题跋的盛行始于____。(文人画,元代) 一、赵孟 1、赵孟睿郑撸撸撸撸窃樘车钠熘摹(子昂) 2、在篆刻上,赵孟钤凇队∈沸颉分刑岢龅暮何河〉模撸撸撸撸谝淮谓沂玖撕河〉纳竺捞卣鳌(质朴自然) 3、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对赵推崇备至:“自唐以前集书法之大成者,____也。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____也。”(王右军,赵集贤)

4、赵孟畹目樽髌酚小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湖州妙严寺记》、《三清殿碑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胆巴碑稿》、《仇锷墓碑铭稿》) 5、赵孟钚】髌酚小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豆芈邸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返取(《道德经》、《洛神赋》、《大洞玉经》、《汉汲黯传》) 6、赵孟畹模撸撸撸弑还衔涑删妥畲笳撸院笫赖挠跋煲惨裕撸撸撸呶钌睢W髌酚小叮撸撸撸摺贰ⅰ豆槿ダ促獯恰贰ⅰ叮撸撸撸摺贰ⅰ叮撸撸撸摺返龋湔虏荨叮撸撸撸摺肥悼虏莘缙鹊肌(行草书,《兰亭十三跋》、《赤壁赋》、《雪晴云散帖》,《急就章》) 7、赵孟钍窃樘沉煨洌倨鹆耍撸撸撸叩钠熘模乖榉ㄔ谀纤问榉ㄒ话俣嗄甑南籼踔笾匦赂此眨⒊氏殖鲂佬老蛉俚木跋蟆K炊匝榇友照媲淙胧郑岢鲋彼荩撸撸撸撸⒃谑导腥娓垂拧(复兴古法,东晋二王) 8、赵孟钤谑檠枷胫杏泻芏嗑俚募猓缣岢觥笆榉ㄒ裕撸撸撸呶希撸撸撸咭嘈胗霉ぁ8牵撸撸撸咭蚴毕啻撸撸撸咔Ч挪灰住#ā独纪な稀罚背晌院笫槁壑械闹鄱希沂玖耸榉ㄒ帐醯谋局省(用笔,结字,结字,用笔) 9、赵孟罨谷衔骸把橛卸:一曰____,二曰____。 ____弗精,虽善犹恶;____弗妙,虽熟犹生。”他提出____第一、____第二的观点,这是书法作为传统艺术得以传承的重要条件,不仅在元代具有重要意义,在今天仍是指导我们书法实践的箴言。(用笔,字形) 10、赵孟畹氖榉ㄓ跋炝艘淮咳耍褂跋斓剑撸撸撸摺ⅲ撸撸撸撸猿适榉ㄊ返挠跋煲彩蔷薮蟮模涫榉缌执铮撸撸撸咭陨稀(明代、清代,三个世纪) 二、复兴晋代书风与全面回归的中坚 1、在元代复兴晋代书风的潮流中,除赵孟钔猓淄疲撸撸撸吆停撸撸撸撸窃谑樘巢⒊莆跞蠹摇(鲜于枢、邓文原) 2、行草书是鲜于氏的最大特色,其手札、题跋精熟圆润,作品有《保母砖帖跋》、《游高亭山记卷》、《____》等。

王羲之《十七帖》释文、译文

王羲之《十七帖》29篇高清合集(附释文译文)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此帖为一组书信,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十七帖》单独成“帖”,编排顺序上也是大有讲究,从开始的从容点画、字字清晰流畅,到中间的恣意奔放,到《青李来禽帖》以楷书稍事休整,再入《虞安吉帖》的狂放奔洒,纵贯起来犹如一整篇交响巨制。此帖收入各家法帖,是为千古以来,可谓草书教科书。 王羲之《十七帖》之郗司马帖 【释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这天,信已写好,本想请郗司马带去,还未启程,当天就收到您的来信,甚感欣慰。要说的话已都写在先前的信上了,这里只简单写几个字作为答复。 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 【释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译文】我上次东行,略见当时美好的山川景物。我想隐居当逸民的想法已经很久,您怎么又反复提起(再次出仕)之事?简直像梦话一般!没有机缘见面,甚为感叹,书信中何能尽表我的心意。 王羲之《十七帖》之龙保帖 【释文】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译文】龙保等几个晚辈都平安,谢谢。很久没见您舅舅了,他可好?真是疏隔得太久了。 王羲之《十七帖》之丝布衣帖 【释文】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示致意。 【译文】今天送上丝布单衣料一件,仅表薄意。 王羲之《十七帖》之积雪凝寒帖 【释文】计与足下别,廿六年于今,虽时书问,不解阔怀。省足下先后二书,但增叹慨!顷积雪凝寒,五十年中所无。想顷如常,冀来夏秋间,或复得足下问耳。比者悠悠,如何可言。 【译文】算算时间,和您分别至今已经二十六年了,虽经常有书信往来,却难免对您的思念。读您先后寄来的两封信,心里更加感慨。最近积雪未消,天气严寒,是五十年来所未曾见的景象。想来您近来一切安好,希望明年的夏秋时节,还能再收到您的来信。岁月漫长,要从哪里说起呢? 王羲之《十七帖》之服食帖。 【释文】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复可可。足下保,爱为上,临书,但有惆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