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小学语文_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乡村四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乡村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了”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默写古诗。

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悟诗歌的魅力,同时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谈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田园诗,感受它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上课一、导入课题

现在,请大家认真看着老师板书课题(指板书:乡村四月)齐读诗题。:

二、弄懂诗题

师: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生交流)

师:是呀,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板书)翁卷宋朝人

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

三、知晓作者

师:都摇头呀,那你熟悉谁?

师:是呀,这么多诗人,都是咱们所熟悉的,但是这位宋朝的翁卷,他不像唐朝的大文豪李白那样成天饮酒作诗,游山玩水,他也不像宋朝的王安石那样入朝为官,过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生活,他呀,一生都没有做过官,专为劳动人民写诗,他的诗歌简约而质朴,有这么一句话,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出示)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再加上他叫翁卷,一字灵舒,这样的一卷一舒,又恰恰符合了他的创作风格,让我们一起牢牢地记住这位宋朝的诗人吧。(齐读:宋翁卷)

四、整体感知

1、师:了解了诗人,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大家打开课本108页,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首诗,读的同学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听一听,他是否读准确了,读不准确的地方,你可以纠正他,力求做到人人都能字正腔园。听明白了吗?(同桌互读)

2、师:谁想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注意听,他是否把生字读准了。(一生读)指导读“蚕桑”这两个字。(生2读)师评价

师:在这首诗中,还有一个多音字,谁发现了?你说。(生:了),你了不起,找的非常准确,这个了是什么意思?(结束)从哪里知道的?(课后注释)

3、师:你很会学习,能够借助课后注释来理解词语的意思,这是一

种学习古诗的好方法,请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课下,老师查过字典,(出示字典拼音、解释)这个字作为“结束”这个意思讲的时候,就应该读“了”这个音,所以最后一句应该这样读。师范读,生读。师:其实,读古诗就应该这样,字字落实,而且要咬准字音,(副板书:字音)这就叫做“一丝不苟”,当然,光读准字音还是远远不够的,读古诗最重要的是要读出它的节奏,(副板书:节奏)现在自己试着读一读,读上两遍,看看七言古诗会有什么特别的节奏啊!(生读)

师:谁来试试看。(生1读)师评价。谁还想再来试一试。(生2读)师评价。这样吧,老师告诉你们一件法宝,读这样的七言古诗,一般来说,它的节奏是两字一顿,比如说第一句(师范读)感觉到了吗?

4、让我们一起合作读一读这首诗。(师生合作读)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读准了字音,读出了节奏,还读出了韵味,(副板书:韵味)读诗就应该这样读。

师:读诗不仅要放在口里读,还要放在心里,现在请大家沉下心来,默读诗句,想一想,在诗人翁卷的笔下都描写了哪些景物?用横线标出来。

5、师:谁愿意起来说一说,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师相机板书:山原子规川雨

师:诗中除了写景,还写了什么?(人)

四、品读诗句,感受景美

【渡】你们看,这山原,这子规,这川,这雨,构成了乡村四月一道

亮丽的风景。作者寥寥几笔,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可谓是出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谁愿意像刚才那样读一读这两句诗?(出示一、二句诗),其他同学闭上眼睛仔细听,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副板书:想画面)

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1、师:诗人说“绿遍山原”,(出示绿遍山原)“山原”是什么?(山陵和原野)从哪里知道的(课后注释)

借助课后注释是理解古诗的好方法,很聪明。(副板书:借注释)师:“山原”,其实就是江南的丘陵小山。那小山连着平地,平地连着小山。平地小山,小山平地,交错着,绵延着,这就是——(生:山原)(师边说边画示意图)

师:什么样的山原才是绿遍山原?(生)

师:在哪里你看出漫山遍野都是绿色的?(绿遍)

师:遍是什么意思?(到处都是)

师:让我们一起把这绿绿的山原给展示出来?(指导朗读“绿遍山原”)师:(出示图片),看,给你这幅图,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诗中的哪个词?(白满川)很会读书。

诗人说“白满川”。这“川”不禁让我想起李白的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这里的“川”指的又是什么?(平地)

师:是呀,适逢农历四月,乡村的人们已经在翻耕好的田里灌满了水,即将准备插秧了。水田被天空的亮光映照着,显得怎样?白亮亮、白

茫茫。(出示课件)看啊,就是这样的白亮亮、白茫茫,诗人称之为“白满川”!(生读“白满川”)

师:乡村四月,到处都是青山,到处都是白水。绿得鲜亮,白得耀眼,绿白辉映,令人陶醉!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的读一读这句诗?(课件出示:绿遍山原白满川)

师:知道吗,在江南的乡村四月,这样的青山,这样的白水,往往笼罩在蒙蒙的细雨之中。(课件出示乡村烟雨)

那细雨绵绵的,像牛毛像花针青丝轻尘烟雾。。。这雨让你又想起了哪些诗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师:就是这样的细雨,轻轻的,它飘落在你的脸上,抚摸着你的脸颊,轻吻着你的额头,惬意至极。就是这样的细雨,密密的,它飞舞着,飘洒着,整个乡村都像罩上了一层薄薄的烟雾。难怪诗人会说,师:子规声里生:“雨如:烟再读轻些,师:子规声里生:雨如烟。师:听(播放子规的声音),这是什么声音(子规的声音),知道它还有哪些名字吗?(杜鹃、布谷、杜若)知道什么时候能听到这种鸟的叫声吗?(等到端午节前后你就能听到了),据说,它的叫声是在催促人们开始种田了。

师:这般的乡村,这般的美。如诗如画,令人陶醉。置身在这样的美景当中,难怪诗人会情不自禁地吟诵出这样的诗句:(课件: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结语:孩子们,此情此景,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

(这里的景色很美……)板书:景美

五、品读诗句,感受人忙

师:真是一幅有声有色,意境朦胧的乡村画卷,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

生:插秧、种田。

师:他们只是插秧、养蚕吗?没干别的吗?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闲人少”(你很会学习,能够抓住关键词也就是诗眼来学习,是一种好方法)(副板书:抓诗眼)

师:闲人少,就是什么人多呀?

生:忙人多!

师:那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呢?

生:忙喂鸡、喂鸭、翻地------。

师:那说明这里的人怎么样?

生:很忙碌,很能干,很勤劳(板书人勤)

师:从哪一句式可以看出人勤。(从“才了……又”可以看出人勤)师:理解了这些,我们一起来读诗的后两句(齐读三四句诗)。想不想也来当一回诗人,把诗人没写进去的忙写进去。快快拿出笔,仿照这个句式写一写。谁想来试试?(屏幕出示: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又())(生读诗句)

师:噢,一件事做完了,又接着做另一件事了,一件接着一件事,真是忙个不停啊!他们这么忙是为了什么呢?

生:为了生活。生:为了养家糊口。

师:你想对这些忙碌的人们说些什么呢?

生:你们真是太勤劳了。生:我也要向你们那样,勤劳的生活。

师:让我们带着对这些勤劳的人们的赞美,再读读诗句。(生齐读)六、再读诗句,感悟诗情

【渡】这样美的乡村,这么忙的人们,组成了一个美丽的乡村四月。让我们再来回味回味吧!(播放《乡村四月》图片)

师(导读):孩子们,让我们怀揣着对乡村四月,乡里人家的热爱与赞美,一起读(出示全诗)

师(导读):多么动听的诗歌啊!此时,如果你就漫步在这乡村四月的小路上,看到如此美丽的田园风光。你要赞美这里如诗如画般的乡村美景,你要赞美这里繁忙勤劳的乡里人家。那就把你所有的感情都融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文字中!读!——(全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么美的诗,你们愿不愿意背下来啊?自己练习一下。谁愿意来背?大家一起背一下。 (配乐)师评价,结合板书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结语】江南乡村的四季风光,总是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在翁卷的笔下,江南乡村是如此之美,如此之忙。可在孟浩然的笔下,江南乡村却是另一番景象。请大家用上本课学习古诗文的方法(手指板书)读读他的《过故人庄》。(课件展出)这乡村美吗?人们忙吗?(恬适、

娴静)不同的诗人笔下的田园生活是不一样的。

七、拓展读诗,课外延伸

【结语】其实,这样的田园诗歌还有很多。光范成大写的《四时田园杂兴》就有60首。还有王维的《山居秋暝》、《田园乐》。以及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等诗。课后,请同学们搜集一下这些古诗,用上本课学习古诗文的方法(手指板书)用心读读,相信你对田园诗一定会有更多的了解和收获。

《乡村四月》学情分析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动手操作的能力。他们喜欢在自己的探索中获取知识,喜欢在玩中学,喜欢在做中学,喜欢在想中学,喜欢在用中学。对周边的事物产生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学习愿望,但不能自觉地从生活中进行学习,也不能很好地把语文知识用于生活中。在学习的方式上,存在着单一式的学习,缺乏合作学习的习惯,不能做到与人交流,与人对话。喜欢受到表扬或赞美,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有时是很幼稚的见解。

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了不少的古诗,能基本正确地进行朗读,结合注释内容粗知大意,具备了初步的认知水平。怎样让学生更深入的对古诗词的语言美和所表现的内容美去品味和体会,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教师要引领学生达到的。因此,我把体会诗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热爱乡村风光,赞美劳动人民的思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