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1.1功——课时1:功

11.1功——课时1:功

11.1功——课时1:功
11.1功——课时1:功

11.1功

课时1:功

课前预习归纳

1.功的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做了功。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____;(2)物体在_________________上移动的距离

3.功等于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乘积;公式:________。

4.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基础落实

1.(2012?天津)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重为8N 的木块,在水平长木板沿直线匀速移动0.5m ,如图所示,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N ,木块所受的重力做功_________J .

2.(2012?绥化)在水平地面上,用50N 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100N 的小车,使小车沿水平方向匀速前进5m ,重力所做的功等于_________J ,小车的运动状态_________.

人拉车前进的过程

B

石头未搬动

D

速运动到C 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 A 、F B ,所做功分别为W A 、W B ,则( )

课后能力提升

7.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用100N 的水平推力使一个重为500N 的物体前进了10m ,在此过程

8.为了粉刷教室,需要将涂料运到五楼.工人师傅可以采用的方法有:①用人直接搬运上

16.(2012?衢州)在复习测量知识时,某同学测得“九年级下科学教科书”的一些物理量,如

乙同学把一本掉在地上的“九年级下科学教科书”捡起后,将其平放在离地70厘米高的桌子上(如图).请根据以上信息计算:

(1)乙同学把书捡起来平放在桌面上的过程中对书本所做的功是

_______焦?

(2)教科书平放在桌面上,此时教科书对桌面的压强是_______帕?(计

算结果保留整数)

(3)乙同学利用表上数据,又进行了新的计算,部分过程如下:

…=cm

cm cm g 6.05.180.26260??=…则该同学计算得物理量是教科书的_________.

【八年级】八年级物理下册111功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关键字】八年级 11.1 功 教学目 标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知道功的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材分 析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学方 法演示实验法、实验探究 法、讨论法、讲授法、自 主学习和分层次教学相 结合 教具 木块、木板、细绳、弹簧 测力计、小车,杠杆和支 架、钩码、滑轮、细线、 刻度尺(两个)。 课时 1 教学补 充 教学过程简记一、引入新课 两组数字引入: 学生讨论汶川、雅安地震 视频“地震中山体滑坡”、“推土机清泥土” 二、新课教学 (1)力学中的功 设问:推土机推开沙石是否有“成效”?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推土机推开泥土,打通道路有“成效” 导入:物理学中用功来表示“成效” 板书:第十一章,第一节功 学生观看视频 视频1: 马拉车运动的视频 视频2: 叉车举高物体 学生分组讨论,四个人一个小组,要求小组代表发言(3分钟)问题: 1、马、叉车是否对物体有力的作用? 2、是否有“成效”?体现在哪里? 3、马、叉车对物体是否有做功? 4、以上两个实例有什么共同点? 问题通过一个一个出现,学生分组讨论。

太极功夫扇教学设计(供参考)

《太极功夫扇》教学设计 一、教学指导思想和理念 1、本课以新课标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2、根据高一学生身心特点,在教学中创设快乐有趣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除了传授学生太极功夫扇基本技能之外,还要讲明所学内容对发展身体素质和增强体质的作用,让“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及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将来适应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分析 民族武术类(太极功夫扇)体育项目,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学生通过学习得到美育熏陶。对学习其它武术套路,发展身体的柔韧性、灵活性、协调性和节奏感,提高动作的速度和连贯性,激发民族自豪感,养成吃苦耐劳的习惯,有重要作用。 三、学习目标分析 ㈠、认知目标:掌握动作要领及动作名称和动作顺序,及特点。提高学生对武术的兴趣。㈡、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尝试练习,使学生做到路线清楚,手形、步形正确到位。发展协调性、力量等素质。 ㈢、情感目标:通过太极功夫扇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增强他们对社会的责任感。 四、学习对象分析 1、高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体育课中比较易兴奋,又易抑制;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强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 2、运动参与能力、性格爱好都具有很大的差异,部分女生往往会表现出怕羞的一面,而男生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因此,一些带有模仿性、表演性的练习,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功夫扇运动恰恰是一项刚、柔兼备的项目,既能表现出男生的刚强,又能体现出女生的柔美。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太极功夫扇第二段五个动作的动作路线及特点。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吴必尊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 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2.系统方法观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或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和处理研究对象,实现整体优化,以求系统获得最大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整体性: 即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要求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必须匹配、相容,且达到最优组合,使产生最大功能的“整体效应”,这样,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 因此,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故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将系统各要素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加以配置、组合的过程。 ②有序性: 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功率》教学设计

《功率》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在学习机械功之后,从做功快慢的角度认识功这个物理量。功率在实际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后续学习电功率等知识的基础。 教科书通过对生活、生产实例的分析,采用比值定义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要求学生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对功率概念的认识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功率与功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与距离的关系相似,学生在学习速度概念的基础上容易进行知识的正迁移,所以,可以结合实例采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功率的概念。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认识与记忆,也可以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率。能说出功率的物理意义,并能写出功率的定义式及其单位。 2.能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率的含义。 3.能应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利用功率的概念设计测量生活中功率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人体的输出功率的过程,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2.通过资料认识常见运动物体的功率大小,了解功率在实际应用的重要价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测量活动的组织安排,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2.进一步形成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习惯,增强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功率的概念和利用公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对功率意义的理解。 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1、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2、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二、引入:我们怎样比较做功的快慢,做功不但有一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做功快慢的问题。如体重相同的甲、乙两同学,甲慢慢从一楼走到五楼,乙快速从一楼跑到五楼,尽管两人做的功一样多,但甲需较长时间,做功慢;乙需时间较短,做功快。比较做功快慢就像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样,可以采用: a.做同样的功,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b.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物理学上常采用b 情况,一般都取“单位时间”。就是指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功率。很显然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三、新课教学:阅读课本111页,钩出重点知识,在不懂之处打上问号。 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做的功叫做功率,它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功率公式:t w p P -功率-瓦特(W );W -功-焦耳(J );t -时间-秒(s )。

功教学设计2014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一节功.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2.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 平时常见跟功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教师指引:功劳、功勋(贡献);事半功倍、徒劳无功(成效)。其实,物理学中,对物体做功的功指的也是贡献、成效的意思。 二.教学过程 任务一:认识力学中的功 观看视频:从有没有成效的角度来看看以下哪些情况对物体有做功。 教师点拨: (情景A)提不动,没有成效,没有做功; (情景B)堆上去,有成效,有做功; (情景C)能拉动,有成效,有做功。 任务二: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分析两个例子: 1.马拉车 2.起重机吊起货物 思考:有没有做功?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点拨: 1.马拉车:车受到拉力,在拉力方向上运动运动了一段距离 2.起重机吊起货物:货物受到拉力,在拉力的方向上上升了一段距离 归纳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物体受到力 2.在力的方向上运动了一段距离 动手做一做:利用书桌上的任意小物品(书或文具、水瓶等),尝试对物体做功。 任务三:判断力有没有做功 教师点拨:我们描述对物体做功,主语是力,如:拉力对车做功;推力对箱子做功;支持力对书本做功等。 观察视频: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分析人对物体有木有做功 教师指引:人对物体施加的力是支持力,竖直向上,人移动的方向水平向右。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所以没有做功 堂上练习:从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人对物体有没有做功? (1)抱着一摞书不动;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 教师点拨:有力无距离——没有做功(劳而无功) 相似例子:人用力推石头而没推动 (2)被踢出去的足球,在地面上滚动。 教师点拨:有距离无力——没有做功(不劳无功)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请自举一具体课例来说明)。(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请自举一具体课例来说明 课堂教学设计表

二、结合教学时间与本科内容,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供直观材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1)设疑激趣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授鸟的飞行时质疑:“鸟为什么能飞,而人类又不能飞呢?”;讲授病毒时质疑:“为什么病毒必须营寄生生活?”讲授激素调节时提问“有些人多吃糖后,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但1~2小时以后,血糖浓度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提高,这就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直观激趣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讲血液循环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从录象中了解循环的途径;再通过录像将心脏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逐一分析各部分的功能,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加深了理解。(3)情境激趣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如讲克隆技术时,给学生讲克隆羊多莉的故事和介绍一些有关克隆的影片,当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时,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小结克隆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教学出现了高潮。.在教育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物分子结构的图像,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 二、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生物学的初步研究能力等。因此生物教师应该努力克服困难开足实验。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才干的最基本途径,是培养智能的基础,对于生物学这种实验性学科尤其如此。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而后经过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某个结论。因此,思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老山界》公开课教案 导读:一、导语: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高三十里,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去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学生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讨论、明确:红军长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学习 ㈠明确顺序安排 1、写文章首先得有条有理、顺序清楚。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呢?(时间变化、地点转移) 2、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时间、地点的词句。 ㈡了解事件经过。填表说明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时间地点人物活动 第一天上午 傍晚 天黑 夜黑 半夜

第二天黎明以后 下午 ㈢理清结构层次。 1、提问:记叙一件事,文章结构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记叙经过,说明结局。 2、本文是不是这样安排的呢? 大致如此。分三部分:交代决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 记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2—33段); 说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四、细读品味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难翻的山。其“难”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㈠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全面思考。 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 ㈡对于这些困难,课文是怎样描述的?(要求学生跳读、勾划、概括)。走路难:悬崖峭壁、山高路险。睡觉难:路窄石硬、寒气逼人 吃饭难:粮食奇缺、肚子饥饿。处境难:敌人追击、枪声密集。 ㈢面对这般重重困难,我们的红军战士是如何对待的呢? 打趣逗笑、奋勇登山。酣然入梦、观赏夜景。 鼓着勇气、继续前进。毫不畏惧、嘲笑敌机 ㈣这些描述表现了红军战士怎样的思想性格? 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

电力系统111

1,电力系统中性点运行方式:电力系统中作为供电电源的发电机和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方 2,计算负荷:根据用电设备容量统计计算求出的,用来按发热条件选择供配电系统中各元件的负荷值 3,尖峰电流:指持续时间1~2s的短时最大负荷电流,主要是用来选择熔断器和低压断路器、整定继电保护装置及检验电动机自起动条件等。 4,最大、最小运行方式:使电力系统短路阻抗最小、短路电流最大的运行方式为最大运行方式,使电力系统短路阻抗最大、短路电流最小的运行方式为最小运行方式。 5,一次电路、一次设备:供配电系统中担负输送、变换和分配电能任务的电路称为主电路,也叫一次电路;一次电路中的所有电气设备称为一次设备。 6,二次电路、二次设备:用来控制、指示、监测和保护一次电路运行的电路,称为二次电路。二次电路中的所有电气设备称为二次设备。 7,继电器:一种在其输入的物理量达到规定值时,其电气量输出电路被接通货分断的自动电器。 8,.接触电压和跨步电压:接触点压是指设备的绝缘损坏时,在身体可同时触及的两部分之间出现的电位差;跨步电压是指人在接地故障点附近或有电流流过的大地上行走时,加于两脚之间的电压。 1 通常电力网电压高低的划分:低压1000V及以下、中压1kV~10kV或35kV、高压35kV~110kV或220kV、超高压220kV或330kV及以上、特高压1000kV及以上。 2中性点不接地的电力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时,中性点对地电压为相电压,非故障相对地电压升高为线电压; 3引起短路的原因主要有:电气绝缘损坏、误操作、鸟兽危害; 4短路后经过 0.01 s,短路电流达到最大值,此电流称为短路冲击电流; 5校验电气设备和导体热稳定性采用的电流是短路电流周期分量有效值; 6电弧熄灭的条件是弧道中的去游离率大于游离率; 7SF6气体绝缘和空气绝缘相比的优点可使电气设备减小占地面积和体积,和变压器油绝缘相比的优点能防火防爆; 8)电力变压器的额定容量,是指它在规定的环境温度条件下,室外安装时,在规定的使用年限内所能连续输出的最大视在功率。 9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以下数据:架空线路与地面的距离,在非居民区应大于 5 m,在居民区应大于 6 m,跨越建筑物时,其最小垂直距离应大于2.5 m。 10配电所专用电源线的进线开关宜采用断路器或带熔断器的负荷开关。当无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要求,且出线回路少无需带负荷操作时,可采用隔离开关或隔离触头。 11,10kV或6kV固定式配电装置的出线侧,在架空出线回路或有反馈可能的电缆出线回路中,应装设线路隔离开关。 12继电保护装置一般由测量部分、逻辑部分和执行部分等部分组成; 13微机继电保护的硬件主要由计算机系统、模拟量数据采集系统、开关量输入输出系统、和人机接口等部分组成。 14.二次回路的交流电流回路有(互感器)供电,交流电压回路由(变压器)供电。 15.断路器位置信号用来显示断路器正常工作的位置状态。红灯亮,表示断路器处在(合闸)位置,绿灯亮,表示断路器处在(跳闸)位置。 16一般红灯闪光,表示断路器(自动合闸),绿的闪光,表示断路器(自动跳闸)。 17《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规定人体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10kV及以下安全距离为0.35 m;35kV安全距离为 0.6 m; 18我国规定安全电流值是 30 mA.s,正常环境条件下允许持续接触的安全特低压是 50 V; 1电能生产、输送、分配及使用全过程(B同一瞬间实现) 2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行单相接地短路时,流过接地点的电流性质(A电容电流)

京教杯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心系士人情怀深谙春秋礼义——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烛之武人物形象授课人房山区交道中学贲鎏 学科语文学段:必修一年级高一 教材书名:语文一(必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 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 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 与局限。”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有一个观念已日益深人人心,那就是文言文教学应兼顾 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做到三者的统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 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 态度。”《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强调“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基于以上理论的指导,学习历史文章,要让学生学会和历史对话,在历史背景下分 析人物 教学背景分析 内容分析:《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记述行人辞令,《烛之武退秦师》是其中的名篇,烛之武更是以勇赴国难的义勇精神和以三寸之舌说退秦师的雄辩之 才闻名于世。本堂课是第二课时,主题定位为“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烛之武人 物形象”,尝试把“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件放在历史的背景中去观照,把烛 之武放在中国传统士文化中去观照,更全面地了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 件的历史意义,更深刻地理解烛之武身上表现出的中国传统“士”的特质, 进而理解传统精神的现实意义,使整堂课有一个鲜明而全新的主题。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基本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在本文的教学中,除疏通文意、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外,还应把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借鉴层面上。我 校是一所普通完中校,学生分析与理解能力略有不足,课前引领学生大量的 梳理历史背景知识,整理资料,对希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会和历史对话, 学习尝试解读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手段 技术准备:幻灯片、文字资料 教学目标

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老山界-赛课课件.docx

二老山界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习和掌握按时间顺序、地点转移记叙事情的方法。(重点) 2.感悟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 3.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中心意思的作用。(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万五千里长征,历时一年,震惊中外。英勇的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越过了万水千山,胜利到达陕北。同学们,你们知道红军翻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是哪一座吗?那就是老山界。这座山到处是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可我们的红军战士却勇敢地翻过了。大家想听听这段故事吗?那就请亲身经历过这次翻山战斗的一位老红军给我们讲述吧。 二、自主预习 1.走近作者。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过《解放日报》总编辑、宣传部部长、文化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1996年5月9日在北京逝世。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惊惶.(huánɡ)呜咽.(yè)苛.(kē)捐杂税 蜷.曲(quán) 咀嚼 ..(jǔ jué) 酣.(hān)然入梦 3.理解词义。 苛捐杂税:指当时反动政府强迫老百姓上缴的各种税费。 酣然入梦:甜美、畅快地入睡。 呜咽:流水发出凄切的声音。 4.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红军翻越老山界用了多长时间?老山界给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 明确:从第一天下午到第二天下午两点多钟,才翻越老山界。老山界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陡峭、险峻、高大(陡、窄、险)。 (2)请试着按时间顺序给本文划分段落层次。 明确: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老山界,点明它的地理位置和山高的特点,摆出困难。 第二部分(第2-33段):写翻越老山界的经过。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基础课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基础 课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基础课教案:临海市杜桥小学金玲玲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三课时。教材分为两个部分:带灯座的电路和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第一部分让学生利用电池盒和小灯座点亮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第二部分让学生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学生分析】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已经学会了用1根导线和1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了电流在一个完整电路中的路径。这一课将在学生已有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分别点亮1个和多个小灯泡,进一步了解电流的路径,并感知串并联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器材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思考: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会亮?你能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吗? 3.揭题:像这样,由导线、电池和小灯泡构成的一个电路,我们把它叫做《简单电路》。 二、带灯座的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并思考:这两个工具的作用?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如何使用并演示: (1)先将电池盒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并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盒的两个导线接触小灯泡,确定小灯泡能发光。 (3)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并两节上导线? 4.学生活动: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 6.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7.学生活动:画出简单电路图(完成记录单1)。 8.汇报展示:将代表性的几张电路图展示下并用红笔完善。 三、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并画出简单电路图(完成记录单2)。 2.学生活动: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并画出相应简单电路图。

2021苏科版物理九年《功》word教案

2021苏科版物理九年《功》word教案 三、功(第5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明白功的概念; 2.明白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3.会利用功的公式进行运算。 二、学习重难点 功的概念、功的运算公式;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 三、学习过程 活动一:分析杠杆、滑轮(组)的优缺点 用动滑轮提物体能够省一半力,与此同时,手提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上升距离是什么关系?这说明动滑轮是省距离依旧费距离的呢? 用筷子夹菜时,手指只要移动专门小的一段距离,筷尖就能移动专门长的距离,这说明筷子这种杠杆是省距离的,与此同时,你能判定筷子是省力依旧费劲吗? 有没有既省力又省距离的简单机械呢?这种关系背后的规律又是什么呢? 活动二:探究斜面 信息快递:与杠杆、滑轮一样,斜面也是简单机械的一种,大桥的引桥、卡车装货(如下图)的跳板都能够看作斜面。 由活动一,我们明白了杠杆、滑轮、滑轮组在省力或省距离的优点的同时,都同时存在着缺点。现以斜面为研究对象,用实验探究其使用特点。 在斜面上放一小车,车内放不同数量的砝码,沿斜面方向拉动小车,测出拉力大小F、小车通过的距离s、小车及砝码总的重力G,小车内升的高度h,并填入下表:序号F/N s/m G/N h/m FS/(N·m)Gh/(N·m) 1 2 3 (2)比较每次FS与Gh的关系,看有什么发觉。 小结:如不考虑摩擦等阻力的阻碍,大量实验说明: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 的。也确实是说使用如何机械都不能省。 活动三:了解功的概念 阅读课本P15,了解功的定义、符号、公式、单位、单位符号及单位的物理意义。读明白记住后,脱离课本与同小组同学互相问答。 分析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a、 b、 摸索与讨论:不做功的三种情形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

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功率放大器教案一

授课学科:音响设备 授课班级:15电子技术冠名班 授课教师:田丽 廊坊市电子信息工程学校

课题功率放大器 授课班级15电子技术冠名班授课时间2017年3月14日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对功率放大器的要求及功率放大器的种类和型式 2、OTL电路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 2、在操作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3、在带着问题思考、做题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学生在过程中产生学习电子技术的兴趣; 2、在分组练习的过程提高团队合作的作风; 3、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操作规范。 教学重点OTL电路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教学难点OTL电路组成特点及工作原理 教法学法教学模式:体验式教学 教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准备:根据学生特质进行分组 学生知识技能准备:三极管的特性、电容知识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情境创设情感体验引入 通过一段视频,让同学们观看OTL功放的应用,激发大 家的兴趣。学生回忆并 回答问题。 复习对 于新知识的 掌握非常重 要,所以教 师务必注意 此环节。 任务引领探究任务一:功率放大器的认识 1、功率放大器的概念 在电子系统中,模拟信号被放大后,往往要去推 动一个实际的负载。如使扬声器发声、继电器动作、 仪表指针偏转等。推动一个实际负载需要的功率很 大。能输出较大功率的放大器称为功率放大器 2、功率放大器的要求 学生认真听 教师演 示

体验(1)、根据负载的需求,提供足够的输出功率。 (2)、具有较高的效率。 (3)、非线性失真要小。 (4)、三极管的散热问题。 任务二:OTL电路组成特点工作原理 1、电路特点 (1)、采用互补对称电路(NPN、PNP参数一致,互补 对称,) (2)、有输出电容 (3)、单电源供电 2、工作原理 正半周: +VCC→T1→C→RL→地 C 充电。 负半周:讲,理会教师 的思路和方 法 学生认真听 讲,理会教师 的思路和方 法 教师注重方 法的讲解

物理必修2功教案

,能量、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势能, 2)知道做功和能量的关系,知道做功的条件 3)会求功,理解功的正负,会求总功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纠错:放在光滑水平面的物体质量m=10kg,受到一水平向右的拉力 F=10N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求物体5s末的速度。 学生练习对物体受力分析G、F1、F 由牛顿第二定律F=ma a=F/m=1ms-2 由v=v+at=5m/s 教师提问,学生思考:①物体有了速度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具有了什么能量 ②在本题中力与能量之间有何关系,如果力与运动 方向相反,又会如何 教师播放短片,学生思考在短片中提到了哪些能量,如何定义,还提到了做功和能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板书: 一、日常生活中的能量 1、能量随处可见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 3)弹性势能:物体由于被挤压或拉伸而具有的能量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2、做功改变了物体的能量 教师提问,如何判断一个力是否做功,学生回忆初中知识,阅读教材思考下列题目,并总结力做功的条件是什么。 物体静止 二、功 1、条件: 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

教师提问,如何求一个力所作的功,学生阅读教材完成下面练习 例:已知力和位移以及夹角,求力做的功 教师投影学生解题过程总结板书: 2、功的计算: 1)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一致 W=FL 2)如果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夹角 W= FL cos α 3)功的单位:焦耳 J 练习:一位质量m=60kg的物体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在与水平方向成 α=37 °角斜向上的拉力F=10N的作用下向前运动了5m ,求拉力所做的功 α ×5× cos 143 ° 教师提问,本题中的负号表示什么意思,学生阅读教材理解正功负功的意义,教师板书讲解 3、正功和负功 1)当0≤α<π/2 W=FLcosα> 0 做正功 2)当α= π/2 W=FLcosα= 0 不做功 3)当π/2 <α≤π W=FLcosα< 0 做负功

教学设计的几主要环节

教学设计的几个主要环节: 1、分析教学内容 2、学习者分析(学生) 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4、教师分析 5、教学策略的分析 6、教学评价的设计 内容: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包括教的目标,也包括学的目标。它就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最后达到的一种目标。它是教学设计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般依据《历史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去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方法的设计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可用的方法很多。教师在备课时要对选用教学方法进行精心设计。教学方法的设计实际上就是确定教学方法的运用:什么内容用什么方法。选用的依据包括五个方面,具体内容参照第二讲中的相关内容。 注意一个课时的教学往往不止一种方法,在设计方法时最好具体到每个子目或每个知识点上。(如洋务运动一课中,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张可以用辩论法,也可用图表对比呈现观点;洋务企业可用图表法;洋务企业的特点可用讲解法或讨论法;评价可用讨论法) (3)教具的设计 历史教具是历史教学必要的辅助手段,包括实物类教具、图示教具、多媒体教具等。实物教具如小黑板、某种历史物件的模型或样品、有利于教学的其他具体物品;图片教具主要是一些历史图片、地图;多媒体类教具就是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的设施。备课时要精心考虑可以选用的教具以辅助教学,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4)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板书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效果。怎样进行板书设计,将在后一节讲述。 (5)、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设计是教师对已确定的教学内容怎样教及推进程序的一个总体思考,其中重点是教学过程的推进顺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①设计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的时间和学生活动的时间。教师活动主要包括:讲解、提问、教具演示、板书等;学生活动主要包括:学生读书、回答问题(时间可灵活)、讨论、练习等。对于这些活动什么时候做、用多少时间做都要有计划性。 ②分配好教学过程时间。教学过程时间安排一般是这样的:组织教学1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左右、讲授新课30—35分钟、小结3—5分钟;布置作业灵活处理。教学中应按这个时间安排进行。 ③设计每个知识点的用时; ④设计好子目间的过渡。 对教学思路设计的基本要求是:使整个课堂节奏紧凑,环环相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的一个总体规划,是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有效推进的前提。因此,在备课时要充分予以重视。 教学设计有哪几个环节内容如何 教学设计是主要依据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进行分析、计划并做出具体安排的过程。其主要环节包括: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学习环境分析、确定学习目标、设计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或资源和学习效果评价。 教学设计方案,内容包括学习内容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任务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思路或意图、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含板书设计)、自主性教学评价(教学反思)、教学资源链接等。

动画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动画基础知识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课例名称:《走进动画世界——动画基础知识》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授课教师:吴茂连(连云港市赣榆外国语学校) 【设计思想】 本节课以同学们喜爱的动画引入新课,围绕“了解动画分类——感受动画原理——理解动画原理——探究动画制作”这根主线展开教学,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 让学生在层层递进的“活动”中理解动画的原理和掌握 GIF 动画的制作方法,并力求做到“举一反三”。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意识,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材分析】 《动画基础知识》是江苏省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 8 年级)第 1 章第 1 节的内容,是“动画制作”的起始内容,是动画制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本部分内容的学习与实践体验,使学生能够了解动画制作的原理及分类并掌握简单的 GIF 动画的制作方法。 【学情分析】 本部分内容的学习对象为初二的学生,初二的学生对动画应该说是非常感兴趣。然而他们对动画的分类和制作原理、制作方法等知识是比较缺乏的。尤其是“动画的原理”这部分内容理论性非常强,抽象且不易理解。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动手体验”、“观看微视频”、“探究实践”等活动由浅入深地理解动画的基础知识,从而真正走进动画的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动画的分类和动画的制作原理;学会利用 ulead GIF Animator 软件制作简单的 GIF 动画。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动画片,了解动画的分类。通过动手体验等活动,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让学生利用 ulead GIF Animator 软件制作动画,感受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越性,学习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中物理_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 第1节《功》教学设计 新授课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2.知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3.学会功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利用W=FS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 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细绳、小车。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新课程提倡以人为本的教育,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尽量的给学生时间与空间,尽可能的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但是也许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积极参与课堂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没中,有的学生发现了问题,但没有大胆的提出来。因为老师过于考虑课堂的进程化推进,所以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或者说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鼓励学生把不清楚的问题全部都提出来。例如:力的方向与物体移动方向垂直时,做功为零。现在反思,如果让学生充分的把不清楚的问题能够提出来,通过充分的讨论,这些问题应该是不难解决的。 学情分析 本班有学生50人,其中女生23人,男生27人,作为一个农村初中学校,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现状是不容乐观的。 总体情况来看,女生的学习自觉性比较强,学习效率也很高。而男生学习习惯相对较差,多数男生在学习上都不甚操心,需要老师和家长随时提醒。 15岁左右的初中生抽象思维还不成熟,在学习过程仍需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借助实验和实例分析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之前学生还没有学习关于能的知识,在没有能的转化的知识的情况下,功的定义是很难下的;但学生已有一定的力学基础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认知水平来构建“功”的概念。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