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利用离岸公司进行国际避税分析-BVI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利用离岸公司进行国际避税分析-BVI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利用离岸公司进行国际避税分析-BVI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利用离岸公司进行国际避税分析-BVI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利用离岸公司进行国际避税分析

——以英属维尔京群岛法律为例摘要:近些年来,离岸公司在中国发展非常迅速,很多内资企业通过英属维尔京群岛等地注册离岸公司,凭借当地优惠的税收政策进行国际避税活动。本文以英属维尔京群岛为例,在分析该群岛建立离岸公司相关规定和税收法律的基础之上,从离岸公司的角度,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国际避税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中国内资企业可以通过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不同形式的离岸公司,运用不同的避税手段,来实现国际避税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企业;国际避税;离岸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在避税地设立境外离岸公司逐渐被国内的跨国纳税人所认识。离岸公司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和国际税收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各国投资者从事跨国业务提供了便利,带来了经济利益;离岸公司对国际经济领域的影响是广泛的,而对国际税收领域的影响是最早也是最基础的。

离岸公司所在的避税地,法律环境极度宽松,对公司的经营活动没有实质性要求,对公司的注册信息、经营信息、财务状况高度保密,完全或者实际上不征收所得税,或者虽然征收所得税但税率很低,对离岸业务或境外收入给予减免税优惠,从而纳税人可以通过其避免或者减轻居住国所得税。离岸公司身份和所处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其成为吸引国际税收筹划人员目光的亮点。

在众多避税地中,英属维尔京群岛是发展海外商务活动的重要中心。世界众多大银行的进驻及先进的通讯交通设施、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使英属维尔京群岛成为理想的海外离岸金融中心。本文以英属维尔京群岛为例,分析该群岛与离岸公司相关的优惠政策和税收法律,针对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利用离岸公司进行国际避税的三种主要形式:转移定价、返程投资之“内资外资化”、绕道投资,分析与之相对应的不同类型的离岸公司,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提供合理避税方案。二、英属维尔京群岛政策及法律分析

(一)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海外离岸公司的优势:

1984年,英属维尔京群岛政府颁布《国际商业公司法》,开始对在该岛设立公司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境外公司注册业务。该法律为境外公司注册提供了一个便于管

理、极富弹性的环境。

1.商业运作方便,注册公司时间短,税收制度合理,公司完全保密,股份可以

自由买卖。

2.公司无需申报受益者,无需申报年利润及财务状况,无需每年按期举行股东

大会或董事会。英属维尔京群岛《国际商务公司法》第7条规定:依据本法而成立的公司的股东、董事、高级职员、代理人或清算人对公司的债务、过失或其它责任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此,离岸公司就成了防范、隔离海外投资者遭受被投资国法律制裁的坚固铠甲。

3.公司财产保护:最大限度的财产保护,方便的资金转移。不要求海外离岸BVI

公司公开财务状况或关于注册BVI公司的股东及董事的直接资料。

4.公司保密度: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对离岸公司股东身份、经营信息,账簿资

料,银行存款的保密制度。英属维尔京群岛《国际商务公司法》虽然保障股东检查公司保存的股份登记册、账簿报告、会议记录和协议的权利,但规定了严格的程序性要求。例如,必须以书面的形式向董事会提出申请,而且,如果董事会认为股东的检查有损公司或者是其他股东的利益,董事会可以拒绝股东的检查请求。

(二)在税收方面,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法律规定:

1.无论所得税法有何规定,离岸公司支付给非居民的所有股息、利息、租金、

专利使用费、薪酬和其他价款以及非居民因持有离岸公司的股份、债券和其它证券而获得的资本收益免纳所得税。

2.由离岸公司的股份、债券和其它证券而产生的遗产税、赠与税或其他税收对

非居民免征。

3.离岸公司作为受让人或者是转让人的财产转让文据,与离岸公司股份、债券

或者其它证券相关的文据以及与离岸公司的其他业务交易有关的文据免征印花税。

在2005年1月1日起生效执行的新税法中,英属维尔京群岛停征以前的企业和个人所得税。此外,新的税法也在税种目录中添加了一些重要税种,如:预提所得税、社会保障税等。即停征两个税种,新开征两个税种。为了与欧盟“储蓄税法令”保持一致性,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增税种——预提所得税,预提所得税

的课税基础额为个人储蓄存款的利息所得,税额为应税基础的 15%。同时该法案给予欧盟成员国公司以优惠,新税法规定,这些公司如果在本岛银行或其他类似机构拥有储蓄存款的话,则不征收其存款利息所得的预提所得税。其他方面的税收征收情况与原来的税法相同,依然维持着英属维尔京群岛的避税地的地位总体看来,英属维尔京群岛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对在岛上的公司征收社会保障税、预提所得税、房产税、土地税、关税、住宿税。

三、中国企业跨国投资利用英属维尔京群岛法律政策避税分析

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利用离岸公司进行国际避税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1.转移定价。离岸公司利用转移定价,在母、子公司之间或总、分公司之间,

把利益集中到离岸地,从而避免或减轻整个公司集团的税负。

2.返程投资之“内资外资化”。本国的投资者选择在离岸地注册离岸公司,再

以“外商”的身份回国投资,以获取内国的“超国民”优惠税收待遇。据统计,“这类‘外资’约占我国每年引资额的1/3”。

3.绕道投资。跨国投资者通过将资金转移到离岸公司,再向投资者母国或第三

国投资以规避税收负担。

(一)转移定价——国际贸易公司

国际贸易公司是指在国际间从事货物和劳务交易的公司,其主要的职能是为购买、销售、租赁等业务开发票并在账面上反映业务程,通过并无实际意义的中转贸易业务,把高税国公司的销售利润和其它来源的利润用转移定价转移到避税地。国际贸易公司以转移定价为主要的避税手段。转移定价是集团内部之间或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产品、劳务或财产而进行的内部作价,通过转移定价所确定的价格成为转移价格。

例如:中国A制造公司的业务模式是由其生产商品,然后把商品卖给位于美国的销售子公司C,再由C卖给美国的厂商以此实现利润。由于美国和中国均征收很高的公司所得税,公司利润必然受到影响。为了利用英属维尔京群岛对离岸公司不征收所得税的优惠政策,A制造公司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了一家离岸公司B,由该离岸公司作为中介贸易公司,负责与销售子公司C的业务。A制造公司今后将产品以接近成本的价格卖给英属维尔京群岛子公司B,再由B公司把产品以接近市场标准的价格销售给美国销售子公司C。这样,A制造公司和C销售

子公司由于产品的买卖差价都很小,所以,各自的销售利润接近于零,其所负担的公司所得税自然大大降低。由于英属维尔京群岛免征所得税,因而大量的利润留在了英属维尔京群岛的中介贸易公司。随后,英属维尔京群岛子公司B,再把积累的利润,以贷款或投资的方式,在享受了利息扣除或投资优惠的条件下,汇回A公司,由此实现了公司避税的目的。

(二)返程投资之“内资外资化”——非典型离岸公司

返程投资的典型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离岸公司的“内资外资化”,即中国投资者通过在离岸金融中心设立一家离岸公司,然后该离岸公司再以外资身份回到国内投资。另一种是“特殊目的公司”,是指境内居民法人或境内居民自然人以其持有的境内企业资产或权益为在境外上市而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境外企业。在涉及到利用避税地进行国际避税方面,本文主要分析以“内资外资化”的形式开展的返程投资活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为了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扩大出口潜力,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积极推行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全面税收优惠政策。在税收法律体系中,形成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分立的局面。根据经济合作组织的调查报告,中国内资企业的有效税赋大约为24%,外商投资企业的有效税赋为14.6%左右,后者大约只有前者的一半。同时,外国投资者将企业利润在境内进行再投资的,还可以享受所得税退税优惠。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内外资将实行相同的税收政策,但是外资企业仍有五年过渡期。至于在实际工作中,取消税收优惠的执行情况和地方政府变相给予的税收优惠能否取消就不得而知了。

英属维尔京群岛具有法律环境宽松、注册程序简单、保密性好、风险较小、没有外汇管制、可以合法避税等优势。国内的内资企业可以通过在英属维尔京群岛设立离岸公司,然后以外资的身份再回到国投资,以此获得“两免三减半”甚至“五免五减半”的税收“超国民待遇”,获得在市场竞争中更加有利的地位。

此外,利用离岸公司“内资外资化”有利于避免双重征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所税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在税收制度上都是一个独立的纳税主体,有着不同于其股东的纳税义务。公司在营业过程中,要缴纳营业税、增值税等,而其经营收益还要缴纳企业所得税,同时,公司利润作为股息等方式分配给股东后,股东作为一个独立的纳税主体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缴纳了一次税,随后作为股东的投资者再缴纳一次税,实际上相当于国内投资者就同一项收益承担了双重纳税义务。

根据《英属维尔京群岛国际商务公司法》32规定:“股利、利息、租金、专利权使用费、补偿费和其他金额,公司股票、债权或其他证券而产生的资本收益不交所得税;不交纳公司的股票、债权或其他证券有关的遗产税或增值税;公司运作文据不交纳印花税。”如果中国境内投资者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一家离岸公司,然后通过该离岸公司回国经营,就可以避免双重征税。这意味着,尽管在中国从事实际经营的公司必须缴纳企业所得税等税收,但作为其投资者的离岸公司不用再缴纳投资所得税。

(三)绕道投资——国际控股公司

跨国公司在海外进行直接投资或购买外国公司一定的股份,通常要直接面临两方面的税收。一是东道国对汇出股息征收的预提税。此外,股息从海外公司汇回母公司,还要缴纳居住国的公司所得税,这是一笔不可忽视的税收负担。为了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中国跨国公司可以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组建中介控股公司。控股公司通常是指出于控制的目的,持有子公司的股份或证券,并从子公司取得股息和资本利得的公司。英属维尔京群岛不征收公司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且新增的预提所得税是以个人储蓄存款的利息所得为基础。跨国公司利用在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控股公司进行避税时,其子公司的股息并不直接汇回母公司,而是通过控股公司之手转回母公司。由此可得到以下减免税的优惠:

1.减轻预提税。

大多数国家都对股息等收入实行从源课征,即汇出股息时需课征预提税。而英属维尔京群岛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且新增的预提所得税是以个人储蓄存款的利息所得为基础。若股息不以个人储蓄形式存储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当

地银行,那么汇出股息将不会被征收预提所得税。

中国跨国企业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建立控股公司,若其海外子公司位于与英属维尔京群岛已签订税收协定的国家,那么,海外子公司的股息汇到英属维尔京群岛时,较低或者零预提所得税率将会为子公司节约一笔税款。由英属维尔京群岛的控股公司将子公司汇出的股息,再汇回中国母公司时,由于英属维尔京群岛不征收所得税,所以从海外子公司得到的已扣除预提所得税率的股息,在不存储在当地银行的前提下,能够全部汇回中国母公司。(此处假设股息从英属维尔京群岛立即汇回中国母公司,所以英属维尔京群岛不会以个人储蓄的利息所得形式对存储在当地银行的股息征收预提所得税)

若中国跨国企业的海外子公司所处的国家,没有与英属维尔京群岛签订税收协定,没有规定较低的预提所得税率。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跨国公司可以选择一个双层控股结构,即先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成立一个一级控股公司,然后再在拥有广泛税收协定的其它国家或地区成立一个二级控股公司(本文选取荷兰作为二级控股公司所在地),并由其控制海外N家子公司,其股息传导路径如图3:

过程(1)中,各子公司先把股息汇到荷兰二级控股公司。一方面,跨国母公司从其海外子公司分得利润,母公司居住国——中国,允许母公司就这笔外国来源所得进行外国税收抵免,我国采用分国不分项抵免法。通过对不同税负国家的

子公司境外已纳税额的统一核算,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跨国公司的税收抵免额;另一方面,利用二级控股公司所在国——荷兰的税收协定,上述(1)、(2)过程中涉及的预提税得到了极大的降低。

过程(2)中,荷兰二级控股公司再把这部分股息汇到英属维尔京群岛一级控股公司,利润保留在避税地。一方面,在给外部股东分配利润时,股东可得到极大的所得税优惠;另一方面,剩余利润若不汇回跨国公司总部,不仅可起到递延纳税的作用,还可作为留存收益进行再投资,同样享受低所得税优惠,且有利于减少母国和子公司所在国外汇管制及投资限制对跨国公司结构的影响。

过程(3),则是在享受上述两个过程税收优惠后,由英属维尔京群岛一级控股公司把利润汇回中国总公司,从而完成了股息的流转过程。

2.延期缴纳股息收入和资本利得所得税。

在控股公司所在国免征股息和资本利得所得税的情况下,控股公司可以作为母公司与子公司或孙公司之间的中间站,利用自己的免税条件发挥一种囤积或转盘作用,将子公司的股息囤积在控股公司而不汇入母公司,或将母公司的财产通过控股公司转让,其增加的收益不汇入母公司,以延期缴纳所得税。即使将股息作为个人储蓄存在英属维尔京群岛当地银行,以15%的比率对个人储蓄的利息所得征收预提所得税,其占的比例也是相当小的。

离岸公司在国际避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良好的效果,在中国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的今天,充分运用离岸公司在国际避税方面所带来的便利,减轻进军国际市场的税负压力,增强自身的竞争力,是非常有效的选择。中国税务当局在制定涉及离岸公司的税收政策,全国人大在制定涉及离岸公司的税收法律时,应该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决定税收政策或税收法律限制离岸公司避税的尺度,做到既能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又能减轻中国公司进军国际市场的税负压力。

参考文献:

[1] 丁标.离岸公司避税的法律规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2] 黄娟.运用避税地进行税收筹划的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3]李芩.离岸公司国际避税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

[4] 林恭正.大陆台资企业利用离岸公司投资分析[J].总裁,2008,(11):96.

[5] 岳林福.离岸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

[6] 张康俊.跨国公司避税方式的探讨——离岸公司避税[D].浙江工业大学,2006.

[7]朱莹,刘笋.离岸公司国际避税问题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2,(1):75-79.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5

资料范本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5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Annuncio软件融资过程 (IT经理世界1999年第11期) 在本案例中,企业家Didier Moretti(以下简称Moretti),与风险资本家Promod Haque和Jos Henkens(以下分别简称为Haque和Henkens)共同构想要研发一种软件系统(Annuncio软件),他们成功合作发起建立了一家公司,并把这个想法付诸于实践。以下是对这个过程的具体描述。 背景介绍: Haque是Norwest Venture Partners(一个风险投资企业,以下简称Norwest)的投资决策人员(合伙人之一)。Norwest 曾经投资过一家名为Cambio Systems的"客户椃衿鳌比砑尽6?/FONT>Moretti曾经担任过该公司转型期间的CEO。自此,Haque 与Moretti有了合作的基础。尽管Cambio Systems最终没有成功,但Haque对Moretti的能力已经有了深刻的印象。同时,Henkens对Cambio Systems也比较熟悉,于是对Moretti的作为也有较深的印象,尽管他的Advanced Technology Ventures(先进技术创投,以下简称ATV)并没有投资于Cambio Systems。此外,Norwest与ATV在此前已经共同合作投资过。 产品构想: Moretti、Haque和Henkens三人都对逐渐为人们所知的"营销自动化"领域有着强烈的兴趣,这是最后一块尚未被诸如美国的Peoplesoft公司或德国的SAP公司等业界巨头统治的、有待开发的软件领域。这种软件的设计目的,是帮助营销经理策划一次销售攻势,并能够立即知道所策划的攻势是否起了作用。尽管此种类型的软件已有其它存在形式,但Annuncio公司的设计理念是要开发运作于网络上的软件。网络的使用将大为加快系统的反应速度,而且运作成本也将大为降低。 Haque对这个领域的现状十分熟悉。他已经研究过几例 "营销自动化"初创期的融资申请,但都因种种原因而未能最终投资。Haque开始与Moretti联系,而此时Moretti已经开始与Henkens接触商谈类似的想法。由于具有共同的兴趣,三人决定一起共商大计。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 ·斯蒂格勒曾说过:“几乎没有一家美国的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方式、某种程度的兼并与收购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能主要依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确,纵观全球企业的经营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一部兼并收购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萌发第一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至今,全球已经历了六次大规模的并购浪潮。全球跨国并购开始于20世纪50年左右的第三次并购浪潮,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基本上是同步的。分别以1984年保定纺织厂兼并保定市针织器材厂、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集团联合收购香港康力投资有限公司为标志,中国企业的国内并购和跨国并购已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 为了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有更系统和深入的认识,本章将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系统的梳理,从中找出成功的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更好的引导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为下文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2.1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演进 国内学者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史进行了不同的研究和阶段划分。吴茜茜(2011)[1]综合跨国并购历史和周期性特点,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史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1996年)启航阶段、第二阶段(1997~1999年)回归效应阶段、第三阶段(2001~2007年)国际化效应阶段、第四阶段(2007年至今)金融危机后阶段。马建威(2011)[2]根据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关键年份,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84-1992)、准备阶段(1993-2001)、起步阶段(2002-2006)、增长阶段(2007-)。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萌芽准备阶段(1984-2001)、蹒跚起步阶段(2001-2007)、积极增长阶段(2007至今),主要考虑到:1、虽然1984年中国企业就出现了第一例跨国并购案例,但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缓慢转型、国企改革、产权不清等历史遗留问题,直到2001年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还处于一个萌芽阶段;2、2001年,随着中国成为WTO 第143个成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分析 作者:张力宏 目前,中国海外并购激增,“中国买断全球”论盛行。虽然根据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实际完成的海外并购不足外媒报道的20%,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趋势值得关注。这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多方面,包括少数案例形成的异常值扰动、宽松资金面的支持、人民币汇率承压下的资产配置,以及对外投资审批环节简政放权释放了企业海外投资活力等。我们认为不必过于担心中国海外并购大幅增加所带来的资本流出,更应关切的是海外并购过程中的企业债务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 数家外媒纷纷报道一季度中国海外并购总规模将近千亿美元,超过去年全年,一时之间引起轩然大波。对于外媒的报道,中国商务部进行了澄清。今年一季度,中国企业实施的海外并购项目共计142个,实际交易金额165.6亿美元。 一个是一百多亿美元,一个是一千亿美元,为什么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与外媒公布的数据差异如此巨大?主要原因在于统计口径的差异。商务部公布的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外媒公布的数据则囊括三类:一是已完成交割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二是新宣布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这时的项目可能只是还处于商业磋商阶段;第三类交易是中外双方基本达成并购意向,但还需要通过相关国家政府部门的安全审查。可见,外媒公布的数据范围更广,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不具有可比性,于是产生了国内外数据相差一个数量级的巨大反差。 由于从宣布并购、到双方磋商、再到政府审批、直到最终完成,中间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耗时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如果按照外媒的数据口径,极易造成重复计算的问题。例如,今年一季度新宣布尚未完成的并购交易,至少会在二季度统计中重复计算一次。如果二季度还未完成,三季度又会重复计算一次。因此,按照商务部已完成并购交易为数据口径,更能反映中国海外并购的现实情况,避免重复计算或由于各种原因撤回所造成的数据偏误。 除了统计口径的差异外,海外并购数据本身也存在诸多令人诟病之处。例如,部分企业海外并购使用的并非国内实体,而是注册在离岸金融中心(例如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的子公司。如果该并购交易完全在海外市场融资完成,就不在中国国国内监管机构的统计范围之内,但东道国仍然认为是来自中国的投资,这是造成数据差异的另一原因。 虽然外媒报道的数据口径过大,但其反映的趋势值得关注。即使看已经完成的中国海外并购交易,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也高达119%。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大幅增长的原因有四: 一是少数案例形成异常值扰动。一个非常显著的案例是中国化工集团瑞士并购案。2月3日,中国化工集团宣布斥资428亿美元收购瑞士种子和农药巨头先正达,这是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历史上最大一笔海外收购。而此前规模最大的交易是2013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能源公司。中国化工的这一笔海外并购就是一季度全部已完成并购金额165.6亿美元的将近3倍!大幅拉动

香港公司如何合理避税

深圳市福田区上梅林卓越城二期B座1305-1306 1305-1306 Tower B, Block 2, Zhuoyuecheng, Shangmeilin,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香港特别行政区尖沙咀廣東道28 號力寶太陽廣場1412 UNIT 12 14/F LIPPO SUN PLAZA 28 CANTON ROAD TSIM SHA TSUI KL 香港公司如何合理避税 在国内,有很多公司和个人选择在香港注册一家公司,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避税。 谁都知道,国内公司税务较多,对于一般的小企业和个人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公司 注册下来了,哪怕不经营,公司没任何收入,每个月都要缴纳各种不同的税务,如营业税,印 花税等等,哪怕公司倒闭还要交住注销的费用,还要根据公司的注册资金的多少来收取印花税。 所以开立一个香港公司用来避税是很有必要的,我们这里的避税,是合理避税,而非偷税漏税,所以不会存在法律风险。 那注册香港公司后该如何合理避税了? 1、用香港公司申请的香港银行账户,他的公司帐户是可以收汇无限制的,如果您没有香港 的客户就是可以没有税的,公司做个申请就可以没有税,因为香港的政策是“地域来源征税”的。 2、在大陆有公司的,可以用香港公司的名义去谈业务,用香港公司账户接收汇款,这样就不会有营业税产生了。 3、做贸易出口的,您利用香港公司是可以获取中间的差价,这部分在离岸公司里也是没有税的。 4、通常也有很多客户是这么操作的:您注册完香港公司后,用香港公司名义去接您海外 客户的订单,假设这笔订单是USD10万的话,那您接完单后下单给国内工厂进行生产出口 假设是USD7万,你可以让您客户把款项打入我们的香港公司账户,随后我们可以把成本 USD7万打回国内工厂完成核销,您香港公司自已赚取了 USD3万的利润,那么,我们香港 公司所赚取的利润只要不来自于香港本土的,是可以合理免税,不用向港府缴纳利得税的。 5、合理就是通过国税的法规等漏洞来进行合理的避税。 实践中针对不同的纳税对象有不同的避税方法,其中基本方法之一是利用关联交易,采 取转让定价的形式,即关联企业为共同获取更多的利润以高于或低于市场正常交易价格进行 的产品或非产品转让,在这种转让中,产品的转让价格根据双方的意愿,以达到少纳税的目的。 6、用香港公司经营,然后找会计师做账,将纯利润最小化,这样就不用交多少税了。 7、直接申请零申报,也就是零报税,这样一来就没什么税务产生了,也就达到了合理避税的效果。 合理避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按照一个经济学专家的说法:不避税,中国 百分之九十五的企业都要倒闭。由此可见避税有多么的重要。只要运用好香港公司,拿好中国与香港的政策的不同合理避税,就非常之简单了。

中国企业海外融资策略汇集87

蔡晓燕 可转换公司债券(Convertible Bond英文简称CB)首创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美国,至今已走过了150多年的历史。从1992年深宝安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探索到1997年《可转换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直至南宁化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我国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历程。 可转换公司债券是普通普通公司债券和认股权证明组合,具有公司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点,投资者在规定时间内(转换期)具有按照规定的价格(转换价格)将债券转换成发行公司普通股票的权利,同时在转换前,投资者仍可获得定期支付的利息。因此,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投资者同时拥有债权和股票期权两项权益。与之相对应的是,发行公司也相当于同时发行了债券和认股证。可转换公司债券是国际资本市场上的一种混合型金融工具,兼具债券和股票两者的功能和优势,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弥补了单一性能金融工具的固有缺陷,充分适应融资者动态化的需求和投资者追求利了大化的行为特征。 一、可转换债券的筹资魅力 1、资金成本低廉 与普通债券相比,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利率明显低于普通的公司债券(约20%左右),发行人在债券发行后至转换前,可减轻利息负担,从而降低公司的财务费用。公司通过普通债券筹划集资金,随着负债比率的提高,企业的破产成本(Bankruptcy Costs)或称财务危机成本(Financial Distress Costs)也要应提高,降低了企业价值,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有者可能将其转换在公司股票,从而减轻了公司还债压力,回避了债券融资历的风险。美国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的铁路发展高峰期,即是通过可转换公司债券筹集了成本较低的巨额长期资金。 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股以前,投资者只是一般的债权人,只享有很低的利息收入,与发行股票税后支付红利相比,公司支付的债息作为财务费用记入成本,避免了交纳公司所和税。由于其双重性,投资者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公司通过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可以获得充足的资本供给,而且可大幅度降低资历金成本。对于急需大量资金的企业来说,低债息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无疑具有很大的诱惑力。 2、有望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 可转换公司债券首先表现为一种负债,发行后增加公司的负债率,改变了公司的资本结构,发挥负债的杠杆作用。转换后,则构成了公司的资本金,资本结构自动作相反方向调整。因此,发行可转换瓮债券可以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动态调稳步上升,在时机和数量上控制得当,便有望达到企业资本结构的自主动态优化,使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发行和运用与企业的成长相一致。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化成为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必然选择。就中国企业的国际化问题来说,近年来受到关注更多的是跨国并购。并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扩张的一个重要工具,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并购比内部扩张更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成长。商务部提供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的跨国并购金额只有6000万美元;2005年已达53亿美元;2008年增加到302亿美元,占对外投资总额的54%。2009年,受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及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双重因素影响,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294起并购交易,披露价格的235起并购交易总金额达到331.47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完成海外并购38起,同比增长26.7%;披露的交易总金额高达160.99亿美元,同比增长90.1%。中国企业“走出去”似乎已经有了“跑出去”的速度。虽然目前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中国企业的并购,与西方比较成熟的并购行为相比,还存在很多缺点。以下主要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一、当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际政治风险 我国企业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首当其冲的就是政治因素。进行海外并购的中国公司大多是国有企业,即使有些不是纯国有企业,由于政治体制和文化的差异,也会被西方媒体和公众贴上国有的标签。这种特殊的情况,往往给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有时会带来额外的风险。海外一些别有用心者往往会利用这一点来攻击中国企业,有的甚至设置障碍阻止中国企业在海外并购。例如,借口制度和国家安全等因素,美国政府就对中海油收购尤尼科这一商业行为进行全面的干涉,最终导致中海油收购的失败。 2.并购的战略目标不清晰 企业并购的根本价值在于通过并购获得对方的核心资源,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企业注重战略并购。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动机则复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最根本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世界贸易和国际投资无一不被纳入到全球经济体系之中。而跨国公司又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跨国 公司的海外投资行为和战略调整已对世界经济和东道国产生了重要影响。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发 展和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企业跨国投资蓬勃发展,已经成为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的征途中虽取得了一些成果和经验,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企 业国际化的发展。本文从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三方面,对中国企业跨 国并购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中国走向海外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关键词:跨国并购;现状;问题;措施 The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bstract: Glob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most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today's world economy, world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re covered by the global economic system. And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has played a pivotal role, overseas investment behavior and the strategic adjustment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has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host countr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investmen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force in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hinese enterprises in cross-border although made some achievements and experience, but there are also many problems, these problems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problems and strategy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Chinese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and hope to provide better development platform for China . Key words:Transnational merger and acquisition present situation questions countermeasure

离岸公司避税原理

首先,海外公司如香港,BVI无增值税,所以也不存在大陆的退税,也是先增再退,另外,从工厂角度如果接受款项来自你的香港/海外公司,也是属于核销款项的,正常可以办理退税的,不会受影响,中间利润可以申请免税,不需要交税的. 其次,2000年6月26日,經合組織發佈題爲《認定和消除有害稅收行爲的進程》的報告,將35個國家和地區列入了避稅的黑名單,BVI榜上有名,加上“911事件”,BVI公司爲恐怖分子“幫”了不少的忙。在國際壓力下,BVI政府被迫對公司法進行了修改。二00四年12月31日後更改部分公司法例將正式生效,昔日盛名的BVI將和百慕達,紐埃,開曼等地方一樣,不再令人趨之若騖了, 06年7月15日,BVI政府要求嚴格執行公司管理法案的新規定,它是關於披露以及應遵守的嚴格的規則。與開曼群島和百慕大群島相似,按照此規則的要求,所有的董事、股東必須提交文件的国际公证文件1)董事和股東的身份証或護照2)董事和股東的銀行資信證明3)住址證明。 取消股票無記名制度。無記名股票必須由託管機構集中保管,公司必須把最終受益人的資料提供給官方。此法例生效意味著BVI公司的股東和董事從曾經的不需要揭露身份到不得不披露身份的轉變。 如果政府認爲某個公司或帳戶涉嫌洗黑錢,當地最高法許發出令搜索後,離岸公司的資料必須公開。 公司註冊費用提高。受法例更改的影響,不但註冊費用提高,同時年費也將增加,以往低廉的管理費用不再是BVI的優勢。 成立公司須提交銀行介紹信,此項費用極度昂貴。

除此外,BVI公司還必須遵守世界銀行組織公開的法例。至此,很多人會關心,BVI此次法例更改後,哪里註冊公司最適合我們做生意呢?答案無疑是英國公司,以下列舉英國公司的部分優勢。 信譽度高,政策穩定。公司成立後可在世界任何國家及地方開立銀行戶口。 管理費用低。每年只需固定成本,包括政府費用及專業服務費用,非当地运作不交税(同BVI)。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国际直接投资的案例分析 随着世界经济趋向全球化、自由化、知识化发展,在进行了一系列的“引进来”措施,并收到了巨大的成效后,政府政策又逐渐向“走出去”的方向发展。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迅速蔓延,发达国家的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这让中国企业有了更多进入国际市场的机遇,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也常常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本文将以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案例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原因以及对自身影响。 吉利收购沃尔沃的背景: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86年,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沃尔沃汽车公司创立于1927年,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 受金融风暴波及,福特公司债务缠身。严酷的国际背景带来的经济高压使福特急于放低身价出售沃尔沃。国际金融风暴只是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的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吉利汽车公司汽车销量保持迅速增长,吉利战略转型不断深入,吉利的发展形势令人鼓舞,其增长远远高于行业标准。 我国加大金融对外高新技术投资的支持充分发挥其政策导向功能,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项目的各个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各类商业金融机构支持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与产业化,使我国高新技术迅速发展,为吉利集团收购沃尔沃提供了技术条件。 2010年8月2日,中国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伦敦宣布,已经完成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旗下沃尔沃轿车公司的全部股权收购。按照规划,吉利收购沃尔沃后要力争在2011年前实现沃尔沃轿车公司扭亏为盈的目标。吉利并购沃尔沃被称为“蛇吞象”行为,并购背后的艰难是巨大的,吉利的每一步都存在变数,但吉利的成功却成为了既定的事实。 福特出售沃尔沃的原因: 沃尔沃轿车在被福特收购后销售额数年来一直下滑。国际上,主要汽车市场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会与挑战

浅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会与挑战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跨国并购掀起了新的高潮。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也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之路正处于探索阶段,本文分析了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字:跨国并购中国企业机遇挑战类型 一、跨国并购 跨国并购是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的企业并购。跨国并购的基本含义为: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 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机遇 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经济发展,中国已经逐步具备了“走出去”进行企业外向并购的一些条件。各国企业现在都面临着重组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来调整现在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并购成为了重要的途径和方式。 1)各国政府出台各种救市政策为企业带来政策上的优惠和便利。美国政府出台政策放低国外资本注入本国经济的门槛,大量引进国外资本以扶持本国企业和经济的复苏。我国政府也出台了各种政策和措施推进和引导我国企业进入并购重组阶段。 2)金融危机促使国外资产贬值,并购成本下降。在金融类股价大幅度下降,整个市场估值相对较低的今天,成就了我国金融机构并购外

国企业的大好机会。企业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够得优良的资产。 3.人民币被迫升值。人民币升值使并购的成本下降,大大增加了并购的成功机率。国内资本供给渡过了短缺期,具有一定外向投资能力。4)当今环境有利于跨国并购。首先,多数国家政府出于本国就业的考虑,支持外国企业参与本国企业,尤其是对经营不善、面临破产企业的并购。其次,跨国并购目标企业多。多数国家政府欢迎外国企业参与本国破产企业的并购。再来,国际竞争政策协调,WTO等国际组织新出台了一系列协调对外直接投资与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三、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挑战 面对各国的跨国并购浪潮,中国企业也都在跃跃欲试,但客观地来分析,中国企业在借助外向并购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挑战和障碍。 1)政治风险的存在。各国企业在当今的危机下急于寻求资金的注入,各国政府对于外国投资者的到来是非常欢迎的。并提供了许多便利的政策。但是,一旦涉及到能源等敏感行业领域时,目标国政府依然会以“威胁国家安全”等各种理由来阻挠并购的进行。 2)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异。中国企业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经济上依然存在着较大差异。这大大注定了中国企业无法成为跨国并购的主宰力量。相对于国外企业在中国的并购来讲,中国企业的并购力量还远远不足。 3)债务风险。许多企业由于负债累累提出被收购需求,中国企业相对来讲资金较充裕,可以以一个非常幽魂的价格来收购目标企业,但是,同时也承担着并购同时直接或间接的债务成本及并购失败的推出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资源及其原因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战略资源及其原因---基于跨国并购的视角 上传日期:2010年1月13日编辑:现代经济编辑 部点击:953次 葛晓春1,徐惠娟2 (1.江南大学商学院,江苏无锡214122; 2. 无锡市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局,江苏无锡214122) 摘要: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踊跃到对外直接投资浪潮中,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即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通过详细分析,本文认为中国跨国公司投资发达经济体的动机主要是寻 求战略资源和能力,投资依据是战略需求。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旨在以一个创新的思路来思考这一重要问题,从而制定适当的政策和战略决策。 关键词:中国跨国公司;对外投资;资源;战略需求;竞争优势 Abstract:As more Chinese companies become engaged in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crucially important issue must be addressed: what is the motivation of Chinese outward FDI, and what is its reason? Based on detailed analysis,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when investing in advanced economies, Chines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are motivated

primarily by the quest for strategic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and that the underlying reason for such asset-seeking FDI is strategic needs. The study of this issue aims to think about the important issue in new and innovative ways, thereby drawing up an appropriate policy and strategic decision. Key words: Chinese MNCs;FDI;Resources;Strategic needs;Competitive advangtages 中图分类号:F27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089(2009)11-0042-03 一、战略资产寻求型对外投资的概述 邓宁把中国对外投资的动机分为以下五种:获得自然资源,学习先进技术,开拓海外市场,投资多样化,寻求战略资产。然而他并没有解释隐藏在这些投资动机下的原因,特别是为什么要寻求战略资产。随着管理能力、资产、竞争力、知识这些资源的重要性的显现,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也聚集在此。尤其对于作为后来者的中国跨国公司来说,迫切需要投入到资产寻求型的对外投资浪潮中,解决自身的竞争劣势问题,提高全球竞争力。鉴于这点,本文主要是以资产寻求作为理论基础,研究中国领先企业的投资活动,特别是在工业化国家的投资活动。 从资产寻求的角度来看,FDI已经成为跨国公司开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特点问题及对策

浅析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海外投资获得了显著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巨大成绩,然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海外投资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地区分布不尽合理,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投资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我国海外投资风险评估能力不足及防范措施有限,在这个背景下充分认识到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找到应对之策就成为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 一、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 1、投资合作地区分布越来越广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广泛实施,我国企业参与世界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越来越广。至2008年底,中国12000多家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分布在全球的174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覆盖率为71.9%。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发展中国家依然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以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地区分布为例,亚洲和非洲国家依然是我国最大的海外投资目的地,分别达到90%和84.1%。 2、投资模式出现多样化 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国际化发展的经验相对缺乏。因此,为了更快更好的开辟和适应东道国市场,初期投资多以试探为主,通常采取合资方式。但是近几年的投资模式不断创新,投资办厂、兴建生产基地、国内销售、跨国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逐渐开始兴盛。 3、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量不断增加、增速不断加快。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2009年9月8日联合发布《200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共同发布中国全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统计数据。2008年中国对外投资者在全球174个国家(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2000家,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1839.7亿美元,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一万亿美元。 4、行业领域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行业领域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商学院08经济学一类一班黎鑫(0802010260) 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数量剧增以及国外企业的大量涌入,国内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恶化,资源大战也悄然打响,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全球资源以及获取技术以实现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宽松的宏观条件下走出国门通过跨国并购来实现自己的国际化战略,如2001年海尔收购意大利迈尼盖蒂公司冰箱工厂、2002年TCL收购德国施耐德电子公司、2004年上汽集团收购韩国双龙汽车、2004年联想收购IBMPC业务,2010年吉利收购沃尔沃等,中国企业已逐渐成为跨国并购中活跃的主角。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 基于跨国并购对于中国企业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能否在这个经济周期的转折点有所突破,从而扩大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研究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现状对于中国企业做出下一步的战略部署意义深远。 (一)跨国并购的动因分析 1.开拓海外市场 对于处于高成长性的中国企业而言,跨国并购可获得的增长可能要比在新的领域或新的市场自行开拓花的成本更低、时间更少,同时能够利用原有销售网络渠道进入东道国市场。2002年中加入WTO后,我国外贸出口增幅非常快,因此在许多行业由于受到了遭遇到了反倾销等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对我国贸易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收购就可以避开各类贸易保护壁垒,直接进入当地市场。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当地的企业,可以利用当地企业享有的权利进行生产,就可以绕过各种贸易壁垒直接进入国际市场,从而达到巩固和扩大原有市场,开辟新市场的目的。这样做的同时贸易摩擦也有得到缓解,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比如在2004年12月,中国最大的电脑公司联想集团以17.5亿美元收购了工BM的PC业务,打开了PC美国销售市场,同时联想也跻身于世界第三大PC之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2.寻求资源 中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人均占有量却居世界53位,而且分布不均匀。据预测:未来20年内,中国工业化进程所需的石油、天然气将至少出现上亿吨的缺口。到2020年到2020年,中国发展必需的45种大宗矿产资源,将只有6种能够自给自足,全国现有的铜矿储量则仅够使用10年。对于国内资源消耗型的企业为了谋求企业的长期利益则必须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全球的资源实现企业利益的长远增长。 1 作者:黎鑫

跨国公司在华利润转移以及避税问题.

跨国公司在华利润转移以及避税问题 一、案例背景 在改革开放初期,计划经济转变过程中确实还存在一定阻力,因此宏观政策提出“开放可以引进技术、引进管理”,这也是为了打破阻力。由此外资企业获得了在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但是不少外资却以此作为获取超额收益的途径。 由国家统计局“利用外资与外商投资企业研究”课题组完成的一份关于外资的研究报告称,亏损的外商投资企业中约2/3为非正常亏损,每年通过转让定价避税的税款损失有300亿元。外资企业凭借超国民待遇和避税手段,使其能以较低价格开拓和占领国内市场,已对内资企业产生了巨大的挤出效应。 研究跨国公司在华行为也可以为中国企业提供经验。集团化、全球化是企业发展的趋势,中国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相当多的问题,向优秀的跨国公司学习,加强母子公司管控能力,是中国企业成功必经之路。 二、跨国公司利润转移-成功的横向管控 在跨国公司全球化过程中,在其母子公司管控的整体框架的指导下,出于集团整体战略考虑,对于旗下众多不同业务领域、不同地区分布的子公司,母公司会根据运营环境的变化构筑有效的横向管控。在财务管控的辅助之下,集团整体战略的实施就会更加迅速而有效。 1.跨国公司利润转移的动因-将属于中方的利润转入其集团内部 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子公司有多种方式,笼统的讲可分为中外合资公司和外商独资公司两种。在中外合资公司里,中方合作伙伴并不包含在集团利益版图里,不是集团的一部分,那么跨国公司的母子管控体系里自然会涉及怎么样使其在华子公司能为集团创造更多的利润,在合资公司能创造的利润固定的情况下,根据在合资公司里双方共同分担收益和风险,跨国公司一般建立的横向管控就会要求想办法将合资公司的整体利润尽可能转移至母公司,或者全资子公司,以实现集团利益最大化。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因素分析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2005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计划收购尤尼科,但最终因重大的政治阻力而宣告流产。2012年,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申请获得加拿大政府的批准。这两起收购案都是中国国有能源企业进行“走出去”战略的重要实践。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实力的增强,以及对能源、原材料及市场的需要,很多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其中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本文以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成功案例,分析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影响因素。 (一)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简要回顾 一、中海油简介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成立于1982年,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海上油气生产商。进行这两场收购的是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这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子公司,也是中海油总公司集合中海油的优势资源在纽约和香港上市的公司。 二、中海油收购尼克森的历程 2012年7月24日,《金融时报》报道称,中石油拟斥资151美元收购总部位于加拿大卜尔加里的石油集团尼克森,同时还将承担尼克森的债务。这一收购获得了尼克森方而的同意,8月31日,加拿大工业部长克里斯琴·帕拉迪斯 表示,中海油收购尼克森进入政府审批阶段。初步完成该笔交易案的审核需要45天时间,如果必要的话,审核时间可再延长30天。10月11日,加拿大政府决定延长审核期至11月10日,后又再次延长到12月10日。12月7日,加拿大政府批准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简称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的中请,标志着这宗中国企业迄今为止最大的海外并购案迈出关键一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12月8日宣布收到加拿大工业部长的通知称,关于建议

收购尼克森公司的中请,根据加拿大投资法,获得部长批准。该批准是该建议收购完成的先决条件之一。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分析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对外直接投资活动的行为主体是企业,而影响一个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行为的因素可能来自多个方面,主要可以划分为企业内部因素,投资国内部经济、政策因素,东道国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及文化环境因素等。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分别进行分析。 一、企业层面因素分析 分析企业层面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因的分析。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其主要目的是获利。但分析企业具体投资行为时,可以将其主要投资动机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导向型。资源导向型对外直接投资指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主要是出于对资源的追求。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的不断加速,对世界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资源的供给已经成为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拥有重要资源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保护资源的重要性,其资源的供应受到政府及大型国企的垄断控制。为了获得稳定的资源供给、接近资源产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活动成为了企业的主要方式。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企业可以与东道国政府及企业达成合作,从而获得长期资源供给。 (2)效率寻求型。效率寻求对外直接投资主要以大型多元化跨国企业为主体,其生产标准化产品,执行国际上普遍的生产程序。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按其具体动因来说可以分为两个主要方面。其一是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是为了利用东道国所具有的要素禀赋优势。寻找最优的要素禀赋供给有利于降低企业生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分析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案例分析-----TCL 【TCL 经典案例】对于TCL公司而言,越南是其海外直接投资生产第一站,1999年TCL便到越南设厂生产彩电。当年越南国内市场彩电需求量为65万台左右,其国内生产能力已超过300万台。在这样一个拥有将近4倍过剩产能、竞争激烈的市场上,TCL历时不久便站稳了脚跟。从2001年开始,TCL越南公司年年盈利。2009年底,据TCL越南公司总经理王成介绍,该公司有员工300余人,年产彩电30万台(越南目前全年彩电销量160-180万台),工厂与贸易合计,年营业收入3000余万美元,彩电市场占有率在越南已经连续数年名列前三名,在越南市场属于知名品牌。分析其有利与不利之因素:有利因素:海外投资需考虑多方因素,总的说来就是考虑投资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因素、经济环境因素、政治环境因素、法律环境因素以及基础设施因素。一、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南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多优良港口。越南自然条件优越,又是世界第13人口大国,未来可望享受较长时间的“人口红利”。根据其最新人口普查数据,2009年4月1日人口近8580万,比西欧头

号人口大国德国还多约500万,且人口正处于“黄金结构”时期,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66%,比非劳动年龄人口多近1倍,目前全国劳动人口4380万,占总人口的51.1%(中国驻越使馆经商处援引越南人口统计数据),且在数千年中国文化传统熏陶下越南国民勤奋程度在全世界位居前列,社会主义国家重视普及教育的传统使得越南劳动人口识字率高达96%。人口数量大,消费群体基数大,劳动人口多,素质也较高,劳动力资源充足,因此,越南的人口红利是实实在在。二、经济环境因素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9年,越南历年实际GDP增长率均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2009年更是全世界仅有的12个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国家之一。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IMF,WEO Database)及《国际金融统计》(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tistics)数据,2000-2009年,越南GDP总量(按美元现价计算)从311.96亿美元上升到971.8亿美元,人均GDP(按美元现价计算)从402美元上升到2007年的723美元,2009年进一步上升至1132.6美元。至此,越南已经跻身世界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属于中低收入国家。2009年越南国内商品零售和服务业市场总收入为1197.5万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和劣势分析 摘要: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国际竞争的加剧和中国企业的崛起,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和资产重组活动日益频繁。TCL 并购汤姆逊,上汽并购韩国双龙汽车,联想集团并购IBM的PC业务。2005年中国企业更是迎来跨国并购的新高潮,上半年中国企业以跨国并购方式进行对外投资的总金额同比增长182.5%,占同期对外投资总额的80.6%。2005 年10 月中石油41.8 亿美元收购PK 公司,成为迄今为止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并购案,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也成了世界性话题。通过分析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战略的优势与劣势,有助于我们更清晰的找准自身定位和发展方向,就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跨国并购;优势;劣势;对策; 一、跨国并购的概念 跨国并购是指跨国兼并和跨国收购的总称,是指一国企业(又称并购企业)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通过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将另一国企业(又称被并购企业)的所有资产或足以行使运营活动的股份收买下来,从而对另一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施实际的或完全的控制行为。主要分为:横向跨国并购,直购与间购几种类型。 二、跨国并购的动因 (一)国际经济形势和资本流动格局的变化为外资并购创造了绝佳的发展契机。随着世界经济陷入低谷,国际资本流动的热潮也明显降温,但从国际资本流动的结构调整来看跨国并购并仍是跨国公司最主要的投资方式,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不断增加,跨国并购浪潮迭起。 (二)外资并购的政策体系和法律框架的不断完善为跨国并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效

的制度安排,也因此加速了并购的趋势; (三)跨国并购之所以是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的有效方式,就在于它具有许多“绿地投资”所不同的效应,这些效应主要表现为: 1.时差效应,即通过跨国并购能更加快捷地向另一国市场渗透。投资新建一家企业往往涉及到谈判、审批、动工建设、安装调试等多个阶段,手续繁杂,耗时较多,而并购由于是购买一个现成的企业,所需的时间相对来说要少得多; 2.成本效应,以更低成本地进入另一国市场。表现为能降低进入壁垒及生疏环境的存在所造成的进入成本和经营成本; 3.竞争效应,通过跨国并购能更有效地减少竞争,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优势分析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在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运营和发展诸阶段都为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企业扩大海外投资,推进跨国经营的有效方式.。中国跨国并购之所以成为一种趋势,有其内在动力原因或者说有其存在的优势: (一)我国企业20多年的快速成长和积累 随着改革开放和国际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企业依托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起来,并逐步向国际市场拓展。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强大竞争力的大中型跨国公司或企业集团,具有把雄厚资本、先进技术和规模经济效益融为一体的组合优势,部分企业具有同国外企业一较高下的实力。 (二)我国企业在部分产业中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或垄断优势 我国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中低端位置,但长时间形成的某些传统技术、某些已趋成熟和稳定的大量中间技术和部分高精尖技术都接近、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水平。(三)我国部分企业的本与融资优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