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翔宇校本课程

翔宇校本课程

翔宇校本课程
翔宇校本课程

玉树州民族中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方案

一.校本课程的涵义与特点:

校本课程(school—based curriculum)是在国家课程标准规范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和补充的,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阵地,在学习需求分析基础上,由学校自主开发和编制的可供学生进行多种选择的课程。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要经过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首先,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课程因其自身的特点与局限,没有、也不可能充分考虑各地方、各学校的实际;更不可能照顾众多学习者的认知背景及其学习特点;更无力在学法指导与策略教学方面采取相应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这恰恰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所在,也是当今时代赋予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

其次,依据校本课程的内涵,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特点:

第一,校本课程是相对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一种课程。在课程计划中,它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这就是说,校本课程在新的课程方案中所占比例不高,它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但它却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是主与次的关系,两者的关系不能颠倒。

第二,校本课程固有的特点是校本化。顾名思义,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本位、以学校为基础、以学校为阵地而开发的课程。也就是说,校本课程是以学校发展为本的课程。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部活动要素,从计划的制订、内容的设计到相应评价体系的建立,都是在实际的教育现场———学校中进行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不仅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且在于促进学校组织的发展,促进学校组织成员和学校自身的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还受到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校园文化、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自身优势等因素的制约。

第三,校本课程的本质特点是个性化与特色化。校本课程是一种个性化、特色化的课程。作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补充,校本课程的编制与开发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多种选择,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是为了逐步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有什么样的校本课程,就有什么样的办学特色,也就有什么样的办学水平和档次。许多成功的学校正是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形成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

体系和教学体系的。

第四,校本课程还具有学校自主性的特点。校本课程开发赋予学校开发与编制课程的职责和权利,学校与国家、地方分享课程决策权,共同承担责任。在课程决策、编制与实施中,学校具有一定的自主权。学校不仅仅是执行课程的机构,同时也是开发、编制课程的具有专业自主权的组织。校本课程的开发,不是对外部指令的服从和执行,而是学校自主的开发行为。它不是对国家课程的无条件的执行,而是可以对国家课程进行再加工,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条件进行适当的调整、改编或整合,进行再创造,使之更符合、更适应学生、学校、社区及家长的需要。可以说,校本课程也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校本化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开发,需要有校外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但是学校成员是开发的主体。没有学校成员的参与,就不成其为校本课程。

第五,校本课程的编制与开发,体现了一种行动研究的特点。它既是学校校长与教师行动研究的过程,又是行动研究的结果。课程编制与开发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行动研究。确立什么样的课程理念,确立什么样的校本课程,在多大范围内开发校本课程,采取什么样的开发策略,如何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和课程资源,如何实施校本课程的教学,在开发过程中如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专业素质,如何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等等,这些都需要研究。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把实际工作者与专业工作者有机结合起来,这正是校本课程的行动研究。通过课程的行动研究,校长和教师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索问题,提出课程创新方案,编制具有学校特色和教师特色的新课程。课程的行动研究,是校长和教师成长、发展的最佳途径和方式,也是校长和教师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条件:

为了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逐步推进策略:

1.理论和思想的准备。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课程改革只有把理论武装、观点转变放在首要位置,才可能有坚实的基础,才可能健康有序地进行,也才可能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取得成效。开发校本课程,首先要有充分的理论和思想准备,这是课程开发的前提。因此,必须通过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课程理论及《国家课程改革指导纲要》,逐步确立现代教育观和现代课程观,确立现代课程价值观、现代课程结构观、现代课程开发观。要充分认识现代课程特别是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认识现代课程的整体结构,即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构成的三级课程网络,认识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类型与模式,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发挥课程改革的整体功

能。

2.师资校本培训。

校本课程开发者包括校长、教师、职员、家长、学生及有关校外专家等,其中教师是主要力量。教师的课程开发意识、专业素养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为此,需要对教师开展培训。

教师除了参加校外有资格认定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外,主要是接受校本培训。校本培训是源于学校发展需求,由学校自行发起、规划和实施,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成员的工作需要和自身发展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要意识到中小学本身也是教师的“进修学校”,也担负着培训本校教师的任务和职责,理应成为教师培训的基地。培训机构或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培训比较系统和规范,但是它往往难以解决工作和学习的矛盾,对学校工作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影响;校本培训则具有针对性强、灵活性大、费用低等特点。

在校内开展教师培训,有利于调动学校管理者的积极性,也能满足广大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加快专业化进程的需要。校本培训要着重激发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兴趣和愿望,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激发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创造潜能,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研究能力。同时,通过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前进。

3.对学生及家长的需求分析。

形成校本课程自身的特色,发挥校本课程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进行需求分析。所谓需求分析,是指在设计、编制校本课程的活动之前,由学校组织教职工对学生、家长及社区的需要开展调查研究,以确定校本课程的项目及其内容的一种活动或过程。它既是确定校本课程的前提,又是进行校本课程评估的基础。因此,需求分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环节。

需求分析既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需求分析的对象包括学生的需求、社区的需求、家长的需求、学校组织自身发展的需求等。这里既有外部需求,也有内部需求。

学生学习需求是一种内部需求,也是需求分析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学生认识的需求、心理发展的需求及未来升学就业的需求等。对学生学习需求进行分析,有利于因材施教,使课程更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学生学习需求的核心是通过对学生的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差距的分析来确定校本课程的项目及其教材内容,也就是进行绩效差距的分析。主要有三个环节:一是对新时期学生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分析,即现代学生所具备的理想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的标准或模型。二是对在校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所缺少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进行分析。三是对学生理想的或所需要的知识、技能、能力、素质与现有的知识、

技能、能力、素质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这三个环节应独立、有序地进行,以保证分析的有效性。

学生学习需求分析可以在四个层面上展开:一是学生个体层面的分析,以确定其接受哪方面校本课程的学习;二是学生班级团体层面的分析,以确定班级所开设的校本课程;三是全校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整体分析,以确定学校所开设的校本课程方案与计划;四是战略层面的需求分析,也就是进行学习需求的未来分析,着眼于对未来发展的需求提出前瞻性的校本课程设计方案。

除了对学生需求进行分析外,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还要对学校所在社区的需求、学生家长需求等进行必要的分析,以使校本课程开发更具有针对性。

4.对校本课程资源、条件的评估。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是学校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没有学校自身教育资源的挖掘和利用,校本课程开发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校教育资源包括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时间及条件资源等。信息资源是指学校所收集、保存的信息资料,它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信息基础和信息支持。对信息资源的评估,不仅包括信息的质与量,还涉及信息收集渠道、信息贮存和信息效能。评估要求信息渠道多样化、信息贮存丰富化、信息价值效能化。信息资源要处于不断的交流和更新之中,形成信息资源“优胜劣汰”的动态过程。人力资源包括学校教职工资源、学生学习资源以及校外能提供合作的专家资源。主要是指教职员工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人力资源评估内容有教职员工是否胜任开发工作,是否具备开发校本课程的专业素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评估可采取教职员工自我评估、组织评估、专家评估相结合的办法。人力资源评估还包括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估,对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和潜在学习能力的评估,以及对校外专业人员、专家的评估。这些都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物质资源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包括经费、设备、图书资料以及其他各种辅助材料等。

校本课程资源、条件评估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学校传统、学校优势的评估。一所学校在办学方面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开发校本课程的重要资源。学校传统、学校优势是学校的一种文化积淀,包括管理传统与优势、教师的传统与优势、学生的传统与优势等。注重对学校优势、学校传统的分析、评估,有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有助于校本课程特色化。

5.典型引路、点面结合。

从工作方式上,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需要抓典型、抓重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作为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校本课程开发,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下子一哄而上,全面铺

开,而需要循序渐进,逐步摊开,即通过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在某些领域或某些学科先行试验,积累经验,再向全校推广。这种做法既符合教育自身规律,也是一个宣传发动的过程,通过典型引路,可以逐步统一全校教职工的思想认识,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顺利而富有成效地开展起来三.玉树州民族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玉树中学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二)实施目标:

1、体现基础性:

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根据玉树民族中学学生的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因此,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体现发展性:

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体现现实性:

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开设的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体现主体性:

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1.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

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

组长:尼玛

副组长:索红卫、刘绪成、乔淑英、刘智勋、仁青旺加、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

组长:尼玛

副组长:刘绪成、乔淑英、刘智勋

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

(3)日常管理机构

1)教务处

①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课时计划,加强校本课程师资管理,指导各年级组、备课组制定实施计划。

②落实各班指导学生了解各门学科,并做好学生选课,以便于对全校校本课程进行规划。

③根据计划安排校本课程的课时和教学(活动)场所。

④加强对每位教师开设课程的指导与测评,对活动过程进行监控。

⑤每学期召开一次校本课程研讨会,展示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解决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

2)班主任和上课教师

①对学生的活动进行日常管理,协助教务处做好课程的实施、评价认定工作。

②对学生进行活动的安全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等。

2. 教材建设

校本教材编写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到校本教材的设计、内容、评价、师资配备、实施和管理等方面。学校根据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和课程概要、课程大纲的要求,编写校本教材。

(1)编写原则

①主体性原则——以学校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的实践需要为主导开发和利用课程;

②基础性原则——要为每一个学生打好基础服务;

③发展性原则——应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

④全面性原则——要服务于人的主动性、全面性的发展;

⑤人本性原则——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健康发展为基本点;

⑥可行性原则——校本课程应具有可操作性;

⑦活动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载体;

⑧整合性原则——完善补充、优化现行教材;

⑨创造性原则——充分挖掘教学资源中的创作因素,创造性的进行课程改革开发,创造性

地进行学校课程管理,创造性的实施学校课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2)编写要求

①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

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理论的现状,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②教材内容的组织应体现科学、新颖、实用、生动、多样化、有案例,利于学生探究,便

于自学,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练习及建议,增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③观点正确,重点突出,形式新颖,图表清晰准确。主编应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文字

表述、名词术语、单位的使用和体例格式进行统一协调。

④书稿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封面(书名)、内容简价(包括编写人员姓名)、目录(编到

节)、正文(各章内容)。

(3)编写格式

所有纸张全部采用16K大小

1)封面

抬头:玉树州民族中学学校校本教材

正文:教材名称

落款:玉树州民族中学教研组底色:相关教研组照片

范例:玉树州民族中学学校校本教材

教材名称

编者:****(宋体、小四)

玉树州民族中学

****教研组

2)封底

提供一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与封面照片不同)

3)校本教材编委会

主任:*** 副主任:**** 委员:******

4)内容简介及作者简介(如下图)

内容简介(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简介的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

本书作者***(宋体、小四、加粗)

作者简介(宋体、小四、1.5倍行距)

5) 目录

设一级目录。如:

目录

第一讲******** (1)

第二讲******** (5)

第三讲******** (15)

第四讲******** (25)

第五讲********* (35)

注:可根据具体内容改为项目一、项目二等

6)正文

①标题序号

一级标题:第*讲

二级标题:一

三级标题:(一)

四级标题:1

五级标题:(1)

②正文:宋体,小四,1.5倍行距

每一讲都需另起一页,二级标题(一、二、三……)之间空一行。

③参考文献

学术著作:【序号】著者.书名【M】.版本(初版不写).翻译者.初版地:初版者.初版年.起止页码.

学术期刊:【序号】著者.篇名.刊名【J】(外文刊名可按标准缩写并省略缩写点).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④后记

后记中的文字:宋体,小四,1.5倍行距.

3. 课程设置

按课程开设的培养目标分为人文素养类、科学素养类、生活技能类、身心素养类、艺术修养类、信息技术类、学科竞赛类七大类,适用于小学到高中各个年级的学生。

⑴人文素养类:通过人文文化的学习,提升学生人文文化品质,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进行交流的能力。

⑵科学素养类:通过各种科技自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⑶生活技能类:通过生活知识的学习,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的质量。

⑷身心素质类:通过体育项目和心理健康辅导,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

⑸艺术修养类:通过艺术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增强艺术修养,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能力。

⑹信息技术类:通过学习电脑操作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学习、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⑺学科竞赛类:以学科竞赛来培养学生进取创新精神,科学探索精神。

附:参考课程

4.选课方法

学生选课分以下几步走:

⑴向学生宣传实施校本课程的意义,激发学生参与校本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⑵学校向学生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让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⑶先按正常教学班统计学生选课情况,再根据学生第一、第二志愿,学校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原则上组班不超过50人,低于20人不开班。

⑷视学生选课情况及场地限制,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5.教学评价

(1)学生的评价

①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②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③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2)教师评价

学校原则上要求全部教师都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工作,因此,教师校本课程参与工作作为教师的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每学期末,学校教务处负责考核,对认真开展教学和指导工作的教师发给一定的课时补贴。对教师工作考核的标准是:

①教师从教必须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评价记录。

②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③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

④教务处通过听课、查阅资料、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记入业务档案。

教师学期综合得分=10%A+25%B+25%C+20%D+20%E

A——自评分

B——年级考核组评分(年级组长、备课组长)

C——学生评价分(每班抽取优生、中生、后进生进行评价,取平均分)

D——教务处学期教学常规工作评价分

E——教学成果评价分

(3)对课程的评价

对课程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主要包括:师生积极参与,主动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广泛交往;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设置合适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能与学科课程整合;活动与社会、家庭有机联系;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活动气氛活跃、愉悦;学生乐于表现自己,发表见解;在活动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6.步骤与措施

⑴准备阶段(第1、2周)

主要任务是启动校本课程的开发,作好思想、人员、组织、教学的准备工作:

A、制订方案、健全制度;

B、评估学生对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课程开发的重点;

C、教务处发放校本课程申请表和参考选题;

D、教师确定校本课程选题,申请表交教务处;

E、教务处选配校本课程教师;

F、教师挖掘教材资源,选择或编写教材。

2、实施阶段(2012年3月第三周起——2012年6月)

A、公布校本课程开设科目、指导教师及课程说明等,学生自由、自主选择课程;

B、统计学生选课情况,调整各校本课程科目学习人数;

C、教务处确定校本课程的形式,开课设节:

D、教师制订学期计划,上交教务处检查;

E、按校本课程课时计划表,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校本课程;

F、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研讨教材教学策略,提高教师对教材的驾驭能力;

G、定期检查、记录、测试,反馈实验情况,对出现问题进行调查与诊断;

H、教师按学期对教材内容、教材的使用、学生学习效果进行阶段性的总结评价。

3、总结阶段(2012年6月)

A、教师整理好讲义和全部实验材料;

B、教师写出校本课程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C、教务处发放学生问卷,对教师进行评价。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的建设

基于核心素养下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的建设 发表时间:2019-11-21T09:59:02.9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0期作者:柯枫丽 [导读] 本文对核心素养下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的建设进行分析 摘要:利用文献分析法及问卷调查法等为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学校管理层及教师、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在满足核心素养的人才培育标准下,保证教育的方法的特色,并探究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良好的体魄。对此,本文对核心素养下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的建设进行分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健美操;校本课程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定义学生在接受对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需形成对应个人发展及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品质及能力,体育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能使学生学会体育基础知识及运动方法,并缓解压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展现体育价值的关键。小学健美操将体操及音乐、舞蹈结合,通过动感音乐及优美的动作等为小学生塑造良好的体型。针对校本课程中关于地方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意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健美操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从而满足学生的心理特点,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1.核心素养下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现阶段,世界教育形势较为明确,为我国新一轮的教育改革提供导向。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当自学科的本身出发,建设满足学科特点的核心价值体系。体育及健康课程标准文件中,要求各级学校应当重视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铺垫。随着课程改革的更加深入,教育部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从而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现阶段的中小学存在热爱体育但不热爱体育课的情况,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教育需求。健美操在1980后进入中国,音乐具有动感性,能达到健身塑形的效果,在进入中国后便被人们热爱。在校本课程中,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满足体育核心素养及学生个性化需求。所调查的中学,教育模式根据教育改革进行调整,“五四型”课堂模式已经实行8年,教育效果受到家长及其他学校的认可,该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课堂育人,自课程体系及重点学科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践,体现教育特色,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该小学的体育活动包括“快乐足球”及“快乐篮球”等,健美操校本课程的实施符合学校的办学需求,受到教师与学生的喜爱,因此,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建设的实际需求。 2.核心素养下的健美操课程开发途径 学校管理者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对课堂的开发效果具有直接影响,管理政策决定校本课程的发展情况。根据研究目标,设计学校管理层调查问卷,对学校6位管理进行调研,并形成数据报告,见表1、表2。 对以上结果进行分析,能看出学校领导对校本课程开发的支持力度,学校领导为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撑。《中国教育改革及发展纲要》中指出教师队伍作为学科发展的重点环节,体育教师作为校本课程的直接参与者,也是课程开发的基本条件,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决定健美操实施效果。本次研究的小学教师是专业的健美操教师,硕士学位,在校期间学习的是体育教育训练专业,在学习过程中主攻健美操技术及理论。教师个人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比赛经验,能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负责人。 体育教师团队力量对校本课程开发具有直接影响,该小学体育教师共计5名,4名教师工作年龄在15年以上,团队平均教龄为10年,整体教学经验丰富。本次研究中设计调查问卷,对体育教师对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发的态度进行调查(见表3)。体育教师对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发非常支持,为推动校本课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强化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日后课程改革的趋势,对该地区30名体育教师进行调查,其中24人认为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发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22人认为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23人认为健美操校本课程开发能提升学校的影响力。通过本次调查能观察到校本课程建设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这也是本次研究的立足点。 兴趣作为最好的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喜爱态度对课程的展开效果产生直接影响。为探究学生对健美操的态度,对小学80名学生的进行调查,结果见表4、表5.

优秀校本课程标准

优秀校本课程评选标准 一、符合有关政策。课程设置符合国家基础教育相关政策规定,课程特色显著,课程实施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二、体现新课程理念。能够以鲜活的、发展的、创新的活动形态整体设计教材内容,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 三、从校本实际出发。能够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内容,通过分析和研究校内外环境,整合各种教育资源,体现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作为校本课程实施媒介和重要形式的校本教材,要具有原创性、地域性、教育性、实用性,系统讲解某一领域知识的教学材料汇编或正式出版物(文本教材)。校本教材结构合理,重心突出,层次清晰,内容丰富,体例严谨,行文流畅,用语规范,图文并茂,格调清新,可读性强,便于讲解或自学。不存在方向性、科学性、知识性错误。校本教材成果著作权人可以是个人、团队或单位。成果要求不少于1个学年的学习内容。确系根据学校实际自主开发的成果,严禁抄袭。每项成果主编1人,参与人数限前5人。参评成

果不包括学习辅导用书、习题集、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参与编写的国家和全省地方课程教材等。

五、材料完整、真实可信 1、《驻马店市优秀校本教材申报表》 2、《学校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的《校本课程纲要》、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课程学习结果评价等材料。 3、如有校本教材,需提供编写的校本教材;一学年的校本教材教案1份。 4、其他佐证性材料。能体现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价、反思等环节的过程性、真实性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原始性材料。不能提供纸质的可提供电子材料刻录光盘。 (专业文档资料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关于毽球教学计划

关于毽球教学计划 篇一:踢毽子教学计划 河口中心小学踢毽子社团活动的教学计划踢毽子运动是一项良好的全身性活动,不需要专门的场地和设备,运动量可大可小,还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确保每名学生受益,更因其踢法简单、花样多,容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体育项目。 立足于农村小学所特有的教育资源,我针对踢毽子的特色活动作了一些初步的开发和尝试,效果比较显著。以踢毽子为特色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还能切实改变学生的身体状况,同时也是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扬。 我在总结踢毽子特色活动经验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踢毽子的兴趣为目标和出发点,在实践中大胆尝试、开拓创新,以多种活动手段促进学生踢毽子兴趣的生成,推进踢毽子技能的提升,实现踢毽子特色活动的新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首要金科玉律是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欢乐和学习成功的欢乐,是在孩子们的心中唤起自豪感和自尊感。”运动兴趣是建立在运动基础上,只有具备驾轻就熟的运动技术,才能进一步发展运动技能,与此同时运动兴趣也逐步培养起来了。真正做到以活动促进学生

踢毽子技术的提高,以技术的提高促进踢毽子技能的发展。 学习踢毽子的技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怎么才能更加直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怎样才能促进学生踢毽子兴趣的生成呢?在开展踢毽子的活动中,我们要遵循健康第一、快乐为先的原则,以下方法对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有比较直接的效果和作用: “脚内侧踢和脚外侧踢”是基本踢法之一。开展“脚内侧踢”活动时,我要求学生做到左脚支撑,右大腿带动小腿,屈膝向上摆,膝关节外展小腿上摆击毽子的一刹那,踝关节内屈端平,用脚弓内侧把毽子把毽子向上踢起。而“脚外侧踢”是与脚内侧踢相反的动作。踢毽子时,左脚支撑,右大腿带动小腿,膝关节内扣,小腿内外侧上摆,击毽子的一刹那,勾脚尖,踝关节外屈端平,用脚外侧巴毽子向上踢起。 在“脚内侧踢和脚外侧踢”的活动指导中,一方面对比技术的掌握程度和技术使用的合理性,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进行技术动作的自我改正和提高;另一方面对比是否有小组合作学习和练习的主观意向,让学生具备小组合作学习和练习的习惯与能力。 踢毽子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竞赛的形式,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踢毽子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同时,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我让学生两人一组结

体育校本课程

前言 我校学生活动场地较小,学生有270人左右,场地局限了学生体育活动的开展。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相应国家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借鉴一些同类型学校的做法,经过反复的研究、思考和论证,为了孩子的快乐、健康发展,我们选取了跳绳、乒乓球、跑步等体育运动为我校校本研究教材。通过这些运动的开展,使学生掌握体育运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练就学生强健的体魄,培养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和团结协作精神,通过对学生生理数据的跟踪、分析、研究,尤其是跳绳运动与学生生长发育的关系。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活动,我们特编写了王和小学体育校本教材。

目录 第一章跳绳 1、跳绳运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跳绳的方法 第二章乒乓球 1、乒乓球运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打乒乓球的方法 第三章跑步 1、跑步运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跑步的方法 第四章踢毽子 1、踢毽子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踢毽子的方法 第五章仰卧起坐 1、仰卧起坐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仰卧起坐的方法

第六章篮球 1、篮球运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打篮球的方法 第七章健美操 1、健美操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2、健美操练习的方法

第一章跳绳 1、跳绳运动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跳绳运动是一种极安全的运动,绝少有运动伤害的发生,即使跳跃失败或停顿,也不会有坠落、跌倒、冲突或被用具所伤的危险。跳绳者能随自己的身体状况、体力及方法来自由调节跳绳的速度及次数,因此同学们可以放心的来练习。以下几点是同学练习跳绳时的要求及注意的事项: (1)选择适当的场地 (2)穿着适当的服装 (3)充分做好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4)要有正确的跳绳方法 (5)要循序渐进练习

浅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浅谈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 [摘要] 随者社会的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我国的基础教育也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很多学校除了国家课程外,还设置了地方课程以及校本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目的都是使学生在获得良好学业的同时,也实现全面的发展。本文在了解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含义,特点,目的及关系的基础上,对怎样使二者得到优化整合,发挥最大效应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优化整合 当前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也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社会的急剧变迁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教育教学也经历着重大的转型。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人们不再一味地追求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拥有一个良好的人格,健康的体魄,健全的身心。 此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当学生离开校园,踏入社会的时候,他在学校所学习的知识和他各方面的能力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是否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社会筛选人才的标准不仅仅是“分数”,更多的是对人格,修养和能力的筛选。 此时,单一的国家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校本课程更能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更能够因材施教。所以,许多学校进行了校本课程的开发。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从从国家模式走向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模式。 一、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含义 所谓的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就是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和校本课程开发模式,它主要是按照课程主体来划分的。国家课程指国家委托有关部门或机构制定的基础教育的必修课程或称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或大纲。它是全国统一的,采用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从

毽球盘踢教案

毽球——盘踢(足内侧踢)教学设计 材料来源:校本课程《毽球》 内容来源:毽球的基本技术 主题:盘踢 课时:共2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李凌云/郑州市惠济区南王村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贯彻“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坚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项目,重视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受益、进步,体验成功的欢乐,活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的品质和能力,加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2.教材分析 针对学生身心的发展特点选择传统民族体育项目毽球为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将传统的毽球变形,进行变式教学。围绕盘踢展开各种技巧、技能的练习及游戏、比赛活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个性得以体现。 3.学情分析 学生活泼好动,喜欢各种游戏、比赛,有着丰富的想象力,通过有趣、灵活的运动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完成和掌握学习目标。

目标 1、学生知道踢毽球基本方法和术语,了解盘踢的动作要点。 2、学会盘踢的动作要领和练习方法,并有连续踢毽的能力。 3、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协调能力。 重点:学生知道盘踢的动作要点和练习方法。 难点:学生踢毽球时小腿内收高度不够,毽球踢的角度不确定,致使学生没有连续踢的能力。 评价任务 1.说出盘踢的动作要点。 评价要点: 眼睛要注视毽球;尽量将毽球踢的垂直;毽球所踢高度,不可太高或太低,其高度在腰部上下为宜。 2.学会盘踢的技术。 评价要点:动作协调正确,有连续踢的能力,安全意识强。

实验小学健美操(啦啦操)校本课程纲要

北戴河区实验小学健美操(啦啦操)校本课程纲要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学时 课程名称:健美操(啦啦操)校本 开课学期:2 授课对象:四五六年级部分学生 双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学习课,共计32课时 (二)课程性质 健美操(啦啦操)校本融合了传统健美操,韵律操,舞蹈等艺术元素,在音乐的配合下,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发掘学生对美得感受,让学生喜爱运动,勇于展示自我。 课程性质:选修课 (三)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部分健美操的基本动作要领,对健美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使学生能够做出健美操的基本动作,配合音乐进行成套展示,在学习过程中,让给学生感受动作美,音乐美,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 基本步伐 基本手型 柔韧及身体素质练习 啦啦操成套(一)(二)(三) 健美操根命名难度2个 三、教学要求 学生着运动服上课,头发扎起 请假制度明确

2014----2015北戴河区实验小学健美操(啦啦操)校本课程学期计划 第一阶段:基本步伐+基本手型 柔韧练习 身体协调性练习 第二阶段:啦啦操(一)花球 小苹果 幸福拍手 中国味道 第三阶段:成型舞蹈的队形练习和动作的巩固 汇报表演 在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每节课都以基本步伐为热身,加强基本功的练习,柔韧和身体协调性贯穿其中。学生在课堂中慢慢学会听音乐节奏,学会打音乐节拍。考试设计:两套操的成套表演+柔韧开度+平时成绩 2014年北戴河区实验小学健美操(啦啦操)校本课程学期计划 第一阶段:基本步伐+基本手型的巩固 柔韧练习 身体协调性练习+身体素质练习 第二阶段:啦啦操(三) 有氧舞蹈(一) 第三阶段:成型舞蹈队形练习和难度动作练习,成套的完成质量练习 汇报表演 在本学期学习中,依附于上学期得学习基础,增加难度,在动作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提示表演时的感染力。 考试设计:两套操的成套表演+柔韧难度+平时成绩 【本文档内容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期待

校本课程实施计划

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我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严格执行省市课程计划,结合通化兴华教育中心“2016年教育教学工作要点”、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及学生年龄特点,制定校本课程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通过课程开发与教师培训,发展教师专业水平,形成有较强的课程开发和实施的教师队伍,形成强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管理队伍及科学的评价体系。 2、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增进身心健康,使学生热爱学校生活,适应社会。 三、教学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应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的需要出发,选取学生感兴趣,利于他们成长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2、灵活性原则。 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进行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广泛地发展。 3、开放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放性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适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差异性、主体性。 4、因地制宜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都要体现地域特色。本学期要结合通化山区的特色,从其地域特色、历史与文化及拥有丰富的珍稀动植物等方面来挖掘课程资源,开发新的学科拓展类课程。 四、校本课程组织机构 组长: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技本课程就是学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 组成了“三级课程”的结构。它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可以使 学校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c因此,栓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 亮点。但就是,一直以来,课程都就是由国家开发,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学习与借鉴。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课程模式与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 本趋势。在课程根式多样化与课程结构优化中,校本课程的外发具打重要作 用。因此,优化宏观课程结构,也必须重视校水课题的开发与建设。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大致向=个部分构成:同家课样、地方课程利学校课程。共中,同家课程就是根据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般要求设计的.仑反映了国家教育标脏, 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小小学教育的共向标准。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应认真贯彻文施国家课程,以保rd: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国家教育n标就是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成本依据。地方课程则主要就是根据地方经济与文化发展实际以及地域特点设计的课程,它就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入或社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咋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地方课程对该地方或社区的个小学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均。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必须在贯彻 国家课程标难的基础上,以地方课程方案为依据来加以设计。 凹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者的关系及其比例小向,宏观课程结构的 状况就有差别。在中央集权课程管现体制条件下,国家课程住出现课程结构中 ,1绝对的主导地位,国家课程规定的就是国家教育最高标难而不就是起码标准、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没有应有的地位;而在地方分枚课程管理体制卜,国家课程 门类较少.灶仅仅规定着中小学教育应达到的起码您淮.巾非最高标准.地入课

毽球校本课程

第一章毽球运动的基本技术(以右脚为例) 毽球技术是运动员在参加毽球比赛中所采用的合理动作,为了适应比赛中不断变化的复杂情况,运动员必须熟练的掌握毽球的各种技术。毽球基本技术动作包括六大类,即准备姿势与移动、起球、发球、踢传球、进攻、防守。 一、准备姿势与移动 1、准备姿势 准备姿势是运动员在场上未接球时身体的一种等待状态,比赛中,来球千变万化,运动员随时要准备做不同的动作,保持良好的姿势,以便合理应用各项技术,及时发挥各种攻防技术。更是使身体能随时在瞬间由静变动,由被动变主动状态的关键。准备姿势一般分为两种: ①左右开立准备姿势 [动作要领] 两脚左右平行开立,略宽于肩,脚跟稍提起,脚掌内侧着地,两膝稍弯曲内扣,重心在两脚中间,上体放松稍前倾,两臂放松,自然弯曲置于体侧,两脚保持待动状态,全身肌肉适度紧张,注视来球。该姿势使运动员能从静止状态快速转向左右的移动状态,常用于预判移动后,防守对方攻球落点在中、前场时。 ◆重点:两脚掌的脚内侧用力着地,重心下降,两膝内扣。 ◆难点:两脚保持待动状态。 ②前后开立准备姿势 [动作要领] 两脚前后开立,左右脚间隔略宽于肩,前脚稍内扣,用脚掌内侧着地,后脚稍内扣,脚跟稍提起,用脚掌内侧着地,膝关节保持一定的弯曲内扣,身体重心前倾,两臂放松,自然弯曲置于体侧,两脚保持保持待动状态,注视来球。该姿势使运动员能从静止状态快速转向前后的移动状态,常用于接发球和后排防守预判移动中。

◆重点:两脚掌的脚内侧用力着地,重心落于脚前。 ◆难点:两脚保持待动状态。 〈准备姿势教学的注意事项〉 △准备姿势要自然放松,便於及时起动和移动。 △准备姿势要和移动及其它的技术结合训练。在掌握基本准备姿势后,就不必再专门进行单独的准备姿势训练,而应与移动训练结合起来。在各项技战术训练中,应强调先做好正确的准备姿势。 △在训练中要严格要求做好准备姿势并要根据场上不同的情况,作出相应变化。〈练习方法〉 △列队站好,在教练指导下做准备姿势。 △两人一组,一人做准备姿势,另一人纠正其错误动作。 △围场地慢跑,当看到手势即急停,做好准备姿势。 △结合步法移动练习来进行。 另外,按照身体重心的高低,准备姿势还可以分为半蹲、稍蹲、全蹲准备姿势。 2、移动 移动是运动员为了及时接近球,保持好人与球的最佳位置,便于发挥传、接、攻、防守等各种技术。因此,移动必须快速准确,使用最多的是两三步的短距离移动。移动步法的结构可分为起动、移动、制动,到位击球和回位5个部分。 (1)起动 在毽球比赛中,起动的速度主要和击球者的判断是否准确、反应的速度、准备的姿势和腿部(尤其是踝关节)的爆发力密切相关。 正确的判断将有利于快速的起动,因为它可以大大地缩短反应的感觉和分析综合时间。场上判断能力的提高,是和运动员对实践经验的积累有关、和对毽球运动技战术规律的认识有关。所以,平时多练习、多参加比赛、多观摩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同时还要重视对毽球技战术的内在规律进行学习、观察和分析。在比赛前,仔细地研究对手的技术特长和习惯性球路等,有助于队员判断能力的提高。 反应是速度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指从给予刺激到开始发生动作之间的瞬间,由感觉时间(接受刺激,也就是在实战中根据视、听觉感知对方击球的动作和路线)、分析综合时间(思维时间)和运动时间(动作始动时)三方面组成。人的简单反应

舞蹈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校本课舞蹈课教学设计 宁安市三陵学校吴雪花 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舞动奇迹》 开发教师:吴雪花 课程类型:艺术类 授课对象:初中生 开发的背景和依据: 随着素质教育浪潮的高涨,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就显的尤为重要。现在的家长,已经不再象过去那样,只要求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不用管。他们已经完全转变了观念,更注重的是孩子的能力培养,修养培养,以及兴趣培养。所以,家长们都给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比如:舞蹈班,美术班,写字班,英语班等等。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学校专门为学生们提供了发挥才能,培养兴趣的机会,开设了舞蹈班。对于女孩子来说,气质是尤为重要的,不管以后是否能在舞蹈方面有成就,增加一下修养,参加这个班也是不错的选择。 一、课程目标 1.倡导体验、实践、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2.训练学生的肢体,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能够掌握舞蹈的基本技能,基本舞步。 3.在培训期间,能够学会至少三种舞蹈:健美操、民族舞、

现代舞。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舞蹈的快乐。 二、课程形式安排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针对爱好舞蹈的中学生,开设了“舞动奇迹”舞蹈班。 其理论依据与方法手段如下: 1.理论依据:全体学生强调自主合作交流,一切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切实重视所编学校课程的基础性、兴趣性、合作性、交流性。 2.方法手段: 第一:以自编教材为载体,开设一周一节的舞蹈班 第二:发挥学生的优势,也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根据学生 特点灵活处理。 三、课程内容安排: 1.基本功练习2。基本功练习3。基本功练习4。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5。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6。健美操基本舞步练习7 。健美操8 。健美操9。健美操10。健美操11。民族舞基本步练习12。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13。民族舞基本舞步练习14。民族舞15。民族舞16 。民族舞17 。现代舞18。现代舞19 。现代舞20。汇报演出 四、课程实施建议: 1.让学生在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感受舞蹈的魅

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毽球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一、课程开发背景及意义 毽球运动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历史悠久,它是由中国传统的踢花毽演变而来的隔网对抗的竞技体育项目,有助于培养人的灵敏性和协调性,有助于身体的全面发展,增强健康。通过抬腿、跳跃、屈体、转身等运动,使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有效地提高关节的柔韧性和身体的灵活性,增强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踢毽球要求人的思想高度集中,瞬间完成踢的动作,技术到位,动作准确,毽子才能遂心着意。心到、眼到、脚到;反应要灵敏,动作要迅速,相互配合要心领神会。毽子虽小,娱乐和艺术等功能俱全,魅力十足。 在学校每天的大课间,师生围在一起,你一脚,我一脚,飞舞的毽子牵动着所有人的眼球,调动着所有人的责任感,激发着所有人团结进取的精神;活动中稍微的不小心都会造成毽子起落中断,一旦落地,一片哗然,一片惋惜。那其间师生的有说有笑,有喊有叫,有逗有让,热烈融洽的气氛,会让师生心态的调整寓于小小毽子的腾飞起落中,让师生在我校校本课程“踢毽子”的大课间活动中切实体味“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的真谛! 二、课程目标 1.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掌握踢毽子的基本动作方法。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柔韧、灵敏、力量等素质,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2.提高学生参与毽球运动的兴趣,使其树立终身锻炼体育意识,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在毽球运动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增强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4.遵守活动规则,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课程实施

1.课程安排有保证 每周保证一个小时的踢毽子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同时安排适当的课外活动时间进行练习。 2.优化教学内容 遵循新课标的前提下,尽量把每一节课的教学搭配得合理、有趣和创编不同的方式方法。 3.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教学研究。 4.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5.开展各种游戏 让学生了解与踢毽子相关的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的灵敏性,协调性等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发展,在游戏中让学生释放快乐的心情并动脑筋想出各种踢毽子的方法。6.教师示范与自主练习相结合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构成一个互动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不断更新的练习内容中获得乐趣。 四、课程内容 一、课堂教学中常学的几种踢法介绍 毽子的踢法种类繁多,在此仅从有利于课堂教学,有利于普及的角度,介绍一些常见的基本踢法,根据腿部不同部位击图1毽有这样一些踢法:单脚脚内侧踢,双脚脚内侧盘踢,双脚一内侧一外侧踢,单、双脚脚背踢,双脚前交叉踢,双腿后交叉踢,大腿踢。如果能很好地掌握以上的这些踢法,在教学中就可以进行形式多样的比赛,如计数赛,计时赛,踢远比赛,踢准比赛,踢高比赛,不同人数的场地赛,多人计数赛。

花球啦啦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审批稿

花球啦啦操校本课程开 发与实施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啦啦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应努力挖掘国家体质健康测试项目和体艺2+1特色项目资源,充分利用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形成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积极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是我们体育教师当下的迫切任务。 关键词:啦啦操;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 一、研发背景 啦啦队是一项新兴的运动,从篮球比赛的中期表现演变而来。这是一种集体舞,结合了健美操,舞蹈,音乐和各种技能动作,注重激情,活力和团队精神。啦啦队主要分为两类:技巧和舞蹈、空中投掷、升降、建造金字塔等惊险、刺激的表演和高度观赏,舞蹈也分为爵士乐、街舞、花球三类。这也是一个开放的,移动的运动,强调每一个位置的重要性,这样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他是球队的重要一员。使每个人在集体中都有相同的目标:通过锻炼,可以形成完整、独特的校园文化。 我校从啦啦操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教育价值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师生各方面的发展要求,把啦啦操中的花球啦啦操作为我校的校本课程。我校花桥啦啦队校本课程内容以学校生态学校为依托,以国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为指导,以学校实际为出发点,以体育与健康课程大纲为依据。办学理念和教育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前提,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体现学生的自力更生。原则是原则,充分发挥教师、设施和场地的

优势。目的是在提高全校师生的体质基础上,唤醒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啦啦操在教学中巨大作用的认识,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为全校师生有组织、有系统、科学、健康地利用花球啦啦操进行健身和娱乐活动营造和谐发展的精神花园。 二、指导思想 啦啦操课程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对技能的掌握程度进行分层教学,它改变了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的主题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和健康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并局限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啦啦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从而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为终身体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研发意义 1.促进身心健康 学校体育肩负培养“健康的人”重任,是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青少年身体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学校体育仍然是教育质量的薄弱环节。如何弥补学校体育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不足,发挥其价值和功能,就必须充分重视课程的作用和地位,尤其是各类课程教学内容的功能和优势。啦啦队在促进学生健康方面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维度上。拥有健康的身体和阳光是学生反映自我价值和实现自我发展的必要条件。它也是啦啦队运动背后的驱动力。首先,在身体健

健美操校本课程

健美操校本课程

北重一中校本课程《健美操》开发方案 北重一中;石檬涛 一、课程的确定: 1、背景分析: 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一定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校本课程资源,补充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不足的地三级课程。这种课程也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课程载体之一。开设校本课程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举措。体育校本课程是校本课程的一部分,健美操校本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学校方面: 我校有四名体育专职教师,21个教学班,各种体育器材基本齐全,有300米环形运动场。近几年,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在体育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体育成绩取得了骄人成绩,特别是学校健美操社团成员组队参加县市各级比赛都取得了优异成绩。基于以上学校背景,结合我校健美操特色学校的建设,我们确立开发健美操校本课程。 健美操校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了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 3、学生方面: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和增强,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而目前学生普遍体质下降,自我主动活动意识不强,社会适应能力、生存能力、动手能力较差。加上现在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子女的文化成绩追求过高,忽视对子女身心健康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课余活动。 我们学校地处农村,学生相对比较内敛,而这些学生家庭生活条件一般,相对而言,家长在支持子女参加投资较大的学习项目就少。 基于以上客观存在的问题,结合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体育特色初具趋形的基础上,我校以由点到面再到尖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校现有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我校确立了以健美操为基点的校本课程开发。将富有时代气息和节奏感强的健美操运用并在我校开展,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使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表现力、丰富想象力及集体意识。 二、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

一年级校本课程年级课程安排表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年级学年课程安排表 3月份 --一-年级第一周(1年级周一) 景主任 1班:周二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 3班:周四第四节 6班周二第二节 第二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6班周二第二节3班:周四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三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1班:周二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四周 数学学科实践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年级学年课程安排表 4月份 ---------年级第一周(1年级周一) 景主任 1班:周二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 3班:周四第四节 6班周二第二节 第二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6班周二第二节3班:周四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三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1班:周二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四周 语文学科实践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年级学年课程安排表 5月份 ---------年级第一周(1年级周一) 景主任 1班:周二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 3班:周四第四节 6班周二第二节 第二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6班周二第二节3班:周四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三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1班:周二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四周 英语学科实践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年级学年课程安排表 6月份 ---------年级第一周(1年级周一) 景主任 1班:周二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 3班:周四第四节 6班周二第二节 第二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6班周二第二节3班:周四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三周 景:2班:周一第四节王晨:4班周二第三节1班:周二第四节 5班周四第四节 第四周 体育学科实践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效课堂教学探究(2011-11-27 21:16:5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有效教学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分别为二级课程和三级课程,其内容有学科交叉现象。山东省地方课程共三科,分别为《传统文化》《环境教育》《安全教育》,校本课程也称学校课程,内容丰富多样。但是,汇总来说,都是一段材料学习。如何设计教学法,让学生学会,会学,就需要教师“深挖教材,精心设计,有效施教,拓展延伸”,进而完成两级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放开手脚,开放思想,敢于创新。 一、全面了解地方和校本课程标准(目标、实施、评价)。 1.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领域,是基于学生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它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以学习探索领域为课程分类形式,以课程模块为课程呈现形式。 2.“改革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教学工作”。学校要把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要妥善处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重在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重在发展学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 “努力开发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资源”。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是基于学生成长的需要所生成的课程,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加强与工厂、农村、企业以及社会实践基地、革命历史纪念地等单位的联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专题报告、实地考察、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使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的实施更加生动,更有活力。 4.学校对学生研修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要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防止过于注重纸笔测验、过于偏重对知识与技能掌握的评价的倾向,一般不用考试的方法。 二、怎样进行小学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课堂教学评价: 从学生学习角度来看: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度。主要评价学生掌握“双基”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形成过程是否高效、省时、独立构建知识体的能力。掌握知识应包括四个方面,是什么、怎么学、怎么用。不等同于记住或模仿做题。 2.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身边疑难的能力。主要评价学生从生活中了解知识,收集整理信息中发现、用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实际问题。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操作分析信息,用所获知识再认识和想象创新实践信息。真正体现出:地方课程来源于生活,地方课程服务于生活。学生对地方课程课的热情程度关键是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在

踢毽子心得体会

踢毽子心得体会 篇一:踢毽子总结 踢毽子训练总结 XXXXX学校 本学期学校组织了踢毽子活动,本活动总点补偿学生的身体缺陷、发展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团结一致的精神。在生活中能够独立不依赖他人,增进友谊。 一:用心感受踢毽子活动中每一次起脚的机会。 踢毽子活动,给学毽子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平台,它是最受踢毽子的大学生欢迎的一种活动方式。参与围毽子活动。毽友们可以再实战中检验自己学习的训练情况,也能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同时大大提高了学习训练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围毽实战中,相互传接,斗智斗勇,增加了学习踢毽子的观赏性和趣味性。场中的每一个成员都重任在肩,一定要认真负责,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注意观察来球的趋势。大脑迅速做出合理判断,以最合理的步法,以最快的速度,以最合适的踢法做出处理,完成整个接球任务。在这里着重说明的是一定要高度重视对来球的预判和身体的快速移动。良好的步法是踢毽子的灵魂,不要祈求每一个来球都那么“称心如意”,一定要培养良好的救球意识。在毽子未落之前,绝不轻易放弃。只要努力,就可能创造处意想不到的机会。

二:踢毽子养成了良好的分析总结习惯。 踢毽子活动中,要想学得好又快,一定要讲究科学的训练方法,要切合自身实际的训练计划。要保证质量按时完成,每一场比赛结束后,要善于分析和总结,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比赛中的一个灵活的转体动作,一个非常到位的凌空跳跃,一个富有创意的动作编排,一个极具技术含量的经典球等都要在比赛中努力体现出来。 这几点总结:我觉得能帮助我们以后在活动中更加展现每个人更好的一面。 活动中我们采取的是围踢形式。三个人一组。一个人最多踢2下,三个人再多踢5下。哪边赢,哪边按顺时针转圈;哪边赢,哪边发球。发球必须过。发球踢球。不能过毽子内线。 在活动中我们秩序井然,表现了顽强的意志和极高的集体荣誉感,这次比赛我们提高大学生水平,展现了各班崭新的精神面貌。总之,这些活动表现了各自班风班貌。丰富了我们大学生活。希望各班同学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活动的意义:同学们在增加体质,强健体魄的同时有得到了快乐,增进了大家的关系,这有利于学生身体发展。锻炼健康体魄,培养自我保健能力。为促进果断性的健康发展,应使从有目标,充分体现活动的全员性和普及性,在本次各

校本课程《校园健美操》课程纲要

万丰镇中心小学校本课程《校园健美操》课程纲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小学校本课程实施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功能,弘扬学生个性,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确定“全员参与、全面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创建富含特色的学校教育。 二、课程目标 1、通过健美操训练,形成良好的身体外形。低年级学生的骨骼正处于生长发育之中,关节活动幅度大,灵活性强,柔韧性好,由于生神经系统是各系统发展最早最快的,而且在此阶段发育更为完善,宜进行柔韧素质、反应能力及灵活性早期训练,并可获得好的效果。通过形体训练提高身体的支撑力量和柔韧性,为塑造良好的身体外形、提高形体的控制力打系下良好的基础。 2、通过健美操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中年级学生随着中枢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的静止或运动的身体姿势控制趋于自动化。通过身体锻炼具有一定的力量,协调能力和柔韧性是保持和发展良好姿势的基础。通过形体训练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矫正不良的身体姿势,形成正确的优美的形态。 3、通过健美操训练,塑造良好的气质相貌。高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是决定人一生的体格、体质、心理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生长发育和教育成长的决定时期,所以这一阶段要注重全面

发展身体素质。这不仅能使他们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提高基本运动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增强肌体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通过形体训练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良好的风度、性格和品德,陶冶美的情操。 三、课程内容 健美操是一项以健身为基础,融健美、健心于一体的体育 运动项目,作为一项新兴的大众健身项目,其以节奏、韵律、肢体动作深受青少年的喜爱。健美操训练的过程也是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发展个性。而形体训练是具有这一核心所需要的可贵的环境和发展的土壤。因此,健美操训练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训练,也是精神文明教育和美育教育,它在全面调理身体形态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校园健美操》校本课程内容共分六章:基本常识概述、基本动作、音乐节奏感、力量的练习(上、下肢、胸肌、腹肌等等)、基本套路(大众、竞技)、创编能力、训练比赛。 授课时间:每周一课时(每周三下午第三节) 四、组织机构: 领导小组 组长:姜益强 副组长:罗建红 成员:杨中山罗美霞魏长伟褚翠云以及全体班主任五、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

校本课程培训内容

校本课程开发的培训 培训的主要内容: 校本课程的内涵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与原则 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与开发的类型 校本课程的构成要素 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涉及的文本格式和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 一校本课程的内涵 1 何为课程? 课程是人们经常使用的概念,可是对于课程是什么却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课程,就有不同的理解,比如: ◆教育官员:课程即计划 ◆课程专家:课程即经验 ◆学科专家:课程即知识与技能 ◆教师专家:课程即教材(教科书) ◆学生代表:复杂的课程表+讨厌的教材+恐惧的考试 ◆设计校本课程的角度:课程是有计划地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加活动,增加体验。 我们从设计校本课程的角度如何回答课程的内涵呢?课程是有计划地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的过程,并使学生获得知识,参加活动,增加体验。第一个关键词是“有计划”,课程非常强调有计划,比如我们的校本课程规划就是一个计划,老师的课程纲要也是一个计划;第二个关键词是“安排每位儿童学习机会”,它不是学习知识,而是学习机会。至于学什么,怎样学,形式丰富多样,所以机会一词在新课程中非常重要;第三个关键词是“获得知识,参加活动,增加体验”,从这里可以看出校本课程的结果有三类结果: 第一类结果就是可测量,可评价的结果性目标

第二类结果就是不考虑结果,只考虑过程的体验性目标 第三类结果就是我们给学生提供机会,让他们去表现,这是表现性目标。比如一些创造、发明、小制作、画画、唱歌等。 所以,教育结果有三类,不要马上定位到立竿见影的记住了什么,输出了什么,这只是结果性目标。我们今天究竟要开发什么样的课程,我们是仅仅把知识技能类的课程作为唯一的追求,还是关注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来设计我们的课程?新课改提出了校本课程,来弥补国家课程的不足。 2 何为校本课程? 怎样使学校有特色?特色学校是什么?特色学校就是特色课程,特色课程就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既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也不是语数外。那么什么是校本课程? 定义: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以学校教师为主体,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 校本课程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的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种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一般比较侧重学生兴趣类、学校特色类和乡土类课程,可分为德育类、智育类、健康类、艺术类和综合类等五种类型,以选修课或必修课的形式存在。 3 校本课程与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的区别? 校本课程是对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的继承、规范和发展。校本课程不是“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但“活动课、兴趣小组活动”有可能也有必要走向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一个经历需求评估、确定目标、编制方案、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