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讲 军事思想

第二讲 军事思想

第二讲  军事思想
第二讲  军事思想

第二讲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基本规律等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阐明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了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指导。

军事是切与战争或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的统称。主要包括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等。

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武装组织。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二)军事思想的本质和发展动力

军事思想的本质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反映从总体上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由于其政治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军事实践,所以,世界军事思想的发展变革必然取决于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军事思想的发展有两个高潮,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是近代西方。这两个时期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是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高峰,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发展的高峰。由此形成世界军事思想的两大传统,也就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近代军事思想。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俄国、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这是第三大军事思想流派,也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是我党我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理论。

(三)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当代军事思想。

1、古代军事思想

从理论上来说,有了战争就有了军事思想。战争、国家、军队是私有制的产物,自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来,战争就成了解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战争活动的不断发生,人们必然开始对战争实践进行理论总结,这样,军事思想就产生了。

古代人口大规模集居的地区主要是中国、地中海地区和印度,大规模的冲突也就发生在这些地方。其中,地中海地区以民族矛盾和帝国争霸为主,战争的主要根源是对财富、土地和资源的争夺。中国则是阶级矛盾和争霸天下纠织在一起,以内部矛盾为主,内战多于外战。这样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思想。印度资源丰富,较少竞争,大规模战争少得多,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此时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建立了军队,出现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并逐渐成为专门学科。专门研究军事的著作有《军政》、《军志》等。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军事家及军事著作,如闻名中外的孙武所著《孙

子兵法》等。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由于铁兵器的广泛推广,火药的逐步应用,步、骑、车、水军诸兵种的发展变革,不同性质战争的交织进行,客观上促进了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

与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相比,外国古代军事思想起步晚。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5世纪,是西方古代的奴隶制社会时期。在这个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等奴隶制国家,为了扩张领土、建立霸权、掠夺奴隶和财物,频繁发动战争。在长期的战争实践中,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将领和统帅,产生了丰富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军事思想。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欧洲的中世纪。在这长达1100多年的“黑暗”时代,由于封建割据的庄园经济、宗教思想和经院哲学的禁锢,极大地限制了军事思想的发展。“整个中世纪在战术发展方面,也像其他科学方面一样,是一个毫无收获的时代”(恩格斯)。直到封建社会后期,随着中国火药、火器的传入及始自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外国古代军事思想才有了缓慢发展。

2、近代军事思想

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至俄国十月革命,为世界近代史。此时,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停滞不前,而西方则走向资本主义,并向帝国主义发展,人类历史的重心偏向西方。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西方军事思想一改中世纪时期低迷不前的状况,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进步。

资产阶级军事思想形成于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很多。主要有:俄国苏沃洛夫的《制胜的科学》,瑞士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战略学原理》,普鲁士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比洛的《新战术》、《最新战法要旨》,法国吉贝特的《战术通论》,美国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海军战略》等。其中,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是外国近代军事思想的杰出代表。著名军事家如拿破仑、库图佐夫等虽然没有给后人留下著作,但其丰富的军事实践也蕴藏着崭新的军事思想。

3、现当代军事思想

俄国十月革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进入现代史。这个时期,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武器装备发生巨大变化,巨炮、雷达、坦克、飞机、航空母舰、远程导弹、精确制导武器层出不穷,热兵器能量的运用从火药转为炸药,进而是原子释放,武器破坏力大大增加,作战效能成倍增长,对战争的进程乃至结局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不但社会、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对军事理论的研究有倾向性的影响,军事理论本身也往往侧重对先进主战武器的探讨。

(1)“空中战争”理论,又称空军制胜论

意大利的杜黑、美国的米切尔、英国的特伦查德被认为是这一理论的先驱,特别是杜黑在其著作《制空权》中对这一理论叙述较为细致,主要观点有:由于飞机的广泛应用,将出现空中战争,空中战争的胜负决定战争结局,为此要建立与海军、陆军并列的独立空军。夺得制空权是赢得战争的必要条件,空军的首要任务是夺取制空权。空中战争是进攻性的,空军的核心是轰炸机部队,要对敌国纵深政治、经济、军事目标实施战略轰炸,迫其屈服。

(2)“机械化战争”理论,又称坦克制胜论

英国的富勒、奥地利的艾曼斯贝格尔、法国的戴高乐、德国的古德里安、英国的利德尔?哈特是这一理论的倡导者,主要内容是:装甲坦克是战争的决定性力量,是陆军的主体;大量集中使用坦克和航空兵,实施突然有力的突击,可以迅速突破对方主要集团的防线,深入敌纵深,摧毁一个战备不足的国家;主张军队改革,建立少而精的机械化部队;机械化包括补给和战斗机械化。

(3)“总体战”理论

德国的鲁登道夫在其著作《总体战》中提出的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现代战争是总体战,它既针对军队,也针对平民,战争具有全民性,强调民族的团结在战争中的重要性;主张实行国民经济军事化;要建设好一支平时就准备好的军队;重视统帅在总体战中的作用;战争的突然性意义重大,力求闪击对方。

(4)“核武器制胜”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的冷战时期,霸权主义成为局部战争的根源,高技术在作战中逐步运用,世界处在核阴影之中,美苏两霸动辄进行核恫吓。此时军事理论研究往往围绕核武器及高技术展开,从美苏两国军事思想可以清楚看到这一点。如美国,就以核实力确定军事战略,在杜鲁门时期,美核力量处于绝对优势,提出遏制战略,对苏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实施核讹诈;朝鲜战争后,为以最小的军事代价取得最大的威慑力量,采取大规模报复战略;在苏联打破核垄断及越南战争后,又分别推行灵活反应、现实威慑、新灵活反应等战略。在处于核优势时期,美认为自己能打赢全面核战争,则主张削减常规力量,重点发展核武器和战略空军;而在苏打破其核优势、局部战争不断发生时,美在确保核威慑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常规力量。认为核战争会造成灾难性后果,核时代的战争必然是有限战争。

美军军事思想的特点是:以遏制、预防潜在“全球性竞争对手”为目的,加大常规、核、太空优势,建立导弹防御系统,确保自身绝对安全;重视质量建军,加强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重视非对称作战、非接触作战,实施“空地海天联合作战”。“9?11”事件后,美国总统布什认为陆军的作用越来越降低,有强调海空天作战趋势。

英、法、日、德等国军事思想的共同点是:采取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战略方针;增强军事实力,逐步摆脱对美军事依赖(英国除外),或以其他联盟的方式挑战美国的军事地位;重视发展高技术以带动军事技术的进步;依据各自国情、军队现况走质量建军的道路,确立与国家和军事战略相适应的军队规模。

俄罗斯认为,核战争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主要威胁是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在经济、军事力量弱于美国的情况下,提出了“纯防御”、“积极防御”和“现实遏制”战略;走质量建军之路,明确建军原则、目标,发展太空技术,确保合理够用的核攻击力量等。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是古代最为成熟的军事思想。是我军军事思想的重要来源之一,也是我军军事思想的重要特色。我们必须熟悉、掌握。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形成于三代(夏商西周)时期,成熟于春秋战国。从发展脉络来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形成期(夏商西周)

夏商周三代是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也是古代军事思想的萌芽时期。这一时期发生过几次规模较大的战争,如夏初的少康复国之战、商灭夏的鸣条之战、周灭商的牧野之战。军事思想已有雏形但谈不上成熟,散见于我国古代早期文献《尚书》、《诗经》中。最迟在春秋中期以前,《军政》、《军制》、《令典》等“舍事而言理”的专门的军事著作已经问世,标志着中国军事理论的产生。

2、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成熟期(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最深层次的原因是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铁器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地主阶级私有制逐渐取代分封制,发展出不同以往的新型生产关系。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地位的不断上升,他们必然提出政治要求。传统的分封制度确立的政治格局显然无法满足地主们的愿望。斗争不可避免。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不断涌现,从战争论、治兵论、用兵论及研究战争的方法论等方面,全面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础,标志着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已基本成熟。影响最大的就是春秋末期孙武所著《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新兴地主阶级军事理论的奠基之作,它标志着封建地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成为后世兵书的典范。其他影响较大的兵书还有《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著作也完成于这一时期。

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丰富发展期(秦汉到隋唐)

秦以后进入了以铁兵器为主的时代,骑兵成为战争力量的主角,舟师水军参战也更多了。这就要求作战指挥必须加强步、骑、水军的配合作战。从汉到隋曾多次发生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这样大规模、多兵种大集团的配合作战。在这些战争中,政治斗争与军事斗争的结合,谋略与决策的运用,以及作战指挥艺术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战争的发展使得战略战术的运用和指挥艺术都得到高度发展,战略思想也日臻成熟。诸葛亮的《隆中对》成为当时战略决策的一代楷模。还有汉初《黄石公三略》和后来的《李卫公问对》等。

4、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体系完备期(宋元明清)

公元960年到1840年,历经宋、元、明、清(前期)四个朝代。这期间,中国封建社会已进入后期。火器逐渐普遍使用,战争进入了冷、热兵器并用的时代。这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历经漫长的丰富和发展之后,走上体系化的时期。其主要表现是兵书数量繁多,门类齐全;兵书概括性强,自成体系。成为我国古代兵书数量最多的一个时期。据《中国兵书总目》统计,宋元明清(不含近代)兵书总共有1815种,占我国古代兵书总数的3/4以上。而且内容丰富,分门别类地概括了军事思想的各个方面,形成逻辑性较强的比较完整的体系。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主要特点

1、重视军事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中国的战争一向以内战为主,战争受经济、政治的影响很大,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也十分突出,所以中国古代军事家都很重视研究军事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在战争与政治问题上,中国军事家已经认识到军事和政治的辩证关系。《孙子兵法》指出:“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尉缭子》指出,“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淮南子?兵略训》指出:“兵之胜败,本在于政。……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

在战争与经济问题上,我国古代军事家比较深刻地认识到经济是战争的物质基础,战争是以巨大的物质消耗为代价的,《孙子兵法》指出:“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春秋时期的管仲论述:“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一期之师,十年之蓄积殚;一战之费,累代之功尽。”

2、重视发挥谋略的作用

古代兵书中关于战争谋略与战术的论述,有许多是很有见地的。如:“上兵伐谋”,“以全争于天下”的全胜论;“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论;“度势”、“料势”、“为势”的“胜可为”论;“先人有夺人之心”的“兵贵先”的先发制胜论;“后人发,先人至”的后发制胜论;“制人者,握权也;见制于人者,制命也”,“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掌握战争主动权论;“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测”的奇正相变论;“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的“以众击寡”论;“避其锐气,击其惰归”,“以治待乱,以静待哗”,“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的“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的四治论等等。

3、重视发挥主观指导作用

《孙子兵法》明确指出,“因利而制权……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因为“兵无常势”,指挥者必须不断根据敌情、我情的变化修正主观指导,采取克敌制胜的有效手段。《草庐经略》中则说得更明确,“夫敌情叵测,常胜之家必先翻敌之情也。其动其静,其强其弱,其治其乱,其严其懈,虚虚实实,进进退退,变态万状,烛照数计,或谋虑潜藏而直钩其隐状,或事机未发而预揣其必然。盖两军对垒,胜负攸悬,一或不审,所失匪细。必观其将帅察其才,因其形而用其权;凡军心之趋向,理势之安危,战守之机宜,事局之究竟,算无遗漏,所谓运筹帷

幄,决胜千里也”。掌握客观规律,充分发挥主观指导作用,就能赢得胜利。

4、重视将帅的地位和作用

古代军事家特别重视将帅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为此,从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提出了将帅修养的标准。《孙子兵法》强调“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吴子》兵法中则提出,“总文武者,军之将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约”。怎样考核将帅呢?《武经总要?选将》提出“九验”:“远使之以观其忠,近使之以观其恭,繁使之以观其能,卒然问焉以观其智,急与之以观其信,委之以货财以观其仁,告之以危以观其节,醉之以酒以观其态,杂之以处以观其色。”

5、重视军队建设与发展

中国古代军事家都十分重视军队建设。一是重视法规法令的建设与实施。《尉缭子》中设有《重刑令》、《伍制令》、《勒卒令》、《经卒令》和《兵令》等等,就是为了“明刑罚,正功赏”,“鼓之,前如雷霆,动如风雨,莫敢当其前,莫敢蹑其后”。使军队“方亦胜,圆亦胜,错邪亦胜,临险亦胜”。二是注重教育训练。《吴子》指出,“故用兵之法,教戒为先。一人学战,教成十人。十人学战,教成百人。百人学战,教成千人。千人学战,教成万人。万人学战,教成三军”。《兵略丛言提纲》指出,“不教则不明,不练则不习”。在训练方法上主张“教得其道”、“练心”、“练胆”、“练艺”。

三、西方近现代军事思想

(一)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发展线索

近现代西方军事思想发端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成熟于拿破仑战争时代,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得到全面发展,战后又出现了新的变化。

1、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形成

1640年爆发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开端。接着法国也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火器开始装备军队并用于战争,步兵取代骑兵成为主要兵种,炮兵作为一个新的兵种出现,雇佣兵制度代替旧的封建骑士制度,作战方式也大大改进,为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8世纪英国的劳埃德、法国的吉贝特、普鲁士的比洛、奥地利的卡尔大公、俄国的苏沃洛夫等人,最先对新的军事理论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他们强调积极主动的进攻才是“军事学术的真谛”,“观察、快速、猛攻”作为战术的三项基本原则。

若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侧重于探讨指导战争的一般性原则,强调军事艺术不仅应研究军事行动,还应研究战争的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等政治问题,并提出了进攻与防御的方法,以及阵地战、运动战、建立预备队等一些原则。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从战争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战争的基本问题,对战争的本质、战争的规律、军队建设、战争艺术、战争计划以及精神因素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深刻、独到、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军队的武德、统帅的才能、作战地区的民心等精神力量贯穿于战争各个领域和全过程,并与物质力量相互作用。他还探讨了人民战争问题,强调民众武装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战争论》和《战争艺术概论》这两部军事理论名著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走向成熟、理论体系已形成的标志。

2、帝国主义时代西方军事思想的发展

从19世纪中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获得长足的发展,并由自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为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谋求世界霸权的战争日益频繁,规模越来越大;军队对国家经济的依赖性增大,国家的经济潜力成为战争致胜的重要因素;以内燃机和电子技术的发明、应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带来了军事技术的巨大进步,速射机枪、坦克、飞机、潜艇、航空母舰、无线电等机械化、自动化武器装备相继问世,通过大规模和集约化工业生产迅速广泛地装备部队,使人类真正步入机械化战争时代。与之相适应,西方各国纷纷提出新的战争和战略理论,

以抢占军事理论的制高点。曾任德军总参谋长的毛奇、施利芬极力提倡“速战速胜”理论,英国学者麦金德的“地缘战略论”,美国军事家马汉的“制海权”理论等,便是当时“寂静战场”上理论竞争的产物。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显露了进入20世纪战争的新特点:战争范围、作战行动的正面和纵深有很大扩展,新兵器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诸兵种合同作战成为基本的作战样式。它对综合利用国家的一切力量,避免僵持不决的阵地对峙的强烈要求,一定程度上反映在战后德国军事家鲁登道夫提出的“总体战”理论和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提出的“间接路线战略”之中。另一方面,许多西方军事理论家在关注军事技术的发展方面颇有敏锐性,有些甚至在新兵器刚刚诞生,尚未付诸战争实践时就提出了自己的预测性见解。意大利军事家杜黑提出了“空权论”,英国军事理论家富勒和德国陆军总长古德里安提出的“机械化战争”理论,法国戴高乐提出的“职业军队理论”等,都主张依靠少数精锐的职业部队,使用坦克和飞机等机械化战争装备去夺取战争的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高度机械化的全面战争。它使各种西方军事理论再一次接受检验并得到新的发展。它的战争实践表明,新的军事科技成果将成为新的军事理论发展越来越重要的物质基础,在敌对双方激烈的对抗竞争中,对军事理论创新的任何保守僵化态度,都将导致理论上的落后、军事行动上的被动,并最终导致战争中的严重挫折乃至失败。

3、冷战时期西方军事思想的深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进入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时期。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盟主,主导了西方军事理论的发展。从二战结束到80年代末,美国为遏制社会主义国家,与苏联争夺全球霸权,先后推行“遏制战略”、“大规模报复战略”、“灵活反应战略”、“现实威慑战略”和“新灵活反应战略”。其核战略思想也经历了由追求“绝对原子优势”准备打“闪击”式核大战,到“相互确保摧毁”和“确保生存”的过程。这些战略思想,通过北约组织在英、法、德、意等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贯彻。

由于核武器的大规模杀伤破坏作用,使战争手段与战争目的发生严重背离,美国和西方国家并不敢轻易使用核武器,因此出现了一些适应核威胁条件下的常规性、局部性战争的理论,如“冷战”理论、有限战争理论、特种战争理论、“低强度冲突”理论等。同时,这一时期西方国家实施的军事工程革命,使军队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主战装备的性能指标几乎达到物理极限,部队既有强大的火力,又有快速机动能力,西方作战理论出现了有的重视“机动战”,有的强调“火力战”的情况。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的科技革命的兴起,大量新技术用于军事目的,战争空间逐渐由陆海空发展到陆海空天电,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制天权和制信息权交互为用。这一现象预示着机械化战争形态及其理论正在无可挽回地走向衰微,信息时代战争的理论已在原有军事理论的躯壳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4、冷战后西方军事思想的新变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战结束,两级格局解体,世界开始走向多极化。美国为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构筑“单极”世界,在军事战略上强调“建设性”、“积极主动性”和“预防性”,主张“预防——威慑——实战”三位一体,并认为这是防止其“安全”所面临的潜在威胁转化为现实威胁的最重要手段。为此,应不惜诉诸武力,甚至以维和、缉毒、军控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作为推行新军事干涉主义的重要工具。鉴于信息技术、遥感技术等当代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改变了原有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西方各国希望将自身军事技术上的优势转化为战略上的优势,相继提出了信息战、环境战、太空战等新的战争理论。新的理论断言,信息将取代表现为火力和机动力的物质和能量成为作战力量的主导因素,“信息优势”将成为赢得未来战争胜利的关键。所以在武器装备发展方面,强调要大力推进装备信息化建设,在积极发展C4ISR系统、精确制导弹药、灵巧武器、数字化单兵装具的同时,注重搞好顶层设计,使目标侦察与监视、目标信息处理与传输、精确打击与毁伤评估实现一体化,最终建成“军事大系统”。在军事组织体制改革方面,要求把适于

发挥火力和机动力潜能的组织结构,逐步改造成适于信息快速流动和使用的军事体制,强调压缩军队规模,优化兵力结构,减少指挥层次,使领导指挥系统逐渐“扁平网络化”,创建新军兵种,建设数字化部队。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战争的面貌在海湾战争中毕露无遗。这场既有机械化战争色彩又有信息化战争特点的高技术战争,刺激了西方战争和战略理论推陈出新的势头,“网络中心战”、“非线性作战”、“精确打击”等新理论、新观点竞相涌现。不管这些看法能否准确地说明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的变化、正确预测现代战争的发展趋势,但西方军事理论的这种“跨时代的跃升”,很值得人们关注。

(二)海权论

马汉的“海权论”非常典型地反映了西方军事思想传统。海权论的创始人马汉(1840-1914),是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海权论鼻祖。马汉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中所确立的“海权论”,是一种阐明凭借海上实力及其控制海洋的能力以达到控制世界的一种理论。这种理论是对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残酷斗争的反映。

起源于海洋文明的西方国家很早就重视海洋的意义,2000多年前的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乃至今天的美国在世界上的优势力量都是以海权为基础的。马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到海外贸易和一个国家财富与权力有着如此密切关系的阶段,海洋就不可避免地要成为那些渴望获得财富与权力的国家之间进行竞争、冲突的主要领域。谁想获取财富与权力,谁想挤身于世界大国之林,谁就必须控制海洋。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上,拥有控制海洋及海上交通的能力,即如何使自己获得海上自由活动的能力,同时又能按照需要制止他人获得这种能力,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凭借着这种能力,国家和民族就能获得财富、地位和权力。

马汉认为,建立强大的海权的根本目的是控制海洋。自从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时代以来,海洋不仅是世界各国进行海外贸易的唯一通道,也是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进行侵略和掠夺的主要途径,还是帝国主义列强之间展开角逐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场所。在马汉之前,英国的沃尔特?罗利爵士就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控制了世界本身的财富。”马汉对这一名言推崇备至,并具体解释了国家建立和发展海权的重大意义。

马汉认为,从经济上看,通过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权能促进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迅速积累。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海外殖民地对于早期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海外殖民地既是宗主国丰富的工业原料产地,又是其商品的倾销市场,还能提供生产所需要的大量廉价劳动力。然而,无论是开展海外贸易,还是占有和掠夺殖民地,都必须以拥有强大的海权为基本前提。马汉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建立海权的过程,就是它海外贸易兴起、发展,殖民地由少变多、日渐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增强的过程。

从军事上看,国家建立了强大的海权,就能够夺取海洋战区的制海权并打赢海上战争。在殖民时代,海上列强除了对殖民地发动了大量侵略与扩张的战争之外,他们相互之间也围绕着海洋的霸权进行了极为频繁、激烈的海上战争。马汉认为,资本主义在本质上是一种充满着激烈竞争的制度,存在着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规律,没有什么道义可言,对此进行抗议是没有用处的。为了能在这种自然淘汰的过程中生存下去,唯一的办法就是建立一支强大的海军舰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和打赢连绵不断的海上战争。马汉指出,英国的历史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当年英国正是由于建立了世界一流的海权,才先后打败了其他海上强国,确立了长达数百年的海洋霸主的地位。

从政治外交上看,强大的海权对于维护国家的国际政治地位至关重要。马汉认为,历史已经证明,海权是否强大,尤其是能否达到控制海洋的程度,不仅对国家的经济繁荣、军事强盛有着重大的意义,而且还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国际政治地位和生死存亡。例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

法国等国三百年的历史说明,它们作为世界强国的兴起、发展和衰落,都与海权的获取与丧失直接地联系在一起。西班牙曾是世界一流强国,但自从其“无敌舰队”在英吉利海峡覆灭后,它广大的殖民地很快地为英国和荷兰所夺占,国家也由强盛走向衰落。英国则在与法国和西班牙的长期海上争夺中,由于海权始终超出了法国和西班牙,最后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角海战中彻底击败对手,成了海上霸主。

由于海权对于商业立国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如此重要,那么必然会有许多国家,尤其是那些最早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国家,如西欧各国,都十分渴望建立和保持强大的海权,以便使自己走向繁荣强盛。但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几百年历史证明,只有少数国家真正做到了这一点,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等。这就足以说明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权,不仅取决于人们的主观认识程度;而且取决于某些客观条件,也就是说,建立和发展海权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可寻。为此,马汉研究了直接影响和制约国家建立和发展强大海权的基本条件,以及关于海战的一些作战原则。成为海权论的代表。

马汉的有关海权的理论著作有20多部。其代表作为“海权论三部曲”——1889年完成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1892年出版的《海权对法国大革命和帝国的影响,1793-1812》;1905年完成的《海权的影响与1812年战争的关系》。马汉明确表示,他的海权论是要为美国的外交和军事战略提供基础,并公开称“强权即公理”。马汉曾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海军顾问,他的理论成了美国海军发展和海上扩张的理论根据。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军法案》,美国开始大规模发展海军。19世纪最后10年,美国的海军实力由世界第12位跃升为第3位,仅次于英、法两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的海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完全控制了太平洋,把太平洋当作自己的“内湖”。冷战结束后,美国在海外仍有700多个军事基地,4个作战舰队,13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各型舰艇468艘。

鉴于马汉对美国海军战略的重要影响,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说:马汉是“美国生活中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直至今天,强大的海权仍是美国全球战略的基础,马汉的海权思想仍然深深影响着美国和世界许多政治家和军事家。20世纪90年代末,西方大国用于海军建设的开支占国防开支的比例很大,美国为30%,英国、日本23%,法国14%,意大利13%,德国12%。海军如此被重视,归根结底,不得不归功于马汉海权论的开山之功。

四、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

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主要代表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是自由资本主义高度发展并开始走向反动的时代,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列宁生活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他们坚持唯物论,以唯物辩证法研究军事,吸收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有益成分,因而能对战争一系列重大问题有深刻认识。中国自俄国十月革命及五四运动后至今,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中,吸收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有益精华,逐渐形成了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等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体系。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军事思想

19世纪40年代,世界处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运用这一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军事问题,深刻地阐明了暴力的经济根源,战争和军队的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指导战争的基本原则等一系列重大的军事哲学思想,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原则。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奠基人。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态,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是敌对双方为了一

定利益而进行的暴力对抗活动,是用以解决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阶级和阶级、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战争是一个历史范畴,有它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只是阶级社会中所特有的现象。它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私有制和社会划分为阶级时产生的。战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但也不是永远要存在下去的,而是将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消亡而最终归于消亡。

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的深刻根源在于私有制,在于经济利益的驱使。从氏族、部落之间的武装冲突蜕变为阶级社会战争的历史过程来看,战争在历史渊源上就与一定的经济关系相联系。但是,战争不仅仅从历史渊源上同一定的经济相联系,而且每次具体战争的爆发,归根到底也是为一定的经济利益目的服务的。奴隶社会以后的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虽然战争的具体目的有所不同,但根源和实质没有变。每次战争的不同性质虽然直接由不同的政治目的决定,但从根本上看,却必须取决于它们所依赖的经济条件,取决于它们所要为之服务的不同经济利益。换句话说,战争总是为一定的阶级或政治集团的经济利益服务的。剥削阶级需要暴力和战争,是为了保护其经济利益;被压迫阶级进行暴力革命,是为了自身经济上的解放;民族之间和国家之间的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归根到底也都是为了一定的经济利益服务的。因此,恩格斯指出:“暴力仅仅是手段,相反地,经济利益是目的。目的比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要‘基础性的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99页)总之,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由此产生的对抗性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利益,是战争最普遍、最深刻的根源,是战争这一社会现象的经济基础。

(二)列宁斯大林军事思想

列宁和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列宁斯大林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在粉碎国内反动阶级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以及领导与指挥苏联的卫国战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同他们所处时代的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运用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战争和军队的学说。其基本内容主要有:

⑴强调以唯物辩证的观点看待战争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⑵揭示了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列宁指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列宁全集》第24卷第18页)无产阶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如果不使用革命暴力,就不可能消灭反革命暴力,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自己的政权。武装起义是俄国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基本形式,先城市后乡村的武装起义道路是俄国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它不仅使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取得了胜利,而且为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⑶阐明了战略策略的辩证法。

⑷论述了军队建设的辩证法。

(三)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中国化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及其军队长期军事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军队建设、国防建设和反侵略战争的指导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人民战争思想,其基本精神是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人民军队思想,其核心是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其基本精神是一切从敌我双方的实际情况出发,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扬长避短,力争主动;国防建设思想,其基本精神是必须建立强大的国防,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国防现代化发展道路;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其理论精髓是军事辩证法。

历史意义:毛泽东军事思想创造性地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如何进行革命武装斗争,和在夺取政权以后如何进行军队及国防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军事思想所揭示的军事规律,为正确地指导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国防建设的实践,提供了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普遍的真理性意义。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邓小平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指导中国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军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军队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整个国家建设大局;军队要担当起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的历史责任;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中心是解决现代化的问题;提高军队建设的正规化水平;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军队和国防建设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事业等。

历史意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军队建设和国防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这一思想正确地反映了新时期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本规律,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和国防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江泽民在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针对时代发展变化,为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而提出的系统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军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从国际战略全局和国家发展大局谋划国防和军队建设;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提出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并用以统揽军队建设全局;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的首位;实施科技强军战略,加强军队质量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加快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军队现代化建设路子;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军队现代化建设动力在改革;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建设国防等。

历史意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军队、怎样建设军队,未来打什么仗、怎样打仗的基本问题,是新形势下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指南。

胡锦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坚持、运用和发展,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是:要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我国安全形势变化,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相统一的原则加强军队全面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在全军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加强武器装备自主创新,深化后勤改革;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提高部队科学管理水平;充分调动广大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统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和新办法;抓紧做好军事斗争的准备等。

思考题:

1、你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精华是什么?

2、西方近现代军事思想给你的思考是什么?

3、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对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何意义?

(蒋德勤沈树周供稿)

第二讲 外部性问题研究(二)

第二讲外部性问题研究 一、基本理论 1.定义 ●【外部性】(Externalities)亦称“外部效应”或“外溢”。对他人产生有利的或不 利的影响,但不需要他人对此支付报酬或进行补偿的活动。当私人成本或收益不等于社会成本或收益时,就会产生外部性。外部性的两种主要的类型是外部经济(正外部效应、外部效益)和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效应、外部成本)。如果某种商品的消费或生产会使消费者或者生产者以外的社会成员获得收益且无需支付报酬,即收益外部化,则称之为正外部效应;相反,如果某种产品的消费或生产会使消费者或生产者以外的社会成员遭受损失且得不到补偿,即成本外部化,则称之为负外部效应。外部效应的存在是市场达不到资源配置的最佳状态,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因而,政府须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和征税、补贴、公共提供、公共管制等财政手段来矫正外部效应。 ●在竞争性经济中,达到效率产量的条件: 私人:MPC=MPB=p社会:MSC=MSB 2.矫正性税收 ●对负外部性,MPC<MSC,MPB=MSB,政府收取矫正性税收(庇古税)t,使 MPC+t=MSC=MSB。 ●对负外部性加以矫正,通过税收使其外在影响内在化,以达到生产资源的有效利用。 ●矫正性税收不能完全消除负外部性。 ●矫正税的影响:可以提高生产成本和使用价格,降低产量和需求,使得MSC=MSB。 进行收入转移。减轻负外部性。 3.矫正性补贴 ●对正外部性,MPC=MSC,MPB<MSB,政府给予矫正性补贴t,使 MPB+t=MSB=MSC。 ●对正外部性加以补助,通过补贴使其外在利益内在化,以鼓励生产和消费。如流行病 预防。 ●对于外部利益的产生,政府由补贴的方式使之达到内部化的目的。 ●原本私人决定的数量小于社会最适数量,由政府矫正性补贴的方式,使生产(或消费) 数量达到社会最适数量MSB=MSC。 ●补贴后需求增加,产量(消费量)增加。 ●企业合并可以消除外部性。 ●产权的明晰有助于矫正负外部性。 ●【科斯定理】(Coase’s Theorem)由美国经济学家科斯在 1960年发表的《社会成本 问题》中提出,但科斯本人并没有直接将其思想以定理形式写出,而是体现在从解决环境污染的外部性问题出发所进行的案例分析中。科斯定理是关于市场要正常地发挥有效配置资源和权利的作用,就必须具备相应条件的原理。科斯分析的结果是,在存在外部效应的场合:(1)假定在交易过程中不存在交易成本,只要产权是明确界定的,则不论产权在谁一方,交易双方的自愿交易都可以使资源获得同样的有效配置。(2)若交易费用大于零,则不同的产权界定会造成不同的资源配置结果。第一个结论被人

第二讲 军事思想

第二讲军事思想 一、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军事思想概述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军事思想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基本规律等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阐明国防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的指导理论和基本原则;从总体上考察和回答了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指导。 军事是切与战争或军队直接相关的事项的统称。主要包括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战争准备与实施等。 军队是国家或政治集团为准备和实施战争而建立的正规武装组织。 国防是国家为抵御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战争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 (二)军事思想的本质和发展动力 军事思想的本质是关于战争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军事思想是军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揭示战争的本质和基本规律,研究武装力量建设及其使用的一般原则,反映从总体上研究军事问题的理论成果。通常包括战争观、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等基本内容。不同的时代、阶级、国家和人物,由于其政治立场不同,思维方法不同,会形成不同的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和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发展变革的根本动力是军事实践,所以,世界军事思想的发展变革必然取决于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发展变化。从全世界的角度来看,军事思想的发展有两个高潮,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国,二是近代西方。这两个时期都是社会大变革的时期,是世界军事实践活动的高峰,也是世界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发展的高峰。由此形成世界军事思想的两大传统,也就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西方近代军事思想。世界共产主义运动是当代世界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在俄国、中国等国家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军事思想。这是第三大军事思想流派,也是当今世界影响最大的流派之一,是我党我军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理论。 (三)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 军事思想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当代军事思想。 1、古代军事思想 从理论上来说,有了战争就有了军事思想。战争、国家、军队是私有制的产物,自从人类进入奴隶社会以来,战争就成了解决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的主要方式之一。随着战争活动的不断发生,人们必然开始对战争实践进行理论总结,这样,军事思想就产生了。 古代人口大规模集居的地区主要是中国、地中海地区和印度,大规模的冲突也就发生在这些地方。其中,地中海地区以民族矛盾和帝国争霸为主,战争的主要根源是对财富、土地和资源的争夺。中国则是阶级矛盾和争霸天下纠织在一起,以内部矛盾为主,内战多于外战。这样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军事思想。印度资源丰富,较少竞争,大规模战争少得多,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军事思想。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最早出现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8世纪,此时中国为奴隶社会时期,建立了军队,出现了具有真正意义上的战争,军事思想开始萌芽,并逐渐成为专门学科。专门研究军事的著作有《军政》、《军志》等。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取得了空前的辉煌成就,涌现出许多杰出军事家及军事著作,如闻名中外的孙武所著《孙

第一章 中国国防 题库(2018)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每年九月的()个星期六为“全民国防教育日”。【C】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2、《战争论》的作者是()【A】 A.克劳塞维茨 B.拿破仑 C.斯大林 D.艾森豪威尔 3.创新和发展我党我军的军事指导理论,必须围绕解决()两个历史性课题。【C】 A.和平与发展 B.人和物 C.打得赢,不变质 D.科技与人才 4、目前国际战略格局主要呈现的态势和结构应该是()。【B】 A.两极 B.一超多强 C.多极格局 D.多元交叉格局 5、我国新的国家安全观是()。【A】 A.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B.互重、平等、合作 C.对外防御体制 D.构建和谐社会和世界 6、毫米波是指波长为()毫米的电磁波。【B】 A.1~5

B.1~10 C.1~15 D.1~20 7、以下不属于红外隐身技术内容的是()。【C】 A.改变目标的红外辐射特性,即改变目标表面各处的辐射率分布 B.降低目标的红外辐射强度,即通常多说的热抑制技术 C.改进外形设计 D.调节红外辐射的传播途径(包括光谱转换技术) 8、被称为信息化条件下的第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是()。【B】 A.伊拉克战争 B.海湾战争 C.科索沃战争 D.阿富汗战争 9、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确保到二○二○年我军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到()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B】 A.二○二五 B.二○三五 C.二○四五 D.二○五○ 10、在信息化战争中,()成为衡量双方力量优劣的首要标志,成为整体作战和高效作战的前提和制胜基础。【D】 A.火力优势 B.兵力优势 C.机动优势 D.信息优势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错选漏选均不得分,共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组成部分为()。【ABCD】

《军事理论》第二章 军事思想

12、把中国军事思想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且在第三世界国家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答案 所选答案: B .毛泽东军事思想 正确答案: B .毛泽东军事思想 问题 2 2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B .孙武 问题 3 10、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有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A .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B .关于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 D .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问题 4 10、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B .人的因素 问题 5 28、从古到今发生的战争的基本起因和根本目的最终是为了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D .经济利益 问题 6 16、哪一项不符合邓小平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思想方法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D .可以适当牺牲国家主权以求和平 问题 7 9、《战争论》的作者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A .克劳塞维茨 问题 8 4、关于《战争论》的评价正确的有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A .既是一部军事理论著作,又是一部哲学著作 B .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来源之一 D .奠定了近代西方资产阶级军事学的基础 问题 9 14、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精髓是 答案 所选答案: [未给定] 正确答案: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问题 10 11、“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形象地说明 答案

第二讲 军事思想

第二讲军事思想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大家将了解军事思想的概念与特征,重点学习和掌握毛泽东军事思想,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学习内容: 一、军事思想概述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的含义 1、军事思想的含义: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问题的基本理性认识。它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规律,阐明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从总体考察和回答军事领域的普遍性、根本性问题,揭示军事领域的一般规律,提出军事斗争和军事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基本指导原则,为人们研究和解决军事问题提供总体性理论指导。 这一定义包括三层含义: (1)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和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2)军事思想还是人们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和原则; (3)军事思想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它来源于军事实践,又给军事实践以理论指导,并随着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 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和深化。 (4)任何军事思想都是以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反映一定时代、阶级、国家、人物对战争性质、战争准备与实施及军队与国防建设等所持 的基本观点和认识。 2、军事思想的分类: (1)按时代区分:古代军事思想、近代军事思想、现代军事思想 (2)按地域区分:外国军事思想、中国军事思想 (3)按国家区分:美国军事思想、德国军事思想、日本军事思想等 (4)按人物区分:孙子军事思想、斯大林军事思想、克劳塞维茨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等 二、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的过

程,它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战争的变化以及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浅入深、不断深化。从世界范围来看,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1)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形成阶段(时间从远古自战争出现并产生军事思想的萌芽时算起,到欧洲文艺复兴前夜16世纪为止)(2)近代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阶段(时间从16世纪末17世纪初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为止) (3)现代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阶段(时间从20世纪初开始至今) 三、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军事思想的共同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实践性。军事思想来源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建设的实践,是对战争、军队、国防建设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理性认识。人类如果没有军事 方面的实践活动,也就不会产生所谓的军事思想。 (2)时代性。任何军事思想都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不同时期的军事思想都有该历史时期的历史烙印,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是 由当时社会的生产方式、社会制度、物质水平特别是军事技术装备 水平所决定的。当今,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和世界战略格局的改变, 使现代军事领域的许多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抢占高新技术的军 事制高点、加强军队质量建设、打赢高新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问 题成为军事思想研究的重点。 (3)继承性。军事思想是在继承与发展的辨证运动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多次引用古兵书《军政》上的思想;克劳 塞维茨《战争论》详细研究了130个著名战例,毛泽东军事思想不 仅继承了马列主义军事思想的基本原理,还吸收了古代、近代和现 代的中外优秀军事思想。 (4)阶级性。战争是一定特殊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为一定的阶级或利益集团服务并由一定的利益集团(阶级集团或国家)发动和进行的。 因此,作为揭示军事实践活动一般规律的军事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 性。 第二节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

第一章 中国国防

第一章中国国防 我国的国防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以及领土完整的自卫性国防。 国防的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①多种形式的斗争和角逐; ②战争潜力的转化; ③是综合国力的对抗与较量; ④质量建设的道路; ⑤威慑作用的功能; ⑥国防教育的普及和开展。 民族凝聚力 ∣灵魂 经济实力基础综合国力支柱国防实力 新中国国防建设回顾:第一阶段:恢复时期(1949~1953) 第二阶段:调整时期(1953~1965) 第三阶段:文化大革命(1966~1976) 国防法规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是调整规范国家在国防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坚持依法治军,是全面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部队做好战争准备,打赢战争的根本保障。 兵役法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和其它武装组织或在军队接受军事训练的法律。 公民服兵役义务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服现役、服预备役、学生军训、拥军优属。 国防后备力量是国家经过动员后所有可以直接参加和支援战争的人力。包括预备役部队、民兵和其它服预备役的人员以及经过军训的大中学校的学生。 国防后备力量的作用:①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保持一定的国防威慑力; ②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保证雄厚的兵源; ③建立强大的后备力量,才能进行现代人民战争。 我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控制数量、提高质量、抓好重点、打好基础”“精干的常备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是建设现代化国防的必由之路”。 国防建设目标:①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统一的整体,必须全面加强、协调推进。 ②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军事理论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 1.举例说明“落后必然挨打”的历史教训。 答:英军以较少的兵力、较小的代价战胜了中国。究其原因,除了在客观上敌人兵器占有优势,战略战术运用得当,能集中大部兵力转沿海城市,占领经济命脉之地,战斗中常以正面攻击与侧翼包抄相结合之外,在主观上主要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近代中国一直在两种力量的左右下蹒跚前行,第一是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传统惯性作用,第二是西方列强带来的工业化文明的威逼兼示范作用。自1840年以来,外敌不断入侵,国势日益衰微,列强割我土地、掠我资源、刮我财产、鱼肉我人民至中国土地上独“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其亡国灭种之恨,城下之盟之奇耻大辱,均使我国民刻骨铭心。“落后就要挨打”成了近代中国人心目中鲜血凝成的真理,也是历代仁人志士致力于发展现代化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2.我国武装力量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分别说明。 答:(一)、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由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组成 1、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组成。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主体。 (1)、陆军 陆军,是陆地上作战的军种。它担负在陆地歼灭敌人的任务,既能独立作战,又能与海军、空军联合作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陆军,现在已经发展成为诸兵种合成军种,具有较强的火力、突击力和机动力。在抵御外敌入侵,巩固国防,保卫祖国领土安全,抢险救灾,支援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海军 海军,是以舰艇部队为主体,在海洋上作战的军种。现代海军通常由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和海军陆战队等兵种及专业兵组成。主要装备作战舰艇、辅助舰船和飞机,配备有战略导弹、战术导弹、火炮、水中武器、战斗车辆等。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及对岸上实施攻防作战的能力;有的还具有实施战略袭击的能力。 (3)、空军 空军,是主要进行空中作战的军种。空军的基本任务是:担负国土防空,支援陆军、海军作战,对敌后实施空袭,进行空运和航空侦察。空军具有快速反应、高速机动、远程作战和猛烈突击的能力,既能协同其他军种作战,又能独立遂行战役、战略任务。空军是现代立体作战的重要力量,能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重大影响,在现代国防和现代战争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4)、第二炮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简称二炮),是以地战略导弹为主要装备、担负核反击战略作战任务的军种。地地战略导弹包括中程导弹(射程为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射程为3000—8000千米)和洲际导弹(射程为8000千米以上)。

四川大学军事理论第一章重点

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及发展(夏至清朝前期) 1.产生时期: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 西周时产生了系统记述作战经验及军事原则的兵书《军志》《军政》 常以占卜、观星象认识决定战争——天命观 2.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前8至前3 《武经七书》 3.丰富发展时期 前3末至19世纪上半叶秦汉(大一统的军事观、集中统一的建军观、长治久安的国防观、度德量力较智竞技的制胜观)至清朝前期 宋仁宗——《武经总要》:指南鱼,火药,火箭,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茅元仪《武备志》(军事学的百科全书) 二、孙子兵法 1.技篇 慎战思想、五事(决定胜负的五个要素道、天、地、将、法)和七个战争基本要素(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欺敌误战的十二中战法、庙算重要性 2.作战篇:战略上速战速决;后勤供应上因粮于敌 3.谋攻篇:全胜思想,要求最高的谋攻原则,最好的用兵效果,不战而屈人之兵为善战的最高标准 4.形篇 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隐形(隐藏实力);以绝对优势之形,胜敌于未萌、易胜、必然 5.势篇:择人任势 6.虚实:战略战术上主动权;掌握敌我双方不断变化的情况;以水形比喻兵形,避实击虚,因敌变化而取胜 7.军争:基本原则(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基本方法 8.九变: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 9.行军:处军原则、战场观察、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治军,使得与众相得,令行禁止,团结一致 10.地形 11.九地 12.火攻:进一步慎战思想(主不可以怒而兴军——亡国不可以复存) 13.用间:先知(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 1.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军事领域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成分 2.毛泽东的战争观 1)战争观是人们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显示了研究和指导战争的立场和观点 2)战争从私有财产和阶级以来就有,用以解决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 展阶段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 3)私有制是战争的起源;压迫者阶级、剥削者阶级是人类战争的真正根源

第二章第一节 军事思想概述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中,古代军事思想是其中一支绚烂的 奇葩。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 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 章之多,堪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 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基本特征 形成发展主要成就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特征 (公元前21世纪至1840年) ?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中国最早的兵书:西周时期的《尚书》、《军志》、《军政》,高度概括和抽象出了一些有关战争和战 争指导的理性原则; 春秋末期出现的《孙子》兵法,素有“兵家圣典”、“世界第一兵书”之称,对中国及至世界产生了极 其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又诞生了《吴子》、《司马法》、《尉缭子》、《孙膑兵法》等一大批兵书巨著,达到了中 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一个高峰。

?舍事言理,思辩深邃 从哲学高度对战争与军队问题进行观察分析的思维,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较高的理论概括性; 《孙子》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目标、“先胜后战”的战争原则、“知己知彼,百战不 殆”的战争认识论、以及“出其不意,攻其不 备”、“避实击虚”、“造形任势”、“以逸待 劳”、“兵贵神速”、“践墨随敌”等战争指导 原则成为了古今中外兵家的座右铬。

?崇尚道义,以和为贵 在战争观上提倡重道慎战、以战止战; 孔子倡导以礼治国,以德服人,主张言兵议战必须慎重,“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孟子反对“争地以战,杀人盈野”的不义之战; 老子视兵者为“不祥之器”,“有道者不处”;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孙子》兵法中提出的“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则是用兵的 最高境界。

军事理论第二章答案

第二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军事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哪些巨大的贡献? 答:大国防安国主义的道德内涵,即是大国防爱国主义,它所蕴含的现代价值意义就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安国”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为提高综合国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个欲立于不败之地的国家和民族,就应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之都处于时代的领先地位。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激烈竞争的世界。但是,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多极化发展趋势,使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发展被限定在一体化的范围内,而且越来越受到一体化的制约。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理应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更多的贡献和牺牲,否则它的发展就要受到限制。总之,当代的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在激烈的世界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实现的,只有顺应“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的时代潮流,才能更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从而达到“安国”之目的。 中华武德文化史上有两句古语,一是“忘战必危”,二是“好战必亡”。尤其是在环球相对“变小”、战争的破坏力愈来愈大的当今世界,“安国”与安国际社会融为一体,安己之国与安人之国相辅相成,国际社会的安全度以每个国家的安全系数为条件。因此,孙子“军争为危”命题的真理性,越来越具有普遍的、现实的意义,应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 2.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 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内容有:保卫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作战形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法则;审时度势、灵活机动的指挥艺术。 4.如何认识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答:第一,人是武器的主人;人不仅研制武器,而且使用武器,只有掌握高科技知识的人,才能掌握和使用高技术武器;第二,打赢高技术战争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作战理论;第三,高技术战争不仅是钢铁战,电子战,更是“智力战”。 5.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是怎样逐步发展的? 答: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为反对教会和封建制度的统治,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即开始注意到军事的重要性。15世纪,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N.马基雅维利在总结古罗马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君主要巩固自己的权势,必须专心致力于战争,切实掌握军事力量。这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最早发端。 16、17世纪,尼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西方一个又一个国家确立。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社会思想包括军事思想的不断变革。频繁的战争实践,又为从事军事理论著述提供了必要条件。到18世纪,出现了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第一批著作家,其中较著名的有英国的劳埃德,法国的J.A.de吉贝尔,普鲁士的比洛,奥地利的卡尔大公,俄国的苏沃洛夫等人。

第一章军事思想试题

第一章军事思想 单项选择题 1、军事思想是人们对战争、军队和( A )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A、国防 B、边防 C、武器装备 D、人民 2、战争观和方法论是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它的( C )。 A、基本内容 B、重要组成部分 C、精髓和灵魂 D、根本和出发点 3、军事思想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总是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是特定( B )下的产物。 A、历史条件 B、社会条件 C、意识形态 D、客观条件 4、( A )等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初步形成。 A、《军志》、《军政》 B、《孙子兵法》 C、《武经七书》 D、《三十六计》 5、近代无产阶级军事思想的主要代表是( D )。 A、列宁、孙中山、毛泽东 B、马克思、恩格斯、毛泽东 C、马克思、斯大林、毛泽东 D、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 6、军事思想是军事实践的能动反映、理论概括,揭示了军事领域的( B )。 A、特殊规律 B、一般规律 C、普遍规律 D、认识规律 7、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创建的关于中国革命、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以及( C )一般规律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A、所有领域 B、哲学领域 C、军事领域 D、科学领域 8、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军事实践的( A )。 A、指导方针 B、指南针 C、理论概括 D、行动指南 9、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 B )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A、无产阶级战争 B、革命战争 C、社会主义战争 D、人民战争 10、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 D )。 A、阶级性 B、时代性 C、继承性 D、实践性 11、( C )是军事思想的唯一来源。 A、革命和反革命 B、国防 C、战争和军事实践 D、军队 12、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十大军事原则”是在( A )时期提出的。 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土地革命 D、抗美援朝 13、( B )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 A、人民战争思想 B、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C、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D、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4、( A )是战争的起源。 A、私有制 B、阶级压迫和剥削阶级 C、阶级 D、国家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主讲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刘宝东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且坚持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才使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他又说?中国共产党人……走自己的路,也就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把中国革命搞成功了。?怎么理解小平同志的这两个概括?他讲的是一条道路,还是两条道路呢?其实,小平同志这两个概括讲的都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不过一个讲的是广义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它包括革命的总战略(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以及实现总战略的方法(三大法宝)和途径(农村包围城市);第二个讲的是狭义的革命道路,即专指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后者,专门谈谈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是如何开辟出来的。我今天讲三个问题:一是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二是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曲折历程;三是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一、党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历史背景

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历史背景,从大的方面讲就是大革命的失败。下面我就简要地梳理一下大革命时期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 1962年召开了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毛泽东在会上发言时对党探索革命规律的情况作了总结,他说:?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个阶段才革,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或者说没有完全弄清楚。?由此可见,党在成立之初,对革命形势判断的并不十分精准、对革命规律的认识也并不十分清晰,而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和经验来看,巴黎公社,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中进行的,所以在革命初期党也自然地将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并且很快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但以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为标志,第一次工运高潮很快又跌入谷底,在共产国际的促动下,党的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党际合作实现后,党主要干什么呢?事实上,党将主要的精力投向了开展民众运动。在城市中领导了广州沙面工人罢工、五卅运动等一系列规模浩大的工人运动,将大革命推向了高潮。关于农民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初期,国民党也是比较重视,但是有个问题,国民党虽在政策上比较重视,但却是只有政策而无行动,因为没有人愿意深入基层。毛泽东在国民党一大上当选为国民党

军事理论作业第二章

1.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对军事思想的发展作出了哪些巨大的贡献? 答:大国防安国主义的道德内涵,即是大国防爱国主义,它所蕴含的现代价值意义就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安国”的历史责任和使命,为提高综合国力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一个欲立于不败之地的国家和民族,就应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使之都处于时代的领先地位。 当今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和激烈竞争的世界。但是,由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多极化发展趋势,使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发展被限定在一体化的范围内,而且越来越受到一体化的制约。在这方面,发达国家理应为世界经济的繁荣作出更多的贡献和牺牲,否则它的发展就要受到限制。总之,当代的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是在激烈的世界竞争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环境中实现的,只有顺应“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的时代潮流,才能更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从而达到“安国”之目的。 中华武德文化史上有两句古语,一是“忘战必危”,二是“好战必亡”。尤其是在环球相对“变小”、战争的破坏力愈来愈大的当今世界,“安国”与安国际社会融为一体,安己之国与安人之国相辅相成,国际社会的安全度以每个国家的安全系数为条件。因此,孙子“军争为危”命题的真理性,越来越具有普遍的、现实的意义,应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 2.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建设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国防建设思想,战争观和军事问题方法论。 3.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内容有哪些? 答:主要内容有:保卫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等作战形式;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法则;审时度势、灵活机动的指挥艺术。 4.如何认识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答:第一,人是武器的主人;人不仅研制武器,而且使用武器,只有掌握高科技知识的人,才能掌握和使用高技术武器;第二,打赢高技术战争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作战理论;第三,高技术战争不仅是钢铁战,电子战,更是“智力战”。 5.资产阶级军事思想是怎样逐步发展的? 答: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新兴资产阶级为反对教会和封建制度的统治,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即开始注意到军事的重要性。15世纪,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N.马基雅维利在总结古罗马历史经验基础上提出,君主要巩固自己的权势,必须专心致力于战争,切实掌握军事力量。这是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最早发端。 16、17世纪,尼德兰和英国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在西方一个又一个国家确立。经济的迅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着社会思想包括军事思想的不断变革。频繁的战争实践,又为从事军事理论著述提供了必要条件。到18世纪,出现了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第一批著作家,其中较著名的有英国的劳埃德,法国的J.A.de吉贝尔,普鲁士的比洛,奥地利的卡尔大公,俄国的苏沃洛夫等人。

军事理论课后习题答案

军事理论思考题 第一章军事科学概论 第一节军事科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对象 1.军事科学:亦称军事学,是研究战争的本质和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的准备与实施的科 学。 2.军事科学的研究对象:军事科学源于战争,并以战争为研究对象。 第二节军事科学的任务和性质 3.军事学的任务:是从客观实际出发,透过极其复杂的战争的现象,探索和把握战争的性 质和规律,从而预测战争的发生、发展及其特点,提出准备与实施战争的原则和方法。 4.军事科学的性质:(1)军事科学是一门具有特定畴的综合性科学;(2)军事科学属于社 会科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民族性。 第三节军事科学体系 5.军事科学体系分为军事理论科学和军事技术科学两大部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军事理 论是先导,对军事技术的发展和运用起着指导作用;军事技术是基础,对军事理论的变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第四节军事科学的地位和功能 6.军事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军事科学对战争和军事活动实践具有重要的先导地位和作用。 7.军事学的主要功能:(1)为国家的军事战略提出建议和咨询;(2)为国家规划武装力量 建设提供理论依据;(3)为国家发展武器技术装备进行科学论证;(4)为国家准备战争和实施战争提供理论依据。 第五节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和方法 8.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意义:(1)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是法定的公民义务,责 无旁贷;(2)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提高全民国防意识,振奋民族精神; (3)大学生参加军事训练,学习军事科学有利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4)大学生参加军 事训练,学习军事学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9.大学生学习军事学的方法:(1)拓展思维领域,综合运用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2)研究战 例,借鉴历史;(3)善于“合成”,融会贯通。 第二章军事思想概述 第一节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10.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的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 11.军事思想的容:(1)军事哲学问题,主要容有战争观、军事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2) 军事实践基本指导原则问题,主要容有战争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军队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国防建设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等。 12.军事思想的特性:(1)具有鲜明的阶级性;(2)具有强烈的时代性;(3)具有明显的继 承性。 第二节军事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3.中国古代军事思想主要代表作:有《子兵法》;(2)《吴子》;(3)《司马法》;(4)《公三 略》;(5)《六韬》;(6)《尉缭子》;(7)《卫公问对》等。

军事理论打印版(笔记)

军事理论讲义 第一讲毛泽东军事思想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是什么?毛泽东军事思想形成和发展分哪几个阶段? 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哪几个部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和理论基础是什么? 毛泽东军事思想灵活用兵的五项基本原则是什么? 人民军队的军魂是什么? 1、科学含义: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军队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2、历史地位:对马列主义军事理论作出了重大而独特的贡献;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永远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1、产生时期(1921.7—1935.1) A 接受马列主义关于暴力革命学说,掌握和影响部分军队; B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C 缔造了一支新型人民军队 2、形成时期(1935.1—1945.8) A 《中国革命战争的占略问题》1936.12 B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1938 标志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 C 《论持久战》1938 3、丰富和发展时期(1945.8—至今)(这个时期可忽略) B 现代化、正规化国防军; C “两弹一星”; D 积极防御 1、主要内容: A 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理论基础; B 人民军队建设理论毛泽东进行人民战争的骨干力量; C 人民战争思想核心; D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指导战争和指挥作战的方法和原则; E 国防建设理论建国前后的进一步发展 2、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1)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著名论断:有了枪杆子才能夺取政权;有了军队才能巩固政权;有了军队才能 掌控和统治国家权力。 (2) 创立人民军队的建军原则:A 确立了党指挥枪的原则;B 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为人民服务; C 创立了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思考题) (3)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原则:立足全局,审时度势:灵活用兵,因敌制胜;集中兵力,运动歼敌。 其中灵活用兵五原则:因时用兵、因地用兵、因敌用兵、因己用兵、因势用兵。(思考题)(旧的) 党指挥枪原则 毛泽东从“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是阶级压迫的工具”的原理出发,提出了“党指挥枪”的思想,指明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确保人民军队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根本原则。 第二讲中国国防 美国国防日:12月7日俄罗斯国防日:6月22日中国国防日:九月的第三个星期六

第二章 军事思想

第二章军事思想 1.(1)军事思想的含义:是关于战争和军事问题的高层次的系统的理性认识。这是揭示战争的本质、战争的基本规律以及进行战争的指导规律,阐明军事和国防建设的基本理论与原则,从总体上研究战争和军事问题的成果。 (2)军事理论的特点: 阶级性:阶级社会的战争,是私有制和阶级的伴随物。 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部分。 实践性:是军事思想的一个显著特征 战争和军事实践是检验军事思想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 时代性 继承性:在发展中求继承 2.《武经七书》:《孙子》、《吴子》、《尉缭子》、《六韬》、《三略》、《司马法》、《李卫公问对》(三子两数一法一对) 3.《孙子兵法》的科学价值: (1)安国全军的“慎战论” (2)因形任势的“制胜论” (3“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战略理论 (4)兵贵神速、因敌制胜的作战指导思想 (5)令文奇武的治军理论

《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普鲁士将军、军事理论家)4.什么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和国防问题的科学理论体系。 5.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1)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2)人民军队理论 (3)人民战争理论 (4)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5)国防现代化的建设理论 6.无产阶级对待战争的态度: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研究战争的目的:消灭一切战争 7.毛泽东研究指导战争的方法论:研究战争必须从实际出发,着眼其特点和发展,必须关照战争全局,把握关节,必须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事实。 8.我军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政治工作的三大民主:政治、经济、军事民主 9.江泽民军队建设总要求: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10.什么是人民战争:人民战争是指人民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 进行的战争。 11.人民战争具有的特点:正义性、群众性、组织性

(完整word版)高校邦军事理论答案

高校邦,军事理论答案,更新时间:2016年11月3日 第一章上 1、2013年10月,土耳其宣布,经过一年时间的对比分析,确定在美国的“爱国者-3”、俄罗斯的“安泰-2500”、欧洲的“紫苑-30”及中国的[ ]防空导弹中,选择中国的防空导弹作为其采购目标。 C 红旗-9 第一章下 1、2014年01月美国五角大楼官员说,中国军方成功完成了一种高超音速导弹的首次试射。高超音速导弹一般指导弹的速度在[ ]倍音速 C 5——10 第二章 1、一般来说,侦察探测可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类的探测,奥巴马在韩朝边境手拿望远镜在观察属于[ ]类探测 D 战略 2、现代探测(侦察)监视技术为发现、[ ]、监视、跟踪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定位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C 识别 第三章 1、迷彩伪装技术既可防可见光探测,也可防近红外光及[ ]探测 D 紫外光 2、天然伪装技术就是指利用地形、地物、夜暗及[ ]等措施,从而来降低目标的可探测性 A 不良气候条件

第四章 1、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概率一般都在[ ]以上 50% 2、导弹按射程分类,射程在8500千米的属于[ ]导弹 洲际 第五章 1、人类战争史上的第一场电子战发生于[ ]年的中国大连海域一带 1970 2、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红军在遵义会议之后时时处处都能逢凶化吉的原因是红军破译了蒋介石的密码 第六章 1、2011年11月,中国神舟八号升空,并与[ ]空间轨道器进行了成功对接。 C 天宫一号 2、太空是指距离地球表面[ ]千米以上的宇宙空间。 B 100 第七章 1、从全球范围看,国防的类型主要包括扩张型、中立型、自卫型和 A 联盟型 2、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 D 政府腐败 第八章 1、根据《兵役法》,我国实行的兵役制度包括 B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 2、国防法规的特殊性在于 D 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第九章 1、国防动员的对象不包括 B 自然力 2、国民经济动员包括

第一章军事思想概述

第一章军事思想概述 一、军事思想概述 1、军事思想,就是关于战争与军队问题的具有根本性的认识和看法。 2、军事思想的特点:社会意识形态、鲜明的阶级性、时代性、明显的继承性,是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3、军事思想包括战争观和战争问题方法论、战争指导思想、建军指导思想。 二、军事思想发展概况 (一)古代军事思想 1、奴隶制时期 (1)阪泉之战、涿鹿之战[黄帝]:后退诱敌深入,利用天候地形 (2)夏商鸣条之战:迂回作战、断敌退路 (3)牧野之战:离间殷商,争取拥护 (4)古埃及与西克索的战争:战车使用,车战战术(战车头阵冲锋,冲垮敌方队形,追击退敌)(5)古希腊:创新方阵作战队形 (6)亚述:募兵制,首创铁制兵器和骑兵,正面进攻、侧面迂回、机动包围、奇袭、偷袭等战术思想产生。 (7)可特人以重骑兵战胜罗马军团引起西亚、欧洲军队体制和军事思想大转折 2、封建时期 (1)战国时期:孙武《孙子兵法》、孙膑《孙膑兵法》、吴起《吴子》蔚缭《蔚缭子》司马穰苴《司马法》,主要思想:“伐谋”、“伐交”、“不战而屈人之兵”、“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修道而保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教百姓而亲万民”,“战胜而强立”等(2)秦朝以后,代表人物:韩信、曹操、诸葛亮、李靖、戚继光,代表著作:《六韬》《三略》《李卫公问对》《阵纪》 (二)近代以来军事思想 1、资产阶级军事思想 (1)15到16世纪:意大利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2)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期:英国亨利?劳埃德、法国拿破仑、德国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瑞士约米尼《战争艺术》。英国亨利?劳埃德承认军事科学,提出按照战争训练军队,统帅应激励部属。战争论第一次深刻阐述战争的实质和战争与政治的关系。《战争艺术》认为进攻优于防御,主动权和精神因素在战争中具有重要意义。 (3)二战后基本思想:凭借先进武器,特别是核威慑,保持军事优势,扼制局部战争和地区冲突。 2、无产阶级军事思想 (1)马恩军事思想:战争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军队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军队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物质的生产和经济形态;战争的命运从根本上决定于交战国的经济实力,决定于一个国家的民心士气;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 (2)列宁:以阶级分析的观点阐明战争性质,揭示战争本质。重视军队建设并提出建军原则。 (3)马泽东军事思想 三、无产阶级军事思想与资产阶级军事思想的联系和区别 (一)战争的本质 1、克劳塞维茨指出“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手段的继续”,但把政治看作是“整个社会的一切利益的代表”,否定政治的阶级本质。 2、马列主义认为,政治是代表一定阶级利益的,阶级关系是政治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战争的方法 1、相同点:主张活用军事理论、借鉴历史经验指导战争实践、大胆探索未来战争新理论、 2、不同点:历史观和认识论不同。无产阶级认为战争将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资产阶级认为战争是人类永恒现象,不可能消灭。 (三)人民群众在战争中的地位 1、相同点:重视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 2、不同点:依靠群众的目的根本区别。无产阶级为了解放民众,消灭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