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病毒学整理

病毒学整理

病毒学整理
病毒学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病的发展简史:

A 病毒的发现时期

1.科赫法则内容: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 culture);

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B 病毒的化学时期

C 病毒研究的细胞水平时期

D 分子病毒学的研究时期

亚病毒定义subvirus:只含有核酸或蛋白质的病毒,称为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或病毒卫星)、朊病毒。

二、分子病毒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1、双义(ambisense)RNA:即基因组的一部分为正极性,另一部分为负极性。

2、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病毒基因组的核苷酸组成及其排列顺序

基因组中开放阅读框架(ORFs)的数量、位置及其功能

病毒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元件、调节元件对病毒基因表达和基因组复制的影响

阐明病毒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在病毒复制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细胞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等

(2)病毒表达的调控机理

通过对病毒增强子(enhancer)、启动子(promoter)、衰减子(attnuator)和转座子(transposon)等调控元件的研究,可以阐明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原理。

转座子:用插入序列进行整合的遗传单位(能够重复插入到基因组中许多位点的特殊片段)。衰减子:特定的DNA片段,可以减慢、阻止或停止转录

(3)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4)病毒致癌的分子机理

病毒癌基因定义:致癌病的所携带的一段基因,侵染敏感细胞使细胞癌变,转化为癌细胞,生长失去控制,无限分裂增殖。

(5)抗病毒活性物质

1. 抗病毒多肽物质

干扰素是一类能够抑制病毒增殖的重要细胞素。具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还有免疫调节和肿瘤抑制的作用。利用DNA重组技术,可以在大肠杆菌中生产出干扰素

2. 淋巴因子:重组克隆生产的IL-1、IL-2肿瘤坏死因子TNF

3. 反义RNA(antisense RNA)

定义:指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合成的一类RNA分子,它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它的核苷酸顺序可与相应的RNA或DNA互补配对,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受阻。

将反义RNA与其相应的病毒mRNA或DNA杂交,可以使病毒mRNA编码合成蛋白的功能受阻,从而破坏病毒的复制循环。反义技术:利用反义RNA封闭某个基因的技术。

4.核酶(ribozyme):是一种能够水解靶RNA的RNA分子,核酶能与靶RNA分子杂交,然后切割之。

5. RNAi (RNA interference,RNA干扰

定义:RNA干扰是指当细胞或生物体中导入与内源性mRNA编码区同源的双链RNA (dsRNA)时,会诱发mRNA发生降解并导致转录后基因表达沉默(gene silencing)的现象。

原理:

a 在起始步骤,加入的dsRNA被切割为21-23核苷酸长的小分子干扰RNA片段(small interfering RNAs,siRNAs,又被称为引导RNAs:“guide RNAs”)。

b 在RNAi效应阶段,siRNA双链结合一个核酶复合物从而形成所谓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or RISC)。与引导链互补的短干扰RNA链会作为RISC 的底物被切割,激活RISC.

c 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定位到同源mRNA转录本上,并在距离siRNA3?端12个碱基的位置切割mRNA。

外源RNA诱导RNAi的应:1. 基因功能研究2. 基因治疗—肿瘤等疾病3. 药物筛选

(6)病毒基因工程疫苗

三、病毒的定义、命名和分类

目、科(亚科)、属和种分类阶元

1.病毒的定义:

病毒是一类比较原始的、有生命特征的、能够自我复制和严格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生物

2.病毒分类的依据

主要以病毒粒子特性、抗原性质和病毒生物学特性等作为依据

A 病毒粒子特性:

病毒形态:病毒粒子大小、病毒粒子形状、包膜和包膜突起的有无、包膜突起的本质、衣壳的结构及其对称特性。

病毒生理生化和物理性质:病毒粒子分子量、沉降系数、浮力密度、病毒粒子在不同的pH、温度、二价阳离子(Mg2+,Mn2+)、变性剂、辐射中的稳定性。

病毒基因组:

病毒蛋白:

B 病毒抗原性质:主要包括病毒血清学性质与其抗原的关系

C 病毒生物学特性:病毒天然的宿主范围、病毒在自然状态下的传播与媒介体的关系、病毒的地理分布、致病机理,组织嗜亲性、病毒引起的病理和组织病理学特点

同一病毒属的不同病毒种鉴别,主要依据下列7个特征:

基因组序列的相关性。天然的宿主范围。细胞和组织的嗜亲性。致病和细胞病变特点。传播方式。生理生化性质。抗原特性。

第二章病毒的结构及其基因组

第一节病毒的结构组成

一、病毒的包膜(envelope)

许多病毒粒子(virion)衣壳外有一层包膜,又称为包被或外膜,如逆转录病毒等。1、来源:病毒包膜来自宿主细胞的细胞膜或内膜如内质网或高尔基体膜,它是病毒成熟时从细胞膜或内膜出芽而获得的,因此具有宿主细胞膜的特性,但是病毒的包膜具有一定的病毒特异性

2、病毒包膜的化学组成:脂质、包膜糖蛋白(包膜突起peplomer、钉状物spiker)

HA (haemagglutinin,血凝素)-吸附蛋白,血凝活性,抗原性

NA (neuraminidase,神经氨酸酶)-抗原性

包膜:细胞膜成分、膜粒(钉状物或包膜突起)

病毒粒子(有包膜病毒)核衣壳(病毒核心):核酸、蛋白

病毒粒子(无包膜病毒)核酸(病毒核心)蛋白亚基

衣壳壳粒(五聚体/六聚体)原体蛋白亚基

3、包膜作用:

A. 病毒吸附:病毒包膜突起的主要功能是作为病毒吸附蛋白(virus attachment protein,V AP)而起作用,病毒通过这些包膜突起与病毒特异的细胞受体结合和相互作用,才能启动病毒感染.

B. 细胞融合活性:

C. 血溶活性:副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血溶活性,即溶解血红细胞。这是由于它们含有包膜突起F,因此F糖蛋白又称为血溶素(hemolysin)。

D. 抗原性

二、病毒的衣壳

1、定义:是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的衣壳蛋白亚基通过一定的方式聚集而成的。

2、衣壳蛋白作用:保护病毒基因组、决定病毒的抗原性、吸附作用(在无包膜病毒中)、血凝作用

3、流感病毒的分类:

流感病毒根据其核衣壳蛋白(包括基质蛋白)抗原性的不同,分为甲、乙、丙型,反映了病毒被发现年代的顺序(1900,1940,1947),更主要的反映了对人危害程度的顺序。

甲型(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局部爆发)、丙型流感病毒(婴幼儿)

根据HA(14)、NA(9)抗原性的差异又可分为不同亚型

eg 问甲型H1N1的含义???

三、病毒的内容物

除了核酸以外,还有一些病毒内含物。Eg:病毒生命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酶、

核酸结合蛋白、脂类、多胺、金属离。

第二节病毒的形态结构类型

1、病毒的形状大体分为三种:

球形颗粒:壳体是二十面体对称(icosahedral symmetry)

杆状颗粒:壳体是螺旋对称(helical symmetry)

复杂形状颗粒:壳体是复合对称(complex symmetry )

2、若干概念:

形态单位:是指一定数目的蛋白亚基以特殊方式聚集形成在电镜下可见的壳粒(capsomere)衣壳(capsid):又称为蛋白质外壳(protein coat)或蛋白质外鞘(protein shell)。它是指由蛋白亚基或壳粒排列形成的有规则的壳样结构,其壳体包裹病毒基因组核酸及与核酸结合的蛋白质组分。

病毒核心:是指有包膜的病毒去除包膜之后的核衣壳以及与之联系的蛋白质,或者无包膜的病毒除去蛋白质外壳之后的病毒核酸。

包膜(envelope):是指围绕核衣壳的双层脂质膜,由脂类、蛋白质和寡聚糖组成。

钉状物(spike)又称膜粒或包膜突起(peplomer):是病毒表面的糖蛋白突起物。

原体(protomer):由一种或几种不相同的蛋白亚基共同构成的结构单位。

一、螺旋对称的病毒壳体eg:TMV

二、二十面体对称的病毒壳体

大部分动物病毒都是呈二十面体对称,少数植物病毒是这样的结构。

1 正二十面体有20个三角形面和12个顶点

2 病毒蛋白亚基可按完全等价或准等价结合构成二十面对称壳体。

正二十面体的20个全等三角面的顶点各排列有一个亚基,即每个三角面排列3个,20个三角面共排列60个亚基。在二十面体的顶点5个亚基聚集形成电镜下可见的五聚体,即壳粒。但因这一五聚体与其他的5个五聚体或壳粒相邻,所以又称为五邻体(penton)。

完全等价结合:是指二十面体的每个亚基具有完全相同的环境。

准等价结合:结合构成的二十面体对称壳体往往比完全等价结合的壳体容量要大,因此能够使更大的病毒基因组包裹在壳体内。由于这样的二十面体对称壳体表现为一些蛋白亚基排列成五邻体,另一些亚基排列成六邻体,故它们所处的环境是准等价的。

二十面体对称壳体的扩大是通过增加全等三角形数目和亚基排列来实现的,增加三角形数的办法是将二十面体的基本三角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即亚三角形数目,通常称为三角剖分数。

三、复杂对称的病毒壳体:有的病毒壳体呈复合对称,如有尾噬菌体。

第三节病毒的基因组

1、病毒基因组的类型:

A. 根据核酸类型:(7种)主要四类dsDNA、ssDNA、dsRNA、ssRNA

单链有有正负之分,还有双义RNA

dsDNA、ssDNA、dsRNA、+ssRNA、-ssRNA、DNA逆转录、RNA逆转录

DNA逆转录:不完全环状dsDNA,DNA聚合酶具有逆转录活性,eg :花椰菜花叶病毒科和嗜肝DNA病毒科。

RNA逆转录:实质是+ssRNA,但无mRNA翻译模板活性。

+ssDNA:与mRNA序列相同的单链DNA

-ssDNA:与mRNA互补,且为转录模板的单链DNA。

+ssRNA:病毒单链RNA如果能够直接作为编码合成蛋白质的模板链或mRNA,即为+ssRNA(或与mRNA序列相同的ssRNA)

-ssRNA:与mRNA序列互补的单链RNA

B. 根据基因结构分为:环状和线状

C. 根据基因有一条或多条核酸分子构成分为不分段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

分段基因组(segmented genome):由数个不同的核酸分子组成,这些彼此不相同的核酸分子被称为核酸片段或节段。又分为:多节段不分开的分段基因组(多个核酸节段包装在同一

病毒粒子)&多节段分开的分段基因组(多分体病毒)(多个核酸节段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子中)

根据其基因组所包含的RNA分子数目,分为二组分基因组:含有2个RNA分子;三组分基因组:含有3个RNA分子。

逆转录病毒科的基因组由两个相同的线状正链RNA分子组成,故称为二倍体基因组。

分段基因组特点:侵染效率较低、容易产生变异、具有较高的重组率。

2、RNA逆转录病毒:

这类病毒的基因组RNA首先必需在自身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基因组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双链DNA中间体即原病毒或前病毒DNA,然后原病毒双链D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上,再经过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催化,转录形成mRNA。

3、双义RNA(ambisense RNA)

定义:RNA一端为正义,与mRNA序列同源;另一端为负义,与mRNA序列互补

以沙粒病毒科的sRNA为例:

分析:由于GPC(糖蛋白前体)mRNA与病毒基因组sRNA 5?端同源,NP mRNA与sRNA 3?端互补,故将sRNA节端称为双义RNA,其中sRNA 3?端的NP编码区是负义的,而5?端GPC编码区则是拟正义的。

GPC编码区尽管与正链RNA和mRNA的极性相同,但不能直接翻译合成GPC,先复制生成反基因组RNA再转录形成GPC mRNA,然后由GPC mRNA 翻译合成GPC。

3、重叠基因

定义:某些病毒基因组的某一特定序列能够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阅读方式进行阅读,因而可编码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多肽。一个基因可能包含在另一个基因内,或起始于这一基因内。病毒的重叠基因符合遗传节约的原则。

4、分段基因组

定义:见前面

二组分基因组:含有2个RNA分子。

三组分基因组:含有3个RNA分子。

二倍体基因组:逆转录病毒科的基因组由两个相同的线状正链RNA分子组成。

多分体病毒:多个核酸节段分别包装在不同的病毒粒子中,即为多节段分开的分段基因组,实际上是由几个不同的病毒颗粒所组成的复合体。

第三章、病毒的吸附、侵入和脱壳

第一节病毒的吸附

启动病毒感染的第一步,决定病毒感染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

1、病毒吸附蛋白(V AP):一般由衣壳蛋白或包膜上的糖蛋白突起充当。有包膜动物病毒而言,其糖蛋白突起首先由病毒基因组编码,然后在宿主特异性的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连接上不同的糖基。

2、病毒的细胞受体:

定义:是指能够与病毒吸附蛋白产生特异性结合,介导病毒侵入细胞,启动病毒感染的特殊性细胞表面位点。病毒受体决定了病毒的宿主谱,组织细胞的嗜亲性,并影响病毒的致病性。根据其结构可分为:细胞受体单位&细胞受体位点

细胞受体单位:指能够识别一个病毒吸附蛋白的细胞分子。通常一个细胞受体单位可以由几个亚单位构成。其活性依赖于分子的空间结构。

细胞受体位点:是指由一个或几个受体单位组成,并能有效地结合一个病毒粒子的细胞表面结构。

3、病毒吸附蛋白与细胞受体结合的机制

机制:Rossman提出峡谷学说

阶段:可逆性吸附&不可逆性吸附

第二节病毒的侵入

病毒侵入是指病毒通过不同方式进入宿主细胞的过程。

方式:注射式侵入、细胞内吞、膜融合、直接侵入

注射式侵入:eg 有尾噬菌体T2、T4 细胞内吞:动物病毒膜融合:有包膜病毒第三节、病毒的脱壳

病毒脱壳是指病毒感染性核酸从衣壳内释放出来的过程。

a 有包膜病毒脱壳包括脱包膜和脱衣壳。

b 无包膜病毒只需脱衣壳。

第四章、病毒的基因组复制

共同的特点:不论哪一种复制方式都遵循原核和真核生物DNA复制时的碱基互补原则。

第一节病毒基因组复制的基本特点

一、全保留复制和半保留复制

半保留复制:亲代链分离后,每条单链作为模板合成子链,复制和的dsDNA链有一条母链、一条新链。Eg:多数病毒

全保留复制:在全保留复制过程中,病毒双链RNA中的两条RNA亲本链一直是缠绕在一起的,仅在复制点处有几个碱基对解链,并且在复制酶的作用下复制出一条子代RNA链(+),然后以新生链为模板合成出互补链(-),由此产生子代dsRNA基因组。Eg:呼肠孤病毒原核生物基因组:第一轮复制尚未完成之前,可以再从复制原点开始下一轮复制。

真核生物基因组:DNA上有许多复制原点同时起始复制;其复制叉的移动速度比原核生物慢;第一轮复制和细胞分裂未完成之前,第二轮复制是不可能开始的。

三、病毒基因组的复制方向

dsDNA病毒:从复制原点开始,单向或双向,并由子代互补链的延伸形成复制叉。

四、连续复制与不连续复制

a 大多数dsDNA病毒基因组以3?—5?方向的DNA链为模板,进行连续复制,产生先导链。(因为DNA聚合酶只能从5?—3?合成)

b 5?—3?方向的DNA链为模板,进行不连续复制,产生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连接而成后随链(lagging strand)。

第二节病毒基因组复制所需的复制酶

第三节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一、病毒基因组复制的主要方式:

复制叉方式、滚环复制、链置换方式(填空)

1、复制叉方式:复制叉(replication fork) 大多数线状dsDNA病毒。

2、滚环方式:

在复制时,核酸酶切开其中一条链,其5?端通常连接有特殊的蛋白,而3?端则在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以未切断的一条环状DNA链为模板,不断地加上新的核苷酸,合成先导链,而5…端也以切开链为模板合成后随链。

由于3?端不断延长,而5?端则不断地甩出,就好象中间一个环在不断地滚动一样,故称为滚环复制(rolling circle replication)。

3、链置换方式:

以3?-5?DNA链为模板,合成新链,并且由新合成的生长链置换出与模板链互补的亲链,由新链与模板链互补生成子代dsDNA。置换出的亲链可为模板,互补合成dsDNA,再重复上述链置换的过程。如痘病毒、腺病毒等

二、7中核酸基因组复制的方式:卐☆卍

(1)DNA逆转录病毒复制——不完全环状dsDNA eg 乙肝病毒

过程:

①首先在自身编码合成的DNA聚合酶作用下修复正链(即S链缺口部分),形成闭环dsDNA;

②再经过宿主细胞RNA聚合酶催化,以负链L作为转录模板,转录生成全长mRNA,称为前基因组RNA(pregenomic RNA,pgRNA);

③由pgRNA在DNA聚合酶/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得到负链DNA;

④负链DNA环化,以环化负链DNA为模板合成正链DNA;

⑤由于正链DNA在合成没有结束时就已终止,这样就生成了一个有部分单链区的环状双链DNA。

注:完全环化后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 (即cccDNA),一旦它在肝细胞核内形成,就具有了高度的稳定性,可长期存在于肝细胞内,难以清除

“乙肝五项”两对半:

HBsAg、HBsAb(表面抗原和抗体)HBeAg 、HBeAb(e抗原和抗体)

HBcAb(核心抗体)一般实验室无法检验HBcAg

大三阳:HBsAg、HBeAg、HBcAb 小三阳:HBsAg、HBeAb、HBcAb

HBsAg: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HBsAb:体内是否有保护性,可以抵抗病毒入侵HBeAg:病毒是否复制及具有传染性;HBeAb:病毒复制是否受到抑制

HBcAb:是否感染过乙肝病毒。

(2)dsDNA病毒基因组复制

以任意一条链进行半保留复制。

(3)ssD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ss(-ss)DNA → -ss(+ ss)DNA

(4)dsRNA病毒基因组复制

dsRNA → +RNA→-RNA→dsRNA

病毒颗粒

mRNA →病毒蛋白

(5)+ssR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ssRNA → -ssRNA(dsRNA) → 子代+ssRNA

子代+ssRNA具有三种功能:

a作为mRNA进行翻译,产生更多的病毒蛋白

b 作为模板合成-ssRNA

c 作为子代病毒基因组进行包装

(6)-ssRNA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ssRNA → +ssRNA → 子代-ssRNA与蛋白质装配成子代病毒粒子。

(7)逆转录RNA病毒复制

+ssRNA →cDNA→ds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上→

以原病毒dsDNA为模板转录多个mRNA分子→多个蛋白质

转录全长RNA,不能编码蛋白质,作为子代病毒的基因组逆转录这类病毒的基因组RNA首先必需在自身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病毒基因组RNA 为模板,逆转录形成双链DNA中间体即原病毒或前病毒DNA,然后原病毒双链DNA整合到宿主细胞DNA上,再经过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Ⅱ催化,转录形成mRNA。

第五章病毒的基因表达

病毒的基因表达包括:mRNA转录病毒或宿主特异性RNA聚合酶

蛋白质翻译:完全依赖于宿主的翻译体系;改变宿主核糖体的合成路线

第一节病毒的基因转录及转录后加工

一、病毒基因组转录的特点卐☆卍(问答)

(一)病毒的早期转录和晚期转录

病毒的早期转录(early transcription):发生在病毒的感染初期,出现在病毒基因组复制之前的转录,称为病毒的早期转录。所转录的基因称为早期基因,转录产物为早期mRNA。由早期mRNA翻译产生的早期蛋白为病毒基因组复制、晚期基因表达相关的酶和蛋白质。

病毒的晚期转录(late transcription):在病毒基因组复制开始或复制之后,所进行的转录称为晚期转录。所转录的基因称为晚期基因,转录产物为晚期mRNA。由晚期mRNA翻译产生的晚期蛋白,主要是构成病毒体所需的结构蛋白,如衣壳蛋白,包膜糖蛋白等。

(二)病毒的非对称性转录

定义:指病毒基因的转录并不固定在一条DNA链上,其中一些基因从一条链上转录,而另一些基因从另一条链上转录,因而使转录方向有左向和右向,或者顺时针和逆时针的区别(三)病毒的多基因转录和单基因转录

多基因转录:指多个基因联合转录在一条mRNA链上,这样的mRNA也称为多顺反子mRNA (polycistronic mRNA )。

单基因转录:指一个基因单独转录在一条mRNA链上,这样的mRNA也称为单顺反子mRNA(monocistronic mRNA)

(四)不同病毒转录方式的差异

(1)dsDNA

能以任意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出mRNA

(2)ssDNA

ssDNA→dsDNA →转录出mRNA

(3)+ssRNA

+ssRNA 直接直接作为mRNA

复制-ssRNA 转录mRNA

(4)-ssRNA

-ssRNA 转录mRNA

(5)dsRNA

以负链RNA 转录mRNA

(6)RNA逆转录病毒转录

+ssRNA →cDNA→dsDNA→整合到宿主染色体DNA上→

以原病毒dsDNA为模板转录多个mRNA分子→多个蛋白质

转录全长RNA,不能编码蛋白质,作为子代病毒的基因组(7)DNA逆转录病毒转录

二、病毒基因转录所需的转录酶

第六章病毒粒子的装配和释放

第一节病毒粒子的装配

1.定义:在病毒感染的细胞中,由病毒基因组指导合成的病毒结构蛋白和子代病毒核酸基因组组装,生成完整的子代病毒粒子的过程称为装配(assembly)或叫做成熟(maturation)。

2.部位:真核DNA病毒:细胞核特例:虹彩病毒、痘病毒(体积大)在细胞质;

RNA病毒:细胞质特例:正粘病毒、逆转录病毒在细胞质;

3.装配方式:

(1)完全自发或部分自发-自我装配(self-assembly):如TMV等轴植物病毒、RNA噬菌体。(2)指导装配:需要形态发生因子:病毒基因组编码&非结构蛋白。

第二节病毒粒子的释放

1.定义:病毒粒子在细胞内装配完毕后,由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的过程叫做释放(release)。

2.方式:A.裂解释放:大多数烈性细菌; B.出牙释放:有包膜的病毒粒子

C.空泡释放:无包膜的病毒粒子(填空)

第七章病毒对宿主细胞的影响

第一节病毒引起细胞形态学改变

一、感染引起细胞死亡:

1.细胞损害作用——不同的病毒不同:

①高度的杀细胞作用;

②稳定态感染:有一些病毒在细胞内复制时,似乎并不严重地影响细胞的生命活动,感染细胞仍能增殖,并且病毒经常由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这些被感染细胞的基本代谢功能尚未受到严重破坏,病毒粒子是以“出芽”的方式释放或者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而进行传播的,病毒与细胞之间的这种相互关系,称之稳定态感染;

③能整合感染,也能形成杀细胞感染;

2.致细胞死亡机理:

①细胞代谢障碍和毒性作用;②细胞继发性作用;

③核型紊乱;④宿主产生自身免疫,杀伤病毒感染细胞;

二、病毒包涵体的形成:

定义:病毒感染后,宿主细胞质或细胞核内有时会出现一种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特殊染色区域称为包涵体。包涵体是病毒的集团,即由大量的病毒粒子堆积而成,更确切地说,应当将包涵体看作是病毒核酸和病毒蛋白质在细胞内集中合成以及装配生成病毒粒子的场所(病毒工厂)。

三、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某些病毒能使细胞发生融合,这类病毒有时也称为细胞融合性病毒或合胞病毒。如仙台病毒、疱疹病毒。

四、病毒导致红细胞凝集:

正粘病毒和副粘病毒具有凝集红细胞的作用,因为有HA(血凝素)突起。

五、病毒导致细胞转化:

第八章机体的病毒感染防治

机体的病毒感染:系指感染性的病毒侵入敏感的宿主机体后,以繁殖形式或以非繁殖形式与机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现象的总和。

第一节机体的病毒感染

1. 分类:(填空)

a 根据感染症状的明显程度可分为:显性感染、隐性感染(不显性感染等)。

b 根据病毒在机体内存留时间的长短以及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方式可分为:急性感染、持续性感染。

c 根据感染过程、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生的主要部位,可分为局部感染、系统感染

持续性感染:在病毒与宿主的共生关系中,病毒在机体内长期存在,保持低水平的复制。病毒的感染往往只引起宿主机体轻微的或不可觉察的疾病,病毒与机体的共生关系通常都称~ 2. 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因素

机体内病毒感染的表现形式和结果由病毒、机体和环境条件三者综合作用决定。

病毒的致病性:是特定的病毒种引起感染过程的潜在能力,是病毒种的特征。

病毒的毒力:是指特定的毒株致病性的强弱,毒力是病毒株的特征。

3. 免疫系统的构成

免疫系统:

(1)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周围免疫器官);

A 中枢免疫器官:淋巴细胞产生、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T细胞;骨髓:B细胞。

B 周围免疫器官:淋巴细胞最后定居场所。

(2)免疫细胞(淋巴细胞、辅佐细胞、其他免疫细胞);

A淋巴细胞:T C、B C、K C:、NK C、LAK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

B辅佐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粘附细胞)、树突状细胞、胶质细胞、内皮细胞

C其他免疫细胞:各种粒细胞(嗜酸、碱、中性粒细胞)、红细胞(可促进吞噬作用;清除免疫复合物;识别和携带抗原,增强T 细胞的反应)

(3)免疫分子

细胞因子(CK cytokine):小分子多肽,如白细胞介素(IL1-13),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集落刺激因子

4. 免疫系统的生理

抗原(antigen Ag):凡能诱导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并能与其诱导产生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就称为抗原。

抗原的特性:

①免疫原性或抗原性:抗原能刺激特定的免疫活性细胞,使之活化、增殖、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抗体或效应细胞)。

②反应原性或免疫反应性:抗原可在体内外与相应的免疫反应产物发生特异性结合。

完全抗原:凡是具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等。

半抗原:只具有反应原性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半抗原+载体→完全抗原

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

①抗原决定簇是存在于抗原表面的特殊基团,又称表位(epitope);

②抗原决定簇的大小相当于相应抗体的抗原结合部位;

③是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④抗原决定簇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型决定着抗原的特异性。

免疫球蛋白(immyoglobulin Ig):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抗体(antibody Ab):由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并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Ig,表现高度的多样性。

区别:抗体都是免疫球蛋白,而免疫球蛋白并不一定都是抗体(如骨髓瘤蛋白)。

免疫球蛋白是化学结构上的概念;抗体是生物学功能上的概念

免疫应答:是指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体内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活化、增殖、分化或失去活性潜能,并表现出一定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免疫耐受:机体对某一抗原不产生应答;当一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无任何反应,而其他抗原刺激时,机体能发生反应。

5. 持续性感染:

(1)类型:

①有晚期并发症的感染

特点:在病毒显性感染后,因某种原因病毒偶尔未被清除,继续存留在体内,通常在脑组织中,最终引起机体发生迟发进行性致死性疾病。

②潜伏性感染

特点:是在急性原发性感染后,病毒呈潜伏状态而不易检出,经过很长时间的间歇期后疾病又可急性复发,此时又能检测到病毒。

③慢性感染

是机体能很长时间或终身持续不断地产生有感染性的病毒,因而病毒始终能够被检出的持续性感染。共性:不产生疾病,但有感染性的病毒持续存在

④慢病毒感染(slow infection)

这类持续性感染具有很长的潜伏期,发病缓慢,逐渐发展,终致机体死亡。

(2)持续性感染发生的机制:病毒因素+宿主因素卐☆卍(问答)

①病毒因素:

a.整合基因组:某些DNA病毒基因组DNA能以整合或附加体形式持续存在;eg疱疹病毒

b.无免疫原性的因子与免疫原性弱的病毒:能逃避机体有效的抗病毒防御机制;eg朊病毒

c.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较弱

d.病毒变异:频繁变异的趋势逃避了机体的免疫攻击。

e.缺损干扰颗粒(DI颗粒):基因有缺陷的病毒突变株,通常无感染性,但能干扰亲代病毒的复制(干扰缺损颗粒本身复制)。这样,使病毒感染只能在较低水平上维持。

②宿主因素:

a.在受保护部位生长:eg 神经组织

b. 在巨噬细胞中生长:在淋巴组织,特别是在巨噬细胞中繁殖,从而引起抗体反应减弱,吞噬细胞的潜能和细胞毒的作用减弱

c. 免疫耐受:

6. 病毒的传播方式与途径

(1)水平传播

传播途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血液、性传播、全身传播。

病毒血症:当病毒随血流全身性扩散时,病毒颗粒存在于血液中。

(2)垂直传播

第二节病毒感染的控制与防治

一、构成病毒性疾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1.传染源;2.传播途径;3. 机体的易感性

二、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1.病毒疫苗的种类和要求活疫苗&灭活疫苗

a. 活疫苗:大多数活疫苗相对无毒力,但是能在宿主体内繁殖并引起自然的免疫反应。

活疫苗分为两类:减毒的活疫苗&烈性病毒活疫苗:

b. 灭活疫苗:是利用化学或物理因子灭活了烈性野生型病毒的感染性,但保留了其免疫原性。

2.传统疫苗的缺点:活疫苗:可能太温和以至不能引起有效的免疫反应

回复突变而引起疾病

污染有其它未减毒的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

灭活疫苗:灭活不彻底,部分病毒保留了感染性而引起疾病

灭活处理时,化学灭活剂,其中包括一些致癌物可能进入疫苗中

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所需要的病毒量大,因而成本较高

3. 病毒疫苗研究进展

a. 结合有其它病毒的克隆基因的重组体,这是一种基因工程疫苗

载体:乙肝病毒、腺病毒、SV40 、逆转录病毒

b. 利用基因重配制备的重组病毒疫苗:

c. 纯化的、克隆的和合成的病毒蛋白质。分为亚单位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合成多肽疫苗。亚单位疫苗:利用化学试剂裂解病毒体,除去核酸,提取纯化能产生中和抗体的壳体蛋白或包膜糖蛋白所制备的疫苗。

d.核酸疫苗

DNA疫苗:即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某种目的抗原的基因置于真核表达调控元件的控制之下,并导入动物体内,通过宿主细胞的转录系统合成目的抗原,诱导宿主产生对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第九章病毒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描述病毒体性质的参数、量纲和术语

分子量、浮力密度、沉降系数、线形长度等;物理、化学参数来描述病毒体的性质

第二节病毒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病毒感染的症状

症状可分为系统反应&局部反应

致细胞病变效应:病毒感染敏感的培养细胞后,导致细胞聚集成团、细胞脱落、细胞融合、胞内出现包含体等等。

噬斑:在细菌的菌苔上产生局部的透明溶菌区域,由噬菌体感染敏感的宿主细菌所表现出的症状是溶菌现象。

蚀斑:在动物培养细胞中,细胞受破坏、死亡所形成的局部病损

不同类型的蚀斑:蚀斑、合胞体蚀斑、增生性病灶或转化灶

二、病毒的测定

定义:对病毒进行定量的分析,确定在所研究的系统中病毒的含量或浓度

1.镜计数

2.病毒的感染性测定:噬斑计数、蚀斑测定、感染灶的检测、坏死斑测定

三、病毒的纯化方法

超速离心、沉淀法、柱层析、电泳

四、病毒的鉴定卐☆卍(论述)

(1)普通生物学方法鉴定

1.病毒感染宿主范围和表现鉴定。

2.根据对药物及理化因子的敏感性鉴定:

加入DNA抑制剂或RNA抑制剂判断核酸类型(DNA or RNA); 加入脂溶剂检测有无包膜。(2)物理方法鉴定

1.电镜技术:负染、超薄切片观察;

2.X射线衍射:不同的晶状排列得到不同的衍射图。

(3)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毒核酸鉴定

A 核酸:PCR、限制性酶切图谱、核酸分子杂交、DNA测序技术

1. PCR:实际上是一个在模板DNA、引物和4种脱氧核苷酸等存在的情况下,DNA聚合酶依赖的酶促聚合反应,进过变性、退火、延伸等过程。

包括:原位PCR、逆转录PCR、巢式PCR、不对称性PCR、反向PCR等。

2. 限制性酶切图谱(restriction map):同一DNA用不同的限制酶进行切割,从而获得各种限制酶的切割位点,由此建立的位点图谱有助于对DNA的结构进行分析。

3. 核酸分子杂交:

Northern杂交:RNA片段经电泳后,从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或尼龙膜,然后用探针杂交。被检对象为RNA,探针为DNA或RNA。

Southern杂交:DNA片段经电泳分离后,从凝胶中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或尼龙膜上,然后与探针杂交。被检对象为DNA,探针为DNA或RNA

4. 核酸测序技术:Sanger测序技术、焦磷酸序列分析技术、454技术

Sanger测序技术:利用ddNTP作为DNA链的终止剂。

焦磷酸序列分析技术:利用dNTP结合的过程会释放焦磷酸盐,焦磷酸盐被硫酸化酶转化为

ATP,ATP(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就会促使氧合荧光素的合成并释放可见光。在测序过程中,依次加入4种的dNTP,如配对,反应发生,就有可见光的产生。(高通量、快速)

B 蛋白质:电泳、ELISA 、Western blot、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酵母菌双杂交技术

1. 电泳:确定病毒蛋白的数量及分子大小血清学鉴定:抗原、抗体反应。

2. ELISA:利用酶与抗体或抗原相结合后,既保留抗体或抗原的免疫学反应活性,又不影响酶本身的酶活性。酶结合物与相应抗体或抗原特异结合后,再遇酶底物时,在酶的强烈催化作用下,使原来无色的底物产生水解、氧化或还原等化学反应,形成有色的可溶性的产物,便可用肉眼或分光光度计定性或定量(根据颜色深浅定量)检测其含量。

3. Western印迹:通过电泳区分不同的蛋白组分,并转移至固相支持体,通过特异试剂(抗体)作为探针,对靶物质进行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 卐☆卍(问答)

1.定义:所谓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指在PCR反应体系中加入荧光基团,利用荧光信号积累实时监测整个PCR进程,最后通过标准曲线对未知模板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2.原理:特异性的荧光探针:两端标记;一个报告荧光基团&一个淬灭荧光基

当探针完整时,报告基团发射的荧光信号被淬灭基团吸收;

当PCR扩增时,探针降解,2基团分离,荧光监测系统可接收到荧光信号,即每扩增一条DNA链,就有一个荧光分子形成,实现了荧光信号的累积与PCR产物形成完全同步。

Ct值:C代表Cycle,t代表threshold,每个反应管内的荧光信号到达设定的域值时所经历的循环数。标准曲线

分析:每个模板的Ct值与该模板的起始拷贝数的对数存在线性关系,起始拷贝数越多,Ct 值越小。利用已知起始拷贝数的标准品可作出标准曲线,其中横坐标代表起始拷贝数的对数,纵坐标代表Ct值。因此,只要获得未知样品的Ct值,即可从标准曲线上计算出该样品的起始拷贝数。

病毒学复习题

填空题 1. 冠状病毒是_有包膜___的RNA病毒,呈皇冠状,其__单股正链__RNA约由30000多个碱基组成,为已知最大的RNA病毒。 2. __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__(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SARS)在我国又被称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3. SARS冠状病毒包膜主要包括三种糖蛋白,分别为__S蛋白__、__M蛋白__ 和 E 蛋白。N 4. 病毒的大小以__nm___为单位量度刺突蛋白、膜蛋白、包膜蛋白、核衣壳蛋白 5.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DNA或RNA__ 6. 最先提纯的结晶病毒是__烟草花叶病毒__ 7. 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脂类_ 8. 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DNA是双链闭合环状结构较RNA单链线状比较稳定__ 9. 跨膜蛋白通过特定的_折叠__和_弯曲__方式,实现分子的跨生物膜的运输。 10._____受体___决定病毒的宿主谱以及其感染某种动物的能力。 11. ___允许细胞__指对病毒的增殖复制具有支持作用的细胞。 12. 大部分RNA病毒的基因组为__单一组分___ 13. RNA病毒启始RNA合成的两种机制为__de novo __启始和引物依赖启始。 11

14. 反转录酶具有四种不同的催化活性:RNA指导的或DNA指导的DNA多聚酶活性、DNA解旋活性和__ RNase H __活性。 15. 真核细胞基因的转录是由三种RNA聚合酶(Ⅰ、Ⅱ和Ⅲ)来分别完成的,只有RNA聚合酶__Ⅱ__能转录生成mRNA。 16. mRNA输出的底物是由RNA与__蛋白质__共同组成的核蛋白。组蛋白、精蛋白等碱性蛋白 17.大多数有包膜病毒通过__出芽__方式释放病毒粒子。 18. 绝大多数病毒只能感染某些特定类型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这种特性称为病毒的_组织亲嗜___性。 19.受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Caspase-8,线粒体介导的凋亡途径主要激活__ Caspase-9__,二者都激活__ Caspase-3__ 。 20. HIV的__env __ 基因所编码病毒包膜蛋白gag,核心蛋白;pol,酶 21. HIV感染靶细胞的第一步就是位于表面的__gp120__与靶细胞受体相结合。 22. 流感病毒结构自外而内可分为包膜、_核衣壳__以及核心三部分。 23. 流感病毒的包膜中除了磷脂分子之外,还有两种非常重要的糖蛋白:___基质蛋白___和___糖蛋白突起___。 24. “H1N1”是病毒名称的缩写,其“H”指的是__血凝素___、而“N”指的是__神经氨酸酶___。 25._机体细胞免疫应答__是HBV肝损伤的主要病理机制。HBV免疫介导肝损伤机制主要有固有免疫、T细胞免疫、与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 26. IFN通过两种机制发挥抗病毒作用:直接抗病毒作用和__抑制病毒的复制__。 22

分子病毒学考博农科院

2003年以前考试的微生物与免疫学。没有什么用? 2003年博士生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题名称:分子病毒学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 Virino 2 apoptosis 3 PFU 4 基因工程抗体 5 DNA的物理图谱 二将英文名词翻译成中文(每个1.5,共15分) 1 protein transduction 2 “suicidal” DNA vaccine 3 DDRT—PCR 4 CpG 5 RNAi 6 BAC/YAC 7 single chain Fv 8 Lentivirus 9 PRRSV 10 cytokine 三问答题(共65分) 1什么是单克隆抗体?简述其制备原理与基本操作步骤。(12分) 2 猪圆环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4分) 3 DNA疫苗的特点、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13分) 4 动物抗病毒育种的研究方法与进展。(13分) 5 转基因植物可饲疫苗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前景(13分) 2004年博士生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题名称:分子病毒学 一写出下列英文名词的中文名称(每个2,共20分) 1 SNT 2 Self-replication RNA vaccine 3 IFN-α 4 BAC/YAC 5 PCV 6 cytokine 7 HPAI 8 protein transduction 9 SARS 10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 二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20分) 1 McAb 2 apoptosis 3 PFU 4 Virino 5 噬菌体展示技术 三问答题(共60分) 1 常用的动物病毒载体有哪些?各自的特点如何?(请选择3种进行阐述)(12分) 2 禽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15分) 3 DNA疫苗的特点、研究方法及研究进展。(10分) 4 动物病毒性传染病根除的主要策略与方法。(12分) 5 RNAi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病毒学中的应用。(11分) 2005年博士生研究生入学考试 试题名称:分子病毒学 一写出下列英文名词的中文名称(每个2,共20分) 1 PAGE 2 ADE 3 Self-replication RNA vaccine 4 PRRSV 5 protein transduction 6 Virino 7 LPAI 8 cytokine 9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MOI) 10 DDRT—PCR

病毒学的几个概念:PFUMOITCID50

*** *** 病毒学的几个概念:PFU MOI TCID50 PFU:plaque forming unit ,空斑形成单位。感染性滴度的单位一般表示为PFU/ml 。由于测定pfu 往往重复性较差,因此近些年许多研究又开始采用TCID50 方法来计算病毒的感染单位。因此建议也可使用TCID50 法。 MOI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感染复数。传统的MOI 概念起源于噬菌体感染细菌的研究。 其含义是感染时噬菌体与细菌的数量比值,也就是平均每个细菌感染噬菌体的数量。噬菌体的数量单位为pfu 。一般认为MOI 是一个比值,没有单位,其实其隐含的单位是pfu number/cell 。后来MOI 被普遍用于病毒感染细胞的研究中,含义是感染时病毒与细胞数量 的比值。 然而,由于病毒的数量单位有不同的表示方式,从而使MOI 产生了不同的含义。能产生细 胞裂解效应的病毒例如单纯疱疹病毒等习惯上仍用pfu 表示病毒数量,因此其MOI 的含义与传统的概念相同。 传统意义上的MOI 的测定,其原理是基于病毒感染细胞是一种随机事件,遵循Poisson 分布规律,可计算出感染一定比例的培养细胞所需的感染复数(MOI )。其公式为: P = 1- P(0) ,P(0) = e-m 或m = -InP (0)。 其中: P 为被感染细胞的百分率 P(0) 为未被感染细胞的百分率 m 为MOI 值 例如,如果要感染培养皿中99% 的培养细胞,则: P(0) = 1% = 0.01 m = -In(0.01)= 4.6 pfu/cell 。 TCID50 Protocol : 1:制备96 孔板单层细胞 2:将病毒做系列稀释,横向接种单层细胞板,每稀释度重复 3 孔 3:每日观察细胞病变,记录高于50 和低于50%病变孔的病毒稀释度, 4:计算比距,获得TCID50 计算比距: (高于50%的病变率-50%)/(高于50%病变率-小于50%病变率)=比距; 比距与接近50% 病变率的病毒的稀释度的指数相加,就获得了指数。 比如:比色计算或者显微镜观察病毒的TCID50 在10 的负7 和8 次方之间,那么,指数-8 与比距相加,获得的新的指数,就是TCID50 的指数,TCID50=10 的-7.几次方 TCID50 与PFU 换算: PFUs=0.7 ×TCID50 的滴度

病毒学名词汇总

毒粒(virion)是病毒在复制过程中的一种完整的成熟的病毒颗粒,有固定的形态和大小,而且一般都有侵染性。所以说一般具有侵染性是因为有些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是分节段的,如雀麦花叶病毒的基因组核酸有四种。而且RNA1、RNA2和RNA3、RNA4分装在大小形状相同的三种球形颗粒中,只有三种颗粒混合,才具有侵染性。 外壳(capsid)是由多个病毒蛋白亚基组成的包裹在病毒基因组核酸外面的结构。 壳粒(capsomer)组成外壳的结构亚基,并非总是均匀分布的,往往聚集成群体,二个、三个、五个甚至六个亚基聚在一起,用负染法在电镜下所分辨开的一个个亚基,可能并非单个结构亚基,而是它们的群体,实际上是形态亚基称之为壳粒。 包膜(envelop)大多数动物病毒,在毒粒外被有由糖蛋白,脂肪所形成的外膜,称之为包膜。糖蛋白在膜上往往形成各种形状的突起,包膜在识别寄主、侵入寄主细胞,病毒的抗原性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十面体(icosahedron)一种有12个角顶及20个面的对成的多面体,其每一个面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经常用来描述病毒的结构。 亚病毒(subviruses)不具有完整的病毒结构的一类病毒称之为亚病毒,包括类病毒、卫星RNA、朊病毒。 株系(strain)病毒经过生物化学物理等因素的作用后,是病毒致病力、寄主范围、抗原特异性、传播特性甚至粒体形状发生了改变,这些性状变异了的病毒粒体称为株系。 准种(quasispecies)RNA复制酶的低保真性决定了RNA病毒没有固定序列的基因组,由相关基因组构成的异质性群体为准种。 感染周期(infection cycle)病毒完成整个感染的过程,包括识别、吸附、入侵、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装配和释放。 流产性感染(abortive infection)是Productive infection(产毒感染)的反义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病毒感染导致毒粒的无效复制,常不生产感染性毒粒。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一种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状态,在此情况下,不产生病毒。一般来说,大部分转录和翻译过程被阻断。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一种病毒能在宿主或细胞培养上继续复制而不杀死宿主或整个细胞培养。 包含体(inclusion body)在显微镜下可以识别的病毒合成和积贮的部位,常是细胞内的病毒晶体。 交叉保护作用(cross protection)两种病毒感染一种寄主时先入侵的病毒能够保护寄主不再受第二种病毒的侵染。

病毒学题库

选择题 1、下列那种病毒对高温耐受的是() A、疱疹病毒 B、HIV C、猪瘟病毒 D疯牛病病毒 2、下列不是干扰素作用特点的是() A、作用迅速 B、种属特异性 C、间接作用 D、窄谱性 3、下列哪种病毒免疫后产生的抗体可在体内长时间存在() A、天花病毒 B、新城疫病毒 C、细小病毒 D、犬瘟热病毒 4、RNA病毒突变率远远高于DNA病毒原因是() A、病毒增值快 B、病毒分子量小 C、RNA聚合酶缺乏校正活性 D、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 5、感染病毒的细胞在细胞核和细胞浆内存在着可着色的斑块结构称:() A、蚀斑 B、空斑 C、包涵体 D、异染颗粒 6、抗体病毒的中和作用主要是() A、阻止病毒与靶细胞相互作用 B、抑制病毒生物合成 C、诱导干扰素产生 D、杀伤细胞内病毒 7、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可出现(D) A、细胞死亡 B、细胞转化 C、包涵体形成 D、以上均对 8、干扰素抗病毒的机制是() A、阻止病毒进入易感细胞 B、直接干扰病毒mRNA的转录 C、影响病毒的装配和抑制病毒的释放 D、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 9、诊断流感最常用的血清学检查方法是() A、ELISA 试验 B、中和试验 C、血凝抑制试验 D、PCR试验 10、、目前已在全世界消灭的病毒是() A、HBV B、HIV C、天花病毒 D、脊髓灰质炎病毒 11、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 B、毫米 C、纳米 D、厘米 12、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A、出芽 B、复制 C、二分裂 D、分枝 1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温度敏感性变异 B、交叉复活 C、表面混合 D、多重复活 14、下列病毒无包膜的是() A、狂犬病病毒 B、腺病毒 C、疱疹病毒 D、流感病毒 15、干扰素的生物学活性不包括() A、抑制病毒增值 B、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C、使机体产生抗病毒中和抗体 D、免疫调节作用 16、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 A、衣壳 B、壳粒 C、包膜 D、核衣壳 17、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为() A、基因重组 B、突变 C、互补作用 D、表型混合 18、病毒复制完成的标志是() A、病毒的释放 B、吸附 C、入侵 D、转录 19、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A、脂类 B、多糖 C、蛋白质 D、氨基酸 20、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 DNA和RNA B、 DNA或RNA C、 DNA D、 RNA 21、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衣壳 B、包膜 C、核酸 D、刺突 22、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 A、吸附 B、脱壳 C、扩散 D、复制 23、有关病毒感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毒在人群个体间的相互传播为水平传播,主要经皮肤和粘膜传播 B、母亲将病毒传给其子女的感染为垂直传播 C、慢发病毒感染就是病毒的慢性感染 D、以上均对 24、干扰素抗病毒感染的机制是()。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

病毒学 1-10 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病毒的最基本结构是由 _病毒核酸 __和_病毒蛋白 构成,其辅助结构是 _包膜及突起 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 _核酸 _____ 和___蛋白质 ___。 病毒体结构由 __髓核 ___ 和 ___衣壳 ___组成,又称为 __核衣壳 ____ 。 病毒衣壳的对称形式有 __螺旋对称 _____ 、___二十面体对称 ___、___复合对称 ___。 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 ___结构蛋白 ______ 和 ___功能蛋白 ___两类。 通常将 ___mRNA___的碱基排列顺序规定为正链 (+ RNA ), 其相应的 ___模板___链则为负链 (- DNA ) 。 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 ___吸附 ___,与隐蔽期有关的是 __生物合成 ______ 。 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__复制 ____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称为 __致细胞病变效应 1、 2、 3、 4、 5、 6、 7、 8、 10、 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 ___结构蛋白 ______ 和___功能蛋白 ___两类。 11、 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 ___细胞裂解 __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 ___出芽 ___方式释放。 12、 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 __吸附 _____ 、__侵入 ____ 、___脱壳___、___生物合成 ___和___组织释放 ___五个阶段。 13、 动物病毒的侵入主要通过 ___注射式侵入 ___、___细胞内吞 ___、___膜融合___和___直接侵入 ___四种方式。 14、 病毒进化的基础包括 ___突变___、___重组___、___重排 ___和___基因重复 ___。 15、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 ___慢性感染 ___、___潜伏感染 ___和___慢发病毒感染 ___三种 ,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可 发生 __潜伏 _______ 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 ___慢发病毒 ___感染。 ? 16、 从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因素的作用到细胞死亡大致可分为 __凋亡的信号转导 ___ 执行___和__凋亡细胞的清除 ___四个阶段。 杆状病毒编码的两种抗细胞凋亡基因分别为 __IAP 基因___和__p35 基因 ___。 IAP 家族蛋白的结构特征为 __杆状病毒 IAP 重复___和__环锌指结构 ___。 免疫应答分为 B 细胞介导的__体液免疫—和T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_。' 病毒感染动物后会出现干扰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 诱导细胞产生了干扰素 。 病毒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包括 __病毒的感染性 ___、 __合适的感染途径 _______ 和___宿主机体的易感性 ___。 动物对病毒感染的免疫方式包括 ___特异性免疫 ___和___非特异性免疫 ___,其中__特异性免疫 ___又包括 ___体 液免疫 ___和___细胞免疫 ___。 23、干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两种抗病毒翻译途径为 借助蛋白激酶PKR 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的起始 二、选择题: 1、 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 A. 脂类 B. 多糖 2、 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 A. DNA 和 RNA B. DNA 3、 对于病毒单链 DNA 而言,可直接作为转录模板的链是 A. 正链 DNA B. 负链 DNA C. 4、 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A 衣壳B .包膜 C .核酸 D 5、 病毒包膜的特点不包括 __B___。 A.来源于宿主细胞 B .镶嵌有细胞编码的蛋白 C .可被脂溶剂溶解 D .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特异性 E.具有抗原性 6、 在溶源细胞中,原噬菌体以_C_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 游离于细胞质中 C 缺陷噬菌体 D 插入寄主染色体 7、 逆转录RNA 病毒的基因组是 _B —。 A.单倍体B.双倍体C. 8、 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 A. 吸附 B. 脱壳 C. 扩散 9、 RNA 病毒突变率远高于 A 病毒分子量小 B 病毒增殖快 C 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 10、 子代病毒释放的途径中不包括 __E___ 。 凋亡基因激活 凋亡的 17、 18、 19、 20、 21、 22、 IAP 基因 .通过2' -5 '寡A 合成酶和RNaseL 降解病毒 mRNA___和 __A___ 。 C. 蛋白质 _B___。 或 RNA C. DNA D. RNA 双义 DNA __B___。 .刺突 E .核蛋白 三倍体 __C___。 D. 复制 E. 释放 DNA 病毒,主要原因是 _C___。 B___。

病毒学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病的发展简史: A 病毒的发现时期 1.科赫法则内容: 1 .在每一病例中都出现相同的微生物,且在健康者体内不存在; 2 .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得到纯培养(pure culture); 3 .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 4 .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B 病毒的化学时期 C 病毒研究的细胞水平时期 D 分子病毒学的研究时期 亚病毒定义subvirus:只含有核酸或蛋白质的病毒,称为亚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或病毒卫星)、朊病毒。 二、分子病毒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1、双义(ambisense)RNA:即基因组的一部分为正极性,另一部分为负极性。 2、病毒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病毒基因组的核苷酸组成及其排列顺序 基因组中开放阅读框架(ORFs)的数量、位置及其功能 病毒基因组中重复序列元件、调节元件对病毒基因表达和基因组复制的影响 阐明病毒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在病毒复制循环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与细胞基因及其编码产物的相互作用关系等 (2)病毒表达的调控机理 通过对病毒增强子(enhancer)、启动子(promoter)、衰减子(attnuator)和转座子(transposon)等调控元件的研究,可以阐明病毒基因表达的调控原理。 转座子:用插入序列进行整合的遗传单位(能够重复插入到基因组中许多位点的特殊片段)。衰减子:特定的DNA片段,可以减慢、阻止或停止转录 (3)病毒感染的分子机制 (4)病毒致癌的分子机理 病毒癌基因定义:致癌病的所携带的一段基因,侵染敏感细胞使细胞癌变,转化为癌细胞,生长失去控制,无限分裂增殖。 (5)抗病毒活性物质 1. 抗病毒多肽物质 干扰素是一类能够抑制病毒增殖的重要细胞素。具有很强的抗病毒能力,还有免疫调节和肿瘤抑制的作用。利用DNA重组技术,可以在大肠杆菌中生产出干扰素 2. 淋巴因子:重组克隆生产的IL-1、IL-2肿瘤坏死因子TNF 3. 反义RNA(antisense RNA) 定义:指天然存在的或人工合成的一类RNA分子,它不能编码蛋白质,但它的核苷酸顺序可与相应的RNA或DNA互补配对,从而使蛋白质合成受阻。 将反义RNA与其相应的病毒mRNA或DNA杂交,可以使病毒mRNA编码合成蛋白的功能受阻,从而破坏病毒的复制循环。反义技术:利用反义RNA封闭某个基因的技术。

医学微生物学课件病毒学

病毒学 Virology 传播性广;占传染病的80%。病死率高;持续感染;肿瘤的形成关系;第一节病毒形态学单正链RNA=mRNA 结构和非结构蛋白中间复制体正链翻译晚期蛋白负链复制子代核酸单负链RNA 正链RNA 中间复制体(依赖RNA的RNA多聚酶)裂解(Disintegration): naked virus cause the host cell lysis 出芽(Budding): enveloped viruses 亚病毒:一类比病毒还小的、结构更简单的微生物。包括类病毒和Prion。Penetration、Uncoating 融合---有包膜病毒胞饮---无包膜病毒直接穿入在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Biosynthesis (隐蔽期)6大类型: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单正链RNA病毒单负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区域:DNA病毒核内(除痘病毒)RNA病毒胞质(除流感病毒及逆转录病毒)dsDNA病毒复制示意图亲代DNA mRNA 早期蛋白(功能蛋白)子代DNA 子代mRNA 晚期蛋白(结构蛋白)子代病毒复制子代核酸蛋白RNA病毒复制示意图逆转录病毒复制示意图逆转录病毒复制动画Assembly and Release 缺陷病毒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发生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所产生的子代病毒。辅助病毒可以辅助缺陷病毒完成正常增殖的病毒。顿挫感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细胞中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称为顿挫感染。非容纳细胞、容纳细胞。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种细胞,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的现象,称干扰现象。机制:IFN、受体、DIP。二、与病毒增殖有关的异常现象第三节病毒遗传学(一)基因突变条件致死性突变株:温度敏感突变株:28-35℃可增殖,37-40 ℃不能增殖,具有减低毒力而保持免疫原性的特点。宿主范围突变株:病毒基因组改变影响了对宿主细胞的感染范围,可感染野生型病毒不能感染的细胞。耐药突变株病毒的基因重组(二)基因重组与重配基因重组:两病毒的基因组发生互换,产生具有两个亲代病毒特性的子代病毒,并能继续增殖。互补作用当两株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有其中一个病毒株提供另一个病毒增殖所必须而不能生成的基因产物,使后者能增殖。表型混合一种病毒的衣壳或包膜可以包在另一种病毒体的核酸外面,称为表型混合。多倍体有些病毒的不同株同时感染同一细胞,许多基因组的子代病毒常是多倍体。(三)基因产物的相互作用表型混合和核壳转移第四节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一、物理因素的影响温度大多数病毒耐冷不耐热。在-70℃(数月)或-196℃(数年)条件下,病毒感染性可保持数月至数年。一般加热60℃经30min或100℃数秒钟可使大多数病毒灭活。pH值多数病毒在pH6~8范围内稳定。射线和UV 射线使核苷酸链发生致死性断裂;UV则是在病毒的多核苷酸上形成双聚体(如胸腺核苷与尿核苷),抑制病毒DNA 或RNA的复制。* *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1、1892年,俄国学者伊凡诺夫斯基发现烟草花叶病原体能通过细菌滤器,并定名为滤过性病原。2、1898年,荷兰学者Beijerinck命名此种病原体为病毒。3、1898年,德国学者Loeffler和Frosch发现了口蹄疫病毒,揭开动物病毒学新篇章。4、十年后,相继发现了鸡瘟病毒(1900年)、黄热病毒(1901年)、鸡痘病毒(1902年)、狂犬病病毒(1903年)、鸡白细胞增生病病毒(1908年)、细菌病毒--噬菌体(1915、1917年)等。病毒的发现第三十四章病毒的生物学形状什么是病毒?病毒是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与其他微生物的比较- - - - - + 干扰素敏感性+ + + + + - 抗生素敏感性有性或无性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二分裂复制增殖方式+ - - + + - 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DNA+RNA DNA+RNA DNA+RNA DNA+RNA DNA+RNA DNA或RNA 核酸类型+ + + - + -

《病毒学》课程简介

病毒学课程简介 病毒学,顾名思义,是介绍病毒基本知识的。几乎每年都有病毒肆虐的新闻,如SARS, 禽流感,或埃博拉等。学生物的你肯定想知道小小的病毒何以有如此大的威力。病毒在体外是无生命的化学物质,由蛋白质和(或)核酸组成,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呈现生物的一面,是生物界的异类和魔法师。通过学习病毒学这门课,你可以知悉病毒的“魔法”,即病毒是如何成功侵入并操控宿主细胞的生理生化过程,以完成自身复制从而致病;还可以在病毒性疾病发生时,知道如何应对。 Virology is a basic biology science, is a body of knowledge with its own perspectives and its own internal development.Viruses are strictly intracellular parasitism. It is made up of nucleic acids and proteins, and possesses only one type of nucleic acid.Viruses are entities whose genomes replicate inside living cells using the cellular synthetic machinery and causing the synthesis of specialized elements that can transfer the viral genome to other cells.You can learn viruses, the wizards how play their sorcery to take over the host cellular machinery serve their ownpurposes by this curriculum.

病毒学复习题(附答案)教学提纲

精品文档 一、名词解释 1. 复制周期 2. 顿挫感染 3. 缺陷病毒 4. 干扰现象 5. ts突变株 6. CPE 7. 包涵体 8. 干扰素 9.抗原性漂移 10.抗原性转变 二、简答题 1. 病毒有何主要特点? 2. 病毒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 3. 简述ts突变株获得的条件及实际意义? 4.病毒复制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 5. 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DNA病毒科名称? 6. 举例列出5个与医学有关的RNA病毒科名称? 7. 病毒感染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有哪些? 8.简答干扰素抗病毒的作用特点? 三、论述题 1.试述病毒性疾病特异性预防措施和制剂。 2.举例说明病毒持续性感染的种类及其特点。 3.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致病作用是什么? 4.试述病毒致病机制与细菌致病机制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复制周期:病毒增殖是复制,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病毒复制一般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与释放5个阶段,称为病毒的复制周期,经过复制产生大量的子代病毒。 2.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内,细胞不提供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则不能合成病毒本身成分,或虽能合成部分或全部成分,但不能装配与释放。 3.缺陷病毒: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如丁型肝炎病毒。 4.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共同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病毒的干扰现象。5.ts突变株:就是温度敏感性突变株。即在28℃~35℃条件下可增殖,而在37℃~40℃条件下则不能增殖。这是因为ts 变异的基因所编码的蛋白质或酶在较高温度下失去功能,故病毒不能增殖。 6.CPE: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破坏死亡的作用称其为杀细胞效应,这种效应在体外组织培养时可观察到细胞变园、聚集、脱落等,称为致细胞病变作用(CPE)。主要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肠道病毒等。 7.包涵体:是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可见到与正常细胞结构和着色不同的斑块,一般呈园形或椭园形,称为包涵体。包涵体由病毒颗粒或成分组成,也可是增殖痕迹。 8.干扰素:是病毒或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下使人或动物细胞产生的-类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多方面生物活性。 9.抗原性漂移:通常认为流感病毒基因发生了点突变,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部分人群对新毒株没有免疫力,引起小规模流行。一般认为是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 10.抗原性转变:流感病毒株表面抗原结构一种或两钟发生变异,形成新亚型,由于与前一次流行株抗原结构相异,人们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一般认为是变异幅度大,属于质变。 二、简答题 1.(1)体积微小;(2)结构简单,仅含有一种核酸;(3)严格寄生,只能在一定种类活细胞中增殖;(4)对抗生素不敏感而对干扰素敏感。 2.基本结构为核心和衣壳;辅助结构主要是包膜,有的病毒有其他辅助结构如触须样纤维。核心成分为核酸其功能:(1)决定病毒特性;(2)病毒复制;(3)具有感染性。总之核酸是主导病毒感染、增殖、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衣壳的成分是蛋白其功能:(1)保护病毒核酸;(2)参与感染过程;(3)具有抗原性。包膜成分含蛋我糖和脂类,其功能:(1) 精品文档

病毒学名词解释

1、感染:病毒生存的基本方式 2、毒粒:病毒的细胞外颗粒形式,也是病毒的感染性形式。一团能自主复制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外壳+包膜,有保护和载体作用 3、螺旋对称壳体:亚基有规律的沿着中心轴呈螺旋状排列,进而形成高度有序、对称的稳定结构 4、核衣壳:病毒的蛋白质壳体和病毒核酸构成的复合物 5、裸露毒粒:仅有核衣壳构成的病毒颗粒 6、包膜:有些病毒的核衣壳包裹的一层脂蛋白膜,是病毒以出芽方式成熟时,由细胞膜衍生而来的 7、刺突:包膜或核衣壳上的突起 8、裂解量:每个受感染细胞所产生的子代病毒颗粒的平均数目 9、隐蔽期:自病毒在受感染细胞内消失至出现新的感染性病毒的时间 10、自外裂解:大量噬菌体在短时间内吸附在同一细胞上,使细胞壁产生许多小孔,引起细胞裂解,但是病毒病没有增殖,这种现象称为自外裂解 11、脱壳:病毒侵入后,包膜或壳体除去而释放出病毒核酸的过程 12、烈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能在细胞内正常复制并且引起细胞死亡,形成裂解循环 13、温和噬菌体/溶原性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后不能完成复制循环,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宿主细胞内,没有成熟的噬菌体产生。这一现象称为溶原现象 14、免疫性:被温和噬菌体感染后,形成的溶源性细菌具有免疫性,其他同类噬菌体虽然也能感染该细胞,但不能导致该细菌裂解,也不能增殖 15、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相似性 16、变异:亲代与子代之间、子代的各个个体之间的差异性 17、株系:同一病毒的不同系或分离物 18、体外诱变剂:对病毒的静态核苷酸进行化学修饰,使其在后面的复制中碱基配对发生改变,导致同型碱基置换或异型碱基颠换,如亚硝酸,羟胺,烷化剂等 19、体内诱变剂:作用于代谢活跃的核苷酸,为碱基类似物或插入剂 20、遗传重组:重组是混合感染中病毒基因组之间的物理作用 21、分子内重组:通过核酸断裂与重接 22、重配:多分体病毒在混合感染中,来源于不同亲本病毒的基因组片段可能重新组合

病毒学复习题含答案

病毒学1-10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病毒的最基本结构是由_病毒核酸__和_病毒蛋白_____构成,其辅助结构是_包膜及突起_____。 2、构成病毒体的主要化学成分是_核酸_____和___蛋白质___。 3、病毒体结构由__髓核____和___衣壳___组成,又称为__核衣壳____。 4、病毒衣壳的对称形式有__螺旋对称____、___二十面体对称___、___复合对称___。 5、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_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6、通常将___mRNA___的碱基排列顺序规定为正链(+ RNA ), 其相应的___模板___链则为负链(- DNA )。 7、病毒复制周期中感染细胞的第一步是___吸附___,与隐蔽期有关的是__生物合成____。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__复制____,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的细胞病理变化称为__致细胞病变效应____。 10、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___结构蛋白____和___功能蛋白___两类。 11、无包膜病毒体多数通过___细胞裂解___释放,有包膜病毒体主要通过___出芽___方式释放。 12、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__吸附____、__侵入____、___脱壳___、___生物合成___和___组织释放___五个阶段。 13、动物病毒的侵入主要通过___注射式侵入___、___细胞内吞___、___膜融合___和___直接侵入___四种方式。 14、病毒进化的基础包括___突变___、___重组___、___重排___和___基因重复___。 15、病毒的持续性感染包括___慢性感染___、___潜伏感染___和___慢发病毒感染___三种,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发生__潜伏____感染,而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则属于___慢发病毒___感染。 16、从细胞受到凋亡诱导因素的作用到细胞死亡大致可分为__凋亡的信号转导___、__凋亡基因激活___、__凋亡的执行___和__凋亡细胞的清除___四个阶段。 17、杆状病毒编码的两种抗细胞凋亡基因分别为__IAP基因___和__p35基因___。 18、IAP家族蛋白的结构特征为__杆状病毒IAP重复___和__环锌指结构___。 19、免疫应答分为B细胞介导的__体液免疫___和T细胞介导的___细胞免疫__。 20、病毒感染动物后会出现干扰现象,其主要原因是____诱导细胞产生了干扰素_______ 。 21、病毒感染成功的基本条件包括__病毒的感染性___、 __合适的感染途径____和___宿主机体的易感性___。 22、动物对病毒感染的免疫方式包括___特异性免疫___和___非特异性免疫___,其中__特异性免疫___又包括___体液免疫___和___细胞免疫___。 23、干扰素诱导细胞产生的两种抗病毒翻译途径为___通过2’-5’寡A合成酶和RNaseL降解病毒mRNA ___和___借助蛋白激酶PKR,阻断病毒蛋白翻译的起始___。 二、选择题: 1、病毒囊膜的组成成分是__A___ 。 A. 脂类 B. 多糖 C. 蛋白质 2、病毒含有的核酸通常是__B___。 A. DNA和RNA B. DNA或RNA C. DNA D. RNA 3、对于病毒单链DNA而言,可直接作为转录模板的链是__B___。 A. 正链DNA B. 负链DNA C. 双义DNA 4、决定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__B___。 A.衣壳 B.包膜 C.核酸 D.刺突 E.核蛋白 5、病毒包膜的特点不包括__B___。 A.来源于宿主细胞 B.镶嵌有细胞编码的蛋白 C.可被脂溶剂溶解 D.决定病毒感染细胞的宿主特异性E.具有抗原性 6、在溶源细胞中, 原噬菌体以_C_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 A 游离于细胞质中 C 缺陷噬菌体 D 插入寄主染色体 7、逆转录RNA病毒的基因组是__B___。 A.单倍体 B. 双倍体 C. 三倍体 8、细胞融合有利于病毒的__C___。 A.吸附 B.脱壳 C.扩散 D.复制 E.释放 9、RNA病毒突变率远高于DNA病毒,主要原因是__C___。 A 病毒分子量小 B 病毒增殖快 C 宿主和病毒无校对修正机制 10、子代病毒释放的途径中不包括 __E___。

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申报资料要求的指导原则

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申报资料要求的指导原则 一、概述 病毒感染是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之一,目前已有很多抗病毒药物上市应用,但仍不能完全满足临床治疗的需求。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制药企业不断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 物的注册申请也逐渐受到各方面的关注。 根据试验数据撰写的非临床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报告是审评抗病毒药物的临床试验申请和上市申请的重要资料。本指导原则旨在 帮助研发抗病毒药物或生物制品(例如:治疗性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的申请人初步了解哪些非临床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数据对于抗病毒药物或生物制品申报临床试验或申请上市是最关键的。 本指导原则主要关注非临床和临床病毒学研究报告,同时对需要收集和提交的耐药性研究数据提出了建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包括: ●明确作用机制 ●确定所研究药物特定的抗病毒活性 ●评价所研究药物与其他可能合用的抗病毒药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提供病毒对所研究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研究数据 ●提供所研究药物与已上市的其他相同作用靶点抗病毒药物的交叉耐药性的研究数据 二、背景

近年来,国内外在抗HIV-1药物的研究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也取得了很多进展。因此,本指导原则以抗HIV-1药物为范例,介绍 抗病毒药物病毒学研究的一般原则。尽管不同病毒的检测方法和模型系统有较大的差异,但本指导原则的许多抗HIV药物研发的原则 适用于治疗其他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单纯疱 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流感病毒、鼻病毒、巨细胞病毒及人乳头瘤 病毒等国内常见病毒)的抗病毒药物的研发。病毒学领域研究发展 日新月异,所以,当积累了新的资料或出现相关需求时,我们将对 本指导原则进行修订。 三、非临床病毒学研究 非临床病毒学研究有助于在进行人体试验前评价药物的有效性 和安全性。建议申请人进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在模型系统中的 特定抗病毒活性的研究,并提供对药物产生耐药的病毒学数据。此外,临床上常将一种药物与其他已上市的治疗相同适应症的药物联 合使用,因此,最好通过体外试验研究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联合用 药的抗病毒活性,以便发现所研究药物与其他抗病毒药物之间可能 存在的相互作用(如拮抗、协同、增强、叠加等),尤其应关注负面的 相互作用。 由于已上市的抗病毒药物很多,交叉耐药(病毒对一种药物耐 药后,对同类的其他药物也产生了耐药性)可能会成为临床应用中 的一个主要问题。因此,在抗病毒药物的研发过程中,下列信息显

病毒的特性

1.病毒的特性 2.病毒的本质: 病毒属于微生物界,其不同于其他微生物的特性包括: (1)病毒一般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而其他微生物,包括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则都同时含有两种核酸。 (2)病毒通过基因组复制和表达,产生子代病毒的核酸和蛋白质,随后装配成完整的病毒粒子;而其他微生物,则是核酸和许多其他组成成分一起参与生长、增殖过程,并常以二 分裂或类似的方式进行。 (3)病毒缺乏完整的酶系统,不具备其他生物“产能”所需的遗传信息,因此必须利用宿主细胞的酶类和产能机构,并借助宿主细胞的生物合成机构复制其核酸以及合成由其核酸 编码的蛋白质,乃至直接利用细胞成分。可以这样认为,病毒的生物合成实质上是病毒 遗传信息控制下的细胞生物合成过程。 (4)某些RNA病毒(反转录病毒)的RNA经反转录合成互补DNA(cDN A1℃)与细胞基因组整合,并随细胞DNA的复制而增殖,这就是所谓的DNA前病毒。 (5)病毒没有细胞壁,也不进行蛋白质、糖和脂类的代谢活动,因此对于因干扰微生物的这些代谢过程而影响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抗生素,具有明显的抵抗力。 病毒的定义: 病毒属于最小的生命形态,是只能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的微生物。当然这是指自然状态的病毒而言,因在人工实验条件下,人们已经掌握在无细胞(cell-free)系统中复制病毒的技术。2.病毒的起源:是指病毒的来源及其演化 关于病毒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说: (1)认为病毒是原始生物物种的后裔; (2)认为病毒来源于细胞核酸; (3)认为病毒是某些较高级微生物的退行性生命物质 3.病毒的形态结构: 病毒形态是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病毒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一个简单的病毒粒子,实质上只是一团遗传物质(DNA或RNA)和它外围的一层蛋白外壳。这层蛋白外壳就是衣壳,具有保护病毒核酸的作用,同时也是病毒核酸有一个宿主细胞转移到另一个宿主细胞的工具。衣壳和核酸一起总称为核衣壳。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就是病毒粒子。但在结构比较复杂的病毒中,则衣窍外面还有一层(或多层)富含脂质的外膜,即囊膜。某些病毒,如流感病毒,在囊膜和核衣壳之间还有一层病毒特意的内膜蛋白,即M蛋白。囊膜的组成成分主要来自宿主细胞,大多是核衣壳在感染细胞内穿越核膜或在感染细胞表面“出芽”时有细胞获得。

病毒学试题

. '. 一、选择题 【A型题】 1.关于病毒基本性状叙述错误的是: A.体积微小,无细胞结构 B.只能在活细胞中增殖 D.对干扰素敏感 E.耐冷不耐热 2.用于测量病毒大小的单位是: A.微米(μm) C.微微米(pm) D.毫微微米(fm) E.微微微米(am) 3.关于病毒结构叙述错误的是: A.核酸和衣壳组成核衣壳 C.衣壳由壳粒构成 D.病毒包膜表面可有刺突 E.各种病毒壳粒数目不相同 4.可称为病毒体的结构是: B.核酸 C.衣壳 D.包膜 E.壳粒 5.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的DNA病毒是: B.风疹病毒 C.正粘病毒 D.弹状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6.呈螺旋对称型的RNA病毒是: B.腺病毒 C.痘类病毒 D.疱疹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7.决定病毒具有感染性的是: B.衣壳 C.包膜 D.神经氨酸酶 E.血凝素 8.病毒的增殖方式是: B.二分裂 C.分枝 D.减数分裂 E.芽生 9.下述与病毒蛋白质无关的作用是: A.吸附作用 B.保护核酸作用 C.病毒包膜的成分 E.免疫原性 10.病毒所合成的晚期蛋白的功能是: A.抑制宿主细胞蛋白质的合成 B.合成包涵体的基质蛋白 D.抑制宿主细胞核酸的合成 E.合成子代核酸所需要的DNA多聚酶 11.以破胞方式从细胞向外释放的病毒是: A.流感病毒 B.麻疹 D.腮腺炎病毒 E.呼吸道合胞病毒 12.以“出芽”方式从细胞释放的病毒是: A.ECHO病毒 C.柯萨奇病毒 D.腺病毒 E.脊髓灰质炎病毒 13.对病毒抵抗力叙述错误的是: A.大多数病毒60℃30分钟可被灭活 B.大多数病毒在-70℃下可存活 C.紫外线能灭活病毒 D.甲醛能使病毒灭活,但保留抗原性 14.一种病毒所产生的衣壳或包膜包在另一种 病毒基因组外,这种变异称之为 A.突变 B.基因重组 C.加强作用 E.互补作用 15.下述哪种属于病毒基因突变: A.交叉复活 B.多重复活 D.互补作用 E.表型混合 16.病毒与立克次体相同的特点是: A.含有DNA和RNA C.含有核蛋白体 D.以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E.对抗生素敏感 17.病毒不同于衣原体的特点是: A.能通过细菌滤器 C.可引起机体多部位感染 D.严格地细胞内寄生 E.在感染细胞内可形成包涵体 18.无包膜的病毒是: A.疱疹病毒 B.披膜病毒 C.流感病毒 E.狂犬病病毒 【B型题】 A 衣壳 B 核酸 C 包膜 D 核衣壳 E 壳粒 19.储存病毒遗传信息的是:B 20.保护病毒核酸的是:A 21.无包膜病毒完整病毒体的是:D 22.电镜下可见的病毒形态学最小单位是:E 23.含有宿主细胞成分的是:C A 裸露20面体对称型 B 裸露螺旋对称型 C 有包膜20面体对称型 D 有包膜螺旋对称型 E 复合对称型 24.流感病毒是:D 25.肠道病毒是:A 26.噬菌体:E 27.单纯疱疹病毒:C A 有包膜RNA病毒 B 无包膜RNA病毒 C 有包膜DNA病毒 D 无包膜DNA病毒 E 缺陷病毒: 28.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A 29.丁型肝炎病毒:E 30.乙型肝炎病毒:C 31.腺病毒: 32 戊型肝炎病毒:B A 正粘病毒科 B 副粘病毒科 C 披膜病毒科 D 肝DNA病毒科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