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玻璃深加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对策措施

玻璃深加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对策措施

玻璃深加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对策措施
玻璃深加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对策措施

玻璃深加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对策措施

序言

安全管理工作的目的就是防止事故发生,保证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生产顺利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本培训课程将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从新员工安全管理的过程出发,将各危险源辨识、应对措施作出提示,确保人身安全,从而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

本培训课程采用现场解说的形式完成培训课程!

目录

1.“行车”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2.“手动液压车”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3.“叉车”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4.“仓储”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5.“切裁”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6.“磨边”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7.“钢化”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8.“夹胶、中空、打孔”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9.“维修”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第一章行车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1)非行车工随便开行车易出现危险。

措施:严禁非行车工开行车。

2)行车有故障或者超过额定负荷,吊运时极其危险。

措施:应及时找专业人员维修或减轻负荷,再行吊运。严禁行车带故障运行及违规操作。

3)用行车吊运时,如钢丝绳出现断股或打折、吊具不合格、木箱裂口、未垫好等现象时,易

出现人身、设备伤亡事故。

措施:使用钢丝绳时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断股、打折现象,如有应更换;吊运时发现木板断裂,禁止吊运;未垫好或吊具不合格不吊。

4)在吊运吊运铁架包装的玻璃时,需选用长短粗细合适的钢丝绳。

5)行车吊箱子或架子时,歪拉斜吊或吊的过高,易伤人。

措施:应进行校直后吊运;吊起重物不能在人头、设备及易燃、易爆物品上通过。

6)严禁吊运氧气瓶、二氧化碳气瓶、乙炔瓶等具有爆炸性质的物品。

7)行车失控,应及时切断总电源,以确保安全。

第二章手动液压车危险源评估

1)叉运物品时,不可超过手动液压车的最大负荷,以免损害液压车。

2)用手动液压车时,必须有两人在场,防止架子倾倒伤人。

3)用液压车时,切记谨慎拉整架玻璃,以免玻璃倾倒伤人。

4)用液压车拉有玻璃的架子,只适用于本厂自制的铁架,必须用绳子把玻璃捆绑好。

5)在液压车拉小玻璃时,一定要稳走慢停,缓缓落地,防止快落而震坏玻璃。

6)路面有杂物或路面凹凸不平,易发生伤人事故。

第三章叉车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1)起动前,首先检查水箱是否有水,检查机油是否缺油,定期检查电瓶是否漏电,定期检查

缓冲皮垫磨损情况,刹车制动系统是否缺少刹车油。

2)叉大面积玻璃时,视线范围较窄,容易发生伤人事故,必须观察清楚周围安全距离内路况

及人员情况,切记慢行。

措施:在叉两架以上的成排玻璃时,一定至少要有两人在场,并确保两架玻璃之间的安

全距离。

3)叉玻璃时,一定要做到慢、稳,确保玻璃安全。

4)用叉车叉运货物时,切记不能超过叉车的最大吨位,以免弄坏叉车。

5)使用叉车时,应注意不要把方向打的太死,以免造成三连盘的损坏。

6)叉玻璃时,应注意固定玻璃的绳子是否捆绑好,如绳子松动,则应及时捆牢,方可叉运玻

璃。以免玻璃破损。

7)叉玻璃时,遇到超大、超高架子玻璃出入车间的情况时,不能升的过高,以免撞坏车间门

粱。

8)叉箱子时,一定要用绳子将箱子和叉车固定在一起,以免箱子翻倒。

第四章仓储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根据本厂的实际情况,原材料库和成品库作为一种虚拟的仓库存在,这就增加了管理的难度,更是安全管理的重点,以下将分库区进行论述。

1.原材料区

1)原材料的摆放应严格按厚度、颜色、规格、品种分区域放置,以便生产作业,以免重复吊

运增加危险隐患。

2)玻璃原片在放置时,整个箱体应放置在特制的“A”型架上,且应使安全角度保持在79-82

度之间,“A”型架两边所靠箱数应大致均衡,每箱底部应垫放小木块,保持箱体的安全角度;整架玻璃按规定区域放置,摆放时应保持横平竖直,且留出安全空间方便吊运。

3)整箱原材料放置完毕后,要用绳子将木箱整体捆绑好,以免箱体自行松动发生危险。

4)无关人员禁止在原材料库区中随意走动、穿梭,保障安全。

5)“A”型架上没有玻璃时应有专人扶持,并及时放倒,以防倾倒伤人。

2.成品区

1)铁架包装成品应按规定区域放置,且架子必须用绳子捆绑好。

第五章切裁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1)在拆箱时,操作工应注意正确使用撬杠不要撬烂玻璃;在高处拆箱时,箱下严禁站人,以免发生伤人事故。

2)吊整箱玻璃往架子上放时,木箱下部要离架子根部2-3公分,上边要靠牢,下边要用木条垫实,以免木箱前倾翻到。

3)在切厚玻璃时,切完后中间必须有人接抬,方可进行挑边,挑边时要注意看好刀口,手要抓牢,脚要远离玻璃,以免玻璃滑落伤人。

4)抬薄玻璃时,要将玻璃竖抬,禁止斜抬,防止伤人。

5)将切裁过的玻璃往架子上摆放时,要检查架子上是否有螺丝钉或者玻璃渣,防止玻璃落架后断裂伤人。

6)放置玻璃渣的车子,不可放的过满。

7)掰边条时,要对边条轻拿轻放,以免玻璃渣片溅入眼睛伤及自己或他人。

8)在捆绑玻璃时应在与绳子接触的刃口部位垫好纸,防止绳子中途断裂造成损失。

9)自动切割机作业运行时,操作人员应离开设备50cm以外,防止运行的设备伤人。

10)自动上片设备吸盘吸附玻璃时,周围严禁站人,以免玻璃吸坏时或吸片架倾倒伤人。

第六章磨边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1)平磨区作业环境中较易出现的危险源。

措施:平磨区地面积水较多,比较容易出现滑倒伤人事件;必须垫木垫板。磨边机前,要防止手、衣物等被玻璃压住;磨边区玻璃渣较多,应及时清除。

2)控制柜较易出现漏电现象。

措施:平时避免水喷洒在控制柜上,要保持控制柜干燥,杜绝湿手触摸控制柜;若漏电要及时切断电源以免触电。

3)上班、交接班时较易出现的危险源。

措施:开机前要检查水箱水位是否达标,杂物是否清理干净,以免水泵缺水损坏机器设备;交接班应检查电线、电源是否老化,以免漏电伤人;抛光轮是否用完,要及时更换,以免底座打坏玻璃。

4)用手提砂轮机磨边时,易出现轮片飞出伤人事故。

措施:一定要把砂轮片后的螺丝固定紧并保持防护罩完好。

5)清洗玻璃时较易出现的几类危险源。

措施:清洗玻璃时,风刀高度应与要清洗玻璃厚度一致,以免风刀撞坏玻璃;清洗机防护罩应完好,以免传动链、毛刷夹住伤人;电控柜离水源较近,要保持电控柜周围通风、干燥,以免出现设备、人身事故。

6)进行异型磨边作业时,易出现的几类危险源。

措施:在磨玻璃时,一定要将玻璃放正并吸牢,防止玻璃推掉伤人;磨玻璃时,把气压调到合适位置,防止气压过大损坏玻璃;遇到规格较大的玻璃时,一定要放牢靠,防止悬空过多断裂伤人。

7)双边磨在合并时,间距小于1米一定要把横梁抬出,以免损坏横梁及设备。

8)向钻孔机上抬玻璃时,易撞到台面上破碎伤人。

措施:工作时一定要集中精力,小心轻放。

9)打孔后,玻璃上有水,在下架时容易因手滑而使玻璃破碎伤人。

措施:上班时必须配戴好劳保用品,并严格按要求操作。

10)打孔机长时间不用,电控开关损坏,造成漏电伤人。

措施:应定期检查,及时更换。

11)对较薄的玻璃进行打孔操作时,上、下架容易破碎伤人。

措施:必须配戴好劳保用品,且用力均匀,轻拿轻放。

第七章钢化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1)在对钢化炉进行升、保温过程中易损伤机器设备。

措施:应仔细观察炉子、陶瓷辊等有关设备的运行情况,若有异常及时进行维修以确保机器安全。

2)做玻璃时,加热系统易出现故障。

措施:操作工应对加热系统多加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找维修工处理;炉子在保温时,应关掉加热总电源,以免电源失控。

3)观察钢化玻璃平整度时,较易出现伤人隐患。

措施:在进行此作业时,一定要戴平光镜,以免玻璃自爆伤及眼睛。

4)玻璃进、出炉时较易出现的事故。

措施:进炉时,不能用手遮挡光眼,以免进炉时间超长对炉子造成伤害;出炉时,玻璃冲出风栅要及时清理,以免损坏辊子引起失火。

5)生产过程中较易出现的事故。

措施:观察窗不能随意打开;链条及齿轮不可用手触摸,以免挤伤手;操作工在风机室不可逗留,以免受到伤害;电控系统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将炉中玻璃摇出,以免出现粘炉。

6)对钢化设备进行检修时易出现的危险源分类。

措施:检修风栅时,要插安全销,以免风栅突然下落;擦陶瓷辊时,升炉体后要插安全销并要戴口罩,以免造成设备和人身伤害。

7)对设备进行维护时应检查设备线路、汽缸、积水等是否有隐患。

措施:设备应定期检查,如果线路裸露要及时修理;气缸应定期放水,以免影响正常生产。

第八章中空、夹胶、打孔危险源评估

1)薄的非钢化玻璃在上片时,极易出现伤人事故。

措施:应将玻璃立抬、靠边、轻放。

2)较厚的非钢化玻璃,较易出现伤人事故。

措施:应需多人抬,护好各边角使之靠边、轻放。

3)钢化玻璃合片时,较易出现碰角爆裂,致使碎片伤人事故。

措施:在合片时应注意边角,确保各角边不与任何东西相碰撞。

4)辊压机漏电、漏气,易出现伤人事故。

措施:经常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

5)辊压机转动部件易伤人。

措施:在做玻璃时要做到手不靠近链条并用链条盒将链条罩牢;调试压辊时,不要将手放入压辊下面,必要时用木板代替;玻璃通过辊压机时应检查玻璃的厚度、长度使进辊压机的宽度不大于2.5m防止玻璃受阻伤害机器。

6)装有玻璃的高压釜专用小车超载易翻车。

措施:上车玻璃的重量不能超过3吨

7)装有玻璃的小车进釜,较易发生翻车伤人事故。

措施:首先要将连接高压釜过渡小车的四角垫稳固,推动小车时应站在小车的前后两端,不能站在左右两侧且要仔细检查小车的轮子以免掉槽。

8)高压釜运行过程中,出现温度压力急剧变化、风机异常等情况,极易损伤机器设备。

措施:在高压釜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坚守岗位,遇到温度、压力急剧上升情况时,应立即降温、紧急排气防止事故发生。若风机出现异常,应及时找维修人员进行维修。

9)开釜门易撞人、撞物,关釜门不慎会把人员及杂物关在釜内。

措施:人及物均不能超过栏杆红线。操作人员应细心操作确保釜内没有人员及杂物。10)切胶片时刀片易伤人。

措施:切胶片时身子应避开,其他人员应与切胶片工保持安全距离。

11)高压釜、空压机等压力容器应定期校验。

第九章维修危险源评估与分析

1)检修设备时,忘记挂检修标志牌,易使操作工误操作,造成严重安全事故。

措施:每检修一台设备,需及时挂检修标示,并告知相关人员。

2)维修设备时不采取安全措施,易引起人身事故。

措施:进行维修作业时严禁独自高空作业。一定要有人监护。

3)高空作业忽视安全带,造成高空坠落。

措施:高空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

4)焊接物件,有易燃物未采取灭火措施,造成火灾事故。

措施:提高防火安全意识,培训业务技能。

5)低压检修带电作业,易造成触电事故。

措施:低压检修要停电,不能带电作业。确须带电作业,必须经领导批准并严格按带电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执行。

6)高压室操作单独一人作业,不带绝缘手套,不穿绝缘鞋,不使用高压验电棒验电,易造成

人员伤残、财产损失。

措施:培训教育、熟悉业务,严格按电气安全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1)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可以列举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表中列出了可能导致各类伤亡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 ①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产生、供给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能量的装置、设备是典型的能量源。例如变电所、供热锅炉等,它们运转时供给或产生很高的能量。 ②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相当于能量源。例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度差较大的场所等,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 ③能量载体 拥有能量的人或物。例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本身具有较大能量。 ④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控制程序

1.目的 全面识别和辨识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能够控制和可以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危险源,汇总并评价,以便判定对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具有重大影响或可能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全面管理和有效的风险控制。 2.范围 适用于集团公司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 3.职责 3.1 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不可接受风险清单的审批。 3.2 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评审、确认、评价以及制定对重要环境因素和不可接受风险的措施计划。 3.3 各部门负责按要求对本部门所属范围、人员、设备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和危险源的辨识工作,汇总并进行控制。 3.4各二级单位负责各单位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管理工作。 4.工作程序 4.1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 4.1.1 每年第一季度,综合经营计划部负责组织各部门进行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工作。 4.1.2 各部门负责按照要求从产品生产组织投入和产出过程中识别出环境因素。识别时应考虑过去、现在、将来三种时态和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从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废弃物管理、土地的污染、噪声的影响、能源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相关方的影响、当地其它环境问题及社区问题等若干方面识别出所有环境因素。识别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填写《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和控制措施表》。 4.1.3 各部门负责按作业区域、工艺流程对照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性、生理性、行为性、作业环境不良等关注方面进行危险源辨识,辨识过程要特别关注“三种时态”、“三种状态”。辨识工作结束后按要求填写《危险源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时应考虑: a)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 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承包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 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 d) 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doc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

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4.风险和风险评价: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5.可容许风险与安全:可容许风险是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6.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二、危险源辨识的意义(一)、进行危险源辨识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长期经验的总结,可以说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健康发展。实践证明,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1、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要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编号:SY-AQ-05861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 法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 of risk and hazard factors

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分析方法 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在安全管 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 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危险、危害因素辨识是事故预防、安全评价、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建立应急预案体系以及建立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的基础,许多系统安全评价方法,都可用来进行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应根据分析对象的性质、特点和分析人员的知识、经验和习惯来选用。常用的辨识方法大致可分为两大类。 1.直观经验分析方法 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险、危害因素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1)对照、经验法 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对照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

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对照事先编制的检查表辨识危险、危害因素,可弥补知识、经验不足的缺陷,具有方便、实用、不易遗漏的优点,但必须有事先编制的、适用的检查表。检查表是在大量实践经验基础上编制的,我国一些行业的安全检查表、事故隐患检查表也可作为参考 2)类比方法 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作业条件的经验和安全生产事故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 2.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险、危害因素辨识。该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常用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事件树分析(ETA)、事故树分析(FTA)、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等分析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试题A答案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道题至少有1个答案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危害因素辨识可采用(ABCD)方式进行 A.询问与交流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安全检查表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覆盖( D )。 A.组织的所有区域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或由外界提供) D.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和区域 3.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 A )与事故可能造成后果严重性的乘积。 A.可能性 B.时机 C.频次 4.下列危害因素不属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是(BD) A.设备设施缺陷 B.自燃性物质 C.电磁辐射 D.腐蚀性物质 5.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ACD)。 A.事故发生机理 B.事故发生的原因 C.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程、条例 D.相关的技术标准、企业内部信息 6.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 B ) A.消除危害、个体防护、降低危险 B. 消除危害、降低危险、个体防护 C. 个体防护、消除危害、降低危险 D. 个体防护、降低危险、消除危害 7.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本质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 A )进行分析,由各种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A.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 B.曾经发生的事故 C.操作记录报表 8.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包括(ABCDE) A.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B.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C.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D.落实员工的安环职防教育培训 E.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资料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版次:A/0 1目的 为辨识厂范围内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评价准则对其进行评价,便于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确定重大风险,制定并落实相关控制措施,将风险,特别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与定义 适用于厂范围内所有作业活动、岗位、部位、装置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和风险控制的策划。 风险危险性:危险性(D)危险性大小、即危险性分值(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风险危险性D= L X E XC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因素: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危害识别:认知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特征的过程。 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 容忍的全过程。 事故:造成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的事件。 事件:导致或可能导致事故的事情。 3职责 3.1综合办是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厂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评价过程的组织工作,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方法,对本厂产品、活动和服务等方面采用定性或定量评价,评价出全厂的危险、有害因素,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本厂重大或不可容忍的危害,制定控制措施,并编制风险评价报告,并督促控制措施的落实;参与上级部门组织的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工作。负责检查有关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纠正不符合项。负责对风险源进行汇总和评价。 3.2厂长负责批准重大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及风险控制措施。 3. 3各部门负责从应参与风险评价工作,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工作程序 4.1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的范围应包括: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2.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大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臵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陛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臵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臵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详细版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对于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已经非常明确、清楚。危险因素在时间上比有害因素来的快、来的突然;造成的危害性比后者严重。 这里的因素应该理解为事故、作业过程、行为和环境,因为在不同的行业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差别较大。火灾、瓦斯爆炸、中毒、触电等属于事故;设备的检修、爆破作业、运输等属于作业过程;违章操作、违章指挥等属于行为;高温、雷电、雨雪等属于自然环境。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企业在建设初期一般都会对本地的自然条件作一定的调查和了解,但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的加大,最终引发台风、洪水等导致事故的发生,2007年5月份我国因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旱灾和风雹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117人,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人民币。所以,人类不应该对自然灾害掉以轻心。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其风险控制之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其风险控制之方法 摘要:在石油化工建设施工的整个活动中存在着人流、物质流、信息流、能量 流和管理流,它们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同一生产系统内相互依存的。正是由 于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动态发展变化,便会产生过量的能量和危险的物质,我 们把这些不期望得到的“过量能量”、“危险物质”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怎样对施 工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怎样能够有效地控制危险有害因素带来的风 险并提出有针对性地预防措施,这些是我们项目部全体人员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信息流;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控制;预防措施 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17年质量安全与环保节能工作要点的部署,全力加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把风险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挺在事故前面”的要求,实现风险控制措施与岗位职责健全、操作规程完善、HSE检查表制修订、应急处置卡和岗位需求型HSE培训矩阵编制有机结合的“五位一体”管理。笔者有幸参与了云南石化1300万/年炼油EPC项目中汽油罐组、柴油罐组、航煤罐组、汽车装卸站、铁路装卸站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结合云 南石化公司和中国寰球有限公司有关施工现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 制管理程序的规定,本文着重介绍在项目施工建设期间对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及其 风险控制的方法。 1、危险有害因素分类 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 T13861-2009)的规定,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 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 2、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一1986)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有害因素分为20类。 2、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2.1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 尽管危险有害因素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 险和有害的后果,都可以归纳为客观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超过临界值的能量。能量 就是做功的能力,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超过 临界值)都是危险有害因素。如导致火灾、爆炸的化学物质、运动物体等。有害 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根本原因,但要完全消除有害物质、完全消除能 量是不可能的;在生产过程中人和财产在一定条件下接触到意外释放的有害物质 或超过临界值的能量,就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2.2 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防护或屏蔽措施有着强大的天敌,这就是人、机、环境和 管理的缺陷。人、机、环境和管理缺陷是有害物质和能量释放造成伤害的触发条件,当有害物质或能量与触发条件同时存在,共同作用,使有害物质和能量失控,出现事故隐患,处置不当则引发事故。 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方法 3.1对照分析法 对照相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能力,借助经验和判断 能力,直观地对评价对象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的方法。对照GB / 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 T13861-2009)得出危险有害因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

附件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也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认知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一、危险有害因素 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6、附录A7)。 二、安全设施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13〕3号)、《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要求的“两重点

一重大”生产装置安全联锁、自控、监控设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规定的预防事故安全设施、控制事故安全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安全设施。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要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根据岗位职责,按岗位单元和危险作业步骤进行辨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原则。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八大危险作业活动、六个重要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建议使用此诊断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2.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3.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

化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一)

化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一) 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过了解本项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物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以及对现场的勘察,对本项目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详细的定性分析。 3.1主要危险有害物质辨识 建设项目所使用的原料和辅料有二甲苯、甲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乙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酯、三羟甲基丙烷、分散剂、阻聚剂、乳化剂、消泡剂、钛白粉、颜料等,产品为丙烯酸树脂、固化剂(TDI加成物)、PU聚氨酯漆、乳胶漆、丙烯酸外墙漆、水性印花染料色浆。该项目所涉及的所有原料和产品中二甲苯、甲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乙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固化剂和PU聚氨酯漆在《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内,甲苯-2,4-二异氰酸酯在《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内。另外该项目的供热系统使用燃料柴油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各种物质危险特性和健康危害如表3.1-1: 表3.1-1物质的危险特性和健康危害 序号危险物质危险特性健康危害 1二甲苯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2甲苯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72631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实际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场所、设备、设施、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可知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噪声、高温等。 1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车辆伤害 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1.1.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机动车的照明灯、倒车灯和转向灯存在缺陷; (2)机动车在厂区内超速行驶; (3)机动车通过道口违章; (4)多辆汽车同时装卸,纵向、横向间距太小,或车辆与建筑物的距离太窄; (5)机动车装载大型、超长、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时,未遵守有关规定; (6)机动车辆客货混载; (7)机动车行驶中,有人站在车脚踏板或车帮上; (8)机动车停放在坡度较大的地段; (9)检修机动车辆底部,千斤顶支撑、木桩垫未同时使用; (10)酒后或疲劳驾驶; (11)道路(包括调车场)不符合规定要求; (12)厂内道路的交通标志、标识缺陷。 1.1.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车辆伤害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场内机动车运输过程中。运输原料的车辆及厂内叉车在装运现场,作业人员可能受到车辆的碰撞,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1.1.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车辆伤害是企业厂内车辆在行驶、装卸等作业过程

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造成的伤害; (2)使用各种机动车辆,发生车辆伤害的因素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将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3)车辆伤害一类危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机动车辆本身的缺陷,也就是车况不好;二是道路(调车场、作业场地)状况不好,也就是路况不良;三是作业环境不良,比如夜间作业无照明或照明不好;四是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五是不当载人;六是违反劳动纪律,如酒后驾驶。 1.2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但不包括车辆、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 1.2.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跨越机械的部分,未设过桥或走台,行走路面不防滑; (2)作业场所光线不足; (3)各种设备的传动部分防护装置不合格或无防护装置; (4)设备在运转中发生故障,不停机检修设备或清理杂物,未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和设专人监护; (5)人员跨越运行的设备、输送带、钢丝绳和链条。 (6)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不盘在帽内,穿裙子、高跟鞋、短裤、拖鞋、围巾或赤脚在现场作业; (7)设备安装检修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1.2.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切割机、刨床等设备和安装检修等作业过程,其存在的地点即作业地点,其部位主要是以上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运转部位。 1.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机械伤害是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2)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发生机械伤害的概率较高; (3)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机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有一个机械加工厂,现有一座戊类厂房,同时厂内还有办公楼、锅炉房、食堂、热水站、变电站等辅助设施。因为需要,现拟上一个机械零件清洗车间,准备采用有机溶剂进行零件清洗。厂房大小为20*40米,高9.6米。设备为全封闭的清洗机,每台机器可装汽油200KG。为了操作方便,车间内设有2.6米高的操作平台,零件采用小车运输。车间人员为10人。车间内设计两台清洗机。汽油采用桶装,用汽车运输。车间内采用一个1吨的电动葫芦进行装卸。废油也采用桶装。车间内不存放汽油。 一、按照《职工伤亡分类办法》分析清洗车间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物体打击各工具 2起重伤害电动葫芦 3车辆伤害运输车辆 4机械伤害运动机械 5触电各用电设备 6火灾汽油、其他易燃物质 7爆炸汽油 8高处坠落落差超过2m的各处,如操作平台 9中毒汽油 10其他噪声危害运动设备;震动危害运动设备 二、针对以上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包括: (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第 2 页共 4 页

(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等方面)。 (6)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①预防中毒的对策措施; ②噪声和振动控制措施; ③其他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7)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三、主要安全对策措施 1物体打击安全帽 2起重伤害定期检测 3车辆伤害加强车辆检测维护、遵守厂内交通规则 4机械伤害防护罩等 5触电漏电保护器、屏护、安全距离、连锁保护等 6火灾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7爆炸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8高处坠落栏杆 9中毒加强通风 10其他噪声危害减噪措施、耳塞等;震动危害减震措施 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第 3 页共 4 页

关于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

关于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评价管理的规定 第一条目的 为了使公司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体系能够有效地运行并持续改进,对所有活动及服务中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辨识与评价,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和环境因素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1. 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有活动及服务所产生的与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有关的危险源、环境因素的二次辨识、评价活动。 2. 不适用于本公司危险源和环境因素的初始辨识、评价。 第三条职责 1. 公司管理者代表负责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清单的审核与批准。 2. 全公司危险源和环境因素分为二级管理。公司负责对本单位辨识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管理。项目经理部负责对本项目辨识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和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控制。 3. 公司安保科是本办法的主控部门,负责指导公司各业务部门、项目经理部环境因素和危险源的调查评价,并汇总调查评价结果,编制并发放《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指南)》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指南)》;负责组织评价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编制公司《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和《重大危险源清单》,经公司管理者代表批准后发放到各业务部门与各项目经理部。 4. 公司安保科负责组织相关部门针对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5. 公司安保科每三年定期组织机关各相关部门和所属各单位,更新识别施工生产及办公活动中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并对出现本规定(第五条、㈡、2.⑴)情况时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更新评价。 6. 公司综合办公室负责对本单位办公楼或办公场所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排查。 7. 公司技术质量科负责对推广“四新”时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环境破坏进行评估。 8. 公司机关各业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分管业务工作范围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识别、排查,并分别报安保科汇总。 9. 项目经理部根据公司《环境因素调查评价表(指南)》和《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表(指南)》负责对本项目施工生产、办公、生活区域内的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进行二次识别、评价。项目工程部门负责编制健康安全和环保的控制措施或管理方案;项目安全部门负责监督检查落实情况。 第四条识别和评价方法

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安全对策措施

生产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安全对策措施 一、化工生产系统安全检查 (一)安全检查 是指对生产过程及安全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隐患、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等进行查证,以确定隐患或有害与危险因素、缺陷的存在状态,以及它们转化为事故的条件,以便制定整改措施,消除隐患和有害的危险因素,确保生产安全。 安全检查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改善劳动条件的重要手段。通过安全检查可以发现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以便有计划地制定纠正措施,保证生产安全。(二)安全检查的目的和意义 在于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也就是把可能发生的各种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防患未然。 在开展安全检查过程中,一般的做法是把有关的条例和规范同企业实际情况加以对照,总结成绩,找出差距,不断改进;因此,安全检查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一个结合实际贯彻有关规章、条例和规范的过程。 (三)安全检查效果 实践表明,安全检查能同时收到以下三点效果: 1.宣传。贯彻了安全生产方针和政策法令,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群众对安全生产的认识,端正了态度,有利于安全生产。 2.安全检查能及时发现和清除事故隐患,及时了解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有利于制定治理计划,消除危害,保护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3.在安全检查中能及时发现先进典型,及时总结经验,推动全局。 (四)安全检查的组织形式与要求

开展安全检查,一般都采取经常性和季节性检查相结合,专业性检查和综合性检查相结合,群众性检查和安全监管部门检查相结合。 其主要组织形式有: 1 基层单位自查 是组织群众开展经常性安全检查的最基本的一种形式,也是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它对防止事故的发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种形式的安全检查一般适用于规模不大、内容比较单一的检查,如:在一个车间或班组内开展的安全生产检查或专业安全检查,一般就在一个车间或班组内开展的安全生产检查或专业安全检查,一般就在车间主任或班组长领导下,组织有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生产人员(安全员)、工会负责人参加的安全检查。这种形式的安全检查能持之以恒,即能收到立竿见影,又节省时间,是值得普遍推广的一种安全检查形式。 1)班组自查 班组安全自检是保证安全的基础,它是按照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对所在班组的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的检查。一般由班组长领导,按照预先制定的检查内容和项目进行检查,所查出的隐患应发动本班组人员自行消除,对查出的重大隐患应及时向车间领导或车间安全员报告,共同研究整改措施和计划、及时消除。 2)夜间检查 加强夜间检查是预防夜间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有效措施。由于生产的特殊性,操作工人实行“轮班制”,夜班工人容易疲倦,常常由于夜间操作失误而发生事故。 夜间主要是依靠值夜班人员对操作岗位进行检查,对精力疲乏、昏昏欲睡的操作人员及时提醒和警告,使之精心操作,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3)季节性检查 根据不同的季节发生事故的规律所进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检查,由企业或车间领导参加并组织。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最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 (最新版)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最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一)重大危险、危害因素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危害因素。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我国一些行业(如化工、石油化工、铁路、航空等)都规定了各自行业确定、划分重大事故的标准,把预防重大事故作为其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重点。重大事故隐患在不同的行业或部门、不同时期各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范围,人们通过发现、整改这些隐患,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实际上它也是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一部分。随着化学工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大量易燃、易爆、有害有毒物质相继问世;它们作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或产品,在生产、加工处理、储存、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其后果非常严重。目前,国际上已习惯将重大事故特指为重大火灾、爆炸、毒物泄漏事故。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ILO)通过的《预防重大工业事故公约》中定义重大事故为“在重大危险设施内的

化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化工企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过了解本项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物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以及对现场的勘察,对本项目中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详细的定性分析。 3.1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辨识 建设项目所使用的原料和辅料有二甲苯、甲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乙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苯-2,4-二异氰酸酯、丙烯酸羟丙酯、三羟甲基丙烷、分散剂、阻聚剂、乳化剂、消泡剂、钛白粉、颜料等,产品为丙烯酸树脂、固化剂(TDI加成物)、PU聚氨酯漆、乳胶漆、丙烯酸外墙漆、水性印花染料色浆。该项目所涉及的所有原料和产品中二甲苯、甲苯、丙烯酸、丙烯酸丁酯、苯乙烯、乙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树脂、聚氨酯固化剂和PU聚氨酯漆在《危险化学品名录》(2002版)内,甲苯-2,4-二异氰酸酯在《剧毒化学品目录》(2002版)内。另外该项目的供热系统使用燃料柴油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各种物质危险特性和健康危害如表3.1-1: 表3.1-1 物质的危险特性和健康危害 序号危险物质危险特性健康危害

1二甲苯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二甲苯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高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期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意识模糊、步态蹒跚。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有的有癔病样发作。慢性影响:长期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2甲苯 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 对皮肤、粘膜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本品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眼结膜及咽部充血、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四肢无力、步态蹒跚、意识模糊。重症者可有躁动、抽搐、昏迷。慢性中毒:长期接触可发生神经衰弱综合征,肝肿大,女工月经异常等。皮肤干燥、皲裂、皮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