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几所重点大学哲学考研题

几所重点大学哲学考研题

几所重点大学哲学考研题
几所重点大学哲学考研题

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解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1、《礼记》

2、谶纬

3、崇本举末

4、习与性成

5、体用一

简答1、郭象与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与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以心原物

3、圣人体无

4、一故神两故化

5、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二、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分)

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

《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与简答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论述

(选二共70分)比较孟子与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与老子的

道论;比较朱熹与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与王夫之的知行观标点翻译

(共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

名词解释 20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二简答40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70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

与韩非道论异同 2罗钦顺与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与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与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 20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

,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

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

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7年北京大学

中国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三表四端虚一静因内籀外籀人副天数神灭论太虚即气理一分殊四句教

二、论述题

试述朱熹、王阳明、王艮及颜元的格物思想。

200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释词心斋;人副天数;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二、翻译(略)三、简答 1、庄子是如何继承和发挥老子的思想的? 2、什么是法界缘起论?华严宗是如何论证法界缘起的? 3、朱陆之争的内容及其意义。四、论述中国哲学中,?天人和一?论有哪几种理论形态?请分别予以评述。

2002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词 1、齐物论 2、即万物之自虚 3、理一分殊 4、至良知 5、俱分进化二、翻译三、简答 1、怎样分与评价王弼的一段话:?忘象者,乃得意者也;……而象可忘也? 2、怎样评价王夫之对王阳明?知行合一?说的批评?四、论述论先秦时期人性论的历史的与逻辑的演变

2003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正名;反者道之动;春秋繁露;言意之辩;西铭;坛经;六经注我;致良知;孔子改制考;天演论二原典解读(略)三、论述(二选一) 1、分析、评价庄子齐是非的思想 2、分析、评价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观点。

2001北京师范大学

1.仁

2.不忍人之心

3.和而不同

4.《坛经》

5.《封建论》

6.张载

7.王阳明

8.民生史观

1.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

2.试论朱熹知行观理论价值

3.论述中国历史上的形神观

200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史试题

一.名词解释(选答5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20分):

四端齐物 *一念三千 *法界缘起本体质力相推

二.简述题(选答4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60分):

1.试述孔子的?以政为德?思想。

2.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4.什么是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5.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

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不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冥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见形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见形而不及神着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与群物行则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睹其体化而应务则莫能谓只坐忘而自得矣岂直谓圣人不然哉乃必谓至理之无此是故庄子将明流统之所宗以释天下之可悟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或者将据所见以排之故超圣人之内迹而方外于数子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注:标点直接在试题上做,不用另抄题)

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

一、简答题1,《道德经》2,公孙龙3,天命之谓性4,斗莦之性5,裴頠6,天人交相胜7,四法界8,《传习录》9,严复10,《虺书》

二、论述题

1,试分析孔子?仁?和墨子?兼爱?思想的同异。

2,具体说明宋儒?理一分殊?的思想。 3,王夫之人性论的具体内容。

2007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简释

1.《齐物论》2.无行相克3.一阴一阳之谓道4.形质神用5.得意忘象

6.血气心知7.八识8.般若9.《仁学》10.《新理学》

二.问答

1.孟子"尽心,知性,知天"思想评述.

2.试述郭象"独化论"

3.张载"太虚即气"思想评析

2002中国社科院中国哲学

一、名词解释(共四题,每题5分,共20分)1、《大学》 2、四端 3、鹅湖之会 4、王艮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共30分)1、简述王阳明?知行合一?说。 2、简述朱熹?理一分殊?说。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5分,共50分)1、试论孔子学说中?仁?与?礼?的关系。

2、试论王夫之哲学中?道?与?器?的关系。

中国哲学专业基础课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6题,每题5分,共30分)

1、正名

2、兼爱

3、天人感应

4、一念三千

5、气质之性

6、托古改制

二、简答题(共2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析?白马非马?。

2、简述?朱陆异同?。

三、论述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析老子的?有生于无?。

2、试析张载的?见闻之知?与?德性之知?。

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生

系别:哲学系专业: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哲学史

一、基础知识填空(共6题,共20分)

(1)?三玄?()(3分)(2)?三表?()(3分)(3)?五德?() (3分)(4)?三教?(3分)(5)?北宋五子? (5分) (6)《心理建设》的作者是。 (3分)

二、简释下列命题(共4题,每题5分,共20分)1.天人合一(5分) 2.谶纬(5)3.离坚白(5分) 4.中体西用(5分)

三、论述题(以下四题选两题回答,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论荀子的?化性起伪?思想。(30分) 2.试论张载的气一元论为何在朱熹那里转化为理本体论。(30分) 3.试比较王充的?知为力?与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的异同。(30分) 4.试析黑格尔为何断言孔子没有哲学,认为《论语》只是格言集。(30分)

200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研哲学基础理论复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5×6=30分)

1、白马非马

2、格物致知隐藏:

3、四因说

4、绝对理念

5、此在(Dasein)

6、《正义论》隐藏:

二、简答题(10×4=40分)

1、简述唯理论与经验论的基本分歧。

2、简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基本内涵。

3、简述中国美学界对?美是什么?这一基本命题的几种代表性观点及代表人物。

4、简述儒家与墨家的主要差异。

三、论述题(15×2=30分)隐藏:

1、论述康德在哲学史上实现的?哥白尼革命?的内涵及其影响。

2、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辨证法做了这样一个明确论述:

?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

结合这一论述谈谈你对辩证法的理解。

2 006厦门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解释与分析

(1)考的是一段殷周宗教改革的引文,出自《国语》

(2)这题是考荀子的那段名言了,?天行有常?那段

二、简答

(1)《周易》书名的由来与要义

(2)墨家思想的主要观点

(3)《汉书.艺文志》论法家

(4)王弼在魏晋玄学中的地位

(5)陆九渊的"心即理"与朱熹的"性即理"的区别

(6)王夫之的主要著作与思想特点

三、论述题

(1)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概说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点

名校考研专业课真题分析.文史哲分册(2003)》

【名解1】

白马非马(人大9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00);浩然之气(武大00);绝地天通(厦大99);否极泰来(厦大99);温故知新(厦大99);道法自然(厦大99、南开01、浙大99/00);虚壹而静(厦大99、人大9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00);三表(人大97、复旦99、浙大98);效验(人大99);无为(人大00);中庸(吉大00);有无(复旦97);离坚白(吉大00);道统论(复旦97);抱法处势(南开00);五德始终(复旦97);化性起伪(复旦97、浙大98);天人相分(复旦99);仁(北师大01);不忍人之心(北师大01);和而不同(北师大0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01);涤除玄览(厦大01);克己复礼为仁(厦大01);尽心知性知天(浙大98);参验(浙大98);制天命而用之(浙大98);兼爱(浙大99);天人合一(浙大00);有待无待(人大01);名实(浙大01);三玄(浙大01)

【简答1】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97)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98)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99)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00)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99)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99)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99)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01)

《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01)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01)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00)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01)

【论述1】

试述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99)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97)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00)

评述荀子的虚壹而静论(武大00)

试述孔子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及其现代意义(浙大00)

【名解2】

葛洪(复旦97);业报轮回(人大98);相竞以器(人大99);《论六家要旨》(复旦97);独化(人大98);二谛(吉大00);贵无(吉大00);止观(复旦97);实相(复旦97);不真空(人大97);性三品(吉大00)天人交相胜还相用(南开00);言尽意论(南开00/01);形质神用(南开00);人副天数(人大00);唯识无境(人大00);《坛经》(北师大01);《封

建论》(北师大01);天不变道亦不变(厦大01);一物两体(厦大01、浙大01);阿赖耶(人大01);天人感应(浙大99);六相圆融(浙大01);自生而必体有(人大01)

【简答2】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南开00)

简述王充对天人感应论的批判(人大98)

简论玄学的以无为本思想(人大是97)

董仲舒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影响和地位(南开00)

魏晋时期关于名教和自然的关系主要有哪些理论(复旦99)

什么是魏晋玄学的言意之辩(人大00)

柳宗元的历史发展观有哪基本内容(浙大00)

范缜的《神灭论》对形神关系说作出了哪些新贡献(浙大00)

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人大01)

《神灭论》的理论贡献(南开01)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厦大01)

慧远的?真如法性?说(厦大01)

竺道生对禅宗的影响(厦大99)

【论述2】

王充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及无神论思想。(南开00)

僧肇在《般若无知论》中认为:?智有穷幽之鉴,而无知焉;神有应会之用,而无虑焉,神无虑,故能独王于世表,智无知,故能玄照于事外。智虽事外,未始无事,神虽世表,终日域中?。这里得出了般若之?智?与常识之?知?的关系,试用佛教真俗二谛论的方法,阐述此篇论文的主旨。(复旦97)

试述华严宗的法界缘起的思想。(吉大00)

论述范缜《神灭论》的基本观点及其意义。(浙大01)

比较王弼贵无论与僧肇不真空论。(浙大98)

试述魏晋玄学的发展阶段及其代表人物与基本思想。(浙大99)

范缜的神灭论及其证明。(浙大99)

从荀子的《天论》到刘禹锡的《天论》。(南开01)

试分析魏晋玄学的?本体论?特色。(厦大01)

董仲舒哲学的特点是什么?对你有什么启发?(北师大01)

【名解3】

叶水心(复旦97);三纲领八条目(复旦97);心外无物(吉大00);见?而作不俟终日(武大00);理一分殊(南开00、人大01、浙大99);致中和(南开00);心学(复旦99);无极而太极(吉大00);易简工夫(人大99);事功学派(复旦99);童心即真心(复旦99);张载(北师大01);王阳明(北师大01);格物致知(南开01);知行合一(南开01);《传习录》(浙大98)’《西铭》(浙大99);泰洲学派(浙大99)

【简答3】

简述张载的?虚空即气?的思想及其理论意义。(复旦99)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的宇宙生化观。(厦大99)

比较宋明理学中?性即理?与?心即理?两种理论的异同(人大97)

简述朱陆之争的基本问题极其意义(人大98)

?同则同之,异则异之;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兼;单与兼无所相避则共,虽共,不为害矣。?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00)

?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武大00)

为什么说?心即理?即陆王心学的基本观点?(人大00)

张载是怎样论证他的?太虚即气?的唯物主义自然观的?(浙大00)

【论述3】

试述程朱理学的理一分殊思想。(人大99)

试析朱熹的心性思想。(吉大00)

宋儒?存天理,去人欲?、?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命题在学理上能否成立?它们的实际历史作用又是如何?(复旦97)

试析朱熹知行观的理论价值。(北师大01)

试论朱熹理学的集大成特色。(厦大01)

试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道释三教的源流关系。(人大01)

张载的?气质之性?与?天地之性?。(浙大98)

【名解4】

质测即藏通几(武大00);经世致用(浙大00);以理杀人(浙大98)

【简答4】

黄宗羲的学术史观。(南开00)

王夫之的知行观。(浙大01)

【论述4】

王夫之历史观述评。(厦大99)

试论黄宗羲对王阳明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浙大00)

《明儒学案》中的学术史观对研治中国哲学的借鉴意义。(南开01)

【名解5】

知难行易(人大00、吉大00、南开01);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南开00);俱分进化(吉大00、武大00);质力相推(人大97);三世进化(人大98);尚力非命(南开00);法无顿渐(人大99);托古改制(复旦99);天命之性(人大00);民生史观(复旦99、北师大01);公羊三世说(人大01);《严译名著丛刊》(人大99);三民主义(人大99);《新学伪经考》(人大01);心力(浙大01)

【简答5】

简述严复的?开明自营?伦理观(吉大00)

严复进化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人大00)

谭嗣同是怎样从哲学上批判维护封建专制主义的理论?(复旦99)

康有为与公羊?三世说?。(厦大99)

试比较谭嗣同与王夫之的道器观的同异。(人大99)

试比较王夫之与孙中山知行理论的的同异。(人大98)

简述维新派的历史进化论及其对古代历史理论的批判继承。(人大97)

孙中山的民生史观。(浙大01)

魏源的矛盾观。(南开00)

【论述5】

评述孙中山的知行观。(武大00)

评述中国历史上的形神观。(北师大01)

中国哲学史上几种典型的矛盾观评析。(南开01)

严复的经验论与孙中山的知行观之异同。(南开00)

论述近代的西学东渐过程,并论述进化论对中国近代哲学的作用和影响。(复旦97)

欧阳渐在20年代初作《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日科学之必需》的讲演,提出佛法与其他宗教的基本区别有四:?一者崇卑而不平,一者平等无二致;一者思想极其锢陋,一者理性极其自由;一者拘苦而昧原,一者宏阔而真证;一者屈己以从人,一者勇往以从己。?试评述欧阳渐?佛法非宗教非哲学?的主要论点,并阐述你对佛教哲学特点的基本看法。(复旦97

中国人大中国哲学史

2001

一、简释下列名词或命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有待无待自生而必体有阿赖那理异分殊公羊三世说

二、简答下列各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论孟子的?四端?说

2、述评王弼的言意之辩

3、试述孙中山的民生史观

三、论述朱熹本体论思想与儒释道三教的源流关系(30分)

四、给下列原著标点译成现代汉语(20分)

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因是因飞因非因市是以圣人不由而照之于天亦因是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果且有彼果且无彼是乎哉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也与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之疲癃残疾惸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性唯肖者也

2002

一、名词解释(选答5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20分);

四端齐物*一念三千*法界缘起本体质力相推

二、简述题(选答4题,带*号者佛教方向必答,共60分):

1、试述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

2、试比较王充与郭象的?自生?理论。

3、*唯识?四分?的构成及说明了什么样的道理?

4、什么是见闻知之与德性知之及其二者的相互关系?

5、试分析康有为天人学说的主要特色。

三、给下列原著标点并译成现代汉语(20分):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夫理有至极外内相冥未有极游外之致而不冥于内者也未有能冥于内而游于外者也故圣人常游外以冥于内无心以顺有故虽终日见行而神气无变俯仰万机而淡然自若夫见行而不及神者天下之常累也是故睹其与群物并行则莫能谓之遗物而离人矣睹其体化而应物则莫能谓之坐忘而自得矣岂直谓圣人不然哉乃必谓至理之无此是故庄子将明流统之所宗以释天下之可悟若直就称仲尼之如此或者将据所见以排之故超圣人之内迹而寄方外于数子宜忘其所寄以寻述作之大意

注:标点直接在试题上做,不用另抄题。

2003(中西哲学史)

请从以下8题中任选5题(每题30分,共150分)

1、试1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之异同。

2、从下列玄学家(王弼、稽康、郭象)中选择一个,分析其主要思想特征。

3、禅宗?南顿北渐?说评析。

4、试述朱熹的理气观。

5、试分析苏格拉底?德行即知识?的思想的主要意义。

6、试说明柏拉图在?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之间所作的区别。

7、试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含义,以及它在笛卡尔形而上学中的地位。8、什么是康德的?二律悖反??试举出其中的一组,简述康德是怎么论证的。2004(中西哲学史)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唯名论四假象说单子论名教与自然理一分殊气

二简述题(60分,每题15分)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与形式的学说

2简述巴克莱(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题

3简述先秦人性论思想

4简述老子的无为思想

三论述题(60分,每题30分)

1时论中国哲学史上的?义利之辨?

2试论康德的实践理性

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中和正始之音涅盘《传习录》知难行易

二简述题

1分析荀子?化性起伪?的思想

2何谓?烛火之喻?及其思想意义

3甚麽是禅宗的?无念?思想

4分析周敦颐的?立人极?说

5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哲学的中西体用之争

2005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论语》兼以易别生之谓性不真空心外无物

二、简答题(每题20分,共80分):

1、什么叫做?无为而无不为??

2、韩愈的道、德?虚位?说是什么意思?

3、什么是张载的?太虚即气?说?

4、章太炎的?俱分进化?是怎样的一种观点?

三、论述题(选答2题,每题20分,共40分):

1、韩非子说:?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实异也。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今之争夺,非鄙也,财寡也。?请将这段话译成现代汉语并分析其思想。

2、试述郭象?独化?论的基本内容及其理论意义。

3、试述谭嗣同的?以太?说及其历史价值。

2006

一名词命题解释(任选5题,每题8分,共40分):

一阴一阳之谓道逍遥游白马非马六相圆融

格物致知知行合一

二简答题(任选3题,每题12分,共36分):

1孟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是善的

2陆王心学是如何论证心即理的

3宋明理学一般分为即大学派?各自的特点是什麽

4简述王夫之关于动静变化的理论

三、论述题(任选3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老子关于自然无谓的理论

2儒家?仁爱?与墨家?兼爱?的异同

3魏晋玄学关于自然与名教的争论

4张载关于?民胞物与?的理论及其现代意义

四标点,翻译并评论(14分)

(1)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莫寿于殇子⑦而彭祖为夭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⑤,而大山为小⑥;莫寿于殇子⑦,而彭祖为夭⑧。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

为一。

⑤于:比。豪:通作?毫?,细毛。末:末稍。秋毫之末比喻事物的细小。

⑥大山:一说读如泰山。

⑦殤子:未成年而死的人。

⑧夭:夭折,短命。

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天地与我共生,万物与我为一体。

(2)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物观之,自贵而相贱。以俗观之,贵贱不在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则万物莫不小;知天地之为稊米也,知豪末之为丘山也,则差数睹矣。

用自然的常理来看,万物本没有贵贱的区别。从万物自身来看,各自为贵而又以他物为贱。拿世俗的观点来看,贵贱不在于事物自身。按照物与物之间的差别来看,顺着各种物体大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大的,那么万物就没有什么不是大的;顺着各种物体小的一面去观察便会认为物体是小的,那么万物没有什么不是小的;知晓天地虽大比起更大的东西来也如小小的米粒,知晓毫毛之末虽小比起更小的东西来也如高大的山丘,而万物的差别和数量也就看得很清楚了。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哲学综合

一,(每个15分)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 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 简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 简述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5 简述荀子的性伪学说。

6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二, 1 论述西方近代哲学中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与认识论的争论。

2 试比较老子道论与庄子道论之异同。

中国哲学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

1 三表法

2 以物观物与以道观物

3 天行有常

4 不真空

5 民胞物与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荀子是如何论证人性恶的?

2 简述禅宗自性是佛的理论。

3 简述韩愈的道统说。

4 谈

谈你对?王门四句教?的理解。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 1 老子?自然无为?的理论及其思想基础。 2 试述宋明理学对于?格物致知?的不同解释及其思想倾向。

?中国哲学史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6、【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

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7、【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8、【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行脱节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对反对知行脱离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混淆了知与行的本质区别,有以知取代行的倾向,故受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批判。

9、【经世致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

10、【中体西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中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即纲常名教为立国之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措施为强国之作用。这一观点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它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的根本制度和纲常名教,希企用西方的?富强之术?使封建社会恢复生机。成为洋务运动、反对维新变法的思想纲领。在晚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11、【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总称。近代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纲领。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的理论和政治纲领,孙中山思想体系的核心,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

12、【道法自然】中国春秋末期思想家老子用语。《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否定了宇宙间有意志的主宰存在,但老子由此反对人为,否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3、【中庸】儒家的哲学范畴。即在处理事物的矛盾时应当掌握的合适的?度?。

14、【五行】指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把自然观和人的活动归结为五种物质因素,含朴素唯物主义因素。战国秦汉间出现五行相生相克学说。五行相克是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五行相生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15、【理学】又称道学、新儒学。宋元明清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吸

收了道家和佛教哲学思想而产生的新儒学。它以性命义理为核心,是宇宙论、认识论和道德学说高度统一的思辨哲学。它以?理?为哲学的最高范畴和宇宙本体,取代了传统儒学思想的?天?的地位。南宋以后,被统治者奉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从理学内部分化出王夫之、颜元、戴震等人,对理学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批判。

16、【致良知】明王守仁提出的认识论和伦理学思想。认为良知是心之本体,心为万物之本,故良知亦为万物之本。王守仁良知实际上是对封建伦理道德纲常的概括。

17、【三表】墨子提出的检验言论与认识是非的标准。表,指法、仪;三表即三条标准。墨子认为,人们的言论与认识是非必须有一个客观的标准来衡量,即:?有事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以历史经验判断言论事非;以广大民众的直接感性经验为是非依据;以言论和认识的实际效果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检验真理的标准,带有浓厚的经验论色彩,并以之论证天志和鬼神的存在。

18、【阴阳】本义为日照的向背。向日者为阳,背日者为阴。后来用以指气和事物所包含的对立因素。

19、?反者,道之动?:反者道之动是老子辩证法思想的总纲,同时也是道的第2层含义,意思是说,任何事物的某些性质如果向极端发展,这些性质一定转变成它们的反面。

20、【性善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孟子首先提出。性善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21、【性恶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22、格物致知:中国宋明理学认识论学说。始见于《礼记•大学》。原是作为诚意、正心、修身等道德修养方法的命题。从宋代理学家程颐开始,把格物致知作为认识论的重要问题。程颐认为格物就是就物而穷其理,格物的途径主要是读书讨论,应事接物之类。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一个体认人所固有的理的过程。朱熹认为格物致知是连结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的方法。他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并认为,?致知格物只是一事?,是认识的两个方面。陆九渊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王守仁认为格为正,物为事,致为至,知为良知。因此,格物也就是致良知的工夫。明清之际的王夫之认为,格物就是人们对于外界事物的认识,是以?学问为主,而思辨辅之?。致知就是人们进行思辨的理性活动,以?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他认为,如果没有格物,不接触外界事物,就会使人陷入空想;没有致知,就会被各种事物的现象所迷惑,因而两者

必须相济。

23、离间白:(关于成就,其一是人们向来认为先秦的名家就是名学,其主要的辩论,就是?合同异?,?离间白?。而冯氏则认为先秦辩者之中实际上分为二派,一派以惠施为首领,主张?合同异?,另一派以公孙龙为首领,主张?离坚白?;)

?坚白石二?是《坚白论》的新论题,在这一论题中,公孙龙以白石为例,阐述了他的?离坚白?观点。公孙龙认为人的感觉是不能同时兼知石的坚性和白性的。即使人的理性心智参与进来,理性仍不能对各感官所获得的诸感觉进行综合,故此关于石头的坚性与白色的认识是彼此分离的。他甚至认为,?坚?与?白?也可以离开具体的石头而独立自存,即独立自藏于物外。公孙龙以感官的局限性为由,割裂了事物属性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夸大了共性和一般的相对独立性,使共性脱离了个性,一般脱离了个别,认为它们可以独立自存,这显然带有唯心论的观点。

【《名实论第六》提出了名实观和正名的原则,可以看作公孙龙哲学的提纲和绪论(古人著述习惯将序放在末尾)。名实观是讨论名实关系问题的。公孙龙首先提出了?物??实??位??正?四个基本范畴,其中?物?即天地万物,?实?即事物本身的质的规定性,?位?就是物之实用来充实它自己而不空旷的那个范围,?正?就是事物应当处在它应在的正当位臵。?无名,实谓也?。名是对于实的一种称谓。?正名实而化天下?,名实之辩风起云涌,而真正从逻辑理论的高度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正,名?问题的论著,首推公孙龙的《名实论》。

公孙龙出于政治上的需要,极其重视?正名?的问题。他力图纠正名实混乱的现象,达到教化天下,稳定和巩固社会制度的目的。?正其所实者正其名也?,是公孙龙正名理论的立论基础。?其名正则唯乎其彼此焉?,是公孙龙正名理论的核心,它明确规定了正名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按照?唯乎其彼此?的原则,一个事物只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名称,一个名称只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事物。

《名实论》具有朴素反映论的性质,是公孙龙逻辑思想的基础。这一提法强调的是概念的自身同一,否定的是概念的含混游移,明确地揭示了形式逻辑同一律的内容和要求。这是从概念论角度对公孙龙逻辑思想的总结,也是《名实论》的成就和贡献,但是,《名实论》所描绘的万物彼此绝对独立和分离,却否定了事物的联系和转化。它所主张的名实一一对应,则是名实关系的凝固化和对概念同一性的形而上学理解。】

24、体用不二:所谓?天道?和?天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天道?是体,?天命?是用,体用不二,谓之?天心?。生生不已,循环往复,谓之?天意?。?体用不二?论,是熊十力现代新儒学思想体系中最基本的观念。这观念主要展现在其原创性的经典之作《新唯识论》之中。他所谓?体?是?心体?、?性体?,即人的生命存在的本体、宇宙万物之本根及其生生不息的源头活水,在一定意义上也是道德的本体和道德的主体。所谓?体用不二?,也就是肯定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是为了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重新寻找?人生本质?和?宇宙本体?。熊氏认为,吾人与天地万物所同具的仁心本体,内蕴着极大的力量,可以创造出、

生化出整个人文世界。他高扬了仁心本体刚健、创生的特质,实际上是以积极的人生态度、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去面对世界,创造世界,同时又主张不被人们创造出来的物质世界和人文建制所异化、所遮蔽,以致忘却、沦丧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根蒂熊十力的?体用不二?与程朱?体用一源?的不同在于:程朱虽然肯定体在用中,体不离用,但体是存藏于用之中的,与用不离不杂的一种抽象实体。熊十力坚持实体不在功用之外、肯定精神对于物质的主导、认定实体自身是变动生生的,他的体用论可视为儒家刚健、崇德、用世等价值的本体论基础。(现代心学与理学)

25、《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后人记述孔子言行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共20篇,492章,《论语》记述了孔子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方面,甚至记载了他的生活习惯和细节。

26、正名:孔子对于社会的理论。他认为,为了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最重要的事情是实行他所说的正名。就是说,?实?应当与?名?为它规定的含义相符合。在社会关系中,每个名都含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君、臣、父、子都是这样的社会关系的名,负有这些名的人都必须相应地履行他们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孔子正名学说的含义。

27、不忍人之心:孟子曰: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於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所以,所谓的「不忍人之心」,应是在「乍见」任何一人之危及生命之际,都能有此纯粹,无条件,全无感性欲求的本心...

28、和而不同:《论语.子路》里有一句名言:?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说,作为君子,要善于调合各种矛盾,要善于跟别人和谐相处;但与此同时,当自己的意见不同于别人的意见时,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

2003年中国人民大学(中西哲学史)

请从以下8题中任选5题(每题30分,共150分)

1、试1比较孟子、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之异同。

2、从下列玄学家(王弼、稽康、郭象)中选择一个,分析其主要思想特征。

3、禅宗?南顿北渐?说评析。

4、试述朱熹的理气观。

5、试分析苏格拉底?德行即知识?的思想的主要意义。

6、试说明柏拉图在?可知世界?和?可感世界?之间所作的区别。

7、试谈笛卡尔?我思故我在?命题的含义,以及它在笛卡尔形而上学中的地位。

8、什么是康德的?二律悖反??试举出其中的一组,简述康德是怎么论证的。

-----------------------------------------------------------

2004年人民大学(中西哲学史)

一、名词命题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唯名论四假象说单子论名教与自然理一分殊气

二、简述题(60分,每题15分)

1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与形式的学说。

2简述巴克莱(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的命题。

3简述先秦人性论思想。

4简述老子的无为思想。

三、论述题(60分,每题30分)

1时论中国哲学史上的?义利之辨?。

2试论康德的实践理性。

-----------------------------------------------------------

2005年人民大学(考试科目:哲学原理)

一、解释下列范畴(每题6分,共30分):

量变与质变本质与现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上层建筑

二、试述矛盾斗争性与同一性关系的原理及其对建设和谐社会的意义。(30分)

三、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的辨证关系。(30分)

四、试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其现实意义。(30分)

五、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谈谈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30分)

2006年哲学综合

一、解释下列范畴(每个6分,30分)

1、世界观与方法论

2、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

3、现实性与可能性

4、一般与个别

5、经济基础

二、简答:(每个15分,30分)

1、谈谈辩证法与行而上学的对立。

2、简叙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三、论述。(四选三,每题30分,共90分)

1、结合现实,谈谈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2、谈谈三个有利于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

3、论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的意义。

4、结合哲学史,论述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发展的几个阶段。

---------------------------------------------------------

2007年人民大学哲学综合

一、(每个15分)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革命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2 简述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3 简述真理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4 简述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5 简述荀子的性伪学说。

6 简述柏拉图的理念论。

二、(每个30分)

1 论述西方近代哲学中经验论与唯理论关与认识论的争论。

2 试比较老子道论与庄子道论之异同。

-----------------------------------------------------------

2005年人民大学招生专业:外国哲学

考试科目:西方哲学史(含现代)

一、简要解释下列哲学名词或命题(每题5分,选做6题,共30分)

1、原子论

2、实体(substance)

3、第一哲学

4、奥卡姆剃刀

5、《社会契约论》

6、知性为自然立法

7、权力意志 8、摹状词理论

二、苏格拉底的?助产术?或?辩证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他的?辩证法?如何推进了柏拉图理念论的产生?(30分)

三、笛卡尔提出了怎样的心身二元论?这种二元论在笛卡尔之后的近代哲学中造成了怎样的形而上学后果和认识论后果?(30分)

四、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的序言中说:?本书的全部旨义可概述如下:凡是可说的东西,都可以明白地说,凡是不可说地东西,则必须对之沉默。?(1)可说的和不可说的东西各是哪些?为什么有的可说,有的不可说?可说地怎样才能明白地说出来?(2)划分可说与不可说的界限是什么?划分的意义何在?(这些问题既可以一起回答,也可以分开回答,共30分)

五、在《存在与时间》中,海德格尔指出,?我们的时代更把重新肯定‘形而上学’当作自己的进步,但这里所提的问题如今已久被遗忘了。。。存在可以被遮蔽得如此之深远,乃至存在被遗忘了。?(1)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存在?是如何被遗忘的?(2)他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唤醒了?存在??(30分)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白虎通义》: 中国汉代讲论五经同异,统一今文经义的一部重要著作。又称《白虎通》、《白虎通德论》。班固等人根据东汉章帝建初四年(公元79)白虎观会议上进行经学辩论的结果纂辑而成,计4卷。该书以神秘化了的阴阳、五行为基础,解释自然、社会、伦理、人生和日常生活的种种现象;其所列门目,对社会生活、国家制度和伦理原则等作了基本规定,实际是一部以今文经义为依据的国家法规。主要注本有清陈立撰《白虎通疏证》等。 2、【仁】指一种高尚的美好品德。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原则,以仁为核心建立起自己的思想体系。仁的核心是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提出“忠恕”之道。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宗法制度的礼制,并把仁爱的原则推广到政治之中。在此基础上,孟子进一步提出了仁政的学说。道家老庄则主张“绝仁弃义”,认为“大道废,有仁义”。汉以后,仁成为五德(仁、义、礼、智、信)之首。宋代学者更以天理说仁,仁具有了万物本原的意义。近代学者接受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并以之改造仁的学说,仁便从封建宗法血缘道德转变为近代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3、【天人合一】中国古代关于天与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相通、相合与统一的观点。天人合一不等于天人等同。中国哲学侧重强调天人之间的统一,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界有着同样的本质和规律,追求天人之间的和谐,反对把天与人相互割裂、相互对立,具有合理的因素。 4、【无为】道家哲学思想。老子认为,道生万物而自然而然,不受任何意志支配的。就“道”听任自然而言,是“无为”,而就其生长万物言,又是“无不为”,所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行为也应该效法天道,顺应自然,不要任意妄为。执政者更应该以“无为”治国,才能“无败”、“无失”,达到“无不为”。老子“无为”论所含的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消极因素,后来被庄子所发展,而其要求人们不要任意妄为的思想,则为《淮南子》发展成“因物之所为”、“循理而举事”,从而有所作为的思想。 5、【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命题。它是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性和独立性。 6、【太极】太即大,极指极至。语出《周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认为太极是天地万物的本原,由太极产生阴阳,由阴阳生出四象,由四象生出八卦。近代孙中山吸收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用太极翻译西文“以太”,仍视为宇宙的本原:“元始之时,太极(此用以译西名以太也)动而生电子,电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质,物质聚而成地球,此世界进化之第一时期也。”表达了物质进化论观点。 7、【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神秘学说。认为天和人相类相通,天具有意志,能干预人事,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战国时学阴阳家者有持此说。西汉董仲舒加以系统化、哲理化。后导致谶纬神学的出现,故受到王充的批判。 8、【知行合一】明王守仁的重要哲学思想王守仁吸收前人思想,针对程朱“知先行后”导致的知行脱节的不良风气,大力提倡知行合一。对反对知行脱离有一定积极作用,但混淆了知与行的本质区别,有以知取代行的倾向,故受到明清之际的王夫之的批判。 9、【经世致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种思潮。指学问必须能治国安民,有益于国计民生,取得实际的功效。又称经世致用之学,与空疏无用之学相对。最初导源于南宋的浙东事功学派。到明清之际,经世致用成为一股学术思潮。 10、【中体西用】中国近代中西文化之争中洋务派的主张。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意为以中国传统文化即纲常名教为立国之根本,以西方科学技术和具体文化措施为强国之作用。这一观点表明西方文化对中国社会和文化带来极大的冲击,要使中国富强必须向西方学习。但它主张维护传统社会的根本制度和纲常名教,希企用西方的“富强之术”使封建社会恢复生机。成为洋务运动、反对维新变法的思想纲领。在晚清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11、【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总称。近代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思想学说和理论纲领。是中国民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汇总分析

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汇总分析 【名解1】 白马非马(人大97);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南开00);浩然之气(武大00);绝地天通(厦大99);否极泰来(厦大99);温故知新(厦大99);道法自然(厦大99、南开01、浙大99/00);虚壹而静(厦大99、人大9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武大00);三表(人大97、复旦99、浙大98);效验(人大99);无为(人大00);中庸(吉大00);有无(复旦97);离坚白(吉大00);道统论(复旦97);抱法处势(南开00);五德始终(复旦97);化性起伪(复旦97、浙大98);天人相分(复旦99);仁(北师大01);不忍人之心(北师大01);和而不同(北师大0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厦大01);涤除玄览(厦大01);克己复礼为仁(厦大01);尽心知性知天(浙大98);参验(浙大98);制天命而用之(浙大98);兼爱(浙大99);天人合一(浙大00);有待无待(人大01);名实(浙大01);三玄(浙大01) 【简答1】 评述孟子的性善论思想(人大97)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认识论思想(人大98) 简述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复旦99) 简述孟子的仁政学说(人大00) 《易经》的性质及其三大原则(厦大99) 试分析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人大99) 简论道家的无为而无不为思想(人大99) 《孙子兵法》中的哲理思维(南开01) 《齐物论》的逻辑思路(南开01) 墨子的兼爱思想(厦大01) 《老子》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有什么特色(浙大00) 庄子的是非观(浙大01) 【论述1】 试述阴阳五行思想及其相互关系(厦大99) 战国“百家争鸣”述论(复旦97) 庄子道论述评(吉大00)

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模拟题(1)

北京工业大学科学技术哲学考研模拟题(1) 在太阳中心说提出和发展的过程中,有哪些科学家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他们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答: ☆必背知识点: 科学事实:哥白尼的科学贡献、布鲁诺的科学贡献、开普勒的科学贡献、伽利略的科学贡献 意义: 时代背景知识:地心说、中世纪的神学统治 哲学贡献:打破神学统治 答题模板:哥白尼的科学贡献+布鲁诺的科学贡献+开普勒的科学贡献+伽利略的科学贡献。他们的科学贡献都是建立在:地心说+中世纪的神学统治,因此他们的工作的意义是打破神学统治。 哲学类专业考研真题答题黄金攻略 资深哲学类名师独家解析

专业课辅导名师点评:认为只要专业课重点背会了,就能拿高分,是广大考生普遍存在的误区。而学会答题方法才是专业课取得高分的关键。 (一)填空题答题方法 【哲学类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填空题是一种客观性试题,有标准答案,是非分明,不容考生自由发挥。它所考查的主要是哲学常识和重要概念,其内容是极为重要的、要求考生必须记忆的知识点。 做填空题的技巧应该说只有一个:记忆,准确的记忆。它要求考生准确记忆哲学常识和哲学概念,而不能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填空题所考查的常常就是容易混淆的内容。 【哲学类填空题答题示范】 例题:中国古代的“论天三家”是指____说、_____说、_____说。“论天三家”是汉代三种天文学说,即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盖天说的代表是《周髀算经》,主张天是拱形的,日月星辰绕天穹中央北极运动,其东升西降是因远近所致;浑天说的集大成者是张衡,主张浑天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天包地浑圆如弹丸、天地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宣夜说的代表人物是东汉时的郄荫,主张天体在广阔的空间分布,运动是随其自然的。 【哲学类填空题答题注意事项】 填空题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准确,因此,考生在复习教材、记忆知识点时一定要仔细,确保准确无误,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填空题,并且对做所有的题目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要学好哲学,准确记忆是一切基础的基础。 (二)判断题答题方法 【哲学类考研名师答题方法点拨】 判断题是一种客观性试题,相对而言较简单,非对即错,二者必居其一。判断题所考查的是那些容易混淆、稍不留意就会出错的内容。 做判断题最重要的技巧就是认真读题,仔细分析题意,反复推敲,确保要求明确(是填“对”或“错”,还是画“√”或“×”,还是其他方法),题意明晰。 做判断题最常见的失误是读题不认真,未全面、准确理解题意,考虑问题过于简单和片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哲学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名词解释 1、五行:构成自然界的五种元素,金木水火土,在《上书*五行》中记载。具有朴素唯物 主义的思想萌芽 2、仁 3、中庸:不走极端,稳定不变,是一切事物的道,是维护孔子的道的方法,要求不偏不倚。 4、小国寡民:政治理想,国要小,民要少,使人民重视生命,老死不相往来,鸡犬相闻 5、玄览:老子哲学中的一种直觉方法。《老子》第十章曰:“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河上 公注:“心居玄冥之处,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 6、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他把事物看成彼此对立的两个方面,而这两个方面又互相联系、互 相依存。他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他还进一步提出一切事物都要向它的反面转化的观点。“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曲则全,枉则直”,“物壮则老”等。但是,老子的辩证法思想也有很大局限性。一是他认为对立面的转化不需任何条件,二是把对立面转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过程,看不到事物不断向前发展,结果使他的辩证法思想陷入形而上学的泥潭。 7、非攻:墨子的思想,不应该发动侵略战争,这是墨子的一种战争论 8、四端:孟子的思想,他认为人性本善,人的四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恻 隐之心人人都有,与生俱来 9、坐忘:这是庄子体道的一种方法,也就是要彻底忘掉精神和肉体,就能达到一种忘我的 境界 10、“性三品”说:董仲舒的性三品说是讲人分为上中下三等,每种又包含不同的人,人通过教化可以向善,不教化便会向恶。韩愈也有过这样的说法 11、谶:为政治斗争服务的一种预言 12、纬:儒生用阴阳五行直说解释儒家经典 13、得意忘相:王弼用来解释周易的说法,意思是说理解了意思,卦象也可以忘记 14、涅槃:佛教修行的最高境界,无私无欲,不拖累生命 15、不真空:显示中并非是没有,而是一种虚幻的存在,存在于关系之中,没有关系就什么都没了,是一种不真实的有。 16、重玄:对有和无进行排斥,二者皆不执著,还不能执著这种执著 17、唐佛的中道:三论宗的思想,世间万物在世俗人眼中和在佛眼中看到的不一样 18、一心三观:一心能观中假空三谛。 19、华岩中的“四法界说”:世事无外法界,礼法界、世法界???? 20、顿悟成佛“禅宗体会佛法的一种境界。通过突然顿悟感悟佛法 21、周敦颐“太极图说”:宇宙生成理论,无极——太极——阴阳五行 22、理——分殊:朱熹的思想,太极包含外物之内,万物分别体现太极 23、“格物穷现”:朱熹的观点,格物,对事物的真理性认识。格物致知 24、陆九渊“心即理”:理在人心中,主观主义认识论 25、王守仁“致良知”:只需发现本心中的良知 26、王夫之“天下唯器”:唯物主义的观点,天下只有具体的事物 27、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 28、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29、兼爱:中国战国时期墨子的主要思想,对待别人要如同对待自己,爱护别人如同爱护自己,彼此之间相亲相爱,不受等级地位、家族地域的限制

[全]中国哲学史-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

中国哲学史-马工程-考研真题详解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武汉大学2015研] 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武汉大学2015研] 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会偏爱任何事物,在天地眼中,万物与刍狗没有分别,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其意是指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其自然,将万物看作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3“性者,本始材朴”[武汉大学2015研] 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

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4“尚贤”“尚同”[武汉大学2015研] 答:“尚贤”“尚同”是墨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二者的结合反映了墨子独特的治国理念。①“尚贤”是指任用人才,不计出身贵贱,一切以能力为准。墨子认为,尚贤是政治根本。这种思想直接冲击了宗法世袭制,为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广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尚同”是指一切有关善恶、是非的意见及行动上都必须统一、服从于上级。墨子独到地揭示出国家这种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但“尚同”说的专制色彩太浓厚,会引起暴政和集权。这一思想经过法家的吸收和改造,成为中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之一。 5竹林七贤[武汉大学2015研] 答: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七位名士,因他们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所以世称“竹林七贤”。在哲学思想上,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其哲学主张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在文学上,这七人的作品基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的生平遭遇,不仅向后人指出了从事文学艺术活动要保持精神和思想上一定的自由的必要性,更促使后来的文人认真思考自己的文学艺

科学技术哲学考研真题

科学技术哲学 考试科目:科学技术哲学 招生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一、简答题(选4题,每题12分,共48分) 1、列出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和自然哲学的主要著作(至少4种) 2、近代欧洲哲学中唯理论和经验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3、十九世纪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哪些?简述实证主义的主要特征。 4、简述什么是特设性假说? 5、亨普尔认为科学说明(或解释)主要有哪两种模式? 6、简述卡尔波普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二、论述题(选2题,每题26分,共52分) 1、试论实验及其在科学中的作用 2、试对以库恩为代表的科学哲学中的所谓历史学派作一评述。 3、“科学技术本身是中性的,无所谓善恶,科技对人类及环境的负面作用完全是人类自身的责任。”试作评论,并谈谈你的看法。 考试科目:科学史 招生专业:科学技术哲学 简答题(40分,每题4分) 1、在科学史学科的百年历史上,出现了哪三种重要的编史方法?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 2、写出三位希腊化时期科学家的名字及主要成就。 3、中国传统科技中的四大学科、三大技术和四大发明分别是什么? 4、赫尔蒙特为了证明“万物源于水”这个古老的命题,做了一个什么有名的实验? 5、哈维在他的《心血运动论》中提出了什么学说? 6、瓦特对蒸汽机的关键改进是什么? 7、写出三位对氧气的发现有贡献的化学家的名字。 8、写出三位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有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名字。 9、写出三位对量子力学的建立有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名字。 10、原子弹爆炸和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分别是哪一年? 论述题(60分,每题15分) 1、在五千年人类科学的发展历程中,一段时期里某些地域或者民族对当时的科学发展做出 了较大的贡献,我们称这些地域或民族是当时的科学重心。试描述五千年中科学重心的变迁情况。 2、试述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思想在近现代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 3、由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经第谷、开普勒、伽利略的卓越工作,最后由牛顿集大成而得 以确立。试分述他们的贡献。 4、试阐述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对人类未来可能产生的影响。

各所重点大学中西哲学史考研真题集锦

1996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解六府三事、天爵、四法界、德性之知、俱分进化 问答(五选三) 1、荀子对礼义和人性的看法 2、王弼对自然名教的看法 3、慧能“本性是佛”说 4、王夫之能所关系的论述 5、严复的认识论 1998北京大学西方哲学史(中国哲学方向) 1、费希特的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 2、——最早提出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3、单子的预定和谐是——(国名)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4、培根提出的四假象是—— 5、——(哲学家)在——(著作)提出主奴意识 6——(哲学家)认为知识即是美德 7、芝诺否定运动的四个论证是—— 8、思想和广延都是神的属性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9思想是最大的优点,智慧在于说出真理,并且按照自然行事,听自然的话。是——(哲学家)提出的命题 简要解释下列概念或命题 5分 1、巴门尼德的存在 2、原子和虚空 3、四因说 4、流溢说 5、唯实论 6、我思故我在 7、物是观念的集合 8、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分析题4选3 15分 1、柏拉图理念论的分有说及其困难 2、休谟的因果学说及其理论基础 3、康德的先天综合判断学说及其作用 4、黑格尔主体即实体的思想 2000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 1、《礼记》 2、谶纬 3、崇本举末 4、习及性成 5、体用一 简答1、郭象及支遁逍遥义的比较2、华严宗的“四法界”说3、戴震论理和欲的关系4、郭店楚简的发现及其意义 论述1、《易传》关于道的看法2、王阳明及朱熹格物学说的比较 2001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

一、解释下列哲学命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2、以心原物 3、圣人体无 4、一故神两故化 5、物莫非指而指非指 二、把下面一段文字标点今译并给以分析评论(25分) 求向物于向未尝无责向物于今于今未尝有于今未尝有以明物不来于向未尝无故知物不去复而求今今亦不往是谓昔物自在昔不从今以至昔今物自在今不从昔以至今 2002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史考研试题 名词解释[不全]1 离坚白 2 淮南格物 3 万理具于一心 4 通为天下第一要义 《今年和去年都考了一段给原文标点,翻译和评述》先秦的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是者(巴门尼德);理念(柏拉图);唯名论;启蒙运动;单子...... 简答及论述毕达哥拉斯的数本原;亚里士多德第一实体及第二实体;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斯宾诺莎事物的次序即观念的次序;洛克第一性的质及第二性的质(为何提出此种区分);休谟的因果观;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康德的哥白尼革命;黑格尔的实体即主体 2005北大中国哲学 名解及简答中庸;离坚白;以说出故;六理;四法界;能必副其所;四几论述 (选二共70分)比较孟子及告子的人性论(仅供留学生);比较韩非及老子的 道论;比较朱熹及罗钦顺的理一分殊;比较王守仁及王夫之的知行观标点翻译 (共20分)原文为《中庸章句序》文首至“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5年北京大学中国哲学 名词解释 20中庸,四法界,六理,四几二简答40离坚白,以说出故,崇本举末, 一物两体,能必副其所三问答70 国内考生前3题选2,外国考生4选2 1老子 及韩非道论异同 2罗钦顺及朱熹理一分殊3王守仁及王夫之知行观异同4孟子及告子人性论比较 四标点并翻译古文 20分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 。盖自上古圣神继天立极,而道统之传有自来矣。其见于经,则“允执厥中”者 ,尧之所以授舜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舜之所 以授禹也。尧之一言,至矣,尽矣!而舜复益之以三言者,则所以明夫尧之一言, 必如是而后可庶几也 2007年北京大学 中国哲学部分 一、名词解释三表四端虚一静因内籀外籀人副天数神灭论太虚即气理一分殊四句教 二、论述题 试述朱熹、王阳明、王艮及颜元的格物思想。 现代西方哲学部分 二、论述题 1、论述柏拉图关于可见世界和可知世界的区分 2、从方法论角度分析笛卡儿的怀疑 3、分析洛克关于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的思想 4、分析黑格尔的哲学起点。2001年中山大学中国哲学试题 一、释词心斋;人副天数;独化;道统;格物;三世说;二、翻译(略)三、简答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技术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中共中央党校科学技术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状元经验 一、专业的设置 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每年招收博士生22人,下设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概论以及战略哲学等六个专业。 其中科学技术哲学专业下设六个方向,分别是王克迪的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冯鹏志的信息哲学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赵建军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技术哲学。 一共有位3博导,每个导师最多招收2个博士生。本专业一共有6个研究方向,可以说分类非常的全面和齐全。 二、考试的科目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的考试科目是:①100英语(102日语103俄语)②207科学技术哲学原理③307科学思想史,复试加试科目:科学哲学、科学技术与社会。 三、导师介绍 王克迪,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哲学教研部,职务:现代科学技术与科技哲学教研室主任。 冯鹏志,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文史教研部,职务:主任。 赵建军,职称:教授,博士生导师,单位:哲学教研部,职务:现代科学技术与科技哲学教研室副主任。 四、参考书目 科学技术哲学: 1、孙小礼主编:《现代科学的哲学争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2、教育部社科司主编:《自然辩证法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W.H.牛顿-史密斯主编:《科学哲学指南》,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年11月版; 4、麦克莱伦等:《世界史上的科学技术》,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复试加试科目及参考书目同初试 五、党校考博英语 党校的考博英语满分100分,题型有20题20分的词汇,10分的完形填空,5篇40分的阅读理解,15分的英译汉翻译,15分的作文。党校考博英语的整体难度介于六级和老托福之间,对词汇量有很高的要求,特别注重对形近字、意近词和固定搭配以及语法的考察。做阅读理解一定要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翻译这一个题型很容易丢分,要想得高分,每一天都要遵循“八步法”练习三个句子。作文对于考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要求很高,要做到“厚重、灵动和美观”,复习资料建议使用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编写的党校考博英语一本通。每年有大批的同学英语单科受限,对于英语基础比较差的考生,建议大家早做准备。 六、党校考博专业课 考博就是考专业课,专业课定生死。对于专业课的复习,可不仅仅是看看参考书就可以的。我们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专业课的辅导一共有五轮,第一轮是对核心参考书的分析讲解,主要是理清学科的发展史,掌握每一个阶段的主要理论,代表人物,提出背景和评价,最终构建起完整的学科框架,第二轮在第一轮的基础上进行常考专题的讲解,是对一一轮和深化和凝练,第三轮是针对真题的难度深度广度灵活度和缜密度以及出题老师的特点,就出题老师的学科背景,研究重点,上课的笔记讲稿,论文,研究课题成果等进行深度讲解,第四轮是就最新的理论前沿和学科热点结合现实的热点进行拔高应用性讲解,最后一轮是模拟练习,教会考生怎么破题,怎么安排结构,怎么突出创新点等答题技巧。相信经

2015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5年武汉大学844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 二、名词、命题解释(8选6,60分)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答:“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指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语出《论语·述而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是指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是指想说而又不知道怎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求严格,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孔子还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这些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答:“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指天地不会偏爱任何事物,在天地眼中,万物与刍狗没有分别,即世界上万事万物其实都是平等的,出自老子《道德经》。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成的狗。河上公对这句有注:“天施地化,不以仁恩,任自然也。”其意是指天地不讲仁恩,只是任其自然,将万物看作刍狗。“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也是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滥觞,对后世具有重大的启迪意义。 3.性者,本始材朴 答:“性者,本始材朴”是战国时期荀子的哲学用语,出自《荀子·礼论》。“本始”是指原始,本初。“材朴”是指资质朴素。人的本性其本质是没有经过雕饰的,是自然的,换言之,人的本性是无所谓善恶的“本始材朴”的自然之性,它既有转化为恶的可能,也有发展

为善的机会。荀子主张性恶论,他认为,人性中本无善端。非但无善端,且有恶端。虽然他认为人性本恶,但荀子认为人具有接受道德教育的聪明才力,积学既久,成为习惯,圣即可积而致也。这与注重道德修养自觉性的性善论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的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4.尚贤·尚同 答:“尚贤”、“尚同”是墨子在政治方面的主张,二者的结合反映了墨子独特的治国理念。①“尚贤”是指任用人才,不计出身贵贱,一切以能力为准。墨子认为,尚贤是政治根本。这种思想直接冲击了宗法世袭制,为战国时期平民阶层的广泛崛起奠定了理论基础;②“尚同”是指一切有关善恶、是非的意见及行动上都必须统一、服从于上级。墨子独到地揭示出国家这种变化的客观必然性,但“尚同”说的专制色彩太浓厚,会引起暴政和集权。这一思想经过法家的吸收和改造,成为中国古代极为盛行的专制主义思想的理论源头之一。 5.竹林七贤 答:竹林七贤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王戎、刘伶、阮咸七位名士,因他们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所以世称“竹林七贤”。在哲学思想上,竹林七贤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其哲学主张是“越名教而任自然”。在文学上,这七人的作品基本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竹林七贤的生平遭遇,不仅向后人指出了从事文学艺术活动要保持精神和思想上一定的自由的必要性,更促使后来的文人认真思考自己的文学艺术创作和政治的关系,从而自觉慎重地摆正自己的社会位置,有所选择、有一定目的的去进行创作,且后者更为重要和深远。

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考题

一.选择题 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ABC) A.自然界 B.科学与技术 C.人类认识和实践活动 D.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E辩证唯物方义的科学技术观 2.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有(BDE) A.大科学观 B.进化历史观 C.高技术观 D.系统层次观 E.协调发展观 3.自然科学是(BCE) A.反思的科学 B.认识活动 C.社会建制 D.科学的科学 E.知识体系 4.科学抽象成果的表现形式有(ABDE) A.科学概念 B.科学符号 C.科学事实 D.思想模型 E.理想实验 5.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有(BD) A 系统分析方法 B 类比方法 C 反馈控制方法 D 归纳和演绎方法 E 功能模拟方法 6.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普遍性特征有(ABE) A 不可逆性 B 自组织性 C 因果线形 D 热平衡性 E 对称性的破缺 7.()是信息的基本特征。 A 信息含义的可变性 B 信息的不守恒性 C 信息形式的多样性 D 信息内容的选择性 E 信息本质的绝对独立性 9.系统科学方法的特点有(ABCDE) A 整体性 B 最优化 C 动态性 D 层次性 E 模型化10.建构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有(ADE) A 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B 假说方法 C 从具体到抽象的方法 D 公理化方法 E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11.自然界演化发展的方式是(ACD) A 必然与偶然 B 原因与结果 C 渐变与突变 D 周期性与无限性 E 现象与结果 二.填空题 1.自然辩证法是联系(具体科学技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桥梁和纽带,是一门具有中介特点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哲学)。 2.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中国哲学史考试题

中国哲学史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周初所提出的天命观的内容。C A、天命靡常 B、以德配天 C、绝地天通 D、敬德保民 2、五行思想是在---------中首次明确提出的。B A、《诗经·大雅》 B、《尚书·洪范》 C、《易传·系辞》 D、《礼记·礼运》 3、庄子人生哲学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是--------------。C A、“拔一毛以里天下不为也” B、齐物论 C、逍遥游 D、“合同异” 4、荀子在认识论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A A、“虚壹而静” B、“静观玄览” C、“静因之道” D、格物致知 5、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理论是由-----------明确提出的。D A、商鞅 B、慎到 C、申不害 D、韩非子 6、下列命题中----------是由董仲舒提出的。A A、“天不变道亦不变”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天地合气,物偶自生” D、“明于天人之分” 7、“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是--------------的基本命题。C A、扬雄 B、桓谭 C、王充 D、范缜 8、下列命题中----------不属于僧肇的思想体系。D A、物不迁论 B、不真空论 C、般若无知论 D、明报应论 9、《沙门不敬王者论》的作者是------------。A A、慧远 B、僧肇 C、道生 D、慧能 10、“一心三观”是-------------提出的。C A、唯识宗 B、华严宗 C、天台宗 D、禅宗 11、范缜的“刃利”之喻是直接反对-----------而提出的。C A、形亡神灭 B、形神相即 C、形亡神不灭 D、形质神用 12、----------不是先秦时期名辩思潮的主要代表。C A、公孙龙 B、惠施 C、墨子 D、后期墨家 13、------------不属于“六家七宗”的范围。D A、本无宗 B、即色宗 C、幻化宗 D、菏泽宗 14、“元气自然”是----------提出的。B A、《管子》 B、王充 C、桓谭 D、范缜 15、“烛无,火亦不能独行于虚空”是-----------提出的命题。B A、扬雄 B、桓谭 C、王充 D、范缜 16、“精之所舍,而知之所生”是---------在形神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A A、《管子》 B、荀子 C、王充 D、范缜 17、“天道远,人道迩”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所主要反映出来的观点是---------。B A、天人合一 B、天人相分 C、天人相胜 D、天人相制 18、“参验”的认识方法是---------提出的。C A、孟子 B、荀子 C、韩非子 D、董仲舒 19、------------在人性问题上坚持了人性的同一性。D A、性善论 B、性恶论 C、自然人性论 D、性三品说 20、下列著作中对于“三纲五常”给予详细而明确论述的是------------。C

科学技术哲学 考研复习答案

1.简述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各自的基本特点 在传统的亚里士多德逻辑中,演绎推理(英语:deductive reasoning)是“结论,可从叫做前提的已知事实,“必然的”得出的推理”。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这区别于溯因推理和归纳推理,它们的前提可以预测出高概率的结论,但是不确保结论为真。 归纳法或归纳推理(Inductive reasoning),有时叫做归纳逻辑,是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但不确保结论的推理过程。它基于对特殊的代表(token)的有限观察,把性质或关系归结到类型;或基于对反复再现的现象的模式(pattern)的有限观察,公式表达规律。 归纳推理是从已知知识推出新知识。 例:前提:中国有一只天鹅是白的 美国有一只天鹅是白的 结论:所有的天鹅是白的 2.何为归纳主义?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归纳主义 inductivism 归纳主义科学观的要义是:科学是从经验事实推导出来的知识。这种科学观是经过近代“科学革命”后流行起来的。 如果我们要了解自然,就必须向自然请教,而不是向《圣经》或古代权威求教,因为知识来自经验。 归纳主义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归纳是从有限的事例推广到无限的定律,有限不能证明 无限 2.归纳是已过去的事情证明未来的事情,过去不能证明未 来 3.归纳不是一个严密的逻辑形式推理 3.介绍波普尔(karl popper)的证伪主义的基本主张及其局限性。 波普尔是当代著名的科学哲学家,代表著作有《科学发现的逻辑》《猜测与反驳》 科学的基本过程是猜测与反驳,科学的根本方法是试错法。 科学理论要求可证伪性,可证伪度越高,就是越好的理论 科学知识的增长模式: 不足之处:1.否定了归纳法的作用,过分强调猜想,在科学假设中的作用 2.片面强调否定,革命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忽略了科学发展中肯定,进化

科学技术哲学复习题(研究生)

1.简述“理论负荷论”的主要内容。 2.简述科学问题的结构。 3.什么是生态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简述实验方法的特点。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6.如何理解库恩的范式? 7.简述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 8.简述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9.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10.简述科学事实及其特点。 11.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12.简述机械论自然观的自然科学基础。 13.简述科学认识的一般程序。 14.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5.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6.如何在现代的意义上理解“科学”。 17.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8.简述科学观察的基本原则及作用。 1.试述生态危机的实质及其思想、实践根源。 2.试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科学发展模式。 3.试述库恩的范式论科学发展模式。 4.试述逻辑实证主义论科学发展模式。 5.科学技术是否有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6.谈谈你对可持续发展观的认识。 7.试述科学问题的来源。 8.试述科学技术发展的外在条件。 9.科学家是否应该承担社会责任?谈谈你的看法。 10.什么是科学不端行为?它的危害有哪些? 11.如何理解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12.如何理解科学理论的创立过程? 13.如何理解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14.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有什么负面影响,你怎么认识? 15.如何理解科学精神? 1.简述“理论负荷论”的主要内容。 “理论负荷说”也称“观察渗透理论” ,由美国科学哲学家汉森在《发现的模式》(1958)一书中加以阐述。汉森认为,观察并非只是感官对观察对象“刺激”的机械反映,而是受观察者背景理论的影响和支配的。具有不同知识背景或不同理论观点的人,对同一对象会形成不同的观察结果。“纯粹中性”的观察是不存在的。 汉森认为,观察过程是一个物理过程与心理过程融为一体的过程。眼睛从观察对象得到光的刺激而形成视网膜上的图像,这是物理过程,这时还不是真正“看到”。“看到”是一种视觉经验,属于心理过程,它把外来的刺激与过去的认识结合在一起。 观察者对感觉材料的反应,总是有意无意地用一种概念模式去套眼前的这些感觉材料,使它适应于自己过去较熟悉的材料,因而形成个人对同一对象的反应有各种程度不同的差异。汉森设想开普勒和第谷一起在山上看日出,“第谷看见的是太阳从固定的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而开普勒看见的却是静止的太阳底下滚动着的地平线”。 2.简述科学问题的结构。 科学问题的结构:问题的指向、研究的目标、求解的应答域以及疑问项等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疑问项(提问的内容)和解答域(问题论述中所确定的界限)是基本组成部分。疑问项:科学问题的主体,指出了科学研究的对象。解答域:问题论述中所确定的域限,并假定所提出的问题的解必定在这个域限之中。尽管这种预设仍是一种猜测,是可错的,但在科学探索过程中却能起定向和指导作用。 科学问题的结构是指形成科学问题的已知要素和未知要素之间的相对稳定的相互联系。科学问题的内在结构是指科学问题内部的未知疑项和已知定项组成的逻辑关系。科学问题的外在结构是指提出和解决科学问题所涉及的已知背景知识域和未知潜在问题集之间的相互联系。 3.什么是生态危机?它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生态危机是指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生命维持系统瓦解,从而危害人的利益、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 生态危机的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由于对生态系统中物质条件基础的破坏,引发的生命系统与生命支持系统之间的不和谐。机械、物理和化学等非生命的人工变革活动,是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第二类生态问题是人工自然直接导致生命体之间的不和谐。第二类生态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工生命的产生。 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土地荒漠化:沙化、盐碱化等去生命变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生化污染为主;矿物资源储量减少;大量生物物种减少和新的危险生物出现;人口过度膨胀:造成人与其它物种的不平衡,人与人的不平衡以及人与支持系统的不平衡;间接表现:某些被认为是自然灾害的现象,可能是人为的结果,即生态危机的表现之一。 4.简述实验方法的特点。 实验:根据科学研究目的,运用科学仪器和设备等物质手段,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以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特点:1)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实验方法可以强化和激化研究对象,在极端的条件下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3)实验方法可以再现、加速、延缓或模拟研究对象;4)实验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5.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自然界的物质性。马克思:强调自然界存在的先在性。恩格斯:“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 (2)物质的运动性。运动和物质不可分;一切事物都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中;承认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物质和运动是永恒存在的,永无止境地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这种永恒存在和永无休止的转化过程,就表现为空间、时间的无限性。 (3)运动的规律性。规律是恒有的;物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的;规律是历史的。 (4)规律的可认识性。规律是客观的;规律具有稳定性和重复性;规律具有普遍性。 6.如何理解库恩的范式? 范式:指从事同一个领域的研究的学者所持有的共同的信念、传统、理念和方法。 库恩指出范式是在某一个指定时间内一系列限定某一个科学学科的活动。他在其书科学革命的结构中定义科学范式为:那些被观察和被检查的,那些会被提出的相关问题以及其希望被解答的,问题如何组织,科学结论如何被解释。 范式的概念和理论是库恩提出并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系统阐述的,指常规科学所赖以运作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规范,是从事某一科学的研究者群体所共同遵从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 范式概念是库恩范式理论的核心,而范式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理论体系。库恩指出:“按既定的用法,范式就是一种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我采用这个术语是想说明,在科学实际活动中某些被公认的范例——包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仪器设备统统在内的范例——为某种科学研究传统的出现提供了模型。”在库恩看来,范式是一种对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本承诺,是科学家集团所共同接受的一组假说、理论、准则和方法的总和,这些东西在心理上形成科学家的共同信念。范式的特点是:(1)范式在一定程度内具有公认性;(2)范式是一个由基本定律、理论、应用以及相关的仪器设备等构成的一个整体,它的存在给科学家提供了一个研究纲领;(3)范式还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可模仿的成功的先例。 7.简述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 1、课题规划:明确技术问题,对选题进行评估; 2、技术设计:原理构思、方案设计; 3、技术方案评价; 4、技术实施:研制、试验; 5、技术鉴定8.简述科研选题的基本原则。 需要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创造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9.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相互联系:1、研究对象都是自然界,都要遵守自然界的规律;2、研究方法有相通之处;3、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满足人类利用、控制、改造、创造和保护自然的需要;4、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体现;5、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相互区别:1、研究对象是不同的物;2、性质不同;3、追求目标不同;4、基本矛盾不同;5、思维方式不同;6、成果形式不同;7、评价标准不同;8、生产力形态不同;9、更新速度和生效时间不同;10、竞争形式不同;11、与市场关系不同;12、对研究者素质要求不同;13、对社会的影响不同。10.简述科学事实及其特点。 概念: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可分为:客体与仪器相互作用结果的表征,对观察实验所得的结果的陈述和判断。 特点:个别性、可复核性、精确性、可靠性。 11.自然辩证法的哲学性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科性质:主要指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功能。自然辩证法以自然和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主要是用哲学方法进行研究,作出哲学结论,为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创造自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与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

考研《中国哲学史》考点与考研真题题解

考研《中国哲学史》考点与考研真题题解 中国哲学史考点归纳与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1章孔子创立的儒家哲学 1.1考点归纳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者,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奠基者之一。《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孔子在对于周礼的研究和思考中,发展出一套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命”“仁”“德”“治”四者的特殊联结,是其哲学的基本进路。 一、“与命与仁”的观念结构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是孔子观念的集中体现。 1从“天”到“命”的观念变化 (1)从“天”到“命”的观念演变过程 ①夏、商、周三代人们的天命观 a.殷商人:最高主宰者是“帝”。 b.西周人:最高主宰者为“天”。 c.春秋时期:“天”的主宰地位遭到了怀疑,其人格神的色彩日渐淡化。 ②孔子对“天”的理解 a.“自然之天”。孔子提及“天”,如“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b.“价值之天”。孔子自称“天生德于予”。

③孔子对鬼神的存疑态度 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2)“命”的概念 “时命”与“天命”。孔子认为在人之外的主宰力量是“命”,他认为:“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①“时命”为盲目的,它构成为人的一种外在限制。孔子承认“时命”,但拒绝消极等待,主张“知其不可而为之”。 ②“天命”却是有目的指向,它是人价值信念的终极源头。孔子承认“天命”为价值的源头,讲“天命之谓性”。 2“仁”的凸显与“仁学”体系 “仁”从字源看是用以指称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的范畴。孔子强调以行“仁”为己任,至于“死而后已”,其“仁学”具有如下特征: (1)“仁”的情感性 孔子立足于亲亲之情论“仁”,主张“仁”从孝悌引发,以孝悌为本,并将“爱”赋予了人之所以为人的“类本质”的意义。 (2)“仁”的普遍性 孔子认为人不仅都有亲亲之情,都爱自己的父母兄弟;而且人又都有可能将这种亲亲之情向外推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3)“仁”的族群本位性 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中,个人的本质是被放置在族群关系中予以定位的,个人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亦只有依托于特定的族群关系才可以实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