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

1.古希腊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正义价值观。

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

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

2.柏拉图“哲学王”思想及其意义?

柏拉图:重点为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当王),《理想国》

1.城邦的理念是至善。城邦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2.哲学家治国要做到(1)建立社会分工制(2)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3)教育,靠人治,忽视法治。

3.整体主义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3.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的基本特征?

城邦的本质

(一)溯源法:城邦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有机体

人→家庭→村社→部落→城邦

(二)分解法: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公民是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

公民平等→城邦民主

政体研究

(一)政体的界定

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分子所企求的目的

(二)区分政体的标准

●政府的目的●掌权者人数

(三)具体划分六类

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四)政体的特性与基础

对柏拉图整体主义的扬弃

把研究重心转向现实城邦的经验的和历史性的描述与分析。

(一)温和的整体主义

承认整体主义,但保留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因素

(二)批判柏拉图

●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

●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

(三)近代个人主义的源头

●有限度承认个人利益、权利与价值

●冲淡和稀释整体主义

民主与法治思想

(一)民主的依据

●集体智慧优

●“集体性能”强

●公民参与利于城邦稳定

(二)理想的民主政治

●中庸原则

●混合政体

●以中产阶级为基础

(三)法治的两层内涵

●已成立法律获得普遍服从:有法必依

●人们所服从的法律是良法:有法可依

(四)法治的优越性

●法律由多数人制定,体现多数人智慧

●法律是没有感情的智慧

4.奥古斯丁双城论的内容及意义?

他把世界区分为“上帝之城”(天上之城)和“世人之城”(地上之城),他认为两个城的分野源于天使的反叛,直接起因则是亚当的堕落。它们分别是圣者与不义者之城,是注定要得救者与注定会受惩罚者之城。地上之城为自己自豪,天上之城为主自豪。实质上,两个城的区分是依据基督教伦理对人的区分。依照奥古斯丁的理论,两个城在现实社会是混合在一起的。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其余的人则构成世人之城。到末日审判的时候,两座城才彻底分开。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久和完美的和平,人们在其中享受永生的幸福。要想被上帝选中,进入上帝之城,就要尽力行善。而世人之城的人们无论多么富足,他们仍是悲惨的,注定被上帝所摈弃,永远遭受魔鬼统治的痛苦。在区分“上帝之城”与“世人之城”的基础上,奥古斯丁阐述了他关于国家与教会的思想。他并不认为“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可以等同于人间任何一种社会组织。不过,上帝之城至少可以由教会来代表,世人之城可以由异教国家来代表。两个城的成员在最高的爱上相互对立,但对于许多较低等级和中介的善,他们的爱是共同的。这使两个城的公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领域可以达成一致。这样就构成了共同体的一套价值体系,社会正是这个共享的中间价值领域。与世俗国家相比,奥古斯丁赋予教会以更高的地位。

意义:奥古斯丁依据双城论所提出的教会与国家关系的主张,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基本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奥古斯丁本人也因此在基督教会内享有巨大的声望。

5.简述西欧中世纪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

特征:☉依附于基督教神学而存在

☉国家角色一降再降

☉关注点由公共权力转向私人契约

☉政治理论的荒原

形成的原因:P73

(1)5-10世纪的西欧,由于基督教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由于教会的神职人员在一个相当的历史时内是唯一受过教育的人,整个文化领域都被他们掌控,因此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中,表现出万流归宗的特征。(2)5-10世纪的西欧,政治发展水平极低,政治权力和政治机构的社会控制功能几乎被降到文明社会的最低限度。而基督教的统治又进一步降低了国家的作用。

(3)入住西欧的日耳曼人没有公共权力观念,也没有能力建立系统的权力组织以实现对国家的控制。中世纪盛行的封建主义以“封地”的分封和占有为基础,它在国王与臣民间建立起以相互忠诚和互相保护这一双重承诺为前提的个人之间的联系,它以契约为保障,从而把国家权力化作私人性质的忠诚与保护关系,个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4)由于这个时期整个文化发展水平的低下,所以政治思想没有形成独立系统的理论形式。这个时期在政治思想方面有许多创新,但没有升华为理论形态。

6.马基雅维利的基本政治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一)权力政治观

●人性恶

●国家产生根源

●决定国家兴衰

●统治权是国家根本问题:夺取与保持权力,领土统一与权力集中

●法律与军队是统治权的基础

●政治与道德分离

(二)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赞赏罗马共和政体

●君主专制是最现实政体:意大利

●只是临时措施:最终还要共和制

(三)君主的统治方法,好比医术

●不受道德约束:看似道德就好

●采用各种手段实现目的:无所不用其极,

●应使人们恐惧,而不是爱:p101

●随时抛弃承诺:不为所累

英勇果断,铲除异己;人性和兽性,狮子与狐狸

历史贡献: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奠定了基本原则,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代表作《君主论》。

7.布丹的主权论的基本内容及理论意义?

主权理论

○主权是国家的本质

○主权具有绝对性和永久性

○立法权最为重要

○主权之上有神法和自然法

○主权不得侵犯财产权

第一次在西方政治哲学史上提出和使用主权概念来标示国家的性质,为近代西方国家主权学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格老秀斯的自然论理论

胡果·格老秀斯(1583—1645)是历代国际法的奠基人,近代自然法的创始人之一,近代法奠基人,开创了“论证体系”时代,主权学说的发展者,最早提出人权原则,是自然学摆脱了神学,成为西方近代政治思想的重要理论基础。主要代表作有《论海上自由》《战争和平法》

自然学说:格老秀斯是最早对自然法进行新的解释的思想家,他对自然法理论的改造首先是把自然法和宗教神学分离。①理性与意志是法的基础,从人的理性出发从新考察最为国家与法律基础的自然法,他认为自然法的基础存在于人性中。

②自然法源自理性,高于神法,他坚持认为自然法不依从于上帝,而是以人类自己的本性为基础。

③维护私有财产,初步提出自然权利观念是格老秀斯自然法学说的重要内容。格老秀斯把资产阶级所要求的自由和私有财产归结为自然法的内容,并说成一种自然的权利的主张,表明他的自然法的学说有近代的特色

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霍布斯(1588—1619)是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政治学理论的系统阐明者。他在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许多领域都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被誉为“现代人之父“,是借助几何学建立政治学体系的第一人,主要著作有《论公民》《利维坦》。利己主义是霍布斯全部政治思想的基础。对于主权学说的阐述中,提出了专制主义主张,人民的自由与主权者也是霍布斯政治思想中的一个主要内容。

《利维坦》于1651年出版,这使霍布斯的政治学说更加系统化。《利维坦》的出版激怒了流亡的亡党分子,和法国天主教会。利维坦:英国作家霍布斯的著作,《利维坦》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开宗明义宣布了作者的彻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一般的哲学观点,声称宇宙是由物质的微粒构成,物体是独立的客观存在,物质永恒存在,既非人所创造,也非人所能消灭,一切物质都于运动状态中。第二部分是全书的主干,主要描述自然状态中人们不幸的生活中都享有“生而平等”的自然权利,又都有渴望和平和安定生活的共同要求,于是出于人的理性,人们相互间同意订立契约,放弃各人的自然权利,把它托付给某一个人或一个由多人组成的集体,这个人或集体能把大家的意志化为一个意志,能把大家的人格统一为一个人格;大家则服从他的意志,服从他的判断。第三部分《论基督教国家》旨在否认自成一统的教会,抨击教皇掌有超越世俗政权的大权。第四部分《论黑暗的王国》,其主要矛头是针对罗马教会,大量揭发了罗马教会的腐败黑暗、剥削领婪的种种丑行劣迹,从而神的圣洁尊崇,教会的威严神秘,已经在霍布斯的笔下黯然失色。(黑体是书本上的)

政治思想:一、关于国家学说

①自我保存,利己主义是基础

②自然状态是战争状态的基础:一切人反对一切人。而相互斗争的原因可归结为三点:利益的竞争,对他人可能上海自己的猜忌,对名誉的追求。

③自然法引导人们行为:人的理性。他认为人们按照自然法的原则来做,便可以实现和平幸福的生活

④霍布斯把国家看成是有契约产生:权利的转让。并认为,人们转让或放弃他们的权利的目的是为了自身的安全,这是人们立约的宗旨。

⑤国家是一种抽象的公共权力:主权者。主权国家的本质。

二、主权学说:专制主义

①主权强大而广泛,凡与公共和平,安全有关的一切实物都属于主权内容。

②主权具有至高无上,不可分割,不可转让的性质

三、政体理论

①根据主权的归属,将国家分为三种整体形势: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

②认为三种政体没有实质的区别,只是权利行使的方式不同,保卫和平和安全的便利程度不同。

③反对法治,拒绝分权。④极端的专制主义

四、任命的权利和主权者的义务

①首先必须遵循法律②首次倡导经济自由③自我保存是基本权利④主权者的义务:保

护好政治权利,维护好人民的私有财产权,依靠法律和平等原则统治

洛克的基本政治思想

约翰·洛克(1632—1704)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人之一。代表作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他在书中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发扬了西方近代自由与宪政的传统,对美法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西方政治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政府论》,被资产阶级奉为“圣经”《政府论》:J.洛克的政治著作。1690年出版。作者写作的目的是对英国1688年光荣革命进行辩护和理论总结。全书分上、下2篇,上篇撰于1681年,作者逐条批驳了保皇派思想家R.菲尔默宣扬的“君权神授”和“王位世袭”说。下篇撰于1689年,在批判君权神授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洛克用自然法学说和社会契约论阐述国家的起源和本质。《政府论》为在英国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对后来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主要政治思想:一、自然权利理论

①洛克认为自然状态是一种“完备无缺的自由状态”:不是战争状态,而是自由和平状态。人们在自然状态中平等享有自然权利:生命、自由、追求幸福,拥有财产等天赋权利。生命自由财产不可剥夺让与。

②财产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其他权利都以财产权为基础。

③个人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

二、政府的起源和目的

政府由契约产生:避免自然状态中的冲突。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欠缺,更好地保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便互相订立契约,自愿放弃自己惩罚他们的权利,把它们教给他们中间被指定的人,按照社会全体成员或他们授权的代表所一致同意的规定来行使。

国家即政府的权利的性质“不是,并且也不是专断的”,而是保护人民的。

政府的“重大的和主要的目的”,就是保护人们的财产。

三、法治和分权

①根据政府的权利,政府必须实行法治。即政府只能以公布和经常有效的法律,而不是以临时的命令和未定的决议来实行统治,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和限制自由,而是保护更大的自由。只有实行法治政府的权利才能得到限制,人民的生命,自由,财产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②从以上的思想出发,洛克极力反对君主制,因为均值只是心血来潮或毫无拘束的意志代替法律,而没有任何准绳和规定约束君主的行为。洛克不经反对暴君的专制,而且反对“贤君”的专制,“贤君”同样也有可能导致“暴政”。

③为了实现法治原则,洛克提出了分权学说。国家有三种权利:立法权,执行权和对外权。(三权分立,impotent,p163)。为了有效行使权利,执行权与对外权应合并,而执行权和立法权要分离。

④政府权力如果成为绝对的不受限制,就会成为专制的。洛克认为,当政府违背了人民的意志的时候,政府便解体了,人民有权运用革命的手段建立新的政府。

霍布斯和洛克的比较

相同点

时代背景、国家起源、自然法、自然权利等

不同点

自然状态、社会契约论、主权学说、政体理论、政府目的、法治观念、分权主张、革命权问题、哲学立场等

《乌托邦》一书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的不朽巨著,用拉丁语写成,书的全名

原为《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利益又有趣的金书》。莫尔本人的乌托邦是一个完全理性的共和国,书中描绘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按需分配,人人从事生产劳动,而且有充足的时间从事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乌托邦用于比喻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论法的精神:该书是18世纪上半叶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与法理学思想体系的主要奠基人,近代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之一孟德斯鸠(C·L·Montesquieu,1689-1755)的最主要著作。被称为"是亚里士多德以后第一本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是到他的时代为止的最进步的政治理论书"。该书所倡导的法制、政治自由和权力分立是对神学和封建专制的有力抨击,成为此后资产阶级大革命的政治纲领。。特别是为孟氏所第一次正式提出的分权与制衡理论,对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政治思想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

阿奎那:托马斯·阿奎纳(Thomas Aquinas,约1225年—1274年3月7日)是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和神学家,死后也被封为天使博士(天使圣师)或全能博士。他是自然神学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马斯哲学学派的创立者,成为天主教长期以来研究哲学的重要根据。他所撰写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天主教教会认为他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神学家,将其评为33位教会圣师之一。

西塞罗:马库斯·图留斯·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公元前106年1月3号—前43年12月7号。古罗马著名政治家、演说家、雄辩家、法学家和哲学家。

在政治、法律思想方面的代表作是《论国家》和《论法律》。认为国家是人民的事务,是人们在正义的原则和求得共同福利的合作下所结成的集体;君主、贵族和民主三种政体都是单一政体,理想的政体应是“混合政体”,即以当时罗马元老院为首的奴隶主贵族共和国。

(粗体的为ppt摘录,其余的是自己总结的)

1、孟德斯鸠

1689~1755,出身于法国吉伦特省波尔多城的一个贵族世家。伯父去世后,继承伯父爵位和庭长之职。其政治观点倾向于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代表作《波斯人的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

核心思想:1、参照2《论法的精神》

2、参照3孟德斯鸠的基本政治思想

地位:☉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

☉国家与法理论的奠基人

☉历史主义、经验与实证的研究方法

☉对法美革命影响巨大

☉分权与制衡理论是近代政治思想的精髓

2、《论法的精神》

书中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与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

1、孟德斯鸠使用了历史方法,并表达了他对影响政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基

本思想是力图以事实为根据,探寻社会、国家和法律制度的存在规律。(1)对陈旧

的神学世界观的否定(2)对17世纪英国的逻辑推理方法的改造。

2、讨论的是法的精神,存在着包括自然的,政治的,精神的因素在内的一般原因,在

每个国家发生作用。法的精神存在于法律和各种事物可能有的种种关系之中。

3、把法律分为四种:自然法、国际法、政治法、民法。

4、法律可以纠正客观因素带来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把法律置于决定的地位。肢体的

优劣最终决定一个国家法律的性质。

5、法的精神是那些支配法律的永恒的客观原则,是已经揭示便不会变易的永恒规律。

6、“法的精神”是

◇法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及法的自身体系的关系的总和

◇法的文化

◇法赖以建立的历史、文化与社会根基

◇法合理运作的外部环境

孟德斯鸠的历史方法也有缺陷,他得出的结果往往知识零散的、割裂的历史,往往不能真正揭示政治活动背后的连贯的、完整的历史发展过程。

《论法的精神》是孟德斯鸠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著作,也是一部综合性的政治学著作。全书分为三卷。第一卷主要是关于法的概述以及法与政体之间的关系;第二卷讨论的是法与政治权力的关系;第三卷论述了法律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该书中提出的追求自由、主张法治、实行分权的理论,对世界范围的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很大影响,被载入法国的《人权宣言》和美国的《独立宣言》。

3、孟德斯鸠的基本政治思想

1、政体

●政体划分的标准是权力行使方式和掌权人数

●政体分为三种

民主政体→品德原则

A共和政体{贵族政体→节制原则

政体{ B君主政体→荣誉原则

C专制政体→恐怖原则

●反对各种容易趋于极端的单一政体,反对执政者的偏私与权力过大,主张应该有一个政

治团体作为法律的保卫机构。

●政体原则贯穿于政体之中,指导一切,推动一切,并且恢复一切。

●各种政体的腐化几乎都是由原则的腐化开始的。在孟德斯鸠有关政体原则的讨论中,贯

穿了反对权力过大,注重法治,以及反对极端平等,只讲政治身份平等的特点。

●政体受政体原则引导

●共和政体令人向往,但君主政体最可取

●以中间权力防止专制:贵族、教会和法院

2、政治自由

1)反专制、保自由是内在线索

2)自由是无价之宝,不能买卖,也不能转让,据此反对战俘奴隶论或天生奴隶论

3)人身自由是前提,言论自由是标志,财产自由是基础。还提倡信仰自由,思想自由,

出版自由和政治自由。

4)三权分立是政治自由的保障

5)法律引导国家走向自由,宪法则提供制度保证

6)强调健全法律制度,保证公民的各项自由,否定公开确认不平等、任意践踏人民权

益的法律和封建专制主义。

3、分权学说

1)发展洛克的分权理论

2)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3)三种权力间制约与平衡

立法机关分贵族院与平民院,受行政机关否决权制约,何时召集由行政机关决定

行政机关为执行机关,可以通过反对权参加立法,有权阻止立法机关的专断

司法机关对立法和行政机关有违宪监督权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学说及其历史影响

社会契约论

卢梭设想的社会契约基本过程是:人们在缔定社会契约时,每个人把自身的一切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由于任何一个结合者也这样做,她就可以从集体那里获得自己所让渡给别人的同样权利,得到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并且以更大的力量来保全自己的所有;人民是主权者,就不会损害全体成员和任何个别的人。

从国家方面看,卢梭要求人民政体拥有最大的权威和力量,要求个人有服从国家的精神。从个人方面来看,卢梭认为经过社会契约,个人以道德的自由、社会的自由代替了天然的自由,而且获得了法律面前的平等。

从表面上看,卢梭重视个人自由,认为自由是人性的产物;人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会转让自己的自由。但是想比较而言,卢梭国家观的最大特点,是把政治体视为道德政体。主权权力是有界限的,国家绝不能给公民加以任何一种对于集体是毫无用处的约束,但是这种强调整体道德性的主动主调,始终压倒个人意志的声音。

卢梭为了统一自由与服从,提出了公共意志理论,它成为卢梭国家学说的理论基础之一。公意是人民政体的一致,也自然包含个人的意志;那么个人服从公意,服从主权,也就是服从自己的意志,等于自由。但是工艺的基本特点仍是它的整体性。首先,公意的基础在于人民的共同利益。其次,公意享有最高的权威只有公意能按照国家创制的目的,来指导国家的各种力量,再次,公意完全不同于众意,私益和团体意志。总之,卢梭强调公意的整体性,公意本身是不可分割、不可转不可被代表的。

卢梭的理论思辨始终没能清楚地叙述、合理地解释个人与国家的真是关系。此外,他既要求广大小资产阶级的普遍平等的权利,又要求确保财产私有制和自由,这一点在实践中是难以实现的。同时国家的权威和个人不可剥夺的自由平等权利也是矛盾的。

人民主权学说

主权实质上由公意构成。主权权力是绝对的、神圣的、不可侵犯的,人和公众决定、任何一种根本法律,都不可能约束人民共同体。首先,主权是不可转移的,只能由人民掌握。其次,祝全市不可分割的。再次,主权是不能被代表的,因为公意是不可能被代表的。

强调了人民必须直接行使主权。人民是政治活动的不可或缺的主题。在国家政体的分类上,卢梭只承认民主共和国,就是按照公共利益的需要,由人民自己制定法律,由人民安排政府去存的国家。

法律是国家的唯一动力,所谓社会契约赋予政治体以生命,立法赋予政治体以行动。法律是公意的行为,立法只能是作为主权者的全体人民。法律的目的在于人民全体最大的行为,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的目标,即自由与平等。

卢梭将法律划分成四种:政制发、民法、刑法和舆论。

政府负责执行法律,并维持社会的以及政治的自由。政府的形式分为三类:其中民主制由全体人民或绝大部分人民作行政官;贵族制由少数公民作行政官;国君制由一个人作行政官。为了监督政府不致于篡夺人民的主权,卢梭设想人民借助定期集会来决定政府的去存。为了保证人民集会,它又提出小国论。

他的理论中留下一些难以自圆其说的漏洞。她一方面宣称社会契约的条款在普天之下都是同样的,另一方面又用小国来实现人民主权的理想,本身就缩小了这一政治原则的适用范围。影响

1)卢梭思想的内在矛盾

1.感性与理性

2.悲观主义与乐观理想

3.追求现代与崇尚自然

2)美、法革命的福音书。他的精神思想鼓舞了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派领袖们

3)政治原则影响了西方近代政治制度的建立

4)德国思想界的精神之师

5)影响中国思想进程,尤其是资产阶级改良派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1、原因

1、美国社会的形成与特点:

1)北美大陆是一个移民社会

2)资本主义经济嫁接在奴隶制之上

3)经济上南北发展不平衡

4)政治上分立与自治

5)缺乏封建传统

6)独特的政治文化传统:独立、平等、自由、多元、包容、开放

2、18世纪美国社会的政治斗争

1)18世纪美国社会矛盾集中表现为殖民地人民与英国政府的统治的矛盾,导致了美

国独立战争(1775-1781年)的爆发,它的胜利鼓舞了整个美洲人民争取民族解

放的斗争。

2)独立战争后,国内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1787年,据“联邦宪法”和三权分立建立联邦政府,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

4)保守派与激进派就土地所有、政府形式展开论争

5)民主党与联邦党分庭抗礼

2政治思想的特点

1)极具务实性,很少抽象论证,主要是运用欧洲现成的理论为美国的政治实践服务

2)论证美国独立和建立联邦制共和国是18世纪政治思想的主题

3)人人机会均等的追求幸福的权利成为自然权利的重要内容

4)建立权力平衡联邦政府是完美的政治目标

解释

孔斯坦:本扎曼·孔斯坦(1767—1830),是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资产阶级自由派的领导人物。自由主义是他的核心西思想。其代表著作为《立宪政治教程》。

边沁:名耶利米·边沁(1748—1832),是英国法学家、政治思想家、功利主义学说的创立者和主要代表。功利主义是边沁的核心思想,权利是可以按功利原则进行理性衡量并确定的

是边沁权利理论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其代表著作有:《政府片论》、《道德与立法原则》、《赏罚原理》、《司法论据原理》、《宪法典》、《新逻辑体系》、《义务学》和《行为的动力》等。地位:1972粘被法国革命政府选为法国荣誉公民,是“哲学上的急进主义者”的工人领袖。

柏克:埃德蒙·柏克(1729—1797)是英国政治思想家,保守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其代表著作有:《关于目前不满情绪的根源》、《法国革命论》、《对自然社会的剖白》、《多新近出版物‘现代民族国家’的评论》、《下议院代表制的改革》、《新辉格党人向老辉格党人的呼吁》、《关于匮乏的随想和细节》等。

杰斐逊:托马斯·杰斐逊(1743—1826)是英国独立战争时期和战后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民主主义思想家。其代表著作有:英国美洲权利概述》、《独立宣言》、《弗吉尼亚笔记》等。

联邦党人政体学说的主要内容:

联邦党人坚决拥护新宪法所确立的以代议制为基础的联邦共和国制度。驳斥了对新宪法的责难和抨击,强调建立联邦主义和国家主义相结合的联邦共和制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主张建立中央相对集权的强大的联邦政府,以保证政治上的统一实现国内安定,促进经济繁荣,但也不过多地侵犯各州和个人的权利;

阐述了联邦应具有的权力,联邦各部门间权力的划分,联邦机构的设置,联邦在国内安定和国家安全防务、对外贸易方面优于邦联的特殊作用,联邦各机构首脑的职责和任免,选举制度,国会议员的选举原则等问题。

黑格尔是怎样论述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

1,国家是一种到市民社会之外而又高于市民社会之上的领域的力量。

2,市民社会有赖于国家权威确立和维护;

3,国家赋予市民社会以道德性和统一性;市民社会有待于上升到国家,即实现更大程度上普遍性;

4,国家须保证市民社会一定程度区分,国家也应保证一定特殊性:这是自由保证和理性体现。

康德永久和平思想主要内容和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包括六项预备条款和三条正式条款

预备条款:

1、任何一个和平条约在签订时不应有引发战争的隐蔽的可能性,否则就不应被认为是和平条约。

2、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继承、交换、购买或让与等手段侵吞一个独立国家,不论这个独立国家是大是小。

3、以自由公民自己组织的民兵取代常备军,以达到逐渐完全废止常备军的目的。

4、国债不能用于国家对外事务。

5、任何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政府机构都不应受到他国的强行干预。

6、任何国家在与别国交战时都不得采用会使在未来的和平条件下建立互信成为不可能的敌对行动。

正式条款:

1、每个国家的都应该是共和政体。

2、各自由国家的联盟是国际法的基础。

3、任何来到其他国土的陌生人都应受到尊重,这是世界公民法所保证的。

现实意义:

1、是一个消除战争、保障各国人民永久和平的计划和方案

2、永久和平是人类的目的,它是各国间确立永久和平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是人类实现福祉的现实目标,是人类道德境界提升的重要尺度。

孔斯坦述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的区别:

古代共和国的公民虽然在政治上享有自由,但他们在私人生活方面却没有自由,国家既规定了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信奉的宗教,同时又可以干预公民的财产。所以古代公民虽享有政治自由,却没有个人自由。现在人们对自由的理解和追求主要的是个人对国家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是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在孔斯坦看来,随着国家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增加,政治自由既不可能也毫无意义,而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乃是个人的主动创造精神。自由就是个人独立性的胜利。几天人们所需要的真正的自由就是个人的财产、经营、贸易等自由。

密尔社会自由思想的主要内容:

维护和实现个人自由是密尔政治思想的核心。

1、人总是要生活在社会之中的,因此人需要服从某种权利以维持社会的存在和福利。但每

个人的自由又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动力。

2、要保障个人自由,不仅要防御官府的暴虐,还有防御习俗、多数的舆论、得势的图画本

的等所造成的社会的暴虐。

3、思想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是人类精神福祉所必不可少的,没有这种自由人们在智力和

德性方面就会有毁灭性的后果。

4、人不仅应该有思想言论的自由,还应该有按照自己的意见去行动、去生活的自由。

5、要想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就必须打破习俗的专制,使个性自由地发展。

边沁的功利主义:

边沁所阐述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把个人利益看作人类一切行动的动因,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作为根本道德原则的哲学伦理学说。他把“求乐避苦”视为人的本性和个人利益之所在,并认为它决定了人的行为的动机和目的。在边沁哪里能够给利益攸关的当事人带来快乐(或幸福、利益、好处、善良)或防止痛苦(或危害、邪恶、不幸福等)的食物特性就叫功利。而功利原则就是要求无论个人行为还是政府行为都要增加当时人的幸福,减少当事人的不幸。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15-16 La renaissance 七星诗社Le pléiade 修辞学派les Grandes Rhétoriques ●弗朗索瓦·拉伯雷 Francois Rebelais 《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长篇小说 ●杜贝莱Joachim du Bellay 《橄榄集》Olive ●龙沙Pierre de Ronsard(十四行诗) ●蒙田Michel Eyquem Montaigne 《随笔集》Les Essais 二、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17 Classicisme ●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古典主义哲学自然与理性 《方法论》 Discours De La Méthode ●高乃依 Pierre Corneille 古典主义悲剧 《熙德》 Le cid ●莫里哀Molière 古典主义喜剧 《伪君子》Tartuffe ou l’imposteur ●拉封丹 Jean de La Fontaine 寓言《寓言诗》 Les fables ●拉辛 Jean Racine 《费德尔》Phèdre古典主义悲剧 《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布瓦洛 Nicolas Boileau 《诗的艺术》L’art poétique 三、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 Le siècle des Lumières) ●勒萨日 Le sage 《杜卡雷》Turcaret 《瘸腿魔鬼》Le diable

●马里沃 Pierre Carlet de Marivaux 《爱情与偶然游戏》Le jeu de l’amour et du hasard .....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波斯人信札》Les lettres persanes 《论法精神》l'esprit des lois三权分立 ●伏尔泰 Voltaire 《哲学通信》Les lettres philosophiques 《中国孤儿》l’orphelin de la Chine 《老实人》Candide ●狄德罗 Denis Diderot 《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 《忏悔录》Les Confessions 《新爱洛依丝》La nouvelle Hélo?se ●博马舍 Beaumarchais 《回忆录》Mémoires 《费加罗的婚礼》Le mariage de Figaro ●布封Buffon 《博物史》Histoire naturelle ●尼埃AndréChénier 《颂歌集》odes ●拉克洛 Laclos 《危险关系》les liaisons dangereuses ....... 五、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 Le Romantisme ●斯塔尔夫人 Madame de Sta?l

西方政治思想史读书笔记

。 导论: 1、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政治思想的主要和基本内容集中反应人们围绕国家政权所进行的政治实践,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待国家政权的态度和主张,即关于如何管理国家的主张、观点、理论和学说。(2)、正式思想是由政治实践规定的,是其直接反应,并为其服务。 2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4)、坚持寓评于介的方法。 3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1)、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时期的基本政治观;(2)、基督教神学政治观是西方中世纪的基本政治观;(3)、权力政治观是西方近现代政治思想的主流。 。4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意义: (1)、首先,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认识,提高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水平,提高我们全民族的政治文化素质。而政治素质是民族素质的核心。(2)、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了解西方社会文化,有助于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促进我们包括西方在内的世界文化交流。改革开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3)、学习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启发我们的思考,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史 1、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公元前8世纪,氏族制度开始解体,阶级关系开始出现,进入城邦时期。因为是海洋文明,所以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性的特征。 之后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及立法家开始对城邦进行管理和改革,并提出了优秀的理论和主张。其中梭伦改革坚持中庸的原则,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为日后民主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中叶,人们开始研究自然及与自然有关的政治观念。 2、城邦制度的政治思想的特点: 从外部特征上最显著的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从本质上来说是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但是其中只有自由公民可以享受到民主政治权利。奴隶和妇女外邦人都无法享受民主权利,表明了小国寡民下民主权利的狭隘性。通知城邦政治也是多元的,一是城邦主权实体的多元化,即城邦政治格局林立。二是城邦政治制度的多样化。 雅典民主是非常狭隘的的民主,具有局限性,政治权利仅限于公民享有,占人口大多数的努力,外邦人和妇女被排除在外,民主权利只是公民集团的特权,但是其对西方的民主观念产生了十分积极地影响。 3、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 (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思想:个人只有融合与整体,是国家的工具,只有为其献身才能体现其价值。(2)、理性

2020年1月浙江自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英国文学选读试卷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英国文学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10054 Part I. Choose the relevant match from Column B for each item in Column A. (10%) Section A A B (1)Jonathan Swift() A. The Rainbow (2)D.H. Lawrence () B. Adam Bede (3)Emily Brontё() C. Gulliver’s Travels (4)Thomas Hardy () D. Wuthering Heights (5)George Eliot() E.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Section B A B (1) Middlemarch() A. Shylock (2) Jane Eyre() B. Sir Peter Teazle (3) The Merchant of Venice() C. Mr. Rochester (4) Mrs. Warren’s Profession() D. Will Ladislas (5) The School for Scandal() E. Vivie Part II. Complete ea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with a proper word or a phrase according to the textbook. (5%) 1. In Paradise Lost, the author intended to expose the ways of Satan and to “justify the ways of _________ to men.” 2. As the greatest novelist of the Victorian period, Charles Dickens set out a full map, and a large -scale criticism of the _________century. 3. In Jane Austen’s novels, stories of _________ and marriage provide the major themes. 4. In the novel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the two men Alec and _________ are both agents of the destructive force of the society. 1

罗经国《新编英国文学选读》(第4版)教材【复习笔记+考研真题典型题详解】-第1~6章【圣才出品】

第1章盎格鲁-撒克逊时期(450~1066) 1.1 复习笔记 Ⅰ. Historical Background(历史背景) (1) The earliest settlers of the British Isles were the Celts, who migrated to the British Isles about 600 B.C. 不列颠群岛最早的定居者是凯尔特人,他们大约在公元前600年移民到不列颠群岛。 (2) From 55 B.C. to 407 A.D. the British Isles were under the rule of the Roman Empire. 从公元前55年到公元407年,不列颠群岛处于罗马帝国的统治之下。 (3) About 450 A.D., waves of the Angles, Saxons, and Jutes invaded the British Isles. They settled in England, and drove the Celts into Wales, Scotland, and Ireland. 公元450年左右,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占领了不列颠群岛。他们在英格兰定居,将凯尔特人驱逐到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 (4) It was around 500 A.D., in the struggle against Cerdic, the founder of the kingdom of Wessex, that the Celtic King Arthur, a legendary figure, is said to have acquired his fame. 大约在公元500年,在与威塞克斯王国创始人塞迪奇的斗争中,传说中的凯尔特王亚瑟获得了他的名声。 (5) Beginning from the later part of the 8th century, the Danes, or the Vikings, came to invade England, at first, along the eastern coast, but later they threatened

西方政治思想史复习笔记

1.古希腊政治学的基本特点? 第一,自然政治观与整体正义价值观。 第二,理性的政治思考与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特定的研究主题和范围。 第四,公民的政治视角。 2.柏拉图“哲学王”思想及其意义? 柏拉图:重点为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家当王),《理想国》 1.城邦的理念是至善。城邦的正义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2.哲学家治国要做到(1)建立社会分工制(2)在哲学家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财产和家庭(3)教育,靠人治,忽视法治。 3.整体主义思想,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3.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的基本特征? 城邦的本质 (一)溯源法:城邦是自然形成的社会有机体 人→家庭→村社→部落→城邦 (二)分解法: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公民是有权参加陪审法庭和公民大会的人们 公民平等→城邦民主 政体研究 (一)政体的界定 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分子所企求的目的 (二)区分政体的标准 ●政府的目的●掌权者人数 (三)具体划分六类 正宗政体: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 变态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四)政体的特性与基础 对柏拉图整体主义的扬弃 把研究重心转向现实城邦的经验的和历史性的描述与分析。 (一)温和的整体主义 承认整体主义,但保留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因素 (二)批判柏拉图 ●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 ●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 (三)近代个人主义的源头 ●有限度承认个人利益、权利与价值 ●冲淡和稀释整体主义 民主与法治思想 (一)民主的依据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郑克鲁《外国文学史》笔记 第一章古代文学 西方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它们是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古希腊罗马文学和早期基督教文学中分别体现出来的世俗与人本色彩和神圣与超越色彩共同构成西方文学(和文化)的两个源头。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第一节古代文学 一古代希腊文学 (一)主要成就:神话、史诗和戏剧,此外还有寓言、抒情诗和文艺理论等 (二)主要特征: 1 鲜明的人本色彩,命运观念.从诸神的恣情纵欲,到盗火者的狂热殉情;从阿喀琉斯的冲天怒火,到美狄亚的残忍复仇。一切都是世俗,活生生的。绝无宗教恐怖的压抑和彼岸天国的诱惑 2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存。古希腊文学的许多篇章从不同程度,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为后人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有相当一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色彩、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3 种类繁多,且具有开创性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言、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文、小说 (三)古希腊文学的发展状况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由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史称"荷马时代"(英雄时代): 主要成就:神话、史诗代表作家赫西俄德 教谕诗《工作与时日》:现存最早一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诗作。 叙事诗《神谱》:最早一部比较系统地叙述宇宙起源和神的谱系的作品。 第二时期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中叶(奴隶制社会形成至全盛时期)史称"古典时期":主要成就:戏剧成就最大,另外还有抒情诗、散文、寓言、悲剧、喜剧、文艺理论。萨福:柏拉图称她为"第十位文艺女神"。寓言:《伊索寓言》(散文体主要反映奴隶制社会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是劳动人民生活教训和斗争经验的总结(《农夫和蛇》《乌龟和兔子》等。全盛时期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三大悲剧诗人: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喜剧诗人:阿里斯托芬"喜剧之父":希罗多德《希腊波斯战争史》雄辩家:苏克拉底和狄摩西尼。文艺理论家:柏拉图(西方客观唯心主义的始祖)反对民主制,创立"理念论"。代表作《对话录》。亚里斯多德:代表作《诗学》 第三时期从公元前4世纪末到公元前2世纪中叶(奴隶制衰亡时期)史称"希腊化"时期主要成就:新喜剧:不谈政治,以描写爱情故事和家庭关系为主要内容。又称"世态喜剧" 最著名的新喜剧作家:米南德(雅典人)田园诗(牧歌):主要作家:忒俄克里托斯二古罗马文学(连接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的桥梁) 恩格斯说"没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英国文学选读一考试大题必备 重点题目分析(人物分析 诗歌分析 三大主义)

Hamlet is the first work of literature to look squarely at the stupidity, falsity and sham of everyday life, without laughing and without easy answers. In a world where things are not as they seem, Hamlet…s genuineness, thoughtfulness, and sincerity make him special. Hamlet is no saint. But unlike most of the other characters (and most people today), Hamlet chooses not to compromise with evil. Dying, Hamlet reaffirms the tragic dignity of a basically decent person in a bad world Hamlet is the first work of literature to show an ordinary person looking at the futility and wrongs in life, asking the toughest questions and coming up with honest semi-answers like most people do today. Unlike so much of popular culture today, "Hamlet" leaves us with the message that life is indeed worth living, even by imperfect people in an imperfect world. 犹豫scholars have debated for centuries about Hamlet's hesitation in killing his uncle. Some see it as a plot device to prolong the action, and others see it as the result of pressure exerted by the complex philosophical and ethical issues that surround cold-blooded murder, calculated revenge and thwarted desire. More recently, psychoanalytic critics have examined Hamlet's unconscious desires (Freud concludes that Hamlet has an "Oedipal desire for his mother and the subsequent guilt [is] preventing him from murdering the man [Claudius] who has done what he unconsciously wanted to do". Robinson Crusoe is a grand hero in westerners? eyes. He survived in the deserted island and lived a meaningful life. He almost has everything needed for becoming a successful man, such as his excellent creativity, great working capacity, courage, and persistence in overcoming obstacles. But he has shortcomings, too. Sometimes he was irresolute; he was not confident; he was fetishistic, although his belief had done him much good. He serves somehow as a lighthouse for the ambitious people. It?s also instructive for average people. Robinson w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bourgeois of the 18th C. It was the time when bourgeois grew stronger and stronger. The author Defoe paid a tribute to bourgeois by creating such a rational, powerful, clever, and successful man. 【Themes of Robinson Crusoe】 1. The ambivalence of mastery In short, while Crusoe seems praiseworthy in mastering his fate by overcoming his obstacles, and controlling his environment, the praiseworthiness of his mastery over his fellow human Friday is more doubtful. Defoe explores the link between the two in his depiction of the colonial mind. 2. The necessity of Repentance Crusoe?s experiences constitute not simply an adventure story in which thrilling things happen, but also a moral tale illustrating the right and wrong ways to live one?s life. Crusoe?s story instruct s others in God?s wisdom, and one vital part of this wisdom is the importance of repenting one?s sins. 3. The Importance of Self-Awareness Crusoe?s arrival on the island does not make him revert to a brute existence and he remains conscious of himself at all times. His island existence actually deepens his self-awareness as he withdraws from the external society and turns inward. The idea that the individual must keep a careful reckoning of the state of his own soul is a key point in the Presbyterian doctrine that the aothor took seriously all his life. ·Jane Eyre Charlotte Bronte The protagonist and title character, orphaned as a baby. She is a plain-featured, small and reserved but talented, sympathetic, hard-working, honest and passionate girl. Skilled at studying, drawing, and teaching, she works as a governess at Thornfield Hall and falls in love with her wealthy employer, Edward Rochester. But her strong sense of conscience does not permit her to become his mistress, and she does not return to him until his insane wife is dead and she herself has come into an inheritance. 【Themes of Jane Eyre】 1. Gender relations A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eme in the novel is patriarchalism and Jane…s efforts to assert her own identity within male-dominated society. Among the three of the main male characters,

英国文学选读知识总结

Geoffrey Chaucer (1343-1400) 乔叟He was born in 1343 in London. He died in 1400 and was buried in Westminster Abbey, thus founding the “Poets Corner”.The father of English Poetry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narrative poets of England.“The Canterbury Tales” (1387-1400) It is Chaucer?s masterpiece and one of the monumental works in English literature. Chaucer’s Contribution to English Literature Chaucer is regarded as the founder of English poetry and has been called “the founder of English realism.” He is the firs t great poet who wrote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He introduced from France the rhymed stanza of various types, especially the “heroic couplet” (英雄双韵体) to English poetry.His masterpiece “The Canterbury T ales” is one of the monumental works in English literature 公爵夫人之书,百鸟议会,声誉之堂,特罗勒思和克里西德 Structure of a poem: A poem can be broken down into three parts: (1) Stanza (节) : a group of lines set off from the other lines in a poem. It is the poetic equivalent of a paragraph in prose. In traditional poems, the stanza usually contains a unit of thought.(2) The line (行) : a single line of poetry (3) The foot (音步) : a syllable or a group of 2 or 3 syllables. T o scan a line of poetry one counts the number of feet in a line. For a beginner, the easiest thing to do is to count the number of stresses. Typically a foot will contain a stressed and an unstressed syllable.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playwright, poet, actor.Shakespeare and Aeschylus are the two greatest dramatic geniuses the world has ever known.—Carl Marks.The Great Tragedies: 《哈姆雷特》(Hamlet,1601 ) 《奥赛罗》(Othello, 1604) 《李尔王》(King Lear, 1605) 《麦克白》(Macbeth, 1606) The Great Comedies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 1596) 《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1596) 《第十二夜》(Twelfth Night, 1600) 《皆大欢喜》(As You Like It, 1601) Shakespeare’s car eer as a dramatist may be divided into four major phases.: The First Period(1590-1594) This period is the period of his apprenticeship in play-writing. Works: Henry VI The Comedy of Errors《错误的喜剧》/《连环错》Love?s Labor?s Lost 《迷失的爱》/《空爱一场》/《爱的徒劳》Romeo and Juliet, etc. The Second Period (1595-1600) This period is his mature period, mainly a period of “great comedies” and mature historical plays. It includes 6 comedies, 5 historical plays and 1 Roman tragedy. His sonnets are also thought to be written in this period. The Third Period (1601-1607) The third period of Shakespeare?s dramatic career is mainly the period of “great tragedies” and “dark comedies”. It includes 5 tragedies, 3 comedies and 2 Roman tragedies.Major works written in this period:Hamlet, Othello, King Lear, Macbeth, Antony and Cleopatra The Fourth Period (1608-1612) The fourth period of Shakespeare?s work is the period of romantic drama. It includes 4 romances or “reconciliation(和解,复合)plays”. Shakespeare’s Literary Position:Shakespeare and the Authorized Version of the English Bible are the two greatest treasuries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Shakespeare has been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 to be the summit of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and one of the greatest writers in world literature. Hamlet:Hamle t is considered the summit of Shakespeare?s art. It is one of Shakespeare?s canon, and it is universally included in the list of the world?s greatest works.It?s written in the form of blank verse.blank verse : poetry in rhymeless iambic pentameter.(素体诗剧)The story, coming from an old Danish legend, is a tragedy of the “revenge” genre. Shakespeare incorporates into the medieval story other major humanistic themes, including love, justice, good and evil, and most notably, madness, and the spirit of the time Injustice, conspiracy, and betrayal in the society。1. first blow: father?s murder and mother?s re-marriage2.second blow: betrayal of his two former friends Rosencrantz and Guildenstern3. third blow: betrayal of his girl friend OpheliaThe greatness o f the play: in praise of the noble quality of Prince Hamlet as a representative of humanist thinkers and his disillusionment with the corrupt and degenerated society in which he lived.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 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 一、名词解释: 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 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 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3.《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

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 4.《上帝之城》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 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全书分六大部分,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社会学的思想。 6.《论法的精神》 是孟德斯鸠于1784年写成的学术巨著,他在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指出法与各种事物综合就是“法的精神”表达了孟德斯鸠对影响改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波及到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7.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伦理学说对近代西方思想有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 他最早提出思想自由、无神论,系统阐释自然权利,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政体主张。 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伦理学》、重释《圣经》、无神论

法国文学史笔记整理

法国文学史 一、中世纪11-15C 1.英雄史诗《罗兰之歌》La Chanson de Roland (英雄驰骋战场) 2.骑士文学《Tristan et Iseult》(特里斯坦与伊瑟,骑士与贵妇之间的爱情) 《玫瑰传奇》 十字军东征,宗教信徒的虔敬和狂热,武士精神的勇猛和野蛮,封建势力,基督教,商业扩张都在此达到顶峰。(骑士文学中爱情是纯粹精神性的,不参杂任何其他因素的神圣情感) 3.诗歌Francois Villon 4.市民文学《列那狐的故事》 讽刺叙事诗,形形色色的动物代表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的各种性格,狼代表贵族,暴虐又愚蠢;狮子代表国王,象征权力和正义;兔代表下层群众,软弱可欺… 5.市民戏剧《巴特兰律师》 6.市民故事 二、十六世纪法国文学—文艺复兴时期 背景:文艺复兴,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人文主义精神,以人权反对神权 1.弗朗索瓦·拉伯雷Francois Rebelais 1494-1553,作家,医生(医学博士,语言天才)·《巨人传》Gargantua et Pantagruel用了13种语言: ·巨人的故事本是民间流传的某些巨大无比,豪饮豪食的巨人的事迹,与中世纪苍白的骑士形象不同,拉伯雷看到了这些巨人形象所体现出的一种肉体精神,与教会的禁欲主义形成尖锐的对立。高扬人性,讴歌人性,鞭挞了法国16世纪封建社会,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教会统治发出的呐喊。

三、十七世纪的法国文学—古典主义 1.诗歌与戏剧 Boileau 布瓦洛《诗艺》 Corneille 高乃依《熙德》 Racine 拉辛《安德洛玛克》Andromaque Moliere 莫里哀 2.散文与祭奠 拉法叶特夫人代表作(心理小说)La Princesse de Cleves 克莱夫王妃 塞维利夫人代表作(书信)Correspendance 《书简集》 拉封丹La Fontaire 寓言集 ·法国古典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著名的寓言诗人。他的作品经后人整理为《拉·封丹寓言》,与古希腊著名寓言诗人伊索的《伊索寓言》及俄国著名作家克雷洛夫所著的《克雷洛夫寓言》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主要著作有《寓言诗》《故事诗》《普叙赫和库比德的爱情》等。他被19世纪法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泰纳誉为“法国的荷马”。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以及莫泊桑的《一生》都提到他是法国古典文学作家中著名的诗人。 佩罗童话故事 La Rochefoucault 《道德箴言录》 笛卡尔,帕斯卡:既是文学家也是物理学家 四、十八世纪的法国文学(启蒙时代Le siecle des Lumieres) 1.孟德斯鸠Montesquieu 《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波斯人礼札》 2.伏尔泰Voltaine 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出身,经商天赋 《哲学通讯》《老实人》candide 《查第格》Zadig 《天真汉》Ingenu 3.狄德罗Diderot,百科全书派,美学,真善美统一 《百科全书》花了21年,共28卷《修女》la religieuse

西方政治思想史

绪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一讲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对象 (一)什么是政治 ?三种政治观的演进 ◇西方政治观 ◇中国政治观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 ?当前学术界的观点 关系说 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人们围绕着特定利益,借助于社会公共权力来规定和实现特定权利所形成的一种社会关系。 过程说 人们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活动说 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为了实现和维护本阶级的根本经济利益所进行的夺取、组织、巩固并运用国家政权进行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全部活动。 制度说 处理社会公共生活和公共事物中关于权力与服从关系的一般原则、制度和策略。 现象说 一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为实现其利益和目标,运用特殊公共权力,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和协调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纳入一定的秩序,并得到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现象。总和说 阶级社会中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政治的要素 ◆政治的原动力是利益 ◆政治的核心是公共权力 ◆政治作用在于整合社会、协调矛盾 ◆政治目的在于社会的稳定、有序和发展 ?政治的界定 基于一定的利益,社会共同体及其成员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社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二)什么是政治思想 ?界定 人类对于政治现象的认识、对于政治问题的主张和观点 ?特征 ?以国家为核心主题 ?关于如何认识国家、组织国家、管理国家的观点主张和理论体系 ?政治思想不断变化(政治本身、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者观念) ?如何理解 ?认识国家 对国家的一般看法,如国家的起源、本质、职能、前途等,属于对历史和现实中国家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